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成因分析及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选择

合集下载

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应对

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应对

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应对金融危机是指在金融市场中出现的一系列严重的经济和金融问题,通常会导致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以及金融体系的崩溃。

自20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多次重大的金融危机,如1929年的美国股市崩盘、2008年的次贷危机等。

本文将探讨金融危机的成因以及应对措施。

一、金融危机的成因1.1 经济周期波动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出现起伏波动的规律。

在经济繁荣期,人们倾向于过度投资和过度消费,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而在经济衰退期,人们恐慌抛售资产,导致市场崩溃。

这种周期性波动容易引发金融危机。

1.2 金融市场失灵金融市场失灵是指金融市场无法有效地完成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的功能。

例如,信息不对称导致投资者无法准确评估风险,金融机构过度杠杆化导致系统性风险增加等。

这些问题会在金融市场中积累,最终引发金融危机。

1.3 政府政策失误政府的政策决策对经济和金融市场有着重要影响。

政府的错误决策可能导致经济过热或过冷,进而引发金融危机。

例如,政府过度放松监管导致金融市场泡沫,政府过度收紧货币政策导致经济衰退等。

二、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2.1 加强监管和风险管理加强金融监管是防范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其合规运营;同时,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

2.2 提高透明度和信息披露透明度和信息披露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关键。

金融机构应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频率,使投资者能够准确评估风险。

同时,政府应加强对金融市场信息的监管,防止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

2.3 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金融危机往往具有跨国性和全球性的特点,需要各国加强合作与协调。

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应加强信息共享,共同制定应对措施,避免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倾向。

2.4 推动结构性改革金融危机暴露出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结构性改革。

政府应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减少对金融业的依赖,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2.5 增强金融教育和普及金融教育和普及是提高公众金融素质的重要途径。

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应对

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应对

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应对金融危机是指一国或多国的金融市场发生系统性危机,通常表现为金融机构倒闭、股市崩盘、货币贬值等现象,不仅对国内经济造成重大影响,也可能波及全球。

本文将探讨金融危机的成因以及应对策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并掌握应对金融危机的知识。

金融危机的成因1. 政府政策不当政府的政策不当是金融危机的一个主要成因。

例如,长期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和过度杠杆化,最终引发金融市场的崩盘。

此外,政府过多的干预和管制也可能扭曲市场机制,导致资源配置不当,从而埋下金融危机的隐患。

2. 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不善金融市场上的金融机构如果风险管理不当,将可能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

例如,金融机构可能因为盲目追求利润而忽视风险管控,或者过度依赖某一特定资产,一旦市场出现波动,就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最终导致金融危机。

3. 不当的金融制度与监管金融危机也可能是由于不当的金融制度与监管所致。

如果金融市场过于松散,监管不力,金融机构可能会得不到有效监督,从而产生各类违规和风险隐患。

此外,金融制度的不完善也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混乱,为金融危机埋下隐患。

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1. 改善监管制度对于金融市场的监管制度要求更加趋于完善,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管制度,并强化市场监管,防止各类金融乱象的产生。

政府和监管机构需要审慎监管,对金融机构进行全方位的风险监控,确保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2. 提升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水平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对风险管理的重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各类金融风险的监测和控制,确保金融机构在面对市场波动时能够保持稳健的运营,以减少金融危机的发生可能性。

3. 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宏观经济政策需要更加合理地调控,政府需要根据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以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避免过度波动。

同时,政府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各类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

4. 规范金融市场秩序金融市场需要更加规范有序地运行,政府和监管机构需要加强市场的信息披露和透明度,提升金融市场的合规程度,防范金融乱象的产生,降低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金融危机的起因与应对措施分析

金融危机的起因与应对措施分析

金融危机的起因与应对措施分析金融危机是指在金融体系中发生的一系列严重威胁到经济稳定的紧急事件。

自20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多次金融危机,给各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本文将分析金融危机的起因和应对措施,并探讨不同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的差异。

一、起因分析1. 经济周期波动:金融危机的起因通常是因为经济周期的波动,经济繁荣时期通常伴随着过度乐观的投资行为和过度放松的金融监管,这可能导致风险积聚和资产泡沫的形成。

当经济周期下行时,泡沫破裂,金融系统遭受重大冲击,进而引发金融危机。

2. 金融市场失灵:金融市场的不正常运作也是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金融市场出现信息不对称、违约激增、流动性紧张等问题时,金融机构的信任破裂,市场功能失灵,从而引发金融危机。

3. 国际金融关系:国际金融关系的不稳定也可能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因素之一。

全球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以及金融机构间的相互依赖使得金融风险具有跨国传播的特点。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体系出现问题时,可能会波及到其他国家或地区,从而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

二、应对措施分析1. 强化金融监管:加强金融监管是避免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定更加严格的监管规定,增加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加强对风险管理的要求,可以有效地限制金融机构的过度风险暴露,降低金融系统的脆弱性。

2. 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对金融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是防止金融危机的重要措施。

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应当充分认识到风险的存在,并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如分散投资、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等,以提高对风险的容忍度和应对能力。

3. 国际合作应对:金融危机具有全球性的特点,各国应当加强合作,通过共享信息、加强政策协调等方式来共同应对金融危机。

国际金融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金融危机期间可以提供紧急贷款和技术援助等支持。

4. 经济结构调整:金融危机通常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契机。

危机过后,各国应当加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减少对金融业的依赖,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韧性和可持续性。

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对策

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对策

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对策近年来,各国不断发生的金融危机不仅给全球经济带来极大的影响,更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发展。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每个经济体和个人需要深刻认识金融危机的成因,采取适当的对策,避免自身受到严重的打击。

一、成因分析1. 金融市场不规范:虽然金融市场发挥了重要的经济功能,但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没有严格监管、对金融产品质量没有严格审核等,导致金融市场的安全性不断下降。

2. 地缘政治因素:一些国家的政治风险、地缘政治因素等都会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巨大影响。

