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教研.doc巧玲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优秀教学案例
3.突出环保:本节课不仅注重燃料性质、燃烧原理等知识的传授,更加重视燃料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燃料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绿色生活方式。
4.多元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关注学生过程与方法的应用,还强调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以及教师的总结评价,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综合素质。
5.教学策略灵活: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同时,注重教学反思与评价,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学习效果。
2.掌握燃烧的原理,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了解燃料的综合利用方法,掌握化石燃料的开采、加工和利用过程;
4.了解燃料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掌握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方法和技术。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燃料性质、燃烧原理的探究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对燃料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思考能力;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每个小组成员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共识;
3.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4.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关注燃料利用与环境的关系。
(四)总结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内容概述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
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了燃烧等知识之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合理利用与开发,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调查与研究、讨论与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中还适当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4.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5.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6.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7.认识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的重要性。
8.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题从几幅有关燃烧的图画引入,进一步研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材采用从实验观察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思考掌握知识。
关于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也是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来说明为什么会发生爆炸,并通过一些注意安全的图标来加强对安全的认识,说明随时注意防火、防爆,采取安全措施的重要性。
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及方法【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 能力目标通过活动与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并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其它:A、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材,因为纸和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容易点燃
B、室内起火,如果打开门窗,会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加氧气的浓度,反应剧烈,燃烧更旺
C、用扇子扇煤炉火,虽然降低了温度,但没有降至着火点以下,反而增加了空气的流通,所以越扇越旺。用扇子扇蜡烛火焰,虽然增加了空气的流通,但却降低了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所以一扇就灭。
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常见灭火的方法(考点三)①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②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
③煤气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打开门窗,切忌产生火花
④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
考点四、化石燃料
包括煤、石油、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是古代生物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④合理开采,综合利用,节约使用
1、煤
1称为“工业的粮食”
2组成:主要含碳元素,还含少量的氢、氮、氧、硫等元素
3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发生化学变化,得到焦炭(冶炼金属)、煤焦油(化工原料)、煤气(主要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用作燃料;煤气泄漏,会使人中毒,有可能发生爆炸)
如右图所示:A、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
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
(1)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
二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考点一)
九年级化学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九年级化学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设计思路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切实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就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设计中也应以学生所求、所需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研读、质疑、思悟为主体,以教师启发、辨析、点拨为主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教材分析“燃料及其利用”是人教版九年级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共2个课题:燃烧和灭火;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其中1课题是重点,也是难点,并且配有大量的实验来解决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
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燃烧等知识之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
并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科学理念。
