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VTD与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效果比较

VTD与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效果比较

VTD与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效果比较1. 引言1.1 疾病背景多或字数少这样的描述。

【疾病背景】的内容如下: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由浆细胞恶性增生引起的恶性肿瘤,通常发生在骨髓中,特点是骨髓中存在大量的异常克隆浆细胞。

这些异常浆细胞不断增殖并产生大量单克隆蛋白,导致骨骼破坏、贫血、免疫缺陷和肾功能损害等症状。

MM是一种难以治愈的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差。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MM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MM的治疗方案发展迅速,从传统的化疗、放疗逐渐发展到目前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

由于MM的复杂性和易发展耐药性,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仍然是临床中的难题。

对于MM的治疗需求越来越迫切,需要借助临床试验和比较研究来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2 治疗需求多或者是对问题的解释。

以下是关于治疗需求的内容: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挑战,因为该疾病通常表现为复杂且进展迅速的肿瘤。

MM的治疗需求主要包括控制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和减少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流行病学的变化,MM的患病率也在逐渐增加,因此治疗需求日益迫切。

尽管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一些治疗上的成功,但至今尚未找到绝对有效的治疗方法。

目前的治疗主要依赖于化疗、放疗和干细胞移植等方法,然而这些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副作用大、耐药性强等。

寻找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成为医学界的迫切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对不同治疗方案的比较研究变得尤为重要,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对VTD和VAD两种常用的治疗方案进行比较,旨在探讨它们在治疗MM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2. 正文2.1 VTD方案介绍VTD方案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化疗方案,其由长春新碱(V)+沙利度胺(T)+地辛泼尼松(D)三种药物组成。

多发性骨髓瘤维持治疗的最新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维持治疗的最新进展

文章编号(Article ID):1009-2137(2015)01-0250-05·综述·多发性骨髓瘤维持治疗的最新进展庄韵,沈群*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省中医院血液科,江苏南京210029摘要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标准剂量化疗或大剂量化疗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能诱导MM缓解,但存在复发的可能,因此对骨髓瘤的治疗以有效提高无复发或进展生存为终极目标。

近几年来维持治疗在延长MM患者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的应用,尤其是沙利度胺、来那度胺以及硼替佐米的应用。

本文综述MM维持治疗临床研究的成果。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维持治疗;沙利度胺;来那度胺;硼替佐米中图分类号R733.3文献标识码A doi:10.7534/j.issn.1009-2137.2015.01.047 Latest Advances on the Maintenance Therapy of Multiple Myeloma———ReviewZHUANG Yun,SHEN Qun*Department of Hematoloy,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jing210029,Jiangsu Province,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SHEN Qun,Professor,Tutor of Doctorial Postgraduate.E-mail:shenq@medmail.com.cnAbstract M ultiple myeloma(M M)is an uncurable disease.Chemotherapy w ith standard dose or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uto-HSCT)after chemotherapy w ith high dose is able to induce remission,but relapse still exists.For this reason the ultimate goal of M M treatment is to improve relapse free survival(RFS)and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efficiently.Recently,maintenance therapy made substantial progress in improving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and overall survival(OS)of patients w ith multiple myeloma,especially thalidomide,lenalidomide and bortezomib used in clinic.Here,the latest advances of clinical researches on maintenance therapy of M M are summarized briefly in this review.Key words multiple myeloma(M M);maintenance therapy;thalidomide;lenalidomide;bortezomibJ Exp Hematol2015;(1):250-254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不可治愈的恶性浆细胞疾病。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进展与展望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进展与展望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进展与展望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恶性血液病,主要发生在骨髓中的浆细胞。

它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癌症类型,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药研发的突破,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

这些新进展包括针对肿瘤细胞特异性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干细胞移植等。

本文将介绍多发性骨髓瘤目前的治疗进展与展望。

一、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指通过作用于肿瘤细胞内部或周围特定分子靶点来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治疗手段。

在多发性骨髓瘤中,蛋白酶体抑制剂(Proteasome Inhibitors)和免替贝混合物(IMiDs)是最具代表性的靶向药物。

1. 蛋白酶体抑制剂蛋白酶体抑制剂促使蛋白酶体功能受损,产生有抗肿瘤活性的细胞毒作用。

卡泊他尼(Carfilzomib)和倍威金(Bortezomib)是目前使用最多的蛋白酶体抑制剂。

它们通过抑制肿瘤细胞中的蛋白降解途径,导致蛋白质积聚和细胞死亡。

2. 免替贝混合物免替贝混合物包括来立普单抗(Lenalidomide)和硼替佐米(Bortezomib)。

它们通过激活免疫细胞或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增强免疫反应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二、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多发性骨髓瘤领域的一个重要突破,该方法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来攻击并杀死异常浆细胞。

1. CAR-T细胞治疗CAR-T细胞治疗是一种新型的个体化恶性肿瘤治疗策略。

该治疗方式利用患者自身的T细胞,通过改造其表面的CAR受体,使其能够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

目前已经有多种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CAR-T细胞产品进入临床试验,并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2.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一类通过阻断受体与配体之间相互作用以增强机体免疫应答的药物。

