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选终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文选

中国历史文选

中国历史文选试卷(上册A卷)一、填空(每空1分,本题共10分)1、甲骨文第一部著录性著作是清末刘鄂的《铁云藏龟》,第一部研究性著作是孙诒让的《契文举例》。

2、《世本》内容有七部分,其中作篇记载了上古的技术发明和礼乐初制,氏姓篇是先秦大小贵族的起源和宗支分化状况的族谱。

3、《诗经》中最长的诗篇是《邶风》,《国风》中的第一长篇是《七月》。

4、现存最早的《国语》注本,是三国吴人韦昭作的《国语集》,近人徐元诰撰有。

5、《汉书》对《史记》的体例有所变更,将“书”改为“志”,取消“世家”并入“传”。

二、解释下列史文中带点的字词(每个字词0.5分,本题共10分)1、故天翼临子.,法.保先王。

2、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3、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4、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

5、晋师三日馆.、谷.,及葵酉而还。

6、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

”7、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

8、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

9、余于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周元王,表.六国时事,讫二世,凡二百七十年,著诸所闻兴坏之端.。

10、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个字词4分,本题共20分)1、一条完整卜辞的组成形式。

叙辞,命辞,占辞,验辞2、汉初传《诗》有哪四家。

毛诗,鲁诗,齐诗,韩诗,3、越王勾践灭吴的具体措施。

4、《史记》三家注。

宋裴骃,《史记集结》司马贞《史记索引》张守节《史记正义》5、《诗经》的体例及内容。

《风》《雅》《颂》四、标点下列史文(每个字词10分,本题共20分)1、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奈何矣平原君曰胜也何敢言事百万之众折于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去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连曰始吾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贤公子也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平原君曰胜请为召而见之于先生平原君遂见辛垣衍曰东国有鲁连先生其人在此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将军辛垣衍曰吾闻鲁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衍人臣也使事有职吾不愿见鲁连先生也平原君曰胜已泄之矣辛垣衍许诺2、凡编户之民富相什则卑下之伯则畏惮之千则役万则仆物之理也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通邑大都酤一岁千酿酰酱千瓨浆千甔屠牛羊彘千皮贩谷粜千锺薪藳千车船长千丈木千章竹竿万个其轺车百乘牛车千两木器髤者千枚铜器千钧素木铁器若巵茜千石马蹄躈千牛千足羊彘千双僮手指千筋角丹沙千斤其帛絮细布千钧文采千匹榻布皮革千石漆千斗糵曲盐豉千荅鲐鮆千斤鲰千石鲍千钧枣栗千石者三之狐鼦裘千皮羔羊裘千石旃席千具佗果菜千锺子贷金钱千贯节驵会贪贾三之廉贾五之此亦比千乘之家其大率也佗杂业不中什二则非吾财也五、翻译下列史文(每个字词10分,本题共20分)1、子玉使宛春告于晋师曰:“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之围。

中国历史文选复习资料

中国历史文选复习资料

中国历史文选复习资料自己根据老师的重点总结而成,可以帮助复习历史文选课。

文选复习材料名词解释1、《水经注》《水经》是我国古代一部较完整的地理学著作,记述中国河流水道,共计137条,每水为一篇,附记“禹贡山水泽地所在”60则。

大概在宋朝,原书已有散佚,今存123篇。

北魏时,郦道元为《水经》作注。

据《唐六典》记载,他补充记述的河流水道达1252条,注文20倍于原书。

原分40卷,内五卷在宋时已佚。

今本《水经注》仍分40卷,乃后人据35卷本重编,约30万字。

它是我国古代历史地理的名著。

全书以水道为纲,进而描述经常在变化中的地理情况。

注文引用书籍多至437种,并博采汉、魏碑刻,对北魏以前的河流水道、土地物产、建制沿革、聚落兴衰以及自然地理的各种现象,无不记载。

陈桥驿《水经注疏》2、《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记》是我国古代历史地理、中外交通和宗教史的名自己根据老师的重点总结而成,可以帮助复习历史文选课。

著,12卷,唐玄奘述,辩机编。

成书于唐太宗时期。

本书是游记体。

玄奘按照见闻进行逐章描述,书中记述了中亚、印度次大陆的历史地理和宗教文化。

从而使人们得以考察内地和西域、中国和南亚地区的交通道路,也可据以判断有关记录的可信程度。

玄奘传见《中国历史文选下》及唐释彦《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唐释道宣《续高僧传》卷四。

3、《通典》《通典》是我国留存的第一部专记历代经济、政治、文化等典章制度沿革的专史,计200卷,唐杜佑撰。

4、《通志》《通志》,宋郑樵撰。

共200卷。

编写目的是矫正断代为史之弊,恢复史迁之良法。

所叙时间大抵本纪从三皇到隋,列传从周到隋,二十略从远古到唐。

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5、《文献通考》《文献通考》,348卷,宋末元初马端临撰。

上起三代,下终南宋宁宗嘉定末年(1224)。

自己根据老师的重点总结而成,可以帮助复习历史文选课。

6、《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编。

是我国著名的古代编年史。

全书共294卷。

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403),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末1362年间的错综复杂的历史。

中国历史文选整理

中国历史文选整理

1别史概念:“凡不能列入正史,而又关系一朝大事的史书。

(4)相关著述:①《逸周书》②《东观汉记》③《东都事略》④《路史》⑤《古史》⑧《竹书纪年2.杂史概念:《四库总目提要》:“大抵取其事系庙堂、语关军国,或但具一事之始末,非一代之全编;或但述一时之见闻,只一家之私记。

