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针刀医学脊柱各部位诊疗PPT课件
合集下载
针刀医学讲座(最终版)PPT参考幻灯片
10
二.针刀医学发展简史:第三阶段
• 2004.11 成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针刀专 业委员会(首批专业委员会之一)
11
二.针刀医学发展简史:第三阶段
• 2004 针刀医学原创性及其 推广应用的研究鉴定会在京 隆重召开
• 2005 列入国家973课题 (已结题,待鉴定)
• 2006.10.14 朱汉章教授 逝世
(一)何谓“针刀”?所谓 “针刀”是传统针灸“针” 与外科手术“刀”相结合的 微型医疗器械。其粗细类似 针灸针或注射针头,根据不 同规格,其直径为0.5— 1.0mm,针身长40— 80mm,尖端磨削成一小刃 口,另一端安有一小手柄。 它亦针亦刀,“针”、“刀” 一体,既具有“针”的作用, 可以刺激穴位,疏通经络, 又有“刀”的作用,可以松 解疤痕粘连,解除对神经血 管的压迫和刺激,恢复正常 的生理功能。
汉章获军官勋章,并开始举办学习班向全国推广。 • 1991.2.14 “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小针刀疗法专业委员
会”成立(三级学会) • 1992.《小针刀疗法》出版,“小针刀疗法”形成。
6
二.针刀医学发展简史:第二阶段
• 1992.12 王燮荣提出建立“针刀医学”新学科的建议和构想。 • 1994.1 升格为“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二级) • 1994.7.25中国中医研究院长城医院成立 • 2001.国际行星命名局为表彰朱汉章教授对世界医学的贡献,
12
二.针刀医学发展简史:第四阶段
2006——后朱汉章时代:继承、发展、创新
13
二.针刀医学发展简史:第四阶段
图(一)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央军委副主席洪学智上将在接受针刀治疗后与朱 汉章合影 图(二)朱汉章为泰国总司令差霖上将治好多年顽 疾,参加其酬谢宴请
二.针刀医学发展简史:第三阶段
• 2004.11 成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针刀专 业委员会(首批专业委员会之一)
11
二.针刀医学发展简史:第三阶段
• 2004 针刀医学原创性及其 推广应用的研究鉴定会在京 隆重召开
• 2005 列入国家973课题 (已结题,待鉴定)
• 2006.10.14 朱汉章教授 逝世
(一)何谓“针刀”?所谓 “针刀”是传统针灸“针” 与外科手术“刀”相结合的 微型医疗器械。其粗细类似 针灸针或注射针头,根据不 同规格,其直径为0.5— 1.0mm,针身长40— 80mm,尖端磨削成一小刃 口,另一端安有一小手柄。 它亦针亦刀,“针”、“刀” 一体,既具有“针”的作用, 可以刺激穴位,疏通经络, 又有“刀”的作用,可以松 解疤痕粘连,解除对神经血 管的压迫和刺激,恢复正常 的生理功能。
汉章获军官勋章,并开始举办学习班向全国推广。 • 1991.2.14 “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小针刀疗法专业委员
会”成立(三级学会) • 1992.《小针刀疗法》出版,“小针刀疗法”形成。
6
二.针刀医学发展简史:第二阶段
• 1992.12 王燮荣提出建立“针刀医学”新学科的建议和构想。 • 1994.1 升格为“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二级) • 1994.7.25中国中医研究院长城医院成立 • 2001.国际行星命名局为表彰朱汉章教授对世界医学的贡献,
12
二.针刀医学发展简史:第四阶段
2006——后朱汉章时代:继承、发展、创新
13
二.针刀医学发展简史:第四阶段
图(一)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央军委副主席洪学智上将在接受针刀治疗后与朱 汉章合影 图(二)朱汉章为泰国总司令差霖上将治好多年顽 疾,参加其酬谢宴请
脊柱区局部解剖PPT课件
• 5、尾骨coccyx:尾骨尖
.
31
• 颈肋 • 腰肋 • 腰椎骶化:可引起慢性腰痛 • 骶椎腰化:可引起慢性腰痛
• 脊柱裂:两侧椎板后端不融合,常见于腰 骶部。内容物可由此膨出
.
32
• (二)、椎骨连结: • 1、椎体间的连结:
– 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连结 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纤维软骨板(颈1、 2之间除外),成人23个。外周部为 纤维环,中部为髓核。
.
49
.
50
.
51
• 椎管内容物:
– 脊髓被膜:
• 硬脊膜:硬膜外隙(腔)硬膜下隙(腔) • 蛛网膜:蛛网膜下隙(腔) • 软脊膜:
– 脊髓 – 椎静脉丛
.
52
.
53
.
54
• 椎间孔与脊神经
– 枕骨与寰椎间,寰枕关节后面与寰枕后膜前缘间形成 一孔,穿行C1和椎动脉。
– 寰枢关节与黄韧带之间形成一孔,穿行C2。
.
33
.
34
.
35
.
