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人格差异与教育

合集下载

人格特征教育知识点总结

人格特征教育知识点总结

人格特征教育知识点总结人格特征教育是指通过培养个体的品质、习惯、精神与心理的完善,以及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从而提高个体的整体素质和道德水平。

人格特征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勇于承担责任、关心集体、乐于奉献的品格,帮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创造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下面我将从人格特征教育的概念与特点、实施途径以及培养方法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人格特征教育的概念与特点人格特征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品德、气质、态度、心理等方面进行积极、科学的指导和培养。

它要求学校和家庭做到循循善诱、潜移默化,通过种种教育手段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最终塑造他们健康向上、积极乐观、良好品德的人格特征,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人格特征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长期性:人格特征教育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

学生的人格特征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家庭、学校教育中形成的,因此,人格特征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长期的耐心培养。

2. 集体性:人格特征教育强调集体主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使他们学会关心集体、服从集体、为集体荣誉而奋斗。

3. 针对性:不同学生的人格特征存在差异,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设计教育方案和活动,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人格特征。

4. 多元性:人格特征教育需要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既需要学校教育,也需要家庭教育,更需要社会教育。

只有多元合力,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格特征。

5. 科学性:人格特征教育要求科学与人性相结合,以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理论为指导,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做到因材施教。

二、人格特征教育的实施途径人格特征教育的实施途径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三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全面、深入的教育效果。

1. 学校教育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人格特征的重要机构。

333教育综合教育心理学背诵

333教育综合教育心理学背诵

第四部分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大纲要求:(1)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2)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趋势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发展过程、研究趋势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大纲要求:(1)心理发展及其规律心理发展的内涵;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2)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①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发展的实质;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认知发展的阶段;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②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本质;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③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3)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4)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社会性发展的内涵;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阶段、影响因素与习得途径;攻击行为及其改变方法;同伴关系的发展及培养(5)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认知差异与教育;人格差异与教育;性别差异与教育第三章学习及其理论大纲内容:(1)学习概述学习的实质;学习的种类;学习学生的特点(2)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联结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应用(3)认知派的学习理论①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认知学习观;结构教学观;发现学习②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说: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策略;接受学习的界定及评价③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4)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罗杰斯的自由学习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5)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第四章学习动机大纲要求:(1)学习动机概述学习动机的内涵、动机,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的利用(2)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学习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期望-价值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价值理论(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第五章知识的学习大纲要求:(1)知识及知识获得的机制知识的含义及其类型;知识获得的机制:陈述性知识获得的机制;程序性知识获得的机制(2)知识的理解知识理解的类型;知识理解的过程;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3)知识的整合与应用知识的整合:记忆及其种类;遗忘的特点与原因;促进知识整合的措施;知识的应用与迁移:知识应用的形式;知识迁移的种类与理论;促进知识应用于迁移的措施★第六章技能的形成大纲要求:(1)技能及其作用技能及其特点;技能的类型;技能的作用(2)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加里培林)心智技能的原型模拟;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心智技能的培养方法(3)操作技能的形成与训练操作技能的主要类型;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第七章学习策略及其教学大纲要求:(1)学习策略的概念与结构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的结构(2)认知策略及其教学注意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复述策略;编码与组织策略(3)元认知策略及其教学元认知及其作用;元认知策略(4)资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学时间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第八章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大纲要求:(1)有关能力的基本理论传统智力理论:二因素理论,群因素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智力结构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2)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问题解决的内涵;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3)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知识经验,个体的智能与动机,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有效解决问题者的特征;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措施(4)创造性及其培养创造性的内涵;创造性的心理结构;创造性的培养措施第四部分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概念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题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和有效促进机制的学科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名词解释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

初中心理学教案:人格和个体差异

初中心理学教案:人格和个体差异

初中心理学教案:人格和个体差异1. 引言1.1 概述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对于初中生来说,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其中,人格和个体差异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领域。

初中阶段正处在个性形成和自我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深入探讨人格和个体差异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引言、人格和个体差异、心理学教案编写原则和方法以及初中心理学教学中的人格和个体差异教学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与分析,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并掌握有关初中心理学教育中人格与个体差异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1.3 目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读者能够更好地认识并理解人格概念以及不同人格类型之间存在的多样性,并培养对个体差异问题敏感性。

同时,本文还将介绍适用于初中心理学教育的教学策略,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人格,提高学生在不同情境下处理个体差异的能力。

通过对上述内容的阐述和分析,相信读者将会对初中心理学教育中的人格和个体差异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这将为他们在实际教学中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并促使他们更好地应对学生不同之处,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 人格和个体差异2.1 人格概念介绍人格是指一个人在行为、情感、思维等多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独特而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包括个体的态度、价值观、情绪反应以及与他人相处的方式等方面。

2.2 人格理论及分类在心理学中,有多种不同的人格理论和分类方法。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理论,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部分。