要期遗文旧事,足以存掌故,资考证,备读史者之参稽云尔。

①《国语》:②《战国策》:③《越绝书》:④《吴越春秋》:⑦《贞观政要》4.别史、杂史在我国史学史上的地位⑴数量繁多,蔚然可观。

《四库全书》两类包括存目,收书257部,3950卷。

⑵史料价值较高。

其一,珍贵先秦史料:《逸周书》、《国语》、《战国策》其二,晋人撰写国史有晋史十八家之说:此类典籍成为后出正史史料之渊薮和体制之张本。

其三,司马光修《资治通鉴》:采据别史、杂史凡110左右,充分说明此类典籍的史料价值。

⑶别史、杂史的编撰情况,体现古代史学发展的规模和气势。

普遍性、连续性、多样性。

⑷史体创新的生力军。

典志体、纪事本末体、史评体、年谱体、图录体、学案体等。

⑸不断推动古代史学研究方法的向前发展。

运用考据方法,厘正旧闻,整齐故事,推动了史学科学化的进程。

二、选读练习:(一)《邵公谏厉王弭谤》(选自《国语·周语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1.社会背景:周厉王(?-前828年),姬姓,名胡,在西周青铜器铭文中作“害夫”。

为周夷王之子,西周第十位君王,在位16年(前857-前842年在位)厉王重用奸佞荣夷公,不听周公、召穆公等劝阻,实行“专利”暴政,奴役百姓,不让他们有言论自由,来往行人道路以目。

西周国势日衰,朝政腐败。

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于是在前842年国人聚众起义,冲进王宫,试图杀掉厉王,史称“国人暴动”。

厉王逃出镐京,越过黄河,逃到汾水流域的彘(山西霍县)。

后由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

周共和十四年(前828年)厉王死,周公及召公立厉王子静,是为宣王。

.关键字词:(1)弭:止、息、灭也。

《中国历史文选》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历史文选》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历史文选》作业答案一、解释下列句子中黑体加线的字或词1.三月丙午,入曹。

数之,以其不用僖负羁而乘轩者三百人也,且曰:“献状。

”数:责备;数说。

2.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

微: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3.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施:延及;影响。

4.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厉:损害;妨碍。

5.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填:通“镇”,镇服;安定。

6.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

浴,薄而观之。

薄:通“迫”,逼近;迫近。

7.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功矣。

晏然:平定安然。

8.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若:你。

9.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

归:通“愧”,惭愧。

10.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阋:使争吵;使争斗;挑拨。

11.信拜礼毕,上坐。

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敎寡人计策?”数:屡次;多次。

12.又州郡承旨,或有未尝交关,亦离祸毒。

离:通“罹”,遭受。

13.其后黄巾遂盛,朝野崩离,纲纪文章荡然矣。

文章:礼乐制度。

14.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矜:骄傲。

伐:夸耀。

15.毋贻盲者镜,毋与躄者履,毋赏越人章甫,非其用也。

章甫:冠;帽子。

16.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质:对质;参照;评判。

稽:考核。

17.熹平五年,永昌太守曹鸾上书大讼党人,言甚方切。

讼:申冤。

18.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辅拂:辅佐。

拂通“弼”。

19.今也南蛮鴂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

倍:通“背”,背叛;违背。

20.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比于戎翟,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

宾:通“摈“,排斥;疏远。

21.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自多:自以为多;自我满足。

泰山学院中国历史文选期末考试试题

泰山学院中国历史文选期末考试试题

泰山学院中国历史文选期末考试试题一、列举题(每题2分,共10分)1、举出“四书五经”2、举出《史记》三家注3、举出《汉书》新创四志4、举出《后汉书》新创列传七篇5、举出两晋南北朝方志地理书三部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古文尚书”2.《史记》“三家注”3.《汉书.艺文志》4.《三国志注》5.郦道元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简述《三国志》对正统问题的处理方法?2.《汉书》与《史记》相比较在体例和内容上有何继承、发展和创新?四.翻译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究于商邑。

2.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衰微,诸侯力征,时君世主,好恶殊方。

是以九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候。

3.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4.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

游文于六经,留意于仁义之际。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于道最为高。

5.楚子入于居申,使申叔去谷,使子玉去宋,曰:“无从晋师。

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

”五.标点并回答(每小题14分,共 14分)1.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给上面一段文字加上标点并回答①焚书令中哪些书烧哪些书不烧?对违背法令的人如何处理?②对违背法令的人如何处理?。

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文选文选题库与答案.docx

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文选文选题库与答案.docx

名词解释题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笔记小说别史杂史地理志书政书诏令奏议甲骨金石档案文献经部文献子部文献集部文献说文解字紀傳體,是以人物爲中心的著史體裁,由西漢司馬遷創體,以後歷代皆有寫作。

除《史記》爲通史外,其餘多爲斷代史。

自《史記》至《明史》的二十四部後朝寫前朝的紀傳史書,因得到歷朝帝王下令頒行,而被稱爲“正史〃。

紀傳體史書一般由本紀、表、志、世家、列傳等五種體例構成。

■保存最丰富的历史资料,具有权威性■为后人提供历史借鉴■其结构能容纳丰富的历史素材。

■以帝王将相为中心宣扬英雄史观■美化君主■制造所谓正统,为封建统治服务。

■以帝王将相为中心宣扬英雄史观■美化君主■制造所谓正统,为封建统治服务。

编年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

以时间为中心编排史实,是编写历史最早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类别:断代编年体(东汉荀悦《汉纪》、明谈迁《国榷》)通史编年体f司马光《资治通鉴》〉纲目体(宋朱熹《通鉴纲目》〉起居注、日历、实录、东华录等。

•优点: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为研究历史演变的因果关系创造了条件。

•不足:①对人物生平、典章制度和文化的叙述多过于简略,影响了编年体史书的使用价值。

②分年记事,不便把人物事情叙述得完整集中。

纪事本末体价值:■一、简明扼要,便于学习:编排首尾完整,叙事简明扼要■二、以事为主,便于探讨史事的前因后果,以为鉴往知来之用■三、在历史编纂学上有重要地位:矫正编年、纪传的弊病,亦发挥二者的长处——记事按编年,以年为经,以事为纬;叙事仿纪传,人物事迹首尾完整。

■综上,纪事本末体的价值为:为学习研究历史提供了使用价值;为改造旧史体、创造新史体提供借鉴价值。

缺点:■一、取材多系钞录编年或纪传,即不能取代原书,亦不能作为原始材料, 很难说有较高史料价值。

■二、限于体例,对于天文、历法、地理、方技、典制、名物等等,不能详加备载,无法总汇百科史料。

二、■ 三、纪事本末体分事立目,以一事为起讫,事件之间缺乏联系,不能反映历史的整体性、有机性,很难探讨发展的规律性。

中国历史文选整理(下)

