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外治法54页PPT
合集下载
中医外科学PPT课件
5
膏药富有粘性,敷贴患处,能 固定患部,保护溃疡疮面。使用 前需要加温软化。趁热敷贴患部, 有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一切外科病初起、已成、溃后 各个阶段,均可应用膏药。
6
膏药的应用同样需要辨证。 太乙膏:性偏清凉,功能消肿,清 火,适用于阳证,为肿疡、溃疡通用 之方。 阳和解凝膏:性偏温热,功能温经 和阳,化痰通络,适用于阴证未溃者。
消痔膏:内痔、赘皮外痔、血栓痔 等出血、水肿、疼痛之症。
13
注意点: 凡皮肤湿烂,疮口 腐化已尽,摊贴油膏,应薄而 勤换,药物过敏者,则改用其 他药。
14
(三)箍围药 古称敷贴。具有箍集 围聚、收束疮毒作用的药粉与液体调 制成糊状的制剂。可以促使肿疡消散, 疮形缩小,趋于限局,早日成脓和破 溃消肿。如金黄散、玉露散药性寒凉, 适用于红、肿、热、痛的一切阳证。
7
此外,膏药摊制的形式有厚薄 之所宜。如薄型的膏药,多适用 于溃疡,宜勤换;厚型的膏药, 多适用于肿疡,宜少换,一般5~7 天调换1次。
8
注意点 使用膏药,有时可能 引起皮肤过敏,形成膏药风、湿 疮,凡见此等情况,可以改用油 膏或其他药物处理。
9
(二)油膏 现称软膏。多用猪脂、 羊脂、松脂、麻油、黄蜡、白蜡、 凡土林等调剂药物而成。有柔软、 滑润、无板硬粘着不舒感的优点, 适宜病灶凹陷折缝之处,或大面 积溃疡的用药。肿疡、皮肤病糜 烂结痂渗液不多者,也为适用。
适应证:肿疡需要溃脓,或溃疡疮 口太小,引流不畅;或疮口僵硬,腐 肉不脱,或胬肉突出,妨碍收口。或 痔疮、瘰疬、赘疣、息肉等病。
26
如白降丹少许,水调和点放疮顶, 代刀破头;其他如赘疣点之可以腐 蚀枯落。平胬丹用于疮面胬肉突出, 掺药其上,能使胬肉平复。
27
膏药富有粘性,敷贴患处,能 固定患部,保护溃疡疮面。使用 前需要加温软化。趁热敷贴患部, 有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一切外科病初起、已成、溃后 各个阶段,均可应用膏药。
6
膏药的应用同样需要辨证。 太乙膏:性偏清凉,功能消肿,清 火,适用于阳证,为肿疡、溃疡通用 之方。 阳和解凝膏:性偏温热,功能温经 和阳,化痰通络,适用于阴证未溃者。
消痔膏:内痔、赘皮外痔、血栓痔 等出血、水肿、疼痛之症。
13
注意点: 凡皮肤湿烂,疮口 腐化已尽,摊贴油膏,应薄而 勤换,药物过敏者,则改用其 他药。
14
(三)箍围药 古称敷贴。具有箍集 围聚、收束疮毒作用的药粉与液体调 制成糊状的制剂。可以促使肿疡消散, 疮形缩小,趋于限局,早日成脓和破 溃消肿。如金黄散、玉露散药性寒凉, 适用于红、肿、热、痛的一切阳证。
7
此外,膏药摊制的形式有厚薄 之所宜。如薄型的膏药,多适用 于溃疡,宜勤换;厚型的膏药, 多适用于肿疡,宜少换,一般5~7 天调换1次。
8
注意点 使用膏药,有时可能 引起皮肤过敏,形成膏药风、湿 疮,凡见此等情况,可以改用油 膏或其他药物处理。
9
(二)油膏 现称软膏。多用猪脂、 羊脂、松脂、麻油、黄蜡、白蜡、 凡土林等调剂药物而成。有柔软、 滑润、无板硬粘着不舒感的优点, 适宜病灶凹陷折缝之处,或大面 积溃疡的用药。肿疡、皮肤病糜 烂结痂渗液不多者,也为适用。
适应证:肿疡需要溃脓,或溃疡疮 口太小,引流不畅;或疮口僵硬,腐 肉不脱,或胬肉突出,妨碍收口。或 痔疮、瘰疬、赘疣、息肉等病。
26
如白降丹少许,水调和点放疮顶, 代刀破头;其他如赘疣点之可以腐 蚀枯落。平胬丹用于疮面胬肉突出, 掺药其上,能使胬肉平复。
27
中医外科学-PPT课件
初步形成
汉代至唐代的中医外科学发展 ,主要涉及疮疡、金创、烧烫
伤等病证的治疗。
成熟阶段
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学发展逐 渐成熟,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代
表性的外科学著作。
现代发展
近现代以来,中医外科学在继 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现 代医学成果,取得显著进步。
中医外科学的重要贡献
01
02
03
理论贡献
中医外科学的发展丰富了 中医的理论体系,为中医 临床各科提供了重要的理 论基础。
瘤、岩类疾病
总结词
瘤、岩类疾病是中医外科中较为严重的疾病类型,包括各种肿瘤和癌。
详细描述
瘤、岩类疾病通常由气血瘀滞、痰浊凝聚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肿块、疼痛等症状 。中医治疗瘤、岩类疾病的方法包括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
乳房疾病
总结词
乳房疾病是女性常见的外科疾病,包 括乳腺炎、乳腺增生等。
详细描述
病例三:皮肤癌的中医治疗
皮肤癌定义
皮肤癌是发生在皮肤的恶性肿瘤, 有多种类型,如鳞状细胞癌、基
底细胞癌等。
皮肤癌症状
局部皮肤溃疡、疼痛、出血等症 状,严重时可出现淋巴结转移。
