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宪法实施 宪法

合集下载

宪法的实施步骤

宪法的实施步骤

宪法的实施步骤1. 立法过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

立法过程通常经历以下步骤:1.制定或修改宪法的草案: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组织编写宪法的草案,草案通常由多个版本组成,吸纳各方面利益的意见和建议。

2.提交和审议:宪法草案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提交给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审议,代表们就宪法草案的各项内容进行讨论和修改。

3.通过和公布: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以过半数的赞成票通过宪法草案,最终将宪法正式公布实施。

2. 宪法的生效和施行•宪法的生效和施行涉及以下步骤:1.公布和起效:宪法通过后,由国家主席签署并公布,公布后的宪法即刻生效。

通常,在宪法公布前,需进行宪法宣誓仪式,庄重地宣告宪法的正式实施。

2.依法施行: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其他法律法规和各级政府政策都必须依照宪法执行。

各级政府和行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公民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并且依法施行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3. 宪法的解释和填补•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法律文书,而且其内容的适用需要明确和统一,因此,对于宪法的解释和填补是必要的。

•宪法的解释和填补一般由最高法院或宪法法院等权威机构来负责。

主要步骤如下:1.宪法解释:最高法院或宪法法院可以解释宪法的条文和规定,对于具体的宪法问题进行解释,以明确宪法的适用。

2.宪法填补:当宪法无法涵盖某些具体情况时,最高法院或宪法法院可以根据宪法的精神和原则,填补宪法的空白,以保证宪法的适用性和完整性。

4. 宪法的评估和修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变革,宪法也需要与时俱进,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修改。

•宪法的评估和修改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宪法评估:定期对宪法进行评估,了解宪法的实际运行情况和问题,以及社会对宪法的满意度和需求,为宪法的修改提供依据。

2.宪法修改:根据评估结果和社会需求,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发起宪法的修改,并通过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审议和通过。

3.宪法修正案的公布:修改后的宪法修正案由国家主席签署并公布,公布后即成为宪法的一部分,实施和适用。

加强宪法实施和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

加强宪法实施和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

加强宪法实施和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宪法的实施,建设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是促进国家发展、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加强宪法实施和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宪法教育、宪法监督和宪法解释。

首先,加强宪法教育是推动宪法实施的重要途径。

宪法教育是普及宪法知识、树立宪法意识的有效手段,对于全社会形成尊崇宪法、遵守宪法的良好氛围至关重要。

政府应加大宪法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形式普及宪法知识,提高公民的宪法素养。

同时,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各级各类组织也应将宪法教育纳入教育培训计划,培养青年一代对宪法的认同和尊重。

其次,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是有效推动宪法实施的保障措施。

国家应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宪法监督机制,确保宪法的执行情况得到监督和检查。

宪法监督机构应独立、权威,能够对涉及宪法实施问题进行有力的监督和处理。

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宪法合规审查制度,对法律法规的合宪性进行审查,保证法律与宪法的一致性。

此外,加强司法保障,保证宪法的司法适用力。

法院应依法审理宪法案件,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

最后,宪法解释是确保宪法实施的重要手段。

宪法解释是对宪法的具体规定进行解释、阐释,使之形成统一的理解和适用标准。

国家应设立宪法解释机构,负责对宪法问题进行解释和裁决,统一宪法的解释权。

宪法解释应坚持依法进行,尊重宪法的原意,维护宪法的稳定性和权威性。

综上所述,加强宪法实施和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需要从宪法教育、宪法监督和宪法解释三个方面入手。

只有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宪法意识,健全制度机制,才能够更好地保证宪法的有效实施,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提供坚实的法治基础。

宪法的实施的步骤

宪法的实施的步骤

宪法的实施的步骤简介宪法作为一部国家的基本法律,是规范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最高法律文件。

宪法的实施是指宪法在国家和社会中得到有效运行和执行的过程。

宪法的实施涉及多个环节和步骤,包括宪法的制定、颁布、宣誓、监督等。

本文将对宪法的实施步骤进行详细介绍。

步骤一:宪法的制定宪法的制定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程序进行宪法的起草和制定的过程。

这一步骤通常由宪法制定机关来负责,如宪法起草委员会或宪法制定会议。

宪法的制定需要经过广泛的民主讨论和公民参与,确保宪法的制定符合国家实际情况和民意。

宪法的制定过程可以包括以下几个阶段:•起草阶段:由专门的宪法起草委员会或专家团队负责,对宪法进行起草和修改。

起草委员会通常由各个政治派别、专家学者和代表社会各界的人士组成。

•公开征求意见阶段:起草委员会在起草宪法的过程中,会向社会公开征求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这可以通过听取意见、举办座谈会、征集意见书等方式进行。

•修改和完善阶段:根据征求意见的结果,起草委员会会对宪法进行修改和完善。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多次征求意见和修改,以确保宪法的质量和可行性。

•通过和发布阶段:制定完成后,宪法需要经过国家的宪法立法程序进行通过。

通过的形式可以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表决,或者通过全民公投等方式。

通过后,宪法会由国家主管机关正式发布。

步骤二:宪法的颁布宪法的颁布是指将宪法在国家范围内进行官方公布的过程。

宪法的颁布通常由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或国家元首来进行。

在颁布宪法之前,通常会举行盛大的仪式,以正式向全国宣告宪法的生效。

宪法的颁布阶段可以包括以下环节:•仪式和宣誓:宪法颁布仪式通常是一个庄重而庄重的场合,国家元首或其他高级官员会在仪式上宣读宪法的内容,并要求全体与会者进行宪法的宣誓。

宣誓是表达对宪法忠诚和尊崇的一种仪式。

•颁布文件的制作:宪法的颁布需要一份正式的文件作为载体。

这个文件通常由印章、国家元首的签字等要素组成,以确保颁布的正式性和法律效力。

宪法实施的主要路径

宪法实施的主要路径

宪法实施的主要路径宪法的实施是任何一个国家法制化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制约、规范和约束国家机关、公民、法律人士和各方面社会生活发展的重要规范和指导。