中国历史文选整理(下)

《三国志》1.记载三国鼎立时期历史的纪传体国别史史学、文学名著。

共65卷,西晋陈寿著。

陈寿(233-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

2.分《魏书》正统30卷(设本纪、列传,前4卷帝纪,其后是后妃、大臣等各类人物和匈奴)《蜀书》15卷《吴书》20卷。

作者从天下三分角度修史,分国记事,又合为一史,分中有合,合中有分。

3.以汉末黄巾大起义为开端,从汉末军阀割据到归晋近百年历史写成系统全面的史书。

文笔简洁,议论渊雅。

(所传人物照顾面很广,政治军事经济等重要人物;受时代风气影响,作者还注重品评人物,大都从大处着手,褒贬有据,颇有见地。

)4.其他书目:①裴松之《三国志注》(《上三国志注表》)历史主义态度:不以成败论英雄,全面观点评价人物,主“近实”反“虚妄”)编撰学、史料学成就:注重史源、分析史料、探寻史法史例、频频史识高下、追求史料完备、注重采访资料,熟悉史实、考证娴熟不足:直笔、反对神秘主义、简洁行文的不彻底性②卢弼《三国志集解》《世说新语·任诞(任性放纵)》1.本名《世说》,唐朝改为《世说新书》,北宋改为《世说新语》。

是一部笔记小说,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南朝宋刘义庆撰。

刘义庆(403-444),彭城人,南朝刘宋王朝宗室。

2.《世说新书》全书以人物为中心,分类叙事。

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篇,一千两百多则。

体现了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习惯和特性。

3.内容反映当时社会的许多层面,包括帝王将相、士庶僧道的生活情趣、思想状态。

还记录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

上起秦末陈婴,下至南朝宋谢灵运及孔淳之,而以东汉末至刘宋初为主。

4.价值:①保存了东汉末至刘宋时期门阀士族制度②展现了清谈、饮酒、服药等魏晋风度,是研究魏晋名士风流、历史脉络的珍贵史料。

③记载了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状态,对玄学思想及儒释道思想都有所表现。

5.注解:①南朝刘孝标《世说新语注》(“四大名注”之一(《三国志注》《水经注》《资治通鉴注》))②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③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6.思考题:1、“竹林七贤”是个怎样的团体?他们价值观念的异同有哪些2、任诞的行为表现有哪些类型?其本质是什么3、俭啬的行为与任诞行为有关系吗?俭啬的本质是什么?4、谈谈酒在魏晋士人生活中的作用5、谈谈对“语体”文献的感觉6、谈谈对魏晋文化的特征、原因和影响的认识《文心雕龙·史传》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最重要的一部专著,作者南朝齐梁文学理论家刘勰(刘勰(约465-532),字彦和)。

中国历史文选pdf

中国历史文选pdf

中国历史文选pdf中国历史文选一、“诗经”——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诗经”是中国最早的文学宝库,大概形成于周战国时期,继承了先秦时期印楔文和六书五经的文学传统,汇集各种文学生长水平,是汉语文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

诗经涵盖了各种题材,如怀古、写景、田园情怀、官吏赞美、御曲诗歌等等,阐述了人类的伟大、遗憾、悬念和愉悦的情感,表达了许多文学家的审美情趣与宗教观念。

二、《易经》——古代经典思想作品《易经》是古代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思想作品,出现于盘古元年,被后世推崇为天下圣经,是体现中国哲学传统的宝库,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重要文学作品。

《易经》把哲学思维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开创了“六十四卦”的行,塑造了一种复杂的宇宙观念,反映出古人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深奥思考。

三、“楚辞”——楚汉文学的生长花园“楚辞”是战国至汉代时期的楚汉文学传统的象征,它汇聚了古代湖北楚籍政治家、文人与儒家学者们的大量优秀文学作品,后世称之为古代王朝文学的生长花园。

它以“屈原”为代表,抒发了古代政治家、文人和学者对祖国的热切爱国主义情感,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民族文学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四、《孟子》——唯物主义的先驱《孟子》是儒家经典,被称作“孔子家书”,全书分为七篇,记录着孔子、孟子及子弟的教育思想,作者孟子的经典思想被认为是唯物主义的先驱,他的思想“天命论”、“望闻论”和“应天论”等,都为后世的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地位。

五、“西汉曲”——中国古代戏曲革新先驱“西汉曲”是战国至汉初时期最重要的古代戏曲革新先驱,是古代戏曲发展史上规模最宏大,形式最具多样性的古典作品,有“六家”之称。

西汉曲里有流传至今的“中国百叶窗”,汉元帝时期要与礼乐相结合,表演曲艺的典籍《礼记》,以及宋元以来服装道具发展的最大贡献者《五代史》的地位,无论从学问角度还是艺术角度而言,西汉曲都是一部重要的古典艺术作品。