36
• 2、椎弓之间连结:
– 黄韧带ligamenta flava:连于相 邻两个椎弓板之间的韧带,由黄 色弹性纤维构成。为短韧带。
– 棘间韧带interspinal ligaments: 连于相邻两个棘突之间的韧带, 短韧带。前连黄韧带,后移行为 棘上韧带。
– 棘上韧带supraspinal ligament: 连结各棘突尖的韧带。纵行长韧 带。
– 前面观:
– 后面观:
– 侧面观:4个生理弯曲:
• 颈曲cervical curve:凸 向前,为后天。
• 胸曲thoracic curve:凸 向后,为先天。
.
31
• 颈肋 • 腰肋 • 腰椎骶化:可引起慢性腰痛 • 骶椎腰化:可引起慢性腰痛
• 脊柱裂:两侧椎板后端不融合,常见于腰 骶部。内容物可由此膨出
.
32
• (二)、椎骨连结: • 1、椎体间的连结:
– 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连结 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纤维软骨板(颈1、 2之间除外),成人23个。外周部为 纤维环,中部为髓核。
.
49
.
50
.
51
• 椎管内容物:
– 脊髓被膜:
• 硬脊膜:硬膜外隙(腔)硬膜下隙(腔) • 蛛网膜:蛛网膜下隙(腔) • 软脊膜:
– 脊髓 – 椎静脉丛
.
52
.
53
.
54
• 椎间孔与脊神经
– 枕骨与寰椎间,寰枕关节后面与寰枕后膜前缘间形成 一孔,穿行C1和椎动脉。
– 寰枢关节与黄韧带之间形成一孔,穿行C2。
.
33
.
34
.
35
.
36
• 2、椎弓之间连结:
– 黄韧带ligamenta flava:连于相 邻两个椎弓板之间的韧带,由黄 色弹性纤维构成。为短韧带。
– 棘间韧带interspinal ligaments: 连于相邻两个棘突之间的韧带, 短韧带。前连黄韧带,后移行为 棘上韧带。
– 棘上韧带supraspinal ligament: 连结各棘突尖的韧带。纵行长韧 带。
– 前面观:
– 后面观:
– 侧面观:4个生理弯曲:
• 颈曲cervical curve:凸 向前,为后天。
• 胸曲thoracic curve:凸 向后,为先天。
针刀高级研修班第四讲PPT精品课件
2021/3/1脊神经和血管穿过。
5
椎弓
u椎板呈板状,是构成椎管后壁的主要成分,临位的椎板由黄韧带相连。椎板呈倾 斜位,在脊柱胸段临位的椎板之间部分重叠,呈叠瓦状。
u棘突和横突均为骨骼肌和韧带的附着处。由于脊柱腰段的活动度较大,脊柱的过 度运动或骨骼肌的过度收缩均可导致骨折(尤其是L3横突),如治疗不当,形成
腰椎阅片技巧----腰椎正位片
2021/3/1
28
1.棘突连线:正常一条直线
2021/3/1
29
2021/3/1
• 如某一椎体棘突偏离中线 ,有两种情况,一种可能 是该椎体有轻度旋转移位 ,另一可能是先天畸形。
棘突连线不是一条直线
30
• 2.关节突间隙:正常腰椎 的两个后关节突关节的间 隙是从下略向两侧的外上 方,当一侧关节间隙消失 ,说明此关节突关节有轻 度的向前错位,如两侧间 隙全消失,说明椎体有旋 转移位或关节滑膜嵌顿
u黄韧带厚约2~3mm,非常坚韧,因此对于维持脊柱的生理弯曲和脊柱前
屈后的复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维持脊柱的生理性弯曲和直
立时的平衡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u黄韧带可因疾病而增厚,甚至钙化,增厚的黄韧带可致椎管狭窄,也可
2021/导3/1致椎间孔缩小而出现脊神经根受压的临床症状。
14
椎弓之间的连接
20粘21粘/3/1连,可产生腰痛,并可向下肢或腹部放射。这也是腰腿痛的重要原因之一。6
各部椎骨的特征
2021/3/1
7
脊柱解剖
椎体中央为松质骨,周围为密质骨,椎弓由两个椎弓根和椎板组成,棘突, 横突,上、下关节突 椎管由椎体后缘和两侧椎弓组成椎间隙(盘) 软骨板、髓核、纤维环
2021/3/1
脊柱四肢关节针刀入路解剖图谱(四) PPT
股骨上端
呈方形隆起,位于颈 与体相接处的上外部, 供大部臀肌附着。
大转子上缘肥厚。 后有转子窝
为一锥形隆起,从颈 的后、下缘与体的连 接处突向内后上方。
小转子尖及前面粗糙
股骨上端
隆起粗涩的嵴,起自 大转子前缘上内部, 向下内达于小转子下
平滑的圆嵴,位于颈 与干的接合处。起自 大转子后上角,向下 内终于小转子。
