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2011高三)--高考历史总复习

合集下载

第三分册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练习册习题

第三分册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练习册习题

第二单元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一、基础练习1、周朝建立后,为了有效统治新征服的地区,创立了体制,不仅实现了对合围控制,也提高了王权的地位。

2、周公辅政七年,政绩斐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制定了制度,把尊礼看做是统治者行“德治”的重要内容。

周人认为自己因勤俭有德,获得了,才最终取代殷商。

3.2004年春开始发掘的周公庙遗址可能是西周王室的大型墓地,就其多处发现甲骨而言,很可能成为西周的“殷墟",堪称为新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该墓地应在( ) A.西安附近B.洛阳附近C.安阳附近 D.北京附近4.《苟子.儒效篇》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说明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同姓亲族B.功臣将士C.殷人后裔D、周公后代5.周朝建立后,在制度上进行了革新,其中对后世学说和政治思想影响深远的是( ) A.内外服制B.封邦建国体制C.井田制度D.礼乐制度6.周公在“制礼”的同时,又“作乐”,主要目的是( )A.彰显“礼”的等级性B.激发人们的认同感C.为了神话周天子D.满足祭祀的需要二、拓展练习说词。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楚子伐洛浑三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

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周德虽衰,天命未改。

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左传·宣公三年》(1)“鼎”最初的功能是什么?(2)“九鼎"的象征意义是什么?(3)“九鼎”是怎样迁于周的?(4)楚子问“鼎”表明了他怎样的心态?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二、政治——封邦建国体制 政治——封邦建国体制 目的:对新征服地区进行有效统治。 目的:对新征服地区进行有效统治。 内容: 内容:分封已经臣服的殷人后裔和原殷邦方国首领 以武力为后盾把同姓诸侯分插各地方国之间。 以武力为后盾把同姓诸侯分插各地方国之间。 影响: 影响:实现了对殷人的合围控制 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 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
嫡长子 嫡长子 嫡长子 嫡长子 嫡长子
表示其余嫡子及 庶子等降一级
封邦建国与宗法制关系图
练习与测评 1、西周的封邦建国与商朝的内外服制有什么不同?其进步作用表现在哪 西周的封邦建国与商朝的内外服制有什么不同? 些方面? 些方面?
不同点:商代的诸侯国多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起来的, 不同点:商代的诸侯国多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起来的, 与商王之间缺乏内在联系的纽带, 与商王之间缺乏内在联系的纽带,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离 心力,是一种松散的联盟关系; 心力,是一种松散的联盟关系;西周的诸侯国是通过分封 制建立起来的,与王室联系密切,周王的权力较大。 制建立起来的,与王室联系密切,周王的权力较大。 进步作用:封邦建国体制加强了对新征服地区的有效统治, 进步作用:封邦建国体制加强了对新征服地区的有效统治, 提高了王权,使王畿地区与地方的关系更为紧密。 提高了王权,使王畿地区与地方的关系更为紧密。
一、西周的建立 时间:BC1046年 时间:BC1046年 经过:牧野之战,武王灭商。 经过:牧野之战,武王灭商。 都城: 史称西周。 都城:镐京 史称西周。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对 某场战争有过这样的描述,翻译成现代 文如下: 殷商的军队,会合起来多如树林,布满 牧野这地方。 牧野广阔的战场,檀木战车多么漂亮, 马儿多么强壮。 看那勇敢的姜尚,辅佐武王, 去征伐大商啊,到早晨宣告天下明亮。 利簋及其铭文 利簋上共有32字铭文 利簋上共有32字铭文,记载了武 字铭文, 王伐商的史实。 王伐商的史实。

