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十七章适应水生生活鱼类
第三篇 第十七章 鱼类的摄食
第十八章 鱼类的摄食
第一节 鱼类的摄食与类型和摄食方式 一、摄食类型 (一)按食物性质分 1、植食性 2、动物食性(肉食性) k ( t t 0 ) t 3、杂食性 (二)按摄食方式分 k ( t t 0 ) 1、捕食性 t 2、滤食性 3、刮食性 4、吮食性 5、寄生
全年测定,可年出季节变化;周日测定,生殖季节测定等。 全取或剪一段,标签,5-10%福尔马林固定。在同一地点采集的样品,用于
3、样品处理
第十八章 鱼类的摄食
第三节
鱼类食性的研究 二、胃肠道内含物的处理
1、消化道长度测定 2、食物团称重
3、饵料消化程度测定
4、饵料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 5、更正重量--测定食物团的实际重量,和各种成
1、出现频率法 2、个体数量法
被查鱼总尾数
100
即某种饵成分在总饵料中所占的百分比 3 、体积法 先测定整个食物团体积,求出各饵料成分的百分比 (研究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常用) 4、重量法 还原成活重
该成分的更正重量 重量百分比( %)= 100 食物团更正重量
第十八章 鱼类的摄食
第十八章 鱼类的摄食
第三节
鱼类食性的研究 一、食性材料的收集 1、生物学测定:10-100尾。记录:产地、日期、编号、体长、
2、肠胃充塞度测定:一般目测,分成6个级: 00级 无食物 0级 残存 1级 少量 2级 适量 3级 充满 4级 胃膨大
体重、性别、性腺成熟度、取下鉴定年龄的材料。登记在表格上。
分的重量,还原出被鱼类吃下的食物的重量。可以利 用1 )水生生物样品中所测定的饵料生物平均重量资 料。
第十八章 鱼类的摄食
第三节
(完整版)第十七章鱼纲
平扁型: 身体上下扁平,动作迟
钝,适应于底栖生活,如牙 鲆、舌鳎鱼 棍棒型:
躯体沿长轴延长成棍棒 状,适应于洞穴生活,游泳 能力很差。如黄鳝 Monopterus albus 、鳗鱼
其他体型
鲀 海马
(二)分部 身体分为头、躯干、尾三部分。
尾
躯干
头
头与躯干的分界线 软骨鱼类:最后一对鳃裂。 硬骨鱼类:鳃盖的后缘。 躯干与尾的分界线 肛门或泄殖孔或臀鳍的起点。
由脑颅和咽颅两部分组成。 • 脑颅:包藏脑及视、听、嗅
等感觉器官。 – 软骨鱼脑颅只是一个软骨
脑箱保护着脑部; – 硬骨鱼完整,由130枚左
右的骨片合成,构成脑颅 的骨块数多于脊椎动物中 任何一纲。
• 咽颅:左右两侧包围消化管的前段,保护和 支持咽部。
– 颌弓形成上下颌 软骨鱼:初生颌
������ 硬骨鱼:次生颌
(四)侧线(lateral line):
鱼类体表的特殊皮肤感受器。 • 构造:管状或沟状,埋在头
骨内和体侧的皮肤下。以一 系列侧线孔穿过头骨或鳞片 通到体外。 • 功能:能感受水的低频振动, 以此来判断水流方向、水波 动态及周围环境。 • 侧线神经与内耳来的听神经 一起进入延脑的听觉侧线区.
侧线
1)肉毒 2)刺毒 3)毒腺
5.发光器
1.粘液腺:单细胞腺体
– 分泌大量粘液,使体表润滑,减少水的磨擦; – 形成一层隔离膜,使皮肤减少水分的渗透, 维持体内渗透压的平衡; – 粘液可保护身体不受细菌和微生物的侵袭。
• 2、鳞片:
根据外形、结构和发生的特点分为三种: – 楯磷:由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为软骨鱼类特有。
– 入鳃血为缺氧血,出鳃血 为多氧血。
继续
鳃
11(2)鱼纲
一、体形和皮肤
鱼 类 不 同 类 型 的 体 型
鲽
2 体分部:头、躯干、尾
分界线 ?