皮肤癌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软坚散结为主,常用药物有白花 蛇舌草、半枝莲、丹参等。同时 可配合针灸、拔罐等中医治疗方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总结词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是中医外科中常见的疾病类型,包括湿疹、尖锐湿疣等。
详细描述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通常由湿邪、热邪等因素引起,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中医治疗皮肤及性 传播疾病的方法包括清热解毒、利湿止痒等。
04
中医外科常用疗法
内治法
要点一
药物内治法
中医外治ppt课件-中医经典ppt课件
护理及注意事项
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 按摩顺序不能颠倒,力度要均匀。
Top6
针
灸
适应症
中风病、失眠、更年期综合症、 面神经麻痹、神经痛、肩周炎、颈、腰椎肥大、 腰痛、腰肌劳损、风湿性关节炎、 便秘、腹泻、胃痛、呃逆、尿潴留、 月经不调、痛经、落枕、皮肤搔痒、牙痛、慢性 鼻炎等各种急慢性疾病
禁忌症
部位禁忌:重要脏器部位不可针,大血管所过之处 应禁刺,重要关节部位不宜针刺 腧穴禁忌:孕妇禁针合谷、三阴交以及腹部、腰骶 部腧穴,小儿禁针囟会。 病情危重预后不良的禁针 大怒,大惊,过劳,过饥,过渴,醉酒等禁针
注意事项
过饥过饱不宜针刺 出大汗、大出血及年老体弱者,针刺手法宜轻 孕妇腹部、腰骶部不宜针刺 婴儿头部及局部皮肤有疤痕、溃烂者均不宜针刺 胸、背穴位应斜刺和浅刺,针刺时嘱病人不要转动 体位 不要吹凉风,忌食辛辣刺激食物还有牛羊肉,不要 用凉水洗治疗处
Top5
穴位按摩法
目 的
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穴位按摩,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
适应症
扭伤,腰肌劳损,头痛,神经痛,四肢关节 痛,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症,习惯性便秘, 慢性胃炎,失眠,遗精,以及妇女痛经与神经 官能症等。
禁忌症
各种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期、孕妇 腰腹、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禁止按 摩。
Top2
拔罐法
适应症
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 咳喘等症状 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禁忌证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护理及注意事项
体位合理,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 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罐口周围光滑,无裂痕。 棉球湿度适宜,动作要稳、准、快,起罐勿强拉。 使用过的火罐,消毒后备用。 ‘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不宜。 皮肤有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 均不宜拔罐。
中医外科学-PPT课件PPT课件
脱疽早期患肢麻木且冷—气血不运, 脉络阻塞
2020/6/25
.
29
外科疾病的辨病与辨证
辨溃疡的色泽、形态 辨经络部位
2020/6/25
.
30
辨善恶顺逆
五善 七恶 顺证 逆证
2020/6/25
心善、肝善、脾善、肺善、肾善 五恶 + 脏腑败坏、气血衰竭
红肿热痛、顶高根束 易脓易腐、易脱易敛
不痛不热、顶平根散 难脓难腐、难脱难敛
总纲类 疮疡类 皮肤病类 肛门病类 肿瘤类 其他类
2020/6/25
.
8
中医外科疾病范围和疾病命名及分类释义
疡 — 外疡,是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
疡科 — 外科
疡医 — 外科医生
疮疡 — 广义是指一切体表浅显外科疾患的总称。 狭义是指感染因素引起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肿疡 — 指一切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
溃疡 — 指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
2020/6/25
.
