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育苗丝状细菌病的防治

合集下载

池塘养殖河蟹疾病防治基本原理及方法040422甪直

池塘养殖河蟹疾病防治基本原理及方法040422甪直

池塘养殖河蟹疾病防治基本原理及方法040422甪直池塘养殖河蟹疾病防治基本原理及方法池塘养殖河蟹是一项具有巨大经济潜力的养殖业务,然而疾病对于河蟹的养殖产业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保证河蟹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来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池塘养殖河蟹疾病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疾病防治的基本原理1. 健康管理健康管理是预防河蟹疾病的基本原理之一。

这包括选择健康的种质,对养殖环境进行合理管理,加强饲养管理等。

选择健康的种质是预防疾病的首要任务,只有优良的种质才能获得健康的螃蟹。

此外,保持水质清洁,适当换水,控制水温和水质,避免水体富营养化,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2.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河蟹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疫苗可以增强河蟹免疫系统的抵抗力,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常用的疫苗有白斑病疫苗、流行性软脚病疫苗等。

疫苗的接种需要在适当的时间和剂量下进行,并且要确保接种疫苗的个体健康状态良好。

3. 环境整治环境整治是预防河蟹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池塘环境的整治,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繁殖,从而降低疾病的传播风险。

首先,定期清除池塘内的杂草和底泥,清理池塘边缘和周围的杂物。

其次,保持水质的清洁和循环,适当添加消毒剂,杀灭病原微生物。

二、疾病防治的基本方法1. 引种与良种繁育在池塘养殖河蟹过程中,引种优质的种质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选择生长快、体形大、免疫力强的螃蟹种类,降低发病率。

同时,进行良种繁育,培育出高抗病力的健康种蟹。

2. 饲料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疾病的关键之一。

根据不同阶段的螃蟹生长需求,科学合理地配制饲料,并提供充足的饲料。

定时清理饲料残渣和底部淤泥,防止病原微生物滋生。

3. 病害监测定期对养殖池塘进行病害监测,早发现、早治疗。

通过观察河蟹的行为、外貌和体态等特征,及时发现疾病的异常症状。

如发现螃蟹出现死亡、浮浅、体型变形等异常情况,要及时检查并采取相应处理。

4. 无药养殖采用无药养殖技术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几种河蟹病的防治技术

几种河蟹病的防治技术

文/ 瑞青几种河蟹病的防治技术编辑:王勇263835853@4.幼体,一般不引起大规模死亡,但当与纤毛虫病同时存在时,其危害性加大。

流行温度23~25℃。

5.防治方法。

(1)用“漂白粉”彻底清塘,养殖过程中始终保持虾池池水“活、嫩、爽”。

(2)用5~7公斤/亩·米的茶麸全池泼洒,“虾蟹脱壳促长散”拌料内服3~5天,再用200克/亩·米的“聚碘溶液”全池泼洒。

甲壳溃疡病(腐壳病、褐斑病)1.病因。

由弧菌、气单胞菌、假单胞菌、螺菌等的一些细菌感染所引起。

这些细菌能分解几丁质。

2.症状。

病蟹步足尖端破损,成黑色溃疡并腐烂,然后整个步足至胸板出现白色斑点,斑点中心部位凹下,形成微红色并渐变成黑褐色溃疡斑点,在腹部较为常见。

溃疡处呈铁锈色或烧焦状。

严重时甲壳穿孔。

3.诊断。

根据黑褐色至近黑色的斑点状溃疡可做出诊断。

4.防治方法。

预防可添加“山青五黄散”“大蒜素”制成药饵投喂,通常每月投喂2~3次,每次5~7天。

每10天用“二氧化氯”200克/亩·米泼洒一次。

治疗可用“聚碘溶液”200克/亩·米全池泼洒,同时用“甲砜霉素”或“恩诺沙星粉”按说明拌饲内服,连续投喂3天。

水肿病1.病因。

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原因是河蟹腹部受伤后被细菌感染。

2.症状。

打开脐发现肛门红肿、肠道肿大呈透明状、肠管中空,打开甲壳发现有积水,病蟹匍匐池边、拒食。

3.诊断。

可根据肛门红肿、肠道肿大呈透明状、甲壳内有积水作出诊断。

4.防治方法。

预防可在饲料内添加“山青五黄散”及“虾蟹多维宝”,连续投喂5天,间隔7天后,重复投喂5天。

治疗可用“二氧化氯”按150~200克/亩·米或“聚碘溶液”按200克/亩·米全池泼洒,并用250克/亩·米“愈雪停”全池泼洒。

用“10%大蒜素”按1‰混入饲料中投喂,连续3天,同时用“虾蟹康”250克拌40公斤饲料,连用3天。

河蟹纤毛虫病1.病原。

河蟹疾病的传播途径及综合防治

河蟹疾病的传播途径及综合防治

河蟹疾病的传播途径及综合防治随着水产养殖事业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河蟹疾病的种类和发生的次数也迅速增加。

危害的情况越来越重,根据国内外已报道的病例,河蟹疾病归纳起来有病毒病,细菌、真菌病,寄生藻类病,原生动物,蠕虫和甲壳动物,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另外,还有由于水质的污染和管理的不当而发生的非寄生性病害。

一、河蟹疾病的传播途径1.垂直传播途径,即遗传传播,就是亲蟹通过繁殖将病原生物传给蟹苗(下一代),通过这种途径传播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其次是病原体的抗药性。

2.水平途径传播,即水源及池底污泥中,甚至养殖池中的病、死蟹体中的病原体传播到健康的河蟹体上,这一类的病原体主要是细菌、病毒、真菌的及寄生性的病原生物,另外还有霉变的饵料可以直接影响到抗体的健康,导致疾病的发生,这一传播途径也属水平传播。