股骨体
股骨体是身体中最 长和最坚强的管状 骨。股骨体由上外 向下内倾斜,女性 由于骨盆较宽,斜 度较大,股骨长轴 与胫骨垂直轴的倾 斜角一般为10°。体 呈前弯弧形,上、 下股骨干轴之间呈 170°交角,且内旋 扭转30°。
股骨体
体的上1/3部呈四边棱柱状
后面内侧有一粗涩窄线,名耻 骨肌线,上与转子间线相续, 下与粗线内唇相连。
前缘锐利,形成闭孔后界; 后缘肥厚,向上移行于髂
骨后缘,构成坐骨大切迹 的下部。 坐骨大切迹下方有一三角 形突起,为坐骨棘,有肛 提肌、尾骨肌,上子肌及 骶棘韧带附着,棘下方形 成坐骨小切迹,向下续于 坐骨结节。 坐骨体内面光滑,构成小 骨盆侧壁,有闭孔内肌附 着; 外面朝前外下方,有闭孔
髋臼
髋臼并非全部覆以关节软骨。 窝的中央深而糙,为髋臼窝,未
覆盖关节软骨,不与股骨头相贴, 被股骨头韧带所占据。 这里骨壁很薄,可因疾病受到破 坏,或因外伤被股骨头穿通。 窝的周围有蹄铁形关节面,称月 状面,上覆关节软骨,其上部因 承受最大压力,宽而且厚,前后 部略窄。 月状面在髋臼切迹处中断。 髋臼缘呈堤状,非常坚实,缘的 后部隆起,前部低下,其下缘有 宽而深的缺陷叫髋臼切迹向上与 髋臼窝相连。这里是股骨头韧带 附着处。
自髂前上棘向下至髋臼边缘 为髂嵴前缘,其下部的隆起 为髂前下棘,是股直肌直头 起点。
针刀手法治疗脊柱侧弯优秀课件
• (2)确定下端椎
• (3)划出上端椎椎体上面和下端椎椎体下面 所引出的垂线,两条垂线的夹角即是侧弯的角度。 如果终板不清楚,可用椎弓根替代。端椎是指向 所测量的侧弯凹侧倾斜角度最大的脊椎。
针刀5月特训实操班火热报名中! **
针刀5月特训实操班火热报名中! **
四、骨盆旋移及寰枢关节紊乱的表现
针刀5月特训实操班火热报名中! **
船桅效应
针刀5月特训实操班火热报名中! **
骨盆旋移征
骨盆是由左右髋骨和骶尾骨三块骨组成。是颈、 胸、腰椎共24节椎体的重要基座。 在现实生活中,骨盆完全正常的人,千人难寻其 一(西园寺正幸)。几乎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 移位。那些表面看来健康的人其骨盆的位置可能 是不正常的。即使他们现在还未出现任何的不适,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则逐 渐加重,最终必然导致疾病。
针刀5月特训实操班火热报名中! **
船帆效应学说认为,骨盆如基座、海平 面,脊柱是桅杆,椎旁肌是绳索,三者可互
相病影可响以从。引生以起物骶 腰髂 胸力关 颈学节 椎角损 疾度伤 病为 甚来主 至认要影识病响变到的全骨身盆,
此是由下而上的疾病发展模式;我们在临床 上发现,寰枢关节紊乱可引起颈胸腰骨盆病 变,此是病变由上而下发展的规律,并且寰 枢关节紊乱发生的更早。有不少发病可追溯 到婴幼儿、儿童时的跌跤及游戏中的翻跟头 等造成颈部扭伤,更有甚者,在胎儿通过母 亲的骨性通道针刀、5月尤特训实其操**班是火热难报名中产! 时,就已经发生
关节开始,继而腰椎、胸椎、颈椎,直至寰枢关节,不少
病人术后立即疼痛消失、并有如释重负、神清气爽之感。
而且,远期疗效也较为巩固。
针刀5月特训实操班火热报名中! **
诊断
脊柱解剖及手术入路 ppt课件
二.脊柱手术入路
2.后外侧入路: (1).肋骨横突切除术:胸椎结核.推开胸膜
进入椎体侧方 (2).胸膜联合切口:胸12腰1结核.推开腹
膜进入椎体侧方.
二.脊柱手术入路
(二).前侧入路: 1.C2-7前外侧入路:用于C2-7结核;椎间
盘突出 2.倒八字切口:下腰段结核 3.其他:如经口腔,经胸,腹腔等
4.显露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切开 气管前fas5.显露甲状腺上动脉,喉上 神经:(上方)牵颈动脉鞘向外,牵气管, 食管,甲状腺向中线
显露甲状腺下动脉,喉返神经:(下方) 同上 6.显露颈长肌:切断结扎甲状腺下动脉,进一步牵
甲状腺向中线即可
7.显露椎体:切开颈深fas 手术二: 2.显露颈外静脉:切开皮肤及颈阔肌,于切口上方
顺切口方向切断腹内斜肌与腹横肌, 先作一小切口,推开腹膜后先钳夹再 切断结扎,依次进行.(注意不要损伤 腹膜及筋索)
4 显露腰大肌:将腹膜推向中线(避免 损伤输尿管).
5 显露椎体:若腹膜与腰大肌无粘连 时,可完全推开腹膜见椎体(实际上很 少).
有粘连时可沿椎体外缘?性分离腰大 肌,并剥离其附着点,显露椎体前外侧.
