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 (最新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通用12篇

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通用12篇

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通用12篇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此诗,能够理解翻译。

最好能当堂背下来。

2、体会诗歌阔达苍凉的意境之美。

3、理解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苦闷情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歌的朗读背诵和理解翻译2、难点:诗歌的情感意境理解和描绘。

教学过程1、导语:同学们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委屈的事情呢?通过同学的回忆,体会委屈的情感,建立一个情感联系,跟诗人感情互通的目的。

比如被父母批评,不被同学朋友理解,因为送同学回家晚了,被家长批评。

跟家长出门,指导的`道路正确却不被采纳等等。

同时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通过回忆回答,很快的进入课堂氛围。

那么,历史上,有一个人,比起你的事情来说,是倒霉头透顶了。

——设置悬念,引出此诗的作者和经历,了解此诗的写作背景。

2、介绍作者生平遭遇播放陈子昂图画。

简介:陈子昂幼而聪颖,少而任侠,年十七、八,尚不知书。

后因击剑伤人,始弃武从文,慨然立志,谢绝旧友,深钻经史,不几年便学涉百家,不让乃父。

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

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

3、此诗背景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族叛乱,陈子昂随建安王武攸宜出征,参谋军事。

武攸宜轻出兵,致使前军陷没。

陈子昂热情进谏,并自荐分麾下万人为前驱,但武氏以书生轻之,不纳。

数日后,陈子昂再谏,激怒了武氏,将其贬为军曹。

此时的陈子昂,满怀悲愤。

登临幽州台,写了一首诗。

4、播放幽州台景观,指出幽州台地点,引起学生参观吊古的情怀。

谁去过北京?谁去过北京的大兴?凡是去过的学生,对这个问题肯定感兴趣。

而且,因此会加深印象。

5、介绍幽州台幽州,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

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

著名诗人陈子昂也写了一首关于幽州台的诗《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优秀教案

登幽州台歌优秀教案

登幽州台歌优秀教案
教案内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诗人文天祥及其作品《登幽州台歌》的背景和意义。

2.理解《登幽州台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欣赏、鉴赏和表达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播放《登幽州台歌》的朗诵录音。

2.准备古代诗人文天祥的简介。

3.准备《登幽州台歌》的课文及相关解读材料。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放音乐《登幽州台歌》的朗诵录音,让学生感受一下这首诗的音乐韵律和情感表达。

2.识记背景(10分钟):
教师给学生简要介绍古代诗人文天祥的背景,指出《登幽州台歌》是他在被金朝俘虏期间写的。

3.理解课文(20分钟):
教师分段解读《登幽州台歌》,引导学生分析每一段的意义和感情。

4.分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诗歌中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并分享他们的观点。

5.欣赏创作(15分钟):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登幽州台歌》的主题和情感写一篇自己的创作,可以是诗歌、散文或其他形式。

6.分享展示(10分钟):
学生可以选择自愿表演、朗诵或朗读自己的创作作品,其他同学可进行点评和交流。

7.总结归纳(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堂内容,总结《登幽州台歌》的意义和影响,以及学生通过创作表达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延伸:
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文天祥的其他作品,比如《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场文学赏析活动,让他们分享自己对古代文学的感受和理解。

《登幽州台歌》教案

《登幽州台歌》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登幽州台歌》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幽州台歌》。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了解诗文背景,知道诗人陈子昂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文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幽州台歌》。

2. 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难点:1. 诗文背景和作者生平和创作风格的理解。

2. 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陈子昂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学生自由朗读《登幽州台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学习诗文(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诗文,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生讨论交流,理解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 朗读与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文,注意语气和节奏。

(2)学生自由背诵,教师检查背诵效果。

第二课时:4. 诗文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欣赏古典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登幽州台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学生自主拓展学习,查找其他陈子昂的诗作进行欣赏。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登幽州台歌》。

