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高中语文课前导入(整理一)
高中语文课堂导入艺术八例
高中语文课堂导入艺术八例新课程改革要求“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
老师把握课堂,使课堂的组织者,所有安排要精心畴划。
其中第一个环节“课堂导入”是重中之重。
它既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
课堂导入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综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借鉴别人授课所得,总结如下八个方面:一、设置悬念导入法借鉴说书人“且听下回分解”的,其奥妙就在于讲到最扣人心弦的时候,有意避而不讲,吸引听众非听完不能满足心愿这个要害处。
说穿了,就是设置悬念,紧紧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这种技巧,运用于新课的导入之中,以悬念作为挑逗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欲望。
而一经造成这种欲望就非要扒根穿底弄个水落石出不可。
如在讲《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可用如下的导语:封建专制社会,皇权威威,不可冒犯。
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
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史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
可是邹忌却敢于批评齐威王偏信谄言,教育齐威王要从谏如流,他凭的是什么本领?二、文章前后照应导入法比如在学习苏洵的散文《六国论》时,就可结合已学过的《过秦论》和《阿房宫赋》进行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贾谊的千古鸿文《过秦论》,这篇文章气势磅礴,汩汩滔滔,论述了秦王朝的什么过失呢?(学生回答:“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我们今天再学一篇有关秦国的文章《六国论》,大家可思考两篇文章在主旨、写作目的和创作角度上的异同点。
简单的几句话不仅点明了前两篇课文的风格,也提示了学生对新课的注意,引起学生对前两课内容的回忆,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去。
三、故事吸引导入法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提到课本外的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这些内容特别感兴趣。
教师课堂中如能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以一些故事来导入课文,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高三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高中高三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教案:高中高三语文开学第一课教学目标:1.了解高三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3.帮助学生制定高三语文学习计划。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师生互相介绍,熟悉高三语文教师和同学们。
2.让学生回顾高中前两年的语文学习情况,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和问题。
二、复习回顾(10分钟)1.通过简短的复习小测试回顾高中前两年所学内容,并对错误答案进行解析。
2.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三、高三语文学习介绍(15分钟)1.介绍高三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包括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写作等。
2.引导学生分析高考语文试题的命题特点和要求。
3.让学生了解高考语文考试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四、制定学习计划(15分钟)1.以班级为单位,学生合作制定高三语文学习计划。
2.教师给出指导意见,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和时间。
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语文课外活动和竞赛,提高语文水平。
五、讲解常用学习方法(10分钟)1.讲解高中语文学习中常用的学习方法,包括积极阅读、做好笔记、多做题等。
2.分享学习心得,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
六、布置作业(5分钟)1.要求学生每天抽出一定时间进行语文学习,包括阅读、写作和做题等。
2.要求学生每周交一份学习心得和问题总结。
教学反馈: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和学习笔记的检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个别辅导和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更好地备战高考语文。
同时,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力。
高中教案语文导入模板范文
一、课题:《雨巷》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的基本表达方式,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2. 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
四、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 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首轻柔的钢琴曲,营造一种静谧的氛围。
2. 教师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体验。
3.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4.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而诗歌也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诗人戴望舒的《雨巷》,感受那雨巷中的情感世界。
二、新课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雨巷》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3. 教师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朦胧、凄美的雨巷画面,诗人通过描绘雨巷中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渴望。
三、诗歌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 教师提问:诗歌中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的姑娘”等意象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雨巷象征着朦胧、凄美的生活,撑着油纸伞的姑娘象征着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四、朗读与感悟1. 教师邀请学生上台朗读《雨巷》。
2.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3.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朗读这首诗时,有什么感受?4.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朗读诗歌是一种感受诗歌情感的方式,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技巧。
2.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案例
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案例篇1:一、直接式导入法:这是最常见的传统的导入法,这种方法不拐弯抹角,可以起到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简洁明快的效果,三言两语就能直切正题。
