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教学反思
导学案教学反思范文
导学案(Teaching Plans)是一种教学工具,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它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设计的教学计划,涵盖了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重要要素。
在教学过程中,导学案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进而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然而,导学案教学也并非完美无缺。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反思、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导入环节的反思导入环节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本次教学的主题和推导思路,是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发现导入环节时间较长,内容复杂,缺乏重点突出,学生没有很好地把握重点难点内容,更是导致了后续学习的不顺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用了“引言式导入”,即引用名人或著名论述,针对学习主题或问题进行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例如,课堂上,我引用了爱因斯坦的“知识就像海洋,只有勇敢和开拓性的人才有可能到达彼岸”这句话,引发了学生的思考,然后再配合图片或视频,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主题。
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仅简洁明了,而且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课堂互动环节的反思课堂互动环节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使学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深度思考学习内容。
而在之前的教学中,我发现我对于课堂互动环节的组织及管理并不完善,导致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够充分,参与度较低,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进行了相应的改进。
我制定了互动游戏的规则,规范了学生参与讨论和提出问题的行为方式,使互动环节更加流畅和有效。
我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及学科知识设定了多元化的互动形式,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思维导图互动等,多角度探究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优化了课堂互动环节。
三、课后评估环节的反思教学评估是为了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目标、是否完成教学任务、是否对教师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的反馈。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0.1 在校园里找一找
数学游戏0.1 在校园里找一找单元说明:《数学游戏》单元分为三个场所的游戏:校园→操场→教室,活动范围在逐渐缩小。
按照编排分为:“在校园里找一找”、“在操场上玩一玩”、“在教室里认一认”、“在教室里玩一玩”和“学前准备”等五部分内容,更好地进行幼小衔接,用小朋友感兴趣的形式开启小学的学习生活,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
建议如下:1.引导小朋友用数学语言介绍自己的幼儿园学习。
如幼儿园里有多少位老师?我们班有多少个小朋友?我的好朋友有几个?幼儿园的楼房有几层?我们平时玩哪些玩具?教室里有多少个桌凳等等。
通过介绍教师了解学生对数学的认知。
2.分享幼儿园里的数学游戏。
说一说自己幼儿园里曾经玩过的数学游戏,选一个跟小朋友们分享,也可以简单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游戏的玩法和规则等。
3.共玩数学游戏。
教师从小朋友们的分享中选取合适的游戏,跟学生一起玩儿。
在游戏中,观察学生对数学的认知、理解。
游戏结束后,鼓励学生交流游戏中的快乐和收获。
【课题名称】第1课时在校园里找一找【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页--3页。
【教学目标】1.能比较清晰的描述幼儿园和学前生活中数学活动内容,比较准确地表达自己对数、数量、图形、方位等数学知识的理解。
2.让学生经历数学回答游戏“观察→提问→回答”的基本步骤。
3.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能主动表达,并与他人交流,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准确地表达自己对数、数量、图形、方位等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难点: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课前准备】1.教师: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开学啦!从今天开始,你就是一名小学生了!看!这是我们的新学校!小朋友跟爸爸妈妈说再见,一起来进入校园看看吧!学校真美呀!跟着老师,一起来认识我们的校园吧!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交流。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1单元 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减法教案
第一单元 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2.3 认识减法【课题名称】第8课时认识减法【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26页。
【教学目标】1. 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用减法计算;认识减号,会读、写减法算式。
2.经历动手操作、观察图片、叙述图意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在数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交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减法的含义,会看图说一说减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减法的含义。
【课前准备】1.教师:教具:小棒、圆片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学具:小棒、圆片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教科书P26情境图。
教师: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跟大家说一说。
预设:小男孩手里拿了4个气球,飞走了1个,还剩下3个气球。
(教师注意规范学生的语言描述。
)教师:还能用加法来计算吗?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原来有4个气球,飞走了1个气球,不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不能用加法计算。
引导学生理解“飞走”就是“去掉”的意思。
教师:对,4个气球中飞走了1个,求还剩几个气球,不能用加法计算,那到底用什么方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研究。
