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矿业有毒废水泄漏事故原因分析
课程论文案例04-紫金矿业废水泄露污染事件
这次事故表明,企业对这项技术的运用还不够成熟,配套设施还 不完善,对运用这一技术可能发生的对环境的威胁估计不足
₪
环保投入不足 事故不断
“出事是迟早的,环保方面舍不得投入”
对于紫金矿业遭遇的指责,一家大型黄金公司的人士如 是评价
今年5月,因为存在严重环保问题尚未按期整改的情况, 紫金矿业再次被国家环保部点名批评
2010年5月末,环保部发文通报11家存在严重环保 问题的上市企业,存在较大环境风险、名列榜首 的正是紫金矿业 通报显示,紫金矿业7家子公司因尾矿库渗滤液排 放污染环境等原因被要求整改。环保部责成紫金 矿业在6月25日前拿出整改方案,地方环保部门也 应严加督查上报相关情况
₪
₪
紫金矿业废水泄漏事故原因
₪
汀江支流众多,流域大于50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 有:濯田河、桃澜溪、旧县河、黄潭河、永定河、 金丰溪等6条。因流经福建省长汀县得名
发生泄露事故的污水池
排放的污水
事故处理
₪
7月4日 废水泄漏围堵完成
紫金矿业已经筑起了三道围堰围堵渗漏废水,并安装抽 水泵回抽渗水,至7月4日下午14时30分,渗漏废水未再 流入汀江
₪
泄漏源自自然灾害 无法预见
紫金集团的专家基本认定事故原因是由于前期连续的降 雨使现河床与旧河床间出现压力差,致使污水池防渗膜 多处开裂,渗漏事故由此发生 紫金矿业有关负责人称,此事故由自然灾害引起,不可 预料
₪
污水对鱼有毒 人体饮用无毒
紫金矿业称污水无毒,政府说无剧毒,这两种说法显然 有差异。紫金矿业表示,事实情况是人体饮用无毒,但 鱼饮用有毒,因为鱼对于水的标准是人体的1000倍 然而,对于“人体饮用无毒”的说法也无法让当地居民 放心
紫金矿业的污水泄漏与环境污染
紫金矿业的污水泄漏与环境污染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环境污染问题暴露出来,严重干扰和损害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
所有这些说明我国进入环境风险高发期。
在如此环境下,企业的道德风险严重缺失保险性。
怎样防范企业道德风险?最理想的道德风险控制模型是给予企业环境危害行为予以相当的威慑。
本文透过对紫金矿业含铜废水泄漏污染事件的跟踪分析,对比欧美BP石油公司原油泄漏,造成墨西哥湾严重污染。
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其视为对美国环境和美国人民健康的大敌。
因此,对其开出了巨额惩罚性的罚单。
与之相比,紫金矿业所受到的惩罚远远不够,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紫金矿业;氯化钠;含铜废水此次紫金矿业毒水泄漏的污染事件中,汀江流域的普通民众作为事件的受害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法律尊严和地位,反而时时处在艰难维权的境地。
此类事件若想从根本上解决,则企业与政府必须尊重民众权益,如此才可能真正的正本清源。
一、案例描述福建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2010年7月3日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事故造成汀江部分水域严重污染,紫金矿业直至7月12日才发布公告,瞒报事故9天。
紫金矿业,当初是靠压低成本提炼“低品位”金矿发家而闻名,然而伴随它一路的确是多次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一)企业诚信1.紫金矿业污水泄漏事件始末:2010年7月3日,隶属于紫金矿业集团的福建省上杭县紫金山金铜矿,因大雨造成该矿污水蓄水池防渗膜大面积破裂,近万立方米的含铜毒水,沿排洪涵洞注入汀江,致使汀江流域大面积污染,受污区域内大量网箱养鱼死亡。
该事故7月3日发生,但紫金矿业于7月12日才对外发布公告,瞒报该毒水泄漏事故长达9天,因此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
事件发生之后,紫金矿业不仅没有端正态度,反而试图将渗漏原因归咎于2010年夏天的持续降雨。
2010年6月份以来连续不断的强降雨,使该地区地下水位迅速升高,污水池底部垫层被掏空,导致防渗膜多处开裂。
有毒污水就这样透过渗透膜,沿着污水池下方的排洪涵洞注入汀江。
半月谈半月评论:紫金矿业污染事件
半月谈半月评论:紫金矿业污染事件欢迎阅读公务员考试申论的《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紫金矿业污染事件》考试资料,关键词为紫金热点申论,本文发表于2012年08月21日 16时37分54秒。
本文是关于紫金矿业污染事件的2011国家申论热点。
7月3日下午,福建省紫金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铜矿湿法厂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
9100立方米的污水顺着排洪涵洞流入汀江,导致汀江部分河段污染及大量网箱养鱼死亡。
捞起的死鱼约50万斤, 清洗后回投江中的活鱼约三四百万斤。
“肇事”的铜矿湿法厂已经无限期停产,全面开展整改,同时将依照事故调查结论承担事故责任和经济赔偿。
表面看,突发环境事件的直接原因,或者是由安全生产和交通事故引发,或者是企业违规生产和排污。
但其根本原因是有关高污染风险行业以及地方政府环境意识淡薄,没有建立有效的监控和应对机制,麻痹大意,未能防微杜渐。
