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叶控制双系统理论——创造性思维参与问题解决的机制

合集下载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论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论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论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论呢?下面是的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论资料,欢迎阅读。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论美国心理学家G.华莱士研究了各种类型的思想活跃的人的经验谈,发表了如下的形成思想概念的四阶段论:第一阶段——准备期掌握问题、搜集各种材料、动脑筋的过程,即自觉的努、力时期。

第二阶段——酝酿期虽然开动脑筋也出不来好主意,因而感到憋闽、想半途而废,停止自觉努力的时期。

然而,在此阶段中,潜意识在本人也不曾觉察的情况下进行着有力的活动。

第三阶段——启发期解决问题的启示突然出现。

这种“突然出现”是指人处于不工作情况下所得到的答案,并且大多出现于疲劳后的小憩时?或者在为其他事物疲于奔命时。

另外,“突然出现”的倾向是视觉形象多于语言形象。

第四阶段——验证期推敲突然出现的启示,并且予以具体化的过程。

G.华莱士调查了各种人的经验,提出上述的创造性思维四阶段论,这同笔者及其他一些人的经验也很相符,譬如,想搞发明、制订新的研究计划,或者设计类似本书内容的出版物结构等时,开始阶段总是有意识地从各方面加以努力,然而却难以理出头绪。

时而连续几天地冥思苦想,却无论如何也归纳不出可行的办法。

于是便焦躁不安,或陷入悲观情绪之中,以致打算半途而废。

不知是出于怎样的机运,在这样情况下有时会突然地闪现出好主意来。

出思想与酿酒一样需要发酵期。

经过第一阶段的有意识的努力后获得的是稍高于一般常识但并不是成熟了的概念。

经过下一段的酝酿期,才象酿得名酒一般使概念超于成熟。

然而,一般人闯不过酝酿期,也不相信酝酿期的存在,所以在第一阶段徘徊不前。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了解G.华莱士四阶段论的准备、酝酿、“突然出现”的机制,人们既能再加一把劲进入酝酿期,又能在自我训练方法上采用新手段。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

创造性思维是政治家、教育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各种出类拔萃的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思维的创造性创新思维的心理机制与培养

思维的创造性创新思维的心理机制与培养

思维的创造性创新思维的心理机制与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创新思维的心理机制与培养思维的创造力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创造新观念、发展新技能等方面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创造性思维对于个人的发展和组织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了解创新思维的心理机制,并培养创新思维对个人和组织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创新思维的心理机制以及有效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

一、创新思维的心理机制1. 塑造积极情绪:创新思维的首要条件是积极的心态。

消极情绪会抑制我们的创造力,而积极情绪则能够激发创造性思维。

因此,培养积极情绪是创新思维的基础。

2. 开放性思维:创新思维需要具备开放性的心态,即能够接受和尊重不同的想法和观点。

开放性思维能够帮助我们跳出传统的思维框架,开拓眼界,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3. 连结性思维:创新思维的另一个重要机制是连结性思维。

连结性思维是指将看似无关的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新的观点和创意。

通过寻找不同领域的共同点和联系,我们能够培养出创造性思维。

4. 提供适当的压力:适量的压力可以促使我们产生创新思维。

适当的压力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潜能,使我们在面对挑战时更加有动力去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

二、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1. 多角度思考: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之一是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不要局限于一种观点或者方法,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思考多种解决方案。

2. 创造性问题解决:创新思维需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解决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我们能够锻炼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同时,这也能够激发我们对于创新的需求和动力。

3. 鼓励多样性和多元化:多样性和多元化能够为创造性思维提供更多的刺激和灵感。

鼓励交流、合作和分享,引入不同背景和观点的人们,有助于培养创新思维。

4. 提供学习机会:为个体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

通过参加培训课程、阅读相关书籍和参与创新项目等方式,个体能够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从而提升创造性思维。

5. 鼓励尝试和失败:创新是一个风险和失败存在的过程。

神经科学与创造力:大脑如何激发创新

神经科学与创造力:大脑如何激发创新

神经科学与创造力:大脑如何激发创新在探索创造力的奥秘时,我们不可避免地要深入到神经科学的领域。

创造力,这个人类特有的能力,是我们文化和科技进步的基石。

那么,大脑是如何激发创新的呢?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大脑的基本结构。

大脑由两个半球组成,每个半球又分为四个叶: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

这些区域协同工作,处理信息,形成思想,并最终产生创造性的想法。

创造力的产生与大脑的多个区域有关,但特别重要的是前额叶皮层。

前额叶皮层是大脑中负责执行功能的区域,包括规划、决策、问题解决和抑制控制。

这些功能对于创造性思维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帮助我们组织思想,评估可能性,并抑制那些不符合当前目标的想法。

此外,大脑中的默认模式网络(DMN)也与创造力有关。

DMN在大脑休息时活跃,它连接了大脑的多个区域,包括内侧前额叶皮层、后扣带皮层和角回。

当DMN活跃时,我们的思维更加自由,更有可能产生新颖的想法。

这种“自由联想”是创造力的关键组成部分。

神经科学家还发现,创造力与大脑的神经可塑性有关。

神经可塑性是指大脑根据经验改变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

这种能力使得大脑能够适应新的挑战,形成新的神经连接,从而产生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此外,多巴胺,一种与奖赏和动机相关的神经递质,也在创造力中发挥作用。

多巴胺水平的增加可以提高注意力和动机,这有助于我们专注于创造性任务,并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动力。

最后,创造力还与大脑的左右半球的协同工作有关。

左半球通常与逻辑和分析思维相关,而右半球则与直觉和整体思维相关。

创造力往往需要这两种思维方式的结合,以便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并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

