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活动精灵
幼儿园小班教案《七个小精灵》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七个小精灵》含反思一、教案概述本次教案适用于幼儿园小班阶段,通过故事、游戏、手工等活动,引导幼儿了解七个小精灵并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1. 能知道故事中七个小精灵的名字和性格特点;2. 能通过游戏和手工活动模拟小精灵的行动;3. 能引导幼儿从故事中体会团队合作和友情的气力。
三、教学内容1. 故事讲解:叙述《七个小精灵》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七个小精灵的名字和性格特点。
2. 游戏环节:以七个小精灵为主题,进行游戏活动,如跳皮筋、投球等,磨练幼儿的身体协调本领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手工制作:以七个小精灵为素材,进行手工制作,如粘贴、涂色等,培育幼儿的动手本领和想象力。
四、教学步骤1. 故事讲解:叙述《七个小精灵》的故事,激励幼儿积极参加,与故事中七个小精灵产生心理上的互动和情感上的共鸣,了解每个小精灵的性格特点。
2. 游戏环节:(1)跳皮筋游戏:将七个小精灵的名字写在彩色纸牌上,让幼儿依据老师的指令跳到相应的名字上,磨练幼儿的身体协调本领和反应本领。
(2)投球游戏:将七个小精灵分成三组,让每组幼儿分别扮演其中的两个小精灵,然后让其他幼儿把球投到他们手中,磨练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手工制作:以七个小精灵为素材,让幼儿利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粘贴、涂色等手工活动,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动手本领。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实行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故事讲解、游戏和手工制作等,让幼儿在参加中把握学问,取得欢乐。
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重要采纳互动式教学方式,在引导幼儿学习的同时也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
课程内容生动活泼,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欢乐中收获学问。
当然,对于幼儿的实际需要,老师还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让教学过程更加顺畅。
幼儿园小班教案《七个小精灵》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七个小精灵》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听懂《七个小精灵》的故事内容。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幼儿学会相互帮助,互相理解。
4.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鼓励幼儿通过手工制作表达自己的创意。
教学内容《七个小精灵》故事讲述七个小精灵之间的故事,每个小精灵都有不同的特长,他们一起合作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最终通过相互帮助才得以成功。
故事中展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
手工制作小精灵玩偶让每个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意,手工制作自己的小精灵玩偶。
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同时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分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形成不同的小团队。
在老师的引导下,让每个小团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一个小型的任务,强化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反思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于故事情节的理解能力还不够强,有些幼儿听不懂故事的细节,对于故事的反思也比较简单。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我更深入地引导幼儿,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同时帮助幼儿更深层次地反思故事内容对于他们的意义。
教学步骤步骤一:故事聆听让幼儿静坐听故事,老师口述故事内容。
故事结束后,让幼儿简单谈一下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二:小精灵制作让幼儿自由发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意,手工制作自己的小精灵玩偶,可以使用纸巾卷、毛线、布料等制作材料。
步骤三:分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幼儿组成。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小型任务的分工。
任务可以是让幼儿一起制作花环,一起画一幅画等等。
步骤四:展示与反思在小组活动结束后,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活动成果,并让幼儿们对于自己在小组中的表现和感受进行简短的反思,让幼儿更清楚地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幼儿对于故事的理解,手工制作的情况和小组活动中的表现,综合评价幼儿在本次教学中的学习成果。
大班美术活动会跳舞的精灵教案
一、活动名称:大班美术活动《会跳舞的精灵》二、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2. 培养幼儿的手工技能,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让幼儿能够自主选择色彩和材料。
4.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学会与同伴共同完成作品。
三、活动准备:1. 精灵模板若干2. 彩色纸张、剪刀、胶水等手工材料3. 水彩颜料、画笔、画纸等绘画材料4. 音乐播放设备四、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幼儿跟随音乐节奏进行舞蹈,感受跳舞的乐趣。
2. 导入主题(5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精灵模板,引导幼儿观察精灵的外形特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 制作精灵(10分钟):4. 绘画精灵(10分钟):教师分发绘画材料,引导幼儿在画纸上绘制精灵的背景,如森林、草地等。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绘画作品。
5. 作品展示(5分钟):五、活动延伸:教师鼓励幼儿在家庭中与家长一起创作精灵作品,并进行角色扮演,体验精灵跳舞的乐趣。
教师可以组织类似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制作和绘画过程,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精灵作品。
2. 教学难点: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掌握剪裁、粘贴等手工技能,以及在绘画过程中运用色彩和材料。
