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庄村:千亩花椒林,铺就致富路

合集下载

青年返乡乡村振兴的例子

青年返乡乡村振兴的例子

青年返乡乡村振兴的例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去城市打拼。

然而,也有一些年轻人选择返乡,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

下面,就来介绍几个青年返乡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

1. 周春花周春花是陕西省蒲城县人,曾经在上海从事化妆品销售工作。

2014年,她选择离开城市,回到家乡开办了一家农家乐。

虽然初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经过多年的经营和探索,周春花逐渐发现了农家乐发展的新契机——发展新农业。

于是,她开始研发新产品,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购买。

如今,她的农家乐已是当地最知名的旅游休闲品牌之一,也成为促进当地经济的重要力量。

2. 赵黎明赵黎明是江苏淮安的一名年轻农民,曾经在苏州从事印刷行业。

2012年,他选择回到家乡开展葡萄种植业务。

不久后,他发现当地的葡萄市场需要更高品质的产品,于是他开始引进进口高端葡萄品种,采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推进产业升级。

同时,他也开始组织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提升产业水平,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如今,赵黎明已经成为了当地葡萄产业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的企业也逐渐发展成为了当地的龙头企业。

3. 陈雪滢陈雪滢是福建省福州的一名年轻女孩,曾经在北京从事演艺行业。

2014年,她选择返乡,投身到乡村旅游的发展中。

通过与当地农民合作,她发掘了许多当地的特色文化和生态资源,并结合自身的演艺经验,开发出了多种创意表演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她也开始帮助农民进行文化活动的规划和组织,提高了当地的文化氛围和旅游水平。

如今,陈雪滢已经成为了当地旅游业的佼佼者,她的企业也逐渐发展成为了当地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企业之一。

以上这三个例子,都展示了年轻人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他们通过引入现代技术、开发新产品、推广文化、吸引游客等多种方式,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同时,在实践中,他们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能,成为了新时代乡村振兴事业的先锋战士。

乡村振兴四个一批先进典型案例

乡村振兴四个一批先进典型案例

乡村振兴四个一批先进典型案例乡村振兴是中国乡村扶贫工作的重要战略,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社会进步。

下面将介绍四个乡村振兴的先进典型案例。

一、平八村——农村旅游发展的典范平八村是浙江省德清县的一个小山村,曾经是一个贫困村,但凭借农村旅游的发展,使得村庄焕发了新的生机。

平八村积极开展农村旅游,通过开展农家乐、农产品加工和乡村体验等项目,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村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打造了一个干净、整洁的村庄环境,并且举办了多次特色的民俗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这些游客不仅为村庄带来了经济收入,还推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

平八村通过发展农村旅游,实现了村民增收、环境改善和乡村振兴的目标。

二、梅溪村——精品农业发展的典范梅溪村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以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和农业观光旅游为特色,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典范。

梅溪村通过引进新的农业科技,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方式,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梅溪村还积极推广农业观光旅游,让游客了解农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过程。

村里建设了农业科普馆和农民文化园,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农村的窗口。

通过发展精品农业和农业观光旅游,梅溪村实现了农民增收、村庄整体形象的提升和乡村振兴的目标。

三、翠峰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典范翠峰村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庄。

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传统的农业产业面临着发展困难。

为了解决贫困问题,翠峰村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如养蜂、种植蔬菜和养殖特色水产品等。

翠峰村通过引进技术和培训,提高了农民的专业水平,改变了过去的传统经营方式。

村民们团结合作,共同经营特色产业,为村庄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收入。

翠峰村的成功经验也得到了周边村庄的借鉴,推动了整个地区的乡村振兴。

四、红山村——生态修复的典范红山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曾经是一个生态环境恶化的村庄。

通过引进生态修复技术和政策支持,红山村成功实施了生态修复项目,恢复了村庄的生态环境。

红山村注重生态种植,开展了大量的植树造林和草地恢复工作。

花椒产业基地带领桑木镇奔小康

花椒产业基地带领桑木镇奔小康

花椒产业基地带领桑木镇奔小康首先要介绍一下桑木镇,桑木镇位于西部山区的一个小镇,曾经因为地理环境原因,长期以来阻碍了该镇的经济发展。

但随着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企业家的发展理念,这个小镇逐渐焕发出勃勃生机。

而花椒产业基地的出现更是为桑木镇注入了新的活力。

花椒产业基地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一家大型农业企业在桑木镇投资建设的,目前已经成为了当地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农业产业基地之一。

基地的建设,不仅带动了当地的农民就业,还带动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促进了桑木镇的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在花椒产业基地的带动下,桑木镇已经走上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道路。

花椒产业基地为桑木镇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在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引入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参与其中。

基地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让更多的农民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就业状况。

花椒产业基地的建设还带动了当地的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基地不仅种植花椒,还涉及了花椒饮料、花椒调味品、花椒油等一系列深加工产品,进一步提高了当地的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致富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花椒产业基地的建设还为桑木镇带来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功效。

基地引进了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加强了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有效改善了土壤和水质,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助推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

花椒产业基地带来的产业发展和经济效益,为桑木镇乡村经济的振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花椒产业的带动,桑木镇的产业结构变得更加多元化,经济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

