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在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风行英伦之时,如果说将来富人多是瘦子,穷人多是胖子,谁都会觉得是异想天开。

如今呢,在发达国家,穷人的肥胖症最为严重。

走进富人区,则苗条的人明显多起来。

可见,未来往往在我们的想象之外。

那么,在现今这个开法拉利炫富的时代,如果说日后开车的多是穷人,富人反而很少开车出行——这种预言,是否会像贫富的胖瘦一样兑现呢?《经济学人》曾提纲挈领地展望了汽车的前程:目前地球上有十亿多辆汽车。

仅2012一年,就增加了6000余万辆新车。

预计到2020年,世界汽车拥有量可能翻一番。

毫无疑问,汽车,是世界经济的命脉。

不过,未来汽车拥有量的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甚至有可能下降。

从总体上看,发达国家的汽车旅行里程在2004年触顶,自2007年经济危机前开始下降。

根据对人口社会学的初步分析,我们能够推断出这些现象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而非一时经济波动所造成的短期失常。

在发达国家,婴儿潮一代的前锋,即1945年出生的人,大部分都开车的。

如今开车的退休老人比任何时代都多。

六十几岁的英国人中,79%有驾照。

美国60—64岁这个年龄层的人中,90%以上开车。

这比任何年龄段的比例都高,这代人是最痴迷汽车的一代。

他们年轻时,汽车象征着自由、财富、美国梦,汽车难以和他们的生命分开。

然而,他们恰恰是正在退场的一代。

新一代的年轻人考驾照的年龄普遍偏晚。

驾照拿得晚的人,一般开车比较少。

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快三十岁时领到驾照的,比起年轻十岁就开始开车的人来,开车要少30%。

在德国,年轻的有车家庭在增加,但开车的却少了。

大家买了车,但越来越多的时间是放在那里,偶然才用。

2001—2009年间,美国18—34岁年龄段年收入7万美元以上的阶层,公交使用增长了100%。

当然,网络的流行,也使许多开车出行成为不必要。

2020届江西名师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仿真模拟金卷语文试卷及解析

2020届江西名师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仿真模拟金卷语文试卷及解析

2020届江西名师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仿真模拟金卷语文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百校联盟2020届高三联考)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语言是我们表达、沟通和传承记忆的主要工具,也是体现民族特性的重要元素。

但是,人们经常会错误地使用某些词语,也会说出一些不合语法规范的句子,甚至生造出一些不伦不类的概念和表达。

因而,我们不厌其烦地制定一些语言规范,以此来维护语言的纯洁性、准确性、完整性和表现力。

不过,在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看来,语言的规范纯属多余。

那么,语言的规范真的毫无必要吗?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平克虽然看到了语言发展和演化的内在规律,也注意到了语言规范对语言发展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制约和阻碍,但他忽视了规范对于语言的重要性。

一方面,语言规范可以帮助人们确立基本的语言表达习惯、言语技巧和思维体系,维护语言的完整性、统一性和连贯性。

另一方面,语言是公共的,语言的发展取决于共同体的存在。

语言的规范其实是将作为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与作为社会性存在的人黏合在了一起,使人成为理性意义上的存在者。

语言规范之所以必要,主要有三方面理由。

其一,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认知。

虽然每个人都是凭借其先天遗传的“语言本能”或“先天机制”来掌握语言,但这并不代表语言没有或者不需要应有它为思想提供共同的表达形式。

如果没有语言,我们就只能依靠感官知觉去获得有限的知识,但是语言却可以为我们提供更便利的方法去记忆、存储和推理,能够获取和创造更多知识。

2020届徐州市科技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届徐州市科技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届徐州市科技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童年•供销社钱红丽小时候,隔三差五跟着外公去一个叫作“周冈”的小镇。

他在小腰篮底层铺一层稻草,把家里积攒下的鸡蛋一个一个装进去,再在鸡蛋上面盖一块旧布,拎到周冈。

一个鸡蛋五分钱,全部卖掉后,买些粗粒盐回来。

或许还有余钱,外公就去肉案前,割一刀猪肉。

肉,一元二角钱一斤。

二十四个鸡蛋,换一斤肉!我的印象里,外公买猪脚的时候多些,他并非不喜欢吃肉,而是猪脚便宜得多。

或者呢,肉也不买,猪脚也不买,外公只买一条鱼,鲢鱼,非常便宜的鲢鱼,几角钱而已。

称完鱼,鱼贩子也是用几根稻草穿过鱼嘴递给外公。

一老一小于是拎着一刀肉或者一条鱼,穿过田畈——如若春天,仿佛一万亩油菜田的蜜蜂都追随着我们了。

实则,我最喜欢跟着舅舅或者小姨去供销社买日用品。

合作社里飘拂着一股股奇异的味道,纷繁复杂,景深曲折,至今无与伦比,简直万花筒一样的气味:红糖的味道齁甜齁甜,固本牌肥皂的气味是咸的,芦西酒的味道辛辣芳香……乡下有一个酒鬼,总是偷自家的米换酒喝——他站在巨大的酒缸前等着,售货员用长柄竹勺舀上一勺酒,倾倒于他双手捧着的蓝边碗里。

