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砖汉瓦 活动课课案

合集下载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说课稿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说课稿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石岐中学田世兴我说课的题目是:《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首先,我说说我的选题。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的内容。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主要讲述的是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

秦汉的科技成就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与非凡的创造力。

秦汉的科技成就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同时这些科技成就运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又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因此,学习本课有助于理解我国秦汉统一国家政权建立的历史意义,学习本课还可以为学习下一课秦汉的史学和艺术积累方法。

其次,我说说学习者的特征。

从知识基础来看,本课讲的地动仪的原理涉及到物理学知识,而七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学习物理学;从认知能力来看,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专注时间较短,但他们想象力丰富,很容易被新奇事物吸收,并且具有探索精神;从思维品质来看,七年级学生刚刚正式接触到历史,还没有掌握学习历史的系统方法,缺乏抽象思维能力,不善于总结和归纳。

基于以上分析,依课标和大纲,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如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纸的发明和改进、华佗和张仲景的成就,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纸的发明对人类文明史做出哪些贡献?"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秦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

二、重点、难点:1、重点:(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2)地动仪2、难点:限于初一学生的阅历、知识量和理解能力,对很多本课提及的一些原理和事件难以理解和接受,是本课的难点。

三、过程1、导入新课(请同学们一起读本课课文,然后教师概述)我们已经学过的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方面的情况,这个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正是文化大发展的有利条件。

高中砌砖课程教案模板

高中砌砖课程教案模板

课程类型:技能课程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砌砖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砌砖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建筑行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 砌砖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 砌砖的实践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1. 砌砖的精度控制。

2. 砌砖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砌砖工具:砖、水泥、砂、水平尺、线锤、砖夹等。

3. 实践场地:模拟建筑工地。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砌砖的历史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什么是砌砖?砌砖有什么作用?二、讲授新课1. 砌砖的基本原理:- 砌砖是利用砖块和砂浆,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堆砌,形成墙体结构。

- 砌砖的主要材料有砖、水泥、砂等。

2. 砌砖的工艺流程:- 基础处理:清理地基,夯实土壤。

- 放线定位: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墙体位置。

- 砌筑墙体:按照规定的厚度、高度和排列顺序进行砌筑。

- 填充砂浆:用砂浆填充砖块之间的缝隙,确保墙体牢固。

3. 砌砖的注意事项:- 砌砖前要确保地基平整、坚实。

- 砌砖时要注意砖块的排列顺序和砂浆的饱满度。

- 砌砖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墙体的垂直度和水平度。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块模拟墙体。

2. 学生按照所学知识,进行砌砖实践操作。

3.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顾砌砖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和注意事项。

二、实践操作1. 学生继续进行砌砖实践操作,完成模拟墙体。

2. 教师重点讲解砌砖的精度控制和安全问题。

三、总结与评价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砌砖的实践操作要点。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砌砖过程中的不足。

3. 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中国古代建筑导言教案

中国古代建筑导言教案

中国古代建筑导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2. 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

2. 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演变。

三、教学难点:1.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和风格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PPT和教学图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中国古代建筑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对这些建筑有什么感受?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 讲解:教师通过PPT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如木结构、砖石结构、瓦屋顶等,并解释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和历史背景。

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不同朝代的建筑图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演变,如唐代的雄浑、宋代的雅致、明清的华丽等。

3. 案例分析: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建筑,如故宫、长城、颐和园等,进行详细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建筑的设计理念、构造技术和艺术价值。

4. 学生讨论: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你们认为中国古代建筑中最美的建筑是哪一个?为什么?”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审美观点和历史知识,进行交流和分享。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并提醒学生注意欣赏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内容和自己的了解,选择一座中国古代建筑进行研究,写一篇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结构和技术。

2. 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审美特点。

七、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结构和技术。

《汉代瓦当》教学设计

《汉代瓦当》教学设计

《汉代瓦当》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汉代瓦当》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汉代瓦当的特点和历史背景,掌握瓦当的制作工艺和装饰风格。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对汉代文化的探究欲望。

3.学科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观察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表达来理解和欣赏汉代瓦当的艺术之美。