9
外科疾病的辨病与辨证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四诊在外科辨病辨证中的应用 辨阴证阳证 辨肿痛痒脓麻木 辨溃疡的色泽、形态 辨经络部位 辨善恶顺逆
2020/6/25
.
10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中医外科诊疗疾病的特点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先辨病,后辨证。 其中辨病在外科领域尤为重要。
.
31
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致病因素
外感六淫邪毒(热毒、火毒最常见) 感受特殊之毒(虫、蛇、疯犬、药、食物、疫毒) 外来伤害(跌仆损伤、沸水、火焰、冻伤) 情志内伤 饮食不节 房室损伤(早婚、房事过多、生育过多)
2020/6/25
.
32
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中医外科学PPT课件
现代中医外科学在传统理论的基 础上,结合现代医学技术,不断
创新和发展。
中医外科学在现代临床中广泛应 用,涉及的疾病范围不断扩大,
治疗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中医外科学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 重要进展,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
有力支持。
02
中医外科学基础知识
中医外科学的基本概念
总结词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皮肤、肌肉、骨骼等人体外部 器官的疾病。
清淡易消化
药膳食疗
根据自身情况,适当采用药膳食疗, 调理身体状况。
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度油 腻和刺激性食物。
05
中医外科疾病案例分析
案例一:痤疮的中医治疗
总结词
内外兼治,综合调理
详细描述
中医治疗痤疮注重内外兼治,综合调理。内治法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等,旨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湿排脓。 外治法包括中药面膜、熏洗、涂擦等,以消炎、杀菌、止痒、收敛为原则。同时,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情志调 护等综合治疗方法,帮助患者全面改善痤疮症状。
03
中医外科疾病的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中药内服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中药方剂,通过煎煮或中成药的 方式进行治疗。中药内服主要针对全身症状进行调理,改善 患者体质,增强抵抗力。
中药外敷
将中药研成粉末或制成膏药,直接敷于患处,以达到局部治 疗的效果。中药外敷常用于疮疡、跌打损伤等外科疾病,具 有消炎、消肿、止痛的作用。
针灸治疗
针刺疗法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气血,以达 到治疗目的。针刺疗法对于各种痛证 、痹证等有较好的疗效。
艾灸疗法
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炷,在穴位 上施灸,以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艾 灸疗法常用于治疗慢性虚弱性疾病及 寒证。
中医外治法PPT课件
局部反应而作用于全身,从而调查机体的功能, 消 除病湿因素,以达到治病的目的,不同罐法的不同 作用。
2021
❖ 拔罐法的适应范围 ❖ 一般适用于风湿痹病,各种神经麻痹,以及
一些急慢性痛,如腹痛、背腰痛、痛经等, 还可用于感冒、咳嗽、哮喘、消化不良等脏 腑功能紊乱方面的病证,此外,如丹毒、红 丝疔、毒蛇、咬伤等外科疾病等可用。
中医外治法
针灸科 冯耀峰
2021
一、灸 法
❖ “灸,灼也”,灸法就是烧灼的意思。 ❖ 1、灸法的材料 ❖ 灸法所用的材料,最初可能是采用一般的树枝
柴草取火木烧灼、烫、熨,以消除病痛,以后才专 门选用艾作为主要灸料,艾灸叶作施灸材料,有通 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等作用,艾叶经过加 工,制成细软的艾绒,更有它的优点。第一,便于 搓捏成大小不同的艾柱,易于燃烧,气味芳香。第 二,燃烧时热力温和,能合适皮肤,直达深部。
❖ 3)、其顺序是先头颈,后躯干,再四肢,刮拭面 尽量拉长,胸复、肩、面部均由内而外,其它部位 均由上而下刮拭。
❖ 4)、用力均匀、适中、刮痧部位凡有病源之处, 轻则红花点,重则青紫,甚则青黑累块,发红一般 无痛感,青紫或有微痛,青黑累块者有痛感,均正 常反应,刮拭后饮水一大杯助新陈代谢。
2021
❖ 3、适应范围:
2021
拔罐的 注意事项
应选择适当的体位。
宜选择肌肉丰厚的部位。
要根据病情及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决定 采用拔罐的方法以及大小适宜的罐具。
用火罐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 。
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分布 部位,不宜拔罐 。
不同拔罐法的注意点
在拔罐中,一旦出现晕厥的所谓晕罐现 象,应立即起罐,并及时妥善处理。
灸法除以艾叶作为主要材料外,其它灸法尚有 硫黄、黄蜡、灯心草、桑枝、桃枝等作为灸法的材 料。
2021
❖ 拔罐法的适应范围 ❖ 一般适用于风湿痹病,各种神经麻痹,以及
一些急慢性痛,如腹痛、背腰痛、痛经等, 还可用于感冒、咳嗽、哮喘、消化不良等脏 腑功能紊乱方面的病证,此外,如丹毒、红 丝疔、毒蛇、咬伤等外科疾病等可用。
