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语文总复习-特级教师指导复习文言文(必修1--必修5)全部学案:必修3-论说古文-13

合集下载

高考复习语文教材必修五文言文学案1

高考复习语文教材必修五文言文学案1

a.“之”前是动词或介词,一般作人称代词,如上面 b.“之”后是名词或名词短语,一般作指示代词,如上面 ⑶作助词
a.“之”放在两个名词或两个名词短语之间,一般是结构助词“的”,如上面 b.“之”放在主谓之间,一般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如上面 c.“之”放在“顷”“久”后一般是音节助词,如上面 d.至于作定语后置或宾语前置的标志,要视句式而定。一般说来,在否定句或疑问句中,“之”为 标志词,如上面
《逍遥游(节选)》《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并诗》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作为必修教材最后一册的最后三篇文言文,自身语言点丰富,又可与前几册联系梳理,构成系统化 的知识网络。对此,复习时要实现下列目标: 1. 全面梳理教材语言点,重点突出三篇文言文丰富的实词、虚词和句式特点。 2. 掌握“之”“且”重点虚词以及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被动句、固定句式等。
2017 年北京卷第 10 题 B 项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④无以知士卒之寒暑
2016 年上海卷第 18 题 B 项
蚓无爪牙之利
2015 年山东卷第 10 题 C 项
2.“且”字用法辨析 说出下列句中“且”的意思和用法,试着归纳其用法特点。
①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
②彼且奚适也
③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3.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B.之二虫又何知 C.彼且奚适也 D.大王来何操 4.指出下列句子的固定句式,说明句式特点。 ①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②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5.翻译下列句子。 ①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译文: ②之二虫又何知! 译文: 二、重点突破 1.“之”字用法辨析 说出下列句中“之”的意思和用法,试着归纳其用法特点。 ⑴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⑵鹏之徙于南冥也 ⑶之二虫又何知 ⑷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⑸及其所之既倦 ⑹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⑺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⑻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⑼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⑽蚓无爪牙之利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1-5)(学生版)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1-5)(学生版)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1-5)(学生版)必修1--5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必修2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必修3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必修5 《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传”意为注释,《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晋侯.、秦伯.围郑:春秋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两种。

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3.敢以烦执事..:在古代有多种意思,①从事工作,主管其事;②有职守之人,即官员;③指供役使者,仆从;④对对方的敬称;⑤侍从。

本文指对办事的官吏的敬称。

4.《战国策》: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卷,分为12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5.至易水..上,既祖.。

.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

因燕太子丹送荆轲刺秦于此作别,高渐离击筑,荆轲合着音乐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名扬天下。

后人常用“易水”指代“荆轲”或“易水歌”。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6.为变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

变徵、羽:古时音乐七音中的两种声调。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7.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8.乃朝服,设九宾..:九宾之礼,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复习教案

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复习教案

一、《劝学》1、构思与主题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

开篇提出“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然后分别从学习的作用、方法和态度等方面阐释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丰富知识,懂得道理,提高修养。

本文在论证方法上比喻灵巧多样,运用自如;对比强烈鲜明,分析透辟。

体现了荀子文章语言形象生动,论证逻辑严密的特点。

2、片段鉴赏(第三段)第一层:阐释学习的方法——学习在于积累比喻论证:积土、积水、积善(正面)——不积跬步、不积小流,骐骥一跃、驽马十驾(反面)(正反对比)第二层:阐释学习的态度——学习要有恒心比喻论证:锲而不舍、蚓食黄泉(正面)——锲而舍之、蟹无可寄托(反面)(正反对比)3、写作素材提炼(1)【写作素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角度点拨】①学习的重要性;②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③人只要坚持学习,就可以改变自己,发展自己。

【相关拓展】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2)【写作素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角度点拨】①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入,学思精通则智慧而明达;②思是学与行之间的关键,学不思者则不明;③理想的“大儒”不止是博学多能,而最重要的是有超常的理性判断能力。