宪法实施的主要路径包括宪法制定和修正、宪法监督和宪法实践三个方面。

一、宪法制定和修正宪法制定和修正是宪法实施的首要关键。

宪法制定和修正的主要路径包括宪法制定和修正程序、宪法的内容和精神、宪法制定和修正结果的效力和约束力等方面。

1.宪法制定和修正程序制定和修正宪法的程序是宪法实施的基础和保障。

在宪法制定和修正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关的立法程序,涉及到宪法的制定和修正的要素、时间、程序、程序规定等方面。

宪法制定和修正的程序必须也紧密地结合国家的具体情况和现状,符合于社会的出现的需求和老百姓的利益,而不是凭空的安排或是没有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2.宪法的内容和精神宪法内容和精神集中关注于宪法的制定和修正本身,关注于宪法的目的和意义,关注于宪法对国家机关、公民和社会的指导作用,关注于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地位等方面。

因此,在宪法制定和修正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结合国情的原则,重视宪法的权威和尊严,注重科学、民主和公正的原则,确保宪法内容和精神的正确性和适应性。

3.宪法制定和修正结果的效力和约束力宪法制定和修正的结果是宪法实施的重要基础。

宪法制定和修正结果必须具有较高的效力和约束力,才能真正地维护和保障宪法的权威和地位。

因此,在宪法制定和修正的过程中,需要依法定制关于宪法结果的规范,包括宪法规定的效力和约束力,以及法律的规范与权威性等。

宪法制定和修正结果必须确保有力有序的实现宪法的实施,为国家的法制化、现代化、民主化、和谐化提供坚实保障。

二、宪法监督宪法监督是宪法实施的重要保障和裁判机制。

宪法监督的主要路径包括监督机构的建设和完善、宪法监督的方式与手段、宪法监督的效力和作用等方面。

1.监督机构的建设和完善宪法监督机构的建设和完善是宪法实施的重要保障和要素。

在宪法监督机构的建设和完善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到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人民代表大会等各个社会组织和力量的合作和协调。

宪法、行政法教案

宪法、行政法教案

宪法、行政法教案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1.1 教学目标了解宪法的定义、特征和作用掌握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理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1.2 教学内容宪法的概念与分类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法治原则、权力制衡原则)宪法的基本内容(国家制度、公民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内容案例分析法:分析宪法案例,加深对宪法原则的理解小组讨论法:讨论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宪法基本概念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第二章:行政法基本理论2.1 教学目标了解行政法的定义、特征和作用掌握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理解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违法性2.2 教学内容行政法的概念与分类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公开原则)行政法的基本内容(行政组织、行政行为、行政监督与救济)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违法性判断标准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行政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内容案例分析法:分析行政案例,加深对行政法原则的理解小组讨论法:讨论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违法性判断标准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行政法基本概念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第三章:宪法与行政法的关系3.1 教学目标理解宪法与行政法的关系掌握宪法对行政法的规范与制约作用了解行政法对宪法实施的具体化与落实3.2 教学内容宪法与行政法的关系概述宪法对行政法的规范与制约作用(宪法原则的体现、宪法条款的约束)行政法对宪法实施的具体化与落实(行政法的制定、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判断)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宪法与行政法的关系及其具体表现案例分析法:分析宪法与行政法案例,加深对两者关系的理解小组讨论法:讨论宪法与行政法在实际案例中的相互作用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宪法与行政法关系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第四章:宪法的适用与解释4.1 教学目标理解宪法适用与解释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宪法适用的基本程序和规则了解宪法解释的机构和方法4.2 教学内容宪法适用的概念和范围宪法适用的基本程序和规则(司法审查、立法解释、行政解释)宪法解释的机构和方法(宪法法院、最高法院、立法机关、宪法委员会)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宪法适用的概念、程序和规则案例分析法:分析宪法适用案例,加深对宪法适用的理解小组讨论法:讨论宪法解释的机构和方法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宪法适用与解释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第五章:行政法的基本制度5.1 教学目标理解行政法基本制度的内容和作用掌握行政法基本制度的组成和运作了解行政法基本制度对行政行为的规范与制约5.2 教学内容行政法基本制度的定义和分类行政法基本制度的组成(行政组织制度、行政决策制度、行政执行制度、行政监督制度)行政法基本制度对行政行为的规范与制约作用(合法性、合理性、公开性、程序性)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行政法基本制度的定义、组成和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行政法基本制度案例,加深对行政法基本制度的理解小组讨论法:讨论行政法基本制度对行政行为的规范与制约作用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行政法基本制度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第六章:行政行为与行政合法性6.1 教学目标理解行政行为的定义和种类掌握行政合法性的判断标准和原则了解行政行为中的法律适用与法律依据6.2 教学内容行政行为的定义和种类(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合同)行政合法性的判断标准(合法性、合理性、程序性)行政行为中的法律适用与法律依据(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行政解释)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行政行为的定义、种类和法律适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行政行为案例,加深对行政合法性的理解小组讨论法:讨论行政合法性的判断标准及其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行政行为的定义和种类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第七章:行政诉讼与行政救济7.1 教学目标理解行政诉讼的概念和作用掌握行政救济的途径和程序了解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与法律依据7.2 教学内容行政诉讼的概念和作用(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权益、监督行政机关)行政救济的途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国家赔偿)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与法律依据(行政诉讼法、相关法律法规)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行政诉讼的概念、作用和法律适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行政诉讼案例,加深对行政救济的理解小组讨论法:讨论行政救济的途径和程序及其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行政诉讼的概念和作用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第八章:宪法与行政法案例分析8.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宪法和行政法实际应用能力加深学生对宪法和行政法原则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8.2 教学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宪法和行政法案例进行分析分析案例中的宪法和行政法原则及其适用讨论案例中的争议问题及其解决方案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案例背景和涉及的法律问题案例分析法:重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分为八个章节,涵盖了宪法和行政法的基本理论、关系、适用与解释、基本制度、行政行为与行政合法性、行政诉讼与行政救济以及案例分析等内容。