图16-4
鱼类的体轴
3.鳍
鳍棘 软鳍条 背鳍
胸鳍:协助平衡鱼体、 控制运动方向
尾鳍
臀鳍:维持 鱼体垂直的 平衡器官
腹鳍:稳定身 体、协助升降
(1)鳍的组成及功能
{ { {
奇鳍 偶鳍
背鳍 (dorsal fin)
初生下颌(麦克耳氏软骨)
软骨鱼头骨
围眶骨
前筛骨 上颌骨 前颌骨 筛骨
额骨
顶骨
上枕骨
前耳骨
齿骨 关节骨 隅骨 方骨 前鳃盖骨 间鳃盖骨 鳃盖条
鳃盖骨
下鳃盖骨
硬骨鱼类:颌弓(次生颌)
图16-13 鲤的颅骨
次生上颌(前颌骨、上颌骨、方骨), 次生下颌(齿骨、关节骨、隅骨)
(二)脊柱 (vertebral column)
第一节
1.淡水鱼类41.2% 2.洄游鱼类0.6% 3.暖水性浅海鱼类39.9% 4.冷水性浅海水鱼类5.6% 5.远洋上层鱼类1.31% 6.远洋深层鱼类5.0% 7.远洋底层鱼类6.4%
概述
2—7海洋鱼类58.2%
图16-1 现存鱼种在不同栖息水域中所占的百分比
第二节
(一)体形 1外形
鱼纲的主要特征
二、骨骼系统
{脊柱 奇鳍骨 {附肢骨 鳍骨{偶鳍骨 {带骨
中轴骨 头骨
图 16 10 鲤 的 骨 骼 -
(一)头骨 (skull)
软骨鱼:软骨脑箱
脑颅 硬骨鱼:许多骨片 第1对咽弓:颌弓
头骨
咽颅
上颌
下颌 舌颌骨 第2对咽弓:舌弓 角舌骨 基舌骨 第3~7对咽弓:鳃弓
刘凌云普通动物学 第17章 鱼纲
鳃弓—鳃丝、鳃耙
食管很短,直接通肠部 草食性(鲤鱼)的胃肠分化不明显,肠管长;肉食性的胃肠分明,但 肠管短。 有些鱼类在幽门和肠交界处有许多突出的幽门盲囊,黏膜有丰富的皱 褶和血管,由辅助消化和吸收功能。
软骨鱼类构成的上下颌,是脊椎动物最 早出现和最原始的颌,故称为初生颌。
(3)带骨
直接或者间接将偶鳍悬挂到中轴骨上的骨骼,悬挂胸鳍 的带骨为肩带,悬挂腹鳍的带骨为腰带。
软骨鱼类的肩带位脑颅后呈半环状, 不与头骨或脊柱关连,称肩胛骨乌 喙骨
腰带位于泄殖腔前构造简单,为 一横列的坐耻骨,两端通过关节 面与腹鳍骨关连
基鳍骨
鱼类的腰带不与中轴骨直接相连
辐鳍骨 真皮鳍条
(4) 鳍骨
软骨鱼类的鳍骨由基鰭骨、腹 鳍骨和鳍条组成,由近到远依 次排列。雄性软骨鱼类的腹鳍 内侧一块基鰭骨延伸形成一对 棒状交配器官,称鳍脚。
奇鳍骨的排列与偶鳍骨近似, 歪型尾的末端也有鳍条
17.1.3.2 硬骨鱼类 多数种类骨骼完全硬化
(1) 脊柱和肋骨 基本结构与软骨鱼类相似。肋骨发达,弯刀形,与躯 干椎的横突相关节,保护内脏,尾椎具有典型脊椎骨的结构,但无肋骨
(2) 头骨
头骨骨片增加并复杂化,骨块数多于脊椎动物中的任何一纲 硬骨鱼咽颅第一对颌弓的上颌被前颌骨和颌骨取代,下颌被齿骨和隅(yu)骨 取代,构成新的次生颌。 第2对舌弓的舌颌骨连接咽颅和脑颅 第3-7鳃弓,支持鳃
前筛骨 前颌骨
齿骨
关节骨
(3) 带骨
鱼类肩带位置靠前,由伸向背面的肩胛骨、腹面的乌喙 骨、上匙骨、匙骨组成
17.1.7.2 动脉
动物学教学进度和计划表
节肢动物种 类多,分布 广,与其结 构有何关 系? 名词解释: 马氏管,不 完全变态 棘皮动物门 的主要特 征? 名词解释: 五辐对称、 呼吸树 脊索动物的 主要特点
第十六章 圆 圆口纲动物的主要 鱼类的进步性特征及其 讲授式和启发式并用
11
4
口纲(1) 第十七章 鱼
特征
意义
纲(3)
的动物类群
十一章 哺乳 理解动物由简单到 各类动物主要器官的变 讲授式和启发式并用
1.哺乳纲的
纲(1)
复杂、由低等到高 化情况
进步性特点
第二十二章 等的进化基本规 动物进化证据及进化机
2.名词解
脊椎动物的起 律;了解动物界的 理概述
释:胎盘、
源及动物进化 演化历程
世界及我国的动物地理
异型齿
17 4 基本原理 掌握生态的基本概 区划
行纲(2)
13 4
第十九章 爬 掌握爬行动物从个 爬行类对陆生生活的进 讲授式和启发式并用
行纲(1) 体生存到繁殖对陆 一步适应;爬行类形态
第二十章 鸟 生生活的进一步适 、结构与机能特点
14 4 纲(3)
应
第二十章 鸟 掌握鸟类的进步性 鸟类的进步性特征;鸟 讲授式和启发式并用
纲(3)
特征及其意义;鸟 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
动物门(1) 纲及代表动物的特 、代表动物的形态特
第三章 多细 征
征,孢子虫纲的生活史
胞动物导论 掌握个体发育的各 生物发生律、原肠胚和
2 4 (1)
个阶段
中胚层的形成
第四章 多孔 掌握多孔动物门的 原始多细胞动物的特点
动物门(1) 特征
第五章 腔肠
动物门(1)
普通动物学ppt课件第十七章鱼纲
Venule
Vein
Gill capillaries