七、活动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表现。
2. 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关注作品的创意、色彩搭配和手工技巧。
3.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八、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教师可以提供不同难度的精灵模板,以满足幼儿的需求。
2.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给予幼儿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3. 在绘画环节,教师可以示范绘制技巧,引导幼儿观察和分析,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
九、安全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时,教师在旁监督,以防意外发生。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会跳舞的精灵》
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想象,创造出具有个性的跳舞精灵形象。
2. 培养幼儿的手工制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爱好。
二、活动准备1. 精灵模板若干份(可自制或购买),不同颜色和款式的精灵模板可供选择。
2. 剪刀、胶水、彩纸、彩笔等制作材料。
3. 音乐播放设备,准备一些轻快的音乐。
4. 画纸若干张,供幼儿绘画使用。
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通过制作精灵,提高手工制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2. 活动难点:让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独特的跳舞精灵。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不同颜色和款式的精灵模板,引导幼儿观察精灵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制作精灵:教师指导幼儿使用剪刀、胶水、彩纸等材料,制作属于自己的跳舞精灵。
在制作过程中,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装饰精灵的服饰和舞蹈动作。
3. 绘画背景:教师引导幼儿在画纸上绘制精灵跳舞的背景,如森林、草地等。
鼓励幼儿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出生动的场景。
4. 展示作品:教师组织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交流,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 总结: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创造力。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的作品布置在教室环境中,供全体幼儿欣赏。
3. 相关活动:组织幼儿进行舞蹈表演,让幼儿在舞蹈中发挥创造力,感受美的氛围。
六、教学内容1. 精灵的定义和特点:精灵是一种神秘的生命体,通常具有美丽的容貌、苗条的身姿和翅膀。
它们喜欢跳舞、唱歌和与大自然互动。
2. 跳舞精灵的形象设计:教师向幼儿讲解精灵跳舞时的优美姿态,引导幼儿观察精灵的动作和表情,并鼓励幼儿设计出独特的跳舞精灵形象。
幼儿大班美术课《会跳舞的精灵》教案
一、课程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和欣赏精灵跳舞的画面,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2. 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幼儿的手工技巧和创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精灵跳舞的画面观察和欣赏。
2. 学习简单的绘画技巧,如线条、颜色和构图。
3. 创作自己的精灵跳舞画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观察和欣赏精灵跳舞的画面,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2. 难点: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幼儿的手工技巧和创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精灵跳舞的图片或视频。
2. 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颜料等)。
3. 参考精灵跳舞的图片或视频,让幼儿进行观察和欣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精灵跳舞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观察与欣赏:引导幼儿观察精灵跳舞的画面,让幼儿描述精灵的动作、表情和场景。
3. 绘画技巧学习:简单介绍绘画技巧,如线条、颜色和构图,并示范如何绘制精灵跳舞的场景。
4. 创作时间:让幼儿自己动手绘制精灵跳舞的画面,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5. 展示与分享: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的想法和体验。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兴趣和参与度,评估幼儿对美术的喜好程度。
2. 评估幼儿在绘画技巧上的进步,如线条、颜色和构图的应用。
3. 观察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评估幼儿的审美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精灵跳舞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体验跳舞的乐趣。
2. 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绘画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3. 组织幼儿参观艺术展览或进行户外写生活动,拓宽幼儿的艺术视野。
八、教学反思1. 思考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参与情况和反馈,评估教学效果。
2. 反思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和发展水平。
3. 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提高幼儿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九、教学资源1. 精灵跳舞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2. 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颜料等)。
