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教学专用剖析共24页

合集下载

完整版本登幽州台歌精品教学设计课件

完整版本登幽州台歌精品教学设计课件

登幽州台歌教课方案一、教材剖析:《登幽州台歌》是初中(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朗读中的一首。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异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加强民族文化认可感,加强民族凝集力和创建力,拥有不行代替的优势。

”朗读古代诗词,并能借助说明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够更好的提高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学生剖析:《登幽州台歌》主假如针对八年级学生,经过对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古诗词,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教课目的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并理解其粗心;2、领会作者思想感情。

3、认识“歌”这种体裁,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

四、教课步骤:本节课将经过五个步骤进行教课:导入—解说—鉴赏—发问—总结。

(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本章我们将进入古诗词的学习,诗歌就像一颗绚丽的明星,在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中独放异彩。

而在众多诗人中间,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襟弘愿,博学多才却屡受排斥,报国无门。

他难寻知己,独上高楼;感慨万千,悲从中来,于是写下了一首千古传唱的诗。

今日老师将和同学们一同走进诗人的心里世界,领会中华古诗的魅力。

大家知道诗人是谁吗?2、学生回答。

对,就是陈子昂,大家经过预习,对他有了必定的认识。

那么老师再稍作增补(陈子昂( 约 659-700) 唐朝文学家。

字伯玉,射洪( 今属四川 ) 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代称陈拾遗。

青少年时轻财好施,大方任侠。

24 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获得武后重视,授麟台正字。

后迁右拾遗。

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被株连坐牢。

在 26 岁、36 岁时两次参军边塞,对边防很有些远见。

38 岁科辞官返乡,后被县令段简伤害,冤死于狱中。

陈子昂是唐诗改革的前驱者。

其诗思想充分,语言刚健朴素,对唐朝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从中遇到启示。

)。

3、这样一位才子,这样一位胸襟弘愿的诗人写下的诗会带给我们如何的感觉呢,今日我们就经过学习他的《登幽州台歌》一同感觉一下。

登幽州台歌说课稿

登幽州台歌说课稿

登幽州台歌说课稿一、说教材《登幽州台歌》是我国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以其激昂的文字、磅礴的气势,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

该诗在古代文学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是边塞诗的代表作,也是唐代诗歌的瑰宝。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唐代边塞诗的特点,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同时通过对诗歌内容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教材中,本文位于古诗文单元,是单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主要内容:全诗共八句,通过对幽州台的历史变迁、地理风貌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英雄人物的崇敬。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设问等,使诗歌更具表现力。

1. 课文地位:本文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重点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能够:(1)理解并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幽州台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

(2)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气势和韵律美。

(3)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幽州台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

(2)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设问等。

(3)背诵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幽州台的图片和相关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2)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思考国家兴亡和个人责任。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幽州台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

