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二孩政策初期的出生堆积与特点分析_单独二孩政策初期的出生堆积与特点分析

合集下载

单独二胎政策解读(开放二胎的政策内容)

单独二胎政策解读(开放二胎的政策内容)

单独二胎政策解读(开放二胎的政策内容)单独二孩政策解读
单独二孩指的是,夫妻双方其中一方为独生子女,且他们生育的第一胎不是多胞胎,那么就可以生育二胎。

由于我国老龄化情况加剧,生育政策急需作出调整。

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生育高峰,在202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调整生育政策成为了热门话题,许多委员和党派的提案中都涉及了关于生育政策的问题,单独二孩政策便应运而生。

单独二孩政策遭遇“隐形壁垒”
1.入学机会减少:“二宝”或影响“大宝”入读公立小学。

2.大孩入园难:公立幼儿园“独生子女优先”。

3.二孩产假缩水:高龄产妇吐槽更需假期。

单独二孩:一项政策的热与冷

单独二孩:一项政策的热与冷

本刊记者/胡庆波 2014年,中国约有1100万家庭面临一个重要选择:要不要第二个孩子?2013年11月l5日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提出“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该决定还提出,要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从2014年年初开始,全国29个省、市、区陆续实施了单独二孩政策。

虽然各省有关新政的落地政策不尽相同,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说,此次政策的出台,对于很多中国家庭来说都是天大的喜讯。

该政策公布以来,引发了国民甚至海外热议。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事人——_单独夫妻们对这项政策的反应冷淡。

新政公布历尽千难是否要第二个孩子?这个决定,对于单独家庭而言,并不太容易作出;对于国家来说,更是历尽千难。

按照我国新政前的生育政策,绝大多数城镇居民以及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四川、重庆六个省市的农村居民,都只能生一胎。

在大部分农村地区,实行的则是“一孩半”政策,即第一个孩子为女孩的,可以再生育一个。

后来,又出现“双独”二孩政策,即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两个孩子;比较特殊的是,部分地区少数民族农牧民可以生育三个孩子。

这些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是希望中国人口增长速度在很短时间内迅速降下来。

“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人口增长减慢的好处是过去二十多年我们收获了人口红利。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彭希哲教授认为。

计划生育政策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也酿下了苦果:中国生育率的世界银行数据仅为1.6(中国官方数据为¨8)。

据联合国的预测数据,即使到2050年,该指标也只会有1.8。

而一个国家的人口若想保持稳定,其生育率至少要达到2.1。

中国国家统计局于2014年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总人口为13.6亿人;年龄超过60岁者占总人口的14.9%,到2030年预计将达到25%。

老龄化将导致劳动人口的萎缩,这一情况目前已开始显露,2013年中国的劳动人口数量减少了244万。

关于单独二胎政策看法的调查报告

关于单独二胎政策看法的调查报告

关于单独二胎政策看法的调查报告《单独二胎政策调查报告》一、引言自2024年起,中国实行了单独二胎政策,允许夫妻双方中有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生育二胎。

为了了解公众对该政策的看法,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调查结果,为相关机构和政府提供参考,以进一步了解人们对该政策的态度。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共收集到1000份有效问卷。

调查对象为不同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和地区的居民,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三、调查结果1.了解情况调查发现,超过85%的受访者表示对单独二胎政策有所了解,其中有58%的受访者表示了解程度较高。

这表明该政策在社会上已经有很高的知晓度。

2.政策影响调查发现,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单独二胎政策对家庭和个人有积极影响,例如增加了家庭的幸福感、提高了老人的养老保障以及增加了孩子的社交圈。

然而,也有约15%的受访者认为该政策对于家庭经济和生活压力会有负面影响,他们担心二孩的教育费用和日常开销会增加。

3.决策因素调查发现,在决定是否要生育二胎时,夫妻之间的意见占主导地位。

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夫妻关系和意见的统一是决定要不要生二胎的最重要因素。

此外,经济条件和能力也是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约有60%的受访者强调这一点。

4.政策改进调查发现,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政府需要继续改进单独二胎政策。

他们普遍认为,政府应该加大对二孩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的支持力度,同时提供更多的生育补贴和优惠政策。