宪法的实施及其保障第四节宪法的实施保障

宪法的实施及其保障第四节宪法的实施保障

第四节宪法的实施保障 ⼀、宪法实施保障的内容 宪法实施保障在⼀定意义上亦即宪法监督,是⽴宪国家为了促进宪法的贯彻落实⽽建⽴的制度和开展的活动的总称。

其内容主要有两个⽅⾯:1、保障法律、法规和法律性⽂件的合宪性。

2、保障国家机关及其⼯作⼈员、各政党、武装⼒量、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为的合宪性。

宪法实施保障的⽬的就在于撤消或改变违宪的规范性⽂件,和追究违宪⾏为者的责任。

具体有两个⽅⾯:①保障宪法秩序。

对于与宪法相抵触的规范性⽂件予以撤销、改变、不适⽤,对于违宪的⾏为予以制裁,保证宪法的权威和法律效⼒的实现。

②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由。

违宪的规范性⽂件和违宪的⾏为必然损害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和⾃由,宪法实施保障制度的建⽴保证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由免受侵害或为受侵害者提供法律救济。

⼆、宪法实施保障的体制 (⼀)由⽴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

在这⼀体制下,国家权⼒机关或⽴法机关依据议事程序和议事规则⾏使宪法监督权,有权对任何违反宪法的法律、法规及⾏政命令等规范性⽂件予以改变或撤消。

社会主义国家⼀般都实⾏这种宪法监督体制。

(⼆)由司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

由司法机关实⾏宪法监督,主要是指普通法院在审理具体案件时,对该案涉及的作为案件审理依据的法律、法规及⾏政命令等规范性⽂件,依据司法程序对其合宪性进⾏审查。

法院有权拒绝适⽤违宪的规范性⽂件,但⽆权宣布撤销该规范性⽂件。

美国为这⼀体制的创制者。

(三)由专门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

专门机关,往往是国家特别成⽴的⼀种机构,在许多国家称之为“宪法法院”,但在法国称为“宪法委员会”。

它们按照特别程序审查规范性⽂件是否合宪,并有权予以撤销。

撤销决定具有⼀般效⼒。

注意:违宪审查权的前提是,必须享有宪法解释权 三、宪法实施保障的基本⽅式 (⼀)事先审查和事后审查 事先审查⼜称预防性审查,是指在法律、法规和规范性⽂件尚未正式公布实施以前,由有权机关对其是否合宪所进⾏的审查。

宪法学第四章

宪法学第四章

(三)宪法制定机关

1、制宪权主体 2、制宪机关
1. 制宪权主体
• ——制宪权的享有者。 请思考:我国宪法制宪权主体是谁?
2. 制宪机关(制宪主体)
——具体行使制宪权的国家机关。
请思考:我国宪法制宪机关(主体)
是谁?
(四)宪法制定的程序
1、制宪机关的设立;
2、宪法草案的提出;
宪法解释的受限性
一般意义上的文字解释与宪法解释
的区别 明朝崇祯皇帝测字 有——大明 友——反 酉——尊
(二)宪法解释的原则
1、以宪法根本精神和基本原则为指导 的原则; 2、符合制宪目的原则; 3、与宪法的整体内容相协调; 4、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原则;

《宪法》第39条规定:“中华人民


5. 公布„„
现行宪法的规定
第六十四条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 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
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我国宪法修改的程序
首先,中共中央提出《关于修改宪
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其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向全国人大 提出《宪法修正案(草案)》; 最后,全国人大通过。
(2)修正有界限说
2、限制宪法修改的表现
(1)内容上的限制;
(2)时间上的限制; (3)形式上的限制;
宪法修改内容的限制
主要有以下内容不得成为宪法修改的对象: A. B. 宪法的根本原则和基本精神 国家的领土范围
C.
共和政体
宪法修改时间的限制
希腊1975年《宪法》第110条第6项规 定:宪法经修改未满5年者,不得再予 修改。 葡萄牙1991年《宪法》第82条规定: 宪法每隔10年修改一次。 巴西1946年《宪法》第217条第1项规 定:宪法于戒严期间不得修改。

第四章.宪法创制

第四章.宪法创制

第四章宪法创制(宪法的制定、修改和解释)第一节宪法制定(在本节中注意区分制宪权、制宪主体和制宪机构)一、制宪权的概念宪法制定权简称制宪权,是指制宪主体根据特定原则和程序创造作为国家根本法宪法的权力。

二、西耶士的制宪权理论西耶士(Sieyes1748-1836):最早提出制宪权概念及对制宪权理论学说进行系统论述的人。

主要内容包括:西耶士认为宪法的制定权属于全体国民,“制宪权”和“被宪法制定的权力”有着根本不同,制宪权是“始原性权力”,不受任何拘束;宪法设置的国家权力是“被宪法制定的权力”,其必须受制于宪法和法律。

国民(拥有制宪权)→国民行使制宪权制定宪法→宪法设置国家权力(如立法权司法权等)三、制宪权行使的界限第一,受立宪目的的制约。

第二,受法的理念的制约。

第三,受自然法的制约。

第四,受国际法的影响。

四、制宪主体与制宪机关(一)制宪主体:全体国民从世界宪法实践来看,君主、少数人组织和社会团体在一定条件下也会成为制宪权主体,人民主权的确立使得国民在法律理论上成为制宪权主体,这是现代宪政的基本特点。

(二)制宪机关从各国制宪机关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一是由制宪会议起草通过,并经该国全体公民投票表决通过制定宪法。

