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缓解策略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对策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对策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时间从事教学工作后出现的心理和情绪疲劳状态。
教师职业倦怠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对学生的教育质量,因此,了解职业倦怠的原因以及采取相应的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原因分析1. 工作压力过大高校教师面临着来自多个方面的工作压力,包括教学负荷大、论文发表压力、科研项目压力等。
教学工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同时还要承担其他行政工作和评估任务,这些压力会导致教师感到心理疲劳。
2. 缺乏支持和认可在一些高校里,教师可能感到缺乏支持和认可。
缺乏来自同事和上级的支持与认可会降低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自信心,使其感到职业倦怠。
3. 缺乏发展机会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另一个原因是缺乏发展机会。
如果教师感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受到限制,无法提升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他们可能会变得失望和不满意。
二、对策建议1. 提供支持与认可学校应建立积极的文化氛围,鼓励教师之间互相支持和合作。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定期评估和反馈教师的工作,向他们提供肯定和认可,增强其对工作的满意度和成就感。
2. 分担教学负荷学校可以通过合理分配教学任务和增加师资力量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荷。
此外,学校还可以提供相关培训和教学资源,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和工作效率。
3. 提供发展机会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不同的发展机会,例如鼓励他们参与学术研究、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参加培训和进修课程等。
这些机会将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加职业满意度。
4. 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学校可以设置心理咨询热线或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教师应对职业倦怠带来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轻松的团队建设活动和娱乐活动,帮助教师放松身心,缓解职业倦怠。
5. 加强学术氛围建设学校需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鼓励教师进行学术研究和创新实践。
学校可以组织学术研讨会、讲座和学术竞赛等活动,激发教师的学术热情,增加他们的专业满意度和创造力。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与解决对策】教师职业倦怠对策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与解决对策】教师职业倦怠对策高职院校教师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动者之一,其健康的心理,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发展,还关系到能否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关系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
一、职业倦怠与教师职业倦怠职业倦怠(burnout)最早由Freudenberge于1974年提出,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
随后Maslach等人把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称为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最初是作为一种心理现象被人们关注的,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教师职业倦怠涉及人的心理调适、人力资本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等诸多学科领域。
因此研究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对丰富应用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教师教育等理论具有重大的意义。
教师由于长时间、高强度地从事教学、科研或学生工作而导致身心俱疲状态。
教师工作倦怠在三个维度上分别表现为教师的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教学、科研或学生工作热情很低;以消极、否定或冷漠的态度对待学生、教学或科研工作;对于自己目前所从事工作的意义或价值评价低。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形式1.生理层面通过调查和深度访谈,笔者发现职业倦怠程度比较严重者中60%以上的人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或重度亚健康状态,出现生理紧张和躯体失调症状。
主要表现为:疲劳感,精疲力竭,萎靡不振,失眠焦躁,喉咙嘶哑,抗病能力差,食欲不振,肩颈部麻木,反应迟钝,缺乏体力和精力等。
2.心理层面突出表现为各种心理问题,如抑郁、自闭、冷漠、出现人格障碍等。
不愿展示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要欲望,孤僻不合群,不愿与人交往,难以和人进行心灵的沟通;对学生缺乏爱心和热情,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鄙视或戒备心理,试图掩盖一切,与世隔绝,教师间及学生间人际吸引较弱,没有很强的情感联系,关系显得比较疏远和淡漠。
3.行为层面由于长期经受持续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感的困扰,进而产生厌烦、低落、沮丧、抱怨情绪和松懈、懒散等职业倦怠行为。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真 正意 义 上 的 高职 教 育 却 是新 兴 于 上世 纪 8 年 代 ,同 O
时 ,绝 大 部 分 高 职 院 校 是 由 中 专 学 校 升 格 而 成 的 ,管 理 经 验 不 足 ,管 理 水 平 较 低 ,特 别 是 在 办 学 定 位 、专 业 建 设 、教 学 内 容 和 教 学 方 法 改 革 、师 资 队伍 建设 及 后 勤 社 会 化 改 革 等 方 面 还存 在 不 少 漏 洞 和 瑕 疵 ,从 而
・哆 2 ・ ‘ 刍 } ,
●0 年 1 2 8 第1 0 期● ——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欧 阳群 宏
( 州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副研 究 员) 永
【 摘 要】高职 院校 教 师倦 怠 有 明显 的 表 现 及 复 杂 的 成 因 ,我 们要 采 取加 大 思 想道 德 建 设 力度 、重 视 继 续 教 育 、重视 科研 工作 、 积极 推 进 干部 人 事 及 工 资分 配 制 度 改革 、加 强心 理 疏 导 、加 大政 府投 入 及 舆 论 支持 等 措 施 ,切 实加 以克服 和 抑 制 。
续 不 断 的各 种 压 力 ,而 产 生 的一 种 长期 性 反 应 ,包 括 情 绪衰 竭 、玩 世 不 恭 或 者 去 人 性 化 和 成 就 感 低 落 。在
情 绪 。 其 次 ,市 场 经 济 中 经 济 活 动 信 息 的 瞬息 万 变 也
使 高 职 生 变 得 浮 澡 起 来 ,这 样 又 给 教 师 的 教学 管 理 和 学 生 1 管理 带 来 一定 难 度 ,使 教师 产 生畏 难 情 绪 。 3常
【 关键 词 J高职 院校 职 业倦 怠 成 因 对 策
职业倦怠 (un u)一词最初由美国学者 Fedn egr B rot ru e bre
教师职业倦怠的改善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的改善策略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时间工作压力下,出现的一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疲劳状态。
这种状态会导致教师的职业热情和积极性降低,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师的身心健康。
以下是改善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1.优化工作环境优化工作环境是改善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措施之一。
这包括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条件、优化教学流程等。
