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如下: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贤于材人远矣(贤,通“甚”,超过)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词义自: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闻: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听说)以:以养父母(用来)卒:泯然众人矣(最终)古今异义古: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重点词语解释令:让,使;愿,希望;令作诗;写。

奇:形容词用作动词,对……感到惊奇。

乞:向人求讨或乞求。

重点句子的翻译①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译:父亲把邻近人家年龄相与的及稍微大些的子女全部招来,让他们拜拜我仲永,让他作诗,并给我仲永题上自己的名字。

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③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

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④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⑥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⑦泯然众人矣!译:完全如同常人了。

⑧得为众人而已耶?译:能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应该结尾啊!⑨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且为众人未若复吾赋不幸之可晒而因得众人也。

译:那么他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只不过没有得到后天的教育,他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文言文(实用6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文言文(实用6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文言文(实用6篇)八年级下册语文书文言文第1篇原文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guān ),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chì)咄(duō),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yè)屣(xǐ),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ūn)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jìng)不能动,媵(yìng)人持汤沃灌,以衾(qīn)拥覆,久而乃和(hé)。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yīng)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y è)然若神人;余则缊(yùn)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我幼年的时候就特别喜爱读书学习。

但是家里贫穷,没办法买书来看,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借,用手亲自抄录,算好约定的日子归还。

(即使)天气非常寒冷,砚台里的水结成了坚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伸直,也不停止抄书。

抄录完毕,跑着送过去,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们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

已经到了成年,(我)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自己无法和才学渊博的老师、有名望的人交流。

我曾经奔向百里之外,手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没有稍微把话说得柔和一点,也没有把脸色放温和一些。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②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吕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鯈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

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③,可列坐而庥④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

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⑤而盈。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选自柳宗元《石渠记》)【乙】钴鉧潭在西山西。

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

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⑥门来告曰:“不胜⑦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⑧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⑨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

则崇⑩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11 。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款?(选自柳宗元《钴鉧潭记》)【注释】①渴:指袁家渴,一泉水名。

②桥:建桥、架桥。

③箭:小竹。

④麻:同“休”,休息。

⑤酾(shī):疏导,分流。

⑥款:叩,敲。

⑦胜:承受。

⑧芟(shān):割草。

⑨贸财:以物变卖换钱。

⑩崇:加高。

11 潀(cóng)然:水声淙淙的样子。

⑩居夷:住在夷人地区。

(上述文章均为柳宗元被贬谪永州时所作)(1)参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的解释,谈谈“亟”字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亟”的义项:①jí急,赶快。

②qì(气),屡次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初二下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附答案)

初二下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附答案)

期末文言文复习一.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坏,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

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

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⑤。

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

舁夫⑥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选自《浣花溪记》)[注]①玦(jué):环形有缺口的佩玉。

②琅玕(láng gān ):像珠子的美石。

③潆回:水流回旋。

④委:聚集。

⑤荠(jì):荠菜。

⑥舁(yú)夫:轿夫。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4分)(1)水尤清洌洌(2)佁然不动佁(3)西折纤秀长曲西(4)尽溪,平坦如荠尽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

3.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2分)(二)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

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

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

如秋天,如晓岚①;比之舍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②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③;至寒至腴,可拊④可餐。

(节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注:①岚:林中雾气。

②箨(tuò):竹笋皮,笋壳。

③纨:白色的丝绢。

④拊(f ǔ):抚摩。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1)潭中直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2)斗折蛇行_________________(3)独于碧不甚了然________________(4)乃悟世间真有碧色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中考语文总复习八年级下册第23篇 伯牙鼓琴(《吕氏春秋本味》)文言文阅读梳理

