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水生生活鱼类
软体动物,鱼类,鸟类,哺乳类动物所适应的生活环境的特征
软体动物,鱼类,鸟类,哺乳类动物所适应的生活环境的特征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生物种类繁多,不同的动物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其中包括软体动物、鱼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下面将分别介绍它们适应的生活环境特征。
软体动物主要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的环境中,它们的体表覆盖着软弱的外壳,可以很好的适应这种湿润的生活环境。
软体动物包括蜗牛、海螺、蛞蝓等,它们通常在水中或泥土中生活。
它们的软体体表能够很好地保持水分,避免水分蒸发过快。
软体动物的软壳可以提供一定的保护,防止捕食者的攻击。
鱼类生活在水中,它们的身体通常呈流线型,有助于减少在水中的阻力,使它们更好地游动。
鱼类通过鳃呼吸来获取氧气,这种呼吸方式使得它们能够很好地适应水中的生活环境。
鱼类的鳞片和黏液层可以帮助它们减少水分蒸发,保持体内的水分平衡。
鸟类是一类高度适应不同环境的动物,它们通常生活在各种不同的地区,包括森林、草原、湿地等。
鸟类有羽毛覆盖全身,羽毛的密度和颜色可以根据生活环境进行调节,起到保暖和伪装的作用。
鸟类的骨骼轻巧,体内有气囊,可以帮助它们在空气中飞行。
鸟类的呼吸系统也很特殊,能够在高空中获取充足的氧气。
哺乳类动物是一类拥有丰富进化历程的动物,它们通常生活在陆地、水域或者树上。
哺乳类动物的毛发可以帮助它们在不同的环境中保持体温稳定,同时也有助于保护皮肤不受外界伤害。
哺乳类动物的肺呼吸系统较为完善,可以在不同环境中获取足够的氧气。
哺乳类动物的乳腺可以帮助它们哺育幼崽,维持种群的繁衍。
不同种类的动物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它们通过自身的特征和适应能力来生存和繁衍。
保护各种动物的生存环境,是人类的责任和义务,只有建立一个生态平衡的环境,才能使得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发展。
希望人类能够更加尊重和爱护自然,与其他生物和谐共处。
【2000字】第二篇示例:软体动物、鱼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是地球上四大主要的动物类群。
它们在演化的过程中适应了不同的生活环境,具有各自独特的生存特征。
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
☁ 尾鳍:
鲨、鲟尾鳍脊柱上翘,伸入尾鳍上叶,其内外形均 不对称,上叶特长而大,称歪尾型。
真骨鱼类尾鳍脊柱末端也上翘,但仅达尾鳍基部, 其外形对称,内部不对称,称正尾型。正尾型的 外形略有不同,形成了多样化的外观。
尾鳍的形状与游泳速度有关
凡游泳快速而又作长距离洄游的鱼类,如金 枪鱼、鲐、鳡等,其尾鳍呈新月形或深叉 形;游速不快的鱼类,如东方鲀、鲽、鳅 等,其尾鳍多呈平直形或圆形。
(4) 奇鳍和偶鳍:
奇鳍:包括背部的背鳍(D)、肛门后的 臀鳍(A)和尾鳍(C)。背鳍通常为l~2个; 背鳍也可能次生性地增加为多个。
偶鳍:不超过2对,近鳃孔的称胸鳍(P)、 肛门前的称腹鳍(V)。
鲫鱼的鳍及其功能
硬骨鱼:鳍条;鳍式;
鱼鳍中有鳍条支持,鳍条可分为棘和软鳍条。 鳍棘: 坚硬、不分节、末端不分叉,用罗马
② 牙齿:
颌齿、腭骨齿、犁骨齿、咽骨齿、舌骨齿。 A. 吃浮游生B. 肉食性的:大、圆锥状、犬齿状、臼齿状、门齿 状----- 带鱼、黄鱼 ; C. 杂食性的:切割形、磨形、刷形 。
③ 眼:
其着生位置和形态随种类而异。眼一般位于头的 两侧; 鱼类没有真正的眼睑。 鲽类的眼移到了身体的一侧,底栖性扁平鱼类 的眼多着生在头的背面,且趋向于缩小(如鳐、 魟、鳅);而洞穴鱼类的眼则可能退化,甚至 成为盲鱼。游泳慢的鱼眼常呈圆形,而游泳快 的鱼眼略延长。
② 侧扁型:多栖息于平静的水域,位于水的中、下 层。 如:鲳鱼、鳊鱼。
③扁平型:多营底栖生活,行动迟缓。 如:鳐、鮟 鱇。
④棍棒型( 鳗鲡型): 多适应穴居生活,游 泳能力 较强。 如:鳗鲡、黄鳝、带鱼。
(3)头部主要特征:
① 口: 其位置与食性关系密切 A. 上位口:多为中上层鱼类,吃浮游生物— 鳓鱼、 鲢鱼、 鳙鱼; B. 下位口:一般生活于水体中下层,吃底栖生物或 岩石上藻类—鲨鱼; C. 端位口:一般以中上层的食物为主,吃中上层食 物— 鲫鱼、鲥鱼、鲳鱼、马鲛鱼。
普通动物学鱼类
6 血液循环 – 心脏 : 静脉窦、一心房、一心室、动
脉圆锥(或动脉球)组成。
• 软骨鱼:动脉圆锥是心室的延伸, 可主动收缩。
• 硬骨鱼:动脉球是腹大动脉基部的
膨大,无收缩能力。
– 单循环
即血液在全身循环一周只经过心 脏一次。
心脏(缺氧血) 入鳃动脉 鳃 (多氧血) 出鳃动脉 背大动脉 流 全身 静脉(缺氧血) 心 脏
– 辐鳍鱼亚纲(Actinopterygii) 是现代鱼类中种类最多的一个亚纲,
占现代鱼类总数的90%以上。体被骨质 圆鳞、栉鳞或无鳞。骨骼的骨化程度高。 无内鼻孔,无泄殖腔,以肛门和泄殖孔 通体外。
• 硬鳞总目 – 骨骼大部分为软骨,体被硬鳞。如中华鲟。
• 全骨总目 – 硬骨较发达,体被硬鳞或圆鳞。仅残留极 少种类,均产于北美洲。如弓鳍鱼、雀鳝。
终生软骨。口、鼻腹位,鳃裂直接开 在体表,被盾鳞,无鳔,雄性具鳍脚。体 内受精,卵生、卵胎生和假胎生。具螺旋 瓣肠。歪尾型。全世界约为800种。
–板鳃亚纲 鳃瓣折叠成栅板状贴在鳃间隔 上。口横裂于腹面,鳃裂开口体外,体被 盾鳞,具泄殖腔(鲨总目、鳐总目)
– 全头亚纲 从板鳃类演生出的一特化支。鳃 裂被以皮膜状鳃盖。上颌与脑颅愈合。无 鳞,无泄殖腔(银鮫)
7 渗透压的调节和排泄 – 肾小管保留少量从体腔中收集废物的肾
口,主要从血液中收集含氮废物排出体 外, 由输尿管输尿。
– 肾脏对调节体内渗透压起重要作用。 – 海生硬骨鱼体内的过多的盐分通过位于
鳃上皮的泌氯腺排出。
– 海生软骨鱼类在血液中积累2%-2.5% 的尿素,故血液渗透压高于海水,使 海水渗入体内,多余水分经肾脏排出, 盐分经直肠背面的直肠腺排出。
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及硬骨
•出现食道与胃、肠的分化。肠的长短与食性有 关。软骨鱼类肠的末端以泄殖腔孔通体外;硬骨 鱼类则是以肛门和泄殖孔与体外相通。 •软骨鱼类有独立的肝脏和胰脏,尤以肝脏发达 (除消化功能外,还有调节自身比重的作用)。 大多数硬骨鱼类的肝脏和胰脏组织混在一起称肝 胰脏。 8.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脑明显分为5部脑(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和 延脑)。其中软骨鱼类大脑较硬骨鱼类发达,脑 顶部已出现神经物质。大脑的主要部分是纹状体, 以感嗅为主。调节肌肉运动的中枢—小脑
•盾皮鱼类:出现于泥盆纪早期的另一类有颌鱼 类,绝灭于泥盆纪晚期,体被盾甲,骨骼为软骨, 上颌与头骨牢固愈合。具有成对鼻孔、偶鳍、歪 尾,被认为是软骨鱼类的祖先。
