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解释_凯恩斯与熊彼特理论的结合

合集下载

今天如何看待凯恩斯主义与金融危机

今天如何看待凯恩斯主义与金融危机

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他最有影响的著作《就业、利急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正是出于医治失业和危机挽救资本主义制度维护垄断资本统治的迫切需要。

作为凯恩斯主义理论基础的《就业、利急和货币通论》的基本观点是: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

其就业理论主要包括三方面:有效需求理论、乘数理论和利息、工资理论。

在凯恩斯看来,一国经济的兴哀完全取决少有效需求是否充分。

而有效需求不足的最终原因在于三大基本心理因素,经济机制既与之无关也无能为力。

因此,国民经济的调节自然需要由政府来进行。

凯恩斯还运用乘数原理,即增加投资可以引起成倍于投资量的国民收入增长,进一步强调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

西方经济学界一般把对市场的信仰划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就是对市场经济没有任何信仰,不相信市场经济,这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第二个层次是怀疑主义,摇摆不定,有时候信,有时候不信,这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也就是主张政府干预主义的经济学;第三个层次是对市场经济非常信仰,但是也认为,必要的时候,政府应该介入市场,第四个层次是对市场坚定不移,完全信仰. 有人把这次经济危机归结于市场失灵,特别是经济自由化导致的结果。

确实,危机出现后,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干预政策已经开始在全世界大行其道。

但事实和逻辑分析表明,这次危机与其说是市场的失败,倒不如说是政府政策的失败;与其说是企业界人士太贪婪,不如说是主管货币的政府官员决策失误。

自从天才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发明了一套据说是“成功拯救了危机中的资本主义”的宏观经济学学说以后,凯恩斯主义就一直是世界上所有政府难以拒绝的巨大诱惑。

尤其是每当危机降临,它总是很容易成为政府驾轻就熟的不二法门。

凯恩斯主义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依据:需求不足,市场失灵,解决的办法就是政府介入市场,增加需求,从而使经济从萧条中走出来。

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与教训

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与教训

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与教训全球金融危机是指在2007年至2008年期间爆发的一系列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这次危机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问题,更是对金融体系的一次巨大挑战。

本文将探讨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其对我们的教训。

一、金融危机的原因1. 信贷过度扩张金融危机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过度的信贷扩张。

在危机之前,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信贷审核松懈,导致大量低质量贷款的发放。

这些低质量贷款最终无法偿还,触发了金融风险的连锁反应。

2. 风险管理不善金融危机披露了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的问题。

许多金融机构没有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缺乏对市场波动和风险的敏感性。

当金融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时,这些机构无法及时应对,导致系统性风险的扩大。

3. 全球金融市场的相互联系全球金融市场的相互联系也是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

由于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和市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市场出现问题时,可能会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4. 监管不力金融危机暴露了监管机构在监管金融行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危机之前,监管机构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不力,出现了监管漏洞和监管套利现象。

这使得金融机构能够以不合理的方式运作,加剧了金融危机的发生和蔓延。

二、金融危机给我们的教训1. 加强金融风险管理能力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借款人的信贷审核和风险管理能力。

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提高对市场波动和风险的敏感性。

同时,应加强对金融产品和衍生品的监管,减少金融风险的传导。

2. 推动国际金融合作与监管全球金融市场的相互联系要求各国加强国际金融合作与监管。

各国应加强信息共享和合作,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

此外,应加强对跨国金融机构的监管,防止出现监管套利等问题。

3. 完善金融监管体系金融危机暴露了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改革与完善。

加强监管机构的职责和能力,提高监管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同时,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防止金融机构的违规行为和市场操纵。

从熊彼特的商业周期理论看目前的世界经济衰退

从熊彼特的商业周期理论看目前的世界经济衰退

从熊彼特的商业周期理论看目前的世界经济衰退内容提要:在2007年以来一波又一波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下,世界经济正在陷入一个衰退时期。

这一状况亟需对过去的经济危机或“商业周期”理论进行回顾和反思,并从基本经济理论层面对当前世界经济衰退的原因和机理进行分析和梳理。

与目前人们所熟知的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导致非充分就业均衡的理论模型不同,本文尝试从熊彼特的商业周期理论对当前的世界经济衰退做些深层的理论解释。

第二节对熊彼特的“纯理论”、“现实模式”和“三种波段”的商业周期理论做了简要的介绍。

第三节运用熊彼特的商业周期理论分析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格局及其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演变过程,提出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可能正处在由“第三次科技革命”所推动的近现代市场经济增长的第四个“康德拉季耶夫长波”中的增长动力衰竭期,因而,除非有大规模的新科技创新发生,目前这场世界性经济衰退可能将持续一个较长的时期。

根据这一判断,本文最后一节提出,中国作为一个处于快速增长期中的发展中国家,在西方国家面临长期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必须转变过去依靠出口为导向的国家发展战略,转而采取以“减税富民”为主轴的扩大内需的增长模式。