总之,创造力是一个复杂的神经过程,涉及大脑的多个区域和神经递质。

通过理解这些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和激发我们的创新能力,推动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1】中科院官方题库-心理学概论

【1】中科院官方题库-心理学概论

【1】中科院官方题库-心理学概论【单项选择题】1. 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W•詹姆斯B. H•艾宾浩斯C. W•冯特D. S•弗洛伊德【答案】C2. “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查明S和R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持这种观点的学派是A. 机能主义心理学B. 构造主义心理学C. 人本主义心理学D. 行为主义心理学【答案】D3. 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是A. 机能主义心理学B. 格式塔心理学C. 行为主义心理学D. 精神分析学说【答案】C4. 猴子能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说明它们的心理发展到的阶段是A. 知觉B. 思维萌芽C. 思维D. 意识【答案】B5. 心理活动的器官是动物的A. 感受器B. 神经系统C. 反射弧D. 神经细胞【答案】B6. 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是A. 小脑B. 脑干网状结构C. 丘脑D. 下丘脑【答案】B7. 调节内脏系统活动的皮层下中枢位于A. 下丘脑B. 脑干C. 上丘脑D. 小脑【答案】A8. 躯体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A. 额叶B. 颞叶C. 枕叶D. 顶叶【答案】D9. 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A. 额叶B. 颞叶C. 枕叶D. 顶叶【答案】B10. 脑的最古老部位是A. 小脑B. 间脑C. 大脑D. 脑干【答案】D11. 在下列感觉中,未经丘脑中转抵达大脑皮质进行信息处理的是A. 视觉B. 听觉C. 嗅觉D. 味觉【答案】C12. 支配内脏器官的是A. 植物神经系统B. 运动神经系统C. 中间神经系统D. 感觉神经系统【答案】A13. 感觉适应指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A. 降低B. 提高C. 不变D. 发生变化【答案】D14. 音色主要由声音[声波]的()决定的。

A. 频率B. 波形C. 强度D. 音调【答案】B15. 白纸在橙色灯照条件下,看起来依然是白色的,这是因为知觉具有A. 选择性B. 恒常性C. 理解性D. 整体性【答案】B16. 红色让人感到温暖,这是一种A. 感觉适应B. 感觉对比C. 感觉后像D. 联觉【答案】D17. 人类听觉的适宜刺激的声波是频率A. 200~20000赫兹B. 1000~4000赫兹C. 16~20000赫兹D. 1000~5000赫兹【答案】C18. 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加以反映的知觉特性称为知觉的A. 恒常性B. 整体性C. 选择性D. 理解性【答案】B19. 红灯灭后眼睛里出现了蓝绿色的灯影,这是A. 正后像B. 互补现象C. 负后像D. 彩色对比【答案】C20. 人脑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A. 运动知觉B. 时间知觉C. 似动知觉D. 方位知觉【答案】B21. 位于中央窝上的视神经细胞主要是A. 双极细胞B. 边缘细胞C. 杆体细胞D. 锥体细胞【答案】D22. 人们在知觉外部事物的时候,会把一部分物体当做对象,其他部分当做背景,这表明知觉具有A. 整体性B. 选择性C. 理解性D. 恒常性【答案】B23. 对弱光敏感的视觉神经细胞是A. 锥体细胞B. 双极细胞C. 杆体细胞D. 水平细胞【答案】C2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色觉有缺陷的人一般不能说出物体的颜色B. 色觉有缺陷的人是靠饱和度的差别来辨认颜色的C. 色觉异常绝大多数是遗传原因造成的D. 红绿色盲的人看不见光谱上的黄和蓝【答案】C25. 语言文字的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多是A. 形象的编码B. 抽象的编码C. 视觉的编码D. 听觉的编码【答案】D26. 表象可以为想象提供素材,是由于表象具有A. 概括性B. 片断不稳定性C. 可操作性D. 直观形象性【答案】C27. 遗忘的进程通常是A. 先慢后快B. 先快后慢C. 倒U型曲线D. U型曲线【答案】B28. 长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是自然衰退和A. 固化B. 迁移C. 干扰D. 定势【答案】C29. 信息的编码、储存、提取方式和信息储存时间的长短是划分。

心理学与创造力探索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的心理过程

心理学与创造力探索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的心理过程

心理学与创造力探索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的心理过程创造力是创新、发明和创作的核心要素。

它涉及到人类大脑的奇思妙想和独特视角的发挥。

心理学与创造力的关系备受关注,人们希望通过探索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的心理过程,揭示创造力的本质,并为培养和提高创造力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一、创造性思维的心理过程创造性思维是指从全新的角度思考问题,产生新颖和有独创性的想法。

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性思维涉及多个心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克服功能固化功能固化是指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受到既定思维模式的限制,难以找到新颖的解决方法。

创造性思维需要克服功能固化,打破常规的思维框架,寻找新的解决思路。

1.2 灵活的联想能力创造性思维需要有丰富的联想能力。

人们通过将看似无关的概念、知识和经验进行联结,从而产生新的想法和创意。

1.3 深度思考与洞察力创造性思维需要进行深度思考,并具备洞察力。

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探索问题的本质和潜在的解决方案。

1.4 不受限制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想象力的发挥,即能够超越现实,构建新的概念、形象和场景,为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

二、创新的心理过程创新是创造力的产物,涉及到创造性思维的应用和实践。

心理学研究发现,创新的心理过程中有以下几个重要的要素。

2.1 问题意识与需求感受创新的起点通常是对现有问题或需求的意识和感受。

人们在感知到问题的存在或需求的不足时,通过思考和探索,激发出创新的动力。

2.2 发散与收敛思维的转换在创新的过程中,人们需要在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之间进行切换。