如1987年大韩民国宪法、1993年俄罗斯宪法等。

二是由专门成立的专家委员会起草宪法,制宪会议审议宪法,须各州批准宪法始得生效。

如美国宪法、联邦德国宪法。

三是由宪法起草委员会起草宪法,经公民讨论,由成立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通过宪法。

我国宪法制定采此制。

▲我国的制宪机关是政协,宪法起草委员会还是全国人大?1 制宪机关不同于宪法起草机构2 《共同纲领》为临时宪法,制定此文件的全国政协实际上行使了一定范围的制宪权。

1954年宪法的诞生,标志着我国的制宪机关由全国政协转移到了全国人大。

3 1954年宪法颁布以来,历次修改宪法都未规定国家权力机关可以制定一部新的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只有修改宪法的职权,没有制定宪法的权力。

宪法的内容包括哪些,有什么规定

宪法的内容包括哪些,有什么规定

You don't have that many viewers, don't be so tired.(页眉可删)宪法的内容包括哪些,有什么规定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至高的地位,我国对于宪法的内容也是做了详细的规定的,因此作为公民的我们对于宪法的学习应该引起重视,那么今天将带领大家学习宪法的内容包括哪些,有什么规定,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至高的地位,我国对于宪法的内容也是做了详细的规定的,因此作为公民的我们对于宪法的学习应该引起重视,那么今天将带领大家学习宪法的内容包括哪些,有什么规定,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要内容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一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三节国务院第四节中央军事委员会第五节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第六节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第七节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二、具体内容有哪些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整个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一般而言,宪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一) 序言。

就绝大多数国家而言,宪法序言的内容都是有关宪法本身的规定,诸如制定宪法的宗旨、目的和依据,制定宪法的经过, 宪法的构成,宪法的演变,宪法的修改,宪法的本质,宪法的原则,宪法的地位等。

(二) 国家基本政治制度。

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宪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括国家的性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和国家的标志与象征制度。

由于国家本质的不同,不同类型国家的宪法对国家性质的规定有所不同。

例如,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 国家基本经济文化制度。

国家的基本经济文化制度包括经济制度及教育、科学和其他文化制度等。

宪法实施的基本要求

宪法实施的基本要求

宪法实施的基本要求
1.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的权威性,任何法律法规都不能与宪法抵触。

2.法律保障:制定符合宪法的法律法规,确保宪法的具体实施。

3.平等权利:保障国民平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拒绝任
何形式的特权和歧视。

4.民主制度:保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性质,加强组织管理,确保代表人民的真实和民主选举。

5.法治经营:加强司法领域和法制建设,维护公正和公正的法治,拒
绝非法地区操作。

6.政府职能:坚持政府的服务理念,促进人民群众的利益,防止滥用
征税权、利用官员、挥霍公共财产。

7.文化教育:推动先进思想的传播、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道德引导,
提高人民素质、增强社会道德观念。

我国宪法实施的基本内容和制度路径

我国宪法实施的基本内容和制度路径

2015年第3期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将“依法治国”作为会议主题进行专题研究。

全会制定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将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作为新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重大任务之一。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在我国的制度背景和现实国情之下,究竟应当如何实施?这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又是一个现实命题,值得认真研究。

一、宪法实施的概念分析宪法实施是法律实施的一种具体形式。

“只要在社会中存在法,法的实现就一直是并将永远是社会关系的法律形式存在的特殊方式。

法的实现是法的存在、作用和执行主要社会职能的特殊方式。

如果法的规定不能在人们和他们组织的活动中、在社会关系中得到实现的话,那么就什么都不是。

”法律实施是发挥法律作用、实现法律目的、展示法律价值的主要途径。

如果说伯尔曼所说的“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是在强调法律信仰的力量的话,那么这种力量只有借助法律实施才能够真正实现。

只有在法律实施的过程中,法律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法律的权威才能建立起来。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以下简称《说明》)中进行了精辟的阐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束之高阁,或者实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制定再多法律也无济于事。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应该是保证法律严格实施,做到‘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

”同样,宪法实施也是树立宪法权威的根本途径。

《说明》明确指出:“必须把宣传和树立宪法权威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事项抓紧抓好,切实在宪法实施和宪法监督上下功夫。

”可见,宪法实施是依宪治国的核心要义。

“好的宪法,贵在实施。

否则,宪法如果得不到充分实施,那么,法典写得再美妙,亦属徒然。

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的基本原则

❖ 看到“妻子”真的死去,肖某当场大放
悲声,说要签字给“妻子”手术。当晚 11 时,在“妻子”的尸体被抬走后,该
男子始终在病房的走廊徘徊,并到医生 办公室大喊:“看看我的孩子还活着吗? 我的孩子呀! 孩子肯定活着啊! 我要我孩 子啊!”事后肖某坚持认为责任在院方。
❖ 2008年1月,死者李某的父母已向法院 提起民事诉讼,将该医院和肖某一并告 上法院。法院已正式受理此案。
基本人权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
1 .宪法中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的规定
2 . 2004年宪法24条修正案规定“国家尊 重和保障人权”
问题:主权与人权的关系?
第四节 权力制约原则
❖ 一、历史发展 ❖ 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各部分之
❖ 观点二:有学者认为,宪法的基本原则(世 界各国宪法所确认的民主原则)有:(一) 人民主权原则;(二)基本人权原则;(三) 法治原则;(四)三权分立原则(资本主义 的国家宪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五)民主 集中制原则(社会主义国家宪法的一项基本 原则)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刘茂林)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原则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原则 ➢宪法至上原则
主权的六大特点:
(一)主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supremacy); (二)主权具有不受限制性(unlimitation); (三)主权的永久性(perpetuality); (四)主权具有普遍性(universality); (五)主权的不可分割性(undivisibility); (六)主权的不可让予性(inalienability)。
❖●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 法原则主要通过下列途径实现:
❖①通过确认国家的人民民主专政性 质;
❖②通过确认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③通过确认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宪法知识点六年级上册答案