《中国历史文选》习题集

《中国历史文选》习题集

《中国历史文选》习题集(上册)一.甲骨文、金文(《武丁卜辞(二则)》、《大盂鼎铭》)1、甲骨文献的主要内容与史料价值2、一条卜辞的完整程式3、《武丁卜辞(二则)》说明的问题4、金文文献的主要内容与史料价值5、《大盂鼎铭》所反映的问题二.书(《尚书·牧誓》、《逸周书·克殷解》)6、《尚书》真伪和六体辨析7、《尚书·牧誓》的写作年代与可信程度8、从周武王列举的殷纣王三大罪状看上古时期的社会政治观念9、关于殷纣王的评价问题10、《逸周书》的来历和主要内容11、殷末周初的武器装备和作战方式在《牧誓》和《逸周书·克殷解》中的体现12、《逸周书·克殷解》与西周的开国大典仪式三.诗(《幽风·七月》、《鲁颂·閟宫》)13、《诗经》六义与美刺说14、从《诗经·幽风·七月》看周初农夫的社会身份及幽地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15、《诗经·鲁颂·閟宫》的作者、创作年代与基本特点16、《诗经·鲁颂·閟宫》与春秋前期鲁国国势的变化17、《诗经·鲁颂·閟宫》与鲁国的宗庙祭祀秋尝礼四.左传(《宋楚泓之战》、《晋楚城濮之战》)18、《左传》的记事特点19、《左传》中子鱼论战与曹刿论战的异同20、城濮之战晋胜楚败的原因五.国语(《越语上·越王句践灭吴》、《楚语下·楚昭王问于观射父》)21、《国语》八语的具体内容22、《左传》和《国语》的主要区别与联系23、从《国语·越语上》看越王勾践灭吴的根本措施与具体方法24、从《国语·楚语下·楚昭王问于观射父》看古代的宗教意识六.世本(《作篇》)25、《世本》对《史记》创立纪传体史书新体裁的影响26、《世本·作篇》与上古的创造发明及其真实性问题七.战国策(《秦围赵之邯郸》)27、《战国策》的性质、内容与主要缺陷28、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对研究《战国策》的作用29、《战国策》所记鲁仲连“义不帝秦论”值得肯定吗?八.楚辞(《天问》)30、《楚辞》和以诗证史说31、《楚辞·天问》与夏代历史九.史记(《秦始皇本纪》、《六国年表序》、《陈涉世家》、《孙子列传》、《货殖列传》)32、《史记》的编著宗旨、编著体例和主体内容33、综合论析《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所载录的东巡刻石34、《史记·六国年表》的编写方式和研读方法35、从《史记·六国年表序》看司马迁的历史观36、从《史记·陈涉世家》看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发动方式37、《史记·孙子列传》与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38、《史记·货殖列传》所显示的司马迁的经济思想39、谈谈你对《史记·货殖列传》所反映的南北民俗的看法40、谈谈你对《史记·货殖列传》所载述的富商大贾的认识十.汉书(《武帝本纪》、《百官公卿表》、《食货志上》、《张骞传》、《赵充国传》)41、《汉书》与《史记》在体例与内容上的异同点42、依据《汉书·武帝本纪》,归纳汉武帝定立施行的文化政策43、依据《汉书·百官公卿表》,剖析西汉三公的职权及其相互关系44、《汉书·食货志上》所记赵过代田法透视45、简析中汉王朝与中亚各古国的往来活动46、你怎样看待张骞的“凿空”之功47、简析“屯田奏”的合理性十一.后汉书(《刘盆子传》、《党锢列传序》、《仲长统传》)48、《后汉书》所立类传的独到之处49、从《后汉书·刘盆子传》看赤眉起义军的历史局限性50、《后汉书·党锢列传序》与汉末士大夫的“婞直”“摽搒”之风51、《后汉书·仲长统传》“理乱篇”所体现的政治思想十二.三国志(《诸葛亮传》、《让县自明本志令》)52、《三国志》在编撰体例上的创新点53、《三国志注》与传统史注的明显差异54、你对《三国志·诸葛亮传》的陈寿评语持何种看法55、《三国志注》引《让县自明本志令》与曹操的历史评价问题十三.晋书(《晋书·食货志》、《晋书·刘毅传》)56、《晋书》十志与载记的内容要点57、简析《晋书·食货志》所载述的户调式和占田制58、《晋书·刘毅传》“请罢中正除九品疏”的重心所在十四.宋书(《谢灵运传论》)59、《宋书》的突出特征60、简析《宋书·谢灵运传论》的文学批评史意义十五.魏书(《魏书·释老志》)61、《魏书》序纪与十志的内容要点62、《魏书·释老志》与太武帝禁佛63、《魏书·释老志》与石窟寺开凿64、《魏书·释老志》与沙门造反事例十六.世说新语(《俭啬》、《汰侈》)65、《世说新语》的性质与史料价值66、从《俭啬》与《汰侈》看两晋贵族的双重性格及其本质十七.水经注(《鲍邱水》)67、《水经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色68、《水经注·鲍邱水》与戾陵堰的历史风貌十八.洛阳伽蓝记(《法云寺》)69、《洛阳伽蓝记》的城市地理特色70、《洛阳伽蓝记·法云寺》所记“洛阳大市”剖析《中国历史文选》习题集(下册)十九.史通(《六家》、《二体》)71、阅读一部有关史著体裁的系统论著72、比较纪传体与编年体各自的优点与缺点73、《史通·二体》对编年、纪传之短长的辨析是否全面恰切?74、史才三长说为什么是一个优秀史家必备的素养75、中国史书有哪些基本记载体例二十.大唐西域记(《朅盘陀》)76、课外阅读一部有关真实“唐僧”——玄奘的传记77、《朅盘陀》的史料价值二一.三通(《通典》、《通志》、《文献通考》)78、分析《通典》对古代典章制度的叙述、研究的优点。

历史文选名词解释

历史文选名词解释

历史文选名词解释历史文选是指从历史文献中选取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篇章或文段,用以展示某一历史时期或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历史文选名词解释:1. 厄运之年:指以前发生一系列重大的灾难性事件而被认为是不幸之年的年份。

比如中国的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和1905年,以及全球的1919年。

2. 王朝更替:特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统治者从一个王朝转变到另一个王朝的过程。

常见的例子有中国的明朝向清朝的转变,法国的布尔战争结束后波旁王朝的建立等。

3. 世界大战:指覆盖多个国家或大规模冲突的全球战争。

最著名的世界大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

4. 革命:指一种彻底改变社会政治制度的运动或过程。

著名的革命有法国大革命(1789-1799年)、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等。

5. 独立运动:指一个地区或国家为了摆脱外来统治而进行的争取独立的运动。

常见的独立运动有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印度独立运动(20世纪中叶至20世纪末)等。

6. 领土扩张: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战争、条约或其他手段扩大自己的领土范围。

著名的领土扩张有罗马帝国的征服行动、德意志帝国的统一等。

7. 科技进步:指在某一历史时期或特定事件中,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和经济产生的重大影响。

比如工业革命带来的机械化生产、信息革命带来的互联网技术发展等。

8. 文化交流:指不同文明之间在艺术、哲学、宗教等领域的交流互鉴。

著名的文化交流有丝绸之路的形成、文艺复兴的影响等。

9. 唐宋八大家:指唐朝和宋朝时期的八位著名文学家,他们在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10. 国民党革命:指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