三、学情分析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中还适当的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3、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过程和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2、从化石燃料的元素组成及其变化角度,分析化石燃料燃烧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3、通过对燃料的选用和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学习,培养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九年级上化学教案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1.提出问题:“什么是燃烧?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设置火灾案例分析,让学生思考并提出灭火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出问题:“灭火剂是如何抑制燃烧反应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4.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燃烧与灭火现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实验操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燃烧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
2.讨论与交流:小组内讨论燃烧与灭火的知识点,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3.火灾逃生演练:小组合作进行逃生演练,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4.小组汇报: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鼓励、赞赏为主,培养学生自信、积极的学习态度。
5.引导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提高学生防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燃烧与灭火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学生学习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提高应对火灾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问题:“燃烧与灭火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分析燃烧与灭火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火灾逃生、灭火器的使用等。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3.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操作、讨论交流和火灾逃生演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小组合作使得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1、燃烧: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的氧化反应。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 2) 3)。
如右图所示:A、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 B、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的试剂瓶中2、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相同点:都是反应、都有;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
3、灭火的原理:1);2);3)。
3、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燃烧,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叫。
除了可燃性气体能发生爆炸外,、等也会发生爆炸。
爆炸可能是变化(如:爆炸)也可能是变化(如:爆炸)4、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燃烧就越。
5、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如、(举二个例子)6、常用的灭火器有 1),2)、3)。
三种灭火器的使用范围分别为________ _、____ _ 、______ __。
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1、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燃料有、和,我们常称它们为。
2、煤是复杂的,主要含有元素,煤隔绝空气加热,发生变化,得到焦炭(冶炼金属)、(化工原料)、煤气。
煤气的主要成分有、、和其他气体。
(写化学式) 3、石油是由沸点不同的化合物组成的(纯净物/混合物),从石油炼制出的燃料有、和等。
石油主要含有和元素(任举三例)家庭使用的一种罐装“煤气”装的是4、天然气主要是由_____元素和_____元素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主要成分是(化学式),①甲烷的物理性质:色、味的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②甲烷的化学性质:性池沼底常含有也称,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5、化学变化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的变化,表现为吸热现象和现象,如燃烧,伴随有现象。
6、要使燃料充分燃烧,要注意两点:一是;二是。
7、煤燃烧时会排出(化学式)、(化学式)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溶于雨水,会形成。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目的:1、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了解灭火的原理。
2、介绍爆炸和自燃现象,以及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使学生了解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燃烧的条件。
:教学过程:[复习]:燃烧和缓慢氧化;灭火器的原理和常见灭火器。
[演示实验]:演示实验P124图7-4 图7-5。
(回答课本P125的问题)[设问]:1、为什么在相同温度下白磷燃烧而红磷没有燃烧2、为什么热水中白磷的温度早已高于空气中白磷的温度而并没有燃烧3、为什么当有氧气气泡通过白磷后又烧起来了4、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板书]:一、燃烧需要的条件:温度要达到着火点和要有氧气接触。
[设问]:由此可以看出,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因此燃烧属于哪种反应类型呢[设问]:根据燃烧必须的两个条件。
思考一下如果发生火灾,应该如何灭火。
[板书]:二、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绝)或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之低于着火点或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离[板书]:三、燃烧的现象[设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碳、硫、磷、蜡烛等物质在空气里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
[讲述]: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是相同的燃烧物,在空气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也不相同。
[板书]:1、燃烧首先取决于物质的性质。
即是否为可燃物。
2、其次取决于氧气的密度(浓度)和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讲述]: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氧气的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
[引入]:前几年,南京炼油厂发生了一起爆炸事件,死伤很多人。
大火冲天,但我们在家里燃烧液化气时,却能够安静燃烧。
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先给大家做一个实验。