中考语文总复习八年级下册第23篇 伯牙鼓琴(《吕氏春秋本味》)文言文阅读梳理
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伯牙与 锺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 情,以及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作品简介】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国的相邦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的著作,又 称《吕览》,全书有十二纪、八览、六论。它记载了大量先秦诸子的旧闻 佚说、历史故事和传说,不仅内容丰富深刻,富有逻辑性,而且在史料上 也有很高的价值。
河南语文
诵读篇
三、课标文言文23篇阅读梳理
八年级下册
第23篇 伯牙鼓①琴(《吕氏春秋·本味》)
语文
(2022版课标新增篇目)
【作者简介】吕不韦(前292—前235),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
人。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
原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 之。方鼓琴而志②在太山 ③,锺子期曰:
课下注释
参考译文
①鼓:弹。
②志:心志,情
伯牙弹琴,锺子期
志。
听他弹琴。伯牙想着高
③太山:泛指大 山时弹琴,锺子表
原文
课下注释
参考译文
“善哉④乎鼓琴,巍巍 ④善哉:好啊。
“弹得好啊,像大山
⑤乎若⑥太山。”少(shǎ ⑤巍巍:高大的样 一样高峻。”不一会儿,
o)选⑦之间而志在流水,锺 子。 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⑥若:像。
伯牙又想到流水,锺子 期说:“弹得好啊,像流
汤(shānɡ)汤⑧乎若流
⑦少选:一会儿, 水一样浩荡。”锺子期死
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 不久。
后,伯牙摔琴断弦,终
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 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⑧汤汤:水流大而 急的样子。
生不再弹琴,他认为世 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 弹琴的人了。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提纲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提纲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古代文言文基础知识回顾
1. 文言文的定义和特点
2. 文言文的发展历程
3. 文言文的基本结构和修辞手法
4. 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1. 文言文古诗的特点和分类
2. 数首古诗文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3. 对古诗文的整体理解和情感体会
4. 对古诗文的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的分析
第三部分:古文阅读与鉴赏
1. 古文的分类和特点
2. 数篇古文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3. 对古文的整体理解和思想感悟
4. 对古文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的分析
第四部分:古代文言文翻译与写作技巧
1. 通译和意译的差异和应用
2.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技巧
4. 文言文写作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
第五部分:文言文的应用拓展
1. 古代文言文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2. 古代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关系与联系
3. 文言文的启示与思考
4. 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总结
第六部分:附录
1. 古代文言文名篇赏析
2. 常用古代文言文词汇表
3. 重要古代文言文名篇背诵
以上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提纲》的大致内容安排。

在学习文言文时,建议根据这个提纲进行系统学习,注重理解原著的
背景和意义,掌握分析文言文的能力和翻译写作的技巧。

通过学习文
言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
思维能力。

希望这个复习提纲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祝你学习进步!。

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本文言文古诗词知识梳理

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本文言文古诗词知识梳理

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本文言文古诗词知识梳理一、文言文梳理(一)桃花源记【魏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文学常识1.《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言,有“田园诗人”之称,他也是田园派的鼻祖。

2.记,古代常用的一种文体。

可记人和事,可记山川名胜,可记器物.建筑等。

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二)重点词语实词【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明亮的样子。

【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未果】没有实现。

【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延.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寻病终】随即,不久。

通假字便要还家。

(通“邀”,邀请。

)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食物味道好。

)(2)豁然开朗(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八年级语文八下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名著专题(学生版)

八年级语文八下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名著专题(学生版)

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二)文言文对比阅读+名著阅读一、对比阅读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

天目袁宏道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①,一绝也。

石色苍润,石骨奥巧②,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

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

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

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

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

山树大者,几四十围,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一株直万余钱,六绝也。

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而清远过之,七绝也。

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结室③之想矣。

[注]①缟:白色精细的生绢。

②石骨奥巧:山石的棱角形态巧妙,难以形容。

③出缠结室:归隐山林。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水尤.清冽尤:__________________(2)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_________________(3)以其境过清.清:__________________(4)无逾.此者逾:__________________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

3.两文都描写了“石”的___________;《天目》一文描写“石”的颜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

4.“触景生情”是说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产生某种感情。

初二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附答案

初二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附答案

初二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①,同平章事②,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

及为相,甚允③时望。

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

上常临镜,默默不乐。

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选自《涉史随笔》)【注】①门下侍郎:官职名,为皇帝近侍。

