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员(内部稽核员)培训教程
内审员培训教材
1.0术语和定义
➢ 内部审核(又叫First Party Audit ): 是指由公司内部组织的审核,审核体系文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及
客户等相关方的要求及审核确认相关人员是否按文件标准作业。 审核亦可视为公司内的一个沟通管道。
闭
- 用以获取专门的信息;
式
- 掌握主动,但信息量小。
开放式
- 答案需要解释性阐述和表达; - 可获取较多信息; - 缺乏主动权,有时会浪费时间
澄
- 对此前获得的信息进一步确认;
清
- 带主观导向
式
4.0内部审核的实施
➢4.2收集审核证据—提问技巧(运用5W1H1S ):
➢ What:做什么事?(要求、目标) ➢ Why:为什么做?(理由、依据)
4.0内部审核的实施
➢4.4典型情况的应对技巧-4:
➢ 辩解型
➢ 对被查到的不合格项千方百计辩解,寻找开脱理由 ➢ 应对技巧:可以重新核查,坚持以事实为依据
➢ 主动暴露型
➢ 向审核员主动介绍存在的问题,并推卸责任 ➢ 应对技巧:先核对其所介绍的问题,但应谨慎,不可介入受审核方的人际矛盾
4.0内部审核的实施
3.0内部审核的策划与准备
➢3.2.成立审核组:
➢ 3.2.3审核员的职责:
➢ 服从审核组长的指导 ➢ 支持审核组长开展工作 ➢ 编制分工范围内的工作文件 ➢ 独立完成分工范围内的现场审核任务 ➢ 保管好与审核有关的文件 ➢ 验证受审核方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3.0内部审核的策划与准备
➢3.2成立审核组:
➢ Who:谁来做?(职责) ➢ When:什么时间做?(起止时间、进度表)
内审员培训讲义
内部审核员培训讲义第一章定义➢审核➢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 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程度所进行系统、独立并形成文献过程。
➢审核证据❖与审核准则有关并且可以证明记录、事实陈说或其他信息。
➢审核准则❖用作根据一组方针程序或规定。
➢审核发现❖将搜集到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进行评价成果。
➢审核结论❖审核组考虑了审核目和所有审核发现后得出最终审核成果。
➢审核范围❖审核内容和界线。
注: 审核范围一般包括对实际位置、组织单元、活动和过程以及所覆盖时期描述。
第二章内部管理体系审核第一节审核筹划➢审核筹划❖领导重视是做好内审关键;❖管理者代表要亲自抓内审工作;❖内审详细工作需要有一种职能部门来管理;❖组建一支合格内审员队伍;❖内审需要有一套正规程序;❖在建立管理体系时应考虑内审工作。
➢审核筹划❖确定审核目、范围和准则选择审核组, 指定审核组长第二节审核实行➢现场审核准备➢现场审核实行➢审核后续活动实行➢现场审核准备❖编制审核计划❖审核组工作分派❖准备工作文献➢审核计划内容❖审核目;❖审核准则;❖审核范围, 包括确定受审核组织单元和职能单元及过程;❖现场审核活动日期和地点;❖现场审核活动预期时间和期限, 包括与受审核方管理层会议及审核组会议;❖审核组组员作用和职责;❖为审核关键区域配置合适资源。
➢准备工作文献☺审核组组员应当评审与其所承担审核工作有关信息, 并准备必要工作文献, 用于审核过程参照和记录。
这些工作文献可以包括:☺检查表和审核抽样计划;➢记录信息(例如: 支持性证据, 审核发现和会议记录)表格。
➢编制检查表❖检查表是内审员进行审核时一种自用工具。
➢检查表作用❖明确与审核目有关作用;❖使审核程序规范化, 减少审核工作随意性和盲目性;❖使审核目一直保持明确;❖保持审核进度;❖作为审核记录存档。
➢编制检查表要点❖对照原则、手册和程序文献规定;❖选择重要管理体系问题;❖结合受审核部门特点;❖抽样应具有代表性;❖检查表应有可操作性;➢按部门进行审核时要包括波及原则条款, 按过程进行审核时要包括波及部门。
内部审核培训培训资料
审核体系(tǐxì)
安排内审应考虑
◆规划体系(tǐxì) ◆过程
◆活动的重要性 ◆活动的状况
◆输入和输
◆先前审核的结果
出
(jiē guǒ)
◆控制
◆ 最小化干扰
◆顺序
四个阶段-◆时职间员的都分在配
◆相互作用 ◆审核准备 40%
◆准备计划
◆执行审核 ◆报告结果
40% 10%
◆跟踪审核
10%
第二十一页,共54页。
◆审核提的供范改围:进指(“gǎ某ij一ìn给)机定审核的深量度和广度”,是通过诸 如场会所活动和过程等因素有关的用◆语出对现审核质的量深问度和题界限加 ◆ 以表符述的合。法审核规范要围求需考虑的因素:删减的合理性,涉及产品、
◆为了认证 过程或服务的类别,组织机构设置以及与产品相关的法律规。 第十四页,共54页。
审核的人员。内审员的基本要求
◆从事三年以上质量管理或产品检验管理工作。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综合评价能力。 ◆需接受具有内审员培训资格机构或具有内审员培训资格的人员 的培训。 ◆遵纪守法﹐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作风正派。
第四页,共54页。
第2章:审核员--内审员在组织(zǔzhī) 内的作用
●对管理体系的运行起监督作用﹔
◆组长主持会议
第二十二页,共54页。
第4章:内部审核(shěnhé) -初始会议议程
◆签到 ◆介绍小组成员 ◆介绍审核目的/范围/
准则 ◆介绍审核方法 ◆解释抽样(chōu yànɡ)
方式 ◆保密声明 ◆报告方式
◆不合格分级 ◆不合格处理方式
(fāngshì) ◆确定陪审人员 ◆安全要求 ◆征询有否问题
第十五页,共54页。
第3章:审核
内部稽核员的培训
a. 請被稽核單位先簡要介紹其單位組 織、業務流程、人員掌握職掌等.並評量 是否與事先所做之書面審查一致 b. 由文件系統結構及細節文件內容,檢 討其制訂、核準與發行運用狀況,並觀察 實際作業是否一致落實 c. 藉與高階主管討論,或抽問基層人員, 檢討其品質政策是否全員了解,品質管理 系統是否屬實. d. 靈活運用由上向下,或由下而上,或中 間對應方式發掘間題點
標準條文2
4.質量管理條系 4.1總要求 組織應接本標準要求建立質量體系,形成文件,加以實施和保持.並 持續改進其有效性 組織性: a).識別質量管理體系所需的過程及其在組織中的應用(見1.2); b)確定這些過程的順序和相互作用 c)確定為確保這些過程的有效運作和控制所需的準則和方法 d)確保可以獲得必要的源和信息.以支持這些過程的運作和監視 e)監視、測量和分析這些過程 f)實施必要的措施,以實現對這些過程所策劃的結果和對這些過程 的持續改進.組織應按本標準的要求管理這些過程 針對組織所選外包的任何影響產品符合性的過程.組織應確保對其 實施控制.對此類外包過程的控制應在質量管理體系中加以識別 注:上述質量管理體系所需的過程應當包括與管理活動、資源提 供、產品實現和測量有關的過程
(一).條文理解 1. 標準采用GB/T1900-ISO9000給出的術語和 定義.當對標準中條文要求在清楚時,相關的術語 的含義可查術語標準中的定義.例如,設計確認與 設計驗證的差別,可查“確認”(3.8.5)和“驗證 ”(3.8.4)的定義 2. 新版標準用“組織”取代 94版標準的“供 方”,是站在提供產品的企業角度. “組織”是指公司、集團、商行、企事業單位、 研究機構、代理商等國營或合資、私營的企 事業單位。向組織提供原材料、外購、外協件 或分包服務、分包施工等的企業,在標準中稱為 供方,代替94版標準的“分承包方”.“組織”生 產產品或服務提供給“顧客”,這就是供應鏈中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培训教程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培训教程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QMS)是指一个组织内部用于规范和管理质量的一套处理程序、资源和监测方法。
内部审核员是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负责评估和监督组织的质量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和符合性。
本文将为内部审核员提供一份详细的培训教程,帮助他们了解内部审核的目的、过程和技巧。
1. 内部审核概述:- 解释内部审核的定义和目的;- 简要介绍内部审核的重要性和益处;- 强调内部审核员的责任和义务。
2.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要求:- 解释内部审核员应遵守的标准和要求,如ISO 9001等;- 介绍审核过程中应关注的重要方面,如文件控制、流程控制、记录管理等。