在实现经济效益的花椒产业基地的建设还为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局面。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花椒产业基地的成功经验为桑木镇提供了一个可复制的发展模式,也为全国各地的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我们相信随着花椒产业基地的不断发展,桑木镇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向小康社会,为全国农村经济的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毛相林先进事迹观后感日记大全

毛相林先进事迹观后感日记大全

【导语】敢向绝壁要天路,⽑相林⽤苦⼲实⼲书写了当代愚公精神,为我们树⽴了标杆。

⽆忧考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家有帮助。

1.⽑相林先进事迹观后感⽇记 时代闪耀奋⽃者,岁⽉不负追梦⼈。

时代的河流⼀往⽽前,总有⼀群⼈在时代⾥熠熠⽣辉,在⼈们⼼间光芒万丈。

其中,便有“风⾬砥砺,责任如磐;千击万仞,使命在肩”的当代“愚公”⽑相林。

⽑相林是重庆市巫⼭县⽵贤乡下庄村的村委会主任。

他带领着下庄村从全乡最穷的村⼀步步脱贫摘帽,并于2016年在全县率先实现整体脱贫。

下庄村的成功难以复制,我们⾝处的环境与背景各不相同,⼯作职责也各有差异,但⽑相林的精神、下庄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每⼀位党员深⼊学习的宝贵财富。

学习⽑相林同志对党忠诚、⽮志不渝的政治品格。

⽑相林说:“为⽼百姓办实事是我⼊党的初⼼”。

在1997年⽑相林接任下庄村党⽀部书记兼村主任后,看着如同“坐井观天”般的下庄村,在当时缺钱缺物缺劳⼒的现实背景下,凭着⼀股“蛮劲⼉”,开始了在绝壁上凿“天路”的壮举,历经七年才“凿”出了⼀条出⼭路。

作为民航⼈,让旅客们满意就是我们的初⼼,只有像⽑相林⼀样急百姓之所急,我们想旅客之所想,思旅客之所思,切实去关⼼旅客们出⾏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勇于担当,做好⾃⼰的本职⼯作,才能让旅客的出⾏之路⾛得安全、舒⼼、便捷。

学习⽑相林同志⼼系群众、⽆私奉献的为民情怀。

⽑相林之所以被称为“愚公”,除了他⾝上那种不畏艰难,敢与坚⽯硬碰硬的精神外,还因为他扎根群众,始终为了群众的奉献精神。

作为村⾥出名的热⼼肠,群众有困难,他⼀定第⼀时间站出来帮忙。

为盖房⼦还缺⼈⼿的家庭去做义务帮⼯,为家庭困难娃娃上不起学的家庭送去⾃⼰的私房钱等等。

作为民航⼈,我们也要学习他这种⽆私奉献的精神,⼼系旅客,为旅客排忧解难。

旅客有问题,主动迎上去解答,⽆法解答的也要帮旅客去询问;旅客有困难,晚到或⾏李破损等,主动帮忙联系寻求解决办法。

旅客的事都不是⼩事,将⼼⽐⼼换位思考,才能让旅客满意,得到旅客的⽀持和信任。

梅花鹿养殖成为裴家营镇致富新途径

梅花鹿养殖成为裴家营镇致富新途径

梅花鹿养殖成为裴家营镇致富新途径
为拓宽致富门路,实现多元化养殖,裴家营镇塘坊村村民邱吉美投资100余万元,从靖远县引进50头梅花鹿,率先搞起了梅花鹿的特色化养殖,并带动周边农户实现多元增收,梅花鹿特色养殖成为当地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邱吉美是裴家营镇塘坊村农民,在和一位养梅花鹿朋友的一次交谈中,他了解到了梅花鹿养殖业的发展和前景。

通过多次赴外地考察养殖现状和市场前景,从靖远引进了50头梅花鹿,搞起了梅花鹿的
特色养殖。

据介绍,梅花鹿是一种草科动物,浑身是宝,在《本草纲目》与《千金方》等医药名著中都提及到梅花鹿全身各部位作为名贵中药材,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市场需求大,养殖一头梅花鹿的成本约7000至
9000元,年产值在13000至14000元,可净赚5000至6000元,远远高于养殖牛、羊的经济效益,另外节省人工,劳动强度小,实施公司订单回收模式,出售产品也没有问题。

据了解,绿色园养殖专业合作社梅花鹿特色养殖,首批共引进靖远梅花鹿50头,17头种公鹿、33头梅花鹿,从今年7月份开始,短短1个月时间,母鹿已产崽1头,而第一批17头种鹿年内可收割鹿茸17公斤,按市场价每公斤4500元,可收入49500多元。

面对刚起步的养殖专业合作社,面对刚起步的养鹿事业,作为绿色园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的邱吉美,对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素材大全

“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素材大全

“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素材大全“时代楷模”毛相林事迹在巫山县竹贤乡,大巴山深处,有一条被当地人称为“绝壁天路”的崎岖山道,山下就是下庄村。

1997年起,接任村支书的毛相林带领村民们在绝壁上开凿了这条“天路”,改变了下庄与世隔绝的状况。

之后,他又带领村民发展起柑橘、乡村旅游等产业,“绝壁天路”又成为下庄的小康路。

11月18日,毛相林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其感人事迹再次在我市干部群众中传播并引发热烈反响。