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有血缘关系的宗法等级制。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周公东征(西周的军事)
A. 东征平 定三监 之乱 B. 征服殷 商东方 的残余 势力
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 分封制是建立在血缘和亲缘基础上的, 为能有效巩固天子权威统治,又不影响 亲情,周公在东征胜利又制定了一套礼 乐制度,以规范全社会的行为,鼓舞人 心、进而维系社会团结,并且使社会有 序。
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牧野之战——“铜”证如山
铭文的大意是: 武王伐纣,在甲子日 黎明,并逢岁(木) 星当空,并对伐商能 否取得胜利进行了卜 问,兆象很好。就在 当天,周师一举打败 了商军。到辛未这天 (七天以后),武王 在驻军处,赐给有吏 (官名)利(人名) 以金(青铜),利觉 得很荣耀,遂铸此簋 作为纪念。 这段铭文的 重要意义: 在于印证了 《尚书· 牧 誓》、《逸 周书· 世俘》 及《史 记· 殷本纪》 等古代文献 中关于武王 克商在甲子 日,又恰逢 岁星当空的 记载。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大夫 庶人 奴隶
特点:融合宗法血缘
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
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嫡长子
嫡长子
嫡长子
嫡长子
嫡长子
表示其余嫡子及庶子等降一级
思考: 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西周的封建等级制与西欧的封建等级制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西周封建 等级制
天子
(西欧)
诸侯 卿、大夫 士 庶人 奴隶
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制礼作乐
周礼之一:嫡长子继承制 周礼之二:等级制 周礼之三:礼仪制
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 丧祭器用,皆有等宜。 ——《礼记· 王制》

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崇明中学陆菊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西周建立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井田制经济制度及周公的“制礼作乐”。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武王克商”,了解以现代天文学方法印证传世文献和金文历谱,可以得出比较可信的结论。

2.通过分析封邦建国体制和礼乐文化的内容、作用,辨识西周分封形势图,初步掌握读通相关历史文献的能力,体验利用课本内外的史籍、图片、音乐等资料探寻史实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周初的“封邦建国体制” ,懂得分封制跨出了我国历史自分立进于统一的第一步,进而理解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2.认识周公创立的礼乐制度既顺应了当时国家政治的需要,又对后世的儒家学说和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难点:西周礼乐制度与封邦建国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材料: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问:西周的什么制度值得孔子如此赞美呢?2.阅读材料:(书本第14页知识链接“武王克商”)得出西周的建立的时间,让学生了解以现代天文学方法印证传世文献和金文历谱,可以得出比较可信的结论,告诉学生文献、考古、天文、金文、历谱都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多重印证。

3.讲解封邦建国体制出示《西周分封形势图》和有关资料问:(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分封?如何分封?西周分封的诸侯共有哪几类?分封的实质是什么?材料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篇》“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

——《左传·定公四年》教师指出:受封的主要是亲族、功臣、先代贵族等。

受分封的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服从周王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 郁乎文哉,吾从周” --------《论语.八佾》
【译文】
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 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 朝的制度。”
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 于商郊牧,乃誓。……
——《史记.周夙有商,辛未, 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 作檀公宝尊彝。
乐的功能在于使人相互团结,礼的功能在于使人相互区别。团 结使人相互亲近,区别使人相互敬重。过于强调乐,就会使人放 纵无礼;过于强调礼,就会使人离心离德。感情和合融洽,这是 乐的作用;行为检点,重视仪表,这是礼的作用。礼义一旦确立, 贵贱等级就有区分;乐的形成一旦统一,上下关系便会和睦。
• 敬天保民
封邦建国与宗法制关系图
嫡长子
嫡长子
嫡长子 嫡长子
表示其余嫡子及 庶子等降一级
嫡长子
•材料: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 。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 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 告子》
《尚书大传》中说“周公摄政,一 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 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 七年致政成王。”
(湖 北 随 县 曾 侯 乙 墓 编 钟)
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 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者相亲,异者相敬。乐胜 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 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 ——《礼记.乐记》
用礼节制民心,用乐调和民气,以政治推行之,刑罚防范之。 礼乐刑政四者都能发达而不相悖乱,帝王之术也就完备了。
皇天无亲,唯德是辅 天(命 )
敬天 统治者
保民 民(百姓) 尊礼 德治

高中历史整理(上海高考)[第二分册]

高中历史整理(上海高考)[第二分册]

第二分册第1课中华文明的摇篮原始农耕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学会了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开始农耕生活。

农业的起源,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与渔猎谋生,这些生产性经济活动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考古材料证明,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

粟类旱地作物起源于黄河流域,人工栽培的水稻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稻作农业与旱地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的格局,是中国早期农业的一大特点。

除了粟、黍、水稻之外,起源于中国的粮食作物还有稷和大豆等。

历史悠久的农业,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文明创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农业生产为人们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使比较稳定的居住有了保障。