发散思维能够产生大量的创意和可能性,而收敛思维则能够筛选和优化这些创意,找到最具实施性和价值的解决方案。

2.3 反复试验与调整创新往往需要不断试验和调整。

创新者会尝试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并从实践中获取反馈信息,进而调整和优化创新方案。

2.4 坚持和毅力创新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困难和挫折,需要坚持和毅力。

创新者需要保持对创新目标的热情和执着,克服困难并持续进行创新探索。

揭秘大脑中的创造力创意思维的神经机制

揭秘大脑中的创造力创意思维的神经机制

揭秘大脑中的创造力创意思维的神经机制创造力是人类独有的思维能力,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体成长的重要因素。

然而,创造力的神经机制长期以来一直是神秘而深奥的领域。

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逐渐揭开了大脑中创造力和创意思维的神经机制,本文将以此为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大脑结构与创造力1. 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人类思维活动的主要场所,它被认为是创造力的重要基础。

研究发现,具有较高创造力的人在大脑皮层上表现出了更高的功能连接性。

这意味着他们的大脑区域之间有更多的信息交流和互动,为创意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2. 前额叶皮层前额叶皮层是大脑中与高级认知功能密切相关的区域,被认为是创造力的关键之一。

研究发现,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与前额叶皮层的活动密切相关。

这一区域在创造性思维任务中表现出了更高的激活水平,而与创造力相关的神经途径也主要发生在这一区域。

3. 海马体海马体是大脑中负责记忆和空间定位的重要区域,它也与创造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研究发现,创造性思维和记忆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这可能是因为创意思维需要对过去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整合和跳跃,而海马体的记忆功能为此提供了重要支持。

二、神经通路与创造力1. 默认模式网络默认模式网络是大脑中一组基本模式的连接,与自主思维和内省思考有关。

研究表明,默认模式网络在创造力的发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人们处于休息、散步等放松状态时,该网络活动较为活跃,创造力也会被激发。

因此,这一神经通路的研究为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 纹状体-前额叶通路纹状体和前额叶之间的连接被认为是创造力的关键通路之一。

这一通路参与了创造性思维的规划、灵感的产生和控制等过程。

研究发现,纹状体与前额叶之间的连接强度与个体的创造力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这进一步证明了这一通路的重要性。

三、神经递质与创造力1. 多巴胺多巴胺是神经递质中与创造力最为相关的一种。

研究表明,多巴胺的释放与创造性思维紧密相关。

脑科学与创造性思维

脑科学与创造性思维

脑科学与创造性思维摘要:研究大脑,开发大脑,是世界各国科学家和学者所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主要想通过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开发大脑创造性思维的潜能。

传统上人们认为左半球在创造性思维中起重要作用,而随着人们对左右半球功能的逐渐认识,人们发现许多较高级的功能都集中在右半球,左半球是处理言语信息,进行抽象逻辑、辐合思维、分析思维的中枢。

虽然左右半球在一些功能只有差异,但是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需要两个半球的协同工作。

因为创造性思维需要两个半球的不同功能密切联系协调统一,才能完成对信息的处理。

创造性思维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和验证期。

在不同阶段,左右半球所起的作用不同,在准备期和验证期由左半球起主导作用;在酝酿期和豁朗期由右半球起主导作用。

脑科学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创造性思维是由大脑左右半球共同来完成的,那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去不断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

关键词:脑科学;大脑功能;创造性思维;概括;教育;脑机制一、脑科学脑是人类一切智能的物质基础,不断发展的科学文化及灿烂辉煌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是智能的结晶,是人脑的产物,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结果。

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自动控制系统,它不仅有巧妙的整合机能,而且有高度的可塑性,有适应环境和灵活应变的能力,能调节人体各系统的活动。

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使人体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又能通过各种感受器接受外界刺激,并作出反应,使人体与外界环境经常保持平衡和统一。

脑的研究涉及生理学,基础、临床医学甚至计算科学等,现称为神经科学,由于主要研究脑,而称为脑科学。

脑科学,狭义的讲就是为了了解神经系统内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细胞间的变化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在中枢功能控制系统内德整合作用而进行的研究。

广义的定义是研究脑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还包括认知神经科学等。

神经科学分为基础神经科学和临床神经科学两大领域,后者以研究神经系统有关的疾病为主,前者侧正基础理论。

神经生物学是基础神经科学的主干,但基础神经科学中还有一大门极为重要的计算神经科学,后者虽也与神经生物学有密切关系,但其独立的方法和内容多超出了生物医学范围,而和电脑、人工智能及信息科学关系密切,应用范围甚至更为广泛。

2019考研普通心理学要点:问题解决者模型

2019考研普通心理学要点:问题解决者模型

2019考研普通心理学要点:问题解决者模型1、纽威尔和西蒙提出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这个模型对问题解决的过程做出了详细的阐述,用问题空间的概念说明问题解决的过程。

问题空间是指问题解决者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一切可能的理解状态,包括对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理解,以及如何由初始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的理解。

问题的种类:根据问题的明确水准分为界定清晰的问题和界定含糊的问题。

根据问题解决时是否有对手可分为对抗性问题和非对抗性问题。

根据需要知识的多少,分为语义丰富的问题和语义贫乏的问题。

2、问题解决的脑机制大脑皮层的额叶对问题解决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由大脑皮层其他部位加工过的信息都要传到额叶实行更复杂的加工、综合,编制成行为的程序,进而控制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同时还要将行为的结果与最初的目的实行对照以保证活动的完成。

大脑半球左侧额叶和顶-枕叶与问题解决有密切关系。

3、问题解决中的策略算法: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费时费力,尤其是问题复杂、问题空间很大时。

启发法:根据经验在问题空间内实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

常用的启发性策略有手段—目的分析法,如河内塔问题;逆向搜索法,适合解决通路少的问题,几何问题适合;爬山法,降低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