②同平章事:官职名,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

③允:符合(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选贤与能________②女有归________③及为相________④上常临镜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3)下列划线的字与“大道之行也”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C.《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D.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4)在【甲】【乙】两文中,谈到大同社会,他们提出了什么相同的观点?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八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和文言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和文言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和文言文1、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2、小石潭记唐·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3、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4、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八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一)古诗词
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江城子》(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3.《芙蓉楼送辛渐》(王安石)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4.《赤壁怀古》(陆游)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二)文言文
1.《孟子·滕文公上》
滕文公曰:“凡在位者,必以至诚待人,而莫之能加也;至诚于上,而民不恶;至诚于下,而上不怨。


2.《晏子春秋·让梨》
晏子曰:“孝子之心,不可以己欲为;仁者之行,不可以己情为;礼者之义,不可以己便为。


3.《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曰:“君子居之,安而不惧;出之,远而不迫;言之,真而不虚;行之,正而不诡。

”。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剖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剖析

• 16.记之而去 离开
• 二、句子翻译。 • 1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
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
到了水声,好像身上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 清脆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
• 18.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 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
•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经营
通“返”,返
• 9.横柯上蔽: 树干回
•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
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知他 人了。
• 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
之先达执经叩问。
• (我)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
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 请教。
性格?
• 好读书; 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 平和、旷达的性格 • 2.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使
一位沉默寡言,淡泊功利的隐世名士飘然而生?
•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 3.“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
自终。”表现了五柳先生怎么样的性格特点?
•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
• 4.“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

初二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带解析1

初二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带解析1

初二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带解析1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三游乌龙潭记(节选)〔明〕谭元春冈合陂陀①,木杪②之水坠于潭。

清凉③一带,坐灌④其后,与潭边人家檐溜沟勺入浚⑤潭中,冬夏一深。

阁去潭虽三丈余,若在潭中立。

筏行潭无所不之,反若住水轩。

潭以北莲叶未败方作秋香气。

令筏先就之。

又爱隔岸林木,有朱垣点深翠中,令筏泊之。

初上蒙翳⑥,忽复得路,登登之冈。

冈外野畴方塘,远湖近圃,宋子指谓予曰:“此中深可住,若冈下结庐,辟一上山径,頫⑦空杳之潭,收前后之绿。

天下升平,老此无憾矣!”已而茅子至,又以告茅子。

(选自《谭友夏合集》,有删改)【注释】①陂陀:倾斜。

②木杪(miǎo):树梢。

③清凉:清凉山。

④坐灌:坐落。

⑤浚:深。

⑥蒙翳:此指草木覆盖。

⑦頫(fǔ)低头。

同“俯”。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木杪之水坠于潭/能以径寸之木B.坐灌其后/其真无马邪?C.令筏先就之/蒙乃始就学D.又以告茅子/以其境过清(2)用“/”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2处)潭以北莲叶未败方作秋香气。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阁去潭虽三丈余,若在潭中立。

小贴士:阁:①存放食物的木橱柜。

②用木材架于空中的道路。

③一种小楼。

(摘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4)小林想把这篇选文推荐给同学们作为《小石潭记》的拓展阅读材料。

请你从内容、写法等角度比较两篇文章,帮他简述推荐理由。

2.文言文阅读峡江寺①飞泉亭记袁枚天台②之瀑,离寺百步,雁荡瀑旁无寺。

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蹬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

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

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

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

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

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砚,可瀹茗③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汇编: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详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汇编: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详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汇编: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详版)01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五柳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重点句子翻译(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地散在地上。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这类(东西)。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09:文言文阅读(知识精讲)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09:文言文阅读(知识精讲)

专题09 八(下)文言文知识梳理一、桃花源记【通假字】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意思为:邀请。

2.具答之。

“具”通“俱”完,意思为:全。

【古今异义】1.芳草鲜美。

鲜美:古义:新鲜美好;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2.屋舍俨然。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

3.阡陌交通。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业的总称。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①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已婚男子配偶的称呼。

绝境:②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5.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

6.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充足,不满。

7.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古义:顺着;今义:缘故。

8.说如此。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9.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古义:请今义:延长。