2. 写一篇关于《登幽州台歌》的观后感,不少于200字。

3. 调查了解我国其他著名的古代诗人及其作品,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3. 知识掌握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检查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诗文内容、诗人生平和创作风格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对古典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情况。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游山西村》教案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游山西村》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登幽州台歌》和《游山西村》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古代诗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热爱并传承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意象和修辞手法,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诗歌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2.朗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歌朗读体验。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
-难点一: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登幽州台歌》中的“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等,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难点二:对比分析两首诗歌的异同。学生需要掌握如何从主题、情感、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这需要教师提供有效的比较方法和思维引导。
-难点三:诗歌朗读技巧的掌握。学生往往在朗读时不能很好地把握节奏和情感,需要教师进行示范和指导。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分析、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学会运用对比、联想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涵,提升审美品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家国情怀的关注,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尊重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4.创新与实践:鼓励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进行创意表达,如创作诗歌、绘画等,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登幽州台歌》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登幽州台歌》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登幽州台歌》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登幽州台歌》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下册)1一、教学背景分析《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文化课程标准必修内容之一,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诗言简意赅、铿锵有力,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文化阅读素材。

在教学中,应以李白的“诗魂”为突破点,引领学生热爱诗歌、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目标设定(一)知识目标1. 了解《登幽州台歌》的背景和作者李白的生平;2. 通过学习,掌握诗歌的基本构成要素与几种常用修辞手法;3. 学习了解古诗词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二)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诗歌的意义,归纳描写技巧和修辞方法;2. 能够理解并综合表达语文学科知识;3. 能够培养学生优秀品德和情感体验。

(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增强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2. 让学生领会古人崇尚自然、感受生命之美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请学生根据图片和生活经验与教师分享喜欢的自然景色,并表达自己欣赏美的方式和体验。

(二)讲授课文1. 基本阅读理解(1)出示《登幽州台歌》全文,让学生跟读并感受其中情感、性格、气韵等方面;(2)解释难词,让学生搭建正确的语篇;(3)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氛围,让学生被赋予了生命的诗歌所感染。

2. 艺术欣赏分析(1)教师为学生播放介绍李白生平和《登幽州台歌》的相关视频,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2)请学生阅读《登幽州台歌》或播放相关视频,体会其中抒情、铿锵、慷慨的意境,了解并感知李白诗歌的意义和价值;(3)透过学习李白的诗,让学生欣赏精神的力量,慢慢感悟人生的深度和无尽的美好。

3. 修辞手法探究及应用(1)引导学生理解几种主要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让学生了解诗歌的构成要素;(2)对比不同修辞手法的表现效果,创设一些情境,在对比练习中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理解修辞手法。

登幽州台歌优秀教案

登幽州台歌优秀教案

登幽州台歌优秀教案【篇一: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登幽州台歌》是初中〔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一首。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诵读古代诗词,并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可以更好的提升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二、学生分析:《登幽州台歌》主要是针对八年级学生,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诗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并理解其大意;2、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了解“歌”这种体裁,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

四、教学步骤:本节课将通过五个步骤进行教学:导入—讲解—鉴赏—提问—总结。

〔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本章我们将进入古诗词的学习,诗歌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在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中独放异彩。

而在众多诗人当中,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却屡受排挤,报国无门。

他难寻知音,独上高楼;百感交集,悲从中来,于是写下了一首千古传唱的诗。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

大家知道诗人是谁吗?2、学生答复。

对,就是陈子昂,大家通过预习,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

那么老师再稍作补充〔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

字伯玉,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

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正字。

后迁右拾遗。

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被株连下狱。

在26岁、36岁时两次参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

38岁科辞官还乡,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于狱中。

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

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

〕。

3、这样一位才子,这样一位胸怀大志的诗人写下的诗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他的《登幽州台歌》一起感受一下。