通过提高教学条件和教学效率,教师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减少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感。
2.增强培训和支持增强培训和支持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和心理素质,增强教师的职业能力和自信心。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交流活动等,提供专业发展机会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融入学校和社会,增强归属感和自信心。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社交活动、加入教师组织等方式,扩大社交圈子,增强人际交往能力,缓解职业倦怠感。
4.调整工作负荷过重的工作负荷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工作时间、调整工作量、优化工作流程等方式,减轻工作负荷,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感。
5.培养积极心态培养积极心态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
教师可以通过学习积极心理学、参加心理辅导、培养自我调节能力等方式,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增强自信心和乐观精神,缓解职业倦怠感。
6.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教师保持身体健康和精神愉悦,缓解职业倦怠感。
教师可以通过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健康的饮食习惯、适度的运动等方式,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增强身心健康和精神状态。
7.寻求社会支持寻求社会支持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
教师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同事等交流、寻求帮助和支持等方式,扩大社交圈子,增强人际交往能力,缓解职业倦怠感。
8.建立职业生涯规划建立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明确职业目标和方向,增强职业成就感和自信心。
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一、引言中职学校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承担着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的重要责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中职学校教师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职业倦怠现象逐渐显现。
本文将探讨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面对工作挑战,提高职业满意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 工作压力大中职学校教师作为培养职业技能的重要工作者,责任重大。
教学任务繁重,学生人数众多,学生水平、兴趣各异,这些都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
特别是在学校教学改革和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更新的情况下,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2. 教育资源不足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资源相对不足,教学设备陈旧,教材更新不及时,学校对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成长支持不足等问题,都会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工作困扰,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难度,降低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3. 教学环境恶劣由于中职学校学生年龄较大,社会背景各异,学校环境和班级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师要面对学生的不良情绪、家庭问题、学业问题等,教师在这种环境下工作会感到很大的疲惫和压力。
4. 晋升空间不大在中职学校教师这个职业领域,教师的晋升空间相对较小,职业发展困难。
这就导致了许多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感到迷茫和沮丧,对工作产生了抵触情绪,从而增加了职业倦怠的发生。
5. 工作与家庭的平衡问题中职学校教师的工作时间较长,工作强度大,加之教师往往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备课、批改作业、学生辅导等工作上,这就导致了教师在工作和家庭之间难以平衡,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1. 健康生活方式中职学校教师应该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缓解压力,改善心情,增强抗压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教师需要留出一定的时间用来陪伴家人,保持良好的家庭关系。
2. 学习提升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参加职业培训、学术研讨会、教育教学交流等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强对教育事业的信心,提高职业满意度。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缓解对策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缓解对策一、绪论高职教师是高职院校的中坚力量,是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许多高职教师都会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这不仅会对高职教育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也会对高职教师个人的健康和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本文将从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和缓解对策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1. 工作压力大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职责较多,需要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承担辅导和管理工作,还需要参与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等多项工作。
这些工作任务都给高职院校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工作压力。
2. 工作环境差高职院校的工作环境一般比较简陋,设备和条件较差,缺乏吸引力和激励力。
此外,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定体系比较简单,基本上只有高师和中师两级,这对于一些有进取心和追求的高职教师来说也是一种压力。
3. 社会待遇低高职院校的教师待遇相对较低,与社会其他行业相比,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这也导致一些高职教师心理比较失落,感觉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4. 职业认同感不强由于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下游部门,受到社会认可度和重视程度不如大学和研究机构,导致一些高职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不够强,难以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找到方向和目标。
三、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对策1. 适当减轻工作压力高职院校教师在工作时需要适度减轻工作压力,避免因工作压力过大导致职业倦怠。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调整工作任务和时间安排,合理分配工作重心,降低教学和科研任务的紧密度和难度,让高职教师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
2. 改善工作环境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和购买优质设备设施等方式改善高职教师的工作环境。
同时,也可以提升职称评定的水平和标准,使高职教师有更强的动力和方向感。
3. 提高社会待遇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和增加福利支持等方式提高高职教师的社会待遇,以此增强高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
