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单元第1单元 归纳总结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1课时 数一数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1课时数一数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理解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地数数。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地数数。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地数数。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物品,如水果、玩具等,用于数数活动。
2. 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与学生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2.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物品,如水果、玩具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物品的名称。
二、探究活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将白纸对折,然后将其撕成小块,每块纸上写上一个数字。
2. 教师将撕好的纸片散落在地上,引导学生进行数数活动。
3. 学生分组进行数数活动,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记录数数结果。
4. 教师引导学生将数数结果与实际物品进行对比,检查数数的准确性。
5.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数比赛,比较哪个小组数数最快最准确。
三、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教师邀请每个小组的代表展示他们的数数结果。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数的方法和技巧。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四、拓展活动(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数游戏,如“数数接力”、“数数炸弹”等。
2. 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游戏,体验数数的乐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让学生理解了数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地数数。
学生在数数活动中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重点关注的细节:探究活动中的数数方法和技巧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习了数数的方法和技巧。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1单元 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与合教案
第一单元 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4 分与合【课题名称】第4课时分与合【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0页—21页。
【教学目标】1.通过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探索并掌握2~5各数的分与合,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初步培养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逐步发展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和兴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究2~5各数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感受分与合的联系和有序性。
【课前准备】1.教师:教具:圆片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学具:圆片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小熊种的玉米成熟了,看!这些玉米多鲜嫩。
如果我们要把5个玉米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与合”的知识。
(板书课题:分与合) 【设计意图】在数一数的活动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自然而然导入新课。
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感受5的不同分法。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圆片,用5个圆片代表5个玉米。
试着分一分,也可以画一画、写一写,看看把5个玉米分成2堆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学生操作,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集体汇报。
预设1:展示学生用圆片摆一摆的结果。
预设2:展示学生写一写的结果。
预设3:分的无序状态。
教师:请你观察这三种分法,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引导学生发现:分的时候把5先分成1和4,再从右边移动一个到左边,就有了2和3这种分法,接着再从右边移动一个到左边,就有了3和2,4和1这种分法。
教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知道按顺序分,这样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巧妙引导,学习5的分解。
教师:你能根据第一幅图的意思,说说5可以分成几和几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师:你能根据另外几幅图的意思,说说5还可以分成几和几吗?自己试着像老师这样写一写。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目录第一单元认识图形 (2)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5)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6)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8)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 (10)第七单元找规律 (14)第一单元认识图形1、认识和会画2、七巧板是由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5个三角形组成的。
3、缺了几块砖的方法(1)根据砖的排列规律用画一画来解决。
(2)不动手、不动笔,看着第一层就知道第三、五层缺了几块砖,看着第二层就知道第四、六层缺了几块砖。
(3)先数一层有几块砖,每一层都是一样长的,算出每层缺了几块砖。
缺了( 8 )块4、沿虚线折一折,它变成正方体。
其中①号面与( )号面相对。
方法:中间隔一个①对③,②对⑥,④对⑤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1、计算方法11-9=□方法一:破十法11-9=2先算:10-9=1,再算:1+1=2方法二:想加法算减法11-9=2因为:9+2=11,所以:11-9=2方法三:连减法11-9=211-1-1-1-1-1-1-1-1-1=22、解决问题(1)选择有效信息,排除干扰信息。
解决问题需要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
例:小明家有14只鸡和5只鸭。
公鸡有6只,母鸡有几只?分析:两个条件是14只鸡和公鸡有6只。
问题是母鸡有几只?干扰信息:5只鸭。
14-6=8(只)口答:母鸡有8只。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减法)例1:小华有12个苹果,小芳有7个苹果,小华比小芳多几个?12-7=5(个)口答:小华比小芳多5个。
例2:小华有12个苹果,小芳有7个苹果,小芳比小华少几个?12-7=5(个)口答:小芳比小华少5个。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要求:会填和画表格,自己能给出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的标准一致,分类的结果就一致。
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1、按大人和孩子分大人孩子人数8 42、按男女分男女人数 6 63、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4、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长度单位第1单元 归纳总结
一、长度单位的知识点
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
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
(算,数)
