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袁世凯
袁世凯的故事
袁世凯的故事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载淳,河南项城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曾经历了清朝末年的动荡时期,参与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临时大总统和第一位正式大总统。
袁世凯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一生经历了风云变幻的政治斗争和国家命运的转折,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早年经历袁世凯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但他却展示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决心。
在读书的过程中,他表现出了出色的学习能力和领导才能,很快就成为了当地的状元。
他的才华引起了一位官员的注意,这位官员帮助他进入了北洋大学学习。
在北洋大学期间,袁世凯接触到了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对于国家的未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参与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政治运动,旨在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和政治改革。
袁世凯作为一名年轻的军事将领,积极参与了这次运动。
他在戊戌变法中表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成为了变法派的核心人物之一。
然而,由于清朝政府的反对和内外因素的干扰,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了,袁世凯也被迫离开了政治舞台。
三、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成为了革命的领导者之一。
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使他得到了广泛的支持,最终帮助他成为了临时大总统。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实现了政权的和平过渡,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大总统时期袁世凯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大总统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他努力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和政治改革,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措施。
他试图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然而,他的一些政策和行为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和反对,导致了政治局势的不稳定。
五、袁世凯的去世袁世凯在大总统任期内面临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他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手段来巩固自己的权力。
然而,他的行为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和反对,最终导致了他的去世。
袁世凯总结
袁世凯总结引言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润之,号曲江,河南项城人。
他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中国近代政权更迭中的重要角色之一。
袁世凯曾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大总统、大元帅、皇帝等职务,对中国现代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袁世凯的领导下,中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政治改革和军事行动,这些措施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国家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袁世凯的主要政策和历史贡献进行总结,并对他的统治时期进行评价。
主要政策和行动1. 经济改革袁世凯在经济改革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举措。
他重视现代工业的发展,鼓励外商投资,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
他还进行了土地改革,通过减轻农民负担和提高土地产出来改善农村经济状况。
袁世凯的经济改革措施为中国后来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政治体制改革袁世凯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也做出了一系列的举措。
他实施了一系列的中央集权措施,削弱了地方豪强的势力,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威。
他还推动了宪政改革,试图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政治体制。
袁世凯在政治体制改革上的努力为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奠定了基础。
3. 军事现代化袁世凯十分重视军事现代化。
他建立了现代化的军队,进行了军队的改革和重组。
他还尝试引进外国军事顾问,学习吸收国际先进的军事思想和技术。
袁世凯的军事现代化措施为中国的国防事业提供了重要基础。
历史评价袁世凯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角色。
他的政治改革和现代化措施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他也面临诸多争议。
袁世凯统治时期对中国社会和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
他致力于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倡经济改革和工业发展。
袁世凯的经济政策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的工商业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在政治体制方面,袁世凯试图推行宪政体制,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这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袁世凯的政治改革措施尽管在当时受到一定的争议,但对后来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有着深远影响。
在军事现代化方面,袁世凯的努力也是不可忽视的。
袁世凯简介
袁世凯简介
袁世凯(1859—1916年),河南项城人,北洋军阀
首领。
早年投靠淮军将领吴长庆,曾任驻朝鲜通商
大臣。
1895年,经李鸿章推荐,担任荣禄部下的
新建陆军督办,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建陆军”,网
罗徐世昌、段祺瑞等为党羽,拼凑起家的政治资
本。
“百日维新”期间,以曾参加强学会向光绪皇
帝表示效忠,骗取了维新派的信任,被光绪皇帝
破格授予兵部侍郎。
戊戌政变前,满口答应维新
派的要求,同意在天津阅兵时诛荣禄,以武力保护光绪皇帝,清除后党,但旋即向荣禄告密,出卖维新派,获得了慈禧的宠信。
1899年,升任山东巡抚,勾结德国侵略军残酷镇压义和团。
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我国期间,加紧接触外国。
1901年,李鸿章临终前推荐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1903年,利用清廷调整之机,成为北洋军阀的首领。
辛亥革命爆发后,在帝国主义支持下一方面逼迫清帝退位,另一方面采取多种手段窃取了革命果实,建立北洋军阀政权。
此后,派人刺杀了宋教仁,镇压了革命党人的“二月革命”,又以暴力强迫国会选他为正式大总统,实行个人独裁。
1915年,为取得日本帝国主义对复辟帝制运动的支持,接受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15年底,宣布恢复君主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自称中华帝国的皇帝,激起了护国运动。
1916年,在全国人民的声讨声中,被迫宣布取消帝制,不久忧惧而死。
历史深处的袁世凯
1905年,北洋六镇编练新军,除了一镇 由清皇族指挥,其余五镇都是袁世凯的势 力,而这即为北洋军阀的鼻祖。 1908年11月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病死, 年幼的溥仪继位,改元“宣统”,其父载 沣为摄政王。载沣因为反对袁世凯的很多 新政措施,更因为戊戌政变,对袁世凯非 常痛恨,因此迅速解除了袁世凯的官职, 袁世凯称病返回河南。 从此袁世凯的政治生涯进入三年冰冻期, 在这三年里,袁世凯韬光养晦,暗地里仍 关心政事,等待时机复出。
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经过这次谈判袁世凯大概得知了两件事: 一、革命党必须让清朝灭亡,这不容谈判; 二、民主共和不能实现,咋们就打到底。
我们先补充一点知识,什么是君主立宪? 君主立宪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 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 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务上的共 和主义理想但不采共和政体。
既然与革命党谈不拢,那 只能继续打。袁世凯一声 令下,冯国璋立即集结重 兵与汉阳城之外。汉口以 失,若汉阳在陷,武昌也 保不骂着袁世凯时,湖南、陕西宣 布独立,载沣让步了,决定满足最后两个条 件。但对袁世凯来说,只要有一条不能满足, 他不可能出山。载沣与袁世凯就这么僵持下 去。10月29日,发生了两件大事情,打破了 僵局。一是阎锡山造反,宣布山西光复,做 起了长达四十年的土皇帝;二是北京附近发 生了“滦州兵谏”。载沣再也等不及了,答 应所有条件跑路了!
10月22 日 10月29 日 10月30 日 10月31 日 …… 湖南、陕西 独立 山西 独立 云南 独立 江西 独立 …… 11月3 日 11月4 日 11月5 日 11月7 日 …… 上海 贵州 浙江 广西 独立 独立 独立 独立 ……
朝廷,革命军,中国人,全世界的希望
对你没听错,朝廷与革命党都喜欢他,为什么会这样呢?
袁世凯的一生剖析讲解
是什么 让他平步青云
???