比如,美国在“9.11”事件后出现的对恐怖主义的严苛处置政策,导致了能源、金融等领域的动荡,最终影响了全球的经济稳定。

3. 国际贸易战争:国际贸易战争是近年来金融危机的重要成因之一。

恶性的贸易战争会导致国际经济秩序失衡,国际贸易、环境和人口等问题的互动会导致全球经济形势变得更加不稳定。

4. 急速的金融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金融创新越来越快,新金融工具层出不穷,金融产品难以量化,这使得金融市场上风险的种类和规模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5. 政策干预不当:政策干预不当也是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些国家在金融市场监管中,存在不够自律和有效的情况。

一些国家发展能力不足、资本不足、政策治理能力或与全球经济危机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缺乏条件,导致了经济体的不适度竞争和不稳定。

二、对策1. 建立健全金融市场规则:建立健全的金融市场规则和监管制度非常重要,任何金融机构都应该严格执行财务透明、产品披露等方面的要求,保证金融市场的公平稳定。

2. 加强金融机构的监管:加强金融机构的监管是防范金融危机的重要措施。

各国政府可以出台更严格的规范监管制度,针对不合法的金融交易、套利、洗钱等违规行为进行打击,有效防范金融市场的风险。

3. 增加对全球经济的合作:加强对全球经济的合作,尤其是在国际贸易、投资、税收、金融等领域的互动上,可以有效缓解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恶劣影响。

4. 注重全球化进程的稳定:全球化进程发展过快,留下的差距和不平等问题,容易导致制度和社会的不平衡。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分析第一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分析2007-2008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分析源自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金融动荡迅速演变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各国经济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关于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历来学术界有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阴谋论和规律论。

阴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遭受有预谋和有计划攻击造成的,是外因造成的,特别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这种观点较为流行。

规律论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体的自身规律,是内因造成的。

以下是从国际经济的视角具体解析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

1.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赤字政策刺激了美国居民的过度消费和金融机构高杠杆运营,造成累了资产价格泡沫。

金融机构杠杆率的提高,导致金融市场的资产泡沫迅速膨胀,过高的资产价格引发的额“财富效应”,哟、又进一步刺激了美国的国度消费。

除了货币政策,美国所实施的财政政策和大规模减税计划,再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为资产价格泡沫的增长留下了隐患。

政府开支不断扩张,经济增长结构进一步失衡,直至危机爆发。

2.以自以为是的监督理念,监督制度的漏洞和监督手段的不足使金融体系的风险渐逐步积累,是导致此次危机的主要原因。

长期以来,美国封奉行自由市场经济,过于自信的相信市场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整能力,主观上造成了金融监管的缺失和松懈。

另外,美国的金融体系也存在漏洞,导致监管的额错位和滞后。

从监管技能和监管手段上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尤其是衍生金融产品的市场真实价格和因此产生的损益情况,金融监管当局没能及时对金融体系的风险进行正确的判断。

3.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存在缺陷,漠视风险控制,追求短期利益,缺乏制横机制,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主要是管理层缺乏足够的约束能力,对有效风险管理德尔建设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4.风险与收益不均衡的创新产品催生了金融危机,监管缺失的场外衍生产品加剧了市场动荡。

基础资产发起人通过证券化赚取了高收益,却把基础资产中的所有信用和市场风险通过证券转移给了遍布全球的证券投资者。

美国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

美国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

由主义条件下金融危机会变得更加严重。这一点已被历 史所证明。美国在19世纪实行的是比较自由的市场经济, 那时大约每10年左右就有一次非常严重的金
融危机。到1929年,自由市场经济导致了美国金融体系 的崩溃。此后,美国于1945年—1973年期间实行的是管 制的资本主义,在此期间没有发生一
次大的金融危机,也没有一家大的金融机构破产。但是 自1980年以来,随着新自由主义的抬头,美国经济出现 了一系列的资产泡沫,并伴随着产生了相应的
。所以,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很有可能对中国的金融 体系带来巨大冲击。总之,美国经济如果陷入严重衰退, 很有可能把整个世界经济拖入衰退。可以说,世
界经济现在面临着进入一次全球范围的萧条的危险。三、 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导致 这次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是新自由主义的资本
主义。1945年—1973年,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全世界, 管制的资本主义都占支配地位。这种形式的资本主义的 特征有:(1)政府对经济和金融系统实
宣布,7月份由次贷引起的损失达7亿美元;2008年1月 15 日,花旗集团宣布由于次贷损失,在去年第四季度净亏 损98.3亿美元;1月 16日
,摩根大通公布2007年财报,第四季度亏损35.88亿元, 其中因次贷损失13亿美元;1月30日,瑞士银行宣布,受 高达140亿关元次贷资产冲减
拖累,去年第四季度预计出现约114亿美元亏损。次贷风 暴引起的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各国资金流动性,这对本 国各行各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筹集都有很大影
除对金融的管制。解除管制是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的 一个重要特征。没有国家严密监管的金融市场是非常不 稳定的。1945年一1973年间,在国家管制
的资本主义条件下,美国中央银行和政府迫使金融资本 尽量把钱借贷给实体经济部门的企业。这种情况下,金 融机构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

2024年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各国的应对策略

2024年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各国的应对策略

2024年全球金融危机是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其成因可以追溯到许多复杂的因素,包括低利率环境、金融创新、房地产泡沫、过度杠杆、信贷评级机构失灵等等。

下面将详细解析这些成因,以及各国的应对策略。

首先,低利率环境是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许多国家采取了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低利率环境。

低利率使得投资者寻找高收益的资产,刺激赌博性投机行为。

其次,金融创新也是引发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金融创新带来了大量新的金融工具和交易方式,这使得金融市场过于复杂,监管难度加大。

一些创新的金融产品,如抵押贷款担保证券化产品(MBS)和信贷违约掉期(CDS),给金融市场埋下了危机的伏笔。

房地产泡沫也是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低利率环境和宽松信贷政策的推动下,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泡沫。

投资者将房地产视为安全的投资港湾,并且通过抵押贷款担保证券化产品不断扩大了房贷规模,这使得房地产市场泡沫越来越大。

过度杠杆也是引发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金融机构利用杠杆放大自己的回报,提高盈利能力。

然而,当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时,这些机构的杠杆比例就会暴露出来,从而导致金融机构的破产。

此外,信贷评级机构失灵也是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信贷评级机构对抵押贷款担保证券化产品进行评级,但他们过于依赖之前的历史数据,没有考虑到房地产市场泡沫不断膨胀的风险,从而给投资者带来了错误的信号。

