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早古生代-志留纪 [兼容模式]
早古生代地史Pz1
早古生代地史(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Pz1一.主要特征 1 生物界—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植物登陆;奥陶纪末期生物大绝灭)事件2 构造特征:属加里东构造阶段,陆壳板块扩大和增生3 沉积类型复杂多样,奥陶纪末期冈瓦纳大陆发育冰川。
二.生物界小壳动物群:震旦纪末期出现、寒武纪初大量繁盛,个体微小(1—2mm),具外壳的多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群。
包括软体动物门中的软舌螺、单板类和腹足类,腕足类以及分类位置不明的类型。
意义:第一个广布的带壳生物群,寒武纪的起点.澄江动物群: 寒武系底部继小壳动物群之后出现的第一个多门类混生生物群。
主要门类有海绵、腔肠、栉水母、节肢、鳃曳、叶足、腕足、古虫、脊索动物门和步带类(包括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门)、星虫、毛颚动物及藻类。
意义:是寒武纪初期生物大爆发的典型代表。
三.生物古地理分区主要指因温度控制和地理隔离两大因素的长期作用而产生的生物分类和演化体系在空间上的分异。
生物相反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的生物特征,即反映沉积环境的生物组合特征。
(浮游相,底栖相,礁相)生态分异:即生态习性的差异,如游泳的,表生底栖,内生底栖等,是生物对沉积环境适应的结果。
四.古地理1.寒武纪继承了震旦纪的古地理、古构造格局,扬子板块:以稳定型陆表海为特征,东南部:为被动大陆边缘,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之间:华南裂谷盆地。
寒武纪扬子区海侵广泛,地层具明显两分性:下统为砂、泥质和碳酸盐沉积,化石丰富。
中-上统以镁质碳酸盐沉积为主,化石稀少。
梅树村剖面中寒武世后期:滇东地区上升为陆。
中寒武世陡坡寺组\双龙潭组:浅海砂泥、碳酸盐沉积;早寒武世龙王庙组:白云岩。
咸化海沉积;沧浪铺组:砂页岩沉积为主,内含浪成波痕和交错层理。
滨岸沉积;筇竹寺组中上部:以泥砂质沉积为主,含有三叶虫及澄江动物群等生物化石,环境已趋于正常浅海,总体代表持续海侵过程;筇竹寺组下部:黑色粉砂质、泥质沉积,含炭质及稀有元素—为海水流动不畅的弱氧化至还原环境,为潮下低能海湾;梅树村组:磷块岩,小壳化石富集成层,波状、鱼骨状交错层理,顶部白云岩内含鸟眼构造。
岩相古地理图
中国早奥陶世古地理图
三、志留系 志留纪处于加里东构造阶段的晚期,是构造运动相对活跃 的时期。板块内部稳定地区因受边缘造山运动的影响,沉积和 古地理格局显著改变。华北板块与柴达木地块,扬子板块与华 夏板块之间碰撞拼合
中国中志留世古地理图
年 代 地 层 ( 地 质 年 代 ) 表
中 国 区 域 晚 古 生 代
晚 古 生 代 化 石 图
五、联合古陆的形成
晚古生代海西构造阶段,地球 表面可以分为三个大陆板块群: 北方大陆群(北半球),包括 北美板块、俄罗斯板块、西伯利亚 板块及哈萨克斯坦板块等; 冈瓦纳大陆群(南半球),包 括南美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 块、澳大利亚板块和印度板块; 界于北方大陆群和冈瓦纳大陆 群之间的华夏陆块群。中国的华北 板块、华南板块、塔里木板块、羌 塘板块及昌都-思茅微板块均为华 夏陆块群的一部分; 准噶尔属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一 部分; 保山、冈底斯、拉萨等位于冈 瓦纳大陆的边缘。
石炭纪-二叠纪世界古植物分区图
一、泥盆系 泥盆纪处于加里东期向海西-印支期转折的重要时期,与早 古生代后期的挤压隆升不同,中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华南及邻 区)处于伸展的构造体制下。华北主体仍为剥蚀的古陆,仅在边 缘零星出露泥盆系;华南泥盆系出露完整,化石丰富,沉积类型 多样。
中 国 晚 泥 盆 世 岩 相 古 地 理 图
特提斯洋为分割劳亚大陆与冈 瓦纳大陆的巨型海湾,并向东 开口通入太平洋。泛大陆分裂 大约开始于晚三叠世。
侏罗纪时大陆进一步分裂、 漂移,冈瓦纳大陆于晚侏 罗世开始破裂。
白垩纪期间冈瓦纳大陆进一步解体,印度漂离非 洲,形成了西印度洋,并出现了红海裂谷。
国际新生界
中国区域新生界
新 生 代 脊 椎 动 物
早古生代课件
三,古生代中国地史概况
(一)稳定的地台 早古生代,中国地壳构造是继承震旦纪 发展的
前寒武纪在中国形成了3个稳定的核心 华北地台 塔里木地台 扬子地台
(二)加里东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在晚奥陶世华北地台海退,形成古大陆 志留纪末期,祁连地槽褶皱隆起
在植物界方面,寒武纪,奥陶纪都是以海生藻类 为主,到了志留纪,出现了半陆半生的裸蕨植物
从寒武纪一开始生物界便呈现爆炸性增长形势, 称其为寒武纪生命“大爆炸”
二,加里东构造阶段世界古地理轮廓及地史特征
(一)加里东运动和加里东构造阶段
早古生代初期的大地构造轮廓和震旦纪很相似。 后来发生了具有世界影响的构造运动,引 起了世界海陆形势的调整和变化,这就是 加里东运动
从广义讲 发生在早生古代的构造运动称加里