二、教学内容:1.汉代瓦当的定义和特点。

2.汉代瓦当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3.汉代瓦当的制作工艺和装饰风格。

4.汉代瓦当的艺术欣赏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汉代瓦当》的主题,激发学生对汉代文化和瓦当艺术的好奇心和兴趣。

2.学习(30分钟)(1)教师讲解汉代瓦当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引导学生了解其在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性。

(2)教师介绍汉代瓦当的制作工艺,包括选材、制作工具和技术要领。

(3)教师展示汉代瓦当的装饰风格,包括花纹、图案和造型特点,帮助学生理解瓦当的艺术表现手法。

3.实践(4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汉代瓦当的制作实践,通过模仿传统瓦当样式和图案,体验瓦当的造型和装饰技术。

(2)学生利用色彩、线条和形状等元素,设计并绘制自己的瓦当作品,展现个性和创意。

4.总结(15分钟)(1)学生展示并分享自己的瓦当作品,交流思想和意见,共同学习和进步。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对汉代瓦当的深入了解和热爱,鼓励学生继续探究和发展。

四、教学评价:1.学生的表现和作品(40分):考察学生对汉代瓦当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评价其对瓦当制作和装饰的表现和创新能力。

2.学生的参与和讨论(30分):考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评价其对汉代瓦当的兴趣和学习态度。

3.教师的指导和引导(30分):考察教师在课堂中的表现和教学方法,评价其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引导和帮助。

五、教学建议:1.加强教学资源的积累和更新,提高对汉代瓦当的深入了解和研究,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

2.创设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和风景的艺术环境,激发学生的创作和表达欲望,促进其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

昌盛的秦汉文化的教案7篇

昌盛的秦汉文化的教案7篇

昌盛的秦汉文化的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合同协议、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心得体会、策划方案、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documen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昌盛的秦汉文化的教案7篇教案是现在学习课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一类文体,教案是现在每一门课程之前都要制定好的,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昌盛的秦汉文化的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古建筑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古建筑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年级:大班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建筑的历史背景、特点及文化价值。

2. 培养学生对古建筑的兴趣,提高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古建筑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古建筑的文化价值。

教学难点:1. 古建筑的特点和风格。

2. 古建筑的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古建筑图片、实物模型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画纸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古建筑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见过的古建筑,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古建筑的历史背景,包括起源、发展、衰落等阶段。

2. 教师介绍古建筑的特点,如建筑风格、结构、装饰等。

3. 教师结合实例,讲解古建筑的文化价值。

三、互动环节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古建筑。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建筑的特点,并总结归纳。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古建筑的历史背景、特点和文化价值。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加深对古建筑的认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古建筑的知识?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实地考察1. 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古建筑,如古庙、古塔等。

2. 学生分组观察,记录古建筑的特点。

三、作品展示1. 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分享古建筑的特点。

2. 教师点评,总结古建筑的特点。

四、创作环节1. 学生分组合作,利用彩笔和画纸,创作一幅描绘古建筑的作品。

2. 教师指导,强调作品的构图、色彩和细节。

五、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六、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古建筑的特点和创作技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加深对古建筑的认识。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完整word版,《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学设计

完整word版,《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教学设计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一、课程标准: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内容分析(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

难点:地动仪的工作原理。

初一的学生还没有接触物理学知识,对此的了解有一定的难度。

三、学情分析1、学生根据提前下发的导学提纲,对本课的内容已做了提前预习,并且做好了标记,学思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针对初一学生所处的年龄段特点,即自我表现欲强,思维活跃,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我还特别注意趣味性和学科严谨性相融合。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

⑵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通过引导学生依据地动仪剖面图,分析其原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指导学生总结秦汉时期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从教科书提供的材料中,有针对性地提取有效信息。

采用合作交流,小组讨论、活动与探究、发散思维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学习张衡,张仲景等淡泊名利崇尚科学的精神。

五、教学策略教学方法:采用的是学案导学法、分组讨论法、问题探究法三者的有机结合。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学案导学课前准备:全班分成6个小组六、教学课时总用一节课(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3分钟)(2)学案导学,分组导学(10分钟)(3)教师点拨,师生释疑(22分钟)(4)当堂巩固,检测评价(10分钟)七、导学提纲见文本最后【教学流程】一、导学案科技成就造纸术数学:地动仪:医学(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 时期用麻的纸。