【设计意图】利用教科书情境图,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情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初步理解“去掉”的意思,为新课的探究打下基础。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1.自主操作。
教师师:怎样知道还剩3个气球呢?怎样表示气球飞走的这一过程?可出示讨论要求,学生讨论交流。
预设1:用笔画一画预设2:借助圆片摆一摆。
(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解释“画掉”是什么意思,理解“画掉”就是飞走了1个气球,也可以说“去掉”了1个。
)教师用动画演示4个气球中去掉了1个,还剩3个。
预设3:还可以用算式表示。
学案导学教学反思
学案导学教学反思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学案导学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以学案为主要教学工具,通过导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学案导学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并对此进行了反思。
首先,学案导学教学的优势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而学案导学教学则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在编写学案时,我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所学知识相结合,设计了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案例,从而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学习的效果。
其次,学案导学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案导学教学的核心思想在于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学案的复习和预习内容设置得相对简单,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掌握。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另外,学案导学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学案导学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会所学知识。
通过学案中的提问和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识。
在教学中,我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然而,学案导学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学案导学教学在组织和安排上需要老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能力。
因为学案导学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要进行合理的指导和安排,这对老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学案导学教学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需要老师提前准备学案,并通过布置作业和组织讨论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
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准备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综上所述,学案导学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方式进行了教学,并对此进行了反思。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3单元 认识立体图形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
第三单元认识立体图形3.1立体图形的认识单元说明:“认识图形”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为了分散难点,这一单元只安排了立体图形的认识,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在物体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4种立体图形;二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是会用同样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
建议如下: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3.要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利用已有知识发现新知识;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4.重视对“成长小档案”中内容的研讨,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课题名称】第1课时立体图形的认识【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7页--69页。
【教学目标】1.通过摸一摸、猜一猜、搭一搭等活动,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能在实际情境中辨认这些图形,准确说出它们的名称。
2.经历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体会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一般形状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前准备】1.教师: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教具和图片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学具: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物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语。
教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玩一个猜谜语游戏(课件出示谜语)小小一个长方体,肚里装着尺和笔,小朋友们来上学,把它放进书包里。
打一学习用品,猜一猜是什么?学生:文具盒。
2024年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4 练习二 教案
练习二。
(教材第30~31页)1.结合具体事例,进一步巩固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运算律。
2.在具体情境中,结合画图的方法找等量关系,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重点: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运算律。
难点:运用画图法找等量关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
师:同学们,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的学习到这就要结束了,关于这部分内容,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跟大家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说:•我知道了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