此外,还有巴特勒的自发性动机理论、克雷斯利·麦卡洛姆的需求层次理论等。

另外,按照五大人格traits (特质)模型进行划分,可将人格分为开放性、尽责性、外向性、宜人性和情绪稳定性五个维度。

这些维度反映了个体在某一方面或某一行为上是否具有较高或较低水平的特征。

第五章 人格的特质理论PPT课件

第五章 人格的特质理论PPT课件

冒险敢为,少有顾虑
理智的,着重现实,自恃其力 敏感,感情用事
L 怀疑性 M 幻想性 N 世故性 O 忧虑性
Q1 实验性
Q2 独立性 Q3 自律性 Q4 紧张性
信赖随和,易与人相处
现实,合乎成规,力求 妥善合理
怀疑,刚愎,固执己 见
幻想的,狂放任性
坦白,直率,天真
精明强干,世故
安祥,沉着,通常有自 信心
一套指导其行为的标准。
第二节 卡特尔特质因素理 论
一、卡特尔的生平
卡特尔毕业于伦敦大学 化学专业。由于经历过 一战,他认为心理科学 是解决许多社会问题的 最大希望。在伦敦大学 读心理学研究生时,他 师从于著名心理学家和 数学家查尔斯·斯皮尔曼。 后来,卡特尔用因素分 析推断人格的结构。卡 特尔决定从事人格研究 对心理学显然是一大幸 事,但对物理学也许是 个损失。
引言
你如何向别人描述某位朋友或你的某位同班同 学是怎样的一个人?
1、类型:安静型?直率型? 2、特质:羞怯的?友好的?
特质论取代类型法
人格特质理论(theory of personality trait)起 源于上个世纪40年代的美国。主要代表人物是 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卡特尔。特质理论认 为,特质(trait)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 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 的基本单位。
低分特征
高分特征
缄默,孤独,冷淡
外向,热情,乐群
思想迟钝,学识浅,抽象思考 聪明,富有才识,善于
力弱
抽象思考
情绪激动,易烦恼 谦逊,顺从,通融,恭顺
情绪稳定而成熟,能面 对现实
好强,固执,独立,积 极
严肃,审慎,冷静,寡言
轻松兴奋,随遇而安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2307003学时:51学分: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面向对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课程英文名称:Children Development and Related Psychology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任务:本课程属于师范类核心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在于揭示儿童的认知发展与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特点,探索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和创意、形成态度和品德、激发动机和兴趣的心理规律。

从而使小学教育工作建立在心理科学的基础上,提高小学教育的科学性,促进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和教育、教学实践,使学生比较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小学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把握学与教互动中的基本规律,并学会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存在于教育、教学中的常见问题,以便适应21 世纪对小学教师素质与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绪论第一节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性质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3.教育心理学的历史演进第二节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与作用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2.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第三节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论原则2.几种主要的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教学要求:了解小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明确其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任务,掌握其主要的研究方法,大致知道其发展历程与趋势。

教学重点:小学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性质与任务。

教学难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节遗传、成熟、环境与心理发展1.遗传与心理发展2.成熟与心理发展3.环境与心理发展第二节教育与心理发展1.个体心理发展的指标2.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3.教育促进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第三节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实质2.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3.心理发展的敏感期和转折期4.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教学要求:明确遗传、环境、成熟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掌握基本概念;领会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认识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五章优化个性-人格及其完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五章优化个性-人格及其完善
作用
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格可以帮助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而一个不健康的、消极的人格 则会带来各种负面的影响。
不同人格类型的特点和特征
类型 外向型 内向型 完美主义型 乐观型 悲观型
特点 喜欢社交、开朗、活跃、乐观 腼腆、敏感、细腻、富于思考 强迫症倾向、认真、一丝不苟 阳光、积极、自信、乐观 消极、悲观、焦虑、情绪低落
结果
通过持之以恒地培养健康的 人格和积极的心态,无论是 学习还是工作,都将会更加 顺畅和有效。
个性发展与学业与职业选择的关系
学业
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课程,发挥自己的优势和 特长,探索和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
职业
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并制定职业发展计划,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 质。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家庭环境
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生活方式等都会 对孩子的人格发展产生影响。
社交环境
朋友圈的交往、同伴之间的互动等都会对个人 的人格发展产生影响。
地理环境
城市化、工业化等环境变化的影响,同时,地域 性文化传承对个人人格发展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如何评估和了解自己的人格类型
1
问卷调查
优化个性-人格及其完善
要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发展健康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在本章节中,我们 将会探讨人格及其完善的重要性,不同人格类型的特点和特征,并讲解如何 优化个性。
什么是人格?
定义
人格是由意识、情感、价值观等心理特征组成的个体心理结构,是一个人行为方式、思维方 式、情感等方面的总和。
特点
每个人的人格都是独一无二的,There are no two alike in the world, 虽然不同人格类型的个 体在思维、感官、行为等方面有所差异,但他们彼此之间是平等的,应该受到尊重和理解。