针对这次危机,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

美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纾困方案,包括救助大型金融机构、制定金融法案、削减利率等等。

欧洲国家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包括注资银行、建立信贷保护机制等。

同时,各国采取了货币和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以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衰退。

此外,各国也加强了金融监管。

一方面,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提高了资本充足率和风险管理要求;另一方面,增强了市场透明度,加强了对金融产品和交易的监管。

总而言之,2024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成因十分复杂,包括低利率环境、金融创新、房地产泡沫、过度杠杆和信贷评级机构失灵等等。

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应对

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应对

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应对金融危机是指由于金融体系内部或外部的某种原因,导致金融市场失序,金融机构出现危机,进而影响整个经济体系运行的一种现象。

金融危机的发生往往会给国家乃至全球经济带来严重的冲击,因此了解金融危机的成因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应对措施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金融危机的成因1. 信贷泡沫信贷泡沫是金融危机的常见成因之一。

当金融机构过度放贷,放款远远超过市场实际需求时,就会形成信贷泡沫。

这种情况下,大量资金被投入到不具备偿还能力的项目中,一旦这些项目出现问题,金融机构就会面临巨大的信贷风险,从而引发金融危机。

2. 资产价格泡沫资产价格泡沫是金融危机的另一个重要成因。

当某一类资产的价格出现持续过快增长,超出了其真实价值时,就会形成资产价格泡沫。

一旦泡沫破裂,资产价格急剧下跌,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金融市场也会受到严重冲击。

3. 杠杆过度金融机构过度依赖杠杆也是金融危机的成因之一。

杠杆过度意味着金融机构使用过多的债务资金进行投资,一旦市场出现波动,杠杆作用会放大损失,导致金融机构资不抵债,从而引发金融危机。

4. 不良资产金融机构持有大量不良资产也是金融危机的成因之一。

不良资产包括坏账、呆账等无法收回的资产,当金融机构持有的不良资产规模过大时,就会导致资金链断裂,引发金融危机。

5. 外部冲击外部冲击也是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地缘政治风险、自然灾害等外部因素都有可能对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冲击,引发金融危机。

二、金融危机的应对1. 强化监管加强金融监管是防范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

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规范金融市场秩序,防止金融机构出现违规行为,降低金融风险。

2. 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金融机构应当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确保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

3. 加强信息披露金融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对于防范金融危机至关重要。

金融危机的原因与治理措施

金融危机的原因与治理措施

金融危机的原因与治理措施金融危机是指金融市场出现异常波动,进而引起信贷流动性紧缩、公司倒闭、失业率上升等一系列严重的负面影响。

金融危机给国家经济和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对于金融危机的原因和治理措施进行研究至关重要。

一、金融危机原因的分析1. 财务市场过度杠杆化杠杆化是金融市场中的常见现象,但过度杠杆化就会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如果市场上所有的资金都产生了杠杆效应,那么当贸易出现问题时,市场就会出现大的波动。

2. 投资行为的失控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行为往往是投机性的,投资者随时可能出现过度的信仰,从而导致市场波动。

当投资者的信仰有误时,导致他们没有达到预期的经济目标,就会出现投资资产贬值。

3. 监管不力金融监管机构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金融市场,导致了市场上的投机行为和其他非法行为。

这种监管不力会导致市场的投机性行为得不到正常的控制,更加不稳定和不可控。

4. 政策失误一些政策导致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例如过度刺激经济发展、贸易保护、货币政策不当等等。

二、金融危机的治理措施1. 提高金融市场监管的能力目前,对金融监管机构的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是治理金融危机的最好途径。

金融监管机构需要更加专业和高效,通过技术升级提高监管的能力。

2. 加强金融市场的透明度让金融市场更为公开,为公众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数据,这样能够减少误解和不确定性,帮助投资者及时进行决策调整。

3. 提升金融市场稳定性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是金融危机治理的重点。

加强市场预警功能,及时制定控制措施,防止因市场波动而导致的经济危机。

4. 建立金融市场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完整的金融市场风险管理机制,包括全面风险评估、股票市场评估、以及金融市场分析等方面,以便更好地应对危机。

三、结论金融危机的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市场不定期的波动及其所影响的经济。

金融监管机构在治理危机过程中必须做出极大的努力,保证金融市场透明,稳定,以便全力应对危机的发生。

全球金融危机的经典通俗法分析

全球金融危机的经典通俗法分析

全球金融危机的经典通俗法分析全球金融危机是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影响最广泛、灾难性最高的金融危机之一,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分析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影响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全球金融危机的起因1. 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全球金融危机的出现是由于复杂的交叉原因造成的。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过载债务以及长期的货币政策。

另一方面,这次危机还和全球化、投机行为等一系列因素有关。

2. 长期以来,全球的货币政策有何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已由黄金标准转为纸币标准,这使不断增长的货币供应成为可能。

由于货币政策在过去几十年中过于松散和富有弹性,货币供应多年来一直高于经济增长水平。

这导致的结果是全球经济存在了一种泡沫,并促使大量资本涌入房地产市场和其他投资领域中。

3. 是什么促进了全球化?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基础,全球化既提高了证券市场的透明度,也降低了全球市场的交易成本。

这为世界范围内的投机商提供了可能性,这些投机商试图通过短期投资获取巨额利润。

特别是,金融领域的创新及其与衍生工具领域的相互关系,使得负责评级机构和金融机构的管理出现了漏洞,导致了全球性的风险传染。

二、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全球金融危机对经济、金融和社会领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影响包括:1. 经济上的影响: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衰退,使得许多国家的企业面临破产和经济受损的风险。

经济复苏的过程也需要时间,需要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的合作。

2. 金融领域的影响: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了很多金融机构的破产,鉴于这种风险已经开始扩散,许多国家也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其金融系统和银行体系。

3. 社会影响:经济和金融方面的影响带来了对工作岗位和社会福利的大量压力,导致了许多工人和家庭受到影响,特别是在那些因房地产泡沫而过度负债的国家。

三、解决全球金融危机的可能方案1. 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应该处理货币的流通,同时要加强全球大国联合起来寻找解决方案的决心,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相互关係的整体上升。