3. 相关艺术展览或户外写生活动的信息和安排。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精灵》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精灵》含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小精灵的概念和特点2.培育幼儿的制造力和想象力3.运用手工制作工具,磨练幼儿的手眼协调本领教学内容:1.小精灵故事2.手工制作小精灵教学重点:1.引导幼儿对小精灵的理解与表达2.培育幼儿的想象力和制造力3.磨练幼儿的手眼协调本领教学准备:1.小精灵玩具或图片2.彩色纸、挂钩、色带、美工剪刀等制作工具3.盛装小精灵的礼品袋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幼儿介绍小精灵的概念和特点2.播放小精灵动画片段,并请幼儿谈谈故事中的小精灵二、实施:1.手工制作小精灵(1)发放彩色纸、挂钩、美工剪刀等制作工具(2)引导幼儿依照本身的想象来制作小精灵(3)适当予以幼儿引导和帮忙(4)帮忙幼儿把小精灵放入盛装小精灵的礼品袋中2.小班组内交流呈现(1)在小班中,幼儿可以呈现本身手工制作的小精灵(2)激励幼儿在呈现时叙述本身小精灵的故事三、结束:1.老师和幼儿一同清理手工制作的材料和工具2.幼儿将制作好的小精灵带回家,共享本身的成果教学反思: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幼儿了解了小精灵的概念和特点,并在手工制作中发挥了本身的想象力和制造力。
手工制作过程中,老师适时地予以幼儿引导和帮忙,让幼儿更加简单把握技能。
呈现环节中,幼儿积极地呈现本身的成果,并叙述本身小精灵的故事,呈现了幼儿的口语表达和应对本领。
假如再给课程进行一些改进,可以在制作环节中加添一些幼儿自行选择贴纸、胶水等材料,使整个制作过程更加多元化。
同时,在巩固学问的环节中,可以让幼儿尝试学习一些小精灵的学问或故事,让他们在参加制作的同时也能加深对小精灵的认得。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田园小精灵》教案
一、活动名称: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田园小精灵》二、活动目标:1. 认识田园中的常见小精灵,如蝴蝶、蜜蜂、蚂蚁等。
2. 了解这些小精灵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4.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
三、活动准备:1. 图片或实物of 田园小精灵(蝴蝶、蜜蜂、蚂蚁等)。
2. 田园背景图。
3. 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
4. 记录卡、录音机等。
四、活动过程:1. 引入:展示田园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中可见的小精灵。
2. 认识小精灵:逐一展示蝴蝶、蜜蜂、蚂蚁等小精灵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3. 小精灵手工制作:发放创作材料,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制作小精灵。
4. 观察记录: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田园中的小精灵,让他们用记录卡记录所观察到的小精灵。
5. 分享与展示: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记录和手工制作的小精灵,让大家一起欣赏和学习。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家长协助幼儿在家庭周边环境中观察小精灵,记录并分享。
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的自然角中设置田园小精灵主题区域,让幼儿持续观察和学习。
3. 科学探索:开展关于小精灵的探究活动,如观察小精灵的生活环境、食物来源等。
4. 艺术创作:鼓励幼儿继续创作关于田园小精灵的绘画、手工等作品。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田园小精灵的认识程度。
2. 评估幼儿在手工制作、观察记录等方面的表现,了解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收集幼儿的分享和提问,分析他们对田园小精灵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七、教学资源:1. 田园小精灵图片或实物。
2. 田园背景图。
3. 手工制作材料(画纸、画笔、彩泥等)。
4. 观察记录卡。
5. 录音机或手机等录音设备。
八、安全提示:1. 在户外观察小精灵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避免靠近有危险的地方。
2. 在手工制作过程中,指导幼儿正确使用画笔、彩泥等材料,避免误食或误伤。
大班美术活动会跳舞的精灵教案
大班美术活动《会跳舞的精灵》教案一、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2. 培养幼儿的手工制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观念。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合作意识。
二、活动准备:1. 精灵跳舞的视频或图片2. 彩纸、剪刀、胶棒、颜料等制作材料3. 音乐播放设备三、活动过程:1. 导入:播放精灵跳舞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精灵的特征,如外形、颜色、动作等。
2. 讨论:邀请幼儿谈谈对精灵的看法,他们喜欢哪些精灵,为什么。
3. 制作:分发制作材料,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想象,制作一个会跳舞的精灵。
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4. 展示: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放在桌子上,播放音乐,让幼儿模仿精灵跳舞的样子。
四、活动延伸:1. 邀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收集有关精灵的书籍、图片等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精灵的知识。
2. 鼓励幼儿在下次活动中,尝试制作其他主题的美术作品。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如创意、动手能力、合作意识等。
2. 收集幼儿的作品,评价其审美观念、想象力及手工制作能力。
六、活动准备:1. 精灵跳舞的视频或图片2. 彩纸、剪刀、胶棒、颜料等制作材料3. 音乐播放设备4. 精灵服装和道具(可选)七、活动过程:1. 复习:回顾上节课制作的精灵作品,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
2. 教学:讲解精灵服装和道具的制作方法,引导幼儿动手制作。
3. 表演:让幼儿穿上自己制作的精灵服装,使用道具,进行跳舞表演。
4. 展示:邀请家长参观幼儿的作品和表演,共同分享成果。
八、活动延伸:1. 邀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家庭表演,展示所学成果。
2. 鼓励幼儿在下次活动中,尝试制作其他主题的美术作品。
九、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如创意、动手能力、合作意识等。
2. 收集幼儿的作品,评价其审美观念、想象力及手工制作能力。
十、教学反思:1. 本次活动中,幼儿的参与度如何?是否存在个别幼儿积极性不高的情况?2.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需要调整?3.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4. 如何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5. 如何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活动目标:重点关注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培养和手工制作能力的发展。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七个小精灵》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七个小精灵》1. 教案简介《七个小精灵》是一堂适用于小班(3-4岁)的语言活动课,通过故事讲解的方式帮助幼儿学习基本的动物和数字词汇,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教案以互动的方式,结合音乐、游戏和角色扮演,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2. 教学目标•通过故事讲解,帮助幼儿学习基本的动物和数字词汇;•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教学准备•故事书《七个小精灵》;•动物和数字的图片卡片;•音乐播放器。