4. 增强职业认同感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加强教师的培训和职业规划指导,提高高职教师的个人发展水平和职业认同感。
教师工作的职业倦怠与防范
教师工作的职业倦怠与防范教师工作是一项充满挑战又有意义的职业。
然而,长期从事教师工作的教育者们往往会遭受职业倦怠的问题。
职业倦怠是指因工作压力过大、动力缺失等原因而导致的工作疲劳和情绪低落。
本文将探讨教师工作的职业倦怠原因以及防范策略。
一、职业倦怠的原因1.1 工作压力过大教师工作面临的压力非常巨大。
他们需要应对各种学生问题和家庭问题,同时还要完成教学任务和管理工作。
这种工作压力会逐渐累积,导致教师感到疲惫和倦怠。
1.2 学生问题与行为挑战学生问题和行为挑战是教师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教师需要处理学生的纪律问题、学习问题以及与学生和家长的关系等。
长期面对这些问题会使教师感到困惑和绝望,从而增加职业倦怠的风险。
1.3 教学资源和条件不足教师需要足够的教学资源和条件来开展有效的教学工作。
然而,不少学校存在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条件差等问题。
这些问题限制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增加了教师的压力和倦怠感。
二、职业倦怠的防范策略2.1 自我管理教师首先应该关注自身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他们可以通过定期锻炼身体、培养兴趣爱好、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等方式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
2.2 寻求支持与倾诉教师可以积极寻求同事、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与倾诉。
他们可以与同事交流经验,分享困惑和疑虑;也可以在家庭中寻求情感支持和安慰。
这些行为有助于减轻压力和缓解职业倦怠。
2.3 寻找职业发展机会教师可以积极参加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发展空间。
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他们可以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减少职业倦怠的可能。
2.4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他们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缓解职业倦怠。
三、结语教师工作的职业倦怠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了解职业倦怠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策略对于教师们来说至关重要。
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消除
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身心疲惫、动力低落、工作热情减退等现象。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教师责任的增加,教师职业倦怠越来越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了解其成因及采取措施消除职业倦怠对维护教师健康成长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有多方面的因素。
其中之一是教育体制的压力。
教育体制的变革、学科竞争激烈、学生评价导向等因素会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进而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
学生问题也是导致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面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行为问题的挑战等。
这些问题使得教师产生挫折感,动力下降,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工作环境的不良也是导致职业倦怠的因素。
例如缺乏支持和认可、工作过于繁重、工作中的冲突等,都会对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教师职业倦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缓解和消除。
提供支持和认同。
学校和教育部门需要给予教师充分的支持和认同,包括解决教学问题的帮助、改善工作环境、提供教师专业发展和培训等。
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交流会议、座谈会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分享,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认同感。
学校还可以鼓励和倡导教师进行教育研究,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发展。
提高教师工作情绪管理的能力。
教师可以学习情绪管理和压力调适技巧,通过积极应对和处理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调整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心态。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育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其成因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提供支持和认同、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提高教师工作情绪管理能力等措施进行缓解和消除。
教育部门和学校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关心和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以促进教师的持续成长和提高教育质量。
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心理调适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心理调适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职业压力逐渐增加,倦怠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教师职业倦怠是一种长期处于工作中的疲劳感,表现出对工作的消极情绪、疲惫感和缺乏动力。
这种倦怠不仅影响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教师需要重视和及时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
本文将从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和心理调适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1. 生理表现教师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容易出现生理上的倦怠表现,比如疲劳、头痛、失眠、消化不良等。
持续久了,这些生理问题就会对教师的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2. 情绪表现教师职业倦怠的情绪表现主要包括焦虑、抑郁、情绪低落、易怒等。
教师可能因为工作压力大、学生不听话、家庭矛盾等原因而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3. 行为表现教师职业倦怠还会表现在行为上,比如教学不耐烦、缺少耐心、懒惰等。
有时候教师甚至会出现旷课、逃课等违规行为。
二、心理调适策略1. 建立正确的职业观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正确的职业观念。
如果教师认为自己只是为了赚钱而工作,那么在面对工作压力时就容易出现倦怠。
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为了教育事业,是对社会的贡献,是对学生的责任。
2. 定期休息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适当的休息可以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3. 寻求帮助当教师遇到工作困难时,应该及时向同事、领导或心理咨询师求助。
有时候倾诉一下就能减轻压力,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4. 培养兴趣爱好除了工作以外,教师还应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运动、阅读、旅行等。
这样可以让教师在工作之余有一个放松身心的平台。
5. 良好的情感交流教师要注重与学生和同事之间的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事关系。
有时候,一句鼓励的话,一次合作的经历就可以让教师重新树立对工作的热情。
6. 适时调整个人行为教师要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比如要培养自己的耐心和耐心,要培养自己的责任心和责任心,要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和领导力。