导致紫金矿业污染事故屡次发生并酿成此次重大事故的原因有三方面:第一,经环保部和福建省环保厅、龙岩市政府及环保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公布了,认定此次事件是一起由于企业污水池防渗膜破裂导致污水大量渗漏后通过人为设置的非法通道溢流至汀江而引发的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第二,紫金矿业集团当地的利税大户,发生污染事故,政府兜着。
调动人力物力应急处置,安抚群众、赔偿损失,全部或大部分均由政府埋单。
第三,地方保护,肇事企业得不到应有的惩罚,不认真吸取教训,不增加治污投入,更加强日常监管。
紫金矿业多年来一直在污染的旋涡中发展壮大。
污染问题与地方政府保护有直接关系。
随着紫金矿业的兴盛,该县成为显赫一方的富裕之地。
上杭县财政总收入增长与紫金矿业密不可分。
地方官员与矿企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得监管不利,使得紫金矿业在面对一系列环保问题的时候,依然能够我行我素导致此次紫金污染事件的发生。
一方面,要加强环保监管,负有保障辖区环境质量的地方政府,要有效控制企业可能带来的污染风险。
按照《水污染防治法》规定,要发生这些水污染事故的紧急事件的应当立即来通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没有及时的通知自委办水污染防治法的。
紫金矿业事故调查报告
福建汀江·
最远污染至汕头
紫金矿业处理事故过程
7月4日—7月13日 披露废水泄露重大污染事件 存在9天的时间差
内部管理人员的解释:
最初只是以为发生了局部渗漏,“我们判断出现了失误”。 想在发布公告前对社会和股民有一个负责任的表达,并集中精力先处理事故”。 7号下午抽水完成后,初步分析出渗漏的原因。 到了9号,相关专家也基本认定了事故原因。 但当时已是周末,考虑到即使当天将公告传到上交所,因周末休市,公告也要到下周一才 能公布,所以就拖至12号才公布。
紫金矿业事故调查报告
311宿舍
紫金矿向全球的,以黄金及其它有色金属 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为主的大型矿业集团。2003年12 月成功登陆香港股票市场
紫金矿业介绍
紫金矿业是一家从上杭紫金山金矿开发 起步,走向全国、面向全球的,以黄金 及其它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为 主的大型矿业集团。 紫金矿业在成立到现在的十几年时间里, 经济效益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资产、 销售、利润三大指标年均增长68%以上。
原因2:成本最低化
紫金矿业低成本,高污染开发根源 1.陈景河大胆采用氰化钠溶液提炼黄金 采用堆浸系统,做不到全封闭、无污染 尤其是循环利用系统不能消化所有废 而如果按环保标准对这些污染水进行处 理需要付出高成本
紫金矿业 董事长 有色金属的李四光
2.紫金减少对污水处理的成本 进行高污 染排放 破坏性生产 形成成本优势
如果你是紫金矿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你会采用何种措 施?案例给你了什么启示
1.增强企业的透明度。企业应与媒体加强沟通,在事 件发生时第一时间发布消息,以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并保持企业在公众面前勇于承担责任的的良好形象。 2.对事故进行及时的处理。企业应具备紧急事件应急 处理机制,事发时立即拿出方案处理废水废物,减 小各方的损失。事故发生后要及时承认错误并勇于 承担责任,与政府做好沟通给相关受害人以合理的 赔偿。 3.企业应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环保效益。例如 设立环保基金,建设环保项目,尤其是做好污水处 理工作。引进新科技,环保生产。
环保部:三大原因造成紫金矿业污染事故
理工 作 ,建立 问责制 ,把公 共建 筑 节
度首 次上 升 。酸雨 污染仍 然较 重 。监 致 使 7 3日污 水 池 防渗 膜 发 生 突 然 能工 作作 为主要 领导 干部评 价 考核指 月 测的4 3 4 个城市 中,19 出现酸雨 。 8个 破 裂 ,污水 大量 渗入 地下 并外 溢至 汀 标 。有关负 责人 表示 ,市县 一级 住房
投 五 大 电 力 集 团 公 司 和 国 家 电 网 公 司 染 情 况 未 能 被 及 时 发 现 。
台功能 ,在现 有基 础上 ,扩 大监测 范
均提 前一 年完 成 了 “ 一五 ”减排 目 十 环 保 部 :第 六 届 环 境 与 发 展 中 国 (国 围 ,增加 动态 监测建 筑数 量 。江苏 、
日前 ,由工业 和信 息化 部 与 中国
气 在线监 测数 据作 假 问题 的电厂扣 减 届 环 境 与发 展 中 国 ( 际 ) 坛 ” 。本 国家认证认 可 监督 管理委 员会 联合 主 国 论 停运 时间 所发 电量 的脱硫 电价 款 ,按 次 “ 坛 ”主 题 为 “ 进 节 能 减 排 ,探 办 的 《国家统一 推行 的 电子信息 产 品 论 推 国家有 关规 定予 以经 济处 罚 。环保 部 索环保新道路” ,将邀请 国务院有关部 污染控 制 自愿性认 证实 施 意见 》宣传 将 跟踪 以上 限批地 区和处罚 企业 整 改 委领导 、国际环保组织和国内外知名环 贯 彻会 召开 ,这标 志着 由 国家统一 推 情 况 ,对整改 不到 位或 因工作 不 力造 保专家 ,围绕推进节能减排 、探索 中国 行 的 电子信息 产 品污染 控制 自愿性认