关键词:经济衰退,创新,康德拉季耶夫长波,第三次科技革命,依靠内需的增长模式。

(一)引言:当前的世界经济衰退亟需深层的理论解释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全球金融风暴此起彼伏,接踵而至的是当前的世界经济衰退。

目前看来,这场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还在加深,并没有多少复苏的征象。

在近一两年世界金融风暴和经济衰退中,每当一些新的数据传出,经济学家和财经评论员们就纷纷对经济形势发表一些即时解读与判断。

但是,令人诧异的是,到目前为止却很少有学者从基本理论层面努力去探索这场世界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深层原因,而大多数人只是停留在对这场金融和经济危机做一些表面的现象描述,或者凭借一些即时的调查数据对经济复苏的时间表做些随意的臆断和预期。

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解释——凯恩斯与熊彼特理论的结合

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解释——凯恩斯与熊彼特理论的结合
力 的下降 , 一 场 “ 克思 式 的危 机 ” 是 马 。其 主要 体 现 在全球 制造 行业 中资 本投 资 回报 率深 层 的 、 持续 的 下滑 。9 波 ( 0 9 ¨ 。 为 , 国次 贷 危 机 表 面 上 _余 2 0 ) 。认 美
此 次金融危 机 产 生 的原 因 , 内外 学 者 已经 进 国 行较为详尽 的讨论 。何帆 、 张明 (0 7 指 出 , 20 ) 宽松
要】 自次贷危机 引发 的全球金 融危机爆发以来 , 国纷纷 出台救 市的经济刺激 计划。同时, 各 经济理论界 对
新 古典 经 济 学 的批 判 也愈 加 严 厉 , 强调 政 府在 市场 经济 中的 作 用 。 笔 者 认 为 凯 恩 斯 的 有 效 需 求不 足 理 论 可 以合 理 更
解释危机产 生的直接 原因 , 并不能有效解释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 因, 但 更无 法恰 当、 充分地指导 经济政 策的制 定。如 果将凯恩斯 的经济理论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相结合 , 从短期和长期 两个层 面, 不仅 可以有 效地 解释 危机 产生的原 因,
同 时也 能 为政 策 制 定提 供 合 理 的 理 论依 据 。 【 键词 ] 融危 机 ; 效 需 求 ; 新 ; 济 政 策 关 金 有 创 经
[ 中图分类号 ]8 15 F3.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8 27 (0 I0 — 00 0 10 — 60 2 1)1 05 — 4
为核 初 级 产
期 。钟伟 、 巴曙松等 (0 8 [ 为 , 实体 经 济 看 , 2 0 )1 认 1 从
危机 的发 生“ 于 以信 息 通讯 技 术 和生 物 基 因 技 术 在
命 性 ” 变 , 一种 “ 转 是 创造 性毁 灭 ” 一 种财 富增 加 ,

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金融危机是指在金融系统中发生的一系列严重的经济和金融问题,导致经济陷入衰退和金融市场动荡的情况。

金融危机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下面将从不同方面分别分析。

1.金融市场泡沫: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金融市场的过度繁荣和投机活动。

在一些时期,投资者过度乐观,投资市场从基本面脱离,形成了过高的投资价格。

随着投资需求的放缓和市场对投资价值的重新评估,金融市场会发生定价偏差,导致市场崩溃,引发金融危机。

2.信贷风险积累:另一个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是信贷市场中的风险积累。

在金融繁荣时期,金融机构往往会过度放宽借贷标准,扩大信贷规模,以迎合市场需求。

然而,这些民间金融机构常常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和监管机制,导致大量的不良贷款积累。

当贷款违约率上升时,金融机构无法收回资金,导致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危机。

3.金融创新和工具复杂化:金融危机的另一个原因是金融创新和工具复杂化。

金融创新可以带来更高的效率和创造力,但也可能导致金融风险的不可预测性增加。

例如,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和结构性金融产品在其中一种程度上削弱了金融机构对于其风险承担能力的认识。

这些复杂的金融工具在金融危机中往往表现出流动性不足、定价失效等问题,进而导致整个金融市场的波动。

4.政府政策失误:政府政策的失误也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政府在经济政策和金融监管等方面的决策和干预可能会导致市场扭曲和金融失控。

例如,政府在过去鼓励住房贷款和金融杠杆,导致了房地产和金融泡沫,最终引发了金融危机。

另外,政府监管机构过度放松金融风险监管,也会造成金融市场中一些关键环节的失控。

5.全球经济不平衡:全球经济不平衡也是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全球化导致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程度加大。

然而,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贸易失衡以及不同国家的经济政策不同步等问题,导致了全球金融系统的不稳定。

例如,一个国家经济下行,金融问题产生时,会通过国际金融体系传导和扩大,最终引发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