大家纷纷表示,要向榜样看齐,以昂扬的斗志奋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榜样的故事温暖人心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把榜样立起来,他们的故事不仅能够温暖人心,更能感染人心。

“‘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毛相林这句话让我备受鼓舞。

”11月18日晚,当CCTV1时代楷模发布厅开始播放毛相林先进事迹时,南川区三泉镇风吹村驻村工作队员吴萌萌刚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她聆听着毛相林绝壁凿路的感言,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庄的变化让我深深明白甩掉‘穷帽子’还得拔掉‘穷根子’,只有当‘要我脱贫’变成了‘我要脱贫’,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

”江津区鼎山街道滨江社区综合服务专干欧长君感慨地说,“当代愚公”毛相林不等不靠、敢想敢干,带领村民向天问路的勇气与坚韧值得每一位扶贫干部学习。

他将以扎根基层一线的脱贫攻坚楷模为榜样,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璧山区璧城街道扶贫办主任肖海燕则表示,毛相林及他所带领的下庄人都是创造奇迹的英雄,向榜样致敬学习的最好方式是躬身实践。

现在正值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际,越到最后越要绷紧弦,与时间赛跑,继续巩固和拓展脱贫成果,建立防止返贫致贫的监测、预警、保障工作机制。

同时,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精神的力量不断生长近年来,我市涌现出一大批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的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他们的事迹,让精神的力量不断生长。

有关于学习当代愚公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

有关于学习当代愚公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

有关于学习当代愚公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不贪占便宜,誓死修通公路!公路在村民整齐的号子声中一尺一寸地向前艰难延伸。

毛相林的担子更重,白天要翻山越岭到各个工地巡查安全,晚上还要在工地上总结安排工作。

76范文精心整理了有关于学习当代愚公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望给大家带来帮助!更多优秀精选范文!有关于学习当代愚公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一】11月18日,x市巫山县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被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其感人事迹在x大地引起热烈反响。

毛相林同志作为脱贫攻坚一线优秀党员干部代表,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当代愚公,其精神和事迹值得所有党员干部深学、细照、笃行。

向毛相林学习,要学习他扎根基层、不畏艰险,敢向绝壁要天路的愚公移山的精神这辈人修不出路来,下辈人接着修,抠也要抠出一条路来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要把路修下去,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下庄村地处x市巫山县小三峡深处,四面被大山包围,几十年来下庄村人想走出天坑,只有沿着一条几近垂直、险而又险的山路不断向上攀援。

1997年,面对不修路就可能再无下庄村的困境,38岁的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毛相林,决定带领全村人修公路。

没有资金,他带头卖猪卖粮,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并以个人名义向信用社贷款1万多元用于修路;缺乏劳动力,他带领村民上工地,与村民一起腰系长绳,用大锤、钢钎、簸箕等简单农具,用手挖、用脚蹬,像蚂蚁啃骨头一样在悬崖上一寸一寸向前推进;没有休息的地方,他们就住山顶、喝泉水、睡山洞,无论是数九寒冬,还是刮风下雨,只有一块破旧的塑料布遮挡……如愚公移山,历时7年多,在毛相林的带领下,下庄村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在几近垂直的悬崖绝壁上劈出了一条8公里的天路。

党员干部要像毛相林一样,面对艰难险阻,要敢于迎难而上,不怕麻烦事,敢啃硬骨头,带领群众奋发有为、干事创业,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尊重和拥护。

向毛相林学习,要学习他在脱贫攻坚一线,带领群众以愚公移山之志拔穷根的精神2004年,下庄村外出的公路修通了,但下庄村村民却没有找到一条致富路,在往后的一段时间内,大多数村民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下。

回乡致富的带头人

回乡致富的带头人

回乡致富的带头人作者:焦源源来源:《中国报道》2017年第02期致富能手回乡当带头人,不但实现了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增强了自身成就感,而且使家乡形成了可持续的发展。

2005年前的裴寨村,全村153户595口人靠着仅有的661亩山冈薄地维持生计,生活条件艰苦,经济收入低下。

2005年裴春亮当选村委会主任后,带领全村群众艰苦创业,裴寨村开始步入发展快车道,短短5年由一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2010年11月,裴寨村正式更名为“裴寨社区”,裴春亮担任党总支书记。

他立下誓言,要让裴寨社区的每家每户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钱赚。

裴寨书记做示范860万元造田心池、6000多万元修水库、3000多万元盖别墅,还有在建的投资8000万元的住宅楼……裴春亮带领裴寨村党委和全村群众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其中一部分资金由这位昔日的农民企业家带头自掏腰包。

为让群众腰包真正鼓起来,裴春亮带领裴寨社区精准谋划,提出“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发展思路,千方百计增加社区居民的收入。

一是做强工业。

全体村民入股投资10多亿元建成春江集团水泥厂,该厂目前年产500万吨优质水泥。

在此基础上,组建拥有金融、化工、铸造、宾馆等多家企业的春江集团,走多元化、规模化、绿色化的发展之路。

二是做活服务业。

规划设计的千余米商业街,已经为600余家商户提供经商平台。

三是做优农业。

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种植优质无公害蔬菜,修建示范性温室大棚和高效农业种植区。