东运动
狭义的加里东运动,则指志留纪后期的 构造运动
(二)海洋占优势的时代
在寒武纪末,世界上一方面出现了许 多古陆,而另一方面古陆之间又为地 槽所分隔,进入古生代后,许多古陆 重新为海水所浸没,其中尤以奥陶纪 海侵规模最大
下古生物几乎全是海相地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积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类是活动类型沉积,主要是在地槽中沉 积,厚度巨大
一类是稳定类型沉积,主要是地台路表 海中沉积的,厚度较小,衡向变化不大
(三)世界古地理格局及其演变 早古生代海陆分布形势
(四)早古生代气候
寒武纪大部地区气候比较温暖,干燥
奥陶纪早,中期气候和寒武纪相似, 气候比较温暖,晚期代表极地寒冷 气候。晚奥陶纪末期被认为是震旦 纪以后又一次大冰期
海水中无脊椎动物种类繁多,空前繁盛,陆生 植物很少
代 纪 世 代号 起始时间
代纪世代号起始时间(百万年) 生物开始出现类型------------------------------------------------------------------------------------------ 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Qh 0.01人类出现晚更新世 Qp中更新世Qp2早更新世Qp1 1.64新近纪上新世 N2 5.00中新世 N1 23.3 近代哺乳类出现古近纪渐新世 E3 37.5始新世 E250古新世 E1 65 鱼类出现-------------------------------中生代白垩纪 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侏罗纪 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三叠纪 T 250 蜥龙鱼龙出现-------------------------------古生代晚古生代二叠纪 P 290 兽行型类裸子植物出现石炭纪 C 362坚孔类种子蕨科达类出现泥盆纪 D 410 总鳍鱼类节蕨石松真蕨植物出现早古生代志留纪 S 439 裸蕨植物出现奥陶纪 O 510 无颌类出现寒武纪 -- 570 硬壳动物出现-----------------------------元古代新元古代震旦纪Z 680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南华纪Nh 800青白口纪Qb 1000 多细胞动物高级藻类出现中元古代蓟县纪JX 1400 真核动物出现(绿藻)长城纪Ch 1800古元古代滹沱纪Hl 2300五台纪Wt 2500-----------------------------太古代新太古代Ar3 2800 原核生物出现(菌类及蓝藻)中太古代Ar2 3200古太古代Ar1 3600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始太古代Ar0 45oo---------------------------------------------------------------------------------------------------------------------- [编辑本段]关于地质年代表的阅读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列。
地质发展史
始新世 E2
中国
北美
欧洲
非洲 南美
印度
澳洲
南极
澳洲也向东北漂移
中新世 N1
北美
南美
欧洲
中国
非洲
印度
澳洲
南极
喜马拉雅形成
(二)第四纪
1 向现代继续演化的生物界 2 频繁而普遍的新构造运动 3 第四纪沉积物广布 4 第四纪大冰期 5 人类出现
晚更新世Q3
北美 南美
欧洲 非洲
中国 澳洲
南极
晚冰期最盛时
物时代 (二)加里东运动和加里东构造阶段 (三)海洋占优势的时代 (四)气候温暖干燥
早 古 生 代 化 石
晚寒武纪
华北
寒武纪的广泛海侵
华南
华北 华南
奥陶纪开始广泛海退
志留纪末
加里东山脉
加里东运动
华北
华南
从海洋向陆地转化的序幕拉开
四、晚古生代
晚古生代距今4.09—2.5亿年 泥盆纪(Devon,日译泥盆) 石炭纪(含煤层) 二叠纪(Dyas,二层) (一)生物界的飞跃发展
2.5~2.9亿年前
约6500万~2亿年前
2300~6500万年前
晚侏罗纪
中国
北美
欧洲
中
非洲
特提斯洋
大
南美
西 洋
印度 澳洲
南极
联合古陆解体
晚白垩纪
北冰洋
中国
北美
欧洲
南美
非洲
特提斯洋
印度 澳洲
南极
大西洋形成
六、新生代
(一)第三纪 1 被子植物时代和哺乳
动物时代 2 喜马拉雅运动 3 海陆轮廓已经和现在
相似。
15-早古生代-奥陶纪 [兼容模式]
(490~438Ma ,命名地:英国西部威尔士寒武山南部,以当地古代民族的名字命名)第十三章奥陶纪438一、奥陶纪的生物面貌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门类齐全,种类和数量均超过寒武纪,重要代表有:笔石、三叶虫、鹦鹉螺、珊瑚、苔藓虫、棘皮动物、腕足类、腹足类、介形虫、牙形石等。
一、概况几乎所有无脊椎动物门类均已出现,无论在数量还是在属种方面都较寒武纪有了更大发展。
在地层划分与对比中,以笔石、三叶虫、头足类、腕足类、牙形类最为重要。
其它还有珊瑚、苔藓虫、腹足类等。
原始脊椎动物,1891年瓦尔考特首先在美国洛杉矶O2发现,后来在波罗地海、澳洲中部等奥陶系中也相断发现,多为无颌类的甲胄鱼碎片。