二、防病治病的措施(一)切断疾病的垂直传播途径就是要求我们选择健康优质的苗种。

河蟹育苗场首先选择健康,无病的亲蟹。

亲蟹最好选择纯天然的,其次是围网,最差的是池塘养殖的成蟹。

河蟹在养殖过程中,我们一为了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放养的密度加大,这样容易造成河蟹的营养缺乏,虽然在自身中没有症状表现,但在其的下一代,就很有可能发生。

二为了提高河蟹的成活率,河蟹养成期,甚至在育苗期,大量使用药物,尤其是喹诺酮类药物,药物在河蟹体内大量积蓄,这一类的河蟹如用来繁殖,它们的子代的发病率就会提高,并且治病时,药物的用量就需要加大,所以目前许多育苗场的药物用量越来越大,用药的品种类型也越来越多,就如以前的养鳗业、养鳖业一样,河蟹的养殖将来会发展到用药物浸泡出来。

(二)切断病原体的水平传播途径就是要求在河蟹从育苗到大眼幼体的培育直到成蟹的养殖过程中,加强管理,给河蟹的生长过程中,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其健康生长。

1.改善环境无论是在亲蟹的培育,无节幼体、蚤状幼体还是大眼幼体的培育,甚到仔幼蟹、成蟹养殖的整个过程中,我们都要对每一步的培育的设施工具等进行处理,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即投入使用,这样简单的处理方法,势必给病原生物有一定的抗药性,因此建议大家采用化学、物理及生物的方法,共同来改善养殖的环境,所谓化学的方法,就是利用含氯或含溴等消毒剂进行处理,现在消毒剂的种类很多,过去使用的漂白粉、生石灰,如果我们称之为第一代,那么第二代就是优氯净及强氯精,第三代则是二氯化氯、二溴海因、溴氯海因等,而第四代就是季胺盐络合碘等。

河蟹养殖相关疾病防控

河蟹养殖相关疾病防控

河蟹养殖相关疾病防控王增明北京水世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纤毛虫发病高峰:分3-5月和9月份以后两个时期病因:由于有机质大量沉积,淤泥多,底质环境恶化,温度不稳定,导致大量聚缩虫、累枝虫、钟形虫寄生滋生附着与河蟹体表引起。

症状:河蟹背壳、步足及鳃部附着絮状虫体,表观观察呈毛茸状,一般很难刮掉。

治疗方案:纤纤净或亮壳宝2-4亩*米/瓶稀释后全池泼洒,病情严重时隔一天再用一次。

防治重点:纤毛虫要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一定要注意纤毛虫引发的原因,我们需要从分解有机质、改善底环境方面处理,在杀虫前后建议使用强效底净(强氧化、分解型底改产品)进行改底,对纤毛虫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更加。

2、细菌性腐壳烂肢发病高峰:4-6月病因:由于苗种运输、提苗、择苗、生长过程中受伤感染细菌引起溃疡而发病症状:病蟹背壳或附肢有黄色或黑色的溃疡斑,严重时会形成穿孔。

治疗方案:先用全效底改片(6-8亩/袋)或强效底净(3亩/袋)改底,再用菌毒必克(3亩/瓶)稀释后全池泼洒。

防治重点:腐壳、烂肢是每年河蟹养殖常发生的一种细菌性疾病,除弧菌导致的腐壳、烂肢外都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减少疾病发生机率,就是在可能导致河蟹受伤的操作(如长途运输、转苗、择苗)之后使用超碘或菌毒必克进行全池消毒,减少环境中有害菌的繁殖,同时外泼抗激灵增强河蟹体质。

3、弧菌病发病高峰:6-8月病因:主要由弧菌引起。

水温达到25度以上即可大量爆发。

症状:肝脏开始颜色变淡,并且伴有肠炎,鳃丝轻微肿胀,病蟹爪尖发红,伴有肌肉白浊。

产生原因:池塘底质恶化,连续阴雨,水质浑浊,导致池底氨氮亚盐升高,都会导致弧菌的大量繁殖,当弧菌大量繁殖到一定数量后就会诱发河蟹发病。

同时容易引发河蟹产生弧菌性烂肢、腐壳。

防治重点:从目前的研究程度看,河蟹大部分发病都会伴有弧菌感染,首先我们要定期进行池塘弧菌数量监控,北京水世纪将提供专业的检测实验室和检测设备,为养殖户建立弧菌检测档案,从根本源头控制弧菌病的发生,其次定期使用弧菌天敌可有效控制池塘中的弧菌数量不会大量繁殖,第三,要对水质环境进行及时的调控,定期改底、培养有益菌群都可以间接控制弧菌的繁殖。

河蟹的常见病害与防治技术

河蟹的常见病害与防治技术
防治
预防为主,加强水质管理,避免 使用污染水源,及时隔离和治疗 病蟹。
细菌性疾病
症状
细菌性疾病可能导致河蟹出现烂鳃、烂肢、烂壳等症状,甚 至导致死亡。
防治
定期消毒水体,保持水质清洁,避免过度投喂,及时隔离和 治疗病蟹。
真菌性疾病
症状
真菌性疾病可能导致河蟹出现鳃霉、 毛霉、青霉等症状,影响呼吸和摄食 。
分类
根据病因和症状的不同,河蟹病害可分为传染性病害和非传染性病害两大类。传 染性病害主要由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具有传播速度快、危害范围广的特点 ;非传染性病害则由环境因素、营养失衡等引起,一般不具有传染性。
河蟹病害发生的原因
1 2 3
生物因素
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入侵是河蟹病害发生的主 要原因之一。这些微生物通过水体、饲料等途径 传播,导致河蟹感染疾病。
治疗实例二:河蟹水霉病的防治
症状识别:河蟹水霉病表现为体表长出白色棉絮状物,行 动迟缓,食欲减退。
改善水质: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
病因分析:该病主要由真菌感染引起,捕捞运输过程中受 伤、水质恶化等因素均可诱发此病。
消毒杀菌:使用漂白粉、生石灰等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 ;
防治方法
药物治疗:在饲料中添加制霉菌素、两性霉素等药物进行 预防和治疗。
疗。
中药治疗:使用中药具有抗菌、抗病毒 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如板蓝根、大青 叶、黄连等中草药可以用于治疗多种河
蟹病害。
生物治疗:利用微生物或生物制剂调节 水质,抑制病原菌的生长,达到治疗疾 病的目的。例如,使用光合细菌、芽孢 杆菌等可以改善水质,提高河蟹的抵抗
力。
05
河蟹病害防治案例分析
治疗实例一:河蟹腐壳病的防治
防治

