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历史注重教学[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

浅谈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

浅谈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高中历史课堂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事件、掌握历史规律的重要场所。

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是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效果的关键。

本文将从教师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利用以及学生参与程度等方面浅谈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

一、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对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是一门活泼生动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讲故事等形式生动地呈现历史事件,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不仅是一门事实的记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中去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教师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帮助学生提高历史文化素养,使学生具备更好的历史认知能力。

二、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对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构建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注重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资源可以生动地展现历史事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图书、文献等纸质教学资源。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从各种文献资料中获取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

互联网上有大量的历史资料、学术论文可以供学生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推荐一些优质的历史网站、历史app等,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

三、学生参与程度构建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当、教学资源得当以及学生参与程度得当。

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历史教学能力,努力构建生动有趣的历史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理解历史规律,更好地应对高考历史考试。

学生也要在历史学习中主动参与,锻炼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不断拓展自己的历史视野,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高中历史教学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030 ) 63 8

习伊始就具有主动性。 例如 : 历史必修① ( 人教版 ) 前言明确告
知 四个层 次 : 地位 : 本册 教 材 是 人 类 政 治 文 明 发 展 史 , 内容 包 括 中 国和 外 国的 , 及古 代 、 涉 近代 和现 代 不 同历 史 时 期 。 主体 : 分 为 几 个 主 要 方 面 , 一 , 国 和 外 国 的政 治 制 可 第 中
去。同样 , 历史必修② 、 ③也均有具体 的要求 , 并且 高中9 个学
科 的必 修 与 选 修课 程 都 提 出类 似 的实 质 问 题 , 它说 明 , 高 中 对 生 的方 法 指 导是 不 同学 科 的共 性 。然 而 , 些 问题 . 常 为 老 这 时 师 、 生所 忽 视 。 学 二 、 好 笔 记 做 笔记有 很 多种 : 堂笔 记 ( 分要 点 记 录 , 堂随 记 ) 课 又 课 , 课 后 整 理 笔 记 , 后 摘 抄 笔 记 , 等 。 话 说 。 记 性 不 如 烂 课 等 俗 好 笔 头 , 好 笔 记 , 以把 零 散 的 知识 收 起 来 , 成 知 识 链 , 做 可 形 构 成 知 识 网 , 有 利 于 消 化 巩 固 已 学 过 的 知 识 , 开 阔视 野 . 这 并 拓展 思维 , 充教材 , 补 突破 课 堂 的 局 限 , 有 利 于 以 后 复 习 。 更 勤 做 笔 记 , 好 笔 记 不 失 为 一 个 重 要 的 学 习途 径 , 怎 样 做 做 那 好笔记 呢? ( ) 好 课 堂 笔 记 。课 堂 笔 记 的 内容 主 要 是 老 师 所 讲 解 一 做 的重 难 点 问 题 , 重 要 的 历 史概 念 , 史 观 点 , 如 历 重要 结 论 。 史 历 发展 的一 般 规律 和特 例 , 师板 书 的 知识 框架 与线 索 , 讲 过 老 听 程 中的 所 思所 想 所 感 所 悟 和 疑 难 批 注 等 。绝 不 是 记 下 老 师 所 讲 的每 一 句话 , 黑板 上所 写 的每 个 字 , 这 样 实 际 上 既 无 必 在 而 要 , 不 可 能 。 由于 记 笔 记 不 能 影 响 听 课 , 又 因此 , 课 堂 笔 记 记 时, 书写 速 度 要快 , 历 史 名 词 、 念 等 尽 量 简 记 , 较 长 的 句 对 概 对 生 之 间 的 沟 通 , 师 生 之 间 的 思 想 情 感 得 以 交 流 , 进 相 互 使 增 之 间 的 理 解 , 而 为 学 生 问 题 意 识 的 产 生 创 设 一 个 有 心 理 安 从 全 和 自由 的 氛 围 。 为 此 , 品 老 师 必 须 摒 弃 传 统 的 “ 道 尊 思 师 严 ” 念 , 真 倾 听 每 位 学 生 的 提 问 , 励 学 生 与 老 师 共 同 探 观 认 鼓 讨 某一 问题 。在 沟通 过 程 中 , 要 采 用 师 生 纵 向 的 形 式 . 要 既 又 采 用学 生之 间横 向 的形 式 , 激励 学生 相 互 提 出 、 论 问 题 。在 讨 和 谐 、 洽 的学 习环 境 中 , 生 的 学 习 将 会 更 积 极 主 动 。 题 融 学 问 将 会 更 丰 富 多 样 , 维 能 力 将 会 不 断 提 高 , 题 意 识 也 将 会 思 问