Atrium Ventricle Heart
Artery (O₂-poor blood)
CAddison Wesley Longrman, Ino.
um
FRESI F
Food, fresh water2
G A N.
05
Copyright ◎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Permission required for reproduction or display.
outh open
Mouth closed
Gill raker
Gill filaments
Gill arch
Gill raker
Lamellae with
Gill arch
Gill filaments capillary
Water
networks Artery
Water
Water
Vein
Water
Water
等 鱼类的骨骼:
体外骨骼:鳞片
– 脑颅neurocranium
内骨骼:
– 嗅觉区olfactory region – 视觉区orbital region
中轴骨 脊柱 体椎 ( 附有肋骨)
– 耳区otic region – 枕区occipital region
{
{ 尾椎 ( 特具血管弧)
头骨
脑 颅 软骨鱼 : 软骨脑箱, 构造简单
生 Mesorchium
生
软!
卵!
硬,
体 雄 少
Dorsal aorta
Kidney Posterior mesenteric
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
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生物学特征和进化地位•具上下颌及成对的附肢(偶鳍);•骨骼为软骨或硬骨;•脊柱替代脊索功能;•身体流线型;波浪式运动和尾部摆动获得动力•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体被骨质鳞片或楯鳞,体表具侧线;•呼吸器官为鳃;单循环;•具调节体内渗透压机制。
鱼类是最低等的有颌类、变温脊椎动物,适应水生生活而发展出许多特有的结构。
它是由原始有头类发展出一支具有上下颌的脊椎动物。
由于骨组织的不同分硬骨鱼纲和软骨鱼纲。
(一)软骨鱼纲1.外形•身体为流线型,适应游泳;•身体分头、躯干、尾,最后一对鳃裂是头与躯干的分界,泄殖孔是躯干和尾的分界;•口腹面,横裂,口前面有对鼻孔;•头背面两侧有一对眼,具上下眼睑和舜膜;•有些种类俩眼后各有一个喷水孔与咽相通;•有5个鳃裂均开口于体外。
•躯干部具有奇鳍和偶鳍,偶鳍水平位;•尾鳍为歪尾型,尾椎骨歪向较大的上叶;•偶鳍和尾鳍对推进、控制身体位置、游泳方向有重要意义;•俩腹鳍之间有泄殖孔,雄性具有鳍脚。
2.体表的结构1)皮肤:表皮和真皮均为多层细胞,皮肤与肌肉紧密相连,皮下组织极少,使整个身体为结实的实体。
表皮内有单细胞腺体,分泌粘液使身体粘滑。
这些特点可减少游泳时的阻力,粘液有免疫和提抗寄生物的作用。
(2)鳞片软骨鱼为盾鳞,体表的刺突和真皮内的基部构成,由外胚层的釉质和中胚层的齿质共同形成,与牙齿同源,内有髓腔、血管和神经。
鳞片具保护作用,在游泳运动中起辅助作用,楯鳞的棘突和栉鳞后缘的栉状突可减少游泳时体表的湍(tuan)流。
3.支持和运动系统脊柱、头骨、带骨、附肢骨及肌肉,构成了支持和运动系统。
(1)骨骼系统:•全部为软骨,有些部位因钙盐的沉积而变坚硬;•头颅为完整的软骨囊,保护脑和嗅、视、听觉器官;•7对软骨弓构成咽颅围绕并保护消化管的前端,也支持鳃的活动,第一对为颌弓,上下颌的骨骼;第二对为舌弓,其中一块舌颌骨将咽连接在脑颅上;其余5对为鳃弓•脊柱由双凹型的脊椎骨组成,脊索呈念珠状残留在椎体间。
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和硬
嗅、听觉的最基本结构类型; z 骨骼为硬骨或软骨; z 脊柱代替了脊索,成为身体的主要支持结构。 结构和功能的适应(以硬骨鱼为例) 外形 z 体形多为纺锤型或流线型,少数为侧扁型、平扁型和棍棒型及其它特殊体型; z 身体分为头、躯干、尾 3 部分(没有颈部是鱼类与陆生脊椎动物的区别之一); z 口端位(硬骨鱼)或腹位(软骨鱼),躯干具有奇鳍(背鳍、臀鳍、尾鳍)和偶鳍
z 色素细胞 是皮肤中一种重要衍生物。来源于真皮,是许多鱼类体色得以丰富多彩 的物质基础。
支持和运动系统 鱼类具有由典型的椎骨组成的脊柱、完整的头骨、带骨、附肢骨以及肌肉,构成了支持 和运动系统。 1.骨骼 z 脊柱分化程度很低,脊椎只有两种:体椎(附有肋骨)和尾椎(特具血管弧)。脊