小学美术《秦汉瓦当云纹》教案

小学美术《秦汉瓦当云纹》教案
4.创新与实践: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秦汉瓦当云纹作品,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秦汉瓦当云纹的历史背景及艺术特点:通过讲解秦汉时期建筑中瓦当的使用,突出其作为建筑装饰的重要性和艺术价值。
-瓦当云纹的图案构成:分析瓦当云纹的常见图案,如云纹、龙纹、凤纹等,并讲解其象征意义和构图规律。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习,我们了解了秦汉瓦当云纹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线条、色彩和构图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针对本次教学,我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在新课讲授环节,可以加入更多互动元素,如让学生现场演示线条的运用,以便加深他们对难点知识的理解。
2.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克服难点。
3.在成果展示环节,鼓励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秦汉瓦当云纹的基本概念。瓦当是古代建筑中用于装饰屋檐的一种陶制品,而云纹则是其中一种常见的装饰图案。云纹象征着祥瑞、吉祥,它在秦汉艺术中具有重要地位。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展示秦汉时期瓦当的实物图片,分析其云纹图案的构成和寓意,了解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图案构图: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无法很好地把握图案的整体布局,导致作品失衡。
举例:
-线条运用难点: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反复练习,掌握运笔的节奏和力度,使线条既有流畅性又不失力度。

四年级美术上册《秦汉瓦当云纹》优秀教学案例

四年级美术上册《秦汉瓦当云纹》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沉浸于秦汉瓦当云纹的艺术氛围中,教师应精心创设教学情景。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秦汉时期建筑物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瓦当在建筑中的运用;同时,播放轻柔的古风音乐,营造一种宁静、典雅的氛围。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设想自己身处秦汉时期,亲手创作瓦当云纹,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激发他们对艺术创作的热情,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通过学习秦汉瓦当云纹,使学生认识到艺术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不仅在知识与技能上得到提升,还能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得到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四年级美术上册《秦汉瓦当云纹》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悠久的艺术长河中,秦汉时期的瓦当艺术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云纹图案,成为了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本教学案例以四年级美术上册《秦汉瓦当云纹》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这一传统艺术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秦汉瓦当的基本特点、云纹的构成规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秦汉风格的瓦当云纹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美术素养,使他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茁壮成长。
5.反思与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本案例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批判性思维。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四下《22.秦汉瓦当鸟兽纹(陕西)》教学设计1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四下《22.秦汉瓦当鸟兽纹(陕西)》教学设计1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四下《22.秦汉瓦当鸟兽纹(陕西)》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22.秦汉瓦当鸟兽纹(陕西)》是一幅展示秦汉时期瓦当艺术的优秀作品。

画面中展现了各种生动的鸟兽形象,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秦汉瓦当的艺术特点、历史背景以及制作工艺,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绘画和雕塑的艺术作品,对于艺术鉴赏有一定的基础。

但秦汉时期的瓦当艺术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逐步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还有待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秦汉瓦当的艺术特点和历史背景。

2.学会欣赏和分析瓦当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4.能够运用瓦当艺术的元素进行创作。

四. 教学重难点1.瓦当艺术的特点和制作工艺。

2.欣赏和分析瓦当艺术作品的方法。

3.运用瓦当艺术元素进行创作。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瓦当艺术的特点、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

2.引导法: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瓦当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瓦当艺术作品图片和资料。

2.准备绘画和制作工具,如画纸、画笔、泥瓦等。

3.安排适当的时间和场地进行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秦汉瓦当艺术作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瓦当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瓦当艺术的特点、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让学生对瓦当艺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欣赏和分析瓦当艺术作品,学会欣赏和分析的方法。