高中历史教学应立足课本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应立足课本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应立足课本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相比,知识点增加,难度增加,初中历史以讲述历史事实为主,高中历史以专题为线索,以提高历史学习研究能力为主。

谈到现在高中历史,许多教师都说难教,学生都说难学,有的同学因为怕学历史,甚至改学理科。

根据笔者的经验,教师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模式,学生如何去学,都应“以本为本”,即立足于课本。

一、能力的培养应以本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应该是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其中能力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这种能力包括以下几方面: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运用理论观察、分析、评述重大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史料的能力等。

这些方面的能力培养都应从课本出发。

1.掌握历史知识,理解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

具备这样的能力,学生应当了解历史事件,熟悉历史人物,这是我们中学历史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层次较低。

这种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看书,通过看书,了解历史事件的基本概要,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

在教学工作中,这类问题能不讲的就不讲,让学生在自我探索中走向成功,获得自信。

新版的高中历史教材图文并茂,文字叙述自然,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看懂,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有的老师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把一些野史引入课堂,或者把历史小说,历史电影搬进课堂,活跃课堂气氛,这本无可厚非,但一定要注意把握分寸,历史事件的描述应紧扣教材,切忌信马由缰,乱说乱侃,冲淡主题,否则学生掌握的仅仅是零星片断,而非系统的历史知识。

另外,历史小说,历史电影并非讲述历史科学,许多历史问题都被艺术化,甚至不符合历史的真实,但由于比教材更为生动,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让学生难辨真伪,甚至以假乱真,因此教师应慎重使用,即使使用也应告诉学生以教材叙述的史实为准。

2.运用理论观察、分析、评述重大历史问题的能力。

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辨证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去分析评价重大历史问题,它同样应立足于教材。

如何上好高中历史论文

如何上好高中历史论文

如何上好高中历史在高中阶段,新课程改革之后的历史教材,以专题的形式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对于学生,不但要对历史发展进程中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有进一步的认识,还要能够更加深入地探究历史现象,分析历史人物,畅谈自己的史学认识,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取兴趣教学法,不但能够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实效性。

通过多年的实践,本人总结了这么些经验,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

1、巧妙导入——抓住学生的心理,先声夺人。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在导入新课上下功夫,导入时富有吸引力、感召力,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但如果每次上课都运用同一方式来导入新课,时间久了就会显得呆板,学生也觉得枯燥乏味,有千篇一律的感觉,很难激发学习兴趣,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教学的质量。

那么,如何让课堂一开始就显示出生机与活力呢?结合教学实践,有几种方法可供大家参考借鉴:提问法、情景再现法、问题探究法、对比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等,无论哪种方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先声夺人。

2、注重直观——让学生兴趣盎然、酣畅淋漓地体味历史(1)借助教科书插图提高兴趣学生喜欢有血有肉的历史,生动活泼的历史,而历史本身也是多姿多彩的。

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历史教材中的插图,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等各个领域,这些资料可以从各方面多角度来反映当时历史发展的概况,有反映战争场景的,有展示历史重大事件风貌的,有勾勒人物形象的……,不论哪一类,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有益的补充和完善,是与教材相辅相成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更客观、全面的了解历史,这些插图提供了直观的、确切的地域空间图像,表达了文字难以表达的效果。

(2)联系现实问题引起兴趣学生对现实的热点问题十分感兴趣,对他们自身所经历的事更能产生感情共鸣,当然也能轻松愉快接受。

浅谈高中历史小论文

浅谈高中历史小论文

浅谈高中历史小论文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一: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探析摘要: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育部门对高中的教学效果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自然包括文综教学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怎样紧紧围绕新课程理念进一步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是每一位在职教师都应该考虑的问题。

