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合集下载

新课标教材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新课标教材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以毫不过分的说,井井有条的课堂秩序只适合教师的
“表演”,而不适合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应从 “怎样让课堂秩序更好”转到“如何让课堂‘活’起 来”。
二 新课标教材的教学
1、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难度
新教材更多的是关注学生身边的化学 知 识,而在知识的深度则另有目标,因此在 教学内容处理上一定要严格控制难度,不 宜对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过多拓展。
2.更新教学内容 转变课程结构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去
注重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
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
和技能。
3、更新教学形式 转变课堂主体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育要转变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 式,从被动的接受式教育转向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可
新课标教材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来安中学 赵克平
交 流



新课标教材的认识 新课标教材的教学 新课标教材的思考
典型案例
一 新课标教材的认识
1.更新教育理念 转变课堂功能
新教材的编写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 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是新教材编写的核心理念, 力求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立体教学目标的相互融合,尤 其突出后者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迫切期待我省具体高考方案出炉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一课时)
四 典型案例━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
2007.8.18

4.作业 测评设置形式多样化
三、新课标教材的反思
• 新教材在我省的改革才刚刚实施,而 对于教学的改革也不会停滞不前,谁先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研究与实践栏目的分析和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研究与实践栏目的分析和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研究与实践栏目的分析和教学反思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领域的不断进步,课堂教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形式,各种教学资料层出不穷。

而《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研究与实践》栏目作为一种针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参考资料,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素材和教育理念。

本文将对该栏目的特点、内容以及应用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旨在提高化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研究与实践栏目是一本以高中化学课程为主题的教学参考资料,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点深入剖析:该栏目通过对高中化学新教材的解读和分析,深入剖析了各个知识点的理论基础、实践应用和教学方法。

这有助于教师理解和掌握各个知识点的本质和内涵,提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2. 实验教学实践:针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该栏目详细介绍了各种实验的设备、步骤和实验原理,并提供了一些实验教学的案例和教学设计。

这样的实践性内容有助于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教学资源推荐:在栏目中,不仅提供了教师参考书目和论文推荐,还分享了一些教学案例、课件和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资源库。

这些优秀的教学资源为广大化学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参考,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上述特点使得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研究与实践栏目成为了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参考该栏目,教师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的关键点和难点,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也运用了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研究与实践栏目的部分内容,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例如,在讲解电化学时,我通过参考该栏目对于电解概念的解析和实践案例的介绍,设计了一些富有趣味性的电化学实验,并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加深对电解的理解和应用。

这样的实践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此外,我还利用该栏目中的教学资源推荐,选取了一些高质量的教学视频和课件来辅助课堂教学。

一份利用现行教材落实新课标的典型单元设计与实施案例或基于课例实践的教学反思(含教学改进策略)

一份利用现行教材落实新课标的典型单元设计与实施案例或基于课例实践的教学反思(含教学改进策略)

新课标视角下教材的巧用与实践思考
随着新课标的推进,如何结合教材落实其精神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本次,我将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中华传统文化”单元为例,分享我的实践与反思。

在“中华传统文化”单元中,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书法、绘画、戏曲等多种文化形式。

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精神,我在教学设计上做了如下调整:
1.跨学科整合:结合美术、历史等学科,让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增强了对其他学科的认识。

例如,在讲到书法时,请美术老师讲解书法的艺术特点,历史老师补充书法的历史背景。

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博物馆、艺术馆等,让他们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设计书法、绘画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

3.思维培养: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让他们在欣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认识到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总之,经过一个单元的教学,学生们不仅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整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同时,这也提醒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教材,更要“用教材教”,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和思维培养。

高一英语新教材教学反思

高一英语新教材教学反思

高一英语新教材教学反思从事英语教学22年,接触高中新教材,蓦然回首,发现自己的体验颇深,这包括在教学上以及和学生的交流相处方面。

总的来说,感受最深的是:高中英语教学要一气呵成,不能忽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密切注意全体学生的思想变化, 及时从学生那里反馈信息。

下面从教学方面谈谈我的感想,我在这里只是抛砖引玉,如有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Ⅰ. 教学方面:注重常规教学中求创新一、注意高一年级与初中的衔接过渡:高一新学期开始,我们可以通过入学考试等了解学生的大致水平,及时给学生弥补初中的缺漏知识。

利用开学后一月左右的时间从语言、词汇、句型、语法等方面帮助学生系统复习。

尽快使学生适应高中英语教学,具体做法是: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坚持尽量用英语授课,要求并鼓励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根据高考要求,从高一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外,课后加强与学生接触,尽快和学生熟悉起来。

二、对《高中英语新教材》的认识:1. 新教材的特点:话题与时俱进语言地道自然教学理念先进倡导体验学习引导探究学习编排体系合理设计图文并茂留给创造空间单元生词大幅增加语法进度大步加快2. 新教材的困惑:生词量大、分散、难记有的解释欠科学有的答案值得商榷排版有误,使用不便阅读设题或易或难,缺乏深度听力多而长,设题较难写作任务较多,难以完成录音带制作欠科学,不便灵活操作3. 关于如何使用教材的问题:新教材按版块设计,但版块之间在内容上联系比较松散,各个版块都有新单词和新的语法项目,应如何把握教学重点就成了关键。

过去的教材围绕主对话(dialogue)和主课文(text)来设计,重要词汇和语法都隐含在对话或课文里,练习则围绕重点词汇和语法项目来设计,所以教师觉得容易把握重点。