中医外治法
针灸科 冯耀峰
2021
一、灸 法
❖ “灸,灼也”,灸法就是烧灼的意思。 ❖ 1、灸法的材料 ❖ 灸法所用的材料,最初可能是采用一般的树枝
柴草取火木烧灼、烫、熨,以消除病痛,以后才专 门选用艾作为主要灸料,艾灸叶作施灸材料,有通 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等作用,艾叶经过加 工,制成细软的艾绒,更有它的优点。第一,便于 搓捏成大小不同的艾柱,易于燃烧,气味芳香。第 二,燃烧时热力温和,能合适皮肤,直达深部。
❖ 3)、其顺序是先头颈,后躯干,再四肢,刮拭面 尽量拉长,胸复、肩、面部均由内而外,其它部位 均由上而下刮拭。
❖ 4)、用力均匀、适中、刮痧部位凡有病源之处, 轻则红花点,重则青紫,甚则青黑累块,发红一般 无痛感,青紫或有微痛,青黑累块者有痛感,均正 常反应,刮拭后饮水一大杯助新陈代谢。
2021
❖ 3、适应范围:
2021
拔罐的 注意事项
应选择适当的体位。
宜选择肌肉丰厚的部位。
要根据病情及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决定 采用拔罐的方法以及大小适宜的罐具。
用火罐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 。
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分布 部位,不宜拔罐 。
不同拔罐法的注意点
在拔罐中,一旦出现晕厥的所谓晕罐现 象,应立即起罐,并及时妥善处理。
灸法除以艾叶作为主要材料外,其它灸法尚有 硫黄、黄蜡、灯心草、桑枝、桃枝等作为灸法的材 料。
中医外科学-课件
中医外科学-课件
•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述 • 中医外科疾病分类与治疗原则 • 中医外科治疗方法与技术 • 中医外科护理与康复
01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述
中医外科学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中医外科学起源于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 时的外科治疗方法主要基于针灸和简单的外科手术。
发展
随着中医理论的不断完善,中医外科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 立的学科。在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学的发展达到了巅峰,许 多著名的外科医家涌现,治疗方法也更加丰富和多样。
非药物治疗
要点一
总结词
非药物治疗是中医外科的特色治疗方法之一,包括针灸、 推拿、拔罐、刮痧等多种手段,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调 节气血和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达到治疗 疾病的效果。推拿治疗通过手法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和新陈代谢,缓解疼痛和不适感。拔罐治疗通过负压吸引 ,使局部皮肤充血、淤血,起到舒经活络、祛湿排毒的作 用。刮痧治疗通过刮拭皮肤,使皮下出血、淤血,起到清 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
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
整体观念
中医外科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人体的各个部位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因此, 在治疗外科疾病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而不是仅仅针对病变部位 进行治疗。
辨证施治
中医外科学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不同的病情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中医外科学的特色与优势
特色
中医外科学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非药物疗法,以及 中药内服、外敷、熏洗等药物治疗方法。这些方法具有副作用小、疗效稳定、不 易复发等优点。
•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述 • 中医外科疾病分类与治疗原则 • 中医外科治疗方法与技术 • 中医外科护理与康复
01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述
中医外科学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中医外科学起源于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 时的外科治疗方法主要基于针灸和简单的外科手术。
发展
随着中医理论的不断完善,中医外科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 立的学科。在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学的发展达到了巅峰,许 多著名的外科医家涌现,治疗方法也更加丰富和多样。
非药物治疗
要点一
总结词