(2)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第21课《登幽州台歌》教案

第21课《登幽州台歌》教案
(2)背景介绍:了解陈子昂及其作品的历史背景,体会诗人所处的时代特征。
举例:陈子昂生活在唐朝初期,国家繁荣昌盛,但他对国家命运充满担忧,体现在《登幽州台歌》中。
(3)主题思想:把握《登幽州台歌》的主题思想,理解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
举例: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感慨,以及对民族命运的担忧。
(4)艺术特色:分析《登幽州台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修辞手法等,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举例:诗中运用了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展现了诗人激昂的情感。
2.教学难点
(1)生字词理解:部分生字词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如“幽州”、“怆然”等,需要教师进行详细解释。
举例:“幽州”指的是古代地名,今北京一带;“怆然”形容诗人内心的悲伤。
(2)诗句含义解读:对诗句的深层含义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登幽州台歌》的基本内容、背景知识和艺术特色。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中情感和哲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欣赏和传承古典诗词。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解析和背景知识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历史背景和诗句含义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登幽州台歌》相关的诗句或情感表达。
2.诗词鉴赏: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诗词鉴赏活动。通过朗读、分析,让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举例:诗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国家命运的忧虑,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案)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案)
2.教学难点
-情感体验:学生可能难以深入体会陈子昂的忧国忧民之情,教师需通过生动的情境创设、历史故事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
-词汇理解:一些专业词汇,如“幽州”、“辽阳”等地名,以及古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可能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教师应提供历史背景知识,采用图示、古今对比等方法,降低理解难度。
再来说说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我是否让学生真正领会到了古诗的美?在分析对仗和意境时,我可能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而忽略了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体验。我应该在课堂上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形式,亲身体验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此外,课堂互动方面,我注意到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主题不够吸引他们,或者他们对于讨论的内容不够自信。我需要思考如何设计更具启发性和参与性的讨论主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最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我是否真正触动了学生的心灵?通过这首诗,我希望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但我可能还需要通过更多的历史故事、现实联系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从而引发他们自己的情感共鸣。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悟陈子昂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增强民族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歌背景及作者情感: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理解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表达的忧国忧民之情。教师需强调陈子昂的历史背景和个人遭遇,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其创作。
4.句子解析:分析诗中的名句,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探讨作者抒发的感慨。
5.诗意理解:引导学生从全诗角度理解作者陈子昂的抱负和忧国忧民之情。
6.创作技巧:分析《登幽州台歌》的艺术特色,如对仗工整、意境开阔等。
7.情感体验:通过诗歌学习,激发学生对古人英勇事迹的敬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024年《登幽州台歌》教案

2024年《登幽州台歌》教案

2024年《登幽州台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登幽州台歌》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思想。

2.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欣赏能力。

4.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哲理。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欣赏诗歌的音韵美和意境美。

三、教学难点1.诗歌的情感表达和哲理内涵。

2.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韵律。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陈子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登幽州台歌》的创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感知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情感表达和哲理内涵。

五、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韵律。

二、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朗读技巧,如停顿、重音等。

2.分析诗歌的韵律美。

三、课堂实践1.学生分组练习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和韵律。

2.各组展示朗读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课堂讨论1.学生讨论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哲理。

五、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二、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和哲理内涵。

三、课堂实践1.学生分组创作诗歌,以《登幽州台歌》为题材。

2.各组展示创作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课堂讨论1.学生讨论诗歌的创作过程,分享创作心得。

五、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朗读技巧。

二、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朗读技巧,如语气、节奏等。

2.分析诗歌的韵律美。

三、课堂实践1.学生分组练习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等。

登幽州台歌优秀教案

登幽州台歌优秀教案

登幽州台歌优秀教案教案标题:登幽州台歌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登幽州台歌》的背景和作者李白的生平2.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 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和表达方法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重点:1. 诗歌《登幽州台歌》的背景和意境2. 诗歌的朗诵技巧和表达方法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课件、图片、音频等教学资源3. 诗歌《登幽州台歌》的原文和注释4. 朗诵范例视频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登幽州台歌》的背景介绍和作者李白的生平,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展示诗歌的原文和注释,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二、学习1. 分段解读诗歌的内容和意境,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义。

2.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和表达方法。

三、实践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指导他们在朗诵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并提供指导和反馈。

2. 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总结1. 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强化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

2. 鼓励学生分享对诗歌的感悟和体会,促进诗歌情感的交流和表达。

五、作业布置诗歌朗诵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进行诗歌朗诵,并写下自己对诗歌的感悟和体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古代诗歌《登幽州台歌》的背景和作者李白的生平,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和表达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朗诵和讨论,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登幽州台歌》教案稿

《登幽州台歌》教案稿

《登幽州台歌》教案稿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登幽州台歌》。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关键词和意象。

学生能够了解诗人陈子昂的背景及其对诗歌的影响。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生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分析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欣赏古典诗歌的美丽,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学生通过学习《登幽州台歌》,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诗人陈子昂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

教师讲解《登幽州台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情境。

2.2 诗歌文本解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2.3 诗歌翻译与解释教师提供诗歌的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义。

教师解答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疑问。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

3.2 朗读与感悟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3.3 分析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关键词和意象,提出自己的解释和观点。