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

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是早期农耕聚落的一个典型,姜寨遗址所呈现的共同耕作、平均分配的生活情景,表明当时还处在原始社会阶段。

中华文明的起源在华夏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在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文献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近代以来,中国人普遍以炎黄子孙自称。

最迟至距今5000——4000年前,中华大地文明的起源,已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

其中,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部族迁徙、分和、冲突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

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儒家典籍《礼记•礼运》说夏朝建立之前是“大同之世”,夏朝建立之后进入了“小康之世”。

“大同之世”是“天下为公”的社会,“小康之世”是“天下为家”的社会。

传说,禹在晚年暗中培植儿子启的势力。

禹死后,启杀死公举的继承人伯益,夺取权位,尧舜以来的禅让制由此遭到破坏。

传子不传贤的“家天下”式的王位继承方式,是国家产生后出现的现象。

大约到夏中期之后,王位的更迭已看不见选举和罢免的痕迹,“天下为公”的禅让制遂为“大人世及以为礼”的世袭制所替代。

从文献记载看来,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

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课件

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课件

军事上,诸侯有义务率领本地的军队,参与周王的征伐战争。
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史记·周本记》
堇鼎内壁铭文26字,大意是 燕侯命堇去镐京向太保奉献礼 品和太保赏贝给堇。铭文中的 太保即是西周初年任太保的召 公奭,封于燕,因留朝中辅佐 周王,由他的儿子旨去封地为 燕侯。 这件堇鼎及其铭文,反映了 周初周王封燕及诸侯与天子的 关系。 堇鼎 首都博物馆 Nhomakorabea九鼎
七鼎 五鼎 三鼎或一鼎
天子
八佾舞 六佾舞 四佾舞 二佾舞
诸侯
卿大夫

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 ——《公羊传· 桓公二年》何休注
墓编 出 土磬 )( 湖 北 随 县 曾 侯 乙
关于乐队和歌舞队的编制,《周礼》有严格规定。 如歌舞队的规定是:天子用六十四人,列成八行,称为 “八佾”;诸侯用三十六人,列成六行,称为“六佾”; 卿大夫用十六人,列成四行,称为“四佾”;士用四人, 列成二行,称为“二佾”。
周公的主要政绩:
《尚书大传》记载:“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 三年践奄,四年建卫侯,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 七年致政成王。”


①辅佐武王,克商灭殷 ②三年东征,平定天下 ③分封诸侯 ④制礼作乐
称死,在不同等级的贵族是不一样
天子 崩 诸侯 薨 庶人 死 大夫 卒 士 不禄
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礼记·曲礼》
分封已臣服的殷人后裔
宋国:是纣王之兄微子启的封国,建都商丘(今 河南商丘)。周武王利用他以统治商的部分遗民。
阅读课本,思考以下问题:
周王分封土地的目的是什么?分封的对象是哪些人? 分封的纽带是什么?

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武王伐纣, 武王伐纣,在甲子日黎 并逢岁( 明,并逢岁(木)星当 空,并对伐商能否取得 胜利进行了卜问, 胜利进行了卜问,兆象 很好。就在当天, 很好。就在当天,周师 一举打败了商军。 一举打败了商军。到辛 未这天(七天以后), 未这天(七天以后), 武王在驻军处, 武王在驻军处,赐给有 官名) 人名) 事(官名)利(人名) 以金(青铜), ),利觉得 以金(青铜),利觉得 很荣耀, 很荣耀,遂铸此簋作为 纪念。 纪念。
西周利簋
(二)巩固政权
1、封邦建国 内容: 内容: 一方面分封已臣服的殷人后裔和原 殷邦方国的首领;另一方面, 殷邦方国的首领;另一方面,以武力为后 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方国间, 盾,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方国间,成为 地方的政治中心。 地方的政治中心。 影响: 达到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功效, 影响: 达到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功效, 不仅实现了对殷人的合围控制, 不仅实现了对殷人的合围控制,也提高 了王权的地位,周王成“天下”共主。 了王权的地位,周王成“天下”共主。
2作用:礼源于原始先民的习俗仪式, 内容及作用:礼源于原始先民的习俗仪式,后演 变为生活中共同遵守的规范, 变为生活中共同遵守的规范,周公将礼推广到宗 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 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以显示身份差异及权力义 务。又创作舞乐、史诗,以音乐激起人们的认同 又创作舞乐、史诗, 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 感,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 西周等 天子 衣服有制, 衣服有制,宫室 级制度 有度;人徒有数, 有度;人徒有数, 诸侯 丧祭器用, 丧祭器用,皆有 卿、大夫 等宜。 等宜。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 昔武王克商 ——《左 《 周。” 传》 “周公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 周公…兼制天下 周公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三国。 ——《荀子 儒效》 儒效》 三国。” 《荀子·儒效 王曰: 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 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 为周室辅。 鲁公,俾侯于东, 宇,为周室辅。乃命 鲁公,俾侯于东,锡(通 之山川,土田附庸。 “赐”)之山川,土田附庸。” ——《诗经 鲁颂》 鲁颂》 《诗经·鲁颂 “天子适诸侯,曰巡守。 ……诸侯朝于天子, 天子适诸侯,曰巡守。 诸侯朝于天子, 天子适诸侯 诸侯朝于天子 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 一不朝, 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一不朝 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 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 之。 ——《孟子 告子》 告子》 《孟子.告子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优质课件1华东师大版第二册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优质课件1华东师大版第二册