此外,部分受访者还建议政府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社会对单独二胎政策的了解程度。

还有人提到,政府应加强对幼儿园和学校资源的规划和投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教育压力。

四、结论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受访者对单独二胎政策持支持态度。

他们认为该政策能够增加家庭的幸福感和老人的养老保障。

然而,一部分受访者对于该政策对家庭经济和生活压力的负面影响表示担忧。

在政策改进方面,受访者普遍希望政府提供更多的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支持,提供更多的生育补贴和优惠政策。

“单独”二胎政策实施一年 安顺出生223个“二孩”

“单独”二胎政策实施一年 安顺出生223个“二孩”

“单独”二胎政策实施一年安顺出生223个“二孩”“单独”二胎政策在贵州省落地已经一年多了,但政策并没有引发生育“井喷”现象。

记者从安顺市卫计委了解到,截至今年7月,安顺市符合单独二孩生育政策夫妇共2525对,目前申请办理二孩生育证935对,其中已经领证876对,已生育223人,生育数为全市2014年出生总数的0.99%左右。

“单独”二胎政策为何在安顺遇冷,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走访了几个“单独”家庭。

1月17日政策发布实施后,我区立即全面启动单独两孩的再生育审批申请受理工作。

全区首本单独夫妇再生育证于1月28日发出。

截止9月30日,受理2377件单独夫妇再生育申请,已办结2360件单独夫妇再生育申请。

孩子生了谁来带?在英国留学,留学生选择住宿一般分为3种主要的类型。

第一种,家庭住宿:留学生寄宿住在外国人家里,生活起居及一日三餐有寄宿家庭来承担。

费用一般在120镑-150镑之间!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的张芳和丈夫是一对“80后”夫妻,由于张芳是独生子女,按政策可再要一个小孩。

但张芳告诉记者,她和丈夫都不想再要了,虽然双方老人都希望她能生二胎,可面对生了孩子谁来带的问题,两家人都犹豫了起来。

“孩子好生不好带,带一个都辛苦,更别说两个啦。

”张芳说,丈夫的姐姐在广东结婚生子,多年来公公婆婆一直在广东照看孙子,很少回安顺。

她3岁的女儿出生后一直是自家母亲在带。

母亲又是个极其细腻的人,即便请了保姆也不放心,凡事都亲历亲为,每天累得够呛。

为了带外孙女,母亲的身体都被拖垮了,几次生病住院,如果现在再生老二,母亲肯定受不了。

由于张芳夫妻俩平时工作忙碌,每天早出晚归,家里只有母亲一人照顾孩子,让她深感养育孩子的不易,更加坚定了不生老二的想法。

“虽然公公婆婆也说会回安顺,但是姐姐那边也丢不开,所以生二胎不现实。

”张芳告诉记者,为了不生二胎,她和公公婆婆闹过别扭,丈夫两头受气。

但时间久了,二老也慢慢理解了她的想法,不再催促她了。

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影响及对策

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影响及对策

施行单独两孩政策的影响及对策当前,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是在全面审视我国当前人口和社会经济开展情况以及将来开展趋势的根底上的正确决策。

但人口政策的调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在各地政策调整的详细方案陆续出台之时,深化分析政策调整可能带来的影响,并制定应对之策是非常必要的。

“单独两孩〞政策的影响任何政策的施行或改变,都会带来一定的社会影响。

生育政策的调整也不例外。

“单独两孩〞政策的施行,必将对我国人口开展乃至社会经济的开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仅就政策调整后最直接的人口学影响---年生育数量的改变及其特点进展分析。

适度放宽对家庭生育数量的限制,其目的就是适度增加出生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的年龄性别构造。

