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大秧歌简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阳大秧歌

海阳大秧歌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有600多年的历史。海阳大秧歌是一种集歌、舞、戏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遍布海阳十余处乡镇,流传辐射至海阳周边地区。它以豪放、古朴的表演风格、严谨的表演程式和恢弘的表演气势而著称于世。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海阳地域文化的优秀结晶。其表演形势分大场子和小场子两种:大场子是群舞,主要表现欢乐和激昂的情绪;小场子是独舞、双人舞和多人舞,质朴优美、耍逗有致、情趣盎然,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海阳大秧歌源远流长,它的产生与发展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民风民俗、经济状况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海阳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属农耕文化与海洋文化相互交织的县域。特殊的地域状况和文化景观为海阳大秧歌的产生、延续和发展提供了肥水和土壤。据《赵氏谱书》记载:“二世祖(赵)通,世袭(大嵩卫)指挥、镇抚、诰封武略将军。弘熙一年,欣逢五世同堂,上赐‘七叶衍祥’金额,悬匾谷旦,诸位指挥偕缙绅光临赐贺。乐舞生闻韶率其创练之秧歌,舞唱於庭,其乐融融”。据此《赵氏谱书》之说,据上所述,海阳秧歌是源于汉,创于明,兴于大嵩卫城(今凤城)。

随着社会发展,海阳秧歌的形式与内容不断变化,然而,它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却始终没有变,人们素以看秧歌、演秧歌为生活中一大乐事。正月间,每当秧歌锣鼓一响,男女老少便蜂拥而至,争相观看,墙头、屋顶、树上……处处挤满人群,“没有秧歌不叫年”,已成为群众的一句口头禅。人们的喜爱为海阳秧歌的延续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海阳秧歌也因而经久不衰,得以继承和发展。几十年来,海阳大秧歌得到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的重视和支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赋予了新的活力。1983年北京舞蹈学院舞蹈系,

把海阳大秧歌正式列为中国汉族民间舞蹈必修教材,登上了高等学府的讲坛。

近年来,海阳大秧歌在艺术专家、学者、文化工作者及民间老艺术人的共同努力下,进一步地得到了继承、发展、改革和繁荣,在一系列的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1994年应邀参加了第四届“中国沈阳国际民间(秧歌)舞蹈节”,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质朴豪放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在数十个国内外强队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了大赛最高奖——金玫瑰奖。同年12月又荣获了全国“群星奖”银奖。12月份又奉调参加了山东省第五届文化艺术节幕式的演出,受到赵志浩、李春亭等省五大班子领导的新切接见和赞扬。1996年12月在山东省首届农民艺术节舞蹈比赛中荣获金奖,96、97年连续二年参加了山东省春节联欢晚会的拍摄演出,1997年海阳市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4年9月19日,海阳文化秧歌队应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的邀请,赴威海与其同台演出。2006年,海阳大秧歌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参加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演”、“亚欧会议旅游合作发展论坛暨展览会”开幕式的演出。2007年4月参加了中央电视台CCTV电视舞蹈大赛,获得第四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大秧歌专场比赛三等奖,并荣获由全国电视观众投票产生的秧歌专场比赛唯一的“最受观众喜爱节目”。 2007年11月和2008年1月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倾注三农”专题文艺晚会和春节文艺晚会。2008年8月8日应北京奥组委的邀请,参加了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的演出,使海阳大秧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2009年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第三套“舞蹈世界”栏目向建国60周年献礼,1个小时《盛世秧歌》专题片的录制。2010年春节,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第十套科学教育频道向全国人民群众拜年节目的录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