植物界与寒武纪相似,仍以海生藻类为主。
二〉重要化石门类及其代表化石1、三叶虫:继寒武纪之后继续发展,并在全球范围内达到了最繁盛时期,不同生态类型的三叶虫共存,表明这时生物生态已开始发生分异。
O1:指纹头虫(7)O2:宝石虫O3:小达尔曼虫(8)、南京三瘤虫(9)2、头足类:头足类数量多,个体大,是当时海洋中的一霸,奥陶纪后期已开始迅速衰退。
中国南方和华北存在着两个不同类型的动物群,特别是在早奥陶世更为明显。
华北:珠角石动物,以阿门角石为代表(11)。
华南:直角石动物群,以震旦角石为代表(13)3、腕足类:早奥陶世以扬子贝和中国正形贝多见(19),晚奥陶世以赫南特贝动物群最为重要(20)。
4、笔石类:早奥陶早期:以树形笔石类为主,如网格笔石(1)。
早奥陶中期:无轴类开始出现,如对笔石(2、3)。
早奥陶晚期:以栅笔石为代表。
中、晚奥陶世是正笔石类的顶盛时期,无轴和有轴类齐头并进。
如无轴类中的丝笔石有轴类的叉笔石(4、5)。
有轴类早奥陶世开始出现,早泥盆世后期绝灭。
三〉奥陶纪的生物相从奥陶纪开始,生物界的突出现象是生物相的分异(生态分异)。
生物的生态习性及其保存方式和地层特征所反映的自然环境条件称生物相。
常见生物相介绍如下:1、笔石(页岩)相:含有丰富的笔石,很少或无底栖生物为特征的生物相称笔石相,因为笔石多保存在页岩中,故称笔石页岩相。
第十五章早古生代
第十五章早古生代
第二节 早古生代的古地理
▪ 早古生代的构造运动称加里东构造运动,此 期被称为加里东构造运动阶段。
▪ 早古生代中国的古地理格局是震旦纪的继承 和发展。
第十五章早古生代
第十五章早古生代
华北板块
▪ 自新元古代隆升,到寒武纪早期整体下降接 受海侵,形成早寒武世晚期至中奥陶世的滨 浅海沉积。中奥陶世又开始隆升,一直持续 到晚古生代。
晚寒武世化石
三叶虫:初期与中寒武世相似,具过渡色彩,但也出现了一些独特的 属种,如蝙蝠虫(Drepanura);中晚期头鞍特化,呈柱状、方形、或 头鞍前部膨大呈球形。 晚期开始出现树型笔石、角石第、十五牙章形早石古生代
寒武纪的三叶虫世界
第十五章早古生代
寒武纪(约5亿年以前)早期水下生物景观图
第十五章早古生代
奇特的海底景观和固著底棲生物群落
第十五章早古生代
水母状生物---Eldonia 生态景观
第十五章早古生代
灰姑娘虫(上)和谜虫(下)复原图
第十五章早古生代
娜羅虫类(Naraoiids)生态景观
第十五章早古生代
昆虫远祖的远祖----抚仙湖虫生态景观
第十五章早古生代
浮游双瓣壳节肢动物
第十五章早古生代
•双笔石
珊瑚 •单笔石 •竹节石、牙形石
•半陆生的裸蕨植物、淡水鱼开始
第十五出章早现古生代
志留纪、泥盆纪时陆生植物与鱼类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第十五章早古生代
早古生代华北巨型藻类时代景观
第十五章早古生代
第十五章早古生代
第十五章早古生代
生物相
▪ 生物相:较大的生物组合或生物群的区域面 貌。
地质年代表
中国地质年代表一,概念按时代早晚顺序表示地史时期的相对地质年代和同位素年龄值的表格。
计算地质年龄的方法有两种:①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岩石形成顺序,将地壳历史划分为对应生物发展的一些自然阶段,即相对地质年代。
它可以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顺序、地质历史的自然分期和地壳发展的阶段;②根据岩层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物的含量,测定出地层形成和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即绝对地质年代。
据此可以编制出地质年代表。
二中国地质年代表-----------------------------------------------------------------------------------------代纪世代号起始时间(百万年) 生物开始出现类型------------------------------------------------------------------------------------------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Qh 0.01人类出现晚更新世Qp中更新世Qp2早更新世Qp1 1.64新近纪上新世N2 5.00中新世N1 23.3 近代哺乳类出现古近纪渐新世E3 37.5始新世E250古新世E1 65 鱼类出现-------------------------------中生代白垩纪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侏罗纪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三叠纪T 250 蜥龙鱼龙出现-------------------------------晚古生代二叠纪P 290 兽行型类裸子植物出现石炭纪 C 362坚孔类种子蕨科达类出现泥盆纪 D 410 总鳍鱼类节蕨石松真蕨植物出现早古生代志留纪S 439 裸蕨植物出现奥陶纪O 510 无颌类出现寒武纪-- 570 硬壳动物出现-----------------------------新元古代震旦纪Z 680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南华纪Nh 800青白口纪Qb 