16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无 计可施,只好乔拌成普通百姓仓皇逃窜 ,从北京德胜门一路如丧家犬逃到山西 太原落脚,然而等待她的令人吃惊!
17
竟然是袁世凯 早已备下的25万两 白银,这无疑对于 大难之中慈禧来说 是雪中送炭,此后 他还陆续送来大量 金钱和财物,这番 好意感动了落难的 慈禧…..
走进袁世凯
——破解那些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
袁世凯(1859年—1916年 ),汉族,中国河南人,生 于一个世代官宦的家族,中 国近代史上的政治家,军事 家,北洋新军的首脑。
1
侯补侍郎
晚年复辟称帝
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生 命 总揽晚清政权 历 程
推翻清廷
被推翻
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
2
袁世凯是晚清帝国 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是 近代史上颇具争议的人 物。他从一个无名小辈 ,到深得慈禧太后重视 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总揽晚清政权。在辛 亥革命,袁世凯推翻清 廷,成为中华民国首任 大总统,后来复辟称帝 最终被推翻。
临时大 总统
逼清帝退位
正式大 总统
复辟
22
“和平”逼退清朝皇帝
23
武昌起义与各地响应
1911年4月,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发动了著名的“黄花岗起义”,也 称广州起义。
湖北新军1911年10月10日打响了武 昌起义的第一枪,各地纷纷响应, 一个月内,就有13个省许多县城宣 布独立,各省政权更迭。
24
3
本是无名小辈,名不见经传,是什么原 因让满清朝廷委任他为总理大臣、南方革命 党人拥戴他为民国大总统?
他又如何在东方大国的屡次危机中,左 右逢源,步履轻快而平稳,成为了当前中国 最具实权的人物?
史书误人袁世凯的个人品质其实并不坏
史书误人,袁世凯的个人品质其实并不坏 猎讯军情网2010-3-25若抛开种种政治纷争,以普通人的眼光来看袁世凯的话,老袁这个人其实还说得过去。
袁世凯出身于耕读官宦世家,几代人聚族而居,这种传统的家庭最重“忠孝”二字(这也是袁世凯的弟弟袁世彤、妹妹袁书贞与他断绝关系的原因),所以袁世凯在借革命党来逼迫清帝退位时也一再以民意为借口,不到关键时候自己不出头,就是为了逃避“逼宫”、“不忠”的骂名。
后来为了当总统、当皇帝,袁世凯也都是通过“选举”、“推戴”、“公决”等方式来进行,至少显得在形式和程序上是合理合法的。
在孝道这个问题上,袁世凯也无可指摘。
他的嗣母牛太夫人、本生母刘太夫人,只要条件允许,袁世凯必定晨昏定省,很能讨老太太的欢心(想必这也是袁世凯能得到慈禧太后宠信的原因之一)。
另外,据袁世凯的女婿薛观澜回忆说,袁世凯非但事嗣母极孝,对其姐也是极为敬畏。
袁世凯的姐姐在年青的时候,未嫁而女婿病死,遂终身不嫁,平日则凛若冰霜,永无笑容,袁世凯尊敬而畏惮之,就算当了大总统后,每次向姐姐请安也不敢坐下。
后来,薛观澜称袁世凯“守礼甚严,秉性孝悌,私德无亏”,应当不是护人之短的溢美之辞。
在清末民初的时期,大户人家一般都是妻妾成群,袁世凯也不例外(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当然是腐朽没落、反动至极)。
袁世凯一生中有一妻九妾,子女三十二人,这样一个大家庭肯定会很多矛盾,但至少在袁世凯生前,全家人惟他是从,家庭基本维持了和睦的状态(死后姑且不论)。
袁世凯对子女的管教也很严格,他在自己家中设立了私塾,并分为男馆、女馆(男馆由严修指点,女馆也聘请多位才女,如冯国璋之继室周女士),不但子女都要入学,就连年轻的姨太太也要入女馆学习。
袁世凯虽然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也没少责打他的儿子(哪怕是成家后也在所难免),但他对子女还是难免舔犊情深。
据袁静雪在晚年所作的《回忆我的父亲袁世凯》一文中说,袁世凯经常和她们讲故事,有时候还故意将银元放在不易找到的地方让她们去找,谁先找到就赏给谁;有时候她们实在找不到,袁世凯就提示她们,最终帮她们找到。
“袁大头”袁世凯一生究竟有多风流?为何连朝鲜公主都为他殉情?
“袁大头”袁世凯一生究竟有多风流?为何连朝鲜公主都为他殉情?本文导读: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朝鲜发生内乱,国王李熙的父亲兴宣大院君李昰应起兵造反,应朝鲜王妃闵氏的邀请,清廷派兵入朝平乱,其时担任“前敌营务员”的袁世凯跟随吴长庆的部队到了朝鲜,诱捕大院君,重新扶持国王李熙,成功平息了兵变。
袁世凯因“治军严肃,调度有方,争先攻剿,尤为奋勇”立下了首功,也受到了国王李熙的赞赏,被任命“总理营务处,会办朝鲜防务”,1884年袁世凯被封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可谓是位高权重。
此外,李熙还将王妃闵氏的表妹金氏嫁给袁世凯。
金氏出身朝鲜王族,人又是肤白貌美,留着一头浓黑的长发,本来是期望着能当袁世凯的正室的,结果成了姨太太,更让金氏失望的是,她的两个陪嫁李氏和吴氏也同时被袁世凯看中,于是一同封为了姨太太,袁世凯根据年龄大小,还将陪嫁李氏放在金氏前面,做了二姨太,而金氏则成了三姨太。
这一系列的打击让年仅16岁的金氏悲伤不已,从此她变得郁郁寡欢起来,脾气也喜怒无常。
金氏一共给袁世凯生了五个孩子,其中次子袁克文一出生就被袁世凯过继给了没有生育的大姨太沈氏,金氏也只能敢怒不敢言。
袁世凯一生中最宠爱的当属大姨太和五姨太,那么为何三姨太金氏在袁世凯死后几个小时内自杀呢?其实,与其说三姨太是殉情,倒不如说袁世凯的死让她对“生”的最后一点念想也丧失了。
前述三姨太嫁给袁世凯后经常是精神苦闷,性格古怪,此外,她还曾受到大姨太的虐待,其女袁静雪(原名为袁叔祯)曾在《我的父亲袁世凯》一书里提及,金氏在死的前一天,曾对袁克文说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她过门不久,就遭到大姨太的虐待;第二件事是她的父母看她作了三姨太,悲愤交加,母亲随即投井自杀了,几天之后其父也因过度悲伤吐血身亡。
屈为三姨太的郁闷与痛苦、双亲的离世、大姨太的虐待让她对生活的世界产生了绝望。
袁世凯在世后,因袁十分善于处理同妻妾间的关系,所以她还尚有一丝寄托,袁世凯的死,对她而言是沉重的一击,也是她最终选择吞金自杀的原因。
近现代史作业-评价袁世凯
从落魄公子到民国总统——袁世凯简评3150103236黄霆峰袁世凯颇受争议。
有人说他是“独夫民贼”、“窃国大盗”,也有人认为他对中国的近代化做出贡献,是真正的改革家。
而我,只想从历史的角度对他做一个公正的评价。
袁世凯出生河南项城,其父是项城的一个豪绅,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出生在土豪家,是个富二代。