河蟹的主要疾病预防及防治技术

河蟹的主要疾病预防及防治技术

VS
2. 细菌感染疾病的防治措施包括选择 健康种苗、加强养殖池消毒、定期投 喂抗菌药物等。在疾病高发期,应提 高警惕,加强预防措施,避免疾病大 规模爆发。
案例三:河蟹真菌感染疾病的病理学分析
1. 真菌感染对河蟹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了解 其病理学特征有助于及时诊断和治疗。
2. 真菌感染会导致河蟹出现脱壳困难、皮肤 溃疡等症状。通过对病原体进行实验室检测 和分析,可以确诊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未来将加大河蟹疾病预防及防 治技术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提 高广大养殖户的技术水平。
针对不断出现的新的河蟹疾病 ,将加强病因学和病理学研究 ,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有效防 控提供支持。
对未来河蟹养殖业的建议和展望
建议广大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注 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广生态养 殖模式,提高河蟹品质和效益。
针对未来河蟹养殖业的发展,建 议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提 高河蟹养殖业的科技含量和创新
真菌性疾病及防治
河蟹真菌病
由真菌感染引起,症状包括甲壳出现白斑、褪色、质地变软 等。防治方法包括保持水质清洁,避免过度投喂,使用抗真 菌药物进行治疗。
河蟹水霉病
由真菌感染引起,症状包括身体长出白色絮状物,食欲减退 ,活动减少。防治方法包括保持水质清洁,避免过度消毒, 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寄生虫疾病及防治
生物防控
减少应激
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和净化,防止病毒、 细菌等生物感染,同时选用抗病性强的河 蟹品种。
尽量避免环境突变等因素引起的应激反应 ,保持河蟹的生理机能稳定。
河蟹疾病预防的日常管理
01
02
03
定期巡查
每天巡查养殖水域,观察 河蟹的活动情况、摄食情 况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虾蟹育苗中的常见病害及防治对策

虾蟹育苗中的常见病害及防治对策

虾、蟹育苗中的常见病害及防治对策发布时间:2011-10-22信息来源:中国经济网张耀辉戴海军近年来,随着虾、蟹人工育苗技术的进步,我区育苗种类已覆盖到了几乎所有在当地能够养殖的甲壳类品种,同时育苗产量也不断上升。

但随着育苗密度的提高,以及近海水域水质的劣化,育苗中的病害也不断增加,将直接影响育苗生产的顺利发展。

在此,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及对省内外甲壳类育苗技术的了解,对虾、蟹育苗中的常见病害及防治对策作一介绍,供同行参考。

一、发病原因1、水环境污染。

育苗水体因过量投饵或换水量不足,残饵及代谢产物积累引起富营养化,是发生病害的重要原因。

有机物含量高给病原体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繁殖条件,且有利于有毒物质如氨氮、硫化氢的大量产生。

2、亲体或幼体质量差。

亲体质量差,或在亲体培养促熟过程中,加温过快,环境因子突变,培育水温过高等导致孵化后的幼体先天不足,抗病能力差。

3、病原体入侵。

育苗用水及育苗设施、工具处理不当,亲体(幼体)消毒不彻底,饵料处理不当,都会在育苗过程中带入大量病原体,引起发病。

4、营养不良。

育苗厂为降低成本或由于其它方面的原因,对动、植物活饵料不能做到最低量的供应,而代用饵料营养单一,造成幼体活力差,抗病能力下降,或由于营养不良变态困难,致使幼体大量死亡。

二、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法1、弧菌病为弧菌所引起,在育苗中较为多见且较易识别的是由副溶血弧菌所引起的病症,多出现在梭子蟹蚤状幼体阶段,尤其在各期变态时更为严重。

具体表现在摄食能力下降,趋光性和活力减弱,腹部及背棘出现弥散性发红,并逐渐扩大到全身,在变态时出现大量死亡。

治疗方法:(1)用聚维酮碘10-15mg/L全池泼洒,1小时后大换水,每天1次,连用3天。

(2)在发病初期,交替使用1-2mg/L氟哌酸、复方新诺明。

2、发光病为荧光假单胞菌和哈维氏弧菌所引起,在我区仅见于长毛对虾及斑节对虾育苗。

糠虾期及仔虾期为易发阶段,发病虾池在夜间关灯后可看到水体有荧光闪烁,虾苗表现为弹跳乏力,趋光性差,摄食减弱或停止,体色白浊且不透明,死亡率极高。

水产养殖中的蟹类疾病防治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蟹类疾病防治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蟹类疾病防治技术在水产养殖领域,蟹类疾病是造成产量损失和经济损失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制定有效的蟹类疾病防治技术对于提高养殖效益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的蟹类疾病防治技术。

一、水质管理水质是蟹类生长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

合理管理水质,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对于预防和控制蟹类疾病至关重要。

1. 定期监测水质参数,包括溶解氧、温度、pH值等,确保水质处于合适范围。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调控措施。

2. 定期清理养殖池,清除底泥和残饵,减少有机物积累,维持水质清洁。

二、合理饲养管理健康饲料和适量的饲养密度是预防蟹类疾病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饲养管理技术:1. 选择优质饲料,并根据蟹类的生长阶段和需求合理投喂。

避免过度投喂和不规律的饲喂。

2. 控制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适当的饲养密度有助于减少蟹类间的竞争和疾病传播。

3. 定期清理饲养设施,清除饲料残渣,防止细菌和病原体滋生。

三、疫病监测与防治定期进行疫病检测和防治是防止蟹类疾病传播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疫病监测与防治技术:1. 定期进行疫病检测,及时发现和诊断蟹类疾病。