【相关拓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3)【写作素材】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角度点拨】①好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②善于利用前人己经积累的知识和工具,才能学有成效、学有创新;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④借助于外物往往能让理想早日成为现实。

【相关拓展】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吕氏春秋》)(4)【写作素材】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角度点拨】①“积”的过程是渐进的过程,因为知识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②人的道德情操也是不断培养与提高的过程;③积累。

高考语文特级教师指导复习文言文 必修5【精品】

高考语文特级教师指导复习文言文 必修5【精品】

必修五[教材篇目]《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考点知识巩固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归去来兮辞并序》(1)乃瞻衡宇通:,(2)曷不委心任去留通:,“横”“何”横木,横木为门为什么《滕王阁序》(3)所赖君子见机通:,(4)俨骖马非于上路通:,(5)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通:,《逍遥游》(6)北冥有鱼通:,(7)小知不及大知通:,(8)小大之辩通:,(9)御六气之辩通:,(10)而征一国者通:,“几”“严”“消”预兆整齐的样子消散“溟”“智”“辨”“变”“耐”海智识、智慧分别变化能·《陈情表》(11)夙遭闵凶通:,(12)零丁孤苦通:,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归去来兮辞并序》(1)生生所资,未见其术:(2)会有四方之事:(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4)三径就荒:(5)知来者之可追:(6)聊乘化以归尽:孤独的样子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凭借恰逢不久接近补救姑且“悯”“伶仃”《滕王阁序》(7)识盈虚之有数:(8)气凌彭泽之樽:(9)时维九月,序属三秋:(10)时运不齐,命途多舛:《逍遥游》(1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2)野马也,尘埃也:(13)未数数然也:《陈情表》(14)行年四岁,舅夺母志:(15)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定数超过时序(春夏秋冬)有蹉跎,有坎坷旋风游动的雾气拼命追求的样子改变授予官职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逍遥游》(1)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今义:转折连词,用于上一个分句。

(2)腹犹果然古义: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3)之二虫又何知古义:今义:虫子。

虽然这样。

很饱的样子。

古代泛称动物。

《陈情表》(4)九岁不行古义: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表示否定。

(5)至于①成立②①古义: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②古义:今义:指(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理论、意见)有根据。

高中语文必修1-5册文言文课文复习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1-5册文言文课文复习学案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一、通假字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2、虽有.槁暴.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君子生.非异也二、词类活用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6、用心一.也三、古今异义1.故木受绳.则直古义:;今义:泛指所有绳索。

2.金.就砺则利古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今义:。

4.君子..曰:古义:;今义:。

5.蚓无爪牙..之利古义:;今义:帮凶、走狗。

6.用心..一也古义:;今义: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今义:。

四、特殊方式。

(1)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固定用法。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輮以为轮六、一词多义。

高考语文总复习 特级教师指导复习文言文 史传古文15全部学案 必修1

高考语文总复习 特级教师指导复习文言文 史传古文15全部学案 必修1

☆第一编教材梳理巩固☆——古诗文回眸必修1 第二单元(史传古文)一、古字通假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____”通“____”,_____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通“____”,_____3.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通“____”,________4.失其所与,不知“____”通“____”,________5.往而不反者“____”通“____”,________6.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____”通“____”,____7.秦王还柱而走“____”通“____”,________8.卒起不意,尽失其度“____”通“____”,____9.距关,毋内诸侯“____”通“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10.张良出,要项伯“____”通“____”,_____1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___”通“___”,_____1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通“____”13.令将军与臣有郤“____”通“____”,______14.燕王拜送于庭“____”通“____”,_____1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____”通“____”,_____16.因击沛公于坐“____”通“____”,_____【自我校对】 1.已矣了 2.共供供给 3.说悦高兴 4.知智明智 5.反返 6.振震震颤,惧怕7.还环绕8.卒猝突然9.距拒把守;内纳接纳10.要邀邀请11.倍背违反,忘记12.蚤早尽早13.郤隙隔阂,嫌怨14.庭廷朝堂15.不否否则16.坐座座二、古今异义1.敢以烦执事..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高考语文总复习-特级教师指导复习文言文(必修1--必修5)全部学案:必修2-记游古文-14