裴寨村巨变的这些年不仅对周边小山村的经济起到了带动作用,也给裴寨所隶属的张村乡党委提供了一些扶贫新思考。

张村乡党委书记王冬梅道出了基层脱贫的难点:“在农村,但凡有点经济头脑的年轻人都会选择外出打工。

农村干部年龄老化问题严重,留下来的老支书精于治村管村,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发展经济的能力有限。

近年,张村乡党委汲取裴寨的成功经验,希望能有像裴春亮这样能力强、口碑好、对家乡有感情的致富带头人,重返乡村搞建设。

“向日葵农场”,新农人的“农业+互联网”之路

“向日葵农场”,新农人的“农业+互联网”之路

经验分享·Experience Sharing大连市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典型“向日葵农场”,新农人的“农业+互联网”之路向日葵农场,2011年由创始人张志伟“一个人的梦想”开始,坚持绿色种植,同时通过淘宝、微博等实现健康农副产品的网络销售,尝试拓展多样化的销售渠道。

2014年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加入农场,组建了向日葵“梦想团队”: 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的张志伟和张国荣,擅长管理、种植、营销、企划;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孙权,擅长财务管理;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保险行业精英杨博,擅长财务;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的IT业项目经理曾朝武,擅长软件开发与管理;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的王颖,负责PGS项目管理;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曾任外企会计的谢雪萍,擅长财务管理;退伍军人张浩新,擅长管理、营销策划;美术专业的张宇佳,擅长美工及包装设计;有多年销售经验的宋兴龙,擅长销售及市场渠道开拓,卢铁霞擅长订单管理及客户服务,还有黑龙江科技大学毕业的张小雪,擅长市场营销及客户管理……一群朝气蓬勃的新农人,一个叫“向日葵农场”的绿色农产品体验场、“迷你小火车”俱乐部、骑马射箭场、采摘园等,建立油菜花海微信平台。

带动村里及周边近600户农民开展农村电商活动,运用“互联网+”的现代营销思维,积极拓展线上农产品销售,在淘宝、天猫、京东等网站建立直销店,并且建立自己的微商城——村里人农货大集,带动裴屯村特色农产品销售,不仅解决了村里闲置劳动力问题,还通过经营农家乐、建设“邮农丰”直营店,2016年8月挂牌裴屯村益农信息社,开展“公益、便民、电商、培训”四类服务,把裴屯村和周边农村生产的弱碱地营养五谷、花海蜂自采成熟蜂蜜、古法酿制纯粮高粱酒、花海自酿菜籽油、渤海辽参、特色土鸡蛋、咸鸭蛋、跑山鸡等绿色、健康、安全的农副土特产送到城里人的餐桌,带动村民增加销售收入200多万元,也把质优价廉的生产生活物资送到了村民家门口,村里老百姓尝到了“互联网+”带来的甜头,微信群里“小马哥”的称呼是越叫越响亮。

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材料优秀8篇

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材料优秀8篇

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材料优秀8篇2023张桂梅先进事迹篇一张桂梅数十年如一日,坚韧执着、励精图治,勤俭节约、无私忘我,不忘初心、献身扶贫,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坚韧执着、励精图治。

丈夫去世后,张桂梅只身去了祖国西南边陲的贫困山区从事教育工作,并选择了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

在任教期间,她全身心投入教学,为贫困的学生和简陋的学校出钱出力,又当老师又当母亲,不留余力的细心照顾着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生活起居,为了学生们能够走出大山,她励精图治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免费女子高中,她主动带头免费为学生们补课,因操劳过度导致身体状况越来越差,长期拖着病体就算腹部长了肌瘤,也忍痛站在讲台上,只为孩子们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除此之外,她还义务担任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成为了54名孤儿的母亲。

她十年如一日,从未退缩,从不言弃。

天道酬勤,在她的不断努力和坚持下,孩子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也得到了大大地提升。

她的'到来改变了许多孩子的一生。

勤俭节约、无私忘我。

张桂梅在贫困山区任教期间,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中。

在学校里,学生没有钱吃饭,她拿自己的钱给学生;学生没有衣服穿,她拿自己的衣服给学生;学生生病需要看病,她带学生看病并自己掏医药费。

总之,只要学生们缺什么只要她有,她都能解决。

在儿童之家,她义务成了众多孩子的“妈妈”,一把屎一把尿、不分昼夜的照顾着几个月大的孩子,为了维持儿童之家,她把自己有的能用的都拿出来给孩子们用,并利用空余时间到处筹措资金。

然而她不是万能的,她自己并不富裕,她只舍得吃馒头、青菜、面条,衣服也是好心人给的,她省下来的钱都用到了教育和慈善事业中,自己未留下一分一毫。

不忘初心、献身扶贫。

张桂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她深知教育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她曾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她不忘自己的初心,并积极响应国家扶贫号召,扶贫先扶智,为了贫困山区的教育,她心系群众,勤俭节约,帮助困难学生,带学生看病,给学生添置衣物,对贫困家庭进行家访,为孩子们争取学习机会。

