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29028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知识点(原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九单元 溶液 知识点(原创)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1:溶液1.放热(溶于水后温度升高):如NaOH 固体、浓溶于水,CaO 与水反应。

2.吸热(溶于水后温度降低):如NH4NO3(硝酸铵)固体溶于水。

3.无明显现象(溶于水后温度不变):如NaCl等其他物质。

知识3:悬浊液、乳浊液与乳化作用1.悬浊液:不溶性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2.乳浊液: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常见的乳浊液有牛奶、豆浆等。

乳浊液久置后会分层,密度小的在上层,密度大的在上层。

3.悬浊液和乳浊液都不是溶液,特征是不均一、不稳定。

4.乳化现象: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叫乳化。

5.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如:肥皂漂洗衣服、洗洁精洗碗筷、牛奶、农药等。

6.用洗涤剂和汽油洗衣服的区别:①汽油——用汽油洗衣服时,油污能溶解在汽油里,形成溶液,随着汽油挥发油污就能被带走。

②洗涤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它能使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去。

知识点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继续加入该种溶质,如果该溶质能继续溶解,那么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如果该物质不再溶解,那么溶液是饱和溶液。

(由于水可以和酒精以任意比例互溶,所以水和酒精不能形成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①对于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②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熟石灰)4.结晶①概念: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析出晶体后的溶液叫母液,母液对于析出的溶质来说,仍然是饱和溶液。

②结晶方法i.蒸发溶剂:一般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如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晶体(夏天晒盐)。

人教版化学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化学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化学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汇总1.什么叫做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是有什么组成的?溶质和溶剂.3.什么叫做溶质?被溶剂的物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4.什么叫做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作为溶剂。

5.溶液的均一性是什么?溶液各部分性质、浓度完全一样。

6.溶液的稳定性是什么?外界条件(温度、溶剂的量)不变时,溶质、溶剂不分离.7.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吗?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但一定是透明的。

8.物质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①吸热:硝酸铵②放热: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稀释③与水反应放热:氧化钙9.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①温度:对于大多数物质温度越高,溶质溶解的速率越快;②溶质的颗粒大小:溶质的颗粒越小,溶质的溶剂速率越快;③搅拌:搅拌能够加快溶剂的的速率(但不能增加溶解的量)10.什么叫做乳化?洗涤剂(如洗洁精)等乳化剂能使植物油等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叫做乳化。

11.乳化的应用有哪些?用洗洁精除去油污利用的是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12.什么叫做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能溶解这种物质的溶液。

13.什么叫做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这种物质的溶液。

14.判断溶液是否饱和?①溶液中有固体剩余;②在一定温度下,往溶液里加入相应的溶质,不能再继续溶解。

15.如何判断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往溶液里加入相应的溶质,可以再继续溶解。

16.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之间如何相互转化?(1)对于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①增加溶质②蒸发溶剂③降低温度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①增加溶剂②升高温度(2)氢氧化钙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①增加溶质②蒸发溶剂③升高温度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①增加溶剂②降低温度17.结晶方法有哪些?蒸发结晶: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使溶质析出;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如氯化钠降温结晶:通过降温的方法使溶质析出: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如硝酸钾。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重要知识点梳理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重要知识点梳理

第九单元 溶液1.溶液(1)概念: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溶剂)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形成:宏观上是溶质分散在溶剂中;微观上是溶质粒子在溶剂分子作用下分散在溶剂中。

(3)溶剂的判断:有水时,水为溶剂;无水时,量多的液体为溶剂。

(4)溶液的读法:(溶质)的(溶剂)溶液,若溶剂为水,则可省去溶剂。

如:碘的酒精溶液、氯化钠的水溶液(可简化为氯化钠溶液)。

(5)物质溶解的影响因素:溶质、溶剂、温度等。

同一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6)物质溶解时的热量变化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基本不变;氢氧化钠(NaOH )溶于水时放热;硝酸铵(NH 4NO 3)溶于水时吸热。