凯恩斯主义与经济危机

凯恩斯主义与经济危机

凯恩斯主义与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影响着国家和全球的经济发展。

在经济危机中,凯恩斯主义理论被广泛应用,以应对危机并促进经济复苏。

本文将探讨凯恩斯主义理论以及其在经济危机中的应用。

凯恩斯主义理论是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他认为市场经济存在固有的不稳定性。

根据凯恩斯,市场经济存在波动性,经济在自由竞争下可能出现波动周期,从而导致供应和需求的不平衡。

凯恩斯主义强调需求管理和政府干预的重要性,以促进稳定的经济增长。

在经济危机中,凯恩斯主义理论被广泛运用。

一方面,凯恩斯主义提倡政府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刺激需求,以促进经济增长。

例如,政府可以增加公共投资、提高社会福利支出等措施,以刺激市场需求,推动经济复苏。

这种政府干预的方式被认为有效减缓了经济下行风险,缓解了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

另一方面,凯恩斯主义也提倡通过货币政策来平稳经济危机。

中央银行可以降低利率,以促进投资和贷款,从而增加市场流动性并刺激经济增长。

此外,货币政策还可以通过量化宽松政策来刺激经济活动。

凯恩斯主义认为,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政策,可以主动干预经济,从而缓解经济危机的影响。

尽管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批评声音。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过度依赖政府干预和扩大财政支出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

同时,凯恩斯主义并未解决市场经济中的结构性问题,无法解决经济增长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因此,在实践中,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需要与其他政策相结合,以实现经济的长期发展。

综上所述,凯恩斯主义理论在经济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政府干预和货币政策的调整,凯恩斯主义试图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并促进经济的复苏。

然而,在实践中需要注意政策的平衡,以确保经济增长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深刻剖析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

深刻剖析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

深刻剖析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进一步认清当代资本主义本质——汝信、周新城、杨承训访谈录来源: 红旗文稿 2010-10-092007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现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过去,世界经济仍然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和各种风险。

有的经济学家认为,这场危机是1929年至1933年经济大萧条后最严重的一次全球性经济危机。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

这使人们不得不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后果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思考。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慎明副院长主编的《国际金融危机与当代资本主义——低潮中的世界社会主义思潮与理论》和《世界在反思——国际金融危机与新自由主义全球观点扫描》,何秉孟研究员主编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与经济危机跟踪研究》,正是集中反映了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探索。

近日,本刊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汝信、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新城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杨承训,就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质和根本原因以及我国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和探索等问题,请他们谈了自己的看法。

问:汝信院长,非常感谢您接受我刊的采访。

您认为上述这些对这次金融危机研究的成果及其探索的意义在哪里?汝信:我认为,这些研究和探索的意义就在于这些研究成果是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下进行的,深刻地揭示了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质和根本原因,对有关的西方思想理论,如新自由主义、新凯恩斯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作了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批判和分析,并且对当代资本主义走向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前途做出科学的判断。

这些问题都是我国广大读者所关心的国际热点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问:您认为这些研究和探索的新认识都有哪些,具体来说,有哪些认识是必须引起我们重视的?汝信:我认为有三点认识,我们必须重视。

第一,这次危机正是生产无限扩张与社会有限需求之间的矛盾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重识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重识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重识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摘要:在全球经济低迷等因素的影响下,世纪之交凯恩斯主义扩展的财政与货币政策重新在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得到启用。

随着世界经济形势发生新的变化,21世纪初全球宏观经济调节的前景将是需求财政金融政策与供给经济政策的有效结合。

通过对当今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原因的研究,以及对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凯恩斯主义重新出台的表现及其原因的分析,有力地证实了凯恩斯主义正在重新受到决策者的重视。

关键词:金融危机;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东南亚金融危机一、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当代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由英国着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1936年首创,从而开创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分析。

凯恩斯主义的内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着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它的的理论框架,通常被认为构成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哲学基础,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主张国家采用需求管理政策,在经济萧条时实行扩张性政策,在经济过热时实行紧缩性政策,以此来稳定宏观经济运行。

凯恩斯以这种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为根据,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扩大政府支出,刺激消费,降低利息率,提高有效需求,以实现长期的充分就业。

这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所谓的萨伊法则相对,后者认为价格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趋向于创造完全就业。

凯恩斯革命及其现实意义凯思斯经济理论的革命意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在理论上对萨伊定律进行了革命,摒弃了“供给会创造它自身的需求”以及“普遍意义的生产过剩危机不会发生”这种传统观点;二在政策上对传统的自由经营论进行了革命,摒弃了通过市场自动调节可以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的传统理论;三在分析方法上,开创了现代宏观经济分析,研究总就业量、总生产量和国民收人及其波动的原因,以区别研究单个商品、单个厂商、单个消费户之经济行为的微观经济分析。