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解决方案
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解决方案引言教师是社会中一项重要而又具有挑战性的职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工作的压力,许多教师会面临职业倦怠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原因,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来帮助教师更好地面对这一挑战。
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原因1. 工作压力过大:教师需要面对每天繁重的教学任务、学生的期望和家长的压力,这种压力可能会给教师带来情绪疲劳和身体疲惫。
2. 资源不足:教育资源和支持的不足可能会使教师感到无力和沮丧,缺乏动力继续努力工作。
3. 缺乏职业发展机会:如果教师感觉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进步和发展,他们可能会失去对工作的热情,从而产生职业倦怠感。
4. 不良的工作环境:教师需要在艰苦的环境中工作,例如嘈杂的教室、缺乏支持的学校管理和恶劣的工作条件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
解决方案1. 提供支持和资源: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提供足够的支持和资源,包括教育培训、专业发展课程和心理健康支持,以帮助教师应对工作压力和挑战。
2. 建立积极的工作环境:学校管理者应该确保教师拥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舒适的教室、适当的工作设施和积极的工作氛围,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3. 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为教师提供职业发展机会,例如晋升和提供专业发展计划,以激励他们投入到工作中,并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4. 支持教师的自我管理:教师可以学习有效的时间管理和压力管理技巧,以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减轻职业倦怠的压力。
5. 鼓励教师间的合作和互助:学校应该鼓励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互助,通过分享经验和支持来建立专业社区,以减少孤立感和倦怠感。
6. 培养积极的心态:教师可以通过培养积极的心态和自我肯定感来克服职业倦怠,例如每天思考自己的成就和积极影响学生的经验。
7. 寻求支持和咨询:教师可以寻求专业支持和咨询,例如心理健康机构或教育专业组织,以获得更好的心理和情感支持。
总结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消除
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是当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很多教师都会在工作中感到疲惫和压力,甚至出现身心不适的症状。
那么,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是什么?又该如何消除这种倦怠呢?本文将结合现实情况,探讨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消除方法。
一、成因分析1.1 工作压力大教师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角色,常常要承担巨大的工作压力。
他们需要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同时还要面对来自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各种责任压力。
长期的工作压力很容易使教师感到疲惫和倦怠。
教师不仅需要备课、授课,还要批改作业、参加会议、处理学生问题等等,工作量非常大。
长时间的工作量过大很容易使教师感到疲惫和无力。
1.3 收入待遇不足与学生和家长互动频繁,但教师的收入却并不高,这也是教师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工资水平不高,不能满足教师的物质需求,长期下来也会使他们感到无望和倦怠。
1.4 工作环境恶劣一些学校的工作环境可能比较恶劣,教室设施不完善,学生纪律不好,学校管理混乱等等,都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状态,使他们感到疲惫和倦怠。
1.5 教育教学体制问题目前的教育教学体制过于功利化,学校和教师很容易陷入繁重的考试和评估工作中。
加之社会上的教育焦虑和功利观念,也对教师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使他们感到疲惫和无力。
二、消除方法2.1 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教师在工作中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可以通过日常的休息和放松来缓解工作压力,比如运动、听音乐、阅读等等。
同时也要学会拒绝不必要的工作安排,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2.2 加强专业培训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各类培训课程,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提高教学水平可以减少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减轻工作压力,从而缓解倦怠情绪。
2.3 建立良好的学科管理和家校合作机制学科管理和家校合作是教师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建立好这两方面的机制,有利于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使工作更有序、更高效。
也可以帮助教师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减轻工作的负担。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及缓解策略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及缓解策略摘要: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当前困扰教师专业成长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予以关注。
高职教育大环境的社会因素,也包括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机制,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等都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缓解职业倦怠也称““职业衰竭’、“职业枯竭”,被视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流行”的职业疾病,是个体在应对复杂社会时,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下所出现的躯体、情感、认知的综合衰竭状态的亚健康的生存状态。
有资料显示,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后,容易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工作学习上缺乏热情和动力,工作绩效较差,成就感偏低,以至于对教学效果和学生成长、对社会都造成负面影响。
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教师作为新出现的教师群体,由于不能有效应对教学、科研或学生管理工作中持续不断的压力,更是职业倦怠的易发群体。
一、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1.社会因素的影响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人们的价值观开始朝着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方向发展,开始愈加焦虑,精神压力也随之升高,情绪低落,高职院校教师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心理上不可能不受社会这种大环境的到影响。
经历了近20年的艰难探索,高职教育已经获得了飞速发展,成为支撑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我国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的“下得去,用得着,留得住”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一方面,高职教育一直以来不被社会重视,广大考生和家长对其总体评价较低,除非实在没办法,他们是不愿意把自己的子女送读高职业院校的。