2.乳浊液(1)概念: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2)特征: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分层)。

(3)乳化:洗涤剂(乳化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

乳化后的细小液滴能随着水流动,仪器易被洗净。

汽油除油污是由于油污溶解于汽油形成溶液,与乳化没有关系。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溶液是否饱和的判断方法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有固体存在,且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则表明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若溶液中没有固体存在,则可以继续向溶液中加少量的该溶质,若所加固体不溶解,则表明溶液是饱和溶液。

(3)相互转化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结晶(4)结晶:①结晶是指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

结晶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②结晶分为蒸发结晶(蒸发溶剂,一般用于提纯缓升型固体溶质)和降温结晶(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一般用于提纯陡升型固体溶质)。

4.固体溶解度(用S 表示,单位是g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九章 溶液 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九章 溶液  知识点归纳

第九章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溶液: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性质:1.均一性(溶液的各个部分,都是相同的成分)2.稳定性(溶液静置之后,不会有分层现象)关于溶液概念的理解,掌握几个点:1.溶液的组分,只要求两种以上混合在一起就可以,没有注明必须是何种状态。

因此我们说,空气也是一种溶液(只不过我们通常不这样叙述)。

2.常见的溶液如:盐酸(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蔗糖溶液(蔗糖溶于水形成的溶液)碘酒(单质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溶液)溶液的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注:常见的溶剂:水、酒精、汽油如何判断溶质和溶剂:一般来说,固态、气态为溶质,液态为溶剂;同为液态时,量少的为溶质,量多的为溶剂(当有水的组分时,无论水的量多少,都作为溶剂)乳浊液和悬浊液乳浊液:一种液体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之中形成的混合物,如牛奶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如泥沙注: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乳浊液和悬浊液组成成分是不稳定状态,因此长期静置乳浊液和悬浊液,会发生分层现象。

第二章溶解度溶液中,溶质并不是可以无限地溶解在溶剂中。

因此,我们引入了新的概念——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某溶剂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我们把所得到的溶液称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某溶剂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称之为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增加溶剂可以变为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增加溶质可以变为饱和溶液注:以上规律,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物质。

氢氧化钙转化方法相反。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注:1.比较溶解度的前提是,必须注明温度。

因为温度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会发生改变。

2.100g是溶剂的质量,而不是溶液的质量。

3.如果某温度下,该溶液中的溶质没有达到饱和状态,则不能称作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素材(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素材(新版)新人教版

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一.溶液1.溶液是指,叫做溶质,叫做溶剂。

2.溶液拥有均一性和稳固性的特点。

均一性指溶液各局部、、性质都同样。

稳固性指外界条件不改变,溶液。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3.物质溶解时,常常陪伴吸热或放热现象。

一种是汲取热量,如:另一种是放出热量,如:还有一种热量变化不显然,如:4.乳化现象分别到形成的混淆物叫做乳浊液,能够使乳浊液稳定性加强。

课题2溶解度一.饱和溶液4.饱和溶液的观点因素:①;②。

上述条件下还可以持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5.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转变。

一般状况下,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或或,转变为饱和溶液。

;③,转变成二.溶解度6.溶解度观点因素:①;②;③;④单位:g。

7.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难溶微溶可溶易溶8.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有a.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跟着温度的高升而增大,如c.;b.,如,如。

9.气体溶解度观点重点:1体积水;④饱和状态;①压强101KP ,②必定温度下;③⑤单位:体积。

10.影响气体溶解度因素:;。

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都成与压强成混淆物的分离〔1〕过滤法:分离〔2〕结晶法:分离如结晶的两种方法如课题3溶液的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100%克氯化钠溶解于80克水中,求所配制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钠溶液,需要氯化钠多少克?水多少亳升?用5克氯化钠可配置10%的氯化钠溶液多少克?用25%的氯化钠溶液和水配制30kg10%的食盐溶液。