可以通过病理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免疫学方法等来确定疫病类型和感染情况。

2. 预防措施包括强化饲料和环境的消毒,以及提高蟹类的免疫力。

合理使用疫苗和药物,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

3. 防止疫病传播,采取隔离和隔离的方法,及时处理病死蟹体和病原体污染源。

四、疾病监测与报告建立水产养殖疾病监测与报告体系,是加强蟹类疾病防治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建立健全的养殖疫病监测台账,记录养殖过程中的疫病发生情况和防治措施。

2. 及时报告疫病,与相关部门保持紧密合作。

当发现异常疫情时,要及时报告当地水产养殖部门,以便采取紧急应对措施。

3. 提高养殖人员的疫病防治意识和技能,定期组织培训和交流。

总结:水产养殖中的蟹类疾病防治技术对养殖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水质管理、饲养管理以及疫病监测与防治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蟹类疾病的发生。

如何预防河蟹病害的发生

如何预防河蟹病害的发生

如何预防河蟹病害的发生做好河蟹病害预防工作,减少病害发生是提高河蟹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由于河蟹生活在水中,活动不易察觉,一旦生病,诊断困难,治疗也比较麻烦,往往达不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因此,只有认真贯彻“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方针,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方法,才能减少和控制疾病发生。

在预防措施上,既要注重消灭病原,切断传染途径,又要重视改善池塘生态环境,实行健康养殖,提高河蟹肌体抗病力。

只有采取全面综合的防病措施,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1)改善池塘生态条件。

根据河蟹的生态习性,营造一个适合河蟹生长的水体环境,实行健康养殖,是做好河蟹病害预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是彻底清塘。

冬春干塘时,抽干池水,爆晒20-30天,然后每亩用200-250公斤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浇,以杀灭淤泥中的病原菌;第二是种植水草、移殖螺蛳。

净化水质,防止水质、底质恶化;第三是定期水体消毒。

方法有生石灰、氯制剂、溴制剂、碘制剂等消毒药,化水全池泼浇;第四是定期使用水质、底质改良剂等微生态制剂。

通过使用光合细菌、EM原露等,达到调节水质、改善底质、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目的。

(2)放养健康蟹种。

一是尽可能放养自育蟹种。

从外地购进蟹种,应严格把关,尽量避免带入病原体。

首先要对引种地的疫情有清楚的了解,不能从病情严重的地区引种;其次要严格挑选,剔除伤、残、病蟹,应选择肢体完整、活动能力强的蟹种进行放养;二是蟹种消毒。

常用消毒药物有高锰酸钾、食盐等,消毒方法是药物浸泡,浸泡浓度、时间为8ppm高锰酸钾溶液,4%食盐水溶液,浸泡5-10分钟。

(3)积极药物预防。

除做好放养前的蟹体消毒外,定期投喂药饵,效果较好。

因为大多数蟹病流行都有一定的季节性,掌握发病规律,及时准确地在蟹病流行季节前进行药物预防,可有效增强河蟹的抗病力。

饲料中添加的药物有:促进消化吸收、增进食欲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中草药,抑制病菌和杀灭病菌的抗微生物药等。

将药物和饲料充分搅拌,制成颗粒状药饵,投喂5天一疗程。

河蟹育苗的水质管理与病害防治

河蟹育苗的水质管理与病害防治

一、河蟹育苗的水质管理在河蟹育苗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育苗池的水色有多种多样,不同育苗池水色也不同,甚至两个相邻的育苗池的水色也有差异,同一苗池的不同时期其水色也不断变化。

有的水色对蟹苗生长有利,有的则有害。

我们育苗者必须掌握水色的变化规律,才能确保育苗丰收。

1、水色的概念:水色是指池水在阳光下所呈现出来的颜色。

组成水色的物质,主要包括:浮游生物、悬浮的残饵、粪便、有机物,组成水色的主要物质为藻类2、水色的功能:增加水中的溶氧:在白天可有效的增加水中的溶氧。

稳定水质:能吸收由蟹苗排泄及饵料腐败所形成的NH3和H2S。

同时,这些生物群还能吸附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使其沉淀,因此,水色扮演了极为重要的降解毒害、维持生态平衡的功能。

安定蟹苗:水色能增加混浊度,减少透明度,有利于蟹苗防御敌害鱼类和鸟类。

提供丰富饵料:小球藻、硅藻等为蟹苗提供丰富的饵料和营养。

3、水色的种类:浮游植物是产生各种水色的主要原因。

淡绿、翠绿或浓绿色水:绿色水质的池水,为池中含有多量的绿藻所致。

常见的浮游类绿藻有小球藻、扁藻、衣藻等。

蟹苗在绿色水域里,体肥鲜嫩,生长也快。

绿藻大量繁殖时能吸收水中大量氮肥,净化水质。

因此,这种水色较好。

浓绿色水稍差,可用保水利生素或佳得利化水泼洒,把水调为嫩绿色。

茶色水:主要为硅藻的大量繁殖所成的。

硅藻是海洋中的"牧草",是许多动物和幼体的优质饵料。

如三角褐指藻、中肋骨条藻、圆筛藻、盒形藻、舟形藻等都是河蟹幼体优质饵料。

此种水色为育苗的最佳水色。

黑褐色与酱油色:这种水色是育苗池管理失常的标志。

如饵料投喂量过多,残饵增多,导致溶解氧及悬浮性有机物增加,使褐藻、裸藻大量繁殖,形成这种水色。

处理办法:"池底清+佳得利"化水后泼洒,2-3天即可调节出漂亮的水色。

黄色水:这种水色也是一种常见的并不优良的水色。

主要由金黄色鞭毛藻所形成,此种水色能抑制蟹苗的生长,严重时会引起蟹苗大量死亡。

河蟹幼体丝状细菌病的防治 (2)

河蟹幼体丝状细菌病的防治 (2)