宪法知识点六年级上册答案

宪法知识点六年级上册答案第一章宪法的基本概念和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宪法对国家的组织形式、权力机关的职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第二章宪法的起草和通过宪法起草是由宪法草案起草委员会或宪法起草特别委员会负责完成。

宪法起草过程中,需要广泛征求公民的意见,并经过多轮审议和修改。

最终,宪法需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第三章宪法的修正宪法修正是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对宪法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

宪法修正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包括提出修正案、审议修正案、通过修正案等环节。

宪法修正案的通过需要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表决。

第四章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均衡发展等。

这些基本原则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第五章宪法的权力机构和职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权力机构和职能,包括国家主席、国务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等。

这些机构和职能负责国家的行政管理、立法和监督工作,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第六章宪法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宪法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明确规定,包括言论自由、信仰自由、人身自由、劳动权益、受教育权利等。

公民有权利享受这些权益,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包括守法、爱国、保护环境等。

第七章宪法的实施和监督宪法实施需要通过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努力才能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同时,宪法的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宪法审查和公民监督等方式。

这些都是确保宪法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结语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律,对于国家的治理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宪法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家的组织形式和权力机构,知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进一步提高法律意识和公民素质。

宪法知识对于我们建设法治国家、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宪法学第四章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学第四章宪法的基本原则



2、通过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形式来保障 人民主权 间接形式:代议制 我国: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直接形式:复决制 法国:总统有权就一切涉及公共权力组织 的法律草案交公民复决 否决《欧盟宪法条约》 3、通过规定公民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 民主权
第三节 基本人权原则
一、人权理论的历史发展 (一)人权的含义 作为一个人所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一 个人为满足其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应当享 有的权利。 (二)权利的层次 应有权利 法定权利 实有权利


2、不明确规定基本人权原则,只规定公 民的基本权利(美国) 美国是通过宪法修正案的方式,除1791 年前10条修正案即‚权利法案‛外,随 着时代的进步,又不断增加了新的权利 内容,如选举权、男女平等权等。



3、原则上确认基本人权原则,但对公民基本权利 的内容规定较少 法国1958宪法:主权、共和国总统 、政府、议会 、 议会和政府的关系、国际条约和协定、宪法委 员会、 司法、 特别高等法院、 经济与社会委员会 、地方公共团体、 共同体、联合的协定、宪法的 修改、 过渡条款 序言中‚法国人民庄严宣告:忠于1789年人权宣言 所肯定的、为1946年宪法序言所确认并加以补充的 各项人权和关于国家主权的原则。‛

含义 宪法基于不同的效力来源(制定主体、 制定权限、制定程序及方式)所形成的外 部表现形式。

制定主体的不同 制定主体→表现形式 全国人大 — 宪法典 全国人大常委会 — 宪法解释

制定主体相同,制定权限或程序不同 制定主体→制定程序→表现形式 全国人大—制宪程序— 宪法典 全国人大 — 普通立法程序—宪法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 织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 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的基本原则

体现方式
宪法条文内容
既明确规定基本人权原则,我国现行宪法既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 又以公民基本权利的形式 权”,又在第二章专章规定了公民在政治、经济、 规定基本人权的具体内容 文化和社会生活方面的权利
不明文规定基本人权原则,美国宪法及其修正补充的权利法案,没有直接以
只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 规范形式确认基本人权原则,规定了公民的宗教
第五节 法治原则
一、法治原则的含义及其发展
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 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治国 理论、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
(一)西方近现代法治观
肇始于亚里士多德的“法治优于一人之治”、法治就是良 法之治,历经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明确提出的“法律 面前人人平等”、“法律至上”等理论,发展到现代西方 法治的《德里宣言》三原则、富勒的“法治八原则”等众 多理论。
亚里士多德:从人性恶分析权 力制约之必要,提出选举、限 任、监督等一系列制约方法
孟德斯鸠:近代分权学说完 成者,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 行政权、司法权,交由三个不 同的国家机关行使
波利比阿:提Βιβλιοθήκη “执政官、元 老院和平民会议”权力互相配 合与制衡的政制
汉密尔顿:将分权学说运用到 美国宪政实践中,设计了立法、 行政、司法分权制衡的体制
1. 宪法序言或者宪法 条文中明确宣布为法治 国家,如葡萄牙、土耳 其等国宪法
2.虽然不直接运用法治 一词,但其他文字或有 关内容体现了法治原则 的具体内容,如美国、 法国等国宪法
社会主义
强调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明确 国家立法权属于最高的人民代表 机关等
一方面,明确宣布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另 一方面确立宪法的根本 法地位,确立人民代表 机关最高权力机关地位

我国现行宪法的结构组成

我国现行宪法的结构组成

我国现行宪法的结构组成在中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共有138条。

这部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法,确立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任务,是我国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遵守的最高法律。

本文将就我国现行宪法的结构组成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章总纲第一章总共包括3条,分别是宪法的目的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等。

这一章是宪法的总纲,确定了宪法的目的和指导思想,为后续章节的条文具体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基本原则和指导性理念。

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二章共包括了35条,主要阐述了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人身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等多个方面。

这一章的内容对我国公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使其在社会生活中能够享有平等的地位和尊严。

第三章国家机构第三章共包括了26条,主要规定我国国家机构的组成和职能,包括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机构、国家的权力机关等方面。

对国家主席、国家副主席、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国家机构进行了具体规定,确立了国家机构的基本组成和职责。

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第四章包括了4条,规定了我国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国家象征性的事项。

这一章的内容确立了国家的象征性制度,为国家的象征标志和事务提供了明确的规定。

第五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第五章共包括3条,主要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范围和领土管理办法。

这一章的内容明确了我国的领土情况,为国家的领土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第六章宪法的修正和附则第六章共包括了5条,规定了宪法的修正程序和附则的适用。