需要25%的氯化钠溶液和水各多少kg?2。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知识点汇总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知识点汇总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知识点汇总 (新版)新人教版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注意:a 、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 4为蓝色 FeSO 4为浅绿色 Fe 2(SO 4)3为黄色 b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d 、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⑴概念:(略);⑵注意:有意义的条件“在一定量溶剂里”“在一定温度下”; ⑶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⑷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注:①Ca (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⑸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⑹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a.溶解吸热:如NH 4NO 3溶解;b.溶解放热:如NaOH 溶解、浓H 2SO 4溶解;c.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 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1)溶解度的含义:如20℃时NaCl 的溶液度为36g 含义:a.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

b.或在20℃时,NaCl 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a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 3b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c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溶液》知识点汇总

最新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溶液》知识点汇总

第9单元知识点汇总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⑴概念:(略);⑵注意:有意义的条件“在一定量溶剂里”“在一定温度下”;⑶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注:①Ca (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⑸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⑹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a.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b.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c.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1)溶解度的含义:如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a.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b.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a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c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Ca(OH)2(3)溶解度曲线(a)t3℃时A的溶解度为80g ;(b)P点的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c)N点为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A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d)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e)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f)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g)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 无晶体析出的有 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A<C<B ;(h)除去A中的泥沙用过滤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结晶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一溶液的形成知识点一溶液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基本特征: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与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时,溶质、溶剂不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

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

如果没有指明溶剂,我们就认为水就是溶剂。

【拓展延伸】1、判断某物质就是否就是溶液,一般瞧以下两点:(1)就是否就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一种物质就是否溶解于另一种物质中。

2、有些物质(如蔗糖等)在溶液中就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还有些物质(如氯化钠等)在溶液中就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易错警示】1、溶液一般就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就是无色的。

如CuSO4溶液为蓝色,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2、溶液就是混合物,因此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就是溶液,如水就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就是溶液。

知识点二溶液的组成溶液由两部分组成——溶剂与溶质。

溶剂的定义:能溶解其她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

溶质的定义: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注意区分溶剂与溶质:①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固体(或气体)就是溶质,液体就是溶剂。

②液体与液体混合——一般把量多的瞧作溶剂,量少的瞧作溶质。

如果其中一种液体就是水,那么水就是溶剂。

【拓展延伸】1、在溶液中,溶质可以就是一种,也可以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但溶剂只能就是一种。

溶质与溶剂可以就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对于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判断,应以反应后生成的物质与反应物的量来确定。

如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应该为反应生成的ZnSO4【易错警示】1、溶液的质量等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与,但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与。

2、在计算溶液质量时,溶质质量就是指已被溶解的那部分的物质的质量,而未溶解的部分不能计算在内。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必背知识点一、溶液的概念与组成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均一性:溶液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

稳定性:在温度、压强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

混合物:溶液一定是混合物,至少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

2.溶液的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通常是液体,如水、汽油、酒精等。

在溶液形成过程中,若两种液体互溶,则一般把量多的液体称为溶剂,量少的称为溶质;若有水参与,则水通常被视为溶剂。

二、溶液的性质1.颜色:溶液不一定无色,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硫酸亚铁溶液为浅绿色,硫酸铁溶液为黄色。

2.密度与体积: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和,但溶液的体积并不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的简单相加。

3.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溶解吸热:如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

溶解放热:如氢氧化钠、浓硫酸溶解时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

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如氯化钠溶解时无明显热现象。

三、溶解度与饱和溶液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通常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氢氧化钙等少数物质例外。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所得到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所得到的溶液。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增加溶剂、升高温度 (对于大多数物质)。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增加溶质、降低温度 (对于大多数物质)、蒸发溶剂。

四、溶液的配制1.配制步骤: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或体积,然后进行称量(或量取)、溶解。