生产 建设 兵团都 较好 地完 成 了减排计 入 汀 江 ;三 是监 测设 备损 坏致 使事 件 社 会公 布 检查结 果 。住建 部要 被 及 时 发 现 。 经 调 查 , 因 设 在 企 业 京 、天津 、深圳 等第 一批 国家机 关办 氧化硫 排放量 均实 现 了2 0 年 减排 目 下 游 的汀江 水质 自动 在线监 测设 备损 公 建筑 和大 型公 共建 筑能耗 监测平 台 09 标 ;华 能 、大唐 、华 电 、国电 、中 电 坏且 未及 时 修复 ,致使 事件 发生 后 污 建设 试点 城 市 ,要 进一 步完 善监测 平
紫金矿业封口费事件真相终大白
一、迷雾重重的紫金矿业封口费事件让我们从头回顾一下该事件的进程:7月3日,福建上杭紫金矿业污染事件。
9天后的12日,上杭县政府才通报污染情况。
而就在这9天的时间里已有一家财经类杂志收到源自紫金矿业的汇款,金额是6万元。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目前,有6家媒体证实,曾收到紫金矿业的“辛苦费”。
7月28日下午,从新闻报道中获悉福建上杭县有关单位在污染事故发生后向相关媒体记者发放“辛苦费”、“稿费”,新闻出版总署立即向相关媒体及人员展开调查,并要求福建、上海、广东等省市新闻出版局对属地报刊出版单位及记者站进行调查。
在随后的几天内,各媒体奔赴上杭。
多家媒体记者称,紫金矿业宣传部门曾给他们发放“封口费”;至于“封口费”的数额,有记者说“信封”里有2000元,还有一位记者从“信封”厚度估计有五六千元;这些记者均将“信封”退回。
而紫金矿业坚称未给“封口费”。
7月30日,紫金矿业就“封口费”事件向媒体正式做出回应。
公司方面称,相关“封口费”的报道,纯属捏造,无任何事实依据,已经严重损害了公司声誉,公司方面将依法维护权益。
紫金矿业表示,“7.3”泄漏事件公告后,公司按照公开、透明的原则发布信息、接受采访,相关事件已经全部公开报道,无需刻意隐瞒任何事实,不存在封口的客观需求。
紫金矿业坚称,公司查实并未授意任何人就“7.3”泄漏事件给媒体记者送“封口费”,公司财务也未开支任何一笔此类费用。
对于有媒体报道的紫金矿业向《新财经》福建记者站下属的福州中闻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汇出6万元一事,紫金矿业也称并无该款项往来记录。
此外,对于某媒体记者看到的15万元广告费发票,紫金矿业表示是公司与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联合办学的“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于2010年6月24日至28日期间,在《闽西日报》上刊登的招生广告发票。
紫金矿业到底有没有向媒体记者发送“封口费”?这仿佛很简单的事情蒙上了重重迷雾,各方依旧在进行“口水战”。
大家都在等待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最终调查结果。
紫金矿业污染事件
紫金矿业污染事件概述紫金矿业是中国最大的金矿开采企业之一,拥有多个金矿项目。
然而,在过去的几年中,该公司频繁发生污染事件,给环境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紫金矿业的污染事件,并分析其原因及对应的解决方案。
污染事件一:废水排放紫金矿业在采矿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由于处理不当,废水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重金属、酸性物质等。
这些废水直接排入附近水体,导致水质污染,对水生动植物造成极大危害。
此外,当废水渗入地下水时,还会对周边农田和饮用水源造成潜在威胁。
原因分析废水排放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紫金矿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不足。
该公司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此外,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不及时,导致废水处理设施无法有效处理产生的大量废水。
针对废水排放问题,紫金矿业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将环境保护融入公司的企业文化中,确保每位员工都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投入更多资金和资源更新废水处理设备,提高处理效率和废水处理的质量;•建立完善的废水排放监测系统,定期对废水进行检测和监管,确保排放达到相关标准。
污染事件二:大气污染除了废水排放问题,紫金矿业还存在大气污染的问题。
金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有害气体无法有效控制,导致大量的颗粒物和有害物质排放到大气中,对周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原因分析大气污染问题主要源于紫金矿业对环保技术的低投入。
公司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来控制尘埃和气体的排放,也没有进行有效的治理和监测。
为了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紫金矿业应该采取以下步骤:•更新粉尘收集设备,提高粉尘控制效率;•强化厂区内的封闭管理,减少粉尘外溢;•对有害气体进行定期监测,确保排放达标;•定期进行环境评估和公众参与,增加公司的透明度和社会责任感。
污染事件三:土壤污染紫金矿业的金矿开采活动对周围土壤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金矿开采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品和废弃物会渗入土壤中,导致土壤质量下降,丧失了种植和农业生产的功能。