他小心翼翼,像捧着自己的命,默不作声地咕噜咕噜一口气喝下去了。

等他的婆娘遇见这个醺醺然的挨千刀的偷了米的男人时,她没有什么法子想,许是绝望了,就一屁股坐在门前地上痛哭,一边号啕,一边咒骂,一边把手掌重重拍在地上。

不出几日,酒鬼仿佛忘记了曾经尊严扫地的难堪,故态复萌。

女人每一次的咒骂与痛哭,仿佛初次一样的新鲜,也没见一个家从此破碎,日子还是照常过下去了。

实则,我最喜欢闻煤油的味道。

彼时,正值煤油灯时代,家家备有好几只灯盏。

那个年代的灯盏,可真是艺术品呢。

高脚细腰的模样,玻璃印花的质地,圆形底座,袅袅而上,忽然在中间鼓出一块圆肚子,盛满煤油,漂一截灯芯,划一根火柴,黑屋子瞬间亮了,火焰上方配一只玻璃罩,屋子更亮些,微微地泛了幽光……古人言,一灯如豆,该有多么诗意静谧。

【人教版】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考试时长120分钟分值120分)1.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2.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马克思与恩格斯那一代哲学家还大多惊叹于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将技术看作是人延长了的手臂,20世纪以后,两次世界大战催生出了技术的军事化用途,让诸如海德格尔这一代先贤大哲发现了技术与人的存在之间的内在悖论。

时至今日,技术早已不再是社会发展的“工具”和“手段”,而成为人类自己为自己制造出的一个强大对手。

自从Alpha Go与Alpha Zero相继诞生,人们开始对于技术的自我增长产生了普遍的恐惧。

人工智能——人的这个创造物战胜人的神话正在从科幻小说中走出来,变为现实。

其实,今天人工智能对人类存在造成的危机与二战期间原子弹爆炸所带来的恐慌并无二致。

它所表达的也是技术对于人类生存构成的威胁。

在哲学上,我们可以用知识论与存在论的对抗性关系来概括这一危机。

技术本质上是哲学知识论的必然后果,其基本的诉求是试图将世界上存在的一切都进行形式化的抽象,也就是说,将一切都还原为抽象的数字,从而适用于可计算性。

而存在论,则意味着对于人自身的关照,其中人的情绪、情感成为了关照的重心。

大体说来,那些对于人工智能充满信心者,以及那些对于人工智能所产生的威胁忧心忡忡者都不过是知识论的拥趸;而大部分的哲学家们都可能会立足于存在论,而对于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威胁不以为然。

原因不难理解:人工智能能够完全替代人的玄想能否成立,关键在于你将如何看待人的属性,如果你认为人的本质可以被还原为一组组数字,如同一部巨大机器上的零部件,他每一时刻的行为都是被规定好的,他未来的每一种可能性都可以被计算出来,那么你当然会觉得人可以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2020届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届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届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梅雨张波①江南的梅雨季节来了。

淅淅沥沥的雨水纷沓而至,铺满了整个江南。

大地的潮气一天比一天重,屋里的温度计上,湿度指针定格在80以上。

雨多潮气重,气温也不低,形成高温高湿叠加,人身上的汗总是黏答答的,连厕所的瓷板墙和地上也会冒出水珠来。

连绵的阴雨天,江南人称之为“霉雨天”,这个时候它会让橱柜里的衣物长“白毛”。

六月正好是梅子熟了的时候,所以人们又把它叫作黄梅天。

梅雨天里,江南人头上顶的不是天,而是伞,映入眼帘的也都是朦胧一片。

②雨天里,听着那哔哩啪啦的雨点敲打在房顶的声音,时不时会有一种隐隐的心动感,特别是看着那蒙蒙细雨从高空飘下,瓦檐上的水珠落下被摔的粉碎粉碎地化成一缕水雾时,会忍不住有种喉结颤抖的冲动。

思绪随这漫天丝雨纷飞,借这漫天风雨来填充已经很久的了无百事的心神,每有雨滴飘落之时,像是一场灵魂涤污之日,雨落在眼眸,落进心间,慢慢将心浸润,我好像感悟着苍穹寰宇间,至柔至善润物无声之情。

填满了一腔凉薄,打湿了漫天情怀,荡涤尘埃,去除污浊,还自己心中一片碧海晴天。

③霏霏雨丝倾斜姿,飘飘洒洒织云烟。

此时,我很喜欢把手伸出窗外,或撑起一把伞行,走在那条熟悉的林荫小道上,感受着雨滴落在掌心上的味道。

微风习习,雨水落下,那痒酥酥的冰凉感,像极了初恋的感觉,让人自心底泛出一种情深深意濛濛之感,不由会眉展眸含情,神昏思绪有点乱。

特别是看见雨中撑着伞的热恋情侣,你情我侬的姿态,尽情在这林荫小道上斜姿横影的缠绵飞舞,尽现激情的原本真像时,心中顿生羡慕之情,感叹:岁月易老,年轻真好,真幸福呀。