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应对

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应对

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应对金融危机是经济周期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其所带来的影响深远且复杂。

无论是对于国家、企业还是个人,金融危机都可能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动荡。

因此,深入探讨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其应对措施,对稳定经济、促进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金融危机的成因1.1 过度杠杆化过度杠杆化是指企业和金融机构在资本结构中债务占比过高,借贷的资金远超过自有资金。

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金融机构往往会放松贷款标准,甚至进行高风险投资。

这种行为在经济繁荣时期看似可以获得丰厚回报,但一旦市场出现波动,企业就会面临极大的偿债压力,从而引发信用危机。

1.2 房地产泡沫房地产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房价持续上涨时,投资者往往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过度乐观的预期,而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会进一步推高房价。

这种泡沫一旦破灭,将导致相关金融产品贬值,引发连锁反应。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由于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

1.3 金融创新与监管缺失随着技术发展和经济全球化,金融产品的创新层出不穷。

一方面,可以丰富市场;另一方面,复杂的金融产品使得风险无法有效识别和管理。

例如,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和信用违约掉期(CDS)等新型金融工具,一旦出现问题,将迅速传导至整个金融系统。

同时,监管体系的不健全,使得一些潜在风险难以被及时捕捉和控制,这也是金融危机的重要成因之一。

1.4 国际资本流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资本流动性增强,当某一国家出现经济问题,例如货币贬值或者财政赤字扩大时,投资者可能会迅速撤离其资本,这样就会导致该国货币贬值加速,从而引发经济危机。

此外,国际间货币政策的不协调,如利率政策的不一致,也可能引发资金外流或过度流入,从而影响国内经济稳定。

1.5 心理因素市场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在金融危机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羊群效应、过度乐观或悲观情绪都可能导致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

当市场情绪乐观时,投资者纷纷买入,推动资产价格不断上涨;而当信心丧失时,又会加速抛售。

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应对

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应对

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应对金融危机是指金融体系在短时间内出现大规模的失去信任和流动性枯竭,通常伴随着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甚至急剧下跌,导致经济活动的全面停滞。

历史上多次发生的金融危机不仅在短期内对经济造成重大影响,还可能形成长期后果。

因此,分析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其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金融危机的成因1. 货币政策失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政策对于维持经济稳定具有重大的影响。

当中央银行采取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时,可能会导致信贷泛滥,从而引发资产泡沫。

反之,在经济疲软时,若采取紧缩政策,也可能抑制经济增长,导致企业倒闭和失业上升。

历史上的一些金融危机,比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往往与不合理的货币政策有关。

2. 银行业风险管理不足金融机构在贷出资金时,需要对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

然而,许多银行在此过程中未能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加之缺乏透明度,使得金融系统面临巨大的系统性风险。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不少大型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纷纷因次级房贷的信用风险而崩溃。

3. 金融创新失控金融创新旨在提高投资效率和降低成本,但当创新手段超越监管能力时,则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例如,复杂的衍生品在为投资者提供高回报的同时,也加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一些金融工具如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和信用违约掉期(CDS)的快速发展,使得金融市场变得异常复杂和不透明,从而增加了系统性风险。

4. 投资者行为偏差行为经济学研究表明,投资者常常受情绪和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做出非理性的决策。

在泡沫时期,投资者可能受到贪婪的驱动,大量涌入某个资产类别造成价格飞涨,而当泡沫破裂时则纷纷抛售,进一步引发市场恐慌。

投资者的不理性行为以及跟风效应是导致许多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5. 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传染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加深,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

一个国家发生金融危机后,经常会通过资本流动、贸易等渠道波及其他国家,形成“蝴蝶效应”。

金融危机的原因与应对策略

金融危机的原因与应对策略

金融危机的原因与应对策略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入发展,金融危机已经成为各国面临的重要挑战。

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会对国家的经济稳定和人民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对全球经济产生连锁反应。

因此,了解金融危机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1. 金融危机的原因1.1 市场波动与投机金融市场的波动性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市场资金的大量涌入和撤离,金融市场价格出现剧烈波动,这可能导致金融体系的崩溃。

1.2 信贷泡沫的形成过度的信贷扩张和低利率政策可能导致信贷泡沫的形成。

当这些泡沫破灭时,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将面临巨大风险,从而引发金融危机。

1.3 政策的失败政府和政策制定者的疏忽和错误判断也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

例如,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监管制度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失控和金融机构的风险暴露。

2. 应对策略2.1 强化金融监管加强金融监管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策略之一。

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2.2 加强宏观调控政府应通过采取适当的宏观调控政策来预防和化解金融危机。

这包括有效控制信贷扩张和引导资金投向实体经济,以降低金融风险。

2.3 提高金融风险意识加强金融风险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对金融风险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预防和化解金融危机。

更多的金融风险意识能够促使人们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自身在金融危机下的损失。

2.4 国际合作与协调金融危机是全球性的问题,只有通过国际合作和协调,才能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

各国应加强信息交流、政策沟通和合作协调,共同推动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总结起来,金融危机的发生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

市场波动、信贷泡沫以及政策的失败都可能成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针对金融危机,应加强金融监管、宏观调控,提高金融风险意识,并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共同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只有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应对金融危机,并降低其对国家和全球经济的影响。

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应对策略

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应对策略

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应对策略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危机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经济危机通常指经济活动出现严重衰退和不稳定的情况,导致产能下降、就业增加以及金融体系的不稳定。

本文将探讨经济危机的原因及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经济危机的原因1. 金融风险的积聚:经济危机往往源于金融系统内部的累积风险。

当金融机构存在信贷泡沫、大规模违约及过度杠杆化时,金融风险就会积聚,从而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

例如,2008年的次贷危机就是由于美国金融机构在过去几年中不断扩大信贷规模,引发了巨大的金融风险。

2. 贸易不平衡:全球贸易不平衡也是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

当一些国家出口激增,而另一些国家则出口困难或减少时,就会形成贸易不平衡。

这种贸易不平衡不仅会导致生产能力过剩,还会引发国际竞争和经济衰退。

3. 资本市场过热:资本市场的过热也可能引发经济危机。

当股市或房地产市场价格过高,并且投资者对未来回报的预期过于乐观时,就可能造成资产泡沫。

当泡沫破灭时,经济往往会受到严重冲击。

4. 政府政策失误:政府的政策失误也是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

例如,政府实施的过度紧缩性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可能导致市场信心下降、投资减少和消费减缓,从而加剧经济衰退。