PD-1和PD-L1是其中最为常见的药物靶点。

近年来,多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被批准用于治疗其他类型的癌症,并且在多发性骨髓瘤领域也显示出一定的潜力。

三、干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治疗是一种常规但具有明确效果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年轻和适合接受高剂量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的患者。

骨髓瘤指南共识解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评估(全文)

骨髓瘤指南共识解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评估(全文)

骨髓瘤指南共识解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评估(全文)MM疗效评估指标概述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评估体系最初是来自欧洲骨髓移植协作组(EBMT)的疗效标准,之后,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采纳了这一标准,并做了一定程度的修订。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也基本上参考IMWG的疗效标准,并且原则上建议在治疗期间,每隔30-60天进行一次疗效评估。

骨髓瘤的疗效评估相比白血病要复杂很多,主要是因为骨髓瘤的生物学特点比较特殊,骨髓瘤细胞在骨髓里面的分布是局灶性的,它的评估指标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肿瘤细胞分泌产物、肿瘤细胞、整体影像学。

肿瘤细胞分泌产物看M蛋白,治疗以后M蛋白数量下降,下降的比例可作为疗效评估的一个重要基石。

但是精确检测M蛋白并不容易,因为会有多克隆正常浆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混杂其中。

M蛋白的检测方法进行M蛋白定量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免疫比浊法,其原理是当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特异结合,二者比例合适时,在特殊的缓冲液中它们快速形成一定大小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使反应液体出现浊度。

利用现代光学测量仪器对浊度进行测定从而检测抗原含量。

它的优点是简便、快速。

缺点是测得的结果为免疫球蛋白的总量,所以没有办法区分它是单克隆的,还是多克隆的免疫球蛋白。

而血清蛋白电泳能够克服这一缺点,测定时可以进行M蛋白比例的计算。

对于IgG型MM,如果在血清蛋白电泳上出现M蛋白条带,M 蛋白条带的定义是高与底之比大于2,就可以认为它是M蛋白的片段,即单克隆的免疫球蛋白。

计算血清M蛋白就是用总蛋白乘以M蛋白在整体当中所占的比例。

对于轻链型MM,轻链分子量较小,容易进入尿液,所以轻链型MM疗效判断应该着重进行尿液检测,它的计算跟血中M蛋白类似,先测得24小时尿的总蛋白量,然后再乘以尿蛋白电泳当中M蛋白片段的比例,即得出24小时尿M蛋白的量。

有的中心不能进行尿蛋白电泳的检测,可测定替代尿M蛋白的量进行评估,即受累型尿轻链浓度,乘以24小时总尿量,得出来替代尿M蛋白的量。

MM(多发性骨髓瘤)

MM(多发性骨髓瘤)
• 应该用积极的手段控制疼痛;争取 姑息治疗小组的加入,对控制骨髓 瘤病人的疼痛有所帮助
骨病和骨痛的处理
止痛:
放疗和化疗: 矫形外科: 一般措施:
可用的止痛
剂很多,包
括单纯的镇
痛剂,镇静
剂,和芬太
尼类等。肾
功能受损的
患者避免使
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甾体类



化疗有效是 减轻骨病进 展的一个主 要因素。严 重局部疼痛 的患者做局 部放疗可能 有效推荐长 期使用二磷 酸盐
姑息治疗/临终关怀
最新研究 治疗进展
长期(对症)
多发性骨髓瘤 一般需要注意的方面
1、水化;肾功能
• 所有病人维持足量的水化 • 液体入量至少3L/d • 尽量避免使用有潜在肾毒性的药物
2、高钙血症
• 用静脉盐水和静脉二磷酸盐做容量 置换
• 除非有容量负荷过重,使用髓袢利 尿剂并无额外益处
3、骨病和疼痛的处理:
• 英国骨髓病论坛(URMF)指南工作组
发病机理
• 原因不明 • 遗传、电离辐射、慢性抗原刺激、病毒 • 细胞因子影响瘤细胞恶性增殖 • 细胞因子与溶骨破坏
二、主要(典型)临床表现
• 骨痛 • 反复或持续感染 • 贫血 • 肾功能损害 • 骨破坏 • 异常浆细胞
(常见)临床表现
• 骨破坏症状 • 持续、无法解释的背痛伴有身高变矮和骨质疏松(特
况小外科治疗的效果并无优势 • 由于骨质疏松,骨髓瘤患者的脊柱外科手术可能困难,
但有脊柱不能稳定时则是手术的指征
6、感染的处理
• MM患者其本病和治疗均可导致免疫抑制 • 应做好安排保证24小时专家组能为病人或初级保健组
• 治疗前定量 • 骨髓浆细胞比例 • 骨髓细胞遗传学/FISH(正常;异常;未

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最新进展-精选文档

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最新进展-精选文档

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最新进展MM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约占10~15%[1],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贫血、骨痛、感染、病理性骨折等,并且还会伴有血沉速度增快,高钙血症等,WHO将MM归纳于B细胞淋巴瘤,常见于中老年人,其平均发病年龄为70岁,但是,近年该病的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并且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目前,临床上对于MM患者的治疗仍然是在不能完全治愈阶段,尤其在治疗难治性MM患者时,治疗现状更加困难,近年,临床上不断改进ASCT治疗技术,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而临床研究结果也给MM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临床上对于MM的治疗的发展,共三个阶段,包括传统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新药[2]。