10.夹岸数百步。

夹:古义:古代量度单位今义:两脚跨过的距离。

11.后遂无人问津。

津:古义:渡口今义:口液。

12.停数日辞去。

去:古义:离开今义:跟来相反。

13.欲穷其林。

穷:古义:走近今义:贫穷。

14.此中人语云。

云:古义:告诉今义:说话。

15.便得一山。

得:古义:发现今义:得到。

16.仿佛若有光。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今义:好像。

17.咸来问讯。

咸:古义:全都今义:咸味。

18.村中闻有此人。

闻义:古:发现今义:用鼻子嗅。

19.此中人语云。

云:古义:说今义:白天。

20.便扶向路。

向:古义:从前的今义:方向。

21.不足为外人道也。

外人:古义:桃花源外的人今义:不同民族或国家的人。

【一词多义】1.中①晋太元中,年间;②中无杂树,中间,其中。

2.舍①便舍船,动词,舍弃;②屋舍俨然,名词,房屋。

3.闻①鸡犬相闻,听见,②闻有此人,听说。

4.出①不复出焉,出去;②皆出酒食,拿出。

5.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标记;②寻向所志,名词,标记。

6.遂①遂迷,(最终);②后遂无问津者(竟然)。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古诗词归纳复习(完整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古诗词归纳复习(完整版)

5)《马说》中写伯乐对千里马起打算作用的句子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6)在《马说》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对“千里马”的摧残、埋没表达在哪 三个方面?
答:①策之不以其道。②食之不能尽其材。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马说》中描写千里马终身患病的句子是: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8)《马说》的主旨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 10)对食马者进展猛烈挖苦是哪一句?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缘由分别是什么? 望峰窥谷
一、解释以下加的词语
1、造饮辄尽
造:往,到 辄:就
2、箪瓢屡空,晏如也 屡:常常 晏如:平稳自假设的样子
3、兹假设人之俦乎 俦:辈、同类
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戚戚:忧愁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迫的样子
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二、翻译以下文言句子 1、故虽知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所以即使有好马,只是屈辱在奴役的〔养马〕人的手里。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和一般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依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驾驭千里马而不依据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 〔日行千里的〕才能,〔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莫非真的没有〔千里〕马吗?生怕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
23. 四周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环围着,静静静的没 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

八年级下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八年级下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八年级下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八年级下册语文课程中,学生需要背诵的古诗词和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供学生参考学习:1. 《滕王阁序》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2.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 《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4. 《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举酒欲饮无管弦乐,醉不成欢惨将别。

”5.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6.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7.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8. 《出师表》诸葛亮“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9. 《琵琶行》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10. 《离骚》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11.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12. 《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涵盖了不同的文学形式和风格,从抒情到议论,从叙事到哲理,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应注重理解诗词和文言文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更好地吸收和传承中华文化。

最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归纳完整版(很好)

最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归纳完整版(很好)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归纳《与朱元思书》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风烟俱净俱:全,都2、从流飘荡从:顺,随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缥碧:青白色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甚:比得过奔:飞奔的马5、负势竞上负:凭依6、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到息:平息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经纶:筹划反:通“返”,返回9、横柯上蔽柯:树木的枝干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利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

三、阅读课本,回答问题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望峰窥谷《送东阳马生序》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2、援疑质理援:引,提出质:询问3、益慕圣贤之道益:更加慕:仰慕道:学说,学问4、俟其欣悦俟:等待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汤:热水衾:被子覆:蒙盖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再:两顿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走:跑逾约:超过期限8、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9、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以千里称也。
因 按照 即使 虽然 吃尽


策之不以其道
故虽有名马 虽有千里之能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竭尽
食不饱 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 执策而临之 策
吃 通“饲”,喂 马鞭
策之不以其道 用鞭子打
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才能 能够