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分析

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分析

简单说原因是次贷危机深层原因及影响分析如下:此次金融危机成因及影响程度分析2007 年,美联储连续十几次加息,房地产市场降温,评级机构调低次贷衍生品评级,投行抛售次贷,次贷危机开始集中爆发。

尤其是今年9 月份,三大美国投行的倒下以及保险等金融机构资本结构迅速恶化,引发全面金融危机。

1、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一是长期低利率水平埋下隐患。

为了应对科技股泡沫破裂引起的经济下滑,2001~2003 年美联储连续降息,最低降至1%。

长期的低利率激发了房地产价格飙升,住房按揭的次级贷款衍生类产品获得快速发展。

二是监管缺位导致风险扩散。

以投资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通过纷繁复杂的分拆打包,掩饰各种衍生金融产品中的风险,不仅扩大了对不良贷款的需求,而且将不良贷款传递给更多的投资者。

三是高杠杆交易放大次贷。

实际上,美国次贷仅占美国整个房地产贷款的14.1%,大约在1.1万亿—1.2 万亿元,这样的次贷规模并不足以导致一场牵动全局的金融危机。

这主要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杠杆交易,造成了次贷规模的逐级成倍放大。

2、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因素:世界经济供求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当今世界经济结构是美国的过渡消费和发展中国家的过度供给,美国消费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由于美国的居民储蓄是负数,消费支撑主要是金融资产和房地产增值,这也就意味着美国的金融和房地产要不断地吹起泡沫,来支撑过度消费。

但泡沫总是有限度的,这也决定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内在的必然性。

3、此次金融危机将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冲击,并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预计至少持续到2010 年与历史上尤其是1929 年金融危机相比,此次金融危机的应对面临以下有利方面:一是各国央行已联手降息,向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

二是商业银行是稳健的。

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最严重的破坏是通过摧毁支付体系完成的,但目前为止美国的商业银行没有出现大的问题。

三是政府干预经济已成为共识,且调控手段进一步丰富。

四是全球采取合作态度,没有引发贸易保护主义。

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经济理论解释

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经济理论解释

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经济理论解释【摘要】全球金融危机的频发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用经济学主要的经济理论来分析全球金融危机,而不过多地关注操作层面的问题,进而梳理和解释全球金融危机的形成发展和防范。

因而本文将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以及新自由主义等主要理论解释了全球金融危机产生原因和根源以及相关对策等,为经济学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金融危机虚拟资本经济周期新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一、引言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

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

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是较为典型的混合形式的危机,其爆发引发了全球金融海啸,虽然美国先后出台一系列救市计划和经济复苏政策,但其对全球经济体造成了巨大破坏和冲击,复苏迹象甚微。

部分学者认为美国金融危机根本原因是美国储蓄与投资之间比例的严重失衡而引起的庞大债务问题。

从美国金融危机到全球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来看,可以说金融危机的本质是经济危机,具有相对过剩和消费异化两个层次。

流动性危机、信用违约危机、利率市场危机等引起的问题重创了国际金融体系,冲击各国实体经济,并进一步引发了社会危机,其危害性巨大。

因而全球金融危机的频发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用主要的经济理论来分析全球金融危机,而不过多地关注操作层面的问题,用经济学的主要理论角度梳理和解释全球金融危机的形成发展和防范,能对我国经济发展道路提供一些启示。

二、从经济理论研究金融危机的动因1.认识金融危机的根源。

全球金融危机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全球金融危机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全球金融危机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2009-08-1817:17:43[摘要]本文首先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进行了简要阐释,然后用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当前金融危机中的若干经济现象进行解释,最后,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分析视角,对政府干预及其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联合论坛·北京)一、关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将经济学一分为二,即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的教学也划分为微观课程和宏观课程。

学生首先学习亚当·斯密(Adam Smith)“看不见的手”和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理;而在接下来的宏观课程中,他们则被告知各种市场失灵以及政府在纠正这些失灵中所扮演的角色。

微观经济学家批评宏观经济学家,认为他们缺乏严格的理论基础;而宏观经济学家则谴责微观经济学家沉迷于不现实和不适应的理论之中。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之所以不完全令人满意,也正是因为人们希望对该理论某些核心假设做进一步解释,尤其是价格和工资的黏性。

通过两种方法可以把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重新连接起来。

宏观经济学可以引入微观经济学,反之亦然。

新古典经济学选择了第一种。

这种方法的支持者试图从理性、企业和消费者的最大化行为等基本原则出发,来推导经济加总的动态行为。

这个学派意识到了经济动态在理解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预期在形成经济动态中的核心地位。

另一种方法则尝试将微观经济理论引入宏观经济理论。

为表述方便,学术界将其称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出现主要是应对70年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面临的理论危机。

在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曼昆和罗默参考某一特定理论对下面一组问题的回答来判别其是否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问题1,此理论违反了古典二分法吗?即货币是非中性的吗?问题2,此理论是否认为经济中的实际市场不完全性是理解经济波动的关键?在主流经济学派中,只有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