1000 多细胞动物高级藻类出现中元古代蓟县纪JX 1400 真核动物出现(绿藻)长城纪Ch 1800古元古代滹沱纪Hl 2300五台纪Wt 2500-----------------------------新太古代Ar3 2800 原核生物出现(菌类及蓝藻)中太古代Ar2 3200古太古代Ar1 3600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始太古代Ar0 45oo----------------------------------------------------------------------------------------------------------------------关于地质年代表的阅读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列。
地层与地质年代符号及色标
之宇文皓月创作地质成因及符号ml--人工填土pd--植物层al--冲击层pl--洪积层dl-坡积层el--残积层eol--风积层l--湖积层h--沼泽沉积层m--海相沉积层mc--海相交互相沉积层gl--冰积层fgl--冰水积层b--火山堆积层col--崩积层del--滑坡堆积set--泥石流o--生物堆积ch--化学堆积物pr--成因不明沉积人工填土(ml)冲击(al)洪积(pl)坡积(dl)沼泽沉积(h)海相沉积(m)海陆交互相(mc)冲积物(al) alluvial deposit河流在平缓地段所堆积下来的碎屑物,称为冲积物。
冲积物根据其形成条件,可分为:(1)山区河谷冲积物大部分由卵石、碎石等粗颗粒组成,分选性较差,大小分歧的砾石互相交替,成为水平排列的透镜体或不规则的夹层,厚度一般不大。
一般地说,山区河谷的堆积物颗粒大,承载力高,但由于河流侧向侵蚀的结果也带来了大量的细小颗粒,特别是当河流两旁有许多冲沟支岔时,这些冲沟支岔带来的细小颗粒往往和冲积的粗大颗粒交错堆积在一起,承载力也因而降低。
(2)平原河谷冲积物河流上游的冲积物一般颗粒粗大,向下游逐渐变细。
冲积层一般呈条带状,具有水平层理,有时也成流水层或湍流层的交错层理。
在每一个小层中,岩性的成分就比较均匀,有极良好的分选性。
冲积物的颗粒形状一般为亚圆形或圆形,搬运的距离愈长,颗粒的浑圆度越好。
平原河谷冲积物可分为:河床冲积物、河漫滩冲积物、牛轭湖冲积物和阶地冲积物。
河床冲积物、河漫滩冲积物多为磨圆度较好的漂石、卵石、圆砾和各种砂类土,有时也有粉土、粘性土存在。
在同一地段上,河漫滩冲积物的粒度一般较河床冲积物为小。
在同一河漫滩上,靠河床近的冲积物的粒度比距河床远的为大。
牛轭湖冲积物只有当洪水期间成为溢洪区时才干形成,此时,细砂或粉质粘土就直接覆盖在原来已形成的泥炭或淤泥层上。
阶地冲积物的粒度常较河漫滩的为小,一般由粉质粘土、粉土和各种砂土所构成,有时也有卵石、圆砾的夹层。
第五章第三节早古生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华北板块北部寒武纪时大陆边缘性质尚待进 一步研究。
2、壳相:多由具厚重外壳的底栖生物-腕足、双 壳、腹足、三叶虫等密集堆积形成的生物相称为 壳相。反映了气候温暖,水体不太深且动荡的滨 浅海环境。
3、混合相:浮游生物与底栖生物共同保存和随着 环境的变化成互层出现的一类生物相称混合相。 是不同岩相类型地层对比的重要依据。
4、礁相:生存于气候温暖的正常浅海中,由苔藓 虫、群体珊瑚、层孔虫、海绵、海藻等造礁生物 构成的生物礁或生物滩称为礁相。
寒武纪(Cambrian)是古生代第一个纪。我国 寒武系发育完整,研究程度较高。
寒武系有两种沉积类型:稳定沉积类型主要 分布于华北板块、扬子板块主体部分和塔里木板 块的北缘,以碳酸盐沉积为主,化石丰富层序完 整。
活动沉积类型分布于上述板块的大陆边缘。 在陆棚边缘及斜坡部分,为炭质、硅质和薄层碳 酸盐沉积,含浮游型三叶虫;深海部分常为火山 岩泥砂质复理石沉积,生物稀少。
一、古生代划分及生物界
(一)早古生代各纪划分 早 古 生 代 (Early Palaeozoic) 包 括 寒 武 纪
(Cambrian) 、 奥 陶 纪 (Ordovician) 和 志 留 纪 (Silurian),代表显生宙的早期阶段。
对应的时间地层是下古生界,包括寒武系、 奥陶系和志留系。
寒武纪生物复原图
重要生物门类及代表化石
1、三叶虫:是地层分与对比的主要依据及建 阶标准。 Є1 :三叶虫一般形体狭长,头大尾小,眼叶大, 多新月型、胸节多为主要特征。
早古生代
LOGO
LOGO
志留纪——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华北板块志留纪的构造古地理情况与奥陶纪相 似,主体仍为受剥蚀的古陆,绝大部分地区缺失 志留系沉积,然而在它的大陆边缘地区志留系却 相当发育。
北缘
在内蒙古白云鄂博一带,下、中志留统为泥砂 质复理石沉积,夹安山岩;上统由砾岩、砂岩、灰 岩构成,含丰富的海相化石,属海相磨拉石沉积组 合。上统与中、下统为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接触,说 明本区曾发生过强烈的加里东运动。这次运动结果 形成一条东西向的加里东褶皱带,增生在华北板块 北缘。
LOGO
华北板块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华北地区寒武世发育完整,化石丰富,以碳酸 盐沉积为主,岩相厚度稳定,属陆表海沉积。下寒 武统紫色页岩为主;中寒武统下部紫色页岩夹灰岩, 上部鲕状灰岩及灰岩;上寒武统竹叶状灰岩,薄层 灰岩及页岩互层。 华北地区寒武纪早中期是北高南低的陆表海。