软骨鱼类:出现于泥盆纪,起源于体被盾甲的盾 皮鱼类,其软骨的结构可能是次生性的起源。
•裂口鲨是最早阶段的软骨鱼类。泥盆纪时期软骨 鱼大量辐射发展,在石炭纪已很普遍,随后许多 原始类群绝灭,现代软骨鱼出现。
裂于腹面,鳃裂开口于体外。体被盾鳞。具泄殖 腔。本亚纲又分2目。
鲨目( Squaliformes):体呈纺锤形,鳃裂侧位。 如各种鲨鱼,它们的肝脏都很大,为制鱼肝油的 原料之一,因此是重要的经济鱼类。 鳐目( Rajiformes):体扁平,胸鳍发达与头侧 相连成“体盘”。如孔鳐等。
全头亚纲(Holocephali):至少在3亿年前(泥 盆纪或石炭纪)从板鳃类衍生出来的一个特化支。 鳃裂被以皮膜状鳃盖,仅留1对鳃孔通向体外。 上颌与脑颅愈合并由此而得名。齿愈合成齿板。 体表光滑无鳞。无泄殖腔,以泄殖孔与肛门通体
•心脏由静脉窦、一心房、一心室、动脉圆锥 (或动脉球)组成。动脉圆锥为软骨鱼类所具有; 动脉球为硬骨鱼类所具有(图)。 •动脉系统主要由腹大动脉、入鳃和出鳃动脉以 及背大动脉组成,静脉系统与文昌鱼的相似(包 括前主静脉、后主静脉和总主静脉)。门静脉包 括肝门静脉和肾门静脉。 6.渗透压的调节和排泄
简述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
简述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摘要】鱼类作为水生动物,具有多种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
它们拥有高度适应水生环境的呼吸器官,如鳃和气囊,能够有效吸氧。
其体形结构也与水中生活密切相关,如流线型的外形和鱼鳍的设计,使其更具游动能力。
鱼类的皮肤覆有鳞片,可减少水的阻力,并起到保护作用。
它们通过鳍和尾部的摆动实现水生生活的运动方式,并具有对水温和水质的适应性。
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在于呼吸器官适应性强、体形结构合理、皮肤与鳞片保护作用明显、运动方式灵活多样、对水温和水质适应性强。
水生环境对鱼类生存至关重要,人类应当保护水生环境,以保护鱼类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关键词】鱼类、水生生活、适应性、呼吸器官、体形结构、皮肤、鳞片、运动方式、水温、水质、环境、生存、保护、人类。
1. 引言1.1 鱼类的生活环境鱼类是一类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它们的生活环境主要是水域,包括海洋、淡水和半咸水的水体。
水是鱼类生存和繁衍的基本环境,鱼类的生理和行为都与水环境密切相关。
水中的密度比空气大,浮力比重力大,这使得鱼类在水中可以轻松地保持平衡姿势,不用耗费过多的能量来维持身体的平稳。
水的温度和氧气含量也对鱼类的生存至关重要,水温的变化会直接影响鱼类的新陈代谢和行为,氧气的供给则是鱼类进行呼吸和身体运动的基础。
鱼类根据不同的种群和栖息环境,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生活习性和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鱼类逐渐适应了水生环境的种种挑战,形成了许多独特的生理结构和生活习性,使它们在水中生存繁衍。
鱼类的生活环境对其生存繁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水生动物的特点水生动物的特点包括对水的依赖性、呼吸器官的适应性、体形结构的特点、皮肤与鳞片的特殊构造、运动方式的特殊性、以及对水温和水质的适应性等。
与陆生动物相比,水生动物具有更强的水分和气体交换能力,因为水在分子结构上比空气密集,能更有效地运载氧分子和氧气。
水生动物通常具有流线型的体形结构,有利于减少水的阻力,提高游动效率。
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淮安外国语学校生物备课组于燕琴一、实验目的1.知识目标:观察鲫鱼的外形特点,,理解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并了解各种鳍在游泳中的作用;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尝试完成“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活动,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提高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动手动脑的实验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体会到珍爱生命的情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学会观察鱼的外形,独立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并总结各种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实施个性化的探究实验方案。
2.难点:“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性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3.教学方法设计:探究性实验,合作性实验。
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分析和总结来获得知识,培养自己的能力。
三、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小组搜集鱼类外形和内部结构的资料,交流汇总。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3.实验材料准备:鲫鱼(每小组一条),水槽,解剖盘,细绳,硬纸板,夹子,纱布,长滴管,红墨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水中鱼类游泳的视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提问:大家想过没有,如果把小兔子放在水中生活会怎么样呢?那么鱼类为什么能在水中生活呢?学生:讨论交流,大胆推测。
小组1:鱼类的在水中运动主要靠鱼鳍小组2:鱼类有鱼鳃,所以可以在水中呼吸小组3:鱼的体表有鳞片和黏液小组4:鱼的体形是流线形小组5:鱼体内有鳔小组6:……看来大家平时的观察很仔细,那么今天我们把鲫鱼请进了课堂,让我们一起以鲫鱼为代表动物,探究一下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二)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小组讨论交流,完成表格后进行展示。
