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处理
做个好研究生的体会如何与导师相处
好的研究生,能够是说在导师那里,若是和导师关系处好,固然你是一个好的研究生了!那个就取决于导师对你的信任和导师对你的认可。
同时在师兄弟,师姐妹的人缘也要做好,其实这是一个做人的学问问题。
固然做好一个好的研究生是自己方面来讲,以下是我的观点,有些可能不对,请大伙儿参考一下:1. 首先要认真看待导师和自己的关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认清导师是给你在学业上的导师。
2. 将一切看得远一些,淡一些。
比如有的导师给学生钱多,有的给的少,还有的不给,这个就看你自己是否能够心理上平衡了,所以作一个好的学生的话,将这些看的清一些,当然作学生比较清苦,如果你的导师人品好的话,应该会适当的给你报酬的,如果导师科研费很多,人品又差,不给你生活费,那样你就要想我是做学问的,钱是他的,只要早日毕业就行了,不去计较就好了,当然遇到这种导师很难心情平静的。
3. 提前安排好自己的学业。
学位课结束后,开题中期,论文撰写和答辩等还需要一段时间,在选好课题后,实验过程安排好,提前计划,随时将自己的实验结果整理出来,并能提前一步步的写自己的学位论文,等到最后,整理一下,论文很快就出来了。
当然有的导师中间会给你出一些其它题目做,或者换课题,但是一切提前做好总不是坏事。
4. 如果导师和你投缘,适当的作些秘书工作,但是切忌不要什么都做,再好的关系也不要什么都问,他找你做什么就做什么,否则你知道的导师的事情太多了,可能对你不是什么好的事情。
5. 多学些其它的东西,处理好师兄弟和同学的关系!如果可以的拍导师的马屁,或者拍导师得意弟子的马屁,那师兄弟和师姐妹都会小看你的,这是人品问题。
当然如果你对导师不错,导师也对你不错,你不要飘飘然,否则师兄弟的关系搞不好的。
6. 同时利用在学期间开拓一下视野,多学些知识,多参加些学术会议或者学术论坛什么的,多听听报告,对将来都是有利的。
7 如果学校有其它的活动或任课之类的事情,多少的做一下,对以后工作很有帮助!当然如果导师步同意你这样做,怕影响你的实验进程的话,这时你要谨慎从事,遇到此事要处理好和导师的关系了!8.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搞好学位课和实验研究,拿出好的论文了!9. 论文答辩的时候要放松,尽量去说自己做的课题问题,无关的不懂的不要装懂,说些无关的东西,把你自己的论文解释清楚就行了!这些都是一些小小建议,给大家一个参考!如何与导师相处?这是一门艺术。
请各位研究生积极加强与导师的联系,
请各位研究生积极加强与导师的联系,
在研究生阶段,与导师保持良好的联系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
1.定期会面:与导师定期安排会面,讨论研究进展、问题和困惑,分享反馈和建议。
这可以使你与导师保持沟通,并及时纠正方向。
2.参与实验室例会:积极参加导师的实验室例会,了解实验室的最新成果、讨论和研究方向。
这为你提供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导师研究兴趣的机会,并与其他研究生进行交流。
3.定期汇报:定期向导师提交进展报告或总结,以便导师了解你的工作,并给予及时反馈。
这样做可以帮助你保持导师的关注和指导。
4.寻求指导:当你遇到问题或需要帮助时,不要犹豫寻求导师的指导。
导师是你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他们可以提供宝贵的建议和经验。
5.参加学术会议:与导师一起参加学术会议是一个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平台。
通过与导师共同参与学术会议,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导师的研究领域和学术圈,并展示你的研究成果。
6.保持沟通:积极与导师保持常规的电子邮件或即时通讯工具的联系。
及时回复导师的邮件或信息,确保他们知道你的研究进展和任何需要讨论的事项。
总之,与导师保持良好的联系对于顺利完成研究项目和获得导师支持非常重要。
通过与导师保持紧密的合作,你将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研究能力,建立专业关系,并取得研究生阶段的成功。
研究生与导师沟通的方法
研究生与导师沟通的方法作为研究生,与导师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
毕竟导师不仅仅是你的指导老师,在很多方面还会对你的学习、生活、职业规划等方面给与帮助和指导。
所以,研究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从而更好地与导师合作。
1. 面谈面谈是最基本的沟通方式。
研究生可以在课程或研究项目中约见导师,或者主动向导师提出面谈的要求。
在面谈中,研究生可以向导师咨询问题、分享进展。
面谈时,研究生需要准备好问题,注意听取导师的意见。
面谈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可以建立良好的关系,建立信任,澄清任何误解,并使导师更好地了解研究生的进展和目标。
2. 邮件/信息传递电子邮件和信息传递平台是研究生与导师沟通的有效途径之一。
如果研究生不方便面谈,可以通过邮件或信息平台请求帮助、咨询问题。
此外,电子邮件和信息传递平台还可用于讨论研究进展、分享文献、报告数据等。
3. 社交媒体与导师联络最近的趋势是利用社交媒体平台。
然而,这种沟通方式不太受欢迎,因为它被认为是在研究生和导师之间建立更深的联系。
如果研究生和导师之间有很强的友谊或信任关系,这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
但是,研究生需要小心决定是否使用社交媒体来联系他们的导师,尤其是在沟通内容方面。
4. Skype/视频会议随着技术的发展,远程沟通变得更加容易和方便。
研究生可以通过Skype或其他视频会议工具与导师进行沟通。
这种方式允许双方轻松快速地讨论问题,并有时后更便捷。
无论采取哪种沟通方式与导师联络时,研究生都需要牢记以下几点:1. 留时间在与导师联系之前,请确保时间安排充足,这意味着不要在最后一分钟急于要求导师的帮助,从而影响导师的正在进行的项目等工作。
2. 物有所值尽可能准确定义问题,同样重要的是,准备充分。
导师很忙,在他们到达办公室前就应能够大致了解问题。
准备好具体的问题,文献和数据,以使导师更容易提供帮助。
3. 着眼明确目标在与导师一起合作时,有明确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是完成一个研究项目还是达到相应的学术成就,研究生需要明确目标,与导师分享目标,并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计划。
研究生学术导师关系沟通技巧
研究生学术导师关系沟通技巧研究生学术导师关系的良好沟通对于学术研究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研究生在与导师进行沟通时应采取的技巧和策略。
一、尊重和理解学术导师在研究生的学术生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研究生需要尊重和理解导师。
尊重导师的意见和建议,理解导师的期望和要求是建立良好关系的第一步。
研究生应主动与导师保持沟通,及时向导师汇报自己的研究进展和困惑,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同时,也要尊重导师的时间和工作安排,避免打扰导师在非工作时间的休息。
二、明确目标和期望在研究生入学初期,研究生应与导师明确研究目标和期望,确保双方对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有一致的理解。