高考语文总复习-特级教师指导复习文言文(必修1--必修5)全部学案:必修2-记游古文-14

必修2 第三单元(记游古文)以2009年为例,安徽卷、浙江卷就考了这类文章;就知识点而言,2009年安徽卷、天津卷考查了《游褒禅山记》的字词,浙江卷考查了《赤壁赋》的文言基础知识,2009年湖北卷、江苏卷、福建卷考查了《赤壁赋》的默写。

或取诸怀抱..俯察品类..之盛一、古字通假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悟言一室之内“____”通“____”,________2.趣舍万殊“____”通“____”,________3.举酒属客“____”通“____”,________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____”通“____”,______5.长乐王回深父“____”通“____”,________【自我校对】 1.悟 晤 面对面 2.趣 趋 往,取 3.属 嘱 劝 4.冯 凭 乘 5.父 甫 古对男子的美称二、古今异义1.列坐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次第较后;第二;次要的地位。

2.古义:____________;今义:物品的种类。

3.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怀里抱着。

4.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文雅。

5.古义:____________;今义:低头抬头。

其次..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6.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貌美的女子。

7.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失意的样子。

8.古义:____________;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9.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望美人..兮天一方 凌万顷之茫然..徘徊于斗牛..之间于是..余有叹焉10.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副词,十分、极。

11.古义:____________;今义:①基数词。

②中国国庆日。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12.①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

高三语文上学期复习教案大全 目录 专题一必修15册文言文复习

高三语文上学期复习教案大全 目录 专题一必修15册文言文复习

200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复习教案大全目录专题一、必修1—5册文言文复习 (002)专题二、新闻阅读与实践 (019)专题三、经典阅读 (028)专题四、现代文阅读 (037)专题五、古诗鉴赏——边塞征战诗 (043)专题六、语言运用之简明、连贯、得体 (050)专题七、作文教学 (079)学期教学总结 (089)专题一:必修1—5册文言文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温习文本,积累文言文的常见词语、句式,提高学生用课本知识学习课外文言文本、解决课外文言知识的能力。

2、归纳学习文言文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着眼于名篇名句[教学设想]1、讲练结合,配合一定的习题,特别是高考习题。

2、原则上一册一周(包括习题处理),有的文本从简。

估计15课时。

3、提要式指导,避免吵冷饭。

[教学内容与步骤]必修一文言文复习:《兰》《赤》《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游褒》一、利用“对文”知识1、《兰》是骈体文,可利用其“对文”特点。

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把……看做一样;把……看做相等)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即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2、《赤》是赋文,也可利用其“对文”特点,课后有这方面习题,要掌握其方法。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3 、一般文言文中也有“对文”现象轻鲦出水,白鸥矫翼。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二、触类旁通,理解记忆。

1、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暂:形旁“日”,时间短暂,片刻,一时。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点整理(高考复习指导)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点整理(高考复习指导)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知识点整理(高考复习指导)必修一《劝学》一、实词学不可以已輮以为轮,其曲中规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二、虚词吾尝终日而思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用心一也三、句子翻译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师说》一、实词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作《师说》以贻之二、虚词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其皆出于此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三、句子翻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拘于时,学于余。

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赤壁赋》一、实词七月既望举酒属客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击空明兮溯流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杯盘狼籍不知东方之既白二、虚词侣鱼虾而友麋鹿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相与枕藉乎舟中三、句子翻译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渺渺兮予怀《始得西山宴游记》一、实词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醉则更相枕以卧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望西山,始指异之。

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箕踞而邀虚词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到则披草而坐句式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2011高考语文总复习-特级教师指导复习文言文(必修1--必修5)全部学案:必修3-唐诗