4、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专家与新手的区别专家与新手在知识的数量上以及知识的组织方式上有所不同,是造成问题解决效率不同的主要原因。

新手往往根据问题夫人表面结构特征实行分类,专家则根据问题的深层结构实行分类。

5、影响问题解决的其他心理因素知识表征的方式;定势;功能固着,相反的是功能变通;动机,一定限度内动机的强度与问题解决的效率成正比,但太强或太弱会降低效率;情绪;人际关系6、创造性吉尔福特将思维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种。

测验中用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好坏来衡量创造性的高低。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

创意思维知识:创造性思维力——双系统思维的平衡

创意思维知识:创造性思维力——双系统思维的平衡

创意思维知识:创造性思维力——双系统思维的平衡创造性思维力——双系统思维的平衡人的思维活动是日常生活中无法避免的部分,可以说每个人都需要进行不断的思考和判断,以达成目标和实现自己的愿望。

而在思维过程中,我们往往会使用到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分别为理性思维和直觉思维。

这两种思维模式各有优劣,但要实现创造性思考,则必须平衡使用两种思维模式,从而达到双系统思维的平衡,这是创造性思维力的关键所在。

理性思维是一种推理和逻辑思维,它在思考过程中会分析、归纳、推理,寻找规律和结论。

这种思维模式要求我们采用科学和逻辑的方法去思考问题,通过严谨的分析来得到正确的结果。

这是一种我们经常使用的思维模式,尤其在处理实际问题和解决难题时更显重要。

直觉思维则是一种能够迅速反应和决策的思维模式,其特点是匹配模式,并快速产生反应。

这种思维模式让我们在没有充分信息的情况下做出判断,并以此快速做出决策。

查理·芒格在他的思考方法中提到:“构建模型并在其中找到基础,并理解大部分的优点和缺点。

然后在你的头脑中形成了一个模型,只有在特定情况下进行调整是你所需要的。

”不难看出,理性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差异性非常显著,但这两种思维模式都是人类思维较为重要和有效的模式。

理性思维强调分析思考,侧重于利用科学、逻辑等思考方式,注重结果准确、有目的的解决问题。

但是,过分追求分析和逻辑也会造成创意的泥沼,导致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往往难以关注到真正重要的东西。

另一方面,直觉思维注重瞬间的快速认知,并能够迅速产生反应。

这种思维方式在缺乏时间和信息的情况下是非常有用的,但是它对于具体问题和实际解决方案是否得到了正确的考量并不能做出保证。

如果只是依赖于直觉思维,有可能会导致决策错误,造成更严重的问题。

因此,平衡使用这两种思维模式,是创造性思考的关键所在。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建立对反思的习惯。

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思考方式,在分析问题和做决策时,时常思考自己的思路和是否忽略了某些因素。

创造性思维原理与创新方法

创造性思维原理与创新方法

创造性思维原理与创新方法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创新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然而,创新并非是一种简单的行为,它需要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的方法来引导和支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创造性思维原理和创新方法,帮助读者提高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原理创造性思维是指能够独立思考、发现新观点和产生新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

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创造性思维原理。

1. 联想思维联想思维是指通过联系不同的概念和想法,寻找新的关联和新的解决方案。

比如,当面对一个问题时,可以通过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或领域来寻找解决办法。

联想思维能够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拓宽思维的边界。

2. 反规则思维反规则思维是指打破常规和传统的思维方式,寻找独特的解决方案。

常规的思维方式往往受到固定的规则和常识的限制,而反规则思维则能够让我们摆脱这些限制,发现独特的创新点。

3. 模仿与改进思维模仿与改进思维是指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和改进,寻找新的创新点。

通过学习和模仿已有的成功案例,我们可以从中找到改进的空间,从而产生新的创新解决方案。

4. 倒推思维倒推思维是指从结果或目标出发,逆向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

通过倒推思维,我们可以从结果出发,逆向推导出实现这个结果所需要的步骤和条件。

这种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找到实现目标的最佳路径。

创新方法了解了创造性思维的原理后,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创新的方法,以帮助我们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创造性思维。

1. 设计思维设计思维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方法。

通过观察用户的需求和行为,设计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发现用户的痛点,并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设计思维强调通过原型设计和用户反馈的迭代过程来不断改进创新解决方案。

2. 故事化思维故事化思维是一种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激发创新的方法。

通过将问题和解决方案融入到一个故事情境中,故事化思维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创新点,并将其传达给他人。

3. 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指从反方向思考问题的方法。

创造力的科学背后 揭秘创造力的神秘与机制

创造力的科学背后 揭秘创造力的神秘与机制

创造力的科学背后揭秘创造力的神秘与机制创造力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艺术、科学、技术以及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创造力的本质和机制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研究和探索的对象。

本文将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创造力的背后科学原理以及其神秘而又复杂的机制。

一、创造力的定义和分类创造力可以被定义为独特而有意义的观念、想法、或者产物的生成过程。

它通常被分为两种类型:大创造和小创造。

大创造指的是在某一领域内做出开创性的贡献,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而小创造则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创造性思维,例如解决问题时的创新方法。

二、创造力的神经基础科学家通过研究人脑的活动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揭示了创造力的神经基础。

研究表明,创造力与大脑中的多个区域之间的高度协同工作有关。

一项研究发现,在进行创造性思考时,右脑的大脑半球活动增加,而左脑的大脑半球则增加了对现实的监控和控制。

这种左脑右脑的协调与交流是创造力的基础。

三、培养创造力的方法创造力并非天生的天赋,而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实践来培养和发展的。

以下是几种培养创造力的方法:1. 提供自由的思维环境:通过提供自由、宽松的思维环境,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潜能。