2.所需仪器:天平 (用于称量固体溶质)、量筒 (用于量取液体溶质或溶剂)、烧杯、玻璃棒 (用于搅拌加速溶解)等。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梳理1)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破坏,需要吸收热量,称为溶解热;(2)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形成,放出热量,称为溶解热。

溶解热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一般来说,极性分子在极性溶剂中溶解时放热,非极性分子在非极性溶剂中溶解时放热。

溶解热的大小对于一些化学反应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冷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时,会放出大量的热量,这种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速度很快,有可能产生危险。

改写。

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其中,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溶剂,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

2、溶液的基本特征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均一性指溶液中任何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稳定性指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

需要注意的是:溶液是一种混合物,不一定是液体;溶液一般透明,但不一定无色;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的质量加上溶剂的质量,但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的体积加上溶剂的体积;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但溶剂只能是一种;溶液的命名方式为“溶质的溶剂溶液”。

3、溶液的用途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同时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例如,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缩短生产周期;植物吸收的养料必须以溶液形式存在;医疗上用的多种注射液也都是溶液。

4、浊液的分类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称为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称为乳浊液。

这两种浊液在振荡后都呈混浊状态,在静置后都会分为两层。

5、乳化现象乳化剂是指能够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乳化与溶解不同,乳化后形成的是乳浊液。

6、溶解时的热现象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会发生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破坏,需要吸收热量,称为溶解热;同时,溶质和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形成会放出热量,称为溶解热。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第九单元溶液课题一、溶液的形成考试要求: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知道水、乙醇、汽油等常见溶剂考点一、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只能是一种。

可以是固、液、气三态,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 &ne;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⑴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⑵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⑶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⑷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能溶解的物质二、乳浊液与乳化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2、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三、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考点二)①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②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③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溶解课题二、溶解度考试要求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含义;初步了解溶解度曲线掌握溶解度的概念,特别注意区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有关溶解度曲线:能看得懂溶解度曲线图,能根据图上的数据进行计算考点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九年级化学溶液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溶液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溶液必背知识点化学溶液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质状态。

通过溶解物质,溶液可以实现物质的混合和传递,对于我们理解化学变化以及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物质转化至关重要。

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溶液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化学溶液必背的知识点。

一、溶液的定义及分类1. 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其中溶剂是溶解度较大的物质,而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

2. 溶液的分类:根据溶质的物质状态,溶液可分为固体溶液、液体溶液和气体溶液。

形成溶解度较大的稳定固体溶液的例子包括盐水、糖水等。

二、溶解度与溶解过程1. 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剂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量。

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溶解度与温度、压力以及溶质溶剂间相互作用力有关。

通常情况下,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固体溶液的溶解度随压力变化较小。

三、溶解热和溶解过程的热效应1. 溶解热的定义:当溶质和溶剂发生溶解反应时,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溶质在溶解过程中吸收的能量称为溶解热。

2. 溶解过程的热效应:固体溶质的溶解热通常是吸热过程,而气体溶质的溶解热则是放热过程。

四、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1. 饱和溶液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达到最大值,无法再溶解更多溶质时,称为饱和溶液。

2. 过饱和溶液的定义:通过增加溶质的量或溶质的温度超过饱和点,溶液中的溶质质量超过最大溶解度,形成的溶液称为过饱和溶液。

五、浓度和溶液的稀释1. 浓度的定义: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摩尔数与溶剂的质量或体积之比。

常见表示浓度的方法包括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

2. 溶液的稀释:溶液的稀释是指增加溶剂的量或减少溶质的量,从而使溶液变得更加稀薄的过程。

六、溶液中的离子反应1. 离子的定义:在化学反应中,能够自由运动并且可以单独存在的带电原子或原子团。

2. 离子反应的示例:当水中溶解离子化合物时,溶质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会与水分子发生反应,形成水合离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 单元知识总结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   单元知识总结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单元知识总结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单元知识总结课题一、溶液的形成一、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只能是一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都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注意:(1)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3为黄色(2)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3)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4)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不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是针对某一溶质而言,不是对所有溶质而言。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若能溶解,则是不饱和溶液;若不能溶解,则是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1)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2)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1)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2)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3)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不饱饱和降温 或 蒸发溶剂 或 加溶质升温 或 加溶剂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注意:溶解度是指溶质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 。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人教版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化学人教版