首先,“单独两孩〞政策直接影响的是“单独家庭〞,即夫妻双主只有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家庭。

其次,“单独两孩〞政策对城市和农村单独家庭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我国当前在城市实行的是独生子女政策,“单独两孩〞政策对城市所有的单独家庭都有直接的影响。

但在大多数农村地区,现实行生育政策还是“一孩半〞政策,政策调整对第一孩子是女孩的夫妇没有影响,因为政策不调整他们也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

政策调整只影响第一个孩子是男孩的单独家庭。

其实,分析生育政策调整的影响,不仅要分析政策影响的群体类别,更重要分析政策影响的群体的规模。

由于我国全面推行方案生育已有40年的时间,这期间可能积累了数量众多的单独家庭,在政策调整的最初几年,假如这些积累的单独家庭集中安排生育,就会形成较大的生育堆积。

所以,分析近期生育数量变化,以下几个因素不能无视:政策调整带来的“生育潜能存量。

“生育潜能存量〞是指以“单独两孩〞政策施行日期为起点,在政策调整之时,所有被原生育政策限制生育,但按照“单独两孩〞政策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妇女数量。

“生育潜能存量〞释放比例和释放进度。

“生育潜能存量〞只是政策调整后历年累积的增加生育的可能数或极限数,但实际上,并不是符合“单独两孩〞政策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妇女都都会充分利用新的生育政策生育第二胎,其中的一局部会放弃生育二孩。

二胎政策分析范文

二胎政策分析范文

二胎政策分析范文二胎政策是指在一对夫妻中,如果一方或两方中有一方是独生子女,可以再生育一个子女的政策。

该政策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实施,旨在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推动人口结构优化和家庭幸福感提升。

在实施的几年里,二胎政策带来了一系列社会和经济影响,下面将对其进行分析。

首先,二胎政策对人口结构和人口数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一胎政策的实施,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相对较低,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

二胎政策的出台,有望缓解这一问题。

然而,根据国家统计数据,实施二胎政策后的生育率并没有明显提升。

这可能是因为维持现有的经济压力和职业竞争导致许多夫妻不愿意或无法再生育子女。

因此,虽然二胎政策为年轻夫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其潜在潜力尚未充分释放。

其次,二胎政策对家庭经济和消费市场的影响也值得探讨。

随着二胎政策的实施,新生儿数量的增加将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如纸尿裤、奶粉等婴儿用品行业。

这将为国内制造业提供更多机遇,并推动相关行业的创新和进步。

此外,随着家庭规模的增大,人们的消费需求也会增加,从而推动消费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这可能对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二胎政策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婴儿照护服务的短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人口老龄化和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加,对婴儿照护服务的需求也在增加。

然而,与之相对的服务供给并没有跟上,导致一些家庭在面临二胎政策时面临困难和压力。

其次,二胎政策可能会导致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

由于二胎家庭的增加,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等社会资源可能面临更大的压力,尤其是在一些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

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对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的投入,以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二胎政策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是复杂的。

尽管希望通过实施二胎政策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并推动消费市场的繁荣,但其潜力和挑战尚未完全显现。

政府需要在保护家庭权益和推动经济发展之间取得平衡,通过提供充分的政策支持和确保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来推动二胎政策的顺利实施。

“单独二胎”政策的调整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单独二胎”政策的调整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单独二胎”政策的调整对人口增长的影响中国政府在2024年底宣布放开“单独二胎”政策,使得符合条件的夫妇可以再生育一个孩子。

此举是基于中国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结构问题的考虑,旨在缓解这些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挑战。

然而,对人口增长的影响仍然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和分析。

首先,放开“单独二胎”政策预计将增加出生人口数量。

根据2024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放开二孩政策后,中国的出生人口逐渐上升。

然而,此增长速度并没有达到政府预期的水平。

一方面,由于从1980年代开始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相当大一部分家庭只愿意生一个孩子,对“单独二胎”政策不太感兴趣。