福建紫金山铜矿污染事件的法律分析
福建紫金山铜矿污染事件的法律分析【全文】一、事故缘起2010 年7 月3 日15 时50 分左右,福建省上杭县紫金山铜矿发生泄漏事故,事故原因是连续降雨造成厂区溶液池底部黏土层掏空,污水池防渗膜多处开裂,9100 立方米的污水顺着排洪涵洞流入汀江,导致汀江部分河段污染及大量网箱养鱼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187.71 万元。
该铜矿属于上市公司紫金矿业所有,紫金矿业直到7 月12 日才发布公告,瞒报事故9 天。
[1]由于事故重大,涉及污染企业、受害水产养殖户以及环境监管行政机关三方。
处理结果分别是上市公司高管分别受到罚款705997 元和449768 元的行政处罚,污染企业高管构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受到判刑的刑事处罚,污染企业构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并受到罚金3000 万元的刑事处罚;受害水产养殖户按每斤6 元的标准赔偿死鱼的损失,如果转产的养殖户,按网箱每平方米40 元补偿;当地环保局工作人员构成环境监管失职罪受到判刑的刑事处罚。
这样的一个整体处理结果,对于资金雄厚的矿产污染企业而言,显然可以接受;对于环境监管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而言,是问责的结果;而对于受害水产养殖户而言,只能被动接受。
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污染事故当地的上杭县城而言,水源地汀江的污染带来的是对自来水的恐惧以及总投资2.5 亿元的新水源建设,而这笔巨额投资显然没有计入到污染事故的直接或间接损失中去。
而在法院判决污染企业构成单位犯罪之前,福建省环保厅对该企业的污染行为作出了行政处罚,罚款956.31 万元,但是这笔行政处罚竟然在法院的刑事判决3000 万元罚金中被予以折抵,即污染企业只需缴纳2043.69 万元罚金。
[2]从这起严重的环境污染事故的最终处理结果来看,主要涉及到几方面的法律问题,具体包括污染信息的公开;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的计算标准、赔偿范围即侵权责任承担的问题;环境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衔接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予以法律分析。
二、污染事故信息的公开紫金山铜矿7月3日发生泄漏事故,但是直到9天后才对外公布,该公司的解释是原以为这是一个小事故,所以没有第一时间公布。
环境工程伦理案例分析——以紫金矿业有毒废水泄漏事故为例
03 各方责任分析
企业责任
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信息披露不透明
紫金矿业在生产过程中缺乏对环境保 护的重视,对废水处理和排放环节监 管不力。
紫金矿业在事故发生后,未能及时、 准确地向社会公众披露相关信息,导 致事态扩大。
安全生产管理不善
企业对于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的 投入不足,导致相关设施和制度不健 全,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风险评估
在紫金矿业有毒废水泄漏事故中,技术风险是存在的。由于矿业活动涉及到大 量化学物质的使用和存储,一旦发生泄漏事故,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 威胁。
技术风险防范
为了降低技术风险,企业应加强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性和稳定性。同时,政府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评估,确保企业具备足够的技 术实力和风险防范能力。
社会责任
工程师有责任为社会和公众负责,确保工程符合社会利益和公共 利益。
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
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企业应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将社会责任纳入企业战略和日常经营中 。
环境保护措施
企业应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气、 废渣等得到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损害。
信息公开与透明
政府责任
监管职责不到位
政府部门对于紫金矿业的环保监 管存在疏漏,未能及时发现和制
止企业的违法行为。
应急处置不及时
政府部门在事故发生后,未能迅 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和处
置工作,导致事故影响扩大。
追责问责不严格
对于事故相关责任人的追责问责 不够严格,未能起到应有的警示
作用。
社会公众责任
监督意识不强
是否应该事先预警?
预警的必要性
在紫金矿业有毒废水泄漏事故中,事先预警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泄漏事故,政府和相关部门可 以迅速采取措施,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环保经验分享..
