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4章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第17课时果蝇的伴性遗传教学案北师大必修2
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第3节伴性遗传二人的伴性遗传》178北师大教案设计
1伴性遗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伴性遗传》这一节,是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内容。
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
它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
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中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
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对问题研究的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布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
同时“资料分析”等内容也能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方法,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以学过分离定律,减数分裂及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同时,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完成知识上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3)掌握伴性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2.能力目标(1)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伴性遗传的类型及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的科学思维方法;(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揭示事物规律的能力;(3)通过对遗传图解进行观察、推理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假说—演绎推理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品质的教育和优生优育的人口教育。
【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
【教学方法】2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探索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第3节伴性遗传一果蝇的伴性遗传》203北师大教案设计
果蝇的伴性遗传海林市高级中学张秀一、教材分析《果蝇的伴性遗传》这节课在建构遗传学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遗传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从内容上讲:按照遗传学发展史来安排教材内容的人教版,这一节把孟德尔提出的微观的“遗传因子”定位在了宏观的染色体上,从而得出了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同时。
为后面学习伴性遗传奠定了基础。
在学科思维方法的训练和提高解题能力方面: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利用果蝇的杂交实验将特定的基因与特定的染色体建立联系。
本节课通过对教材资源的深度挖掘,尤其是摩尔根的探究过程,精心设计学生参与的活动,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探究,建立系统的遗传学思维。
这节课的重难点应放在,帮助学生建构遗传学知识体系和训练学生掌握并运用类比推理法和假说演绎法上。
二、学情分析在第一章中,学生学习了孟德尔遗传定律,提出有遗传因子(基因)的存在,此时学生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些疑问:遗传因子(基因)是什么?遗传因子(基因)在哪里?在第二章的第一节中我们又学习了减数分裂,知道了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也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萨顿假说的推理方法和依据;学习摩尔根运用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生物学思维。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离定律的内容,对比基因与染色体变化规律的相似点,进而学习萨顿的类比推理科研法;通过小组讨论(书写遗传图解)解释“果蝇杂交实验”的实验现象,分析测交结果,进而构建遗传学分析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深层次地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生命的热爱,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尝试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2、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2)难点: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的解释与验证四、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回顾遗传学经典定律——孟德尔的分离定律(齐读)教学内容:【萨顿假说】将“基因”“同源染色体”替换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对比基因与染色体变化规律,体验二者变化的相似行为,从而学习萨顿假说的推理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第3节伴性遗传一果蝇的伴性遗传》226北师大教案设计
第4章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第3节伴性遗传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解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减数分裂与孟德尔遗传规律紧密相连,减数分裂又是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知识目标: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依据和实验依据;会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说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能力目标: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情感目标:认同基因是物质的实体;认同观察、提出假说、实验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学习科学家敢于怀疑的科学精神(三)重难点的确定※教学重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依据;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教学难点: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依据二.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不断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猜想、实验并得出结论。
比如问题探讨中“请你试一试,将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把分离定律再念一遍,你觉得这个替换有问题吗?由此你联想到什么?”如果学生能在老师的启发下答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甚至说“遗传因子是不是就是染色体”,我们这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
探究式学习法:现代教学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仅仅通过教师的传授及学生个体的主动学习是不够的,教学任务需要更多地依赖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互作用以及群体协商与对话等教学情境来实现。