及时与导师商讨研究的具体计划和进度安排,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需工作。
当遇到研究难题时,研究生可以主动向导师请教,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三、有效沟通技巧良好的沟通技巧对于与学术导师的有效交流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有效沟通的技巧:1.积极倾听:当与导师进行交流时,研究生应保持积极倾听的态度,认真听取导师的意见和建议。
对于导师的批评和指导,研究生要保持开放的心态,虚心接受,并在实践中加以改进。
2.清晰表达:研究生应当学会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问题。
在撰写研究报告、论文等文献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度,以确保导师能够准确理解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发现。
3.寻求反馈:研究生可定期与导师交流,寻求导师对自己研究工作的反馈和建议。
通过反馈,研究生可以了解导师的期望和要求,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和方法。
四、解决冲突的技巧在研究生学术导师关系中,有时可能会发生分歧和冲突。
研究生需要学会处理这些冲突,以维持和谐的关系。
首先,研究生应尽可能避免冲突的发生。
了解导师的工作风格和性格特点,尽量避免做出可能引发争议的行为和言语。
其次,在发生冲突时,研究生应冷静对待,不要情绪化地进行辩论。
可以找到适当的机会,与导师坐下来进行深入的交流,主动积极地寻求解决方案。
五、建立互信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互信是建立良好学术关系的基础。
研究生如何进行学术导师沟通
研究生如何进行学术导师沟通学术导师在研究生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他们既是我们的导师,也是我们的指路明灯。
如何与学术导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是每位研究生都需要掌握的重要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沟通技巧,帮助研究生与学术导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升研究工作的效果。
1. 确定明确的沟通目标在与学术导师进行沟通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沟通目标。
无论是讨论研究进展、寻求建议、解决问题或是咨询指导意见,明确的沟通目标能够帮助研究生更好地组织自己的思路,以便更有效地与学术导师交流。
2. 提前预约与学术导师面谈的时间由于学术导师日程通常非常紧张,研究生应提前预约与导师面谈的时间。
这样不仅能够避免导师时间冲突的问题,也能够准备好自己的问题和讨论要点,以充分利用面谈时间。
3. 简洁扼要地陈述问题与学术导师交流时,研究生应尽量用简洁扼要的语言表达问题,避免啰嗦和冗长。
将重点信息清晰地传达给导师,有助于导师更好地理解你的问题,并给出明确的指导意见。
4. 敬重导师的意见和建议学术导师在经验和知识方面拥有丰富的专业素养,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研究生的发展非常重要。
因此,研究生应当虚心听取导师的意见,并加以积极采纳和执行。
在面对导师批评时,也应保持冷静和谦虚,从中吸取教训,不断进步。
5. 主动向导师报告研究进展研究生应定期向导师汇报研究进展,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信息共享。
这有助于导师了解你的研究工作,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
同时,及时向导师汇报问题和困难,有利于及时解决和调整研究方向。
6. 保持有效的沟通渠道为了方便与学术导师的沟通,研究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接触,例如面谈、电子邮件、通话或是线上会议等。
确保自己的沟通方式和导师偏好的沟通方式保持一致,以提高沟通的效率。
7. 学会倾听和提问良好的沟通不仅仅是将自己的观点传达给对方,还包括倾听对方的观点和意见。
研究生应当善于倾听导师的建议和反馈,并恰当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虑。
有效的提问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领会导师的指导,同时也有助于拓宽自己的思路和视野。
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与研究生心理健康
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与研究生心理健康研究生阶段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不仅意味着学术上的深造,更是意味着与导师之间建立起一种特殊的关系。
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互动、合作和理解,对于研究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导师是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指导者和支持者之一。
他们在研究生的学术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导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良好的导师关系能够提供研究生所需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研究任务。
导师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可以为研究生提供宝贵的学术指导,帮助他们解决研究中的困难和挑战。
其次,与导师的合作和互动可以促进研究生的学术成长和自我认知。
通过与导师的交流,研究生可以不断学习和改进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此外,导师还可以帮助研究生建立学术网络,扩大他们的学术影响力和交流机会。
然而,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
有时,研究生可能会遇到与导师的理念不一致或意见不合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如果研究生不够理智和成熟,可能会对自己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生需要学会如何处理与导师之间的冲突和分歧。
首先,研究生应该保持积极和开放的态度,尊重导师的意见和建议。
即使意见不合,也应该学会妥协和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研究生可以寻求其他导师或同行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获得更多的观点和思路。