主任刘生源进行刑拘。
2、信息披露延后,也过于简略,导致各方调动资源,配
合解决泄漏问题,及时控制污染源头不及时,下游民
众也无法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3、对污染事故不引起重视,导致再次违规;
三、事故原因分析
(二) 间接原因
4、紫金矿业没有认真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对安全 生产工作重视不够、安全监管以及生产设备管理不到 位,规章制度执行不力,工作纪律松弛、巡检制度和
紫金矿业有毒废水泄漏事故
分享提 纲
分 享 提 纲
一、事件回顾 二、造成的影响
三、事故原因分析
四、经验教训
2
一、事件回顾
2010年7月3日下午15∶50,紫金矿业所属紫金山铜矿湿法
厂污水池水位异常下降,池内酸性含铜污水(主要含铜、
硫酸根,无有毒物质)出现渗漏,9100立方米的污水通过 地下排水排洪涵洞进入汀江,对汀江流域造成污染,导致 汀江部分河段污染及大量网箱养鱼死亡;
三、事故原因分析
(一) 直接原因
1、企业防渗膜破损直接造成污水渗漏; 2、人为非法打通6号集渗观察井与排洪洞,致使渗漏污 水直接进入汀江; 3、监测设备损坏致使事件未被及时发现; 4、环境设施设置不合格,应急池距江水只有20米,企业 ) 间接原因
1、上杭县安监局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不到 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未得到有效落实,对生产企业安 全生产的责任意识不强。
紫金矿业污染事件的公司治理分析
紫金矿业污染事件的公司治理分析201446070119 财管1401 刘雨婷福建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2010年7月3日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事故造成汀江部分水域严重污染,紫金矿业直至7月12日才发布公告,瞒报事故9天。
紫金矿业,当初是靠压低成本提炼“低品位”金矿发家而闻名,然而伴随它一路的却是多次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本次的事故,仅仅是因为“暴雨造成”,还是一个因为压低成本而带来的恶果?不可否认的是,此次污染事件,对当地生态环境、居民的健康来说,都是一场不容忽视的灾难。
氰化钠炼金:一半黄金,一半污水。
“紫金矿业”是一个传奇。
上世纪90年代,地质工作者陈景河(紫金矿业董事长) 冒险用氰化钠溶液提炼黄金,使原先没有开采价值的低品位矿具有了开采价值,庞大的紫金矿业帝国也就此崛起。
紫金矿业的采矿成本低在行业中是出了名的。
2007年,紫金矿业每克矿产金的成本只有57.64元,仅为国内平均水平的45%。
然而,紫金矿业创造的这一低成本奇迹,却使自己陷入污染的泥潭,不能自拔。
靠低成本开挖金矿发家1993年,地质工作者的陈景河(紫金矿业董事长) 下海,试图开发紫金山的金铜矿。
不过当时局面颇为尴尬:在专家可行性论证报告中,紫金山金矿却被给予品位低、投资大、风险高、开发价值极小的结论。
设计部门估算紫金山金矿一期开发投资至少要2900万,但陈景河只争取到了350万银行贷款。
已做过小规模试验的陈景河,开始了平生第一次冒险:将传统上只在北方干旱、平坦地区使用的黄金提炼工艺“堆浸法”引入多雨的紫金山区,用氰化钠溶液喷淋破碎后的金矿石,再收集含金溶液提炼黄金。
这一尝试,不仅急剧降低成本,使原先没有开采价值的低品位矿,从石头变成了宝贝,具有了开采价值。
而庞大的紫金矿业帝国也就此崛起。
但使用这一方法,黄金在提炼过程中,会产生含剧毒氰化钠的废水和含金属的毒污水,通常要集中处理,否则就会严重污染环境。
减少环保投入污染事故早有“前科”有相关人士指责紫金矿业在环保方面舍不得投入,尽量压低成本。
环境工程伦理案例分析 以福建紫金矿业有毒废水泄漏事件为例
面临的环境工程伦理原则
案件分析:
事故造成的后果:紫金矿业位于福建上杭县的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污水 渗漏事故并引发福建汀江流域污染,造成沿江上杭、永定鱼类大面积死亡 和水质污染。 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环保措施严重不足以及非法打通排洪洞等人为因素 的,背后则是政企利益纠结导致环保监管失灵,其中暴露的一些地方经济 发展方式转变难问题值得深刻反思。
重要的环境伦理责任,所以作为环境工程师,我们应该做到:
事故后的那些行动,都是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所要求的常规行为,切勿在
惨痛的教训后,才被重视和付诸行动! 环境工程师在评估时应当依靠真实的数据,
为了阻止自然环境的进一 步恶化,工程师需要转变 只追求技术效率和最大产 出的功利观,确立起自然 环境的伦理地位,明确对 自然环境的影响及危害。
无论是工程师还是管理者都 应将公众的安全、健康和
福祉置于首位
环境工程中的公共、生态安全
环境工程中的生态安全主要是指环境工程师在进行工程实施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标准过时或不全面、对生态安全的损害缺乏判定标准等问题。 环境工程师如遇到在符合排放标准的情况下,相关工程仍会对接触人群 造成健康损害或者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时,是按照满足现行环境标 准进行工程实施,还是向环境保护部门申请停止污染源的排放,确保生 态安全,往往由于环境标准与企业利益之间的矛盾而陷入两难境地。
1. 紫 金 矿 在 建 设 过 程中的社会地位; 2. 建 设 要 以 人 为 本 ; 3. 发 挥 所 有 人 的 智 慧、力量和敬业精 神。 4. 以 人 的 生 命 财 产 安全为主。
