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计算附件

合集下载

三角形算角度的公式

三角形算角度的公式

三角形算角度的公式三角形是几何学中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

计算三角形的角度是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的重要步骤之一。

本文将介绍三角形的角度计算公式以及一些常见的应用。

一、三角形的角度计算公式在解决三角形的角度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的边长或边长比例来计算角度。

以下是三角形角度计算的一些常用公式:1. 三角形内角和公式: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这意味着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加等于180度。

假设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A、B、C,则有:A + B + C = 180度。

2. 直角三角形的角度关系:直角三角形是指拥有一个90度角的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其他两个角的和为90度。

假设直角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为A和B,则有:A + B = 90度。

3. 正弦定理:正弦定理是计算任意三角形的角度的重要公式。

假设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a、b、c,相应的对角分别为A、B、C,则有以下公式:sinA/a = sinB/b = sinC/c4. 余弦定理:余弦定理也是计算任意三角形的角度的重要公式。

假设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a、b、c,相应的对角分别为A、B、C,则有以下公式:c²= a² + b² - 2abcosC二、三角形角度计算的应用1. 已知两边和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度:通过余弦定理,我们可以计算三角形的第三边。

假设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a和b,夹角为C,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第三边c:c = √(a² + b² - 2abcosC)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一个角度,我们可以使用正弦定理来计算其他两个角度。

假设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a和b,夹角为C,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角度A和B:sinA/a = sinC/csinB/b = sinC/c2. 已知三边长度,求三个角度:当我们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时,可以使用余弦定理来计算三个角度。

假设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a、b、c,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角度A、B和C:cosA = (b² + c² - a²) / 2bccosB = (a² + c² - b²) / 2accosC = (a² + b² - c²) / 2ab三、总结本文介绍了三角形角度计算的公式及其应用。

角的度量和角度的计算

角的度量和角度的计算

角的度量和角度的计算在数学中,角是指由两条射线共享一个共同顶点而形成的图形。

角度是用来度量角大小的单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角的度量和角度的计算方法。

一、角的度量方法角的度量可以通过几种不同的方式来进行。

以下是常用的度量方法:1. 弧度制度量:在弧度制度量中,角度被转化为弧长与半径之间的比值。

弧度是一个无量纲的数值,常用符号为rad。

一个完整的圆周对应的弧长为2π,相应地,一个直角对应的弧度为π/2。

2. 角度制度量:在角度制度量中,圆被等分为360个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度。

一个直角对应的角度为90度。

二、角度的计算方法在数学运算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角度的大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角度计算方法:1. 角度的加减计算:当两个角度相加或相减时,我们可以直接将它们的数值相加或相减。

例如,若角A的度数为45度,角B的度数为30度,角A与角B的和为75度,差为15度。

2. 角度的乘除计算:角度的乘除计算通常用于旋转角度的计算。

例如,若角A的度数为45度,将角A逆时针旋转60度后的角度为45度+60度=105度。

3. 倍数和分数的角度计算:有时候,我们需要计算某个角度的倍数或分数。

比如,一个角度的一半为180度/2=90度,一个角度的三分之一为180度/3=60度。

三、角度的单位换算在角度的计算中,有时候我们需要在不同的度量单位之间进行换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单位换算方法:1. 弧度与角度的换算:由于弧度和角度是常用的单位,我们需要进行它们之间的换算。

一个完整的圆周对应的弧度为2π,相应地,360度对应的弧度为2π。

因此,在弧度制和角度制之间的换算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角度 = 弧度× 180/π,弧度 = 角度× π/180。

2. 分和秒的换算:在角度的度量中,一个度可以进一步划分为60分,一个分也可以再划分为60秒。

因此,一个角度可以用度、分、秒三个单位来表示。

例如,一个角度为45度30分20秒,可以简记为45°30'20"。

Windows计算器如何进行角度计算

Windows计算器如何进行角度计算

Windows计算器如何进行角度计算1)启动计算器开始-》所有程序-》附件-》计算器在计算器的“查看”菜单中,选择“科学型”,在界面上选择“十进制”,“角度”,如图所示:2)度分秒的输入i)按照小数形式,如45度28分41秒,可直接输入:45.2841;45度1分1秒,可直接输入,45.0101;ii)输入后,选中“INV”前的复选框,点击计算器的“dms”按钮,将度分秒转化为度,如:输入45.2841,选中INV,点击”dms”后,转化为:45.4780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6度。

试验:将30度36分转化为度:输入30.36,选中INV,点击”dms”后,转化为:30.63)将度转化为度分秒:示例:将20.6度转化为度分秒形式:输入20.6, 点击”dms”,按钮,转化为:20.36, 也即20度36分需注意:将20.5度按上述方法转化为度分秒后,计算器显示:20.3需补全位数20.3000 也即20度30分00秒总之,如果计算结果小数点后不是4位,需在后补零直至为4位:43.231补足零之后变为43.2310,也即43度23分10秒4) 度分秒加减计算:示例:计算45度34分21秒+44度25分39秒输入:45.3421, 选中INV,点击”dms”,按钮,点“+”按钮,输入44.2539, 选中INV,点击”dms”,按钮,点“=”按钮,得到结果:90示例:计算45度34分21秒+44度25分38秒输入:45.3421, 选中INV,点击”dms”,按钮,点“+”按钮,输入44.2538, 选中INV,点击”dms”,按钮,点“=”按钮,得到结果:89.9997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度,按”dms”按钮,转化为度分秒形式,得:89.5959 也即,89度59分59秒。

角度的认识与计算

角度的认识与计算

角度的认识与计算角度作为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空间和形状非常关键。

通过正确的角度认识和计算,我们可以完成各种几何问题的解答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角度的基本概念、角度的计量单位、角度的计算方法以及角度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一、角度的基本概念在几何学中,角度是描述物体或者空间的两条线或者两个面之间的旋转程度的度量。

角度由两条直线(射线)共同围成,其中一条直线称为始边,另一条直线称为终边。

始边不动,终边按照规定的方向旋转所经过的路径就构成了一个角度。

二、角度的计量单位常用的角度计量单位有度(°)和弧度(rad)。

度是角的基本单位,一个圆周等分为360度,每一度又可以进一步等分为60分,每一分可以再等分为60秒。

弧度是指从圆心处到圆上某一点所对应的圆心角所对应的弧长与半径的比值。

一个圆的圆心角为360度或2π弧度。

三、角度的计算方法1. 利用直尺和量角器:将量角器始边放在角的始边上,然后按照角的终边方向固定量角器的位置,最后读取量角器上指示的数值,即为角度的度数。

2. 利用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计算角度的重要工具,其中最常见的三角函数有正弦(sin)、余弦(cos)和正切(tan)。

通过这些三角函数的计算和运用,可以求解各种复杂的角度问题。

四、角度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1. 建筑与设计:角度的准确计算在建筑和设计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师和设计师需要准确测量和计算角度,以确保建筑物和设计产品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 地理和导航:地理和导航中的方位和角度计算对于人们的旅行和导航至关重要。

通过地图和指南针等工具,我们可以根据角度计算和确定前进方向和目的地的位置。

3. 机械工程:在机械工程领域,角度计算是设计和制造机械零件和装置的基础。

合适的角度计算和设计可以提高机械设备的效率和性能。

4. 物理学和工程学:在物理学和工程学领域,角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解决各种物理和工程问题的重要手段。

光学、力学和电子学等学科都需要角度的准确计算和应用。

角度坐标测量计算公式细则

角度坐标测量计算公式细则

角度坐标测量计算公式细则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计算细则1、坐标计算:X1=X+Dcosα,Y1=Y+Dsinα。

式中 Y、X为已知坐标,D为两点之间的距离,Α为方位角。

2、方位角计算:1)、方位角=tan=两坐标增量的比值,然后用计算器按出他们的反三角函数(±号判断象限)。

2)、方位角:arctan(y2-y1)/(x2-x1)。

加减180(大于180就减去180(还大于360就在减去360)、小于180就加180如果x轴坐标增量为负数,则结果加180°。

如果为正数,则看y轴的坐标增量,如果Y轴上的结果为正,则算出来的结果就是两点间的方位角,如果为负值,加360°。

S=√(y2-y1)+(x2-x1),1)、当y2-y1>0,x2-x1>0时;α=arctan(y2-y1)/(x2-x1)。

2)、当y2-y1<0,x2-x1>0时;α=360°+arctan(y2-y1)/(x2-x1)。

3)、当x2-x1<0时;α=180°+arctan(y2-y1)/(x2-x1)。

再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可算距离(根号下两个坐标距离差的平方相加)。

拨角:arctan(y2-y1)/(x2-x1)1、例如:两条巷道要互相平行掘进的话,求它们的拨角:方法(前视边方位角减后视边方位)在此后视边方位要加减180°,若拨角结果为负值为左偏“逆时针”(+360°就可化为右偏,正值为右偏“顺时针”。