LOGO
早古生代的扬子地台
第一阶段:早震旦世处于上升时期,以陆相、冰 川相地层发育为主,主要是碎屑沉积。 第二阶段:晚震旦世至奥陶世处于缓慢下降时期, 普遍发育地势低平、海侵广泛的滨海、浅海相碳 酸盐岩为主的沉积。 第三阶段:受加里东运动影响也就是广西运动影 响,志留纪地壳处于逐渐上升阶段,缺失沉积或 沉积了滨海至陆相地层。
扬子区寒武纪时整体是一个略为西高东低、差异不 大的陆表海。
LOGO
LOGO
奥陶系——地层和古地理特征
奥陶系在中国广泛分布,沉积类型及分区与 寒武系相同,奥陶纪早期基本承受寒武纪的古地 理、古构造特征,奥陶纪晚期,华北板块主体抬 升,华南盆地的规模收缩加剧。 华北板块发育下奥陶统,岩相稳定,主要为 灰岩和白云岩,局部含少量泥质;中、上奥陶统 大部缺失。 扬子板块内部岩相变化比较显著。总的趋势 是西部碎屑岩较多,东部碳酸盐为主。
第十二章 早古生代古生物、古地理和古构造
新的划分 志留纪四分
《2004 国际地层表》
早古生代的主要特征
1 生物界—寒武纪生物大爆发(Cambrian explosion);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环 境分析、地层对比、生态分异、生物分区); 植物登陆;奥陶纪末期生物大绝灭(mass extinction)事件 2 属加里东构造阶段,陆壳板块扩大和增生 (陆相沉积、生物上陆) 3 沉积类型复杂多样,奥陶纪末期冈瓦纳大陆 发育冰川
• 礁相-reef facies
浮游相 生物—漂浮、游泳生物为特征 共生岩石类型—深水或静水环境的黑 色页岩、硅质岩等
分布区—台盆、半深海或深水海槽区 实例—晚奥陶世五峰组的笔石页岩相
笔石页岩相
Monograptus lobiferus
底栖相(壳相)
正常浅海底栖生物:三叶虫,腕足等 典型的浅海相灰岩、泥灰岩
山东长清县张夏∈2剖面
∈3崮山组
∈2张夏组
山东长清县张夏∈2-3剖面
∈3长山组
内碎屑灰岩,碎屑周围有紫红色氧化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凤山组
生物扰动条带灰岩
华北板块寒武纪古地理格局 内蒙古
NNE
北缘-被动类型 大陆边缘
南缘-活动类型 大陆边缘
SSW
Camb. Paleogeography, NCP, SEE 裂陷槽 SN
4、笔石
地层意义重要的门类——笔石
早奥陶世早期:树形笔石目为主,如网格笔石 早奥陶世中晚期:正笔石目无轴亚目均分笔石 动物群,如对笔石; 中晚奥陶世:胞管内弯型为主,笔石体复杂具 次枝,以无轴亚目、隐轴亚目和有轴亚目 双列合攀为主,如雕笔石
三叶虫地层意义下降;次要生物门类: 鹦鹉螺、牙形石、腕足
中国几大构造期次
中国几大构造期次加里东期5.7—4亿年,早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狭义的指志留纪末期的运动(早古生代末期)早古生代末古大西洋关闭,从而使北美板块与俄罗斯板块碰撞对接,形成“劳俄大陆”。
中国西部柴达木板块与中朝板块拼合,古祁连海褶皱关闭。
其他许多古海洋(如古鸟拉尔海洋、古北亚海洋、古太平洋、原特提斯洋等)都遭到加里东运动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各大陆板块边缘的陆壳增生。
陆地面积进一步扩大,古老地台更趋向于稳定。
加里东褶皱带海西期410~250Ma;包括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
晚古生代地壳运动的总称。
中石炭世开始海退,接着在中石炭世和晚石炭世之间,就开始了海西褶皱运动。
这个造山运动在二叠纪结束,从石炭纪末到二叠纪,为海西运动的后半期。
海西运动形成的山脉主要有乌拉尔山脉和哈萨克斯坦、蒙古、长白—兴安褶皱带、秦岭—昆仑褶皱带、祁连山、天山等。
海西褶皱运动,将俄罗斯地块和西伯利亚地块连接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亚欧大陆的雏形。
至此,亚洲大陆的面积又一次扩展,而地槽却又一次缩小了。
印支期晚二叠世至三叠纪(257-205Ma)之间的构造期。
在此期间,在今中国及周边地区发生了印支运动或称印支事件。
印支期对于中国地质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此期间,扬子板块、华夏板块和属于亲冈瓦纳构造域的思茅-印度支那板块、保山-中缅马苏地块均拼合到欧亚板块之上,使中国四分之三的陆地完成了拼合和统一。
具体过程是:华夏板块和扬子板块在中三叠世末期率先完成碰撞、拼合,形成华南板块,二者之间则形成绍兴-十万大山碰撞带。
几乎与此同时,思茅-印度支那板块也与之碰撞拼合,之间形成金沙江碰撞带的南段。
晚三叠世,保山-中缅马苏地块拼合到华南板块之上,之间形成澜沧江碰撞带的南段。
最后,华南板块与在印支期之前已经拼合到欧亚板块之上的中朝板块发生碰撞、拼合,之间形成秦岭-大别山碰撞带(其东段为南黄海嵌入构造所阻断)。
由于印支期的构造活动相当剧烈,在发生碰撞的各板块内部都发生了广泛的褶皱变形。
古生物地史学