出生富贵的袁世凯,自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熟读四书五经,并且自幼对兵书有一种异常的狂热,不惜重金购买兵书战策,有人讥讽他为“袁呆子”,但这也为后来他的军事领导能力奠定了基础。
十三岁,他就已经雄心万丈了,曾制联:“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既然有如此雄才大略,那当然要考取功名利禄了,毕竟那时候科举还是读书人唯一的出路。
那就考呗,可是非常可惜,袁世凯两次科考,连个举人也没捞到,这就比较尴尬了。
那现在是继续苦读呢还是留在家做个大土豪呢?我想大多数人会选择留在家做土豪,虽然说富不过三代,这不才两代嘛。
但是他没有,他摒弃了两者,既没有选择继续读书科举也没有选择做土豪。
他选择了投笔从戎,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敬佩的,要知道,他可是个富二代,现在要去军营里摸爬滚打,甚至可能把小命弄丢了,光是勇气便值得我们敬佩。
其次,他放弃了富贵日子,不做啃老族,这一点,比起现在一些生活荒诞奢靡,整天爆出什么“门”,什么“门”的富二代简直强太多了!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注定做不了文人的袁世凯在军事方面却是个“好苗子”,在外闯荡期间,运气来了,当时淮军将领吴长庆与袁世凯的养父袁保庆“订兄弟之好”,所以袁世凯打算投奔吴长庆。
吴长庆为了报答袁保庆的恩情,此时也写信给袁世凯,“招其往学军旅”。
军营中的袁世凯如鱼得水,积极上进,“谦抑自下,颇知向学”,并认为是“有造之士”,被破格提拔为了帮办营务处。
这期间,他还在军中继续苦读,再欲科举,这份毅力和刻苦是无可挑剔的!似乎命运想捉弄一下袁世凯,就当他再要应举的时候,1882年,朝鲜发生动乱,于是袁世凯跟随吴长庆部队东渡到了朝鲜,考试哪有打战来得重要啊?战场才是袁世凯的天地,他就像一只苏醒的猛虎,率领一支清军,冲在队伍最前方,收割了十几个兵变参与者的人头。
袁世凯简介
三一文库()〔袁世凯简介〕袁世凯,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代表人物,一个伪装维新的封建专制主义者。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袁世凯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袁世凯 - 简介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故又称袁项城,清末民初的军事和政治人物。
袁家在清道光年间开始兴盛,袁世凯的从叔祖父袁甲三曾署理漕运总督,并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为淮军重要将领,为其家族成员如袁世凯等人将来进入仕途打下良好的人脉基础。
袁世凯于清季投身行伍,襄赞洋务运动及新政,自道员、督抚累升,至入值军机,甚至内阁总理大臣,成为清末头号权臣。
民国成立,袁氏当选首任大总统,甚至於1916年称帝,但终归失败。
1916年6月6日死于北京,时年57岁。
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市。
袁世凯 - 从政生涯民国之前1859年9月16日 (咸丰九年) 袁世凯生于河南省项城市王明口镇袁寨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
父祖多为清朝显贵,权重一方1876年(光绪二年)1879年(光绪五年) 袁世凯两次乡试都未考中,遂决计弃文就武人物肖像(20张)1881年(光绪七年) 袁世凯至山东登州,投靠保庆的结拜兄弟吴长庆,任“庆军”营务处会办。
吴长庆为淮军统领,统率庆军六营驻防登州,督办山东防务。
1882年(光绪八年) 朝鲜发生壬午军乱,当年23岁的袁世凯跟随吴长庆的部队东渡朝鲜,以“通商大臣暨朝鲜总督”身份驻藩属国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军并控制税务。
以整顿军纪和镇压兵变有功,为朝鲜国王所看重,并得清政府奖叙五品同知衔。
1884年(光绪十年) 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士发动甲申政变,驻朝日军亦趁机行动欲挟制王室;国王李熙奔赴清营求助,袁世凯指挥清军击退日军,维系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他特权。
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举,袁世凯任驻汉城清军“总理营务处,会办朝鲜防务”。
1894年(光绪二十年) 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海陆皆败,袁世凯随军撤退天津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 袁世凯由军务处大臣荣禄、李鸿藻等奏派扩练驻天津小站的定武军,更名为“新建陆军”。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袁世凯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袁世凯 作者: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李宗陶
发自:项城、广州 最后更新:2009-11-04 17:25:28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标签
袁世凯
对袁世凯,人们有过许多称呼:袁项城,是借用他的祖籍地;袁宫保,是用清廷所赐“太子少保”衔,当上民国大总统之前,这是他最喜欢的称呼;大总统,从他53岁叫到56岁,但长子袁克定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后,提起父亲依旧称“先大总统”;洪宪帝,从1916年1月1日到3月22日,共83天;卖国贼、窃国大盗,从民国叫到新中国,出现在历史教科书里。
袁静雪(原名叔祯,袁世凯三女)印象中的父亲总是军人派头:黑呢制服,站或坐时,腰背挺直;平常少有笑容;生气时骂“混蛋”,气极了,“混蛋加三级”;待部下很客气,但他们都很怕他。有人夸张地说,袁世凯坐在那里,睛光四射,像一只老虎。 在中南海的时候,袁世凯吃饭时要奏军乐。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记道,每当军乐声起,总管太监张谦和的嘴就会因生气而变扁:“简直钟鸣鼎食,比皇上还神气!” 统领军人,对袁世凯来说,“比起做文章来,到底容易多了”。一次闲谈,张之洞问袁世凯练兵的秘诀,袁世凯说:“练兵事看似复杂,其实简单,主要是练成‘绝对服从命令’。我们一手拿着官和钱,一手拿着刀,服从就有官和钱,不从就吃刀。” 国民党人杨思义回忆说,“袁世凯深知人情,除了威胁之外还有利诱,事情便可圆满。” 被清廷开回原籍彰德(今安阳)洹上(村名)3年,袁世凯不仅仅是湖上垂钓,他实在
骆宝善忽然记不起袁世凯某年乡试所作的挺不错的联句,女儿悄悄递进来一张纸条:“光绪五年:重门惊蟋蟀,万瓦冷鸳鸯。”字是骆宝善的妻子刘路生写的。夫妇俩都是袁世凯的研究者,连女儿对袁世凯也很熟悉。