3. 内部审核准备:- 解释内部审核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制定内部审核计划和审核程序;- 介绍内部审核员应了解的相关文件和资料。
4. 内部审核过程:- 解释内部审核的主要步骤,包括准备、执行、记录和报告;- 介绍内部审核员应注意的关键事项,如收集证据、提出发现、评估风险等。
5. 内部审核技巧:- 培训内部审核员如何有效地进行面对面访谈;- 培训内部审核员如何有效地观察和评估过程;- 培训内部审核员如何有效地编写内部审核报告。
6. 内部审核问题处理:- 培训内部审核员如何处理审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符合项;- 介绍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和工具。
7. 内部审核后续工作:- 介绍内部审核员应对审核结果进行的后续工作;- 强调内部审核员的追踪和监督责任。
8. 内部审核员培训案例:- 提供一或多个实际案例,让内部审核员通过模拟内部审核来加强实践能力;- 提供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内部审核员深入理解内部审核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教程可以通过讲授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可以借助讲座、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让内部审核员学员充分参与,提高培训效果。
此外,还可以提供相关资料和资源供内部审核员查阅和学习,如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审核程序和标准规范等。
内部稽核员培训教程(ppt 133页)
1. 適用範圍
- 範圍之縮小-
因為只有一個驗證標準﹝ ISO 9001﹞,可以排除某些特定( 僅限於要素 7)要求,如果..a. 產品顯示符合既定之規格, b. 組織進一步提供滿足一切要求之產品, c. 維持著滿足客戶要 求的責任, d. ISO 要求之排除宣示於手冊中
©TÜV Rheinland Taiwan
品質管理原則 5. 系統化管理
“鑑別、了解以及管理既定標的物之相關過程,有 利於組織的效果與效率。”
Q§§ 藉著鑑別或發展那些影響既定標的物之過程定義系統
架構系統以最有效地達成目標 了解過程間的獨立性 藉著量測持續地改進系統 行動之前了解資源的限制
品質管理原則
2. 領導力
“領導者制定組織的統一目標、方向與內在環境,它
們創造人員可以完整參予的環境。”
積極並身體力行
了解並因應外在環境的改變
為組織的未來建立明確之願景 建立價值分享模式與倫理角色模式 建立信任感、消除恐懼、開誠佈公的溝通 提供同仁處事所需的資源與自主性 激發、鼓勵與體認同仁之貢獻
©TÜV Rheinland Taiwan
前言
- ISO 9001 版別 (2) -
2. 怎麼做 ? 對不同的 ISO 標準使用人作全球性的意見調查
ISO 9001 - 9003 ?
1994
©TÜV Rheinland Taiwan
ISO 9001:2000
前言
- ISO 9001 版別 (3) -
Q§§
教育、訓練與指導同仁
制定挑戰性目標與執行策略
©TÜV Rheinland Taiwan
品質管理原則 3. 人員的參與
内部审核员学习培训
由实验室本身的员工来实施; 经常安排,为一系列的阶段审核; 经扩展到整个质量体系; 有时客观地进行是困难的,特别是在小型实验室; 有时不被管理者重视。
第一方审核,也称为内部审核,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的审 核。内部审核目的是确定质量体系与标准的符合性和实施保持的有效 性,可作为组织声明自身合格的基础,以及完善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 基础。
3
(一)审核的定义
审核(Audit)(ISO 9000:2000)-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 地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 文件的过程。
一般用于(但不限于)对质量体系或其要素、过程或产品服务的审核;质量审核应由与 被审核领域无直接责任的人员进行;质量审核的一个目的是评价是否需要采取改进或纠 正措施。审核不能和旨在解决过程控制或产品验收的“质量监督”或“检验”相混淆。 审核可以是内部或外部的目的而进行。
(二)审核的理解
审核是对活动和过程进行检查的有效管理工具,审核的结果为实验室 管理者采取措施提供了信息,是实施质量体系自我评价与自我完善的 过程。
审核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维持、完善和改进质量 体系),即“符合性”与“有效性”检查。如:(1)确定受审方的质量体系
对规定要求的符合性,如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是否与 ISO/IEC17025:1999相符合;(2)评价对法律法规要求的符合性;(3)确认所实施的 质量体系满足规定目标的有效性。
(3)审核组成员应遵守职业规范,如办事准则、保密 意识、其他素养;
(4)内审员应具有开展内审的能力,且与受审活动无 直接责任的人员;
(5)坚持在审核准则和审核证据的基础上,对被审核 部门进行客观评价。
内审员培训教程
内审员培训教程第一章:内审员概述1.1什么是内审员内审员是组织内部负责审核和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专业人员,其任务是根据标准和审核程序,对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发现风险和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1.2内审员的要求内审员需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分析和判断能力,熟悉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相关法规,具备独立和客观的审查态度,并能够按照标准和程序进行审核。
1.3内审活动的价值内审活动能够帮助组织发现问题、改进流程,并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质量水平。
同时,内审也是进行外部审核准备的重要工作。
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概述2.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是评估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符合性,发现问题和风险,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质量水平。
2.2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原则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应遵循客观性、独立性、机会性、综合性和持续性等原则,确保审核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3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程序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程序包括计划审核、执行审核、记录审核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和跟踪改进效果等步骤。
第三章:内审员的审核技巧3.1采访技巧内审员需要具备良好的采访技巧,包括倾听技巧、提问技巧、引导技巧等,以便获取审核所需的信息,并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3.2文件审核技巧内审员需要熟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和格式,能够审查文件的合规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