关节有齿突尖韧带、翼状 韧带、环椎横韧带及十字 韧带。
后纵韧带向上延伸称覆膜。
一.脊柱解剖
(三).肌肉 1.第一层: 斜方肌(颈胸段) 背阔肌(下6胸椎及
腰椎)
一.脊柱解剖
(三).肌肉 2.第二层: 头颈夹肌(颈段) 肩胛提肌(上4颈椎) 菱形肌(下2颈,上4
胸) 上,下后锯肌(肩胛
4.显露肋骨床:先切除T12横突;再切 断肋骨头处的韧带;然后取出12肋 (备用).可显露胸椎椎体侧面
5.腹膜及肾外脂肪:沿12肋床远端下 缘切断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
【针刀医学】 脊柱侧凸PPT
分型
• 一、幼儿型:
•
男婴多见,向左侧弯凸多见。
•
有智力障碍、先天性心脏病等合并症。
•
多数侧弯多在出生6个月内进展。
•
合并心肺疾病风险高。
分型
• 二、少儿型:
• 多发生在4—10岁。
• 右侧腰弯多见。
•
侧弯进展风险较高。
分型
• 三、青少年型:
• 多在10—20岁。
• 右侧弯曲发生较高。
•
侧弯度较小。
• 3、辅助治疗:推拿、手法、牵引、针 灸等。
针刀治疗
• 以始发部位为主 • 以紧、硬、痛点为主 • 纠正骶髂关节、寰枕枢关节及小关
节的紊乱错位。
治疗
• 侧弯部主要取点: • 凹侧:以顶锥与底椎为主,适
当的选取中间点。 • 凸侧:以凸出定点为主,可在
凸侧适当选点埋线加以巩固治疗
治疗
• 三、整脊手法治疗:
诊断
• 5、成熟度测定: • 第二性特征 • 骨龄 • 6、实验室检查
分型
• King分型
分型
• Lenke分型:特发性脊柱 Nhomakorabea凸•
是脊柱侧凸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是指脊柱有侧弯旋转畸形但无先天性
脊柱异常或神经肌肉或骨骼疾病。
病因
一、肌—肉骨骼系统:langenskiold 等认为,椎旁肌肉失衡是其病理过程 中的一个重要过程。
成人脊柱侧凸
• 定义:是指患者患病年龄超过二十岁发生 的脊柱侧凸。
• 分类:一是畸形发生在骨骼成熟前,只是 就诊较晚;二是畸形发生在骨骼成熟后。
• 症状:多有腰背疼及下肢放射痛。
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
• 定义:是神经—肌肉传导通路上的病变导 致的脊柱侧凸。
脊柱四肢关节针刀入路解剖图谱(三) PPT
关节突的关节面几乎呈 冠状位,上关节突关节 面朝向后,下关节突关 节面则朝向前。
棘突较长,向后下方倾 斜,呈叠瓦状排列。
脊柱与躯干骨
胸骨
位于胸前壁正中,前凸后凹,可 分柄、体和剑突三部分。
胸骨柄上宽下窄,上缘中份为颈 静脉切迹,两侧有锁切迹与锁骨 连结。胸骨柄外侧缘上份接第1 肋。
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 胸骨角,可在体表扪到,两侧平 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椎体较小,横断面呈椭圆形。 第3-7颈椎体上面侧缘向上突起称椎体
钩突。 椎体钩突若与上位椎体的前后唇缘相
接,则形成钩椎关节。
椎孔
较大,呈三角形。
关节突
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几呈水平面。
横突
有孔,称横突孔,有椎动脉和椎静脉 及交感神经丛通过。
第6颈椎横突末端前方的结节特别隆起, 称颈动脉结节,有颈总动脉经其前方。
由前方短圆柱形的椎体和后方板状的 椎弓组成。
椎体
是椎骨负重的主要部分,内部充满松 质,表面的密质较薄,上下而皆粗糙, 借椎间纤维软骨与邻近椎骨相接。
后面微凹陷,与椎弓共同围成椎孔。 各椎孔相通,构成容纳脊髓的椎管。
椎弓
弓形骨板,紧连椎体的缩窄部分,称 椎弓根。
根的上、下缘各有一切迹。相邻椎骨 的上、下切迹共同围成椎间孔,有脊 神经和血管通过。
脊柱与躯干骨
骶骨
由5块骶椎长合而成, 呈三角形,底向上, 尖向下
盆面凹陷,上缘中份 向前隆凸,称岬。
中部有四条横线,是 椎体融合的痕迹。
横线两端有4对骶前 孔。
脊柱与躯干骨
背面粗糙隆凸正中线上有 骶正中嵴,嵴外侧有4对 骶后孔。
骶前、后孔均与骶管相通, 有骶神经前后支通过。
骶管上通连椎管,下端的 裂孔称骶管裂孔,裂孔两 侧有向下突山的骶角,骶 管麻醉常以骶角作为标志。
棘突较长,向后下方倾 斜,呈叠瓦状排列。
脊柱与躯干骨
胸骨
位于胸前壁正中,前凸后凹,可 分柄、体和剑突三部分。