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定义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

溶液由和由两部分组成。

的物质叫做溶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未溶解的物质不是溶质溶液的质量= +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2、溶液的特征:性、性[知识点二]溶液中溶剂、溶质的判断1、溶质可以是、或;2、溶质溶剂的判断口诀固液溶解液为剂,液液互溶多为剂。

水多水少总为剂,不指溶剂水为剂。

[知识点三]物质溶解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通常伴有的变化,有的物质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比如:;有的物质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比如:;有的物质溶于水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比如:。

[知识点四]乳化现象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其特点为不稳定,不均一,静置后会分层。

②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即增强乳浊液的稳定性,这种现象称为乳化现象。

常见的乳化现象:洗发水洗头发、洗洁精洗餐具、洗衣粉洗衣服、农药的合成和使用[知识点五]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定义:在一定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的饱和溶液,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只是一般情况,特例除外)、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增加、升高3、(1)怎样判断食盐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一“看”:杯底是否有未溶解的固体。

一定温度下,杯底尚有少量食盐固体不能溶解,则烧杯中的上层清液是;二“加”:加入少量同种溶质若溶液中没有剩余的食盐固体,则向溶液中,①如果,说明原溶液;②如果,说明原溶液。

(2)一定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还能继续溶解其他物质。

【知识点六】溶解度溶解度概念:在一定下,某固体物质在克里达到状态时所能。

溶解度四要素:温度——必须指明具体的温度,溶解性才有意义。

溶剂的质量是100g。

固体在溶解在溶液中,必须达到饱和状态。

溶解度的单位通常是g。

【对定义的理解】1.20②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知识点1:溶液的概念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特征(1)均一性:指溶液形成后,溶液中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是完全相同的,即同一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密度、颜色等都相同.(2)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即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出现分层现象,也不会析出固体物质.【拓展延伸】1.判断某物质是否是溶液,一般看以下两点:(1)是否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一种物质是否溶解于另一种物质中.2.有些物质(如蔗糖等)在溶液中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的,还有些物质(如氯化钠等)在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的.【易错警示】1.溶液一般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为蓝色,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2.溶液是混合物,因此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例1】调味剂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下列调味剂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B.蔗糖C.味精D.芝麻油知识点2:溶液的组成1.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除此之外,酒精、汽油等也可以作为溶剂.2.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1)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名称后加溶剂,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食盐水”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但是一般水溶液中不指明溶剂,即未指明溶剂的溶液,溶剂一般是水,如“硫酸铜溶液”中,硫酸铜是溶质,水是溶剂.(2)当固体或气体溶于液体形成溶液时,一般将固体或气体看作溶质,液体看作溶剂.(3)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形成溶液时,一般把量多的看作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但是只要溶液中有水存在时,无论水量多少,水都是溶剂.【拓展延伸】1.在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但溶剂只能是一种.2.对于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判断,应以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和反应物的量来确定.如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应该为反应生成的ZnSO4.【易错警示】1.溶液的质量等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之和,但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2.在计算溶液质量时,溶质质量是指已被溶解的那部分的物质的质量,而未溶解的部分不能计算在内.图1①如果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汽油中的溶解度相差很大,>10“下降型”,表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3.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可以查出某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2)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3)可以确定某一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4)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怎样制得某温度下的该物质的饱和溶液.(5)由溶解度曲线可确定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方法.易错警示比较物质溶解度大小时一定要指明温度,否则无法比较.【例5】如图3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B.升高温度可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C.20 ℃时,100 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是30 g 图3D.40 ℃时,分别用100 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知识点6:气体的溶解度1.气体的溶解度:指在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1)溶质、溶剂的性质.(2)温度: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3)压强: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例】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是()A.烧开水时,水沸腾前有气泡冒出B.喝下汽水时,感到有气体冲到鼻腔里C.打开啤酒瓶盖时,有大量的泡沫溢出D.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跃出水面知识点7:结晶方法及适用范围1.结晶: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结晶.2.结晶方法及适用范围(1)蒸发溶剂:一般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物质.如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晶体,就可以用蒸发溶剂法.(2)冷却热饱和溶液法:一般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物质.如从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3.结晶的应用——海水晒盐(1)原理: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食盐结晶出来.(2)主要过程:(如图4)图4拓展延伸用两种结晶方法分离或提纯两种固体的混合物:如图5所示,甲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如果乙中混有少量的甲,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最后留少量水,这时少量的甲仍留在溶液中,趁热过滤);如果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降温结晶)进行分离. 图5图8=×100%=×=×=×=×。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九单元溶液(整章知识详解)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九单元溶液(整章知识详解)
42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九单元溶液
43
请点击学习(