临床上采用传统化疗治疗MM,CR率 3.2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NST) NST具有移植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处理轻度低的优点[11],并且在将TRM降低的同时还能够保留GVT 效应,因此,在临床上使用前景非常好,临床上有大量实验研究证明,NST在MM患者的疗效上优于清髓性Allo-HSCT,但是该方法还是无法避免GVHD这一并发症的发生。

有文献研究显示[12],MM患者采用AHSCT治疗后再行NST,患者分子遗传学缓解稳定性较高,因此,AHSCT-NST可能成为另外一种治疗MM的理想手段之一。

4新药时代临床上随着对各种移植方式的了解度逐渐深入,人们慢慢意识到Tandem ASCT、Allo-HSCT等移植方式,只对小部分MM患者有效,对于大多数MM患者只需要接受单次移植的治疗方式,就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临床上的研究热点又再次回到了ASCT[13],而新药时代的发生,一度让ASCT的临床治疗地位受到一定的威胁,虽然如此,但是在新药时代ASCT的地位仍然不能够被取代。

5早期移植和晚期移植在新时代的作用下,临床上通过3个随机实验对比在新药时代下,早期移植是否还存在必要性,其中一个实验证明,早期移植能够将患者PFS延长[14],但是不会改善患者OS,此研究结果提示,虽然早期移植不能够针对所有的患者实施,但是综合而言,早期移植虽然不能够将患者OS增加,但是具有延迟患者PFS 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其余两个实验EMN2008-02、IFM/DFCI2009目前正在研究中[15]。

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最新进展

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最新进展

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最新进展臨床上有大量实验研究证明,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在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过程中,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的化疗方案,是临床上治疗MM的首选治疗方案,并且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不断完善,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MM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因此,本次研究通过分析临床研究与论著,阐述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MM现状与最新进展。

标签:造血干细胞移植;多发性骨髓瘤;进展MM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约占10~15%[1],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贫血、骨痛、感染、病理性骨折等,并且还会伴有血沉速度增快,高钙血症等,WHO将MM归纳于B细胞淋巴瘤,常见于中老年人,其平均发病年龄为70岁,但是,近年该病的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并且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目前,临床上对于MM患者的治疗仍然是在不能完全治愈阶段,尤其在治疗难治性MM患者时,治疗现状更加困难,近年,临床上不断改进ASCT 治疗技术,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而临床研究结果也给MM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临床上对于MM的治疗的发展,共三个阶段,包括传统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新药[2]。

临床上采用传统化疗治疗MM,CR率<10%,OS约在33个月,并且反复大量对患者使用烷化剂,对骨髓的微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同时还会导致血细胞生成延迟,因此,会导致患者免疫功能缺陷的情况逐渐加重,因此,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ASCT(自体造血肝细胞移植)应用于MM治疗过程中,可有效增加CR率,可达到20~40%,OS48个月作用,对MM的临床治疗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当新药出现后,对ASCT在临床上运用的地位造成的很大威胁,新药在MM患者诱导治疗过程中,可获得和ASCT一致的OS、CR率,但是,临床上认为MM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新药序贯治疗的疗效为最佳,而新药最为主要的临床治疗作用,可在患者移植治疗后,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和巩固临床治疗效果。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现状及前景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现状及前景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现状及前景马李洁;李莉娟;张连生【摘要】多发性骨髓瘤(MM)是血液系统发病率第二的肿瘤。

过去10年里,包含沙利度胺、硼替佐米、雷利度胺等药物新的联合化疗方案的应用,使得 MM 患者的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较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VAD)、马法兰+泼尼松(MP)传统方案明显提高。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技术的成熟、肿瘤抗原疫苗及细胞过继免疫等免疫治疗的应用,进一步降低患者复发率,明显改善预后。

关于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等新型药物的探索及研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显现出现良好的前景。

现就近年来在 MM 的治疗中取得的进展综述如下。

【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5页(P476-480)【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治疗【作者】马李洁;李莉娟;张连生【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甘肃兰州 73003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甘肃兰州 73003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甘肃兰州 7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3多发性骨髓瘤(mutiple myeloma,MM)是一种致命性恶性浆细胞疾病,发病率占所有肿瘤的1%,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约2/3的初诊患者年龄超过65岁。

患者骨髓中浆细胞恶性克隆性增生并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导致相关器官组织受损,引起溶骨性破坏、贫血、肾功能损害及高钙血症等。

近年来由于新的蛋白酶体抑制剂及免疫调节剂的应用,患者的缓解率及缓解质量明显提高,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及免疫治疗亦在巩固和维持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针对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抗CS1单抗等新药在MM治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亦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为MM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1.1 符合移植条件的诱导治疗目前对于年龄小于65岁的MM患者,大剂量化疗联合ASCT仍被推荐为一线方案,移植前常给予3~4疗程不含马法兰的诱导治疗[1-2]。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进展【摘要】 mm(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肿瘤,根据美国2005年最新统计资料,mm的发病率仅次于恶性淋巴瘤,位居白血病之前。