新教材以话题为主线,按知识与技能的不同组合方式,以版块形式来设计。

新教材把每个单元的重点语言项目渗透到各个教学部分中, 以保证学生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实践物理新教材教育教学的反思

实践物理新教材教育教学的反思

实践物理新教材的反思黑龙江省大庆市教师进修学院胡新民大庆萨尔图区是国家级课改实验区,使用的初中物理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下和九年级共三册书。

刚打开新教材,看到里面的内容,真显得有点生疏、无所适从。

但经过两年多对新教材的实践探索,现在反思一下,真觉得它很有新意,犹如一缕清新之风,吹响了这沉闷多年的教坛,体现了物理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新思想。

一、从传统中走出,凸显物理教育新思想传统物理教学观念,倾向于把学生的脑子看成仓库,物理教育的任务就是往仓库里灌入知识、概念、公式,认为物理的功能在于学会知识、学会应用、进而训练思维;认为学生学会物理基础,会按部就班地把题目做出来就可以了,这实际上限制了学生思维,对应用也没有好处。

新教材体现了物理教学新思想,它着眼于开发人的大脑,启迪学生智慧,放手学生实践;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尤其是初中学生,从身边发生的现象走向物理,学生既感兴趣,又觉得非常有意义。

一种以人为本的科学探究渴望从此被点燃,智慧大门从此被打开,学生能像科学家一样由模仿到自觉不自觉地从身边的现象开始新一轮探究,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总结规律。

就像“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引发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一样,学生学会从现象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论证,总结,理性思考。

其次,物理学科是一个相对联系的科学体系,新教材的实施,其目的就是使学生具有科学的素养,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养成尊重事实,勇于创新,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发展观,把所学物理知识服务于人类社会。

二、突破传统框架,构建以人为本新体系(一)教材结构编排新,打破传统框架传统一味强调知识体系,忽略学生学习感受和教师讲授效果。

如果说传统教学是让学生先学习,在学习的基础上会运用,那么新课程及当今社会的要求则是我要用,所以必须去学习,去探究(当今社会的知识怎么学也学不完,所以必须有动力,才会去学习,才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小学新课程教学反思

小学新课程教学反思

小学新课程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对小学新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反思。

首先,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
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堂中加入了更多的实践活动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能够亲
身参与和实践,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发现学生在此类活动中表
现出更大的积极性和兴趣,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然而,我也发现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组织上,我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准备,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此外,由于教师需
要更多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需要更好地掌控课堂氛围和学生的参与程度。

另外,我还要积极借助新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比如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资源。

这些新技术可以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同时,也需要
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确保教学效果。

总体来说,小学新课程教学给我带来了很多挑战,但也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潜力。

只有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培养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新课本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本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本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与目标在本学期中,我们使用了新课本进行四年级下学期的语文教学。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生字词、语法和阅读理解等方面。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并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首先,我们注重课文的教学,通过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其次,我们注重生字词的教学,通过记忆和运用,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词汇。

同时,我们也注重语法的学习,通过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语法知识。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阅读理解和写作的训练,通过阅读和写作,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成果与不足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课文内容,对生字词和语法知识有一定的理解。

同时,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有所提高,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也有所增强。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其次,部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

此外,我们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需要更多的激发和引导。

四、教学改进与展望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我们将在下学期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首先,我们将更加注重课文的教学,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其次,我们将加强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指导,通过更多的练习和反馈,帮助他们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同时,我们也将采取更多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通过多种方式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总的来说,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我们相信,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学期的语文教学将会取得更好的成果。

人教版新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通用9篇)

人教版新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通用9篇)

人教版新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通用9篇)人教版新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通用9篇)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

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新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通用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1xx月xx日,我们相聚莱州市双语学校,进行鲁教版英语新教材的培训活动。

培训期间,教研员为我们安排了丰富的内容,包括威海教研室教研员对教材进行全方位解读,以丰富的知识内涵进行精辟的阐述,使我们对新教材有了更深的认识。

此次培训,还有三位在一线教学的骨干教师用新教材给我们讲了三节精彩的示范课,使我对英语新教材的教学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实在是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在此次培训中专家老师能深入浅出地分析新教材的特点,将本教材的语言知识点作了详细地分析,使得我们对于教材的重点、难点能准确地把握。

语言点通过听说读写模块操练效果清晰可见。

对于专家老师的讲座我有如下感想:一、新教材课程建设上拓宽了英语学习的渠道,营造了英语的学习环境。

我们的教学必须从课内引申到课外,不要放弃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二、新教材注重语言积累,开发学生潜能,不过早强调语法,不求系统,但求应用。

这就要求教师决不能把课堂变为自己的“一言堂”,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地展示自己的口才,而要将话语权还给学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强调学生自觉参与,提高学生的感受和表达能力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语言实践机会。

三、教师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过去的“接受性学习”为“接受性、体验性、研究性”学习方式相结合。

其次,我们聆听学习了三位教学经验丰富并在一线教学的优秀骨干教师的示范课。

她们的课对新教材进行了很好的演示和挖掘,能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在教学中积累的工作经验介绍给我们。

使我们更快的熟悉了新教材,并能准确地把握每一部分的重点,难点。

同时也了解了如何将教改新理念转化为教师的具体的实践操作,觉得很受用。

新课本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本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本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反思引言本文是对新课本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的反思和总结。