学生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分析和讨论结果,进行交流和互动。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学生回家后进行诗歌背诵,要求能够熟练背诵整首诗歌。

学生完成一篇关于《登幽州台歌》的短文,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2 评价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背诵进行检查和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和评价,给予反馈和建议。

第五章:拓展与延伸5.1 相关诗歌推荐教师推荐其他与《登幽州台歌》主题相关的诗歌,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欣赏。

5.2 诗歌创作活动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诗歌,以展示对《登幽州台歌》的理解和启发。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创作,进行诗歌创作展示。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互动游戏设计一个诗歌接龙游戏,让学生通过接龙的方式,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登幽州台歌》教案

《登幽州台歌》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幽州台歌》。

(2)理解诗文的内容和背景,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诗文的韵律美。

(3)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崇高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珍惜时光,激发学生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信心。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准确把握,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朗读和背诵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诗文背景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高文学批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文讲解课件,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以便记录学习内容。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文作者陈子昂及《登幽州台歌》的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文的历史、文化背景。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学生闭目倾听教师朗读,感受诗歌的情感氛围。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师引导深入理解诗文。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6. 课后作业:(1)学生背诵《登幽州台歌》。

7. 课后反思: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登幽州台歌》与其他登高诗的异同,如《登鹳雀楼》、《登飞来峰》等。

(2)学生分析不同作品中的意象、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差异。

2. 创作实践:(1)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登高诗,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登幽州台歌教案

登幽州台歌教案

登幽州台歌教案一、介绍《登幽州台歌》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由唐代文学家杜甫创作。

该篇作品以雄浑激昂的歌咏形式,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和时局的深深思念和关切之情。

本教案将以《登幽州台歌》为教学素材,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篇杰出的文学作品。

二、教学目标1.了解《登幽州台歌》的和创作意图。

2.分析传统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4.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了解《登幽州台歌》的创作和时代。

2.分析《登幽州台歌》的诗句,解读其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探讨《登幽州台歌》的主题和艺术价值。

4.进行文学创作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相关作品。

四、教学活动活动一:介绍和诗句分析1.教师向学生介绍《登幽州台歌》的创作和时代。

2.分组讨论,学生们根据老师给予的诗句,分析其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各小组派出代表,向全班展示诗句分析的结果。

活动二:探讨主题和艺术价值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登幽州台歌》的主题和艺术价值。

2.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3.各小组派出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活动三:文学创作1.学生们自由发挥,以《登幽州台歌》为灵感,创作相关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

2.学生可以独立创作,也可以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

3.学生们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并进行互评和交流。

五、教学评估1.对学生的诗句分析、主题探讨和创作成果给予评估。

2.评估内容包括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程度、对主题和艺术价值的分析能力,以及创作作品的独创性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唐代文学作品,比如杜甫的其他作品或其他诗词名篇。

2.学生可以学习乐府诗歌的形式和特点,进一步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

七、教学资源1.《登幽州台歌》的原文材料。

2.教学诗集或文学鉴赏书籍,用于学生参考和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

3.课堂展示用的黑板或幻灯片等教学工具。

《登幽州台歌》教案

《登幽州台歌》教案

《登幽州台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幽州台歌》。

(2)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3)诗歌背景和作者简介。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

(2)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陈子昂及其作品《登幽州台歌》。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背景,了解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审美情趣。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诗歌的感悟。

(2)引导学生培养爱国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讨论参与度。

(2)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和回答。

2. 作业完成情况:(1)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学生对诗歌背景和作者简介的掌握。

3. 考试成绩:(1)学生对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登幽州台歌》。

2. 深入了解诗人陈子昂的生平和创作,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登幽州台歌》的感悟文章。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内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登幽州台歌》诗文鉴赏教学精品课件

《登幽州台歌》诗文鉴赏教学精品课件

关键词联想
嘴巴在念 天上白云 地上高山
联想的越夸张越荒诞越有效果,最好最后
幽灵
能联结成一个故事。
1
金钱 看不见/捂住眼睛
古人
4
有毒 怆然泪下
耳朵 流鼻涕
关 最 联
好想
最的 键
后越 能夸 联张
词 转
结越 换
成荒 一诞 个越
为 图
故有 片
事效
。果