胸骨柄上宽下窄,上缘中份为颈 静脉切迹,两侧有锁切迹与锁骨 连结。胸骨柄外侧缘上份接第1 肋。
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 胸骨角,可在体表扪到,两侧平 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椎体较小,横断面呈椭圆形。 第3-7颈椎体上面侧缘向上突起称椎体
钩突。 椎体钩突若与上位椎体的前后唇缘相
接,则形成钩椎关节。
椎孔
较大,呈三角形。
关节突
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几呈水平面。
横突
有孔,称横突孔,有椎动脉和椎静脉 及交感神经丛通过。
第6颈椎横突末端前方的结节特别隆起, 称颈动脉结节,有颈总动脉经其前方。
由前方短圆柱形的椎体和后方板状的 椎弓组成。
椎体
是椎骨负重的主要部分,内部充满松 质,表面的密质较薄,上下而皆粗糙, 借椎间纤维软骨与邻近椎骨相接。
后面微凹陷,与椎弓共同围成椎孔。 各椎孔相通,构成容纳脊髓的椎管。
椎弓
弓形骨板,紧连椎体的缩窄部分,称 椎弓根。
根的上、下缘各有一切迹。相邻椎骨 的上、下切迹共同围成椎间孔,有脊 神经和血管通过。
脊柱与躯干骨
骶骨
由5块骶椎长合而成, 呈三角形,底向上, 尖向下
盆面凹陷,上缘中份 向前隆凸,称岬。
中部有四条横线,是 椎体融合的痕迹。
横线两端有4对骶前 孔。
脊柱与躯干骨
背面粗糙隆凸正中线上有 骶正中嵴,嵴外侧有4对 骶后孔。
骶前、后孔均与骶管相通, 有骶神经前后支通过。
骶管上通连椎管,下端的 裂孔称骶管裂孔,裂孔两 侧有向下突山的骶角,骶 管麻醉常以骶角作为标志。
针刀治疗针刀治疗脊柱相关性疾病的理论基础和治疗学研究PPT精品医学课件
椎间孔Ⅱ 由于神经根由上一椎骨下切迹穿出后,在椎动脉后方斜行交叉通过(图椎A与N关系)当增生的钩突刺激神经根使其水肿,双重作用也会使椎A和脊髓收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当椎骨错缝时,钩突的位置改变,压迫或激惹了神经根,复位就是解除压迫的根本方法(初期CX)
微观
自主神经系统
颈段神经节:有上、中、下3个神经节见图1-3与图1-4。 颈上神经节:位于C2-C3附近,内有100万余神经元。其主要分支有:灰交通支,连接到上4对颈神经。颈内动脉神经,起自节的上端,至颈内动脉,组成颈内动脉丛。心上神经:发自颈上神经节的下端,沿颈总动脉的后方下行,入胸腔加入心脏底部的心丛。咽支:有数支,进入咽壁,和迷走神经、舌咽神经的咽支组②成咽丛。 颈中神经节:位于C6或颈下神经节附近,长约0.7~0.8CM。由颈中神经节发出的分支有:灰交通支,连接C56神经。甲状腺支:沿甲状腺下动脉到甲状腺,分小支到甲状旁腺。心中神经是交感神经最大的分支,发自颈神经中,下节间的交感干,向下入胸腔加入心丛。 颈下神经节:位于C7横突,此节和T1神经节合并,形成星状神经节。其分支有:灰交通支,连接C78神经T1神经。分支围绕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组成神经丛,并随该动脉到达液动脉。另一些分支围绕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并分布到大脑后动脉,在此与其自颈内动脉的神经丛会合。心下神经:沿锁骨下动脉后方,气管的前方下降,加入心丛。
A.从组织及解剖结构方面找依据 a.宏观:解剖(Luschka关节等) b.微观:组织 c.基因:结构遗传 B.从生物力学方面找依据 C.从生物化学方面找依据 D.从信息传导方面找依据(神经、体液、 内分泌、经络传导) E.从免疫学方面找依据
宏观:分为脊柱骨组织及软组织二大部分 标准椎骨:一个椎体,二块椎板,13个突起。 脊柱软组织: 神经:(交感N 等) 血管:颈内A、椎A、脊髓滋养A 淋巴: 肌肉: 韧带:(齿状韧带)(图) 筋膜:深筋膜、浅筋膜 (加一个筋膜结构图)
微观
自主神经系统