•我知道了整数运算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混合运算。
•我学会了借助画图的方法找等量关系来分析题意。
•我会找单位“1”,能运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师:同学们学会的知识真多,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看看谁掌握得最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复习,回忆所学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复习和整理的能力。
】师:分数混合运算的应用由来已久了,在《算法统宗》中,许多数学问题都是以歌诀形式呈现的。
其中有一首“以碗知僧”,就属于分数混合运算的应用,请同学们先认真阅读,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大意。
(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第9题“以碗知僧”原题)学生认真阅读,同桌交流题意。
师:谁来说说你觉得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呢?生:大意就是,山上有一座古寺叫都来寺,在这座寺庙里,3个和尚合吃一碗饭,4个和尚合分一碗汤,一共用了364只碗。
请问都来寺里有多少个和尚。
师:用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利用方程知识,来试着解决这个有趣的问题吧!可以跟小组的同学商量一下再自己做。
学生讨论解题方法,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谁来把自己的想法和结果跟大家说说?生:“3个和尚合吃一碗饭”,说明所用饭碗的总数是和尚总数的13;“4个和尚合分一碗汤”,说明所用汤碗的总数是和尚总数的14。
教学反思学案文案模板
一、标题【教学反思】XX课程(章节)学案教学实践与反思二、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案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以XX课程(章节)为例,对学案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目标与内容1.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XX课程(章节)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 教学内容:(1)XX课程(章节)的基本概念、原理;(2)XX课程(章节)的技能应用;(3)与XX课程(章节)相关的实际案例。
四、教学过程与实施1. 课前准备:(1)教师根据学案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2)教师提前将学案发放给学生,让学生预习,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 课堂实施:(1)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2)学案讲解:教师根据学案内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和演示;(3)小组合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究,解决学案中的问题;(4)课堂总结:教师对学案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与总结1. 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反馈等方式,分析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找出不足之处;(2)学案设计:反思学案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3)教学方法的运用:分析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恰当,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4)师生互动:反思师生互动是否充分,是否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否做到了因材施教。
2. 总结:(1)优点:总结学案教学实践中的优点,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2)不足:分析学案教学实践中的不足,如学案设计不够完善,教学方法单一等;(3)改进措施: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如优化学案设计,丰富教学方法等。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3 解决问题 教案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和“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教材第35、第36页的内容。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和“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能够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这类简单的实际问题。
2.借助线段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重点:通过分析比较,找出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掌握解决问题的规律。
难点: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题投影片。
1.口头分析。
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
生物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13。
航模组的人数是生物组的45。
汽车的数量相当于自行车数量的232.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
他体内的水分约是多少千克?投影出示:一个儿童重35 kg,他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学生动笔在练习本上做。
学生反馈,汇报这道题如何画线段图。
(老师板演)学生分析,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求儿童体内的水分约是多少千克,也就是在求什么。
老师点明数量关系式:一个儿童的体重×4=这个儿童体内水分的质量。
51.出示例4。
老师:你能从题中找出哪些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学生找出题中的关键信息。
2.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例4与复习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引导学生从已知条件和问题、单位“1”、数量关系式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在学生汇报过程中,展示下面的线段图。
提问:在此题的数量关系式中,小明的体重是未知的,可以用什么来表示?让学生用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表示这个数量关系式,即x×4=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
53.解决问题。
老师:你会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这道题吗?学生汇报的同时,老师板书补充完整解题过程。
老师引导学生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汇报检验方法。
请一名学生完整地讲述自己的解题思路和过程。
4.出示例5。
学生读题,选择有用的信息。