例如在讲《猫》这篇课文时,是这样设计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六课《猫》,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195页。
”但这种方法不能频繁使用,否则会使学生失去新鲜感,特别是对于活泼好动的学生而言,会大大减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课堂气氛一开始就没有调动起来,就不利于下一环节的教学。
二、新旧知识联系导入法:采用此法教学,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例如在上《孙权劝学》这篇课文时,设计了以下导语:“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学过一篇课文《伤仲永》,同学们还记得吗?(生答:记得)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生答:仲永由一个天资非凡的神童沦为平庸无奇的普通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生答:天资固然重要,但更要注重后天的学习和教育)是的,后天的努力学习才是个人成才的关键。
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位主人公就通过后天勤奋努力的学习,最终由一介武夫变成一个博学多识的大将。
三、故事导入法: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一种特殊的魅力,以此法导入,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入境极快。
例如我在讲《斑羚飞渡》一文时,就以一个故事轻松导入:“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
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结成一个球体。
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它们冲向了火海。
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
然而,这蕴含着生命的团体仍向前滚动着,噼啪声越来越响,蚂蚁团越来越小,最后滚出火海的蚂蚁只剩下了一小团……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蚂蚁的故事。
的确,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有谁不渴望生呢?可是,这群蚂蚁却生得艰难,死得辉煌。
今天,我们同样要聆听一个悲壮感人的斑羚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动人的故事。
(板书课题)四、引用导入法:教师可以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成语、歇后语、对联、典故或广告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最新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精彩课堂导入语汇编
最新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精彩课堂导入语汇编必修二1、《荷塘月色》导入:多媒体展示月色下的荷塘景色,舒缓的钢琴曲。
导语:“月映清荷,风摆弱柳,独斟清茶于盈盈一水间。
昔时古人对月畅饮,对酒当歌,慨怀世事,直抒笔下,挥毫镌写出篇篇流传千古的诗篇,朱老也曾于荷塘月色旁抒己之情,安然于这般的恬淡。
有人说,荷塘月色下的自清,是披带着温柔月色的香荷。
是如何的一种夜色,造就了如此的佳作;又是如何的一种氛围,轻拂了心灵的弦音,共鸣了数十载后人?那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细细品读、细细回味吧。
点评:这样的导入,既能让学生充分体验那纯美的景色,也能透过美景提请学生细细品味感悟作者的独具匠心。
2、《故都的秋》导入:《秋思》轻音乐,配以合于文章内容的图片。
导语:“秋天是个神秘的季节,没有春的妩媚,没有夏的热情,没有冬的凝重,仿佛一个遗世独立的清丽女子,随落叶而至,随飞雪而归。
在郁达夫的笔端,秋,远不及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那般壮丽、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和‘杨柳岸晓风残月’那般凄苦、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那般悲凉。
蓝朵的牵牛、疏落的长草、非花的落蕊、弱蝉的残声、闲人的话雨、风中的枣子,这些在故都似乎最普通最不起眼的景物,在郁达夫的笔下,却流成了一幅写意的长卷,奏响了一曲独属于他的生命的悲歌。
何以如此?让我们翻开课文去细细品味、静静聆听吧。
”点评:文中,清、静、悲凉的感情氛围与音乐很好的融为一体,让学生能真切地体会作者笔下北国之秋的悲凉之美。
同时,回顾学生以往所学,唤起学生审美情感,在看似无意实则有心地提醒学生注意郁达夫的选材特点及情感表达,潜移默化地把文章理解的重点渗透给学生,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状态,更快地沉潜到对新课文的研读之中。
3、《囚绿记》导入1:巴金曾这样评价他,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精彩的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整理七)(精选5篇)
精彩的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整理七)(精选5篇)第一篇:精彩的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整理七)1、《窦娥冤》情景导入:投影相关图片内容:刽子手押着披枷带锁的窦娥上场的照片,窦娥抢天呼地、即将受刑的图片,窦娥含冤而死、漫天飞雪的图片。
同学们,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些图片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元代戏曲大师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中的剧照。
图中的女子就是含冤而死的窦娥,六月飞雪,感天动地!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剧本去感受作品带给我们的悲惨故事,去探索故事背后的社会现实。
2、《苏轼词两首》情景导入:同学们,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写道,正是由于被贬职,苏东坡突破了小人们的包围,使他真正审视人生的真谛,从而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旷世杰作《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期间所写,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部流传千古的佳作。
3、《辛弃疾词两首》诗词导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他永远在寻找,是梦想吗?现实又是如何的残酷。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拿来主义》问题导入:同学们,你们爱看韩剧吗?现在韩剧在中国可谓风风火火,尤其是06年一部《大长今》横扫中国大江南北,而香港甚至要把这部电视剧写入教科书。
于是有人惊呼“韩流来啦,我们要抵制”;而有些人则认为,我们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又岂是一个小小的韩国就能够影响得了的。
那么,同学们又是怎样看待文化问题的呢?对于这个问题,鲁迅先生给出了非常精辟的见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拿来主义》。
5、《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名句导入:孔老夫子曾经说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说父母在的时候,孩子不要走太远,不要让父母太挂念。
唐代诗人孟郊则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他把母爱比作春天温暖的太阳,孩子是无法报答的。
我们中国传统的美德之一就是父母对孩子无私关爱,孩子对父母力尽孝道。
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技巧
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技巧课堂导入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为学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我们应该如何运用恰当的导入技巧呢?本文将分享一些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技巧,帮助教师们提高教学效果。