此外,研究生还可以参加一些培训或工作坊,提升自己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与导师的关系外,研究生还需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研究生阶段的压力和挑战往往会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生需要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压力和情绪。
首先,研究生可以寻找一些适合自己的放松和调节方式,如运动、阅读或与朋友交流。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研究生释放压力,放松身心。
其次,研究生可以与同学和朋友建立良好的支持网络,互相支持和鼓励。
女研究生和男导师舒适的相处方式
女研究生和男导师舒适的相处方式女研究生和男导师之间的相处方式对于双方的学术和个人发展都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舒适的相处方式,以促进他们之间的良好关系和有效的合作。
建立良好的沟通是女研究生和男导师之间相处的关键。
双方应该保持开放和坦诚的对话,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意见。
女研究生应该勇于提出问题和困惑,并寻求导师的指导和建议。
而男导师则应该倾听并尊重女研究生的意见,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支持。
建立互信是女研究生和男导师之间相处的基础。
女研究生应该相信导师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相信导师对她的指导和支持是出于真诚的关心。
而男导师则应该相信女研究生的能力和潜力,并给予她足够的自主权和独立性。
双方的互信将有助于建立积极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合作关系。
第三,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是女研究生和男导师之间相处的重要方面。
女研究生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时间,并及时向导师汇报进展和困难。
男导师则应该给予女研究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完成她的工作,并在需要时提供支持和帮助。
双方应该共同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并共同努力实现它们。
建立积极的反馈机制也是女研究生和男导师之间相处的重要环节。
女研究生应该接受导师的批评和建议,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男导师则应该给予女研究生及时和具体的反馈,帮助她不断改进和提高。
双方应该保持开放和积极的态度,共同追求学术上的进步和个人的成长。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女研究生和男导师之间相处的关键。
双方应该尊重彼此的个人空间和隐私,并相互关心和支持。
女研究生可以主动参与导师组织的学术和社交活动,与导师和其他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网络。
男导师则应该关注女研究生的个人需求和福祉,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女研究生和男导师之间的相处方式应建立在良好的沟通、互信、时间管理、反馈机制和人际关系的基础上。
双方应该相互尊重、支持和理解,共同努力实现学术上的成功和个人的成长。
只有通过良好的相处方式,女研究生和男导师才能共同创造一个舒适和有益的学术环境。
教育辅导技巧:帮助研究生提高导师关系
教育辅导技巧:帮助研究生提高导师关系导言在研究生阶段,与导师之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建立积极、有效的导师关系,有助于顺利完成学业并获得成功。
本篇文档将介绍一些教育辅导技巧,以帮助研究生提高与导师之间的关系,并达到更好的学习和研究成果。
1. 建立良好沟通良好的沟通是建立强大导师-研究生关系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可以提升沟通质量的技巧: - 在会议或讨论中展示自己,向导师汇报研究进展和结果,并寻求反馈和指导。
- 确保双方清晰明确地表达期望和目标,避免产生误解。
- 尊重对方时间,提前预约面谈并及时回复邮件或消息。
2. 学会倾听倾听是建立互信和理解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建议: - 虚心听取导师的意见和建议,并采纳有益反馈。
- 时刻注意导师的反应和表达方式,以推断其期望并进行相应调整。
- 学会引导性问题,以便更好地了解导师的期待和想法。
3. 展示自主性和独立性虽然导师是指导者,但展示个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也是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相关建议: - 做到自己在研究项目中充分参与,并显示出积极主动的态度。
- 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独立见解,同时尊重和接受导师意见。
- 尝试寻找和发掘新的研究方向、方法和资源,并向导师汇报。
4. 注重时间管理做好时间管理对于保持良好关系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 - 制定详细的日程安排,包括学习、研究、会议等活动,确保合理分配时间。
- 预先规划并完成任务,在截止日期前向导师汇报进展情况。
- 遇到困难时及早向导师求助,并告知可能影响进度的因素。
5. 掌握有效解决冲突技巧不可避免地,有时会出现与导师之间的冲突。
以下是一些解决冲突的建议: - 保持冷静和专业,避免情绪化或个人攻击。
- 试着寻找共同点,并通过对话和解释来理解彼此观点。
- 若无法达成共识,可以寻求第三方的帮助与支持。
结论积极、有效地与导师建立良好关系对于研究生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采用上述教育辅导技巧,研究生可以更好地与导师合作,提高学术水平并取得成功。
研究生与导师关系
如何处理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作者:张酣添加时间:2009-08-19 点击:62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就是这些复杂关系中的一种。
不管你愿每天都要遇见的事情,是人生必修的课程之一。
大名鼎鼎的戴尔‘卡内基就是专门教大家如何处理多次Ml译成中文,例如(人性的缺点》、《人性的优点》等。
我个人就曾经从卡内基的作品中获益卡内基是大众的导师,他的作品中没有关于如何处理研究生和导师这一非常具体而特别的关系一样,全盘照搬也不一定合适。
现在我们很少讨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原因可能是我们中国人经不合时宜了,可是不好随便更改。
有一句近乎成语的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大家不要一样恭敬,其实也是告诉老师,对学生要像对自己的儿女一样的尽心竭力。
社会在飞速地变化,到吗?反过来,老师在学生面前还像父母一样吗?当然都不是了。
那么,研究生和导师之间应该是什么友。
导师应该把自己的看法如实地告诉研究生,研究生也应该一样,大家坦诚相待,我个人从教多生之间关系的困难。
