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主题报道的形象化表达

合集下载

论电视新闻评论的形象性

论电视新闻评论的形象性

论电视新闻评论的形象性作者:魏默宁来源:《活力》2016年第07期[关键词]电视新闻评论;形象性;表现方法提起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电视评论节目“焦点访谈”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多年来它之所以如此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并带动各地方电视台电视评论节目的飞速发展,原因何在呢?笔者认为就是形象性。

一、不妨和报纸评论作一比较,两者的目的都在于引导舆论,弘扬正气、针砭时弊,但由于表现方式不同,导致效应不尽相同,其主要区别就在于电视评论的形象性。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传播符号不同。

报纸的新闻评论主要以文字符号为载体,文字是语言的书写方式,它是“符号的符号”,而电视评论的传播是将新闻事实用图像直接展示在受众眼前,同时又通过语言和文字描述事实并表达观点。

有时,图像的剪接也能直接传达观点和态度。

评论的逻辑性以鲜明的形象性作用于观众的头脑,正是由于这一特点,才使电视评论具有了不可代替的地位。

2.传播内容不同。

两者传播符合不同,导致了内容的侧重点不同。

比较而言,报纸评论注重意见的表述,而电视评论则更强调事实的再现。

换言之,报纸评论直接发表意见,电视评论更倾向于“用事实说话”。

3.思维方式不同。

报纸评论的抽象性和电视评论的形象性要求传播者在从事报纸评论和电视评论时,必须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

概括地说,前者的思维方式是逻辑思维,后者则兼具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报纸评论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环环紧扣,层层深入,有较强的逻辑力量,不如此就不足以使人信服。

电视的形象性特点,都要求电视评论在逻辑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形象的作用和画面的效应,以事实胜于雄辩的方式,赢得观众的信服。

由此可见,形象是电视评论的生命,也是其力量所在。

过去我们的电视评论,没有充分重视形象性特征,常常是播音员对着写好的文字稿念,这样电视评论就成了报纸评论和广播评论的翻版,就没有吸引力。

二、既然说形象是电视评论的力量,那么,形象在电视评论中到底有哪些优势呢?主要由以下五个方面表现出来:1.真实性。

浅析主题报道中的“故事化”表现方式及作用

浅析主题报道中的“故事化”表现方式及作用
在种桃 子 。
立体生动地营造出了一个热闹祥和的气氛 。在教师节 主题 报 道 中展 现 大 山里 教 师坚 守 的 《 常山: 大 山里 的迷 你 学 衢州常 山县芳村镇前塘村前山教学点 ( 一小
段 现场 声 , 张 老师 带饭 盒 , 上路 )
叙事结构服务于电视的 “ 故事化 ”表达 , 也是表达能 否引人人胜 、 产生共鸣的前提。故事的内容以及类型大同 小异, 关键是 如何 由所要表达和传播的主题 发, 再结构 、 再 陈述 , 呈 现 出新 的传 播样 式 和 效果 。这 也 是 长期 制约 主 题 报道 深化 发 展 的 壁 垒 , 按 照 什 么 顺 序讲 故 书 血 接 决 定 了有没 有 人愿 意 听 你 的故 事 。平 铺直 叙 的 催 眠式 “ 宣传 ” 八股 样 式 , 往 往 会 在传 播 的前 3 秒 就败 下 阵来 , 实 现从 强 调 对事件 的评价 、 意义 、 影响等的 “ 论 文式”宣传思路到遵 从把 “ 最优 、 最吸引人 的环节”提前 的受众接受信息顺序 的转变。由 “ 直线传播”到 “ 波浪式传播 ”需要取舍和 重新 布局 。 抓住故事精彩的 “ 核心” 、“ 倒 ” 推叙 事 安 排 的顺 序 。 按照故事中各种 “ 最 ”的原则 , 无论是所要宣传的主体是 人还 是事 , “ 最 ”不可 思议 的地 方 、 “ 最 ”与众 不 同 的地 方 、 “ 最 ”让 人 费解 的地方 等 等 , 由 “ 疑 问”引 发受 众 的认知 共 鸣, 再 去倒推 “ 为什么 ” ?挖掘新 闻价值 。 在 主题报道 《 基层牌子何其多 》发现问题阶段 中, 集 中了大量的对现场中各种 “ 最”的提前。平湖篇由社区里 办公大楼里一层唯一一个锁门的房间引 出大家的好奇 : ( 记者出镜 ) 在平湖当湖街道如意社 区的办公大楼里 , 层是他们开展社区工作的主要场所 , 四个房间里只有牌 子最 多 的这 个 房间 , 门是锁 着 的。 ( 正文 ) 那 么这 个 挂 了 三块 牌 子 的房 间 为什 么 大 门紧 锁?在社区居委会书记李凤琴的引导下 , 我走进了这个房间。 这 个 挂 了计 生 B超 检 查 室 的房 间里 面 到 底 是 什 么 样 子?社 区里 的 B超检查到底怎么做?受众很容易对故事 接下去的展开产生兴趣 ; 余杭篇 , 通过数牌子 , 一直数到一 个最夸张的门框上挂着1 9 个牌子的社区活动室 : ( 记者出镜 )1 、 2 、3 、4 、5 、6 , 余杭的庙前社 区是主 城 区里 很 普 通 的一 个 老社 区 , 门 口就 有 大 大 小 小 的6 块 牌 子, 我 们再 往 里 走 , 你 看 这 里还 有 两块 。再看 这 里 , 地 上 和 墙上挂得到处都是 , 这还有一个拉门墙上面是各种规章制 度 。咱 们 再往 里 走 , 这 些 大概 有 1 、2 、3 、4 , 十张牌子, 挂