传统常规化疗的有效率为40%-60%,完全缓解率低于5%,中位存活期不超过3年。

约25%的患者能存活5年以上,存活10年的mm患者不超过5%[1]。

随着自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改进,以及血管生成抑制剂沙利度胺、cc-5013(雷利度胺),蛋白酶抑制剂硼替佐米(ps341)等新药使用,病人预后较前明显改善,现对mm治疗相关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进展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1014-02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液细胞肿瘤。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值性疾病。

异常浆细胞浸润骨骼和软组织,并产生大量m蛋白,引起一系列的器官功能障碍和症状。

目前年发生率在欧美国家较高,达3.5-4.5/10万,亚洲各国发生率较低,中国的发生率约为1/10万[2]。

现阶段mm治疗的目标是:控制疾病:最佳化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对于年轻的患者,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的延长生命,对于年老的患者(70岁以上)以改善生存质量为主。

目前绝大多数治疗指南均提出对无症状骨髓瘤患者不需治疗,待进展为有症状骨髓瘤再按多发性骨髓瘤进行治疗。

其余病人均应系统性联合化疗。

1 传统的化疗方案1.1 拟行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标准剂量化疗对那些年龄小于65岁,一般状况好的病人,首选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最常用的化疗方案为vad方案,由长春新碱(vcr)、阿霉素(adm)和地塞米松(dem)。

vad方案的有效率达60%-80%,完全缓解率小于10%[2],主要优点为:起效快,对mm的临床血液学指标改善较快,2个疗程可使90%的患者达到最大疗效,对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需要调节用药剂量,对合并有肾功能不全和/或高钙血症的mm患者应首选此方案,另外该方案不损伤干细胞,对准备进行干细胞支持下大剂量化疗患者可选择此方案。

IMWG国际骨髓瘤工作组MM多发性骨髓瘤相关骨病的最新治疗建议(全文)

IMWG国际骨髓瘤工作组MM多发性骨髓瘤相关骨病的最新治疗建议(全文)

IMWG国际骨髓瘤工作组MM多发性骨髓瘤相关骨病的最新治疗建议(全文)近期,Terpos等人提出了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骨骼工作组关于多发性骨髓瘤(MM)相关骨病治疗的最新建议,并以“Policy Review”形式发表在《The Lancet Oncology》杂志上。

这些最新建议包括:双膦酸盐的使用/剂量和不良事件的管理、地舒单抗的使用/剂量和不良事件的管理以及其他方法的使用,如骨水泥增强、放射治疗和手术。

现将更新的建议进行了摘录/总结,以供大家熟悉掌握。

建议摘录01双磷酸盐适应证所有活动性MM患者均应给予双膦酸盐(即唑来膦酸或帕米膦酸),无论影像学检查是否存在(A级推荐)或不存在(B级推荐,仅唑来膦酸)MM相关骨病。

唑来膦酸也可用于MM相关高钙血症的治疗,在这方面优于帕米膦酸(B级推荐)。

药物选择、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案在症状性MM患者中,推荐唑来膦酸4mg静脉给药,每3-4周一次,输注15min,或帕米膦酸30mg或90mg,每3-4周一次,输注45min (30mg)或2h(90mg),用于骨骼相关事件的预防(A级推荐)。

在诊断时和治疗期间,在肾损害的情况下,双膦酸盐的剂量调整至关重要。

与安慰剂或不治疗相比,只有唑来膦酸显示出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获益(A级推荐)。

与帕米膦酸相比,唑来膦酸除了给药更方便外,还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因此唑来膦酸可能优于帕米膦酸(B级推荐)。

唑来膦酸可能优于氯膦酸,因为它在减少骨骼相关事件和提高生存率方面具有优势,特别是针对新诊断MM和MM相关骨病患者(A级推荐)。

在骨骼相关事件预防方面,帕米膦酸90mg(每月静脉给予一次)并不优于帕米膦酸30mg (每月静脉给予一次)(B级推荐)。

对于门诊患者,静脉给予双磷酸盐优于静脉给予帕米膦酸或口服氯膦酸(A 级推荐)。

对于无法接受医院门诊治疗的患者,可以考虑将家庭护理辅助静脉输注作为替代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唑来膦酸优于帕米膦酸,因为其输注时间更短(D级推荐)。

[IMWG2014]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诊治进展

[IMWG2014]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诊治进展

[IMWG2014]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诊治进展白血病:淋巴瘤2014-09-01发表评论分享2014年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高峰论坛于2014年6月10日至11日在意大利米兰召开,来自世界各国的80余名知名专家齐聚一堂,讨论多发性骨髓瘤(MM)相关问题,现就新诊断MM治疗讨论意见作一介绍。

2014年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高峰论坛于2014年6月10日至11日在意大利米兰召开,来自世界各国的80余名知名专家齐聚一堂,讨论多发性骨髓瘤(MM)相关问题,现就新诊断MM治疗讨论意见作一介绍。

1、无症状性骨髓瘤无症状性骨髓瘤(aMM)又称为冒烟性骨髓瘤(SMM)。

由于不同的机构[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 )、欧洲骨髓瘤网络(EMN)及IMWG]对MM定义的标准不同,给临床诊断造成困难,所以本次会议对SMM的诊断标准进行了修订,新标准定义为:IgG或IgA 30 g/L或24h尿轻链≥500mg,和(或)骨髓克隆性浆细胞≥10%,无相关的组织/器官损害。

