小学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方案

合集下载

小学生课堂小组合作学有效方式的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生课堂小组合作学有效方式的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生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方式的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现状1、课题背景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的时间减少了,这就势必要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而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

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课堂上重要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构建小学高效课堂的关键。

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但同时也存在不少误区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效率。

所以想到研究这样一个课题,通过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来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引进了美国的合作学习,并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与研究。

“九五”期间,国不少相关课题对合作学习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

师大学博士生导师裴娣娜教授关于《发展性教学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研究》认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师生间及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关系、学生间的差异、学生体验成功的心情都能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王坦教授的专著《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分析了合作学习的一些基本理论,并提出一些可操作的合作学习模式。

虽然,合作学习在国外已有着几十年开发与研究的历史,但在我们农村学校来说还是新鲜事物。

能否深入贯彻新课标核心思想,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县实际的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2、现状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我们在教学中努力体现新课标精神,在学生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受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良莠不齐等现实情况的限制,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许多需要反复推敲的问题,诸如出现了由于学习效果不明显,学生参与面不广,在预设学习时间学习容难以完成、学生表现出不会合作等问题,依然采取“穿新鞋走老路”式的课堂教学方法,“万般皆不谈,唯有分数高”式的评定方法依然或明或暗地占据着主要的地位。

思想品德课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分析

思想品德课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分析

思想品德课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分析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在以上三种学习方式中,小组合作学习倍受青睐。

多数思想品德课教师比较注重小组合作学习,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值得怀疑。

一、思想品德课小组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1.学习小组构建不科学学习小组的构建是小组学习有效性的前提的基础,笔者发现,目前很多学习小组在组建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性别比例失调,性格过于相似,小组长选取不科学、培训不充分,小组缺乏文化与制度建设,小组矛盾不能有效解决。

2.学习过程缺乏监控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一般是以问题为主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小组活动多数以讨论为主。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求小组成员具有高度的自觉性,积极主动围绕中心问题展开活动。

但多数小组和组员在很多情况下会偏离主题活动,加之不少教师布置完学习任务后,独立于讲台之上,不能有效指导小组活动导致小组学习表面轰轰烈烈,实际空洞无物。

3.学习评价缺乏操作体系在目前的小组学习过程中,不少教师只是依据自己的感觉简单的给小组一个分数,致使小组考核缺乏有效机制,长此以往学生对小组学习渐渐失去兴趣,不再主动参与小组活动,导致学习小组名存实亡。

二、思想品德课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思想品德课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独特方式,使思想品德课满足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积极特性。

针对以上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1.小组建设是思想品德课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小组长是学习小组的核心,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在选取小组时要考虑以下几点:把责任心放在第一位,小组长要有集体荣誉感,做事认真负责;选举组长时,要以女生为主,能够关心小组成员。

在选取小组长以后加强小组长培训工作,指导小组长开展小组讨论活动,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更要走进学生心灵,平时多和小组长交流,了解小组长学习生活状态以及小组成员情况,倾听学生心声。

思想品德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探究

思想品德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探究

小学思想品德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一)、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小学思想品德小组合作教学学习中的教师有效介入研究:何时介入、怎样介入、介入效果;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学生有效活动研究。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首席作用体现在教师既是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又是引领者、参与者。

发挥教师首席作用时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没有独立学习做基础的合作学习是华而不实的。

通过独立思考,学生会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再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到新的境界。

老师要舍得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阅读文本,思考问题、合作学习。

课堂上,给充裕的时间去让学生沉下来阅读,沉下心来思考,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体验和理解,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挚的情感体验,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让学生融入课堂,快乐地学习新知识”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师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来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之下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

重点: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方法与策略。

难点:小组合作建设,自主学习培养。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小组合作学习在西方国家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据资料显示,仅在美国,合作学习的方法与策略目前就不下百种,这其中还不包括每一种方法的变式。

上世纪初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就开始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研究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杜威所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由柏克赫斯特实施的道尔顿计划的三个原则其中之一就是是小组合作。

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学者在小组合作学习领域的研究已非常普遍。

我国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末、九十年代初,如山东省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合作教学研究与实践》,浙大教育系的《合作学习小组教学实验》、上海市的《分组教学的构想和实践》等众多有关合作学习的课题,出现一些具有建设意义的理论成果。