非药物治疗是中医外科的特色治疗方法之一,包括针灸、 推拿、拔罐、刮痧等多种手段,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调 节气血和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达到治疗 疾病的效果。推拿治疗通过手法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和新陈代谢,缓解疼痛和不适感。拔罐治疗通过负压吸引 ,使局部皮肤充血、淤血,起到舒经活络、祛湿排毒的作 用。刮痧治疗通过刮拭皮肤,使皮下出血、淤血,起到清 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
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
整体观念
中医外科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人体的各个部位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因此, 在治疗外科疾病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而不是仅仅针对病变部位 进行治疗。
辨证施治
中医外科学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不同的病情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中医外科学的特色与优势
特色
中医外科学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非药物疗法,以及 中药内服、外敷、熏洗等药物治疗方法。这些方法具有副作用小、疗效稳定、不 易复发等优点。
中医外治法ppt课件
b.寒邪犯胃。脾胃虚寒者疼痛发作,可局部热敷,药敷,如取练须葱头30g,生姜15g,将上两味共捣烂
康 微 人 少 三 的 才 待 二 系 不 和 笑 流 、 炒热烫,装入布袋,热熨胃脘部。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或以疼痛缓解为度,以湿中散寒止 痛。亦 ! 笑 心 ; 、 魅 会 人 、 可行拔罐,熏蒸,艾灸等其他温热疗法。 ! 少 善 让 的 在 C.脾胃虚寒者,在三伏天给予穴位贴敷,取神阙,中脘,胃腧等。药物取肉桂,胡椒各15g,干姜,细辛, 有 情 微 笑 力 产 生 乐 延胡索各10g,共研细末,用姜汁调和,每穴蚕豆大小药膏,胶布固定,3~6小时后去除,7日一次,4 良 , 你 时 与 次为疗程, 利 愉 笑 一 ! 生 , 观 好 会 看 候 d.饮食停滞者,胃脘部胀满疼痛欲吐,可用盐汤探吐以涌吐宿食。亦可针刺内关,足三里天枢等穴。 于 悦 会 笑 吸 这 向 他 e.肝气犯胃者,可针刺中脘,内关,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以疏肝理气止痛。 的 为 起 , 人 (2)恶心,呕吐 身 , 使 , 引 样 上 a.外邪犯胃或脾胃虚弱呕吐频发者,可用脘腹热敷,按摩,或按压内关,合谷,中脘,或者艾灸中脘, 人 你 来 面 进 足三里,脾腧等穴,以温中散寒止吐。
b.呕吐过后可为可为患者行腹部按摩(掌心自上而下),以缓解胃脘部紧张不适。 c.饮食停滞者,呕吐时不宜止吐,鼓励患者尽量将胃中积食吐出,欲吐不得吐者,可涌吐宿食 (饮适 量淡
盐水,后用压舌板探喉取吐。)
七、中医外治法在脾胃科的应用:
2. 泄泻 (1)泄泻
体 经 一 十 别 的 , 际 带 更 带 行 a.寒湿,虚寒泄泻者,腹部热敷,或葱熨,盐熨,可艾灸中脘,足三里,关元,神阙等穴,或者拔火罐治 健 常 个 年 人 人 善 关 来 加 微 交 一 疗,亦可神阙隔盐灸,隔药灸,或用汉磁热贴敷贴神阙穴,每日一贴,每个疗程5天。
康 微 人 少 三 的 才 待 二 系 不 和 笑 流 、 炒热烫,装入布袋,热熨胃脘部。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或以疼痛缓解为度,以湿中散寒止 痛。亦 ! 笑 心 ; 、 魅 会 人 、 可行拔罐,熏蒸,艾灸等其他温热疗法。 ! 少 善 让 的 在 C.脾胃虚寒者,在三伏天给予穴位贴敷,取神阙,中脘,胃腧等。药物取肉桂,胡椒各15g,干姜,细辛, 有 情 微 笑 力 产 生 乐 延胡索各10g,共研细末,用姜汁调和,每穴蚕豆大小药膏,胶布固定,3~6小时后去除,7日一次,4 良 , 你 时 与 次为疗程, 利 愉 笑 一 ! 生 , 观 好 会 看 候 d.饮食停滞者,胃脘部胀满疼痛欲吐,可用盐汤探吐以涌吐宿食。亦可针刺内关,足三里天枢等穴。 于 悦 会 笑 吸 这 向 他 e.肝气犯胃者,可针刺中脘,内关,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以疏肝理气止痛。 的 为 起 , 人 (2)恶心,呕吐 身 , 使 , 引 样 上 a.外邪犯胃或脾胃虚弱呕吐频发者,可用脘腹热敷,按摩,或按压内关,合谷,中脘,或者艾灸中脘, 人 你 来 面 进 足三里,脾腧等穴,以温中散寒止吐。
b.呕吐过后可为可为患者行腹部按摩(掌心自上而下),以缓解胃脘部紧张不适。 c.饮食停滞者,呕吐时不宜止吐,鼓励患者尽量将胃中积食吐出,欲吐不得吐者,可涌吐宿食 (饮适 量淡
盐水,后用压舌板探喉取吐。)
七、中医外治法在脾胃科的应用:
2. 泄泻 (1)泄泻
体 经 一 十 别 的 , 际 带 更 带 行 a.寒湿,虚寒泄泻者,腹部热敷,或葱熨,盐熨,可艾灸中脘,足三里,关元,神阙等穴,或者拔火罐治 健 常 个 年 人 人 善 关 来 加 微 交 一 疗,亦可神阙隔盐灸,隔药灸,或用汉磁热贴敷贴神阙穴,每日一贴,每个疗程5天。
发—中医外科学ppt
放血疗法
其他特色疗法
05
中医外科学典型病例分析
病例一:瘰疬的中医外治疗法
中医外治疗法对瘰疬有显著疗效
总结词
瘰疬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淋巴结炎症,中医外治疗法可以通过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原理,有效缓解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外敷、中药导入、针灸等。