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饲”,喂 养 才美不外见 通“现”,表现出来
在下面
停留
弯曲 9.卷石底以出 往下 直透 10.日光下澈 在空中 11.皆若空游无所依 1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像蛇那样 像北斗星一样 像狗牙那样 • 13.其岸势犬牙差互 逗乐 • 14.似与游者相乐 • 1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使„凄凉 使…寒冷 离开 • 16.记之而去 • • • •
八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复习
《与朱元思书》
• • • • • • • • • • • 一、解释蓝色的词语: 1.风烟俱净: 全,都 2.从流飘荡: 随着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青白色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甚:比得过;奔:飞奔的马 5.负势竞上: 凭依 6.蝉则千转不穷: 通“啭”,叫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戾:到 息:平息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经营 通“返”,返回 9.横柯上蔽: 树干
雄伟景象 • 9.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描述 详尽 • 10.前人之述备矣 • 11.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尽 虽然这样,那么„„ 降职远调的人 诗人 • 12.迁客骚人 • 13.霪雨霏霏 连绵的雨 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放晴 • 14.连月不开 离开 国都 • 15.去国怀乡 迫近 • 16.薄暮冥冥 春风 日光 • 17.春和景明 停歇 • 18.沙鸥翔集
《岳阳楼记》
• • • • • • • • • 一、解释蓝色的词语: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 到了 2.越明年 于是 规模 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在 它的 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来 5.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咐 那 胜景 6.予观夫巴陵胜状 连接 吞吐 7.衔远山,吞长江 日光 边 8.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知识归纳:古今异义
1.臭 古:气味,本文指香气 今:难闻的气味 古: 两次 今:一次又一次 古:热水 今: 食物煮熟后的汁水
2.再
3.汤
一词多义
弗之怠 走送之
代“抄书”
宾语前置
代词,指“书” 结构助词,的 益慕圣贤之道 之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结构助词,的
无从致书以观 连词,表目的,来 计日以还 来 以 以是以书假余 因为,介词 把,介词 以中有足乐者 因为,连词 以衾拥覆 介词,用
其真无马邪 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耶”,语气词 通“才”,才能
• • • • • • • • • • •
《送东阳马生序》 一、解释下列蓝色的词语: 得到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提出 询问 2.援疑质理 仰慕 3.益慕圣贤之道 等待 4.俟其欣悦 热水 蒙盖 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 吃两顿 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跑 超过约定的期限 通“肢”,肢体 8.四支僵劲不能动 通“披”,穿着 9.同舍生皆被绮绣
• • • •
舍不得 离开 9.曾不吝情去留: 空寂 10.环堵萧然: 11.短褐穿结: 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12.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稍微 志趣
• 13.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酒杯 使……感到快乐
• 三、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 1.五柳先生三大爱好是指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 性格? • 好读书; 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 平和、旷达的性格 • 2.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使 一位沉默寡言,淡泊功利的隐世名士飘然而生? •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 3.“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 自终。”表现了五柳先生怎么样的性格特点? •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
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 同舍生皆被绮绣
“支”通“肢” “被”通“披”
• 语: 格外 1.水尤清冽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开辟 3.为坻,为屿,为嵁 水中高地 小岛 不平的岩石 大约 4.潭中鱼可百许头 呆呆的样子 5.佁然不动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凄清 跟从 7.隶而从者 向西 8.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 • •
三、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 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 之妙? •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五柳先生传》
• • • • • • • • • 一、解释划线的词语: 期望 1.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往、到 2.箪瓢屡空,宴如也: 安然自若的样子 3.兹若人之俦乎: 辈、同类 4.不戚戚于贫贱: 忧愁的样子 5.不汲汲于富贵: 心情急迫的样子 6.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地方、处所 7.每有会意: 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8.亲旧知其如此: 亲戚和旧友
• • • • • • • • • •
《马说》 一、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正确的方法 1.策之不以其道: 用鞭子打马 面对 2.执策而临之: 鞭子 3.其真无马邪: 难道 4.其真不知马也: 恐怕 5.一食或尽粟一石: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吃一顿 6.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饲”,喂养 通“才”,才能 7.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这样 一样 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尚且
小草 小洲 19.岸芷汀兰 穷尽 20.此乐何极 一起 荣耀 21.宠辱偕忘 持、端着 22.把酒临风 2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探求 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指两种心情 或许 • 24.或异两者之为 • 25.庙堂: 在朝廷上做官 • 江湖: 不在朝廷上做官 • 2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之后 在„„之前 • • • • •
• • • • •
9. 才美不外见: 通“现”,表现出来 10.故虽有名马: 即使 11.安求其能千里也: 怎么 日行千里 12.骈死于槽枥之间: 并列而死
知识归纳:一词多义
之 策之不以其道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代词 它 助词 的
安求其能千里也
代词

其真无马邪 其 策之不以其道 其真不知马也
语气词 难道 表反问 代词 它的 恐怕、真实 表猜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