可持续发展原则
1.人类对自然的保 护作用和道德代 理人的责任; 2.处理经济与生态 的关系; 3. 依 靠 科 技 进 步 , 整体提升矿业经 济效益。
紫金矿业污染
紫金矿业“污迹”难除7月12日,紫金矿业集团公司向社会发布公告,旗下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7月3日发生渗漏,污染了汀江,部分江段出现死鱼。
紫金矿业将事故原因归咎为“前阶段持续强降雨”。
然而,三天之后的7月15日深夜,紫金矿业所在的福建上杭县召开新闻发布会承认,经过由环保部、证监会等组成的联合调查组的调查,此次污水泄漏事件并非一个自然灾害事件,而是有人蓄意为之。
7月19日晚,紫金矿业集团公司董事会发布正式道歉信并公布七条补救措施。
在国内15个省份都有布局的紫金矿业,在过去的六年中,已经多次发生泄漏事故。
今年5月环保部发文通报批评的11家存在严重环保问题的上市企业中,紫金矿业同样榜上有名。
在上杭当地,紫金矿业污染环境早已臭名昭著,当地居民已长期不敢饮用自来水。
数据表明,紫金矿业因信息披露问题被证监会调查已经不是一次两次。
3月底,紫金矿业还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
当时,紫金曾发布公告称今后将“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严重的事故发生之后,受污染的水顺流下泄,已对下游的福建、广东两省跨界河段水质造成影响。
福建境内受污染的汀江棉花滩库区的网箱养殖户被政府建议今后转产,不再养鱼;广东梅州大埔县青溪库区网箱养殖户面临的问题是,等水质复常再养鱼可能要几个月到一年。
另外,对于居民饮用受污染的水,隔三代的后遗症,紫金也难辞其咎。
不过,不少观察者都认为,紫金矿业终将平稳熬过此次危机,对紫金矿业的处罚将停留于就事论事阶段,对问题官员的处理也会停留于“渎职”追究层面。
最重要的原因是,紫金矿业与地方有太多的利益牵扯。
上杭县本就是紫金矿业最大的股东,占有其28.96%股权。
紫金矿业总裁罗映南就表示,该县近70%的税收均来自于紫金矿业。
在贡献了地方近七成的财政背后,是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地方“政、经、社”的“系列稳定”。
选择迟报9天就是出于“维稳”的考虑。
据上杭当地官员透露,作为上市公司的紫金矿业,大到战略决策,小至人事任免,多数要由当地政府来拍板,而企业高管只负责具体经营业务。
半月谈实事政治:紫金矿业污染事件
半月谈实事政治:紫金矿业污染事件欢迎阅读公务员考试申论的《申论热点天天读紫金矿业污染事件》考试资料,关键词为紫金热点申论,本文发表于2012年08月21日15时29分55秒。
【社会问题的背景】(1)2010年7月12日,中国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福建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发生污水渗漏,污染了汀江,部分江段出现死鱼,造成汀江流域局部污染。
(2)2010年7月3日下午,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发生渗漏,污染了汀江,部分江段出现死鱼。
污染发生后,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指示龙岩市政府、福建省环保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成立联合调查组。
福建省环保厅派出环境监测、监察、专家组成的调查组赶赴上杭县,展开应急处置和调查监测。
(3)经初步调查,7月3日下午15时50分左右,铜矿湿法厂岗位人员发现储存待处理的污水池水位异常下降。
调查发现,污水池中酸性废水(主要含铜、硫酸根离子)外渗,通过排洪涵洞排入汀江。
目前,事故发生的原因已初步查明:含铜酸性污水池防渗膜多处开裂,引起池内污水泄漏。
(4)2010年7月15日,上杭县公安局对紫金山矿业铜矿湿法厂涉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案立案侦查,包括紫金山矿业铜矿湿法厂厂长林文贤在内的3人已被刑事拘留。
上杭县委、县政府对负有环保监管主要责任的县环保局局长陈军安,同意其引咎辞职;对工业企业的主管部门负责人,县经贸局局长黄仲华,进行停职检查处理。
(5)福建省2010年7月14日晚通报了紫金矿业污染汀江案,称给予上杭县县长停职检查处分,县环保局长行政撤职;责令上杭县一名副县长及龙岩市环保局长辞职。
【核心观点】(1)矿业生产是一种对生态环境影响很大的产业,如果地方政府深陷于财政、GDP增长的诱惑,而对生态、社会成本采取短视甚至无视的态度,后果必然是灾难性的,十年间迅速崛起的紫金矿业不过是这类发展中的一个典型。
近年来各地矿业开采与冶炼中爆发的多起重金属类污染事故,已使相关地方生态环境和群众利益严重受损。
紫金矿业集团水污染事件案例分析
紫金矿业集团水污染事件案例分析(总1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紫金矿业集团水污染事件案例分析一、事件单位简介: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黄金及基本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为主的高技术效益型大型矿业集团,主要从事黄金及其他金属的勘探、开采、生产、冶炼及销售,主要资产为中国福建省紫金山的金矿,位于紫金矿业总部所在地福建上杭的紫金山铜矿是紫金矿业旗下最大的铜矿。
目前,紫金山金(铜)矿探明黄金储量约200吨,探明铜储量约200万吨。
二、事故概况(一)事件发生时间:2010年7月3日(二)事件发生经过:2010年7月3日下午15点50分左右,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铜)矿湿法厂岗位人员发现污水池待处理的污水水位异常下降,且有废水自废水池下方的排洪涵洞流入汀江干流。