2
很厚的 看不见/捂住眼睛 走过来 人
3
嘴巴在念 天上白云 地上高山 幽灵
qián bú jiàn ɡǔ rén
hòu bú jiàn lái zhě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niàn tiān dì zhī yōu yōu dú chuànɡ rán ér tì xià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朗读指导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捡走了那堆钱。
3
狗子很生气,嘴巴一直在碎碎 念,很倒霉!这个时候,天地 间突然出险一个恐怖的幽灵!
第四部分



面的充们了就是一

探大满到,要个趟

索门知这让开之诗 吧后识扇我始旅句





陈子昂 - 中国唐代文学家
(661-702)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 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的不平之气;后两节各增加 了一个虚字,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缓流畅,表现了无可奈何的 悲愤之情。

《登幽州台歌》教案稿

《登幽州台歌》教案稿

《登幽州台歌》教案稿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幽州台歌》。

2. 理解《登幽州台歌》的诗意和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分析诗歌的韵律和意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介绍作者陈子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登幽州台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2 课文朗读与背诵带领学生朗读《登幽州台歌》,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停顿,帮助学生背诵诗歌。

2.3 课文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意象,解释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以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什么是真正的英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英雄的理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出生词和难点,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歌的意义。

3.3 合作学习1.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2. 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是如何表达的?3. 作者为何要描写长城和燕然勒石?3.4 课堂讲解根据学生的讨论和问题,进行课堂讲解,解析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3.5 课堂练习让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并进行诗歌默写练习。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和讨论的积极性。

4.2 课文理解和应用通过提问和练习,评估学生对诗歌意义和表达方式的理解程度。

4.3 朗读和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注意发音、语调和停顿的正确性。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作业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登幽州台歌》的读后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5.2 课堂活动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第六章:教学策略与方法6.1 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登幽州台歌教案

登幽州台歌教案

登幽州台歌教案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所作,是一首描写登高远望的山水诗。

以下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唐代诗人陈子昂及其代表作品《登幽州台歌》。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及其创作意图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2.阅读法:让学生自己阅读诗歌,理解其中的意象和情感。

3.分析法:通过分析诗歌中的词语、句子结构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五、教学过程:
1.导入:介绍唐代诗人陈子昂及其代表作品《登幽州台歌》。

2.讲解: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及其创作意图等。

3.阅读:让学生自己阅读诗歌,理解其中的意象和情感。

4.分析:通过分析诗歌中的词语、句子结构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
歌。

5.讨论:让学生就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
1.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2.学生能够分析诗歌中的词语、句子结构等。

3.学生能够就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七年级统编版《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

七年级统编版《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

七年级统编版《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背诵全诗,积累“悠悠、怆然”等重点字词,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了解陈子昂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和意境。

学习诗歌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体会其艺术感染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人的情感。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时空感和诗人的孤独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怀才不遇、孤独苦闷的心情,培养学生对古代文人命运的理解和同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背诵全诗,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所体现的时空内涵。

体会诗人在诗中所抒发的孤独、悲愤之情,理解直抒胸臆的抒情特点。

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对理解诗人情感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宇宙意识和人生感慨,感受诗歌的深邃意境。

让学生将对诗人情感的理解与自身的情感体验相结合,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共情能力。

三、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齐读、配乐读等,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内容、情感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想交流能力。

4.情境教学法:通过讲述陈子昂的生平故事和创作背景,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在幽州台上的心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分钟)1.展示幽州台(黄金台)的图片,简单介绍其历史背景:“同学们,这是幽州台,也叫黄金台,是古代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这里曾见证过无数的壮志与豪情。

然而,有一位诗人来到这里,却发出了深深的悲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2.介绍作者陈子昂,提及他的政治抱负和坎坷经历,强调这首诗是他在仕途不顺时的感慨之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教师范读全诗,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