所以本节课除了传统的传授法之外,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达到教学目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主动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潜在作用。
三.教学设计思路1、以“类比推理”的科学方法为一条主线2、以“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为课堂的第二条线索萨顿假说的证据——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中体现了“假说——演绎”的方法。
五.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问题探讨:请你试一试,将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把分离定律再念一遍,你觉得这个替换有问题吗?由此你联想到什么?(这是教材上设计的问题,非常地好,好在很容易使学生将遗传因子与染色体联系起来,如果学生能在老师的启发下回答出遗传因子在染色体上,哪怕说“遗传因子是不是就是染色体,”那我们这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
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第3节伴性遗传一果蝇的伴性遗传》211北师大教案设计
1《4.3.1伴性遗传--果蝇的伴性遗传》教学设计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林骅青一、概述“伴性遗传”一节是北师大版必修二第四章第3节的内容,主要内容有果蝇的伴性遗传和人的伴性遗传两大部分内容等。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依照科学史的顺序,本节课将继续学习伴性遗传的规律,最后自己总结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要想得出伴性遗传的规律,必须先理清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然后才能推导出基因可以通过性染色体从父母传给后代,即伴性遗传。
萨顿依据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的行为与孟德尔假设的遗传因子在亲子代之间的行为具有惊人的相似性,进而提出假说。
该假说通过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得以证实。
二者分别从逻辑思维和实验证据两个角度把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从而把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和减数分裂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用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萨顿、摩尔根等科学家的研究思路,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同时又为下一节“人类的伴性遗传”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目标分析(一)依据课程标准并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掌握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本质,并利用此观念解释各种情景中的生命现象本质。
2.科学思维:基于果蝇实验的事实和证据,采用恰当的思维方法揭示其生物学规律及机制。
3.科学探究: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测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尝试运用假说--演绎法探究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提高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提出问题、设法求证的科学探究素养。
4.社会责任:认同科学研究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要有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领悟假说演绎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2)果蝇伴性遗传的现象、解释及验证;(3)伴性遗传的概念。
2.教学难点(1)运用假说演绎的方法探究基因位于染色体上;(2)果蝇白眼伴性遗传的现象、解释及验证。
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第3节伴性遗传一果蝇的伴性遗传》219北师大教案设计
1《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二节,本节内容是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的延续,围绕着“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展开,但其根本落脚点是要揭示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实质。
而其中不断贯穿着减数分裂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有关知识,及时有效的帮学生复习巩固了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最终得到“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也为后面的章节研究“基因的本质”做了铺垫。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整体生物学知识基础较弱,学生思维的训练不够,空间想象、分类类比、数理演算、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都不强。
本节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了解了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基础上展开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假说。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2、说明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萨顿的假说,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的学习,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本节,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2、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教学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对摩尔根实验现象的解释。
2五、教学方法与学法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提倡探究性学习”,这个理念是希望让我们和学生都形成一种习惯,即对我们发现的问题首先可以提出假设,然后实验证明,最后得出结论,也即探究的一般思路。
运用探究式学习法、启发式学习法学习。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的思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问题探讨: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萨顿的假说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展示公务员考试中的类比推理题目2.引导得到类比推理概念3.用两个事实引导学生思考基因在哪里?事实1: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得到认可事实2:1883年减数分裂的发现二、探索感知、层层深入1.“观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和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中基因的行为,通过类比推理比较二者有哪些相似之处?介绍萨顿假说及其内容,引出类比推理并无事实依据,由这种方法得出的假说,也不等于事实。
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第3节伴性遗传一果蝇的伴性遗传》213北师大教案设计
<<果蝇的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必修二的内容。