详细描述
总结词
中医外治疗法对瘿有良好疗效
04
中医外科学治疗方法
口服中药
根据病情需要,采用辨证论治的原则,制定中药方剂,通过口服方式进行治疗。
外用中药
将中药制成膏、丹、丸、散等剂型,直接应用于患处,以达到消炎、止痛、化瘀、散结等作用。
中药治疗
针刺疗法
通过针刺穴位,达到调和气血、舒通经络、止痛消炎等作用。
灸法
采用艾灸或温针灸等方式,作用于穴位,以温通气血、散寒止痛。
中医外科学的治疗原则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改善气血循环、调和阴阳平衡等方式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治疗原则
中医外科学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和外用、针灸、推拿、拔罐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治疗方法
中医外科学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03
常见中医外科学疾病
疮疡
中医外科学是传统中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内科识
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
要点三
发病机理
发病机理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是中医外科学研究的基础。
要点一
要点二
病机
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病理变化,是中医外科学理论体系的核心。
病理性质
病理性质是指疾病的性质,是中医外科学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瘰疬分类
瘰疬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其中原发性瘰疬指病变部位没有其他原发性病变,继发性瘰疬指病变部位存在其他原发性病变。
其他特色疗法
05
中医外科学典型病例分析
病例一:瘰疬的中医外治疗法
中医外治疗法对瘰疬有显著疗效
总结词
瘰疬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淋巴结炎症,中医外治疗法可以通过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原理,有效缓解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外敷、中药导入、针灸等。
详细描述
总结词
中医外治疗法对瘿有良好疗效
04
中医外科学治疗方法
口服中药
根据病情需要,采用辨证论治的原则,制定中药方剂,通过口服方式进行治疗。
外用中药
将中药制成膏、丹、丸、散等剂型,直接应用于患处,以达到消炎、止痛、化瘀、散结等作用。
中药治疗
针刺疗法
通过针刺穴位,达到调和气血、舒通经络、止痛消炎等作用。
灸法
采用艾灸或温针灸等方式,作用于穴位,以温通气血、散寒止痛。
中医外科学的治疗原则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改善气血循环、调和阴阳平衡等方式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治疗原则
中医外科学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和外用、针灸、推拿、拔罐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治疗方法
中医外科学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03
常见中医外科学疾病
疮疡
中医外科学是传统中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内科识
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
要点三
发病机理
发病机理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是中医外科学研究的基础。
要点一
要点二
病机
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病理变化,是中医外科学理论体系的核心。
病理性质
病理性质是指疾病的性质,是中医外科学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瘰疬分类
瘰疬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其中原发性瘰疬指病变部位没有其他原发性病变,继发性瘰疬指病变部位存在其他原发性病变。
中医外科学-课件
中医外科学在历史上经历了多 个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了独特 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中医外科学的特点与优势
中医外科学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 论治,注重内外兼治和预防保健
。
中医外科学治疗方法多样,包括 中药、针灸、推拿、拔罐等,可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
法。
中医外科学对于一些常见病和疑 难杂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尤其 在软组织损伤、骨折和关节脱位
其他外科疾病
总结词
其他外科疾病包括烧伤、冻伤、疮疡等,这些疾病的治疗也需要中医外科的参与。
详细描述