④走到一片竹林前,风吹过传来沙沙声响,老竹健壮,新竹吐翠,经过梅雨的洗礼,越发显得青翠挺拔了。

不远处响起阵阵蛙鸣,此时的蛙叫,听上去好像带着几份亢奋的情绪,是微风细雨驱走了刚刚还很闷热的天气?还是水塘中蛙儿找到了伴侣?不知。

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分享经济,又名共享经济,指的是通过人人参与,借助互联网平台,把各类过剩的消费资源,尤其是数据信息整合在一起,通过倡导人人分享,实现体验式消费,进而促使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创造新的生产红利和消费红利。

美国著名的Zipcar租车公司,就是把各种闲置车辆及其信息通过网络平台整合起来,Zipcar的会员用车时通过网站或电话搜寻,即可发现距离会员最近的车辆情况和使用价格,然后会员可自主选择并预约用车,用完之后在约定时间内将车开回原处。

再比如,大家熟悉的淘宝网,其实也是成千上万大中小企业、成千上万用户借助互联网平台,让成千上万的产品和商品价格、产品数量、广告、厂商、消费者甚至信用等各类信息透明化,通过人人参与,平台分享,公平竞争,大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交易效率,同时也扩大消费需求。

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应,原因就在于分享经济强调分享式消费和消费式分享,即消费既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为他人消费提供供给和创造创新的过程;同时,分享经济的背后也提出了一个今天我们如何更好解决过剩的问题。

当今时代,高速工业化和市场化带来的巨大效率提升、生产高速增长,实际上带来了“全球性过剩”,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大量的资源、产品和服务处在闲置和过剩状态,因此分享经济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把大量的“闲置”重新配置,加以利用。

这显然顺应了绿色消费、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从更重要的意义上说,分享经济也意味着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

工业化甚至更早时代,经济增长更加强调生产、强调效率、强调产出率,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办法就是实现分工,通过分工产生效率,通过市场交易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达到产出最大化的目标。

但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日益细化的社会分工和市场分工,在带来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剩;强调分工促进增长的同时,也由于生产环节细化、甚至全球化分工,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并由此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反而降低了交易效率和经济增长效率。

2020届成都七中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届成都七中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届成都七中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学教师[法]巴比塞天气很热,可以听见苍蝇在飞。

除了苍蝇嗡嗡地叫之外,还有一种有节奏的、单调的嘈杂的低语声传到墙外。

这是一所小学,这所小学的内部和世界上所有的小学内部一样:一排排黑色的小书桌,许多个小脑袋也是黑的(在桌子的方形上露着小脑袋的圆形)在这些中间,一个男子好似巨人样出现在那儿:那是小学教师。

像世界上所有的小学教师一样,他施展着出奇的技巧和耐心,以吸引和集中三十个小脑袋的注意力,并要把现实世界的广阔形象往这些小脑袋里面灌输一部分。

这位小学教师名叫巴多梅罗·佐里。

他是一个安详,淳朴而又温和的人。

全村人都说他认真仔细,在村子这狭小的圈子里,他那严格守时的习惯人人称暖。

要是万一他上课迟到,人们就会下这样一个结论:那一定是时钟跑快了。

他在思想上也像在生活上一样以严正的态度要求自己。

他的一些主张并非是大家都欢迎的,特别是那些有关于团结与合作的主张。

所以有些人说他是一个赤色分子,有些人在他们内心里,在他们那可怜的奴隶的内心里感到奇怪:一个人竟然同时又是赤色分子,又这样诚实。

但就是这些人也不禁对巴多梅·佐里肃然起敬。

卡瓦达的两位重要人物,两位穿黑袍的人,神甫和他的助理,他们却别有看法。

他们挑不出一点可以攻击小学教师的地方——除了他对于自由以及大众福利的魔鬼般的见解之外——因此就越发怀恨他。

神甫和神甫助理监视着小学校——这是塑造下一代的车间。

假如要想掌握未来,就应当先把学校抓在自己手里。

神甫和他的影子——神甫助理对这个过于诚实、过于独力自主的小学教师怀有不共戴天之仇——特别是由于小学教师得到大家的同情,他的危险性也就愈大。

然而因为在他的行为和言论中找不到一点真正具有破坏性的东西,那就得想别的办法来整他了。

在今天这个不幸的西班牙,教士们有权闯进学校,监视教学活动。

湖南省各地2020届高三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及参考答案

湖南省各地2020届高三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及参考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长沙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第二次月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李侍御赴安西高适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①燕支②北,秦城太白东③。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①虏障:指防御工事。