第21课《登幽州台歌》教案

第21课《登幽州台歌》教案
(2)背景介绍:了解陈子昂及其作品的历史背景,体会诗人所处的时代特征。
举例:陈子昂生活在唐朝初期,国家繁荣昌盛,但他对国家命运充满担忧,体现在《登幽州台歌》中。
(3)主题思想:把握《登幽州台歌》的主题思想,理解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
举例: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感慨,以及对民族命运的担忧。
(4)艺术特色:分析《登幽州台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修辞手法等,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举例:诗中运用了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展现了诗人激昂的情感。
2.教学难点
(1)生字词理解:部分生字词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如“幽州”、“怆然”等,需要教师进行详细解释。
举例:“幽州”指的是古代地名,今北京一带;“怆然”形容诗人内心的悲伤。
(2)诗句含义解读:对诗句的深层含义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登幽州台歌》的基本内容、背景知识和艺术特色。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中情感和哲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欣赏和传承古典诗词。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解析和背景知识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历史背景和诗句含义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登幽州台歌》相关的诗句或情感表达。
2.诗词鉴赏: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诗词鉴赏活动。通过朗读、分析,让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举例:诗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国家命运的忧虑,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高二语文《登幽州台歌》教案

高二语文《登幽州台歌》教案

《登幽州台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陈子昂诗歌创作的背景及《登幽州台歌》的文学价值。

2.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朗诵、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

2.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分析诗歌的结构、语言特色。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介绍陈子昂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邀请学生分享对陈子昂及其诗歌的了解。

二、诗歌朗诵1.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老师示范朗诵,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情感。

三、诗歌分析1.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

a.“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描绘了时间的无限延伸,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

b.“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描绘了空间的无限广阔,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

2.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

a.“悠悠”:形容时间的漫长、空间的广阔。

b.“怆然”:形容心情的悲凉、沉重。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情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诗歌的意象、意境。

2.学生分享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二、诗歌结构分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引导学生发现诗歌的层次感。

2.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诗歌的结构。

三、诗歌鉴赏1.学生自主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陈子昂诗歌,进行鉴赏。

四、作业布置1.背诵《登幽州台歌》。

2.写一篇关于《登幽州台歌》的鉴赏文章。

五、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诗歌,培养文学素养。

六、课后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七、教学延伸1.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2.开展诗歌鉴赏活动,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八、教学评价1.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朗诵、分析、讨论等方面。

2.评价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关注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十、教学拓展1.介绍陈子昂的其他诗歌,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古代诗人及其作品。

第五单元第21课《登幽州台歌》教案

第五单元第21课《登幽州台歌》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意境的把握和艺术手法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其他边塞诗,以及举例说明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边塞诗相关的主题,如边塞风光、边疆英雄等。
2.诗歌创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诗歌创作活动。每个小组尝试创作一首以边塞为主题的诗歌,运用所学的艺术手法。
在实践活动方面,诗歌创作环节得到了学生们的积极响应,但他们普遍表示创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一问题,我考虑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打磨自己的作品。同时,在课堂上,我会尽量多给予学生们正面的反馈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创作热情。
最后,关于课堂总结,我觉得自己在回顾环节中对重点知识点的梳理还不够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课堂总结,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确保他们能够将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素养。
第五单元第21课《登幽州台歌》教案
一、教学内容
《登幽州台歌》教案属于第五单元第21课,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本节课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是唐代边塞诗的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边塞诗的发展及其特点;二是深入解读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分析其诗歌意境、艺术手法及传达的爱国情怀;三是学习相关的文学常识,如韵律、对仗等;四是通过对比阅读,探讨《登幽州台歌》与其它边塞诗的异同;五是进行课堂讨论与创作,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首以边塞为主题的诗歌。教学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创作能力。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边塞诗的基本概念。《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它描绘了诗人陈子昂登高远望,感慨时世的场景。边塞诗是古代诗人对边疆生活和自然景观的抒发,具有独特的情感色彩和艺术风格。