一、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导入课堂的一种常用方法。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直接引导学生思考、研究课堂内容。
例如,在学习一篇古文前,教师可以问:“你们了解古文中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句话的意思吗?请你们谈谈自己的理解。
”通过问题导入,学生思考的热情被激发,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二、图片导入法图片导入法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观看,并鼓励他们进行描述和猜测。
例如,在学习《红楼梦》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一张描绘贾宝玉的图片,让学生用想象力推测贾宝玉的性格和命运。
图片导入法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和记忆课堂内容。
三、故事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是通过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引入课堂内容。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故事,讲述给学生听,并让学生从中找到与课堂内容的联系。
例如,在学习《西游记》时,教师可以讲述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激发学生对于神话传说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学习相关内容。
四、实物导入法实物导入法通过展示实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实物,并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例如,在学习《诗经》时,教师可以带来一本《诗经》的实体书,并向学生展示其中的篇章和注释,让学生亲自感受并尝试解读其中的诗句。
实物导入法能够增加学习的实践性和参与感。
五、音乐导入法音乐导入法通过播放相关的音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选择一段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音乐,将其播放给学生听,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寓意。
例如,在学习《离骚》时,教师可以播放由古筝演奏的古曲《十面埋伏》,引导学生聆听音乐的旋律与情感,进一步理解和体味文学作品。
精彩的高中语文课前导入(整理一)
精彩的高中语文课前导入(整理一)1、《小狗包弟》导入:视频:巴金《我的心》节选。
之后通过本篇课文中几个和文革有关的词语的解读来导入背景和新课。
课前教师就已在黑板上写了这几个词:专政队、红卫兵、四旧、十年浩劫。
点评:这位老师很巧妙的挖掘文本,摘出这些词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且先让学生来谈自己对这几个词语的理解,之后因势利导进入本文的背景了解,为新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2、《说“木叶”》导入:最近,天气逐渐转凉,秋风吹卷着树叶,就这么飘落,有声有色。
现实生活中一片普通的叶子,到了诗人的笔下,竟那般撩拨读者的心弦。
林庚先生的《说“木叶”》正是以“木叶”为例,把我们引入了一个有关树叶的诗的王国。
(板书课题)点评:这位年轻的教师,有着丰富的情感,有着动听的音色,开篇极富情感的渲染,既提醒学生去敏感地感受身边的自然之境,又巧妙的将秋季最具代表性特征的“落叶”与作者要说的“木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自然无痕。
生动的语言听来也极富诗意的韵味,很好的将学生带入这篇有着浓郁文化氛围的文艺评论中。
3、《包身工》导入:在本世纪初的中国,生活着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工人阶层,他们住的是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的鸽笼,吃的是豆腐渣熬成的稀汤和烂菜叶,他们的年龄与我们相仿,甚至更小,但他们干的却是每天十二三小时繁重的纱厂劳动。
他们没有阳光,没有欢笑,甚至他们也不能拥有他们自己――这就是包身工,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榨、失去人身自由的包身工。
从本世纪的三十年代起,一个伟大的剧作家一直向人们含泪诉说着包身工的苦难生活——由学生简要讲述“包身工”的含义和“芦柴棒”的故事。
点评:这段导语概括的揭示了包身工们苦难的生活,同时能联系学生实际,以引发学生的共鸣,促使学生想要更深入地了解他们,了解真相。
同时,教师能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也参与进来,在正式地授新之前引导学生主动地探求未知,自读自思。
4、《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入:二胡曲:《遥远的思念》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我是地主的儿子,我出生那年,父母找了一个算命先生给我算命,那算命的先生说,得送给一个穷苦的人家喂养,我才能长命百岁。
高中新课标语文必修教材课文导入语(一)
高中新课标语文必修教材课文导入语(一)高中新课标语文必修教材课文导入语(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导入语1、自然界里不能没有花。
没有花的地方是荒原,是沙漠。
人间不能没有诗歌,诗歌是人的生命的花朵。
花迟早要凋谢,有的朝开夕落,有的春荣秋衰。
而好诗生命永在,即使只剩下一两个花瓣,一两个断句,她超越时空仍在等候着知己。
让诗的情感的炽热来激动我们的心灵;让诗的闪光的思想来点燃我们的心灯;让诗的纯情的汁液来滋润我们的心田。
有了诗歌,我们的精神世界就永远不会变成荒原和沙漠,上个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了《诗经》《离骚》等古典诗歌,已经倾听过屈原悲愤的吟唱,体味过陶渊明复归自然的乐趣,我们鉴赏古体诗的水平都得到了提升。
今个学期,我们将要走进现代诗歌的艺术王国,一起领略现代诗歌诗情画意,体悟现代诗人的心灵世界。
2、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学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我们为毛泽东主席所描绘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阔壮美,瑰丽奇特的自然之景所陶醉,更为伟人涵盖天地、吞吐宇宙的英雄气概所折服。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长沙》,看看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心境之下的所绘之景,所抒之情。
3、同学们,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的确如此,我们从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中已经感受到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和磅礴气势。
这堂课我们学习他用“沁园春”作词牌的另一首词“长沙”。
(文字投影:《沁园春•长沙》毛泽东一九二五年)让我们通过诵读,一起来品味这首词的语言,领会它的意境,同时感受感受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4、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
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
高中课堂导入用语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教学对象高中学生三、教学时间45分钟四、教学准备1. 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源。
2. 多媒体设备。
3. 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语1. 教师简短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
2. 鼓励学生分享课前预习的心得体会,营造互动氛围。