4.巩固(5分钟)学生总结自己在讨论中的收获,加深对瓦当艺术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动手创作,运用瓦当艺术的元素进行绘画和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年级美术下册《秦汉瓦当鸟兽纹》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美术下册《秦汉瓦当鸟兽纹》教案、教学设计
此外,学生在绘画技巧上存在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对线条、形状、色彩运用不够熟练。为此,教师需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绘画水平,增强自信心。
在情感态度上,四年级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时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因此,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热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合作完成瓦当鸟兽纹的绘制任务,教师巡回指导,给予个性化建议。
(4)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审美能力。
(5)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其他领域的创作中。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方面,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
(3)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加强课堂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秦汉时期的建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建筑中的瓦当艺术,激发学生对瓦当鸟兽纹的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中的建筑是什么时期的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在这些建筑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装饰元素——瓦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秦汉时期的瓦当鸟兽纹。”
2.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瓦当鸟兽纹的构图规律和表现手法。
“我们来看这个瓦当图案,它是一只凤凰,凤凰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吉祥、美好。这个图案线条简洁、优美,色彩搭配和谐。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构图主要采用对称的方式,使整个画面更加稳定、和谐。”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对瓦当鸟兽纹的认识和理解。

从秦始皇兵马俑看中国古代陶瓷工艺——教案

从秦始皇兵马俑看中国古代陶瓷工艺——教案

从秦始皇兵马俑看中国古代陶瓷工艺——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对秦始皇兵马俑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精湛陶瓷工艺,并通过实践活动,掌握制作陶瓷的基本技巧。

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古代时期中国的陶瓷工艺和文化传承的历史。

(2)学生能够了解陶瓷的起源、发展和种类。

(3)学生能够阐述秦始皇兵马俑中所使用的陶瓷工艺特点。

(4)学生了解陶瓷美学和艺术价值。

2.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初步掌握陶瓷制作的基本技术,如捏、拉、压、切等。

(2)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设计构思,完成独立的陶艺创作。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陶艺创作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秦始皇兵马俑中所使用的陶瓷工艺特点。

教学难点:陶瓷制作的基本技术。

三、教学内容1.秦始皇兵马俑简介秦始皇兵马俑位于今天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秦始皇陵中,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代兵马云葬。

秦始皇兵马俑分为三个坑,总共有兵马俑7200余个、马车37辆、骑马近五百匹,制作兵马俑的时间长达40多年。

2.中国古代陶瓷工艺陶瓷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时期,就已经有了良好的陶瓷制造技术,并在随后的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到了汉唐时期,中国陶瓷的制作技艺已经达到了相当高水平。

在中国古代的陶瓷制作工艺中,最为著名的包括青花瓷、汝窑、官窑等。

这些瓷器在世界各地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秦始皇兵马俑中的陶瓷艺术在秦始皇兵马俑中,有大量的陶瓷制品,这些制品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士兵陶俑。

这些陶俑大约有1.6 米高,体形、衣着、装备均与秦时史书记载相符,他们有的手执戈、矛、戟等兵器,头盔、铠甲等装备极其精美,陶俑的面部表情也极为栩栩如生。

士兵陶俑的制作过程中,使用的是半干的黏土。

在粘土表面涂上一层 Cao 粉,用刀雕刻出陶俑的轮廓,然后再用细刀雕刻出细节,再经过打磨,最终在明火中烧制出优质的陶俑。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活动课案例(二)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活动课案例(二)

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活动课案例(二)——我们身边的宗教活动目的:(1)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了解世界三大宗教和我国道教。

(2)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学会认识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形成新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和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1)查找与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道教相关资料,主要是它们的创始人、产生的背景、地区、主要的教义。

(2)查找我国古代文化与宗教有关的文字材料、实物图片。

(3)参观博物馆和当地的宗教场所形成对宗教的感性认识。

(4)整理去过的佛教、道教圣地的资料。

活动步骤:(1)教师简单介绍本节课的主题。

(2)学生自由发言,扼要讲清收集的资料。

(3)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学生自由地分成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道教四大组,各小组学生集体商讨、综合归纳形成统一的意见,最后由中心发言人主讲。