二、应对经济危机的策略1. 强化金融监管:加强金融监管可以帮助遏制金融系统中的风险积聚。

例如,加强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监督,规范金融市场交易活动,增加透明度等都是减小金融风险的有效手段。

2. 推动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改革是应对经济危机的一项关键策略。

通过改革市场,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促进技术创新等,可以增加经济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3. 强化财政政策的作用:在经济危机中,财政政策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降低税收等方式刺激经济活动,并提供资金支持以促进就业和增加消费。

4. 国际合作与协调:面对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国际合作与协调至关重要。

各国应加强信息共享和政策协调,共同应对经济的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应对措施

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应对措施

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应对措施一、背景及引入世界金融危机是指金融市场出现深度崩溃,发生系统性危机,严重危害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的一类危机。

自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后,世界经济陷入了最严重的危机。

为此,本文旨在分析一下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应对措施。

二、成因分析1. 金融创新过度金融创新一定程度上为经济带来了便利,但是也在虚拟经济领域创造了太多的投机机会和收益。

这导致了金融机构越来越依赖于高收益的虚拟经济活动,而忽视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2. 住房市场泡沫造成金融危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住房市场泡沫的出现。

过多的次贷和抵押贷款使得房价被严重高估。

当房价下跌时,向次贷款人支付的现金变得无法收回,银行不得不破产,金融市场受到巨大影响。

3. 超额资本流动国际资本流动与贸易平衡,正常时它们是一个相互对应的过程。

但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印度、中国和中东等国家都有巨额资金流入美国市场。

美国央行也有大量的机构投资产品,保险公司和股票投资基金购买大量不良债务和投资产品,这使得财务风险增加。

三、应对措施1. 加强金融监管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刻不容缓。

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和规则,严格按照这些制度来按照金融机构的业务操作,切实保证系统安全和金融体系的发展。

2. 调整经济结构国家需要调整经济结构,通过改变实体经济的发展方式来减少对虚拟经济的依赖,避免金融创新过度和自负风险。

3. 加强国际合作在国际合作方面,需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制定金融风险监管的原则和标准,认真执行金融危机防范预警系统,发挥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推动全球金融体系落实监管机制。

四、结论综上所述,国际金融危机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为了预防下一次金融危机的出现,我们需要加强金融监管,调整经济结构和加强国际合作。

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为国家和人民提供一个更加健康的金融体系。

金融危机的原因与应对策略

金融危机的原因与应对策略

金融危机的原因与应对策略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频发,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本文将探讨金融危机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金融危机。

一、金融危机的原因1.1 泡沫经济的滋生泡沫经济的滋生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经济增长的推动下,人们过度乐观地投资于高风险项目,导致市场上出现了许多虚假的繁荣景象。

一旦泡沫破裂,市场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引发了金融危机。

1.2 全球经济联动性加强全球经济联动性的加强也是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全球各国的经济相互依存程度持续增加,当其中一个国家经济发生问题时,往往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

1.3 金融市场监管不力金融市场监管不力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

过度宽松的金融监管政策使得金融市场出现了诸多不规范和高风险的行为,例如投机、操纵市场等,最终导致了金融体系的崩溃。

二、金融危机的应对策略2.1 提高金融市场监管水平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各国应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建立健全监管制度,规范市场行为,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同时,对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进行更严格的监管和审查,加强风险预警和风险防范措施的落实,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2.2 推动金融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策略之一。

各国应积极推进金融体制的改革,加强金融机构的监管和监察,增强其风险应对能力。

此外,加强金融机构的透明度,提高信息披露和公开度,以增强市场的信心和稳定性。

2.3 完善宏观调控政策宏观调控政策也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

各国应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通过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手段来适时地调整经济运行的节奏,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

此外,加强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提高经济的适应性和韧性。

2.4 强化国际合作金融危机无国界,需要各国共同应对和合作。

各国应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和对话,建立起有效的风险信息交流机制,共同预防和应对金融风险。

金融危机的原因与应对策略

金融危机的原因与应对策略

金融危机的原因与应对策略自上世纪末以来,全球多次发生金融危机,给整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这些金融危机多数都发生在发达国家,像是2008年爆发的次贷危机,曾经让整个金融市场陷入了动荡,影响了整个世界经济。

那么,金融危机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应该如何应对?一、金融危机的原因1. 金融市场过度松散正是因为在过去的岁月中,金融市场过于松散,让各种投机行为盛行。

各种投资机构、保险公司、银行等为了利润最大化,为了追求资产的收益,不断推出各种衍生品、金融创新产品,其风险成分不仅高,而且难以量化和审计。

2. 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繁荣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繁荣,往往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另一重要原因。

如果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价格一直处于高位,涨势不断,就会让投资者偏离基本面的风险识别模型,导致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到市场中。

3. 金融政策不合理各国政府的金融政策也往往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因素之一。

如果政府制定的金融政策过于松散,不可以有效的监管金融市场,或者是政府过于干预市场,操纵货币汇率等,这些都会导致金融市场的危机。

4. 全球经济政策失衡全球经济政策失衡是指,由于美元作为全球金融市场枢纽货币,不断发放债券,推动了全球经济不稳定,形成了不断的危机。

二、金融危机应对策略1.加强金融监管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是应对金融危机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政府应该建立相应的监管机构,制定符合市场实际的政策和规定,保护投资人的利益。

2. 制定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赤字、货币政策、税收政策、就业政策等,使市场和政府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合理的调节,从而实现市场与政府的平衡。

3. 加强国际合作金融危机是由全球经济政策失衡引发的,因此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推进全球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发展。

4. 促进区域经济整合通过促进区域经济整合,降低经济脆弱性,实现整体的行业、地缘之间更加平衡稳定的发展。

这不仅有利于区域间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经济措施来躲避金融危机的打击。

金融危机与中国社会经济的政策选择

金融危机与中国社会经济的政策选择

金融危机与中国社会经济的政策选择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影响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在面对这一严峻挑战的时候,各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政策选择来应对,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社会经济的政策选择成为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出口经济的打击;二是影响境外投资者对中国金融市场的信心。