“袁世凯留下来的东西,是一批家书和向清朝政府报告的文牍。从家书中看,他的思路很清晰,考虑事情很周密,对事情的把握和分析,肯定在同龄人之上。”骆宝善主持了国家“七五”社科规划基金资助的“袁世凯研究”项目,他主编的《袁世凯全集》囊括了所有已发现的家书和文牍,将在2011年夏天出版,计30卷,2500万字。 这个人
袁世凯中国近代变革的关键人物
袁世凯中国近代变革的关键人物袁世凯(1859年-1916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作为清朝末代的重臣和中华民国的第一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在中国近代变革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重点讨论袁世凯的生平事迹和对中国近代变革的影响。
一、袁世凯的早年经历袁世凯出生于河南省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小聪明好学。
他进入北京的洋务派学堂学习,接受了西方现代科学知识的熏陶,并在军事领域有着卓越的才能。
袁世凯在清朝灭亡后,成为新兴政治力量的重要代表。
二、袁世凯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运动,袁世凯对此起了重要的推动和领导作用。
他在辛亥革命后期组织了北洋军队,对清朝政权进行了坚决的反击。
1912年,他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成立了北洋政府。
三、袁世凯的维新尝试作为一个重要的政治家,袁世凯一直致力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事业。
他提出了“帝制合议、宪政统一”的维新方案,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政治制度。
然而,他的维新尝试遭到了各方的反对,并最终以失败告终。
四、袁世凯的权力集中化袁世凯的权力集中化政策对中国近代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通过削弱地方政权,建立起集中的中央政权,并试图恢复帝制。
他的这种做法引发了各方的不满和反抗,最终导致了民众的大规模抗议和抵制。
五、袁世凯的死亡和影响袁世凯在1916年逝世,留下了丰富的政治遗产。
尽管他的一些政治尝试失败了,但袁世凯在中国近代变革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他的政治理念和勇于尝试的精神,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国家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语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变革的关键人物之一,他的政治经历和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虽然他的一些尝试是失败的,但他的努力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袁世凯的贡献和影响应该被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和变革。
袁世凯的故事
袁世凯的故事袁世凯,清朝末代大总统,中国近代史上备受争议的政治人物之一。
他的一生经历波澜起伏,执政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同时也因其权力集中、独裁倾向而备受争议。
本文将从袁世凯的早年经历、政治生涯、改革措施以及影响等方面,为读者呈现这位历史人物的生动故事。
袁世凯出生于1859年,出身军人世家。
年轻时,他曾留学日本,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和军事知识,对国家强盛充满向往。
后来,他加入了洋务运动,积极参与政治改革。
在甲午战争中,他曾担任北洋水师提督,表现出色,被誉为“北洋海军的救星”。
随着清朝政局动荡,光绪皇帝逝世,慈禧太后垂帘听政,袁世凯开始崭露头角。
他曾多次出任北洋军阀的要职,参与政治斗争,最终在辛亥革命后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废除科举制度、设立临时约法会等,试图振兴国家,实现国家富强。
然而,袁世凯的执政方式也备受争议。
他实行专制统治,废除议会制度,削弱地方政府权力,导致民众不满。
此外,他还曾试图称帝,引发“护国运动”,最终不得不放弃帝制,改立临时约法会。
袁世凯的政治手段和权力集中倾向,引发了社会不稳定,最终导致辛亥革命的失败。
袁世凯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复杂多变的政治遗产。
他的改革措施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其专制统治和独裁倾向也给国家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袁世凯的故事,既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一页,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政治人物形象。
总的来说,袁世凯是一位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的历史人物。
他的一生经历充满传奇色彩,执政期间的改革措施和政治手段都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袁世凯的故事的回顾,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生平经历,也可以深入思考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袁世凯的故事,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篇章。
袁世凯简介
袁世凯(1859年9 月16日--1916年6 月6日),字慰 亭(又作慰庭), 号容庵,汉族, 河南项城人,中 国近代史上最具 争议的人物之一。
少年袁世凯
出身世代官宦的家族 袁世凯自小喜爱兵法,立志学“万人敌”。尝自 谓“三军不可夺帅,我手上如果能够掌握十万精 兵,便可横行天下。” 13岁时袁世凯曾制联“大 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 少年读书勤奋,累到吐学,但是连举人也考不上, 只好弃文从武
支持变法与背叛维新
1898年戊戌政变前,帝党人物曾寄望于袁的 新军,谭嗣同即曾面劝袁世凯出兵围攻慈禧 太后所居之颐和园。相传袁世凯听时任直隶 按察使杨崇伊说康有为已被革职待参,惧怕 谭嗣同劝其出兵围攻慈禧太后一事暴露,牵 连自己,遂向荣禄告密,西太后闻之大怒, 下令逮捕康、梁诸人下狱,并诛杀了六君子。