4.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活动(10分钟)•辅导员介绍《七个小精灵》故事的背景;•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书封面和插图,猜测故事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预测故事中可能出现的动物和数字。
第二步:故事讲解(15分钟)•辅导员讲解《七个小精灵》故事,边讲边展示插图;•引导幼儿参与讲故事,帮助他们理解故事情节。
第三步:角色扮演(15分钟)•将幼儿分成七组,每个组扮演一个小精灵;•辅导员指导幼儿模仿故事中小精灵的动作和发声;•通过角色扮演的互动,加强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第四步:动物和数字词汇学习(20分钟)•准备动物和数字的图片卡片;•辅导员展示卡片上的动物和数字,边展示边发音;•引导幼儿模仿发音,并逐个重复。
第五步:小游戏(20分钟)•辅导员布置小游戏任务,让幼儿运用刚学到的动物和数字词汇完成游戏任务;•例如,使用卡片中的动物词汇找到相应的数字词汇并匹配。
第六步:总结和评价(10分钟)•回顾故事中的动物和数字词汇;•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教育主题和学到的内容;•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5. 教学延伸•请家长配合,鼓励幼儿在家中运用所学的动物和数字词汇,与家人进行交流和分享;•鼓励幼儿创作自己的小故事,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再次讲述《七个小精灵》故事,让幼儿主动参与讲故事的过程。
6.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角色扮演和游戏任务的表现,以及对故事中动物和数字词汇的掌握情况,进行教学评价。
幼儿扮演精灵教案
幼儿扮演精灵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精灵的形象和特点;2.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3. 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 精灵形象和特点;2. 表演技巧和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1. 让幼儿理解精灵的特点和表现出来;2. 帮助幼儿克服表演时的紧张情绪。
四、教学准备:1. 精灵的图片或故事书;2. 精灵的服装道具;3. 音乐和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向幼儿介绍精灵的形象和特点,让幼儿了解精灵是一种神秘的生物,有着美丽的外表和神奇的能力。
可以通过故事、图片或视频来展示精灵的形象,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学习精灵的特点,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精灵的特点,比如他们可以隐身、飞行、变形等。
让幼儿想象如果自己是精灵,会有什么样的特殊能力,可以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写下自己的想法。
3. 角色扮演,老师给幼儿准备精灵的服装道具,让他们穿上并进行角色扮演。
可以播放一些精灵相关的音乐,让幼儿在音乐的氛围中感受精灵的神秘和美丽。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表演情境,比如精灵在森林中与动物交流、帮助人类解决问题等,让幼儿进行表演。
4. 表演展示,让幼儿们在班级或家庭中进行表演展示,可以邀请家长和其他老师观看。
在表演前,老师可以给幼儿一些表演技巧和自信心的培训,让他们在表演时更加自信和放松。
5. 总结,表演结束后,老师和幼儿一起回顾表演过程,夸奖他们的表现,并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让幼儿分享自己在表演中的感受和收获,鼓励他们多多参与表演活动。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幼儿不仅可以了解精灵的形象和特点,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表演展示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演能力。
同时,也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幼儿的乐趣,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精灵》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精灵》含反思小班教案《小精灵》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学会跳小精灵的律动,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小精灵》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学会跳小精灵的律动。
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已欣赏过动画《糖果仙子之舞》。
2、材料准备:音乐CD《小精灵》、律动VCD《小精灵》、头饰小鸭、节奏卡;自制魔法棒。
活动过程:一、体态预备。
1、教师出示魔法棒,讲故事《小精灵之舞》导入。
教师:“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非常美丽的仙女王国。
仙女王国里住着许多漂亮的小精灵。
小精灵们每天都会快乐的舞蹈。
有一天,仙女王国里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美丽的仙女用一根神奇的魔法棒一点,小精灵就会变出许多漂亮有趣的动作。
”2、教师引导幼儿随音乐自由律动做有趣的造型动作热身。
二、听辨旋律。
1、教师播放音乐CD《小精灵》,幼儿倾听音乐,想象并说说小精灵花园里的美丽景象。
教师:“花园里可能有什么?”2、教师出示节奏卡,引导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感知节奏。
三、肢体体验。
1、教师扮演仙女,用“魔法棒”将幼儿全部变成“鸭精灵”,并请幼儿随音乐表现小鸭的动作。
教师用照相机捕捉幼儿有创意的动作。
2、教师播放律动VCD《小精灵》,幼儿模仿律动动作。
3、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表现动作。
四、配乐表现。
教师播放音乐,并引导幼儿完整跳律动《小精灵》。
五、音乐游戏。
1、教师播放音乐,请幼儿戴上头饰进行表演,也可以让幼儿分组进行不同形式的表演。
2、全班幼儿做“小鸭精灵”的动作走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小班音乐律动《小精灵》是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活动。
根据小班幼儿好动、好玩、好模仿,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