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
(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
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掌握数的认识,能够数数、识数、写数,培养学生的数感。
(2)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游戏、操作活动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1-10的认识和写数。
2. 加减法: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认识,1-10的写数;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难点:数的认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游戏教学法:运用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计数器、数字卡片、小棒等。
2. 学具准备:学生用书、练习册等。
六、教学过程1. 数的认识(1-10的认识和写数)(1)通过数数游戏,让学生感知数的顺序。
(2)运用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识1-10的数字,并能正确书写。
2. 加减法(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运用小棒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加减法运算。
七、课堂练习1. 数的认识:让学生练习写数,巩固对1-10的认识。
2. 加减法:让学生完成10以内的加减法题目,提高运算能力。
八、课后作业1. 数的认识:让学生在家中数数,寻找生活中的数字。
2. 加减法: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中的相关题目。
九、教学评价1. 数的认识: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1-10的认识和写数能力。
2. 加减法: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加减法运算能力。
本单元通过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了1-10的数字认识和写数,以及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2017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2017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一课时:数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 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
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按要求观察。
(课本2.3两页的主题图)看第2页的图,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
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谁能告诉大家,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上到底有哪些东西。
汇报的时候要说清楚,个数是1的是什么,个数是2的是什么,个数是10的是什么?3 学生独立观察。
汇报。
生按1、2、3。
的顺序汇报,师板书1、2、3-个数是1的有。
红旗、教学大楼、老师、操场、风向标、气温箱、足球个数是2的有?。
双杠、跳绳、门柱个数是3的有?。
石凳、帽子个数是4的有?。
垃圾箱、国旗护栏问:你是怎么知道有4个垃圾箱的?个数是5的有?。
高楼、个数是6的有?。
花、大树、个数是7的有?。
小鸟、个数是8的有?。
小树个数是9的有?。
女同学个数是10的有。
?。
男同学(允许学生说10以上的。
)指板书,这些数你能数一数吗?能完整的说有1个什么,2个同桌互相说一说。
谁上来说给大家听。
(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说对了要拍手。
)讨论。
刚才小朋友们都很能干,现在你能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些什么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等一下来汇报。
汇报。
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小结: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现在你能说一说,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吗?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数的认识在数数活动中,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数数的方法,同时也能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
此外,通过数数活动还可以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比多少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学生可以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同时,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互相合作精神,以及用数学的意识。
第二单元:空间方位感在认识上下和前后方位时,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感。
在认识左右方位时,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学生可以初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并且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有关简单的问题。
第三单元:数的加减在1-5的认识中,学生可以认识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会正确读写1~5各数。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研究的乐趣。
比多少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可以认识符号“>”、“<”和“=”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同时,这也有助于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几和第几的认识中,学生可以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概念,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这有助于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在分与合的认识中,学生可以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有序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加法的认识中,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和等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同时,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口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培养仔细计算的良好惯。
在1~5的加法中,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并且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第1课时 1~5的认识(1)|西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 1~5的认识(1)|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数出1到5的数字,并理解其含义。
2.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书写1到5的数字。
3. 培养学生运用1到5的数字进行简单加减运算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1到5的数字的认识2. 1到5的数字的书写3. 1到5的数字的加减运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到5的数字的认识和书写,以及1到5的数字的加减运算。
2. 教学难点:理解数字的含义,正确地进行加减运算。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数字卡片、教学课件、加减运算题目。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说出1到5的数字,并询问学生对这些数字的了解。
2. 讲解1到5的数字的认识教师通过教学课件,展示1到5的数字,并讲解每个数字的含义。
例如,数字1代表一个单位,数字2代表两个单位,以此类推。