这一章的内容强调了宪法的修正要求和程序,规定了宪法修正案的通过方法和条件。

我国现行宪法分为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宪法的修正和附则等多个方面。

这些方面分别规定了宪法的总体宗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成与职责、国家的象征标志和事务、国家的领土情况以及宪法的修正和附则等相关内容,为我国法制建设和国家治理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

宪法学-第四章 宪法基本原则

宪法学-第四章 宪法基本原则
• 第二,在不同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问题上, 一般都规定了有关监督方面的内容
第五节 法治原则
• 一、法治原则的涵义及其发展 • (一)法治的涵义 • 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统治阶
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 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 治国理论、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其 核心内容是:依法治理国家,法律面 前人人平等,反对任何组织和个人享 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 1、在人权宣言中予以规范
• 2、既明确规定基本人权原则
• 3、并不明文规定基本人权原则,只是 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
• 4、原则上确认基本人权,但对公民基 本权利的内容却规定较少
第四节 权力制约原则
• 一、权力制约原则的历史发展 • (一)权力制约原则的提出
洛克(近代分权学说倡导者):立法权、行政权、 对外权。
• (二)法治理论的历史发展
• 法治三条原则:一是立法机关的职能在于 创设和维护使每个人保持“人类尊严”的 各种条件;二是不仅要为制止行政权的滥 用提供法律保障,而且要使政府能有效地 维护法律秩序,借以保证人们具有充分的 社会和经济生活条件;三是司法独立和律 师自由是实施法治原则必不可少的条件
• 社会主义国家的法治理论内容:一是 法治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但由 于法律具有阶级性,因而谈论法治时 必须分清是哪一个阶级的宪法,而绝 对不能把法治抽象化;二是法治必须 与民主相结合,没有民主的法治不是 社会主义法治;三是法治必须树立起 宪法和法律应有的权威,坚持法律面 前人人平等。
• 三、宪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 人民主权原则 • 基本人权原则 • 权力制衡原则 • 实行法治原则 • 四者的地位表现为:人民主权是逻辑起点,
基本人权是终极目的,权力制衡是基本手 段,实行法治是根本保障。

宪法实施的基本要求

宪法实施的基本要求

宪法实施的基本要求宪法实施的基本要求是指在宪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满足的一些基本要求和条件。

这些基本要求是确保宪法有效实施和国家良好运行的重要保障,对于确保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宪法的有效性、合法性、公正性、稳定性、权威性等多个方面,阐述宪法实施的基本要求。

首先,宪法的实施必须具备有效性。

有效性是指宪法能够真正地发挥其制度和法律性质的作用,能够被全体公民普遍遵守和信仰,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文字。

宪法的有效性需要通过法律法规的保障,以及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只有通过具体的法律措施和有效的制度安排,才能够确保宪法的实施能够落地生根,产生实际效果。

其次,宪法实施必须具备合法性。

合法性是指宪法和宪法的具体实施过程需要合乎法律的规定和程序。

宪法本身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具备法律效力的宪法对全体公民具有约束力。

宪法实施的过程需要遵循法定的程序和规定,任何侵犯宪法合法性的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制裁。

只有将宪法实施过程纳入法治轨道,才能保障宪法的合法性。

第三,宪法实施必须具备公正性。

公正性是指宪法实施过程中的各项活动都应该以公平、公正、平等的原则为基础,保障全体公民的合法权益。

宪法作为国家最高法律文件,要求政府和官员在实施过程中自觉履行职责,并依法行政,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同时,宪法实施还应当注重法律的平等适用,避免对一些特定人群或利益集团的特殊保护,确保法律的公正性。

第四,宪法实施必须具备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在宪法实施过程中,必须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国家组织和国家权力分配等基本框架,对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宪法实施必须坚持法治原则,保持国家政权的稳定和连续性,确保执政者按照宪法规定的程序行使权力,维护社会的稳定。

总之,宪法实施的基本要求是宪法有效性、合法性、公正性、稳定性和权威性。

这些基本要求是确保宪法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并且能够在社会中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尊重的重要保障。

宪法笔记

宪法笔记

第一章:宪法概述一.宪法(概念):是以民主政治为本质属性,是调整国家根本社会关系,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大法。

二.宪法的特征:A法律特征(1)内容方面比普通法律更全面,广泛和重大。

【根本的社会关系、根本任务、根本制度】(2)效力方面,与普通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①宪法是其他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据;②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最高活动准则,是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和公民进行各项活动的依据和基础。

(3)制定和修改程序上更严格,复杂。

①依法组织专门的机关进行制定和修改②制定和修改需要经过特别的批准程序。

B政治特征:规范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自由。

(1)保障公民自由。

【为什么说“宪法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5点)第一,宪法内在原理——第二,宪法外在作用——第三,民主和人权,资产阶级——第四,当今世界各国宪法的内容,第五,所以说——】我国宪法关于“公民权利与自由”(3点)①宪法第二章对公民的基本权利作了专章规定;②这些规定体现了公民在国家中的地位,为公民与国家之间和公民相互之间的关系确立了准则;③宪法作为根本法,有关公民权利的规定,成为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据。

(2)规范国家权力。

①规定国家权力运作的范围、方式和程序,使国家权力在宪法设定的规范内有效远行;②对国家权力的限制。

三.宪法的实质:(1)政治实质(阶级实质):宪法作为政治法集中表现了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

首先表现为阶级力量对比关系。

(3点)①宪法是在阶级斗争中产生的,是由阶级斗争中取得胜利并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以国家名义制定的,是阶级斗争胜利成果的记载和总结;②宪法在内容上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整体的意志和利益;③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2)精神实质:宪法是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

(4点)①确认了民主的事实;②建立了民主国家制度;③确认并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自由;④确立了民主制度的法律基础。

宪法实施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宪法实施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宪法实施的名词解释是什么宪法实施的名词解释是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最高法律。