我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这样他们就不会觉得活动很枯燥。
活动中,首先以一首欢快的曲子吸引幼儿,开始的导入部分很成功,一下子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为后面的活动做了成功的铺垫。
中班科学《精灵舞会》活动课教案设计
一、活动主题:中班科学《精灵舞会》活动课教案设计二、活动目标:1. 让幼儿对精灵舞会感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帮助幼儿认识各种不同类型的精灵,并了解它们的特点。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活动准备:1. 精灵舞会的背景布置。
2. 各种精灵的图片或玩偶。
3. 记录用的纸和笔。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参观精灵舞会的背景布置,引发幼儿对精灵舞会的兴趣。
2. 认识精灵:教师展示各种精灵的图片或玩偶,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和特点。
3. 精灵舞会: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精灵舞会游戏,让幼儿扮演不同类型的精灵,展示他们的特点。
4. 团队合作: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精灵进行团队合作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 活动总结: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活动内容,让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精灵和原因。
五、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找出更多类型的精灵,并记录下来。
2. 环境创设: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创作精灵舞会的场景,展示在班级环境中。
3. 家长沟通: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和成长。
六、教学内容:1. 精灵的分类:自然精灵、魔法精灵、动物精灵等。
2. 精灵的特点:外观、性格、生活习性等。
3. 精灵舞会的意义:精灵们的交流、展示自己、互相学习等。
七、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让幼儿观察精灵的外观特点。
2. 故事讲解:通过讲解精灵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精灵的性格和生活习性。
3. 游戏互动:通过角色扮演和团队合作游戏,让幼儿亲身体验精灵的特点。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精灵的认识和兴趣。
2. 评估幼儿在团队合作游戏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3. 收集幼儿在家庭作业和环境创设中的作品,评价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九、教学资源:1. 精灵图片:各类精灵的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中班科学《精灵舞会》活动课教案设计
一、活动名称:中班科学《精灵舞会》活动课教案设计二、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各种精灵,知道精灵的特点和习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三、活动准备:1. 精灵头饰若干2. 精灵道具(如翅膀、尾巴等)3. 精灵图片4. 白板或大纸一张5. 画笔、彩条等美工材料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戴上一个精灵头饰,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精灵的特点。
2. 认识精灵:教师展示精灵图片,让幼儿说出精灵的名字,并简单介绍精灵的特点和习性。
3. 制作精灵道具:教师引导幼儿用翅膀、尾巴等道具,制作自己喜欢的小精灵。
4. 精灵舞会:教师带领幼儿戴上头饰,手持道具,进行精灵舞会,感受活动的乐趣。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幼儿将制作的精灵带回家,与家人分享学习成果。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制作的精灵作品装饰在班级环境中,营造奇幻的精灵世界。
3. 区域活动:在美工区设立“精灵工坊”,提供相关材料,让幼儿继续创作精灵作品。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精灵的认知和兴趣。
2. 关注幼儿在制作精灵道具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搜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分享意愿。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活动中是否充分发挥了引导作用,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3. 活动过程是否顺畅,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八、安全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制作精灵道具时使用的安全材料,避免尖锐物品伤害幼儿。
2. 在精灵舞会环节,确保幼儿佩戴的头饰牢固,避免活动中脱落造成意外。
3. 教师应密切观察幼儿活动情况,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九、教学资源:1. 精灵图片素材库2. 精灵头饰、道具制作材料3. 白板笔、彩条、画纸等美工材料4. 教学视频或音频素材(如精灵的歌曲、故事等)十、教学计划:1. 活动时间:共2课时,每课时40分钟。
中班科学《精灵舞会》活动课教案设计
一、活动名称:中班科学《精灵舞会》活动课教案设计二、活动目标:1. 了解自然界中精灵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4. 培养幼儿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活动准备:1. 精灵手偶:小精灵、蝴蝶精灵、花精灵等。
2. 精灵图片:小精灵、蝴蝶精灵、花精灵等。
3. 精灵卡片:小精灵、蝴蝶精灵、花精灵等。
4. 记录表格:精灵观察记录表。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精灵手偶,引起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观察精灵的特征和习性。
2. 观察比较:教师展示精灵图片和卡片,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不同精灵的特征,如外形、颜色、生活环境等。
3. 分类讨论: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观察结果,将精灵进行分类,讨论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4. 记录整理:教师提供记录表格,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精灵特征进行记录和整理。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在家中观察和了解更多的精灵,如动物精灵、植物精灵等。
2. 环境创设:教师引导幼儿在班级环境中创设精灵主题角,展示幼儿观察到的精灵特征和作品。
3. 区域活动:教师设置精灵角色扮演区,引导幼儿扮演不同精灵,进行角色扮演和故事创作。