椎的椎体为双凹型椎体,为鱼类所特有; z 头骨由脑颅和咽颅两部分组成。软骨鱼脑颅只是一个软骨脑箱保护着脑部。硬骨
(胸鳍和腹鳍)。硬骨鱼的偶鳍呈垂直位,而软骨鱼的偶鳍呈水平位(图);
z 尾鳍有三种类型:胚胎期及刚孵出不久的仔鱼为原尾型,软骨鱼为歪尾型,而硬骨
鱼为正尾型(图); z 鱼鳍中有鳍条支持。硬骨鱼的鳍条可分为鳍棘和软鳍条两种。前者坚硬而不分节,
后者柔软分节且末端往往分叉。鱼鳍的组成和鳍条的类别、数目等,是鱼类分类上 的重要依据之一,特别是背鳍和臀鳍的鳍条数目更为常用。书面表达鳍的种类和鳍 条数目的方式,称为鳍式。
通体外;硬骨鱼类则是以肛门和泄殖孔与体外相通。 z 软骨鱼类有独立的肝脏和胰脏,尤以肝脏发达(除消化功能外,还有调节自身比
重的作用)。大多数硬骨鱼类的肝脏和胰脏组织混在一起称肝胰脏。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z 脑明显分为 5 部脑(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其中软骨鱼类大脑较硬骨
2024年初中生物教学课件教学设计《鱼类》教学设计
2024年初中生物教学课件教学设计《鱼类》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生物教材《生物学》第七章第一节《鱼类》。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鱼类的定义、特征、分类、生理结构及其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
详细内容涉及鱼类的体型、鳍的特征与功能、呼吸方式、繁殖习性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鱼类的定义、特征、分类及生理结构,了解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鱼类的定义、特征、分类及生理结构。
难点: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及其生物学的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鱼类模型、挂图、多媒体设备。
学具:生物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鱼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鱼类的共同特征。
2. 例题讲解(15分钟)介绍鱼类的定义、特征、分类,结合模型和挂图进行详细讲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拓展(10分钟)介绍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如体型、呼吸方式等。
六、板书设计1. 鱼类的定义、特征、分类2. 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3. 知识拓展:鱼类的生理结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鱼类的定义、特征、分类。
(2)解释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
(3)列举三种鱼类,并描述其特点。
2. 答案:(1)见教材第七章第一节。
(2)见教材第七章第一节,结合课堂讲解。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鱼类的定义、特征、分类掌握较好,但对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鱼类资源的保护,提高环保意识。
可组织学生参观水族馆或开展鱼类调查活动,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实验教学设计
《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实验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任务。
依据生物新课程教学理念、教材的相关内容及《课标》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为基本指导思想。