古生物地史学一、选择题 (共29题)1、莱德利基虫属于()动物门三叶虫纲A、爬行B、软体C、原生D、节肢考生答案:D2、软体动物是()胚层真体腔动物,身体柔软而不分节A、一B、三C、五D、六考生答案:B3、下列名词中属于年代地层单位的是()A、白垩系B、奥陶纪C、阜宁组D、长城群考生答案:A4、下列单位中()是年代地层单位的划分单位A、纪B、代C、组D、阶考生答案:D5、志留纪为早古生代最后一个纪,世界各个大陆边缘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即()A、加里东运动B、海西运动C、印支运动D、燕山运动考生答案:A6、()地球上首次出现大规模森林,为最早的世界性成煤时期A、石炭纪B、奥陶纪C、志留纪D、泥盆纪考生答案:A7、潘加亚泛大陆形成于()A、前寒武纪B、晚古生代末C、中生代末D、新生代考生答案:B8、在某个地区所建立的代表某一命名地层单位或地层界线的典型剖面,它就是()A、露头剖面B、层型C、综合剖面D、柱状剖面考生答案:B9、华北地区二叠纪发育()A、浅海相B、冰川堆积C、深海相D、河湖相考生答案:D10、生物地层单位是()A、相带B、俯冲带C、生物带D、时间带考生答案:C11、基底下降速度与沉积物沉积速度大致相同,地层岩相基本保持稳定的盆地为()A、超补偿盆地B、非补偿盆地C、补偿盆地D、欠补偿盆地考生答案:C12、古生物属的命名采用()A、双名法B、单名法C、三名法D、四名法考生答案:B13、下列名词中属于年代地层单位的是()A、侏罗系B、石炭纪C、山西组D、蓟县群考生答案:A14、下寒武统的重要化石有()A、孔子鸟B、恐龙C、纺锤蜓D、莱德利基虫考生答案:D15、泥盆纪又称作()的时代A、两栖类B、鱼类C、爬行类鸟类考生答案:B16、潘加亚泛大陆的分裂群体大约开始于()A、早古生代末B、晚三叠世C、第三纪D、震旦纪考生答案:B17、在中国东部,华南地区和.华北地区都有海洋环境的时代是()A、震旦纪B、志留纪C、寒武纪D、泥盆纪考生答案:C18、中国二叠系分布广泛,发育齐全,化石丰富,沉积类型多种多样,华北以()为主A、陆相B、深海相C、浅海相D、笔石页岩相考生答案:A19、地球上层状的岩石叫做()A、岩层B、地层岩石D、岩体考生答案:A20、()是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单位A、纪B、组C、阶D、统考生答案:B21、()是年代地层单位系统的划分单位A、二叠纪B、山西组C、二叠系D、新生代考生答案:C22、白垩纪的代号是()A、OB、DC、KD、T考生答案:C23、弓石燕属于()动物门A、爬行腕足C、原生D、节肢考生答案:B24、软体动物是()胚层真体腔动物A、五B、四C、三D、一考生答案:C25、下列名词中属于地质年代单位的是()A、白垩系B、奥陶纪C、阜宁组D、长城群考生答案:B26、下列单位中()是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单位A、纪B、代C、组D、阶考生答案:C27、古生物化石种的命名采用()四名法B、三名法C、双名法D、单名法考生答案:C28、石炭纪的代号是()A、OB、DC、KD、C考生答案:D29、三叠纪的代号是()A、PB、TC、KD、J考生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 (共12题)30、石化作用常见的方式包括()A、充填作用B、交代作用C、重结晶作用D、考生答案:ABCD31、依据构造运动的旋回性,自中生代以来可以分为()构造阶段A、海西运动B、印支运动C、燕山运动D、喜山运动考生答案:BCD32、岩石地层单位包括()A、群B、组C、段D、层考生答案:ABCD33、下列单位中()是年代地层单位的划分单位A、纪B、界C、组D、阶考生答案:BD34、()是岩石地层单位系统的划分单位A、寒武纪B、沙河街组C、D、五台群考生答案:BD35、()是年代地层单位系统的划分单位A、第四纪B、马平阶C、古近系D、凤山组考生答案:BC36、()是岩石地层单位系统的划分单位A、太古代B、滹沱河群C、更新世D、梅树村组考生答案:BD37、下列选项属于古生物化石的为()A、震旦角石B、贵州珊瑚C、钙质结核D、巅石燕考生答案:ABD38、古生物化石形成过程中常见的石化作用方式包括()A、重结晶作用B、升馏作用C、充填作用D、交代作用考生答案:ABCD39、依据构造运动的旋回性,自三叠纪以来全球构造运动可以分为()构造阶段A、加里东运动B、印支运动C、燕山运动D、喜山运动考生答案:BCD40、下列单位中()是地质年代单位A、纪B、界C、组D、世考生答案:AD41、下列名词中()是岩石地层单位系统的划分单位A、全新统B、下马岭组C、迁西群D、空谷阶考生答案:BC三、填空题 (共28题)42、年代地层单位自高而低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个级别考生答案:宇##界##系##统##阶##时带43、中生代从老到新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纪考生答案: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44、地台区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具有双层结构,包括______和______考生答案:基底##盖层45、三叶虫属于______动物门,其最早出现的时代为______考生答案:节肢##寒武46、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大发展时代为______考生答案:新生代47、依据地壳是否发生俯冲和消减,大陆边缘可以分为______大陆边缘和______大陆边缘考生答案:主动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48、化石的保存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考