由于中国经济主要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出口的下降使得很多企业陷入困境。

此外,由于发达国家经济的低迷和不景气,投资者普遍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前景持怀疑态度,使得外资减少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小的冲击。

二、中国政府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1、加大内需刺激为了缓解在外部市场失去优势的困境,中国政府加大了内需的刺激,推动了一系列消费和投资政策。

其中,刺激消费的政策包括加大社会保障、提高居民收入和普及社会福利等。

同时,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关键产业等政策也得到了推广和实施。

2、扩大金融市场的开放为了提振外资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中国政府在金融市场开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比如,允许外资掌握中国证券公司的股权,放宽外资持有中国证券公司股份的限制等。

此外,中国政府还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加快建设离岸人民币市场,以加强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3、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特别是在2009年底美国央行开始退出紧缩政策之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来稳定国内经济增长。

比如,加大财政支出,放宽货币政策,增加信贷规模等,使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势头。

三、政策选择的影响和启示经过几年的政策实施和调整,中国经济逐渐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并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绩。

其中,政策刺激内需的举措和金融市场的开放,为中国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成功应对危机的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一些启示和反思。

第一,要稳定宏观经济政策,扩大内需和促进消费成为了中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核心。

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应对

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应对

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应对金融危机,作为经济领域的“地震”,频频造访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给市场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波及和困扰。

究竟是什么引发了金融危机的爆发?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呢?一、成因探析1.资产价格泡沫资产价格的不合理泡沫是金融危机的根源之一。

在过度投机和过度杠杆的作用下,资产价格被推高至不可持续的水平,一旦泡沫破裂,就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市场崩盘。

2.金融监管不力金融监管的不到位也是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

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存在疏漏,监管漏洞被利益相关者利用,加剧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

3.信用风险蔓延信用风险的蔓延也是金融危机的推手之一。

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增多,信用债务的违约潮,都会引发金融市场的恐慌情绪,扩大金融危机的规模和影响。

二、应对之道1.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

金融机构应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和控制,完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和效率。

2.加强金融监管加强金融监管是避免金融危机的必由之路。

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法规和制度,增强监管的全面性和有效性,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3.推动金融创新与协同发展金融创新是破解金融危机的新途径。

推动金融科技创新,促进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加强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协同发展,为金融市场注入活力和动力。

金融危机的成因错综复杂,应对之道亦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唯有通过加强风险管理、完善监管制度、推动创新发展,才能有效预防和化解金融危机的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的道路上,唯有不断加强合作与磨砺,方能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赢得更加坚实和可靠的金融体系。

浅谈金融危机与我国的应对策略

浅谈金融危机与我国的应对策略

浅谈金融危机与我国的应对策略引言金融危机是指由于金融市场异常波动,金融机构出现破产或违约等情况,导致全球经济体系不稳定的局面。

金融危机不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挑战。

本文将浅谈金融危机的成因以及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

金融危机的成因金融危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和金融机构的决策失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金融危机的成因:1.经济周期波动:经济周期的波动是金融危机的常见原因之一。

经济的扩张和收缩不平衡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进而引发危机。

2.金融杠杆过高:当金融机构过度依赖借款资金并运用高比例的资产负债表,一旦出现资产质量下降或市场价格波动,就可能引发危机。

3.信贷风险:信贷泡沫是金融危机的主要成因之一。

当金融机构过度放宽信贷政策并借出了大量不良贷款时,一旦贷款违约率上升,就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4.金融监管不力:金融监管不力将导致金融市场的乱象,进而引发金融危机。

监管机构应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了诸多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对实体经济的冲击:金融危机导致金融市场异常波动,进而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冲击。

实体经济的不稳定将导致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断裂,从而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行。

2.对外贸易的影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金融危机将导致全球需求下降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我国的出口造成冲击。

3.对金融体系的压力:金融危机将使得金融机构面临较大的风险暴露,不良资产增加,资金链紧张等问题,给我国金融体系带来巨大压力。

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面对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策略,以稳定金融市场和经济体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大规模财政刺激:政府加大财政支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以刺激内需和推动经济增长。