扶贫灯照亮脱贫路

扶贫灯照亮脱贫路

扶贫灯照亮脱贫路作者:暂无来源:《资源导刊》 2020年第8期路保军张冰“这些灯不仅装得及时,更是装到老百姓的心坎里了。

”在杞县裴村店乡鹿台岗村看着新装的路灯,村民激动地说。

更有村民创作一首打油诗送给驻村工作队:“惠民工程一件件,精准扶贫实事办,感谢资源规划局,新安路灯不夜天!”近日,开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为结对帮扶贫困村——杞县裴村店乡鹿台岗村境内道路及主要路口安装了260盏太阳能路灯,既照亮了村路,方便群众出行,更暖了村民的心。

近两年以来,开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通过发展集体经济、资金注入、政策倾斜等方式,帮助贫困村成功摘掉了“贫困帽”。

老百姓手里有钱了,心里高兴了,但亟待改善的村容村貌始终牵动着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心。

今年年初,开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结合国土绿化工程,对村内所有道路、空地和文化广场进行了绿化,栽种了一批景观树和果树,还专门为贫困户庭院栽种了苹果树,村庄绿化面积大大增加。

随后,帮扶工作队发现村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村民夜间出行不便,再加上周边村庄进县道路穿村而过,夜间车流量大,给晚自习后放学回家的学生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他们向局里反映这一情况后,得到局党组大力支持,积极筹集资金近6万元,邀请施工单位多次前往该村实地考察,设计制定详细可行的亮化工作方案,不到10天的时间,260盏路灯全部安装完成并投入使用。

这260盏路灯彻底结束了该村没有路灯的历史,也标志着开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精准扶贫又一项措施完美落地。

“扶贫就要扶到点子上,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一点花架子都要不得,这次捐赠安装的都是最新款全自动太阳能路灯,在自动调节亮度的同时,又有很好的节能效果,可以为村里节约大量的电费及维修费用。

”开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薛兆武说道。

(作者单位:开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裴春亮:吃水不忘挖井人

裴春亮:吃水不忘挖井人

裴春亮:吃水不忘挖井人本刊记者高阳综合整理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位于太行山区丘陵地带,1970年,裴春亮出生在这里。

少年时代,裴春亮经历的磨难与打击,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在他12岁以后的四五年间,家里祸不单行:他不到20岁的三哥死于矿难,不到30岁的二哥死于车祸,大哥不到40岁突患脑中风卧床不起,大嫂、二嫂不堪忍受家庭重负,撇下3个年幼的孩子先后离家出走。

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让裴春亮的父母在痛苦的煎熬中双双染病,生活的重担无情地落到了裴春亮身上,既要伺候重病的父母,还得养活3个不懂事的侄儿、侄女。

看到裴春亮生活艰难,乡亲们纷纷送来衣服和米面,邻居们也经常把3个孩子接到家里轮流抚养。

裴春亮16岁那年,卧床4年的老父亲去世。

村支书领人刨掉集体的两棵桐树做了棺材,党员干部兑钱买了寿衣,乡亲们这家一升米,那家一把柴,帮裴春亮安葬了父亲。

就这样,乡亲们用温暖的双手帮着裴春亮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日子。

面对命运的磨难,裴春亮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把苦难化作顽强拼搏的信念和奋发图强的动力,他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报答乡亲们的恩情。

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凭着一股坚韧不拔的意志,裴春亮白手起家,最终成为一名青年农民企业家,率先走上了致富道路。

2005年,裴寨村进行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乡亲们把脱贫致富的希望寄托在年轻有为的裴春亮身上,一致选他为裴寨村村委会主任。

上任以后,面对一穷二白的裴寨村,裴春亮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下定决心要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

说干就干,他个人投资100多万元,为村里架桥铺路,开挖涵洞,安装路灯,并购买两台大型农业机械,服务村里的农业生产。

人物简介:裴春亮,男,1972年生,中共党员,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春江集团董事长。

曾荣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最美村官”“全国劳动模范”。

有房住也要有钱赚众所周知,在农村,乡亲们最大的愿望就是给孩子盖房子、娶媳妇。

走进致富大讲堂

走进致富大讲堂

肿 .拔 毒 止 痒 等 药用 价值 ,此 草 பைடு நூலகம் 命 力 旺
盛 .适 应 性 极 强
今 年 春 .严 山 头 村 村 民 严 其 林 和 张 云 程 从 朋 友 处 偶 然 得 知 种 植 莲 子 草 具 有 很 好 的 市场 前 景后 .马 上 联 系当地 收 购 中草 药 的 商 贩 .从 他 们 手 中 以 每 斤 4 0元 的 价 格 买 来 了 莲 子 草 的 种 子 . 并 且 带 动 了村 内 4 0余 户试 种 据 严 其林 介 绍 .这 种 草 需 要 在 芒 种 时 节 用 暖 棚 育 出 小 苗 .5 月 移 植 到 大 地 里 . 种 植 过 程 只 需 要 打 一 次 封 闭 药 抑 制 杂 草 的 生 长 .不 需要 再 施 用任 何 肥 料 .等 到
学 ” 识 . 为 农 民 解 难 答 疑 米 价 格 是 喂 养 的猪 不 爱 吃 食 .
种草也能把家发
近 日 .河北 省 秦 皇 岛 市 卢龙 县 严 山 头
村 村 民正在 对 收 获的 1 0 0亩 地 的 莲 子 草 进 行 晾 晒 捆 绑 . 每 亩 地 预 计 可 以 收 获 八 九 百
门 他 要 鸡
时 . 屯 子 星 只 是 中 等 水 平 : 当记 者 问 他 明 年 有 啥 打 算 时 . 想 养 他 用 坚 定 的 语气 说 : “ 明年 还 要 致 富 加 大 投 入 .扩 大 蛋 鸡 饲 养 规 模 那 就 得 现 在 的 行 情 太 好 了 ”