2、在图上标识方位的方法:就是导线边与Y轴的夹角。

3、高程计算:目标高程=测点高程+h+仪器高—占标高。

4、直角坐标与极坐标的换算:(直角坐标用坐标增量表示;极坐标用方位角和边长表示)1)、坐标正算(极坐标化为直角坐标)已知一个点的坐标及该点至未知点的距离和方位角,计算未知点坐标方位角,知A(Xa,Ya)、Sab、αab,求B(Xa,Ya)解:Xab=Sab×COSαab 则有Xb=Xa+XabYab=Sab×SINαab Yb=Ya+Yab2)、坐标反算,已知两点的坐标,求两点的距离(称反算边长)和方位角(称反算方位角)的方法已知A(Xa,Ya)、B(Xb,Yb),求αab、Sab。

三角形度数计算机公式角度数换算公式(三角函数计算换算角度)

三角形度数计算机公式角度数换算公式(三角函数计算换算角度)

三角形度数计算机公式角度数换算公式(三角函数计算换算角度)在三角学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三角形的度数和角度的换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三角形度数计算和角度换算的公式:1.三角形度数计算公式: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ABC,它的三个内角度数相加等于180度,即:∠A+∠B+∠C=180°。

2.角度换算公式:(1)度数到弧度的换算公式:弧度是衡量角度大小的另一种方式。

一个完整的圆周的周长为2π,对应的角度为360度。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将度数转化为弧度:弧度=(度数×π)/180举例:将60度转化为弧度弧度=(60×π)/180=π/3(2)弧度到度数的换算公式:与上述公式相反,我们可以将弧度转化为度数:度数=(弧度×180)/π举例:将π/3转化为度数度数=(π/3×180)/π=60度在三角学中,我们常用的三角函数有正弦、余弦和正切。

这些函数可以通过角度来计算,也可以通过给定的数值来求得对应的角度。

(1)正弦函数的角度计算公式:对于给定的正弦值sin(x),我们可以通过反正弦函数arcsin来计算角度x:x = arcsin(sin(x))例如,已知sin(x) = 0.5,求x的值则 x = arcsin(0.5) = 30度(2)余弦函数的角度计算公式:对于给定的余弦值cos(x),我们可以通过反余弦函数arccos来计算角度x:x = arccos(cos(x))例如,已知cos(x) = 0.866,求x的值则x = arccos(0.866) ≈ 30度(3)正切函数的角度计算公式:对于给定的正切值tan(x),我们可以通过反正切函数arctan来计算角度x:x = arctan(tan(x))例如,已知tan(x) = 1,求x的值则 x = arctan(1) = 45度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三角形度数计算和角度换算的公式和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问题的要求,我们可以使用这些公式来进行计算和换算,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三角形的性质和关系。