(小组1黑板展示体形,小组2展示体色,小组3展示体表特点)(三)探究鱼鳍在鲫鱼水中生活的作用1.观察鱼鳍,你能说出鱼有哪些鱼鳍吗?2.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小组1:鱼失去鳍后还能游泳吗?小组2:鱼的尾鳍与运动的方向有关吗?小组3:鱼的胸鳍和腹鳍有什么作用呢?小组4:鱼的尾巴捆住后,会不会影响鱼的游泳的速度?小组5::……3 .根据假设,制定探究方案小组观察并设定实验来说明鱼鳍在鱼运动时的作用。
18-鱼类
鳃间隔:相邻两鳃裂中间的间隔。鳃间隔基部有鳃 弓支持。软骨鱼鳃间隔发达,硬骨鱼鳃间隔退化。
鳃丝:鳃间隔前后两壁上的许多梳齿状或板条状突 起。 鳃片(鳃瓣):一列鳃丝整齐 排列在一起组成的片状物。
半鳃:一列鳃 片称为一个半鳃。 鳃间隔前方的半鳃 称前半鳃,后方的 半鳃称后半鳃。 全鳃:每一鳃 间隔前后两半鳃合 称一个全鳃。 软骨鱼类具4 对半全鳃即9个半 鳃;硬骨鱼类具4 对全鳃即8个半鳃。
按性质划分: 软骨:圆口纲和软骨鱼。 硬骨:从发生上,分为软骨化骨(软骨骨化而来)和膜骨(结缔组织骨化)。 功能和位臵划分:中轴骨骼(头骨、脊柱)和附肢骨骼(偶鳍骨和奇鳍骨)。
头骨
1. 头骨 skull
由比较容易区分的脑颅 和咽颅两部分组成。
1.1 脑颅
软骨鱼的脑颅构造简单, 只是一个软骨脑箱保护 着脑。硬骨鱼的脑颅则 由许多骨片合成。硬骨 鱼头骨有180块,两栖类 和爬行类有50~90块, 哺乳动物35块,人类只 有22块。
伸展和内收)和尾鳍肌(控制尾的弯曲)。
4. 发电器官 electric organ 由肌肉转变而来,肌细胞特化为电 细胞,能放电以进行攻击或防御。
电鳗
(五)消化系统包括口
腔、咽、食管、胃、肠、肛
门等。
1.
消化管结构
由表及里由四层组成:
2. 完全消化系统
2.1 口咽腔 :齿(颌齿、腭齿、 梨齿、舌齿、
奇鳍背鳍臀鳍尾鳍胸鳍平衡控制方向腹鳍稳定身体辅助升降背鳍维持身体垂直臀鳍同背鳍约氏黑角鮟鱇第一背鳍特化成钓竿伍氏栉鰕虎鱼左右腹鳍连接在一起呈吸盘状食蚊鱼雄性臀鳍鳍条特化成交配器在2008年5月日本nhk电视台的职员在屋久岛海岸附近拍摄到一段飞鱼飞行的视频片段时间长达45秒钟这是目前最长的飞鱼飞行视频记录
《探究鱼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教学设计
《探究鱼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鱼》一节的教学内容是两课时,在教学中我通过认真分析教材,整合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的内容,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生物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实验能力,确定通过观察、探究鱼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提高生物科学的素养,也符合课标要求对鱼主要特征的理解。
因此,我设计了实验教学,通过学生对鱼的外部形态和运动的观察,探究鱼鳍在运动过程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结合观察提纲有目的地观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采用观察与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确立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在构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实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探究鱼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是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四节的内容。
鱼是脊椎动物,因此对学生认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非常重要。
教材在“想一想,议一议”中,呈现了鲫鱼的脊柱和组成脊柱的一节节的脊椎骨,使学生对脊柱的概念有个基本认识。
鱼是学生学习脊椎动物的起始动物,通过对鱼适于生活在水中的结构特点的认识了解,使学生构建动物的结构特点是与它的生活环境相适宜的观点。
2、学情分析通过一年生物学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
生活中初中学生对动物比较感兴趣,尤其鱼是经常见到而且是我们的主要食物,比较熟悉。
知道鱼必须生活在水中,但对鱼为什么要生活在水中,有哪些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不是很清楚的。
3. 教学条件分析进行本实验的用的器材是透明水槽、活体鱼、纱布、粗线,这些实验器材实验室有,活体鱼在市场随时都可以买到,保证了实验的正常进行。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②通过观察、触摸,了解鱼的外部形态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③设计实验,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5.10.1 水中的动物 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教案
水中的动物10.1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一、学习目标1.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尝试完成“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3.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珍爱生命的情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小组团队合作精神;关注我国水生动物资源的状况,形成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二、内容及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涉及到的探究过程教材中已经完整呈现,为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提供一个整体思路。
另外相关基础性知识放在“信息库”中,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资料。
“超链接”作为辅助板块,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开拓思路,深化对教材主题内容的学习。