长 春 作 为 本 届 农 博 会 时 出 售 除 了 受 大 行 情 波 动 的重要 活动场 地 . “ 农 民 影 响 外 .要 看 你 的 经 济 条 科 技致 富大讲 堂 ” f : 有 来 件 和 储 存 条 件 手 头 紧 的 自省 1 2 3 1 6新 农 村 热 线 专 秋 大 卖 ‘ 湿 粮 ’戈 算 :有 家 组 的 农 业 专 家 与农 民 面 储 存 条 件 还 不 等 用 钱 .等 对 面 交 流 . 讲 解 科 技 知 到 第 二 年 出 售 干 粮 较 为 科

家庭农场的效益账

家庭农场的效益账
架 后 ,还 可 以 种 植 一 季 白 菜 , 产 量 达

场模式 ,不过她对 自己有信心 ,相信 自
己能 做 得 更 好 。 同 时 ,她 也 提 出 了 自 己 的希望 :

3 3 5 ,一 般 亩 产 可 达 2 0 0 0 斤 ,最 高 亩 产 可达2 4 0 1 ) - - - 2 5 0 0 斤。按照当地平均亩产
1 0 0 元 。两 者 差 异 主 要 在 流 转 费 和 机 械
化费用上 。
元 ( 即雇 工 费 和 流 转 费 )。 临 界分 析 :家 庭农 场 种 植 多 少个 大棚 ( X)才 能 和 普 通 农 户 ( Y )效 益 一 致? 1 . 2 2 x = 1 . 7 y ,x / y = 1 . 3 9 。 即家 庭 农 场 种植大棚个数 必须达到当地平均种植个
策 ,如 贷 款 、 补 贴 、技 术 指 导 等 。 特 别 是 对 粮 食 补 贴 方 式 很 有 看 法 ,认 为 国 家
种 粮 补 贴 是 给 种 粮 者 的 鼓 励 ,应 该 7 万 元 。这 样 算 下
来 ,一 个 大棚 每年 可 收 入 2 万元 。
和现在 的玉米价格计 算 ,一亩地 的产值
是2 2 0 0 元 ,和 普 通 农 户 相 同 。 从 成 本 上 看 ,农 场 种 植 玉 米 成 本 为1 0 4 0 元 。主要 为5 0 0 元 的土地 流转费 用 ,5 4 0 元 的投 入 ( 化H  ̄ 2 0 0 元 、种子
是 希 望 政 府 出 台 具 体 的 扶 持 政
地 谁 拿 补 贴 ,而 不 是 谁 有 地谁 拿补 贴 ;
1 O 0 元 、机 械 化 耕 地 两 次 8 0 元 、机 械 化 种3 0 元 、机械 采 收 1 O 0 元 、打 药3 0 元 )。 普 通 农 户 种 植 玉 米 成 本 每 亩 4 1 0 元 ,比农场少 1 3 0 元 。 差 异 主 要 在 :普 通农 户播种采用人] 二 操 作 ,而 裴 艳 玲 家

中原抗战第一村裴庄村观后感

中原抗战第一村裴庄村观后感

中原抗战第一村裴庄村观后感(原创实用版3篇)目录(篇1)1.裴庄村的历史背景2.裴庄村的抗战事迹3.观后感:裴庄村民的英勇无畏精神和对国家的忠诚正文(篇1)【裴庄村的历史背景】裴庄村位于中国河南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近现代史上,裴庄村因地处中原腹地,成为抗战时期的重要战场。

这里的村民在战争中展现出了顽强的民族气节和英勇的抵抗精神。

【裴庄村的抗战事迹】在抗日战争时期,裴庄村民积极参与抗战,为保卫家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他们组织抗日游击队,与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搏斗。

其中,裴庄村的青年们纷纷加入抗日队伍,勇敢地走上前线,与敌人展开血战。

在战争中,裴庄村民展现出了顽强的民族气节和英勇的抵抗精神。

许多村民为国捐躯,他们的英勇事迹成为了永远值得铭记的历史。

【观后感:裴庄村民的英勇无畏精神和对国家的忠诚】观看关于裴庄村的纪录片,我深感震撼。

裴庄村民在抗战时期展现出的英勇无畏精神和对国家的忠诚,让我由衷地敬佩。

他们用生命和热血诠释了民族英雄的伟大形象,是我们永远值得学习的榜样。

裴庄村民的抗战事迹,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英勇顽强、敢于抵抗外侮的人民。

在国家危难之际,裴庄村民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为保卫家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

裴庄村民对国家的忠诚,也让我深感敬意。

在战争年代,他们心怀对国家的忠诚,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奋勇向前,视死如归。

正是这种对国家的忠诚,让他们在战争中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总结】裴庄村的抗战事迹,展示了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的英勇无畏精神和对国家的忠诚。

这种精神是我们永远值得学习、发扬光大的。

目录(篇2)1.裴庄村的历史背景2.裴庄村的抗战事迹3.观后感:裴庄村抗战精神的启示正文(篇2)【裴庄村的历史背景】裴庄村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地方。