本文主要通过对历史课堂当前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提出提高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途径,最终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有效性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高中历史的教学方法也要相应的进行调整。

因为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只有将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统一起来,使历史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相结合,才能有效实现历史课堂教学。

追求高效是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看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正确的高效课堂途径。

一、当前历史课堂效率偏低的原因首先,从教学理念来说,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对学生只是单一的传授理论知识,并没有把历史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有效地结合起来,也不能保证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占主体地位,进而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得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观念相对落后。

其次,从教学方法上来说,由于我国特有的教育模式,使得高考备受瞩目,受其影响,历史课程的学习变成以分数来评判,学习方法变成为死记硬背历史知识,目的是使学生在历史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同时教师也只是一味地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师生之间没有良好的互动,进而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最后,从师资队伍的配备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来说,许多学校的历史教师并不是历史专业出身,当然,很多历史教师的综合教育素质也不是很高,在课堂教学中方法过于单一,不能生动形象地把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都很落后,等等。

二、构建历史课堂高效性的途径1.为了提高高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上课前应该先认真备课,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进而制定出最科学合理的授课形式。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10篇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10篇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10篇1. 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方法和教材探讨本文主要探讨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方法和教材选择的问题。

通过分析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材,探讨如何更好地教授中国近现代史,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和变革。

同时,本文也会分析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2. 历史文化遗产在高中历史教育中的应用本文将探讨历史文化遗产在高中历史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通过研究具体的历史文化遗产案例,分析如何将这些遗产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3. 科技时代的数字历史教学本文将探讨科技时代下数字历史教学的意义和方法。

通过运用多媒体、虚拟实境等数字技术,如何创新历史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

4. 跨学科教学在历史教育中的应用本文将探讨跨学科教学在历史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将历史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如语文、地理、美术等,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使历史教育更加有意义和有效。

5. 创学方法对历史研究的影响本文将分析创学方法对历史研究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

通过引入案例分析、讨论式教学、角色扮演等创新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和思维能力,提高历史研究的效果。

6. 历史研究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本文将研究历史研究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方式。

通过参观实地、实地考察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和场景,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7. 思维导图在历史教育中的应用本文将研究思维导图在历史教育中的应用。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梳理历史事件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的框架,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整体把握能力。

8.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历史教学本文将探讨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历史教学。

通过引入不同文化的历史案例,扩大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跨文化交流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国际和跨文化意识。

9. 互联网时代下的历史教育变革本文将探讨互联网时代下的历史教育变革。

高中历史教学应注重“史论结合”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应注重“史论结合”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应注重“史论结合”《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和高中历史考试说明要求,高中学生应能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在“历史阐释”中要做到“史论结合”。

那么,怎样才能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史论结合”能力?一、要深化对“史论结合”的认识首先,要正确理解史与论的相互关系,这是解决好史论结合问题的前提。

“史”作为历史材料,是反映历史本体的内容,其突出的特性是客观性,它是进行历史理论思维的基本素材和对象,离开了这些基本的历史材料,历史理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历史理论教学也只能是空谈。

学生以此得来的理论只能是僵死的教条,而不是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武器。

“论”是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而得出的观点和结论,是有关历史本体的认识论内容,是对史料的分析、概括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这里应突出的是理论性。

正确的历史理论直接来源于史料,又指导着对史料的研究。

可见,对史料的研究也只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才能真正认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实现历史教学、研究的真正价值。

其次,要提高对史论结合重要性的认识。

对于“史论结合”,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得如何,反映了对课程标准的贯彻程度,实际上也关系到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

对考试而言,对史论结合问题落实的状况,就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科能力。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就必须在研究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要求的基础上,拓宽、挖掘教材内容,并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把具体史料的学习与历史理论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果,落实能力培养。

二、注重理论教学,史论有机统一重史轻论,理论分析不到位,是目前中学历史教学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这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分析研究历史材料,剖析教材的具体内容,采取科学可行的教法对学生进行历史理论教育、强化史论结合的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方法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方法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浅谈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给历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在现代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学校和社会资源,把“教”与“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从而达到历史教学的目的——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情操,教给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有机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教”,而不注重学生的“学”。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通常想的都是用方法和手段,强制学生去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忽略了教学是一个双向的工作,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