[板书]:四、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速的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就会产生爆炸。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的教学设计综述
标
准
目
标水平
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②
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 B②
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少的燃料
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B②
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B a③
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
A①
标
准
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目 标水平
B② A① A C③
目 标水平
A① B② Bb ② B②
目 标水平
B C②
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
[A]
性
B②
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观点
③
(二)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标
准
目 标水平
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 B②
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四)物质组成的表示
标
准
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一)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不 宜拓展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1.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认识化 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
基 本要求
2.了解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组成及用途。 3.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4.运用实验的方法得出甲烷组成含碳、氢元素的结论;了解沼气的制取和利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案2020-11-28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⑵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学重点】围绕课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灭火的原理并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方法】探究式【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学具准备】1、媒体资源:自制2、实验准备:⑴把玻璃棒和小木条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
⑵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
⑶把一沾水的'棉花和干燥的棉花分别点燃。
⑷熄灭蜡烛的方法:沙土、剪刀、烧杯、湿布、水、胶头滴管、碳酸钠溶液、稀盐酸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录像]播放有关燃烧的镜头[引入]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观看录象倾听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讲述]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指出]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燃烧能发生吗?大气中也含有氧气,可不见得到处在燃烧,可见氧气并不是燃烧的唯一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到燃烧需要氧气由实际到理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讨论]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谈一谈燃烧除了需要氧气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判断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教师活动思考回答: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判断学生活动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计意图[设问]有了可燃物和氧气,燃烧是不是就能发生?例如空气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火柴点燃?摩擦起什么作用?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讲解]我们把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本单元分为三个课题:燃烧和灭火、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以及燃烧的条件。
本单元从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之后介绍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
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燃烧和灭火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2.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3.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
2.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的一般方法。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多媒体、镊子、酒精、白磷、红磷、水、蜡烛、玻璃杯、火柴、木条、烧杯、薄铜片等一、导入新课师:1.我们对物质的燃烧现象并不陌生(如图1),那么什么叫燃烧?物质的燃烧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2.同学们见过“火三角”吗(如下图2)?你知道它的意思吗?3.同学们还能设计出其他探究燃烧条件的方案吗?二、推进新课燃烧的条件师: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猜想(1):要有可燃物。
猜想(2):要有氧气,氧气越多燃烧越旺。
猜想(3):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师:你能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证实你的猜想吗?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7-1)实验步骤: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用硬纸圈圈住的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
现象:热水中的白磷未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未燃烧。
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共5课时) 教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共5课时)教案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对燃烧的认识历程。
2.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3.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通过总结和设计燃烧条件的实验懂得和运用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2.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
二、推进新课1.燃烧的条件[过渡]通过刚才的故事,我们知道火是无情的,但任何事情都没有那么绝对。
在日常生活中,火也为人们带来了幸福。