另一方面,经济压力和成本等因素限制了许多家庭再生育的决策。

因此,虽然放开“单独二胎”政策会促使出生人口增长,但增长幅度可能不会过于显著。

其次,放开“单独二胎”政策将改变人口结构。

长期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儿童和劳动人口相对较少。

放开“单独二胎”政策有望提高儿童人口比例,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压力。

此外,放开“单独二胎”政策还可能引发家庭结构的变化,例如夫妻之间关于再生育的讨论,以及更多的独生子女与兄弟姐妹关系的互动。

这些因素将对社会的发展、家庭和教育等领域产生广泛的影响。

然而,放开“单独二胎”政策也可能带来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这将对医疗资源和服务需求产生压力。

随着更多家庭开始再生育,医院和医生将需要面对更多的分娩和儿科服务需求。

如何有效分配医疗资源、提供高质量的保健服务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其次,再生育的压力可能会导致更多夫妻无法承担孩子的成本。

从孩子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考虑,再生育的经济负担将成为许多家庭必须面对的问题。

最后,再生育也可能对女性的职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虽然政府已经推出了一些支持政策以鼓励女性回归工作岗位,但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责任仍然是一个挑战。

在总体上,放开“单独二胎”政策对人口增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将增加出生人口数量,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并改变人口结构。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多源流政策分析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多源流政策分析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多源流政策分析“单独二胎”政策议程分析单独二胎政策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公布的一项政策。

是中国实行的一种和计划生育政策相对应的生育政策,以应对中国老龄化,人口比例失调等问题。

正文2013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备受社会关注的“单独二胎”终于正式走上政策层面。

这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和完善,也是我国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

中国“单独二胎”政策从根本上改变了独生子女和“一胎化”生育政策的导向和趋势,是中国生育政策的转折点。

一、“单独二胎”政策过程的多源流模型分析(一)“单独二胎”政策过程的问题源流问题源流是人们在政策活动中对客观存在的、已经被觉察到的社会公共问题的辨认与理解的过程。

社会公共问题不会天然地成为政策议题,重要指标、重大突发事件或现有政策的反馈等有助于将一些状况选择性地被界定为问题。

第一,老龄化问题凸显。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人口生育率和死亡率水平同时下降,人口年龄结构由年轻型向成年型转变。

其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

中国老龄化问题凸显及较快的发展速度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强烈影响,将给中国经济发展及养老保障体制带来沉重的负担和严峻的挑战。

第二,劳动力资源萎缩。

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标志着中国人口结构变化新趋势的开端,并且这一趋势在今后二十年中还将加速推进。

如此之快的下降将造成劳力严重短缺,影响经济的发展。

第三,人口性别比例失调。

根据自然规律,男女出生的正常比值应该在103-107之间。

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是严格计划生育政策下的生育空间狭小与人们生育上强烈男性偏好双重挤压的结果。

第四,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存在潜在风险。

有学者估计,目前中国的“失独”家庭已逾百万,引起了社会的普遍不安。

对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解读和分析开题报告

对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解读和分析开题报告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活动开题报告组长:孙世超保密管理组员:吴庚遥信息安全冶婷信息安全周佳音信息安全徐佳玮信息安全胡旻信息安全周星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常帅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陈爱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题目:对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解读和分析一.研究背景、概况及意义1、背景及概况人口是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的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阶段,总人口中年轻人口减少,老年人口增加,导致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现象严重,随之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并且长期的低生育率会给国家带来危机。

我国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调整了长久以来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正式放开二孩政策,允许夫妻其中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

经过研究相关文献,我们了解到我国人口问题自从计划生育实施以来得到了良好的控制,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生育率长期保持低下,并且有下降的趋势,导致人口老龄化进程过快,人口结构、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问题。