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教”与“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从灌输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要怎样才能做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对所教知识非常的熟悉和要提醒学生做课前预习作为一个优秀的高中历史教师在教授知识时不能出现差错,因为你的学生也是对历史也有所了解的。

你只要讲错了一点就会使学生对你没有信心,最终导致学生不会专心听你讲课,或者对你讲的抱怀疑态度。

这的教学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所以在教授知识之前必须要作好充分准备,在讲授知识时尽量用简明、生动语言,条理清楚地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

还有就是要提醒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只有做好了课前预习,学生才能跟的上你的思路,知道你讲的是什么,知道你讲到什么地方了。

学生才不会走神,才能与你有较好的互动,才不会出现教师满堂灌的现象,才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

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的目的,提高教学质量。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利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集语言、文字、色彩、画面、动画于一体,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信息量大,直观性强。

改变了过去的的以教师、课本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学置身其中,如同身临其境,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索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

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只有正确理解和贯彻新课标的精神,挖掘和利用新课程的有利因素,采取适合学生实际的措施和手段,才能较好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一、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首先,应注重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的作用。

根据这一规律,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引发学生积极地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如抗日战争中日本侵略者对南京居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在潘家峪发生地血案,七三一部队的恶行等。

其次,通过知识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是情感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情感又反作用于知识。

如国共两党为什么能够从对抗走向合作抗日,而后来为什么又从合作走向对抗?通过对这一变化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能力,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一个政党、一个人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应从宏观上考虑问题,而不能只是想到自己的利益得失。

二、正确解读课程标准,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新课程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具体规定了高中学生历史学习要达成的目标。

应该说,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是一个最低标准,这是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高中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学习都要达到的一个要求。

教师要全面地认识课程目标的内涵,不能仅仅满足于完成课程标准的内容,而应根据所教学生实际,拓展一定的教学内容,在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合理制定自己的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需求。

例如,在教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时,尽管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但它是西周才确立的政治制度,夏、商两朝的政治制度是与之有一定差异的。

笔者结合学生状况制定了自己的教学目标:在让学生明确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础上,对夏、商两朝的王位世袭制、神权与王权的结合等有所了解,从而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宽,认识更深刻,恰当地理顺了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论文

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论文

浅谈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策略【摘要】有效教学即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

在新课程改革之际,我们广大的历史教育工作者必须拥有有效教学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创设多样的历史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精巧设问来发展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益。

【关键词】有效教学策略新课程倡导”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强调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

有效教学即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在新课程改革之际,我们广大的历史教育工作者必须拥有有效教学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高中历史有效教学应该做到:一、创设多样的历史情境, 激发学生的思维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合作者、促进者和引导者。

有效教学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的中心内容,创设多样的历史情境,帮助学生讨论、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形成自主学习的活水源头。

学生是最富有情感的,在情境的作用下,学生很易于将自己移入所感知的对象,产生情感体验。

创设情境正是利用学生这种最可宝贵的特点,运用移情原理,使学生的情感、心理与充满美感和智慧的情境氛围发生共鸣,形成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促使学生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在这样的历史教学中,没有太多赤裸裸的教导,有的是蕴藏在情景交融中的体验;没有太多生硬的强迫和灌输,有的是情感的相通和意义的自然生成;没有太多的清规戒律,有的是彰显个性的自由。

因此,形式多样的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推动问题讨论的顺利进行,改变”满堂灌”或”满堂问”的不良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历史新情境中去学习、去探究、去感悟。

对高中历史教学几点思考论文

对高中历史教学几点思考论文

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传统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与学生对历史教学不够重视,只要记住课本上的知识点,便可以在高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在当前教育形势下这种为高考而教学的教学方式应该彻底摒弃,代之以知识与能力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我们要以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维,让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辩证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分析材料、活用教材的能力。

现结合教学探索对高中历史教学浅谈如下几点。

一、转变备课观,预约课堂精彩备课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简单地照搬教材。

对于整个教学来说备课是精彩教学的预设,里面包含着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部分教师认为备课没用,片面地认为凭着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完全就可以掌控课堂。