国民党革命成功后,中国进入了以国民党为主导的国民政府时期。

这些名词解释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历史文选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概念和人物,进一步了解历史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历史文选

中国历史文选

中国历史文选一、经部1、《尚书》:先秦称《书》,入汉始称《尚书》,又称《经书》,尚通“上”,《尚书》即“上古之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件汇编。

相传为孔子所删定,按虞夏商周四代,以典、谟、训、诰、誓、命等形式,记录上起尧舜禹,中经夏商周,下至春秋秦穆公时期的部分事情。

2、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相传为孔子整理,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到6世纪】。

称诗或者诗三百、诗三百篇,汉武帝定五经时称《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大部分为民间歌谣,小部分为贵族作品;《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小部分为民间歌谣,《大雅》全为贵族作品。

《颂》:周国、鲁国等国家的颂,大多是统治者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作品主要形式是四言。

表现手法主要是赋(直抒其情)、比(借物言志)、兴(托物兴辞),反应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3、《礼记》亦称《小戴礼记》。

西汉刘向编订《礼记》一百三十篇,戴德删其繁重称《大戴礼记》,戴圣从《大戴礼记》选定四十九篇称《小戴礼记》,称为战国至西汉初期各种理论著作选集。

《礼记》:内容大致为孔子弟子及其后学所记,技术礼、社会制度、音乐、治国思想、气候措施。

孔子(公元前551~到公元前479),姓孔名丘,字仲尼,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

4、《左传》,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形式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记录上至周宣王二十三年(公元前805),止于鲁悼公四年(前464)。

共二百五十九年。

现在一般学者认为春秋末期左丘明草创,后人整理,写于战国中期以前。

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春秋末期史学家,鲁国人(山东肥城)。

《左传》主要记载春去湿气各诸侯国的史事及其相互关系,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各方面代表人物,取材广。

5、《论语》:(语录体、叙事体)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到汉代有《鲁论语》、《齐论语》、《古文论语》,集中反映了孔子思想,以教育为主,逐渐成为封建士大夫治国的思想指导,思想核心是“仁”、中庸思想。

历史文选

历史文选

序篇1、今存三代最完整的史籍,首推孔子整理的《尚书》2、刘知几总结唐以前的史学家流派有六家:《尚书》家、《春秋》家、《左传》家、《国语》家、《史记》家、《汉书》家3、三国时魏国产生了第一部类书《皇览》4、唐代产生了第一部典志体政书,即杜佑《通典》作者+作品5、唐代始设修史馆6、黄宗羲编纂的《明儒学案》是我国第一部学术史专著。

7、明清两代史学走向衰落的标志主要有两个:一是鲜有人写当代史;二是史籍质量下降,少有学术上的创新。

8、唐宋史籍鼎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史体创新,丰富多彩;其二,史籍空前繁荣;其三,史学受到社会重视9、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对古代史学作了总结性的评论,批评了儒家观点,并提出了新的史学观点。

10、《史记》、《汉书》两部史籍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史学走向成熟。

第一单元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由司马迁编写的《史记》。

2、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乾隆年间敕修《四库全书》,确定以历代纪传体为正史,并明确规定,凡未经“宸断”的不得列入。

4、唐代,纪传体被颁令为国史,中央王朝设馆修撰,纳入国家政治体制。

5、二十四史加上民国年间所修的《新元史》和《清史稿》,共是二十六史。

6、《史记》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构成。

7、《史记》记事上起黄帝,下讫汉武帝。

8、班固沿用纪传体体例写成断代史《汉书》,记述西汉一朝的历史。

9、纪传体最大的特点是体大思精。

10、《史记》三家注为《史记集解》、《史记索隐》、《史记正义》。

第二单元1、《春秋》是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2、《资治通鉴》是我国的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3、解释春秋的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公羊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4、简述由汉到明编年体史书的发展。

5、《资治通鉴》因“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得名。

6、《资治通鉴》因吸收纪传体叙事完整的特点,所以在体例上有了新的突破。

7、编年体的价值:宜于考察一时之大势,宜于长编,宜于录存史料。

中国历史文选

中国历史文选

一、刘知几在《史通》中表达了怎样的史学思想?他提出才、学、识为史才三长的著名理论,而三者中,犹注意史实,他强调史学家要有史德、要正直不阿。

二、杜佑《通典》在撰述体例上的特点。

《通典》是我国留存的第一部专记历代经济、政治、文化等典章制度沿革的专史,计二百卷,唐杜佑撰。

1、《通典》以《食货》为首,而食货又以《田制》为先。

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特别是历代土地关系的变革,放在历代典章制度的首要地位加以叙述,这是杜佑的首创。

2、《通典》对有史以来的赋役制度、官僚制度、封建礼乐、兵制、刑法、政治地理、对外关系等,都能每事以类相从、分门析目,原始叙终;对于历代制度的沿革废置,和当时统治阶级内部各种代表人物的议论得失,也无不备载。

三、仿照《通典》所编撰的典制体专书有哪些,列举3部。

宋代宋白的《续通典》、魏了翁的《国朝(宋)通典》、宋末元初的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宋郑樵《通志》中的“十二略”等。

四、《文献通考》在撰述体例上的特点。

1、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意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

2、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定,以致名流之燕谈,俾官之记录。

3、凡一话一言,可以定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

4、其载诸史传之记录而可疑,稽诸先儒之论辩而为当者,研精勤思,悠然有得,则著己意,附其后焉。

五、比较《通典》与《通考》间的异同优劣。

1、异同:《通考》中的《田赋》等十九门,仿照《通典》成规,详加增补;但是《通考》分二十四门且作者又自创《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五门,可《通典》只分八门。

2、二者优劣:《通考》不仅史料丰富,分类详细,体例多所创新,保存了大量史料;即在历史认识上,也颇有可取,而且从史料价值而言,则应该说《通考》超过了《通志》,而且超过了《通典》;《通典》记礼(特别是魏、晋、六朝议礼文字),多存古训,有益于治经;文章又简明扼要,首尾一贯。