(完整)《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题研究方案

(完整)《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题研究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题研究方案上饶市广丰区洋口中心小学:谢芳菊一、课题的提出:现阶段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

我们就这一内容进行研究,以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一)理论建构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

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分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分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分析随着小学教育的不断发展,道德与法治课程也逐渐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在这门课程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有助于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制定有效的策略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显得尤为迫切。

本文将分析探讨几种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并对其进行评估和讨论。

一、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首要步骤。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可以通过给学生分配小组任务、制定学习目标和评估标准等方式来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

可以要求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就一个具体的道德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最后提交一份小组报告。

通过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更加明确地明确各自的任务,加强协作与合作。

二、建立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环境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相互尊重和支持、鼓励学生展开有效的沟通和合作等方式来建立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环境。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更有助于增进他们的道德与法治学习。

三、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提高学习效果。

可以采取互助学习、合作探究、分工合作等方式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

通过不同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四、鼓励学生分享和交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鼓励学生分享和交流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适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对道德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通过分享和交流,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理解和共鸣,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素养。

五、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和反馈在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过程中,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和反馈也是非常重要的。

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摘要:在新一轮的新课程改革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学生们的需要,于是就有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在教育实践中,这种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它既可以充实课堂的形式,又可以让同学们在课堂上相互交流,让同学们一起成长,这对于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就“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新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有新的教学观念,新的教学方法,同时具备新的视角,新的思维方式以及新的认识。

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正在各个学校全面展开。

在课堂教学中,作者在“小组协作”这一环节上,有了一定的实践体会。

经过近些年的努力,作者从“课前预习”、“课中三个环节”、“课后反馈”等方面,努力创建了一门以“小单元”为主体的《道德与法治》课。

关键词:小组合作;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引言: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人们对小学阶段的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身为教师,既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理论知识,又要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在现代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尽可能地让学生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教学依据。

一、课前的准备工作在笔者看来,小组合作学习指的是一种以老师为主导,把学生的小组作为主要内容,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经过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学习,从而产生了自己的新观点和新的知识,然后在老师的指导和组织下,展开了小组之间的协作和交流的过程。

课堂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一个是培养良好习惯,另一个是确定教学目标,这两个方面可以相互促进,为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一)良好习惯的培养一个好的习惯,是一个良好的开始,也是一个很好的先决条件。

1.促使学生养成上课之前预习的好习惯。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分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分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分析【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分析。

在将介绍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将分析分组建议、激励机制、角色分工、任务分配和实践应用等策略。

结论部分将总结成果,展望未来,并提出建议改进的点。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指导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合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 小组合作, 学习效果, 分组建议, 激励机制, 角色分工, 任务分配, 实践应用, 总结成果, 展望未来, 建议改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学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越来越重,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合作学习在小学生群体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作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成果。

在实际教学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生之间合作不充分、分工不清晰等。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探讨有效的分组建议、激励机制、角色分工、任务分配和实践应用等方面,从而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提高课程的实际效果。

1.2 研究意义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小学生正处于道德和法治观念形成的关键阶段,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促进他们积极参与,提升对道德和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为其未来的社会交往和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共享,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研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道德和法治素养的提升,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分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分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基本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的重要学科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

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出发,分析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

一、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策略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小组讨论、展示作品和分享观点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达机会,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共同探讨问题,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二、合理分组,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合理分组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同龄人的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

合理分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共同进步。

三、设立小组目标,引导学生共同努力设立小组目标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有效策略。

教师可以在小组学习中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引导学生共同努力,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实现个人的学习目标和小组的学习目标。

通过设立小组目标,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责任意识。

四、指导学生学会分享和倾听分享和倾听是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培养的重要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活动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

五、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保障。

教师可以通过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

小学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方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方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方案本研究旨在探究如何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效果。