在近现代史上,裴庄村因地处中原战略要地,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场。

小小花椒树 致富“摇钱树”

小小花椒树 致富“摇钱树”

小小花椒树致富“摇钱树”
作者:苏银波
来源:《理财·市场版》 2019年第11期
苏银波
近日,走进孟津县常袋镇姚凹村花椒种植基地,只见成片的花椒树绿色一片,花椒树上的
花椒颗粒饱满惹人喜爱。

微风拂过,椒香扑鼻让人心醉,不少村民正兴高采烈地把摘下的花椒
装筐,好一派丰收景象。

为加快产业脱贫步伐,让贫困群众有个长期增收致富的项目,2016年帮扶单位孟津县审计
局因地制宜为姚凹村出资3万元购买了花椒苗,带领全村发展花椒产业种植300亩,如今3年
过去了,300亩花椒已初见效益,成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要不是帮扶单位审计局每年聘请专家为我们进行花椒管理技术指导,哪能这么快就见效益!今年是花椒采摘的第一年,每亩地能采摘花椒50斤左右,目前湿花椒的价格是10元/斤,我的两亩花椒卖1000元不成问题,估计明年收成就能翻番!”正在采摘花椒的一组贫困户董振中高兴地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更是推
进脱贫攻坚工作的有效手段。

发展产业不仅能让脱贫攻坚工作由“输血式”扶贫转为“造血式”扶贫,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如今常袋镇姚凹村在县审计局的帮扶下已形成300亩花椒种植、150亩车厘子种植、100亩艾草种植及深加工三大扶贫产业一齐带动增收的良好势头,为该村2019年实现整村顺利脱贫、贫困群众持续增收打下了良好基础。

下一步该局将一如既往地加大帮扶工作力度,让姚凹村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乡村振兴起来!(作者单位:孟津县审计局)。

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素材

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素材

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素材近日,中宣部授予毛相林“时代楷模”称号,他的感人先进事迹在当地引起热烈反响。

今天小编整理了毛相林个人先进事迹_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素材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1毛相林,男,60岁,汉族,中共党员,初中文化,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的下庄村村委会主任。

1997年,担任老下庄村支书的毛相林带领村民向绝壁挑战,历经7年时间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

2005年,改任撤并后的新村主任毛相林又带领村民脱贫攻坚,历经13年时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

当好村民修路的领头人,苦熬6年始终保持顽强拼搏的愚公精神。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

”这是老下庄村的真实写照。

下庄四周高山绝壁合围,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几乎与世隔绝。

全村4个社,96户、近400人住在“井”底。

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井底”海拔仅200余米,与外界联系,只有3条小路。

其中一条“大路”有3个大台阶,108道“之字拐”。

由于条件所限,四面环山的地理环境、下庄人过着苦种薄收的日常生计。

1997年7月,接任下庄村党支部书记不久的毛相林,从县城参加完村干部培训班回来,坐在老下庄的“井口”之上,鸟瞰海拔1100多米的那个酷似天坑的古老村子,心底倒海翻江:改革开放都这么多年了,外面的世界一天一个样,如果再过些年下庄还是老样子,我这村支书就有愧百姓,简直就是白干了。

那时,毛相林下定决心,要努力改变下庄村的落后面貌。

要改变,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修路。

修通从“井底”到“井口”的乡村公路。

回家后的毛相林当晚便召开群众会,掷地有声地提议修公路。

有人议论,有人摇头,有人怀疑一无资金二无机械,要硬生生在悬崖上抠一条路,当时的村民没这个底气和勇气。

毛相林并没有泄气,他扳起指头给村民们算起了细账,告诉村民:“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通过反反复复的打嘴仗算细账,村民总算达成共识,同意修路。

发展花椒产业 助推脱贫攻坚(5.15美篇)

发展花椒产业 助推脱贫攻坚(5.15美篇)

发展花椒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礼泉县林业工作站责任编辑:晁刚
名誉主编:张高飞李永光编辑:黄智群赵云
芳菲随春去,葱茏入夏来。

建设示范园,发放林农具。

为了加快推进我县花椒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促进我县花椒产业逐步向标准化、科学化、基地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结合当前花椒田间管理的实际,2020年5月15日上午,我站在烟霞镇韩窑村“花椒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区向贫困户和部分林农发放农药、喷雾器、修枝剪和锯子等作务物资,
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同时动员项目区群众做好花椒田间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农药、喷雾器、修枝剪和锯子
站领导、同志和领取物资的部分林农合影。

远山含黛,连绵起伏。

椒林茫茫,枝叶纵横,椒果簇簇。

如诗如画,更是林农脱贫致富的好产业。

这次共向贫困户和林农发放农药15箱、农药喷雾器40台、修枝剪和锯子200余把,加强林农的花椒作务管理能力,增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助推脱贫致富奔小康。

花椒示范园掠影。

裴寨新村:穷村变成新社区

裴寨新村:穷村变成新社区

裴寨新村:穷村变成新社区
华实
【期刊名称】《农家之友》
【年(卷),期】2013(000)004
【摘要】明亮的路灯、宽阔的水泥街道、整齐的行道树、连体别墅式的居民小楼、现代化的商业超市、热闹的文化室、卫生所……这就是新成立的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社区。