2011高考语文总复习-特级教师指导复习文言文(必修1--必修5)全部学案:必修3-唐诗

2011高考语文总复习-特级教师指导复习文言文(必修1--必修5)全部学案:必修3-唐诗必修3 第二单元(唐诗) 篇目通览复习导航《蜀道难》《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道(其三)》《登高》《琵琶行并序》《锦瑟》《马嵬(其二)》本部分文本是唐代诗歌。

诗歌鉴赏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也是高考名句名篇出题的重点单元。

2009年全国卷Ⅰ、广东卷、湖北卷都考查了《蜀道难》中的名句,辽宁卷考查了《琵琶行》中的句名,山东卷、安徽卷、江苏卷考查了《锦瑟》中的句子,篇目通览复习导航《蜀道难》《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道(其三)》《登高》所以复习时要过背诵、默写这一关。

总之,复习这一部分要从诗歌鉴赏、名句默写、梳理文言基础知《琵琶行并序》《锦瑟》《马嵬(其二)》识、积累作文素材等方面备考。

一定要抓知识点的落实。

一、古字通假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____”通“____”,________2.家在虾蟆陵下住“____”通“____”,________ 3.曲终收拨当心画“____”通“____”,________【自我校对】 1.匪非不是 2.虾蛤蛤蟆 3.画划划一二、古今异义1.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连词,表承接。

2.百年..多病独登台古义:____________;今义:一百年的时间。

3.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义:____________;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4.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5.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较长的句子。

6.似诉平生不得志..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志愿实现,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7.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____________;今义:鼓出来,出众地显露出来。

8.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____________;今义: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高考语文总复习 特级教师指导复习文言文 抒情古文全部学案 必修5

高考语文总复习 特级教师指导复习文言文 抒情古文全部学案 必修5

必修5 第二单元(抒情古文)一、古字通假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乃瞻衡宇,载欣载奔“____”通“____”,________2.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____”通“____”,________3.曷不委心任去留“____”通“____”,________4.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通“____”,________5.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____”通“____”,________6.北冥有鱼“____”通“____”,________7.而后乃今培风“____”通“____”,________8.小知不及大知“____”通“____”,________9.此小大之辩也“____”通“____”,________10.而征一国“____”通“____”,________11.旬有五日而后反“____”通“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12.御六气之辩“____”通“____”,________13.常在床蓐“____”通“____”,________14.零丁孤苦“____”通“____”,________15.臣以险衅,夙遭闵凶“____”通“____”,_____【自我校对】 1.衡横与“竖”相对 2.景影影子 3.曷何为什么 4.销消消散 5.机几预兆 6.冥溟大海7.培凭凭借8.知智智慧9.辩辨区别10.而耐能11.有又还多;反返回来12.辩变变化13.蓐褥草垫子,草席14.零丁伶仃孤独的样子15.闵悯指可忧患的事二、古今异义1.幼稚..盈室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见识少,没经验。

2.悦亲戚..之情话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3.尝从人事..古义:____________;今义: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4.千里逢迎..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

高考语文总复习-特级教师指导复习文言文(必修1--必修5)全部学案:必修3-论说古文

高考语文总复习-特级教师指导复习文言文(必修1--必修5)全部学案:必修3-论说古文

必修3 第三单元(论说古文)一、古字通假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___”通“___”,__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____”通“____”,____3.无失其时“____”通“____”,________4.以为轮“____”通“____”,________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通“____”,____6.君子生非异也“____”通“____”,________7.合从缔交“____”通“____”,________8.倔起阡陌之中“____”通“____”,________9.赢粮而景从“____”通“____”,________10.孝公既没“____”通“____”,________1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通“___”,___12.或师焉,或不焉“____”通“____”,_____【自我校对】 1.颁斑花白 2.涂途道路 3.无毋不要 4.车柔煣用火熨木使弯曲 5.知智智慧 6.生性资质,禀赋7.从纵纵向8.倔崛突出9.景影影子10.没殁死11.受授传授12.不否不从师学习二、古今异义1.养生..丧死无憾古义:____________;今义:保养身体。