请点击学习(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九单元溶液
第9单元 溶液 第三节 溶质的质量分数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九单元溶液
45
溶质的质量分数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九单元溶液 溶质的质量分数
46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判断溶液浓稀】
判断: 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 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是什么?
50g×98%=x×20%
50g×98%
x=
20%
=245g
需要水的质量=245g-50g=195g
答:把5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 液,需要195g水。
现要配制150kg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解】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 溶液×质10量0%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 150kg×16%=24kg
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 150kg-24kg=126kg
答:配150k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24kg氯化钠和126kg的 水。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九单元溶液
48
溶质的质量分数
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可用 下式计算: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 溶液×质10量0%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九单元溶液
49
溶质的质量分数
按下表所定的量配制氯化钠溶液?
试管 编号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
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九下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

九下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

九下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一、知识点1.溶液的概念及特点答案: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外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特点:均一、稳定2.碘几乎不溶于 中却溶解在 ;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 中却溶解在答案:水、汽油;汽油、水3.溶于水放热的物质有:答案:四大强碱(NaOH 、KOH 、Ba(OH)2、Ca(OH)2)、生石灰(CaO)、浓硫酸(H 2SO 4)4.溶于水吸热的物质有:答案:可溶性铵盐(例如:NH 4NO 3、NH 4Cl )5.生活中使用洗衣粉、洗洁精等清洗油污,使用了 原理。

汽油、酒精清洗油污使用 原理答案:乳化,溶解6.举例生活中的溶液、乳浊液、悬浊液各一例答案:溶液:葡萄糖溶液、食盐水等乳浊液:牛奶、豆浆等悬浊液:泥浆水等7.溶解度的概念:答案:在某一温度下100克溶剂所能溶解溶质最大的质量8.饱和溶液、饱和溶液、结晶的关系答案:9.几种常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上图中说出得到的关于溶解度的信息有哪些?答案:(1). 一般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 铵盐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非常明显(3).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降低等10.根据下图及生活中在夏天喝可乐会打嗝解释影响气体在水中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并说明是如何影响的。

答案:影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压强另外一个是温度,压强越大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温度越高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小。

11.溶液由什么组成,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答案: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 ( ) ( )( )12.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用品:实验步骤:误差分析:①砝码生锈②称量的药品受潮了③物品和砝码放反了④量取蒸馏水时仰视读数等答案: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胶头滴管、氯化钠、蒸馏水等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贴标误差分析:①偏大②偏小③偏小④偏小13.物质溶性表(室温)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知识点1:溶液的概念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1)均一性:指溶液形成后,溶液中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是完全相同的,即同一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密度、颜色等都相同。

(2)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即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出现分层现象,也不会析出固体物质。