随着“和谐高效”课堂的构建,小组合作研究已经在我校全面实施。

然而,我们发现在实践中存在一些误区,例如把合作研究当成形式走过场,或者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合作时间,导致学生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因此,我们制定了“小组合作研究的有效性研究”的实施方案,旨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合作研究的积极性。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以小学品德课程为例,探究小组合作研究在品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小组合作研究在品德教育中的理论依据和教学意义;2)小组合作研究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法;3)小组合作研究对学生品德素养的影响。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参与小组合作研究的学生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本研究预期能够探究出小组合作研究在品德教育中的有效应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效果。

同时,本研究也将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最终,本研究旨在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推动小学品德课程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2、在教学中,有些教师缺乏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或者没有明确分工,导致小组活动中出现合作研究并不合作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学生参与机会增多,但参与度不高,好学生扮演“主宰者”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为听众,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3、在现今大多数小组合作研究中,学生缺乏倾听的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很多孩子在小组合作时没有耐心听别的同学汇报,抢着各说各的,导致谁也不再倾听,难以形成有效的研讨氛围。

4、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对老师的教学策略和课堂掌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些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充分钻研教材,没有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也没有考虑小组合作研究可能出现的问题。

这会导致小组合作研究流于形式,预设的教学目标难以完成。

5、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常常是一捶定音,而学生之间缺少应有的评价。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分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分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法治意识的重要课程之一。

在这门课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旨在帮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合作中成长。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并不总是理想的。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成为教师们面临的挑战。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通过小组活动,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借鉴,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习效果。

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最大的效果,需要教师制定一些有效的策略来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在接下来的我将介绍一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包括制定清晰的小组目标、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激励小组成员共同努力。

希望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团队合作能力。

【字数:228】1.2 问题意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法治意识,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合作效果不佳、理念不合等。

这些问题给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带来了困扰,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成为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要想让小组合作学习发挥最大的效果,就需要制定科学的策略,来解决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制定清晰的小组目标、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激励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等策略来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以期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正文2.1 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团队中相互协作、交流和互助,从而促进彼此的学习和成长。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分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分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课程之一。

在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已被广泛应用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然而,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合作学习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如学生合作意识不强、沟通能力较差等。

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成为当前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小学教师面临着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困境,因此有必要对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分析和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推动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效实施。

因此,本文将从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明确小组任务及分工、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等方面,探讨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

1.2 研究意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使其成为品德高尚、守法守规的好公民。

在当今社会,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多变,道德和法治教育在小学阶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能够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深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应用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法治意识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具有重要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集体意识和协作能力。

通过与同学共同讨论学习问题、共同解决难题,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分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分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分析【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本文从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效果的策略和建立良好氛围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通过建立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激励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可以有效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效果、策略分析、学习氛围、学习目标、成员激励、重要性、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小学阶段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而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如何有效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相互合作的环境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一系列策略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从而促进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学习和成长。

通过本研究,希望可以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有效的指导,促进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全面提升。

到此结束。

1.2 研究意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的重要环节,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方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方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方案“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小学品德课程教学创新研究”——“小组合作研究的有效性”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随着“和谐高效”课堂的构建的课改趋势,“小组合作研究型”在我校全面的实施,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已初见成效,教师们基本掌握了小组合作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为了使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研究更有效,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参与合作研究的积极性,我们制定了“小组合作研究的有效性研究”的实施方案。

大教育家XXX曾经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又强调:“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说明了彼此切磋技艺、交换心得,有助于个别研究。

同时现代心理学研究又表明,儿童间的合作互动之所以能促进认知成长,是因为年龄相当的儿童较可能由彼此的最近发展区内互动、增进成长。

另外,合作研究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它能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以及非认知品质,特别如责任心、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研究方式得到较好的推广,尤其是小组间的合作研究在课堂上随处可见。

课堂教学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教师权威淡化,学生主体性增强,“自主探索”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

合作研究是新课程倡导的XXX方式之一,也是新课程改革中研究方式变革的一个明显的特征。

可反思我校目前的教学现状,我校的小组合作研究却存在以下误区:1、为合作而合作。

许多老师把合作研究当形式,走过场,似乎一节课里没有合作交流就不是一节好课。

由于这种片面理解,课堂上热闹的合作多了,静静思考的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有些该合作的问题教师未留给学生充足的合作时间,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展开讨论、研究,由于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容易被他人同化,造成合作时“人云亦云”的现象;同时由于没有充裕的合作时间,制约了合作研究的深入开展,使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小课题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5篇)