2.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

3.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泛指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4.小学..而大遗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指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把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6.蚓无爪牙..之利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帮凶。

7.以为..桂林、象郡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认为。

8.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山东省。

9.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很多人。

必修1文言文复习教案(共5则)

必修1文言文复习教案(共5则)

必修1文言文复习教案(共5则)第一篇:必修1文言文复习教案必修1文言文复习教案【课型类别】复习课。

【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并掌握课文中主要实词意义、主要虚词意义及用法;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句式、词类活用以及的古代文化常识;3.准确翻译课文内重点语句或文段。

【教学重点与难点】1.课文中出现的实词意义、通假活用等现象及特殊句式;2.训练语句翻译的准确流畅。

【教学方法】1.自行复习课文;2.以分课练习形式检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3.订正练习中的错误;4.以再练习形式巩固。

【信息技术运用】重点知识投影讲解订正。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布置课前自读,分发《烛之武退秦师》复习练习。

二、回收批改练习,收集薄弱知识点订正讲解。

烛之武退秦师重点知识点(投影讲解)(一)通假字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失其所与,不知.3.无能为也已.4.秦伯说.(二)古今异义词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2.行李之往来..3.共其乏困..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三)多义词 1.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2.焉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四)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2.越国以鄙远.3.既东封郑.4.与郑人盟.5.既东封郑.6.越国以鄙远.(五)文言句式及翻译 1.夫晋,何厌之有?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3.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4.是寡人之过也。

【布置作业】自读《荆轲刺秦王》并完成复习练习。

【板书设计】见投影内容。

第二课时一、布置课前自读,分发《荆轲刺秦王》复习练习。

二、回收批改练习,收集薄弱知识点订正讲解。

荆轲刺秦王重点知识点(投影讲解)(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2.今日往而不反者.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4.秦王还柱而走.5.卒起不意.(二)古今异义词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3.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4.持千金之资币物.5.愿大王少假借之..6.秦王还柱而走.7.诸郎中执兵..8.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9.断其左股.10.左右既前,斩荆轲..(三)多义词。

2011高考语文总复习_特级教师指导复习文言文(必修1--必修5)全部学案:必修2_古诗词

2011高考语文总复习_特级教师指导复习文言文(必修1--必修5)全部学案:必修2_古诗词

必修2 第二单元(古体诗)一、古字通假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于嗟鸠兮,无食桑葚“____”通“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2.士之耽兮,犹可说也“____”通“____”,________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____”通“____”,________4.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____”通“____”,________5.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____”通“____”,________6.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____”通“____”,________7.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____”通“____”,________8.偭规矩而改错“____”通“____”,____9.忳郁邑余侘傺兮“____”通“____”,____10.进不入以离尤兮“____”通“____”,________11.府吏见丁宁“____”通“____”,____12.合葬华山傍“____”通“____”,________13.何方圜之能周兮“____”通“____”,________14.岁亦莫止“____”通“____”,________15.芳菲菲其弥章“____”通“____”,________16.匪来贸丝“____”通“____”,________【自我校对】 1.于吁感叹词;无毋不要 2.说脱解脱 3.泮畔边岸 4.取娶娶妻,结婚 5.帘奁嫁妆 6.纫韧柔软而结实7.藏脏脏腑8.错措施行9.邑悒苦闷10.离罹遭受11.丁宁叮咛嘱咐12.傍旁旁边13.圜圆圆凿14.莫暮傍晚15.章彰明显16.匪非不二、古今异义1.总角之宴.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宴会。