在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以及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之后,将两者联系到一起,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的核心内容是摩尔根已经利用果蝇做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在此基础上接着探究摩尔根的连锁遗传定律。
从而把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的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了一起。
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理解,同时又为学习伴性遗传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重走摩尔根的科学研究之路。
二、学情分析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学习生物的积极性高。
而且学生对于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画遗传图解、假说演绎法和减数分裂已经掌握的非常到位,为学习这节内容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学生学习难点在于摩尔根的果蝇实验探究过程,由于课本涉及连锁遗传的内容很少,所以我以引导为主,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我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1.理解连锁遗传的概念并概述交叉互换的特点2.掌握连锁遗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3.通过小组讨论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连锁遗传的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连锁遗传的特点2.教学难点:分析连锁遗传规律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便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采取引导式思维探究的方法,小组讨论,观察分析,综合归纳。
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想探究问题,又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欲望,通过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六、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新课视频播放摩尔根的简介,内容包括摩尔根从小就对大自然的一切充满兴趣,直到之后考入大学进行科学探究。
板书课题:“染色体遗传理论的奠基人—摩尔根”认真观看视频,感悟摩尔根生活经历。
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第3节伴性遗传二人的伴性遗传》171北师大教案设计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内容及地位:《伴性遗传》是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它以人类红绿色盲为例讲述了伴性遗传的现象、规律及应用。
对基因分离定律及自由组合定律进行了扩展、补充和深化。
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中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故事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
教育学生学习道尔顿认真细致的品质,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结合该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1)通过对遗传图谱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识图、综合分析能力;(2)培养学生由现象开始分析问题本质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伴性遗传规律的学习,使学生关注遗传病的预防,初步形成科学的优生观念。
(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要对伴性遗传的现象作出合理、准确的解释,指导生产实践,离不开对伴性遗传本质的理解,因此,我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为:“理解人类红绿色盲遗传原理和规律”。
但是,由现象开始分析问题的本质并非易事,因此,本节的教学难点为:“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
二、教法分析1.学情分析本节内容为高一下学期的学习内容,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以下学习基础:首先是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又学习了该定律的细胞学基础,以及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本节内容是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特殊情况。
其次是学生的能力基础:高一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获取信息及探究能力,可以较好地完成教师精心设置的任务。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基础:高一的学生好奇心强,乐于合作、探究,具备实事求是的态度。
2.授课理念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物,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与乐趣;从生活走进生物学,从生物学走向社会。
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第3节伴性遗传二人的伴性遗传》176北师大教案设计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和反思武汉市育才高中王京良一、教学目标1、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概述XY型伴性遗传的特点。
2、通过学习道尔顿发现色盲的故事体验科学家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尊重科学的精神。
3、通过对一个家族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推导出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和通过分析遗传图解总结伴性遗传的规律特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
4、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5、能够用学习到的伴性遗传知识主动向他人宣传有关伴性遗传的案例和原理,为人类的优生和农业生产服务。
进而引导大家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生命观念,体现有关生物学知识学以致用的社会责任。
二、学情分析伴性遗传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又能够解释一些常见的遗传病例,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内容,在教学中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热情高,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分析,并练习绘制遗传图解,真正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再及时引导学生学习伴性遗传的意义和应用。
三、重难点及突破策略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
重难点突破策略:课堂设计围绕伴性遗传的特点为主线展开,突出了本节的教学重点。
通过性染色体的剖析、基因分离定律的迁移,使学生很容易书写遗传图解并进行分析,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情境引入:问题导入,承上启下教师活动:通过总结上一课的学习引入新课:“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基因在染色体上,果蝇的眼色遗传表现出跟性别相关联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在我们学完第三节伴性遗传的知识后就可以找到答案,那么,什么是伴性遗传?伴性遗传又有什么特点和规律?”。