2024年初中数学《角度计算的经典模型》及答案解析

2024年初中数学《角度计算的经典模型》及答案解析

角度计算的经典模型(八大题型)【题型01:双垂直模型】【题型02:A字模型】【题型03:8字模型】【题型04:飞镖模型】【题型05:风筝模型】【题型06:两内角角平分线模型】【题型07:两外角角平分线模型】【题型08:内外角平分线模型】【题型01:双垂直模型】【条件】∠B=∠D=∠ACE=90°.【结论】∠BAC=∠DCE,∠ACB=∠CED.1.AD、BE为△ABC的高,AD、BE相交于H点,∠C=50°,求∠BHD.2.如图,在△ABC中,∠BAC=80°,∠B=60°,AD是BC边上的高,∠ACB的平分线CF交AD于点E.求∠AEC的度数.3.如图,在△ABC中,AD⊥BC,垂足为D,E是AC边上一点,BE与AD交于点F,若∠ABC=45°,∠BAC=75°,∠BFD=60°,求∠BEC的度数.【题型02:A字模型】图1【条件】图1中三种情况【结论】∠1=∠2【证明】略图2【结论】∠1+∠2=∠3+∠4【证明】根据内角和定理,∠1+∠2+∠A=∠3+∠4+∠A=180°∴∠1+∠2=∠3+∠4图3【结论】∠1+∠2=180°+∠A【证明】∠1+∠2=(∠AED+∠A)+(∠ADE+∠A)=180°+∠A4.探索归纳:(1)如图1,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A=9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A,则∠1+∠2=.(2)如图2,已知△ABC中,∠A=40°,剪去∠A后成四边形,则∠1+∠2=.(3)如图2,根据(1)与(2)的求解过程,你归纳猜想∠1+∠2与∠A的关系是.(4)如图3,若没有剪掉∠A,而是把它折成如图3形状,试探究∠1+∠2与∠A的关系,并说明理由.5.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DE∥BC交AB于点E.若∠A=70°,∠BDC=100°,则∠BED的度数为()A.120°B.130°C.140°D.150°6.如图,已知:AD∥EF,∠CAD+∠DEF=180°.(1)证明:AC∥DE;(2)若AC平分∠BAD,∠ADC=35°,∠ACD=∠ADE+45°.求∠G的度数.7.在△ABC中,已知∠A=80°,∠C=30°,现把△CDE沿DE进行不同的折叠得△C DE,对折叠后产生的夹角进行探究:(1)如图(1)把△CDE沿DE折叠在四边形ADEB内,则求∠1+∠2的和;(2)如图(2)把△CDE沿DE折叠覆盖∠A,则求∠1+∠2的和;(3)如图(3)把△CDE沿DE斜向上折叠,探求∠1、∠2、∠C的关系.【题型03:8字模型】【条件】AE、BD相交于点C【结论】∠A+∠B=∠D+∠E.8.(1)已知:如图(1)的图形我们把它称为“8字形”,试说明:∠A+∠B=∠C+∠D.(2)如图(2),AP,CP分别平分∠BAD,∠BCD,若∠ABC=36°,∠ADC=16°.求∠P的度数.(3)如图(3),直线AP平分∠BAD,CP平分∠BCD的外角∠BCE,猜想∠P与∠B、∠D的数量关系是;(4)如图(4),直线AP平分∠BAD的外角∠FAD,CP平分∠BCD的外角∠BCE,猜想∠P与∠B、∠D的数量关系是.9.如图,∠1=60°,则∠A+∠B+∠C+∠D+∠E+∠F=()A.240°B.280°C.360°D.540°10.如图,求∠A+∠B+∠C+∠D+∠E+∠F+∠G+∠H+∠I=.11.如图,已知AB∥CD,∠B=∠D,CD与AE相交于F.(1)求证:AD∥BC;(2)若∠B=50°,AE平分∠BAD,求∠DFE的度数.12.已知:如图,FE∥OC,AC和BD相交于点O,F是OD上一点,且∠1=∠A.(1)求证:AB∥DC;(2)若∠B=30°,∠1=65°,求∠OFE的度数.13.如图,BP平分∠ABC,交CD于点F,DP平分∠ADC交AB于点E,AB与CD相交于点G,∠A=42°.(1)若∠ADC=60°,求∠AEP的度数;(2)若∠C=38°,求∠P的度数.【题型04:飞镖模型】图1图2图3【条件】四边形ABPC如图1所示【结论】∠BPC=∠A+∠B+∠C.14.探究与发现:如图(1)所示的图形,像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一圆规,我们,不妨把这样图形叫做“规形图(1)观察“规形图(1)”,试探究∠BDC与∠A、∠B、∠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请你直接利用以上结论,解决以下问题:①如图(2),把一块三角尺XYZ放置在△AC上使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XY、XZ恰好经过点B、C,若∠A=40°,则∠ABX+∠ACX=°.②如图(3),DC平分∠ADB,EC平分∠AEB,若∠DAE=40°,∠DBE=130°,求∠DCE的度数.15.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按要求∠A=90°,∠B=32°,∠C=21°,检验工人量得∠CDB=148°,就断定这个零件不合格,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说明零件不合格的理由.16.附加题:如图,试说明:①∠BDC>∠A;②∠BDC=∠B+∠C+∠A.如果点D在线段BC的另一侧,结论会怎样?17.如图,△ABC中,∠A=30°,D为CB延长线上的一点,DE⊥AB于点E,∠D=40°,则∠C为()A.20°B.15°C.30°D.25°18.如图,点E在BC上,ED⊥AC于F,交BA的延长线于D,已知∠D=30°,∠C=20°,则∠B的度数是()A.20°B.30°C.40°D.50°19.如图,已知在△ABC中,∠A=40°,现将一块直角三角板放在△ABC上,使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分别经过点B,C,直角顶点D落在△ABC的内部,则∠ABD+∠ACD=( ).A.90°B.60°C.50°D.40°20.如图,若∠EOC=115°,则∠A+∠B+∠C+∠D+∠E+∠F=.【题型05:风筝模型】21.如图1和图2,在三角形纸片ABC中,点D,E分别在边AC,AB上,沿DE折叠,点A落在点A'的位置.(1)如图1,当点A′落在CD边上时,∠DAE与∠1之间的数量关系为(只填序号),并说明理由;①∠DAE=∠1②∠DAE=2∠1③∠1=2∠DAE(2)如图2,当点A落在△ABC内部时,直接写出∠DAE与∠1,∠2之间的数量关系.22.如图,在△ABC中,∠C=40°,将△ABC沿着直线l折叠,点C落在点D的位置,则∠1-∠2的度数是()A.40°B.80°C.90°D.140°23.将纸片△ABC沿DE折叠使点A落在A′处的位置.(1)如果A′落在四边形BCDE的内部(如图1),∠A′与∠1+∠2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果A′落在四边形BCDE的BE边上,这时图1中的∠1变为0°角,则∠A′与∠2之间的关系是.(3)如果A′落在四边形BCDE的外部(如图2),这时∠A′与∠1、∠2之间又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题型06:两内角角平分线模型】双内角平分线模型【条件】BP 、CP 分别为∠ABC 、∠ACB 的角平分线.【结论】∠P =90°+12∠A .24.如图1,点A 、B 分别在射线OM 、ON 上运动(不与点O 重合),AC 、BC 分别是∠BAO 和∠ABO 的角平分线,BC 延长线交OM 于点G .(1)若∠MON =60°,则∠ACG =;(直接写出答案)(2)若∠MON =n °,求出∠ACG 的度数;(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3)如图2,若∠MON =80°,过点C 作CF ∥OA 交AB 于点F ,求∠BGO 与∠ACF 的数量关系.25.如图,BE 平分∠ABD ,CF 平分∠ACD ,BE 与CF 交于点G ,若∠BDC =140°,∠BGC =100°,则∠A =()A.80°B.75°C.60°D.45°26.如图,在△ABC 中,已知∠A =70°,∠ABC 、∠ACB 的平分线OB 、OC 相交于点O ,则∠BOC 的度数为.27.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1)若∠ABC+∠ACB=130°,求∠BPC的度数.(2)当∠A为多少度时,∠BPC=3∠A?【题型07:两外角角平分线模型】双外角平分线模型【条件】BP、CP分别为∠EBC、∠BCF的角平分线.【结论】∠P=90°-12∠A.28.如图①,在△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1)如果∠A=70°,求∠BPC的度数;(2)如图②,作△ABC外角∠MBC,∠N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Q,试探索∠Q,∠A之间的数量关系.(3)如图③,延长线段BP,QC交于点E,在△BQE中,存在一个内角等于另一个内角的3倍,求∠A的度数.29.如图,在△ABC中,∠B=58°,三角形两外角的角平分线交于点E,则∠AEC=.30.如图,△ABC两个外角∠CBD、∠B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A=40°,求∠BOC的度数.31.如图,在△ABC中,BO、CO分别平分∠ABC,∠ACB,BO的延长线交外角∠ACD的角平分线于点E.以下结论:①∠1=2∠2;②∠BOC=3∠2;③∠BOC=90°+∠2;④∠BOC=90°+∠1.其中正确的结论有(填序号).32.如图,在△ABC中,∠A=α,∠ABC与∠ACD的平分线交于点A1,得∠A1;∠A1BC与∠A1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2,得A2;⋯;∠A2019BC与∠A2019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2020,得∠A2020,则∠A2020=.33.【初步认识】(1)如图1,BM平分∠ABC,CM平分外角∠ACD,若∠A=80°,则∠M=°.【变式探究】(2)已知ABCD为四边形,E为边AB延长线上一点,如图2,∠ADC=110°,∠BCD=120°,∠DAB和∠CBE的平分线交于点F,则∠F=°.【继续探索】(3)已知ABCD为四边形,E为边AB延长线上一点,如图3,∠ADC=α,∠BCD=β,且α+β>180°,∠DAB和∠CBE的平分线交于点F,求∠F与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终极挑战】(4)如果将(3)中的条件α+β>180°改为α+β<180°,再分别作∠DAB和∠CBE的平分线,且两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交于点F,那么∠F与α、β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结论.(不用说明理由)角度计算的经典模型(八大题型)【题型01:双垂直模型】【题型02:A字模型】【题型03:8字模型】【题型04:飞镖模型】【题型05:风筝模型】【题型06:两内角角平分线模型】【题型07:两外角角平分线模型】【题型08:内外角平分线模型】【题型01:双垂直模型】【条件】∠B=∠D=∠ACE=90°.【结论】∠BAC=∠DCE,∠ACB=∠CED.1.AD、BE为△ABC的高,AD、BE相交于H点,∠C=50°,求∠BHD.【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AD是△ABC的高,∴∠BHD+∠HBD=90°,∵BE是△ABC的高,∴∠HBD+∠C=90°,∴∠BHD=∠C,∵∠C=50°,∴∠BHD=50°.2.如图,在△ABC中,∠BAC=80°,∠B=60°,AD是BC边上的高,∠ACB的平分线CF交AD于点E.求∠AEC的度数.【答案】110°【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到∠ACB 的度数,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ECD 的值,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解题即可.【详解】解:∵在△ABC 中,∠BAC =80°,∠B =60°,∴∠ACB =180°-∠CAB =∠B =180°-80°-60°=40°,∵CF 是∠ACB 的平分线,∴∠ECD =12∠ACD =12×40°=20°,∵AD 是BC 边上的高,∴∠ADC =90°,∴∠AEC =∠ADC +∠ECD =90°+20°=110°.3.如图,在△ABC 中,AD ⊥BC ,垂足为D ,E 是AC 边上一点,BE 与AD 交于点F ,若∠ABC =45°,∠BAC =75°,∠BFD =60°,求∠BEC 的度数.【答案】9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C ,然后求出∠DBF ,进而得出答案.【详解】∵∠ABC =45°,∠BAC =75°,∴∠C =180°-45°-75°=60°.∵AD ⊥BC ,∴∠ADB =90°.∵∠BFD =60°,∴∠DBF =90°-60°=30°,∴∠BEC =180°-∠EBC -∠C =180°-60°-30°=90°.【题型02:A 字模型】图1【条件】图1中三种情况【结论】∠1=∠2【证明】略图2【结论】∠1+∠2=∠3+∠4【证明】根据内角和定理,∠1+∠2+∠A=∠3+∠4+∠A=180°∴∠1+∠2=∠3+∠4图3【结论】∠1+∠2=180°+∠A【证明】∠1+∠2=(∠AED+∠A)+(∠ADE+∠A)=180°+∠A4.探索归纳:(1)如图1,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A=9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A,则∠1+∠2=270°.(2)如图2,已知△ABC中,∠A=40°,剪去∠A后成四边形,则∠1+∠2=220°.