2.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者另提一事。

3.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者另提一事。

高考语文总复习 特级教师指导复习文言文 论说古文全部学案 必修3

高考语文总复习 特级教师指导复习文言文 论说古文全部学案 必修3

必修3 第三单元(论说古文)一、古字通假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___”通“___”,__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____”通“____”,____3.无失其时“____”通“____”,________4.以为轮“____”通“____”,________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通“____”,____6.君子生非异也“____”通“____”,________7.合从缔交“____”通“____”,________ 8.倔起阡陌之中“____”通“____”,________ 9.赢粮而景从“____”通“____”,________ 10.孝公既没“____”通“____”,________ 1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通“___”,___ 12.或师焉,或不焉“____”通“____”,_____【自我校对】 1.颁 斑 花白 2.涂 途 道路 3.无 毋 不要 4.车柔 煣 用火熨木使弯曲 5.知 智 智慧 6.生 性 资质,禀赋 7.从 纵 纵向 8.倔 崛 突出 9.景 影 影子 10.没 殁 死 11.受 授 传授 12.不 否 不从师学习二、古今异义1.养生..丧死无憾古义:____________;今义:保养身体。

2.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肯动脑。

3.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泛指学术上有一4.小学..而大遗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指对儿童、少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把希望、感情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6.蚓无爪牙..之利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比喻坏人的党7.以为..桂林、象郡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认为8.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山东9.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10.吾从而..师之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合成一个表目的或结果。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文言文复习新人教版必修5 学案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文言文复习新人教版必修5 学案

必修5(二)——《逍遥游》《陈情表》学案目标 1.识记《逍遥游》《陈情表》的各知识考点。

2.掌握“奚以……为”句式以及部分文学常识。

3.背诵《陈情表》全文,默写相关的重要名句。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逍遥游》(1)北冥.有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知.不及大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大之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御六气之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而.征一国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情表》(6)夙遭闵.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零丁..孤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逍遥游》(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______(2)野马..也,尘埃也:__________(3)未数数然...也:______________《陈情表》(4)行年四岁,舅夺.母志:______(5)寻蒙国恩,除.臣洗马:________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逍遥游》(1)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转折连词,用于上一个分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3 第三单元(论说古文)一、古字通假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___”通“___”,__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____”通“____”,____3.无失其时“____”通“____”,________4.以为轮“____”通“____”,________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通“____”,____6.君子生非异也“____”通“____”,________ 7.合从缔交“____”通“____”,________ 8.倔起阡陌之中“____”通“____”,________ 9.赢粮而景从“____”通“____”,________ 10.孝公既没“____”通“____”,________ 1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通“___”,___ 12.或师焉,或不焉“____”通“____”,_____【自我校对】 1.颁 斑 花白 2.涂 途 道路 3.无 毋 不要 4.车柔 煣 用火熨木使弯曲 5.知 智 智慧 6.生 性 资质,禀赋 7.从 纵 纵向 8.倔 崛 突出 9.景 影 影子 10.没 殁 死 11.受 授 传授 12.不 否 不从师学习二、古今异义 1.养生..丧死无憾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保养身体。

2.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

3.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泛指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4.小学..而大遗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指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把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6.蚓无爪牙..之利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帮凶。