方国
封国
商 王
方国
周 王
封国
等 级 森 严 的 主 从 关 系 封国
方国
三、礼乐制度
周公摄政;一年救乱, 二年克殷,三年践奄, 四年建侯卫行书,五年营成周, 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尚书•大传》
三、礼乐制度
礼 内容 作用 关系 乐
三、礼乐制度

内容 作用 习俗、规范 维护秩序、显示等级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深刻背景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老人农 业”“妇女农业”“小学农业”问题日益凸显
陕西抽样调查:
72%
55岁
“80后”“90后”青壮年劳动力(农民工) 务农农民平均年龄 妇女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
63% 83%
四川抽样调查: 务农农民 50 岁以上 54% , 60 岁以上 30%,70岁以上13%; 妇女60%; 初中及以下90%。
1、周朝的开端以什么事件为标志? 2、周朝创设的制度有哪些?
以下为附加内容 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 可以编辑删除,谢谢
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2013˙05˙07 陕西
刘天金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这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创新性工作,
要大抓特抓、坚持不懈。
——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目标) ——生产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供给社会(方向)
皇天贱 有序
上下 和同

封邦 建国

刚柔并济, 构建和谐。

敬天 保民
就历史的经验论,任何制度,绝不能历久 而不变。历史上一切以往制度俱如是,当前的 现实制度,也何尝不如是。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之得失》

高中历史_华东师大课标版_高一下册_ 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 _ 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高中历史_华东师大课标版_高一下册_ 第二单元 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 _ 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礼——外在的行为规范; 乐——内在的精神秩序。 使社会达到一种“乐至则无怨,礼至则 无争”的和谐状态。
天 子
贵 族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
想一想
周朝“和文化”中的井田制、分封 制、宗法制、礼乐制,其中哪一制 度对后世的影响最大?为什么?
吾从周 仁 爱
孔子 孟子
仁政 人性 本善
史学家杨向奎指出:“没有周公就不会有传世的 礼乐文明,没有周公就没有儒家的历史渊源。”
有利于社会和谐,为周初“和文化” 的形成提供了经济基础。
周武王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二:“周王……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 “同姓贵族召公奭封燕,异姓功臣姜尚封齐。” 材料三:“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 五等。诸侯受土、受民、拥兵、可自行铸币。”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 则六师移之。”
周武王灭商六年后去世, 其子姬诵继位,为周成王。 周公旦以王叔摄政,但管 叔、蔡叔不服,与殷纣之 子武庚,发动“三监之 乱” ,结果,周公平定 了叛乱。
周公旦是我国古代杰出的 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教育家,被尊为“元圣”。
周公旦
曹操诗曰:“山不厌高, 水不厌深;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材料一:“礼者,序尊卑、贵贱、大小之 位,而差外内、远近、新故之级者也。” 材料二:“礼,序上下、正人道也。”
周“礼”就是一套完整严格的君臣、上下、父 子、兄弟、亲疏、贵贱的礼仪制度和行为规范。
“礼”的作用就是 “别”,即所谓 “尊尊”。
周公旦又规定会盟、饮宴、婚娶、丧葬等举行不 同的仪礼时表演不同的乐。因此,乐是配合礼产 生的。一大批乐器应运而生。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教材章节分析:西周确立的封邦建国体制,周公倡导的德治与礼制,是周王朝的两大创设。