另外一方面,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是有偏向的,资金是重点保证“211工程”和中小学,而对高职院校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投入的扶持,因此导致许多高职院校教学设施长期得不到更新,办学条件简偌,有的学校既然连个实训车间都没有,学生在黑板上学机床的操作。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缓解策略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缓解策略汇报人:日期:•引言•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目录•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缓解策略探讨•实证研究:以某高职院校为例•结论与展望01引言背景与意义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普遍存在01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教师职业倦怠现象逐渐凸显,成为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师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
职业倦怠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02职业倦怠会导致教师工作热情下降、教学质量下降,同时也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意义03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缓解策略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身心健康水平,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缓解策略,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和身心健康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将围绕以下问题展开: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是什么?如何缓解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目的与问题研究问题研究目的02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长期工作压力下,因情感、精力和生理上的消耗过度,导致身心疲惫、工作热情丧失、成就感降低的现象。
职业倦怠定义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表现为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
情绪衰竭表现为情绪低落、易怒、焦虑等;人格解体表现为对工作失去热情、对学生失去耐心;成就感降低表现为自我评价降低、工作满意度下降。
职业倦怠表现职业倦怠定义及表现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高职院校教师进行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调查方法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其中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表现较为突出,成就感降低现象相对较少。
调查结果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将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程度分析轻度职业倦怠表现为工作热情有所下降,但尚能完成工作任务;中度职业倦怠表现为工作热情明显下降,工作效率降低;重度职业倦怠表现为工作热情丧失,工作效率极低,甚至出现离职倾向。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措施
2023-11-09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成因 •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措施 •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与干预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当前高职教师面临职 业倦怠的挑战
提高高职教师心理健 康水平和工作效率的 需要
培养积极心态
引导教师积极看待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以积极 的心态去面对和解决。
学会自我调节
鼓励教师学会自我调节,通过休息、锻炼、娱乐 等方式缓解工作压力。
加强职业培训与教育
提供专业发展机会
为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机会,如参加研讨会、学术会议或参 加教育培训课程等。
提高教学技能
鼓励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技能,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职业倦怠的产生。
职业成就感低
高职教师的职业成就感相对较低 ,因为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积 极性不高,教师难以从教学中获
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组织因素
学校管理不科学
有些高职院校管理不科学,缺乏对教师的关注和支持,导致教师 的工作压力加大,进而产生职业倦怠。
激励机制不完善
高职院校的激励机制不完善,教师的工作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这 也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倦怠的产生。
培养职业认同感
帮助教师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对职业的认同感。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加强同事之间的交流
鼓励教师之间加强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以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高教师的工作 满意度。
寻求外部支持
论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论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时间从事教育工作后,由于工作的压力和繁重的工作负荷等原因,产生了厌倦、疲劳的心理状态。
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个体和教育事业都有着负面影响,需要深入探讨其成因,并提出对策。
1. 工作压力:教师工作压力较大,面临的工作任务繁重,常常需要应对学生的学习问题、家长的期望和校方的要求。
这些压力可能导致教师感到力不从心、无法胜任工作。
2. 教学环境:教学环境的改变也会导致教师产生倦怠感。
学生素质下降、学生数量增加、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都会给教师带来额外的困扰。
3. 社会评价:部分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并不高,这种社会压力也会对教师的情绪和工作激情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改善工作环境:学校应该注重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包括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源、减轻教师的课堂负担等。
只有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下,教师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2. 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职业发展的机会,例如组织专业培训、学术交流等,让教师有机会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增强信心和工作热情。
3. 加强学校支持: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关心与支持,包括提供工作上的帮助、提供心理支持、关注教师的健康状况等。
这些关怀和支持可以帮助教师调整心态,缓解倦怠情绪。
4. 增加社会认可度:社会应该加大对教育事业和教师的认可度。
通过加强对教育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给予教师应有的尊重和支持。
5. 培养教师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应该学会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通过培养兴趣爱好、加强社交活动等,丰富自己的生活,提升工作满足感。
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成因和解决办法也需要多方面的考虑。
学校、社会和教师个体都应该共同努力,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支持,共同促进教师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繁荣。
高职院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与缓解对策??