六、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精灵手偶、图片和卡片,直观地呈现精灵的特征和习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观察比较法: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不同精灵的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比较思维。
3. 讨论法: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记录整理法: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精灵特征进行记录和整理,培养幼儿的记录和整理能力。
七、教学内容:1. 精灵的特征和习性:介绍不同精灵的外形、颜色、生活环境等特征,让幼儿了解精灵的基本信息。
2. 精灵的分类: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不同精灵的特征,学会将精灵进行分类,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
3. 精灵观察记录:让幼儿通过观察和记录,了解精灵的特征和习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中班科学《精灵舞会》活动课教案设计
中班科学《精灵舞会》活动课教案设计一、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精灵的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探索精神。
二、活动准备1. 精灵头饰、翅膀等道具若干2. 精灵舞会背景图一张3. 精灵手工作品若干4. 音乐CD《精灵舞会》5. 精灵角色卡片若干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观察和描述精灵的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活动难点: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3分钟)1.1 教师带领幼儿做《精灵舞会》舞蹈,熟悉活动氛围。
1.2 邀请幼儿分享跳舞的乐趣,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2. 主题导入(5分钟)2.1 教师向幼儿展示精灵舞会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精灵的特征。
2.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对精灵的认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探索活动(7分钟)3.1 教师分发精灵手工作品,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制作属于自己的精灵。
3.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解决问题,如:“如何让精灵飞得更高?”3.3 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4.1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活动过程,总结精灵的特征和制作技巧。
4.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培养幼儿的反思能力。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精灵舞会主题,引导幼儿继续探索和表达。
3. 区域活动:设置“精灵之家”区域,提供相关道具和材料,让幼儿自主开展探索活动。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估幼儿对精灵特征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通过探索活动,评估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分析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中班科学活动精灵舞会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精灵舞会教案反思本次科学活动的主题是《精灵舞会》,活动时间为30分钟。
我在活动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这次反思,我希望能够从中吸取教训,并改进自己在以后的活动中。
首先,我在活动前对幼儿的预习不够充分。
虽然我上课前向幼儿介绍了活动的主题和目标,但对于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并没有进行具体了解。
这导致了部分幼儿对活动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影响了他们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在以后的活动中,我要加强对幼儿的预习,提前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更好地引导幼儿参与活动。
其次,在活动设计和组织上,我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我在设计活动内容和设置活动环节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实际能力和兴趣。
在活动中,我设置了一些任务和问题,但有些内容对幼儿来说过于复杂,难以理解和完成。
另外,我过于强调活动的结果和成果,忽略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参与感。
在以后的活动中,我要更加注重活动内容的选择和设计,确保其符合幼儿的实际能力和兴趣,注重活动的过程和体验,鼓励幼儿的积极参与和探索。
最后,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我对幼儿的引导和指导还需要更加细致和恰当。
在活动中,我有时候给幼儿的提示过于直接和明显,导致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缺乏自主性和主动性。
有时候我也会过于急于得出问题的答案,没有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和尝试。
在以后的活动中,我要提供更加差异化的引导和指导,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适时给予启发和帮助,营造鼓励幼儿尝试和探索的氛围。
总结起来,这次科学活动《精灵舞会》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也从中收获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认真总结反思,改进不足,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加有效和有益的教育环境。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田园小精灵》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田园小精灵》教案第一章:活动背景1.1 主题:田园小精灵1.2 目的: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田园中的小精灵,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1.3 适用年级:中班1.4 教学资源:图片、实物、教具等第二章:活动目标2.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田园中的小精灵,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2.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