3.3现场审核技巧内审员在现场审核中需要注意观察和收集数据,并与被审核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同时,内审员还应熟悉相关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以便进行必要的测试和测量。
3.4分析和评估技巧内审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分析和评估能力,能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判断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合规性,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四章:内审员的报告编写4.1内审报告的要求内审报告应准确、详细地记录审核过程、发现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具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2内审报告的结构内审报告通常包括目的和范围、审核结果、问题和建议、改进计划和跟踪等部分,其中问题和建议部分应具体和可行。
内部审核员培训教材
内部审核员培训教材
第一章:审核员概述
在组织内部,审核员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负责审查和评估组织内部运
作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本章将介绍内部审核员的职责和重要性,以及他们在组织中的角色。
第二章:审核原则和标准
审核员需要遵循一系列审核原则和标准,以确保其审核工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本章将详细介绍审核的基本原则和应遵循的审核标准,并提供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第三章:审核流程和技巧
审核流程是审核员完成审核工作的指导手册。
从准备工作到最终报告,审核员
需要遵循一系列步骤。
本章将深入探讨审核流程中的每个环节,并分享一些审核技巧和经验。
第四章:风险评估和控制
在审核过程中,风险评估和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审核员需要能够识别潜在
风险,并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
本章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风险类型和相应的控制方法,以帮助审核员更好地执行其职责。
第五章:案例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本章将帮助审核员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我们将
分享一些真实案例,并讨论在这些案例中如何应用审核原则和技巧,从而提高审核员的实操能力。
结语
内部审核员培训教材旨在帮助组织培养和提升内部审核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
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内部审核员将能够更好地履行其职责,为组织的有效运作和持续改进做出贡献。
希望这份内部审核员培训教材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内部审核的基本知
识和技能,为您在审核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和支持。
内部审核员培训教程
内部审核员培训教程内部审核员培训教程一、引言内部审核是一种重要的质量管理工具,能够帮助组织识别和解决潜在的问题,促进组织的不断改进和发展。
内部审核员在组织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以确保内部审核过程的顺利进行。
本培训教程旨在培养和提高内部审核员的能力,以达到组织内部审核的目标。
二、内部审核员的角色和职责1. 内部审核员的角色内部审核员是组织内部的独立人员,负责评估和审查组织的管理体系,以确保其符合相关的标准和法规要求。
他们应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进行审核,并提供建议和改进建议。
2. 内部审核员的职责内部审核员的主要职责包括:- 制定内部审核计划和程序,确保审核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 进行内部审核,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并准备审核报告。
- 与组织的管理层和员工沟通,提供建议和改进建议。
- 审核后跟踪和评估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
三、内部审核员的知识和技能1. 理解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内部审核员应详细了解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如ISO 9001。
他们需要了解标准的要求和目标,以便在审核过程中准确评估组织的合规性。
2. 掌握审核技巧内部审核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能够与不同层次的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
他们还应具备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便识别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了解行业知识内部审核员应了解组织所在行业的相关知识和标准,以便在审核过程中更好地评估组织的运营情况。
四、内部审核员培训的步骤1. 培训需求分析在进行内部审核员培训之前,首先需要对组织的培训需求进行分析。
这包括确定培训的目标、内容和方式,以及确定培训的时间和地点等。
2. 培训计划制定制定内部审核员培训的详细计划,包括培训的内容、培训师的选择、培训的时间安排等。
确保培训的流程清晰、结构合理。
3. 培训材料准备根据培训计划,准备相关的培训材料,包括课件、案例分析、练习题等。
确保培训材料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 培训实施根据培训计划,组织和实施内部审核员的培训。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培训教程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培训教程一、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要想保持稳定的发展和持续的竞争力,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管理体系至关重要。
而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作为企业管理体系的“守护者”,其作用不可小觑。
内部审核员能够通过系统的审核工作,发现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企业提供改进的方向和建议,从而促进管理体系的不断优化和完善。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本教程将为您详细介绍。
二、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基本概念(一)管理体系的定义和类型管理体系是指组织建立方针和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常见的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体系(QMS)、环境管理体系(E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等。
(二)内部审核的定义和目的内部审核是指组织内部为确定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策划的安排、标准的要求以及组织所确定的管理体系的要求,并得到有效实施和保持而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检查和评价活动。