这样的内容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能力。
前一节课学生通过教材的6幅图片及自己查找资料,已经初步认识到水中生物的特点是有利于其生存的,同时,从七年级上开始就已经逐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且我校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较强,因此本节课安排学生自主探究是可行的,尤其是本次实验选择的材料是学生们日常熟识的鲫鱼,这更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解决策略:利用智慧课堂电子白板的标注、拖拽、视频播放等功能,使学生结合课本、微课、活的鲫鱼实验,辨认鲫鱼的外形,运动、呼吸及感觉器官,并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总结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循序善诱突破重点。
难点:进行“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活动。
解决策略:在网络教学的课堂环境中,结合白板中的图片、问题及任务要求进行自主观察和小组合作实验,借助互动平台共享实验结果,解决教学难点。
四、教学准备1.教师到当地海鲜市场购买新鲜鲫鱼。
2.录制微课《鲫鱼的形态观察》、《探究鲫鱼各鱼鳍的作用》,直观展示鲫鱼的运动以及实验探究过程,有效利用授课时间且易达到理想实验效果。
五、教学过程。
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
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生物学特征和进化地位•具上下颌及成对的附肢(偶鳍);•骨骼为软骨或硬骨;•脊柱替代脊索功能;•身体流线型;波浪式运动和尾部摆动获得动力•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体被骨质鳞片或楯鳞,体表具侧线;•呼吸器官为鳃;单循环;•具调节体内渗透压机制。
鱼类是最低等的有颌类、变温脊椎动物,适应水生生活而发展出许多特有的结构。
它是由原始有头类发展出一支具有上下颌的脊椎动物。
由于骨组织的不同分硬骨鱼纲和软骨鱼纲。
(一)软骨鱼纲1.外形•身体为流线型,适应游泳;•身体分头、躯干、尾,最后一对鳃裂是头与躯干的分界,泄殖孔是躯干和尾的分界;•口腹面,横裂,口前面有对鼻孔;•头背面两侧有一对眼,具上下眼睑和舜膜;•有些种类俩眼后各有一个喷水孔与咽相通;•有5个鳃裂均开口于体外。
•躯干部具有奇鳍和偶鳍,偶鳍水平位;•尾鳍为歪尾型,尾椎骨歪向较大的上叶;•偶鳍和尾鳍对推进、控制身体位置、游泳方向有重要意义;•俩腹鳍之间有泄殖孔,雄性具有鳍脚。
2.体表的结构1)皮肤:表皮和真皮均为多层细胞,皮肤与肌肉紧密相连,皮下组织极少,使整个身体为结实的实体。
表皮内有单细胞腺体,分泌粘液使身体粘滑。
这些特点可减少游泳时的阻力,粘液有免疫和提抗寄生物的作用。
(2)鳞片软骨鱼为盾鳞,体表的刺突和真皮内的基部构成,由外胚层的釉质和中胚层的齿质共同形成,与牙齿同源,内有髓腔、血管和神经。
鳞片具保护作用,在游泳运动中起辅助作用,楯鳞的棘突和栉鳞后缘的栉状突可减少游泳时体表的湍(tuan)流。
3.支持和运动系统脊柱、头骨、带骨、附肢骨及肌肉,构成了支持和运动系统。
(1)骨骼系统:•全部为软骨,有些部位因钙盐的沉积而变坚硬;•头颅为完整的软骨囊,保护脑和嗅、视、听觉器官;•7对软骨弓构成咽颅围绕并保护消化管的前端,也支持鳃的活动,第一对为颌弓,上下颌的骨骼;第二对为舌弓,其中一块舌颌骨将咽连接在脑颅上;其余5对为鳃弓•脊柱由双凹型的脊椎骨组成,脊索呈念珠状残留在椎体间。
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和硬
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和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鱼类是适应水栖生活的有颌、变温脊椎动物,是由发现于志留纪后期的盾皮鱼发展演变而来,具有比圆口纲更为进步的机能结构。
生物学特征1.适应于水环境的结构特征z体多呈纺锤形,并常覆有保护性的鳞片,体表具侧线;z终生生活于水中,用鳃呼吸;z以鳍运动,不仅有奇鳍,还有偶鳍(成对的胸鳍和腹鳍);z以鳔或脂肪调节身体比重获得水的浮力;z靠躯干分节的肌节的波浪式收缩传递和尾部的摆动获得向前的推动力;z有良好的调节体内渗透压的机制。
2.获得的进步性特征z出现了能咬合的上下颌,进入颌口类的行列;z开始具备成对的附肢,大大加强了动物体的运动能力,并为陆生脊椎动物的四肢打下了基础;z开始具有一对鼻孔和内耳中的三个半规管,加强了嗅觉和平衡觉,属于脊椎动物嗅、听觉的最基本结构类型;z骨骼为硬骨或软骨;z脊柱代替了脊索,成为身体的主要支持结构。
结构和功能的适应(以硬骨鱼为例)外形z体形多为纺锤型或流线型,少数为侧扁型、平扁型和棍棒型及其它特殊体型;z身体分为头、躯干、尾3部分(没有颈部是鱼类与陆生脊椎动物的区别之一);z口端位(硬骨鱼)或腹位(软骨鱼),躯干具有奇鳍(背鳍、臀鳍、尾鳍)和偶鳍(胸鳍和腹鳍)。
硬骨鱼的偶鳍呈垂直位,而软骨鱼的偶鳍呈水平位(图);z尾鳍有三种类型:胚胎期及刚孵出不久的仔鱼为原尾型,软骨鱼为歪尾型,而硬骨鱼为正尾型(图);z鱼鳍中有鳍条支持。
硬骨鱼的鳍条可分为鳍棘和软鳍条两种。
前者坚硬而不分节,后者柔软分节且末端往往分叉。
鱼鳍的组成和鳍条的类别、数目等,是鱼类分类上的重要依据之一,特别是背鳍和臀鳍的鳍条数目更为常用。
书面表达鳍的种类和鳍条数目的方式,称为鳍式。
体表的结构z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且皮肤与肌肉紧密相接,皮下组织极少,使整个身体成为坚实的实体。
表皮内具有大量单细胞粘液腺,分泌粘液使体表粘滑。
z鳞片软骨鱼类为盾鳞,由外胚层的釉质和中胚层的齿质共同形成,与牙齿同源;硬骨鱼类为硬鳞和骨鳞(包括圆鳞和栉鳞两种类型)。
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和硬
嗅、听觉的最基本结构类型; z 骨骼为硬骨或软骨; z 脊柱代替了脊索,成为身体的主要支持结构。 结构和功能的适应(以硬骨鱼为例) 外形 z 体形多为纺锤型或流线型,少数为侧扁型、平扁型和棍棒型及其它特殊体型; z 身体分为头、躯干、尾 3 部分(没有颈部是鱼类与陆生脊椎动物的区别之一); z 口端位(硬骨鱼)或腹位(软骨鱼),躯干具有奇鳍(背鳍、臀鳍、尾鳍)和偶鳍
z 色素细胞 是皮肤中一种重要衍生物。来源于真皮,是许多鱼类体色得以丰富多彩 的物质基础。
支持和运动系统 鱼类具有由典型的椎骨组成的脊柱、完整的头骨、带骨、附肢骨以及肌肉,构成了支持 和运动系统。 1.骨骼 z 脊柱分化程度很低,脊椎只有两种:体椎(附有肋骨)和尾椎(特具血管弧)。脊
椎的椎体为双凹型椎体,为鱼类所特有; z 头骨由脑颅和咽颅两部分组成。软骨鱼脑颅只是一个软骨脑箱保护着脑部。硬骨
(胸鳍和腹鳍)。硬骨鱼的偶鳍呈垂直位,而软骨鱼的偶鳍呈水平位(图);