例如,为员工提供自由的工作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有机会自由地发挥创造力。

2. 多样化的经验和知识:创造力需要来源于各种各样的经验和知识。

因此,通过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接触不同的经验,可以激发创造力的发展。

3. 创造性的思维训练:创造力需要通过思维的锻炼来培养。

可以通过进行头脑风暴、解决问题的游戏等方式,来训练和激发创造性思维。

四、创造力的机制解析创造力的机制包括问题发现、问题解决和创新三个主要步骤。

1. 问题发现:创造力的第一步是识别和发现问题。

这需要对问题进行认知和分析,并且从中发现创造的动机。

2.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实现创造力的关键步骤。

这需要灵活和创新的思维方式,同时结合运用各种技巧和知识,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心理学教程分章练习题

心理学教程分章练习题

心理学教程分章练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________年,其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________。

2.人的心理现象十分复杂,归纳起来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部分。

3.大脑皮层分4个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皮层上的脑叶在机能上有分工,枕叶与________有关,颞叶与________有关,顶叶与________有关,额叶控制着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儿童心理研究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心理学是研究__________及其________的科学,是研究_______的科学。

7.通常把心理过程划分为三个具体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8.心理过程不仅表现在人的_________中,而且也表现在人的________中。

9.大脑半球皮质简称______,是控制整个机体活动的最高管理者和调节者。

10.脑是心理的_______,心理是脑的________。

11.俄国生理学家_______创建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是揭示大脑机能的最有影响的学说,所谓高级神经活动指的是_______的活动。

12.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_______。

按照巴甫洛夫的观点,_____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13.大脑的主要机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发布各种信息。

人的大脑机能具有________,即心理机能在左右两个半球上表现出不同的优势。

14.心理是人脑对________的________的反映。

15.调查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1.认识过程中核心的心理是()。

A.感觉B.知觉C.思维2.大脑皮层4个叶中对于心理生活具有特殊意义的是()。

神经科学与创造力:大脑如何激发创新

神经科学与创造力:大脑如何激发创新

神经科学与创造力:大脑如何激发创新在探索创造力的奥秘时,神经科学提供了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大脑如何激发创新的过程。

创造力,这一人类独有的能力,不仅塑造了艺术和科学,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创造力并非神秘莫测,而是大脑多个区域协同工作的结果。

首先,创造力与大脑的前额叶皮层密切相关,这一区域负责高级认知功能,如决策、规划和问题解决。

前额叶皮层在创造性思维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帮助我们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从而产生新颖的想法。

此外,前额叶皮层还与工作记忆有关,这是创造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为它允许我们在脑海中保持和操纵信息。

其次,大脑的默认模式网络(DMN)也在创造力中发挥作用。

当大脑处于休息状态,不专注于外部任务时,DMN会被激活。

这种状态下,大脑会进行自我反思和想象,这是创造性思维的肥沃土壤。

研究表明,当人们在进行创造性任务时,DMN的活动会增加,这表明在放松和非专注状态下,大脑更容易产生创新的想法。

再者,大脑的神经可塑性是创造力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神经可塑性指的是大脑根据经验和学习改变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大脑可以建立新的连接,这有助于我们以新的方式看待问题,从而激发创造力。

最后,情绪和动机也是影响创造力的重要因素。

大脑的边缘系统,特别是杏仁核和海马体,与情绪处理紧密相关。

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促进创造性思维,而压力和焦虑则可能抑制创造力。

动机,尤其是内在动机,可以增强大脑的创造性活动,因为它驱使我们追求新颖和有意义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神经科学揭示了创造力并非单一脑区的产物,而是大脑多个区域和网络协同作用的结果。

通过理解这些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创造力,无论是在艺术、科学还是日常生活中。

创造性思维学习策略

创造性思维学习策略

创造性思维学习策略创造性思维是指能够产生新颖、有价值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创造性思维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竞争力。

然而,创造性思维并非天生具备,它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培养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创造性思维学习策略,帮助读者提升自己的创造力。

1. 培养好奇心好奇心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要培养好奇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多问问题:不断质疑和探索周围的事物,提出自己的疑惑,并寻找答案。

多观察:观察周围的环境和人们的行为,发现其中的规律和不同之处。

多尝试:勇于尝试新事物和新方法,不怕失败。

2. 培养多元思维多元思维是指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和事物的能力。

要培养多元思维,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多角度思考:在解决问题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案。

多学科学习:学习不同的学科和领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多元文化体验:了解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接触不同的人群,拓宽自己的视野。

3. 培养联想能力联想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培养联想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阅读广泛:读书可以帮助我们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观点,激发我们的联想能力。

多元思维导图:使用思维导图工具,将不同的概念和观点进行关联和组织,帮助我们形成新的思维模式。

创意游戏:参与一些创意游戏和活动,如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等,锻炼我们的联想能力。

4. 培养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信息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能力。

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怀疑和质疑:对于所接收到的信息,要保持怀疑和质疑的态度,不轻易接受。

分析和评估:对于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判断其可信度和有效性。

寻找证据:在做出判断之前,要寻找足够的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5. 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能力。

要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反思和总结:在解决问题之后,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寻找改进的空间。

多角度思考: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案。

认知心理学解读思维和意识的基本原理

认知心理学解读思维和意识的基本原理

认知心理学解读思维和意识的基本原理认知心理学是研究思维和意识等心理过程的一门学科,它关注人类如何感知、思考、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

本文将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解读思维和意识的基本原理,探讨其相关概念和相关实验结果,并分析其在日常生活和应用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一、思维的基本原理思维是人们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的心理过程,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作为人类智慧的表现,思维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原理。