有人要问,你是导师,学生都要听你的,何难之有啊?要知道其中的困难,大先说我写这篇文章的动机。
前不久,大概就是2006年的9月份,在物理学院的论坛上有研究做马,而导师只把自己当作劳动力使唤,很少指导自己,发的补助费也非常少。
对于这个批评,有论批评这种说法。
我不想评论这些议论的对错,只想说说自己的看法。
我们先从学生的批评说起。
归纳研究生对导师的不满,大概有四条:导师招很多学生,对学生指导作用;导师不给或者少给学生补助费;导师的人品很差。
导师作为一群普通的人,以上这些问者遇见过。
这些问题在有些学校多一些,有些学校少一些,我不敢断言在北大所有的情况,至少在上的情况不具备代表性。
尽管如此,教育界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还是要稍微仔细分析一下。
我们先说导师的水平个是传统的因素,一个是政策的因素。
传统的因素体现在论资排辈,一般说来,只要大学毕业以后不行也是个副教授。
如何处理与导师的矛盾
如何处理与导师的矛盾导师是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一方面他/她是研究生研究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另一方面他/她也是研究生人生中的重要角色。
在研究生阶段,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和未来。
然而,在实际的研究生学习过程中,与导师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矛盾和冲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出发,分享一些如何处理与导师的矛盾的经验和方法。
首先,要对矛盾和冲突有清醒的认知。
在研究生阶段,学生和导师之间可能会因为学术观点、方法选择、研究进度等各种因素而发生矛盾和冲突。
作为研究生,首先要明确的是,矛盾和冲突是正常的、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一种偶然情况。
遇到问题不要惊慌,而是要从容应对。
其次,建议在与导师沟通时要注意一些沟通技巧。
智商和情商同样重要,学会与人沟通是非常必要的。
在与导师沟通时,要避免情绪化的表达,尽量保持冷静、理性。
可以采取事实陈述的方式,只针对问题本身进行交流而不攻击对方本身。
尽量少用缺乏事实依据的情绪化说辞,这样会使得沟通过程不断升级,失去客观和理性。
另外,正确的表态和主动的沟通也是解决矛盾和冲突的关键。
如果对方存在偏见或者误解,及时澄清。
从更高的维度来看待问题,是拉近双方关系的关键。
看待问题全面,既要看到对方的视角,也要看到自己的视角,然后采取更全面、比较公正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最后,矛盾的解决也需要自我调整。
在研究生阶段,要学会自我调整。
当自己处于低谷时,可以适当的调整心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获得积极的能量。
可以去运动、听音乐、阅读一些心灵鸡汤等等,以聚集精神力量。
同时,也要学会处理矛盾、消除矛盾,尽可能地缓和矛盾情绪。
学会倾听他人需求和情绪,更好地理解对方心理,对矛盾问题的解决更有利。
寻求问题的多样解决方法,可能需要找到助手,了解导师的个性、生活状况、利益诉求,以此推动矛盾解决。
总之,在与导师的相处过程中,需要勇于面对矛盾和冲突,通过良好的沟通和自我调整来解决问题。
相信有足够的信任和耐心,导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为后续的学习和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研究生导师相处方法
研究生导师相处方法
以下是一些研究生与导师相处的方法:
1. 明确双方期望:在研究生入学后,可以与导师沟通明确双方的期望和需求。
例如,研究生可以表达自己对研究方向、时间安排、论文写作等方面的期望,而导师则可以阐述自己对研究生的要求和辅导计划。
2. 定期沟通:研究生和导师之间需要保持定期的交流和沟通,以便及时解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
这种沟通方式可以通过邮件、电话、在线会议等多种形式来实现。
3. 尊重双方意见: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并在研究过程中充分考虑彼此的意见和建议。
如果存在分歧或者意见不一致,应该以开放的态度进行合理的讨论和协商,以达成共识。
4. 保持良好的沟通记录:为了避免出现误解或者纠纷,研究生和导师需要保持良好的沟通记录。
例如,可以将重要的会议记录下来或者通过邮箱保存邮件沟通的内容。
5. 勤奋努力:研究生应该认真学习和研究,并按时完成任务和工作,以表现出自己的诚意和努力。
导师也会根据研究生的实际表现来制定更为合理的辅导计划和建议。
总之,研究生与导师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关系,共同推进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这需要双方保持开放、尊重、耐心、诚恳等品质,并不断改进相处方式,以满足研究生和导师的需求。
研究生如何与导师建立良好关系
研究生如何与导师建立良好关系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对于研究生的学术发展和个人成长至关重要。
良好的导师关系不仅能够为研究生提供学术指导和支持,还能够为研究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研究生如何与导师建立良好关系。
1. 尊重和理解在与导师交往的过程中,研究生应该始终保持尊重和理解的态度。
尊重导师的学术成就和专业知识,理解导师的工作压力和时间安排。
尊重和理解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也是研究生能够获得导师关注和支持的前提。
2. 积极沟通研究生应该主动与导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及时向导师请教并寻求帮助。
在学术交流和讨论中,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展示自己的学术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研究生还应该善于倾听导师的建议和意见,虚心接受批评和指导,不断改进自己的研究工作。
3. 定期反馈研究生应该与导师定期进行工作反馈。
及时向导师汇报自己的研究进展和成果,让导师了解自己的工作状况。
同时,研究生还应该向导师提出自己的学术目标和规划,并征求导师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定期反馈,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得以加强,关系也会更加紧密和稳固。
4. 主动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生应该主动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并承担自己的研究任务。
在项目中努力工作,完成任务质量和效果好,展现出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
同时,研究生还可以向导师请教一些科研技巧和方法,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和能力。
通过主动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将更加频繁和深入。