二、导入方法1. 直接导入法- 教师直接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 例如:“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离骚》这篇课文,这首诗是屈原在流放期间所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2. 新旧知识联系导入法- 教师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 例如:“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庐山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望岳》,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杜甫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3. 问题导入法- 教师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 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将进酒》这首诗是李白在哪个时期创作的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4. 故事导入法- 教师讲述与课文相关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课文内容。
- 例如:“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孟子》这篇文章,就是与这个故事有关的。
”5. 情境导入法- 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
- 例如:“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赤壁之战》,让我们一起观看一段关于赤壁之战的视频,感受当时的战争氛围。
”三、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2.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共同探讨。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课文作者及背景。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导入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三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方法
高三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方法在高三语文课堂中,导入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
通过巧妙的导入方式,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为之后的教学铺垫好基础。
本文将介绍几种高三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方法。
一、情境导入情境导入是以情境创设为基础的导入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描述一个生动的场景或引导学生参与某种活动来引入课堂内容。
例如,在教授古文诗歌时,可以通过播放相关音乐和图像,再搭配教师的亲身体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本的意境,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问题导入问题导入是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对话题的兴趣。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或者选取一些有趣或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争论。
例如,在教授《西游记》时,可以提问:“孙悟空是如何降服妖精的?你们认为他的做法合理吗?”通过这样的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思考和讨论。
三、故事导入故事导入是通过讲述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来引入课堂内容。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以及其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与课堂内容相呼应。
例如,在教授鲁迅的《狂人日记》时,可以先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描述一个在癫痫病发作时基本无法控制行动的人,引发学生对精神疾病主题的思考和关注。
四、图片导入图片导入是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图片或图表来引入课堂内容。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课堂主题相关的图片,以唤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例如,在教授《红楼梦》时,可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贾宝玉的图画,引发学生对贾宝玉角色特点、家族背景等方面的思考。
五、引用导入引用导入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或经典语句来引入课堂内容。
教师可以选择与课堂主题相关的名言,以及名言背后的思想内涵,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例如,在教授《论语》时,可以引用孔子的名言:“巧言令色,鲜矣仁。
”通过这样的引言,引发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仁义之道的思考。
总之,高三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精彩课堂导入语汇总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精彩课堂导入语汇总必修五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歌曲导入:播放音乐《好汉歌》第一段。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梁山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该拔刀相助,更何况自己受了委屈?但是梁山好汉中也有人曾经有不平不能吼,举起的拳头打不下,他是谁?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林教头”。
2、《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入:请同学们认真欣赏多媒体上的彩色插图。
导语:“这是苏联著名画家库克雷尼克斯为小说精心设计的插图。
你们观察一下,画面中的主人公与周围环境有哪些不协调的地方?”(让学生展开想象力,多观察,多思考,踊跃发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之后,接着发问:这个人为什么在大热天穿着厚厚的棉大衣,手上戴着皮手套,而且在最晴朗的日子里都穿着雨靴、带着雨伞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将小说描写与插图对照,你认为主人公是怎样的人,有何典型意义?点评:欣赏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和领悟文学插图这一“特殊的艺术语言”,捕捉其所隐含的非常丰富的文学信息,从而创造性地阅读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
同时,在课堂之始,就能让学生参与进课堂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边城》情景导入:真正的艺术应当经得起两样东西的检验:一是纵向的生命力,那种产生时轰轰烈烈,经行中却经不起时间跨越和时代洗礼的东西,绝非真正的艺术;二是横向的美感效应,即无论是谁,无论你从哪一个角度去审视它,它都能像水晶石一样熠熠生辉,是你能从中获取你所需要的东西,从而产生愉悦人心的美感效应。
沈从文的《边城》正是这样一篇美文,自它问世以来,对它的评论便接踵而至,有人赞它为“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有人讥之为“有意回避尖锐的社会矛盾”。
70多年来,经过历史浪潮的千淘万洗,人们渐渐认识到《边城》是一颗闪亮的金砂。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这部作品。
歌曲导入:黄磊的《等等等等》。
同学们知道这首歌中讲的故事来自于哪里吗?是沈从文的《边城》。