(3)如图2,根据(1)与(2)的求解过程,你归纳猜想∠1+∠2与∠A的关系是180°+∠A.(4)如图3,若没有剪掉∠A,而是把它折成如图3形状,试探究∠1+∠2与∠A的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和为90°∴∠1+∠2=360°-(∠A+∠B)=360°-90°=270°.∴∠1+∠2等于270°.故答案为:270°;(2)∠1+∠2=180°+40°=220°,故答案是:220°;(3)∠1+∠2与∠A的关系是:∠1+∠2=180°+∠A;故答案为:180°+∠A;(4)∵△EFP是由△EFA折叠得到的,∴∠AFE=∠PFE,∠AEF=∠PEF∴∠1=180°-2∠AFE,∠2=180°-2∠AEF∴∠1+∠2=360°-2(∠AFE+∠AEF)又∵∠AFE+∠AEF=180°-∠A,∴∠1+∠2=360°-2(180°-∠A)=2∠A.5.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DE∥BC交AB于点E.若∠A=70°,∠BDC=100°,则∠BED的度数为()A.120°B.130°C.140°D.150°【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求出∠EBD,∠EDB,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A+∠ABD=∠BDC,∠A=70°,∠BDC=100°,∴∠ABD=30°,∵BD平分∠ABC,∴∠ABD=∠CBD=30°,又∵DE∥BC,∴∠BDE=∠CBD=30°,∴∠BED=180°-∠ABD-∠BDE=120°.故选:A.6.如图,已知:AD∥EF,∠CAD+∠DEF=180°.(1)证明:AC∥DE;(2)若AC平分∠BAD,∠ADC=35°,∠ACD=∠ADE+45°.求∠G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G=50°【分析】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1)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DEF+∠ADG=180°,由∠CAD+∠DEF=180°可得∠CAD=∠ADG,即可证明;(2)首先利用已知条件可以去求出∠BAC=∠ADE=50°,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求出∠BDG,解答即可.【详解】(1)证明:∵AD∥EF,∴∠DEF+∠ADG=180°.∵∠CAD+∠DEF=180°.∴∠CAD=∠ADG.∴AC∥DE;(2)解:∵AC是∠BAD的平分线,且AC∥DE,∴∠BAC=∠CAD,∠CAD=∠ADE,∴∠BAC=∠ADE,∵∠ACD=∠ADE+45°,∠ACD=∠B+∠BAC,∴∠B=45°,∵∠ADC=35°,∴∠BAD=180°-∠B-∠ADC=180°-45°-35°=100°.∵AC是∠BAD的平分线,∠BAD=50°,∴∠CAD=∠ADE=12∴∠G=∠BAD-∠ADE=100°-50°=50°.7.在△ABC中,已知∠A=80°,∠C=30°,现把△CDE沿DE进行不同的折叠得△C DE,对折叠后产生的夹角进行探究:(1)如图(1)把△CDE沿DE折叠在四边形ADEB内,则求∠1+∠2的和;(2)如图(2)把△CDE沿DE折叠覆盖∠A,则求∠1+∠2的和;(3)如图(3)把△CDE沿DE斜向上折叠,探求∠1、∠2、∠C的关系.【答案】(1)60°(2)50°(3)∠2-∠1=2∠C【分析】本题考查折叠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答此题时要充分利用折叠部分折叠前后形成的图形为全等形的性质,并且解答该题时要充分利用三角形的性质.(1)根据折叠前后的图象全等可知,∠1=180°-2∠CDE,∠2=180°-2∠CED,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比可求出答案;(2)连接DG,将∠ADG+∠AGD作为一个整体,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来求;(3)将∠2看作180°-2∠CED,∠1看作2∠CDE-180°,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解题.【详解】(1)解:由折叠性质可知:∠CDC =2∠CDE,∠CEC =2∠CED,∵∠C=30°,∴∠1+∠2=180°-2∠CDE+180°-2∠CED=360°-2∠CDE+∠CED=360°-2180°-∠C=2∠C=60°;(2)解:连接DG,∵∠A=80°,∴∠1+∠2=180°-∠C -∠ADG+∠AGD=180°-30°-180°-80°=50°;(3)解:∠2-∠1=180°【题型03:8字模型】【条件】AE、BD相交于点C【结论】∠A +∠B =∠D +∠E .8.(1)已知:如图(1)的图形我们把它称为“8字形”,试说明:∠A +∠B =∠C +∠D .(2)如图(2),AP ,CP 分别平分∠BAD ,∠BCD ,若∠ABC =36°,∠ADC =16°.求∠P 的度数.(3)如图(3),直线AP 平分∠BAD ,CP 平分∠BCD 的外角∠BCE ,猜想∠P 与∠B 、∠D 的数量关系是;(4)如图(4),直线AP 平分∠BAD 的外角∠FAD ,CP 平分∠BCD 的外角∠BCE ,猜想∠P 与∠B 、∠D 的数量关系是.【答案】(1)见解析;(2)26°;(3)∠P =90°+12∠B +∠D ;(4)∠P =180°-12∠B +∠D 【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和对顶角的性质即可得证;(2)设∠BAP =∠P AD =x ,∠BCP =∠PCD =y ,x +∠ABC =y +∠P x +∠P =y +∠ADC 解方程即可得到答案;(3)根据直线AP 平分∠BAD ,CP 平分∠BCD 的外角∠BCE ,得到∠P AB =∠P AD =12∠BAD ,∠PCB =∠PCE =12∠PCD 从而可以得到180°-2∠P AB +∠PCB +∠D =∠B ,再根据∠P +∠P AD =∠PCD +∠D ,∠BAD +∠B =∠BCD +∠D 得到∠P -∠B =∠P AD +∠PCB =∠P AB +∠PCB 即可求解;(4)连接PB ,PD ,求得∠APC +∠ABC +∠PCB +∠P AB =360°,∠APC +∠ADC +∠PCD +∠P AD =360°,再根据∠PCE +∠PCD =180°,∠P AB +∠P AF =180°,∠FAP =∠P AO ,∠PCE =∠PCB ,即可求解.【详解】解:(1)如图.∵∠A +∠B +∠AOB =180°,∠C +∠D +∠COD =180°,∴∠A +∠B +∠AOB =∠C +∠D +∠COD .∵∠AOB =∠COD ,∴∠A +∠B =∠C +∠D ;(2)如图.∵AP ,CP 分别平分∠BAD ,∠BCD ,设∠BAP =∠P AD =x ,∠BCP =∠PCD =y ,则有x +∠ABC =y +∠P x +∠P =y +∠ADC ,∴∠ABC -∠P =∠P -∠ADC ,∴∠P =12∠ABC +∠ADC =1236°+16° =26°(3)如图.∵直线AP 平分∠BAD ,CP 平分∠BCD 的外角∠BCE ,∴∠P AB =∠P AD =12∠BAD ,∠PCB =∠PCE =12∠BCE ,∴2∠P AB +∠B =180°-2∠PCB +∠D ,∴180°-2∠P AB +∠PCB +∠D =∠B∵∠P +∠P AD =∠PCD +∠D ,∠BAD +∠B =∠BCD +∠D∴∠P +∠P AD -∠BAD -∠B =∠PCD -∠BCD∴∠P -∠P AB -∠B =∠PCB ,∴∠P -∠B =∠P AB +∠PCB∴180°-2∠P -∠B +∠D =∠B ,即∠P =90°+12∠B +∠D .(4)连接PB ,PD∵直线AP 平分∠BAD 的外角∠FAD ,CP 平分∠BCD 的外角∠BCE ,∴∠FAP =∠P AO ,∠PCE =∠PCB ,∵∠APB +∠PBA +∠P AB =180°,∠PCB +∠PBC +∠BPC =180°∴∠APC +∠ABC +∠PCB +∠P AB =360°同理得到:∠APC +∠ADC +∠PCD +∠P AD =360°∴2∠APC +∠ABC +∠ADC +∠PCB +∠P AB +∠PCD +∠P AD =720°∴2∠APC +∠ABC +∠ADC +∠PCE +∠P AB +∠PCD +∠P AF =720°∵∠PCE +∠PCD =180°,∠P AB +∠P AF =180°∴2∠APC +∠ABC +∠ADC =360°,∴∠APC =180°-12∠ABC +∠AD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9.如图,∠1=60°,则∠A +∠B +∠C +∠D +∠E +∠F =()A.240°B.280°C.360°D.540°【答案】A 【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B 与∠C 的和,然后在五星中求得∠1与另外四个角的和,加在一起即可.【详解】解: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3=∠A +∠E ,∠2=∠F +∠D ,∵∠1+∠2+∠3=180°,∠1=60°,∴∠2+∠3=120°,即:∠A+∠E+∠F+∠D=120°,∵∠B+∠C=120°,∴∠A+∠B+∠C+∠D+∠E+∠F=24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相关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将题目中的六个角分成两部分来分别求出来,然后再加在一起.10.如图,求∠A+∠B+∠C+∠D+∠E+∠F+∠G+∠H+∠I=.【答案】900°【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可得答案.【详解】解:连EF,GI,如图∵6边形ABCDEFK的内角和=(6-2)×180°=720°,∴∠A+∠B+∠C+∠D+∠E+∠F=720°-(∠1+∠2),即∠A+∠B+∠C+∠D+∠E+∠F+(∠1+∠2)=720°,∵∠1+∠2=∠3+∠4,∠5+∠6+∠H=180°,∴∠A+∠B+∠C+∠D+∠E+∠F∠H+(∠3+∠4)=900°,∴∠A+∠B+∠C+∠D+∠E+∠F(∠3+∠4)+∠5+∠6+∠H=720°+180°,∴∠A+∠B+∠C+∠D+∠E+∠F+∠G+∠H+∠I=900°,故答案为:900°.【点睛】本题考查了n边形的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n≥3的整数).11.如图,已知AB∥CD,∠B=∠D,CD与AE相交于F.(1)求证:AD∥BC;(2)若∠B=50°,AE平分∠BAD,求∠DFE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115°.【分析】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计算:(1)AB∥CD,得到∠B=∠DCE,推出∠D=∠DCE,即可得证;(2)平行线的性质求出∠BAD的度数,角平分线求出∠DAE=65°,再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求解即可.【详解】(1)证明:∵AB∥CD,∴∠B=∠DCE,∵∠B=∠D,∴∠D=∠DCE,∴AD∥BC,(2)∵AD∥BC,∴∠BAD=180°-∠B=180°-50°=130°,∵AE平分∠BAD,∴∠DAE=65°,∵∠D=∠B=50°,∴∠DFE=∠D+∠EAD=50°+65°=115°.12.已知:如图,FE∥OC,AC和BD相交于点O,F是OD上一点,且∠1=∠A.(1)求证:AB∥DC;(2)若∠B=30°,∠1=65°,求∠OFE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95°【分析】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的应用:(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已知得出∠A=∠C,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推出即可;(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D,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推出即可.【详解】(1)证明:∵FE∥OC,∴∠1=∠C,∵∠1=∠A,∴∠A=∠C,∴AB∥DC;(2)解:∵AB∥DC,∴∠D=∠B,∵∠B=30°,∴∠D=30°,∵∠OFE是△DEF的外角,∴∠OFE=∠D+∠2,∵∠1=65°,∴∠OFE=30°+65°=95°.13.如图,BP平分∠ABC,交CD于点F,DP平分∠ADC交AB于点E,AB与CD相交于点G,∠A=42°.(1)若∠ADC=60°,求∠AEP的度数;(2)若∠C=38°,求∠P的度数.【答案】(1)72°;(2)40°.【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DP=12∠ADC,然后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解;(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DP=∠PDF,∠CBP=∠PBA,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ADP=∠P+∠ABP,∠C+∠CBP=∠P+∠PDF,所以∠A+∠C=2∠P,即可得解.【详解】解:(1)∵DP平分∠ADC,∴∠ADP=∠PDF=12∠ADC,∵∠ADC=60°,∴∠ADP=30°,∴∠AEP=∠ADP+∠A=30°+42°=72°;(2)∵BP平分∠ABC,DP平分∠ADC,∴∠ADP=∠PDF,∠CBP=∠PBA,∵∠A+∠ADP=∠P+∠ABP,∠C+∠CBP=∠P+∠PDF,∴∠A+∠C=2∠P,∵∠A=42°,∠C=38°,∴∠P=12(38°+42°)=4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熟记定理并理解“8字形”的等式是解题的关键.