1. 信息加工思维过程是人们获取、存储、组织和使用信息的过程。

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人们通过感知、注意、记忆和推理等认知活动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以达到理解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2. 基于概念概念是思维中的基本单位,它是对一组具有共同属性和特征的事物或事件的心理表示。

人们通过将事物归类为不同的概念,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世界。

概念的形成和运用对思维活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3. 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解决新问题、面对新情境时产生新观点和新解决方案的思维过程。

创造性思维依赖于灵感、洞察力和推理能力等认知机制,它对科学研究、艺术创作和创新型工作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

二、意识的基本原理意识是指个体对外界和内在心理活动的主观体验和感知,是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基础。

认知心理学研究揭示了意识的一些基本原理。

1. 注意力注意力是指个体对特定信息进行选择性关注和加工的能力。

意识的存在不仅依赖于注意力的调节,同时也受到外界和内在因素的影响。

人们通过注意力的集中和调节,实现对所感知信息的选择和处理。

2. 意识内容意识内容是指个体在某一时间点上感知和体验到的心理内容。

意识内容包括外界感觉和内心体验,如视觉感知、听觉感知、情绪体验等。

意识的内容是个体行为的反映和指导,具有自主性和选择性。

3. 意识与无意识意识与无意识是认知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

无意识是指人们对外界信息的处理和加工在意识范围之外,但对行为和思维产生影响的心理过程。

研究发现,无意识过程对决策和行为调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大脑与创造力探寻灵感的源泉

大脑与创造力探寻灵感的源泉

大脑与创造力探寻灵感的源泉创造力是人类独特的能力,它推动着艺术家、科学家和创业者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作品和发现。

然而,创造力的源泉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将探讨大脑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寻找灵感的源泉。

一、大脑的神秘之处大脑是人类的智慧之源,它以其复杂的结构和精妙的机制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浓厚兴趣。

在大脑的皮质区域,创造力的火花迸发,激发了人们独特的想法和创意。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大脑中的多个区域在创造力的发挥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大脑的右半球被认为是创造力的“发电机”。

它掌管着直觉、想象和情感等非逻辑思维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

当我们通过观察、体验和感受来获得新的信息时,右半球会运用其独特的能力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创造性的想法。

因此,通过激活右半球,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灵感。

其次,大脑的前额叶皮质也在创造力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个区域负责高级认知功能,如决策、规划和目标设定等。

当我们追求创造力的时候,前额叶皮质会调节不同区域之间的协调,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集成各个思维模式,从而实现创造性的思考和行动。

最后,大脑中的杏仁核是情感加工和记忆形成的关键区域。

激发情感和记忆是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我们在创造过程中融入感性的元素,杏仁核负责储存和激活相关的情感记忆,使创造性的想法更加生动和有趣。

二、灵感之旅创造力的起点通常是灵感的闪现。

灵感是突如其来的思维和想法,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见解和创意。

那么,创造力的源泉又是如何被大脑发现和探寻的呢?1. 提供刺激为了激发大脑中创造力的火花,我们需要向大脑提供充足而多样的刺激。

这可以通过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广泛的学习来实现。

接触不同的领域、文化和艺术形式,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都可以为我们的大脑注入新鲜的刺激,从而激发创造力的灵感。

2. 营造创造环境创造环境对于创造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富有启发性的环境可以促进大脑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意产生。

例如,为自己提供一个安静、舒适、有趣的工作空间,营造出专注和放松的氛围,可以让大脑更好地进行思考和创造。

创造性思维学习策略

创造性思维学习策略

创造性思维学习策略创造性思维是指能够产生新颖、有创意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创造性思维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对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创造性思维并非天生的,它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培养和提高。

本文将介绍一些创造性思维学习策略,帮助读者提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培养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要培养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可以通过多读书、多看电影、多旅行等方式来开拓自己的视野,了解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此外,还可以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参加讲座等,以激发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多角度思考问题创造性思维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案。

可以通过与他人讨论、阅读相关的书籍和文章等方式来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从而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联想和类比能力联想和类比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

要培养联想和类比能力,可以通过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联想和类比能力。

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尝试将问题与其他领域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联想和类比,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四、鼓励犯错和接受失败创造性思维需要勇于尝试和接受失败。

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这并不意味着失败,而是一种学习的机会。

要鼓励自己犯错和接受失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创造性思维往往需要与他人进行合作。

要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可以参加一些团队活动,如参加社团、参加志愿者活动等。

在团队合作中,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从而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保持积极的心态创造性思维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积极性。

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只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就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的培养心理学原理

思维能力的培养心理学原理

思维能力的培养心理学原理思维能力是人类认知和智力的基本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人们对于问题的思考、解决和创新等方面。

心理学原理指的是通过对人类思维能力的研究,总结出一些科学的原理和规律。

下面将从认知发展、问题解决和创造思维三个方面,探讨思维能力的培养心理学原理。

首先,认知发展是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

认知发展理论主要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他通过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总结出了认知阶段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具有独特的思维模式和能力。

所以,为了有效地培养思维能力,我们需要根据个体的认知发展阶段,提供相应的思考训练。

其次,问题解决是思维能力培养的核心内容之一。

心理学研究发现,问题解决涉及到思考、分析和判断等多个认知过程,因此,培养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全面提升思维能力。

在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时,可以运用启发式方法和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

启发式方法指的是通过启发性的例子、提示和指导,引导学习者主动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则是通过提出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激发学习者的思考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最后,创造思维是思维能力的高级形式,也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目标之一。

创造思维是指通过独特的思考方式和创新的思维方法,产生新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心理学领域,有很多关于创造思维的理论和方法。

其中,批判性思维理论是培养创造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批判性思维是指通过质疑、评估和分析等方式,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剖析。