在生物教学中落实实验探究,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
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使他们在愉快的情景中体会到生物学问题的本质是通过反复的探究过程而形成的,它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包括科学的思维方法都是极为有益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在“做科学”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实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鱼类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的主要动物,为了解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教材大大削减了传统教材繁琐的内容,选择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比较熟悉的鲫鱼作为代表动物进行观察和探究实验的材料,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探究活动。
首先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的环节,了解鱼类的外形和外部结构。
再通过观察,了解鱼类的运动和呼吸,但是单一的观察,无法了解具体的运动过程和呼吸过程,因此需要辅助实验来证明鱼类的运动和呼吸过程。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形成鱼类的形态结构域水生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的感性认识。
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指导学生观察探究,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实践和反思,提升科学素养。
2.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已经具有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常识,但究竟是鲫鱼的哪些器官影响它的水生生活,是学生感兴趣、想知道的知识。
七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兴趣浓厚,教师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放手让学生自己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行探究和观察来得出结论,能够锻炼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让他们自己通过动手和动脑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作出的假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享受成功的乐趣。
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软骨鱼纲-硬骨鱼纲
胸鳍:
第十七章 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
—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
—硬骨鱼纲(Osteichthyes)
相当于陆生脊椎动物的前肢,着生于鳃盖后缘的胸部
除有高低变化外,位置一般比较恒定。
基本功能为运动、平衡和掌握运动方向。
软骨鱼类中的鲨鱼,其胸鳍与体轴成水平排列,起着 重要的平衡作用。虹与鳐类的胸鳍特别扩大并与躯体 结合形成体盘,因而成为主要的运动工具。
第十七章 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
—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