经历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动,中央集权官僚体制取代了封建世袭贵族制,大国兼并战争催生了“天下定与一”局面的产生。

急剧的社会变动,推动了思想家的活跃和思想创造力的发挥。

“百家争鸣”不仅对中国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世界古代历史上灿烂的思想学术奇观之一。

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时期。

教学目标:1、识记西周建立的年代、建立者及都城,了解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简单了解西周的井田制经济制度;识记周公“制礼作乐”,了解西周的礼乐文化;2、通过分析分邦建国体制和礼乐文化的内容、作用,辨识西周分封形势图,初步掌握读通相关历史文献的能力,体验利用课本内外的史籍、图片、音乐等资料探寻史实的过程。

3、肯定周初分封的积极意义,理解分封制的发展趋势。

认识周公创立的礼乐制度既顺应了当时国家政治的需要,又对后世的儒家学说和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理解礼乐制度对文明建设的正面影响,激发对为古代中国政治文明做出贡献的人们的崇敬之情。

重点: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

难点:西周礼乐制度的内容与影响。

导入:找出单元导言的关键词,如“封邦建国体制”、“德治与礼制”、“中央集权官僚体制”、“大国兼并战争”、“百家争鸣”、“大一统帝国”等,以此为基础,掌握本单元的基本线索,即从周朝的制度创设,到春秋战国的社会转型,再到秦大一统帝国的建立。

一、封邦建国1、西周周是继夏、商之后的中国历史上第三个王朝,习惯上,人们把历史上最早的三个王朝合称为“上古三代”。

西周约始于公元前11世纪时(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终于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覆灭。

传12王,历时约270余年。

周人是一个古老的农业部族,兴起于今陕西、甘肃一带,早年也屡有迁徙,到古公禀父时,领周人迁徙到周原(今陕西扶风、岐山一带)。

周原土地肥沃,适宜农耕,周人在这里定居下来,他们兴建城郭房屋,划分邑落,设立官职,国号为周。

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资料

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资料

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资料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知识结构)一、西周建立时间:前1046年建立者:周武王(姬发)历史事件:牧野之战都城:镐京※二、政治体制:封邦建国(分封制、宗法制)——B水平1、目的:为了对新征服地区进行有效统治,巩固周朝的统治2、分封对象:①已臣服的殷人后裔②原殷邦方国的首领③同姓诸侯3、内容:授民授疆土4、周王与诸侯王的关系:等级森严的主从关系5、评价:①积极:这种由周人新创的统治方式,不仅实现了对殷人的合围控制,也提高了王权的地位,周王成为“天下”的共主②消极:诸侯国有相对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坐大,周王室衰微,封邦建国体制遭到破坏,战乱不休。

三、经济:土地国有、井田制度1、农业(1)土地制度:井田制度(2)耕作方式:土地轮流种植2、手工业:青铜铸造、制陶、制玉和纺织业都有一定发展※四、文化:礼乐制度、敬天保民思想——B水平1、“礼”和“乐”的含义及作用①含义:礼起源于原始先民的习俗仪式,后逐渐演变为人们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乐为舞乐、史诗。

②作用:礼起到维护社会等级秩序的功能,明确人与人之间的身份差异和权利义务,强化王权。

乐以音乐及其人们的认同感,缓和社会矛盾,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

2、“礼”和“乐”的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3、推行“礼乐”制度的主要目的:维护社会等级制度,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封邦建国制度,巩固周的统治。

4、演变发展趋势:周公把礼的重心从神事转到人事,把尊礼看作是统治者姓“德治”的重要内容。

5、影响:这套“敬天保民”的新思想,对后世的儒家学说和我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周公简介:1、得名由来:周公,名旦,是周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周,被称为周公2、主要功绩:辅政成王、平定三监之乱;征服殷商在东方的残余势力、制定礼乐制度;提出“敬天保民”思想,对后世的儒家学说和我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3、历史地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4、评价:周公的一系列措施巩固和扩大了周的疆域和影响,并对后世的儒家学说和我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其统治从根本上是为了维护周朝的社会等级秩序,不可避免带有时代的烙印。