②燕支:山名,这里代指安西。

③太门东: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第二句以以“金”“铁”饰"鞭”“骢”,平添力度,“行子"意气昂扬的英姿如在眼前。

B颔联紧承送别。

“万里外”展现出巨大的空间,“一杯中”回到别筵,极富捭阖之力。

C颈联对比,连用地名尽显意境之广阔,使人联想到安西与长安万里之遥,归乡无望。

D・末句以看宝刀的动作,表现豪壮气概,鼓励友人昂扬奋发地踏上征途,尽扫别离愁绪。

15.此诗作为边塞诗,有哪些典型特征?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6分)长沙市明德中学9月月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注】东禅庄院苏轼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注】女王城:在黄州城东十五里.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以一“摇”字活画出春风荡漾、江柳轻拂的神态,表现了春天到来的迅疾。

B . 额联巧用叠词,前者拟溪流潺潺声,后者描碧草新绿之色,视听结合更显得春意盎然。

C.这首诗前四句写“往岐亭”途中所见,五六句写女王城饯别。

“数亩荒园”,点明了诗人的目的地。

D. 全诗紧扣意,写初春之景.,景色如画;写友人之情,情意深厚。

诗人一气贯注,看似信笔挥洒,实则勾勒甚密,有天机自得之妙。

15. 请从手法与情感的角度简要分析本诗的最后两句。

(6分)岳阳七中9月月考五、诗歌阅读(共2小题,12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0题晨雨杜甫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江苏省常州市礼嘉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常州市礼嘉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常州市礼嘉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他孜孜于考古发掘和典藉爬梳。

经过努力,一些湮没在历史废墟和神话传说中的被重新确认,因此某些关于先民流徙原因的也随之不攻自破。

从他的研究中可以看到,在这一文化基因的作用下,迫于自然灾害或是人类战争而背井离乡者,是怎样动情地吟唱着家园,并渴望着重归故土。

A. 故事不经之谈安居乐业B. 故实不刊之论安居乐业C. 故实不经之谈安土重迁D. 故事不刊之论安土重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语和成语的正确运用。

故事:旧日的行事制度;例行的事;真是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

故实:出处、典故,以往的有历史意义的事实。

结合“一些湮没在历史废墟和神话传说中”分析可知,用“故实”。

不经之谈: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谈论。

不刊之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借以形容文章或言辞精准得当,无懈可击。

结合“不攻自破”分析,用“不经之谈”正确。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形容留恋故乡。

结合“文化基因”分析,综合C项正确。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王羲之不会想到,他的《兰亭序》,居然引发了一场浩浩荡荡的临摹和刻拓运动,贯穿了其后一千六百多年的漫长岁月。

,,,,,但那条河仍在,带着酒香,流淌到我们面前,①永和九年暮春之初的那个晴日,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放大了②但这已经不重要了③面对着这些接力似的摹本,我们已无法辨识究竟哪一张更接近它原初的形迹④几乎书法史上所有重要的书法家都临摹过《兰亭序》⑤它容纳了一千多年的风雨岁月,变得浩荡无边⑥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把个人的生命投入进去,转眼就没了踪影A. ①⑤④⑥③②B. ①⑥②④③⑤C. ④①⑥③②⑤D. ④③②①⑤⑥【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孝悌.(tì) 夹.(jiá)袄 文绉绉.(zōu ) 千山万壑.(hè) B .聘.(pìn )礼 谄.(chǎn )媚 胳.(gā)肢窝 锲.(qì)而不舍 C .模.(mú)样 句读.(dòu ) 美人觚.(gū) 畏葸.(xǐ)不前 D .妩.(wǔ)媚 脾.(pǐ)胃 脊.(jǐ)梁骨 敛声屏.(bǐng )气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仓皇妆饰 起搏器 宽宏大量 B .惘然 侘异醉醺醺 通情达理 C .嬉闹 抱负脑血栓 揭杆起义D .搏斗 缔结 画眉鸟 再所不辞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这位老人精神很好,但脾气越来越古怪,令人难以________。

(2)________上次比赛各自为政的教训,我不赞成他当队长。

(3)苹果仍是美国最盈利的公司,其他竞争对手很难________。

A .捉摸 鉴于 望其项背B .琢磨 基于 望尘莫及C .琢磨 鉴于 望尘莫及D .捉摸 基于 望其项背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各地方电视台不同风格的择偶节目让人眼花缭乱,观众能预测出牵手的难度越来越大,这反而提高了这类节目的收视率。

B .说起饺子,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感到陌生,中国人的饺子对外国人也充满了难以抗拒的诱惑。

C .为了进一步规范节假日旅游市场秩序,促进南昌市旅游市场健康发展,有效遏制违法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南昌市在国庆期间开展了规范旅游市场的执法行动。

D .在堪称“世界工厂”的珠三角地区,城镇化率已超过80%,各种城市病随之而来。

如何纾缓居民生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是一个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话题。