—硬骨鱼纲(Osteichthyes)
3.4尾鳍
作用
有平衡、推进和转向的作用,尾的扭曲和伸直使鱼体产生前进 运动。
分类
根据鱼类的尾鳍外形和尾椎骨末端的位置,一般将尾部分为三 种类型:
原形尾(protocercal tail):尾椎的末端平直伸展至尾的末端,尾 鳍的上、下叶大致相等,这是一种原始的尾型。见于圆口纲,鱼 纲仅见于胚胎期和仔鱼期。
奇鳍(unparied fin),为不成对的鳍:包括背 鳍 (dorsal fin) 、 臀 鳍 (anal fin) 、 尾 鳍 (caudal fin)。
偶鳍(paired fin),为成对的鳍: 包括胸鳍 (pectoral fin)、腹鳍(pelvic fin)。
硬骨鱼的偶鳍呈垂直位,而软骨鱼的偶鳍呈 水平位。
歪形尾(heterocercal tail):尾椎的末端曲而伸展入较发达的尾鳍 上叶内,下叶小而略为突出,这种尾型内外均不对称。见于古代 的甲胄类、盾皮鱼类,现代的软骨鱼类和少数硬骨鱼类,如鲨、 鲟等种类。
正形尾(homocercal tail):在骨骼构造上仍保留有歪形尾的痕迹, 尾椎的末端仍翘向尾鳍上叶,但仅达尾鳍上叶基部,其较发达的
鱼类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鱼类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鱼类是一种特殊的动物,它们通过与水生生活相适应来调节体温、保护自己免受环境危害、繁殖及安全搜寻食物。
鱼类的特殊形态、特定的生理机制及适应能力使它们能够在武装水生生活中生存下来,其中一些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鱼类有特殊的体型,其中包括身体尾部凹陷,身体形状钝化,以及腮上的血管网状结构。
这些特征有助于鱼类在水中有更好的动力和灵活性。
此外,鱼类的头部和腮上的鳞状结构和腹部的呼吸隔膜也有助于鱼类在水中活动。
第二,鱼类有特殊的生理机制来调节自身的体温,这可以使其在不同的温度和水的浓度下都能适应环境。
许多鱼类能够使用水中交换的热量来调节体温,因此它们可以在水中或潮湿环境中数小时以上都保持正常活动。
第三,鱼类有独特的呼吸机制,可以在水中自由呼吸。
大多数鱼类通过口鼻而不是喉咙来吸取水中的氧气,并将氧气从门静脉腔内的气球中释放出来。
此外,鱼类还有鱼鳃,这是一种用来帮助从水中获取氧气的机制,同时它也具有佝偻病抵抗能力。
最后,鱼类还有许多其他特点可以使它们适应水生生活,如能够改变色彩以逃避敌人,拥有多种形式的繁殖方法,有视觉、声音和气味来搜索食物以及总能从不同水深中自由移动等。
这些特点使鱼类能够更好地适应水生生活,使其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长期生存下来。
总之,鱼类的特殊体形、生理机制和适应性能力让它们能够在武装水生生活中更好地适应。
它们能够调节体温,保护自身免受环境危害,繁殖及安全搜寻食物,使它们能够在水生环境中长期生存下去。
鱼类的水生适应性与捕食行为
鱼类的水生适应性与捕食行为鱼类是一类非常广泛的水生动物,它们生活在水中,并根据不同的环境和生存需要,逐渐形成了适应水生环境的特征和行为。
本文将探讨鱼类的水生适应性以及它们的捕食行为。
一、鱼类的水生适应性1. 呼吸系统的适应性:鱼类通过鳃呼吸来获取氧气,并且体内有更高的血红蛋白含量,以便更好地吸收氧气。
此外,鱼类还可以通过肺呼吸或者体表呼吸来适应不同的水生环境,在低氧或富含气体的水域生存。
2. 骨骼和体形的适应性:鱼类的骨骼大多为轻盈而坚硬的骨骼结构,这样有利于减少体重,降低浮力和阻力。
同时,鱼类的体形多呈流线型,从而减少水的阻力,使其能够更加迅速地移动和逃避捕食者。
3. 植物和食物的适应性:许多鱼类对植物和其他无脊椎动物有特定的饮食偏好,根据不同的水域中食物的丰富程度,它们可以灵活地调整饮食习性。
有些鱼类甚至可以根据需要改变饵料来源,以适应不同季节或环境。
4. 忍受水质变化的适应性:鱼类对水质的适应性较强,可以忍受一定范围内的温度、酸碱度和盐分的变化。
例如,淡水鱼可以通过肾脏调节盐分浓度,以适应不同的淡水环境。
二、鱼类的捕食行为1. 运动速度与捕食:很多鱼类相对较小,体型较轻盈,可以迅速游动,利用高速度捕捉猎物。
它们通常拥有发达的肌肉和流线型的体形,可以迅速加速、转向和减速,从而有效地捕捉猎物。
2. 捕食技巧和工具:鱼类在捕食过程中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捕食技巧和工具。