全球金融危机的经典通俗法分析

全球金融危机的经典通俗法分析

全球金融危机的经典通俗法分析全球金融危机是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影响最广泛、灾难性最高的金融危机之一,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分析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影响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全球金融危机的起因1. 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全球金融危机的出现是由于复杂的交叉原因造成的。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过载债务以及长期的货币政策。

另一方面,这次危机还和全球化、投机行为等一系列因素有关。

2. 长期以来,全球的货币政策有何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已由黄金标准转为纸币标准,这使不断增长的货币供应成为可能。

由于货币政策在过去几十年中过于松散和富有弹性,货币供应多年来一直高于经济增长水平。

这导致的结果是全球经济存在了一种泡沫,并促使大量资本涌入房地产市场和其他投资领域中。

3. 是什么促进了全球化?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基础,全球化既提高了证券市场的透明度,也降低了全球市场的交易成本。

这为世界范围内的投机商提供了可能性,这些投机商试图通过短期投资获取巨额利润。

特别是,金融领域的创新及其与衍生工具领域的相互关系,使得负责评级机构和金融机构的管理出现了漏洞,导致了全球性的风险传染。

二、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全球金融危机对经济、金融和社会领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影响包括:1. 经济上的影响: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衰退,使得许多国家的企业面临破产和经济受损的风险。

经济复苏的过程也需要时间,需要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的合作。

2. 金融领域的影响: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了很多金融机构的破产,鉴于这种风险已经开始扩散,许多国家也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其金融系统和银行体系。

3. 社会影响:经济和金融方面的影响带来了对工作岗位和社会福利的大量压力,导致了许多工人和家庭受到影响,特别是在那些因房地产泡沫而过度负债的国家。

三、解决全球金融危机的可能方案1. 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应该处理货币的流通,同时要加强全球大国联合起来寻找解决方案的决心,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相互关係的整体上升。

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源与对策

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源与对策

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源与对策全球经济危机是自2008年爆发以来,全球经济面临的最为沉重的负担之一。

虽然自2009年后,一些国家动态发展着其经济建设,但危机的影响正在逐渐显现,如失业率和经济发展的停滞。

为了找到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源并迎接挑战,政府和学者需要进行广泛的认识和思考。

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源1. 财务危机:全球财务危机是危机的短期原因。

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的危机。

子贷款收益率的上升导致了美国全国房价的下跌,这些低质量的子贷款最终导致了金融危机。

然而,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金融体系的自由化以及对机构混乱管理。

2. 贸易逆差:贸易逆差是全球经济危机中的长期原因之一。

世界上一些最大的经济体,如美国和欧洲,过度依赖外国商品,这导致了贸易逆差。

贸易逆差的进一步恶化导致了经济不平衡和全球经济危机。

3. 政策失误:大力促进经济增长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失误导致全球经济危机。

在经济增长的高峰时期,各国政府和央行认为货币政策过度饱和,经济或许需要进行放缓和去杠杆化等措施。

然而,这些措施加剧了危机。

全球经济危机的对策1. 财政政策的应用:财政政策是缓解全球经济危机的重要工具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大力促进生产力和增加投资来提高国内生产总值,这可以帮助缓解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并支持企业或社区的发展。

2. 开放和普及计划:通过开放创新和普及计划,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在全球的大环境中获得一些发展机会。

因此,创新和技术普及应该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全球经济危机的一大手段。

3. 合作和协调:全球经济危机需要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行业利益相关方合作协调,加强信息流通、教育资源的共享和经济技术的转移。

这需要谨慎的经济政策:4. 金融监管的加强: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再次提醒我们重视金融监管问题。

在金融监管上,我们需要建立严格的资产安全规则、实行漏洞的扫除和纠正不正当金融行为的程序,避免风险的扩大。

5. 发展绿色经济:绿色经济为全球经济危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激励节能减排、环境资源管理和提高生产力来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绿色产业,特别是低碳经济,可以为各地经济繁荣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正确认识凯恩斯主义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正确认识凯恩斯主义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正确认识凯恩斯主义【摘要】人们普遍认为此次金融危机预示着凯恩斯主义的归来,本文否定了这种观点,认为这并不代表自由资本主义的崩溃,相反,正如张维迎所说,这是埋葬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机会。

本文首先提出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对金融危机的不同解释,然后探讨了两大流派的主要思想和分歧,最后得出相关结论及其对对中国宏观调控的启示。

市场不是万能的,但是政府也不是万能的,危机时期的政府干预是一种利用政府信用稳定市场预期、恢复投资者信心的行为。

危机之后,还是要回归本源,还是要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政府监管的缺失会导致金融危机,政府干预的过度会导致经济缺乏活力,市场经济的关键就是在政府干预和市场力量之间寻找微妙平衡。