5.下列语句中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它不是对翠花街铁柱宫的追摹与仿写,更非异地复原②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存在感③神经过的地方都是带有原初意义的后世奉祀的遗址④万寿宫出现在象湖仿佛是它所供奉的神灵复制了自己的神迹⑤而神的居所本身就像风一样无所不在⑥似乎它原本就在这里A.④⑥②⑤①③B.③④②⑥①⑤C.④②⑥①⑤③D.③②④⑥①⑤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脂粉香娃割腥啖膻”,说的是豪爽的探春和宝玉烤了鹿肉来吃,谁知她吃了肉、喝多了酒竟醉卧在石凳上,“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睡着了嘴里还嘟嘟囔囔的吟诗。

试卷讲解课件 江西省奉新一中2020届高三 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试卷讲解课件 江西省奉新一中2020届高三 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答案:B (“文章先具体分析历史想象的特点,再论 述……”错误,逻辑错误,应当是“先论述治学须以历 史学为根基,再具体分析历史想象的特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历史想象力有助于研究工作开展,我们只有通过“想象”,才 能把握原材料背后的内在“思想”,有所发现。
B. “想象的共同体”借助相互连接的意象构成一个整体失掉了想 象力,也就不再是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了
答案:C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
A. B. 忌日一般指父母及其他亲属等去世的日子,忌日当天因 禁忌饮酒、作乐等事,故称。
C. 实封是食邑制度之一,唐朝封户有虚实之别,唯加实封 者,才能享有封地的租税。
D. 山陵既有山岳的意思,旧时也指皇帝或妃嫔、大臣的坟 墓,文中指皇帝的陵墓。 答案:D (“旧时也指皇帝或妃嫔、大臣的坟墓”说法错误, 应为“山陵旧指皇帝或皇后的陵墓”,不是“妃嫔、大臣的坟 墓”。)
答案:C (“在松林喝茶”“松林的风声”理解错, “汤响松风”是比喻手法,指煮茶的沸腾声如风过 松林)
15.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表现对茶的喜爱之情 的。( 6分 )
参考答案:对分茶、碾茶、煮茶过程及心境的描写,表现 了品茶过程中词人的享受。以酒意衬托茶的味浓香永,渐 成佳境。以灯之时有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的感受抒写 喝茶后的惬意。从以上三个方面表达了词人对茶的喜爱、 赞美之情。
(3)《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
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

。”
(1)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2)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 物也 (3)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一、(27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组是()A.彳.(chì)亍.(chù)頽圮.(qǐ) 漫溯.(sù) 昭.告世人(zhào)B.惩创.(chuāng) 敛裾.(jū) 混.沌(hùn) 揠.苗助长(yà)C.弭.谤(mǐ) 当.轴(dāng) 嘎.吱(gē)旁稽.博采(jī)D.挫.折(cuō)祈.祷(qǐ)阜.盛(fǔ) 燕侣莺俦.(chóu)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注音相同的一组是()A.晕.场眩晕.日晕.头晕.目眩B.取缔.真谛.烟蒂.莺啼.鸟啭C.恰当.当.真当.做长歌当.哭D.靡.费奢靡.靡.散靡靡..之音3.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 纂夺荒疏内帏穿流不息B. 窈陷璀灿畏葸参差班驳C.猗郁贻误嬉笑绿树成荫D. 鹊桥雀跃鹊起门可罗鹊4.下列各组词语加点字的解释全对的一项是()A.峥嵘岁月稠.(多)苟余情其信.芳(确实)女也不爽.(过错)信誓旦旦..(诚恳的样子)B.汝岂得自由..(自由自在)事事四五通.(遍)枉用相存.(问候怀念)少无适.俗韵(迎合)C.扪.参历井(摸)画图省.识东风面(曾经)使快.弹数曲(快速)低眉信.手(随意)D.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此情可.待成追忆(可以)却.坐促弦(退回)这次第..(状况)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压力过大、工作时间过长、作息不规律、以及忽视营养均衡等,均会导致健康状况的下降。

B.艾滋病有三个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日常接触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