同时,政府也接到群众反映汀江水质异常。
7月4日14时30分,渗漏污水得到有效控制,但外渗污水量已达9100立方米。
7月12日下午,福建省环保局通报称,紫金矿业集团铜矿湿法厂污水池发生渗漏,污染了汀江,部分江段出现了死鱼。
据初步统计,汀江流域仅棉花滩库区死鱼和中毒鱼达328万斤;7月13日,紫金矿业集团总裁罗映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肇事的金(铜)矿湿法厂已经无限期停产。
7月15日晚间11点44分福建上杭县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对紫金矿业污染事故调查的处理结果。
紫金矿业被要求立即停产进行整改,当地司法部门启动对此事的刑事调查。
7月16日,紫金矿业污水再次泄漏,此次泄漏流入汀江的污水达500立方米。
7月19日晚,紫金矿业发出公告,称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一案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7月27日、28日紫金矿业停牌。
27日晚间紫金矿业公告称,公司今年预计黄金产量减产一万吨。
当日福建省环保厅对外发布公告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对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景河、常务副总裁兼紫金山金(铜)矿矿长邹来昌分别处以人民币7059972元、449768元的罚款。
紫金矿业有毒废水泄漏事故原因分析
紫金矿业有毒废水泄漏事故原因分析紫金矿业有毒废水泄漏事故原因分析:1.在施工管理、生产管理和环保管理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紫金山金铜矿渗滤液污水处理系统未经环保部门批准自2009年9月停运,现场检查时仍处停运状态;尾矿渣渗滤液经收集池收集后,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后库。
环境设施设置不合格,应急池距江水只有20米,企业各堆场及各池底未进行硬化处理。
排污设备人为非法打通,缺乏环保监测,导致防渗膜破损未及时发现。
2.漠视环保执法紫金矿业长期以来多次发生严重污染,当地环保部门多次执法检查要求整改都置若罔闻,直至被国家环保局点名批评,不把国家环保的行政执法当作一回事。
今年5月,环境保护部发布《关于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后督查情况的通报》,在被通报批评的11家问题比较严重公司的名单上,紫金矿业名列榜首。
5月28日,紫金矿业就环境保护部《通报》中所提问题发布整改公告,称紫金山金铜矿问题已经全部完成整改。
公告同时称,将以本次环保督察通报为契机,完善各企业环保设施建设相关手续。
言犹在耳,更严重的污染事故就出现在眼前。
3.污染信息披露违规紫金矿业在环境信息披露中存在重大问题:一是信息披露的延后,9天时间,距事故发生9天后才被动地发布公告,已对环境和公共健康造成威胁,如果及时披露信息,企业自身压力增大,但更利于各方调动资源,配合解决泄漏问题,及时控制污染源头,下游民众也可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二是信息披露也过于简略,泄漏导致何种类型污染物排出、排放量多大、预期影响范围,以及下游防范措施等,均未详细披露。
4.对污染事故不引起重视,再次违规继7月3日的污染事故后,17日晚紫金矿业再次发生渗漏事故。
7月3日发生重大渗漏事故的背景,正是“各堆场及各溶液池底未经硬化,防渗膜承受压力不均导致破裂引起渗漏”。
17日发生的渗漏事故,依然祸起防渗膜,此次渗漏事故的发生居然与上次如出一辙,只不过,此次紫金山金铜矿事故发生的地点,由“湿法厂”变为“3号应急中转污水池”。
福建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
福建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福建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事故造成汀江部分水域严重污染,紫金矿业直至12日才发布公告,瞒报事故9天。
紫金矿业,当初是靠压低成本提炼“低品位”金矿发家而闻名,然而伴随它一路的却是多次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目录事故概况事故简介矿方瞒报事故调查事故影响最新进展事故概况事故简介矿方瞒报事故调查事故影响最新进展展开编辑本段事故概况时间:2010年7月3日15时50分左右被污染物毒死的鱼地点:福建省上杭县紫金山(金)铜矿公司:紫金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事故原因:连续降雨造成厂区溶液池区底部黏土层掏空,污水池防渗膜多处开裂,渗漏事故由此发生。
污染水域:9100立方米的污水顺着排洪涵洞流入汀江,导致汀江部分河段污染及大量网箱养鱼死亡。
编辑本段事故简介本次的事故,仅仅是因为“暴雨造成”,还是一个因为压低成本而带来的恶果,不可否认的是,此次污染事件,对当地生态环境、居民的健康来说,都是一场不容忽视的灾难。
氰化钠炼金:一半黄金,一半污水“紫金矿业”是一个传奇。
上世纪90年代,地质工作者陈景河(紫金矿业董事长) 冒险用氰化钠溶液提炼黄金,使原先没有开采价值的低品位矿具有了开采价值,庞大的紫金矿业帝国也就此崛起。
紫金矿业的采矿成本低在行业中是出了名的。
2007年,紫金矿业每克矿产金的成本只有57.64元,仅为国内平均水平的45%。
然而,紫金矿业创造的这一低成本奇迹,却使自己陷入污染的泥潭,不能自拔。