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我们在哪些方面用到了火?火为人类做出了哪些贡献呢?[投影展示]火是某些物质燃烧的一种现象。
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可以用来加工食物、冶炼金属、取暖、烘干衣物等。
[提出问题]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实验探究]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吗?下列哪些物质可以燃烧?(依次点燃下列物品,观察现象)纸张木条泥土红磷酒精小煤块小石头玻璃蜡烛[归纳总结]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只有可燃物才能燃烧。
[提出问题]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燃烧吗?[演示实验]实验7-1,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和薄铜片上的红磷均未燃烧。
[提出问题]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讲解着火点的概念,并给出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引导学生归纳出该对比实验可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归纳总结]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提出问题]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归纳总结]热水可以使白磷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但水中的白磷并未燃烧,这是因为水隔绝了空气,说明燃烧还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7.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7.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教学目标情景导入约五十万年前,北京人就已知用火。
火是人类打开化学大门的第一把钥匙。
有了火,粘土烧成了陶器,矿石炼出了金属,陶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机时代,神六升天……人类每前进一步都与火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然,火有时给人们带来一定的灾难,如居民区火灾,工厂火灾,森林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火有“功”也有“过”。
说到火我们很自然就想到燃烧。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燃烧的条件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课堂讨论1.白磷能燃烧,水为什么不能燃烧?2.平常我们燃烧的煤块总是制成蜂窝状,而不制成球状?3.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烧得更旺,为什么?归纳总结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着火点是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2.燃烧的条件:⑴物质具有可燃性;⑵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⑶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可燃物的着火点)。
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知识拓展(1)燃烧,有的不需要氧气参与也可燃烧。
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钠在氯气中燃烧等。
(2)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
(3)燃烧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燃烧时一定发光、放热,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属于物理变化。
探究点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提出问题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怎样灭火?纸箱、油罐着火怎样灭火?森林火灾又怎样扑灭呢?讨论交流结合生活实例和经验讨论相关原因。
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探究实验【实验目的】探究灭火的原理【实验操作】点燃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
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实验现象】扣上烧杯后,燃烧的蜡烛一会儿熄灭;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后蜡烛熄灭;另一支燃烧情况不变。
【实验结论】扣上烧杯后,燃烧的蜡烛与氧气(或空气)隔离,蜡烛熄灭;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后,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使蜡烛与氧气(或空气)隔离,蜡烛熄灭。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案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案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针对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进行教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燃料及其特点,掌握燃料的化学性质、燃烧反应的特点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合理利用燃料的重要性,培养其节能环保意识。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他们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等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
此外,他们对生活中的燃料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背后的化学原理和合理利用燃料的知识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本节课将针对这些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燃料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不同类型的燃料,包括化石燃料、生物燃料和新型燃料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掌握燃料的化学性质,如燃烧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并学会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理解燃料燃烧过程中能量转换的原理,了解热值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4)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如燃料的点燃、灭火方法以及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2)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分析不同燃料的性质和用途,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燃料燃烧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燃料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燃料及其利用领域的热情。
(2)通过学习燃料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能源的重要性,培养其节能意识。
(3)让学生了解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使其具备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策略1、以退为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以退为进”的教学策略,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退一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