3. 练习1到5的数字的书写教师在黑板上书写1到5的数字,并引导学生跟随书写。
学生可以先用手指在空中书写,然后在自己的练习本上书写。
4. 讲解1到5的数字的加减运算教师通过教学课件,展示1到5的数字的加减运算题目,并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例如,1 2=3,2-1=1等。
5. 练习1到5的数字的加减运算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加减运算题目,学生进行计算,并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记录答案。
6. 总结与布置作业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
六、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 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进步。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熟练地数出1到5的数字,并理解其含义;能够正确地书写1到5的数字;能够运用1到5的数字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讲解1到5的数字的加减运算”。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 数一数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数一数人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数一数”。
我们将通过观察和数数来认识10以内的数字,学习数数的基本方法,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数的顺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学会数数的基本方法,能够从1数到10。
2. 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数的顺序和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数数的基本方法,能够从1数到10。
难点:发现数的顺序和规律,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小玩具、苹果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出一袋苹果,告诉学生们:“今天,我们来数一数老师手中的苹果。
”然后我会一个一个地拿出苹果,让学生们数数。
2. 例题讲解:通过数苹果的实践,我会引导学生们发现数的顺序和规律。
然后我会拿出数字卡片,从1开始,一个个地教学生们认识数字,并数数。
3. 随堂练习:我会让学生们自己拿出小玩具,比如小汽车、小熊等,然后让他们自己数一数手中的玩具。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2 3 4 5 6 7 8 9 10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们回家后,数一数家里的水果,比如苹果、香蕉等,并记录下来。
答案:根据家里的水果数量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数数的基本方法掌握得很好,大部分学生都能从1数到10。
但在发现数的顺序和规律方面,有些学生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练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运用实践情景,让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数数,发现数的顺序和规律。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拓展延伸:学生们可以尝试在日常生活中找找看,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数数的方法,比如数楼梯、数汽车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数知识。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数一数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青岛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青岛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青岛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一单元,主要涉及数字1到5的认识。
具体内容包括:1. 学习数字1到5的读写。
2. 理解数字1到5的意义,能够数数并说出1到5的物体。
3. 掌握数字1到5的书写,能够正确书写数字1到5。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数字1到5,并能够正确地读写。
2. 让学生理解数字1到5的意义,能够数数并说出1到5的物体。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1到5的意义,并能够正确地数数并说出1到5的物体。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认识数字1到5,并能够正确地读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数数游戏,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数字0到5,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教学数字1:(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并学习其读写。
(2) 学生跟读,模仿书写数字1。
(3) 教师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理解数字1的意义,能够数数并说出1的物体。
3. 教学数字2:(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2,并学习其读写。
(2) 学生跟读,模仿书写数字2。
(3) 教师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理解数字2的意义,能够数数并说出2的物体。
4. 教学数字3:(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3,并学习其读写。
(2) 学生跟读,模仿书写数字3。
(3) 教师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理解数字3的意义,能够数数并说出3的物体。
5. 教学数字4:(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4,并学习其读写。
(2) 学生跟读,模仿书写数字4。
(3) 教师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理解数字4的意义,能够数数并说出4的物体。
6. 教学数字5:(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5,并学习其读写。
一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数》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数》知识点归纳生活中的数篇一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教学目标1.数,认,读,写10以内的数。
2.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正确书写1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1.数数时,做到手口一致,与实物对应。
2.书写要正确、规范。
教学要求1.能正确数出10以内物体的数量。
2.掌握1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建议1.教师要组织学生学习,反复演示,反复指导,反复纠正。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观察、书写、思考的能力。
4.课堂气氛要活而有序。
5.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课时安排5课时第二单元比较教学目标通过对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并理解“<”“>”“=”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这些符号。
教学重点掌握如何比较事物的经验。
教学难点1.正确操作“<”“>”“=”。
2.进行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要求1.通过对事物的多少、大小、高矮、轻重比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认识并理解符号“<”“>”“=”的含义。
3.能熟练运用“<”“>”“=”。
4.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
教学建议1.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
2.课堂上多用实物进行演示,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
3.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多发现,多提问。