4、《归去来兮辞》诗词导入:同学们,我们在初中都学过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桃花源记》。
引入情境,上好高中语文第一堂课
引入情境,上好高中语文第一堂课在这个情境中,我们身处于一个高中语文的初入门的第一堂课。
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语文学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下面是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语文学科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学习方法,明确学习语文的目标和意义。
教学内容:1. 语文学科的定义与特点2. 语文学科的学习方法3. 学习语文的意义和价值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短小有趣的故事或者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大家好,欢迎来到高中语文班。
在此之前,你们对语文学科有什么了解吗?语文学科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呢?请大家跟我一起来思考。
”Step 3:学习语文的方法(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学习语文的方法:“学习语文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包括阅读、积累、理解和写作等。
特别是阅读,它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和核心,通过阅读可以提高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实用的阅读方法,如主动阅读、批注、摘抄和写读后感等。
Step 4:学习资源的利用(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学习语文所需要的资源:“学习语文需要大量的阅读材料和学习资源。
除了教材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图书馆、互联网和电子书籍等多种资源来扩大阅读范围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语文学习资源。
Step 5:学习语文的意义和价值(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学习语文的意义和价值:“学习语文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它可以培养我们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写作技巧、增强思维能力,并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
”教师可以引用一些实际例子来说明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
Step 6: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并展望未来的学习:“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语文学科的定义、特点、学习方法以及意义和价值。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希望大家能够认真思考和努力,不仅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够体会语文带给我们的乐趣和启迪。
高中教案语文导入模板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题,理解作者情感。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音乐、图片或视频,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3)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故事?”“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等。
2. 预习课文(1)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教师检查预习情况,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究(1)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情感、探究文章主题等。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4. 教师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结合课文,讲解相关文学知识,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5. 练习巩固(1)布置课后作业,如:翻译课文中的名句、撰写读后感等。
(2)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总结提升(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所蕴含的哲理和人生价值。
(3)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素养。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结合课文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5. 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课前导入高中语文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高中语文授课年级:高中生授课教师: [教师姓名]授课时间: [具体日期]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 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导入部分的设计要新颖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导入内容要与新课内容紧密相关,有助于学生理解。
教学难点:- 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如何通过导入环节,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课堂活动所需的教具---一、导入新课1. 热身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简短的小游戏或讨论,如“快速问答”、“成语接龙”等,活跃课堂气氛。
2. 回顾旧知- 提问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回顾重点和难点。
3. 引入新课- 通过以下方式引入新课:a. 情境导入:以一个与新课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故事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b. 问题导入:提出与新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c. 悬念导入:设置一个悬念,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
4. 新课导入案例:- 《红楼梦》导入:- 展示《红楼梦》中的经典画面或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等,引导学生回忆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 提问:“你们还记得《红楼梦》中哪些令人难忘的情节或人物?”- 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将继续探讨《红楼梦》中的艺术特色和人物形象。
”- 《边城》导入:- 播放《边城》的电影片段,让学生感受小说的意境和情感。
- 提问:“你们认为《边城》这部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 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将分析《边城》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二、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就导入环节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课堂互动: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引入情境,上好高中语文第一堂课