小课题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5篇)

小课题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5篇)第一篇:小课题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小课题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随着“和谐高效”课堂的构建,“小组自主互动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已初见成效,教师们基本掌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为了使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现制定“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的实施方案。

二、研究目标:本课题研究的目标确定为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具体表现在:1、通过研究,确立高效的小组建设模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

要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首先应该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技能。

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能否由形式走向实质的基础。

学生合作的技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

(1)倾听的技能。

明确不是只有自己说才是参与,听别人发言同样也是参与学习;养成善于倾听的良好习惯。

并在听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边想边分析别人发言中的对与错,并积极吸取精华,完善自我。

(2)表达的技能。

首先要让学生敢说,特别要敢于质疑问难;其次就是表达清楚;最后是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

(3)交往的技能。

让学生明白,与人合作时,要尊重别人,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能与他人交流、沟通。

2、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1)倾听的能力。

要希望学生学会倾听,必须从教师的耐心倾听开始。

教师要把握每一个教学良机,把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对倾听获取的情况及时做出教学决策,巧妙地利用学生的信息进行教学。

(2)反思的能力。

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直接经验,而且对经验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在“为了教学实践的反思”、“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反思”、“教学实践后的反思”中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

三、研究内容1、研究课堂学习小组建立的科学性,探究自主互动课堂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实施摘要:本文探讨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应用。

在道德教育方面,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合作精神和情感态度。

在法治教育方面,通过案例分析与讨论,促进学生的法律意识、法治精神以及法律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互动平台,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性、合作与思辨能力,使道德与法治教育更具实效性与深度,培养学生全面的价值观和法治素养。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合作精神;价值观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方法,强调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交流与共享,通过互动合作达到更深层次的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在于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从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意识。

在小组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参与者和创造者。

通过组内互动,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从而激发思维的火花。

比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可以分组进行案例分析,每个小组提出不同的观点,促使学生在讨论中深入思考,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在小组内,学生需要共同协作,协商解决问题,这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合作与沟通技巧。

比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可以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道德议题的研究和呈现,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培养了他们有效沟通的能力。

另外,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促进多元思维的碰撞。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经验、观点和知识背景,在小组中,不同的思维可以相互碰撞,产生新的见解。

比如,在小组讨论中,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可以分享各自的文化、价值观,从而拓展了其他成员的思维边界,让他们更加开放和包容。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育方法,为道德与法治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它通过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合作与沟通能力,以及促进多元思维的碰撞,有效地推动了学生在道德与法治领域的学习和成长。

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道德与法治教育案例研讨

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道德与法治教育案例研讨

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道德与法治教育案例研讨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道德与法治教育:案例研讨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道德价值观和法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教育内容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相互帮助、尊重他人和遵守社会规则的良好习惯,同时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本文中,将通过几个案例来探讨如何在小学教育中有效开展这方面的教育。

案例一:班级合作活动在小学班级里,通过组织一些合作活动,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例如,组织学生合作制作班级海报、筹划一个小型的文艺演出或制作简单的手工品。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不仅可以学会合作与分工,还能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样的活动可以增加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和信任感。

案例二: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堂道德与法治教育一定要融入课堂教学中。

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有趣的故事或分析实际案例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与道德和法治有关的问题。

例如,教育学生不说谎、不欺负同学、尊重老师等。

通过这样的课堂教育,学生们能够提高自己的道德观念,增强遵守法律和规则的自觉性。

案例三: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到附近的养老院探望老人、去清洁环境脏污的地方或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等。

这样的实践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责任感,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法治观念。

案例四:校园文化与礼仪培养在小学校园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和礼仪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

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校园文化活动和举办校园文明礼仪竞赛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化礼仪和行为规范。

例如,组织学生共同制定班级纪律,培养他们自觉遵守纪律的能力,还可以游戏的方式教育学生遵守校规校纪。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能够学会尊重他人、礼貌待人以及遵守校园规则,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道德意识。

结语通过以上的案例研讨,我们可以看到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

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107-2023年第27期(总第367期)德育素质教育提出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为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培养合作型人才,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具体表现。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合作型人才的重要方式。