袁世凯称帝
称帝的原因: 1,不适应民主政治的烦扰 2,社会基础: 3,思想基础:开明专制 4,迷信:延寿,龙的传说
称帝失败原因: 1,北洋内部的矛盾 2,革命派的反对 3, 立宪的倒退,改良派也失望了 4,地方势力的崛起,地方督抚尾大不掉
袁世凯的功绩
清末新政的中坚力量: 经济上:办实业、修铁路 军事上:编练新军(北洋 六镇) 政治上:宪政、法制改革、 近代警察制度 文化上:废科举、办报纸、 办新学、遣留学 领导清末党”人士发 动甲申政变试图推翻为“事大党”及闵妃所 把持的政权,驻朝日军亦趁机行动欲挟制王 室,袁世凯指挥清军击退日军。1885年,袁 世凯被封为清朝驻朝鲜大臣,维系清廷在朝 鲜的宗主权及其他特权。
小站练兵起家
袁世凯自1895年开始在天津与塘沽之间的小 站练兵起家,渐为清廷所倚重。这股军队后 来发展成为北洋六镇(北洋新军),为清末陆 军主力,民国初年的北洋系军阀亦多源自清 末新军。
袁世凯简介
1859年,北洋派的开山老祖袁世凯出生于河南项城县的一个官僚大地主的家庭。
在他出生前,西方侵略者对中国发动过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曾经席卷大半个中国;捻军也崛起于淮河流域,纵横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
项城地当豫皖两省之交,正是捻军神出鬼没之地。
袁世凯的叔祖父袁甲三,正是以镇压捻军起家的清军大头目。
袁甲三的子侄辈保庆、保龄、保恒等,也都以“从军有功”,用人民的鲜血染红了自己的顶子。
真个是:一门鼎盛,万人遭灾。
袁甲三的另一侄儿袁保中,留在家乡办理团练,虽不曾挣得功名,却也不失为地方上的一霸。
此人正是袁世凯的生身父亲。
袁世凯出生不久,中国局势又起了一番变化: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并且用洋兵洋炮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也因内部分裂而被各个击破。
于是清政府大肆吹嘘,说什么“同治中兴”啦,“中外和好”啦。
其实,这正是外国侵略者的魔爪步步深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步步高涨,清政府处于内外交困的时期。
清朝开国之初,继承了明朝开科取士的制度,宣扬许多“处世格言”,什么“士为庶民之首”,“书中自有黄金屋”,“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等,鼓励青年人参加科举考试,养成一种“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以利于巩固其君主专制。
可是,每当农民革命风暴掀起之时,皇帝却又悲叹“国家无可用之兵”,不得不用升官发财的办法,鼓励各地地主豪绅组织武装力量,共同镇压起义农民。
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就都是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产物。
等到农民革命被镇压下去,天下似乎又太平了,皇帝对于那些曾经替他出过死力的走狗们,又不免有“尾大不掉”之感,于是重弹“偃武修文”的老调,设法解除他们的兵权,而把国家的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袁世凯在弟兄中排行第四。
他的叔父袁保庆没有儿子,就把他过继过来做“一子兼祧”的嗣子。
他幼年跟随嗣父到过济南、扬州、南京、上海等处。
那时候,农民战争基本结束,因此,嗣父教导他用心读书,以便从科举场中求出路。
袁世凯
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亭,号容庵,汉族,项城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北洋新军的创始人。早年在朝鲜驻军,击败日军。归国后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军。清末新政期间推动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统一国家,并当选为第一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主张建强国、创建强大的中央政府。[1]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中国带来政治和社会的稳定,袁世凯后来效仿同一时期部分世界列强的政治体制,准备建立相较于中国历代君主专制制度先进的君主立宪制,原定于1916年建立年号为洪宪的中华帝国,但未能成功。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时年57岁。同年8月24日袁世凯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市。
个人概况
中文名:
袁世凯
别名:
字慰亭,人称袁项城,袁宫保
国籍:
项城
出生日期:
1859年9月16日
逝世日期:
1916年6月6日
关于袁世凯你不知道的十个真相
1、十三四岁时,袁世凯就曾作诗表露出亡清之志13岁时,袁世凯曾霸气外露地写成一联道: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
由此不难看出,袁世凯绝非池中之物。
而到了十四岁,胆儿更大了,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尽胡天骄!,胡天一语,矛头直接指向了满清王朝。
幸好此时已过文字狱入罪的高峰期,否则单凭这两句,便足以让袁世凯株连九族。
2、袁世凯最爱的女人是一个青楼女子袁世凯也曾有过青春,也曾寻找过真爱。
年轻时的身材尚未发福,除了头大一些,整体上属于一表人才。
在上海滩的十里洋场,袁世凯在一次闲逛妓院中认识了一位身穿白色旗袍的女子。
她叫沈玉英,苏州人。
为了她,袁世凯床头金尽,两人坠入爱河。
人言婊子无情,但沈玉英是真爱袁世凯。
沈玉英被哄得死心塌地,拿出私房钱给大头当盘缠,劝他早离上海,另谋出路。
3、袁世凯爱兵如子,但对抽鸦片的兵痞见一个杀一个袁世凯早年就对鸦片深恶痛绝,在朝鲜统兵时,手下抽鸦片的士兵凡被发现强令戒毒,再犯者格杀勿论。
然而平时对士兵的伙食日用,袁世凯非常重视,下令必须充分供给。
遇有生病的,不顾传染与否,都携药探视。
夜间巡营,见有在外露宿者,即招呼其入室休息。
阵亡者,必视殓祭奠;负伤者,必监督救治。
4、袁世凯在朝鲜对抗日本人,险些被地雷炸死1884年,朝鲜发生甲申政变,亲日派在日本驻朝使臣竹添的暗中策动下,杀进王宫企图挟持国王发动政变。
此时在朝统兵的袁世凯当机立断,身先士卒率兵攻打王宫,一个地雷距他不过十步远的地方爆炸,将他震翻在地,险些丧命。
最终,日本人的政变阴谋因袁世凯果断进攻而未能得手。
5、为了推进改革,袁世凯险些被摄政王载沣一怒之下开枪打死清末政改,袁世凯是最重要的实际推动者。