论电视新闻画面的再现性和表现性

论电视新闻画面的再现性和表现性

论电视新闻画面的再现性和表现性摘要:画面是电视新闻的载体和呈现方式,它的意义不只局限于屏幕影像,还包括字幕、特技、同期声等非摄录影像因素,因此具有丰富生动的表现性,而电视画面在表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新闻再现。

本文旨在分析电视新闻画面的表现性与再现性的作用、方法等,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为电视新闻节目服务。

关键词:电视新闻画面表现性再现性关系一、电视新闻画面的作用电视新闻,作为当代三大传播媒介中的主力军,以其特有的信息传播魅力,成为电视台的第一语言。

电视新闻传播为何备受青睐?因为电视新闻可以图文组织,可以声画并茂。

而在电视新闻的诸多传播符号中,画面语言是体现电视特性的最重要符号。

可见,画面对于电视新闻来说具有重要作用。

这主要表现在:(一)叙事功能简单说来,叙事是对事件序列进行记叙之意。

在电视新闻画面的编辑上,可以按照事件发展的序列将事件展示出来,以体现画面在新闻性节目中的叙事能力。

近年来,一些画面叙事空间很少的消息类节目,其叙事功能也被巧妙地挖掘、利用。

如1992年中国电视新闻奖一等奖《北京二环路改造工程竣工通车》,记者巧妙地把一个通车典礼性质的新闻转化为对一个过程的记叙——记者坐上一辆车跑完二环路全程,边跑边用画面和同期声介绍行车时速、道路情况等重要信息。