以现阶段的人口现状,计划生育已经不能有效的解决目前的社会人口问题,需要完善和改变现有的生育制度来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单独二孩”生育政策,允许夫妻双方其中是独生子女的,便可以生育二孩,进而提高生育,来缓解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改变人口年龄和性别的结构。

由于老龄人口的数量增加和长期的低出生率,导致劳动力资源在长期供应上呈现短缺,养老基金压力增大,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降低,给社会增加巨大的负担。

“单独二孩”政策的提出是对我国人口现状的一个重大改变,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可以缓解和改善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为社会人口注入新鲜的血液,在未来解决劳动力资源短缺的问题,为家庭提高抵御风险和养老能力。

另一方面,目前社会经济的停滞不前,随着人口老龄化,消费人群减少,影响生产力,国民收入的支出增加,使得我国经济没有得到发展,反而有下降的趋势,对未来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提倡“单独二孩”政策可以促进新生儿的增加,增加消费人群,促进婴儿及相关市场的经济发展,改变目前的消费结构,打破目前停滞不前的经济状况,使社会的经济得到良好发展。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背景与完善措施初探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背景与完善措施初探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背景与完善措施初探一、“单独”二孩政策实施背景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表《公开信》,从此“计划生育”正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全国范围内严格实施。

1984年我国开始进行生育政策调整,对“一孩”政策逐步进行调整,形成多样化的生育政策格局。

这一政策格局的主要特点是城乡二元性,即形成了占全国人口35.4%的城镇地区和部分农村实施的“一孩政策”,占全国人口53.6% 的大部分农村地区实施以“一孩半”政策(即第一胎为女孩,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为主体的政策格局。

201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十二部分“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中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简称“单独”[1])。

2014年,多数省份启动实施了“单独二孩”政策,如广东、福建、浙江、江西、安徽、江苏、湖南、河北、吉林等等。

社会背景。

由于改革开放以前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停滞,人口的不断增长使中国处于马尔萨斯“均衡陷阱”状态,人口总量也一度被指责为束缚中国经济发展的羁绊[2]。

自20世纪70年代末,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执行,实现了中国人口增长模式的迅速转变,伴随着生育水平的下降,由人口政策引发并在在传统生育文化、经济收入、家庭建构等多重因素下,人口方面的社会问题凸显,这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出生的男婴总数与女婴总数的比值,是一个重要的衡量男女两性人口是否均衡的标志。

中国的出生性别比从1980年开始持续升高,2013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显示,我国的男女总体性别比是105.22%,其中0至4岁男女性别比是117.3% ,20至24岁男女性别比是109.72,婴幼儿和适婚青年性别比总体偏高。

(二)生育率过低,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国际上规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所占比例超过了10%和7%,则进入了人口老龄化。

对单独二胎政策的看法分析论文2000字(2)

对单独二胎政策的看法分析论文2000字(2)

对单独二胎政策的看法分析论文2000字(2)对二胎政策的看法2000字论文篇三:《浅谈二胎政策对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影响》近几年,中国出现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单独二胎”。

“单独二胎”指中国自2014年开始实行的一种新的生育政策,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并且只有一个子女的,就允许生第二个孩子。

[1]单独二胎政策出台后,已生育女性可能选择再次怀孕,就业中的优势可能受到影响,而未生育女性也有可能在将来选择生育二胎,休两次“产假”,带给企业更大的影响。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很可能会更加偏向于没有“三期”的男性员工,产生对女性职工的就业歧视。

一、就业问题中性别歧视的现象劳动就业权是劳动权利的核心部分,也是公民实行劳动权利的具体体现,关系到劳动者的生存权。

[2]为了保障女性的劳动权利,促进女性平等就业,我国在《宪法》《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中明文规定,女性享有同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作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但是女性因自身特殊的生理条件以及其肩负的哺育后代的家庭责任,在特定时期内可能会影响其劳动义务的履行。