注意鼓励学生,针对问题给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
【提供药品】棉花、酒精、水、蜡烛、小木条、煤炭、石子、酒精灯、火柴、镊子、烧杯下面请各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对刚才的猜想进行验证。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引言】同学们的设计很好,通过对比实验全面充分证实自己的猜想。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我提供的药品通过实验完成自己设计的方案,把实验结论填写在下表中【提问】同学们都做了哪些实验验证或否定了自己的猜想呢?【小结】同学们围绕实验方案进行的实验,都能证明燃烧需要:(1)可燃性物质;(2)充足的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着火点是使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不同的物质一般具有不同的着火点。
介绍通常情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书上的表7-1)【提问】物质燃烧是否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还是只需其中的任意两个或一个条件?举例说明。
(板书)物质燃烧需同时具备(1)可燃性物质;(2)充足的氧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实验:〔教师介绍实验〕【提问】(1)请你根据燃烧的条件预测该实验的现象是什么?谈谈你的推测理由?【演示实验】【引言】俗话说水火不相容,热水中的白磷会燃烧吗?不信试试看。
【演示:向水中通入氧气】引导并组织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得出什么是燃烧的现象,进一步得出燃烧的条件(2)通常保存少量白磷的方法是?[过渡] 人们通常把白磷保存在冷水中,这是因为①冷水能降低白磷表面的温度,使其达不到着火点;②冷水把白磷与空气隔绝。
可见,减少燃烧的条件,能防止白磷着火。
【设问】那么如何使正在燃烧的物质不能继续燃烧呢?活动2探究灭火的原理【实验】点燃一支蜡烛,使它熄灭。
【提供的用品】烧杯、水、剪刀、沙土、适量的碳酸钠和盐酸等(可另选用品)组织学生归纳使蜡烛熄灭的方法分析灭火的原理【小结】灭火就是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因此灭火的原理通常可以从燃烧的三个条件对应加以考虑。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整体优秀教学案例
4.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本节课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通过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提出问题:“燃烧是什么现象?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哪些物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3.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燃料燃烧的过程,包括燃烧的条件、燃烧产物的形成等,让学生掌握燃烧的基本知识。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燃料燃烧的现象,加深对燃烧过程的理解。
3.讲授燃料燃烧的能量变化,让学生了解不同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差异。
4.讲解灭火的原理,如隔绝氧气、降低温度等,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材,提高安全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讨论题目,如“如何合理利用燃料?如何减少燃料利用过程中的污染?”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深入讨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燃料燃烧过程的能力。
2.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对不同燃料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观点、倾听他人意见。
4.学会利用互联网等资源,搜集相关资料,提高信息素养。
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_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第一课时)_《燃烧和灭火》教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与灭火(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燃烧和灭火》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
第七单元是上册教材的最后一个知识教学点,它既是对化学变化中具体知识传授模式的继承,又是对其的丰富和完善。
本节知识位于第七单元第一节,上承我们身边的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等知识,下接第八单元金属与矿物,对于前面学过的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后面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并通过活动与探究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1.学生对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比较熟悉,且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已经了解了部分物质的燃烧情况,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2.学生对灭火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三、设计思想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
因此将本节课设计为让学生亲历由多媒体展示图片将学生带入情景,由情景中提出问题→针对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并在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燃烧的条件→在通过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讨论与交流、归纳总结得出“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通过创设情景,将学生带入应用知识解决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情景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对白磷燃烧实验装置的改进,引导学生将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与课本实验装置做个对比,让学生自己得出改进实验装置的目的,以更好地树立学生环保意识。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燃烧的现象,知道物质燃烧的条件,了解灭火原理,学会常见的灭火方法。
(2)能利用物质燃烧的条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与灭火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根据所提出的问题,结合已有生活经验与所学知识,设计方案,并验证。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让学生亲身体会知识的获取过程与方法。
初中九年级(初三)化学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doc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②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③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学习对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体会了解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形成科学自然观;②树立防火案例意识,培养关注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和干扰因素(灭火原理)的得出。
【教学难点】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引入新课)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