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学生的充分体验和自我效能感的发展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1]。

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自主性,积极地与小组成员合作,深度探究,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同时增强合作意识,发展合作学习的能力,逐步成长为合作型人才。

但是,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还有待提升,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学习科学小组的划分不够科学以及教师没能将小组合作学习科学贯穿于教学的过程。

为了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应以不同教学阶段为立足点,精心划分合作学习小组,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应用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

一、课前:做好小组合作学习准备正所谓有备无患,做好课前准备是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关键。

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要科学地划分合作学习小组,并以此为基础,联系新知内容,帮助学生设置自学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一)科学划分合作学习小组划分学习小组是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2]。

学生是存在差异的个体,其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不尽相同。

而学生的差异正是教师划分合作学习小组的依据。

依据学生之间的差异组建小组,可以使学生互帮互助,积极合作。

因此,在课前阶段,教师要以学生之间的差异为依据,科学划分合作学习小组。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以其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为主要参考要素,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

在课前阶段,教师可阅读学生成长档案袋,从不同角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明确对其分层的方式。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A 、B 、C 三个层级。

A 层级:基础良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习惯良好,课堂表现积极,能够自主提问,踊跃回答问题,保质保量完成作业,能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分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分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法治意识的重要课程,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和教学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问题。

本文将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特点和意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案例实践和有效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特点和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组进行协作学习,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来实现共同学习目标的教学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主要包括:1)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交互性和挑战性,适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2)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可以相互协作和互补,促进学习的多样性和个性化;3)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交流和情感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知识的深入思考和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一些策略:1)设定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

教师可以在课程设计中设定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如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加强学生对法治知识的理解等,以便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朝着这些目标努力。

2)合理分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因素,合理分组,使得每个小组具有一定的均衡性和多样性,有利于学生相互协作和互补,促进学习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3)明确分工合作。

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和任务,使得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明确的责任和任务,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分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分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我国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下小学生的学习需求。

小学生作为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需要与时俱进,更加注重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成为当前教师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此展开研究,探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通过深入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来改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通过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实践,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旨在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借鉴,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希望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提升的策略分析,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1.3 研究意义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生中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小组合作学习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合作、讨论,共同探讨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对于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策划方案

《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策划方案

《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策划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笔记本上,我的思绪也随之飘散开来。

关于《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实践研究》的课题策划,就像一幅未完成的画卷,等待着我用经验和热情去描绘。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小组合作学习,这个概念在教育界已经不算新鲜,但如何真正实践并提高其效果,却一直是个难题。

小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和认知成长的关键时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他们可以更好地锻炼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所以,这个课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研究目标1.探索适合小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2.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3.提出改进措施,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三、研究内容1.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起源、发展及其理论基础,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实践探索: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一系列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验证。

4.效果评估与改进措施:对实践探索的结果进行评估,分析其有效性,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措施。

四、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查阅国内外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设计问卷,收集小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3.访谈法:与一线教师、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实际需求。

4.实证研究:在实验班级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践,观察学生的表现,评估策略的有效性。

五、研究步骤1.第一阶段:文献综述和现状分析。

通过查阅文献和问卷调查,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和现状。

2.第二阶段:策略实践。

根据前期研究成果,设计适合小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并在实验班级中进行实践。

3.第三阶段:效果评估与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小学品德课程教学创新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和谐高效”课堂的构建的课改趋势,“小组合作学习型”在我校全面的实施,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已初见成效,教师们基本掌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为了使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制定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的实施方案。

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又强调:“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说明了彼此切磋技艺、交换心得,有助于个别学习。

同时现代心理学研究又表明,儿童间的合作互动之所以能促进认知成长,是因为年龄相当的儿童较可能由彼此的最近发展区内互动、增进成长。

另外,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它能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以及非认知品质,特别如责任心、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得到较好的推广,尤其是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随处可见。

课堂教学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教师权威淡化,学生主体性增强,“自主探索”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明显的特征。

可反思我校目前的教学现状,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却存在以下误区:
1、为合作而合作。