本学期,我采用了简单直接的教学策略,力求避免法律复杂性,并在独立决策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在此文档中,我将分享我在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并提出一些建议。

教学目标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和练习,学生应能够熟练掌握课本中的知识点,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情境中。

教学策略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我尽力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创造情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2. 激发兴趣:我注重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通过引入有趣的故事、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欲望。

3. 个性化教学:我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材,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4. 多媒体辅助:我运用多媒体技术,使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资源来辅助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教学效果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实践,我观察到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许多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和活动中。

然而,也有一些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有些学生的学习进度较慢,需要更多的时间和个别指导。

此外,一些学生对于课本中的抽象概念理解困难,需要通过更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加以巩固。

改进建议基于本学期的教学反思,我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个别辅导:对于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我将加强个别辅导,提供更多的练习和指导,以帮助他们跟上整体进度。

2. 知识拓展: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我将提供更多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情境,让学生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4. 反馈机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新教材试验总结范文

2024年新教材试验总结范文

2024年新教材试验总结范文2024年,我校开展了新教材试验项目,旨在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经过一年的试验与实践,我对新教材试验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首先,新教材试验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更生动的学习内容。

该教材以实际案例为依据,通过引入真实的故事、数据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使用了教材中的短篇小说作为教学材料,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情节中的冲突和教训,使学生在阅读中快乐地成长。

同时,新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设计实验和项目,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新教材试验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教材侧重知识的传授与考核,而新教材则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

通过设计各种课外活动和社团实践,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培养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比如,数学课堂上,教师组织了一个数学竞赛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复杂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与反应能力。

再次,新教材试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课堂中引入了大量的思维导图和启发式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科学课堂上,教师组织了一次实验,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提出自己的猜想并验证,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总的来说,2024年的新教材试验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新教材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提高了教学效果。

然而,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例如,新教材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能力,教师培训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此外,如何评价新教材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总之,新教材试验给教育教学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路和变革,对学校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总结和评价,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贡献。

统编教材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统编教材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统编教材的心得体会和感悟自从国家开始实施新一轮统编教材改革后,家长、学生以及教师们都对统编教材充满了期待和疑虑。

而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新教材对教学带来的重大影响。

统编教材的优点首先,统编教材让不同地区的学生能够受到同样的优质教育。

过去,由于各省份的教育标准和要求不一,导致教材质量和学生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

而现在,经过统一制定的教材,无论是在教材编写、调整、使用等方面都已经达到了相当统一的程度,能够让学生们接受到同等的素质教育。

其次,统编教材强调了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新一轮统编教材减少了重复和重叠的知识点,增强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显著提升了教材的科学性和可读性。

同时,统编教材也突出了国家和时代的主题,在教材中增加了社会实践和综合实践的内容,让学生们对国家和社会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最后,统编教材提供了更好的教学资源和支持。

新教材采用了全新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教材中增加了更多的案例分析、思考题、探究活动等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更轻松、自由地学习和了解知识。

统编教材的挑战然而,统编教材并非没有缺陷和挑战。

首先,教材更新周期和教学实践的需要并不完全一致。

教材更新周期通常会比较长,而且难以跟上教学实践的进度和需要。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自行寻找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资源和补充材料,以便更好地补充教材的不足之处。

其次,统编教材的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不够紧密。

新教材虽然注重素质教育的涵养,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定的分离和矛盾,尤其是在理论和实践内容的解决上,需要更多的创新和探索。

最后,统编教材的使用需要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技能来适应。

统编教材并不是万能的,而是需要教师们结合教学实践的需要来灵活运用。

因此,教师需要学习和掌握多种教学方法,来更好地实现教材的价值。

结语综合来看,统编教材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通过统一标准和要求,提高教材质量和学生素质,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问题。

但我们相信,随着教学科技和方法的不断更新和创新,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好统编教材这一教育资源,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系统和优质的教育。

教师编写教材的反思与建议

教师编写教材的反思与建议

教师编写教材的反思与建议教材是教师教学中的重要工具,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质量。

然而,目前一些教材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因此,教师在编写教材时需要进行反思与改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提出教师编写教材的一些反思与建议。

首先,教师应该审视教材的内容。

教材的内容应该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契合,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材的内容应该时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需求,比如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关注社会热点等等,从而在编写教材时更加贴近学生。

其次,教师应该注重教材的组织结构。

教材的组织结构应该合理有序,层次清晰。

教师可以通过按照知识点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编排,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消化和吸收知识。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教材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避免知识的割裂和零散性,使学生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三,教师在编写教材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材不仅仅应该是知识的堆砌,更应该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在教材中设计一些启发性问题、案例分析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第四,教师在编写教材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而教材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因此,教师在编写教材时应该注重设置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实地考察等方式提升教材的趣味性,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第五,教师在编写教材时应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不同学生具备不同的学习能力和特长,教材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在教材中增加一些扩展内容,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机会。

同时,教师还应该为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一些专项培养的机会和资源,激发学生的潜能。

新教材试验总结

新教材试验总结

新教材试验总结一、试验目标与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材作为教育过程中的核心资源,其质量与适应性日益受到关注。

新教材试验旨在评估新编写教材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以便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本次试验的背景在于对现有教材进行全面的审视和更新,以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发展需求。