z 尾鳍有三种类型:胚胎期及刚孵出不久的仔鱼为原尾型,软骨鱼为歪尾型,而硬骨
鱼为正尾型(图); z 鱼鳍中有鳍条支持。硬骨鱼的鳍条可分为鳍棘和软鳍条两种。前者坚硬而不分节,
后者柔软分节且末端往往分叉。鱼鳍的组成和鳍条的类别、数目等,是鱼类分类上 的重要依据之一,特别是背鳍和臀鳍的鳍条数目更为常用。书面表达鳍的种类和鳍 条数目的方式,称为鳍式。
通体外;硬骨鱼类则是以肛门和泄殖孔与体外相通。 z 软骨鱼类有独立的肝脏和胰脏,尤以肝脏发达(除消化功能外,还有调节自身比
重的作用)。大多数硬骨鱼类的肝脏和胰脏组织混在一起称肝胰脏。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z 脑明显分为 5 部脑(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其中软骨鱼类大脑较硬骨
《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实验教学设计
《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实验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任务。
依据生物新课程教学理念、教材的相关内容及《课标》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为基本指导思想。
在生物教学中落实实验探究,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
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使他们在愉快的情景中体会到生物学问题的本质是通过反复的探究过程而形成的,它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包括科学的思维方法都是极为有益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在“做科学”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实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鱼类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的主要动物,为了解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教材大大削减了传统教材繁琐的内容,选择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比较熟悉的鲫鱼作为代表动物进行观察和探究实验的材料,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探究活动。
首先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的环节,了解鱼类的外形和外部结构。
再通过观察,了解鱼类的运动和呼吸,但是单一的观察,无法了解具体的运动过程和呼吸过程,因此需要辅助实验来证明鱼类的运动和呼吸过程。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形成鱼类的形态结构域水生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的感性认识。
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指导学生观察探究,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实践和反思,提升科学素养。
2.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已经具有鲫鱼适应水中生活的常识,但究竟是鲫鱼的哪些器官影响它的水生生活,是学生感兴趣、想知道的知识。
七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兴趣浓厚,教师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放手让学生自己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行探究和观察来得出结论,能够锻炼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让他们自己通过动手和动脑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作出的假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享受成功的乐趣。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四节鱼类
• (4)鱼游泳靠___尾__鳍____掌握前进的方向。
谢谢
2、体形呈梭形,鱼体表面有粘液,可以减 少阻力。
3、侧线,有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的作用。 4、用鳃呼吸,通过尾部摆动和鳍的协调作
用游泳,
鳍
对维持平衡起关键作用
产生前 进的动 力,决 定运动 的方向
平衡和转换方向
协调运动
小结:
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特点 1、背面灰黑,腹面白色,不易被敌害发现; 2、身体侧扁、梭形,能减少游泳时的阻力; 3、体表有粘液,能减少游泳时的摩擦; 4、有侧线,能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5、有鳍,是适于水中游泳的运动器官。 6、有鳃,是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
总结: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游泳时
3、体表特征
观察、体验与思考: 1、观察鳞片的分布,想一想,鳞片有
什么作用? 2、用手摸摸鲫鱼的体表,细心体会一
下,感觉如何?想一想,这与水中游泳有什 么关系?
总结: 鳞片坚韧,有保护作用;体表
鱼的外部形态结构
1、体表被有鳞片,具有保护色(身体的背 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
脊柱
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1、体色特征
观察与思考:
观察鲫鱼的体色, 比较背部和腹部的 颜色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这种体色 与水生环境有什么
总结:
背部颜色 较深,腹部白 色,这种体色 与水中生活相 适应,是一种
2、体形特征
观察与思考: 观察鲫鱼的身体分 部,区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的界 限;观察鲫鱼的身体呈什么形态? 想一想,这种体形与水中游泳有什 么关系?