中医外科对于烧伤、冻伤、疮疡等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方法,如中药外敷、拔罐等,能够有效地缓 解症状和促进愈合。
CHAPTER
04
中医外科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01
02
03
中药内服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 的中药方剂进行内服,以 调节身体内部环境,达到 治疗目的。
详细描述
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认为人体内部 脏腑和外部形态是相互关联的,人体 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可以通过观察外部 形态和表现来推断。
中医外科学的基本方法
总结词
中医外科学的基本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以及针灸、推拿、拔罐等治 疗手段。
详细描述
中医外科学的方法包括通过观察病人的外部形态和表现,询问病人的病情和症 状,以及通过切脉等手段来诊断疾病。同时,中医外科学也采用针灸、推拿、 拔罐等治疗手段来治疗疾病。
中医外科护理与康复的现代应用
临床应用
中医外科护理与康复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尤其在慢性病、老年病、康复期患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 作用。
跨学科合作
中医外科护理与康复需要与现代医学的多个学科进行合作 ,如骨科、神经科、心血管科等,以实现优势互补和最佳 治疗效果。
中医外科学外治法-医学精品
《中西医结合临床外科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外教室
中医外治法 主讲:郝平生讲师
二、外治法
用药物、手术、器械直接作用于体表局 部的治疗方法。
外治法在外科病的治疗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中医学的宝贵遗产。 外治法必须辨证使用。
(一)药物外治法
按给药方式分: (敷、贴法;掺、搽法) 1、敷、贴法
根据药物不同剂型分为: (1)箍围药
焦碳 无烟煤 电炉
燃料
制备过程
1做胎 水银、火硝、明矾 2封口 4加火烧(先文后武)
碗
沙石纸 土膏条
药猛 加赋型剂 掺布
用法
成份
药物(如金黄油膏等的组成) 基质(猪脂、羊脂、松脂、麻油、黄腊、
白蜡、以及凡士林等)
适宜病灶凹陷折缝之处,或大面积溃疡的 用药。肿疡、皮肤病糜烂结痂渗液不多者, 也为适用
适应证
肿疡、溃疡 皮肤病亚急性炎症渗液不多者或表现丘疹
斑丘疹等 急腹症中炎性包块 肛肠科疾病
临床根据药效结合局部特点选用
金黄膏、玉露膏:清热除湿,散瘀化痰, 止痛消肿等。阳证、肛周脓肿。
冲和膏:祛风、消肿、活血散寒,可用于 半阴半阳证
回阳玉膏:温经活血、散寒化痰,阴证疮 疡
红油膏:防腐生肌用于一切溃疡。
生肌白玉膏:润肤生肌收敛,用于溃疡腐 肉已净,疮口不敛者,以及乳头皲裂、肛 裂等病。
以鸡子清调者,取其缓和刺激;以油类调者,取 其润泽肌肤。如上述液体取用有困难时,则可用 冷茶汁加白糖少许调制。阳证及半阴半阳证常以 凡士林调制成油膏使用。
用法
敷贴 根据疮疡局部表现的不同选用有效的敷法
盖顶敷 箍围药和调剂调和
纱布
留顶敷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外教室
中医外治法 主讲:郝平生讲师
二、外治法
用药物、手术、器械直接作用于体表局 部的治疗方法。
外治法在外科病的治疗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中医学的宝贵遗产。 外治法必须辨证使用。
(一)药物外治法
按给药方式分: (敷、贴法;掺、搽法) 1、敷、贴法
根据药物不同剂型分为: (1)箍围药
焦碳 无烟煤 电炉
燃料
制备过程
1做胎 水银、火硝、明矾 2封口 4加火烧(先文后武)
碗
沙石纸 土膏条
药猛 加赋型剂 掺布
用法
成份
药物(如金黄油膏等的组成) 基质(猪脂、羊脂、松脂、麻油、黄腊、
白蜡、以及凡士林等)
适宜病灶凹陷折缝之处,或大面积溃疡的 用药。肿疡、皮肤病糜烂结痂渗液不多者, 也为适用
适应证
肿疡、溃疡 皮肤病亚急性炎症渗液不多者或表现丘疹
斑丘疹等 急腹症中炎性包块 肛肠科疾病
临床根据药效结合局部特点选用
金黄膏、玉露膏:清热除湿,散瘀化痰, 止痛消肿等。阳证、肛周脓肿。
冲和膏:祛风、消肿、活血散寒,可用于 半阴半阳证
回阳玉膏:温经活血、散寒化痰,阴证疮 疡
红油膏:防腐生肌用于一切溃疡。
生肌白玉膏:润肤生肌收敛,用于溃疡腐 肉已净,疮口不敛者,以及乳头皲裂、肛 裂等病。
以鸡子清调者,取其缓和刺激;以油类调者,取 其润泽肌肤。如上述液体取用有困难时,则可用 冷茶汁加白糖少许调制。阳证及半阴半阳证常以 凡士林调制成油膏使用。
用法
敷贴 根据疮疡局部表现的不同选用有效的敷法
盖顶敷 箍围药和调剂调和
纱布
留顶敷
中医外治法及护理 ppt课件
PPT课件
31
护理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操作中根据不同部位辨证用药,如头面部及某 些敏感部位,不宜选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
(二)熏洗过程注意室内避风,冬季注意保暖,防止
受凉。洗毕应及时擦干药液和汗液,暴露部位尽量 加盖衣被。
(三)熏洗操作必须严格掌握温度,以防烫伤。熏 蒸时一般以50~70℃为宜,药液加温至蒸汽上冲, 但也不可过热,尤其是眼部熏洗,组织、皮肤娇嫩 易发生烫伤;浸泡时,药液温度以不烫手或能忍耐 的程度为宜,一般控制在38~45℃;操作中应随时 询问患者感觉,耐心协助老人、小儿熏洗,避免烫 伤事故的发生。
(八)注意保护患者,必要时进行遮挡。所有物 品需清洗消毒,每人1份,避免交叉感染。
PPT课件
33
五、耳穴埋籽