因此,女性在求职过程中往往处于劣势。

黄娟(2006)从职业发展历程方面将就业性别歧视现象分为就业机会中的性别歧视、职业待遇的性别歧视、发展机会的性别歧视三个方面。

[3]李晓宁(2008)从工资差距中得到分析结果,她将男性和女性在职业内和职业间的工资差距存在的人力资本差距所不能解释的方面简单归为歧视因素。

可以看到在劳动力市场中,女性受到歧视的现象不仅存在与工资给付方面也存在于工作选择方面。

有的岗位形象与选择男性劳动者而排斥女性劳动者。

在姚先国,谢嗣胜(2006)从职业隔离的角度,分析职业性别歧视现象。

作者指出,职业隔离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主要方式之一。

石莹(2011)将目前我国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归纳了以下几点表现:一是劳动参与率反映出的性别差别。

二胎政策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

二胎政策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
对于政府
✓ 加大宣传力度 ✓ 加强食品安全监督 ✓ 建立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 出台更多旳惠民政策,鼓励与引导市民 ✓ 国家加强对单独二孩政策实施进行监督,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对于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
✓ 加强教育资源旳投入 ✓ 对于医院等医疗机构应增长妇产科有关医护人员 ✓ 向广大生育二孩旳家庭普及生二孩要注意旳事项,虽然做好准备工作
1、对”单独二孩”政策旳了解
一、基本信息旳描述性分析
3、对“单独二孩”政策实施意义旳了解
一、基本信息旳描述性分析
4、对“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弊端旳了解情况
二、列联表分析(出生年份、性别等6个影响原因与生育二孩旳意愿)
分析成果
① 大多数被调查者有生育二孩旳意愿,占比59%。而杭州户籍旳 被调查者更甚之,占比65.3%
“单独二孩”政策 实施现状及其影响原因 调查分析
强生团队
PART ONE
选题背景
PART FOUR
结论分析
1
2
CON TENTS
4
3
5
PART FIVE
对策提议
PART TWO
方案设计
PART THREE
实施流程
One
选题背景
选题背景
低生育水平稳中趋降 家庭规模连续缩减
劳动年龄人口降低, 而人口老龄化速度加紧
3.“单独二孩”政策在实施中出现旳矛盾
抢生不等于超生问题 生育代际不公平 …
5
PART FIVE
对策提议
对于社会
✓ 媒体和思想开放旳人士:主动把握有利于社会发展旳方向 ✓ 各个企业单位:减弱因为生育问题带来事业上旳性别歧视问题 ✓ 有关行业:抓住这个时机,迎合市场需求,提升产品旳质量,提升本身竞争力

二孩调查分析报告

二孩调查分析报告

二孩调查分析报告1. 引言近年来,中国实行了二孩政策,允许夫妻生育两个孩子。

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于人口结构、社会经济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二孩政策的实施情况及其影响,本报告对二孩政策下的生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

我们在各个城市的社区、学校和工作场所等地进行了问卷发放,共收集了1000份有效问卷。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受访者的个人信息、对二孩政策的态度和二孩生育的原因等。

3. 调查结果分析3.1 受访者个人信息受访者中,男性占55%,女性占45%。

年龄分布方面,20岁以下的占10%,20-30岁的占40%,30-40岁的占30%,40岁以上的占20%。

受访者中有45%的人已经有一个孩子,55%的人没有孩子。

3.2 对二孩政策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二孩政策,受访者的态度大致平均分布。

其中,45%的人支持二孩政策,40%的人对此持中立态度,15%的人对二孩政策持反对意见。

支持二孩政策的受访者认为它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的发展,可以增加孩子的陪伴,提高家庭幸福感。

持中立态度的受访者则较为看重个人情况和经济条件等因素。

反对二孩政策的受访者主要认为过多的人口会增加社会负担,给资源分配带来困难。

3.3 二孩生育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生育二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家庭因素:有55%的受访者表示希望给现有孩子一个伴,增加家庭的欢乐氛围。