这可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并提振信心。

2.降低利率和提供流动性支持:央行降低利率,提供流动性支持,以缓解金融市场的紧张局面,并促进信贷市场的正常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年第 $ 期 % 总第 &’( 期 )
!"
金融危机成因分析及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选择 会使储备货币国家的本国经济政策与世界实际经济要求达 不到完全一致,从而引致汇率市场波动和国际资本配置格局 变化。此次危机前后,当美联储制定美元利率调整美元价值 时,大部分考虑因素还是美国经济发展需要,而不完全顾及 盯住美元或以美元作为储备的其他国家宏观经济状况,因而 事前的美元价值调整不但不能够避免金融危机,而且还会对 其他经济体,特别是和美国经济联系比较密切或者货币与美 元挂钩的经济体首先造成极大冲击。国际货币体系的这种固 有矛盾,其本质在于由于国际信用核心的实质缺失使得在既 有货币价值体系的结构下,美元支柱地位与其不能承担国际 货币体系信用责任的矛盾,导致整个体系无法构建出合理有 效的运行秩序,并且反而为金融危机的产生、迅速波及和加 “合理路径 ” 剧提供了 。 (三 ) 国际投机资本。纵观当代金融危机历史, 背后总隐 藏着国际投机资本的活跃身影。!""# 年欧洲金融危机, 索罗 斯操控基金通过保证金方式获取 !$ #% 高杠杆借贷,在短短 买进相当 一个月时间内, 通过卖空相当于 &% 亿美元的英镑, 于 ’% 亿美元的马克,迫使英镑大幅贬值,从而净赚 !( 亿美 元。!""& 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也是国际游资首先攻击泰铢, 低买高卖, 并巧妙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获取高额回报。 根据 )*+ 对国际投机资本的统计,#% 世纪 ,% 年代初的国际短期资本 为 - 万亿美元, 到 !""& 年底增加到 &. # 万亿美元, 相当于当 年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 #%/ 。这些国际游资在捕捉机会、 工 “卖空 0 杠杆 ” (市场 具运用方面越来越高明, 从最初的 策略 (包括套利型、 中性基金 ) , 发展成为单策略型 方向型、 事件驱 (包括新兴市场型、 动型 ) 、 多策略型 并购型 ) 、 基金的基金等 多种策略组合。国际游资的共同特点在于:充分利用世界经 济运行规则,挖掘或者有意识地创造出国际间经济不平衡或 者抓住市场漏洞,以金融刺激的短期行为大肆投机,攫取资 本到资本的超额利润,最终造成区域乃至全球经济动荡不 安, 甚至酝酿成危机。 国际投机资本的能量在于它的规模足够大,完全有能力 在人为操控下影响和缩短一个经济体的金融周期,强化并扩 大某一内部制度因素方面的漏洞并使之在通过各种金融手 段膨胀起来的假象中用非理性的、难以遏制的夸大预期遮盖 问题、 包藏祸心。比如, 国际金融大鳄通过掌握话语权, 有意 识地夸大被攻击国家的发展成绩或存在问题,从而造成不合 理预期, 伺机牟利。再比如, 国际金融投机家通过设计并运用 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将有关资产的价值和价格彻底模糊 化,掩盖其背离程度,使得即便是专业人员也一时被蒙蔽或 干脆充当帮凶,从而投机资本紧随其后在繁荣时期劫掠利 润,在衰退时期又充当救世主收购危机国家的优质资产,形 成新殖民主义。这次引发金融危机的美国次级债问题就是金 “创新泛滥 ” 融衍生品 的直接后果。 二、 欧美国家在金融危机前后的政策选择与趋势 上述从国际经济视角剖析金融危机成因,考虑的是外围 环境因素。另一方面,带有国家意志和全球战略的主观政策 选择和制定,以及实施和相互博弈结果,成为金融危机规律 !" 的内在诱导因素。 (一 ) 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实践与表现。一直以来欧美 发达国家形成某种默契,倡导所谓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其要旨就是致力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推行自由化,要求世界 各国及地区尽可能地解除对市场,包括对资本市场、金融机 构的种种管制,并以长期执行效果作为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 体现。其中,欧美发达国家通过商品贸易间接地剥削发展中 国家廉价劳动力,这不仅有效地刺激了本国需求,还压制了 本国劳工的权利主张,满足了大资本利益集团对利润的贪婪 追逐。同时,国际资本又通过金融市场的自由流动重新回到 欧美发达国家, 用以满足欧美社会高负债、 高福利、 高消费等 一系列需求。长期积累的结果,一方面是社会贫富分化日趋 严重,新增财富的绝大部分进了少部分人腰包,而具有真正 消费需求的庞大基数的社会阶层却无法释放有效需求。在这 种格局下, 新自由主义政策任由信用扩张, 寅吃卯粮, 终于成 为美国次级债的策源。另一方面, 国际经济失衡加剧, 表现为 欧美国家资产价格过高, 虚拟经济催生泡沫。美国进入 #%%% 年, 金融产业创造的利润占到非金融部门创造利润的 ! 1 # 、 金 融企业股票市值在 #%%’ 年为非金融企业的 -#/ ,美国社会 最富有家庭在近 #% 年收入增长的大部分也来源于各种资产 和有价证券收益。潜移默化的结构改变明确指向了其经济体 生产上的投资不足、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产业资本获利能 力下降、国际资本配置格局倾向于金融市场,最终经济体脱 “押注 ” 离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 而将繁荣预期 在虚拟经济的 泡沫上。欧美国家这种对内、对外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长 效实施,造成内外两方面的恶性循环,成为导致此次全球性 金融危机的内在因素。 起到推波助澜的是, 以美国为代表, 在制度层面几乎完 全放弃 了对 金融市 场和 金融机 构的 监管 。 #% 世纪 ,% 年 代以 《 加恩 2 圣杰曼储蓄机 后, 美国通过一系列法案, 如 !",# 年的 《 公平竞争银行法 》 《 金融机构改 、 构法 》 、 !",& 年的 !"," 年的 《格拉斯 2 斯蒂格尔法 》 革、 复兴和实施方案 》 等, 摒弃了 基本 原则, 打通了银行业与证券、 保险等投行间壁垒, 还允许私人 机构涉足以前只有政府才可以做的业务, 如放开美国房地产 美国又通过了解除对许多复杂金融 贷款市场。 #%%% 年 !# 月, 衍生品管制的法案, 资本的潘多拉魔盒最终被打开, 进而, 肆 意创新泛滥的金融衍生品掩盖了深藏其中的道德风险和投 机风险, 为彻底摧毁资本信用和有限理性提供了催化路径。 由此可见, 此次金融危机从发端、 酝酿到爆发, 都远比危 机之初设想的要复杂而深远。欧美国家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 一直以来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制定和长效实施,以及其 监管制度、经济结构、国家战略等都综合为催生金融危机国 际宏观经济背景环境的内在推手。值得一提的是,一贯奉行 新自由主义的欧美国家在危机面前也并非是受益者,其经济 基础和社会基础均遭到破坏,欧美国家也被迫在救市中实行 国有化, 从而事实上是自我否定了新自由主义价值观。 ( 二 ) 欧美国家的救市政策与实施效果。次贷危机刚开 始,美国主要采取降息和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救市。但随 着危机演变为债务偿付危机,金融机构信用紧缩,投行类机