今日三农网,河蟹幼体丝状细菌病病原是亮发菌,常见的为毛霉亮发菌。

该病主要发生在每年的3~6月。

与其他细菌危害不同,丝状细菌对河蟹幼体的危害只是一种物理性的危害。

丝状细菌附生于河蟹幼体,幼体的附肢、眼等被重重缠绕,导致河蟹活动不便,摄食受阻,生理机能下降,引起死亡。

丝状细菌也能附生于蚤状幼体的鳃部,刺激鳃部黏液分泌增加,使鳃部沾满污染物,导致呼吸困难,缺氧死亡。

防治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生物防治在育苗池中培养单胞藻(小球藻、硅藻、扁藻等),是控制丝状细菌数量的一条既经济又环保的途径。

单胞藻不仅是河蟹幼体营养丰富的生物饲料,而且可以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增加水中的溶解氧。

一些单胞藻渗出物(如多糖、多酚、氨基酸)能有效络合某些金属离子,从而减少细胞对金属离子的吸收,降低金属毒性。

与使用抗菌药物相比,单胞藻的使用不会产生耐药菌株或药物残留等现象。

有益微生物能降解育苗水体中的有机物,是预防丝状细菌病发生的另一科学的方法。

利用光合细菌、玉垒菌及蜡状芽孢杆菌等多种微生物组合应用于河蟹育苗系统,对净化水质有明显作用,可减少丝状细菌病的发生。

池水消毒育苗前对育苗水及育苗器具进行严格消毒,杀灭水体中或器具上可能存在的丝状细菌。

育苗过程中对已发生丝状细菌病的育苗池水要进行消毒处理。

高锰酸钾、甲醛等在丝状细菌半致死浓度下对河蟹幼体同样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因此不宜使用。

二氧化氯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快速、广谱杀灭微生物的作用,且无毒、不污染环境,是预防丝状细菌病的首选消毒剂,具有改善水质和杀灭病原的双重效果。

使用剂量为每立方米水体用二氧化氯0.1克。

换水抗菌河蟹幼体变态时,丝状细菌会随着蜕皮而离开幼体的体表,但没有离开水环境,1~2天后丝状细菌又会重新附生于新的幼体体表。

按照丝状细菌这一特点,在幼体变态后一天内,将河蟹幼体从原来的水体中捞出,放在洁净的水中培育,可以有效预防河蟹幼体丝状细菌病发生。

也可对育苗池进行少量多次换水,减少水体中的丝状细菌数量。

河蟹病害防治

河蟹病害防治

河蟹病害防治二、丝状细菌病1、病原是一种绝对需氧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C左右,个体较小,肉眼不可见,在水生甲壳类的成体、幼体体表、卵,尤其是鳃丝上附着发育。

2、症状和病理丝状细菌一端附着,另一端游离,用粘液样物质附着在虾蟹体表,并不侵入体内组织,不会从虾蟹体上吸取营养成分,因此丝状细菌不属于寄生物,而是附着物。

附着在鳃上时对蟹的危害性较大,往往附生的数量很多,成丛的菌丝布满鳃丝表面,菌丝之间还往往粘附着许多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有机碎屑或其它污物,因而使鳃的外观呈黑色。

鳃的外观呈黑色是菌丝间的粘附物造成的,这些菌丝和粘附物阻碍了水在鳃丝间的流通,隔绝了鳃丝表面与水的接触,妨碍了呼吸,并且细菌和污物也消耗氧气,这是河蟹上岸死亡的主要原因。

另外,在体表和鳃丝上附着丝状细菌数量很多时往往蜕皮困难,引起死亡,这可能是因为丝状细菌对于蜕皮有机械的阻碍作用,并且蟹在蜕皮时需氧比平时多,细菌阻碍了氧的供应所致。

3、流行情况分布较广,海淡水中均可生长,购买患有丝状细菌病的蟹苗是幼蟹培育过程中感染该病的主要渠道之一。

池水和底泥中含有机质多时最易发生。

丝状细菌往往与聚缩虫等固着类纤毛虫同时存在,这就更加重了它的危害性。

丝状细菌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从春到冬都可发生,但主要发生在8--9月份的高温季节。

4、诊断方法取鳃丝或其它患病部位组织做成水浸片在显微镜下检查。

5、防治方法(1)预防措施:保持水质和底质清洁,在养殖期间要饲料营养丰富、投饵量适当,促使正常蜕壳和生长,蜕壳时丝状细菌就可随着老的甲壳一起蜕掉,放养密度切勿过大,要适当换水。

(2)治疗方法:①全池泼洒含氯消毒剂,有一定疗效;②可用0.1ppm孔雀石绿加20ppm的福尔马林合剂全池泼洒,12小时后换水。

1、腐壳病病蟹步足尖端破损,成黑色溃疡并腐烂,然后步足各节及背甲、胸板出现白色斑点并逐渐变成黑色溃疡,严重时甲壳被侵蚀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导致河蟹死亡,该病是由于河蟹步足尖端受损伤感染病菌所致。

河蟹养殖中三类常见寄生病的防治研究

河蟹养殖中三类常见寄生病的防治研究

河蟹养殖中三类常见寄生病的防治研究邢文翔(南京市高淳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南京211300)[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河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所以河蟹养殖行业发展较快。

但是,在河蟹养殖过程中易发生多种疾病,对于河蟹质量及数量的影响非常大,其中三类寄生病(纤毛虫病、丝状藻类病、水霉病)极具代表性。

基于此,本文针对河蟹养殖中三类寄生病进行深入探究,总结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更好地促进河蟹养殖业的发展。

[关键词]河蟹;寄生病;防治[中图分类号]S9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909(2018)09-99-2河蟹养殖前景可观,经济效益也是立竿见影的。

通常人们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在养殖过程中会增加养殖密度,但是饵料投放却较少。