其目的在于发现问题、改进管理、提高绩效,为组织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三)内部审核与外部审核的区别内部审核是由组织内部人员进行的审核,具有灵活性、及时性和针对性强等特点;外部审核则是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的审核,具有客观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强等特点。
三、内部审核员的职责和素质要求(一)内部审核员的职责1、熟悉审核准则和审核程序,制定审核计划。
2、收集审核证据,客观、公正地评价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3、编写审核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4、跟踪审核发现的问题,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实施。
(二)内部审核员的素质要求1、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不同部门和层次的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2、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能够准确地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
3、熟悉组织的管理体系和业务流程,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保持客观、公正和独立。
四、管理体系标准和审核准则(一)常见的管理体系标准1、 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关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内审员内部审核培训
审核实施
⑥审核实施
①首次会议 ②现场审核 ③审核组内部会议
④不符合报告/审核结论
⑤末次会议
一、首次会议
⑥审核实施
• 首次会议的程序大致如下:
1.审核组长宣布开会,作一个简单的发言,介绍审核组成 员;
2.审核组长介绍本次审核活动的范围、目的、审核准则和 审核计划。并使计划在会议上得到再次确认。
3.审核组长介绍审核方法和程序。
程优化,职能梳理等日常基础管理工作; 6. 负责日常重要信息的收集、反馈、跟踪、处置、归档等工作。
③内审员的权限
1. 对本单位的综合管理体系运行有指导、监督和改进; 2. 根据公司审核安排,有权对受审部门内进行审核,提出问题点、
改进要求,并对问题点的整改情况进行验证; 3. 有权对违反公司程序文件和规章制度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纠正; 4. 有权参与公司基础管理和部门间的协调改进工作; 5. 有权对重要信息进行收集、上报和跟踪。
⑥审核实施
• (四)现场审核记录 1、审核记录的作用
• (1)便于后续审核时对前段审核的追溯; • (2)便于核实客观证据; • (3)便于其它审核员的参阅; • (4)是审核组内部会议讨论形成审核发生的基础; • (5)是编制不合格报告和审核报告的原始材料。
2、审核记录的要求 • (1)记录应及时、当场记; • (2)记录应清楚、易懂,便于事后查阅、追溯。 • (3)记录应准确,尤其是对一些客观事物的细节描述,如文件记录的名称、编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内பைடு நூலகம்员内部审核培训
内审员内部审核
1、内审员职责
2、内审员的义务
目
3、内审员的权限
4、内审员工作内容
内部审核员培训教材
第一节质量审核与质量体系审核(ISO9000:2000)审核定义:“为了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经协商的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质量审核通常包括:质量体系审核、产品质量审核、过程质量审核、服务质量审核等.从上述质量审核的定义加以具体化可得出以下关于质量体系审核的概念:确定质量体系及其各要素的活动和其有关结果是否符合有关标准或文件,质量体系文件中的各项规定是否得到有效的贯彻并适合于达到质量目标的系统的、独立的审查.质量体系审核的类型:第一方审核,第二方审核及第三方审核第一方审核:第一方审核是由组织或部门运载其内部作业体系、规范、人员及设备而作的一种管理审核,以检查组织的质量体系及规范是否能继续与有效执行,通常称为内部审核.第二方审核:第二方审核是由组织针对其现有的(或可能的)供应商的作业体系、规范、人员及设备而作的一种管理审核,以作为评估与挑选合格供应商的依据.第二方审核属于外部审核.第三方审核:第三方审核是由某一组织以付费方式向验证机构申请审核,由验证机构评估被审核组织的质量体系,以决定是否同意认可登录,该审核结果较具公信力,可供采购者参考,并减少第二方审核的成本与时间.第三方审核属于外部审核.例如:第一次内部审核质量体系审核的时机往往选择在质量体系文件已全部编制完成、颁布实施,而且,已经运行一段时间,各项质量活动均已有记录可查之时.内部质量体系审核一般分为例行的常规审核和特殊情况下的追加审核两类常规审核是按预先编制的年计划进行,往往是每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或要素)进行审核;每年应覆盖所有部门(或要素)至少一次.也有一些单位,实行每年1-2次集中审核,其方式与外审相似.例如:质量体系建立并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开始常规审核.开始时频次可以多一些,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使体系运行正常化.等体系运行基本正常以后,频次可减少到正常所需要的水平.追加审核一般在以下特殊情况下进行:1.发生了严重的质量问题或用户有严重的申诉;2.组织的领导层、隶属关系、内部机构、产品、质量方针和目标、生产技术及装备以及生产场所等有较大改变;3.即将进行第二、第三审核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核前;4.第三方审核后获得认证注册资格的证书,而证书即将到期又希望继续保证认证资格.一、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一般顺序1.确定任务:制定计划,明确目的、受审部门或要素以及采用的依据.2.审核准备:管理者代表指定审核组长和审核组成员组成审核组,审核组长应领导全组编制好具体的审核计划日程表,把审核任务分配每个审核组员;审核员应编制检查表,经组长审批后实施.同时全组应集中有关文件(如标准、质量手册、有关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加以审阅.3.现场审核:以事实为根据,以标准或其他文件的规定为准绳,收集客观证据作出公正的判断.对发现的问题填写不合格报告,请受审部门领导对事实表示认可.4.纠正措施的的跟踪:质量管理部门会同审核组跟踪并验证纠正措施计划实施情况.5.全面审核报告的编写和纠正措施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编写出一份全面的审核报告,并分析评价整个体系的有效性;与上次内审结果相比较,评价其进步情况;对全年各部门实施纠正措施计划的情况加以汇总分析.这种结果均应上报最高领导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之一.以上各个步骤一般应在内审程序中明确规定.内审程序应根据每个组织的实际情况编制,但这些主要步骤的内容都是不可以缺少的.第二节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概论一、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目的1.依据某一质量体系标准组织自身的质量体系;2.验证组织自身的质量体系是否持续满足规定的要求并且正在运行;3.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和自我改进的机制,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使体系不断完美、不断改进;4.在外部审核前作好准备.