从新标准可以看出2点:(1)明确将IgA定义为30 g/L,而不是其他标准定义的20g/L或10g/L; (2)尿轻链的限制更严格了(以前的标准普遍定义为1000 mg/24 h 尿),是由于长期大量的轻链存在会造成继发的组织、器官损(比如淀粉样变性、轻链沉积病),而这些损害往往很难恢复,所以为了提高关于轻链对组织/器官损害的认识,降低了MM 的标准。

本次会议对浆细胞瘤伴少量M蛋白,和(或)骨髓存在少量克隆性浆细胞(低于上述标准)如何诊断没有达成共识。

对于此种情况,要诊断为MM—定要慎重。

由于SMM可能是一种进展非常缓慢的惰性疾病,临床上并不需要治疗。

但是本病有进展为症状性MM的风险,5年进展的概率为50%。

这意味着5年仍有近50%患者疾病稳定,不需要治疗。

但是高危SMM2年进展的概率为50%,因此有必要识别出高危的SMM 患者。

白介素—6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作用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白介素—6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作用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白介素—6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作用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摘要: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克隆性增殖和异常积聚的一种恶性疾病。

白介素-6(IL-6)是MM最关键的生长因子,能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促进细胞生长增殖,其基因异常表达或分泌往往引起MM的发生。

IL-6在MM中的作用居多,如参与信号转导、免疫反应以及增殖、生存、耐药性等。

目前依据IL-6在M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针对IL-6在MM的靶向治疗已成为MM治疗的趋势。

靶向治疗主要在信号通路、骨髓微环境、免疫反应以及遗传表观学等方面展开研究,并在临床应用上发挥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白介素-6;靶向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克隆恶性增生性疾病,其特征是浆细胞在骨髓内恶性增殖,临床表现为骨髓瘤细胞增生、浸润和破坏骨组织及髓外其他组织,导致骨痛、病理性骨折、贫血、出血、高血钙症、肾功能不全及免疫功能异常等。

白介素-6 (IL-6)是维持MM细胞生长和促进其增殖最为关键的一种细胞因子。

IL-6基因定位在7号染色体,其长度约为5.0 kb,有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

人IL-6含有184个氨基酸残基、相对分子质量为26kD的糖蛋白。

IL-6与IL-6R结合形成IL-6/IL-6R独特结构的复合物,诱导2分子gp130形成同型二聚体,从而引起细胞间的信号传递,调控细胞合成mRNA并最终发挥其生物学作用。

MM患者体内IL-6有两个来源:1)肿瘤细胞的自身分泌;2)骨髓中肿瘤细胞微环境中的旁分泌。

IL-6是由Th2细胞分泌的B细胞刺激因子,可以促进B细胞分化为IgG分泌细胞并产生多克隆IgG,促进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MM细胞通过MM骨髓基质细胞的黏附分子、细胞因子以及受体得以存活和增殖。

DNA甲基化和染色质构象变化等非基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影响MM的生成。

本文主要从IL-6相关的信号通路、骨髓微环境、免疫缺陷以及表观遗传学4个方面来阐述其对MM的靶向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DOI: 10.3969/j.issn.1673-713X.2021.03.011·综述·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刘娜,赵午莉,刘秀均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肿瘤[1],典型临床表现为“CRAB”症状——血钙增高(calcium elevation)、肾功能损害(renal insufficiency)、贫血(anemia)、骨病(bone disease)以及继发淀粉样变性等。

M 蛋白是由浆细胞或B 淋巴细胞大量增殖而产生的一种异常的免疫球蛋白,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和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血液或尿液中。

依照M 蛋白类型可将MM 分为IgG 型、IgA 型、IgD 型、IgM 型、IgE 型、轻链型、双克隆型以及不分泌型。

MM 最初可表现为血清M 蛋白水平低于3 g/dl,骨髓浆细胞低于10%,没有终末器官损伤的迹象。

而症状性MM 的特征是血液或尿液中M 蛋白水平升高,骨髓中浆细胞水平升高,以及终末器官损伤[2]。

MM 的发病率较高,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 ~ 2%[3],成为仅次于淋巴癌的第二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对有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多采用系统治疗,包括诱导、巩固治疗(含干细胞移植)及维持治疗。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新型治疗药物的出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患者的中位生存率显著提高,从 3 ~ 4 年提高到7 ~ 8 年[4],尽管近年来在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MM 目前仍然是一种无法治愈的难治性疾病,预后较差且复发率高。

因此,进一步明确MM 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克服耐药性的新药以及新的药物组合来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显得尤为重要。

1 新型蛋白酶体抑制剂临床前研究表明,蛋白酶体抑制剂(proteasome inhibitors,PIs)可引起恶性血浆细胞内蛋白质的积累,导致未折叠蛋白应激反应的激活和NF-κB 活性的降低,两者均诱导细胞凋亡[5]。