一、 国际经济视角的金融危机成因 (一 ) 国际经济失衡。黄晓龙认为国际收支失衡是导致国际货币体系失衡、 虚拟经济导 致流动性过剩、 进而导致全球经济失衡和金融危机的原因。他阐述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应 该是实体经济的失衡,国际收支失衡只是实体经济失衡的表象,实体经济失衡将导致货币 资本的国际流动, 而国际资本流动将会导致虚拟经济的暴涨或暴跌, 由此形成流动性短缺, 直接引发金融危机。 因此, 全球实体经济的失衡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必要条件, 而虚拟经济导 致的流动性短缺, 则是金融危机的充分条件。 国际间经济失衡引致金融危机的逻辑在于,在区域一体化或全球一体化背景下,一国 经济政策制定的影响力和实施效果必然表现出跨区域性,甚至对于体量庞大的经济体而 言, 它的外延影响全球性、 博弈地位也是主导的。 如果当一国经济政策制定考虑的国际经济 背景相对均衡, 全球资本配置状态相对合理, 那么当政策施行后一段时期, 一体化背景促使 国际经济体之间相互博弈加剧,这时如果国际资本流动非理性,同时国际经济体之间又缺 乏自协调机制, 那么就将导致全球资本重新配置的剧烈波动, 埋下危机祸根。 (二 ) 国际货币体系。作为问题的另一个层面, 国际经济失衡引致金融危机的路径体现 在国际收支失衡上, 而衡量国际收支并起到一定调节作用的是国际货币体系。 因此, 一旦国 际货币体系的内在价值构成以及运作体系受到扭曲, 则金融危机发生的必然性、 波及面, 以 及深远影响都将被放大。 徐明祺把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的原因归结为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 缺陷, 他认为, 一方面是秩序弱化在改革和维持现状间徘徊的国际货币体系, 另一方面是发 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投资和债务方面的弱势地位,从而使得处于双重制约下的发展中国 家不得不被迫面对金融危机并接受其苦果, 因而必须正视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 尽管欧元和日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话语权逐渐加大,包括危机至今连续召开了三次 均对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和结构问题进行了讨论。但就目前而言, 并不能从根本 2-’ 峰会, “特里芬难题 ” 上解决 , 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结构只是将矛盾分散、 在一个阶段内可以做 到防范危机。 根本上, 任何一种储备货币既是国家货币也是国际货币双重身份的存在, 必然
!"#$%& ’()(*+,+)- ! 公共管#34;摘 要 # 从国际经济宏观环境视角, 系统地分析了金融危机的成因。同时, 对欧美国家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作了分析, 指出了 导致金融危机的内在诱导因素, 分析了其发挥作用的机理。 文章对欧美国家的救市政策及其效果亦进行了评析, 对其 可能产生的效应和趋势进行了研判, 对我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 关键词 # 国际经济; 金融危机; 新自由主义 " 中图分类号 # $%&’ " 文献标识码 # ( " 文章编号 # )’’* + ,’-. / -’)’ 0 ’. + ’’1& + ’& " 作者简介 # 卢文阳,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商学部副教授, 硕士, 研究方向为制度经济学。 / 贵州 贵阳 ,,’’’. 0
!"#$%&%’($ !)*"*+, !"#" 年第 $ 期 % 总第 &’( 期 )
金融危机成因分析及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选择 构被迫抛售资产,导致流动性价差和各类信用价差持续走 高。美联储通过一系列创新,比如应用短期贷款拍卖机制 (!"#) (!$%#) 、 国债招标拍卖机制 等向市场注入紧急融资。 之 后,又联合欧、日、加、澳等国央行共同降息,共同增加流动 性。从技术角度,美国政府上述货币政策的手段创新不乏亮 点, 但作用有限。至 &’’( 年 ) 月, 随着雷曼兄弟倒闭作为金 融危机全面爆发的标志性事件,美国政府这才意识到事态严 重性,开始从输血式紧急救助向避免实体经济陷入衰退的救 市计划转变。 &’’( 年 *’ 月,美国推出 +’’’ 亿美元“问题资产解救计 (!",-) 划” , 可惜该计划由于存在操作难度而成了架子货。 随 后,美国效仿英国改为直接收购股权对金融机构进行注资。 比如, 通过 (.’ 亿美元置换 "/0 的 +)1 )2 股权, 从而将其国 美联储基础货币供给迅速增加 有化。 与之配套, ) 月至 ** 月, 了 341 3.2 。** 月, 美联储又高调推出总值高达 (’’’ 亿美元 的振兴计划,其中 4’’’ 亿美元用于购买住房抵押贷款及相 关有价证券,另外 &’’’ 亿美元用于促进消费信贷活动。至 此,美国政府的系列举措无论是资金规模还是救助深度,都 可谓是治乱之猛药,而且直接切中危机中个人消费不足和信 贷萎缩的命门。 再看欧洲, 次贷危机伊始, 欧洲各国同样认识不足。随着 “病情 ”加重,再加上欧洲银行高度依赖国际批发市场融资, 因此,流动性困境立即四处“传染 ” ,各国政府急忙调整货币 政策。起初, 也是靠降息和注入流动性, 然而, 欧洲银行杠杆 ( ) 比率平均高达 5+ 倍, 而美国银行 包括投行 仅为 *) 倍, 显 然这种高杠杆率带有致命的放大作用。于是,欧洲金融机构 “去杠杆 ” 纷纷被逼减计资产进行 化, 政府也开始推出一系列 的注资计划和救助计划。不过与美国政府不同,欧洲政府并 不关心银行资产,其注资的主要目的还是要力保金融机构不 至于首先崩塌。但事实上,欧洲各国的救助行动并未能最大 效力地避免本国危机恶化。比如,爱尔兰政府单方面决定为 本国银行储蓄存款提供全额担保,此举招致众怒。因为英国 政府担心英国银行因此而遭到重创。 为此, 欧盟于 &’’( 年 ** 月提出了一项总额为 &’’’ 亿欧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虽然该 “一致 ” 计划为欧盟各国 通过, 却难掩其内部分歧, 各国行动 仍倾向于自保, 而无暇相互协调。 (三 ) 欧美国家救市政策的评价及趋势。 下面通过建立希 克斯 6 汉森模型对欧美国家的救市政策进行评价, 评价主要 针对次贷危机之初和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两个阶段。 次贷危机 之初, 欧美政府普遍通过降息和注入流动性的货币政策进行 救市。 其中, 假设当局为缓解流动性紧张, 理想的降息水平在 意图达到下图中的 " 点均衡。 但是次贷危机造成的实际后 7’ , 果是现金囤积造成货币需求猛增, 进而央行有增大货币供应 量的压力, 这将推动货币供应曲线 %8* 向 %8& 左上位移, 从而 达到 7* 利率的现实均衡点 9。 事态进一步发展, 增加货币供应 并不能改变银行当时的资产状况和资本充足率, 进而银行加 大信贷紧缩, 造成生产和消费的信贷困难, 市场利率水平持续 “ 流动性陷阱 ” 走高, 从而货币供应陷入了 , 这种压力反映在 实际均衡利率水平为 7&。 见图。 %8&向 %85 左上位移的继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