耳穴埋籽法,是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准 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 压,使其产生疫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 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又称耳廓穴 区压迫疗法。
护理相关注意事项
8、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 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 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9、穴位艾灸顺序:古人对于艾灸的顺序,有着明确的 论述,就阴阳而言,如《千金要方》说:“凡灸当 先阳后阴,先上后下”。《明堂灸经》也指出: “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这是说艾 灸的一般顺序是 :先灸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上 部再灸下部,先灸头部再灸四肢;就壮数而言,先 灸少而后灸多,即由小逐渐增强;就大小而言,先 灸艾炷小者而后灸大者,每壮递增。
PPT课件
6
禁忌症
各种出血疾患、急性传染病、骨折移位 或关节脱位、内脏器质性病变、妇女月经期、 孕妇腰腹部、皮肤破损、瘢痕等部位。
中医外治法及制剂的制作ppt演示课件
湖北赤壁市人民医院 马丹阳 20110908
一.中医外治法简介
中医外治法是运用药物、手术、物理方法或配
合一定的器械等,直接作用患者体表某部或病变 部位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与内治法相对而言的一 种治疗方法。其与内治法治疗机理相同,但给药 途径不同。 外治法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或黏膜,使之吸 收,从而发挥治疗作用,是外科独具的治疗方法。 <理淪併文>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 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油膏:现称软膏。是将药物与油类煎熬或捣匀成膏的制剂。 油类基质有猪脂、羊脂、麻油、黄蜡、白蜡、凡士林等。 适用于肿疡、溃疡、皮肤病糜烂结痂渗液不多者。如金 黄膏、冲和膏、生肌玉红膏
中医外治之药物疗法
酊剂:是将各种不同的中药浸泡于乙醇溶 液内,倾取其溶液而成。一般用于疮疡未 溃和皮肤病等。如白屑风酊、复方土槿皮 酊。
1.外治作用:消肿、拔毒、驱腐、生肌、收口。主治痈、 疽、疮、疖等。
2.内治作用:祛风寒、和气血、消痰结、壮筋骨、通络止 痛。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补充内服药力的不足。
本章主讲临床最常用的黑膏药和新型松香膏
(一)黑膏药:
系以植物油与黄丹经高温炼制成的
铅硬膏为基质,并含有药物或中药材提取
物的外用制剂。为黑色坚韧固体。
中医外治之药物疗法
外治法和内治法一样,也要辨 证施治,还要根据疾病不同的 发展过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 法。常用的方法有药物疗法、 手术疗法和其他疗法。
(一)药物疗法:
药物疗法是根据疾病所
在的部位不同,以及病程发展
变化所需,将药物制成不同的
剂型施用于患处,使药力直达
病所,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 种方法。常用的有膏药,油膏, 糊剂,生药,散剂,酊剂,洗 剂等 。
一.中医外治法简介
中医外治法是运用药物、手术、物理方法或配
合一定的器械等,直接作用患者体表某部或病变 部位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与内治法相对而言的一 种治疗方法。其与内治法治疗机理相同,但给药 途径不同。 外治法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或黏膜,使之吸 收,从而发挥治疗作用,是外科独具的治疗方法。 <理淪併文>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 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油膏:现称软膏。是将药物与油类煎熬或捣匀成膏的制剂。 油类基质有猪脂、羊脂、麻油、黄蜡、白蜡、凡士林等。 适用于肿疡、溃疡、皮肤病糜烂结痂渗液不多者。如金 黄膏、冲和膏、生肌玉红膏
中医外治之药物疗法
酊剂:是将各种不同的中药浸泡于乙醇溶 液内,倾取其溶液而成。一般用于疮疡未 溃和皮肤病等。如白屑风酊、复方土槿皮 酊。
1.外治作用:消肿、拔毒、驱腐、生肌、收口。主治痈、 疽、疮、疖等。
2.内治作用:祛风寒、和气血、消痰结、壮筋骨、通络止 痛。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补充内服药力的不足。
本章主讲临床最常用的黑膏药和新型松香膏
(一)黑膏药:
系以植物油与黄丹经高温炼制成的
铅硬膏为基质,并含有药物或中药材提取
物的外用制剂。为黑色坚韧固体。
中医外治之药物疗法
外治法和内治法一样,也要辨 证施治,还要根据疾病不同的 发展过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 法。常用的方法有药物疗法、 手术疗法和其他疗法。
(一)药物疗法:
药物疗法是根据疾病所
在的部位不同,以及病程发展
变化所需,将药物制成不同的
剂型施用于患处,使药力直达
病所,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 种方法。常用的有膏药,油膏, 糊剂,生药,散剂,酊剂,洗 剂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