学生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学生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学生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摘要】学生性格差异在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尊重个体差异,实现个性化教育是关键,培养学生相互理解、包容和合作的意识也至关重要。

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倡导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提供情绪管理和心理辅导服务也是必要的。

学生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需要被重视和处理,教育工作者应持续提升专业知识和能力以更好地面对挑战。

通过合理的教育措施和心理支持,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与发展,促进他们全面健康的成长。

学生性格差异不是问题,而是挑战,只有充分认识并应对,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学生性格差异、教育含义、个性化教育、相互理解、包容、合作、教育方法、教育策略、自我认知、自我管理、情绪管理、心理辅导、重视、专业知识、能力提升。

1. 引言1.1 学生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学生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是指,每个学生在性格、兴趣、特长和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教育工作者需要理解并应对这些差异,为学生提供更加符合其需求和特点的教育服务。

学生性格差异不仅是个体差异的表现,更是丰富多彩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充分认识并利用这些差异,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潜力。

学生性格差异的存在使得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尊重学生的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开发潜能,实现个性化发展。

教育工作者应当把学生性格差异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助力,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态度,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成长。

学生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在于提倡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潜能。

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认识并利用学生的性格差异,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和支持,引导他们走向成功的道路。

2. 正文2.1 尊重个体差异,实现个性化教育尊重个体差异,实现个性化教育是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

第一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习题答案习题一、填空题1.达尔文根据长期观察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的记录而写的一书是儿童心理学早期专题研究成果之一,它对推动儿童心理的传记法(或日记法)研究有重要影响。

2.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

3.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

4. 是美国心理研究运动的创始人,享有“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的称号。

5.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的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二、选择题1.()的《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一书可以说是我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专著。

A 黄翼B 孙国华 C陆志伟 D陈鹤琴2.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问题和表格,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回答,从而收集资料和数据的方法叫()。

A 问卷法B 观察法C 个案法D 书面调查法3.在一特定时间同时观测不同年龄的不同个体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的研究方法称为()。

A纵向研究 B追踪研究 C横向研究 D横断研究4.我国第一份公开发表的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术杂志()在1985年创刊。

A 《心理发展与教育》 B《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C 《心理发展》D 《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学》5.根据观察的时间安排可以把观察法分为()。

A全面观察 B集中观察 C 重点观察 D分散观察三、判断题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儿童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2.普莱尔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复演说”。

()3.美国的格塞尔把实验法引入儿童心理学领域,进行了有名的儿童情绪条件反射实验研究。

()4.自然实验的主要优点在于它的控制比较严格,所获得的数据的可重复性高,数据比较可靠,结论经得起考验。

()5.以赞科夫为代表进行了“教育与发展”的实验研究,使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日益相结合。

()四、思考题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是什么?2.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常见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第二章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习题一、单选题1.“如果给我十几个健康的婴儿,我可以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训练成医生、律师或是乞丐,无论他们的出身及种族是什么。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教育心理学》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3231002(二)课程英文名称:Educational Psychology(三)开课对象:师范心理专业(四)课程性质: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属于专业教育课。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进一步研究学校教育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

它的前导课程是教育学、心理学。

(五)教学目的通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解决教育实践中出现问题的能力,为其学好学习心理学和从事教育实践活动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德育心理、学习心理、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教学设计、学生的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教学交往与课堂互动、教师心理等几个部分。

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

习题课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必须予以重视。

(七)教学时数教学时数:54学时学分数:3学分(八)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德育心理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外主要的德育心理理论,掌握品德、品德态度等概念,形成纠正学生过错行为的能力。