二、试验过程与方法试验过程分为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

在准备阶段,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试验计划,包括试验目标、参与人员、试验时间表和评估标准等。

在实施阶段,我们按照计划对新教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使用,并记录了学生的反馈和教师的评价。

在总结阶段,我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处理,以评估新教材的实际效果。

试验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

我们设计了针对学生和教师的问卷,以收集他们对新教材的看法和建议。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个别访谈和课堂观察,以获取更详细、深入的信息。

三、试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新教材在知识点的呈现上更加清晰、系统,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新教材中的活动和实践环节丰富多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普遍认为新教材更具操作性和指导意义,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新教材在某些知识点的处理上还不够深入,部分学生的适应能力有待提高等。

四、教学反馈与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收集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建议:进一步优化新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加强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

增加更多的实践活动和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加强对新教材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学生和教师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定期对新教材进行评估和修订,以适应教育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

五、展望未来与展望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新教材的实施效果,并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

《新课标》指导下的英语教学实践——一节语法课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新课标》指导下的英语教学实践——一节语法课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新课标》指导下的英语教学实践——一节语法课的教学设计和反思新课程的改革、新课标的学习已经实施了几个年头了。

最近按学校的要求大家都在学习新课标,这些天通过对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我进一步明确了《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教学与评价的要求,进一步理解了初中英语教材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通过我们教研组的学习,看到了新课改的所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后,我真是受益匪浅,从中得到了很多的启示和深深的思考。

要求我们跳出传统英语学习的旧框框,接受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学习和培训,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

做为一个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教师非下苦工夫不可。

为了适应英语新课程改革需要,尽快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要转变教育理念,迎接新的挑战新课标要求我们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与定位。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评价长期存在的一大问题是过分强调薽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

“一考定终身”是许多学生丧失了学习与发展的机会。

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过于注重学业成绩。

忽视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过于强调量化和书面测试。

忽视学生对自身的评价。

忽略了高中英语教学的人文性目的,忽略了语言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习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树立新的学生观。

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重新认识师生关系。

素质教育的精神要求我们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需要与发展的愿望。

四年级下册语文新版教材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语文新版教材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语文新版教材教学反思1. 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册语文新版教材紧紧围绕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设计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在教材内容上,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强调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多方面的能力提升。

同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编排了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教学目标四年级下册语文新版教材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语文运用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技巧。

具体目标如下:- 增强学生的词汇量,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 培养学生流利、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大意,培养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强化学生的文化底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教学方法在四年级下册语文新版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具体方法如下:-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任务驱动法: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对比教学法:通过比较不同文章的写作手法,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4. 教学反思在四年级下册语文新版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不断反思,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以下是一些建议:-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设置疑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活力;- 强化基础知识的教学。

加强对学生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训练,为学生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新教材实施中的问题与反思

新教材实施中的问题与反思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材改革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新教材在内容、形式、理念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然而,在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

一、问题1. 教师对新教材的适应性问题新教材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材解读等方面。

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新教材的适应性问题较为突出,表现为:(1)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不能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2)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对教材的运用不够灵活,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学生对新教材的接受程度问题新教材在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但部分学生对新教材的接受程度较低,表现为:(1)学生对新教材的内容和形式感到陌生,难以适应;(2)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兴趣不高,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3)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效果不明显,成绩提升不明显。

3. 教学评价体系的问题新教材的实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评价体系。

然而,目前我国教学评价体系仍存在以下问题:(1)评价方式单一,过分依赖考试成绩;(2)评价内容与教材目标不符,未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3)评价结果与学生的发展需求脱节,未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反思1.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针对教师对新教材的适应性问题,应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具体措施如下:(1)开展新教材培训,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2)组织教学研讨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新教材的教学方法;(3)鼓励教师参加教学研究,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接受程度针对学生对新教材的接受程度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3)加强家校沟通,共同促进学生成长。

2024年新教材试验总结范文

2024年新教材试验总结范文

2024年新教材试验总结范文____年新教材试验总结一、引言____年,我国教育部组织了一次新教材试验,旨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本次试验历时一年,覆盖全国各地的中小学。

经过一年的实施和调研,本文将对新教材试验进行总结,以期对未来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建议。

二、新教材试验的背景和目的近年来,我国教育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偏重知识灌输,缺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有效手段。

为此,教育部决定开展新教材试验,通过改革教材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以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新教材试验的主要目标包括:一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丰富教学内容,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三是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社会能力的发展。

三、新教材试验的内容和实施情况1. 教材体系改革新教材试验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进行了教材体系的改革。

在小学阶段,教材内容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入了更多的实践活动和探究课题。

初中阶段,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现实,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高中阶段,教材内容更加深入,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专业能力。

2. 教学内容更新新教材试验注重更新教学内容,使之与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相适应。

教材内容更加注重问题导向和实践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入了更多的课外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经验。

3. 教学方法改革新教材试验推动了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被逐渐淘汰,而引入了更多的探究式教学、任务型教学和团队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实际操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新教材试验的效果评估新教材试验的效果评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师生反馈教师们普遍认为新教材试验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现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4年六年级新教材使用工作总结

2024年六年级新教材使用工作总结

2024年六年级新教材使用工作总结
1. 教材编写:本次新教材的编写在教学理念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实践操作。

教材内容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知识,并增加了一些拓展性的题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材布置: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新教材在布置上加强了版式设计和形式多样化的练习题目。