第4课高中历史4

第4课高中历史4

分封形势图
封邦建国与宗法制关系图
嫡长子
嫡长子
嫡长子 嫡长子
表示其余嫡子及 庶子等降一级
嫡长子
封邦建国体制的解体: 封邦建国体制的解体: • (一)、经济上的变动:所依靠的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基础——井 )、经济上的变动:所依靠的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基础 经济上的变动 井 田制度,而春秋晚期以来农业技术的改良、山泽禁地的开放、 田制度,而春秋晚期以来农业技术的改良、山泽禁地的开放、税 收方法的改变等,都破坏了井田制度,使土地私有制度形成, 收方法的改变等,都破坏了井田制度,使土地私有制度形成,工 商业也因而突飞猛进,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 商业也因而突飞猛进,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 • (二)、政治上的变化:春秋中期以後,不但贵族与国君争权, )、政治上的变化:春秋中期以後,不但贵族与国君争权, 政治上的变化 使君权旁落,产生大夫执政的现象: 使君权旁落,产生大夫执政的现象:贵族与贵族之间彼此也暗中 较劲,互相兼并。 较劲,互相兼并。 • (三)、战争形态的改变:战争规模的扩大,次数的频繁,攻城 )、战争形态的改变:战争规模的扩大,次数的频繁, 战争形态的改变 技术的推广,骑射的使用及军事成为专门之学等, 技术的推广,骑射的使用及军事成为专门之学等,使各国之间的 兼并益加激烈。 兼并益加激烈。 • (四)、思想上的变化:墨子的『尚贤论』打破国君用人的阶 )、思想上的变化:墨子的『尚贤论』 思想上的变化 级限制:法家则提倡中央集权的观念, 级限制:法家则提倡中央集权的观念,这些言论均不利於封建的 维持。 维持。
讨论:西周的分封制与中世纪欧洲的分封制有何不同? 讨论:西周的分封制与中世纪欧洲的分封制有何不同?
• 分封制建立的是权力分散的体制,这与西欧中世纪十分相像。 分封制建立的是权力分散的体制,这与西欧中世纪十分相像。 西欧封建时代,权力更分散。 西欧封建时代,权力更分散。国王与领主建立从属关系时也是用 分封”的办法,甚至仪式都有几分相似。但是, “分封”的办法,甚至仪式都有几分相似。但是,西周社会与西 欧中古社会也有明显的区别。 欧中古社会也有明显的区别。 • 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结合, 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结合,以血缘关系为主确定分封对 分封是权力与财产的再分配,是巩固、扩大周王统治的手段。 象。分封是权力与财产的再分配,是巩固、扩大周王统治的手段。 分封的结果使周王成为政治上的天下共主、血缘上的天下大宗。 分封的结果使周王成为政治上的天下共主、血缘上的天下大宗。 周王还有权到封国巡猎,诸侯要定期入朝觐见天子,进贡物品。 周王还有权到封国巡猎,诸侯要定期入朝觐见天子,进贡物品。 西欧中古社会则完全相反。西欧的封臣是弱者投靠强者, 西欧中古社会则完全相反。西欧的封臣是弱者投靠强者,君臣是 志愿结成的互惠关系,一般没有血缘关系。 志愿结成的互惠关系,一般没有血缘关系。整个国家也不是一个 统一的、强有力的王朝。国王“只要求封臣在发生战事时及时地 统一的、强有力的王朝。国王“ 全副武装地赶到自己身边就行了。 不仅如此, 全副武装地赶到自己身边就行了。”不仅如此,国王的经济来源 只能靠自己的领地收入, 只能靠自己的领地收入,国王没有权力向领地之外的臣民索取任 何财物。 何财物。

最新沪新中学《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教案.doc

最新沪新中学《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教案.doc

第4课封邦建国和礼乐文化沪新中学于冬梅[教学目标]1.识记西周建立的年代、建立者及都城,了解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简单了解西周的井田制经济制度;识记周公“制礼作乐”,了解西周的礼乐文化;2.通过分析分邦建国体制和礼乐文化的内容、作用,辨识西周分封形势图,初步掌握读通相关历史文献的能力,体验利用课本内外的史籍、图片、音乐等资料探寻史实的过程。