现代主流经济学已经融合了这两个学派的精华,在互相兼收并蓄中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形势发生新的变化,世纪初全球宏观经济调节的前景将是需求财政金融政策与供给经济政策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新古典主义市场政府2008年的金融危机又一次动摇着着整个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危机之后, 凯恩斯主义重新在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

这场危机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对政府干预与市场自由的热烈讨论。

有的人认为,金融危机意味着经济自由主义的终结,并呼唤凯恩斯的政府干预主义的回归,有的人则认为,金融危机源于政府的过多和不当干预,干扰了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

此次危机的发生是否预示着对现有理论进行颠覆性的革命?是否意味着凯恩斯主义再次成为时代的主题?针对这次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新凯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阐述,从而提出了不同的危机应对策略。

1.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关于金融危机的解释1.1两大流派关于金融危机的解释此次金融危机中,各国政府前后推出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无不是为了稳定金融市场,遏制经济恶化。

中国经济在受到这次危机影响后,政府迅速制定公布了刺激经济政策和行业振兴规划,这些政策方案充分体现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政策主张。

经济学对金融危机的解释

经济学对金融危机的解释

经济学对金融危机的解释金融危机是现代经济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它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衰退。

如何解释金融危机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经济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和理论出发,提出了多种对金融危机的解释。

本文将介绍几种经济学对金融危机的解释,并分析其优缺点。

一、传统金融危机说传统金融危机说主要由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和约瑟夫·熊彼特发展而来。

他们认为金融危机是经济周期的一种自然现象,主要由于信贷收缩引起的。

这种观点认为,当信贷扩张过度时,经济产生过热,最终将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然而,这种观点的局限性在于忽视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因素,以及金融机构的行为对金融危机的影响。

它没有完全解释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缺乏对金融市场监管的意识。

二、制度性金融危机说制度性金融危机说是近年来经济学家们对传统观点的修正和发展。

这种观点认为金融危机主要是金融机构和制度的失灵所致。

制度性金融危机说主要关注金融市场的规则和监管机制,以及金融机构的行为和风险管理。

根据制度性金融危机说,金融机构存在道德风险和激励问题,导致他们追求短期利润而忽视长期风险。

此外,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不力也是引发危机的原因之一。

三、流动性危机说流动性危机说是金融危机解释的又一种观点。

根据这种说法,金融危机主要是由于金融市场上流动性的不足引起的。

当金融市场上的流动性不足时,金融机构和市场参与者很难获得充足的资金,从而引发危机。

这种观点提醒我们重视流动性的重要性,并认识到金融市场上的流动性风险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然而,流动性危机说也存在理论上的缺陷,比如忽视了金融市场上其他的不稳定因素。

综上所述,经济学对金融危机的解释主要包括传统金融危机说、制度性金融危机说和流动性危机说等。

每种解释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金融危机的原因,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金融危机,在实践中,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经济学理论,并加强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监管,以降低金融危机的风险。

全球金融危机的经济学解释与启示

全球金融危机的经济学解释与启示

全球金融危机的经济学解释与启示2008年,全球金融市场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危机,整个金融体系处于崩溃的边缘,许多大型金融机构倒闭,全球经济增长率一度下滑,失业率急剧上升。

虽然这场危机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但其给全球经济带来的深刻影响仍在持续。

那么,这场危机为何会发生?它的经济学解释是什么?对未来的启示又是什么呢?1. 金融创新的负面影响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金融创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前期,随着金融市场的创新不断地引入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品,金融体系的风险不断地累积,造成的金融泡沫也变得越来越大。

例如,2007年的时候,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由于一些商业银行在房地产泡沫上的投机行为,导致大量无法偿还的贷款积累。

同时,这些贷款被打包成证券,出售给了其他机构,使得其他机构也被卷入了风险之中。

这种金融黑盒的行为,终究是让金融市场失去了透明度,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丧失信心,从而使得投资遭受致命的打击。

这也间接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

2. 政策错误的后果另外一个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是政策错误所带来的后果。

在2001年到2003年之间,美国央行为了应对互联网泡沫的破裂,实行了历史上最低的利率政策。

然而,这种降低利率的政策却导致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从而又重新形成了房地产泡沫。

此时的政策错误就是在于央行试图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却无法真正解决经济本质的问题。

3. 自我实现性预测此外,导致金融危机的另一个因素是自我实现性预测。

在金融市场的过程中,透明度和对市场风险的适度预期一直以来都是金融市场成功运转的重要条件。

但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却出现了极度恶性的自我实现性预测,使市场因为预期而倒向极端。

例如,在2008年9月,由于人们对于市场的失望和对于金融市场前景的担忧不断加剧,市场在几天之内暴跌了35%。

4. 从全球金融危机中获得的启示全球金融危机对于未来的金融市场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对于金融市场的监管是必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研究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双月刊) 2011年第1期(总第111期)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解释凯恩斯与熊彼特理论的结合高小珣(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1)[摘 要]自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纷纷出台救市的经济刺激计划。