二、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范围审核的范围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哪些质量体系要素、场所和活动进行审核”这里要素、场所和活动是范围的三大主要内容.内部审核体系审核的范围:(1)要素:以质量手册中所列的范围为准(2)场所:质量体系所覆盖的产品和质量活动有关的部门和地区(3)活动: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活动,它主要包括所涉及的产品范围三、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依据1.ISO9001:2000质量保证标准2.质量手册3.程序文件4.质量计划5.合同6.国家有关法律、法规7.相关方要求四、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时机和频度审核的时机:确定是否需要审核,即何时进行审核为宜;审核的频度:一旦确定需要审核,则此种审核每年应进行多少次为宜.第三节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准备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准备工作大致有下列内容:1.制定计划2.组成审核组3.收集并审阅有关文件4.编制检查表5.通知受审部门并约定具体的审核时间具体如下:一、内部质量体系审核计划的编制内部质量体系审核一般应编制年计划,确保一年内覆盖所有部门、所有要素至少一次.其中对较重要或问题较多的部门审核频次可适当增加.这年份计划又是流动的、即跨年度连续进行的,这样可以体现审核的连续性.如果组织采取与外审相似的集中式审核,则组织应制定具体的审核计划,其内容可包括:1.审核目的2.审核依据3.审核范围4.审核组成员5.审核日程安排二、组成审核组在进行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前,管理者代表应任命审核组长及审核员组成审核组. 在选择审组长时,主要考虑因素是:1.资格即必须是组织领导任命,经过培训的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员.2.业务范围审核组长不能审核与自身有关的工作内容,且应了解被审核部门的业务.3.工作经验审核组长比起审核组员来要有较多的审核经验.4.组织能力审核组长应有组织管理整个审核工作的能力.在选择审核组员时,主要考虑下列因素:1.资格必须是组织任命的内审员.2.业务范围审核员不能审核与自身有关的工作内容,且应了解被审部门的业务.3.专业知识内审员对审核方面的专业知识应有一定了解.4.工作中的协调审核组内审核员应在工作中协调配合,团结合作.5.为受部门所接受在决定审核组成员以前应征得受审部门的同意,当受审部门不肯接受拟委派的内审时,可考虑另选审核组员.三、收集并审阅有关文件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时的文件工作,重点是收集与受审部门的质量活动有关的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文件.并以有关质量保证标准、质量手册、质量计划、合同和有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对程序文件等进行检查,检查其是否符合这些依据.四、编写检查表检查表是内审员进行审核时的一种自用工具,主要起备忘录的作用.它不必要向受审方展示,但审核员编完检查表后就请审核组长审阅以便检查有无遗漏或重复,由审核组长进行总的协调.(一)检查表的作用1.明确与审核目标有关的样本确定抽什么样本、每种样本应抽多少数量、如何抽样等问题都要通过编写检查表解决、明确与审核目标有关的样本是检查表的首要作用.2.使审核程序规范化使审核程序进一步正规化和格式化,减少审核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3.按检查表的要求进行调查研究可使审核目标始终保持明确在现场审核中种种现实情况和问题很容易转移审核员注意力.检查表可以提醒审核员始终坚持主要审核目标.4.保持审核进度按检查表要调查的问题及样本的数量分配时间,使审核按计划进度进行.5.作为审核记录存档检查表与审核计划一样也应与审核报告等一起存入该审核项目的档案中备查,留出栏目记载调查情况,兼起记录的作用.6.减少重复的或不必要的工作量检查表应经审核组长审查协调,防止遗漏或重复.7.树立审核在受审方眼中的职业形象.(二)检查表的设计设计检查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对照标准和手册的要求检查表应按质量保证标准和质量手册的要求来编写,这样才能全面检查质量体系及其要素的活动结果是否符合质量保证标准和质量手册的要求.2.选择典型的质量问题每个部门、每个要素的质量活动常有一些典型的质量问题,所以在检查表中可重点注意这些问题.3.结合受审部门的特点检查站表的精华就在于突出受审对象的特点.有特点才有必要为每一个对象编制一份有特色的检查表.4.抽样应有代表性在审核时不能光按标准提问题,还要查看文件、记录和现实情况,所以必须抽样.但样本的种类应有代表性,才能体现出检查的客观性和公正性.5.时间要留有余地在编制检查表时,应估计所需的审核时间,并且还应留有一定的富裕时间以便临时发生某些情况而需要增加审核内容或增加审核深度时可以利用这些时间.6.检查表应有可操作性检查表不仅有要调查的问题,而且还应有具体的检查方法.7.按部门编制的检查表要考虑涉及的要素,按要素编制的检查表要考虑涉及的部门.检查表有按部门和按要素两种部门审核时,检查表中应考虑涉及的要素,不仅应包括本部门中心职责的那些要素,还要包括整个组织都应遵循的综合性要素和以其他部门为主,本部门应配合实施的那些要素.按要素进行审核时,检查表中应考虑涉及的部门.不仅应包括主要负责实施此要素的部门,还应包括配合实施此要素的其它部门.五、通知受审核部门并约定审核时间虽然在年度内部质量体系审核计划中已规定了对某部门或其要素的审核时间,但审核组长仍在审核前3-5日与受审核部门的领导接触,约定具体的审核时间,确定受审部门的发言人和陪同人员.如果是集中式内审,更应在审核前向各部门发出通知,使他们能早日安排好工作,迎接审核.第四节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实施审核组在完成了全部准备工作以后,就可按预先约定的日期和时间到受审部门实施审核.实施审核的步骤及其工作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项:1.召开一次简短的首次会议;2.进行现场审核;3.确定不合格项并编写不合格报告;4.汇总分析审核结果;5.召开末次会议,宣布审核结果;6.编写审核报告.以下对这些工作内容逐项加以说明.一、召开首次会议首次会议是由审核组长组织召开的一次会议,主要目的是向受审核方介绍此次审核的目的和做法,这些也是审核组长应在首次会议发言的主要内容.具体为:1.向受审核方的高层管理者介绍审核组成员;2.重申审核的范围和目的;3.简要介绍实施审核所采用的方法和程序;4.在审核组和受审方之间建立正式联系;5.确认审核组所需要的资源和设施已齐备;6.确认审核组和受审方管理者之间末次会议和中间数次会议的日期和时间;7.澄清审核计划中不明确的内容.在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时,对上述内容可作适当简化,但简化不等于取消,为了保持内审的正规化,首次会议的形式是必须的.受审部门领导应参加首次会议.如不能亲自参加,必须指定代表参加.如部门领导指定发言人介绍情况、回答问题,则发言人的谈话和领导者的讲话一样,可当做客观证据之一来对待.二、现场审核首次会议后立即转入现场审核.现场审核是审核员寻找客观证据的过程,是整个审核工作中最主要的环节.(一)现场审核需注意之处1.审核组长要控制审核的全过程所谓控制,主要指控制下列环节:(1)控制审核计划;计划时经审核组和受审方双方同意的,一般不宜更改.内部审核以年计划为根据,如需要修改年计划要由管理者代表批准.(2)控制审核进度;计划不变的情况下,进度也应尽量加以控制,应将审核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3)控制气氛;善于缓和和控制气氛,使审核始终在一个比较平和宽松的环境下进行.(4)控制客观性;在判断不合格项时,对调查研究所获得证据的客观性反复研究,为求结论的客观和公正,不要以主观估计、猜测和推理来代替客观证据.(5)控制纪律;对于审核组员的任何违反纪律的行为或倾向,必须严加管束.(6)控制审核结果;在对审核结论以前,审核组长应组织全组对准备作出的结论的客观性、公正性和适应性反复讨论,避免作出错误的或不恰当的结论.2.选择样本要有代表性,应由审核员随机抽样选择样本要有代表性,抽样时应选择对产品质量影响大的样本;具体所抽样本最好在现场由审核员随机抽取,而不是事先规定得十分具体,这样抽样更有代表性.3.