3、肯定周初分封的积极意义,理解分封制的发展趋势。

认识周公创立的礼乐制度既顺应了当时国家政治的需要,又对后世的儒家学说和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理解礼乐制度对文明建设的正面影响,激发对为古代中国政治文明做出贡献的人们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难点:西周礼乐制度的内容与影响说明:1.西周的分封制相当发达,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也是西周历史的一个显著特点。

这种分封制从西周初年开始到春秋战国,一直待续了800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才结束,即从公元前1046年至前221年。

通过分封,西周的疆域、统治地区大大扩大了。

从历史作用上说,西周初年推行的分封制,在历史上是有进步意义的,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有助于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它又通过对姬姓诸侯和异姓诸侯的布局,建立了从西方伸向东、北、南三方的统治基地,深入到原来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加强了民族之间的融合和和经济文化上的交流,有助于广大地区进一步开发。

2. 西周确立的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使中国历史由“方国联盟”走向“天下共主”,走向血缘集权统治时期;三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维护了西周政局的稳定。

但就一般学生而言,这段历史比较遥远,与现实联系相对较少,学生对现代音乐很感兴趣,但古代连音乐也有制度,让学生理解这一抽象概念,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课文大量的实例、具体图片、相关活动等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来理解制度的产生与作用。

[教学设计]1. 课前活动。

2. 导入新课。

3.探究西周封邦建国体制。

高考历史(四)

高考历史(四)

第二单元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一.封邦建国1.西周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军队发起对商的进攻,在商都郊外牧野打败商军,商纣王兵败自杀。

商朝灭亡后,武王建立了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

(夏商周断代工程确定)2.封建制:(1)目的:为了对新征服的地区进行有效统治(2)分封对象:宗族同姓、功臣、先王后裔(3)内容:①分封已臣服的殷人后裔和原殷邦方国的首领②以武力为后盾,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方国间功效:封建亲戚,以藩屏周(4)结果:①实现了对殷人的合围控制,达到了以少御众的目的,稳定了统治②提高了王权的地位,扩大了统治的区域与范围3、对以后的政治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后历朝历代或多或少都保有分封制的影子。

3、井田制度的运行及其崩溃(公田与私田)4、宗法制与嫡长子继承制(补讲,大宗与小宗,世卿世禄制,)二.周公“制礼作乐”周公辅政七年,政绩斐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制定礼乐制度(“礼”不是礼貌而是一种等级制度;“乐”不是单纯的音乐而是借音乐增进对祖先的认同)礼起源于原始先民的习俗仪式,后逐渐演变为人们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

周公制定礼乐制度,将礼的规范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以显示贵与贱,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之间的身份差异及权利义务。

周公又创作舞乐,史诗以音乐激起人们的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

礼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管子·五辅》:“夫然,则不下倍(背叛)上,臣不杀(凌驾于)君,贱不逾贵,少不凌长,远不间亲,新不间旧,小不加大,淫不破义。

凡此八者,礼之经也。

”周公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他把礼的重心从神事转到了人事,把真理看作是统治者寻“德治”的重要内容。