5. 尊重导师的时间和隐私研究生应该尊重导师的时间和隐私,避免在不合适的时间打扰导师。
在需要与导师讨论问题或咨询意见时,尽量提前预约,避免临时打扰。
同时,研究生还应该尊重导师的隐私,不过度干涉导师的个人生活和私事。
6. 表现出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态度研究生应该表现出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态度。
认真对待研究工作,按时完成任务。
勤奋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和研究水平。
同时,研究生还应该对待导师的指导和批评持积极态度,虚心接受并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
研究生培养中和谐导学关系的建立研究初探
研究生培养中和谐导学关系的建立研究初探导学关系是指学生通过与导师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尊重、互相支持的良好关系来进行学习和研究。
研究生培养中的和谐导学关系的建立是保障研究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和成长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导师和研究生双方的角度,分析和探讨如何建立和谐导学关系。
导学关系的和谐是建立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
导师作为研究生的指导者和榜样,应该以平等、公正和友善的态度对待研究生。
导师应该尊重研究生的个人选择和意见,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
导师还应该与研究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在学术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予他们支持和关心。
导师还应该根据研究生的兴趣、能力和发展目标,为其提供合适的研究方向和资源,帮助其实现个人发展目标。
研究生在建立和谐导学关系中也需要有相应的努力和表现。
研究生应该尊重导师的学术及职业权威,充分发挥导师在学术研究中的指导作用,坚持跟随导师的指导思路和方法进行研究。
研究生还应该主动沟通并寻求导师的帮助,及时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困惑,与导师保持良好的互动和合作。
研究生还要主动参与导师组织的学术活动和项目研究,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
上述的和谐导学关系的建立不仅有利于研究生的学习和成长,也有益于导师的科研成果和学术声誉的提升。
学校和学院在研究生培养中也应该积极促进和支持和谐导学关系的建立。
学校和学院应该建立健全的研究生导师管理制度,制定明确的导师责任和权益,加强对导师的培养和监督。
学校和学院还应该为导师提供相应的教学研究资源和支持,提高他们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学校和学院可以通过评优评先等制度,激励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付出更多的努力。
学校和学院还可以建立研究生教育督导机制,及时了解和解决研究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
建立和谐的导学关系是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
导师和研究生双方应该以平等、尊重和信任为基础,互相支持和帮助,实现共同发展和成长。
学校和学院也应该加强对导师的培养和管理,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
谈谈研究生与导师关系应如何相处的问题
一个课题组或实验室有对外和对内的事务要处理,其中对内最重要的就是课题研究和培养学生。
笔者今天谈谈研究生与导师关系处理方面的问题。
目前的在读研究生,大多属于80后的独生子女。
80后研究生在拥有较为丰富知识、活跃的思想、较强的物质财富欲望的同时,普遍缺乏远大的理想、坚强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浮躁的充满各种诱惑的社会中容易迷失方向。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他们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变成了一个个只能会应付填鸭式教学的考试机器。
不得不说,导师理解自己是理解别人的前提。
作为一个非985、211高校的三流院校艰苦行业的研究生导师,年龄的制约、体制的束缚、行业的发展瓶颈、学科的管理水平,决定了自己只能终生是一个普通的平民教授。
作为研究生导师,从实验技能培养、学术交流、小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开题、直至毕业答辩的每一个研究生培养环节,自己对待每一个研究生都认真负责、兢兢业业,自认为已经尽到导师的职责。
尽管如此,自己清楚地知道:既非领导、也非精英的导师身份,学校的档次和知名度,长线专业的约束,决定了学生投奔自己的门下,除了提高科研素质外,既不能学得可以生存的职业技能,也不能依靠导师的人脉谋取一份旱涝保收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铁饭碗。
承认自己并不能为所指导的研究生提供远大前程的事实,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也是建立理解万岁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报考研究生的学生中,以科研为职业目标所占比例不高,已成为导师与在读研究生的共识。
报考三流院校艰苦行业的学生中,逃避就业、混张求职文凭的比例更高。
科研动力不足,从事科研工作激情不足,遇到困难容易知难而退。
生源不好,计算机、英语基础薄弱,导师往往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进行示范、指导。
大多贫苦家庭背景出身的生源现状,迫使许多学生放弃科研本职任务,耗费大量时间去兼职打工。
这样的一种教育背景,这样的一种生源现状,使得在现有的研究生中,招募到热爱科研事业、悟性好、动手能力强、具备坚忍不拔毅力的科研好苗子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和研究生导师聊天技巧
和研究生导师聊天技巧与研究生导师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关系,因为它们能够有助于提高成就并帮助学生成长。
当您想要和研究生导师建立良好的关系时,可以通过会谈来实现。
然而,在聊天过程中,你需要注意一些事情,以便建立良好的关系。
首先,尊重研究生导师是重要的。
这意味着你不应该打扰他们的私人时间,比如当他们工作时不要打扰他们或请求实时帮助。
同时,您应该尊重他们的见解和意见,尊重他们的工作精神。
在谈话中,要保持礼貌,即使感到失望和沮丧,也不要大声发表评论或表现出不满,因为这可能会破坏良好的关系。
其次,遵守时间表是很重要的。
学术上,一般来说,允许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内和导师进行谈话。
因此,作为学生,你需要尊重这一计划,尽量准时参加谈话,提前准备好谈话内容。
即使导师不在,仍然要尊重他们的时间表,以确保没有打扰他们的工作和私人生活。
第三,准备好谈话内容是很重要的。