1、掌握外国主要德育心理的研究成果。

2、掌握品德、品德态度的概念。

3、理解品德与品德态度之间的关系。

4、掌握学生过错行为的原因和纠正。

教学时数:6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德育心理概述一、国传统的德育心理思想二、国外德育心理研究三、国内的研究第二节品德及品德态度的形成与改变一、品德与品德态度的概念二、品德态度的形成与改变三、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的转化和纠正考核要求:1、德育心理概述1.1 皮亚洲杰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论(识记)1.2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识记)2、品德及品德态度的形成与改变2.1 品德与品德态度的概念(识记)2.2 品德与品德态度的关系(领会)2.3 品德态度的形成与改变(领会)2.4 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的转化和纠正(应用)第二章学习心理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的有关学习思想,掌握学习动机、知识掌握、技能的形成的基本理论,形成运用这些基本理论解决学习中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第五章-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11.在多数情况下情绪很乐观 12.碰到陌生人觉得很拘束 13.遇到令人气愤的事,能很好的自我克制 14.做事总是有旺盛的精力 15.遇到问题时常举棋不定,优柔寡断 16.在人群中从不觉得过分拘束 17.情绪高昂时,觉得干什么都有趣;情绪低落时,又觉得什
么都没意思 18.当注意力集中于一事务时,别的事很难使我分心 19.理解问题总比别人快 20.碰到危险情景时,常有一种极度恐怖感
25
2.体型说
体型说是由德国精神病学家克瑞奇米 尔提出来的。 分为肥胖型、瘦长型等 类型。
(1)病人所犯精神病的种类和他的体型有关。如,躁狂郁 症患者多是矮胖型的,精神分裂患者多是瘦弱型或强壮型、 发育异常型的。 (2)正常人与精神病人之间只有量的区别,没有质的区别, 所以可以根据一个人的体型特征来预见他的气质特点。
51.喜欢复习学过的知识,重复做已经掌握的工作 52.希望做变化大、花样多的工作 53.小时候会背的诗歌,我似乎比别人记得清楚 54.别人说我"出语伤人",可我并不觉得这样 55.在体育活动中,常因反应慢而落后 56.反应敏捷,头脑机智 57.喜欢有条理而不甚麻烦的工作 58.兴奋的事常常使我失眠 59.老师讲新概念,常常听不懂,但是懂了以后就很
27
4.激素说
气质的激素说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柏曼提出来 的。
(1)把人分为四种内分泌腺的类型:甲状腺型、垂体腺型、 肾上腺型、性腺型 (2)内分泌腺类型不同的人气质也不相同: 如,甲状腺型 的人,甲状腺分泌过多者,精神饱满,意志坚强,感知灵敏, 甲状腺分泌不足者,迟缓、冷淡、痴呆、被动,垂体腺型的 人智慧聪颖;肾上腺的人情绪容易激动;性腺的人性别角色 突出等。
31.宁愿侃侃而谈,不愿窃窃私语 32.别人说我总是闷闷不乐 33.理解的常比别人慢些 34.疲倦时只要短暂的休息就能精神抖擞,重新投入工作 35.心里有话,宁愿自己想,不愿说出来 36.认准一个目标就希望尽快实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37.和别人同样学习、工作一段时间后,常比别人更疲倦 38.做事有点莽撞,常常不考虑后果 39.老师或师傅讲授新知识、技术时,总希望他讲慢些,多

幼儿园教师的个体差异教育

幼儿园教师的个体差异教育

幼儿园教师的个体差异教育幼儿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特点和需求。

了解和应对这些个体差异,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幼儿园教师的个体差异教育展开论述。

一、了解个体差异的重要性幼儿园教师作为教育者,需要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他们拥有不同的兴趣、天赋、能力和性格特点。

只有准确了解孩子们的个体差异,教师才能更好地制定教育方案,满足每个孩子的需求。

二、个体差异的表现形式1. 学习能力差异:每个孩子在学习上都有自己的节奏和方式。

有些孩子可能学习较快,吸收新知识较容易;而有些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支持来理解和学习。

2. 情绪反应差异:每个孩子的情绪表达方式不同。

有些孩子可能比较外向,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有些孩子可能相对内向,需要更多的关注和鼓励来表达自己。

3. 社交互动差异:每个孩子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也存在差异。

有些孩子可能比较喜欢和别人一起玩耍,容易与他人建立友谊;而有些孩子可能更喜欢独自玩耍,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

三、应对个体差异的策略1. 调整教学方法:幼儿园教师应根据不同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对于学习能力较快的孩子,可以提供更多的扩展学习内容;对于学习能力较慢的孩子,可以提供额外的辅导和反馈。

2. 关注情感需求:教师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互动关系,关注并尊重每个孩子的情感需求。

通过积极的表扬和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提升情绪管理能力。

3. 创设社交机会: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互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团体活动和小组合作项目,促进孩子们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同时,也要鼓励孩子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四、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个体差异教育需要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密切合作。

家长能够提供孩子在家中的情况和特点,教师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更好地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并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

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全面的个体差异教育。

第五章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人格理论

第五章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人格理论

第五章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人格理论学习论范型(learning paradigm)强调个体的外部力量而忽视个体的内部力量,认为个体行为的差异来自或主要来自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学习经验的差异,其研究的主要问题是行为是如何习得的。

采用的研究方法是严格的实验法,强调提出可验证型的假设,操纵实验变量,控制无关变量,以测量行为反应的变化。

本章主要问题:1.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人格理论2. 多得拉和米勒的刺激反应理论3. 罗特的社会学习理论第一节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一、斯金纳其人斯金纳1904年出生于宾夕法尼亚洲的一个小镇上,父亲是一个律师。

童年时父母很少对他体罚,自幼起创造性很强,自制多种玩具和用具,对机械发明和应用有浓厚的兴趣。

他先学习文学,大学毕业后,他想成为一名作家。

他到了欧洲,但很快发现自己不可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重要的东西要说。

他于是放弃了成为作家的愿望,但他并没有失去对人类行为的兴趣。

加上他在欧洲徘徊之际,接触了巴甫洛夫和华生的许多著作,因而他回到美国之后就进了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