根据“小明的体重是35kg,他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8”这两个条件画出线段图。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数学广角——数与形 教案
算术与图形的转换教材第105~109页的内容。
1.使学生认识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2.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与形可以互相转化,掌握数与形相结合的数学解题思想方法。
3.使学生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认识,充分感受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重点:感受数与形可以互相转化,掌握数与形相结合的数学解题思想方法。
难点:寻找和发现数与形相互转化的途径与方法,通过数与形的转化,认识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实物投影。
计算下面的算式。
1+2+3+4+5+6+7+6+5+4+3+2+1=?(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尝试独立完成。
(3)介绍解题方法。
如果有的学生能够想出来好的解题方法,就让他们说一说他们的解题思路,老师加以点拨、归纳。
1.出示例1。
(1)学生读题,教师整理信息。
为了便于观察,我们可以把图形与算式一一对应起来,找出图形和算式存在的相互关系。
1=( )21+3=( )21+3+5=( )2(2)老师:先填空。
1=(1)2 1+3=(2)2 1+3+5=(3)2提问①:算式左边的加数有什么特点? 小组内讨论,然后集体汇报。
(观察后会发现:算式左边的加数是连续的奇数)提问②:算式左边的加数与构成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组内讨论,然后集体汇报。
(仔细观察后,我们会发现:算式左边的加数是每个正方形图左下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形图中所包含的小正方形的个数)提问③:算式右边括号里的数字与构成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组内讨论,然后集体汇报。
(仔细观察后会发现:算式右边括号里的数字是图形中每列小正方形的个数)提问④:算式左边加数(除第一幅图外)与右边括号里的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算式左边的加数是1、3、5……n ,右边括号里的数字用a 表示,那么你能用字母表示其关系吗?小组内讨论,然后集体汇报。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2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6~9的认识教案
第二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1.1 6~9的认识单元说明: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加减法最直接的基础。
同时,本单元中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对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单元是全册教科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建议如下:1. 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的目的性。
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以此丰富学生关于6~9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表象,让他们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地理解6~10各数的概念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2.注意对计算方法的引导。
本单元加减法计算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加减法;二是通过学具的拼摆计算加减法;三是通过实物、图形的观察去完成计算任务。
教学时,一方面要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方法,另一方面又允许他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计算方法进行加减法计算。
3.加强对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的指导。
本单元解决问题中,有两个方面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一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一定要让学生经历全过程,不能仅仅列式计算;二是用大括号表示总数,用问号表示所求问题,这是数学语言的表达方式。
要让学生读懂题意后,自己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课题名称】第1课时 6~9的认识【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36页。
【教学目标】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6~9各数的过程,初步感知6~9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6~9的数序,并会认、读这几个数。
2.借助计数器、点子图、小棒等学习用具,感知后一个数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增加1得到的,初步建立数感。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建立6~9的概念,会认、会读6~9。
教学难点:会用数字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培养数感。
【课前准备】1.教师:教具:计数器、6~9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卡片。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2.2.2 用加法解决问题
第二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2.2 用加法解决问题【课题名称】第7课时用加法解决问题【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45页。
【教学目标】1.知道图中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正确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兴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看懂图意,会正确地口述题意和列式,并正确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理解大括号和问号所表示的意思。
【课前准备】1.教师: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兔爸爸和兔妈妈带领小兔子们采蘑菇。
它们采了好多蘑菇。
看!它们多开心。
课件出示教材45页情境图:教师:请大家认真观察这幅图,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预设1:学生可能会说有兔爸爸、兔妈妈,还有4只兔宝宝。
预设2:学生能回答左边有4只兔子,右边有2只兔子。
教师:你能根据图中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预设1:一共有几只兔子?预设2:一共有6只兔子,左边有4只,右边有几只兔子?预设3:一共有6只兔子,右边有2只,左边有几只兔子?教师:兔妈妈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问题,下面我们就去帮兔妈妈解决问题吧!【设计意图】直接出示情境图,在情境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大括号。