要依靠检查表,若要偏离检查表,必须小心谨慎.审核时不要轻意偏离检查表而另提问题或另选样本.必要时检查表也可以调整,但要十分谨慎,以免规定的审核目标不能完全达到或花费太多的时间.4.要从问题的各种表现形式去寻找客观证据审核中有的不合格项,问题比较单纯;有的不合格项问题比较复杂,要从多方面去取证.5.当发现不合格时,要调查研究到必要的深度审核中如发现该问题导致不合格项时,应增加调查研究的深度,其主要是为了获取更全面、更确凿的客观证据.6.与被审方的负责人共同确认事实当发现不合格时,审核员应尽可能取得部门负责人对事实的确认,并同意采取纠正措施.7.始终保持客观、公证和有礼貌在审核过程中,审核员应切忌先入为主,未到现场就已有结论;或以主观臆断代替客观证据等情况.在审核中还保持公正性,均以事实为依据、标准或规定为准绳;不论对方有任何对抗情绪,均应保持有礼貌和尊重对方的风度.(二)关于客观证据客观证据的定义:“支持事物存在或其真实性的资料”(ISO9000:2000)“通过观察、测量或试验获得的并且能被验证的,与产品和服务质量有关的或某一质量体系要素的存在和实施有关的定性或宣传的信息、记录或实施陈述.”(ISO 19011) 在实际审核中,我们还可以这样来判别什么是客观证据,什么是主观证据.1.存在的客观事实可以成为客观证据,而主观分析、推断、臆测要发生的事不能成为客观证据;2.被访问的、对审核的质量活动负有直接责任的人的谈话可以成为客观证据,而传闻、陪同人员或其他与被审核的质量活动无关人员的谈话不能成为客观证据;但还应该注意:“对于面谈获得的信息应通过实际观察、测量和记录等其他渠道予以验证”.(ISO19011-1)3.现行有效的质量文件中的规定和质量记录可以成为证明当前发生的质量活动的客观证据,而且作废的质量文件中的规定和经擅自修改的记录不能成为证明当前发生的质量活动的客观证据.(三)审核的路线在现场审核中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审核路线,这一点其实在编制检查表时就应考虑到了.在实际审核中经常要用的路线可以有下列三种方法:1.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路线:所谓自上而下的方法是指先到信息比较集中的部门了解总的情况,然后在此部门选择一批样本到使用这些样本的各部门去调查.所谓自下而上的方法是指先在许多部门调查研究,选择一批样本到某一集中管理的部门去审核.2.正向和逆向的审核路线所谓正向的审核方法是指按照产品质量形成的过程从开始的合同签订到最后的售后服务的顺序去审核;所谓逆向的审核方法其路线正好相反,即从今后服务向前步步追溯直到合同签订为止.3.按要素审核和按部门审核的路线按要素审核,一个要素涉及许多部门,审核组要访问许多部门才能完成一个要素审核.按部门审核,审核组对该部门涉及的各个要素一次审核清楚.(四)审核的方法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方法有三种:1.提问与交谈提问与交谈时现场审核用的最普遍的方法,通过提问与交谈可以了解组织员工对各自职责的了解程度,对体系实施情况的掌握程度.2.查阅文件与记录查阅文件与记录时现场审核中必须采用的方法.现场查阅的文件与记录可作为客观依据.3.现场观察现场观察的方法可用于判断组织、在实际工作中是否遵守了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的要求.三、不合格的确定和不合格报告的编写现场审核中编写“不合格报告”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即审核中如发现不合格项,就应编写不合格报告.“不合格报告”也可改称为“纠正措施要求表”以别于第三方审核中的不合格报告.(一)不合格的定义和类型不合格的定义:“未满足要求”(ISO 9000:2000)其中“要求”是指:有关的法律、法规、ISO9001:2000质量管理标准、质量手册、质量计划、合同、各种书面程序和作业指导书等必须遵循的文件.没有满足某个要求即构成不合格.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时通常按性质将不合格分为三类:1.体系性不合格质量体系文件与有关的法律、法规、质量保证标准、合同等的要求不符.2.实施性不合格未按体系文件实施.3.效果性不合格因实施不够认真或对不合格的真正原因没有找到,纠正措施实施后未能达到规定要求.在第二方、第三方审核时为了对受审质量体系作出评定,以便决定通过注册或认可与否,常按不合格的严重程序分为两类:1、严重;2、轻微.在内审中存在通过与否的问题,所以一般只按性质分为上述三类.但为引起领导及有关人员注意那些较重要的不合格项,也按严重程度分为严重和轻微两类.对于一些微小,偶发且能够当场进行纠正的不合格,可作为“观察项”口头向受审方提出,引起注意.对观察项不编写任何书面报告发给受审方,但审核组应保留一份口头提出的观察的记录.(二)不合格报告的内容1.受审核部门及负责人姓名;2.审核员姓名;3.审核姓名;4.不合格事实的描述;5.不合格项类型;6.建议采取的纠正措施计划及完成日期;7.纠正措施完成情况及验证.对于内审员来说,写好不合格报告中的不合格事实的描述、不合格问题的性质、违反的条款和不合格的类型是最为关键的事:A.不合格事实的描述应力求具体.应包括地方、时间、何人、现象、关键的细节,同时文字描述应精简扼要.B.不合格问题的性质是要用一两句话点明具体是哪一点(或哪几点)做得不对.C.违反标准或质量手册、程序的具体条款应力求判断得比较确切.四、审核结果的汇总分析有了若干份不合格报告,还不能在末次会议上对审核发表结论意见,还要对审核的观察结果作一次汇总分析.汇总分析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1.发现的不合格项来汇总分析;如不合格项的总数,其中体系性不合格、实施性不合格、效果性不合格各有多少项.列出不合格项涉及哪些要素和部门,其中哪个要素和部门最多或最严重,有了这些数据,大致可以说明这个部门或这个要素的薄弱环节是什么了.2.从发展的历史和趋势分析;如将上次内审时发现的不合格总数及其构成与这次的相比较,来看出质量管理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3.从对最终产品质量的影响来分析;如本单位发生的内外质量事故中,由于部门工作不当而造成的影响有多大.4.总结部门质量工作上的优点;如确有优点应具体化指出,予以肯定,有的优点还可推广到其他部门.在这些汇总分析的基础上,可作出某部门或某要素在整个质量体系的质量活动中是好的,基本上是好的或问题较多、有待切实改进等到结论性意见.如果审核是按集中式计划进行的,那么这种汇总分析应是针对整个体系的因而是一次全面的汇总分析. 五、召开末次会议现场审核的上述工作完成后可以召开末次会议以便结束现场审核.末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向组织的高层管理者说明审核观察结果,以使其清楚地了解审核的结果.末次会议应由审核组长主持,参加者应签到.末次会议应有记录并保存归档. 会议内容:1.审核组长应说明不合格报告的数量和分类,宣读不合格报告.2.要求部门负责人认可事实(在不合格报告上签名),并要求各责任部门按期提出纠正措施计划的建议及整改期限.3.澄清或回答受审部门提出的问题.4.全面总结受审部门质量工作的优缺点,在确保整个组织的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及实现质量目标的有效性方面提出审核组的结论.六、编写审核报告审核报告是说明审核结果的正式文件,应由审核组长亲自编写或在审核组长指导下编写.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1.审核的目的和范围;2.审核组成员和受审部门名称及其负责人;3.审核的日期;4.审核所依据的文件;5.不合格项目观察结果(全部不合格报告作为附件于审核报告之后);6.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的结论性意见;7.审核报告的分发清单.审核报告经管理者代表或其指定的负责人(如质管办主任)批准后分发至有关的领导和部门.以上是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实施阶段的全部内容.第五节纠正措施一、纠正措施在内部质量体系审核中的重要性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目的决定了实施纠正措施的重要性.内审目的重点在于发现质量体系的问题,查出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加以消除,以免重犯类似不合格,使质量体系得到不断改进.二、纠正措施要求的提出审核组在现场审核发现不合格项时,除要求受审部门负责人确认不合格事实外,还要求调查分析造成不合格的原因,提出纠正措施的建议包括完成纠正措施的期限.审核组提出不合格报告时,受审部门的负责人首先要对事实加以确认,内审员应积极参加纠正措施建议的讨论但不能代表受审部门制订纠正措施,更不能承担纠正措施后果不良的责任.三、纠正措施建议的认可与批准纠正措施建议首先要经审核组认可,认可的目的主要在于审查该建议地否针对不合格的原因采取了措施以及纠正措施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认可的纠正措施还要经管理者代表批准.批准后方成为正式纠正措施计划.四、纠正措施计划的实施1.实施期限一般规定为15天,或30天,视各单位情况而定.2.纠正措施分短期和长期.短期往往针对直接原因,立即采取措施;长期纠正措施可能为针对潜在原因所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发生可能出现的不合格,这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