(4)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总结出宗教的共性。

(5)由学生主动担任导游,介绍当地的宗教活动场所,特别是佛教、道教活动场所。

(6)教师归纳总结。

活动过程:(步骤5的部分展示)(1)学生一:我国的名寺、名观很多,武汉就有很多,我还是给大家讲讲武汉的归元寺。

武汉的归元禅寺是佛教名寺,是清顺治15年(1658年)由白光法师兴建的,其名取“归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门”的佛偈而命名,它与宝通寺、莲溪寺、正党寺合称武汉四大丛林(丛林意为“众僧聚居一处有如众木相依为林”)。

归元寺地处武汉市汉阳区翠微路西端,占地46900平方米,殿舍200余间,其中罗汉堂供奉的500尊金身罗汉为该寺的重点特色之一。

我们每个人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找到对应的罗汉,这是件非常有趣的事,大家可以乘旅游一号线去归元寺。

归元寺有二大特色:一是以建筑完美、雕塑绝妙,二是珍藏丰富。

由于归元寺非常有名,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以及许多外国游客包括各国政要如柬埔寨西哈努克国王、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日本首相中曾康弘等都曾先后来此观赏,并分别向该寺赠送礼品。

【人美课标2011版】第23课 秦汉瓦当云纹教学设计

【人美课标2011版】第23课 秦汉瓦当云纹教学设计

《秦汉瓦当云纹》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瓦当是我国古代建筑用瓦的重要构件。

瓦当又称"瓦头",指的是陶制筒瓦顶端下垂的特定部分。

起着保护檐头的作用,也增加了建筑的美观。

瓦当不但有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还有研究价值,历来为金石家、学者与收藏家所重视。

故宫、长城的辉煌与壮观可谓人人皆知,而一片小小的瓦当就蕴含着这么大的学问,孩子们也许从来不曾注意过。

屋檐上的艺术──瓦当,在西安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又是瓦当的发源地,在城市中有着很多瓦当元素的装饰。

本课将四年级《秦汉瓦当云纹》《秦汉瓦当鸟兽纹》结合,引导学生近距离欣赏瓦当纹饰艺术,感受华夏文明的魅力。

提高学生适形造型的能力。

使学生感受到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

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的探究与热爱。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汉瓦当的作用和其中蕴含的意义。

2、学会设计简单的云纹吉祥图案,表达内心的美好愿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对比利用云纹纹样创作一个瓦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瓦当云纹的美感,纹样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学习设计寓意吉祥、造型优美的云纹瓦当。

难点:2. 合理有序的安排云纹图案,创作自己喜欢的瓦当样式。

四、教学准备师:课件、演示材料,瓦当实物生:陶泥、小梳子、蛋糕纸盘、制作工具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师问:“同学们,前几天,老师从西安的古玩市场淘到了许多宝物,你们认识它们是什么吗?学生回答“瓦当”。

请学生观察并触摸瓦当实物。

教师提问:通过刚才欣赏了我国古代的秦汉瓦当,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谈自己的初步感受。

教师小结:古代建筑的一砖一瓦中饱和着我国劳动人民艺术的想象力和智慧的光芒“让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近距离欣赏屋檐上的艺术----《秦汉瓦当云纹》二、讲解新知1.提问:你还想要了解哪些关于秦汉瓦当的知识?学生思考回答共同分析归纳:瓦当的构图形式、表现内容、形状样式等。

秦汉瓦当教案设计

秦汉瓦当教案设计

秦汉瓦当教案设计教案标题:秦汉瓦当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秦汉瓦当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学习秦汉瓦当的制作工艺和装饰样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秦汉瓦当的历史背景介绍。

2. 秦汉瓦当的制作工艺和装饰样式。

3. 观察秦汉瓦当的图片和实物,分析其特点和艺术价值。

4. 制作秦汉瓦当的模型或仿制品。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展示一些秦汉瓦当的图片,并简要介绍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提问学生对秦汉瓦当的了解程度,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讲解:3. 通过PPT或教材介绍秦汉瓦当的制作工艺和装饰样式,包括材料、工具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观察分析:4. 分发秦汉瓦当的图片或展示实物,并要求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和艺术价值。

5.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进行展示。

实践操作:6. 分发材料和工具,引导学生制作秦汉瓦当的模型或仿制品。

7.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观察结果进行设计,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制作。