教师:(手指着情境图中的大括号)你们认识它吗?(学生回答:大括号)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见过它了,那么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呢?预设:引导学生说出大括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
(教师板书:合起来)教师示范把两部分合起来的手势,带领学生一起做。
教师:在这里,大括号表示把什么和什么合起来呢?预设:学生会说是把左边的兔子和右边的兔子合起来。
教师:对,我们把左边的兔子看成一部分,右边的兔子看成一部分,大括号表示的是把这两部分合起来。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第3单元整理和复习 教案
复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材第44页的内容。
1.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这一单元的知识体系,加深对分数除法意义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2.熟练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灵活解题的能力。
3.在整理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复习的方法。
重点:分数除法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整理。
难点:运用所学概念,灵活解决问题。
练习题投影片。
1.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整理这一单元的知识点。
2.展示学生整理的知识结构图。
1.回忆。
分数除法可以分成几种情况,请学生分别举例说说它们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根据学生的汇报整理成下表。
内容 举例 计算方法 意义分数除以整数59÷5 甲数除以乙 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 乙数的倒数已知两个因 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 求另一个因 数的运算 一个数除以分数 整数除以分数 20÷49分数除以分数524÷15163.完成教材第44页的第1题。
请学生先复述分数除法的意义,再计算。
老师注意巡视,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复习分数除法应用题教材第44、第45页的内容。
1.通过复习比较,进一步弄清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在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等方面的联系和区别。
2.巩固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建立分数应用题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电脑,实物投影。
老师:今天,我们一起上一节分数应用题的复习课,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分数应用题包括哪几种类型。
课件出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已知两个数的和(或差)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利用抽象的“1”解决实际问题1.出示教材第44页的第2题。
(1)第(1)小题是一道“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引导学生说出鸭的只数是单位“1”且未知,求鸭的只数,就是求单位“1”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学案教学反思(优秀5篇)
学案教学反思(优秀5篇)学案教学反思篇一(一)接触新课改也有两三年的时间了,可是总感觉在教学上自己有些不伦不类。
主要表现在思想上的先进,行动上的滞后。
也就是说平时自己有很多新课改方面的想法,但是却不知道该如何真正的落实。
就拿学案教学来说,不但是我自己,就连组内的很多人都已经用了很长时间的学案了,只不过都是课前学案,起到的是预习教材的作用。
现在,学校倡导大家搞学案教学的时候,我们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因为课上学案教学从来没有尝试过。
上网查了很多的资料,大家怎么说的都有,花样百出。
一堂课就40分钟,可是却设计了那么多的环节。
我试验了一下,就网上设计的那些环节我40分钟连一半也进行不完。
现在到底怎么办?我真的是毫无头绪了!真的很郁闷!我经常在组内开玩笑说他们思想落后,“都新课改了,还拿着老思想教学生”。
可是现在我不得不反思一下自己,学了那么多的新课改理论,但不知道该如何实践那又有什么用呢?和大家又有什么区别呢?也许现在和我有一样困惑的老师有很多,也许我们大家都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学了点皮毛之后就以为自己已经领会新课改的精神了,马上行动把自己的课堂变成试验场,效果可想而知,以我们的学生的现状而言他们可跟不上我们的步伐。
痛定思痛,想了又想,还是应该现实点,不要好高骛远,应该根据我们这类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改理念相结合,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新路。
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固然没错,但是照抄照搬肯定不行。
尽管探索新路的过程必然艰辛,但只要我们脚踏实地,相信总有成功的一天!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反思篇二在近几年,进行“导学案教学尝试,总体效果不错,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反思。
“导学案”式教学其实是用学案导学、先学后教的方法。
针对学习任务不多且难度不大的内容,利用自习时间让学生充分预习,把自学反馈的情况作为备课的主要依据,课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并能当堂训练、及时反馈,使教学环节紧凑、完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也为学生减轻了课业负担、节约大量时间。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5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整理和复习教案
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5.10 整理和复习【课题名称】第10课时整理和复习【课型、课时】复习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0页。
【教学目标】1.系统整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帮助学生落实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在整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式表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有序思维,提高计算速度。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历将分散获得的知识综合起来的过程,初步感知整理的方法,感受复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系统整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熟练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发现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的规律。