教材的布置更加直观、清晰,注重知识点的流程性和逻辑性。

3. 教学实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还注重开展课后作业的批改和讲评,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学生反馈: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和测试成绩等反馈,我们发现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加,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有所提高。

学生们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更加活跃,对各种问题的思考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升。

总之,2024年六年级新教材的使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和教师都对新教材有了更多的认同感。

但也要不断反思和改进,进一步合理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 1 页共 1 页。

学习实践新课程感受反思新成果——苏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实施体验与感受

学习实践新课程感受反思新成果——苏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实施体验与感受

学习实践新课程感受反思新成果——苏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实施体验与感受中学数学杂志2011年第5期学生的解题能力,在后期的确是超过老师的,如果教师学生同场竞技,说不定教师还会输给学生.当然,我们应该高兴一好教师是以教出超过自己的学生为荣的.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是要向学生学习.而在平时作业或考试过程中,一些学生的解题思路,一些别样的解法,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因此,教学相长,向学生学习不是降低自己的身份,而是一种境界,一种提高.2.5数学教师也要创新?张奠宙和赵小平教授说:"创新并非要处处'优先"'.这句话说得真好啊.展开来理解是,创新并非都要优先,也并非都是好的.是啊,那些犯错误的创新,那些违法乱纪的创新就不是好的,而是坏的,当然不值得提倡.但对于数学教师的解题创新,那肯定是好的.名师出高徒,通过教师的创新带动学生的创新,数学的百花园才能姹紫嫣红.创新除了解决问题外,还包括提出新问题,比如出题,命制一些好题;有价值的题,当然包括教学创新,思维创新,管理创新,等等.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智慧和积极进取.当然,数学教师的教学不仅仅是解题,还有原理的讲解,知识来龙去脉的梳理与传授,等等,是一个系统工程.培养创新人才,离不开教师的创造.是啊,高素质的教师造就高素质的学生."善学习,会创造"就是高素质.学习解题,学习创造,应该成为数学教师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以此共勉!参考文献.[1]张奠宙,赵小平.创新并非要处处"优先"[J].数学教学.2010,11:封底.作者简介童其林(1963一),男,福建永定人,高级教师,2010年评为特级教师,曾有200余篇文章发表,主要从事教学管理研究与数学教学研究.学习实践新课程感受反思新成果——苏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实施体验与感受江苏省高邮中学225600黄桂君2005年江苏进入高中课程改革,开始新课标下的新教材实验,下面将我们在高中数学教材(苏教版)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验,感受,向读者做个简单的汇报.1认真学习《课标》,钻研《教材》,执行《要求》首先认真学习,理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钻研,熟悉新课程教材及其教学参考书,把握,执行《江苏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高三复习还加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数学说明》)(以下简称《说明》).实践表明,教师对教材的内容不难把握,就是对教材的教学深度不知道如何把握(往往容易走上老路).起初常常遇到一些问题,如1.判断函数厂()= ————.的奇偶性.2.函数Y=si一+√1+++los,∈10,W盯-I的最大值为.题目没有问L叶J题,也很好,就是觉得有疑问:这样的问题给学生练习合适吗?为什么呢?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6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许多老师对《课程标准》学习不够,对它的理解不到位(实事求是地讲也很难到位),所以容易错位(讲偏了)或越位(拓宽加深).为了帮助我们准确,适度地把握《课标》提出的目标,内容和要求,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避免出现各种偏差,确保高中数学课程改革顺利进行,根据我省高中数学教学实际,江苏省教育厅还特别组织研制出台了《要求》.每个模块或专题设置"课程目标","学习要求","教学建议"三个栏目,2009年9月还根据江苏省"五严规定"的有关要求对其中的"学习要求"进行了一些修订,内容详细,指导性强1._ 我们的做法是,不管新教师还是老教师,教某章节时,都要先认真地对照《课标》主要是《要求》(高三还有《考试说明》),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再认真: 地学习,研究一遍,所有的例,习题都必须做一遍(例题要在看其解答之前做一下),感受教材编写的意图;看看教材编写专家们的相关指导系列文章或新课程有关培训的系列讲座等,了解他们的建议.这兰竺豳是最起码的要求,也是顺利进行教材实验的一个基本条件,然后再准备教学设计等.对一些特别的教学内容如"诱导公式"等,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传统的方法(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中),新教材的方法等进行"同课异构"实验,比较,感受.这也是我们的一个扬州市十一五课题《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策略比较研究》的研究.实际情况是还有不少老师根本不看《课标》,《要求》,特别是后者甚至不知道,往往被配套的教学案或导教案,同步导学,习题集,网上现成试卷等所吸引,拿来主义(不管是否符合学习要求,有些是超前的,有的根本不作要求),既坑害了学生也累坏了自己.所以要加强学习,加强研究.