7.以为..桂林、象郡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认为。

8.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山东省。

9.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很多人。

10.吾从而..师之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合成一个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1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____________;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12.圣人之所以..为愚..为圣,愚人之所以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自我校对】 1.供养活着的人 2.费尽心力 3.求学的人 4.小的方面学习 5.寄居,安身 6.爪子牙齿7.把……作为8.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9.一般人10.跟从11.不一定12.……的三、一词多义⎧(一)实词1.亡⎩⎪⎪⎪⎨⎪⎪⎪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②吞二周而亡.诸侯③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④追亡.逐北,伏尸百万⑤今沛公有急,亡.去不义 ⑥河曲智叟亡.以应⑦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2.制⎩⎪⎪⎨⎪⎪⎧①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③秦有余力而制.其弊④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⑤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⑥制.礼作乐3.利⎩⎪⎪⎨⎪⎪⎧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④商人重利.轻别离 ⑤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⑥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4.绝⎩⎪⎪⎪⎪⎪⎨⎪⎪⎪⎪⎪⎧①则请早立太子,以绝.秦望 ②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③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④可以横绝.峨眉巅 ⑤佛印绝.类弥勒 ⑥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⑦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⑧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⑨冰泉冷涩弦凝绝.5.族⎩⎪⎨⎪⎧①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③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④谁得而族.灭也6.强⎩⎪⎪⎨⎪⎪⎧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②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④外无期功强.近之亲⑤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7.发⎩⎪⎪⎪⎪⎨⎪⎪⎪⎪⎧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③野花发.而幽香④百发.百中⑤主人忘归客不发.⑥发.其志士之悲哉 ⑦非常之谋难于猝发.8.胜⎩⎪⎪⎪⎪⎨⎪⎪⎪⎪⎧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②驴不胜.怒,蹄之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④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⑤予观夫巴陵胜.状⑥旧时栏楯,亦遂增胜.⑦高处不胜.寒9.固⎩⎪⎪⎪⎪⎨⎪⎪⎪⎪⎧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③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④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⑥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⑦少年固.强之⑧固.国不以山溪之险10.举⎩⎪⎪⎪⎪⎪⎨⎪⎪⎪⎪⎪⎧①戍卒叫,函谷举. ②杀人如不能举. 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④何不做衣裳,莫令事不举.⑤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⑦举.类迩而见义远 ⑧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⑨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11.从⎩⎪⎪⎪⎪⎨⎪⎪⎪⎪⎧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③樊哙从.良坐④从.此道至吾军 ⑤弟走从.军阿姨死⑥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⑦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12.故⎩⎪⎪⎪⎨⎪⎪⎪⎧①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②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③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 ④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⑤此物故.非西产 ⑥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⑦侯生下,见其客朱亥,睥睨,故.久立与其客语13.度⎩⎪⎪⎪⎨⎪⎪⎪⎧①内立法度.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⑤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⑥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⑦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14.假⎩⎪⎪⎪⎨⎪⎪⎪⎧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④大臣犯法,未可宽假. ⑤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⑥十旬休假.,胜友如云15.如⎩⎪⎪⎪⎨⎪⎪⎪⎧①纵一苇之所如.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③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④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⑤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⑥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自我校对】 1.①丢失 ②使动用法,使……灭亡 ③死亡 ④逃兵 ⑤逃亡 ⑥通“无”,没有 ⑦灭亡 2.①缝制,动词 ②压制,动词 ③制服,动词 ④统率,动词 ⑤规模,名词 ⑥制定,动词 3.①锋利 ②有利的形势 ③快 ④利润 ⑤有利 ⑥利益、好处 4.①断绝,绝交 ②停止,消失 ③绝命,断气 ④跨越 ⑤极,最,非常 ⑥陡峭的 ⑦隔绝,阻绝 ⑧完全,绝对,全然 ⑨断,此指琴声中断 5.①宗族,家族 ②一类的人 ③灭族 ④灭族 6.①强健 ②有力的弓 ③有余 ④勉强 ⑤强盛 7.①打开 ②征发 ③花开 ④发射 ⑤出发 ⑥抒发 ⑦发出8.①尽 ②承受 ③超过,胜过 ④胜利 ⑤优美的 ⑥美景 ⑦忍受,能承受 9.①险要的地势 ②坚守 ③本来,原来 ④加固 ⑤顽固,固执 ⑥表示让步,固然,诚然 ⑦坚持,坚决 ⑧巩固、安定 10.①被攻占 ②全,尽 ③举起 ④成功 ⑤拉起,张起 ⑥举行,发动 ⑦提出,举出 ⑧推举,选 ⑨全,皆 11.①使……跟随 ②听从,顺从 ③依傍 ④由,自 ⑤参与 ⑥跟随,随从 ⑦zòn ɡ,次于最亲的亲属,表叔伯关系12.①所以,因此 ②旧,与“新”相对 ③老朋友,引申为交情 ④亲人,老朋友 ⑤原来,本来 ⑥原因,缘故 ⑦故意,特意 13.①名词,规章制度 ②动词,计算,读du ó ③动词,越过 ④动词,揣度,读du ó ⑤量词,次、回⑥制度,法度 ⑦常态 14.