宪法的实施是指将宪法中规定的原则和规定具体转化为行动,以确保国家治理和社会秩序的正常进行。

宪法的实施必须以法律作为基础和保障。

在宪法中规定了各项权利和义务,但这些规定还需要通过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来具体落实。

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是宪法的实施工具。

因此,宪法的实施必须依靠法律的支持和执行。

宪法的实施分为多个方面。

首先,宪法的实施需要依靠国家权力机关的行动。

国家机关是宪法实施的主体,必须依法行使职权,并遵循宪法的原则和规定。

各级政府和各类行政机关都要在宪法的框架下履行职责,保障公民权利,维护法制稳定和社会秩序。

其次,宪法的实施还需要公民的参与和遵守。

宪法赋予了公民一系列的基本权利,包括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权利等。

公民应当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行使自己的权利,并不侵犯他人的权利。

同时,公民也应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履行公民义务,推动宪法实施的进程。

此外,宪法的实施还需要依靠法律制度和司法机构。

法律制度是宪法确保实施的基础,只有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才能真正保障宪法的权威和效力。

司法机构则是宪法实施的重要环节,法院通过审理案件,对违反宪法的行为进行制裁,保护公民的权利和社会的稳定,推动宪法的实施。

宪法实施的名词解释不仅涉及到具体的行动和操作,还包括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意义。

宪法实施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维护一个公正、民主、法治的国家,保障公民的权利和利益。

宪法实施需要社会各方的广泛共识和全面参与,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以适应社会的变革和需求。

在宪法实施的过程中,还有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例如,宪法的内容是否能够与社会现实相适应,宪法和法律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司法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如何保障等。

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来解决,以促进宪法实施的顺利进行。

总之,宪法实施是一项复杂而持久的任务,涉及到法律、政府、公民、司法等多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宪法解释的极限是宪法变迁,宪法变迁是 正式修改宪法的前奏。修改宪法的极限是重新 制定宪法,而重新制定宪法意味着过去所设计 的政治体制的彻底失败。为确保宪法的稳定性 与权威性,使宪法的光辉不至于随时间的推移 而变黯淡,就必须使宪法的内核符合宪政的精 神并充分体现民意。
12-
1
第四章 宪法实施
• • • • • •

12-
30
美国 1803 年马伯里诉麦迪逊案

*1801 年 2 月 27 日,国会又通过一项哥伦比亚特区组织法, 该组织法规定总统可以任命特区内华盛顿郡及亚历山大郡共 42 名任期 5 年的治安法官,这一任期将跨越下一届总统选举,新当 选的杰弗逊总统除修改外将无法替换以上两个法案对美国当时法 院系统作了重大的调整,联邦党人借机在法院占据优势。。 • 1801 年 3 月 2 日,亚当斯任命了华盛顿郡 23 名以及亚历山大 郡 19 名治安法官这些法官下 3 月 3 日午夜以前经参议院同意、 总统签署、马歇尔国务卿盖印后生效,他们即使所谓的“子夜治 安法官”。这些法官中,有些人的任命状在 3 月 3 日晚上已由马 歇尔的兄弟詹姆士送达,而另外一些人的任命状,由于当时的交 通和通讯条件,在马歇尔仓促之间来不及发出。。 • ▲


• • •
12-
(二)宪法解释的机关
(三)宪法解释的分类 (四)宪法解释的原则 (五)我国的宪法解释
返回
11
(一)宪法解释的原因

1.宪法的条文文字简明扼要,其表述的 含义常常不具体。 • 2.宪法存在不完备和缺漏。 • 3. 维护法制统一和法律公正,需要统一 解释国家的法律。 • 4. 宪法内容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相对稳 定性。
25
• • • •
12-
(4)违宪审查的结论具有法律效力
• 违宪审查机关只依据宪法作出违宪判 断或者合宪判断。如果作出违宪判断则: • 第一,产生违宪责任。 • 第二,违宪的结论是终局性的,不可 以上诉,不可以再由另一机关复审。
返回
12-
26
3. 违宪审查是宪法实施的一种制度
• (1)违宪审查与宪法保障 • (2)违宪审查与宪法监督 • (3)违宪审查与司法审查 • (4)违宪审查与宪法诉讼

为了防止马歇尔控制下的联邦最高法院对国会上述行为的挑 战,新国会还以法令形式迫使最高法院从 1801 年 12 月~ 1803 年 2 月关闭了长达 14 个月之久当最高法院再次开庭行使权力时, 已经是 1803 年的事了。 ▲
32
12-
麦迪逊拒发任命状,自然引起已得到法官任命但却未 接到任命状的人不满被任命为华盛顿郡的治安法官马伯里 便是其中一个,他与另外三个同样情形的新法官便以 1789 年的司法条例第 13 条的规定(即联邦最高法院有权对合 众国公职人员发布职务执行令状)为依据,具状要求新总 统杰弗逊及国务卿麦迪逊交出任命状,而向最高法院提出 诉讼。这就是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起因和背景。。 • 马歇尔最后判决: 1.马伯里有权利得到任命状; 2.拒 发任命状侵犯了他的权利,他的国家法律为此对他提供救 济; 3.但是,依据宪法第 3 条第 2 款的规定,最高法院对 这一属于政治性的问题却没有管辖权; 4.马伯里等人主张 权利救济的法律依据《 1789 年司法法》第 13 条规定没有 得到宪法的授权,与宪法的第 3 条第 2 款相抵触; 5.司法 机关有权认定法律的意义以及是否违宪; 6.违宪的法律是 无效的,无效的法律不能适用于本案据此法院驳回了马伯 里的请求。马歇尔在这里十分巧妙的把违宪审查权抢到了 联邦党人手中。 ▲ 1233
返回
12-
7
(二)修宪的限制
• 1.内容上的限制 • (1)禁止变更宪法的根本制度、根本原则和基本 精神。 • (2)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条款不得作不利于公 民的修改。 • (3)禁止全文废止或者停止生效。 • 2.时间上的限制 • (1)规定宪法颁布后一段时间内不得修改。 • (2)规定定期修改宪法。 • (3)规定国家处于非常时期时不得修改宪法。 • (4)规定被否决的宪法修正案在一定时期内不能 再提出修改。 返回
• 返回
12-
14
(四)宪法解释的原则
• 1. 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
• 2. 符合制宪根本目的。
• 3. 与宪法的整体内容相协调。 • 4. 与社会实际相适应,并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
• 返回
12-
15
(五)我国的宪法解释
• 1.我国的宪法解释机关 •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全国人大及全国人 大常委会是我国的宪法解释机关,而经常性的 宪法解释工作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承担。 • 2.我国宪法解释的形式 • 主要是通过立法来进行间接解释。而一般 采用的在进行违宪审查时进行宪法解释的形式, 却极少使用。 返回
• •