《登幽州台歌》文章教案

《登幽州台歌》文章教案

《登幽州台歌》文章教案登幽州台歌文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登幽州台歌》的背景和内容;2. 掌握《登幽州台歌》的韵律和诗歌表达技巧;3. 培养学生对唐代文学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 学习理解《登幽州台歌》的背景和内容;2. 掌握《登幽州台歌》的韵律和诗歌表达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教案、幻灯片、多媒体设备;2. 《登幽州台歌》原文和翻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利用相关图片或音频,以及简要介绍唐代文学的背景,引发学生对《登幽州台歌》的兴趣。

2. 学习《登幽州台歌》(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诵《登幽州台歌》原文,并解释其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教师可以辅助使用幻灯片,展示诗歌的特点和表达技巧。

3. 理解诗歌背景(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登幽州台歌》的背景,如唐玄宗迁都长安后,幽州的变化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情境和意蕴。

4. 分组朗诵与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两个段落进行朗诵和讨论。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情感,阐述诗歌表达的思想和感受。

5. 分析韵律与修辞手法(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登幽州台歌》的韵律特点和修辞手法,如平仄、押韵、对仗等,让学生进一步领悟唐代诗歌的艺术表达。

6. 欣赏其他唐代诗歌(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唐代诗歌,让学生感受唐代文学的魅力和多样性。

7. 小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

五、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唐代诗歌,进行朗诵和解读;2. 学生可以尝试仿写唐代诗歌,培养自己的创作能力。

六、作业布置请学生自行选择一首唐代诗歌,进行朗诵和解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欣赏《登幽州台歌》的同时,能够对唐代文学的特点和韵律有所了解。

通过分组朗诵和讨论,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欣赏其他唐代诗歌的方式,丰富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案)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案)
2.教学难点
-情感体验:学生可能难以深入体会陈子昂的忧国忧民之情,教师需通过生动的情境创设、历史故事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
-词汇理解:一些专业词汇,如“幽州”、“辽阳”等地名,以及古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可能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教师应提供历史背景知识,采用图示、古今对比等方法,降低理解难度。
再来说说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我是否让学生真正领会到了古诗的美?在分析对仗和意境时,我可能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而忽略了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体验。我应该在课堂上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形式,亲身体验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此外,课堂互动方面,我注意到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主题不够吸引他们,或者他们对于讨论的内容不够自信。我需要思考如何设计更具启发性和参与性的讨论主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最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我是否真正触动了学生的心灵?通过这首诗,我希望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但我可能还需要通过更多的历史故事、现实联系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从而引发他们自己的情感共鸣。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悟陈子昂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增强民族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歌背景及作者情感: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理解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表达的忧国忧民之情。教师需强调陈子昂的历史背景和个人遭遇,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其创作。
4.句子解析:分析诗中的名句,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探讨作者抒发的感慨。
5.诗意理解:引导学生从全诗角度理解作者陈子昂的抱负和忧国忧民之情。
6.创作技巧:分析《登幽州台歌》的艺术特色,如对仗工整、意境开阔等。
7.情感体验:通过诗歌学习,激发学生对古人英勇事迹的敬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024年《登幽州台歌》教案

2024年《登幽州台歌》教案

2024年《登幽州台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登幽州台歌》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思想。

2.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欣赏能力。

4.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哲理。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欣赏诗歌的音韵美和意境美。

三、教学难点1.诗歌的情感表达和哲理内涵。

2.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韵律。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陈子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登幽州台歌》的创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感知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情感表达和哲理内涵。

五、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韵律。

二、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朗读技巧,如停顿、重音等。

2.分析诗歌的韵律美。

三、课堂实践1.学生分组练习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和韵律。

2.各组展示朗读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课堂讨论1.学生讨论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哲理。

五、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二、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和哲理内涵。

三、课堂实践1.学生分组创作诗歌,以《登幽州台歌》为题材。

2.各组展示创作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课堂讨论1.学生讨论诗歌的创作过程,分享创作心得。