斯金纳终于在心理学领域中找到了自己的合适位置。

他为自编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发奋攻读心理学,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三年内获得博士学位(1931年)。

斯金纳是操作条件反射的创始人,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

斯金纳一生殊荣不断,于1900年8月去世。

主要著作:《有机体的行为》(1938年)《沃尔登第二》(1948年)《科学和人类行为》(1953年)《强化的程序》(1957年)《超越自由与尊严》(1971年)《关于行为主义》(1974年)二、操作条件反射与人类行为的学习运用斯金纳箱对动物进行研究,提出了他的操作条件反射的学习定义。

斯金纳认为学习即行为反应概率的变化。

斯金纳认为一切行为都是由反射构成的,而反射的基本要素是刺激和反应比行为学习理论所面临的任务,就是指出引起行为反应概率变化的条件,并提出一种分析各种环境刺激的功能的方法,以决定和预测有机体的行为如何习得、如何改变、如何消退。

5第五章_中小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与教育答案5第五章_中小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与教育答案

5第五章_中小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与教育答案5第五章_中小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与教育答案

第五章中小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与教育一、名词解释1.个性2.气质3.性格4.能力5.自我意识6.社会性7.同伴团体8.友谊9.亲社会行为10.社会技能11.性别角色二、填空题中小学生阶段正处于个体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个体社会化的初始阶段,可以说是人生的一个里程碑。

个性是个性心理的简称,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个性特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个性特征根据其表现的不同,可以分为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社会制约性。

个性结构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子系统,三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并由反应的外部特质表现出来。

气质的类型主要是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根据人知觉方式的不同把性格分为场独立型、场依存型两种类型。

1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把特质作为个性的基本单位,他把人格特质分为共性、个性两类。

学生性格发展受到他们已有的个性特点的影响,同一种教育措施,会因学生的个性差异而有不同的效果。

能力是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的人的能力。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及客观世界关系的一种意识,它具有复杂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

自我意识是个性社会化的结果,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12.气质的稳定性表现在各种活动中,具有以下特点跨时间和跨情境。

13.荣格把性格类型划分为内倾型—外倾型。

14.优势心理机能说的提出者是培因李伯特。

15.根据人类文化的形式区分性格的是斯普兰格。

16.德国心理学家克瑞其米尔提出了体型气质说。

17.强、不平衡的神经类型对应于胆汁质气质类型。

18.强、平衡、灵活的神经类型对应于多血质气质类型。

19.强、平衡、不灵活的神经类型对应于粘液质气质类型。

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第一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一、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1、观察与观察力: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人对客观世界感性认识的一种主动表现,是感知能力的核心和感知觉发展的高级形态。

观察力就是观察世界的能力,是有目的、主动地去考察事物并善于观察出客观事物典型的不显著的特征的一种能力。

2、观察的品质:目的性、精确性、敏锐性和系统性。

3、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1、观察的目的性增强;2、观察更具持久性;3、观察的精确性提高;4、观察的系统性和概括性增强。

二、中学生记忆力的发展特点1、高中阶段记忆趋于成熟。

20岁左右为记忆顶点。

2、有意识记日益占主导地位3、理解记忆明显占据优势。

高中生的意义记忆明显优于初中生,高中生机械识记能力落后于初中生。

4、抽象记忆的水平显著提高。

5、中学时期是记忆训练的最佳时期。

三、中学生思维力的发展特点1、抽象思维占优势,并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

初二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从初二开始,抽象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到高二初步完成,趋向成熟。

2、辩证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明显滞后于形式逻辑思维发展。

辩证逻辑思维是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

3、对问题情境的思维有质的飞跃。

提问方面趋于探究性;具有开拓性;具有批判性;求解方面中学生对问题情境的思维能够运用假设,使用以概念支撑的假设进行思维。

4、思维品质的矛盾性。

思维的深刻性与表面性共存;思维的批判性与片面性共存。

四、中学生想象力的发展特点1、有意想象占主导地位2、想象趋于抽象化、现实化3、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增加第二节中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一、情绪与情感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区别:1、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一种体验形式,情感则是同个体的高级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在社会文化生活中产生的情绪体验;2、情绪发生较早,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而情感体验则是人类特有的,是个体发展到一定年龄才产生的;3、情感比情绪更稳定、持久。

学校教育与人格的关系

学校教育与人格的关系

学校教育与人格的关系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教育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事业之一。

而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人格的培养不断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

那么,学校教育与人格的关系究竟如何呢?首先,学校教育是人格培养的重要场所。

学校作为一个集体教育的地方,是孩子们和青少年们接受教育的重要阵地。

学校里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以及学校方针政策等,都直接涉及到人格的培养。

在学校里,学生们会学习和接受各种各样的价值观、思想观和行为观,这些都会对学生的人格产生深刻的影响。

其次,学校教育也直接影响人格特质的发展。

人格特质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如诚实、守信、乐观等,而这些特质的形成多来自学校教育。