颈段神经节:有上、中、下3个神经节见图1-3与图1-4。 颈上神经节:位于C2-C3附近,内有100万余神经元。其主要分支有:灰交通支,连接到上4对颈神经。颈内动脉神经,起自节的上端,至颈内动脉,组成颈内动脉丛。心上神经:发自颈上神经节的下端,沿颈总动脉的后方下行,入胸腔加入心脏底部的心丛。咽支:有数支,进入咽壁,和迷走神经、舌咽神经的咽支组②成咽丛。 颈中神经节:位于C6或颈下神经节附近,长约0.7~0.8CM。由颈中神经节发出的分支有:灰交通支,连接C56神经。甲状腺支:沿甲状腺下动脉到甲状腺,分小支到甲状旁腺。心中神经是交感神经最大的分支,发自颈神经中,下节间的交感干,向下入胸腔加入心丛。 颈下神经节:位于C7横突,此节和T1神经节合并,形成星状神经节。其分支有:灰交通支,连接C78神经T1神经。分支围绕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组成神经丛,并随该动脉到达液动脉。另一些分支围绕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并分布到大脑后动脉,在此与其自颈内动脉的神经丛会合。心下神经:沿锁骨下动脉后方,气管的前方下降,加入心丛。
A.从组织及解剖结构方面找依据 a.宏观:解剖(Luschka关节等) b.微观:组织 c.基因:结构遗传 B.从生物力学方面找依据 C.从生物化学方面找依据 D.从信息传导方面找依据(神经、体液、 内分泌、经络传导) E.从免疫学方面找依据
宏观:分为脊柱骨组织及软组织二大部分 标准椎骨:一个椎体,二块椎板,13个突起。 脊柱软组织: 神经:(交感N 等) 血管:颈内A、椎A、脊髓滋养A 淋巴: 肌肉: 韧带:(齿状韧带)(图) 筋膜:深筋膜、浅筋膜 (加一个筋膜结构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段
• 止点:肱骨小结节嵴
• 3.胸锁乳突肌 • 起点:胸骨柄,锁骨内侧缘 • 止点:乳突后缘
• 4.头夹肌 • 起点:C4-T4项韧带及棘突 • 止点:乳突及其后缘,上项线外侧段
• 5.肩胛提肌 • 起点:C1-C4横突后结节 • 止点:肩胛冈上缘、肩胛骨脊柱缘内上角
• 6.菱形肌 • 起点:C6-C7、T1-T4棘突侧缘 • 止点:肩胛骨、肩胛冈以下的脊柱缘
后缘呈平型,L5椎体后缘呈圆型
• • 椎间孔结构:
• 前缘:颈椎部是钩椎关节,胸椎、腰椎是 椎体后缘和椎间盘
• 上下缘:椎弓根的下、上切迹。 • 后缘:关节突关节
• 内容物:
• 神经根:位于椎间孔上方,上二分之一部 位(颈椎部占椎间孔的1/6—1/4,胸腰部占 椎间孔的1/2)
• 血管:颈根动脉:由椎动脉在上行过程中, 在相应序列椎间孔发出(进入)椎间孔, 进入椎管,滋养骨髓,位于上二分之一部 位,在神经根前缘。腰根动脉:发自腹主 动脉,沿腰动脉切迹进入椎管,在椎间孔 上二分之一进入椎管。
• 旁开中线三横指,依据以上选择所需治疗 点。
• 2、腰椎:L5S1旁开两横指。
• 横突: • C2棘突下缘水平即C2横突下缘
• 腰椎上位椎体棘突下缘水平于下位椎体横 突上缘
• 腰椎横突尖部:旁开中线两横指(1.5cm)
• ▲大体定位规律 • 1、肩胛冈内侧缘连线:T3棘突下缘 • 2、肩胛冈尖部连线:T7棘突下缘——至阳
穴
• 3、髂嵴最高点连线:L4L5间隙 • 4、髂后上棘连线:L5S1间隙
• ▲骶髂关节
• △L5棘突下缘垂直向下1.5横指,再水平偏 外1.5横指,45度角向外即至上1/2关节面 (囊)。
• △骶髂关节只能松解上1/2部分,下1/2部分 凹凸不平,一般使用射频治疗效果比较好 (射频70℃-75℃,持续一分钟,术后使用 脱水剂)
• △治疗
• 1.前胸外侧1—9肋压痛点,从乳房外上方的 第1—9肋均可定点,痛点多在2—5肋骨面上
• 2. 肩胛骨内侧缘中段压痛点,可定1—3点, 肩胛骨内缘10mm进针刀
• 3. 肩胛骨内上缘
• 10.竖棘肌(又叫骶棘肌) • 起点:髂骨嵴内侧段深面,骶骨背面 • 分三裂:内——起于紧靠棘突的棘肌,止于
2、C2棘突再每向下一横指即下位关节突关节 位置
3、胸椎棘突下缘旁开中线一横指以内(稍向 内)即关节突关节
4、腰椎棘突下缘水平旁开1.2-1.5横指即关节 突关节。
• 椎间孔:
• 1、颈、胸椎部: 大体上乳突尖下两横指即 C2C3椎间孔水平位置;精细定位,C2棘突 下缘水平与C2C3椎间孔二分之一平面上, 每向下一横指即下位椎间孔二分之一平面 位置 ;
• 7.下后锯肌 • 起点:T11-12 、L1-2棘突侧缘 • 止点:R8-12外侧缘(下后锯肌损伤表
现为岔气,敢呼不敢吸,呼多吸少)
• △定点:下四肋痛点处
• 8.上后锯肌(在菱形肌下面) • 起点:C6—T3棘突侧缘 • 止点:肩胛骨脊柱缘上段深层
• 9.前锯肌 • 起点:第1肋以乳房外到第9肋 • 止点:肩胛骨内上缘
• 2.后纵韧带:呈“倒三角”型越向下越窄, 故L4-L5 、L5-S1中央型椎间盘突出多