(观看录像)(问题)这些燃烧有的是我们需要的,有的是我们不需要的。
对于那些我们不需要的,我们怎样去阻止它呢?那么,我们就应该了解一些有关物质燃烧的知识。
活动与探究一:燃烧需要哪些条件?⑴演示实验:①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80℃左右),并放入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当白磷燃烧时,用一只锥形瓶扣在上面,以防污染空气)。
②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空气,观察现象。
⑵记录实验现象:⑶交流与讨论:①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提示信息: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如下)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③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了起来,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④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物质燃烧与哪些条件有关?⑷活动小结:①什么叫做燃烧?②燃烧需要的条件有哪些?(P.125“火三角”)活动探究二:怎样使一根燃着的蜡烛熄灭?⑴智力比拼:你有哪些方法能将桌上的蜡烛熄灭?⑵问题:你能将上述办法进行分类吗?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⑶逻辑演练:谁能用一句简洁的话,归纳出燃烧和灭火的关系?(课堂练习:P. 126 讨论题)活动探究三:1.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试用简易灭火器将燃着的垃圾扑灭。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案新部编本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年级九年级学科化学集体备课地点中心讲话人庾丽辅备人唐铁时间主备人主备栏一、教课内容第七单元课题 1 焚烧与灭火(第1 课时)二、教课目的知识技术1、认识焚烧的条件 , 知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说与解决平时生活中某些焚烧的现象及原由过程方法1、经过控制变量的几组对照实验商讨焚烧的条件。
2、检查火灾事故,培育学生检查研究和采集办理信息的能力。
感情态度1、经过焚烧条件、灭火原理等内容的研究,进一步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2、感觉化学对改良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踊跃作用3、经过议论沟通防备火灾与爆炸的举措,形成“防火防爆、人人有责”的意识三、教课要点研究焚烧的条件、灭火原理四、教课难点焚烧条件的研究实验设计和利用焚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说一些平时现象五、教课资源ppt 课件、实验准备六、教法设计1.实验演示法、对照概括法2.教案导学,讲练联合七、本课要点解决问题(起码一课时要点解决一个问题)八、本课学生所得(起码一课时有一得)九、课前准备创建情境引入新课【前言】当你听到“火”这个字眼时,你会想到什么呢?是在严寒的黑夜燃起的暖和的篝火,仍是使房子变为一堆废墟的大火呢?【播放】有关焚烧的录像【发问】看过以后令你产生了哪些疑问?挑选与本课有关的几个问题,指引学生将其修正为以下 2 个研究题目:1、焚烧需要哪些条件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实验研究议论沟通活动 1 物质焚烧时终究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参加学生疏组议论四楼南备课教出辅备栏指引学生对问题作出合理的猜想与假定。
注意鼓舞学生,针对问题给出合理的猜想与假定。
初中部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课【教学目标】主备人:胡锡芳知识与技能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认识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爆炸等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4、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并记住一些有关的图标。
5、知道化石燃料的种类、应用、自然保护及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
6、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7、了解化石燃料以外的清洁燃料的使用和开发,综合利用资源和开发新能源的意义。
8、掌握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了解氢能利用的优点、困难及要解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梳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三大化石燃料引起学生的忧患意识,保护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3.三大化石燃料和新能源难点:化石燃料的种类、应用、自然保护及对环境的影响。
【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请同学们梳理一下。
【自主探究】将课本复习完一遍,然后填写完整。
一般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爆炸:条件燃料促进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煤主要含_____元素还含有__________________ 化石燃料石油主要含______和_______元素天然气主要成分________ 化学式__________新能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经典例题】1.右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和水。
在灭火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是,水的作用是。
解析此题着重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个实验都是对比实验,从对比实验中分析得到物质燃烧具备的三个条件,灭火的原理是根据燃烧的条件而采取的,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等,只需满足其中一条即可。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
九年级化学教课设计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单元教材概览]( 1)本单元内容与课程标准的对应关系:本单元是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内容中: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保护好我们的环境;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点——化学变化时陪伴有能量变化的重要教课内容。
( 2)本单元在化学课程及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其余单元的联系:本单元表现化学与生活、社会、人类的关系和作用,表现科学、技术、社会的互相关系。
本单元是表现化学教育价值的重要内容之一。
增强本单元内容的教课,对于增强化学教育的实践性,表现STS的理念,培育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都是极其重要的。
本单元内容综合性强,学习本单元内容,能帮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剖析和解决问题;学习本单元内容,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既看到它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也看到办理、使用不妥时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一系列的危害。
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科学,应用科学,为人类社会驱害谋利的意识;学习本单元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远景,认识化学在解决人类社见面对的问题上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踊跃性。
本单元在学了氧气有关性质——助燃性、化学变化的基本特点、化学反响中的质量守恒定律、 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 能够做燃料同时又是一个“无形的杀手” 等内容以后,学生在小学自然学科以及初中人防学科中已认识了一些焚烧与灭火的知识后再一次学习,使学生从模糊的表观认识到实质的理解,使知识更系统化。