引入情境,上好高中语文第一堂课【情境引入】这是一个晴朗的秋日午后,新学期开始的第一天,学校里弥漫着一股浓浓的学习气息。
高一的学子们走进教室,期待着迎接他们的第一堂高中语文课。
课堂铃声响起,语文老师步入教室,留下了一封信在黑板上。
亲爱的学生们:欢迎来到高中语文课堂!我相信大家在这个学期里,将度过一段充实而难忘的时光。
作为你们的语文老师,我首先要告诉你们: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将开启一扇扇新的大门,进入美妙而广阔的语言世界。
【序言】在高中阶段,学生们将迎来语文学科的新高度和新挑战。
高中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包含了文学、语言文字的学习,还涉及到阅读、写作、口语交流等方面的训练,有着广泛的知识体系和方法技巧。
通过高中语文的学习,同学们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素养,提高综合素质,并为今后的学习和未来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互动交流】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高中语文课程的内容和学习目标,我想请大家回答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你对高中语文课程有什么期望和想法?不同的学生举手发言,有的表示希望通过语文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有的表示想要对文学经典有深入的了解,有的表示希望能够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和思辨能力等等。
接着,我想请你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语文?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说到语文是我们与世界交流的工具,有的说到语文是人们思维的载体,有的说到语文是传承文化的媒介等等。
老师耐心倾听着每一个学生的回答,不时点头表示赞同。
【展开主体】接下来,我将向大家介绍本学期的语文教学计划。
这个学期我们将分为三个主要板块进行学习,分别是文学欣赏、作文写作和阅读理解。
在文学欣赏方面,我们将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等。
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时期和不同作者的才华和魅力,并学习如何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作文写作方面,我们将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作文练习,培养大家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高中语文教案问题导入模板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提出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
2. 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 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 如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如何在问题导入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提出问题(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各自的问题。
(3)教师对问题进行筛选,挑选出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
3. 分析问题(1)教师针对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问题的原因、背景和影响。
(3)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点评和总结。
4. 解决问题(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各自的观点和建议。
(3)教师对学生的解决方案进行点评和总结。
5. 深入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3)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
6. 总结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
(2)学生分享自己在问题导入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
(3)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提出和分析能力。
2. 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 评价学生在问题导入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问题导入过程中,是否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2. 教师是否能够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 教师在问题导入过程中,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以上问题导入模板,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案导入高中语文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沁园春·长沙》的词意,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所表达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2.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诗歌中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沁园春·长沙》的原文、译文、作者介绍、背景资料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和背景。
五、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 导入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主席的《沁园春·长沙》。
这首诗以长沙的山水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歌的世界。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毛泽东主席有怎样的了解?请简要介绍一下。
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毛泽东主席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导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他的诗词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4. 提问:在了解作者的基础上,我们再来谈谈这首诗的背景。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5.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首诗创作于1925年秋,当时毛泽东主席正在湖南长沙从事革命活动。
6. 导入新课:了解了作者和背景,接下来,我们将一起走进《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感受其中的美好与激情。
【新课讲授】1. 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 分析诗歌结构,理解诗歌的层次。
3. 解读诗歌主题,把握诗歌情感。
4. 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象征、比喻等。
5. 比较分析诗歌与其他作品的不同之处。
【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革命精神的理解。
2. 朗读比赛:请同学们分组朗读诗歌,展示自己的朗诵水平。
高中教案语文导入模板范文
课题:《荷塘月色》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朱自清先生的情感,感受散文的意境美。