为了不使变革流于表面,袁世凯不惜与当权满清勋贵公开决裂。
一次在朗润园的高层会议,袁世凯与摄政王载沣就责任内阁的建立和军机处的存废当场吵得面红耳赤,两人互不相让,载沣一怒之下甚至逃出手枪作势便要打死袁世凯。
6、袁世凯是废除科举制首要功臣、近代教育之父废科举始作俑者且首席功臣是袁世凯,由他主持撰写的《请递减科举专注学校折》中,他大声疾呼:如果十年后再废,人才无法急切造就,则又要二十年才能见效。
袁世凯简介资料
袁世凯简介资料袁世凯(1859年-1916年),别名字慰亭、人称袁项城、袁宫保,出生于河南项城,是近代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袁世凯简介,希望对你有用!袁世凯的简介袁世凯(1859年-1916年),别名字慰亭、人称袁项城、袁宫保,出生于河南项城,是近代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袁世凯任职期间主要成就有:创建新式军队,培养大批军事人才,首创中国国内警察制度、设立春节,逼迫清帝和平退位、开创中华民国,督修铁路、办工厂、大力发展实业,废除科举制度,推广免费国民学校。
然而,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
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归葬于河南安阳。
袁世凯的生平事迹少年时代袁世凯出身河南项城的一个大家族,他的叔祖袁甲三官至漕运总督,参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是这个家族的顶梁柱;他的生父是袁保中,为项城县的地主豪绅,捐了个同知官位。
袁世凯系袁保中第四子,生母是袁保中之妾刘氏,他于1859年9月16日(清文宗咸丰九年八月二十日)出生于大清河南省陈州府项城县北之袁张营。
袁世凯出生的那天,袁甲三恰好寄书到家,言与捻军作战得胜。
袁世凯的父亲袁保中大喜过望,因此为这个新生的婴儿取名为“凯”,并按照家族“保世克家、企文绍武”的排行,给婴儿命名“世凯”。
袁世凯被其婶母牛氏(袁保庆之妻)抚养长大,他本人也在1864年过继给无子的袁保庆为后嗣。
袁世凯六岁时,养父袁保庆替他找个启蒙老师袁执中教四书五经,后又随袁保庆宦游济南、扬州、南京诸地。
在南京,袁世凯师从曲沼学习武艺,并“喜游览山水,复善骑射,课暇则策马登览清凉山、莫愁湖、太平湖诸胜迹”,袁世凯自小喜爱兵法,立志学“万人敌”。
尝自谓“三军不可夺帅,我手上如果能够掌握十万精兵,便可横行天下。
袁世凯简介——精选推荐
袁世凯简介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庭,号容庵,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军阀鼻祖、中华民国大总统,风云一时,叱咤中国政坛。
1859年9月16日,他出生在河南项城县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
父祖多为清朝显贵,权重一方。
袁世凯早年科举不第,又逢清季兵燹,便弃文投军,依附淮军将领吴长庆门下。
1892年,大清藩属朝鲜内乱,求助于清庭,袁世凯即随军入朝平乱。
驻朝期间,袁世凯头脑灵活,办事机敏、干练,表现出较高的外交、军事才能,颇为清庭朝野瞩目。
1894年受李鸿章保举为驻朝总理大臣。
1895年受命以道员衔赴天津督练“新式陆军”。
他仿造欧洲军制训练军队,取得极大的收获。
同时在此基础上扶植自己的势力,形成了日后北洋军阀的班底。
1898年参与镇压维新派。
1899年任山东巡抚,逐步接近清廷的权力中枢。
1901年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1907年入主军机处、兼任外务部尚书。
1908年宣统帝继位,受清皇室排挤,袁世凯被迫下野,隐居彰德府(今安阳市)洹上村别墅——“养寿园”。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受国内外形式所迫,清庭被迫重新起用袁世凯,由其出任总理内阁大臣,主持军政。
革命当前,袁世凯深知清庭气数已尽,无可挽回,便联络全国革命势力及其旧部,倒戈一击,逼迫清帝退位,实行共和。
1912年3月,袁世凯因促成共和有功,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随后不久,被推举为中华民国首任总统。
1915年12月宣布恢复帝制,建立中华帝国,并改元洪宪。
1916年3月22日,内外交困,被迫宣布撤消帝制,恢复民国。
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死于北京,时年57岁。
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
出生:袁世凯(1859.9.16—1916.6.6),字慰亭,亦作慰廷,尉亭,号容庵。
出生于河南项城县张营一个官宦大家族。
袁世凯过继给叔叔袁保庆,为嗣。
年方七岁的袁世凯随袁保庆至济南。
七年(1868年)冬,袁保庆以道员发往江苏差遣,袁世凯随往,侨寓扬州,复移南京。
人物传记袁世凯传
人物传记袁世凯传《袁世凯传》本书为著名历史学者、《剑桥中华民国史》作者陈志让先生的经典力作。
它全面回顾了这位清廷重擘与民国“逆首”的人生历程,详细审察了袁世凯其人在朝鲜监国时期表现出来的治世之才、小站练兵时的干将之能、督抚鲁直时的权臣之范与辛亥革命前后的枭雄之奸,生动地呈现了袁世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悍厉一生。
内容简介袁世凯,字慰庭,别号容庵,河南项城人,故人称其为袁项城。
生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八月二十日。
早年投靠淮军首领吴长庆,捐得同知衔,后任驻朝鲜通商大臣。
1895年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
1898年戊成变法期间,伪装赞成维新运动,却暗中向权臣荣禄告密,出卖维新派,取得了慈禧太后的宠信。
1899年升任山东巡抚,残酷镇压义和团。
1901年继李鸿章之后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成为北洋军阀的最高首领。
1911年辛亥革命时,他眼看清廷气数已尽,决定逼清帝逊位,骗得革命党人信任,攫取了中华民国总统之位。
1915年12月复辟帝制,半年后在举国人民的一片声讨中忧愤而终。
本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公正、准确地描写了袁世凯从青年从军到称帝归西的主要人生经历。
其中包括袁世凯二赴朝鲜、小站练兵、组建北洋军、镇压义和团、逼清帝退位直至当上民国大总统、镇压革命、破坏民主、复辟帝制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