周公认为,殷人耽于逸乐,所以失去天命,周人勤俭有德,最终获得了天命。

“皇天无亲,唯德是谱,上天神灵不偏不倚,只佑祝有德之人,依据人们是否有的来判定天命的归属。

这套“敬天保民”的新思想,对后世的儒家学说和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经济上——井田制
※井田制是西周的 主要土地制度 ※ 井田有“公 田” 、“私田” 之分
※“溥天之下,莫 非王土;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四、思想文化——制礼作乐
1、为何想到“礼乐”治国呢?
①、周公辅佐幼小的“成王”, 发现大臣不敬幼主的问题。 ②、发生“三监之乱”。
礼:起源于原始先民的习俗仪式,后逐渐演变为人们生活中
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乃誓。武王左杖黄钺,
右秉白旄,以。 ——《史记 · 周本纪》
武征商,唯甲子朝,岁鼎, 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 阑师,赐右吏利金,用作 檀公宝尊。 ——利簋铭文
周初利簋
人物; 时间;事件;器物; 天象;文献与实物相互印证
一、周朝的建立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西 周 宗 法 制 示 意 图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具有严格等级 秩序的“宗法制”
• 《荀子· 儒教》记载,周初“立七十一 国,姬姓独居五十三”。
这句话得到的(直接)信息是? 周初实行了分封制,出现众多诸侯国;其中,大多是周王的姬姓兄弟。 从信息分析中可知,周朝这样做的目的与效果如何?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局面。 如何评价这种行为?
克服了商朝“内外服制”中松散联盟关系的弊端;
通过周王对地方的分封的方式,收回诸侯王的任命权, 达到了控制地方的目的,实现了政局的稳定。
请你做判官 3、周天子年老了,有四个儿女,大儿子(二夫 人所生),二女儿(大夫人所生),三儿子 (大夫人所生),四儿子(二夫人所生)。请 问王位该传给谁?为什么?
三儿子,有嫡有庶以嫡为主。
19.《史记· 周本纪》:“(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 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 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 鲁。”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周武王分封诸侯以巩固统治 B.先代贵族与功臣均可受到分封 C.姬姓贵族在分封对象中居少数 D.周武王认为姜尚是灭商的最大功臣 20.公元前 782年,幽王宠幸褒妃,出现了“烽火戏诸侯”。这段材料不能 表明( ) A.幽王荒淫无道 B.周王拥有天下共主的地位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没有周公不会有武王灭殷后的一 统天下;没有周公就不会有传世的礼 乐文明;没有周公就没有儒家的历史 渊源;没有儒家,中国传统的文化可 能是另一种精神状态。 ——史学家杨向奎
1.在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 ) A.周公摄政 B.牧野之战 C.周公东征 D.平定三监之乱 2.《荀子· 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周公多让姬姓立国的主要目的是( ) A.削弱王族 B.长期摄政 C.以藩屏周 D.包围“三监” 3.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 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是指( ) A.夏人后裔 B.商代遗民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 4.孔子曰:“周监(同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在孔子看来,周朝最 值得他遵从的是( ) A.周公辅助成王 B.武王武力灭商 C.礼乐制度 D.周公拓疆 5.“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西周采取的措施是( ) A.封邦建国体制 B.井田制度 C.礼乐制度 D.宗法制度 6.“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 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文中的“克殷”是指( ) A.牧野之战,击败商纣王 B.创封邦建国体制,包围原来殷邦 C.周公率军,平“三监之乱” D.周公出兵,征服殷商的残余势力
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周公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 和政治等级上面。
• 乐:包括音乐,舞蹈,歌咏等。
• 作用: • 礼:以显示贵贱尊卑,长幼亲疏之间的身份差异及权利义 务,维护社会秩序。 • 乐:以音乐激起人们的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 • 关系: • 礼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 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 公。 ——孔子
… 姬昌
周文王
姬考
姬发 周武王
姬鲜
管叔
姬旦
周公旦
姬度
蔡叔
姬奭
召公

姬处
霍叔
姬封
康叔

姬诵 周成王 …
二、政治上——封邦建国
实行分封制
(1)手段与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天 子
诸 侯
卿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夫
(2)分封对象:
同姓子弟;功臣; 殷人后裔;方国首领。

(3)结果:形成周王控制下的众多诸侯国;
提高王权地位,形成天下共主的局面。
13.《诗经》“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反映的是 A.世袭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14.西周与殷商相比,政治上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 A.实行王位世袭制 B.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 C.实行分封制 D.压迫奴隶和平民 15.《孟子· 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 反映的是( ) A.西周的分封制 B.西周王室衰微 C.春秋诸侯争霸 D.战国群雄并立 16.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 ) A.都是封建中央集权制 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C.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的 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崩溃而瓦解 17.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时期的“废井田,开阡陌”,这直 接反映的是( ) A.分封制的瓦解 B.上层建筑的变化 C.王权的变化 D.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18.《史记》中记载:“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反映的史 实应是( ) A.商灭夏 B.周灭商 C.西周灭亡 D.秦统一中国
7.“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8.周公创作《周颂》(包含神巫舞乐和史诗)的主要目的是( ) A.记录重大事件 B.提高国民音乐水平 C.显示尊卑贵贱 D.维系社会成员团结 9.深受周公“敬天保民”思想影响的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10.下列是西周创设的是( ) ①封邦建国体制 ②内外服制 ③礼乐制度 ④郡县制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1.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 A.建立军事屏障,巩固国家政权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加强中央集权 12.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西周,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 小( )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但主动向西周投诚 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