【课前准备】1.教师:教具: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卡片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学具:一套36张空白卡片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教学过程】一、整体回顾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第五单元了。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呢?请大家回忆一下,也可以翻开课本看一看。
预设:学生会说到“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多角度解决求总数问题”“解决“原来一共有多少”的问题”等。
教师:(出示本单元知识结构图)今天我们就来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的知识,帮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复习重点。
二、知识梳理1.20以内进位计算方法。
教师: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我们都学习了哪些?预设1:拆大数、凑小数。
如:计算5+8,把8分成5和3,先算5+5=10,再算10+3=13。
预设2:拆小数、凑大数。
如:计算3+9,把3分成2和1,先算1+9=10,再算10+2=12。
预设3: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如:计算8+9,可以先算9+8=17,所以8+9=17。
教师:分小组完成下面计算题,比一比那组算的又对又快!2.多角度解决求总数问题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对于同一个问题,有时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方法解决。
2024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1 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案
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材第44页)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并能正确使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些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通过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会正确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难点:能准确使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这些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材第44页的主题图。
投影出示教材第44页主题图。
1.观察这幅图,并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幅图的图意。
2.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轮到你抽签表演的节目,你认为自己会表演什么节目?3.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出示教材第44页例1。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生1:我知道了三张卡片分别写着唱歌、跳舞和朗诵。
生2:我知道了让三名同学来抽卡片。
生3:我知道了问题是求三名同学分别可能抽到什么节目。
师:如果小明抽到了跳舞,那么小丽和小红分别可能抽到的是什么?生1:小丽可能抽到朗诵,也可能抽到唱歌。
生2:小丽可能抽到唱歌,也可能抽到朗诵。
汇总:小丽和小红抽到唱歌和朗诵都有可能。
师:如果小丽抽到了朗诵,小红会抽到什么?学生:最后只有一张了,因此小红一定抽到了唱歌。
教师总结并板书: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些事件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这时就用“一定”或“不可能”来描述。
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些事件的结果是不可以预知的,这时就用“可能”来描述。
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些事件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这时就用“一定”或“不可能”来描述。
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些事件的结果是不可以预知的,这时就用“可能”来描述。
1.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使学生在观察、猜测、实验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充分感受和体验到不确定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6.2 数量关系
第六单元复习与关联6.2 数量关系【课题名称】第2课时数量关系【课型、课时】复习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5页。
【教学目标】1. 借助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从不同角度提出并解决问题,对所学的加法、减法、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实际问题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建构基本的解题模型。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观察、从多角度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复习多角度观察问题,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用不同视角观察问题,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1.教师: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教学过程】一、整体回顾教师:你会用加、减法解决哪些问题?预设1: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减法是求总数里去掉一部分,还剩下多少。
预设2:我知道求一共有多少是用加法,还剩下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
教师:今天我们来复习有关数量关系的知识。
(课件出示数量关系知识结构图)二、知识梳理1.加法。
教师:你还记得我们都学习过的加法是怎样计算的吗?预设1:计算10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法、接数法、数的组成等方法。
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预设2:计算十几加几时,十位上的数不变,只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预设3:计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一般采用凑十法。
预设4:求总数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计算。
教师:你能用加法解决问题吗?(课件出示习题)预设:左边有5只小鸡,右边有2只小鸡,一共有几只小鸡?列式是:5+2=7(只)2.减法。
教师:你还记得我们都学习过的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吗?预设1:计算10以内数的减法,可以采用倒数法、数的组成、想加算减法来计算。
其中采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预设2:十几减几得10,十几减十得几。