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精简高效.2教材实验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下面几个方面的体验与感受,时刻提醒着我们在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穿新鞋走老路.2.1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有10个基本理念,6个具体目标,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定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评价者;学生是在教师引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参与学习者;师生的关系是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强调反思,强调合作.教材"力图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的,与他们经验紧密联系的背景中感受数学,建立数学,运用数学".面向所有学生,为学生的不同发展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最佳发展.如教材中随处可见的思考,阅读,链接,问题探究等等,我们认为有的不仅是要求学生思考阅读探究的,也是要求老师思考阅读探究的.如思考:"你还能通过其他途径求点尸到直线Z的距离吗?"(必修2);"尝试用其他方法证明正弦定理"(必修5).阅读:《小孩子的"发现"》(选修2—2);《圆锥曲线起源》(选修2—1).链接:《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叠加》(必修4).探究?拓展:若为锐角(单位为弧度),试利用单位圆及三角函数线,比较O/,sin,tanOt之间的大小关系(必修4).问题探究:"将一个半径为的篮球放在地面上,被阳光斜照留下的影子是椭圆.如果将光源换成点光源,那么影子可能是抛物线吗?"(选修2—1)等等.关注了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需求,主体行为(要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能力的培养.2.2教材编写的教学内容追求直观化和精简化.着名华裔数学家项武义提出,基础数学教学改革应追求返璞归真的理念,应当直观化和精简化,获得了中外数学教育专家的一致认同.华东师大张奠宙教授指出:教师要淡化对教材的崇拜,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如何将课本上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我们使用的实验教材较之过去教科书少了一些严谨,抽象的味道,每章均有章头图和引言,活泼,具体,每一面都留有空白位置,便于学生学习时笔记使用.教学内容明确简洁,揭示数学的本质,还原数学的本来面目.有些内容的安排呈螺旋式上升.教材在将课本上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上下了功夫,取得了成效,感谢教材编写的专家们,减轻了我们的负担,并使我们的数学课越来越有数学的味道, 即感受到对数学本质的体验.如"抽样方法"简单明了."COS(一)与余弦定理"的向量推导精简化.借助计算机或计算器"探索对数的运算性质,研究函数),=Asin(O)X+)的图像等"直观化.2.3情境设计新颖,实际应用广泛.教科书最引人注目的是每一章,几乎每一节的导人,"人口浅,寓意深",问题情境创设恰当,符合学生的实际.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给人以亲切感, 把学生引导到教科书中来.如选修2—2中,"导数及其应用"这一章的导人,用气温变化的快与慢,"陡增",曲线图等来引入"平均变化率";用华罗庚举的摸球的例子导入"数学归纳法"等.既重视讲数学思维和逻辑,又重视讲数学的实际应用,数学应用题几乎充满了整个教材.明确为一节内容的实际应用就有如函数的模型及其应用(必修1);三角函数的应用,向量的应用(必修4),正余弦定理的应用(必修5),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选修2—2),计数应用题(选修2—3)等.2.4例题有很强的典型性,示范性,习题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例习题的选择精致,有传统的经典题,也吸收了优秀的高考试题等.例题后面有练习;习题与复习题分为"感受?理解,思考?运用,探究?拓展"等几个层次.供我们不同学校,不同层次的班级选择.我非7舅%∞跷舅葛名舅锣中学数学杂志2011年第5期常重视课本例习题的利用,在让学生做什么样的习题,做多少才能取得高效益上,倾注了不少时间,凡布置的每一条练习,都事先做一遍,将不适当的习题(如重复的,偏难的,后续求解简便的等)毫不犹豫地去掉多数情况下布置作业都是去掉X×条,或将教材中某例题,某练习题,某复习题等中的某一题改为…,或将课上讲的某一问题再增加一小问等等. 如"已知三角形的顶点是A(一5,0),B(3,一3),C(0,2),试求这个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传统经典题)"已知过原点0的直线与函数y=log的图象交于,曰两点,分别过,日作Y轴的平行线与函数Y =log:图象交于C,D两点.(1)试利用相似形的知识,证明0,C,D在同一条直线上;(2)当BC∥轴时,求A点的坐标."(高考改编题)其中许多习题成了一些高考试题的来源,如2010年江苏高考题最为典型的是17题测量电视塔高的三角应用题,源于苏教版数学必修5第11页习题第3题(求东方明珠电视塔的高度)与第92页习题第11题的整合加工.2.5教学参考书别具一格,指导性强.如将相应的教材内容镶嵌其中,教学要求写在周边,指导简明扼要,每章后面还给出了"本章参考答案"(有的习题还给出多种解法很详细),使用方便(可不必再用学生使用的教材).每章都给出一个教学案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1问题情境,2学生活动(问题1,问题2,…;或探索1,探索2,…),3建构数学,4数学运用(巩固练习),5回顾小结,6课外作业等.充分体现了教材教学内容组织的主要呈现形式:问题情境一学生活动一意义建构一数学理论一数学运用一回顾反思,无时不在提醒着老师在备课时,在课堂上不要穿新鞋走老路.这种强化对青年教师促进很大,使得我省高中数学青年教师在全国优秀课等教学基本功比赛中成绩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3值得讨论,思考的问题3.1追求高考数学考试分数及升学率,影响了课标精神,教材理念,教学要求的贯切和落实.有些地方,学校对高考语数外三门总分的评价赋予了数学很高的权重,让数学承担了更多的责任, 严重干扰了数学新课程的实施,影响了实验质量和效果.如(1)赶进度,3年的内容两年教完(文科一年半讲完),周课时的安排对比课程计划已面目全非(当然,课时紧也是事实),拿出大量时间进行高8考复习;(2)"注入式"教学在高中年级经久不衰,时不时的陷入"概念——例题——练习——习题"的教学模式,概念教学一带而过,然后就是拼命的讲题目,看谁讲得多;(3)不注重基本概念,不注重对数学本质的揭示,对数学概念等本质问题的理解一知半解,缺少体验;(4)强调大运动量的机械重复训练,注重解题技巧,题型方法的归类等应试技能,而不重视核心的数学思想方法等.有些学生靠重复操练做题,尽管考试成绩尚可,但是缺乏数学素养.实事求是地说,我们的数学教学存在许多急需改进的地方.教科研及其评价应去繁琐化;教育要少一点内部折腾,少一点外部干扰.3.2有教材,还需要每节课都编写教学案或导学案,以及使用众多的教辅资料吗?