鳃盖
鳃丝
鳃耙
鳃弓
第十七章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软骨鱼纲—硬骨鱼纲ppt课件
第十七章 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
—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
—硬骨鱼纲(Osteichthyes)
第一节 鱼类结构和功能的适应
1.体形
绝大多数鱼类为流线型或纺锤型,以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可 快速而持久地游泳。由于水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分为 四种体形:纺锤形、侧扁形、平扁形、鳗形。此外,还有一些特 殊体形如箱鲀、比目鱼、海马、海龙等。
3.6鱼类的运动
波浪式运动,或称游泳。借助于连续的肌节收缩与舒张,从头部 开始的收缩在身体两侧交替进行,形成波浪式的传递,使收缩波 传向尾部,身体则向收缩的一侧弯曲使成S型。收缩在尾部结束, 尾部将收缩的力传给水,这个力被水以同等大小、但方向相反的 反作用力作用于尾部。这个力向前的分力是鱼体向前运动的主要
是鱼类特有的皮肤衍生物,根据形状的不同,分为三种:
1 楯鳞(placoid scale) 软骨鱼类所特有的鳞片,斜向排列。是由 真皮(derinis)和表皮(epidermis)联合形成。真皮演化为基板和 板上的齿质部分(dentine),齿质表面有由表皮演化而来的珐琅质 (enamel 即釉质)被覆着。齿质部分的中央为髓腔(Pulp cavity), 有血管和神经通入腔内。楯鳞不但全身分布,还延伸至口中的上 下颌,执行着牙齿的功能。从脊椎动物牙齿的发生和构造来看, 楯鳞和牙齿应该是同源器官。
第十七章 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
—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
—硬骨鱼纲(Osteichthyes)
4.鳔和浮力
为减少密度使身体不下沉,鱼类产生了一些结构以减少自身 的比重。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实验探究: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一、实验目的1.知识目标(1)观察鲫鱼的外形特点,,理解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并了解各种鳍在游泳中的作用;(2)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尝试完成“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活动,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提高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动手动脑的实验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体会到珍爱生命的情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重点学会观察鱼的外形,独立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并总结各种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实施个性化的探究实验方案。
2.难点“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性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3.教学策略学生探究性实验,合作性实验。
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分析和总结来获得知识,培养自己的能力。
三、学习资源1.学生准备小组搜集鱼类外形和内部结构的资料,交流汇总。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评价表。
3.实验材料准备鲫鱼(每小组一条),水槽,解剖盘,细绳,硬纸板,夹子,纱布,放大镜,长滴管,红墨水。
四、学习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实验导入(4分钟)[视频播放]《水中自由自在的鱼类》[教师引述]1.如果把小兔子放在水中会[学生讲述]1.小兔子会死亡2.学生1:鱼在水中运动主要靠鱼鳍;学生2:鱼有鳃,所以可以在水中呼吸;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对比让学会直观体验怎么样呢?2.那么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自在生活呢?学生3:鱼的体表有鳞片和黏液;学生4:鱼的体形是流线形;鱼体内有鳔……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为实验的探究打下伏笔。
探究一:鲫鱼的外部形态(6分钟)[教师讲述]看来大家平时的观察很仔细,今天我们把鲫鱼请进了课堂,让我们一起以鲫鱼为代表,探究一下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
[教师提问]仔细观察你们的新朋友,看看它在外形有哪些特点?[教师归纳]1.体色背深腹浅,是一种保护色。
软体动物,鱼类,鸟类,哺乳类动物所适应的生活环境的特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软体动物,鱼类,鸟类,哺乳类动物所适应的生活环境的特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软体动物、鱼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是地球上四大主要的动物类群之一。
它们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了独特的生活环境适应特征,使它们能够在各自的生活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首先,软体动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水生和陆地环境中的动物。