全书史料翔实,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朴实流畅,适宜各年龄层次的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陈志让(Jerome Ch’en):著名历史学家,《剑桥中华民国史》作者,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系教授。
著有《军绅政治》《毛泽东与中国革命》等。
陈志让在海外华人世界是与前两位齐名的历史学者,他是享誉中外《剑桥中华民国史》作者之一; 其作品《军绅政治》由广西师范大学前两年出版,被业内专家捧为可永世流传的经典,在知识精英界有一点的人气基础。
名家推荐最干净的笔触,最清晰的叙事,最少的道德说教。
是我所接触到的几种中外作者书写的袁世凯传记中……最好的一种。
袁世凯的一生剖析讲解
临时大 总统
逼清帝退位
正式大 总统
复辟
22
“和平”逼退清朝皇帝
23
武昌起义与各地响应
1911年4月,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发动了著名的“黄花岗起义”,也 称广州起义。
湖北新军1911年10月10日打响了武 昌起义的第一枪,各地纷纷响应, 一个月内,就有13个省许多县城宣 布独立,各省政权更迭。
24
33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掌握了 清廷军事大权,本应支持大清国, 平定革命的他,反过来为了自己的 前途和利益,顺应革命,逼迫清帝 退位。
34
辛亥革命后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5日,南京参议院正式选举 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于3月在北京 就职中华民国大总统。 4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 政府随后迁往北京。
41
1915年12月25日 蔡锷护国
42
狼狈的结局 袁世凯卖国称帝的罪行,激起 了全国人民的公愤,各地纷纷独 立,北洋军阀内部也发生了分化 ,又不得于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 ,废除“洪宪”年号,仍以“大 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
43
悲惨地死去
袁从称帝到取消帝制,总共 经历了83天。最后,袁在内外夹 攻的情况下,感到焦头烂额,头 晕目眩,从此一病不起。1916年 6月6日,袁在万人唾骂声中狼狈 地因尿毒症死去,享年57岁。
25
中国革命党在日本成立
南京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回到上海,宣 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选举孙中山 为代表做临时大总统。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 国临时政府。3个月后便夭折。
26
27
中国革命党的创始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袁世凯作者:南方人物周刊记者李宗陶发自:项城、广州最后更新:2009-11-04 17:25:28来源:南方人物周刊标签袁世凯对袁世凯,人们有过许多称呼:袁项城,是借用他的祖籍地;袁宫保,是用清廷所赐“太子少保”衔,当上民国大总统之前,这是他最喜欢的称呼;大总统,从他53岁叫到56岁,但长子袁克定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后,提起父亲依旧称“先大总统”;洪宪帝,从1916年1月1日到3月22日,共83天;卖国贼、窃国大盗,从民国叫到新中国,出现在历史教科书里。
他的后代在上历史课的时候,不是“无地自容”,就是“回家暗自流泪”。
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骆宝善精研袁世凯20多年,能一眼辨认出袁氏手迹。
“我读书的时候,袁世凯是窃国大盗;我在中大教书时,也跟学生说袁世凯是窃国大盗;直到我退休了,才能不这样讲了。
”“过去史书上说,袁世凯是个纨绔子弟,其实不是这样。
从同治十三年到光绪三年,他正正经经在北京读了4年书,长进很大。
他自己说过,那几年,为了要博一个功名,他读书累到吐血,都没考取一个举人,这是他一生最大的遗憾。
”骆宝善忽然记不起袁世凯某年乡试所作的挺不错的联句,女儿悄悄递进来一张纸条:“光绪五年:重门惊蟋蟀,万瓦冷鸳鸯。
”字是骆宝善的妻子刘路生写的。
夫妇俩都是袁世凯的研究者,连女儿对袁世凯也很熟悉。
“袁世凯留下来的东西,是一批家书和向清朝政府报告的文牍。
从家书中看,他的思路很清晰,考虑事情很周密,对事情的把握和分析,肯定在同龄人之上。
”骆宝善主持了国家“七五”社科规划基金资助的“袁世凯研究”项目,他主编的《袁世凯全集》囊括了所有已发现的家书和文牍,将在2011年夏天出版,计30卷,2500万字。
这个人袁静雪(原名叔祯,袁世凯三女)印象中的父亲总是军人派头:黑呢制服,站或坐时,腰背挺直;平常少有笑容;生气时骂“混蛋”,气极了,“混蛋加三级”;待部下很客气,但他们都很怕他。
有人夸张地说,袁世凯坐在那里,睛光四射,像一只老虎。
在中南海的时候,袁世凯吃饭时要奏军乐。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记道,每当军乐声起,总管太监张谦和的嘴就会因生气而变扁:“简直钟鸣鼎食,比皇上还神气!”统领军人,对袁世凯来说,“比起做文章来,到底容易多了”。
一次闲谈,张之洞问袁世凯练兵的秘诀,袁世凯说:“练兵事看似复杂,其实简单,主要是练成‘绝对服从命令’。
我们一手拿着官和钱,一手拿着刀,服从就有官和钱,不从就吃刀。
”国民党人杨思义回忆说,“袁世凯深知人情,除了威胁之外还有利诱,事情便可圆满。
”被清廷开回原籍彰德(今安阳)洹上(村名)3年,袁世凯不仅仅是湖上垂钓,他实在是很忙的:外界消息源源不断汇总到他这里;留日学生回国,多绕道来拜,家中常常宾客满堂,他则视各人的才能,分别给待遇、给资助。
所以许指严在笔记中说,那两年里几乎每个月都有革命党揭竿而起,“皆袁之金钱蒸发力也”。
袁世凯待人接物,礼数周全,出手大方。
孙中山、黄兴、陈其美分别在京受到过袁世凯的隆重招待。
袁世凯把自己所住的石大人胡同迎宾馆腾出来,让孙中山下榻,以示恭敬,把总统府搬到铁狮子胡同陆军部(今张自忠路3号)。
孙中山曾经对人说:“袁世凯真能办事,气度也不凡;虽然习惯于玩权术使诈,但也是迫于时事,不得不这样。
”他还细述了见面时的观感:“跟他刚一见面,他是至诚至真的样子;进一步谈,你会发现他话中有锋芒,眼光四射,一般人是窥探不到他的真心思的。
我是心中存疑,所以也以一派城府相对。
等到日后看他做的事情,全跟说的不一样。
他真是一个魔力惑人的命世英雄啊!”在官场袁世凯早年亲近康有为,与之称兄道弟,是强学会中第一个捐银的人。
甲午战败后,他内心深处是倾向变法维新的。
他对于西法的了解,不在康有为之下。
他上奏光绪帝的新政万言书充满了新鲜气息和要求变法的急迫,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先进:采用西法,彻底更张,对清廷的用人、理财、经济、军事、外交实行全面改革。