在培养创造思维时,可以通过提问、思考和思维导图等方式,激发学习者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总之,思维能力的培养涉及到认知发展、问题解决和创造思维等多个方面。

在培养思维能力时,我们需要根据个体的认知发展阶段,提供相应的思考训练;同时,通过启发性的方法和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此外,还需要注重培养创造思维,通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方法,激发学习者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双系统理论新进展

双系统理论新进展

双系统理论新进展廖菲【摘要】目前,双系统理论是在推理决策和社会认知等领域运用颇广的理论之一.本文探讨了双系统理论中最具争议的双系统划分标准以及加工方式问题,并尝试提出有关双系统研究领域的几个趋势:双系统的行为研究方法落后于理论进程,重点关注新的研究范式;有关系统2的加工理论还远未完善,需进一步探索;冲突探测研究及二阶段加工假设为双系统理论开拓出新的发展方向.【期刊名称】《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00)003【总页数】2页(P111-112)【关键词】双系统理论;冲突探测【作者】廖菲【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宁波,3152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1在思维与决策心理学研究中,决定个体推理的认知偏差以及不同问题情境下表现出的不同的逻辑能力的认知加工机制问题,始终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

双系统理论就是尝试解释上述现象的理论努力。

双系统理论认为,人在认知加工中可能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加工模式,一种为直觉加工,另一种为逻辑加工。

然而,自双系统理论产生以来,各种争论就从未停止,分歧的焦点集中在两类系统划分标准以及两种系统的加工方式上。

本文正是对这两个问题的研究现状以及相应假设进行的探讨。

基于认知加工时是否存在意识觉知,早期双系统理论将两个系统划分为控制加工与自动化加工。

这一现象学层面的分类受到了许多实验结果的挑战,尤其对“无意识”核心概念的定义缺乏一致结论。

后来研究者放弃了以内隐和外显层面作为标准的简单划分,逐渐转为对两种加工特质进行鉴定。

[1]Sloman提出以加工遵循的规则对双系统进行分类。

一个加工系统采用联想加工,而另一个加工系统遵循规则加工,这两种加工分别采用不同的运算法则得出各自结论。

规则系统所处理的信息处于纯概念水平,并以序列方式按照特定顺序处理数据;而直觉系统则能处理潜概念水平,能够依靠特征之间的相互联系建构一个动态网络,拥有更快时间内处理更多信息的能力。

09-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09-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教育心理学——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第九章)问题解决的含义问题: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问题解决: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

初始状态: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希望达到的状态认知操作:所需采取的一系列步骤问题的分类(按照组织程度):有结构问题: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由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都很清楚的问题。

无结构问题:问题的初始状态或目标状态没有清楚的说明,或没有明确的解决途径,或有冗余条件。

问题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与活动积极性& 知识经验有关理解问题:构建属于自己的问题空间;抓住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形成问题的表征提出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操作步骤(算法式& 启发式)验证假设:寻找能够证实或证伪假设的证据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问题特征:受问题类型、呈现方式的影响知识经验:已有知识经验的数量以及组织方式都会影响问题解决定势:一种特定的心理准备状态,使人以特定的方式做反应,而抑制其他方式的反应功能固着: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常用的功能上认识它。

影响问题解决的其它因素:除上述因素,个体的动机、情绪、人际交互作用也会影响问题解决的效果。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促进记忆,提供变式,建立网络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授人以渔,思维策略,外化思路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避免机械重复/目的明确)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主动发现问题,多角度提假设,元认知技能创造性: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创造性思维以发散性思维为核心。

发散性思维:沿不同方向探求多种答案聚合性思维: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正确答案或最好解决方案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流畅性:在限定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的多少变通性:摒弃习惯思维方式,随机应变,开创不同方向独创性:产生不同寻常,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反应影响创造性的因素环境:家庭/学校,民主气氛,鼓励表达、探索智力:中等偏高的智力水平是必要非充分条件个性:幽默感、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强烈的好奇心、独立性创造性的培养(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提供创造性榜样(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头脑风暴训练:将产生想法和评价想法区分开,集思广益,思维碰撞,延迟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造性思维包括两个重要构成,分别是灵感 和发散性思维。解谜作为激发灵感的便捷方式,在 创造性思维研究中备受推崇。Beeman 和 Kounios 的研究发现灵感的产生具有右脑优势,且灵感的产 生不是瞬间完成的,而是各脑区分工合作共同酝酿 的结果 [3,4]。左、右脑半球存在神经元的差异,左 脑的神经元树突短,适合从近处提取信息,右脑神 经元的树突比左脑长很多,且树突分支明显多于左 脑。相比于左脑,右脑的生理构造使得每个神经元 可以从更加广泛的信息来源中搜集信息,将较远的、 不相关的想法加以组合,从而找到一些事物间隐藏 的联系。创造性思维另一个重要的构成是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代表了思维的流畅性与灵活性等特点,流 畅性与灵活性为普通思维的广泛连接组合提供了可 能,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已有的研究发现当 人们在注意力不太集中的时候,反而有助于思维的 发散游离以及灵感的产生,更容易产生创造性思维 。 [5-7]
在进化历程中,大脑皮质尤其是额叶皮质的 高度进化为创造性思维参与问题解决提供了生理基 础。额叶控制的双系统理论解释了创造性思维参与 问题解决的作用机制。已有的研究发现,创造性思 维与非创造性思维共同采用同一神经回路,均受额 叶控制 [9]。我们假设,在额叶的控制下存在两个并 行的系统,分别是主动系统和自动系统,该模型如 图一所示。主动系统作为精确加工系统,在额叶的 控制下,保持注意力的聚焦,防止外界信息干扰, 不断地对当前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加工后的 问题特点构成残缺拼图,根据目标拼图寻找匹配程
创造性思维代表了创造力,创造力是指个体 产生新颖且具有实用价值的观点或者产品的能力 [1]。纵观整个科学发展史,创造性思维对个人乃至 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创造 力的研究起始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心理学会 主席吉尔福特在其就职演讲中,提醒人们关注一个 被长期忽略却极为重要的领域——创造力。创造 力一度被认为是心理研究的禁区,但是近年来随着 神经系统科学与相应技术的发展,我们得以轻拂创 造性思维的神秘面纱,通过对创造性思维的不断研 究,渐窥其本质。
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位于大脑额叶 表层皮质,目前的研究发现,DLPFC 作为人类的 最高级认知中枢,兼备分析评估、问题解决和执行 功能的同时,还负责不同脑区机能的选择、切换 。 [12] 额叶不仅具备协调监控双系统的生理基础,还表现 出对创造性思维的监控能力。一项针对额叶受损画 家的研究发现,由于其额叶受损,创造性思维不受