8. 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评价。

总结反思:9.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体会和困难。

10.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创造。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观察分析环节的表现,包括对秦汉瓦当特点和艺术价值的描述是否准确。

2. 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的表现,包括设计创意和制作过程的完成度和质量。

3. 通过学生的展示和分享,评价学生对秦汉瓦当的理解和学习收获。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博物馆或考察实地,深入了解秦汉瓦当的实际应用和保护工作。

2. 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其他历史时期的瓦当艺术和文化。

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过程中的安全,提前准备好必要的材料和工具。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3课 秦汉瓦当云纹(陕西)-人美2011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23课 秦汉瓦当云纹(陕西)-人美2011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23课秦汉瓦当云纹(陕西)-人美2011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文主要介绍人美2011版四年级美术上册的第23课——秦汉瓦当云纹(陕西)。

这一课主要讲述瓦当云纹的起源和发展,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绘制瓦当云纹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美术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达成以下目标:1.能够了解瓦当云纹的起源及其在汉代瓦当中的应用;2.能够分析瓦当云纹的构成要素,并通过绘制加深对其的理解;3.能够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创造的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瓦当云纹的构成要素与应用;2.学生自主创作云纹图案;3.美术创作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云纹构成要素的理解;2.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讲述秦汉瓦当云纹的起源;2.介绍瓦当云纹在汉代陶艺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云纹的特征。

2. 展示环节1.展示陕西秦汉陶艺中的云纹构成要素;2.通过图像展示不同的云纹图案,让学生对云纹形态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实践环节1.学生模仿老师的示范,用铅笔画出基本的云纹构成要素;2.学生自主发挥,创作自己的云纹图案,鼓励创造力的发挥;3.学生用彩笔、水彩等颜料给自己的图案涂色。

4. 回顾环节1.回顾当堂课所学,让学生互相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2.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图案和原题对比,对自己的作品加以适当的完善和改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和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瓦当云纹的构成原理和相关知识。

同时,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自己的云纹,提高了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但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果,还要注意学生在整个绘制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

此外,对于理解难度较大的学生,教师应该耐心引导,并保证教学过程中足够的时间。

部编版:七上历史《关于秦砖汉瓦的讲解》

部编版:七上历史《关于秦砖汉瓦的讲解》

部编版:七上历史《关于秦砖汉瓦的讲解》
西汉时形成了以“秦砖汉瓦”和木结构的完整的建筑结构体系,史称之为“土木之功”。

这种斗拱既起支撑的力学作用,又有装饰的艺术效果,体现了传统住房建筑浓厚的民族风格。

在历史发展中,这种大屋顶的民族形式又分成琉璃瓦、雕梁画栋的宫殿形式和青砖黑瓦、朴素简易的民居形式。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配有一副秦空心砖,如下图:
秦空心砖
秦代的砖素有“铅砖”美喻。

秦砖的特征,纹饰主要有米格纹、太阳纹、平行线纹、小方格纹等图案以及游猎和宴客等画面。

也有用于台阶或壁面的龙纹、凤纹和几何形纹的空心砖。

有的秦砖上刻有文字,字体瘦劲古朴,这种古砖十分少见。

汉代画像砖的制作更为普遍,内容也愈加丰富,如阙门建筑、各种人物、车马、狩猎、乐舞、宴饮、杂技、驯兽、神话故事以及反映生产活动的画面。

第十一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配有“汉并天下”瓦当,配图如下:
汉并天下瓦当
汉代瓦当以动物装饰最为优秀,除了造型完美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以外,兔、鹿、牛、马也是品种繁多;秦代瓦当以莲纹、葵纹、云纹最多;秦宫遗址出土的巨型瓦当饰以动物变形图案,与铜器、玉器风格相近。

可以推想,建筑的其它结构和装饰如此华美,建筑的墙面不可能是素面的。

秦代瓦当的纹样,主要有植物纹、动物纹和云纹三种。

还出现了文字瓦当,例如'羽阳千秋'、'千秋利君'等,字体多是较典型的小篆书体,行款亦较固定,少见图案。

具体还是看视频吧:
觉得不够,假期可以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看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案
课题“绣像的汉代史”手抄报活动课日期2014-11-2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历史手抄报的构成和特点。