多发性骨髓瘤相关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相关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进展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恶性浆细胞肿瘤,其特点是恶性单克隆浆细胞不断增殖,细胞基因已发生突变,通常能够产生大量异常免疫球蛋白[1],导致器官组织损害。

MM是最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之一[2],约占10%,平均发病年龄67岁[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诊断水平的提高,每年新诊断的MM不断增多,新的靶向药物层出不穷,长期接受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

但MM仍然难于治愈,需要不断治疗,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药物治疗相关不良反应逐渐显现,如治疗MM的一线药物硼替佐米、沙利度胺等,使用后可出现化学药物治疗相关周围神经疾病(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据文献报道,CiPN发病率12.1%~90.0%,且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4],硼替佐米治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bortezomib-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BiPN)的发生率为40%~60%[5-8],沙利度胺治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thalidomide-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TiPN)发病率差异很大,从25%~75%不等[9]。

现将MM治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PN)文献进行综述。

1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周围神经病变(MMPN)概念PN是指发生在周围神经系统的任何形式的损伤、炎症或周围神经变性引起的神经损害。

PN是MM患者非常常见和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可严重影响MM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甚至药物减量或中断治疗,严重影响MM患者的缓解率和治疗效果。

MMPN是指在MM的发展或治疗过程中出现的PN,如神经损伤、炎症及或神经变性等,临床出现感觉、运动或自主神经受损的症状或体征[10-12]。

2MMPN发病机制2.1疾病本身引起据报道,由MM引起的PN发生率为1%~20%[8]。

MM治疗进展及常用治疗方案参考PPT

MM治疗进展及常用治疗方案参考PPT

缓解越深,至疾病进展时间(TTP)越长,预示总体生存越长
Niesvizky R, et al. Br J Haematol. 2008;143(1):46-53. Harousseau , et al. Blood. 2009; 114(15): 3139-46 Chanan-Khan, et al. J Clin Oncol. 2010; 28(15): 2612-24
巩固治疗 SCT
后巩固治疗
无 泼尼松 沙利度胺
硼替佐米 来那度胺 沙利度胺 卡非佐米 泊利度胺 抗CD38单克隆抗体 埃罗妥珠单抗 HDAC
苯达莫司复汀发
挽救性治疗
选择少
3
合理治疗对MM患者预后的影响
疾病进展
1线:合理治疗
2线
3线
疾病进展
1线:不合理治疗
2线治疗 3线
4线 5线
4
治疗理念的更新
• 治疗目标的高标准化 • 治疗阶段的明确化 • 治疗方案的更新化 • 化疗方案选择相对固定化 • 治疗的个体化 • 治疗疗效评价的相对标准化 • 支持治疗的完善化
• 维持
维持已取得的疗效 –在更长的时间内以低剂量进行治疗
21
3年持续CR在TT1、TT2、TT3的OS优势
TT1、TT2、TT3试验结果均提示持 续3年CR的OS较未获CR组、获CR但 未能持续达3年组均有明显差异
22
2013IMW:骨髓瘤患者风险适应性治疗推荐
危险分层治疗
生物学
分期
HOST
高危
• 新的治疗目标:新药物的应用尽大可能获得完全缓解,提高 生活质量,将其变成长期可控慢性疾病。
9
缓解的深度与长期疗效密切相关
缓解深度

VTD与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效果比较

VTD与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效果比较

VTD与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效果比较【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VTD与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效果比较。

首先介绍了MM的疾病背景和治疗需求,然后分析了VTD方案和VAD方案治疗MM的临床效果,比较了两种方案的优劣势,并探讨了它们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对比研究发现,VTD方案在治疗MM的效果上具有一定优势,但VAD方案在某些情况下也有其独特的优势。

结论部分总结了两种方案的治疗效果比较,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MM)、VTD方案、VAD方案、临床效果、比较、优劣势分析、临床实践、疾病背景、治疗需求、结论、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疾病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成年人身上。

它起源于骨髓浆细胞,会导致骨髓浆细胞异常增生,最终形成肿瘤。

MM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

该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贫血、骨痛、骨折、高钙血症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MM的治疗需求非常迫切,因为该疾病的进展很快,且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和手术等,但疗效并不理想,容易导致患者耐受不良反应。

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MM患者至关重要。

近年来,VTD与VAD方案作为治疗MM的新方法备受关注。

它们采用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技术,有望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

本文将对这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2 治疗需求多了/少了,格式调整等。

的内容如下:治疗需求: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以浆细胞病变为特征的恶性肿瘤,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该疾病的主要治疗目标是控制病情的进展,减轻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在MM的治疗中,由于疾病的异质性和复杂性,常规化疗、手术和放疗等治疗手段在治疗MM中已经逐渐不再起到重要作用。

VTD与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效果比较

VTD与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效果比较

VTD与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效果比较【摘要】本文对VTD与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在介绍了背景信息、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

在正文部分分别探讨了VTD方案和VAD方案治疗MM的临床效果,对两种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总结了它们的优缺点和临床应用。

在结论部分强调了VTD方案和VAD方案各自的优势,并给出了临床实践建议。

通过对比研究,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选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为MM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好的指导。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MM)、VTD方案、VAD方案、临床效果、比较分析、优缺点、临床应用、优势、临床实践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多了、字数少了。