《历史文选》资料整理总结

《历史文选》资料整理总结

一、作者时代代表作学者时代代表作孔子春秋编纂《春秋》、修订《六经》左丘明春秋《春秋左氏传》(左传)、《国语》司马迁西汉《史记》、《报任少卿书》班固东汉《汉书》、《白虎通义》、《两都赋》陈寿西晋《三国志》、《古国志》、《益都耆旧传》范晔南朝刘宋时期《后汉书》、《狱中与诸甥侄书》沈约南朝《宋书》、《迩言》、《四声谱》萧子显南朝梁《南齐书》魏收北齐《魏书》、《美女篇》、《挟琴歌》荀悦东汉末《前汉纪》袁弘东晋《后汉纪》常璩东晋《华阳国志》、《蜀李书》崔鸿北魏《十六国春秋》郦道元北魏《水经注》杨炫之北朝《洛阳伽蓝记》姚察南朝《汉书训纂》、《文集》、《说林》、《传国玺》、《西聘道里记》、《梁书》前26卷姚思廉唐初《梁书》、《陈书》、《文思博要》令狐德棻唐《周书》魏徵唐《隋书》、《谏太宗十思疏》、《十渐不克终疏》房玄龄唐初《唐律疏议》、《大唐新礼》李延寿唐《南史》、《北史》和《太宗政典》欧阳修北宋参与纂写《新唐书》、《五代史》,代表作《醉翁亭记》、《秋声赋》郑樵南宋《通志》、《夹漈遗稿》、《尔雅注》、《诗辨妄》蔑里乞·脱脱(脱脱)元主持修《辽史》、《金史》、《宋史》司马光北宋主持编纂资治通鉴;代表作品《通鉴举要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毕沅清编纂《续资治通鉴》代表作品《传经表》、《经典文字辨正书》裴子野南朝齐、梁时除《宋略》外,还有《集注丧服》2卷,《续裴氏家传》2卷,《众僧传》20卷,《百官九品》2卷,《附益谥法》1卷,《裴子野文集》20卷,均佚。

二、名词解释<作者、体例、朝代、内容、优点不足、注本/版本>1、《尚书》现存最古史书,主要记载上古帝王的言论,春秋时孔子辑录删定,定为百篇,它是一部古代历史文献的汇编,它是纪事本末体的萌芽,经孔子按朝代编排后,同时也是我国编年史的开端,而《禹贡》一篇总结了秦统一前的地理知识因此它作为中国最早的一篇地理志,又为后世书志体开先例。

·优点:史料价值高,在体例和编纂方法上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开纪事本末,书志,编年史之端·不足:只是古代历史文献汇编【注本】:(1)唐孔颖达《尚书正义》(十三经注疏本)(2)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万有文库本)(3)今人曾运乾《尚书正读》(4)今人杨筠如尚书覈(音同何)诂【尚书今古文之争】《尚书》自西汉初年分为今文、古文两种版本。

历史故事长篇文字版大全【五篇】

历史故事长篇文字版大全【五篇】

【导语】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完备的国家之⼀,其对历史的记录不仅时间长,⽽且内容精确详细。

下⾯是⽆忧考分享的历史故事长篇⽂字版⼤全【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历史故事长篇⽂字版 骊⼭上的烽⽕ 周宣王死了以后,⼉⼦姬宫涅(⾳niè)即位,就是周幽王。

周幽王什么国家⼤事都不管,光知道吃喝玩乐,打发⼈到处找美⼥。

有个⼤⾂名褒珦(⾳bāo xiàng)劝谏幽王,周幽王不但不听,反把褒珦下了监狱。

褒珦在监狱⾥被关了三年。

褒家的⼈千⽅百计要把褒珦救出来。

他们在乡下买了⼀个挺漂亮的姑娘,教会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来,献给幽王,替褒珦赎罪。

这个姑娘算是褒家⼈,叫褒姒(⾳sì)。

幽王得了褒姒,⾼兴得不得了,就把褒珦释放了。

他⼗分宠爱褒姒,可是褒姒⾃从进宫以后,⼼情闷闷不乐,没有开过⼀次笑脸。

幽王想尽办法叫她笑,她怎么也笑不出来。

周幽王出了⼀个赏格:有谁能让王妃娘娘笑⼀下,就赏他⼀千两⾦⼦。

有个马*⿁叫虢(⾳guó)⽯⽗,替周幽王想了⼀个⿁主意。

原来,周王朝为了防备⽝戎的进攻,在骊⼭(在今陕西临潼东南,骊⾳lì)⼀带造了⼆⼗多座烽⽕台,每隔⼏⾥地就是⼀座。

如果⽝戎打过来,把守第⼀道关的兵⼠就把烽⽕烧起来;第⼆道关上的兵⼠见到烟⽕,也把烽⽕烧起来。

这样⼀个接⼀个烧着烽⽕,附近的诸侯见到了,就会发兵来救。

虢⽯⽗对周幽王说:“现在天下太平,烽⽕台长久没有使⽤了。

我想请⼤王跟娘娘上骊⼭去玩⼏天。

到了晚上,咱们把烽⽕点起来,让附近的诸侯见了赶来,上个⼤当。

娘娘见了这许多兵马扑了个空,保管会笑起来。

” 周幽王拍着⼿说:“好极了,就这么办吧!” 他们上了骊⼭,真的在骊⼭上把烽⽕点了起来。

临近的诸侯得了这个警报,以为⽝戎打过来了,赶快带领兵马来救。

没想到赶到那⼉,连⼀个⽝戎兵的影⼉也没有,只听到⼭上⼀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伙⼉都楞了。

幽王派⼈告诉他们说,⾟苦了⼤家,这⼉没什么事,不过是⼤王和王妃放烟⽕玩⼉,你们回去吧! 诸侯知道上了当,蹩了⼀肚⼦⽓回去了。

历史类文章阅读(精选8篇附答案)

历史类文章阅读(精选8篇附答案)

历史类文章阅读(精选8篇附答案)文章一:《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希腊古代是城邦制度的发源地之一。