在和研究生导师进行谈话之前,你应该确定你要讨论的主题,并准备好提出你的问题,主张你的观点,以及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总之,你需要在会谈中表达出富有成效的思想,而不是在谈话过程中耗费导师的时间,让他们整理你的观点。
此外,你需要准备好回答研究生导师提出的问题,你应该尽可能准确、详细地回答,表明自己对解决问题的深刻理解。
并且,在回答研究生导师的问题时,你应该充分利用课程中学到的技能和知识,而不是用一句话把问题解决了。
最后,对导师的表现方式也很重要。
在研究生和导师之间,你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是物理上的距离,而是行为上的距离。
你不应该在谈话过程中表现出不尊重的行为,也不要采取极端的态度,以便维护双方友好的关系。
同时,在谈话中,要保持良好的语言表达,不要使用俚语,并尽可能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以上是和研究生导师聊天的一些小技巧。
总而言之,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需要礼貌、尊重和互动。
如果您能够遵守上面提到的技巧,您就可以在和研究生导师进行谈话时建立良好的关系,也能受益于这种关系。
关于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
关于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经常听说一些关于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发生矛盾的事,可以说是屡见不鲜。
比如,(1)2016年5月23日,上海青浦区上海焦耳蜡业有限公司厂房爆炸造成3人死亡,其中包括华东理工一研究生及两名工人死亡,据悉是因为该名学生的导师持有事发工厂的股份,曾多次安排学生在这些工厂进行商业研究或实习。
(2)河北某高校学生在就读硕士期间为其导师打工,后因该学生拒绝继续为这家公司打工,其导师要求他更换导师,并给该学生的“导师评价”为0分,这使得该学生在后来就业及考博过程中遇到诸多麻烦。
现在很多学生私下称自己的导师为“老板”,老师变“老板”、学生成“学徒”,是高校学生私下抱怨的高频话题。
师生关系,在合作还是劳力、自愿还是被迫、有偿还是廉价的利益博弈中,模糊了本来的面目。
个人觉得“老板”这个词是用来描述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关系的,我想对这个称呼感到满意的导师应该就是把自己的学生看成是“免费或者是廉价的劳动力”,有多少研究生导师在给研究生安排课题或者工作的时候问过他们的想法?有没有关心一下他们的兴趣所在,有没有问过他们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是什么?如果导师只顾着自己的职称,只关心自己的项目能不能做完,只关心能不能发文章,是不是显得有点自私了。
不可否认,学生参与导师课题,在文献、实验、论文等方面做辅助性工作,是教学培养的一个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也不是说,产学研只能谨守在课堂与实验室,不能参与到企业的研发。
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有必要在导师的研究项目中锻炼成长,但这不应该成为学生低价给导师打工的借口。
相应的,导师考查应注重学生的科研能力而不是工作量,否则,学生只会逐渐在“干活”中丢了科研兴趣和创新意识。
建议:(1)以导学关系为主导,以经济关系为基础,实现师生关系的优化。
导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注意师道尊严。
导师要提供更多的学术指导,并为研究生创造更多的发挥自己分析、综合、创新、设计方案与实施的机会,对待研究生要坚持公平公正。
在科研活动中与导师相处
在科研活动中与导师相处
在科研活动中与导师相处是每个研究生必须面对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建议,以帮助你更好地与导师相处。
首先,你需要保持良好的沟通。
在你开始科研项目之前,你应该与导师讨论你的目标和期望。
之后,你应该每周或每两周与导师进行一次会议,以汇报进展并讨论下一步的计划。
在会议中,你应该准备好有关科研项目的问题,并听取导师的意见。
其次,你需要学会接受导师的批评和建议。
你的导师可能会对你的成果提出批评或建议,你需要学会接受和处理这些反馈。
你可以问导师更多的问题,了解他们的看法,以及如何改进你的工作。
第三,你需要在科研项目中表现出自己的独立思考。
虽然你的导师可能会指导你的工作,但你需要表现出你自己的创新能力。
你可以尝试提出新的想法和方案,并与导师讨论,以确定最佳的方向。
最后,你需要尊重你的导师。
导师是你的指导者和老师,你需要遵循他们的建议和要求。
你需要诚实并且尽力完成你的工作。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困难,你应该及时与导师沟通,并寻求帮助和支持。
总之,与导师相处需要良好的沟通,学会接受批评和建议,表现出自己的独立思考,以及尊重你的导师和工作。
这将有助于你成功完成科研项目,并为未来的研究之路奠定基础。
- 1 -。
研究生的导师和学生应该是什么关系?
研究生的导师和学生应该是什么关系?其实,这次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参加的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理清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关系。
那么,导师和研究生应该是什么关系最合理呢?古代的研究生培养制度一般是师傅徒弟式的关系,而现代最流行的则是老板和雇工之间的关系。
最理想的关系其实也是可以刻画出来的,那就是:1、最高理想:研究生秉承导师灵魂和精神中最优秀的成分并将其发扬光大。
2、最近理想:导师帮助研究生发现一个可供研究的问题并指导他获得最后的成功。
3、过程影响:导师在指导研究生做论文及做项目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从积极的意义上影响学生,使其能够在最后拥有导师思维并解决所遇到问题的基本能力。
4、反馈影响:导师通过研究生的一些思维发现自己的知识范围内所未涉及到的新知识,并将其和学生一起融会贯通,取得超越两人固有能力的成果。
这些都应该是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关系的特征,但是,事实上,却是很难达到的,有些优秀的导师可以达到或部分地达到,而有些很差的导师则一条都做不到。
作为研究生,确实需要从导师那里获得自己原来不具备的本事,这些可以从课堂上获得,可以从讨论班上获得,可以从老师的一些身体力行的事情中获得,可以从老师的思想或者行为中顿悟到。
而作为导师,则通过指导研究生的选择研究方向,选择希望解决的问题,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来引导学生达到理想的彼岸。
即便未来不见得做研究类型的工作,但是这样的思维方式却是应该教到学生手里的。
如果学生能够在三年内或者稍长的时间内能够通过各种途径从导师那里获得一些进展,而这些进展可以表现为发表的论文和最后的解决了某个问题的毕业论文,那就可以认为完成了最近理想,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导师的影响还可能继续起作用,这一般就是精神上的影响了。