C.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六百多年之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D.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KS5U解析】上海市奉贤区2020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KS5U解析】上海市奉贤区2020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⑤当一个造型的观念和某一种物质一旦联系在一起,几乎就是生物界精子与卵子的结合,一个受精卵已经完成,剩下的只是等待它成长而已。如同一个“观念”和“物质”结合了,剩下的只是等待手努力在“技术”上去完成它。这个把双手合拢盛水的“观念”与泥土这种“物质”联系在一起的人,已经完成了一个“碗”,也许当他第一次用湿润的泥土捏出了这个形状,便兴奋地跑到河边,用它去盛水,不想这“碗”便溃散溶化了。于是,他又必须把这湿润的泥土形成的“碗”与晒干、与烘焙等等泥土变硬固定的认识联系在一起。人类是在这样的一步一步认识的过程中完成了文明的创造。是生存的意志使手进步了,手的进步又促成了许多认识能力的开发和物质特性的了解。手再回过头来,要求物质屈服于“技术”为这个“观念”服务。是“手”与“物质力”“观念”与“技术”互动的结果产生了我们的造型美术。
⑥中国,和其他各个民族一样,从岩石和泥土开始了他们美的故事。
(节选自蒋勋《美的沉思》)
4. 第③段中加点词“伦理的因素”在文中具体指的是
5. 下面对文章第③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产生最初的“美”的情感离不开辛苦沉重的生存竞争。
B. 从石斧变成玉斧意味着斧的审美功能取代了斧的实用功能。
8. 为了生存,中国古代先民用手磨制了石器,被磨制的石器产生了最初的造型;人们在使用磨制过的石器时,逐渐产生依恋的情感,完成人类最初的“美的情感”;人类使用工具后,手变得更灵活更敏捷,脑海里也形成一个个造型的概念;人们为了将脑中已经形成的造型发明出来,需要不断认识、开发新的物质的特性,最终,“手”与“物质”,“观念”与“技术”互动,创造了“美的故事”。
打开微信,我们每天都面对那种“鸡汤”,其实“鸡汤”就是散文的一种,它的受众最广泛。由此,一种“公号体”散文应运而生,一种以3000到5000字的篇幅来表达感受、观点的文体已经确立。它浸润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我们陷在这样的文字里。即使我们非常不愿意承认,但也要面对这一事实,__________。“公号体”带给我们的动辄十万加的阅读量的变化,更带给我们文学观与情感方式的变革。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本卷共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赡.养(shàn) 桎梏.(kù) 斡.旋(wò) 钟鼓馔.玉(zhuàn) B.粳.米(jīng) 濒.临(bīn) 曲.解(qǔ) 缠绵悱.恻(fěi) C.期.货(qī) 应.酬(yìng) 跻.身(jī) 猝.不及防(cù)D.信笺.(jiān) 氛.围(fēn) 赝.品(yīng) 舐.犊情深(sh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寒喧干涸兴高采烈哄堂大笑B.睿智池塘绵里藏针世外桃园C.暴躁楹联怨天尤人变本加厉D.矫情证券走头无路强弩之末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家商店服务之差是有口皆碑....的,但是长期以来始终未见改进。

B.他们疼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喜欢他们。

一家三口相.濡以沫...,美满幸福。

C.画中人身着长衫,手持鹅毛扇,显得闲情逸致....,无所事事。

D. 写不出来的时候,与其苦思冥想....,不如随便翻翻,到处看看。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武警战士们冒着倾盆大雨和泥泞的道路快速前进。

B.林冲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结果被逼得无处容身。

C.张老师的意见基本上是完全正确的,我们都同意。

D.突然,一阵急促的叫喊声顿时打破了宁静的深夜。

5.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在岩石上漫流的水的声音,更增添了密林的②夜的草原是这么而安详,只有漫流的溪水声引起你对大自然的遐思。

③夜幕中,草原在繁星闪烁下或月光的披照中,该发生多少动人的情景,但人们却在的睡眠中疏忽过去了。

A.安静宁静幽静 B.宁静幽静安静C.幽静宁静安静 D. 幽静安静宁静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2020届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精品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0届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精品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0级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注盘爭项: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題)和第II卷(农达題)两解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題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速卡上.写在木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闻读(21分)(一)论述类文本関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下一代僦屏手机什么样不管触屏手机多么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也罢, 摸起来全像玻璃。

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了"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感。

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

未来虚拟事物将被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而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在指尖这样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唯有借助触幻觉。

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1953年被偶然发现的。

一天,美国化学家爱徳华•吗林克罗徳特接触了一个黄铜制的插座,他注意到,当灯亮时.其表而给人的感觉好像要粗糙些。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他发现正是微羁的交流电导致了这种幻觉。

我们知道,交流电以某种梢确的频率振荡。

当你把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时,由于静电吸引,你手指的皮肤下而就有电荷堆积起来。

电荷的数虽随着交流电的振荡而发生变化,所以你的手指和屏幕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也随之变化。

当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这个静电力将吸住你手指上的皮肤.阳碍它移动:由于静电力是周期性变化的,这使你手指上的皮肤也发生周期性振动。

这种轻微的振动将会被手指上的触觉感受器探测到. 由于这类振动本质上跟手指滑在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而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2010年,萸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的一款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和手机上.测试表明,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现实意义当前,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带来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

对此,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可提供有益借鉴。

在儒家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里,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在自然观上,儒家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天人是相通的,提倡“天人合一”“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这些思想与西方文化强调征服自然、人与自然对立二分的观念形成鲜明对照。

儒家历来反对滥用资源。

孔子明确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

荀子把对山林川泽的管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作为“圣王之制”的内容,要求砍伐和渔猎必须遵守一定的时节,并规定相应的“时禁”期,以保护生物和资源。