【题型04:飞镖模型】图1图2图3【条件】四边形ABPC如图1所示【结论】∠BPC=∠A+∠B+∠C.14.探究与发现:如图(1)所示的图形,像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一圆规,我们,不妨把这样图形叫做“规形图(1)观察“规形图(1)”,试探究∠BDC与∠A、∠B、∠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请你直接利用以上结论,解决以下问题:①如图(2),把一块三角尺XYZ放置在△AC上使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XY、XZ恰好经过点B、C,若∠A=40°,则∠ABX+∠ACX=50°.②如图(3),DC平分∠ADB,EC平分∠AEB,若∠DAE=40°,∠DBE=130°,求∠DCE的度数.【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如图(1),∠BDC=∠BAC+∠B+∠C,理由是:过点A、D作射线AF,∵∠FDC=∠DAC+∠C,∠BDF=∠B+∠BAD,∴∠FDC+∠BDF=∠DAC+∠BAD+∠C+∠B,即∠BDC=∠BAC+∠B+∠C;(2)①如图(2),∵∠X=90°,由(1)知:∠A+∠ABX+∠ACX=∠X=90°,∵∠A=40°,∴∠ABX+∠ACX=50°,故答案为:50;②如图(3),∵∠A=40°,∠DBE=130°,∴∠ADE+∠AEB=130°-40°=90°,∵DC平分∠ADB,EC平分∠AEB,∴∠ADC=12∠ADB,∠AEC=12∠AEB,∴∠ADC+∠AEC=12∠ADB+∠AEB=45°,∴∠DCE=∠A+∠ADC+∠AEC=40°+45°=85°.15.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按要求∠A=90°,∠B=32°,∠C=21°,检验工人量得∠CDB=148°,就断定这个零件不合格,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说明零件不合格的理由.【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如图,延长CD交AB于E,∵∠A=90°,∠C=21°,∴∠1=∠A+∠C=90°+21°=111°,∵∠B=32°,∴∠BDC=∠B+∠1=32°+111°=143°.又∵∠BDC=148°,∴这个零件不合格.16.附加题:如图,试说明:①∠BDC>∠A;②∠BDC=∠B+∠C+∠A.如果点D在线段BC的另一侧,结论会怎样?【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①延长BD交AC于E,则∠BDC>∠DEC,而∠DEC>∠A,所以∠BDC>∠A;②由∠BDC=∠C+∠DEC,而∠DEC=∠A+∠B,所以∠BDC=∠A+∠B+∠C.如果点D在线段BC的另一侧,如图所示:结论:①∠BDC与∠A无法比较大小;②∠BDC=360°-(∠A+∠B+∠C),17.如图,△ABC中,∠A=30°,D为CB延长线上的一点,DE⊥AB于点E,∠D=40°,则∠C为()A.20°B.15°C.30°D.25°【答案】A【解答】解:∵DE⊥AB,∴∠DEB=90°,∵∠D=40°,∴∠ABD=180°-∠D-∠DEB=50°,∵∠ABD=∠A+∠C,∠A=30°,∴∠C=∠ABD-∠A=50°-30°=20°.故选:A.18.如图,点E在BC上,ED⊥AC于F,交BA的延长线于D,已知∠D=30°,∠C=20°,则∠B的度数是()A.20°B.30°C.40°D.50°【答案】C【解答】解:∵ED⊥AC,∠D=30°,∠C=20°,又∵∠DEC=∠B+∠D,∴∠C+∠DEC=∠C+∠D+∠B=90°,∴∠B=40°.故选:C.19.如图,已知在△ABC中,∠A=40°,现将一块直角三角板放在△ABC上,使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分别经过点B,C,直角顶点D落在△ABC的内部,则∠ABD+∠ACD=( ).A.90°B.60°C.50°D.40°【答案】C【分析】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ABC+∠ACB+∠A=180°,即∠ABC+∠ACB=180-∠A=140°,再说明∠DBC+∠DCB=90°,进而完成解答.【详解】解:∵在△ABC中,∠A=40°∴∠ABC+∠ACB=180-∠A=140°∵在△DBC中,∠BDC=90°∴∠DBC+∠DCB=180°-90°=90°∴∠ABD+∠ACD=40°-90°=50°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20.如图,若∠EOC=115°,则∠A+∠B+∠C+∠D+∠E+∠F=.【答案】230°【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到∠EOC=∠E+∠2=115°,∠2=∠D+∠C,∠EOC=∠1+∠F=115°,∠1=∠A+∠B,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如图∵∠EOC=∠E+∠2=115°,∠2=∠D+∠C,∴∠E+∠D+∠C=115°,∵∠EOC=∠1+∠F=115°,∠1=∠A+∠B,∴∠A+∠B+∠F=115°,∴∠A+∠B+∠C+∠D+∠E+∠F=230°,故答案为:23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三角形外角性质.【题型05:风筝模型】21.如图1和图2,在三角形纸片ABC中,点D,E分别在边AC,AB上,沿DE折叠,点A落在点A'的位置.(1)如图1,当点A′落在CD边上时,∠DAE与∠1之间的数量关系为③(只填序号),并说明理由;①∠DAE=∠1②∠DAE=2∠1③∠1=2∠DAE(2)如图2,当点A落在△ABC内部时,直接写出∠DAE与∠1,∠2之间的数量关系.【答案】(1)③,理由详见解答过程.(2)∠1+∠2=2∠DAE.【解答】解:(1)由题意得:∠DAE=∠DA′E.∵∠1=∠EAD+∠EA′D=2∠DAE.故答案为:③.(2)∠1+∠2=2∠DAE,理由如下:如图2,连接AA′.由题意知:∠EAD=∠EA′D.∵∠1=∠A′AE+∠AA′E,∠2=∠A′AD+∠AA′D,∴∠1+∠2=∠EAA′+∠A′AD+∠EA′A+∠AA′D=∠EAD+∠EA′D=2∠EAD.22.如图,在△ABC中,∠C=40°,将△ABC沿着直线l折叠,点C落在点D的位置,则∠1-∠2的度数是()A.40°B.80°C.90°D.140°【答案】B【解答】解:由折叠的性质得:∠D=∠C=40°,根据外角性质得:∠1=∠3+∠C,∠3=∠2+∠D,则∠1=∠2+∠C+∠D=∠2+2∠C=∠2+80°,则∠1-∠2=80°.故选:B.23.将纸片△ABC沿DE折叠使点A落在A′处的位置.(1)如果A′落在四边形BCDE的内部(如图1),∠A′与∠1+∠2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果A′落在四边形BCDE的BE边上,这时图1中的∠1变为0°角,则∠A′与∠2之间的关系是2∠A=∠2.(3)如果A′落在四边形BCDE的外部(如图2),这时∠A′与∠1、∠2之间又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图1中,2∠A=∠1+∠2,理由是:∵延DE折叠A和A′重合,∴∠AED=∠A′ED,∠ADE=∠A′DE,∵∠AED+∠ADE=180°-∠A,∠1+∠2=180°+180°-2(∠AED+∠ADE),∴∠1+∠2=360°-2(180°-∠A)=2∠A;(2)2∠A=∠2,如图∠2=∠A+∠EA′D=2∠A,故答案为:2∠A=∠2;(3)如图2,2∠A=∠2-∠1,理由是:∵延DE折叠A和A′重合,∴∠A=∠A′,∵∠DME=∠A′+∠1,∠2=∠A+∠DME,∴∠2=∠A+∠A′+∠1,即2∠A=∠2-∠1.【题型06:两内角角平分线模型】双内角平分线模型【条件】BP 、CP 分别为∠ABC 、∠ACB 的角平分线.【结论】∠P =90°+12∠A .24.如图1,点A 、B 分别在射线OM 、ON 上运动(不与点O 重合),AC 、BC 分别是∠BAO 和∠ABO 的角平分线,BC 延长线交OM 于点G .(1)若∠MON =60°,则∠ACG =;(直接写出答案)(2)若∠MON =n °,求出∠ACG 的度数;(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3)如图2,若∠MON =80°,过点C 作CF ∥OA 交AB 于点F ,求∠BGO 与∠ACF 的数量关系.【答案】(1)60°;(2)90°-12n °;(3)∠BGO -∠ACF =50°【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O +∠ABO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计算,得到答案;(2)仿照(1)的解法解答;(3)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CF =∠CAG ,根据(2)的结论解答.【详解】解:(1)∵∠MON =60°,∴∠BAO +∠ABO =120°,∵AC 、BC 分别是∠BAO 和∠ABO 的角平分线,∴∠CBA =12∠ABO ,∠CAB =12∠BAO ,∴∠CBA +∠CAB =12(∠ABO +∠BAO )=60°,∴∠ACG =∠CBA +∠CAB =60°,故答案为:60°;(2)∵∠MON =n °,∴∠BAO +∠ABO =180°-n °,∵AC 、BC 分别是∠BAO 和∠ABO 的角平分线,∴∠CBA =12∠ABO ,∠CAB =12∠BAO ,∴∠CBA+∠CAB=12(∠ABO+∠BAO)=90°-12n°,∴∠ACG=∠CBA+∠CAB=90°-12n°;(3)∵CF∥OA,∴∠ACF=∠CAG,∴∠BGO-∠ACF=∠BGO-∠CAG=∠ACG,由(2)得:∠ACG=90°-12×80°=50°.∴∠BGO-∠ACF=5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掌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25.如图,BE平分∠ABD,CF平分∠ACD,BE与CF交于点G,若∠BDC=140°,∠BGC=100°,则∠A=()A.80°B.75°C.60°D.45°【答案】C【分析】连接BC,先求解∠DBC+∠DCB,再求解∠GBC+∠GCB,可得∠GBD+∠GCD,再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BD+∠ACD,从而可得:∠ABC+∠ACB,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的大小.【详解】解:连接BC,∵∠BDC=140°,∴∠DBC+∠DCB=180°-140°=40°,∵∠BGC=100°,∴∠GBC+∠GCB=180°-100°=80°,∴∠GBD+∠GCD=∠GBC+∠GCB-∠DBC-∠DCB=40°,∵BE平分∠ABD,CF平分∠ACD,∴∠ABD+∠ACD=2(∠GBD+∠GCD)=80°,∴∠ABC+∠ACB=∠ABD+∠ACD+∠DBC+∠DCB=80°+40°=120°,∴∠A=180°-(∠ABC+∠ACB)=6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角平分线的定义,熟练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与之相关的角的大小是解题的关键.26.如图,在△ABC中,已知∠A=70°,∠ABC、∠ACB的平分线OB、OC相交于点O,则∠BOC的度数为.【答案】125°【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BC +∠ACB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OBC +∠OCB ,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在△ABC 中,∠ABC +∠ACB =180°-∠A =180°-70°=110°,∵∠ABC 与∠ACB 的角平分线BO ,CO 相交于点O ,∴∠OBC +∠OCB =12∠ABC +∠ACB =12×110°=55°,在△BOC 中,∠BOC =180°-(∠OBC +∠OCB )=180°-55°=125°,故答案为:125°.【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整体思想的利用是解题的关键.27.如图,在△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 .(1)若∠ABC +∠ACB =130°,求∠BPC 的度数.(2)当∠A 为多少度时,∠BPC =3∠A ?【答案】(1)115°;(2)∠A =36°【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PBC ,∠PCB ,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BPC ;(2)根据(1)的方法求得∠BPC ,再结合条件∠BPC =3∠A ,解方程即可求得∠A .【详解】(1)∵PB 平分∠ABC ,PC 平分∠ACB ,∴∠PBC =12∠ABC ,∠PCB =12∠ACB ,∵∠ABC +∠ACB =130°,∴∠PBC +∠PCB =12(∠ABC +∠ACB )=65°,∴∠BPC =180°-(∠PBC +∠PCB )=180°-65°=115°,(2)∵PB 平分∠ABC ,PC 平分∠ACB ,∴∠PBC =12∠ABC ,∠PCB =12∠ACB ,∴∠PBC+∠PCB=12(∠ABC+∠ACB),∵∠ABC+∠ACB=180°-∠A,∴∠PBC+∠PCB=90°-12∠A,∠BPC=180°-(∠PBC+∠PCB)=180°-90°-12∠A=90°+12∠A∵∠BPC=3∠A∴3∠A=90°+12∠A,∴∠A=36°.