高职院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与缓解对策??【摘要】高职院校教师在工作中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主要原因包括缺乏职业发展路径、教学压力大、薪酬待遇不理想、缺乏专业发展机会等。
为缓解这种现象,可以建立完善的职业发展路径、减轻教学压力、提升薪酬待遇、提供专业发展机会等。
通过这些对策,可以有效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
高职院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只要采取正确的缓解对策,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为教师工作环境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原因、缓解对策、职业发展路径、教学压力、薪酬待遇、专业发展机会、建立、减轻、提升、总结。
1. 引言1.1 介绍高职院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问题高职院校教师是承担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角色,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都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高职院校教师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指由于工作压力过大、工作环境不佳等原因导致教师对工作产生厌倦、消极、疲惫等不良情绪,甚至影响到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现代社会,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承担起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的重要任务。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高职院校教师正在面临着严重的职业倦怠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到他们个人的工作状态和生活质量,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了解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和寻找缓解对策,对于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高职院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以及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缓解对策。
.1.2 引发讨论的原因高职院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是缺乏职业发展路径。
由于高职院校教师的晋升通道相对狭窄,很多教师在职业发展方面感到困惑和失落,导致教师们对工作产生不满和倦怠情绪。
高校教师职业发展中的职业倦怠与策略应对
高校教师职业发展中的职业倦怠与策略应对引言:高校教师职业是一项充满挑战和责任的职业,他们既需要教授学生知识,又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然而,长期从事教学、评估和行政工作,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工作不平衡问题往往会导致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
本文将探讨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并提供一些策略来应对职业倦怠,从而帮助他们实现职业发展。
一、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1.1 工作压力:高校教师需要完成各项教学、科研和行政任务,而这些任务通常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
这种高度压力会导致教师感到身心疲惫,产生职业倦怠感。
1.2 工作不平衡:高校教师经常需要同时处理多项任务,如备课、批改作业、参与会议等,这样的工作不平衡会使教师感到疲惫和无力应对。
1.3 无职业认同感:教师的职业满意度与其对职业的认同程度紧密相关。
如果高校教师感到自己的工作没有得到充分认可,缺乏职业发展机会,他们可能会感到失望和无助,从而产生职业倦怠感。
1.4 学生和家长压力:教师的工作直接与学生和家长的期望和需求相关。
面对学生和家长的压力,教师常常感到困惑和无奈,增加了他们的职业倦怠感。
二、应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2.1 保持良好的工作与生活平衡:高校教师应学会合理分配时间,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放松。
定期进行锻炼、培养个人兴趣爱好,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有助于缓解工作压力,提升工作效率。
2.2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可以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和任务分配能力,制定明确的学习和教学计划。
合理规划工作时间,减少无效的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压力。
2.3 寻求支持与交流:高校教师可以与同事分享工作经验、交流困惑和问题,互相支持和帮助。
此外,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倾听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职业满意度。
2.4 拓宽职业发展路径:高校教师可以参加教师培训活动、学术交流会议,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此外,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发表,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认可度,有助于提升职业认同感。
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八大策略
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八大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工作中,由于工作压力、工作环境、工作评价等方面的问题而出现的一种情感、态度和行为的消极状态。
为了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可以采取以下八大策略:
1. 关注身心健康: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度锻炼、合理饮食和充足睡眠,有助于缓解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2. 寻求支持:与同事、朋友和家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可以减轻心理负担。
3. 学会放松自己:通过冥想、瑜伽、听音乐等方式放松自己,缓解紧张情绪,提高心理韧性。
4. 改变工作态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了解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从而激发工作热情和动力。
5. 提升教学技能: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6. 寻求专业帮助:在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师或专业辅导人员的帮助,获得更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7.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同事、学生和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互动和沟通,减轻人际压力。
8. 调整工作生活平衡: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时间,保持工作生活平衡,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
综上所述,克服教师职业倦怠需要教师在身心健康、工作态度、教学技能、人际关系等方面做出积极调整和改变。
通过实施以上八大策略,教师可以减轻职业倦怠的影响,提高工作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高职院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与缓解对策??