许多老师把合作学习当形式,走过场,似乎一节课里没有合作交流就不是一节好课。

由于这种片面理解,课堂上热闹的合作多了,静静思考的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有些该合作的问题教师未留给学生充足的合作时间,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展开讨论、研究,由于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容易被他人同化,造成合作时“人云亦云”的现象;同时由于没有充裕的合作时间,制约了合作学习的深入开展,使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2、合作学习并不合作。

在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或事先没有对各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在小组活动中出现放任自流,往往出现合作学习并不合作的情况:组内成员不友好,个别学生“一言堂”,多数学生一言不发;结果是学生参与的机会增多了,但参与度却不高,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着“主宰者”的角色,困难学生却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3、没有养成倾听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一种表达和倾听的双向互动,然而现今大多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不仅不会倾听,甚至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在小组合作时,很多孩子也没有耐心听别的同学汇报,抢着各说各的,人人都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结果导致谁也不再倾听、不愿倾听,难以形成有效的研讨氛围。

4、教学策略准备不足。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开拓了,这对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策略的准备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

有些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充分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了解学生概念发展的原有状况,对课上所要解决的问题作一个估测,或没有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确通过小组学习哪些问题是学生能自行是解决的?在小组合作时可能还会遇到哪些问题?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同样会流于形式、预设的教学目标难以完成,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也会成为虚有的形式。

5、缺少有效的评价方式。

教师合理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

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一捶定音“你说得真好!”、“你这里错了,应该……”。

而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和小组之间缺少应有的评价,学生想的是:我的回答老师满意吗?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偏重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缺少生生之间的自我评价。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将会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同时又为培养能与人和谐共处、通力合作的时代公民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围绕“优化教与学的方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目标,在学校原来情景引入,合作提高”的课题基础上,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二、研究的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三、研究的目标
1、教师: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加强学习,深入领会新课程的内涵,把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

善于灵活利用、开发教学资源,并能根据实际进行筛选与整合,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

学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爱学、乐学,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探究合作学习的最佳途径,探索并构建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3、通过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凝聚并带动一批科研型的教师,提高教师的素质。

四、研究原则与方法
(一)研究原则:
1、主动参与性原则。

实验老师要把学生当作真正的教学主体,以学生活泼、主动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学措施,一切教学活动,一切教学过程既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师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在实践活动中学会求知、学会创新、学会审美。

2、激励性原则。

实验老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信性、主动性和进取性,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善于提问,经常用夸奖的言辞,亲切的微笑和热情的鼓励来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实践需要,使学生的心态经常处于
一种追求实践、追求探索、追求新知、追求创新的氛围中。

3、和谐发展性原则。

实验老师要通过学生个体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大集体中健康、活泼发展。

(二)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四个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实施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具体地贯彻行动的计划,观察即收集研究的资料,反思就是对行动效果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计划下一步的行动。

2、实验研究法。

收集典型的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并进行案例反思。

3、教育调查法。

采用事实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有时也将采用综合调查和专题调查的方法,对合作学习方式进行调查了解。

4、个案分析法。

抓住好、中、差三个类型学生,跟踪调查,观察、研究与测试。

5、经验总结法。

针对实验中成功的体验与失败的教训,及时提炼、总结,从更高的理论层面为课题服务。

五、研究的步骤:
1、准备和启动阶段(20xx.9—20xx.12)
(1)准备课题,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2)搜集相关资料,准备理论学习。

2、研究实验阶段(20xx.12—20xx.5)
(1)制定活动计划,全面实施课题方案
(2)反思、总结研究过程,及时调整实施计划
(3)收集、整理研究数据与信息,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
3、课题总结阶段(20xx.6—20xx.9)
(1)整理分析研究资料和数据
(2)总结反思研究成果
(3)撰写结题报告,汇编课题成果
六、预期的成果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品德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途径,是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优化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转换教学角色,改变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4、一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报告。

七、注意问题
1、加强理论学习和具体操作的培训。

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更新师生关系,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2、理解、掌握挖掘、开发和利用各种丰富课程资源以及优化学习方式的内涵与方法,科学地、有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用好教材。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选择教学方式,注重让学生合作、交流、操作、说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体验获得知识的喜悦。

4、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操作等良好学习习惯。

5、保证学生的合作时间、空间,保证全员参与,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防止小组合作只重形式,不重实效和质量的现象。

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

时间要确保,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