在这种情况下,河蟹之间的竞争压力非常大,生长发育会受到一定影响。

而且密度过大对于养殖环境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水体富营养化是非常常见的,在这种环境下河蟹寄生病的发病概率将会大大提升,其中纤毛虫病、丝状藻类病、水霉病比较常见[1]。

这些疾病的发生对于河蟹的养殖是非常不利的,需要提前进行预防。

1纤毛虫病纤毛虫病是河蟹养殖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寄生病。

纤毛虫病是一类原生生物,寄生在河蟹肢体上,会影响河蟹的正常发育。

一旦发生这种疾病,河蟹体表将长出很多黄绿色或者棕色绒毛状的污物,用手触摸会有一种滑腻感。

另外,患有这种疾病的河蟹还会表现出食欲不振、营养不良、反应相对较慢等症状,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死亡,死后壳内会看到很多寄生虫。

这类疾病发生在水温相对较高且养殖密度相对较大的养殖场中,夏季发病率会大大提升。

所以,对于河蟹养殖环境的保护是非常关键的。

首先,要对河蟹养殖场进行及时灌水和合理的投喂,这样才能保证水体质量,河蟹的营养补充也会比较合理。

其次,水中各类寄生虫的消除也是非常关键的,可以借助一些化学试剂来达到消毒目的。

最后,在河蟹养殖过程中纤毛虫病发生概率很大,为避免河蟹死亡,日常养殖过程中可以向水中泼洒适量的硫酸锌粉来杀灭纤毛虫,但要掌握好剂量,避免硫酸锌粉影响河蟹正常生长。

河蟹细菌性肠炎综合防控措施(上)

河蟹细菌性肠炎综合防控措施(上)

养殖世界YANGZHISHIJIE 编辑:邓婧(dengjing_************) 饲养动物应免疫,出售动物须检疫。

河蟹细菌性肠炎综合防控措施(上)一、加强水质管理1.透明度控制 河蟹养殖前期,水体透明度一般控制在30~40厘米,以不能见池底为原则,避免因透明度过大而造成青苔在底部快速生长。

高温季节,透明度应控制在60厘米以上,有利于遏制水温的快速上升。

养殖后期,透明度应控制在80厘米以上。

若透明度过大,可通过施用生物肥料进行调节。

2.加注新水和换水 当水体透明度下降、水色变浓时要及时换水。

特别是高温期间,高温、雨水容易导致池塘水质变化较大,应注意防范。

通常情况下,5~7天注水1次,10~15天换水1次,换水量10%~20%。

换水应避开河蟹蜕壳高峰期,以免影响其正常蜕壳。

部分池塘因外源水质较差可以采用水质改良剂和底质改良剂,具体用法用量参照产品使用说明书。

3.水位控制 池塘水位按照“前浅、中深、后稳”的原则进行调控,3~5月水深掌握在0.5~0.6米,6~8月控制在1.5米及以上,9~10月稳定在1米左右。

高温季节适当加深水位,以防水温过高影响河蟹蜕壳及生长。

4.泼洒生石灰 河蟹养殖池塘须定期泼洒生石灰,既可中和高蛋白饲料腐败变质后的弱酸性,调节pH值在7.5以上,又可为河蟹生长提供足够的钙源。

生石灰每20~25天使用1次,每亩水面水深1米用量10千克左右。

5.水质调控与改良 换水不便时和高温季节应适当使用微生态制剂和底质改良剂,对水质进行改良。

该方法可有效预防河蟹细菌性肠炎等疾病的发生。

微生态制剂和底质改良剂每15~20天施用1次,每亩用量3~5千克,拌土底施或用水稀释全池泼洒。

高温季节应避免使用含氯消毒剂,改用溴制剂或碘制剂,消毒剂使用应避开·疫病防控·412020.1442养殖世界YANGZHISHIJIE 编辑:邓婧(dengjing_************)勤记录、重巡查,动物疫病早发现。

河蟹幼体丝状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防治对策 - -

河蟹幼体丝状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防治对策  -          -

河蟹幼体丝状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防治对策摘要:河蟹育苗是江苏沿海水产业的一大支柱产业,随着河蟹育苗业的不断发展,河蟹苗种的产量越来越大,为国内淡水大面积的河蟹养殖提供了充足的苗种来源。

但是,在近年来的河蟹育苗生产中,病害的发生频繁,并带来较高的死亡率,给育苗业带来了严重的打击。

丝状细菌病就是其中河蟹育苗是江苏沿海水产业的一大支柱产业,随着河蟹育苗业的不断发展,河蟹苗种的产量越来越大,为国内淡水大面积的河蟹养殖提供了充足的苗种来源。

但是,在近年来的河蟹育苗生产中,病害的发生频繁,并带来较高的死亡率,给育苗业带来了严重的打击。

丝状细菌病就是其中的一种。

丝状细菌病的病原为毛霉亮发菌,其形如毛发状,故名丝状细菌。

该菌常附着于幼体的体表,将幼体的四肢(尤其是在关节)、螯、眼等部位重重缠绕,导致幼体活动不便,摄食受阻,生理机能下降,引起死亡。

丝状细菌病给河蟹育苗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在生产中也没有较为规范的防治措施,许多育苗工作技术人员往往谈“丝”色变。

为了更好地防治并控制河蟹育苗生产中丝状细菌病的发生,本文从河蟹幼体丝状细菌病的症状、对河蟹幼体产生的危害及其流行病学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从三方面对该病的防治进行了探讨。

一、河蟹幼体感染丝状细菌的症状丝状细菌极易感染河蟹的卯、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常见的附着于卵膜或幼体的甲壳、附肢、眼、尾等部位。