儒家认为,对待天地万物,应釆取友善、爱护的态度;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如果随意破坏、浪费资源,就会损害人类自身。

孔子说:“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孟子主张把人类之爱施于万物。

他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朱熹进一步阐发了爱物的思想,他说:“此心爱物,是我之仁;此心要爱物,是我之义。

”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给今天的人们带来有益启示,那就是在发展经济、开发自然、利用资源的同时,必须注意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把发展经济、发展科技与生产力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统一起来,把人类生活需要与生态环境运行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开发自然、利用资源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当前,我们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可以借鉴儒家所倡导的取用有节、物尽其用的思想。

今天,生态危机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在技术层面探索更多治理手段,更重要的是解决人们的思想观念问题。

生态危机的实质是文化危机。

人类要克服生态危机,继续生存下去并进一步繁荣发展,就必须抛弃以人类为中心、人与自然对立二分的理念,反对盲目强调人是自然的主宰,反对为所欲为地征服和掠夺自然。

在这个问题上,儒家主张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

当然,儒家生态伦理思想要和当代社会相适应,还需与当代生态伦理学和环保理念结合起来。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包含着诸多超越时空限制的合理内涵,这些符合客观规律的成分不会随时代和地域的变迁而过时;同时,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也存在历史局限性,有一些糟粕。

我们要根据当代中国、当今世界发展的实际需要,促进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

1. 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对解决当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带来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供了诸多有益借鉴。

B.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提倡“天人合一”“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充分发挥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点。

C.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给今天社会的发展带来有益的启示,提醒人们在发展经济、开发自然、利用资源的同时,注意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等。

D.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开发自然、利用资源时,不应随意破坏、浪费资源,而应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统一起来。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包含着许多符合客观规律且不会随时代和地域的变迁而过时的合理内涵,但也存在历史局限性,有一些糟粕。

B. 儒家倡导的取用有节、物尽其用的思想意义深远,“取用有节、物尽其用”也应成为当前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的准则。

C. 儒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与西方文化强调征服自然、人与自然对立二分的观念形成鲜明对照。

D.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要和当代社会相适应,就要与当代生态伦理学和环保理念相结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孔子明确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荀子强调“圣王之制”,都表现出儒家对待天地万物所采取的友善、爱护的态度。

B. 解决生态危机问题,是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不仅需要在技术层面探索更多治理手段,更要解决人们的思想观念问题。

C. 孔子的“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与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经过朱熹的阐发后,形成了爱物的思想。

D. 以人类为中心、人与自然对立二分的理念,盲目强调人是自然的主宰,为所欲为地征服和掠夺自然,会带来生态危机。

【答案】1. A 2. B 3. C【解析】1. 试题分析:B项准确全面地概括了文章主旨。

A项和C项各从一个方面分析了儒家生态伦理思想,概括不全面, D项没有提及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均不是文章主旨。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概括文意主旨类试题,考生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文本,把握文本的中心。

本题A项和C项各从一个方面分析了儒家生态伦理思想,概括不全面, D项没有提及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均不是文章主旨。

2. 试题分析:C. 儒家倡导的取用有节、物尽其用的思想意义深远,“取用有节、物尽其用”也应成为当前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的准则。

“也应成为……的准则”说法错误,原文是“可以借鉴儒家所倡导的取用有节、物尽其用的思想”。

3. 试题分析:B. 孔子的“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与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经过朱熹的阐发后,形成了爱物的思想。

“经过朱熹的阐发后,形成了爱物的思想”错误,孔子、孟子和朱熹的思想都是爱物的思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蒲公英的歌唱曾颖教育局来信了。

老周拿着那个印着火红大字的牛皮纸信封,如拿着一颗不知道该怎么拆卸的炸弹。

作为一个民工子弟学校的校长,他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隆重的事情。

此前,教育局找他,都是一个电话,内容大多是让他协助调查邻校的打架事件,或者就是严斥他那只有半个篮球场大的校园体育设施不达标……他硬着头皮打开信封,以最坏的打算读完那封短短的信。

信上说:“六一儿童节将至,请贵校组织节目,参加区上的文艺汇演。

”犹如死刑犯,原以为接到的是执行判决,但居然被无罪释放了。

老周差点没跳起来,把信反复读了几遍,确信不是自己眼花了,眼泪夺眶而出。

一份演出通知,犯得着如此激动吗?如果你知道老周和他的学校几年来的遭遇,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由于办学场地不达标,他的学校始终没有被教育部门承认。