3. 培养学生阅读散文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2. 体会散文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的意象及其作用。
2. 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背景介绍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他的散文以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著称。
在这篇《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先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荷塘月色的美丽画面,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引入课题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的文字世界,感受荷塘月色的魅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新课导入1. 预习检测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检查自己是否掌握了生字、新词,并思考以下问题:(1)文章描绘了哪些景物?(2)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 小组讨论将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就预习检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3. 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三、课堂讲解1. 理解文章的主旨《荷塘月色》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作者在文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荷塘、月色、荷叶、荷花等,将这些意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2. 体会散文的意境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具有独特的意境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运用丰富的意象,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
(2)运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3)运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3. 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文章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从欢快到忧伤的变化。
起初,作者对荷塘月色充满了喜爱,但随着文章的深入,作者逐渐意识到现实的无奈,从而陷入忧伤。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荷塘月色》的主旨和情感,体会了散文的意境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彩的高中语文课前导入(整理一)1、《小狗包弟》导入:视频:巴金《我的心》节选。
之后通过本篇课文中几个和文革有关的词语的解读来导入背景和新课。
课前教师就已在黑板上写了这几个词:专政队、红卫兵、四旧、十年浩劫。
点评:这位老师很巧妙的挖掘文本,摘出这些词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且先让学生来谈自己对这几个词语的理解,之后因势利导进入本文的背景了解,为新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2、《说“木叶”》导入:最近,天气逐渐转凉,秋风吹卷着树叶,就这么飘落,有声有色。
现实生活中一片普通的叶子,到了诗人的笔下,竟那般撩拨读者的心弦。
林庚先生的《说“木叶”》正是以“木叶”为例,把我们引入了一个有关树叶的诗的王国。
(板书课题)点评:这位年轻的教师,有着丰富的情感,有着动听的音色,开篇极富情感的渲染,既提醒学生去敏感地感受身边的自然之境,又巧妙的将秋季最具代表性特征的“落叶”与作者要说的“木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自然无痕。
生动的语言听来也极富诗意的韵味,很好的将学生带入这篇有着浓郁文化氛围的文艺评论中。
3、《包身工》导入:在本世纪初的中国,生活着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工人阶层,他们住的是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的鸽笼,吃的是豆腐渣熬成的稀汤和烂菜叶,他们的年龄与我们相仿,甚至更小,但他们干的却是每天十二三小时繁重的纱厂劳动。
他们没有阳光,没有欢笑,甚至他们也不能拥有他们自己――这就是包身工,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榨、失去人身自由的包身工。
从本世纪的三十年代起,一个伟大的剧作家一直向人们含泪诉说着包身工的苦难生活——由学生简要讲述“包身工”的含义和“芦柴棒”的故事。
点评:这段导语概括的揭示了包身工们苦难的生活,同时能联系学生实际,以引发学生的共鸣,促使学生想要更深入地了解他们,了解真相。
同时,教师能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也参与进来,在正式地授新之前引导学生主动地探求未知,自读自思。
4、《大堰河——我的保姆》导入:二胡曲:《遥远的思念》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我是地主的儿子,我出生那年,父母找了一个算命先生给我算命,那算命的先生说,得送给一个穷苦的人家喂养,我才能长命百岁。
于是我被送到我的保姆――大堰河的家,从此我就成了大堰河的儿子,我吃着她的奶水长大, 她爱我“如爱自己的儿子般”。
每天辛勤劳作之后,她总要把我抱在怀里,慈爱地“抚摸”。
当她的乳汁流干,我被亲生父母领回家时,她是那样依恋不舍。
以后,在每个年节里,她总要为我(她的乳儿)做米花糖,为的是乳儿能悄悄地来到她身边,叫她一声“妈”……后来,我读书了,再后来我被父母送到法国留学……1932年初我回到祖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监狱里我又想起了乳母,看着铁窗外的大雪,我似乎看到了那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为表达对乳母的深深怀念,我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少顿)今天我把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献给我的乳母――大堰河!点评:开始时,一曲沉缓、悠扬、深情的二胡协奏曲,回响在整个教室中,一种动人的气氛就形成了,老师以作者的身份,自述了写作的背景,很自然的引入了新课,让大家既感新奇,又深受感染。
接着,伴着舒缓、悠扬的音乐,老师饱含感情地朗读该诗,其中语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急缓起伏、感情的含露收放,无不把握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全场似无人般寂静,有的学生在擦眼泪,授课老师更是潸然泪下。
全诗读完,掌声雷动。
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课前导入。
5、《沁园春长沙》导入:毛泽东照片,背景音乐。
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
梅花瑞雪,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红妆素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数今朝之风流人物,他就是伟人毛泽东。
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今天,就让来学习这首《沁园春长沙》,一起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走进领袖宽阔的胸怀,走进诗人崇高的心灵。
点评:直观的照片,恢宏的音乐,极富情感的语言,营造了一种激情澎湃的情感氛围,很快地将学生带入诗歌的情境之中。
而且,导入语不仅富有铿锵的气势,同时还高度概括了毛泽东的若干首著名的诗词,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对初中已学毛泽东诗词的记忆,起到了很好的衔接作用。
诗一般的语言生动蕴藉,耐人寻味。
6、《再别康桥》导入:配舒缓的钢琴曲《安妮的仙境》。