生答案: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49、三叶虫的背甲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部分考生答案:头甲##胸甲##尾甲50、晚古生代从老到新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纪考生答案:泥盆##石炭##二叠51、中生代我国地史发展的基本特征是______分异,它具体表现在太行山—雪峰山以东强烈的______活动,而以西大型______的内陆盆地考生答案:东西##构造岩浆##稳定52、保留在岩石中的生物生活活动的痕迹和遗物称为______考生答案:遗迹化石53、早古生代从老到新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纪考生答案:寒武##奥陶##志留四射珊瑚属于______动物门,三叶虫属于______动物门,菊石属于______动物门考生答案:腔肠##节肢##软体55、被子植物大发展时代为______考生答案:新生代56、第四纪的代号是______考生答案:Q57、古生物化石依据保存特点可分为四种类型: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全球构造演化历史
南美板块演化史图—中生代
晚侏罗纪-152百万年前:盘古大陆开始分裂 盘古大陆(Pangea)在侏罗纪中期开始分裂,到了侏罗纪晚期,中央大西洋(Central Atlantic Ocean)已经张裂成一狭窄的海洋, 把北美与北美东部分隔开来。东冈瓦那(Gondwana)也同时与西冈瓦那开始分裂***。
宽广的古大洋(Panthalassic Ocean)就覆盖了大部分的北半球,同时在海的周围还环绕落隐没带,像极了今日太平洋周围的「火环」
(ring-of-fire)。
4
南美板块演化史图—晚古生代
泥盆纪-390百万年前:泥盆纪-属于鱼的世代 古生代早期的海洋在泥盆纪时期闭合,形成「盘古」(Pangea)大陆的前身。淡水鱼类开始自南半球的陆地迁徙到北美(North America)和欧洲(Europe)。森林则是首次出现在赤道地区的古加拿大(Canada,今天的北极附近)。 泥盆纪时期是属于「鱼类的世界」,在泥盆纪早期演化出的有颔鱼类到了泥盆纪晚期成为最顶尖的掠食者。植物此时也开始 大量出现在陆地上,同时最早形成于热带沼泽地区的「煤」,则是覆盖了大半今天加拿大极区附近的岛屿、北格陵兰 (Greenland)以及斯堪地那维亚(Scandinavia)等地。
3
南美板块演化史图—早古生代
志留纪-425百万年前:当古生代的海洋闭合,各大陆开始互相碰撞
劳伦西亚(Laurentia)与波罗地大陆(Baltica)的碰撞,使得巨神海(Iapetus Ocean)的北面分支被关闭,并形成了「老红砂岩(Old
Red Sandstone)大陆。珊瑚礁四处扩张,陆生植物则开始往荒芜的大陆「移民」。
火成活动,将北美向西北方推移了开来。在南美与北美互相远离的同时,墨西哥湾(Gulf of Mexico)开始形成。就在同一个时刻,
地层时代——精选推荐
地质年代研究地球及地壳的发展演化历史是地质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长达46亿年的漫长地质历史中,地球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地质事件,如生物的大规模兴盛与灭绝、强烈的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海陆变迁等。
地球的发展演变历史正是由这些地质事件所构成的。
所以,要研究地球或地壳的历史,其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是必须确定这些地质事件的发生年代。
地质年代(geologic time)就是指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
它包含两方面含义:其一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称为相对地质年代;其二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距今年龄,由于主要是运用同位素技术,称为同位素地质年龄。
这两方面结合,才构成对地质事件及地球、地壳演变时代的完整认识,地质年代表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一、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岩石是地质历史演化的产物,也是地质历史的记录者,无论是生物演变历史、构造运动历史、古地理变迁历史等都会在岩石中打下自己的烙印。
因此,研究地质年代必须研究岩石中所包含的年代信息。
确定岩石的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通常是依靠下述三条准则。
(一)地层层序律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称为地层(stratum)。
它主要包括沉积岩、火山岩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的浅变质岩。