要搞清楚这些问题,首先让我们来看几张图片。
学生活动:观看色盲检查图片。
设计说明:承前启后,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首先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通过学生的辨认、识图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并简要指出红绿色盲对于人类本身所造成的危害,引出人类红绿色盲的发现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第3节伴性遗传一果蝇的伴性遗传》212北师大教案设计
《果蝇的伴性遗传》教学设计福州三中刘会坚课程性质:本节课于2017年10月27日,在福建教育学院培训中心主办的2017年福建省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专业领导力提升培训班开设的公开课,课上老师娴熟的信息技术应用与学科整合能力得到省教育学院陈欣老师、与会的听课组长们的一致好评!设计思想:本节课主要以学生为主,为学生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储备,主动探索,交流互动,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新的认知体系,形成学习过程的主动建构。
教材分析:本节是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四章第3节,围绕着“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展开,但其根本落脚点是要揭示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实质。
而其中不断贯穿着减数分裂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有关知识,及时有效的帮学生复习巩固了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最终得到“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重要的结论。
因为是高三的一轮复习课,在教学方面做了修改,并非简单的出示课本上的摩尔根的假说内容,而是引导学生在摩尔根假设伴X遗传的前提下分析X、Y同源区段的可行性,学生讨论分析判断眼色存在X、Y同源区段的若干种方法(雌隐雄显的杂交实验、DNA分子杂交技术、PCR技术等)。
设计意图:因所教学班级是校重点班,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等能力有了一定储备,本节在学生学习教材中分析摩尔根假设“如果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Y上不含它的等位基因”的基础上做了大但尝试,引导学生用假设演绎的方法推断“白眼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的可能性,既是对学生遗传图解书写规范最好的展示,同时在探究、分析、讨论过程中生物科学的核心素养就得到很好地渗透。
而且这种处理方式能很快地将能力目标:遗传图解的书写规范,掌握遗传规律,并能分析遗传学相关问题给突破。
因是高三复习,且现在学生面对的是全国卷,很考察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逻辑分析推理能力等,基于此对课程的第二部分进行了拓展和延伸,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讨论分析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区段还是XY同源区段”的方法,这个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也是提出挑战,毕竟不同孩子的思维空间,知识迁移是不同的,教师课前备课时要下足够功夫,要想到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课堂的“火花”是无处不绽放,比如学生会提到除杂交方法以外的其他方法:“基因检测”、“基因诊断”、“DNA分子杂交技术”等,本身学生的在思考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知识再现和重温的过程,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给学生搭建一个很好的支架,使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得到提升。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必修:遗传与进化一果蝇的伴性遗传-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伴性遗传--果蝇的伴性遗传》教学设计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林骅青一、概述“伴性遗传”一节是北师大版必修二第四章第3节的内容,主要内容有果蝇的伴性遗传和人的伴性遗传两大部分内容等。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依照科学史的顺序,本节课将继续学习伴性遗传的规律,最后自己总结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要想得出伴性遗传的规律,必须先理清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然后才能推导出基因可以通过性染色体从父母传给后代,即伴性遗传。
萨顿依据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的行为与孟德尔假设的遗传因子在亲子代之间的行为具有惊人的相似性,进而提出假说。
该假说通过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得以证实。
二者分别从逻辑思维和实验证据两个角度把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从而把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和减数分裂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用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萨顿、摩尔根等科学家的研究思路,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同时又为下一节“人类的伴性遗传”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目标分析(一)依据课程标准并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掌握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本质,并利用此观念解释各种情景中的生命现象本质。
2.科学思维:基于果蝇实验的事实和证据,采用恰当的思维方法揭示其生物学规律及机制。
3.科学探究: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测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尝试运用假说--演绎法探究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提高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提出问题、设法求证的科学探究素养。
4.社会责任:认同科学研究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要有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领悟假说演绎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2)果蝇伴性遗传的现象、解释及验证;(3)伴性遗传的概念。
2.教学难点(1)运用假说演绎的方法探究基因位于染色体上;(2)果蝇白眼伴性遗传的现象、解释及验证。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4章第3节《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第4章第3节伴性遗传-人的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伴性遗传”是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4章第3节的内容。
主要包括:果蝇的伴性遗传和人的伴性遗传两大部分内容。
这些内容与前面所学的基因分离规律和基因自由组合规律有密切联系。
本次课主要讲解第二部分内容人的伴性遗传中最为常见的红绿色盲,通过分析归纳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归纳出伴性遗传中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同学们通过前一节内容的学习,已经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及性染色体的传递方式,并能够准确书写遗传图解。
红绿色盲检测是学生每次体检必查项目之一他们对此有比较深刻的实践体验,因此,学生能够很快进入到伴性遗传的学习中。