如下: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源于骨髓浆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所有血液病中排名第二。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技术的进步,MM患者数量逐渐增加,给医疗系统和患者家庭带来了较大的负担。

临床上对MM的治疗方法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在MM的治疗过程中,通常采用辅助化疗方案,如VTD方案和VAD方案。

VTD方案包括长时间持续性多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MM的发展,减少病情恶化的风险。

而VAD方案则是传统的治疗方式,其疗效也被广泛认可。

本文旨在比较VTD与VAD方案在治疗MM中的临床效果,探讨两种方案的优劣势,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治疗选择。

通过对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评价VTD与VAD方案在MM治疗中的地位和应用前景。

1.2 研究目的有些治疗MM的方案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包括VTD和VAD两种方案。

目前对于这两种方案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的比较研究还较少。

本研究旨在比较VTD与VAD两种方案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时的临床效果,分析它们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缺点,为临床医生和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VTD与VAD两种方案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现,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分期系统
• Ⅰ期:血清β 2-微球蛋白<3.5mg/L,血清白蛋白
≥3.5g/dl 。
• Ⅱ期:血清β 2-微球蛋白<3.5mg/L,加血清白蛋
白<3.5g/dl;或者无论血清白蛋白水平如何,血 清β 2-微球蛋白为3.5mg/L至<5.5mg/L。
• Ⅲ期:血清β 2-微球蛋白≥5.5mg/L。
多发性骨髓瘤诊治进展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 杨明珍
多发性骨髓瘤
•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肿瘤浆细胞病,其特 征是骨髓微环境中恶性浆细胞的克隆性增 生,血液或尿中存在单克隆蛋白,以及伴 随的器官功能障碍。
多发性骨髓瘤可能发病机制
Semin Hematol,2012; 49:S3-S15.
诊断标准
VGPR定义:
• 常规蛋白电泳不能检出M蛋白,但血/尿免疫固定电泳 阳性; • 或血清M蛋白降低 ≥ 90% ,加上24 h尿M蛋白 <100mg
PR定义:
• 血M蛋白降低≥ 50%以及 24-h 尿M蛋白降低 ≥ 90% 或者 24 h 尿M蛋白 <200mg; • 如患者血、尿中未检出M蛋白,需有克隆性FLC 降低≥ 50%
多发性骨髓瘤国际统一疗效标准
临床复发标准(至少一项): 肿瘤负荷增加和/或终末器官功能不全 (CRAB ),并不用于计算TTP或PFS。
• 新出现的浆细胞瘤或骨质损害 • 原有浆细胞瘤或骨质损害增加:长径×宽径 ≥ 50% (并且至少 1 cm) • 高钙血症 (11.5 mg/dl) [2.65 mmol/l] • Hb降低≥2 g/dl [1.25 mmol/l] • 血肌酐升高≥ 2 mg/dl [177 mmol/l ]
※ 安全性 (充分考虑 MM 疾病的特点)
非移植候选人初步诱导疗法:
• • • • • • • • • 硼替佐米/地塞米松 来那度胺/低剂量地塞米松(1类) 脂质体阿霉素/长春新碱/地塞米松(DVD)(2B类) 马法兰/泼尼松(MP) 马法兰/强的松/硼替佐米(MPB)(1类) 马法兰/强的松/雷利度胺(MPL) 马法兰/强的松/沙利度胺(MPT)(1类) 沙利度胺/地塞米松(2B类) 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VAD方案)(2B类)
PFS
Blood.2011;117(11):3041-3044
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因素
poor-risk cytogenetics, bortezomib-dexamethasone induction versus VAD
achievement of VGPR after induction in ISS stages 2 and 3 versus no induction
多发性骨髓瘤国际统一疗效标准
CR后复发(用于研究终点为TTP、PFS和 DFS)满足下列一项以上:
• 血、尿再次出现M蛋白(免疫固定电泳、常规蛋 白电泳) • 骨髓浆细胞比例≥5% • 任何其他的疾病进展 (如:新发浆细胞瘤,溶骨 损坏,高钙血症)
疗效分类表
• CR:IF(-)+BM PC≤5%+浆细胞瘤(-)
• VGPR:IF(+),血M-P↓≥90%,尿< 100mg/24h • PR:血M-P↓≥50%-89%+尿M-P↓ ≥90%h或 尿<200mg/24h
• SD:不符合CR/VGPR/PR/PD
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因素
——与患者相关的因素
• 年龄:患者年龄大于60岁是其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之一 ,年轻患者的OS较长 • ISS分期:中位OS:I期62个月,II期44个月,III期29个 月
• 分型:某些类型,如IgA预后较差
• 肿瘤生物学特性 • 身体状态和对治疗的耐受性:尤其是重要脏器的功能, 例如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无论处于DS哪个分期,相对于肾 功能正常患者,生存预后显著更差