课时安排3课时生活中的数篇二活动目标: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认识10以内的相邻数,探索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有关数字的物品、移动电话活动过程:1、引题。
教师出示电话拨号,进行谈话引题。
2.引导幼儿说说父母的电话号码,并示范拨电话。
幼儿边说边拨号码,其他朋友看看是否拨对了。
2、引导幼儿认识生活中的数字。
1)教师组织幼儿自由观察活动室中哪些地方有数字。
2)请幼儿说说哪些地方有数字,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3、引导幼儿交流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数字,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引导幼儿讨论:必须记住哪些数字为什么?(如父母及家里的电话号码,门牌号等。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每单元教材分析、每单元归纳总结、总复习教案213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每单元教材分析、每单元归纳总结、总复习教案)第一单元准备课(一)教材内容◇数一数◇比多少(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1.数一数。
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并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数数的资源非常丰富。
安排一个校园场景,有非常丰富的数数资源,包括数量在1-10的各种事物,每个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
在教材中我们给出人物数量是20,以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对数数方法进行指导。
·组织学生数一数身边的事物。
◇给出了1~10十个数字,了解学生认数字情况·数字什么时候出示可以灵活把握。
◇把握好教学要求。
·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地学会数数的方法。
·对1~10十个数字,只是了解不是正式教学。
不要求学生全部认识1~10各数。
◇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 “比多少”通过一一对应比较两组事物的多少,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由童话故事引出学习内容。
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童话故事,以此为背景引出学习内容。
◇提供了丰富的比较素材。
如“一张石桌”“三个苹果”“四根萝卜”“四个小凳”“两条跳出水面张望的小鱼”等等,教材提出“图中还可以比什么?”提示老师可以利用这些东西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充分地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
·比较的两种事物,尽量能够建立起合理的对应关系。
◇练习中安排了不同形式的习题。
第1单元准备课第1课时数一数【教学内容】教材P2-P5【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具准备】1、挂图或幻灯片,内容是课本第2~3页学校开学图。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高矮长短的认识
第一单元比一比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开始的。
比较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结合学生的游戏和周围熟悉的事物,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一些简单概念,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内容有“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等,教学中既要注意加强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书本内容的联系,更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交流、丰富和提高,使学生体会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比一比"是学生学习认数、计算的准备性知识、教科书共安排了两个内容:一是主题图;二是练一练。
具体编排特点如下:1.创设了“比身高"“比铅笔”等情节,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
2.情境图中提供了丰富的“比较”资源、情境图中提供了学生、老师、铅笔、大象、松鼠、西瓜、西红柿等可供比较的资源。
利用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身高的比较;铅笔与粉笔的比较;铅笔与铅笔的比较;饼干盒与魔方的比较;大象与松鼠的比较。
建立“高”“矮”“长"“短"“大"“小"“轻”与“重”的含义。
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生活常识基础上,学习用“高矮”“长短”“大小”与“轻重”比较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如此有序地讲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感知数学就在周围,从而对数学产生亲近感。
教学目标1、了解“高矮”“长短”“大小”与“轻重”的含义,会判断并会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2。
通过“做游戏”“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
3、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情况都是数学的内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善于考虑的习惯、重点、难点重点:1、明白“高矮"“长短”“大小”与“轻重”的含义。
2、初步明白得比较的思维方法、难点: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数一数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数一数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非常重视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的设计和实施。
本节课的主题是“数一数”,属于人教版教材的第一单元。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将涵盖本节课的主要章节和详细内容,包括数的读写、数的顺序、数的比较和数的组成等方面。
在教学目标方面,我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掌握数的读写和顺序,能够比较数的大小,并能够理解数的组成。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数数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方面,我认为数的读写和顺序是本节课的重点,而数的组成和比较则是难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重点讲解数的读写和顺序,并通过举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数字卡片、点子卡片和计数器等,学具包括练习本和彩色笔等。
在作业设计方面,我准备了一道数一数的题目,要求学生数一数图片中的物品数量,并写出答案。
我还准备了一道数的比较题目,要求学生比较两组数字的大小,并写出答案。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方面,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学生们积极参与数数活动,能够熟练地读写数字,并理解了数的顺序。
然而,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数的组成和比较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因此我将在下一节课中重点讲解这两个方面。
我也会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数数练习,以巩固和提高数的读写和顺序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深感一年级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他们对于数学的学习充满了好奇心和热情。
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引导和激发,他们一定能够在数学的世界里自由翱翔。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细节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数的读写和顺序是本节课的重点,而数的组成和比较则是难点。
在这部分,我详细地讲解了数的读写和顺序,并通过举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我使用了数字卡片、点子卡片和计数器等教具,以及练习本和彩色笔等学具,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