高中生求知欲旺盛,自学能力较强,已具有较强的思考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红绿色盲小测试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现象着手,引导学生认识红绿色盲,从宏观到微观,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
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活跃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三、教学策略结合学情分析,伴性遗传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红绿色盲的检测是每次体检必查项目,学生对此十分感兴趣,在教学中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采用问题引导的方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式教学。
并练习绘制遗传图解,真正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将知识内化为自己所有。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运用类比分析方法,并熟练的书写红绿色盲症不同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从而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色盲遗传图解,学习使用图示方法分析红绿色盲遗传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红绿色盲症的发现让学生体会科学家的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并懂得感恩。
2.通过学习和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以人的红绿色盲为例,分析说明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第3节伴性遗传一果蝇的伴性遗传》209北师大教案设计
《果蝇的伴性遗传》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说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论证果蝇的红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推理过程【课程标准分析】《果蝇的伴性遗传》是北师大版《生物必修②〈遗传与进化〉》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按照遗传学的发展顺序,在学完遗传因子的发现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基础上,科学家通过类比推理法以假说的形式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而后才以实验的方式论证果蝇的红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
本节课的内容是基于萨顿的假说,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一内容的学习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利用第一章学到的假说演绎法推理整个过程,得出实证,更能够激起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和兴趣。
与此同时,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代解释,结合了细胞学和遗传学内容,较为深奥,选择用微课在课上和课下辅助教学,课堂针对性解决难点问题应当会更加高效。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概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假说演绎法,并运用验证摩尔根的果蝇实验,证明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上没有对应的等位基因。
(2)运用有关基因与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科学研究需要大胆质疑,勇于实践,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2)参与假说演绎的推理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锻炼实验设计技能。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3)论证果蝇的红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推理过程(二)教学难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2)推动假说演绎法的使用,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果蝇的测交实验。
【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学习过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孟德尔遗传规律等相关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2)上一节课已经介绍了类比推理法和萨顿的假说,通过微课和课堂反馈,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并认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一观点。
高中生物 第4章 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 4.3 伴性遗传 北师大版必修2
一二
(2)结论:白眼基因位于X性染色体上。 (3)性连锁基因:遗传学上将位于X或Y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称为性 连锁基因。 (4)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连锁的现 象,叫伴性遗传或性连锁遗传。
一二
二、人的伴性遗传 1.人类红绿色盲 红绿色盲基因的位置:位于X染色体上,为隐性基因。Y染色体由 于过于短小而没有与X染色体相对应的等位基因。
12345
5下图为某疾病遗传系谱图,该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X染色体显性遗传 D.X染色体隐性遗传 解析:该系谱图符合典型X染色体显性遗传“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 儿必然患病”的特点。 答案:C
谢谢欣赏
THANK YOU FOR WATCHING
一二
2.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女性 基因型 XBXB XBXb 表现型 正常 正常(携带者)
男性 XbXb XBY XbY 色盲 正常 色盲
一二
3.人类红绿色盲(伴X隐性)遗传的主要特点 (1)具有隔代遗传现象。 (2)红绿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原因:女性只有在两个X性染色体上都带有色盲基因时,才表现出 红绿色盲,而男性只要X性染色体上携带色盲基因,就表现出红绿色 盲。 (3)具有交叉遗传现象。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 以后只能传给女儿。 (4)女性色盲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均是色盲。
12345
2决定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R基因控制红色,r基因 控制白色。一只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红眼雄果蝇杂交,其后代中不可 能出现的是( ) A.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雄果蝇 C.红眼雌果蝇 D.白眼雌果蝇 解析:先写出亲代基因型,红眼雌果蝇为XRXR或XRXr,红眼雄果蝇 为XRY。XRXR×XRY→XRXR(红眼雌果蝇)、XRY(红眼雄果 蝇);XRXr×XRY→XRXR(红眼雌果蝇)、XRXr(红眼雌果蝇)、 XRY(红眼雄果蝇)、XrY(白眼雄果蝇)。可见,后代中不可能出现白 眼雌果蝇。 答案:D
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第3节伴性遗传二人的伴性遗传》177北师大教案设计
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本节聚焦:1.什么是伴性遗传?2.伴性遗传有什么特点?重点:伴性遗传的概念及特点难点:伴性遗传的特点导入:你的色觉正常吗?新授课:预习任务:阅读教材P33至P34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红绿色盲谁发现的?(2)请判断该病是隐性遗传病还是显性遗传病?并说出理由(3)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并说出理由一、伴性遗传概念: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伴性遗传。
