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开发农村青年人力资源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开发农村青年人力资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而青年时期又是最有创造能力的阶段。
青年是农村人力资源的主体,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农业的稳固发展对随县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青年人力资源的充分发挥对随县农业的发展又起着决定性作用。
所以,加快农村青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县域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农村青年主要指以务农为业和做农民工的16—35岁农村户籍人群,它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
农村青年作为农村人口的主体和中坚力量,是农村人力资源的核心。
但当前我国农村青年人力资源水平低,素质差,开发严重滞后,与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因此,农村青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个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重大问题。
(一)农村青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力量
青年时期又是最有创造能力的阶段,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青年,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从新农村建设需要来看,无论经济发展,还是社会事业发展;无论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无论立足当前,还是着眼长远,都需要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落脚点在农村,
重点在农民。
农民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二) 开发农村青年人力资源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
举措
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保护耕地、森林植被和水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使农业增长由原来的依靠自然资源的消耗转到依靠科技开发和提高人口素质上来,使科学技术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因此,有效地开发农村青年人力资源,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激活他们的智慧与创造力,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保证,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三) 开发农村青年人力资源是转移农村劳动力, 统筹城乡协调
发展的迫切需要
城乡一体化是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
发展城乡一体化,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把聚集农村中小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
通过繁荣小城镇经济,从而提高小城镇对农村人口的吸纳能力。
然而,要完成这一目标,没有农村青年人力资源的开发是不可能成为现实的。
在我国现阶段,统筹城乡协调发
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促进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而这其中转移农村庞大的青年劳动力队伍是关键。
但城镇所需要的劳动力不是现有的低素质农村劳动力,而是受过良好教育、训练有素及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科技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新型劳动者。
因此,开发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关系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关系到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顺利实施。
二、农村青年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农村青年作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中坚力量,既是促进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主力军,又是决定农村未来繁荣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根本力量。
然而,在现阶段,农村青年的人力资源状况却令人担忧,具体表现在数量大、知识层次偏低、就业结构单一等方面,严重制约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一)农村基础教育薄弱,职业教育与实际需要严重脱节
目前,我国农村青年中虽然大部分都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但受过高中以上教育者所占比例小,一小部分人只接受过小学教育,整体文化素质不高。
并且农村青年所接受的职业教育也大多以应试教育为主,导致学生一味的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教学、实习、实训设备缺乏,严重脱离实际,从而使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降低。
造成农村青年知识结构有明显缺陷,生存知识、科技知识和就业技能匮乏。
(二)农村软硬件设施薄弱,人才大量流失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在农村的普及,农村每年为城市高等院校提供大量优质生源,他们是新生代农村青年的精英,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掌握最前沿的科技文化知识。
但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回农村工作的却极为少数,特别是地区偏远经济落后的乡镇,农村青年大学生毕业后更不愿回家乡工作,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越落后的地方越缺乏人才,越缺乏人才的地方越落后。
(三)就业结构单一,流动盲目性大
由于农村青年整体素质不高,致使大量青年劳动力仍沉积在第一产业。
外出务工的青年,也受到文化水平及其他因素的限制,难以加入技术密集型行业,加之没有资金积累,自主创业也相当困难。
因而,他们中的多数只是从事一些“苦、脏、累、险”工种,集中在建筑、纺织、煤矿、机械等行业。
他们的流动方式也是以自发性为主,有的常年在外务工,有的农闲时外出,这种散兵式的无组织外出务工也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空巢老人无人照料、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等问题。
(四)民主意识淡薄,参政议政能力弱
长期以来,我们对中国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关注,多侧重于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探讨,很少深入研究乡村政治问题,尤其是广大农村青年的政治参与问题。
农村青年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他们政治参与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增长。
而现阶段,由于农村传统观念比较浓厚,民主意识相对淡薄,随着城乡差距的扩大,忙于生计的农村青年很难关注民主政治。
并且,农村的许多基层团组织不健全,相当数量的农村团员,尤其是外出务工团员没有正常的组织生活,也很难参与到农村村委会的选举
中来。
三、促进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
(一)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使农村教育真正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首先,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建设,继续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
多渠道筹集教育资金,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基础教育办学模式,不断改善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和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和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
政府从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两个方面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农村青年提高致富本领和就业技能。
(二)加大对农村的投入,为农村留住人才提供重要保障
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很多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满足不了农村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受过初中以上文化教育的青年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向往大城市的生活。
因此,必须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新生代农村青年留在农村、发展农村。
二是当地政府要因势利导,培养特色人才。
当地政府可以依托本地方特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培养相关技术人才,为他们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组织他们外出参观学习,培养一批有志于在农村发展的青年。
三是要完善和扩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继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实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村青年发展解除后顾之忧。
四是要大力
实施“引凤回巢”工程,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利用积累的资金和学到的技术,兴办中小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
同时鼓励一部分青年自主创业,带头兴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从事农产品的运销、加工,促进农业产业化,带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开拓农村人才市场,建立统筹城乡劳动力市场的长效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平台,是沟通城乡人力资源流动的桥梁和纽带。
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首先,要改变对农民进城学习和就业的歧视政策,打破旧的户籍管理制度对农村人员流动所形成的不公平、不合理、不必要限制;其次,关键要打破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建立完善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营造开发利用农村人力资源的良好环境,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服务。
通过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来实现人力资源的动态最优配置;再次,要大力开办农村人才市场,通过市场机制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
结合各地区的具体实际情况,及时掌握农村劳动力流向、流量、就业种类等信息,并根据城乡市场需求状况,结合农民的意愿、年龄、文化程度等自身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形成包括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定期发布、就业咨询、职业介绍和跟踪服务在内的城乡劳动力市场服务信息网。
(四)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积极作用,强化农村青年民主政治意识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
团组织应该从建设和谐社会、健全民主法制和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战略高度,重视和解决农村青年在参与政治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一是要做好青年服务工作。
作为青少年工作的专门组织,共青团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主动协同相关部门做好青少年服务工作。
农村青少年服务工作不能局限于“学雷锋做好事”和“扶贫帮困助残”的传统形式,应该结合志愿者、科技文化下乡和农村支教等活动的开展,采取思想引导、技术示范、职业培训资金扶持等措施,为农村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提供全面和有效的服务。
二是要加强民主法制宣传。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在弘扬主流政治文化的同时,兼顾青年文化,让健康、进取、活泼的青年文化成为推动农村青年参与民主政治的精神动力;村委会要主动加强同外出务工人员的联系,向他们汇报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集镇变化,主动咨询外界动态、交流看法等,鼓励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家乡的民主政治生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归根到底靠的是人才,特别是要依靠土生土长的乡土人才。
因此,如何留住人才,选好人才,充分发挥好人才的积极作用已经成为基层农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迫切需
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只有引导好、教育好、发展好农村的青年队伍,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新鲜血液,才能使县域经济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