2.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田园小生命的热爱和尊重。
第三章:活动准备3.1 教具准备:田园小精灵图片、实物等。
3.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第四章:活动过程4.1 引入:通过歌曲、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关注田园小精灵。
4.2 观察:展示田园小精灵的图片和实物,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4.3 探索:引导幼儿探讨田园小精灵的作用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4 展示: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田园小精灵的认识和喜爱。
第五章:活动延伸5.1 家园共育:鼓励幼儿与家人一起观察身边的田园小精灵,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
5.2 环境创设:让幼儿参与田园小精灵主题的环境布置,增强幼儿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5.3 后续活动:组织幼儿进行田园小精灵绘画、手工制作等创作活动,丰富幼儿的体验。
第六章:教学方法6.1 直观法: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让幼儿直观地了解田园小精灵。
6.2 互动法:引导幼儿参与讨论、提问等,增强幼儿的参与感和积极性。
6.3 游戏法:运用趣味性强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幼儿的兴趣。
6.4 创作法:鼓励幼儿进行绘画、手工制作等创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第七章:教学评价7.1 过程评价: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观察力、表达能力等。
7.2 成果评价:评价幼儿对田园小精灵的认识程度,以及他们在创作活动中的表现。
7.3 家园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对田园小精灵的认识。
第八章:教学注意事项8.1 关注幼儿的安全,避免在活动过程中发生意外。
幼儿观察记录跳舞小精灵
幼儿观察记录跳舞小精灵观察日期:2024年10月15日时间:上午10点-上午11点观察背景:今天我去幼儿园观察了一个幼儿活动,那就是幼儿们参与的跳舞小精灵活动。
跳舞小精灵是一种旨在通过音乐和舞蹈活动来发展幼儿动作协调性、节奏感和创造力的课程。
我观察的幼儿年龄为3-4岁,他们有各种不同的性格和兴趣爱好。
我将记录幼儿在跳舞小精灵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
观察记录:活动开始,老师打开音乐,幼儿们立即兴奋起来。
他们开始跳跃,扭动身体和摆动手臂随着音乐的节奏。
有几个女孩子表现得格外活跃,她们在舞池中跳来跳去,用自己独特的舞步展现自己。
我注意到有一个男孩子有点害羞,他站在一旁,不太肯动起来。
老师走过去和他交流了一会儿,然后他开始慢慢地摆动身体并跟着音乐跳舞。
在跳舞过程中,老师提出一些动作要求,比如高高举起双手、跳跃起来等。
幼儿们都努力模仿老师的动作,有时候他们会有点不够协调,但是他们充满了热情和乐趣。
有一个女孩子特别有节奏感,她能够很好地抓住音乐的节拍,并自由地展示出自己的舞蹈。
我注意到一个男孩子有一些困难,他似乎对音乐的节奏感不太敏感,总是跟不上其他孩子的速度。
不过,老师很耐心地给他指导,并鼓励他继续努力。
在活动的最后,幼儿们开始随着音乐放松身体。
他们放慢了动作,有的抱着自己的玩具,有的坐在地上,有的抱着朋友。
他们开始跳跃,扭动身体和摆动手臂随着音乐的节奏。
有几个女孩子表现得格外活跃,她们在舞池中跳来跳去,用自己独特的舞步展现自己。
我注意到有一个男孩子有点害羞,他站在一旁,不太肯动起来。
老师走过去和他交流了一会儿,然后他开始慢慢地摆动身体并跟着音乐跳舞。
在跳舞过程中,老师提出一些动作要求,比如高高举起双手、跳跃起来等。
幼儿们都努力模仿老师的动作,有时候他们会有点不够协调,但是他们充满了热情和乐趣。
有一个女孩子特别有节奏感,她能够很好地抓住音乐的节拍,并自由地展示出自己的舞蹈。
我注意到一个男孩子有一些困难,他似乎对音乐的节奏感不太敏感,总是跟不上其他孩子的速度。
幼儿园《小精灵》教案
幼儿园《小精灵》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小精灵的形象和智能元素2.培养小朋友们动手实验的能力和观察力3.提高小朋友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4.培养小朋友们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资源1.《小精灵巡逻队》动画片片段2.小精灵造型模型3.塔构建模型4.风车制作材料教学内容导入教师播放《小精灵巡逻队》片段,介绍小精灵的形象和智能元素,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验探究1.让小朋友们在小组里讨论如何建造一个高塔,规定时间内使所有队员在塔顶出现。
2.提供塔构建模型和风车制作材料,引导小朋友们动手实验。
3.观察整个实验的过程,进行分组讲评,引导小朋友们总结经验和教训。
4.通过实验,培养小朋友们动手实验的能力和观察力,并提高小朋友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游戏环节1.小组分角色,分别扮演小精灵巡逻队的队员。
2.在指定区域内,模拟小精灵巡逻队的工作场景,完成任务。
3.引导小朋友们实现团队合作,展现自己的个人能力。
4.体验小精灵团队的快乐以及完成任务的喜悦。
总结在游戏结束后,老师在小组内引导小朋友们进行反思总结,指出小组成功的原因和不足之处,让小朋友们对本次课程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方式1.实验探究:让小朋友们动手实验和观察,提高参与度。
2.游戏环节:让小朋友们参与角色扮演,增强互动和合作能力。
教学评估1.通过实验探究和游戏环节,进行小组间的互动和评估。
2.教师观察小朋友们实验和游戏的过程,和小朋友们的交流互动,进行课堂评估。
教学反思课程设计完整,实质性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寻找能力得到锻炼,学生的参与度很高,但是在游戏环节需要更好的引导和组织能力,确保每个小组的参与度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活动之精灵——游戏
——从游戏的多样性来谈游戏的创造性[摘要]幼儿年龄较小,大都活泼好动、爱表现、自制力差,教师在幼儿教学中引入游戏,不仅能够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还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创造性游戏让幼儿通过自身想法设定主题并且自由分配建构角色与内容,从而创造性地来对现实生活进行反映的一种特殊活动,创造性游戏对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与发展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促进作用。
本文将结合民间游戏、游戏的多样化、创造力对幼儿的发展进行讨论。
[关键词]幼儿游戏民间游戏多样性创造力
游戏之于幼儿教学的重要性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实施幼儿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还有利于他们智力的发展。
[1]
游戏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的自制力较差,且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若教师在教学中仅口头说教或按部就班地组织幼儿学习,不但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反而会使他们对老师产生抵抗心理,不愿学习。