( 3)新老教材知识系统的比较:与原教材对比,《燃料及其利用》是化学课改教材增加的一个单元,它不单将散落在老教材中不一样章节的内容如本来在第一章《氧气》中有关焚烧条件的研究、第五章《碳和碳的化合物》中二氧化碳灭火、甲烷及乙醇等燃料的焚烧等交融在一同,并且还新增加了一些诸如燃料焚烧过程中能量的问题、焚烧后的物质 (如酸雨 )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以及新能源开发等知识,使得教材从知识系统上更为系统化,形成了以焚烧作为主线,燃料的利用、焚烧带来的不良结果、新能源急待开发等作为支线的一条知识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教研[考点梳理] [8个考点]考点1 燃烧及燃烧的条件1.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⑴可燃物;⑵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易 易 易 易 易考点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灭火的原理与燃烧的条件对比;思辨意识)⒈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三者破坏其一就可灭火,也可同时都破坏) ⑴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⑵隔绝氧气(或空气); ⑶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⒉几种常用灭火器的适用范围 ⑴泡沫灭火器:用来扑灭木材、棉花等燃烧而引起的失火。
⑵干粉灭火器:除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⑶二氧化碳灭火器: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易 易 易 易 易 易7.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
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
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A .清除可燃物B .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C .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D .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8.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夜晚发现液化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B .人们每天的饮食中都应有蔬菜、水果,其目的是补充蛋白质C .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D .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立即加水灭火考点3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⒈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爆炸越危险。
⒉ 一切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就易发生爆炸。
家用煤气一旦泄露,千万不要开动电器开关,以免发生爆炸。
⒊ 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4.预防煤矿爆炸的措施:①注意通风;②严禁烟火;③加强瓦斯浓度监测。
练习易 中 易 易1、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甲烷B、二氧化碳C、氧气D、氮气2.加油站应张贴的标志是)A B C D3.下列图标中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①②③④⑤A.①②B.③④⑤C.①③⑤D. ②④4.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常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不安全的是()A.汽车加油站、纺织厂严禁烟火B.进入深洞前先做灯火试验C. 液化气泄漏时开灯查找漏气部位D.禁止旅客将汽油、鞭炮等带上飞机5.夜间家中的煤气泄漏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A.打110报警,请维修人员检修B.向室内洒水C.为便于检查,首先应拉亮电灯D.打开所有门窗,注意通风6.在煤矿的矿井里,为了防止瓦斯爆炸常采用的安全措施是()A、进矿井时先做灯火实验B、准备好灭火器材C、通风并严禁烟火D、戴装有活性炭的面具7. 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氧气B.面粉C.甲烷D.煤气8. 日常生活中有①酒精;②味精;③液化石油气;④食糖;⑤面粉;⑥食用油。
其中属于易燃易爆物的是()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⑥D.②④⑤易易易易易易易9. 瓦斯(主要成分为甲烷)爆炸是煤矿安全事故的一种。
为了生产安全,要求井下通风状况良好,控制天然气浓度在1%以下;禁止携带烟草及点火工具下井,挖掘时防止和减少摩擦火花的产生。
上述措施可以防爆是因为破坏了燃烧的某些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4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⒈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
⑴煤是一种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
⑵煤燃烧放出的热量,主要是碳元素和氧元素反应放出的。
⑶煤的综合利用——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是化学变化)可使煤分解成许多有用的物质:①焦炭:冶金、炼铁等②煤焦油:提炼化工原料③煤气:气体燃料。
有效成分H2、CO等。
⒉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⑴石油是一种混合物,主要含有碳、氢元素。
⑵石油的炼制:石油经分馏(是物理变化),能得到各种不同的产品。
有:汽油、煤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等。
(3)分馏的原理: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加热后分别冷凝分离出来。
⒊天然气(俗名沼气、坑气)⑴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⑵甲烷的物理性质: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⑶甲烷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化学方程式:CH4 + 2O2点燃CO2 +2H2O(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甲烷的纯度)⑷证明甲烷中含C、H元素的实验:点燃甲烷,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内壁是否有水珠生成,若有水珠生成证明可燃物中含有氢元素;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若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含有碳元素。
⑸煤矿常含有大量甲烷,容易发生瓦斯爆炸。
练习1.2010年4月20 ,位于墨西哥湾的一个石油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然后慢慢沉入海底。
之后发生漏油,每天多达5000桶以上,已持续了一个多月。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燃烧属于物理变化B.石油是纯净物C.此事件已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中易D .为杜绝环境污染,人类应停止一切石油开采2. 2010年6月7日《海南日报》载:科学家发现“土卫六”表面遍布“湖海河流”,这些“湖海流”中的液体并非水,而是液态甲烷和液态乙烷(C 2H 6)。
甲烷和乙烷均属于:A .有机物B .氧化物C .混合物D .单质 3. 下列关于石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B.石油是一种混合物C.可利用石油产品发电D.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4. 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氧气B.氮气C.甲烷D.二氧化碳5. 最近在我国河北省的海陆交界处发现了大储量的油田。