如今,这份通知就是教育部门对他的承认。

他当即召集老师们开会,把这天大的好消息告诉大家。

大伙听了,也高兴了一阵。

光高兴没用,得想出个好节目,才不辜负上级。

当务之急,是找老师。

他进城到艺术馆去请那里的老师帮忙。

老师们一听说他连三百元一小时的课时费都付不起,就断然拒绝了他。

整整一天,他得到的结果都一样,不同的只是有人听他说完而有人只听他说了一半或更少。

晚上,错过末班车的老周走在雨后的大街上,心情像他的影子一样灰暗。

就在此时,从远处桥洞下传来凄凉的吉他声,他好奇地走了过去,看见琴声起处,一个长发男人坐在桥墩旁,脚边乱七八糟地躺着一堆酒瓶。

他走过去,那人没有理会,继续弹着吉他唱着歌。

那歌大意是,一个失去女儿的父亲在大地上流浪,再也找不到那个可爱的小天使。

老周也是一个女儿的父亲,这首歌特别能引起他的共鸣。

听着听着,老周不觉已是泪流满面。

因这眼泪,他们接上了话,聊了起来,聊累了唱,唱累了喝,喝足了继续聊。

两个男人像一对受伤的动物彼此舔着伤口。

到天明时,老周大体明白对方是音乐家,因为女儿得了脑癌不治身亡而痛不欲生,四处漂泊想摆脱痛苦,而且,老周还知道并坚信,这是老天可怜他,给他送来了排练节目的老师。

他扛着老天送来的老师回到学校。

等了一整天,那个男人才醒过来。

虽然依旧不太清醒,但大致能明白老周的请求,答应了。

老师的衣着不正常,言语举止不正常,但一触碰到音乐就正常,而且可以说是才华横溢。

在和老周几夜的酩酊大醉之后,老师写了一首歌,歌词大意是,一棵不知父母是谁的蒲公英在星空下寻找人生的答案,发出为什么只有美丽的鲜花才有明天的感叹。

但最终,蒲公英看到了普照的阳光,寻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它落地生根,开枝散叶,长成一株美丽的生命。

老周很喜欢这首歌,曲调很美,意境与孩子们的心境相契合。

蒲公英的困惑,也是他们的困惑。

最令他喜欢的是结局,他希望他的学生们都能历尽艰难最终迎来光明。

没有伴奏,音乐家设计了无伴奏童声合唱。

经过几天的排练,杂乱失控的声音便被天籁般流畅和谐的演唱代替。

仓库改造的学校,有史以来第一次传出了悠扬的歌声。

为了配得起这歌声,老周花血本为孩子们订制了城里孩子穿的校服,浅蓝的裙子,白色的衬衣,把小家伙们包装得鲜亮整齐。

为此,他推迟了给老师们发工资的时间,但老师们并没像以往那样不高兴,纷纷说:“这事,值得。

”演出那天,一个家长开着金杯车把孩子们送到剧场门口,音乐家也破天荒理了发,换了身干净衣服。

看着二十几天的辛苦终于结出了果实,老周脸红红的,眼亮亮的,微笑着,一语不发。

当老周带着他的队伍走进剧场签到时,负责签到的张科长很困惑地问:“你们怎么来了?”“我们接到通知来的。

”老周既兴奋,又有些惴惴地递上通知。

科长把通知捻过来,像检验伪钞一般仔细看了一遍,然后一拍脑门:“发错了,这是谁干的?明明是通知你们关闭学校,怎么装成文艺汇演的通知了?”老周像被太阳晒过的泡泡糖,软软的。

远处飘来一阵蒲公英的吟唱,那是他的孩子们在做最后一次练习,周围路过的人们都感叹:“这歌真好听啊!(选自《小小说》)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的开头颇具匠心,“教育局来信了”,既交代了整个故事的起因,又造成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小说写老周找老师帮忙却遭到冷遇的情节,体现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资金紧张,主要是借此表达了对对弱势群体漠不关心者的不满。

C. 音乐家的歌声里有对孩子的“爱”,听完音乐家的故事,老周坚信音乐家是“天可怜他,给他送来了排练节目的老师”。

D. 小说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如“一把兴奋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心情像他的影子一样绝望”‘‘老周像被太阳晒过的泡泡糖”等。

5. 请概括小说中老周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6. 小说以孩子们的歌唱结尾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①尽职尽责、不辞劳苦,为了学校弄出好的文艺节目亲自去城里请老师并把音乐家扛回学校。

②感情细腻、善于识人。

在桥洞下听到音乐家唱的歌后泪流满面,并坚信他是排练节目的老师的最佳人选。

(③热爱学校,热爱孩子。

通过推迟给老师们发工资来给孩子买新校服,为孩子们不能参加演出而难过。

6. ①从故事情节上看,小说的结尾“蒲公英的吟唱”照应了标题和开头,使小说结构紧凑、脉络清晰,合情合理;②从写作技巧上看,不知情的孩子们和已定的结局形成了巨大反差,具有悲剧美;③从艺术效果上看,小说以歌声结束,孩子们歌声越美越动听,越是牵动读者的心,孩子们的命运值得关注,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④从主题上看,小说以悲剧结局,旨在真实地反映出现实生活中民工子弟学校处境的艰难,唤起人们的思考和关注,极具警醒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