这样的备课观忽视了学生的具体学情,是典型的带着教材走向学生。

在新形势下我们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要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要尊重学生的具体学情,要以学生为中心来实施有效备课。

每届的学生,每班的学生,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果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只会影响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而不利于学生素养与教学效果的提高。

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教师整个教学进程的预演,是教师授课的具体体现,我们要高度重视,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进行设计。

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要明确此节教学的重难点,明确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要取得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他们对哪些内容感兴趣,如何为学生营造乐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只有明确了这些,才能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多种渠道地来收集信息,实现各种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以真正打造一个贴近学生实际情况,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

我对高中历史教学几点看法和做法论文

我对高中历史教学几点看法和做法论文

我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看法和做法摘要:年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自己在教学方面不断涌现一些心得,也会发现自己的不足,自己深深感觉到要想做好一个老师,还有太多的专业知识需要来补充,太多的教学经验要学习。

教学经历逼迫自己思考,不断思考就会让自己偶尔获得一些体会,这些都应该是一个历史教学者的基本心得,笔者由此提出几点看法和做法,以求得同仁的指正。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看法;激情;架设;兴趣作为一名年轻的高一历史教师,在一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钻研教育教学方法,以及与同学们的接触交流,了解到许多学生甚至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点看法。

1.高一年级的学习阶段标志着学生学习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学习的方法上,学习的认识上,学习的深度上与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完全不同,但是从学生的角度讲,很多学生将高一中国近现史当作是炒初中历史的“冷饭”,普遍学习兴趣不高。

学生自认为已经学习过了,没有必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也可以轻松地完成历史课程学习,上课也好,作业也好,时常不认真对待,马虎应付,主动性差。

2.对学生来讲,初中历史学习的机械记忆方法,存在着学习的惯性,依然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法。

到了高一阶段,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仍然停留在单纯的机械记忆的层次上,难以适应高中的历史学习,很多学生对我讲,平时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背,记历史知识,可考试成绩还是不见长进,不知道为什么?显得很苦恼,学习的兴趣一天天被消磨掉了。

3.从学校角度讲,历史学科在高一年级向来被认为是一门辅助课程,学校上至领导,下至各班班主任都抱着一种轻视的态度应付了事,是极为不对的。

通过这一年的教学实践,我个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一、激情教学,营造氛围想要在课堂上顺利开展教学活动,作为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创造良好的氛围,活跃学生的思维,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就必须全情投入。

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一些体会:如果在课上,我们始终以同一种平和的语调上课,这节课肯定是哈欠声不断,一会儿,班上的同学就“倒下一大片”了。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浅谈历史现状及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浅谈历史现状及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浅谈历史现状及策略高中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历史思维和综合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同时也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来改进和优化教学效果。

一、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1、教学方法较为传统在许多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仍然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缺乏互动和探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导致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不够深刻。

2、教材内容的局限性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部分教材内容过于注重政治史和经济史,而对文化史、社会史等方面的关注相对较少。

此外,教材中的一些表述可能较为抽象,缺乏生动性和具体事例,使得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困难。

3、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历史学科被认为是“副科”,在高考中的比重相对较小,因此他们对历史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

此外,历史知识的记忆量较大,部分学生可能感到枯燥和繁琐,从而缺乏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4、评价体系单一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依据,侧重于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

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容易导致学生为了考试而死记硬背,忽视了对历史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二、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1、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情境教学法等。

问题导向教学法可以通过设置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例如,在讲解“鸦片战争”这一内容时,可以设置问题:“如果当时清政府采取了不同的政策,结果会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或者让学生分组合作,收集有关鸦片战争的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还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那段历史。

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简谈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简谈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简谈【摘要】高中历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了解以往历史、学习祖国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历史中涉及的知识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也有重要的指导与辅助意义。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很多学生对高中历史学习兴趣并不浓厚,这一方面是高中时期学生学习科目较多,学生兴趣外移,另一方面我认为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学过程过于枯燥、乏味,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本文就笔者数年来的高中历史教学经验,简要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旨在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一份可参考的教学依据。