数的读写和顺序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因此我花费了较多的时间来讲解和练习。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1单元 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减法教案
第一单元 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2.3 认识减法【课题名称】第8课时认识减法【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6页。
【教学目标】1. 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用减法计算;认识减号,会读、写减法算式。
2.经历动手操作、观察图片、叙述图意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在数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减法的含义,会看图说一说减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减法的含义。
【课前准备】1.教师:教具:小棒、圆片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学具:小棒、圆片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教科书P26情境图。
教师: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跟大家说一说。
预设:小男孩手里拿了4个气球,飞走了1个,还剩下3个气球。
(教师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描述。
)教师:还能用加法来计算吗?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原来有4个气球,飞走了1个气球,不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不能用加法计算。
引导学生理解“飞走”就是“去掉”的意思。
教师:对,4个气球中飞走了1个,求还剩几个气球,不能用加法计算,那到底用什么方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研究。
【设计意图】利用教科书情境图,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情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初步理解“去掉”的意思,为新课的探究打下基础。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1.自主操作。
教师师:怎样知道还剩3个气球呢?怎样表示气球飞走的这一过程?可出示讨论要求,学生讨论交流。
预设1:用笔画一画预设2:借助圆片摆一摆。
(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解释“画掉”是什么意思,理解“画掉”就是飞走了1个气球,也可以说“去掉”了1个。
)教师用动画演示4个气球中去掉了1个,还剩3个。
预设3:还可以用算式表示。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 1~5的认识_西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 1~5的认识_西师大版⏹第一单元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教材分析“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成两个单元安排。
第1单元是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第2单元是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认数与计算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最重要的基础,让学生切实打好这一基础并对数学产生兴趣,这对学生今后学好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1、能认、读、写5以内的数,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个数、顺序位置,并能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2.认识5以内数的大小,认识符号“>,<,=”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语言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体验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3.初步体会加法与减法的含义,能熟练地口算5以内数的加减法。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4.规范书写数字、符号、算式,培养学生认真看、算、写的良好习惯。
5.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重点、难点重点: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
难点:0的认识。
⏹教学建议(1)重视让学生初步建立数感。
本册教科书从学习5以内数的认识开始,就注重了对学生良好的数感的培养。
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5以内各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在具体的情境中逐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敏感性和直观判断能力。
⏹教学提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数数,并用语言清晰地表达出来。
首先让学生观察例题图,看清画面,感受情境,通过“小朋友在干什么?”“有多少个小朋友?”“有多少面国旗?”……进行启发性谈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目标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能认、读、写1〜5的数,会用1〜5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物体的个数,并能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重点、难点重点:能认、读、写1〜5的数,会用1〜5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物体的个数,并能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单元综合复习》(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案: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单元综合复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概念,能准确地读写10以内的数,并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数量。
2. 培养学生运用10以内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如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
二、教学内容1. 10以内数的读写和运用。
2. 10以内数的排序、比较和简单的加减法。
3. 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
4. 10以内数的应用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以内数的读写、运用和简单加减法。
2. 教学难点: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以及应用题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磁性数字板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10以内数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10以内数的读写和运用,通过举例和演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练习:让学生进行10以内数的读写和运用练习,及时纠正错误,巩固知识。
4. 小结:总结10以内数的读写和运用,强调注意事项。
5. 课堂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单元综合复习》2. 10以内数的读写和运用3. 10以内数的排序、比较和简单加减法4. 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5. 10以内数的应用题七、作业设计1. 10以内数的读写和运用练习题。
2. 10以内数的排序、比较和简单加减法练习题。
3. 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练习题。
4. 10以内数的应用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3.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