【点睛】本题考查了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角度计算,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题的关键.【题型07:两外角角平分线模型】双外角平分线模型【条件】BP、CP分别为∠EBC、∠BCF的角平分线.【结论】∠P=90°-12∠A.28.如图①,在△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1)如果∠A=70°,求∠BPC的度数;(2)如图②,作△ABC外角∠MBC,∠N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Q,试探索∠Q,∠A之间的数量关系.(3)如图③,延长线段BP,QC交于点E,在△BQE中,存在一个内角等于另一个内角的3倍,求∠A的度数.【答案】(1)125°(2)∠Q=90°-12∠A(3)∠A的度数是45°或60°或120°或135°【分析】(1)在△ABC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BC+∠ACB=110°,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PBC=12∠ABC,∠PCB=12∠ACB,求出∠PBC+∠PCB=55°,再在△BPC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2)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出∠MBC=∠ACB+∠A,∠NCB=∠ABC+∠A,求出∠MBC+∠NCB=∠ACB+∠A+∠ABC+∠A=180°+∠A,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QBC=12∠MBC,∠QCB=12∠NCB,求出∠QBC+∠QCB=90°+12∠A,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3)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ACF=2∠BCF,∠ABC=2∠EBC,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得出∠ECF=∠EBC+∠E,求出∠A=2∠E,求出∠EBQ=90°,分为四种情况:①∠EBQ=3∠E=90°,②∠EBQ=3∠Q,③∠Q=3∠E,④∠E=3∠Q,再求出答案即可【详解】(1)∵∠A=70°,∴∠ABC+∠ACB=180°-∠A=110°,∵点P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PBC=12∠ABC,∠PCB=12∠ACB,∴∠PBC+∠PCB=55°,∴∠BPC=180°-(∠PBC+∠PCB)=125°;(2)∵∠MBC=∠ACB+∠A,∠NCB=∠ABC+∠A,∴∠MBC+∠NCB=∠ACB+∠A+∠ABC+∠A=180°+∠A,∵点Q是∠MBC和∠NC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QBC=12∠MBC,∠QCB=12∠NCB,∴∠QBC+∠QCB=12(∠MBC+∠NCB)=12(180°+∠A)=90°+12∠A,∴∠Q=180°-(∠QBC+∠QCB)=180°-90°+12∠A=90°-12∠A;(3)∵CQ为△ABC的外角∠NCB的角平分线,∴CE是△ABC的外角∠ACF的平分线,∴∠ACF=2∠BCF,∵BE平分∠ABC,∴∠ABC=2∠EBC,∵∠ECF=∠EBC+∠E,∴2∠ECF=2∠EBC+2∠E,即∠ACF=∠BC+2∠E,∵∠ACF=∠ABC+∠A,∴∠A=2∠E,即∠E=12∠A,∵∠EBQ=∠EBC+∠CBQ=12∠ABC+12∠MBC=12(∠ABC+∠A+∠ACB) =90°,如果△BQE中,存在一个内角等于另一个内角的3倍,那么分为四种情况:①∠EBQ=3∠E=90°,则∠E=30°,∠A=2∠E=60°;②∠EBQ=3∠Q,则∠Q=30°,∠E=60°,∠A=2∠E=120°;③∠Q=3∠E,则∠E=22.5°,∠A=2∠E=45°;④∠E=3∠Q,则∠E=67.5°,∠A=2∠E=135°,综合上述,∠A的度数是45°或60°或120°或135°.【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点,熟练掌握知识点及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是解题的关键.29.如图,在△ABC中,∠B=58°,三角形两外角的角平分线交于点E,则∠AEC=.【答案】61°【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平角定义求得∠DAC+∠ACF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EAC+∠ECA的度数,即可解答.【详解】解:∵∠B+∠BAC+∠BCA=180°,∠B=58°,∴∠BAC+∠BCA=180°-∠B=180°-58°=122°,∵∠BAC+∠DAC=180°,∠BCA+∠ACF=180°,∴∠DAC+∠ACF=360°-(∠BAC+∠BCA)=360°-122°=238°,∵AE平分∠DAC,CE平分∠ACF,∴∠EAC=12∠DAC,∠ECA=12∠ACF,∴∠EAC+∠ECA=12(∠DAC+∠ACF)=119°,∵∠EAC+∠ECA+∠AEC=180°,∴∠AEC=180°-(∠EAC+∠ECA)=180°-119°=61°,故答案为:61°.【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角定义,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答的关键.30.如图,△ABC两个外角∠CBD、∠B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A=40°,求∠BOC的度数.【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CBD、∠B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OBC=12(∠A+∠ACB),∠OCB=12(∠A+∠ABC),∴∠OBC +∠OCB =12(∠A +∠ACB +∠ABC +∠A ),∵∠A +∠ACB +∠ABC =180°,∴∠OBC +∠OCB =90°+12∠A ,在△OBC 中,∠BOC =180°-(∠OBC +∠OCB )=180°-(90°+12∠A )=90°-12∠A ,∵∠A =40°,∴∠BOC =90°-12×40°=90°-20°=70°.【题型08:内外角平分线模型】内外角平分线模型【条件】BP 、CP 分别为∠ABC 、∠ACE 的角平分线【结论】∠P =12∠A 【典例8】(1)如图1,在△ABC 中,BP 平分∠ABC ,CP 平分∠ACB ,求证:∠P =90°+12∠A ;(2)如图2,在△ABC 中,BP 平分∠ABC ,CP 平分外角∠ACE ,猜想∠P 和∠A 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1)证明过程见解答;(2)∠P =12∠A .【解答】(1)证明:∵A +∠ABC +∠ACB =180°,∴∠ABC +∠ACB =180°-∠A ,∵BP 平分∠ABC ,CP 平分∠ACB ,∴∠PCB =12∠ACB ,∠PBC =12∠ABC ,∴∠P =180°-(∠PCB +∠PBC )=180°-12(∠ACB +∠ABC )=180°-12(180°-∠A )=90°+12∠A ;(2)猜想:∠P=12∠A证明:∵∠ACE=∠A+∠ABC,∴∠A=∠ACE-∠ABC,∵∠PCE=∠P+∠PBC,∴∠P=∠PCE-∠PBC,又∵BP平分∠ABC,CP平分∠ACE,∴∠PBC=12∠ABC,∠PCE=12∠ACE,∴∠P=12∠ACE-12∠ABC=12(∠ACE-∠ABC)=12∠A.31.如图,在△ABC中,BO、CO分别平分∠ABC,∠ACB,BO的延长线交外角∠ACD的角平分线于点E.以下结论:①∠1=2∠2;②∠BOC=3∠2;③∠BOC=90°+∠2;④∠BOC=90°+∠1.其中正确的结论有(填序号).【答案】①③/③①【分析】依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得到∠1=2∠2,∠BOC=90°+12∠1,∠BOC=90°+∠2,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CE为外角∠ACD的平分线,BE平分∠ABC,∴∠DCE=12∠ACD,∠DBE=12∠ABC,又∵∠DCE是△BCE的外角,∴∠2=∠DCE-∠DBE=12∠ACD-∠ABC=12∠1,即∠1=2∠2,故①正确;∵BO、CO分别平分∠ABC,∠ACB,∴∠OBC=12∠ABC,∠OCB=12∠ACB,∴∠BOC=180°-∠OBC+∠OCB=180°-12∠ABC+∠ACB=180°-12180°-∠1=90°+12∠1,故④错误;∵CO平分∠ACB,CE平分∠ACD,∴∠ACO=12∠ACB,∠ACE=12ACD,∴∠OCE =12∠ACB +∠ACD =12×180°=90°,∵∠BOC 是△COE 的外角,∴∠BOC =∠OCE +∠2=90°+∠2,故②错误、③正确;综上,正确的有①③.故答案为:①③.【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32.如图,在△ABC 中,∠A =α,∠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1,得∠A 1;∠A 1BC 与∠A 1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 2,得A 2;⋯;∠A 2019BC 与∠A 2019CD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A 2020,得∠A 2020,则∠A 2020=.【答案】α22020【分析】结合题意,根据角平分线、三角形外角、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得∠A 1=12∠A ,同理得∠A 2=12∠A 1=α22;再根据数字规律的性质分析,即可得到答案.【详解】根据题意,∠A =α,∠ABC 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1∴∠A 1=180°-12∠ABC -∠ACB -12∠ACD ∵∠ACD =∠A +∠ABC∴∠A 1=180°-∠ABC -∠ACB -12∠A ∵∠A +∠ABC +∠ACB =180°∴∠A 1=12∠A 同理,得∠A 2=12∠A 1=12×12∠A =α22;∠A 3=12∠A 2=12×12×12∠A =α23;∠A 4=12∠A 3=12×12×12×12∠A =α24;⋯∠A n =12∠A n -1=α2n ∴∠A 2020=α22020故答案为:α2202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和数字规律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外角、角平分线、数字规律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33.【初步认识】(1)如图1,BM 平分∠ABC ,CM 平分外角∠ACD ,若∠A =80°,则∠M =°.【变式探究】(2)已知ABCD 为四边形,E 为边AB 延长线上一点,如图2,∠ADC =110°,∠BCD =120°,∠DAB 和∠CBE 的平分线交于点F ,则∠F =°.【继续探索】(3)已知ABCD 为四边形,E 为边AB 延长线上一点,如图3,∠ADC =α,∠BCD =β,且α+β>180°,∠DAB 和∠CBE 的平分线交于点F ,求∠F 与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终极挑战】(4)如果将(3)中的条件α+β>180°改为α+β<180°,再分别作∠DAB 和∠CBE 的平分线,且两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交于点F ,那么∠F 与α、β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结论.(不用说明理由)【答案】(1)40;(2)25;(3)∠F =12α+12β-90°,理由见解析;(4)∠F =90°-12α-12β【分析】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1)利用角平分线定义和三角形外交的性质可探究出∠M =12∠A ,即可求解;(2)延长AD 、BC 相交于G ,先求出∠G 的度数,然后同(1)得出∠F =12∠G ,即可求解;(3)类似(2)探究即可;(4)延长DA ,CB 相交于G ,延长BA ,先求出∠G =180°-α-β,再判断AF 平分∠NAG ,FB 平分∠ABG ,然后同(1)得出∠F =12∠G ,即可求解.【详解】解:∵BM 平分∠ABC ,CM 平分外角∠ACD ,∴∠MBC =12∠ABC ,∠MCD =12∠ACD ,∵∠A =∠ACD -∠ABC ,∠M =∠MCD -∠MBD ,∴∠M =12∠ACD -12∠ABC =12∠A ,∵∠A =80°,∴∠M =40°,故答案为:40;(2)延长AD 、BC 相交于G ,∵∠ADC =110°,∠BCD =120°,∴∠GDC =70°,∠GCD =60°,∴∠G =50°,同(1)可证∠F =12∠G ,∴∠F =25°,故答案为:25;(3)∠F =12α+12β-90°理由:延长AD 、BC 相交于G ,∵∠ADC =α,∠BCD =β,。