五、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朗读技巧。

二、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朗读技巧,如语气、节奏等。

2.分析诗歌的韵律美。

三、课堂实践1.学生分组练习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等。

《登幽州台歌》教案

《登幽州台歌》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幽州台歌》。

(2)理解诗文的内容和背景,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诗文的韵律美。

(3)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崇高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会珍惜时光,激发学生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信心。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准确把握,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朗读和背诵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诗文背景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高文学批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文讲解课件,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以便记录学习内容。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文作者陈子昂及《登幽州台歌》的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文的历史、文化背景。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学生闭目倾听教师朗读,感受诗歌的情感氛围。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师引导深入理解诗文。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6. 课后作业:(1)学生背诵《登幽州台歌》。

7. 课后反思: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登幽州台歌》与其他登高诗的异同,如《登鹳雀楼》、《登飞来峰》等。

(2)学生分析不同作品中的意象、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差异。

2. 创作实践:(1)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登高诗,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登幽州台歌教案设计

登幽州台歌教案设计

登幽州台歌教案设计【教案设计】登幽州台歌【教学目标】1. 了解《登幽州台歌》的背景与作者;2. 学习并理解《登幽州台歌》的主要内容;3. 感受《登幽州台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4.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登幽州台歌》的含义和诗句的表达;2. 理解《登幽州台歌》的意境和艺术魅力;3.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

【教学资源】1. 《登幽州台歌》教材(印刷或复印件);2. 录音设备(如MP3或CD播放器);3. 课件或PPT(展示相关图片或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利用PPT/课件展示《登幽州台歌》的背景图及简要介绍;2. 教师简要介绍《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李白及他的创作背景。

二、正文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登幽州台歌》的整体结构和内容要点;2. 教师讲解《登幽州台歌》中的重要诗句,并解析其含义;3. 引导学生分析《登幽州台歌》中所表达的主题意境以及诗人的情感。

三、朗诵与演唱(15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登幽州台歌》,要求学生正确发音并注重情感的表达;2. 教师指导学生演唱《登幽州台歌》的相关音乐曲目,以进一步体验诗歌的艺术魅力。

四、师生互动(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对《登幽州台歌》的理解与感受;2. 学生分享对《登幽州台歌》的个人理解和心情。

五、情感体验(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形成小组,让他们根据《登幽州台歌》的内容以及自己的理解创作相关的诗句或歌曲;2. 学生进行展示,并互相欣赏、评价对方的作品。

六、总结与延伸(10分钟)1. 教师总结《登幽州台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魅力;2. 教师引导学生将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联系;3. 鼓励学生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课后作业】1. 请学生背诵《登幽州台歌》中的重要诗句,加深对诗歌的记忆;2.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登幽州台歌》的理解和感受。

《登幽州台歌》教案

《登幽州台歌》教案

《登幽州台歌》教案《登幽州台歌》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首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以读代讲,形象感知诗意,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痛苦,引导学生学会珍惜时光,树立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首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学会珍惜时光,树立远大志向。

2.理解诗句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教案和教学PPT。

2.学生准备笔、纸以及工具书,如字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学过的古代诗歌,让学生尝试背出其中一些诗句。

2.教师点评学生的背诵,并引出古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让学生再次体会其中的美感。

3.教师出示本首诗的背景知识,介绍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二、朗读指导1.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听录音进行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教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教师朗读中的情感和技巧。

3.学生自由朗读,尝试自己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4.学生齐读,教师进行点评并指导。

三、诗意解读1.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课后练习,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2.教师针对一些难点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3.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所表现的景象和情感。

4.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思想感情。

四、深入品味1.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深入品味本首诗。

2.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诗歌中的哲理和思想内涵。

3.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思考诗歌对自己的启示和感悟。

五、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其他与本首诗相关的诗歌或资料。

2.教师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创作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本首诗并完成相关练习。

《登幽州台歌》教案

《登幽州台歌》教案

《登幽州台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幽州台歌》。

(2)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3)诗歌背景和作者简介。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

(2)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陈子昂及其作品《登幽州台歌》。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背景,了解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审美情趣。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诗歌的感悟。