二、红绿色盲症特点1、社会调查表明:我国男性色盲患者近7%,女性色盲患者近百分之0.5%.说明什么?2、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女性男性基因型表现型正常正常(携带者)色盲正常色盲3、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子代发病率(用遗传图解表示)女性正常男性色盲女性携带者男性正常亲代XBXBXbYXBXb ×XBY 配子XB XbYXB Xb XBY子代XBXbXBYXBXBXBXbXBY女性携带者男性正常女性正常男性色盲女性携带者男性正常1:11:1:1:1女性正常和男性色盲婚配子代中无论男女都表现正常,但女儿全是携带者。
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
女性携带者和男性正常婚配子代中患病概率为1/4,女儿全部正常,儿子中有一半的患病。
男孩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于母亲4、思考:如果一个女性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和一个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结婚,所生子女基因型和表现型会怎样?如果一个女性红绿色盲患者和一个色觉正常的男性结婚,情况又如何?完成课本36页遗传图解。
三、小结四、课堂练习。
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第3节伴性遗传二人的伴性遗传》175北师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⑴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3.能力方面⑴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⑵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伴性遗传的特点。
2.教学难点(1)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四、教学课时2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问题探讨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回答〖提示〗(该问题只有在学完本节内容之后,学生才能够比较全面地回答,因此,本问题具有开放性,只要求学生能够简单回答即可。
)1.红绿色盲基因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此这两种遗传病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
2.红绿色盲基因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尽管都阅读思考回答“讨论。
”引入新课位于X染色体上,但红绿色盲基因为隐性基因,而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为显性基因,因此,这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不相同,红绿色盲表现为男性多于女性,而抗维生素D佝偻病则表现为女性多于男性。
伴性遗传什么是伴性遗传(它们的基因位于性染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学生回答学会概念一、人类红绿色盲症〖问〗伴性遗传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阅读故事并让学生完成“资料分析”。
〖问〗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教师板画教材中的色盲家系图,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
(1)家系图中患病者是什么性别的?说明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答案:男性。
与性别有关。
)(2)Ⅰ代中的1号是色盲患者,他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中的几号?(答案:3号和5号。
)(3)Ⅰ代1号是否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2号?这说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答案:没有。
因为Ⅰ代1号传给Ⅱ代2号的是Y染色体,如果色盲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Ⅱ代2号肯定是色盲患者。
)(4)为什么Ⅱ代3号和5号有色盲基因而没有表现出色盲症?(答案:因为Ⅱ代3号和5号只有一条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而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被显性的正常基因所掩盖。
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第3节伴性遗传二人的伴性遗传》202北师大教案设计
北师大2003课标版必修2第4章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第3节伴性遗传第2课时人的伴性遗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2.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红绿色盲家系图谱的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
【重点难点】1.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2.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教学方法】分析法、引导法、类比法和讲授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通过三个问题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复习,1.基因在染色体上。
2.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3.常见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哺乳类、果蝇)和ZW型(鸟类、蛾蝶类)。
提问: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时,能写出几种基因型?雌性为几种?雄性为几种?学生:雌性:XAXA、XAXa、XaXa雄性:XAY、XaY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红绿色盲检查图、根据问题探讨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表现,提出以下三个问题,引入伴性遗传的学习。
1.红绿色盲与哪种染色体有关?它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还是隐性基因控制的?2.为什么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远大于女性?3.红绿色盲的遗传有什么特点?二.讲授新课1.伴性遗传的概念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探讨”及以上三个问题的回答,及果蝇眼色遗传的特点,总结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学生:小组讨论并总结,给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教师:人类的性染色体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那么伴性遗传的种类有哪些呢?学生:按照老师的引导分析出伴性遗传的种类。
2.人类红绿色盲1)红绿色盲发现史教师:让学生自己阅读红绿色盲发现史,并思考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认同并学习科学家的品质和精神。