【拓展延伸】1.判断某物质是否是溶液,一般看以下两点:(1)是否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一种物质是否溶解于另一种物质中。

2.有些物质(如蔗糖等)在溶液中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的,还有些物质(如氯化钠等)在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的。

【易错警示】1.溶液一般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

如CuSO4溶液为蓝色,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2.溶液是混合物,因此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

【例1】调味剂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下列调味剂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B.蔗糖C.味精D.芝麻油知识点2:溶液的组成1.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除此之外,酒精、汽油等也可以作为溶剂。

2.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1)根据名称。

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名称后加溶剂,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食盐水”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

但是一般水溶液中不指明溶剂,即未指明溶剂的溶液,溶剂一般是水,如“硫酸铜溶液”中,硫酸铜是溶质,水是溶剂。

(2)当固体或气体溶于液体形成溶液时,一般将固体或气体看作溶质,液体看作溶剂。

(3)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形成溶液时,一般把量多的看作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

但是只要溶液中有水存在时,无论水量多少,水都是溶剂。

【拓展延伸】1.在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但溶剂只能是一种。

2.对于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判断,应以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和反应物的量来确定。

如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应该为反应生成的ZnSO4。

【易错警示】1.溶液的质量等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之和,但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

2.在计算溶液质量时,溶质质量是指已被溶解的那部分的物质的质量,而未溶解的部分不能计算在内。

【例2】将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酒精溶液;(2)食盐水;(3)稀盐酸;(4)澄清石灰水;(5)硫酸锌溶液;(6)铁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

知识点3:溶液的用途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表1所示)。

农业生产无土栽培的植物必须生长在营养液中科学实验能够相互反应的两种固体通常配制成溶液,然后让它们的溶液进行反应,这是因为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反应物相互接触更充分,反应进行得更快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植物吸收的养料必须溶解在水中,人体吸收的营养成分也同样需要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医疗卫生医疗上所用的许多注射液也是溶液,如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例3】许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主要原因是( )A.反应速率快B.不需加热C.易于操作D.装置简单知识点4:影响溶解能力和溶解速率的因素实验设计(1)实验目的:探究溶质和溶剂的种类对物质溶解能力的影响。

(2)实验用品:试管、药匙、蒸馏水、碘、高锰酸钾、汽油。

(3)实验步骤:(如图1所示)①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2小粒碘和高锰酸钾,各加入2~3 mL 水;②另取两支试管,再分别加入1~2小粒碘和高锰酸钾,各加入2~3 mL 汽油,观察是否溶解及所得溶液的颜色。

图1分析论证(4)实验现象:碘几乎不溶于水,却可以溶于汽油形成紫色溶液;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却可以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

(5)实验结论: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有关,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

实验点拨1.实验设计时,必须要有控制变量的思想,若要探究某一因素对物质溶解能力的影响时,必须控制其他因素不变。

2.物质的溶解能力除了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外,还与温度有关。

3.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决定因素是物质本身的性质,除此之外还受温度、物质的颗粒大小、是否搅拌等因素影响。

(1)溶剂的温度:溶剂的温度越高,溶质溶解的速率越快。

(2)溶质固体的颗粒大小:颗粒越小,溶解越快。

(3)是否进行搅拌:在搅拌的情况下,溶质溶解的速率加快。

【例4】我们已经知道这样的事实:①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②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③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在等量的冷水中溶解的质量多。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事实表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三个因素有关。

(2)请你举出上述三个因素中的一个应用实例(要求与上面所列事实不同) 。

知识点5:溶解过程中的热现象物质溶解时的热现象实验【实验设计】1.实验目的:探究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2.实验用品:铁架台(带铁圈),烧杯,玻璃棒,温度计,蒸馏水,药匙,固体NaCl、NH4NO3、NaOH。