高职院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与缓解对策??【摘要】高职院校教师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但他们也会面临职业倦怠的问题。
本文从工作压力大、缺乏职业发展机会和工作环境不佳等方面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定期进行职业规划和培训、建立支持系统和团队合作氛围以及改善工作环境和加强工作调动等缓解对策。
通过这些对策,可以有效帮助高职院校教师缓解职业倦怠,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
未来,希望高职院校能够进一步关注教师的工作环【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原因、缓解对策、工作压力、职业发展机会、工作环境、培训、支持系统、团队合作、工作调动、职业规划、总结、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教师是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重要任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高职院校教师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其中之一便是职业倦怠的现象逐渐凸显。
在高职院校教师这一职业中,职业倦怠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状态,它表现为对工作的无力感、失去动力和兴趣、对工作环境的不满以及情绪波动等。
职业倦怠不仅会影响教师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还会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负面影响,了解高职院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并制定有效的缓解对策,对于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高职院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和缓解对策,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们提高工作幸福感和满意度,进而推动高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整理、段落格式等。
谢谢。
高职院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教师个人和教育机构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深入研究高职院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及缓解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探究高职院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有助于深入了解教师的工作状态和心理需求,为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分析缓解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可以帮助教育机构建立更健康的教师队伍,增强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职业认同感。
高职教师如何克服职业倦怠
高职教师如何克服职业倦怠高职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在职业生涯的每个阶段,都会遇到一些挑战和困难。
其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一种情绪、态度和行为的变化,是由于职业中的焦虑、疲惫、无聊、缺乏挑战和不满意等原因引起的。
职业倦怠不仅会影响高职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还会对个人造成严重的心理和身体伤害。
因此,高职教师需要采取措施来克服职业倦怠。
一、寻找工作上的反馈工作反馈是指个人得知自己的工作成果,可以了解到自己从事的工作是否做得好。
这对于高职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他们需要知道自己的学生是否在学习中取得了进步。
如果教师无法真正了解他们的学生是否受益于课堂,那么他们就很难感到满足并得到内在激励。
寻找工作上的反馈,可以让高职教师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工作成果和取得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内在动力。
二、保持活跃的学习状态学习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终身学习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趋势。
高职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
保持活跃的学习状态可以让高职教师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动力,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同时,学习的过程也可以帮助高职教师拓宽思路,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三、与同事互动高职教师经常在独立的教室里工作,这可能导致他们感到孤独和脱离团队。
与同事互动可以改善这种情况,帮助高职教师建立社交网络和合作伙伴。
与同事分享教学经验、交流教学观点、共同探讨教学难题,可以提高高职教师的专业素养,创新教学思维,实现个人和团队的共同成长。
四、认真评估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高职教师需要认真思考自己职业生涯的目标,以确保他们的工作与个人价值相符。
他们需要制定具体的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愿景和长期目标。
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才能更好地规划职业发展道路,克服职业倦怠,达到个人和职业生涯的成功。
五、寻找工作平衡高职教师拥有繁忙的教学日程,同时还需要承担各种行政工作和其他社会义务。
这可能使得他们长期处于工作过载的状态,从而产生职业倦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缓解策略
摘要: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当前困扰教师专业成长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予以关注。
影响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既有社会以及当今高职教育大环境影响,同时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机制,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等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职业过程。
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途径和措施,应从改善社会大环境、加强学校人文关怀、教师个体自我调节等几方面入手进行。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缓解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360-02
职业倦怠也称“职业衰竭”(job burnout),被视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流行”的职业疾病,是指人在一段时间里,工作一天后总是筋疲力尽。
在接受调查的15种职业中,有53.14%的被调查教师出现了中度的职业倦怠,位列第三。
近年来,高职院校逐渐发展成为新型的高等教育院校,高职院校的教师作为新出现的教师群体,长期要应对教学、科研中持续不断的重重压力,长期过度的工作压力而造成生理、心理和行为等多方面的产生不良症状,其表现为:情绪情感上精疲力竭,悲观失望,工作学习上缺乏热情和动力,工作绩效较差,成就感偏低;教育态度上对学生明显缺乏爱心和责任感。
这种职业倦怠现象不仅对教师自身有极大的负面作用,而且对学生成长、甚至对家庭、学校、
社会也有重大的负面影响,其危害性不可忽视。
因此,研究该问题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刻不容缓的问题之一。
一、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舆论的大环境在不知不觉中也影响教师的所思所想。
一方面,由于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碰撞与融合,由于社会各方面利益的大调整,由于市场经济正面、负面的影响,引发了人们在人生观念、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及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使人们的压力和焦虑也随之升高,成为当前严重困扰人们心理健康的社会问题,高职院校教师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影响。
高职教师的常见心理健康问题自卑感强烈,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又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虽然高职教育实实在在成为支撑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由于人们认识上存在着误区,再加上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偏低,社会对高职院校总体评价较低,导致高职教师职业声望低,这使高职教师难以维护师道尊严。
另一方面,高职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