城邦是古希腊的基本政治单位,包含城市和周围的乡村地区。

城邦制度给希腊人民带来了一种独特的政治和社会组织方式,各个城邦之间有着自己的政府和法律,同时也保持一定程度的自治。

答案:古希腊的城邦制度是希腊古代社会的基本政治单位。

文章二:《罗马帝国的扩张与衰落》罗马帝国是古代世界最庞大的帝国之一,它通过持续的扩张成为一个巨大而强大的帝国。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罗马帝国逐渐面临内部和外部的挑战,导致其逐渐衰落。

内部腐败、民族入侵和经济衰退是罗马帝国衰落的主要原因。

答案:罗马帝国的扩张使其成为世界庞大强大的帝国,但内部腐败、民族入侵和经济衰退导致了其衰落。

文章三:《法国大革命的意义和影响》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法国社会发生的一场广泛的社会政治变革。

这场革命导致了君主制的结束,民主和人权的理念在法国和欧洲扩散开来。

法国大革命的意义在于推动了现代民主制度的发展,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答案:法国大革命导致君主制的结束,推动了现代民主制度的发展,并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章四:《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和结果》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独立于英国的战争。

起因可以追溯到英国对美洲殖民地的过度扩张和对殖民地的不公平政策。

独立战争最终以美国的胜利而结束,美国宣告独立并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答案: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是英国对美洲殖民地的过度扩张和不公平政策,结果是美国宣布独立并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文章五:《文艺复兴的起源与影响》文艺复兴是欧洲14世纪至17世纪的一场文化运动。

它标志着人文主义的兴起和对古代文化的重新研究。

文艺复兴对欧洲的社会、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现代欧洲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答案:文艺复兴是一场欧洲的文化运动,对社会、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章六:《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与海洋探险》明清时期,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海外贸易和海洋探险。

中国历史文选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历史文选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历史文选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著作及作者简介<一>.《左传》简介: 1. 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2、在体例上,《左传》依循《春秋》,以鲁四国君在位的年次为纲,依照周历(有时按鲁历),按时、月、日用史实说明《春秋》经文上所列举的重要历史事件,属编年体史书。

3、在内容上,《左传》记事终止时间较《春秋》后延27年,并且通过经传相对照看,有的经有传无,有的经无传有。

《左传》虽然为传释《春秋》而作,但与《春秋》经文并不完全一致,这不但从起止时间上能够看出来,而且具体内容上也是这样,有经有而传无的地方,有经无而传有的地方,有材料就解释,无材料就从略,只要有可靠材料,即便经无,也会记载下来4、今本《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省称。

《春秋》《左传》二书,原本单行,晋杜预为二书作注,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附,为整齐记事,因将《左传》原文分割,按年隶属《春秋》经文之下,先经后传,合为一书,而成今本。

《左传》的成就1、《左传》对中国史学的最大贡献是保存了大量史料。

全书18万字,材料丰富,有关于当时人民起义、战争、诸侯争霸,制军制改革,著名历史人物事迹的记载以及春秋以前的史料,是研究春秋时期甚至其以前历史的重要史书。

《左传》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民族交往的活跃和民族融和的进程。

它大致记载了华夏族和华夏以外的各族的分布以及分支的情况;记载了这些民族在军事上的冲突,政治上的交往和联系,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以及广泛的通婚,展现出春秋时期各族2、《左传》在思想观点上,较《春秋》有很大突破。

(1)《左传》一改《春秋》的“正名”、“尊周”主旨,将周王室与诸侯国同等看待。

中国历史文选课程简介

中国历史文选课程简介

中国历史文选课程简介《中国历史文选》课程简介一、课程号:04122850二、课程名称:《中国历史文选》(Selections from Historical Literature)三、周学时:3-0 学分:3.0四、预修课程:中国古代史五、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按历史文献的体裁,划分为14个单元,每单元首列“概述”,说明此类文献的源流、特点、价值以及主要代表作;其次是“文章选读”部分,选注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历史文献;最后在“附录”部分编有史料分析与复习思考题。

本课程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与运用古代历史文献训练,培养史料分析能力,撰写史料分析论文。

六、推荐教材:《中国历史文选》(上下册),张家璠、陈仰光主编,广西师大1991 年8月第1版。

《中国历史文选》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历史文选Selections from Historical Literature一、课程号:04122850二、周学时:2—0 学分:2三、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是一门主要专业课,也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

其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学习各种体裁的典型历史文献,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文言文史料的能力,让学生掌握历史文献学的基础知识,为其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历史奠定坚实的基础。

要求学生学习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的名著名篇,精读名著中的代表作品,并分析其史料价值,学会灵活运用史料。

四、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每周2学时,共17周。

主要内容:(一)历史文献学通论(3学时)▲1、古人不施标点的六个原因2、标点古籍所需知识(二)先秦经传(15学时)1、概述2、文章选读:《盘庚》(上)、《七月》、《郑伯克段于鄢》、《召陵之盟》《晏婴叔向论齐晋季世》、《滕文公问为国》、白文《学而》标点练习(三)先秦别史、杂史(12学时)1、概述2、文章选读:《克殷解》、《邵公谏厉王弭谤》、《越王句践灭吴》、《秦围赵之邯郸》(四)阅读一册线装史籍,任选一页进行抄写、标点、翻译(3学时)(五)先秦诸子(3学时)1、概述2、文章选读:《节用》(上)(六)汉魏六朝纪传体史书(9学时)▲1、概述2、文章选读:《孔子世家》(节选)、《太史公自序》(节选)、《张骞传》(节选)(七)汉魏六朝杂说、地记及地理书(3学时)1、概述2、文章选读:《汰侈》、白文《俭啬》标点练习(八)第一学期期末考试(3学时)(九)唐宋元典志体史书(9学时)▲1、概述2、文章选读:《北魏田制》、白文《文献通考总序》标点练习(十)唐宋元文集(9学时)▲1、概述2、文章选读:《本朝百年无事札子》3、史料分析(十一)唐宋元明清史评史论史考(18学时)1、概述2、文章选读:《直书》、《二体》及史料分析、《浙东学术》、《明代宦官》、白文《十七史商榷序》标点练习(十二)宋元明清编年体史书(6学时)1、概述2、文章选读:《作铁榜申诫功侯》(十三)宋元明清纪事本末体史书(6学时)1、概述2、文章选读:《王安石变法》(十四)第二学期期末考试(3学时)五、考试要求:期终闭卷考试六、推荐教材《中国历史文选》(上、下册),张家璠、陈仰光主编,广西师大出版社1991 年8月第1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文选
1唐用回纥以诛安史
本文选自王夫之的《读通鉴论》。