内部审核员培训教程
第一章 审核概论 第二章 审核策划 第三章 审核实施 第四章 跟踪审核 第五章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 第六章 认证与认可相关知识
第1页
第一章 审核概论
第一节 审核 第二节 审核的类型 第三节 审核的目的和依据 第四节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第五节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特点 第六节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阶段
❖ 技术专家、实习内审员、顾问师----可随同审 核组,但不作为审核组正式成员
第16页
2.1.2 审核组长职责
❖ 审核组长除了要履行审核员职责外,还要承 担以下职责:
➢ 负责文件审查(必要时) ➢ 编制审核计划,分配审核任务 ➢ 指导审核员编制检查表 ➢ 进行审核过程的控制 ➢ 沟通与协调 ➢ 提交审核报告 ➢ 组织跟踪审核
❖ 纠正措施跟踪验证阶段
返
第14页
第二章 审核策划
第一节 审核组 第二节 审核计划 第三节 准备工作文件
返
第15页
2.1 审核组
2.1.1 审核组组成
➢ 审核组长
❖领导审核全过程,对审核质量负责 ❖受过正规培训,有审核能力和一定的领导能力 ❖审核组正式成员
➢ 审核员
❖受过正规培训,有能力实施审核 ❖遵守纪律、相互协调
第二方审核
❖ 目的:
➢ 合同前的评定(选择合格供方) ➢ 合同签订后的审核(控制供方) ➢ 促进供方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 主要依据:
➢ 标准 ➢ 顾客要求 ➢ 合同要求
第10页
1.3 审核的目的和依据(续)
第三方审核
❖ 目的:
➢ 为潜在顾客提供信任 ➢ 减少重复的第二方审核,节省费用 ➢ 使体系认证或注册 ➢ 查证是否满足法规或其他规定的要求
v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必须依照正式的程序、特定的要求进行 v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结果必须形成文件 v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必须是由一资格的人员进行
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完整版)
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完整版)教学内容:一、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 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2.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如客户 focus、领导作用、全员参与等)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构成2.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步骤(如策划、设计、实施、检查和改进)三、内部审核的流程和方法1. 内部审核的目的和意义2. 内部审核的流程(如审核计划的制定、审核员的培训和选择、审核的实施和报告等)教学目标:1. 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能够解释和应用在实际工作中。
2. 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步骤,能够运用相关工具和技术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施。
3. 熟悉内部审核的流程和方法,能够独立进行内部审核,并提供改进建议。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步骤,内部审核的流程和方法。
难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构成和编写,内部审核的流程和技术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投影仪、电脑、幻灯片、黑板、粉笔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幻灯片、练习题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一个实际的质量管理案例,引发学生对质量管理体系和内部审核的兴趣和关注。
二、教学内容讲解:1. 讲解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和原则,通过实例和案例进行解释和应用。
2. 讲解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步骤,通过流程图和实例进行说明。
3. 讲解内部审核的流程和方法,通过实际审核案例进行演示和讲解。
三、随堂练习:1. 根据讲解的内容,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以检验学生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的理解。
2. 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情景,设计一份简单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以检验学生对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审核案例,制定一份审核计划,并进行内部审核,以检验学生对内部审核流程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板书设计:1. 板书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以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回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訓練課程課程手冊章節標題頁次1 ISO 9001:2001:條款簡介 1----162 稽核﹕基本原則簡介 17----213 稽核活動 22----254 ISO 9001:2000稽核 26----295 現場的稽核活動 30----376 稽核審查 34----377 稽核報告及跟催 38----39第一章ISO 9001:2001:條款簡介4.品質管理系統4.1一般要求組織應依本國際標準之要求﹐來建立﹑文件化﹑執行﹑維持一個品質管理系統及持續改善其成效。
為了執行該系統﹐組織應﹕a)鑑別出流程﹕b)決定這些流程的順序及相互關系;c)決定所需的標准及方法﹐以確保這些流程作業及管制是有效的﹔d)確保所需資源與資訊的流程﹔e)監控﹑量測及分析這些流程﹔執行所需措施以達成計幕后成果及這些流程持續改善。
組織應依本國際標準要求管理這些流程。
組織應確保外包流程的管制﹐均在品質管理系統中被鑑別﹔例如描述在關鍵流程或工作計划中。
4.2 文件要求4.2.1概述品質管理系統文件應含﹕-品質政策與品質目標的文件化陳述﹔-品質手冊﹔-標准要求的文件程序﹔-組織對文件的需求係確保計划﹑操作及流程控制的有效性﹔-本標准要求記錄。
-文件應適應下列條件建立﹕-組織的規模與型態﹔-流程的複雜性與相互關系﹔-人員的勝任能力。