•个人因素:有30%的受访者表示出于个人意愿,希望能够实现更多的人生价值,享受更多的亲子时光。

•社会因素:有15%的受访者表示出于社会压力,希望能够符合社会期望,得到他人的认同与支持。

4. 结论通过对二孩调查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首先,二孩政策在受访者中的接受程度较高,大多数人对二孩政策持支持或中立态度,仅少数人持反对意见。

其次,受访者生育二孩的原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

加强家庭观念、增加亲子时光成为一部分人生育二孩的动力。

单独二孩生育政策调势量化分析

单独二孩生育政策调势量化分析

"单独二孩"生育政策调势量化分析1 问题的提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当时政策以及人们生育观念落后,导致人口增长过快。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提倡“晚、稀、少”的计划生育政策,该政策实施三十多年以来,有效地控制了我国人口的过快增长,对我国的人口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

[1]但与此同时,我国人口总抚养比快速上升,全社会抚养老人压力巨大,空巢家庭、失独父母、养老金等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劳动力供给不足,新生人口增速下降以及人口老龄化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备受关注的“单独二胎”新政策终于尘埃落定,它能否改善我国总人口未来进入负增长的趋势,增加劳动力资源的未来供给,延缓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呢?我们对此进行探讨。

2 问题的分析通过六次人口普查,在第一次人口普查和第三次人口普查之间的30年间,人口成大幅度增长,第三次(1982年)人口已突破十亿。

自1983年计划生育政策正式开始实施后,人口增幅明显下降,且在第四次(1990年)后有下降趋势,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

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说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限制新生儿的数量,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4]然而三十多年来,持续的对新生儿数量的限制,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的年龄结构类型。

建国伊始,我国人口基数大,当时政策鼓励人们多生多育,以及“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的思想,在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年)与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年)时,我国年龄结构类型均为年轻型。

二十世纪70年代逐步实行了计划生育,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年)我国结构类型已为向成年型过度,在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结构类型已转变为成年型。

然而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第五次(2000年)与第六次(2010年)普查结构类型均为老年型,我国出现了老龄化危机。

[5]伴随而来一系列问题,如“失独”、“空巢老人”等养老问题,劳动力资源短缺等社会现象,新政策的推出势在必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在“单独二孩政策”的推出初期,其出生的堆积程度与“生育潜能存量”的大小以及释放比例、释放进度息息相关。

本文将计生部门的统计资料以及全国“单独育龄妇女”的预测结果作为依据进行推算,单独二孩政策如果在2014年出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行,在全国范围内,生育潜能存量就会达到二千万左右,并在政策实施后的最初几年较为集中,此种结果必然会产生出生堆积。

但是,调整生育政策,在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妇女之间,差别较大,所以,有关部门就应该在此政策推行的初级阶段就做好控制工作,从而使出现堆积的程度降低,以免重复出现生育率政策性反弹以及失控性反弹。

关键词:单独二孩政策;计划生育;出生堆积;特点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我国的人口形势也有了一定变化。

首先,妇女生育率降低;其次,人口逐渐出现老龄化;第三,少年儿童人口逐渐减少。

如果按照此形式发展,维持现有生育水平,少年儿童的人口比例就会出现持续降低,也必将对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产生一定影响;最后,我国的独生子女家庭也会有一定风险性。

随着独生子女伤亡率的增加,失独家庭的问题逐渐受到了人们的普遍管制。

且按照现有情况发展,我国的独生子女比例还会出现增多的趋势,风险性以及各种隐患就会增加[1]。

一、“单独二孩政策”的影响人群分析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我国的生育率也随之降低,对生育政策进行调整,主要就是为了使出生人口数量增加,使人口的年龄以及性别结构得以优化。

在我国范围内,是一项影响较大的政策,但是许多人认为此次政策调整幅度较小[2]。

首先,对:“单独家庭”(夫妻双方一方为独生子女)产生的影响较大,而不影响“双独家庭”(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以及“双非家庭”(夫妻双方均不是独生子女)。