• 3.黄韧带:呈“V”字型,中间薄两边厚
• (三)肌肉 • 1.斜方肌——落枕与其关系大 • 起点:枕骨大结节两侧缘,项韧带,T1-
T12棘突侧缘,枕骨粗隆 • 止点:锁骨外侧段,肩峰、肩胛冈上缘
•
• 2.背阔肌 • 起点:T7以下所有脊柱及骶中嵴,髂骨嵴
侧缘,椎间盘
• 止点:与髂肌汇合为肌腱止于股骨小转子
• 18.项韧带
• 起点:枕后粗隆(并排定3个点) • 止点:C7棘突(沿骨缘切割,不可太深)
• 注意事项:所有的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都 不能横切(横切患者疼痛时间长,恢复的 慢)
体表定位
以棘突定位规律
• 关节突关节:
1、C2棘突下缘旁开中线1.5横指,即C2C3关 节突关节。
解剖
• (一)骨 • C1:无棘突,无椎体,横突最大,不定点标记。 • •
• 棘突: • 颈椎:分叉(C2棘突可作骨减压,治疗颈
型颈椎病引起的眩晕)
• 胸椎:呈瓦叠状
• 腰椎:呈长方形,其棘突下缘两侧有骨性 突起,呈鼻形
•
• 横突: • 颈椎:前屈状,呈U槽状,前后有结节,其
根部为横突孔,有椎动脉通过
• 胸椎:背翘状 • 腰椎:略背翘,L3明显背翘且最长,(定
点:中线旁开两横指,约3cm)
•
• 关节突:
• 颈椎:扁而阔,关节面呈45度角,旁开中 线约1.5横指
• 胸椎:旁开中线1横指以内
• 腰椎:U状关节面,距中线旁开1.2-1.5横 指
•
• 椎体:
• 颈椎:其上缘两侧有骨性突起——钩突 • 腰椎:L3以上椎体后缘呈凹型,L4椎体
• △骶后孔针刀禁入
• ▲骶椎
• 旁开骶中嵴一横指以内做骨减压,治疗骶 骨疼痛。
治疗
• (一)棘突
• 体位:俯卧位
• 操作:1、针刀垂直骨面进针,逐层切割后 再沿棘突周围骨缘切割。
• 14.头上斜肌 • 起点:下项线头后大直肌外侧缘 • 止点:C1横突侧后缘
• 15.头下斜肌 • 起点:C1横突侧后缘 • 止点:C2棘突侧上缘
• 16.腰方肌 • 起点:L1 -L4横突尖部,R12下缘 • 止点:髂嵴内侧唇
• 17.腰大肌 • 起点:L1-4横突前缘,T12椎体及腰椎椎体
• 外口:L4、L5以上,棘突下缘旁开中线三横 指,在稍向下;L5、S1棘突下缘旁开中线两 横指,在稍向下。
• 内口:棘突下缘旁开一横指,关节突关节 内侧缘。(针刀操作仅限于L4、L5处)
• (二)骨连结——韧带、椎间盘
• 椎间盘:腰椎部的前厚后薄,在越向下髓 核的位置越居于后
• 韧带:
• 1.前纵韧带:呈“三角”型越向下越宽, 在椎体前壁
棘突间
• 中——起于最长肌,止于乳突尖部后缘 • 外——髂肋肌,止于肋骨后外缘
• 11.横突棘肌(也叫回旋肌)参与转腰活动
• 12.椎枕肌群 • 头后小直肌 • 起点:下项线内侧缘 • 止点:C1后弓的后结节(禁做针刀)
• 13.头后大直肌 • 起点:下项线头后小直肌外侧缘 • 止点:C2棘突侧上缘
• 止点:肱骨小结节嵴
• 3.胸锁乳突肌 • 起点:胸骨柄,锁骨内侧缘 • 止点:乳突后缘
• 4.头夹肌 • 起点:C4-T4项韧带及棘突 • 止点:乳突及其后缘,上项线外侧段
• 5.肩胛提肌 • 起点:C1-C4横突后结节 • 止点:肩胛冈上缘、肩胛骨脊柱缘内上角
• 6.菱形肌 • 起点:C6-C7、T1-T4棘突侧缘 • 止点:肩胛骨、肩胛冈以下的脊柱缘
后缘呈平型,L5椎体后缘呈圆型
• • 椎间孔结构:
• 前缘:颈椎部是钩椎关节,胸椎、腰椎是 椎体后缘和椎间盘
• 上下缘:椎弓根的下、上切迹。 • 后缘:关节突关节
• 内容物:
• 神经根:位于椎间孔上方,上二分之一部 位(颈椎部占椎间孔的1/6—1/4,胸腰部占 椎间孔的1/2)
• 血管:颈根动脉:由椎动脉在上行过程中, 在相应序列椎间孔发出(进入)椎间孔, 进入椎管,滋养骨髓,位于上二分之一部 位,在神经根前缘。腰根动脉:发自腹主 动脉,沿腰动脉切迹进入椎管,在椎间孔 上二分之一进入椎管。
• 旁开中线三横指,依据以上选择所需治疗 点。
• 2、腰椎:L5S1旁开两横指。
• 横突: • C2棘突下缘水平即C2横突下缘
• 腰椎上位椎体棘突下缘水平于下位椎体横 突上缘
• 腰椎横突尖部:旁开中线两横指(1.5cm)
• ▲大体定位规律 • 1、肩胛冈内侧缘连线:T3棘突下缘 • 2、肩胛冈尖部连线:T7棘突下缘——至阳
穴
• 3、髂嵴最高点连线:L4L5间隙 • 4、髂后上棘连线:L5S1间隙
• ▲骶髂关节
• △L5棘突下缘垂直向下1.5横指,再水平偏 外1.5横指,45度角向外即至上1/2关节面 (囊)。