角度中误差计算公式

角度中误差计算公式

角度中误差计算公式在测量学中,角度中误差可是个相当重要的概念呢!咱先来说说啥是角度中误差。

简单来讲,它就是衡量测量角度精度的一个指标。

角度中误差的计算公式是这样的:$m = \pm \sqrt{\frac{[vv]}{n}}$ 。

这里的“m”就是角度中误差,“[vv]”表示的是各个观测值的真误差的平方和,“n”呢,则是观测的次数。

我记得有一次带学生出去做实地测量的作业。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们来到了学校的操场上。

我把学生们分成了几个小组,给他们布置了测量操场上某个角的任务。

有个小组的同学特别认真,他们一次次地测量,记录数据,小脸蛋上满是专注的神情。

可当他们计算角度中误差的时候,却犯了迷糊。

我走过去一看,发现他们在计算真误差平方和的时候出了错,把符号都弄混了。

我就耐心地给他们讲解,告诉他们每一步应该怎么算。

就拿这个小组的测量数据来说吧,他们测了 5 次,得到的角度分别是45°10′20″、45°11′10″、45°09′30″、45°10′50″、45°11′30″。

先把这些角度都转化为以度为单位,然后与理论值比较得出真误差。

假设理论值是45°10′00″,那么第一个测量值的真误差就是20″,转化为度就是20/3600 度。

依次算出每个测量值的真误差,再平方,然后求和,最后除以观测次数 5,再开平方,就能得到角度中误差啦。

其实呀,计算角度中误差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认真,每一个数据,每一步计算都不能马虎。

就像我们生活中做事情一样,稍微一粗心,可能结果就差之千里。

还有一次,在课堂上讲解角度中误差计算公式的时候,有个同学突然举手问我:“老师,这个公式到底有啥用啊?”我笑着回答他:“这用处可大啦!比如说,工程师建大桥的时候,如果角度测量不准确,那大桥可能就歪啦;建筑师设计房子的时候,角度错了,那房子可能就不美观也不安全啦。

”同学们听了都哈哈大笑,但是也明白了角度中误差计算的重要性。

科学计算器斜度转换键

科学计算器斜度转换键

科学计算器斜度转换键
科学计算器斜度转换键有以下几种,使用时配合百分比法、度数法等相关公式,便可进行斜度转换。

1、度数法:
其计算公式如下:角度 = arctan(坡度)
例如:1比0.75坡度换算角度是几度?
可以用反正弦表示arc tan1/20 arc tan (1:20)
是先安按tan然后输入角度等于就可以了吗我举个例子一个坡屋顶20度那坡度。

先按tan再按度数,即可。

1%的坡度是0.01 坡度是正切,所以是0.573度。

坡度1.5%即0.015,这数的反正切值就是角度。


arctan0.015=8.6°在电脑附件的计算器上输入0.015,点inv,再点(tan—1)
角度 = arctan (0.03)= 1.71°
2、百分比法
其计算公式如下:坡度=(高程差/路程)x100%,即两点的高程差与其路程的百分比。

例如:坡度3%是指路程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3米;1%是指.
坡度是把坡面的垂直高度h和水平距离l的比叫做坡度,即坡脚的正切值。

此题 tanθ=3%=0.03 用反三角函数(查表)即可求出θ的角度。

坡度是坡角的正切值,如果不是特殊角,通过正切值计算角度只能利用计算器或查三角函数表。

坡度0.3309,坡角
=arctan0.3309=18.31度。

图纸角度怎么计算方法

图纸角度怎么计算方法

图纸角度怎么计算方法
在进行图纸设计时,角度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
影响到整个设计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图纸
角度计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种常见的角度计算方法——三角函数法。