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因素
——与患者相关的因素 • 高危因素:遗传学异常等
FISH
Mayo Clinic Arizona Cancer Center
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因素
——与患者相关的因素 • 高危因素:遗传学异常等
ASH, 2011,Mayo Clinic, Scottsdale, AZ
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因素
——与患者相关的因素 • 高危因素:遗传学异常等
Blood. 2011;117(6):2009-2011
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因素
——与患者相关的因素 • 高危因素:遗传学异常等
Haematologica 2010;95:1221-1225
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因素
——与治疗相关的因素
• 诱导治疗的缓解质量,CR是长生存的强烈预后因素,sCR 的患者生存预后更佳 • 注意治疗方案的正确选择和调整 • 剂量充足 • 足够的疗程数 • 巩固和维持治疗的持续时间
• 获得最大疗效后巩固2个疗程
适合移植 MM 患者的诱导方案选择原则
一般为 4 个疗程
根据经济, 一般情况 , 安全性综合考虑
※ 尽可能减低肿瘤负荷 ※ 暂时控制疾病, 降低或逆转器官损伤程度 ※ 避免治疗相关死亡 ※ 保证造血干细胞收集
移植候选人初步诱导疗法:
• • • • • • • • • 硼替佐米/地塞米松(1类) 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 硼替佐米/阿霉素/地塞米松(1类) 硼替佐米/雷利度胺/地塞米松(2B类) 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地塞米松(1类) 地塞米松(2B类) 雷利度胺/地塞米松(1类) 脂质体阿霉素/长春新碱/地塞米松(DVD)(2B类) 沙利度胺/地塞米松(2B类)
• 骨髓瘤的诊断:
至少有10%的克隆骨髓浆细胞 血清或尿液单克隆蛋白
• 与骨髓瘤相关的器官功能障碍:
高钙血症 [>11.5 mg/dl(2.88mmol/L)]; 肾功能不全[肌酐>2 mg/dl(177μmol/L)]; 贫血(血红蛋白<10 g/dl或低于正常2 g/dl以上); 骨病(溶骨或是骨质减少)。
From the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Blood and Marrow Transplant Research (CIBMTR) Oral Sessions
Ayman A Saad, MD1, David H. Vesole, MD, PhD2, Jennifer Le-Rademacher, PhD*,3, Xiaobo Zhong, MS*,4, Angela Dispenzieri, MD5, Sagar Lonial, MD6, Gustavo A. Milone, MD*,7 and Parameswaran Hari, MBBS, MD, MRCP3
高危 MM
有效或稳定,进 入平台期 维持治疗或 临床研究
达到标危,常规维持治疗)
巩固治疗
常规化疗 继续诱导方案化疗,降 低剂量MP或临床研究 到出现复发再 进行ASCT
早期移植 大剂量化疗+ASCT CR或VGPR 维持治疗或临床研究 Tandem ASCT
诱导方案选择原则
※ 尽可能减低肿瘤负荷, 尽可能提高 CR + VGPR
多发性骨髓瘤国际统一疗效标准
PR定义: • 如血、尿中M蛋白未能检出,血克隆性FLC亦未能检 出,如基线骨髓浆细胞>= 30%,骨髓浆细胞降低 >= 50% ; • 除了上述标准外,如患者治疗前并发软组织浆细胞瘤 者,PR标准还需患者浆细胞瘤大小减少 >= 50% SD定义: • (不推荐作为治疗有效的标准;疾病稳定最好代之以 TTP估计值描述) • 不符合 CR, VGPR, PR 及疾病进展标准
Blood (ASH Annual Meeting Abstracts), Nov 2011; 118: 504.
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因素
J Clin Oncol 2009;27:5720-5726
Mayo Clinic College of Medicine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策略
初诊MM 标危 MM
诱导方案
不适合ASCT MP或MPT或临床研究 或肿瘤减少快-DEX或 Thai/Dex 适合ASCT 4个疗程 xDEX, Thai/Dex 或临床研究 挽救治疗 (新治疗方案 创新化疗方案 或非清髓异基因骨髓移植 有效或稳定, 干细胞采集, 2次移植 进展,更换方案 或继续干细胞采 集或临床研究
多发性骨髓瘤国际统一疗效标准
PD定义: 满足至少以下一项
• 与基线值比较,血M蛋白升高 ≥ 25% 和/或绝对值升高 ≥ 5 g/l ; • 尿M成分升高,和/或 (升高绝对值≥ 200 mg/24 h); • 对于血、尿中无M蛋白者: FLC量超过25%,且绝对值增高 >10 mg/dl. • 骨髓浆细胞比例增加25%,且绝对值≥ 10% • 出现新的骨质损害或软组织浆细胞瘤或原有骨质损害增大或原 有浆细胞瘤增大; • 高钙血症 (纠正的血钙水平 ≥11.5 mg/dl 或2.65 mmol/l) (明 确由于浆细胞增殖导致新的骨质破坏或浆细胞瘤增殖所导致的 血钙升高)
多发性骨髓瘤双次自体移植
N Engl J Med 2003;349:2495-502.
多发性骨髓瘤双次自体移植
N Engl J Med 2003;349:2495-502.
多发性骨髓瘤双次自体移植
N Engl J Med 2003;349:2495-502.
Second Autologous Transplants for Multiple Myeloma (MM) Relapse After a Prior Autologous Transplant (AHCT)
• 持续或间断性地维持治疗
• 合并症控制和安全性管理
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因素
Achievement of VGPR after induction therapy versus no therap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