2、办一期民族交往的手抄报,拓宽视野,做到学以致用。

3、培养创新意识,提高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了解两汉时期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带来的社会效应。

教学难点制作手抄报的具体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四壁的装饰石刻壁画。

它在内
容上包括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

在艺术形式上它
上承战国绘画古朴之风,下开魏晋风度艺术之先河,奠定了中国画的基
本法规和规范。

汉画像石同商周的青铜器、南北朝的石窟艺术、唐诗、
宋词一样,各领风骚数百年,成为我国文化艺术中的杰出代表和文化艺术瑰宝。

汉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构件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

这些建筑,绝大多数为丧葬礼制性建筑,因此,汉画像石在本质上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

具体内容包括社会生活、历史故事、节烈孝义、神仙与祥瑞、鬼怪与辟邪等,被誉为“绣像的汉代史”与“汉代的百科全书”。

画像石不仅是汉代以前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颠峰,而且对汉代以后的美术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汉画像石是汉代石室墓葬、祠堂、石阙上的装饰壁画。

汉画像石制作方法是:
1、选材,石室墓葬根据墓室结构选择优质石材,因为汉代雕刻工具为低
碳钢,雕刻的硬度在莫氏4度左右,所以石材多是碳酸盐岩(石灰岩青石)或砂岩。

画像石是在没有砌墓之前就要完成的,因此在设计墓室的时候,就要将画稿完成。

据嘉祥武氏祠《武梁碑》碑文记载:“选择名石,南山之阳,擢取妙好,色无斑黄。

前设坛墠,后建祠堂。

良匠卫改,雕文刻画,罗列成行,摅骋技巧,委蛇有章”.
教师在知识
构建课上课前下
发答案,学生自主
安排时间核对答
案,课前做好标记
工作。

教师对活动课进
行分析。

给学生自主学
习的时间,鼓励
学生自己动脑,
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能自己解
决的,就让学生
自己解决,提高
自主学习能力。

2、构图,汉画像石的题材内容应该是墓主人的选择。

从出土的汉画像石
题材来看,汉画像石内容分为装饰性图案和创作性画面两种。

装饰性图案一般是吉祥图案,属于商品性生产,往往有重复内容。

创作型画面是根据墓主人的命题,由工匠画师创作完成。

3、加工。

第一步是起稿,汉画像石刻制前首先要用墨线起稿,起稿是画
师的事情;然后是石工在墨稿的基础上雕刻。

汉画像石的雕刻方法一般为阴刻阳雕两种,阴刻是将墨线凹下,形成流畅的线条,阳雕是剔除墨线外的轮廓,形成凸起的物象,衣服纹饰、面部五官用阴线雕刻。

雕刻完成后,只是完成了汉画像石墓葬或祠堂的构件,然后组装为墓室或祠堂。

壁画墓是在墓室砌好后,现场作画。

画像石墓完成后是要施彩的,只是年代久远,彩色剥落了,人们看不到当时的绚丽色彩了。

4、演变,早期画像石是阴线刻,实际上是绘画形式的转变。

表现出绘画
的趣味。

浮雕是在线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早期的浮雕仅仅是将物象的轮廓凸起,晚期的浮雕融入希腊雕刻的技法,物象的凸起是按比例的压缩。

汉画像石是徐州汉代文化的一枝奇葩。

它通过石刻艺术画面,充分展现出汉代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内容丰富多彩,画面生动形象,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

徐州是我国四个汉画像石集中地之一,目前已发现汉画像石墓20余座,通过普查共征集零散汉画像石400多块,已建立汉画像石艺术馆。

其中茅村汉画像石墓、白集汉画像石墓,分别列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市属沛县、邳州、睢宁等县级博物馆都收藏保存一批汉画像石。