4.2.2品質手冊品質手冊應該包括﹕1.品質管理系統的范圍﹐包括任何排除的細節及理由﹔1.參照的文件程序﹔品質管理系統流程間相互關系的描述。
4.2.3文件管制一份文件化程序藉著下列要求管制文件﹕1.文件發行前核准其適切性﹔2.必要時的審查與更新﹔3.變更及現行版本狀態鑑別﹔4.使用地點具有相關版本的文件便於取用﹔5.文件清晰易讀且於鑑別﹔6.外部文件被鑑別﹔7.避免誤用失效的文件。
4.2.4品質記錄的管制一份文件化的程序藉著下列要求管制記錄﹕1.鑑別﹔2.儲存﹔3.防護4.取用﹔5.保存期限﹔6.廢棄處置。
5.管理責任5.1管理承諾最高管理階層應提供下列對品質管理系統發展與執行以及持續改善的承諾之有效性的証明﹔1.在組織內傳達符合客戶要求的重性﹔2.在組織內傳達符合法令規章要求的重要性﹔3.建立品質政策﹔4.確保各項品質目標被建立﹔5.實施管理審查﹔6.確保資源的取得。
5.2顧客道向最高管理階層應確保顧客要求﹕1.被決定2.並達成提高顧客滿意的目標5.3品質政策最高管理階層應確保品質政策﹕1.適合於組織的目的﹔2.包含符合要求及持續改善品質管理系統有效性的承諾﹔3.提供一個建立及審查品質目標的機制﹔4.在組織中被傳達及瞭解﹔5.被審查其持續適切性。
5.4規划5.4.1品質目標最高管理階層應確保包括所需符合之產品需求的各項品質目標於組織內相關職能與階層被建立。
各項品質目標應可被量測且符合品質政策。
5.4.2品質管理系統規劃最高管理階層應確保﹕1.品質管理系統規划被執行以符合條款4.1及品質目標的要求;2.當品質管理系統變更被規劃及執行時﹐品質管理系統的完整性被維持。
5.5責任﹐授權與溝通5.5.1責任與授權最高管理階層應確保組織中之責任與授權已經明確的定義及傳達。
5.2.2管理代表管理代表係﹕1.確保品質管理系統諸流程被建立﹑執行與維持﹔2.向最高管理階層報告品質管理系統的執行成效﹐及任何改善的需求3.確保組織全員對顧客需求認知的提升。
5.5.3內部溝通1.最高管理階層應確保﹐進行有關品質管理系統有效性的溝通。
5.6管理審查5.6.1概述審查﹕1.在每隔計划的期間內被執行﹐以確保品質管理系統持續適切﹑正確及有效性﹔2.評定持續改善的機會﹔3.包括品質政策與品質目標在內變更的需求﹕5.6.2審查輸入輸入資訊包括﹕1.稽核的結果﹕2.客戶回饋﹕3.流程績效及產品符合性﹔4.各項預防及矯正行動狀態﹔5.先前管理審理的跟催措施﹔6.規劃可能影響品質管理系統的變更﹔7.改善的建議。
5.6.3審查輸出管理審查輸出應含下列相關的任何決策與措施﹔1.品質管理系統及其流程有效性的改善﹔2.與客戶需求相關的產品改善﹔3.資源需求。
6.資源管理6.1資源的提供組織應決定及提供所需的資源﹕1.以執行和維持品質管理系統﹐及持續改善其有效性﹔2.致力客戶滿意。
6.2 人力資源6.2.1概述執行影響產品品質工作的人員﹐其勝任能力應依下列項目而定﹕1.適當的教育﹔2.訓練﹔3.技藝及經驗。
6.2.2勝任﹑認知及訓練組織應﹕1.決定執行影響產品品質活動人員所需的勝任能力﹔2.提供訓訓練或採取其他措施以滿足這些需求﹔3.評估採取措施的有效性﹔4.確保員工認知他們的活動及如何貢獻以達成品質目標的關連性與重要性﹔5.維持適當的記錄(參閱4.2.4)5.3設施組織應決定﹑提供及維持達成產品合格所需的設施﹐設施包括的例子如下﹕1.建筑物﹑工作空間及相關設施﹔2.流程設備﹐含硬體及軟體﹔3.支援服務(如運輸﹑通訊)。
6.4工作環境組織應決定並管理其工作環境。
7.產品實現7.1產品現實的規劃組織規劃及發現產品實現所需的流程。
適當時﹐組織在規劃產品實現時決定下列﹕1.品質目標及產品需求﹔2.建立特定之流程﹑文件及提供資源的需求3.產品特定之驗証﹑確認﹑監控﹑檢驗及測試活動及產品合格的允收標準4.對各項實現流程及其產品結果滿意要求提供証明所需的品質記錄。
7.2顧客相關產流程7.2.1產品相關需求的決定組織應決定﹕1.客戶指定的需求﹔2.非客戶所陳述的﹐但對特定用途或預期的用途卻是必須的需求。
3.產品相關的法令及規章的要求﹔4.任何相織所決定的額外需求。
7.2.2產品相關需求的審查在組織承諾提供產品給客戶之前﹐組織應審查產品相關的要求。
其目的是為確保﹕1.產品的需求被界定﹔2.與先前內容不同的合約或訂單需求皆被解決﹔3.組織具體能力達成所界定的需求。
審查結果與審查後產生措施的記錄被維持。
當產品要求被變更時﹐組織應確保相關文件已被修正且相關人員瞭解變更的需求。
7.2.3顧客溝通組織應訂定與執正下列顧客溝通相關的有效安排﹔1.產品資訊﹔2.詢價﹐合約或訂單處理﹐包括修改﹔3.顧客回饋﹐包括顧客抱怨。
7.3設計與開發7.3.1設計與開發規劃組織應規劃及管制產品的設計與開發1.介面管理2.適當時更新計劃輸出組織應決定﹕1.任何設計與開發的變更﹔2.適合於每一階段的審查﹑驗証和確認﹔3.責任與授權。
7.3.2設計與開發輸入產品相關需求的輸入應被決定及維持記錄。
輸入應包括﹕1.功能及性能的需求﹔2.適用的法令和規章要求﹔3.先前類似設計資訊的取得這些輸入應被審查。
7.3.3設計與開發輸出輸出應﹕1.經過適當的驗証﹔2.符合設計與開發輸入的需求﹔3.提供採購﹑生產及服務準備的適用資訊﹔4.指定對產品安全及適當用途必要的特性。
7.3.4設計與開發審查審查在適當的階段執行以﹕1.評估設與開發結果達到需求的能力2.鑑別問題及提議所需的措施。
7.3.5設計與開發驗証確保設計與發輸出滿足輸入。
7.3.6設計與開發確認設計與開發確確認應確認保產品能符合使用的需求當可行時﹕應於產品交貨或完成以前完成確認。
7.3.7設計與開發變更的管制設計與開發變更多應被適當鑑別﹑審查﹑驗証及確認。
變更影響的評估包括了組成的零件也已售的產品。
7.4採購7.4.1採購流程組織應確保其採購的產品符合特定的採購需求。
對供應商與所採購產品的管制類型與程度應依採購產品對與續產品實現基最終產品的影而定。
組織應根據供應商提供符合組織需求之產品的能力來評估及選擇供應商。
選擇﹑評估及再評估的標准應被建立。
7.4.2採購資訊採購資訊應描述所採風購的產品﹐包括下列﹕1.產品﹑程序﹑流程與設備之核准的需求﹔2.人員的資格需求﹔3.品質管理系統要求。
7.4.3採購產品的驗証組織需鑑別及實施所需的檢驗或其他活動以確保所購的產品符合特定的採購需求。
當組織或其客戶打算在供應商處進行驗証時﹐組織應於採購資訊中說明預期的驗証安排及產品放行的方式。
7.5生產與服務的提供7.5.1生產與服務提供的管制組織應在管制狀況下規劃與進行生產與服務的供應﹐可行時﹐管制狀況應包括﹕1.描述產品特性的資訊﹔2.工作說明書的取得﹔3.適當設備的使用﹔4.監控與量測儀器的取得與使用﹔5.監控與量測的執行﹔6.放行﹑交貨及交貨後績活動的執行。
7.5.2生產與服務提供流程的確認組織應確認產出結果無法由後績監控或量測加以驪証的流程。
安排包括﹕1.界定流程審查與核准的標准。
2.設備的核可及人員的資格﹐3.特定方法或程序的使用7.5.3鑑別與追溯適當時﹐以適當的方法鑑別產品。
識別產品的狀況﹔當追溯性列為要求時﹐組織應管制與記錄產品特有的識別。
7.5.4顧客財產組織應鑑別﹑驗証﹑保護及保衛顧客所提供的財產﹐顧客財產可以包括智慧財產。
7.5.5產品的保存從內部流程到最終交貨﹐組織應保存產品的符合性。
保存應包括識別﹑搬運﹑包裝﹑儲存及保護。
保存亦適用於一項產品的組成零件。
7.6 監控與量測儀器的管制組織應建立流程以確保監控與量測在符合監控與量測所需的方法執行。
確保有效結果時﹐量測設備應﹕被定期或使用前予以校正或驗証或驗証﹐比對之儀器可追溯國際或國家量測標準﹔如無此類標準校正或驗証使用的基准應被記錄﹔1.需要時被調整或再調整﹔2.被鑑別以使正狀態能被決定﹔3.防護以免於造成量測結果無效的調整﹔4.保護以免於搬運﹑維護與儲存其間的損壞與惡化。
當發現設備不符要求時﹐組織應評估與紀錄先前量測結果的有效性。
組織應對受影響的設備與任何產品採取適當措施。
電腦軟體當作為監控與量測特定要求之時﹐其滿足預期使用的能力應被確認。
此應於初次使用前進行且視需要再確認。
8. 量測﹑分析及改善8.1概述組織應規劃及實施持續改善流程所需的監控﹑量測與分析﹕1.展現產品的符合性﹔2.確信品質管理系統的符合性﹔3.持續改善品質管理系統的有效性。
此應包括含統計技朮之適用的方法的決定﹐及使用范圍。
8.2監控與量測8.2.1顧客滿意不論組織是否滿足顧客要求﹐組織應監控顧客感覺相關的資訊﹐作為一種品質管理系統績效的量測。
獲得與使用此資訊的方法應被決定。
8.2.2內部稽核組織應執行定期的內部稽核以決定其品質管理系統是否符合﹕1.計划的安排﹔2.本國際標準的要求﹔3.組織設定的品質管理系統的要求﹐以及有效實施及維持要款明顯的要求4.組織應考量被稽核流程與區域的狀況與重要性及前次稽結果來規劃稽核計划﹔5.稽核標准﹑范圍﹑頻率與方法應被界定﹔6.稽核員的選擇與稽核的掃行應確保稽核流程的客觀與公平性﹐稽核員不應稽核其個人的工作。
7.規劃與進行稽核及報告結果與維持紀錄的責任與需求應被界定於文件化流程。
8.2.3流程的監控與量測組織應採用適當方法以監控及可行時量測品質管理系統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