3. 违宪审查
返回
12-
18
1. 宪法的立法适用

宪法的立法适用是指国家立法机关按照法 定程序根据宪法的原则规定和精神要求所进行 的立法活动,即制定法律和相关实施细则,为 行政机关执行法律和司法机关审判案件提供法 律依据。 • 一般情况下,法律的制定都会明确规定, 依据宪法,制定本法……。
施宪法制裁。
• 返回
12-
21
(二)违宪与违宪审查的涵义

• •

1.违宪的概念
2. 违宪审查的概念 3. 违宪审查是宪法实施的一种制度
返回

12-
22
1. 违宪的概念
• 违宪是指违反宪法,包括违反宪法的规定、 原则和精神,就宪法文本而言,包括违反宪法 的序言、正文和附则。 (1)违宪与违法的联系和区别 (2)违宪主体 违宪主体只能是行使公共权力的国家机关。 (3)违宪责任 一是撤销 四是罢免 二是宣告无效 五是弹劾 三是拒绝适用 六是取缔 返回
返回
• • • •

12-
24
(3)违宪审查的对象是宪法行为
• 宪法行为是指国家机关和政党组织直接依 据宪法所进行的行为 ( 行使国家权力的行为 ) , 包括规范行为 ( 依据宪法形成法律规范的立法 行为 ) 和具体行为 ( 直接依据宪法实施的具体行 为 )。 第一,规范性文件; 第二,国家机关及领导人是否依宪法履行 职责; 第三,国家机关之间的权限争议; 第四,政党等组织的行为。 返回
返回
5
二、宪法修改

宪法修改是指宪法正式施行以后,由宪法 修改机关依据宪法规定的法定程序,对宪法部 分内容进行修改或调整的活动。 (一)修宪的原因 (二)修宪的限制 (三)修宪的方式 (四)修宪的程序
返回
• • • •
12-
6
(一)修宪的原因
• 总的来讲,修宪是为了解决宪法规范 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 • 1.客观原因:制定宪法所赖以存在 的社会条件在不断变化。 • 2.主观原因:制宪者认识能力的局 限性。 • 3.法治原因:为了法制的统一,使 普通法律与宪法一致。
128
(三)修宪的方式
• • • • 1.全面修改 2.部分修改 3.无形修改
返回
12-
9
(四)修宪的程序
• • • • • 1.提案 2.先决投票 3.公告 4.议决 5.公布
返回
12-
10
三、宪法解释

*
宪法解释是指宪法解释机关依据法定程序 对宪法条文的含义、界限及相互关系所作的具 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和说明的行为。 (一)宪法解释的原因
23
• • • • • • •
12-
2. 违宪审查的概念
• 违宪审查是指具有违宪审查权的国家机关 依照法定程序,对宪法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进行 审查和处理的制度。 (1)违宪审查的主体是特定的国家机关。 (2)违宪审查具有特定的程序和方式。 (3)违宪审查的对象是宪法行为。 (4)违宪审查的结论具有法律意义即法律效 力。
返回
12-
4
(一)制宪权
• • • • • • • • • • • •
12-
1.制宪权的含义 制宪权指制定宪法的权力。 2.制宪权的界限 (1)受宪法目的的制约 (2)受法的理念的制约 (3)事实上受人民认识能力局限性的限制 (4)受国际法的制约 3.制宪权的主体 (1)制宪权的归属主体与行使主体 (2)制宪权行使主体的形式 (3)制宪权行使的要求 (4)制宪机关与宪法起草机构的区别

返回
12-
12
(二)宪法解释的机关
• • •

1.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或立法机关 2. 普通法院 3. 宪法法院或宪法委员会
返回
12-
13
(三)宪法解释的分类

1. 依宪法解释的效力,可分为有权解释和 无权解释。 • 2. 依宪法解释的目的,可分为合宪解释、 违宪解释和补充解释。 • 3. 依宪法解释的方法,可分为语法解释、 逻辑解释、系统解释和历史解释。 • 4. 依宪法解释的尺度,可分为字面解释、 限制解释、扩充解释。
1231
美国 1803 年马伯里诉麦迪逊案
• 1801 年 3 月 4 日新上任的杰弗逊总统对联邦党人的这些做法 早就深感气愤,得知有 17 份治安法官的任命状仍滞留在国务院, 便立即指令他的国务卿麦迪逊拒绝发送这些已经签署并封印的任 命状,同时示意麦迪逊将这些任命状都“如同办公室的废纸、垃 圾一样处理了”与此同时,共和党人控制的新国会也立即引入法 案并于 1802 年 3 月 8 日成功地废除了《巡回法院法案》,但没 有撤销有关治安法官的《哥伦比亚特区组织法》。。

美国 1803 年马伯里诉麦迪逊案
*1801 年 2 月 13 日,国会通过了一个新的 巡回法院法案,将联邦巡回法院的数量 从 3 个增加到 6 个,并因此新设了 16 名 巡回法院法官;又在华盛顿这一对最高 政治可能有重大影响的特区增加了 5 个 地区法院,在每个地区还增加 1 名检察 官和 1 名联邦执法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