在图纸设计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需要计算不规则图形的角度的情况。

这时,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函数来进行计算。

以直角三角形为例,我
们可以通过已知的两条边长来计算出夹角的大小。

利用正弦、余弦、正切等三角函数,可以很方便地求得所需的角度值。

其次,还有一种常用的角度计算方法——坐标法。

在二维平面上,我们可以通过坐标系来确定两条线之间的夹角。

假设我们需要
计算两条线的夹角,可以先确定它们的斜率,然后利用斜率的性质
来求得夹角。

这种方法在计算直线之间的夹角时非常实用,而且计
算过程相对简单直观。

除了上述两种方法外,还有一种常见的角度计算方法——投影法。

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需要计算物体投影的角
度的情况。

这时,我们可以利用投影的性质来求得所需的角度值。

例如,当我们需要计算一个物体在地面上的投影与水平线的夹角时,可以通过投影的长度和高度来求得所需的角度值。

总的来说,图纸角度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可以根据具体
的设计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我们可能会
结合多种方法来求得所需的角度值,以确保设计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希望以上介绍的方法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在实际应用中能
够灵活运用,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Windows计算器如何进行角度计算

Windows计算器如何进行角度计算

Windows计算器如何进行角度计算1)启动计算器开始-》所有程序-》附件-》计算器在计算器的“查看”菜单中,选择“科学型”,在界面上选择“十进制”,“角度”,如图所示:2)度分秒的输入i)按照小数形式,如45度28分41秒,可直接输入:45.2841;45度1分1秒,可直接输入,45.0101;ii)输入后,选中“INV”前的复选框,点击计算器的“dms”按钮,将度分秒转化为度,如:输入45.2841,选中INV,点击”dms”后,转化为:45.4780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6度。

试验:将30度36分转化为度:输入30.36,选中INV,点击”dms”后,转化为:30.63)将度转化为度分秒:示例:将20.6度转化为度分秒形式:输入20.6, 点击”dms”,按钮,转化为:20.36, 也即20度36分需注意:将20.5度按上述方法转化为度分秒后,计算器显示:20.3需补全位数20.3000 也即20度30分00秒总之,如果计算结果小数点后不是4位,需在后补零直至为4位:43.231补足零之后变为43.2310,也即43度23分10秒4) 度分秒加减计算:示例:计算45度34分21秒+44度25分39秒输入:45.3421, 选中INV,点击”dms”,按钮,点“+”按钮,输入44.2539, 选中INV,点击”dms”,按钮,点“=”按钮,得到结果:90示例:计算45度34分21秒+44度25分38秒输入:45.3421, 选中INV,点击”dms”,按钮,点“+”按钮,输入44.2538, 选中INV,点击”dms”,按钮,点“=”按钮,得到结果:89.9997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度,按”dms”按钮,转化为度分秒形式,得:89.5959 也即,89度59分59秒。

角度的分类与计算

角度的分类与计算

角度的分类与计算角度是物体朝向的一种度量方式,广泛应用于几何学、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

它可以帮助我们描述物体相对于某一固定参考方向的位置或朝向。

在角度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来对角度进行归类,同时也需要学会如何进行角度的计算。

一、角度的分类根据角度的度量范围,我们可以将角度分为以下几类:1. 弧度(radian):弧度是最常用的角度单位之一,常用符号为rad。

弧度是通过弧长占圆的半径得到的,通常采用弧长与半径的比值表示。

在数学和物理学中,弧度常用于复杂的三角函数计算。

2. 度(degree):度是最常见和常用的角度单位,常用符号为°。

度是将圆周等分为360份,每一份为一度。

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中,我们常用度来描述角度的大小。

3. 分(minute)和秒(second):分和秒是度的进一步细分单位。

1度等于60分,1分等于60秒。

在一些需要更加精确度量的应用中,分和秒被广泛使用。

4. 直角和平角:直角是角度的一种特殊形式,等于90度或π/2弧度。

平角则是角度的另一种特殊形式,等于180度或π弧度。

二、角度的计算在进行角度计算时,我们需要熟悉一些基本的计算公式和方法。

以下将介绍几个常见的角度计算类型。

1. 两角的和与差的计算:当需要计算两个角的和或差时,可以利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和:角A + 角B = 结果角差:角A - 角B = 结果角2. 参考角的计算:当已知一个角度,而需要计算与该角度相互对应的角度时,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参考角 = 180度 - 已知角度3. 弧度与度之间的相互转换:如果需要将一个角度转换为弧度,可以使用以下公式:弧度 = 角度× π / 180度相反地,如果需要将一个弧度转换为度,可以使用以下公式:度 = 弧度 × 180度/ π以上仅为一些常见的角度计算方法,实际应用中还存在更多复杂的计算情况,需要根据具体问题进行推导和计算。

结论角度作为一种重要的度量方式和计算工具,对于解决几何学、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角度的计算公式

角度的计算公式

角度的计算公式
一、什么是正余弦角度
正余弦角度(sine and cosine angle)是一种角度测量方法,主要用来确定平面上两个向量的夹角。

它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表达一定的几何形状,是旋转方位的基础。

简而言之,正余弦角度被定义为以弧度为单位的夹角,取值范围为-π≤theta≤pi。

二、正余弦角度的计算公式
正余弦角度的计算公式是:
cos(θ)=(a×b)/|a||b|
sin(θ)=(c×d)/|c||d|
其中θ表示夹角,a,b,c,d分别表示两个向量各自的分量。

|a|和|b|分别表示向量a和向量b的长度,c和d的长度用|c|和|d|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余弦函数只适用于计算某两个向量夹角大于0小于π的情况,也就是说,余弦函数只考虑那些角度夹角小于π的夹角计算。

三、使用正余弦公式计算结果
使用正余弦角度计算公式只需要提供两个向量的构成数据即可,例如,假设A=(4,1),B=(2,3)是两个向量,其中4和2分别表示A、B
在X轴上的坐标值,1和3分别表示A、B在y轴上的坐标值,以及向量A、B之间构成的夹角θ,则可以使用正余弦角度计算公式计算出2.228rad这样的角度值。

因此,正余弦角度是一种有效的测量平面上两个向量夹角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揭示几何形状的变化特征,是旋转方位的基础。

角度分的计算方法

角度分的计算方法

角度分的计算方法是将角度秒数转换成分数,其计算公式为:度分=度*60+分。

举个例子,假设有一个角度为52度37分45秒,按照上述公式进行换算就可以得到,首先将37分换算成秒数,即37*60=2220秒,那么该角度转化为分数为52*60+2220+45=3845分。

因此,52度37分45秒可以用3845分数来表示。

请注意,在实际应用中,分和秒之间的转换可以简单地看作是除以60来等价地获取其总秒数和分数数。

例如,假设我们有一个角度为3度30分36秒,即总共3*60+30=186分钟(186分钟),其中36秒代表额外的分数(186分+36秒/60秒=2分钟)。

这样可以有效地在分和秒之间进行转换。

excel中角度计算

excel中角度计算

excel中角度计算EXCEL中关于角度的输入、输出及转换计算技巧角度,是我们搞测量这一行无论如何也避不开的,而电子表格EXCEL软件也是我们测量人最爱的计算工具软件之一,如何在EXCEL中输入、输出(显示) 角度,这的确是一个看似简单、但又不是那么简单的问题。

先讲角度的表示形式,我们最习惯的还是度分秒的形式,如134?32′45.6″,最直观,要在EXCEL单元格中输入这组数据,没有任何问题,比如我们熟悉的路线直曲表:..可是,路线直曲表只是个最终的成果表,在大多时候,我们在EXCEL中输入角度并不只是呈现数据,而是需要根据输入的角度进行相关的计算,这些计算大多都涉及三角函数,比如正弦、余弦、正切等。

在EXCEL中,所有三角函数计算的角度单位都规定是弧度。

这样,就产生这样一个角度转换,我们输入度分秒的角度,在计算时则需要将它们转换成弧度。

在进一步阐述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EXCEL中两个有关角度转换的函数,一个是RADIANS()函数,另一个是DEGREES()函数,前者是将括号内的度数(十进制的度数,不是度分秒)转换为弧度,后者则是将括号内的弧度转换为度数(十进制)。

这两个函数我们不知道使用也没有多大关系,因为我们都知道度和弧度转换系数是:180/π。

and approval personnel shall be strictly guided by credit policies and requirements for review and approval. Review approval throughlogical examination, comparison and verification of personnel as well as their own experience in review and approval to enhance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credit information audit. For obvious errors, contradictions, or unreasonable or unexplainable data, information should be indicated in the review approval. Content review and approval personnel should conduct a再回到前面提到的将输入的度分秒转换成弧度的这个问题,一般的解决方法是两个:1(将角度(度分秒)按小数形式输入到一个单元格,如133度32分43秒,就输入为133.3243,然后编一个自定义函数,将这个小数中的度、分、秒数字分别提取出来,转换为度,如133度32分43秒就通过“133+32/60+43/3600”这个计算式得到133.5452778度,再使用RADIANS()函数可计算得到弧度;2(将度、分、秒分别输入到相邻的三个单元格里,并且可以通过定义单元格格式的方式给数字后面附加显示相应的角度单位,以便求得良好的显示效果,再通过类似上述第1点的转换方法计算求得弧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