它们具有极高的物种多样性,包括腹足类、头足类等。
在水生环境中,软体动物通常具有光滑的身体表面和粘滞的黏液,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在水中游动。
而在陆地环境中,软体动物常常依赖其柔软的体表和伸缩自如的足来适应多样的地形和环境。
其次,鱼类是一类主要生活在水中的动物。
鱼类具有出色的水生生活方式适应能力,它们的身体通常呈流线型,便于在水中降低阻力。
同时,鱼类通过具有鳃的呼吸器官来实现水中呼吸。
此外,鱼类还拥有灵活的身体和尾巴,能够灵活地在水中游动,从而获取食物和逃避捕食者。
另外,鸟类是以飞行为主要特征的动物类群。
它们拥有独特的飞行适应能力和羽毛结构。
鸟类的羽毛轻盈而坚固,能够提供必要的气动力以支持它们的飞行。
同时,它们的骨骼也经过了漫长的进化,变得轻巧而坚强。
此外,鸟类还具有敏锐的嗅觉和视觉适应能力,在觅食和迁徙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最后,哺乳类动物是一类具有温血和哺乳方式的动物。
它们具有卓越的体温调节和毛发适应能力,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条件。
哺乳类动物还发展出了多样的繁殖和社会适应能力,包括胎生和哺乳等特征,使得它们能够更好地照顾和保护自己的后代。
总之,软体动物、鱼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具有独特的生活环境适应特征,使它们能够在各自的生态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这些适应特征是它们长期进化过程中对环境的积极响应和适应结果,为我们深入了解动物的生存策略和生态学意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章的整体结构安排。
文章分为六个主要部分,包括引言、软体动物的适应特征、鱼类的适应特征、鸟类的适应特征、哺乳类动物的适应特征以及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应水生生活的鱼类生物学特征和进化地位•具上下颌及成对的附肢(偶鳍);•骨骼为软骨或硬骨;•脊柱替代脊索功能;•身体流线型;波浪式运动和尾部摆动获得动力•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体被骨质鳞片或楯鳞,体表具侧线;•呼吸器官为鳃;单循环;•具调节体内渗透压机制。
鱼类是最低等的有颌类、变温脊椎动物,适应水生生活而发展出许多特有的结构。
它是由原始有头类发展出一支具有上下颌的脊椎动物。
由于骨组织的不同分硬骨鱼纲和软骨鱼纲。
(一)软骨鱼纲1.外形•身体为流线型,适应游泳;•身体分头、躯干、尾,最后一对鳃裂是头与躯干的分界,泄殖孔是躯干和尾的分界;•口腹面,横裂,口前面有对鼻孔;•头背面两侧有一对眼,具上下眼睑和舜膜;•有些种类俩眼后各有一个喷水孔与咽相通;•有5个鳃裂均开口于体外。
•躯干部具有奇鳍和偶鳍,偶鳍水平位;•尾鳍为歪尾型,尾椎骨歪向较大的上叶;•偶鳍和尾鳍对推进、控制身体位置、游泳方向有重要意义;•俩腹鳍之间有泄殖孔,雄性具有鳍脚。
2.体表的结构1)皮肤:表皮和真皮均为多层细胞,皮肤与肌肉紧密相连,皮下组织极少,使整个身体为结实的实体。
表皮内有单细胞腺体,分泌粘液使身体粘滑。
这些特点可减少游泳时的阻力,粘液有免疫和提抗寄生物的作用。
(2)鳞片软骨鱼为盾鳞,体表的刺突和真皮内的基部构成,由外胚层的釉质和中胚层的齿质共同形成,与牙齿同源,内有髓腔、血管和神经。
鳞片具保护作用,在游泳运动中起辅助作用,楯鳞的棘突和栉鳞后缘的栉状突可减少游泳时体表的湍(tuan)流。
3.支持和运动系统脊柱、头骨、带骨、附肢骨及肌肉,构成了支持和运动系统。
(1)骨骼系统:•全部为软骨,有些部位因钙盐的沉积而变坚硬;•头颅为完整的软骨囊,保护脑和嗅、视、听觉器官;•7对软骨弓构成咽颅围绕并保护消化管的前端,也支持鳃的活动,➢第一对为颌弓,上下颌的骨骼;➢第二对为舌弓,其中一块舌颌骨将咽连接在脑颅上;➢其余5对为鳃弓•脊柱由双凹型的脊椎骨组成,脊索呈念珠状残留在椎体间。
•脊柱分躯干椎和尾椎,躯干椎具有助骨。
•带骨为连接偶鳍的软骨•偶鳍由软骨和真皮鳍条支撑•雄鲨的鳍脚为腹鳍内侧骨延伸形成(2)肌肉系统1)主要为躯干部分节的肌节,由水平生骨隔分为轴上肌和轴下肌,轴上肌发达有力,约占身重的一半2)鳍的背面为伸肌、腹面为屈肌,其收缩可使鳍依附躯体做整体运动,即上提、外展和下降、内收(3)鱼类的运动连续的肌肉收缩与舒张,从头部开始在身体的两侧交替进行,波浪式传递,显“S”型。
这个力被水同等大小方向相反的作用于尾部。
这是鱼体主要的向前力。
4.呼吸系统(鳃,外胚层)(1)气体交换面积大(体表面积的10~60倍)(2)壁薄。
血液和水流之间仅有1~3um的间隔。
(3)鳃中分布丰富的毛细血管。
(4)鳃中血流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反。
(5)入鳃的为缺氧血,出鳃的为多氧血5.血液循环系统单循环:血液在全身循环一周只经过心脏一次。
心脏(缺氧血)鳃出鳃动脉(富氧血)全身(各组织)背大动脉主静脉系统(缺氧血)心脏心脏:●静脉窦(三角形囊)、●一心房(薄壁)、●一心室(厚壁、泵)、●动脉圆锥(或动脉球)。
动脉圆锥是心室的延伸,可主动收缩。
(2)血管系统:•动脉系统:腹大动脉、5对入鳃动脉、4对出鳃动脉以及由出鳃动脉汇集成的单一的背大动脉。
•静脉系统:“H”型主静脉系统,与文昌鱼类似(前主静脉、后主静脉、总主静脉)是低等的水栖动物所具有的。
门静脉有肝门静脉和肾门静脉。
6.排泄系统和渗透压的调节–肾小管保留少量从体腔中收集废物的肾口,主要从血液中收集含氮废物排出体外,由输尿管输尿。
–肾脏对调节体内渗透压起重要作用,软骨鱼血液中有大量的尿素,渗透压高于海水.–软骨鱼类体内多余的水分经肾脏排出,多余盐分经直肠腺排出7.取食和消化系统取食和消化器官的特点:(1)出现上、下颌(2)出现真正的牙齿:与盾鳞同源,由外胚层的轴质和中胚层的齿质以及髓腔构成,无咀嚼能力。
鲨鱼的牙齿为多出牙。
(3)出现食管与胃、肠的分化:与出现上下颌、可摄取较大型的食物有关。
胃与食管交界处为贲门,与肠交界处为幽门。
食管短小。
胃“J”形。
肠分小肠(十二指肠和螺旋瓣肠)和直肠。
(4)消化腺:软骨鱼有独立的肝和胰,肝发达占体重的20%~25%(有大量鲨烯),除有消化作用外还有调节自身密度的作用。
8.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1)神经系统:大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5部分。
•大脑:大,感嗅为主,顶部出现神经物质。