经过这次讨论,我认为带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确会比带统招的研究生累一些,一方面是不能时时耳提面命,上面也提到,其实老师在研究过程中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会产生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一方面是他们肯定对于研究有自己的看法,很可能是觉得工作中处理的问题就是或者接近研究了,而没有虚心学习的动力。
导师与研究生之师生关系的伦理学分析
导师与研究生之师生关系的伦理学分析
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既给予研究生开拓
未来的可能性,又能够帮助导师释放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学术成果。
因此,对师生关系进行伦理学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说,伦理学中对师生关系的定义是指老师将自己的知识传
授给学生,从而获得学识,并适当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对于导
师与研究生的师生关系,这种定义也适用。
历史上,师生关系一直被
认为是一种神圣的关系,它代表着追求智慧、探索真理以及尊重权威
的道德底线。
根据伦理学,师生关系包含三种主要方面,即权利、义务和反债。
首先,导师有权要求研究生服从,研究生有权利要求导师对其提出的
问题有所回应。
其次,导师有义务给予研究生足够的时间,充分利用
讲解、指导等手段,让研究生掌握相关知识,而研究生的义务是尊重
导师的观点、仔细复习,并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实力。
最后,两者之
间存在着反债。
这种反债包括导师把本领和教育给予研究生后,研究
生需要表现出尊重与感谢,而导师则需要给予研究生足够的信任和倾听。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伦理学来说,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师生
关系是一种重要的关系,促进研究生的发展,它包括权利、义务和反
债三个方面。
如果双方都能遵从这种关系的规则,充分尊重彼此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努力满足双方的反债,那么师生关系能够发挥
最大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始终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由于导师、研究生往往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习惯于各执一词,双方很难找到和平共处的平衡点:导师埋怨遇不到科研的好苗子,耽误了承担的课题科研进度,研究生抱怨无能的导师放羊,耽误了大好青春。
其实,导师与研究生是个利益共同体,只要遵循理解万岁的原则,便可和平共处。
首先,要对导师怀有感恩之情。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这条古训已经很难用来要求80 后的研究生了。
然而,把一个对科研一无所知的本科生,培养成具备一定科研素质、能写出规范的学术论文的研究生,导师毕竟在人力、物力上花费了巨大的心血。
从实验操作、论文修改、开题报告,研究生培养的哪个环节不凝结着导师的心血? 如果算经济账,那导师的投入就更大了。
以自己供职的学校为例,研究生院下拨给导师的每个科学硕士3 年的培养经费只有3000 元,这笔钱还不够学位论文打印、装订、毕业答辩之用。
至于劳务费、仪器设备费、学术交流费、论文版面费,全都要从导师的课题开支,其数额远远超过了下拨的培养经费。
要知道,在付给研究生成百上千劳务费的时候,导师是无权给自己发放分文劳务费的。
至于节日聚餐、娱乐OK 的费用,相当一部分是教师的工资、奖金垫付的。
其次,要明确自己的读研目的。
研究生不是技校生,主要的培养目标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素质,这是在未来的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在学习之余,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掌握社会需要的、可以谋生的一技之长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副业不能冲击主业。
因此,积极地参与导师的课题,努力撰写学术论文,是培养科研素质的最佳途径,也是报答导师培养之恩的最佳方式。
要知道,平民导师拿个课题不容易,在现行的科研评价机制下导师是要通过论文、专利这些东西交差的。
如果基金课题结题评价结果不佳,意味着导师可能被列为黑名单,此后与基金课题无缘。
通过课题的参与,研究生可以了解学科的发展现状、研究前沿,学习导师的科研思路;通过论文的写作,研究生可以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在反复的修改、投稿中培养知难而进的毅力、精益求精的品质。
即使毕业后不从事科学研究,这些基本科研素质对未来的工作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第三,帮助导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特定的管理机制,决定了中国的平民教授在教学、科研之余,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处理很多琐事。
帮助导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除了可以使导师把更多的精力集中于研究生培养之外,还可以锻炼研究生的诸种能力。
在帮助导师考试监考、野外实习、指导上机实验、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过程中,可以了解教学组织的一般过程、基本方法;在办理繁琐的设备仪器政府采购、财务请款报销过程中,可以了解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政府采购的基本制度;在协助导师筹办学术会议、招待来访外国专家过程中,可以扩大视野,提高研究生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
目前的在读研究生,大多属于80 后的独生子女。
80 后研究生在拥有较为丰富知识、活跃的思想、较强的物质财富欲望的同时,普遍缺乏远大的理想、坚强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浮躁的充满各种诱惑的社会中容易迷失方向。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他们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变成了一个个只能会应付填鸭式教学的考试机器。
报考研究生的学生中,以科研为职业目标所占比例不高,已成为导师与在读研究生的共识。
报考三流院校艰苦行业的学生中,逃避就业、混张求职文凭的比例更高。
科研动力不足,从事科研工作激情不足,遇到困难容易知难而退。
生源不好,计算机、英语基础薄弱,导师往往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进行示范、指导。
大多贫苦家庭背景出身的生源现状,迫使许多学生放弃科研本职任务,耗费大量时间去兼职打工。
一个课题组或实验室有对外和对内的事务要处理,其中对内最重要的就是课题研究和培养学生。
我离开学生时代已经有十几年了,恐怕不大有资格从学生的角度探讨师生关系,所以还是从老师的角度谈谈我的想法和做法。