天 下
学术探讨
INSIGHT
额叶控制双系统理论——创造性思维参与问题解决的机制
文 _ 孙浩
摘要:基于创造性思维与非创造性思维共用同一大 脑回路的假设,提出额叶控制的双系统理论,对创 造性思维参与问题解决的机制进行阐述,从家庭角 度为子女创造力的提升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额叶控制双系统理论;可塑 性
344
读学术Βιβλιοθήκη 讨天 下INSIGHT
抑制地涌出,其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通过画 家即兴的不断绘画得以外显 [13]。额叶的监控能力 表现在对自动系统产生的非潜在目标拼图的抑制功 能以及对潜在目标拼图的识别。抑制功能包括抑制 自动系统在内的对主动系统的干扰,利用常见的兴 奋抑制模型进行解释:自动系统具有兴奋性,其产 生的大量潜在目标拼图会对主动系统产生干扰,而 额叶的抑制功能确保了主动系统的主导地位,使得 残缺拼图的进一步加工和目标拼图的识别匹配得以 顺利进行。
Lerner 在发展情境论中强调人在毕生的发展过 程中都具有可塑性 [14],脑力机能系统论认为智力 的发展具有可塑性,同样的,创造力也具有可塑性 [15]。可塑性这一概念可以追溯到关键期假设,发展 的关键期这一概念产生于胚胎学,在该学科中,关 键期假设认为一个完整有机体各个部分出现的顺序 是固定的,只有在允许某一部分发展的一段特定时 间内,以固定次序发展的各部分才会得到良好发展。 处于关键期的有机体部分可以很容易被刺激,对促 进性与破坏性影响因素都具有高反应性,且在关键 期特定部分没有正常或恰当的发展,就永远不会有 第二次发展机会。与关键期假设不同的是,发展情 境论认为可塑性是相对的,即个体晚期与早期都具 有可塑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晚期个体的可塑 性不断减弱。尽管创造力发展的相对可塑性尚未明 确,但是有研究发现在个体的发展早期,外界情境 对个体创造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如母亲的温情 教养可以正向预测幼儿的创造力。
双系统的协调监控。同时额叶的发达程度不仅决定 了残缺拼图的极限加工程度,还决定了个体对双系 统的协调监控能力。残缺拼图的极限加工程度决定 了两个系统产生的目标拼图能否有效匹配残缺拼 图,形成完整拼图;对双系统的协调监控能力决定 了个体能否将自动系统中的潜在目标拼图识别为目 标拼图,进行提取并形成完整拼图,达到解决问题 的目的。主动系统和自动系统均具备普通思维的组 合能力,主动系统的普通思维组合数量少且严格匹 配残缺拼图,自动系统的普通思维组合数量庞大且 仅对残缺拼图模糊匹配。两系统均受额叶控制,尽 管大多数情况下以主动系统为主导,但是额叶能够 通过进入暂时停摆状态,即暂时前叶皮层功能低下, 强制自动系统暂时占据主导地位,在短时间内源源 不断产生创造性思维以供科研或创作使用 [10,11]。同 时额叶对两个系统均有监控功能,但监控能力存在 差异,注意力集中于目标问题时,对自动系统的监 控能力远远弱于主动系统,较难识别自动系统中的 潜在目标拼图;注意力分散时,监控能力在双系统 中不存在显著差异,有利于自动系统的潜在目标拼 图识别。
图 1 额叶控制双系统模型
度较高的的普通思维的组合,即目标拼图。自动系 统作为创造性思维的产生系统,受额叶的协调监控, 同步获取主动系统不断加工后的残缺拼图,并自动 地根据残缺拼图产生大量的可能应用于完成残缺拼 图的普通思维组合,称之为潜在目标拼图。在创造 性思维参与问题解决过程中,额叶的作用至关重要, 其控制功能表现为抑制对主动系统的干扰,以及对
脑在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智力发 挥了重要的作用。智力作为人认识、理解事物并解 决问题的一种能力,其神经作用机制可以理解为灰 质中神经元的快速且高效的激发,灰质神经元反应 越快、越准确,智力就越高。因此在处理信息时, 为了确保神经元间的快速高效激发,注意力的聚焦 功能极为重要。尽管在处理信息时,注意力的聚焦 不利于创造性思维参与问题解决,但是已有的研究 证实创造性思维的确参与了问题解决过程 [8],其作 用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创造力具有共性与差异性 [2]。创造性思维作 为普通思维的奇特组成,其组成成分的普通性决定 了其共性,因此创造力存在于每一个人。但是普通 思维在不同领域能否组成创造性思维以及创造性思 维的组成数量和组成方式导致了个体间的差异性。 差异性具体表现在创造性思维的领域差异和量级差 异,因此不同的个体在不同领域表现出高低不同的 创造力,即使在相同的领域中也存在创造力的高低 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