【关键字】高中历史兴趣教学经验一、提高教师魅力教育行业有句老话:“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说的是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注意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要对自己教授的科目了如指掌,才能达到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信手拈来。

在课堂上对历史知识如数家珍、侃侃而谈,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学生爱屋及乌,自然也就会喜欢这门科目,有了兴趣,自然在课堂上就会认真听讲,在课下也会多花些心思去学习、去探索,进而也会对相关知识掌握得比较透彻,对学生而言,他们掌握了知识,对于教师而言,也很好的实现了教学的效果,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二、重视史实教学现在的很多电视剧、电影都有对历史的误解、再创造,这对学生的影响是很不好的,历史是一个很客观的科目,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的要求:“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

”感知历史阶段主要向学生呈现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制度、现象等具体史实。

感知历史阶段,学生不仅是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能力,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忽视、削弱感知史实阶段是存在的,自觉不自觉地抹煞了感知史实阶段的内容和意义,影响历史教学效果。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怎样加强史实教学呢?首先教师要认识史实教学在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高中历史教学研究论文:浅谈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研究论文:浅谈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研究论文:浅谈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贯彻落实教学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

(一)研究教材,整合资源,奠定高效课堂的基础众所周知,开展历史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就是备课,假如没有提前备好课,那么就无法上好每一堂历史课。

在备课时,许多教师只是关注教材本身,他们把目光局限在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上,却没有注意到其在教学中的“面”。

事实上,编写教材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教材设计时,是从整个单元整本教材来看的,所以说,教师在备课时,不能仅仅把备课的内容局限在本堂课上,而是应当从宏观的角度来备课。

譬如,我曾经参加过一节研讨课——辛亥革命,在教学中要做到把握课程目标,做好全局规划,统筹安排到位。

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评价,从这堂课中,教师学到了怎样摆脱以往就事论事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辛亥革命的作用、意义。

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是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在探究具体问题时,没有提前定性下结论,而是以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看待历史问题。

还有专家认为,整堂课的教学节奏紧凑得当,教师的引导恰到好处,课堂上的互动性极强,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有效落实了三维目标,顺利达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最后,评委们都给出了较高的分数,认为本堂课开展得十分顺利,合理整合了历史资源,是一堂高效的历史课。

因此,从种种实践结果来看,教师应当在备课时,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研读新课标的要求,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以便为学生打造高效的历史课。

(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优化课堂教学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我在暑假期间大量观看网络上的优质课程,同时也回顾了自己在教学期间使用过的教学设计和课件,认真记录下每堂课的心得体会。

在学习期间,我发现当学生在课堂上分析、探究、学习、思考、训练的同时,教师也在不断地改进、总结、提高。

在历史课堂上,往往会有许多突发情况,这些都有可能会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比如,教学活动改变了以往的固有程序,可能学生突发奇想,提出一些偏题怪题,教师提前并没有准备,这就对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小论文范文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小论文范文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小论文范文篇一《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在教学当中,尤其是历史经常作为副科,学生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主科上,并且高中生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学会发现问题,找出原因,解决问题,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现在高中生听历史课的时候不太会提出历史问题,教师教学历史课的时候不太给学生提设问题,致使整个课堂都是教师在讲课,没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那应该怎样提升学生提问能力怎样建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呢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一、对备课方式进行创新现在高中历史课堂枯燥,关键在于教师的备课方式。

大部分教师认为备课就是很简单地把课上需要讲的内容整理一下,对课堂讲课没有太大帮助,根据以往教学经验给学生授课,只有好的开始才能让整个课堂更精彩,并且课本内容是不断变化的。

因此,课前精心备课非常有必要。

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备课的时候添加学生不理解的历史知识,给学生查漏补缺;观察学生特点,根据学生爱好精心备课,调查学生希望学到什么样的历史知识,对什么样的历史内容比较感兴趣,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和认知到历史是非常有趣的一门学科。