丝状细菌附着卵膜表面后,卵便停止发育而死亡;丝状细菌附着于幼体表面时,幼体表现为运动迟缓,附肢张开,有的沉至底部,停止发育,蜕皮困难,导致死亡。

丝状细菌附着幼体有两种方式:①一端附着于体表,另一端游离子水环境中;②丝状细菌缠绕在幼体的体表,将幼体紧紧包裹起来,有的能在幼体的表面呈现出指纹状菌落形状。

河蟹幼体被丝状细菌附着时,体表看不到炎症、渗出等异常病理变化。

丝状细菌在幼体的体表生长旺盛,幼体的附肢、眼等部位几乎被丝状细菌所包围,体表同时吸附着较多水环境中的污物,包括一些藻类和水中的碎屑。

高温季节河蟹养殖管理

高温季节河蟹养殖管理

高温季节河蟹养殖管理高温阶段是河蟹养殖成败的关键阶段,夏天的蟹池管理主要包括病害管理和水质管理。

病害管理看上去比较具体直接,但它主要还是受水质变化的影响。

水质的变化和疾病的发生与高温有着直接的联系。

1.颤抖病也叫环爪病,是典型的受高温影响而产生的病毒性疾病,主要发生在水层较浅、水草少、水质差、苗种携病率高、池水老化的池塘,目前以养殖户预防为主。

主要预防方法是每半月左右内服一次病毒星+菌克威+保肝利胆素,连用5~7天,同时结合一次"排毒绿水宝+特水肠鳃灵"外用消毒。

2.丝状霉菌病高温季节的多发病、常见病,主要原因是高温季节河蟹蜕壳周期延长,特别是大规格的扣蟹随着水温升到30℃以上,蜕皮激素分泌受到抑制,一个多月甚至两个月不能蜕壳,这就为丝状霉菌提供了一个附着和繁生的场所,此时若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势必消耗河蟹体质,并引发一系列的病变,水质一旦发生变化势必发生大面积死亡。

此病属真菌性疾病,目前有效治疗药物不多,其中结合"水净灵十特水肠鳃灵或碘威"对该病有特效。

3.假性脱壳主要表现是软壳蟹死亡或不硬壳,肝脏发白、化水,特别是经常施用石灰的池塘,在天气条件差的早晨排水量加大时情况突出,主要是有足够的钙质而缺乏钾、镁、硒等必须的微量元素。

防治方法是天气不好时抛洒增氧丹,平时要施用微量元素配比合理的固壳宝,治疗时主要用特水肠鳃灵或碘威,同时内服病毒星+Vc+保肝利胆素。

高温引起的疾病还有很多,如腐壳、水肿、烂鳃、黑鳃等。

可实践指导或电话咨询(0510-********)。

水体是河蟹赖以生存的场所,水质的好坏是河蟹能否健康养殖的前提,目前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藻类过盛的池塘池水老化会诱发藻类疯长,有时分泌大量细胞外产物(如毒素等),产生水华,藻类产生快速致死因子(简称VFDF)不但对水生动物有害,即使牛吃了,也会中毒,所以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主要采取分次、分批在下风口或防水口杀灭藻类并大量换水。

河蟹常见的疾病防治

河蟹常见的疾病防治

河蟹常见的疾病防治由于蟹的养殖集约化,和环境恶化,疾病预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在养殖过程中采取长期的预防措施才能控制疾病的发生和蔓延。

今天店铺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河蟹常见的疾病防治。

水质好坏直接决定蟹是否能够健康快速生长,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适时调节水质,保持良好的水环境,要定期使用一些底质水质改良剂,以减少河蟹疾病的发生。