教师:你能用减法解决问题吗?(课件出示习题)预设:一共有6只小鸭子,游走了4只,还剩几只?列式是:6-4=2(只)三、应用提升1.课件出示教材第107页应用提升第3题。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4.4 11~20各数的顺序、比大小
第四单元 11~20的认识4.3 11~20各数的顺序【课题名称】第4课时 11~20各数的顺序【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78页。
【教学目标】1.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借助实物、小棒、直尺等直观素材,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数序并感受数的大小关系。
3.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感受11~20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难点:认识数序并感受数的大小关系。
【课前准备】1.教师:教具:直尺。
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学具:直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在抢红包游戏中,小红是“手气王”,抢到了最大的红包!想一想:小红抢到了哪个红包?预设:19元,因为19是最大的数。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0~20这些数,这节课我们给这些数排排队!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
1.合作交流,初步感知20以内数的顺序。
教师:你能把0~20这些数字宝宝按顺序排一排吗?自己动手排一排,看看哪个小组排的又对又快。
并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
预设:从小到大:11、12、13、14、15、16、17、18、19、20从大到小:20、19、18、17、16、15、14、13、12、11。
2.利用直尺,再次体会20以内数的顺序。
(1)课件出示标有0~10各数的直尺。
教师:请你读一读直尺上的这些数。
学生齐读1~20各数。
教师:(圈出10)你有什么发现?预设1:10前面的数有0、1、2、3、4、5、6、7、8、9;10后面的数有11、12、13、14、15、16、17、18、19、20。
预设2:直尺上的数越往后面越大,越往前面越小。
0最小,20最大。
预设3:10前面的数是一位数,10和它后面的数是两位数,两位数总是大于一位数。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0.3 在教室里认一认
数学游戏0.3 在教室里认一认【课题名称】第3课时在教室里认一认【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页--7页。
【教学目标】学生在教室里认一认自己的班级、认一认教室里的前后左右分别有些什么、自己的前后左右是谁,体会几和第几,掌握并正确运用“前后左右”,认识教室里的位置和次序。
2.经历介绍活动,尝试用语言完整表达。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并正确运用“前后左右”。
教学难点:经历介绍活动,尝试用语言完整表达数学。
【课前准备】1.教师: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这是实验小学一年级的两位小朋友,他们邀请我去他们的班级里看看,我们一起去参观他们的班级吧!(板书课题:在教室里认一认)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
1.教室里的前后左右教师:一年级有6个班,我们是一(3)班。
每个班级的门口都有班牌,我们看班牌能找到自己的班级。
教学提示:分辨基数和序数,变化提问:我们学校一年级有几个班?我们班是一几班?一(1)班的数字1表示什么?隔壁班是一几班?教师:仔细观察,教室里都有什么?预设:教室里有好多东西呀,墙上挂着一面国旗!教学提示:介绍教室里的物品,熟悉“某处有某物”的介绍方法,练习方位和数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教室说一说:前面有空调,头顶上有灯,中间有桌椅,后面有清洁区、图书角等。
教师:我们怎样描述国旗的位置,让大家很清楚的找到呢?教师:(1)物体的正面是前面,和前面相对的面是后面。
(第5页课件展示)(听口令做动作)伸出你的小手指一指教室的前面和后面。
(2)面对物体的前面,左手对的方向是物体的左边,右手对的方向是物体的右边。
(听口令做动作)用你的左手指一指教室的左面,用你的右手指一指教室的右面。
(3)头顶的方向是上面,脚踩的方向是下面。
(听口令做动作)伸出你的小手指一指教室的上面和下面。
教师:现在和同桌说一说教室里面物品的位置。
预设1:教室的前面有国旗、黑板,后面有……预设2:教室的左边是窗户,右边是教室门。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0.2 在操场上玩一玩
数学游戏0.2 在操场上玩一玩【课题名称】第2课时在操场上玩一玩【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4页--5页。
【教学目标】1.能说明或演示自己玩过的数学游戏内容和规则,在教师的协助下能带领同伴一起玩这些数学游戏。
2.经历丰富的数学游戏,体验数学的乐趣,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说明或演示自己玩过的数学游戏内容和规则,在教师的协助下能带领同伴一起玩这些数学游戏。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的乐趣,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
【课前准备】1.教师: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学生活动图:教师:有几名同学?他们在做什么?通常在哪里进行这些活动?预设1:一共有5名同学。
预设2:左边的2名同学在踢毽子,右边的3名同学在跳绳,预设3:这些活动一般在学校操场,或者是在空旷广场上。
教师:这节课我们也一起去操场上玩一玩!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
1.游戏。
(1)游戏一:桃花朵朵开教师: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呢?谁来说说游戏规则?预设:开几朵,就是几个人一组拉着手!教师:以大组为单位和新同学一起试一试“桃花朵朵开”游戏吧!【设计意图】训练想象力,增强对数和数量的认识。
教师主持,学生执行。
例如,老师说“开六朵”,一组小朋友用6只手拢成一个圆圈。
教师不断换数字,反复玩。
(2)游戏二:单、双脚交替跳教师:这是什么游戏?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呢?谁来说说游戏规则?预设1:这是跳格子游戏。
参与游戏的同学分两组,先通过的一组胜利!预设2:双脚跳进○,单脚跳进△。
预设:3:也可以单脚跳○,双脚跳△。
玩之前先讲好规则。
教师:我们的规则是:双脚跳进○,单脚跳进△。
先在开始分组,分组时,两组人数要相同。
找几个同学一起跳一跳,你跳对了吗?【设计意图】运用肢体动作认识图形,分清单双数,完成游戏训练动作协调性,对图形和数量初步感知。
(3)网鱼教师:看看这些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预设1:他们在玩捉鱼游戏,这个游戏怎么玩?预设2:我知道,先由一人当网,捉一人时两个手拉手成“网”继续捉。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5.4 加法的计算方法
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5.4 加法的计算方法【课题名称】第4课时加法的计算方法【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92页。
【教学目标】1. 继续学习8、7、6加几的计算,学会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口算。
2.体会算法多样化,学习简单的推理方法。
3.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口算8、7、6加几。
教学难点:体会算法多样化,学会简单的推理方法。
【课前准备】1.教师:教具:小棒。