①凭借、借助 ②与“真”相对,不真 ③借 ④宽恕,原谅 ⑤假如、如果 ⑥休假,读ji à 15.①往,到 ②好像,如同 ③到 ……去,往 ④好像,如同 ⑤连词,如果 ⑥及,比得 (二)虚词1.者⎩⎪⎪⎪⎪⎨⎪⎪⎪⎪⎧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③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④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⑤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⑥言之,貌若甚戚者. ⑦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⑧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⑨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2.也⎩⎪⎪⎪⎪⎪⎨⎪⎪⎪⎪⎪⎧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④谁得而族灭也.⑤其可怪也.欤 ⑥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⑦公子畏死邪?何泣也.⑧吾其还也.⑨古之人不余欺也. ⑩是说也.,人常疑之3.所⎩⎪⎪⎨⎪⎪⎧①岂敢盘桓,有所.希冀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④臣所.过屠者朱亥 ⑤如姬父为人所.杀 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则⎩⎪⎪⎪⎪⎨⎪⎪⎪⎪⎧①则.移其民于河东 ②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④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⑤非死则.徙尔 ⑥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⑦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⑧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⑨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⑩以身作则.【自我校对】 1.①代词,……的人 ②放在后置定语之后,相当于“的” ③助词,表停顿,并提示下文要说的原因 ④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 ⑤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⑥用做“若”的宾语,译为“……的样子” ⑦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⑧用在时间词后面,不必译出 ⑨……的人2.①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 ②用于句末,表示肯定,可译为“啊” ③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可译为“啊”,或不译 ④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 ⑤用在句末,表示感叹的语气 ⑥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的语气 ⑦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⑧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⑨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感叹的语气 ⑩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3.①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所……的情况” ②名词,处所,地方 ③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所……的地方” ④“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⑤“为”和“所”呼应,表示被动 ⑥“所以”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译为“靠……来”4.①表顺接,就,那么,连词 ②表转折,却,连词 ③就是,副词 ④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 ⑤表示选择关系,译为“就是”“不是……就是” ⑥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译为“可是”“却” ⑦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 ⑧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 ⑨表示条件、假设关系,译为“要是……就” ⑩名词,准则,法则四、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 ②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_______ 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____________ ④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____________ ⑤赢粮而景.从____________ 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________(2)①然而不王.者____________②七十者衣.帛食.肉____________③填然鼓.之____________④树.之以桑____________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____________⑥吾师.道也____________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________(3)①吾从而师.之____________②孔子师.郯子____________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________2.动词的活用(1)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____________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________(2)①外连衡而斗.诸侯____________②序八州而朝.同列____________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________3.形容词活用(1)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____________②圣.益圣,愚.益愚____________③小.学而大.遗____________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________(2)①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②且夫天下非小弱..也____________③尊贤而重.士____________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________(3)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②会盟而谋弱.秦____________③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____________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________(4)而耻.学于师/则耻.师焉/不耻.相师____________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________【自我校对】 1.(1)①每天②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③向上;向下④在国内;在国外⑤像影子一样小结:名词作状语(2)①称王②穿;吃③击鼓④种植⑤游水⑥学习小结:名词活用作动词(3)①②均为“以……为师”小结:名词的意动用法2.(1)活着的人;死去的人小结:动词活用作名词(2)①使……争斗②使……朝拜小结:动词的使动用法3.(1)①险固的地势②圣人;愚人③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小结:形容词活用作名词(2)①认真从事②变小;变弱③敬重,看重小结:形容词活用作动词(3)①使……快,走得快②使……变弱,削弱③使……愚昧小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4)以……为耻小结:形容词的意动用五、文言句式写出句式特点及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