在学校里,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课堂讲授中的言传身教,都会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

比如,教师的言行不一致会教会学生撒谎,而教师的课堂教学和生活中言传身教中的正直、责任、同情、公正等都可以被学生模仿和学习。

此外,学校教育也会对人格的完善产生影响。

完善人格不仅仅需要学生本人的自觉意识和个人努力,也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作用。

学校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课程设置和评价方式,都可以影响学生的人格形成和完善。

比如,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全面锻炼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和判断力,从而促进人格的完善。

最后,学校教育也需要注重对人格的重视和培养。

近年来,人格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从课程设置到教学方法,都需要与人格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良好的人生道德和观念。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律己、担当和奉献的基础上成为真正优秀的人才。

总的来说,学校教育与人格的关系密不可分,并且学校教育在培养和完善人格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我们应该对学校教育更加重视,并且从教学法、守则等方面不断强调人格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具备优秀的人格素养。

333教育综合教育心理学考研笔记

333教育综合教育心理学考研笔记
一、心理发展及其规律:心理发展的内涵√ 二、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1、皮亚杰认知三、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心
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理
四、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1、社会性发展 发
2、亲社会行为√ 展
3、攻击行为 与
4、同伴关系 教
五、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 1、认知风格(即认识方式、认知类型)√ 育
2、场依存性、场独立性
补充: 1、守恒√ 2、学生的认知差异有哪些表现?为此教学应注意哪些方面?√ 3、人格差异与教育、性别差异与教育
2
一、心理发展及其规律 心理发展的内涵(名词解释):①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 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② 心理发展反应的是个体心理随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持续而稳定的系列变化过程, 主要包括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两大方面。 二、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简答/论述) 1、认知发展的实质是适应:即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 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2、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1)成熟:机体器官和系统的发育成熟水平直接影响着认知发展,是认知发展 的必要条件和基础。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2)练习和经验:指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 (3)社会性经验:社会情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文化的传递 (4)平衡过程:调节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引起认知发展的新建构 3、认知发展的阶段 (1)感觉运动阶段(0-2 岁):儿童通过感觉器官的运用来获得经验,主要是凭 借手的抓取和嘴的吮吸。 (2)前运算阶段(2-7 岁):儿童能运用语言或较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 的事物。凭借这种表象思维,儿童能进行绘画、象征性的活动,尚未获得“守恒” 的概念。 (3)具体运用阶段(7-11 岁):依靠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 群集运算,但其思维不能离开具体思维的支持。出现“守恒”的概念。 (4)形式运算阶段(11-16 岁):儿童已摆脱对具体事物的依赖,能以命题的形 式进行,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和理解符号的意义。思维已接近成熟水平。 4、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1)了解儿童如何思考 (2)了解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有限性 (3)提供活动和让儿童多参加社会活动 (4)创设最佳的难度:认知发展是通过认知不平衡来促进的,教师的主要任务 是通过提问来引起学生认知不平衡。 (二)维果茨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2011 年、2014 年北师大名词 解释) ①维果茨基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 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维果茨基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 称为“最近发展区”,即独立解决问题的真实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或与其他 儿童合作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②维果茨基认为,弄清楚 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即最近发展区,将会大大提高教学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三、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一)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简答/论述) 根据每个阶段不同的危机和冲突,埃里克森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同时 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 1、婴儿期(0-1.5 岁):本阶段的基本冲突是信任对怀疑。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 上的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性格的意志特征 、
1)自觉性。自觉、主动--盲目、被动 )自觉性。自觉、主动 盲目 盲目、 2)果断性。理智、果断--冲动、优柔寡断 )果断性。理智、果断 冲动 冲动、 3)坚韧性。勇敢—怯懦、顽强 脆弱。 )坚韧性。勇敢 怯懦 顽强—脆弱 怯懦、 脆弱。 持之以恒—虎头蛇尾 持之以恒 虎头蛇尾 4)自制性。自制—放任 )自制性。自制 放任