晚清时期,跟袁世凯关系最密切的要人有3个:李鸿章、荣禄、奕劻。
袁世凯从朝鲜回京后,官居二品,是管辖温州、处州两府的道台。
当时军机大臣是翁同龢、李鸿藻、荣禄;李鸿藻尤其器重袁,荣禄也附和。
荣禄是一个城府很深的人,据说驭袁有术。
因他出面保全,小站时期的袁世凯才渡过了胡景桂弹劾案的危机,非但未受惩处,反而受到清廷嘉勉。
从此,二人过从甚密。
戊戌变法时,康梁及谭嗣同要袁世凯杀荣禄,是对二人的交情没有吃透。
袁世凯真正建立政治威信是庚子年间的义和团事件。
当时华北大乱,山西乱、山东乱、京城也乱。
袁世凯从小站兵营急赴济南到任山东巡抚,铁腕镇压,“清内匪以安民生,慎外交以敦睦谊”,为清廷立下汗马功劳。
李鸿章是最早用袁世凯的人,但他的资深幕僚张佩纶(张爱玲的祖父)对于袁世凯的看法前后变化很大,从早年的欣赏转变为日后的厌恶,认为李鸿章晚年昏聩,用错了人。
在给军机大臣李鸿藻的密信中,张称袁是“小人之有才者”。
胡思敬在《国闻备乘》中明白写道:“光绪末年,小人阶之以富贵者捷径有二:一曰商部,载振主之;一曰北洋,袁世凯主之。
”后来当上北洋政府陆军总长的段芝贵本由巡捕起家,是一个供达官差遣的走卒,因捉得袁家逃仆,袁世凯大喜,赞他有才,叫他捐了个道员,然后上折保荐;后来段芝贵重金购歌妓杨翠喜献媚于庆王府载振,一夜间成了封疆大吏。
处在这样一个龌龊官场中的袁世凯,所用之人,差异很大。
中国第一批留美幼童中的很多人,如唐绍仪、詹天佑、梁如浩、梁敦彦等,以及严修、胡景桂一类正人君子,都受到过他的重用。
一些流品颇杂的人物,也被他收到麾下,如杨士琦、梁士诒、朱家宝、赵秉钧、凌福彭……而袁世凯自己,从朝鲜回国后攀结李莲英等人的丑行也已被日本学者揭开;即使在山东巡抚、直隶总督任上,他也是要每年进京“走动”的。
他的威势由他50岁寿辰的场面可见一斑:京城寿帖卖空;北京锡拉胡同袁府贺客盈门,达官亲王争相献媚。
李泰棻笔记中说,此前那桐(大学士,当时与袁世凯都任外务部尚书)去请京剧泰斗谭鑫培为袁祝寿,想破例演两出戏,谭老板半开玩笑说:“中堂如肯给我请个安,我就来个双出。
”话音未落,那桐已一请到地。
埋葬了清王朝,用什么代替它?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日本战胜俄国,给了清廷一个救命稻草般的启示:议会是个好东西。
日本在1889年有了议会,而俄国在这次战争之前没有。
伊藤博文(曾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劝告中国的钦差大臣,皇帝如果把宪法钦赐给国民,就可以继续位居万民之上而不受束缚;无论如何,最高权力不能落入人民手中。
1906年,慈禧宣布即将建立宪法体制;1908年,她颁布预备立宪诏书,以9年为预备训政期。
1911年4月,清政府实行政府改组,指定了一个“内阁”,13个阁员中满族9人,汉族4人。
6个月后,辛亥革命爆发。
很快,华中、华南、东北几省,相继宣布脱离满清,实行独立。
每省都由“新军”的指挥官担任督军,与省议会共同组成新的省政府。
其实质,费正清认为:“就是一省的温和改良派,以宣告独立来继续他们的士绅统治,摆脱了北京的控制而维持住了他们在地方的政治、经济控制权。
他们远远无意于社会革命,这场革命也谈不上群众参与。
”延续了268年的清王朝、绵延了2132年的帝制(从秦始皇统一中国算起)是灭亡了,问题是:怎样埋葬它,用什么代替它?让我们看看总统大选的一幕吧——1912年10月6日,宣武门大选会场被三四千“公民团”团团包围,另有正式军队荷枪实弹,往来梭巡。
在众议院会场,国民党、进步党及各小党派议员共到759人,需投票3次,检点人数、发票、投票、唱票,每次约需4小时,至少要两三天才行。
洪帮首领张尧卿率领的这支“公民团”,本色是流氓。
他们代表“民意”警告每位议员:不选出袁大总统,不准出场。
进步党议员籍忠寅、田应璜、张汉、廖宗北、彭邦栋等一干瘾君子烟瘾发作,涕泪满面,哈欠连天,然“公民”无情,决不通融。
烟徒们抓耳挠腮,捶胸顿足,扯发撕衣,出足洋相。
后来,他们在会场里乱窜,到处寻找国民党议员,又是拱手,又是敬礼,苦苦哀求,让他们放弃自己的意愿,赶快选出大总统,好早早散会。
进步党本部送来两担面包点心,说是拥护袁总统的议员们用的,送进去了;国民党本部也送来食物,送不进去,“公民”们破口大骂“饿死活该”,国民党议员惨遭挨饿。
第3次计票时,天已经黑了,议员们不得不在袁世凯和黎元洪之间做出选择,袁终于得票过半。
主席汤化龙大声宣告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第一届大总统。
掌声稀稀拉拉——国民党议员不鼓掌;进步党中老者、病者、饥饿者、发烟瘾者,疲极无力,也不愿意鼓掌。
会场外,“公民团”听说选举完毕,领了报酬一哄而散。
4天后,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的袁世凯身穿陆海军大元帅钴蓝色礼服,头戴叠羽帽,乘着八抬彩轿,出现在故宫太和殿前。
他宣誓就职后,文武官员都呼“万岁”。
他登上天安门城楼检阅两万多人的部队,是乘坐二人肩舆代步的,现存的一张照片中,那轿夫的肩头刚好在大总统的足下。
一年多后的1914年12月23日,在历代帝王都举行过祭天仪式的天坛,袁大总统也“祀天”,他是乘坐钢甲小汽车去的。
从新华门到天坛,沿途加铺黄土,这是皇帝出行的礼节。
章太炎说,“袁公就职岁余,渐恣肆”。
外国观察家们依据他们对中国少得可怜的知识,曾坚信在中国,皇帝是需要的。
美国政治协会首任会长古德诺,经短期访问中国、因而被认为通晓中国事务的前哈佛大学校长查尔斯·艾略特安排,为袁世凯当宪法顾问。
古德诺根据在北京一年半的经验得出结论:“中国缺乏它要表现的自由民主所应具备的法制、个人权利,甚至纪律都没有,因此,专制应该继续下去,直到它发展出对于政治权威有更大的服从、对于社会合作有更大的力量、对于私人权利有更大的关注之后再说。
”古德诺不幸落得一个坏名声,因为他似乎在理论上支持了袁世凯的复辟,而袁世凯预先支付给顾问50万金的支票。
唐德刚看过那篇专门写给袁世凯的《共和与君主论》原件后,评论道:“从法理、学理和史实角度来看,这篇谬论不算太谬,但古先生谬在老学究的政治天真,以及与中国近代政治史的脱节。
”暗杀时代——谁暗杀了宋教仁?辛亥革命后,国内和国际舆论一致认为:中国当时的局面,只有袁世凯有资格、有能力出面收拾。
这个能力,主要是指他拥有武装力量。
据美国陆军参谋处资料,当时,袁世凯的北洋系部队大约有16.4万人;而南方革命党的民军,据日本陆军武官估计约有40万人——人数的优势与它的缺乏训练、纪律不良、军械庞杂、缺少合格官佐的劣势相抵消。
1912年2月16日下午3时15分,外务部大楼,两天前还不肯剪辫子的袁世凯兴致勃勃,让蔡廷干为他剃了个光头。
两天里发生了许多大事:孙中山辞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之职;南京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第二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亲电袁世凯:“民国大定,选举得人。
”象征着旧时代的辫子可以革掉了。
掌握政权时,袁世凯53岁。
他深知怎样使旧制度运转,但对新制度所知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