二、转变教学方式教师教学历史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新课改的规则,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中要不断转变教学方式,由传统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学习历史,用心创建历史讨论环境,精心设置命题,保证学生讨论质量,历史教学中打破传统观念,不能为了考试而考试,因考试而教学历史,教师要本着提升学生素质的原则,让学生掌握历史精髓,理解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以及一些重要的历史现象,把形势和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发现历史中的乐趣,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讨论环境,让学生开动脑筋,指导学生想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激发学生在课堂中多勤动脑、多思考以使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自己发现不懂的问题,展开与学生的合作讨论,教师可以在一边指导和点拨,最后讨论结束的时候给予学生点评,并给予学生激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历史讨论积极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新议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新议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新议摘要:在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应该努力做到师生平等,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历史教师要根据历史课程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最佳的环境和氛围中去感悟历史,教学互动,共同参与,创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谈一下对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思考一、引言新课程改革作为新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生长点和突破口,备受人们的关注,它所体现出来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同和实践。

在教学中我们本着一切为了促进学生发展,一切为了促进教师成长的目标,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双基为中心,考试为中心”的课堂结构,逐步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生活为中心,三维为中心,全面评价为中心”的课堂模式。

那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高中历史教学,这是摆在广大高中历史教师面前的一个艰巨而又重大的任务。

笔者结合短短的一年多的实践,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

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一)转变观念,领会新课程理念。

历史上每一次重大改革,首先是思想的变革。

新一轮课程改革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从教材内容的选取到知识的呈现方式,从课程结构到课程评价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全新价值观念。

新课程实施的重点在教师,教师实施新课程重点在观念上转变。

教师要研读新课程相关的书籍,阅读专业杂志和上网浏览学习新知识,及时转变观念。

新课程基本目标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其秉承着两个教育理念:使所有学生和学校实现双赢,培养健全的人格或者公民基本素养;贯彻两个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体现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行四个举措: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教学内容,实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知易行难,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就是要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广大教师有意识地、主动地、不断地尝试尤为重要。

浅谈高中历史小论文教学

浅谈高中历史小论文教学

浅谈高中历史小论文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仅仅记住历史史实还不够,还需要统摄历史史实,研究历史发展的规律,树立学生唯物主义史学观,国内外的发展形势,前瞻我国未来发展的趋势,史学为我所用,为国所鉴,这充分说明培根所说的读史使人明智。

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除了开展历史辩论会外,还可以培养学生写作历史小论文,因为历史小论文不受篇幅的限制,可长可短,形式灵活、短小,便于操作,同时又可以通过写作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高考论述题,其实就是要求学生写作历史小论文,所以写作历史小论文可以提高我们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我执教高中历史以来,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执着研究小论文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谈谈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教学,供大家参考,并逐步完善。

一、历史小论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小论文教学可以将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网络网、专题化,学生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掌握历史知识,同时可以形成对史学理论知识的一种感性认识,培养学生从全方位看待问题思维模式和与时俱进看待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论文写作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收集整理史学知识的能力,将史学知识深化、固化、活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史学素养,这为学生将来在史学领域的发展起着很好的奠基作用。

二、对学生进行专题化教学写作历史小论文,必须要有详尽史实作为证据来立论自己观点,否则论证无法开展,为了让学生掌握详尽的史实,我对学生进行专题化教学,因为专题化教学,可以同一性质的历史放在一起教学,可以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通过比较,学生不仅记忆准确,而且认识更加深刻,便于学生在写作中收集整理史实,论证有力,提高写作效率和质量。

比如:我在教学中国历史时,把商鞅变法、王安石变革、戊戌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莽改制等放在一起从改革的背景、改革的措施、结果、意义及影响进行比较分析,学生自己总结到:“历史上的改革,是一个革旧立新的大变革,它不同于改良,改良不触动就制度的实质,改革都会遭到顽固旧势力千方百计的阻拦,甚至扼杀新生力量,改革失败就是旧势力阻扰所致,这些改革家为了推进历史的进程,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高中历史注重教学
高中历史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高中历史教学也在不断的突破常规,向着更新更有利于学生的方面发展。

但是在发展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不足。

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一些历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提出以下拙见。