河蟹常见的疾病防治:纤毛虫病因:该病是由于不经常换水,残饵不及时清除,池水过肥,使纤毛虫类原生动物大量繁殖并寄生所致。

症状:病蟹体表长着许多棕色或黄绿色绒毛,行动迟缓,对外界刺激无敏感反应,食欲下降乃至停食,终因无力蜕壳而死亡。

防治:1、彻底清塘消毒,经常加注新水。

2、定量投喂饵料,及时清除残饵。

3、经常使用调水专用或em 调理水质,077或降解型改良底质保持水体菌相藻相平衡。

4、全池泼洒硫酸锌,严重隔天再泼洒一次。

河蟹常见的疾病防治:水肿病原因:该病是在养殖过程中腹部受伤导致病原菌感染所致。

病症:腹部,腹肌及背壳下方明显肿胀,打开背壳后有大量积水流出,三角腺明显肿胀呈透明状,病蟹停止摄食,常常匍匐在池塘浅水边死亡。

防治:1、河蟹脱壳时尽量减少惊扰,避免使其受伤。

2、全池泼洒土霉素0.5-1克每立方。

3、内服032,100公斤饵料拌1包,加免疫专用1包。

河蟹常见的疾病防治:腐壳病病因:运输或放养过程中使其机体表皮损伤,或生长过程中被敌害所侵害受伤导致细菌或真菌所感染。

症状:此病是由于河蟹步足尖端受损伤,感染病菌所致。

病蟹步足尖端破损,呈黑色溃疡、腐烂,然后侵袭步足各节及背甲。

胸部出现白色斑点并逐渐变成黑色溃疡。

严重时甲壳被侵蚀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导致河蟹死亡。

防治:1、池塘清除敌害如老鼠·青蛙·小龙虾等2、全池泼洒立安洁每瓶6亩。

河蟹常见的疾病防治:黑腮病病因:此病多发生在养殖中后期,主要由水环境恶化所引起。

症状:病蟹鳃部受感染变为黑色,行动迟缓,呼吸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几年 , 蟹 育 苗生 产 中丝状 细 菌病 发生 日 河 趋严 重 , 给河蟹 育苗业 造成 了较 大 的经济损 失 , 严 重 阻碍 了河蟹 育苗产 业 的发展 。从 2 0世纪 9 0年 代 至今 , 丝状细 菌病 的发病 时 间逐年 提前 , 乎每 几 个 育苗 生产单位 都 不同程 度地 遇到过 丝状 细菌病 的 困扰 , 由此 引起 的经 济 损 失 一 年 比 一年 严 重 。 丝状细菌 病 已经成为 河蟹 育苗 生产过 程 中危 害最 严 重的疾病 之 一 , 何 防 治该 病 已成 为技 术人 员 如
河蟹 幼 体后 期 饲 喂的 饵 料 通 常 为 卤虫 、 足 桡
类 等 , 些 鲜活饵 料携 带病 原时 , 这 如果 不经过 处理
或 措施 不 当 , 病原体 带入培 育 池 内 , 将 导致病 害发
生。
3 4 育苗 池水 有机质 含量 高 .
碎屑 等 , 导致 幼 体呼 吸 困难 , 氧死亡 。尤其 在蜕 缺
共 同关 注的 问题 。
大 眼幼体 被 附生 丝 状 细菌 , 在其 日龄 及 淡 化 时 间
到期 出售 时散 开 困难 , 响销售 , 影 响其 变态 。 影 并
2 流 行 情 况
每 年春季 , 温开始 回升 , 气 自然海 区海 水中亮 发 菌数 量逐 渐 增 多 。到达 育 苗 池后 , 温 一般 在 水 2 5 1 N2 ℃之 间 , 对于 自然海 区 中水温来 说 , 加 相 更

天然 海 水 是 丝 状 细 菌 病 发 生 的 主 要 传 播 来
源 。近 年来 , 自然 海 水 中的 丝 状 细 菌数 量 越 来 越 多, 这是 近年 来 河 蟹 幼体 丝 状 细 菌病 发 生 越来 越
严 重 的主要 原 因 。 3 2 生产 环节 把关 不严 、
4 ℃ , 适 温度 为 2 ~2 ℃ ; 盐范 围为 3 ~ 0 最 5 8 适 ‰
适宜 亮发 菌 的生 长 繁 殖Leabharlann , 育苗 池 水 中亮 发 菌 的数
量较 海 区及 蓄水 池 中高 。因此 , —6月 份 是河 蟹 3 幼 体丝 状细 菌病 流行 的高发 季节 。
1 病原体及症状
1 1 病 原体 .
3 病 因分析
影 响育 苗水 体 中亮 发菌数 量 的 因素 主要 有病 菌来 源 、 温 、 水 营养来 源 以及单 胞 藻的数 量 等 。
任 务还 十分艰 巨 , 后 的道路 还很长 , 今 还需 要在工
院、 河北 省水 产 技术 推 广 站等 单 位 的专 家到 阜 平
o行业 特写
日志资料 保 管 、 销 信息 等服 务活 动 , 到了群 众 购 受
的赞誉 。
讲 课 , 计举 办 各种 类 型 和 规 模 的培 训 班 3 共 0多
期, 培训 群 众达 2 0 0 0多人 次 。
几年 来 , 平 县 甲鱼养 殖 产 业协 会 带 动 全 县 阜 养 殖户迈 出 了坚 实 的步 伐 。 当然 , 他们 所 面 临 的
壳时 比平时 需 要更 多 的溶 解氧 , 而丝 状 细 菌对 蜕 壳过 程有机 械性 的 阻碍 , 当其 大 量生 长时 , 仅丝 不 状细菌 本身 会 消耗 水 中的 氧气 , 且 会 使 鳃 的表 而
面 与水 接触 面 积 减 少 , 而 妨 碍 呼吸 , 致死 亡 。 从 导

育 苗系统 的水环境 恶化 , 有机 质含 量高 , 微生 态平 衡遭 到破 坏 , 亮发 菌 就 会 因条 件 适 宜 而 大量
维普资讯
《 河北 渔_}0 6年 第 l 期 ( 第 15期 ) q 20 k l 总 5
o病 害防 治
河 蟹 育 苗 丝状 细 菌 病 的 防治
马善 乐 宋新 成
( 连云港市渔业技术指导站 , 江苏 连云港
周 德 山
2 20 ) ( 2 0 1 连云港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 苏 连 云港 江 224 ) 2 02
繁殖 , 使 幼 体 被 迅 速感 染 。在 潘 状 幼 体 早 期 , 致 幼体 饵料 以水 体 中 的藻类 为 主 , 喂 的 其他 饵 料 投
较少 ; ( 下转 第 5 4页)
3 一 0
维普资讯
《 河北 渔 ̄}0 6年 第 1 期 ( 20 1 总第 15期 ) 5
6 % , 适 为 1 % 左 右 ; 生 幼 体 时 , 体 的 附 0 0最 5 0 附 幼
肢 、 等被 重 重 缠绕 , 眼 尤其 是 在 关 节处 , 致 活 动 导
耗氧 。
生 产过 程 中育 苗用 水 消 毒 不严 , 苗池 水 中 育
亮 发菌 的数 量较 多 , 易引起 暴 发 ; 容 同时生 产工具
消 毒不 彻底 , 又容 易 引起交叉 感染 。 3 3 饵料 携带 病原体 .
1 2 症 状和 危 害性 .
丝状 细 菌 对 河 蟹 幼 体 只是 一 种 物 理 性 的 危 害, 但对幼 体 的生 长 发育 仍 然 是 一种 致 命 性 的 危 害 。丝状 细菌 会 导致 河 蟹 幼 体摄 食 受 阻 , 理机 生 能 下降 , 皮 困难 , 蜕 引起死 亡 。丝状 细菌还 能附 生 于 涵状 幼 体 的 鳃 部 , 激 鳃 部 粘 液 分 泌 增 加 , 刺 使 鳃部 沾 满污 染 物 , 原生 动 物 、 细胞 藻 类 、 如 单 有机
3 1 天然 水源 带菌 、
引起 河 蟹 丝 状 细 菌 病 的病 原 体 主 要 是 亮 发 菌 。亮发 菌属 异养 菌 , 主要 营 附着生 活 , 常见的 为 毛霉亮 发 菌 , 革兰 氏阴性 菌 , 菌菌 体 细 长 , 为 该 粗 细较均匀 , 以一 固着 器 吸附于幼 体体 表 ; 繁殖速 其 度极快 , 主要 通过 菌丝 体断裂产 生微 胞子 , 进而形 成许多新 的丝状 体 ; 亮发 菌生 长 繁 殖 的水温 为 l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