油田中的石油属于( )A .混合物B .纯净物C .单质D .化合物6.下列有关煤、石油、天然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它们都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化石能源B 、它们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C 、它们的蕴藏量是无限的D 、它们都是混合物7. 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燃烧的反应是CH 4 + 2O 2CO 2 + 2H 2O ; C 3H 8 + 5O 23CO 2 + 4H 2O 。
现有一套用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要改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应采用的措施是( )A 减小空气的进入量,增大液化气进入量B 增大两者的进入量C 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减小液化气进入量D 减少两者的进入量8.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将煤加工成焦炭B.将石油蒸馏得到多种产品C.将石油气加压充装到罐子里成为液化气D.干冰升华9. 下列燃料不是由石油或煤加工制成的( )A.沼气B.焦炉气C.煤油D.航空煤油10.(2分)(1)沼气、坑道气、天然气和可燃冰中都含有一种可燃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 。
易 易 易 易 易 中 易 易 易11.(2013营口)环境与能源问题是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热点。
(1)现在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有:煤、 、天然气。
(2)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导致很多环境问题。
去年我国大范围内出现了雾霾天气,PM2.5是造成这种天气的“元凶”之一。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
下列行为能产生PM2.5的是 。
A .将校园的垃圾堆积起来,就地焚烧B .为方便出行,提倡大量购买和使用私家车C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D .节日里燃放鞭炮(3)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CO 2,这是引发温室效应的最主要原因,自然界中消耗CO 2的主要途径是 。
(4)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因此我们要注重开发和使用新能源,有待开发的新能源有 (写一种即可)。
12.(2013厦门)图 7 是某种热水器示意图。
(1)若使用时所在空间不通风,会产生一种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
(2)下表是燃烧 1kg 不同燃料所产生两种气体的质量: 燃料产生的CO 2气体的质量/g 产生的SO 2气体的质量/g A .石油气2900 5.0 B .天然气2500 0.1 C .煤气2500 11.0① 写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等质量上述燃料燃烧,产生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最多的是____(填编号) , 产生导致酸雨的气体最多的是____(填编号);例举一种不产生以上两种环境问题的能源:_____________。
(3)热水器长期使用后产生水垢,写出稀盐酸与水垢中的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 中考点5 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⒈煤燃烧会排放出SO2、NO2等污染物,它们溶于水会形成酸雨。
⒉汽车用燃料的燃烧⑴汽车用燃料是汽油或柴油,它们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和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含铅化合物、烟尘等,合称尾气。
排入空气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损害人体健康。
⑵为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需采取:①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燃料能充分燃烧;②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③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④加大检测尾气的力度,禁止未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⑤改用压缩天然气(CNG)或液化石油气(LPG)或乙醇汽油(是一种混合物)作燃料,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⒊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对空气污染的原因使燃料充分燃烧需要考虑:要有充足的空气、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⑴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⑵燃料中某些元素如硫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SO2等;⑶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碳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
考点6 酸雨成因的探究1、酸雨的实验探究:向充满SO2的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
将表中所列物质放入上述液体中: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植物叶子或果皮叶子或果皮变枯萎腐蚀植物镁条或锌粒有气泡产生腐蚀金属大理石有气泡产生腐蚀建筑物或雕塑2、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二氧化硫(SO2)和二氧化氮(NO2)。
3、酸雨的危害:破坏森林植物、腐蚀大理石建筑和金属制品、污染湖泊土壤。
4、防治酸雨的措施:煤脱硫后再使用、开发利用新能源、栽种能吸收二氧化硫的植物。
练习1. 下列情况:①煤的燃烧;②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③燃放鞭炮;④以汽油为燃料汽易车尾气的排放;⑤用氢气为燃料的新型燃气车排放的尾气。
会引起空气污染的是)A.①④⑤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2. 造成酸雨的的主要物质是( )A.石油B.天然气C.氢气D.太阳能3. 当今世界三大环境问题是:酸雨、臭氧层衰竭和温室效应。
其中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的( )A .SO 2B .CO 2C .COD .水蒸气4. 酸雨可能对下列物质产生破坏的是( )①大理石雕塑 ②铝制门窗 ③植物果实或叶子 ④塑料制品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①②③5. 下列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绿色化学”是指对环境无负面影响的化学B .“白色污染”主要是指白色粉尘对环境造成的污染C .“温室气体”主要是指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D .“酸雨”是由大气中含有硫和氮的氧化物等导致6. 选择燃料应考虑的因素是( )①是否易于燃烧②是否生成污染气体③能释放多少热量④是否能稳定的燃烧⑤是否廉价⑥使用是否安全⑦是否容易储存和运输7. 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A 、甲烷和一氧化碳B 、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8.汽车尾气中有多种有害物质,会造成污染,汽车尾气中的下列物质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 、一氧化碳B 、碳氢化合物C 、氮氧化物D 、二氧化碳 9.以下措施中,能减少酸雨产生的有效措施是( )①少用煤炭做燃料 ②把工厂的烟囱升高 ③燃料脱硫 ④在已经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A 、①③⑤⑦ B 、②④⑥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⑥⑦ 易 易 易 易 易 易 易 易⑤利用太阳能开发氢能源A 、①②③⑤B 、①③⑤C 、②③④D 、③④⑤10. 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CO 2,这是引发温室效应的最主要原因,自然界中消耗CO 2的主要途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