例如,一些鱼类拥有锐利的牙齿和强大的颚能力,可以咬住猎物并迅速将其吞噬。
另外,一些鱼类还可以通过喷水或者震动以吸引猎物。
3. 群体捕食行为:一些鱼类会通过群体合作的方式进行捕食。
它们会形成捕食群体,共同合作捕捉猎物。
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捕食的成功率,同时也增加了自己的安全性。
4. 捕食与环境的关系:鱼类的捕食行为与环境存在密切的关系。
它们会根据不同的水域和猎物的特点来调整自己的捕食策略。
比如,在浅水区域,一些鱼类会借助水底植被或者岩石进行埋伏,待猎物接近后迅速发起攻击。
普通动物学鱼类
6 血液循环 – 心脏 : 静脉窦、一心房、一心室、动
脉圆锥(或动脉球)组成。
• 软骨鱼:动脉圆锥是心室的延伸, 可主动收缩。
• 硬骨鱼:动脉球是腹大动脉基部的
膨大,无收缩能力。
– 单循环
即血液在全身循环一周只经过心 脏一次。
心脏(缺氧血) 入鳃动脉 鳃 (多氧血) 出鳃动脉 背大动脉 流 全身 静脉(缺氧血) 心 脏
– 辐鳍鱼亚纲(Actinopterygii) 是现代鱼类中种类最多的一个亚纲,
占现代鱼类总数的90%以上。体被骨质 圆鳞、栉鳞或无鳞。骨骼的骨化程度高。 无内鼻孔,无泄殖腔,以肛门和泄殖孔 通体外。
• 硬鳞总目 – 骨骼大部分为软骨,体被硬鳞。如中华鲟。
• 全骨总目 – 硬骨较发达,体被硬鳞或圆鳞。仅残留极 少种类,均产于北美洲。如弓鳍鱼、雀鳝。
终生软骨。口、鼻腹位,鳃裂直接开 在体表,被盾鳞,无鳔,雄性具鳍脚。体 内受精,卵生、卵胎生和假胎生。具螺旋 瓣肠。歪尾型。全世界约为800种。
–板鳃亚纲 鳃瓣折叠成栅板状贴在鳃间隔 上。口横裂于腹面,鳃裂开口体外,体被 盾鳞,具泄殖腔(鲨总目、鳐总目)
– 全头亚纲 从板鳃类演生出的一特化支。鳃 裂被以皮膜状鳃盖。上颌与脑颅愈合。无 鳞,无泄殖腔(银鮫)
7 渗透压的调节和排泄 – 肾小管保留少量从体腔中收集废物的肾
口,主要从血液中收集含氮废物排出体 外, 由输尿管输尿。
– 肾脏对调节体内渗透压起重要作用。 – 海生硬骨鱼体内的过多的盐分通过位于
鳃上皮的泌氯腺排出。
– 海生软骨鱼类在血液中积累2%-2.5% 的尿素,故血液渗透压高于海水,使 海水渗入体内,多余水分经肾脏排出, 盐分经直肠背面的直肠腺排出。
鱼类的适应性和进化
适应性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它使得生物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 保持生存和繁衍。对于鱼类而言,适应性是其能够在各种水域环 境中生存和繁衍的关键因素。
鱼类适应性的表现
生理适应性
鱼类能够通过调节体温、代谢率和呼吸等方式来适 应不同温度、盐度和溶氧量等环境条件。
行为适应性
鱼类能够通过迁徙、洄游和觅食等行为来适应不同 季节和环境变化。
生理和行为调整
进化促使鱼类在生理和行为上做出调整,如改变代谢方式、 提高捕食技巧等,从而增强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适应性与进化的相互作用
协同作用
适应性和进化相互促进,共同推动鱼类在自然界中的生存和繁衍 。
反馈机制
适应性的提高会加速鱼类的进化过程,而进化的结果又会反过来增 强鱼类的适应性。
多样性产生
适应性和进化的相互作用促进了鱼类多样性的产生,使得不同种类 的鱼类能够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占据优势地位。
THANK YOU
感谢聆听
鱼类的适应性和进化
汇报人:XX
2024-01-14
目
CONTENCT
录
• 鱼类适应性概述 • 鱼类进化历程 • 鱼类的生理适应性 • 鱼类的行为适应性 • 鱼类的生态适应性 • 鱼类适应性与进化的关系
01
鱼类适应性概述
适应性的定义与意义
适应性定义
指生物在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形成的 ,能够使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存和繁殖后代的一系列生物学特 性。
02
鱼类进化历程
早期鱼类的起源与演化
脊椎动物起源
鱼类作为脊椎动物的早期形态 ,起源于约5亿年前的奥陶纪 ,由无颌类脊椎动物演化而来 。
甲胄鱼类的出现
甲胄鱼类是已知最早的鱼类, 具有骨质甲胄包裹头部和躯干 部,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