•间脑:小,顶部有松果体,底部连接脑下垂,鱼类在间脑底部有血管囊,可能是水深和压力的感觉器。
•中脑:大,综合个部感觉的高级中枢。
•小脑:发达,运动。
•延脑:与脊髓相连,前端两侧有耳状突,有平衡机能脑神经10对:嗅、视、动眼、滑车、三叉、外展、面、听、舌咽、迷走神经。
(2)感觉器官:远比七鳃鳗发达,与其活跃的生活方式有关。
①嗅觉发达,具有一对嗅囊,与鼻孔相连。
鲨鱼可嗅出海水中稀释百万分之一浓度的血液。
②眼:鱼眼的角膜平坦无聚光作用,而鱼眼的晶体大而圆又在暗光下聚光的能力。
晶体距离角膜远,适于近视。
③内耳:平衡感觉器官,位于眼后内侧,主要是感平衡觉。
④侧线:鱼类和两栖类特有的感觉器官,A神经丘器官:感觉水流的方向、速度和压力B壶腹器官:软骨鱼类又叫罗伦氏壶腹,感觉电场对取食、避敌和求偶有重要意义9.生殖系统雌雄异体,体内受精。
雄性:一对精巢,借中肾管作为输卵管,将精子送入泄殖腔,鳍脚作为交配器官。
雌性:一对或右侧卵巢,卵子成熟后落入体腔,进入输卵管前端的喇叭口。
输卵管后端为子宫,输卵管末端汇合开口于泄殖腔。
受精卵发育:有3种方式①卵生②卵胎生③假卵生:前期卵黄提供营养,后期母体提供营养二、硬骨鱼纲(一)基本特征1.外形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
有鳃盖,鳃盖骨后方为躯干,肛门为躯干和尾的分界。
肛门泄殖孔位于臀鳍的前方,口:口端位、口下位、口上位。
无能活动的眼睑和舜膜偶鳍:胸鳍和腹鳍奇鳍:背鳍、臀鳍、尾鳍2.体表的结构•由表皮和真皮构成。
•表皮有大量的单细胞腺。
•真皮内含有色素细胞。
•体表有鳞片(硬鳞、圆鳞、栉鳞)中胚层骨质鳞,终生不换。
3.支持和运动系统•多数种类骨骼化完全。
肋骨与躯干椎有关节。
•骨片增加并复杂化。
•咽颅的结构与软骨鱼一样,已骨化。
•肩带与头骨愈合(硬骨鱼类特有),使头、肩带、躯干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架,增加运动能力。
•肌肉系统和运动方式基本与软骨鱼相似,4.呼吸系统鳃的结构和呼吸原理与软骨鱼相似(也是5个鳃裂、缺氧血与水流方向相反),不同点:•鳃间隔退化,丝状鳃瓣直接接生在鱼的鳃弓上。
•有鳃盖,鳃裂不直接开口于体外。
5.鳔和浮力鱼类的身体密度稍重于水,为较少密度使之不下沉,硬骨鱼有出现了鱼鳔。
•鱼鳔位于消化管的后面•体积:淡水鱼7%~10%,海鱼4%~6%•调节鳔内空气①有鳔管通入食管背面,通过吞、吐气体来调节②无鳔管,封闭鳔类,通过红腺和卵圆区来调节•红腺分泌乳酸进入血液,血液中氧气分离出进入鳔。
•卵圆区有括约肌,氧气进入卵圆区渗入这里的血管中。
6.循环系统与软骨鱼基本结构相同。
不同点:•心脏小,位置靠前,在肩带骨背面•无动脉圆锥,腹大动脉基部膨大成动脉球,无收缩能力•入鳃动脉4对,出鳃动脉4对7.排泄系统和渗透压的调节一对肾、一对输尿管、膀胱组成,位于胸腹腔背面,前端为类似于淋巴组织的头肾,输尿管后端愈合并稍膨大为膀胱。
体液调节海生硬骨鱼:血液盐浓度低于海水盐浓度,体液大量渗出。
➢为补偿体液的丧失,它们大量囤饮海水➢体内盐分需要恒定(0.3~0.4g/L),过多的盐分通过位于鳃上皮的泌氯腺排除➢为保存水分,肾小体大部分退化,肾排出的尿量很少淡水硬骨鱼:体内盐浓度高于淡水中盐浓度。
肾小体数目众多,大量的排泄稀尿液。
8.取食和消化系统与软骨鱼不同点:(1)有些种类颌齿不发达,第5对鳃弓着生咽喉齿。
食草类咽喉齿:梳状食肉类咽喉齿:臼(jiu)状与基枕骨腹面的角质垫研磨,压碎食物。
(2)出现腮耙:着生在鳃弓内侧的骨质突起,有保护鳃瓣、阻挡或过滤食物的作用。
数目、形状、疏密程度与食性有关(3)消化管的分化不明显:食管短、没有胃的分化、大小肠分化不明显,但肠管长,末端肛门。
有些种类有幽门盲囊。
(4)肝形状不规则,弥散分布在肠系膜上,胆囊大。
胰也弥散状分布于肝中,与肝合成肝胰脏。
胆汁和胰液通入小肠。
9.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1)神经系统:脑较软骨鱼原始,脑体积小,分化的5部分基本在一个平面上,大脑顶部没有神经物质,小脑大。
(2)感觉器官:与软骨鱼基本相似不同点:①晶体距离角膜近,适于近视。
②鲤形目特有韦氏小骨,连接鳔内壁和内耳的淋巴腔,将表内气体的震动传送给内耳的淋巴系统,从而产生听觉。
10.生殖系统雌雄异体,精巢、卵巢均为长形,位于鳔的腹面,有完整的输卵管和输精管连接,并开口于泄殖窦。
大多体外受精,体外发育,雌、雄鱼在同一地点排卵和精,有些种类可体内受精。
有些种类筑巢保护卵和幼鱼,也有的将受精卵含在嘴里、鳃腔中或特化的带囊中孵化。
11.洄游洄游:一些鱼类在生命过程中一定时期会沿一定路线进行群体的前一活动,以寻找对某种生理活动的特殊要求或避开不利环境。
洄游的原因和路线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
(1)生殖洄游:从越冬或索饵场所向产卵场所迁徙。
如:海生大马哈鱼从海洄游到淡水的河中产卵,鳗鲡从河洄游到海中产卵。
鱼类识别会有路线有自身的遗传因素,并靠识别沿途的水流气味、温度梯度、食物构成、地球磁场等综合因素。
(2)索饵洄游:为寻找食物而洄游(3)冬眠洄游:寻找合适的越冬场所(二)鱼类的分类全世界约有22000多种现生鱼类鲨总目板鳃亚纲软骨鱼纲全头亚纲鳐总目鱼类总鳍鱼亚纲硬骨鱼纲肺鱼亚纲硬鳞总目辐鳍鱼亚纲全骨总目真骨总目•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软骨,被楯鳞.–口、鼻腹位,–鳃裂直接开在体表,–雄性具鳍脚。
–体内受精,卵生、卵胎生和假胎生。
–无鳔,•具螺旋瓣肠。
•歪尾型。
•全世界约为800种。
板鳃亚纲:鳃瓣折叠成栅(zha)板状贴在鳃间隔上。
口横裂于腹面,鳃裂开口体外,体被楯鳞,具泄殖腔(鲨总目、鳐总目)全头亚纲:从板鳃类演生出的一特化支。
鳃裂被以皮膜状鳃盖,一对鳃孔通体外。
上颌与脑颅愈合(得名)。
无鳞,无泄殖腔(银鮫)•硬骨鱼纲(Osteichthyes)一般为硬骨,体被硬鳞、圆鳞或栉鳞,鳃裂外有骨质鳃盖骨保护。
鼻孔和口多为端位。
多数具鳔。
大多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少数为卵胎生。
正尾型总鳍鱼亚纲肺鱼亚纲辐鳍鱼亚纲(1)总鳍鱼亚纲(Crossopterygii)出现于泥盆纪、繁盛于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原始硬骨鱼。
具鳃、鳔(或肺)和内鼻孔。
体表覆以整列鳞(最原始的鳞片),具螺旋瓣肠。
偶鳍基部有发达的肌肉,其中骨骼的排列类似陆生四足类。
如:矛尾鱼。
肺鱼亚纲(Dipnoi)(2)原始而又形态特殊的一类淡水鱼,与总鳍鱼亲缘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