• △骶髂关节只能松解上1/2部分,下1/2部分 凹凸不平,一般使用射频治疗效果比较好 (射频70℃-75℃,持续一分钟,术后使用 脱水剂)
• △治疗
• 1.前胸外侧1—9肋压痛点,从乳房外上方的 第1—9肋均可定点,痛点多在2—5肋骨面上
• 2. 肩胛骨内侧缘中段压痛点,可定1—3点, 肩胛骨内缘10mm进针刀
• 3. 肩胛骨内上缘
• 10.竖棘肌(又叫骶棘肌) • 起点:髂骨嵴内侧段深面,骶骨背面 • 分三裂:内——起于紧靠棘突的棘肌,止于
2、C2棘突再每向下一横指即下位关节突关节 位置
3、胸椎棘突下缘旁开中线一横指以内(稍向 内)即关节突关节
4、腰椎棘突下缘水平旁开1.2-1.5横指即关节 突关节。
• 椎间孔:
• 1、颈、胸椎部: 大体上乳突尖下两横指即 C2C3椎间孔水平位置;精细定位,C2棘突 下缘水平与C2C3椎间孔二分之一平面上, 每向下一横指即下位椎间孔二分之一平面 位置 ;
• 7.下后锯肌 • 起点:T11-12 、L1-2棘突侧缘 • 止点:R8-12外侧缘(下后锯肌损伤表
现为岔气,敢呼不敢吸,呼多吸少)
• △定点:下四肋痛点处
• 8.上后锯肌(在菱形肌下面) • 起点:C6—T3棘突侧缘 • 止点:肩胛骨脊柱缘上段深层
• 9.前锯肌 • 起点:第1肋以乳房外到第9肋 • 止点:肩胛骨内上缘
• 2.后纵韧带:呈“倒三角”型越向下越窄, 故L4-L5 、L5-S1中央型椎间盘突出多
• 3.黄韧带:呈“V”字型,中间薄两边厚
• (三)肌肉 • 1.斜方肌——落枕与其关系大 • 起点:枕骨大结节两侧缘,项韧带,T1-
T12棘突侧缘,枕骨粗隆 • 止点:锁骨外侧段,肩峰、肩胛冈上缘
•
• 2.背阔肌 • 起点:T7以下所有脊柱及骶中嵴,髂骨嵴
侧缘,椎间盘
• 止点:与髂肌汇合为肌腱止于股骨小转子
• 18.项韧带
• 起点:枕后粗隆(并排定3个点) • 止点:C7棘突(沿骨缘切割,不可太深)
• 注意事项:所有的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都 不能横切(横切患者疼痛时间长,恢复的 慢)
体表定位
以棘突定位规律
• 关节突关节:
1、C2棘突下缘旁开中线1.5横指,即C2C3关 节突关节。
解剖
• (一)骨 • C1:无棘突,无椎体,横突最大,不定点标记。 • •
• 棘突: • 颈椎:分叉(C2棘突可作骨减压,治疗颈
型颈椎病引起的眩晕)
• 胸椎:呈瓦叠状
• 腰椎:呈长方形,其棘突下缘两侧有骨性 突起,呈鼻形
•
• 横突: • 颈椎:前屈状,呈U槽状,前后有结节,其
根部为横突孔,有椎动脉通过
• 胸椎:背翘状 • 腰椎:略背翘,L3明显背翘且最长,(定
点:中线旁开两横指,约3cm)
•
• 关节突:
• 颈椎:扁而阔,关节面呈45度角,旁开中 线约1.5横指
• 胸椎:旁开中线1横指以内
• 腰椎:U状关节面,距中线旁开1.2-1.5横 指
•
• 椎体:
• 颈椎:其上缘两侧有骨性突起——钩突 • 腰椎:L3以上椎体后缘呈凹型,L4椎体
• △骶后孔针刀禁入
• ▲骶椎
• 旁开骶中嵴一横指以内做骨减压,治疗骶 骨疼痛。
治疗
• (一)棘突
• 体位:俯卧位
• 操作:1、针刀垂直骨面进针,逐层切割后 再沿棘突周围骨缘切割。
• 14.头上斜肌 • 起点:下项线头后大直肌外侧缘 • 止点:C1横突侧后缘
• 15.头下斜肌 • 起点:C1横突侧后缘 • 止点:C2棘突侧上缘
• 16.腰方肌 • 起点:L1 -L4横突尖部,R12下缘 • 止点:髂嵴内侧唇
• 17.腰大肌 • 起点:L1-4横突前缘,T12椎体及腰椎椎体
• 外口:L4、L5以上,棘突下缘旁开中线三横 指,在稍向下;L5、S1棘突下缘旁开中线两 横指,在稍向下。
• 内口:棘突下缘旁开一横指,关节突关节 内侧缘。(针刀操作仅限于L4、L5处)
• (二)骨连结——韧带、椎间盘
• 椎间盘:腰椎部的前厚后薄,在越向下髓 核的位置越居于后
• 韧带:
• 1.前纵韧带:呈“三角”型越向下越宽, 在椎体前壁
棘突间
• 中——起于最长肌,止于乳突尖部后缘 • 外——髂肋肌,止于肋骨后外缘
• 11.横突棘肌(也叫回旋肌)参与转腰活动
• 12.椎枕肌群 • 头后小直肌 • 起点:下项线内侧缘 • 止点:C1后弓的后结节(禁做针刀)
• 13.头后大直肌 • 起点:下项线头后小直肌外侧缘 • 止点:C2棘突侧上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