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标注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8、 7、 6加几的计算,下面我们一起来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课件出示计算题。
教师:观察这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预设:上下两道算式结果相同。
教师:计算下面这道算式时,可以利用凑十法,把算式拆分成上面的形式再计算。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8、7、6加几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加法的计算方法)二、交流实践、探究新知。
1.8+9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8+9)请同学们独立完成计算,并与同桌用小棒摆一摆,交流计算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集体汇报。
预设1:拆大数,凑小数。
想:8加几得10,10加几得十几。
把8凑成10,把9分成2和7,先算8+2=10,再算10+7=17。
预设2:拆小数,凑大数。
想:9加几得10,10加几得十几。
把9凑成10,把8分成7和1,先算9+1=10,再算10+7=17。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师: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教学提示:学生说的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
教师:除了凑十法,还有其他方法吗?我们学过的哪道题的加数和这道题相同?预设:因为9+8=17,所以8+9=17。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再在对比中优化算法。
教师:我们一起观察这三种计算方法,它们有哪些相同之处?预设:引导学生发现:前两种方法都是用“凑十法”计算的,第三种方法则是运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来计算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教学反思
作者:夏春蕊
新课程理念突出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切入点,把教学的立足点,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把备“教案”变为备“学案”,为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提供了文本和方案,实现了教学一体化,教与学协调同步,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实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用学案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
学案的编制已经为课堂教学的操作设计了明确的方法流程,教师上课是按学案设计的几个环节规范而有序地进行。
基本是以“自学—讨论—点拨——检测”的四段式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
1、自学:学案设计有自学指导和自学检测,学生可以按学案要求阅读教材。
学生的预习自学一定会产生困惑和疑难,在百思不得其解时就会产生讨论交流的欲望。
而在自学检测中,学生出现思维障碍时,也有了讨论解疑的需求,于是进入第二个环节。
2、讨论:优化组合的合作学习小组,是一个强有力的学习团队。
组长一定是优秀的学生,有能力解疑解难,帮扶差生,所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一般性的疑难问题,可以在小组的交流争论中得到解决。
学习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将由老师辅导点拨引深,进入第三环节。
3、点拨:教师对学生的辅导点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在自学讨论时,教师在课间巡视中,深入学生,对个别学生或小组给予随机的指点帮助。
另一方面就学生的共性问题和知识的应用拓展,作指导性点拨引深。
这样,教师的辅导帮助就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帮到学生的需要的地方。
课堂上教师的辅导讲解不超过十分钟。
4、检测:一节课学生在不断地质疑认知,不断的进行练题实践,一节课学生自学、自练的效果如何。
教师要组织题例加以检测,一方面可以摸清学生学习的实底。
另一方面可以暴露出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对下节课进行针对性解决,做到了心中有数。
反观学案式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
突出的是学生的学和练,体现的是教师的导和帮,学生的学是主旋律,教师的帮是画龙点睛,学生的“学”与老师“帮”协调互补,相得益彰,学习过程规范有序而有实效。
学案教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用学案教学,学生是在老师的组织下,依据学案的设计编排,环环紧扣步步深入地进行自主的学习。
学习的过程是:先由学生依学案要求自学。
当学生个体自学出现困惑,由合作小组“兵教兵”讨论解决,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由教师随机辅导,点拨引深。
在练题实践中,学生是练一
题知一类,练题得法,得法再练。
课尾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是以自已学习为主,合作讨论为辅;以练题得法为主,以教师讲解为辅。
学生不再是被动听课,而是自我探索,自我实践。
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学案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对教师队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案的编写和操作要逐步趋于科学合理,需要脚踏实地探索研究。
根据我们的实践,学案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学案的编写设计要与学生的自学探究的过程统一同步。
2、学案的题例设计必须少而精。
否则课堂操作将很急促,降低实效性。
3、课堂上要把自做与讨论严格分开。
先逼学生自做,产生困惑而后讨论。
否则还没有自做就想依赖别人,降低学习效果。
4、学案必须收回来教师查阅。
学案学习是个过程,教师查阅可以反馈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作针对性指导。
不查难以落实效果。
5、学案必须留存,装订成册,方便于学生的复习。
学案教学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是两方面:
一是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
教学前的学案的准备必须充分。
教师必须自做一次,掌握时间,总结解题的思路办法,以教师的亲身体验指导学生学习。
二是学案教学偏于实在。
教师要把情趣融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发争论,使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
三是学案教学并不是完全抛弃其他教学手段,而是避短扬长,比如:电教手段,我们老师自从改学案后就极少使用,这不是说学案教学就是用黑板展示,别无他法,我认为杜朗口之所以没有用电教手段是他们没有,不是不想用,几年后,他们经济条件好了,他们也会用。
我们不要脱离实际生硬照搬,所有方法都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绝对不能一刀切。
学案教学的理论设计,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教学的实践运用,也充分证明了学案教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但我们的学案教学还不够完善,有待我们继续深入地研究改进,使学案教学焕发出更大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