2)遗传分析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分析”中某典型的色盲家系图谱,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高中生物必修2《第4章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第3节伴性遗传二人的伴性遗传》170北师大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教师梁磊学科生物年级高一课型问题解决教学法课题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三节伴性遗传时间2019年4月10日教学目标课标要求概述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及表现的特殊性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概述伴性遗传的概念和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3.学会运用资料分析,并熟练的书写红绿色盲症不同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从而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色盲遗传图解,学习使用图示方法分析性别决定特点和红绿色盲遗传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红绿色盲症的发现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
2.通过学习和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策略方案学法指导伴性遗传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又能够解释一些常见的遗传病例,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内容,在教学中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分析,并练习绘制遗传图解,真正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再及时引导学生学习伴性遗传的意义和应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1.使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现象与遗传基本规律的关系。
2.以人的红绿色盲为例,分析说明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的遗传原理及特点。
3.正确书写红绿色盲症不同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教学难点以人的红绿色盲为例,分析说明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的遗传原理及特点。
【板书提纲】第三节伴性遗传一、伴性遗传的概念。
基因性染色体与性别相关二、红绿色盲的发现:道尔顿三、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四、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2.交叉遗传3.隔代遗传【教学过程】1.导课:引导学生辨认红绿色盲检查图,通过学生的辨认、识图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并简要指出红绿色盲对于人类本身所造成的危害。
再结合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出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引出伴性遗传的概念:像人类的红绿色盲的遗传表现和果蝇眼色的遗传非常相似,控制它们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所以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时果蝇的伴性遗传[目标导读] 1.阅读教材图文,概述白眼果蝇伴性遗传的现象和摩尔根做出的解释。
2.分析图4-21,理解对果蝇伴性遗传的验证。
3.归纳伴性遗传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其原理的应用。
[重难点击] 1.果蝇白眼伴性遗传的现象、解释及验证。
2.伴性遗传原理的实践应用。
一果蝇的伴性遗传1910年,摩尔根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开始对果蝇进行实验遗传学的研究,发现了伴性遗传的规律。
阅读教材分析其实验。
1.实验材料——果蝇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1)相对性状多且明显;(2)培养周期短;(3)成本低;(4)容易饲养;(5)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6)繁殖率高。
2.实验现象(1)实验一:P 红眼(♀)×白眼(♂)↓F1红眼(♀、♂)↓雌雄交配F234红眼(♂、♀)、14白眼(♂)相关分析:①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
②F1全为红眼,红眼是显性性状。
③F2中红眼∶白眼=3∶1,符合分离规律,红眼和白眼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④F2中只有雄果蝇出现白眼性状,说明果蝇眼色的表现与性别相联系。
(2)实验二:相关分析:①后代红眼∶白眼=1∶1;②后代雌果蝇中红眼∶白眼=1∶1,雄果蝇中红眼∶白眼=1∶1。
3.发现问题:白眼性状的表现为何总与性别相联系?4.作出假设,解释现象(1)假设:白眼基因(用r表示)、红眼基因(用R表示)位于X性染色体上,而Y性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2)解释由以上图解可以看出,摩尔根的解释符合实验结果。
5.实验推理:摩尔根认为如果解释正确,那么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交配,后代中红眼果蝇都是雌性的,白眼果蝇都是雄性的。
6.实验验证(如图)由上图看出测交结果:后代中红眼∶白眼=1∶1,符合分离规律。
7.实验结论:决定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性染色体上,从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8.果蝇细胞内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吗?请举例说明。
答案不是,细胞质内的基因不位于染色体上,只有核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9.伴性遗传:现在,遗传学上将位于X或Y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称为性连锁基因,因为它们的等位基因是通过性染色体从父母传给后代的。
这种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连锁的现象,叫伴性遗传或性连锁遗传。
小贴士(1)细胞中的染色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一类是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叫常染色体。
(2)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主要由性染色体来控制。
(3)性别决定的方式:如下表所示。
类型XY 型ZW型性别雌雄雌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2A+XX 2A+XY 2A+ZW 2A+ZZ性细胞染色体组成A+XA+X或A+YA+Z或A+WA+Z生物类型人、哺乳类、果蝇及雌雄异株植物等鸟类、蛾蝶类等归纳提炼伴性遗传与基因分离规律的关系(1)伴性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
伴性遗传是由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遗传,若就一对相对性状而言,则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2)伴性遗传有其特殊性,一是有些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因而雄性个体中单个的隐性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也能表现出来,二是有些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这些基因只限于雄性个体间传递;三是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联系,在写表现型和统计后代比例时,一定要与性别相联系。
活学活用1.决定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R基因控制红色,r基因控制白色。
一只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红眼雄果蝇杂交,其后代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红眼雄果蝇B.白眼雄果蝇C.红眼雌果蝇D.白眼雌果蝇问题导析(1)据题,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 R X R或X R X r,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 R Y,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 r X r,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 r Y。