在现有的计划生育中规定,双独家庭能够生育第二个孩子,非双独家庭则实施一孩半政策;其次,单独二孩政策会对城市以及农村的单独家庭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多数农村地区,实行的是一孩半的政策,当第一个孩子为女孩时,就可以再生育二孩,政策调整不会对其造成影响,而政策能够影响的就是第一个孩子为男孩的单独家庭。

第三,政策调整也会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存活孩子情况的单独家庭。

但一个家庭中已经有2个孩子,就不会受到政策的影响,对于没有生育的单独家庭,调整生育政策就会对其造成影响[3]。

二、“单独二孩政策”影响生育数以及生育率的特点分析(一)影响具有地区性特点“单独二孩政策”在不同地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调整生育政策会在原政策较为严格的地区产生较大的影响,相反,原有政策管理越为宽松的地区影响度就会减小。

例如,江苏以及四川地区,对计划生育政策执行较为严格,当政策作出调整后,解除了“单独”妇女的二胎生育限制。

(二)对城乡的影响程度分析在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时,有较为明显的城乡区别,在城市中,较多执行一孩政策,农村地区执行“一孩半”政策较多。

对于非农业户口而言,无论是第一个孩子为男孩还是女孩的育龄妇女,都会受到“单独二孩政策的影响,而针对农业户口而言,对第一个孩子是女孩的育龄妇女不构成影响。

单凭这一点,”单独二孩政策“对城市的影响就较大。

此外,调整生育政策影响地区间出生人口数量的因素主要包括:生育潜能存量的释放比例以及释放进度、生育潜能增量的释放比例和释放进度。

计划生育政策在城镇中实施较为严格,导致城镇中独生子女比例相对较高,而“单独家庭”存量以及增量也会相应增大。

从此角度来看,调整政策也会对城镇产生较大影响。

但是,生育潜能释放比例是调整政策的真实反映,有生育二孩意愿的妇女才是政策调整的真正受益者[4]。

据相关调查表明,在我国,已婚妇女生育意愿在城乡之间也存在差别,导致农村生育潜能存量以及增量会小于城镇,但农村的生育潜能存量以及增量的释放比例就会高于城镇。

也就是说生育意愿的城乡差异使生育政策调整对程序影响的程度减小了。

即使如此,在政策做出调整后,农村的影响程度还是小于城镇。

(三)生育数量的内在以外在约束对张力不同地区的影响区别外在约束就是指生育政策对人们生育数量的影响,影响因素包含政策本身规定的生育数量以及政策执行的是否严格。

内在约束就是人们对生育数量的自我约束,也就是自己本身的愿望,会直接受到意愿生育水平
的直接影响。

当意愿生育数量大于规定生育数量时,就会增大内在约束以及外在约束的张力,反之就会降低,甚至消失。

此外,在一些计划生育政策执行较为严格的地区,执行力度却不一定大,也会出现超生现象,随着有较大的理论张力,但实际上却影响较小,调整生育政策也会产生较小的影响力。

(四)影响不同年龄妇女的生育率但从生育潜能存量进行分析,政策调整对不同年龄的妇女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从生育潜能增量进行分析,也会受到年龄变化的影响,且与生育潜能存量变化极为类似。

从释放比例进行分析,只有在生育潜能存量(增量)以及释放比例相结合的情况下,才能将释放量真正反映出来。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当妇女年龄低于35岁时,生育潜能存量以及生育潜能增量就会大于35以上的妇女,潜能释放比例也会随之提升,因此,调整生育政策,对年龄较低的妇女更有影响力。

三、结语综上所述,生育政策的调整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城镇以及农村地区,因此需要对生育政策调整进行正确的认识以及理解,并对计划生育政策加大重视力度以及宣传力度,对信息管理以及出生监测进行强化。

参考文献: [3] 徐俊.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反思与展望--由“单独二孩”引发的思考[J].人口与经济,2014,(6):109-1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