现所用版本为《船山遗书》。

其治史目的是,着重明了历史的得失成败,以为认识和改造现实的借鉴。

他説:“所貴乎史者,往以爲來者師也。

”《读通鉴论》三十卷,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史论名著。

本文选自《读通鉴论》卷二三“唐肃宗”。

本篇通过对唐宋统治者借援少数民族武装几种不同情况的比较,指出唐肃宗用回纥兵马以助平安史叛乱,属于不该借又必须借的类型。

2段太尉逸事状
本文选自柳宗元的《柳宗元集》,与韩愈共倡古文运动,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逸事同轶事,指散逸之事。

逸事状是行状的变体。

本文选自《柳宗元集》卷八,主人公段太尉,内容为朱泚据长安为乱,段太尉严词合流,又夺笏击泚,遂遇害。

3田制
本文选自杜佑《通典》,杜佑字君卿,唐京兆万年人,是唐代重要的政治家和著名的史学家。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转衰,各种制度崩坏。

杜佑以富国安民为己任,想对现实政治有所改革,于唐代宗大历初年开始编纂《通典》。

是我国留存的第一部专记历代经济、政治、文化等典章制度沿革的专史,以典章制度及其得失沿革为中心。

其评价很高,认为它纲领宏大,包罗丰富,依例严整,考订该洽,详而不烦,简而有要,是研究唐以前掌故的渊海。

本文选自《通典》卷一、二《食货门》。

是均田制兴亡存废全过程的系统记录。

4天论
本文选自《刘禹锡集》,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

《刘禹锡集》原名《刘梦德文集》,本文上中下三篇选自《刘禹锡集》卷五,是其哲学思想的代表作。

他提出“天与人交胜”命题,具有朴素唯物论思想。

5六家
本文选自刘知几的《史通》。

刘知几字子玄,彭城人,长期兼任史职,得以博览秘籍,洞悉官设史馆的流弊。

史通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历述了古代史官的建置与变迁,并对历代史书的体例、编纂方法、史料来源、优缺点及作者都做了扼要的分析和评论。

六家选自史通卷一,原列《内篇》第一,本篇研究了唐以前的历史著作,按源流把以往史体归纳为六家(儒、法、墨、名、阴阳、道德)。

6四季捺钵
选自元脱脱等撰修的《辽史》。

脱脱,字大用,受汉文化影响较深,当政时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号称“更化”。

曾任宋、辽、金三史都总裁。

《辽史》为纪传体正史,在元修三史中是质量较差的一部,仍是今存唯一较系统全面地记载有辽一代的史书,具有其他史书不可代替的史料价值。

选自《辽史》卷三二《营卫志》,详细地记叙了辽皇帝一年四季外出巡游声望种种活动。

7冯道传
选自欧阳修的《新五代史》,欧阳修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

原名为《五代史记》,是记载五代54年间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二十四史中,它是唐代以后唯一的私修史书。

体例上不同于《旧五代史》,它将五代融而为一,本纪连续五代,诏令皆删,事迹简略,传皆用类传,十国称为世家,典章制度只有司天、职方二考。

全书仿效春秋笔法,多所褒贬,突出尊王思想。

选自《新五代史》卷五四,主要阐述了冯道一生的经历和事迹。

8《通志》总序
选自南宋郑樵《通志》。

字渔仲,一名博学多识史学家。

是一部上起远古的纪传体通史著作,纪传部分主要是抄自前代正史而稍加连缀,精华部分是“二十略”,不仅扩大了史志记事范
围,而且提出了不少创见。

其版本有元刻本、清武英殿本等。

选自《通志》书前《总序》的前半部分,介绍了作者撰写《通志》的意图及“二十略”的主要内容。

反映作者提倡“通史”,反对“断代史”及主张据事直书,反对离开史实空发议论的史学思想。

9《文献通考》总序
选自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字贵与,其父马廷鸾曾为宋相,家富藏书,是继《通典》后又一部典制通史巨著。

上起远古,下迄南宋宁宗,分24门,创新5个门类,扩大了记事范围。

记事详近略远,尤详于宋事,其史料价值亦在《宋史》诸志之上。

现存最早的版本是元至元五年余谦补修本。

选自《文献通考·自序》,标题为编者所加,本序主要阐明作者编撰此书的目的、方法及全书的内容体例结构。

10作铁榜申诫公侯
选自《明实录》,是明代官修的编年体史书,记太祖至熹宗十五朝史事。

是书以明宫廷和朝廷各部门的档案为依据,书中虽多曲笔讳饰,甚至或有严重失实之处,但史料价值仍高出一般史籍。

选自《明实录》卷七四,标题为编者所加。

主要内容是朱元璋针对明初公侯功臣与各地卫所军官联系密切,往往纵容子弟、豪奴仗势冒法,淩暴乡里的情势所颁布的禁令。

这些禁令,当时还铸为铁榜,“永作法诫”,以维护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11《直隶方舆纪要》序
选自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顾祖禹,字瑞伍,号景范,学者称宛溪先生。

明末清初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受家学影响。

《读史方舆纪要》是历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的历史沿革地理专著。

其书体例,前有总序,次附地图,再列正文,自撰纲要,自为之注。

历代州域,以朝代为经,地理为纬;京省形势,以地理为经,朝代为纬。

经纬互持,纵横并立,详记全国各地的山川险易、古今用兵战守攻取之宜、与亡成败之迹以及景物游览之胜等,全面系统地叙述了中国舆地沿革的历史。

选自《读史方舆纪要》卷十之前序,文中作者自设宾主,以答辩之形式,就历朝建都的情况,阐明了首都直隶的地理形势,对建都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中國古代帝王的年號、廟號與謚號等稱謂之別
1. 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2. 谥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

谥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主义行德曰元等,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等,这是恶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

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

3. 年号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

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

天干=(公元纪年-3)/10 地支=(公元-3)/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