(2)引导学生培养爱国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讨论参与度。

(2)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和回答。

2. 作业完成情况:(1)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学生对诗歌背景和作者简介的掌握。

3. 考试成绩:(1)学生对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登幽州台歌》。

2. 深入了解诗人陈子昂的生平和创作,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登幽州台歌》的感悟文章。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内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登幽州台歌》教案

《登幽州台歌》教案

《登幽州台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幽州台歌》。

(2)理解诗歌的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

2. 诗歌的意境理解。

3. 诗歌的背景及作者情感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包括诗歌全文、注释、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字典等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

(2)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

(2)学生结合课本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歌的艺术特色。

4. 诗歌解析(1)教师详细讲解诗歌的字词、意境、背景等。

(2)学生跟随教师思路,深入理解诗歌。

5. 应用拓展(1)学生进行诗歌填空、改写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选取相关诗歌进行对比学习,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后,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 诗歌鉴赏评价:通过课后练习和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诗歌艺术特色的欣赏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朗诵技巧。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教案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教案
(2)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分析每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登幽州台歌》的家国情怀,《望岳》的壮志豪情,《登飞来峰》的远大抱负等。
举例:《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展现了诗人攀登高峰、俯瞰世界的壮志豪情。
(3)诗歌朗读与欣赏: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古代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教案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教学内容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教案,涉及教材章节如下:
1.《登幽州台歌》:出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人陈子昂以慷慨悲凉的笔触,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英雄人物的怀念。
2.《望岳》:出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人杜甫描绘了泰山的雄伟壮观,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诗歌创作表现得相当积极。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尝试创作出自己的诗歌,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仍然过于依赖模仿,缺乏独立思考和个性表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是对自己的观点缺乏信心。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尝试设置更多贴近学生生活、富有启发性的讨论主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3.《登飞来峰》:出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人王之涣以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诗人攀登高峰、追求理想的壮志豪情。
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
1.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
2.诗歌朗读与解析;
3.诗歌意境及艺术特点分析;

《登幽州台歌》教案

《登幽州台歌》教案

《登幽州台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幽州台歌》。

(2)理解《登幽州台歌》的创作背景、诗句的意义和表达的情感。

(3)分析《登幽州台歌》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登幽州台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登幽州台歌》。

(2)理解《登幽州台歌》的诗意和表达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分析《登幽州台歌》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

(2)深入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陈子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登幽州台歌》,提问:“幽州台”指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诗人要登高台?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登幽州台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诗后的注释,理解诗句的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登幽州台歌》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登幽州台歌》的诗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分析诗中的意象、象征和修辞手法。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总结,强调诗歌中所表现的爱国情怀。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登幽州台歌》。

2. 分析《登幽州台歌》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点,写一篇短文。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歌中所表现爱国情怀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是否有所提高,以及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古典诗歌。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登幽州台歌》的历史背景和图像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高咏怀”诗歌鉴赏
——《登幽州台歌》《望岳》教学设计
执信中学周帆
一、教材分析:
《登幽州台歌》和《望岳》是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下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中的前两首,与第三首《登飞来峰》均为登高之作,然情感表达却又不同。

故将三首诗择出成为“登高咏怀”诗一组,藉由对比阅读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登高必赋”的文人传统、体会诗作情感。

三首诗相对而言,《登飞来峰》语言较简单,情感表达较明确,因而引导学生利用课堂学到的方式进行自读比较并撰写小文章;同时补充其它登高之作,以期获得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

三首诗中最难理解与体会者,当属《登幽州台歌》,四句诗从胸腔中喷涌而出,无所依傍,遒劲有力的语言传达深沉强烈的意绪。

如果不了解陈子昂其人和诗歌创作背景,很难理解如此悲哀沉重的情绪从何而来,因此藉由这首诗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知人论世、沉潜讽诵、解读典故等读诗方法。