(2)一只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红眼雄果蝇杂交,从基因型的角度分析,有2种杂交方式。
答案 D解析先写出亲代基因型。
红眼雌果蝇:X R X R或X R X r,红眼雄果蝇:X R Y。
若X R X R×X R Y→X R X R(红眼雌果蝇)、X R Y(红眼雄果蝇);若X R X r×X R Y→X R X R(红眼雌果蝇)、X R X r(红眼雌果蝇)、X R Y(红眼雄果蝇)、X r Y(白眼雄果蝇)。
可见,后代中不可能出现白眼雌果蝇。
二伴性遗传原理的应用1.根据子代性状来区分性别完善下面的实例图解,归纳只根据子代性状来区分性别的判断原理。
女娄菜叶形的遗传判断原理:亲本性染色体同型(XX)的取隐性性状,异型(XY)的取显性性状,则子代中隐性性状的个体一定为异型性染色体个体,显性性状的个体一定为同型性染色体个体。
2.判断基因位置的实验设计方法(1)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的实验设计①方法一实验设计:隐性的雌性×显性的雄性,显性的雌性×隐性的雄性。
结果预测及结论:a.若两组杂交结果相同,则该基因位于细胞核内的常染色体上;b.若两组杂交结果不同,且子代性状的表现与性别有关,则该基因位于细胞核内的X染色体上。
②方法二实验设计:隐性的雌性×显性的雄性。
(使用条件:知道显隐性关系时)结果预测及结论:a.若子代中的雄性个体全为隐性性状,雌性个体全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若子代中的雌、雄个体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且各占1/2,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③方法三实验设计:选多组显性的雌性×显性的雄性。
(使用条件:知道显隐性关系且显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相等)结果预测及结论:a.若子代中的隐性性状只出现在雄性中,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若子代中的隐性性状同时出现在雌性与雄性中,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判断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①方法:隐性雌性×纯合显性雄性②结果预测及结论:a.若子代全表现为显性性状,则相应的控制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b.若子代中雌性个体全表现为显性性状,雄性个体全表现为隐性性状,则相应的控制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
(3)判断两对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实验设计①实验设计:选具有两对相对性状且纯合的雌、雄个体杂交得到F1,再将F1中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F2,统计F2中性状的分离比。
②结果预测及结论:a.若子代中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则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若子代中没有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则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归纳提炼基因位置的判断方法(1)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别无关,X、Y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别有关。
①已知显隐性的情况下,利用雌性(XX)隐性性状和雄性(XY)显性性状个体交配来判断(针对XY型性别决定生物)。
②在不知显隐性的情况下,利用正交和反交的方法判断。
(2)若基因位于细胞质中,即为母系遗传,可利用正交和反交的方法来判断。
活学活用2.果蝇的红眼为伴X染色体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
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问题导析(1)设R基因控制果蝇的红眼,r基因控制果蝇的白眼,则A组杂交的基因型为X R X r×X R Y,B组杂交的基因型为X r X r×X R Y,C组杂交的基因型为X R X r×X r Y,D组杂交的基因型为X r X r×X r Y。
(2)XY性染色体决定的生物,设控制某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选隐性性状的母本和显性性状的父本杂交,则子代雌性全为显性性状,雄性全为隐性性状。
答案 B解析A项中,后代雄性果蝇既有红眼又有白眼,雌性果蝇全为红眼,因此无法通过眼色判断出性别;B项中,后代白眼果蝇全为雄性,红眼果蝇全为雌性且为杂合体;C项中,杂交后代中雌雄果蝇各有一半是红眼,一半是白眼;D项中,后代雌雄果蝇全部都为白眼。
当堂检测1.已知白眼为隐性性状,一只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的正确写法为( )A.X W Y W B.X W YC.X w Y D.XY w答案 C解析在书写基因型时,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需标明其位于常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需将性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一同写出,如X w Y(白眼雄果蝇)。
2.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1/4,白眼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占1/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红眼对白眼是显性B.眼色遗传符合分离规律C.眼色和性别表现自由组合D.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答案 C解析由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交配,子代全部表现为红眼,推知红眼对白眼是显性;子代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性状与性别有关,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表现为性连锁遗传;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的生物性状才表现自由组合。
3.摩尔根的重要贡献是( )A.首先提出基因就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总结了遗传学上的三大规律C.用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首先提出了“基因”一词答案 C解析萨顿首先提出基因就在染色体上的假说;遗传学上的三大规律,孟德尔提出了两个,摩尔根提出了一个;约翰逊首先把遗传因子用“基因”一词代替。
摩尔根用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且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4.如图是某红眼果蝇细胞分裂示意图(用B、b表示相关基因),若图Ⅲ中的a与一只异性红眼果蝇产生的配子结合发育成一只白眼雄果蝇,则d与异性红眼果蝇产生的配子结合发育成的果蝇表现型为( )A.白眼雄果蝇B.红眼雄果蝇C.白眼雌果蝇D.红眼雌果蝇答案 D解析据图Ⅰ可知该果蝇为雄果蝇,基因型为X B Y。
由a与一只异性红眼果蝇(X B X b)产生的配子(X b)结合发育成一只白眼雄果蝇(X b Y),可知a含Y染色体,则d含X染色体且携带决定红眼的基因(X B),与异性红眼果蝇产生的配子结合发育成的果蝇表现型为红眼雌果蝇(X B X-)。
5.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为________性果蝇的染色体图解。
此图中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是图中的________染色体。
(2)此图表示果蝇的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能产生________种染色体组合的配子。
(3)写出此果蝇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遵循分离规律的基因是________________,能够发生自由组合的基因是________________。
(4)果蝇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性染色体上的W基因在________________期形成两个W基因,这两个W基因在________________期发生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