徐州汉画像石墓葬和汉画像石的题材及绘画、雕刻艺术,有一个发展过程。

早期的画像石墓规模较小,题材比较简单,画面也比较粗糙。

如沛县栖山的汉画像石墓群,每座墓葬只用数块长方形石板竖砌成棺,画面多为平面阴线,雕刻穿壁纹、铺首衔环等图案。

东汉时期,汉画像石墓葬的形式,逐渐被王侯贵族采用,出现了如茅村、白集、燕子埠、九女墩等大型的画像石墓葬。

茅村汉画像石墓室内建筑面积70余平方米,共有画像石19方,分别镶嵌在墓门、前中后三室石壁上,是徐州汉画像石墓的代表。

徐州汉画像石题材广泛。

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反映当时人们的封建迷信思想和对神仙世界的向往。

画面上有表龙、白虎、朱雀、玄武等祥禽瑞兽图像;有民间传说中的炼石补天,伏羲、女娲人首蛇身相交;有玉兔捣药,神仙羽人,昆仑山上的西王母;有九头人面兽,三足乌,九华灯,灵芝,麒麟……等人们想像的神仙世界。

第二类是反映当时现实生活的画像。

其中包教师提出要求并
在课堂监督指导,
学生充分发挥主
动性,解决自己能
解决的问题。

教师指导学
生做出总结反思,
学生进行总结反
思。

总结反思,
发现问题所在,
学生才能有目
标,有方向,成
绩得到提高。

括皇亲国戚、贵族豪富的生活场面,如车骑出行、打猎、宴饮、对奕、乐舞、
迎送宾客、楼堂建筑等。

车骑出行是汉代画像石中最流行的题材。

贵族外游猎时,坐良骑,挟弩
持弓,神情威严;车行道上,主人和随从按各自身份,分乘轺车、轩车、辎
车、篷车、车马疾驰奔腾,尘土飞扬,车辚马啸,场面喧赫,反映出墓主人的
身份。

反映贵族生活的图像,在徐州汉画像石中亦占不少篇幅。

如茅村汉墓里
有一幅“楼宇栉比图”,在二米长的画面上,刻有高大门阙和门楼,门前有持戟
的武卫士,院内楼阁错杂,重檐密瓦,楼顶上有只昂首的凤凰,表示主人的无
比高贵。

庭院中主人正迎接来宾,楼上是宴请场面,宾主正举觞痛饮。

而楼下
奴仆家人捧食进馔。

厨房内正忙着烹调山珍海味,情景十分热闹。

反映贵族豪
华生活的石刻画,还有主人身着时兴的华丽服饰,悠闲对奕、观赏舞乐百戏等
场面。

徐州汉画像石的题材内容,在反映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地方民俗方面,
也有生动的表现。

双沟汉墓中出土《牛耕图》画面上,一农夫上身赤背,下穿
短裤,一手扶犁,一手持鞭,赶牛耕田。

身后一少年左手提蓝,右手随耕播种。

田头停着一辆装满肥料的大车,车旁一只家太正原地憩息。

田间还有一人担着
筐、壶,为耕种人送饭。

汉画像石中“纺织图”更是惟妙惟肖,一位农家妇女坐
在纺织机上转身接抱送来的婴儿。

紧张的劳动形象,描绘了寻常人家男耕女织
的情景。

徐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汉画像石表现民间练功比武的场面,亦很
真切。

洪楼出土的画像石上,刻着七个力士,左侧一人持剑盾;一人生缚一虎;
第三人怒目凝视,裸露膀臂,马步蹲身拔树,树上宿鸟惊飞;第四人手执牛尾,
将牛倒背在背上;第五人双手执鼎耳,弓步蹬地,将鼎翻举过首;后面一人抱
犊,另一人执壶。

显示了汉代人的强健体力和高超的武功艺术。

汉画像石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反丰富的思想内涵、高
超的绘画艺术和精湛的雕刻技法,通过能工巧匠的双手,以刀为笔,以石为纸,
创造出栩栩如生的形象。

徐州汉画像石又具有地方特色,它构图密不透风,主
题层次分明,情节连贯有条不紊,具有连环画的艺术风格。

在地下埋茂2000
多年的汉画像石,至今仍光彩夺目。

教学反思(备课疑点)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讲解两汉时期的文化的手抄报制作过程,教师在
课堂中需要对学生进行耐心指导,是的学生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