《望岳》是杜甫早年诗作,其诗歌情感表达与中晚期之作不同,故这首诗除引导学生理解古典诗词“景语皆情语”的表达方式外,还补充了杜甫早年的另两首诗,希望孩子能对杜甫早期诗风有更具体的认识,同时理解诗人诗作中兴发感动的力量。

二、学情分析:
本次执教班级为初一级6班,学生语文基础较好,部分学生对古典诗词具备一定的鉴赏力,但大部分学生古典诗词阅读兴趣不高,积累较少。

三、教学目标:
1.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能有意识通过反复诵读、知人论世、分析典故等方式理解诗作情感。

3.学生能初步了解陈子昂及杜甫早期诗作的特点。

四、教学重点:
学生能有意识通过知人论世、分析典故等方式理解诗作情感。

五、教学难点:
1.学生能有意识通过知人论世、分析典故等方式理解诗作情感。

2.学生能初步了解陈子昂及杜甫早期诗作的特点。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准备:
学生辅读资料整合;PPT课件制作。

八、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古诗。

回顾自己之前读过的古诗,你觉得怎样才算读懂一首古诗?
依据学生回答明确:读懂一首古诗,包含两重含义,浅一重——明白诗句意思;深一重——读懂诗作的情感。

古人讲“诗言志”——诗是用来抒发情感的,“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读诗,就要读懂诗中蕴含的情感。

那怎样才能读懂一首古诗呢?
预设:反复诵读/了解作者生平/想象画面/改写……
(二)方法指导,小组合作读《登幽州台歌》:
1.沉潜讽诵品诗味:
我们请了高人来教大家读诗,一起看看,这些读诗的方法和我们同学一样吗?
(1)高手读诗第一招:
沉潜讽诵——“诗须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


——朱熹(2)小组合作一:读诗至少两次,尝试读出诗歌的情感。

请生读。

全班齐读。

2.知人论世话子昂:
(1)高手读诗第二招:
知人论世——“颂其
(2)结合辅读资料的陈
3.抽丝剥茧析情感:
小组合作二:
探讨:你觉得诗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你怎样读到这种情感的?
依据学生回答总结:
(1)藉由诗歌中的重点词句——透露作者思想感情的诗句/注释:
1.怆然——悲伤的样子。

“怆然”原因在于哪里?
涕——眼泪,悲伤至极。

叶嘉莹先生说:“凡是最好的诗人,都不是用文字写诗,而是用整个生命去写诗。

成就一首好诗,需要真切的生命体验,甚至不避讳内心的软弱与失意。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前代的明君贤主未及见,后世的明君贤主无缘见,就像打开一幅时间卷轴,我嗟咏慨叹的是过去和未来,却唯独缺失当
下,这种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惆怅和孤寂就体现出来了。

3.悠悠—— 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登台所见至此由时间扩展到空间,将个体的生命置于茫茫天宇和原野之下,一边是“我”,一边是开天辟地以来就浑融如一的自然,形成反差。

天地悠悠而生命短促,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而正是这样悲凉慷慨、遗世独立的孤独感,开启了唐诗的一个新时代。

它的格局很大,大到可以囊括时间和空间,古人说“天地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这就是初唐诗歌中开始出现的一种宇宙意识。

(2)典故——“语码”(解读古典诗歌的语言密码)作用
燕昭王筑此台广揽天下贤士的典故与作者创作诗歌时屡次进言不被采纳甚至被贬官的处境形成反差,愈显其悲。

(3)想象画面——还原情境,填补留白
蓟北苍茫广阔的原野上,矗立着黄金台,人已去,台犹空,千年的时光,白驹过隙,登台之际,猎猎长风灌满他的襟袍,台是千年前的台,风是千年前的风,自然依旧永恒,宇宙仍然宏阔,我是谁?……
简简单单的四句诗,是情感的爆发,是发自内心的呐喊。