同时,经济理论界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批判也愈加严厉,更强调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笔者认为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可以合理解释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但并不能有效解释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更无法恰当、充分地指导经济政策的制定。

如果将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相结合,从短期和长期两个层面,不仅可以有效地解释危机产生的原因,同时也能为政策制定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金融危机;有效需求;创新;经济政策[中图分类号]F83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11)01-0050-04[收稿日期]2010-11-18[作者简介]高小珣,男,山东淄博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运输及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技术创新、铁道运输经济。

2007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开始席卷全球。

虽然这次世界性的经济衰退还不及1929~1933年的大危机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破坏那样惨烈,但显然已经是自上次大危机以来影响范围最广泛和最深的一次。

[1]为应对危机,减小其对实体经济的破坏,刺激正在衰退中的经济,各国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救市计划。

客观、正确地分析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恰当、合理制定经济政策的先决条件。

一、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综述此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较为详尽的讨论。

何帆、张明(2007)[2]指出,宽松的贷款标准和创新的贷款品种,以及风行的证券化和偏高的信用评级是次贷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

张明(2008)[3]、范俏燕(2008)[4]认为,基准利率上升和房地产价格下跌引爆了次贷危机。

吴培新(2008)[5]认为,金融系统 过度顺周期性 的潜在特性,以及信贷结构产品和发起 分销模式,是导致市场参与者难以准确评估风险,进而导致次贷危机形成的机理。

还有学者指出,导致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漏洞。

邓伯军(2009)[6]、甘峰(2009)[7]认为,金融危机与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推行的新自由主义政治经济政策密切相关,美国从金融寡头的根本经济利益出发,先后解除了对金融机构和金融衍生品管制的法案。

李翀(2009)[8]也认为,美国金融危机直接原因是美国虚拟经济的过度扩张以及美国政府对金融部门的监管失当。

对于此次危机更深层次的讨论,有学者提出了 回归马克思 、 回归熊彼特 的观点。

罗伯特 布伦纳认为,导致危机的根源在于自1973年以来,尤其是2000年以来发达经济体经济活力的下降,是一场 马克思式的危机 。

其主要体现在全球制造行业中资本投资回报率深层的、持续的下滑。

[9]余波(2009)[10]认为,美国次贷危机表面上是流动性造成的,但实质上却根源于美国居民借助金融创新维系其 透支消费 模式的非持续性。

次贷危机并未超越马克思危机理论对历次经济危机的逻辑归纳,本质上仍可定性为严重生产过剩的必然后果。

韦森(2009)[1]依照熊彼特提出的以技术创新与经济繁荣关系为主轴的商业周期理论,判断此次危机是 第三次科技革命 所推动的近现代市场经济增长的第四个 康德拉季耶夫长波 中的增长动力衰竭期。

钟伟、巴曙松等(2008)[11]认为,从实体经济看,危机的发生 在于以信息通讯技术和生物基因技术为核心的新经济出现收缩,以及能源等国际初级产品的冲击 。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整理发现,人们对于此次危机的解释主要是从两个层面进行的。

一是从金融市场的监管不利等直接因素;二是从理论上解释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例如,马克思以利润率为核心的周期理论和熊彼特以创新为核心的长波理论。

令笔者感到诧异的是,人们好像完全忽视了凯恩斯的 有效需求不足 理论,而它却恰恰完全是为应对危机而产生的理论。

众所周知,凯恩斯的 有效需求不足 理论产生的背景是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环境,其为制定当时解决经济危机的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之后各国的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认同分别从长波理论和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角度来分析此次危机,但两者的结合却可以更好的解释危机,并能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更加合理的理论依据。

二、凯恩斯与熊彼特理论的结合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学界对宏观经济学的反思不断升温。

学者们讨论的焦点仍然集中在 经济自由 和 政府干预 上。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早已不言而喻,本次危机的发生更给 经济自由主义 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然而,宏观经济学是否应回归凯恩斯主义?传统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否就是应对本次危机的良方?对此,笔者认为需要再次回顾和分析凯恩斯和熊彼特的理论。

凯恩斯用有效需求不足来解释经济衰退,有效需求是由三大基本心理规律决定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以及流动性偏好。

凯恩斯所指的边际消费倾向和资本边际效率实际上对应着国民收入统计中的消费、投资和净出口。

正是由于内需(消费和投资)和外需(净出口)的不足,导致了经济的衰退。

然而,一国或地区投资需求的最终结果,还是需要国内消费和出口来消化。

因此,在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消费(出口)需求。

在面对经济萧条时,通过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刺激投资、扩大消费可以使经济复苏。

熊彼特的 创新理论 所要解释的是一种主动的经济发展。

这种发展缘于经济内部生产方式的 革命性 转变,是一种 创造性毁灭 ,[12]一种财富增加方式的转变。

生产方式 革命性 的转变将会引起 循环流转 渠道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是经济发展的根源,被熊彼特称为 创新 。