第三节 认知方式与教育
• 认知方式又叫认知风格,指个体习惯性 认知方式又叫认知风格, 的加工信息的方式。 的加工信息的方式。 • 认知方式无好坏之分,教师不必去改变 认知方式无好坏之分, 儿童的认知方式, 儿童的认知方式,但要根据儿童不同学 习方式,采用不同教育方法。 习方式,采用不同教育方法。 • 最常见的认知方式分类是:场依存型- 最常见的认知方式分类是:场依存型- 场独立型,冲动型-沉思型,同时型- 场独立型,冲动型-沉思型,同时型- 继时型。 继时型。
第二节 人格差异与教育
• 人格是气质和性格的总称。 人格是气质和性格的总称。 • 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比较稳定的动 力特征, 力特征,它表现在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强 速度、稳定性、 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及显露程度 等方面。 等方面。 • 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 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启示:我们在教育活动中要仔细 观察每个儿童的能力倾向,并给 予适当的激发和关怀。
二、儿童智能水平的差异
智力等级分布表 智力等级 智力超常 优秀 中上 中等 中下 临界 智力低常 IQ的范围 的范围 ≧130 120-129 110-119 90-109 80-89 70-79 ≦69 人群中的理论分布比 率(%) ) 2.2 6.7 16.1 50.0 16.1 6.7 2.2
• 如有人通过艺术、音乐和体育训练, 如有人通过艺术、音乐和体育训练, 有效提高了儿童的场独立性水平。 有效提高了儿童的场独立性水平。 • 3、教学方式与认知方式相匹配时, 教学方式与认知方式相匹配时 匹配时, 产生更好的效果。 产生更好的效果。
认知风格与因材施教
萨拉科( 萨拉科(Saracho,1980)的研究 的研究 • • • • 1、场独立教师——场独立学生(匹配) 、场独立教师 场独立学生( 场独立学生 匹配) 2、场独立教师 、场独立教师——场依存学生 场依存学生 3、场依存教师 、场依存教师——场独立 学生 场独立 4、场依存教师 场依存学生( 、场依存教师——场依存学生(匹配) 场依存学生 匹配)
第五章 心理发展的差异与 教育
• 子路问:“闻斯行诸?” •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 行之?” • 冉求问:“闻斯行诸?” • 子曰:“闻斯行之。” •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 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 惑,敢问?” •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 人,故退之。”
2.性格的类型 2.性格的类型
• 理智型与情绪型 • 外倾型与内倾型 • 顺从型与独立型 • 理智型、政治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 理智型、政治型、经济型、审美型、 与宗教型 • 社会型、理智型、现实型、文艺型、贸易型 社会型、理智型、现实型、文艺型、 与传统型
(二)教育启示
• 针对儿童的性格特征, 针对儿童的性格特征,采取适当的 教育方法,培养优良性格特征, 教育方法,培养优良性格特征,克服不 良性格特征。 良性格特征。 适当照顾儿童的性格特点, 适当照顾儿童的性格特点,采取灵 活多样的教育方法。 活多样的教育方法。
• 特殊智能是指完成某种专业活动必须具备的智 力。 • 如画家的色彩鉴别力、形象记忆力;音乐家区 如画家的色彩鉴别力、形象记忆力; 别旋律的能力、音乐表象的能力和感受音乐节 别旋律的能力、 奏感的能力。 奏感的能力。 • 儿童在特殊智能方面的差异表现得更为明显。 儿童在特殊智能方面的差异表现得更为明显。 • 加德纳认为人有 种智能,即言语智能、逻辑 加德纳认为人有9种智能 即言语智能、逻辑/ 种智能, 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 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 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 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 自然认识智能、存在智能。 自然认识智能、存在智能。 • 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基本能力,9 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基本能力, 种智能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的智能差异。 种智能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的智能差异。

痴愚

白痴
启示
• 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大多数正 常儿童身上, 常儿童身上,根据他们的水平 进行教育。 进行教育。 • 分辨出智能超常、正常、落后 分辨出智能超常、正常、 的分析,因材施教。 的分析,因材施教。