登高,到达一个令自己目光更开阔、胸襟更豁达的地方,然后赋诗是中国文人的传统,所以古人讲登高必赋,《文心雕龙》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而登高的情感却各有不同,陈子昂表达的是怀才不遇的惆怅,是面对茫茫宇宙的孤独,那青年时代的杜甫呢?一起来读《望岳》。

(三)方法迁移,小组合作学习《望岳》:
1.小组学习任务一:
(1)沉潜讽诵:读诗至少两次,尝试读出诗歌的情感。

(2)初读探讨:《望岳》与《登幽州台歌》在抒发情感的方式上有何不同?
全班齐读。

明确:《登幽州台歌》没有具体描写,没有外在形式上的技巧,都是作者情感的抒发,震撼人心。

《望岳》有对泰山壮美景色多个角度的描写,借助描写景色来抒发情感。

2.小组学习任务二:
借景抒情是古典诗词最主要、最常用的表现形式!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究竟是什么样的景,才可以让后来的情感抒发水到渠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1)合作探讨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诗题叫《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探讨诗人是怎样写“望岳”的?
(3)你觉得《望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为什么?
小组代表汇报:
预设:
(1)山势绵延横亘、雄伟高大、神奇秀丽……
(2)远望——仰望——俯视
齐鲁青未了——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
山。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神奇秀丽,巍峨高大,极言其高。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震荡;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归巢的鸟儿,眼眶有似决裂。

(3)A.知人论世——杜甫的青少年时代正逢开元盛世,如他诗中所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身处太平盛世,他对自己的才识和未来都充满了信心。

表达青年人的蓬勃朝气及积极进取的豪情壮志。

B.重点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终当,终要。

凌,登上。

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意愿,体现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从一开始的“望岳”到最后想要登顶,除了泰山的巍峨高大、景色的神奇秀丽之外,还有其它更深层次的原因吗?
破解“语码”——泰山意象的“语码”(相同文化背景中的人,才能体会到语码的效果)作用:
——“岱宗”(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

”——《尚书·舜典》
“宗,长也,言为群岳之长。

”——《五经通义》
——封建帝王封禅祭祀的地方,是受命于天的象征。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
(四)“万殊归于一本”——了解杜甫早期诗作特点。

补充阅读《画鹰》和《房兵曹胡马》:
1.资料中,我们补充了杜甫早期的诗作《画鹰》和《房兵曹胡马》,当把它们和《望岳》放在一起时,你有什么发现?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什么时候能发挥你的力量击败那些平庸的鸟,把它们的毛和血都洒在草地上?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没有所谓遥远的地方,不会在危难时刻将主人甩在地上。

无论登山、看画还是咏物,处处都有感发,希望有所作为的一份向往和努力。

虽然情感的表达,与他后来的作品有区别,但诗歌中兴发感动的力量是不变的。

相机总结情感解读方式:
(五)总结如何读懂诗歌:
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
知人论世——思接千载,神交古人
重点词句——内情外显,直接抒情
破解“语码”——用典/意象,解读情志
想象画面——再现场景,填补留白
(六)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读了两首古诗,感受了登临之际诗人不同的生命感慨,“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个体的生命在历史宏阔的背景中很渺小,但无论是陈子昂还是杜甫,都在认真努力地实践着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诗词专家叶嘉莹先生说“真正伟大的诗人,都是用自己的生命和生活来印证和实践自己的诗篇”,今天,我们坐在这里读他们的诗,感受他们诗歌中那种兴发感动的力量,对生命有情,对自然有情,对家国有情,我想这也是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依然要读古典诗的原因所在。

九、板书设计:
一起读诗
《登幽州台歌》《望岳》
沉潜讽诵孤单惆怅登临决心
知人论世壮志难酬豪迈气概
重点词句怀才不遇乐观自信
破解密码宇宙意识积极向上
十、作业布置:
1.查找资料,利用课堂所学对比阅读《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或《望岳》&《登飞来峰》,撰写小文章谈谈你对诗歌的理解。

2.熟读并背诵《登金陵凤凰台》《登岳阳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