过去一直只有教案一说,10多年之前出现了学案,一体化教学案,现在又出现了导学案,"活动单" 等说法.教材已经将课本上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做得很好了,而我们还要再另搞一套导学案,以至于现在学生上课都不需要教材了,丢掉或忽视了课本.客观的讲不能否认导学案的作用!但现实是许多导学案就是将教师用书中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等摘录一点,将教科书中的例题抄一遍,将书中练习题,复习题拿来一些.即概念,定理,公式等的罗列,加上基础小题几条,大例题几条,巩固几条,作业几条等."粗制滥造",增加了教师备课的负担,压力,造成很大的浪蓿.导学案重在引导,是对教材的一次"再创造",这谈何容易(受能力水平的限制,你能达到或超过教材的编写水平?).当然这中间还有各种教辅材料的干扰不能丢掉教材,转化为对导学案,配套教辅资料的依赖.无论山东杜郎口中学的"预一学导航"模式:自主,合作,探究,还是江苏如皋的"活动单导学"模式,都强调课前的预习.我个人以为概念性强且概念较多的课,实际应用问题课,习题讲评课等学生可以提前预习一下;而有"发现规律"内容的课就不应要求学生预习,我一般不提倡预习,甚至反对数学新授课要求学生预习.因为这些知识预习后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问题意识的培养, 否则有不少时间是在做秀.3.3重视课标,教材,但不崇拜课标,教材.事实上,不能说课改的所有理念都正确,实验教材完美无缺.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常遇到问题: (1)初高中内容"衔接不够"的问题;(2)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问题;(3)各模块间的呼应中学数学杂志2011年第5期.豫,舅彩荔Z((如必修模块顺序的设置.原顺序12345第一学年安排内容(函数I,立几和平几初步)多,重要且难;任意角三角函数没学,立几中的角和直线的倾斜角就很难到位等.刚开始时总怀疑自己的观念跟不上, 后来通过交流学习有了一些同感,比如认为采取14523等相对合理))及与学生学习实际的问题; (4)选修,学生兴趣与高考的矛盾问题(如江苏2010年高考试题中的16(2)求"点到平面PBC的距离";18(1)求"点P的轨迹"以及第(3)问中的求直线与椭圆的交点坐标等.引起了大家对于《教材》, 《课标》,《要求》,《说明》相互间关系的讨论);(5)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实际的问题等.你可以大胆地对教材提出问题,要用自己的观点,不要人云亦云.如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直线的斜率,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角与距离,归纳推理等,应选择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更有效——最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如有不少老师认为老教材先讲直线的倾斜角后讲斜率比新教材先讲直线的斜率后讲倾斜角编排好!其实,通过江苏省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等活动,我们不是发现效果也很好吗?有些固有的认识跟观念有关.再如,教材中有些问题的解释,解答不够准确,不够优化,甚至有不完整和错误的等,可以向教材编写专家请教.综上,我们在新课程教材的实验过程中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优秀课,教学设计,课件,有关论文评比获奖,公开发表体会教研文章等),但距离要求还很远.不过我们对进一步深化高中数学课程教材改革,提升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质量充满了信心,我们将积极主动地投入新的教改实验中去.在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宏观引导下,我们践行:(1)"以学论教,少教多学"; (2)"教师要主导但不要主宰;学生要主动但不要盲动"等理念;我们坚信:(1)过程好了结果不会差(包括考试成绩);(2)学生主动了结果会更好!以上所说仅为个人一孔之见,希望与同行在交流中进步,在借鉴中提升,在研究中创新,在合作中前行.由于能力水平有限,有不对,不妥,错误的地方,敬请大家谅解与批评指正.作者简介黄桂君,男,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高邮中学教务处副主任,扬州市高中数学学科教研基地负责人, 兼职教研员.长期从事高三教育教学工作,发表了百余篇教研文章,多次在教学竞赛,论文评比中获奖.是"江苏省'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全国第八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等.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浙江省湖州市第二中学313000俞昕1问题提出前不久笔者有幸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陆有铨教授的讲座,陆教授曾经用很形象,浅显的例子来说明学生的创造性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养育" 出来的."创造性"是与生俱来的,即使是完全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也拥有"创造性",问题在于他的创造性有没有被激发出来.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认为陆教授的观点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考的.特别在高三的数学复习中,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高中阶段的知识,逐渐走向融会贯通的阶段,处于这个时期的学生潜藏了丰富的"创造力",我们应让课堂成为学生"创造力"涌现的舞台, 宁可"少讲几道题,也要让学生多思考几分钟".2放手课堂.激学生探究常规的高三数学复习课充斥着"例题",教师满堂讲解例题,在课堂上几乎是不提问的,生怕浪费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是少之甚少,学生基本是跟着教师的脚步,没有自己的想法. 笔者觉得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应该放手课堂,激励学生探究问题.笔者习惯在课堂上聆听学生的声音,让学生谈谈对问题的看法,在这样的交流中往往会收获不少的惊喜.比如笔者曾在课堂上给出以下例题:已知函数_厂()=(1—2a)x.+(9a一4)x+(5—12a)x+4a(口∈R),若函数_厂()在区间[0,2]上的最大值为2,求0的取值范围.笔者准备的标准答案的解法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江苏省如皋市林梓中学(226512)马建军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已颁布实施,按照新标准编写的新教材也陆续出版使用。