而游戏的趣味性较强,往往能够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在幼儿教学中引入游戏,将一些活动设计成一个个游戏,这样便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与技能。
[2][3]
游戏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每个人都有表现欲,都希望受到他人的肯定,幼儿更是如此,他们往往能够因为教师的一句话而或喜或忧。
游戏就为幼儿提供了这种机会,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
当幼儿完成了包含在游戏活动中的一定课题与任务时,他们不仅能得到教师、同伴的肯定、表扬、赞叹,还能感受到自身的价值,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
游戏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和智力幼儿阶段是孩子语言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参与游戏活动,他们的语言和智力就可以得到发展。
一方面,幼儿在游戏活动过程中需要用语言来交流思想,商讨各种办法,这就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在游戏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感知、动手操作、放飞想象来掌握知识与技能,发展思维,这就促进了幼儿智力的发展。
如堆积木的游戏,教师可让幼儿根据自己印象中大楼的形象,自由想象,互相交流,亲自动手边思考边摆放,最后堆积出一座结构合理的大楼。
这个游戏就有利于幼儿语言和智力的发展。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说,是生活决定教育;
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民间游戏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它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对于幼儿的人格塑造、体魄强健、能力发展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增加民间游戏的趣味性,我们有必要结合陶先生的创新理论,对游戏中不恰当的部分加以改编,对于陈旧的游戏加以创新。
大胆创新材料,增强民间游戏的吸引性《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条件。
”民间体育游戏材料都来源于生活,而且丰富多样,为了让民间游戏更能吸引幼儿,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将民间游戏引入课堂教学中“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将民间游戏引入零散活动中幼儿园有很多的零散活动时间,如来园活动、课间活动、用餐前后、午睡起床、离园前等,这些活动的时间较短,我们就让幼儿玩一些民间游戏,如“拉纽扣”、蚊子叮、“石头剪子布”等。
幼儿有事可做后就不会出现吵闹现象,各个环节过渡也非常自然,这样的活动既有秩序又可促进幼儿发展。
将民间游戏引入区角活动中民间游戏不但内容多,而且材料丰富,结合陶行知教育思想,将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区角活动,让幼儿在自主的动手活动中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4][5]
要开展多样性的游戏活动幼儿的兴趣持久性短,若总让他们玩一种游戏,即便再好玩也会厌烦。
但很多教师习惯于应用一种游戏或一类游戏,长时间没有变化,这显然不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不利于他们学习。
幼儿教学中,教师应不断丰富游戏的形式,根据对游戏过程的观察和讲评活动的思考,将游戏的形式按照幼儿的需求改进和增加,使之多样化。
这样,游戏内容丰富了、形式多样化了,就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6]
游戏为幼儿创造力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游戏是能动的、自发的、自由的活动,这些特性都是孕育幼儿创造力的重要“母体”,它的过程远远比结果更有意义。
对幼儿来说,创造的重点不在于他的创造水平的高低,而是重在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使幼儿习惯性创造并且勇于创造。
由此可见,通过游戏为幼儿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氛围,鼓励幼儿使之形成心理上的安全感是发展幼儿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游戏可以满足幼儿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好奇心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探索世界奥秘,学习新知识新能力的动力源泉。
好奇心越重幼儿想象能力就越趋于主动,实现创造的可能性便随之增高。
我们应该珍惜幼儿的好奇心,运用游戏通过简单的变化给幼儿带来创造的乐趣,激发他们的探求欲,从而推动创造力的发展。
游戏为幼儿提供想象和表达的机会幼儿创造力是表达式的创造,
在美国创造心理学家对创造力五个层次的划分中位于最低层次。
因此,我们不能忽略了它本身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作用。
幼儿的创造成果依靠想象和表达产生并展示出来,表演游戏就是最好的例子之一。
要想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就要从幼儿自身出发,尊重、珍惜幼儿的天赋,合理地利用幼儿的先天特质进行引导和启发。
游戏这一综合性的活动,既可以使幼儿生理心理得到满足,同时为教师提供了可以合理的、灵活的变通的空间,对幼儿的创造力的发展可以做到因材施教,以便有效地对幼儿进行引导和开发。
[7][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第五条提出:“幼儿园教育应注意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因此,教育并不是目的,能让儿童在其天赋的基础上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才是教育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辜国敏.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策略[J].华夏教师,2013(6).
[2]林菁.关于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整合的几点思考[J].学前课程研究,2007(4).
[3]方晴.论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及应用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3(17).
[4]南京晓庄师范陶行知研究室主编.生活即教育[M].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5]周洪飞.游戏及游戏的玩具和材料[J]. 幼儿教育,1997(9).
[6]潘虹.完美的游戏生活———浅谈在创造性游戏中的一点
[7]王小英. 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教学对策[J]. 东北师大学报,2005,(2).
[8]王小英.幼儿园创造教育研究[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