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诗文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更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
那么,现代人又是如何去体悟和理解离别之情的呢?今天,我们来品鉴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诗人笔下的离情别绪。
点评:唯美舒缓的音乐,简短切题的导入,让学生既领略了古人无与伦比的诗情,又深深地进入了离别的情境。
学生全情的投入,使得整个课堂情感氤氲,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7、《咬文嚼字》导入:故事法。
相传,一次苏东坡与苏小妹及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诗。
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个字,成为诗眼。
苏东坡当即加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
苏东坡认真思考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
”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东坡、黄山谷吟咏着,玩味着,不禁拍掌称妙。
点评:这个小故事,既有启思性,能诱发学生听的欲望,又有练字的趣味性,能带给学生文字的魅力。
故事不仅典雅,而且能让学生进入对阅读与写作中遣词造句的深入的思考,很好的将学生引入文本的学习中。
8、《林黛玉进贾府》导入:多媒体出示林黛玉图片,播放歌曲《葬花吟》。
在那红楼梦中人里,你有着水一样的灵魂,泥一样的归宿和命运。
三月,所有的花朵都在燃烧,你却用锄,将一瓣瓣青春的碎片,连同自己的泪珠儿,一起埋入土中。
许多年过去了,花朵又一次次在她曾经凋落过的疤痕上,燃烧,接着落英缤纷,满地青春的碎片。
生命的美丽其实是埋不掉的。
许多年过去了,你,还有你的孤独的泪,一次次从不同版本的书页中走出来,从不同版本的银幕和荧屏上走出来,让许许多多的男女咀嚼品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林黛玉,走进贾府。
点评:极富感染力的语言,通过这个文学形象所携带的典型细节——黛玉葬花,解读其个性,引发听者对于一个时代的生活与人生、世态与人情的思考。
熔炼于文字之中的独特生命感悟与人生见解,更是让读者走近了一个文学形象,贴近了一颗跃动的心。
为课文的学习晕染了很好的底色。
1、语文课堂导入技巧华安一中邹科金语文在目前高中各学科的地位,虽然说分数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很大,但在实际中学生却不是这样重要,在学生和其他的学科的老师看来,语文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多少是不必论的,学习时间也是不必多考虑,反正多学少学,学多学少,考出来的成绩是一样的。
以前语文教学也是经常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肢解得零零碎碎,教学上只重讲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艺术特色等,使得学生没有兴趣学语文。
这里面有教师、学生等因素,也有教法、课堂效益等原因。
语文学科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是刻不容缓的重大问题。
现在是新课程教学,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又要还给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
所以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益是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在教学中觉得,在上课时如果有一个好的导入,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上语文课。
因为“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一个好的导语设计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又能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
课堂导入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综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这段时间的听课所得,略列举如下:一、歌曲导入。
音乐自古以来就有教化作用,能熏陶人的性情,能抒发人的情感。
现在中学生很爱听歌曲,许多人也都有MP3、MP4等,利用课余时间在听歌曲,甚至两人合用一个在听。
所以我在教高中语文必修一时,就利用学生爱音乐的特性,让他们先熟悉音乐,提起对课文的兴趣。
如在教戴望舒的《雨巷》时,就从《丁香花》入手,让学生对丁香花有一定的理解,从而明确作者的丁香情结。
教《鸿门宴》时,让学生听屠洪刚的《霸王别姬》,音乐响起,学生立即被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项羽对虞姬的万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无奈深深吸引,然后再问:“曾经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怎么会沦落到这样一种下场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司马迁是如何告诉我们的。
”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恰当的轨道,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
在上《别了,不列颠尼亚》时,这则新闻是写于1997年香港回归时,通过独特的视角写出来的优秀新闻,我就从歌曲《东方之珠》导入。
教必修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就从学生喜爱歌星周杰伦的《兰亭序》入手,再加上作者有关的传说,学生一下子就对课文感兴趣了。
教《孔雀东南飞》时,又让学生去找歌曲《孔雀东南飞》,学生提前对课文相关内容有了解,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其实,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相当多的课文都有相对应的歌曲,如上李清照的词时,就有“月满西楼”“一剪梅”等歌曲,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明月几时有》等等都有歌曲,这些歌学生也都听过,只要教师多加注意,就能作为很好的课堂导入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
二、影视导入。
学生对影视还是很喜爱的,对于一些影视剧,多少也有接触过。
所以我在教课文时,尽量把这些资源利用在教学上。
如在教《荆轲刺秦王》时,让学生先去看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学生一下子就能就说出了许多相关的知识,也更容易理解荆轲在易水送别时“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那种悲怆感情。
在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前,我先让学生去查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的有关资料,在课堂上我可利用徐志摩一生与三个女子的爱情故事导入,学生会更好地理解诗歌中那种情感。
上到新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时,因为这是写二战时纳粹对对待战俘所犯的罪恶,所以我先从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电影导入。
关于二战的题材,有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如《辛德勒名单》、《钢琴家》、《美丽人生》、《灰色地带》等都让人流泪,因为它们都在拷问所有生者的灵魂。
通过学生去了解这些电影,使学生对这一段历史先有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上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涵,为什么在奥斯维辛会“没有”新闻。
在上曹操的《短歌行》时,我先从网上下载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横槊赋诗”的内容,放在教室电脑中,学生有时间去看。
学生用五六分钟看完之后,我上课时进行讲解,学生明白了诗歌的内容,了解曹操的为人,同时也知道了诗作的背景,“短歌行”是低沉、忧伤的、用来吟唱的文体,而忧的正是人生短暂、求贤不得、功业未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