让群众腰包"鼓"起来裴寨村地处太行山区丘陵地带,土壤贫瘠,干旱少雨,曾是个远近闻名的穷山村。

2004年全村有153户595口人,人均耕地1.1亩,村庄占地260亩,人均收入只几百元。

【总页数】1页(P26-26)
【作者】华实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98.1
【相关文献】
1.裴寨新村景观规划设计
2.裴寨新树:穷村变成新社区
3.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工
业强村、文化兴村、旅游富村--访河南省人大代表、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裴春亮4.男女老少造梯田穷村变成“银窝窝”──织金县三甲乡箐脚村苦干脱贫调查5.送温暖给乡亲的好村官裴春亮——辉县市裴寨新村153户村民话心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1学习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

2021学习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

2021学习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下面是学习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当代愚公毛相林用20年的坚守,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办法开山劈石,一干就是7年,终于开出一条出山路,再用13年时间,带领大家打通了致富之路。

下面我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几篇2021学习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有需要的同学们,可以参考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21学习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1一段简介,书写了一段一名共产党人不凡的人生,展现了一名老党员坚持为人民的幸福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

是为民的奋斗,让毛相林瘦小的身躯顶天立地起来,是为民的奋斗,让毛相林内心的精神光辉伟大起来,是为民的奋斗,让毛相林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心中学习的榜样。

要学习他,树牢为民情怀。

1997年,毛相林带领村民,以最原始的方式,在空中荡,壁上爬,用钢钎撬,用雷管炸,用两脚蹬,历时7年,用血肉之躯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8公里的天路。

要学习他,为民勇敢奋斗。

有了这条路,下庄与竹贤场镇的距离由过去的一天缩短为1小时车程。

随着与外界交流的逐渐频繁,下庄人发现,邻近的村庄早已依托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把下庄村远远甩在了身后。

出山公路修通后,他又带领村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历经13年时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并于2016年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

要学习他,甘于讲求奉献。

多年的奋斗,在毛相林的带领下,形成了以奋斗为核心的下庄精神,他说,他退休后还要把下庄精神传承下去,让来到下庄的人们懂得珍惜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建设和谐富足的美丽乡村。

有了老支书带头示范,村民们积极性高涨。

令人欣喜的是,今年初,县里也决定投入资金,帮助下庄村民实施民宿改造计划。

目前,下庄村已改造19栋34户民宿,二期72栋88户民宿改造也已纳入规划,很快将启动建设。

2021学习时代楷模毛相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2近日,中宣部授予毛相林时代楷模称号,他的感人事迹在当地引起热烈反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裴庄村:千亩花椒林,铺就致富路
大红袍兮味中王,温而辛兮麻又香;
烹菜肴兮增美味,治疾病兮促健康;
花椒名兮誉中外,销东亚兮扬国光;
利经济兮高效益,广种植兮致富强。

站在裴庄村的土地上放眼望去,一颗颗嫩绿的花椒树点缀在金黄色的土地上,几百亩连成一片,场面蔚为壮观,花椒将成为村民的致富“金果果”
裴庄村是下村镇采煤沉陷区治理安置搬迁村,2019年进行了整村拆除。

原村地处丘陵地带,山大坡广,梯田层层,环境优美。

整村拆除后,将搬迁到镇区,这样回村距离甚远,种地成了大麻烦,而且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土地闲置。

为了集中管理本村耕地、改变传统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群众收益,裴庄村村委会及时谋划,积极探索产业结构调整。

细致分析,明确发展方向
裴庄村领导班子结合村情多次进行产业发展规划,通过认真分析、广泛调研、科学论证,最终把目光锁定在发展花椒经济林上,决定打造千亩花椒园区。

“花椒树特别耐干旱,只要降雨量超过400毫米都可以生长。

而且它对土质的要求不高,土壤条件比较差的丘陵、
山地都可以生长,特别适合我们种植。

另外,花椒树具有生长快、结果多、产量高、上市早以及经济价值高等特点,目前花椒市场价格稳定,且有上浮表现,每亩利润是玉米的四五倍,是非常好的经济作物。

”裴庄花椒种植园区的牵头人、村委主任侯海军如是说。

迅速着手,种下“摇钱树”
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裴庄村领导班子本着“早谋划,早落实,早获益”的原则,积极行动起来。

2019年裴庄村成立了新融合农业专业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800亩,复垦土地150亩,利用山地1320亩,着力打造千亩花椒种植基地。

截止目前,已种植大红袍花椒220亩,计划今年完成种植280亩。

预计2022年可获得经济收入,五年后可进入丰产期,每亩收入达5000元以上。

裴庄村花椒树的规模化种植是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起点,随后将由易到难、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建立烘干、加工、包装等车间,打造自己的花椒产品,创立花椒品牌,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宽销售渠道,最终实现种植——回收——加工——销售多元化发展,建成以花椒为主导的产业。

经济+生态,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裴庄村种植花椒经济林,坚持不改变田园、地理原貌,保持最初的自然生态,规模化发展之后,不仅可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带动村民就业、增收致富,而且在调解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态环境方面,也将发挥积极作用。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必将使裴庄村红红火火的发展壮景呈现出一幅绿意昂然的生态画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