我承认为师者了解学生的心态很重要,但并不意味着老师要向学生妥协,特别是面对不正确的意识和态度的时候,毕竟老师有责任把学生引导到研究和做人的正途上。
不过,以前的博文里曾说过,在做人方面的影响我比较悲观,觉得研究生的人生观已经基本定型;但这不意味着我全盘放弃,该说还是要说,能影响多少是多少。
这样的一种教育背景,这样的一种生源现状,使得在现有的研究生中,招募到热爱科研事业、悟性好、动手能力强、具备坚忍不拔毅力的科研好苗子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如果,所指导的研究生,能在导师的指导下,圆满地完成导师分配的任务,并能在高档次杂志上地发表学术研究论文,自然是指导教师的最高愿望。
如果,对导师的课题不感兴趣,通过到外面打工、企业实习,学得谋生本事,毕业时寻觅到一份可以养家糊口差事,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所指导的研究生,既没有形成科研素质,也没有学会谋生的技能,而是在网络游戏、风花雪夜中虚度了光阴,那么帮助研究生安安全全、身心健康地顺利毕业,拿到含金量不高的文凭,就成为导师的最低愿望。
有研究生问我,因为“送礼”这个词在当前我们中国人眼里总要跟行贿受贿联系起来,是个比较敏感的关键词。
可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亲朋好友之间迎来送往,互送一些小礼品,是多少年来约定成俗的习惯,本不必大惊小怪,但这里确是有个度的问题,把握不好,还真容易出大问题,尤其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们之间,特别需要小心,小心驶得万年船。
这不,前几天,国内一朋友要来澳洲访问一年,临行前,向我请教需要带些什么礼物给那边的老板,同事?我当时正忙着写基金,实在没时间详细回复他,就甩出一句,什么也不用带,作为访问学者,要是在访问期间把自己的工作干出色,真得搞出点成果来,而不是光顾着旅游,这比什么都重要。
礼物不礼物的,这些鬼佬根本不在乎。
朋友一下子被我的话吓蒙了,说他从网上查过,出国都要带点中国的礼物,这样显得更得体。
我宽慰3110643181扣可发表研究生论文时他说,愿意带呢,就随便带点,但不需要太贵重,话说在这里超过一百元人民币的礼物就算行贿,谁也不敢收。
说实话,我多少有点吓唬我这朋友,因为在澳洲,至于是不是超过一百块钱人民币就算行贿受贿,我也不确定。
但我敢肯定的是,在香港,当年我读博士的时候,我的导师明确跟我们这些大陆的学生说过这样的话,超过一百港币就是行贿受贿,证据确凿,教授是要丢饭碗的,这绝不是儿戏。
为什么不是儿戏?我举个例子,当时我就读的香港那所大学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
一个国内来的博士生有一门课程,可能准备的也不太充分,担心过不了,就想了一个招儿。
考前给这门课的授课老师的信箱了放了一个信封,信封里据说有一万港币。
信的内容呢,很简单,就是希望老师给他透漏点考题,这一万港币作为回报。
据说这位教授看到信非常震惊但也很冷静,立马报告了系主任,系主任立马通知了香港廉政公署。
随后,这个教授回信了,说没问题,可以约个时间谈谈。
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这个学生当场落网,最后被判入狱半年。
一个可塑的博士生就这样“凋落”了。
当时这件事,在校园了,尤其是大陆学生之间产生了极大的震撼,有过非常激烈的讨论。
我当时的感觉是,这小子有点玩大发了,还是有钱,要是我打死也舍不得为了一门考试就送一万港币。
那么送多少是多,送多少是少呢?我的原则是,既然不清楚,就干脆远离这些是非。
因为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风俗,不同的法律,稍有不慎,就可能“中招”。
在人家的土地上,“中招”以后总要按照自己家的习惯,自己的理解去跟人家辩护,这事有点搞笑。
我以前的博文里提到过我的一个博士生,一个马来西亚的学生,跟我第一次见面就送我一份礼物。
当时我能看出很真诚的表情,说,这是一件衬衫,是他们马来西亚的民族服装。
隔着包装,也能看出来是很花里胡哨的那种,像我这款要是穿上,应该就一黑社会老大。
学生见我在犹豫,说他就带了两件,一件送给我,另一件一会儿送给大老板。
我还是很感谢他的好意,这应该也是他们国家的礼仪。
但最后,我还是把他衬衫还给了他,并跟他说,如果是在中国呢,我们中国也有这样的风俗,朋友之间互送一些小礼物,人之常情,我肯定会接受。
但在澳洲呢,因为我们是导师和指导学生的关系,除了学生指导以外的任何其他利益瓜葛都是不妥的,都会授人以柄。
我非常感谢你的好意,但我不能收你的礼物,另外,我也劝你不要给大老板送什么礼物。
你知道,作为一个博士生,出色完成你的论文,项目,学业,就是对导师,对大学最大的礼物。
我就这样慷慨陈词,深明大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我这学生佩服之情,如滔滔江水,延绵不绝。
导师理解自己是理解别人的前提。
作为一个非985、211 高校的三流院校艰苦行业的研究生导师,年龄的制约、体制的束缚、行业的发展瓶颈、学科的管理水平,决定了自己只能终生是一个普通的平民教授。
作为研究生导师,从实验技能培养、学术交流、小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开题、直至毕业答辩的每一个研究生培养环节,自己对待每一个研究生都认真负责、兢兢业业,自认为已经尽到导师的职责。
尽管如此,自己清楚地知道:既非领导、也非精英的导师身份,学校的档次和知名度,长线专业的约束,决定了学生投奔自己的门下,除了提高科研素质外,既不能学得可以生存的职业技能,也不能依靠导师的人脉谋取一份旱涝保收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铁饭碗。
承认自己并不能为所指导的研究生提供远大前程的事实,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也是建立理解万岁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下面谈谈我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寻求的几个平衡。
之所以强调平衡,是因为课题组发展、老师和学生的利益等方面可能有不同诉求,不能只强调一方面的重要性而完全忽略另一方面,应该尽力达到一个可以为大多数接受的平衡点。
其一是学生兴趣与课题需要之间的平衡。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虽然对个人兴趣的变化、兴趣能否成为持久的动力等方面还有一些争议,但是如果能把个人兴趣和课题需求二者结合起来,无疑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每个学生入学时,我都会表明希望把个人兴趣和课题需求结合起来。
即使由于课题已经获得资助,必须有人承担相关工作的情况下,我也尽量避免学生对课题的抵触——理由很简单,带着这种情绪根本不可能做好课题。
不过,现实中常常遇到的情况是,我交给什么课题学生就会去做,鲜有说课题与自己的兴趣不一致。
究其原因可能并不单一,有的源于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敬畏,也有对自己兴趣的无知。
当我有不止一个课题让学生选时,大多数会选相对容易的和传统的课题。
勇于面对新领域挑战的学生十分罕见——我想这大概也是人之常情,因此大多数学生注定会成为普通人,只有少数不安分的人才会与众不同、脱颖而出。
当然,我也会不放任学生“勇挑轻担”,对有的学生促一促会有更好的结果。
对于那些想做出好研究的学生,我会保持适度的压力,并在他们犹豫和退缩的时候推一把,让他们能够实现自己最初的愿望。
其二是指导学生时灌输和引导之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