3.实验步骤:如图2所示装置,向烧杯中加入100 mL 蒸馏水,测出水的温度。

向烧杯中加入10 g固体NaCl,并用玻璃棒小心搅拌至NaCl完全溶解。

测出NaCl溶解后溶液的温度,比较前后两次温度的变化。

按上述操作测定NH4NO3、NaOH溶解前水的温度和溶解后溶液的温度,并比较温度的变化。

分析论证4.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见表2)。

加入物质氯化钠(NaCl) 硝酸铵(NH4NO3) 氢氧化钠(NaOH)实验现象所得溶液的温度与原来水的温度基本相同所得溶液的温度明显低于原来水的温度所得溶液的温度明显高于原来水的温度实验结论NaCl溶于水后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NH4NO3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降低NaOH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升高实验点拨1.溶解过程中不能用温度计搅拌,应使用玻璃棒搅拌。

2.温度计读数时,一定不要将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读数。

拓展延伸1.浓硫酸溶于水时也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

2.生石灰(CaO)放入水中也能放出大量的热,因为CaO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是放热反应。

【例5】小琪往图3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轻轻搅拌后,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

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食盐B.硝酸铵C.氢氧化钠 D.白糖知识点6:乳浊液和乳化现象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其特点是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会分层。

2.乳化现象(1)乳化剂和乳化作用:人们把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叫做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做乳化作用。

常用的乳化剂有各种日用洗涤剂、化妆品等。

(2)乳化作用的应用:用洗涤剂去除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清洗试管内的油污。

拓展延伸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常见混合物有溶液和浊液两大体系,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浊液是不均一、不稳定的。

浊液分悬浊液和乳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和乳浊液振荡后都呈浑浊状态,静置后悬浊液中固体会沉淀下来,乳浊液会分层。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见表3。

项目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分散前被分散物质的状态固、液、气固液分散在溶剂里的粒子分子或离子许多分子的集合体许多分子的集合体外观大多透明且均一浑浊、不均一浑浊、不均一久置现象稳定,不分层不稳定,沉淀不稳定,分层实例食盐水、蔗糖、水、碘酒泥浆油水混合物相同点都是混合物易错警示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与用洗涤剂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有本质的区别:汽油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汽油能溶解油脂,是溶解原理,形成的是溶液;而洗涤剂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将大的油珠变成无数细小的液滴,是乳化原理,形成的是乳浊液。

【例6】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A.用食醋除水垢B.用稀盐酸除铁锈C.用汽油清洗油渍D.用洗洁精清洗油污【考点突破】考点1:溶质、溶剂的判断【例1】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溶剂是。

(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下面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

①如果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②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填“甲”、“乙”或“丙”)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考点2:溶解过程中的热现象与物理学科压强知识综合【例2】如图5所示装置,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氢氧化钠B.生石灰C.浓硫酸 D.硝酸铵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 溶解度知识点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一般地说,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只要看在一定温度下,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如果有,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那么这种溶液就是所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因此,判断一种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可在温度和溶剂量不变的条件下,向原溶液中再加入少量原溶质,如果溶质不再溶解,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溶质继续溶解,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拓展延伸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1)浓溶液、稀溶液的定义:为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

在一定量的溶液里,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多的是浓溶液,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少的是稀溶液。

(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是从两个不同角度对溶液进行分类的,因此两组概念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即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但是,在一定温度下,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

【例1】周末,感到有点饿的甲同学泡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将杯子放在一边待糖水变凉,喝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图1)。

下列操作或现象能说明糖水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A.泡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B.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C.凉的糖水底部有剩余的白糖D.喝糖水时感到很甜知识点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条件1.大多数物质(如KNO3等)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可通过如下方法: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2.极少数物质[如Ca(OH)2]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需通过如下方法: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易错警示对于不同溶质的溶液而言,改变溶质、溶剂的量都可以实现上述转变,但改变温度要视具体物质而定,如KNO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有极少数固体物质(如氢氧化钙)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若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应降低温度,若将Ca(OH)2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应升高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