靠低成本开挖金矿发家 1993年,地质工作者的陈景河 (紫金矿业董事长) 下海,试图开发紫金山的金铜矿。
不过当时局面颇为尴尬:在专家可行性论证报告中,紫金山金矿却被给予品位低、投资大、风险高、开发价值极小的结论。
设计部门估算紫金山金矿一期开发投资至少要2900万,但陈景河只争取到了350万银行贷款。
已做过小规模试验的陈景河,开始了平生第一次冒险:将传统上只在北方干旱、平坦地区使用的黄金提炼工艺“堆浸法”引入多雨的紫金山区,用氰化钠溶液喷淋破碎后的金矿石,再收集含金溶液提炼黄金。
环保部:三大原因造成紫金矿业污染事故.doc
环保部:三大原因造成紫金矿业污染事故-15日晚,由环保部和福建省环保厅、龙岩市政府及环保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公布了紫金矿业污染事故的三点主要原因。
据联合调查组介绍,通过对福建紫金矿业集团所属的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渗漏致汀江污染事故进行的调查,认定此次事件是一起由于企业污水池防渗膜破裂导致污水大量渗漏后通过人为设置的非法通道溢流至汀江而引发的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据联合调查组介绍,通过听取情况汇报、查阅资料、现场勘查、调查取证等方式,初步查明此次事件的原因有三点:一是企业防渗膜破损直接造成污水渗漏。
经查,企业各堆浸场、富液池、贫液池、萃取池、防洪池、污水池均采用HDPE衬垫防渗膜作为防渗漏措施,但由于各堆场及各池底未进行硬化处理,防渗膜承受压力不均,导致各堆场及各溶液池底垫防渗膜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撕裂,污水渗漏问题严重,加之近期紫金山矿区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水大量聚集,污水池底部压力发生变化,致使7月3日污水池防渗膜发生突然破裂,污水大量渗入地下并外溢至汀江。
二是人为非法打通6号集渗观察井与排洪洞,致使渗漏污水直接进入汀江。
调查发现,6号集渗观察井与排洪洞被人为非法打通,井内渗滤液涌水量超过回抽量时可直接通过排洪洞排入汀江。
2009年9月福建省有关环保部门检查时发现排洪洞有超标污水排入汀江,要求企业立即进行整改,但直至本次事件发生企业仍未整改到位。
三是监测设备损坏致使事件未被及时发现。
经调查,因设在企业下游的汀江水质自动在线监测设备损坏且未及时修复,致使事件发生后污染情况未能被及时发现。
7月3日15点50分,紫金矿业集团的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水位异常下降,池内酸性含铜污水出现渗漏,部分进入汀江,导致汀江部分河段水质受一定污染,并造成大量鱼类死亡。
据初步测算,外渗污水量约9100立方米。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金矿业有毒废水泄漏事故原因分析:
1.在施工管理、生产管理和环保管理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紫金山金铜矿渗滤液污水处理系统未经环保部门批准自2009年9月停运,现场检查时仍处停运状态;尾矿渣渗滤液经收集池收集后,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后库。
环境设施设置不合格,应急池距江水只有20米,企业各堆场及各池底未进行硬化处理。
排污设备人为非法打通,缺乏环保监测,导致防渗膜破损未及时发现。
2.漠视环保执法
紫金矿业长期以来多次发生严重污染,当地环保部门多次执法检查要求整改都置若罔闻,直至被国家环保局点名批评,不把国家环保的行政执法当作一回事。
今年5月,环境保护部发布《关于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后督查情况的通报》,在被通报批评的11家问题比较严重公司的名单上,紫金矿业名列榜首。
5月28日,紫金矿业就环境保护部《通报》中所提问题发布整改公告,称紫金山金铜矿问题已经全部完成整改。
公告同时称,将以本次环保督察通报为契机,完善各企业环保设施建设相关手续。
言犹在耳,更严重的污染事故就出现在眼前。
3.污染信息披露违规
紫金矿业在环境信息披露中存在重大问题:
一是信息披露的延后,9天时间,距事故发生9天后才被动地发布公告,已对环境和公共健康造成威胁,如果及时披露信息,企业自身压力增大,但更利于各方调动资源,配合解决泄漏问题,及时控制污染源头,下游民众也可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二是信息披露也过于简略,泄漏导致何种类型污染物排出、排放量多大、预期影响范围,以及下游防范措施等,均未详细披露。
4.对污染事故不引起重视,再次违规
继7月3日的污染事故后,17日晚紫金矿业再次发生渗漏事故。
7月3日发生重大渗漏事故的背景,正是“各堆场及各溶液池底未经硬化,防渗膜承受压力不均导致破裂引起渗漏”。
17日发生的渗漏事故,依然祸起防渗膜,此次渗漏事故的发生居然与上次如出一辙,只不过,此次紫金山金铜矿事故发生的地点,由“湿法厂”变为“3号应急中转污水池”。
5.危机公关失误
面对重大环境事故,紫金矿业采取的是避重就轻、误导公众、逃避责任的公关手法,不是在第一时间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造成的损失,而是企图掩盖事件的真相,一系列不恰当的言论及不高明的谎言使得企业形象越来越糟糕,整个事件有越抹越黑的趋势。
不公布信息是为了防止群众恐慌
汀江污染事故自然灾害引发不可预料
污水对鱼有毒人体饮用无毒
面对二次污染,紫金矿业发布的公告,既未对二次渗漏事故的消息予以正面的回应,同时也未对“7·3”污染事故形成原因及后继处理向投资者予以明确的表态,并无实质性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