笔者对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教材的进行了使用实践,教材内容的新颖深深吸引着教师和学生,但教学中也有很多困惑,想通过媒体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教材的体系安排是否合理恰当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的代数、几何、三角的分科,代之以“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联系与综合”四大板块,这实际上破坏了千百年来形成的数学科学体系。

教材在知识的结构上表现较为松散、跳跃,给教和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比如统计与概率部分旧教材是以统计初步一章形式出现,知识点安排紧凑,环环相扣。

在新教材中被分布在三册书中,知识点分散,缺乏流畅性,到初三总复习时仍要归类合并。

又如在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中,在无整式、同类项概念等知识作铺垫情况下让学生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显得唐突,知识点起点高、跳跃。

有专家断言:“学生从新教材的片断知识中是学不好数学的”不无道理。

笔者认真比较了北师大版、华师大版、苏教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数学实验教材,最大的特点是章节的排列组合不同,零碎的知识淹没在花花绿绿的画面和大量的生活实例中。

学生往往把大量时间花在弄懂那些生活实例上,势必影响学生对数学本身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主要线索的理解和掌握。

二、学生基本技能与基础知识的冲突
新的数学课标准强调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但不能以削弱基础知识为代价。

没有足够知识基础的能力只能是人的本能,而不是智能。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中全章每一小节全是从实际情境问题出发,去讨论如何去解方程,全章没有一道例题完整板书解一元一次方程过程。

试想学生还没有学会如何去解一元一次方程,又如何会去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去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笔者认为这一打乱学生认知结构的顺序规律。

淡化了对解方程基本功的训练,仅强调解决实际问题,在编排上显得不伦不类。

“双基”教学是中国数学教育的特色,更需要发展,基础必须和创造相结合。

张奠基教授总结了“双基”的四个性质和原则:计算速度:速度导致效率;速度可以节约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工作空间”。

准确记忆:记忆通向理解;必要的记忆是理解的基础。

例如负负得正这样的规则,先记忆后理解。

逻辑表达:数学需要精确。

精确的逻辑表示是数学的核心价值之一。

但形式化的逻辑需要用非形式化方法加以理解,逐步达到形式化。

重复演练:练习应该变式。

没有重复便没有技能,但是重复需要多种变化,如概念变式、程序变式等。

而这种特色正在新理念下逐渐散失。

三、传统教学手段与时髦新理论的冲突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

同样要求教师在用教材教学时,教学手段应是多样化的。

在七年级上册数学中绝大数的章节是以实例的形式引入多少让教师感到困惑,传统的教学手
段到底还要不要,在新教材中如何体现。

教学手段的应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它服务于教学,但在当前教材指导下,似乎变成了教学服务于教学手段。

由著名数学家组成的专家小组指出:“一些时髦的理论把学校里的数学教学彻底破坏了,因此数学教学现在处于危机状态”可能不是危言耸听。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本身并不错,但决不能代替数学上严格的证明。

教材中大量的探索实例缺乏严密性,以偏概全,如何培养学生的严密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与物理、化学、生物等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数学证明的逻辑严格性,在物理学中,要问牛顿第二定律为什么成立,只能靠做实验回答;在数学中,问勾股定理为什么成立,还能靠去测量三角形的三条边吗?勾股定理之所以能列入人类最伟大的十个科学发现之首,不仅仅是它的结论,而且还在于它的证明思想光辉。

四、教学测评的内容与教材(新课标)的衔接
新课程与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内容越来越少,而教师面对教学压力,学生面对升学压力,他们不得不在课后花大量时间与价钱去出大量试题和做大量的作业搞题海战术。

而教师所选作业和测评内容能否突破“书”中取材的局限和“已知——求解”、“已知——求证”的问题旧模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理解和诠释。

有专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用“数学开放题”检测日常教学中的普通生和优秀生的差别,发现通常所说的优秀生在回答开放题时有时不及普通生做得好。

由此想到,我们倡导的考试公平,在分数面前时人人平等的,但是,在命题上也许是不公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充分的评价。

PISA对数学能力的评价分为三个层次:基本事实的再现,基本运算与技巧的应用;不同领域知识之间的联系;数学模型的建立,归纳的能力,对数学问题及其本质的思考。

数学教育评价改革在创新测评内容的同时要变革评价标准,不但要关注问题解决的结果,也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经历与体验,关注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与思考,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与能力,也要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造性表现。

教材建设是长期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它不过是一个载体,关键是所有数学教师如何运用这个载体。

新形势下是数学教师应首先全面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创造性地将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统一起来,不拘泥于教材;改革数学教育评价,努力实现评价创新。

这仅仅靠几次新教材培训听几次示范课是远远不够的,它同样是所有数学教师面临的长期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匡继昌数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认识中学数学教与学
&nbsp2004-10
2 张景彭刚&nbspPISA对我国数学教育评价改革的启示中学数学教与学&nbsp2004-11
3 张奠基访韩归来数学教学&nbsp2004-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