人才早熟。如王勃10 人才早熟。如王勃10 岁能赋,李白5 岁能赋,李白5岁通 六甲, 岁观百家。 六甲,7岁观百家。 莫扎特5岁开始作曲, 莫扎特5岁开始作曲, 岁试作交响曲,11岁 8岁试作交响曲,11岁 创作歌剧。 创作歌剧。
超常儿童的特点
• • • • • • • • 求知欲强, 求知欲强,兴趣广泛 观察力特别敏锐 想象力异常活跃 思维敏捷, 思维敏捷,理解力强 富有独立性和创造性 注意力具有很大的主动性和集中性 记忆力强 学习方法好
智力落后分类
智力障碍较少。能独立生活, 智力障碍较少。能独立生活,能从 事简单的劳动;有连续言语, 事简单的劳动;有连续言语,但学 习成绩很差, 习成绩很差,特别是思维能力明显 低下,计算有困难。 低下,计算有困难。 智力缺陷较严重。生活能半自理, 智力缺陷较严重。生活能半自理, 能学会一些简单的机械操作;只会 能学会一些简单的机械操作; 说简单的话,学习有明显困难, 说简单的话,学习有明显困难,数 概念缺乏或极简单。 概念缺乏或极简单。 智力水平最低。生活不能自理, 智力水平最低。生活不能自理,动 作有困难;缺乏言语, 作有困难;缺乏言语,或只会发出 不成句的个别单词,也不识数。 不成句的个别单词,也不识数。
• 可见,孔子根据教育对象的心理差 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态度和方法。
学习提要
1.智能差异与教育 2.人格差异与教育 3.认知方式与教育 4.性别差异与教育
第一节 智能差异与教育 智能泛指智力和能力, 智能泛指智力和能力,是一种心理特 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征,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我们主要讨论儿童智能类型、 我们主要讨论儿童智能类型、智能水 平和智能表现早晚的差异及其教育。 平和智能表现早晚的差异及其教育。
一、儿童智能类型的差异与教育
• 表现为一般智能类型的差异和特殊智能类型 的差异。 的差异。 • 一般智能是指完成各种活动都必须具备的一 些基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 些基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 想象力、创造力等,也称智力。 想象力、创造力等,也称智力。 • 儿童在以上方面表现出智力类型上的差异。 儿童在以上方面表现出智力类型上的差异。 如: • 分析型、综合型与分析综合型 分析型、 • 视觉型、听觉型、运动觉型与混合型 视觉型、听觉型、 • 艺术型、思维型与中间型 艺术型、
D、性格的态度特征 、 1)对社会、集体、他人等的态度特征 )对社会、集体、 如:激进或保守、集体主义或个人主义、正直或 激进或保守、集体主义或个人主义、 圆滑、热情或冷漠、诚实或虚伪、善良或奸诈等。 圆滑、热情或冷漠、诚实或虚伪、善良或奸诈等。 2)对劳动、工作、学习的态度特征 )对劳动、工作、 勤劳--懒惰 认真--马虎 节俭--浪费 懒惰、 马虎、 浪费、 如:勤劳 懒惰、认真 马虎、节俭 浪费、进取 --退缩 退缩 3)对自己的态度 ) 如自尊--自卑 自信--自我怀疑 谦虚--自负 自卑、 自我怀疑、 自负、 如自尊 自卑、自信 自我怀疑、谦虚 自负、自 自贱、 自暴自弃。 爱--自贱、自我完善 自暴自弃。 自贱 自我完善--自暴自弃
个体在认知活动中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个体在认知活动中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1)在感知方面:观察的整体型—细节型。 )在感知方面:观察的整体型 细节型 细节型。 2)在记忆方面:形象记忆型—抽象记忆型、整 )在记忆方面:形象记忆型 抽象记忆型 抽象记忆型、 体记忆型—局部记忆型 体记忆型 局部记忆型 3)在思维方面:形象思维型与抽象思维型、直 )在思维方面:形象思维型与抽象思维型、 线型—发散型、主干型—细节型、直觉型—分析型 线型 发散型、主干型 细节型、直觉型 分析型 发散型 细节型
(二)气质差异的教育意义
• 了解学生气质类型,帮助学生发展积极 了解学生气质类型, 品质。 品质。 • 根据学生气质特点进行个别教育; 根据学生气质特点进行个别教育; • 注意和防止胆汁质和抑郁质学生的病态 倾向发展。 倾向发展。
二、性格差异与教育
(一)性格差异的表现 1、性格特征的差异 、
A、性格的认知特征 、
一、气质差异与教育
(一)气质差异的表现
气质类型 主要心理特征 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 容易兴奋、难以抑制、不易约束 容易兴奋、难以抑制、 反应敏捷、活泼好动、 反应敏捷、活泼好动、情绪外露 安静沉稳、反应迟缓, 安静沉稳、反应迟缓,情感含蓄 对事敏感、体验深刻、 对事敏感、体验深刻、孤僻畏缩
三、儿童智能表现早晚的差异与 教育
• •
大器晚成。如爱迪生, 大器晚成。如爱迪生, 牛顿。 牛顿。 大多数人的正常发展。 大多数人的正常发展。
教育启示
• 要关注并着力培养那些智力早熟者,在 要关注并着力培养那些智力早熟者, 这些儿童中经常会造就一些对社会卓有 贡献的人物; 贡献的人物;如果不能对他进行及时的 培养,则会浪费人才。 培养,则会浪费人才。 • 不能轻视那些发展较慢的儿童,在这些 不能轻视那些发展较慢的儿童, 儿童中,有的可能是大器晚成者。 儿童中,有的可能是大器晚成者。
一、场独立型-场依存型 场独立型- • 根据人对外界环境依赖程度的不同,可 根据人对外界环境依赖程度的不同, 对外界环境依赖程度的不同 将认知风格分为: 将认知风格分为: 场独立性:信息加工时,对内在参照有 场独立性:信息加工时, 较大的依赖倾向,心理分化水平较高, 较大的依赖倾向,心理分化水平较高, 主要依据内在的标准或内在参照, 主要依据内在的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 交往时,不够细心、不能体察入微。 交往时,不够细心、不能体察入微。 场依存性:信息加工时, 场依存性:信息加工时,对外在参照有 较大的依赖,心理分化水平低, 较大的依赖,心理分化水平低,处理问 题时往往依赖于“ 题时往往依赖于“场”,与别人交往时 能考虑到对方的感受。 能考虑到对方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