这种层状岩石最初一般是以逐层堆积或沉积的方式形成的,所以,地层形成时的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的或近于水平的,并且总是先形成的老地层在下面,后形成的新地层盖在上面,这种正常的地层叠置关系称为地层层序律。
它是确定同一地区地层相对地质年代的基本方法。
当地层因构造运动发生倾斜但未倒转时,地层层序律仍然适用,这时倾斜面以上的地层新,倾斜面以下的地层老。
当地层经剧烈的构造运动,层序发生倒转时,上下关系则正好颠倒。
(二)化石层序律地层层序律只能确定同一地区相互叠置在一起的地层的新老关系,要对比不同地区的地层之间的新老关系时就显得无能为力了,这时,地质学上常常利用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化石来确定。
地质历史上的生物称为古生物,化石(fossil)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遗体和遗迹,它们一般被钙质、硅质等充填或交代(石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 志留纪
志留纪为早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世界各个大陆边缘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强烈 构造运动(即加里东运动),形成一批褶皱山系,世界各大陆块都有不同程度 的上升和海退,陆地面积扩大,浅海区缩小,地形高差加大,气候干旱,生物 生物界
由于构造环境和古地理环境的重大变化,志留纪生物界发生重 大变革
浅海环境,发育有碎屑岩 和碳酸盐岩,底栖生物发 育,形成壳相和礁相生物 组合。
中志留世晚期~志留纪末
整合
期:扬子地区整体抬升,
下伏地层:上奥陶统
只在滇东地区保留有残留 海湾。
南旺山下
鄂西宜昌剖面
纱帽组滨海相细碎屑岩, 砂岩含量向上增加,粒度 变粗,交错层理发育,化 石稀少,代表超补偿海盆
罗惹坪组黄绿色砂页岩夹 薄层灰岩,灰岩中含腕足 和珊瑚—正常浅海环境;
华南地区:扬子地台北部早志留世早期出现滞留闭塞海盆, 形成黑色笔石页岩相沉积,早志留世中期起,逐渐转为正常 滨浅海环境;中志留世起扬子海盆逐渐被填满,自鄂西至黔 北、川南一带出现向西南方向的海退;晚志留世的海侵仅波 及滇东地区,至志留纪末期也出现海水淡化现象,反映了海 湾的最后被填满的过程。至此,整个华南大部分地区除钦防 残留海槽外,已全部转化为剥蚀山地和低缓准平原。
中志留世晚期~志留纪末 期:海水变浅,该地区变 为三角洲环境,砂泥质沉 积为主,发育交错层理。
代表剖面:江苏宁镇地区剖面 上覆地层:中泥盆统
平行不整合 中上志留统:
茅山组:紫红色砂岩、砂页岩,具交错层理 坟头组:下部石英砂岩,中部砂泥和粉砂岩 下志留统: 高家边组:黄绿色页岩、泥岩为主
整合 下伏地层:上奥陶统
主体继续处于隆起状态
1. 华南地区
华南地区在志留纪 地理面貌经历了复 杂的变化,各地志 留系的岩相和沉积 厚度有显著差异, 可分为:
•上扬子区
•下扬子区
上扬子区
下扬子区
(1) 上扬子区
早志留世早期:上扬子陆
代表剖面:宜昌北部罗惹坪纱帽山剖面
表海周围被古陆、水下隆
上覆地层:中泥盆统
起所围绕,形成半闭塞的 滞留海盆,盆地主体处于
华北、塔里木古陆:自奥陶纪晚期以来,长期遭受剥蚀,仅 在边缘地带见稳定的浅海沉积。
三、中国志留纪矿产资源
志留纪是一个沉积矿产相对贫乏的时期。西秦岭迭部、 武都地区黑色页岩中放射性元素富集。东秦岭相当层 位有可开发的石煤,是由海生藻类形成,伴生有铀、 钡、铂、镍、钴等元素。陕南大巴山区宁强县以产志 留纪床板珊瑚工艺品闻名国内。有关磷块岩或磷结核 的报道见于下扬子、塔里木柯坪等地区。
平行不整合
非补偿状态,形成黑色笔
下-中志留统:
石页岩相沉积。
纱帽组:上部为灰绿色细粒石英砂岩,夹页岩、 早志留世晚期~中志留世
砂质页岩、细砂岩,发育交错层理;下部为黄 早期:上扬子地区海侵不
绿色泥岩、页岩及粉砂岩
断扩大,逐渐转为正常滨
罗惹坪组:黄绿色灰质泥岩、页岩、粉砂岩、 瘤状及薄层状灰岩
龙马溪组:上部黄绿、蓝灰、黑色砂质页岩及 页岩互层,夹薄层细纱,下部黑色页岩和硅质 岩
早古生代华北巨型藻类时代景观
二、中国的志留纪
奥陶纪晚期的地壳运动及冰川作用,导致中国北部先后发生大规模海退。自早志 留世,冰川作用消退,海侵逐渐扩大,许多地区形成超覆,至志留纪中、晚期, 广大地区再次出现显著海退。
Silurian paleogeographic features
中国东部志留纪 古构造格局与古地理的显著特征是扬子 板块与华夏板块的碰撞拼合;华北板块
衰减的生物类型:
•三叶虫 •棘皮动物中的海林檎 •鹦鹉螺 •双笔石
开始繁盛的生物类型:
•节肢动物中的介形目、蛛形目 •棘皮动物中的海百合 •腕足动物中的五房贝、石燕贝类 •软体动物中的双壳类、腹足类 •单带型、泡沫型四射珊瑚、横板珊瑚 •单笔石 •竹节石、牙形石 •半陆生的裸蕨植物、淡水鱼开始出现
志留纪、泥盆纪时陆生植物与鱼类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龙马溪组上部黄绿色砂质 页岩,数百米只含三个笔 石带,笔石分散保存,为 弱还原环境—补偿盆地; 下部黑色页岩和硅质页岩, 含五个笔石带,典型的笔 石页岩相,代表滞流、非
补偿海盆
(2) 下扬子区
早志留世早期,属较深水 陆棚海,砂质沉积为主, 由南向北地层变厚。
早志留世晚期~中志留世 早期:砂泥质沉积为主, 地层厚度大,由北向南水 体加深,至皖西、浙西出 现复理石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