将凯恩斯的 有效需求不足 理论与熊彼特的 创新 理论相比较,可以发现,两者存在显著区别:前者更加重视经济政策的短期效应,而后者更重视经济发展的长期因素。

但两者之间也存在着许多共同点,而这也恰恰是将二者结合起来的纽带。

(一)投资与创新投资是凯恩斯经济政策中的重要工具。

在经济衰退和萧条时期,政府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直接进行投资或鼓励投资,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同时,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中,创新的关键在于投资。

创新投资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即包括对国民整体素质教育的投入,也包括对重点研究项目的支持,还包含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投资等。

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长波研究的复兴中,逐渐演化出两种主要研究传统: 资本 (投资)视角的长波理论与 创新 视角的长波理论。

[13]即在长波的研究中,不仅仅强调了创新的作用,也十分强调投资的重要性,且将两者紧密相连。

对长波内在机制的不同解释形成了三派 影响较大的长波理论。

孙寿涛(2003)[14]归纳这三派共同的观点:一是,投资冲动。

长波是由投资行为形成,首先需要有能够产生投资冲动的激励,这就是资本对预期利润的追逐;二是,投资需求(创新)。

这来自技术革命和创新群集所形成的一系列新的生产部门,以及技术革命所推动的传统生产部门深刻的技术改造;三是,投资环境。

长波的出现和延续,需要一个合适的制度环境。

从投资视角看,长波的形成主要依赖投资行为,而投资行为又是在预期利润率的影响下发生的。

什么条件会改变人们预期?肯定的说,重大创新对于生产率的提升是一条重要途径。

从创新视角看,重大创新成果必须通过投资行为才能产生影响,而联系两者的又是预期利润。

因此,如果将凯恩斯理论中的投资刺激政策引入到使经济摆脱衰退或萧条的创新领域,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将更具说服力。

在应对经济萧条时,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加大不同投资主体的投资力度是一个合理的政策,但是投资的方向不仅仅是在原有的经由熊彼特(J.S chu m peter)开创的技术创新的长波理论,曼德尔(E.M andel)构造的马克思主义长波理论,以及由戴维 戈登(D.Gordon)等提出的 社会积累结构 (t he s oci al struct u re of accum u l ation,SSA)的长波理论。

济系统(循环)内,更应偏向于改变现有循环系统的创新活动上。

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在发生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人们对新能源极高的关注程度。

(二)消费与创新在凯恩斯的理论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目的除了刺激投资外,还有另一个重要方面 拉动消费。

消费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 有效需求 中的消费是决定经济刺激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只有旺盛的 有效需求 才能带动经济循环的流转。

在创新过程中,消费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J.Sch m ookler (1966)[15]提出技术创新的 需求拉动论 认为,技术创新源自于市场需求,即市场需求信息是技术创新活动的出发点,通过技术创新活动,创造出适合这一需求的适销产品。

J.U tter bac k(1974)[16]、K leinknecht and Verspagen(1990)[17]等都支持Sch m ookler的观点。

创新是一个费时、耗力的过程,存在着重大不确定性。

创新产品从研发成功到市场普及,需要一个被消费者逐步接受的过程。

只有存在消费,创新才是成功的。

然而,创新产品在刚上市时,由于研发成本高昂等因素,价格往往比较昂贵,只有通过不断的市场修正,才能不断的完善产品功能,逐步降低成本。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李俊峰研究员以光伏发电为例,说明消费对光伏发电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巨大作用。

光伏发电在初始阶段成本极高,但正是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鼓励消费,才使得光伏发电得以根据市场的反应不断的改善,现在光伏发电的成本已经大大降低。

因此,当经济出现衰退、萧条时,从创新理论的角度审视凯恩斯的消费刺激政策,政府可以将适度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应用到与创新相关的领域中。

将包括政府采购在内的各种刺激消费的政策运用到可能的创新产品或服务消费中去,一方面刺激了消费,尤其是新产品的消费;同时,也是更为关键的,它大大促进了创新,有利于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

以上对投资、消费与创新的讨论说明了,在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恰当地引入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以及其相应的经济刺激政策的可能性。

下面,将尝试按照这个思路对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进行解释。

三、凯恩斯视角下对此次危机的创新长波解释此次金融危机仍然可以用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进行合理解释。

虽然,危机的导火索是次级贷款,是与美国人的收入水平不相匹配的透支行为,但其背后却隐藏着对住房有效需求的大量虚构。

人们的投机行为虚构了大量的住房有效需求。

当实体经济中的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居民收入不足以支付住房贷款时,次贷危机爆发。

金融机构的大面积倒闭又使实体经济和居民信心受到巨大冲击,进一步减少有效需求,从而使经济进入衰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