一、注重历史教学与现实的结合
“鉴古而知今”,历史就是现实的一面镜子。

了解历史就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将来。

对此,戴逸先生有过这样地论述:“历史与现实是联系的,现实由历史发展而来,历史学从根本上说要服务于现实。

历史学假如不食人间烟火,对现实不发生任何作用就失去生命力而将萎缩消亡。

历史学的基本功能是揭示历史规律,提供历史经验,启发人们的聪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

在某种意义上,人类的知识都是历史的,都是对过去经历的经验总结。

‘鉴古而知今’,人类总是从过去中了解今天,进而开拓未来。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假如忘记了自己的过去,也就失去了今天和未来。

”正因如此,我们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更应重视这一问题。

应该把“鉴古观今,经世致用”贯彻到日常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历史理论探讨对现实社会具有借鉴意义的历史问题。

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社会教育功能,而且紧紧跟随着高考改革的步伐。

因为,当今的高考为了顺应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为了选拔出有能力、高素质的人才,试卷的命题范围更加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相结合,更加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发展问题。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当如何真正做到把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呢?
首先,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要求他们把近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追本溯源”。

比如: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事件,就可以让学生结合国共两党的历史谈谈自己的见解。

其次,在平时的作业以及测试中多考察一些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能力的题目。

比如,同一道历史问题就可以有以下两种不同的问法。

问法一:甲午中日战争是在那一年爆发的?战后签订了什么条约?条约的
内容是什么?问法二:从100多年前爆发的甲午中日战争中我们中国人得到怎样的启示?我们应当如何避免类似的战争发生?这两
种问法哪一种是灌输知识?哪一种是培养能力?哪一种更有利于
学生的发展?这估计是不言而喻的吧!最后,注重联系现实要恰当,不能牵强附会,否则会弄巧成拙。

二、注重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爱国主义教育则是中学历史教学中情感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更要加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然而,在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沟通交汇中,中华传统美德和西方的金钱至上论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了剧烈的碰撞。

再加上社会中不良思想的诱导,一些中学生易迷失自我,难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只会自私自利、金钱至上,对他人和集体则是漠然处置。

这严重地偏离了我国优良的民族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面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把它作
为贯穿历史课教学的一条主线,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从情入手,用具体的、鲜明的形象去感染学生,以真情实感去打动他们。

比如,在学习“二七大罢工”时,老师就应该生动地向学生讲述“二七罢工”的领导人——林祥谦在被捕后是如何面对敌人的屠刀的。

难道他就不知道屠刀砍向自己时的疼痛吗?难道他就毫不惧怕死亡吗?到底是什么原因能够让他在身受
重伤的情况下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呢?我相信只要是中华儿女,都会被他这种“头可断、血可流,毫不改变半点决心”的英雄气概所感动。

其次,结合当地的有利条件,采取现场教育的方法,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深切感受我国灿烂而悠久的文明以及千万志士仁人为保卫、建设祖国而抛头颅、洒热血的感人事迹。

最后,一定要注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不等于进行激进主义教育。

我们教育学生如何热爱自己的国家,是为了更好的建设祖国,而不是去危害别国。

比如:学习“南京大屠杀”,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法西斯主义的罪恶,而不是要激起一种民族复仇情绪,更不是要在将来制造一场所谓的“东京大屠杀”!
三、注重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江泽民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假如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因此,高中历史教学更应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虽然说创新已经成为时下中学历史教学界谈论最多的话题,但是我们应该怎样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人的
“头脑不是一个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

中学历史教师不能够充当一个简单地填充机器,机械地向学生灌输事件的背景、内容以及影响。

虽然历史教师必须要讲好历史课,必须要做一个好的讲故事的人,但是这种讲,应该是一种互动的讲,而不是满堂灌。

教师不能因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就讲的过满,不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不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空间。

这样久而久之就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需要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加强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的练习。

鼓励学生大胆的标新立异、反弹琵琶,大胆的提出疑义发表自己的见解。

曾经有过这么一个例子:“《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九尺等于三米,难道孔子有三米多高?假如你确定孔子究竟有多高,你将用什么办法来研究?请设计一个研究方案。

”这一问题就是在鼓励学生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设疑、解疑能力。

总之,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应该站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

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教学中还存在的问题,把新课程改革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推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