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是重点保证“211 工程”和中小学,对高职院校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投入的扶持,不仅办学条件简陋,而且高职教师虽然付出和普通高校同样甚至更多的劳动却得不到相应的报酬。
使教师的心理矛盾加剧,最终导致工作压力的产生。
另一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是从中专升格合并而成,大部分教师普遍学历较低、知识结构不完善,专业发展水平不高,而全社会特别是学生家长,对高职院校的期望值却在不断的提升,希望职业教育培养出现代化急需的各种技术型应用人才,从而对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希望高职教师成为“讲师”,又要具有工程师”的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因此,这就使得高职教师既要忙于课堂上搞好教学,又要参加各种进修培训提高学历,还要积极参与各种科研活动……教师“超负荷”运转,精神压力过大。
(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影响
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是新办或由中专合并升格而来,历史较短,基础薄弱,起点较低,高等教育管理经验不足,管理方法单一,管理体制存在严重的欠缺。
主要表现在体制僵化、缺乏活力,套用普通高校管理模式、缺乏特色,行政化色彩太浓。
行政权力的泛化必然导致学术权力的弱化,民主意识不强,比如优秀教师代表只能在咨询机构和教职工代表大会上以及各种形式的座谈会上成为参与
高职院校管理的陪衬和点缀。
教师与教师集体的权力影响力与完备而庞大的高职院校行政职能部门相比,只是处于从属位置,教师在学校中的主人翁的地位和作为教师的责任意识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和尊重,没有归属感,进而对积极参与学校事物产生倦怠。
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成立时间不长,没有建立完善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比如“末位淘汰制”,教师之间竞争激烈,同行互评失去了它的本意,反倒增加了教师相互的猜忌,这势必扩大了矛盾,工作热情衰
减。
(三)学生因素的影响
根据一项调查研究报告指出,学生素质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对事物的漠不关心,学习没有热情,这些都使得教师感觉到“孺子不可教”也。
这些都易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近年来,为了招到学生,高职高专院校的招生门槛不断降低,生源质量明显下降。
这些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业成绩比较差,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明确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厌学情绪普遍较重。
而且行为道德发展有问题的学生比例也较高:吸烟、喝酒、泡网吧、谈恋爱等,思想散漫,自暴自弃,有的甚至有严重的心理障碍。
这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更大的难度,站在讲台上有种“曲高和寡”的感觉,更谈不上什么“教学相长”。
这就使教师感觉到疲倦不堪,很难体会到教学的乐趣和成就,这样容易导致教师个人成就感降低、在工作上没有了热情和精神上的动力,最终发展下去,很容易使得高职院校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心态。
(四)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
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就会全身心地投身于教育事业,私的奉献,不求回报。
教师是做人的“样板”,作为教师,应该是德、才、学、识兼备。
尤其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这也有利于教师抵抗职业倦怠。
但是不可否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传统观念迅速崩溃,一些新的价值观对某些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对自己缺乏正确定位,更加追求经济效益,产
生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这样的急功近利的思想,这样的短期行为势必会使教育误入歧途。
再加上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由于现实原因,相对于来说,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的收入与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师相比却偏低,这样也会使得高职院校的教师感觉自己社会地位不高,从而产生自卑感,导致有的教师不能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
有些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尤以中、老年教师为最,虽有着较高的师德和工作热情,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教育方式、方法乃至内容,但是他们由于学识、能力水平偏低,接受新理念、新信息不易,工作上虽一腔热忱,往往有心无力,望而却步,由此感到心身疲惫。
久而久之,棱角磨平,干劲消减,自甘平庸。
二、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矫正策略
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的危害性已经成为客观事实,为了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为了激发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热情,必须从社会、组织和个人三方面寻找解决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心理问题。
(一)社会层面
国家教育部门应当为职业教育改善社会大环境,确立职业教育重要的社会地位,建立职业院校教师的合理的角色期待,给教师创设一个宽松的人文环境。
从社会层面来说,要为教师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帮助教师摆脱职业倦怠,比如通过制定有关政策,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地位,通过舆论来扩大宣传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重要性的,着力改变社会上
认为高等职教育院校是二流院校的不足和偏见,在社会上形成对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要性的认同,这样能够形成对高职类教师公共信任和支持的社会环境,同时国家也应该加大高职教育的投入,从而增强教师对其从事职业的自豪感。
(二)学校层面
职业院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对教师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要多关怀、多指导,给教师提供切身的温暖,以消除其不满情绪,着力营造良好的学校人际氛围。
学校要贯策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行政管理制度,尤其是在职称评定和晋级晋升这些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事项,给教师较大的学术和专业自主权,做到程序透明,公开、公正与公平;同时充分发挥发挥工会、教代会的作用,在岗位聘任考核、分配方案等方面,都注重听取教代会代表的意见,切实发挥了教代会制度在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作用。
增强教师的责任和归属感。
(三)教师自身
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心理保健的意识和技巧,不断学习应对不良环境的方法,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培养自己乐观、自信、坚强、幽默的个性,增强自身的耐压能力,增强“免疫”能力,尽快从倦怠的不良心境中解脱出来。
不断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太患得患失,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与评价,保持“阳光”的心态。
要学会忙里偷闲,培养琴棋书画、集邮、下棋、旅游、运动等多种业余爱好,积极参加各类社交活动;经常锻炼身体,保持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陈德云.教师压力分析及解决策略[j].外国教育研究,2002,(12).
[2]金忠明,林炊利.走出教师职业倦怠的误区[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
[3]杨秀玉,孙启林.教师的角色冲突与职业倦怠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4,(9).
[4]甘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结果分析[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5]陆晓燕,刘要悟.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研究——来自湖南省长、株、潭三市九所高职院校的调查[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6).
[6]赵孟静.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缓解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26).
[7]吴红宇,钟前明.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源及解决的可能途径[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责任编辑:田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