显然,在这里,画面展开的就是一个完整的叙事过程。

(二)造型功能电视新闻性节目与其他类型的电视节目一样,依然要靠造型手段完成信息传递的任务。

在电视新闻中,只有正确、规范地使用造型手段,画面造型才能更好地为报道内容、报道主题服务,达到预期效果。

(三)表意功能在一定条件下,电视新闻性节目的画面可以具有某种象征性、思想性、哲理性,这就是画面的表意功能。

二、电视新闻画面的表现性电视新闻画面的作用实际上正体现了电视新闻画面的一个重要特点——表现性。

电视画面是反映电视记者传播新闻信息的语言,是体现电视新闻特点、发挥电视新闻优势的手段,因而自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论电视新闻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论电视新闻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云南 昆明 603 ) 52 1
【 要】 摘 电视传媒是借 助 电视传播 的信号 , 对事物进 行 旦形成, 就会 借助现代化的传播手段迅速传播 出去 , 在世界 范
围内产生影响 , 这就在 客观上对媒体 ( 特别是外宣媒体) 言 的语 转换水平提 出了很高 的要求 ,并且形象 塑造与传播主体改变 以我 为主 、 说 自话 的表达方 式 , 自 尽量寻找与信息流 向地受众
话语 的共同点并努力扩大这个共 同点 ,以世人 能够 接受并乐 于接受的方式表达 , 只有这样 , 传信 息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所 与兴趣, 也才有 可能经 ” 次传播 ” 二 被更多 的人知晓。但是必 须注意的是 , 全球化传播语境是偏斜性 的, 它不是一个 中立或 中性的概念 , 经济领域 中的全球化不是大致对等 的依赖 , 而是 呈 明显的偏斜性特征 。因此 , 想要融人这个世界话语体系 , 我 们 既要同国际接轨 , 外来信息 流人 , 让 还要 去其糟粕 , 有语言 的过 滤 原 则 。 第二 ,电视新 闻媒体在塑造 国家形象 时必须遵循 国际通 行 的标准、 规范。国际通行的标准、 规范体系, 是人类社会在长 期发展过程 中形成 的 , 它超越 国家 、 民族和意 识形态界 限 , 为 世 界 上 绝 大 多 数 人 所 认 同 , 为 人 类 文 化或 文 明 的共 同 特 征 。 成 比如反对恐怖主义 , 反对非正 义战争 , 维护世 界和平 , 维护 世 界经济秩序 , 就是人类共同遵循的道德伦理标准 , 国际社会 是 价值体系中的核心部 分。在进行 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时 , 不 能偏 离这些原则与标 准, 否则 不但收不到预期效果 , 还有可 能 产 生 负 面效 应 。 第三 , 追踪热 点 、 点问题 , 焦 突出 国家形象塑造 的个性特 征, 多维度多层 次的塑造 国家形象。一 个国家要想进入 国外主 流媒体的视 线或成 为国际舆论关注 的焦点 ,一方 面本 身当具 有构成热点或焦点 的要素 ~ 比如 目前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就成 为国际舆 论瞩 目的焦点 ,也引起一波接一 波的 ”中国热 籍此我们可以更好地塑造 国家形象 ; 另一方面 , 要密切跟踪 国际政治 、 经济 、 文化领域 中的热点问题 , 积极主动地发言 , 充 分表达我们的意见 、 看法 。 取进入 国际舆论的中心。进行国 争 家形象塑造 , 就应 当对 国际社会 面l 晦的共同问题予以重视 , 并 努力展示 自己在这方的作为与贡献 ,不断形成新 的新 闻价值 点, 以引起 国际舆论 的关注。每个 国家都有 自己独特的历史文 化传统和发展轨迹 , 国情也各不相同 , 而在 国家形象 塑造方 因 面不可能具有同一性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 明古国 , 一个大 国, 中国 目前 虽然进 入快速 发展阶段 , 但是它并不具有扩 张性 和侵 略性 , 它的发展只会 给世界经济 带来机会 , 而不是 威胁 。 在进行国家形象塑造时 , 我们就要突出 中国 ” 和平发展 ” 的特 征, 通过具体 、 鲜活的实例 向世人展示 一个与外 界和平相处 、 互惠互利、 共谋发展的大国形象 , 并持之 以恒地进 行形象 推广 与传播, 打消外界对 中国的误解与偏见 , 国家的进 一步发展 为 创 造 良好 的 外 部 环 境 。 国家 的形象塑造是一个长期 的过 程 ,不是一朝一夕 能完 成 的, 是要 持续努力 , 才能看 到成 效的 , 必须做一个 总体 的长 期 的规划 , 应该充 分利用 电视这 一现代化媒介 , 把握电视传播 的规律, 认真分析海外受众需求, 注重节 目质量 、 目包装及营 节 销推广外 , 二是传播 国家的立场与 主张 。在国际交流中 , 对外 宣传与传播媒介应 该表达中国 自己的主张 , 自己独 特的立场 和态度积极 主动地 为这 些主张 、 立场 、 态度辩 护这 是捍卫 国家 根本利益的前提。 因为 , 作为 国际关系 的主体 , 国家的主张、 态 度 和立场 , 只有为伙伴 国家所 了解 , 才能得 到他们 的尊重 。舆 论环境就属于 国家生存和发展 不可或 缺的精神软环境 ,这 种 软环境, 直接关 系到主权 国家在 国际上被认可 、 接纳的程度 , ( 转第 2 6 ) - F 4页

浅析电视片解说词的形象功能

浅析电视片解说词的形象功能

浅析电视片解说词的形象功能张玢程永军【摘要】电视片解说词对于画面形象起到补充、说明、阐释、升华有着特殊的使命和意义。

本文从六个方面论述了电视片解说词的形象功能,并提出了用解说词来丰富画面形象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形象情感意境节奏角度哲理在我国的电视作品中,解说词一直被看成是一门艺术。

解说词对于电视画面中风光的穿缀、历史的阐释、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叙述、主题的升华,意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解说词是一种特殊的、与画面互为依存的独立文体。

它以画面为依据,但又超越画面;它以画面为触点,但又从触点出发,引发观众向纵深思考,带动观众的情感参与。

解说词对于画面形象起到补充、说明、阐释、升华有着特殊的使命和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电视片解说词的形象功能。

一、彻悟语境,用情感牵引形象我国古代美学思想中的一个最明显的特色就是重视情感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

唐代以后的各种艺术形式,如诗文、戏剧等,都十分强调情感的创造性作用。

京剧、越剧、豫剧等在剧情高潮时或用诗或用唱,以表达一种内心强烈的思想情感。

真挚动人的情感是艺术美的一个基本特点和标准。

这对于中外艺术来说是如此,对于作为融合了戏剧、音乐、舞蹈、雕塑等其它艺术之长的电视艺术也不例外。

电视片解说词的创作者只有饱含真挚的感情,才能够赋予解说词以巨大的张力,从而增强画面形象的艺术感染力。

真挚的情感来缘于创作者对画内事物的理解与感悟。

细致入微的观察、深刻而独到的体会,都会给创作者带来强烈的创作情感。

电视片解说词的创作者最好能亲自参与片子的结构和总体设计,使画面的选择和解说词的撰写处于同一感情的基础上,保持情感基调的一致。

电视片《西藏的诱惑》抒发了对西藏的热爱、赞美之情,赞扬西藏人民特有的“朝圣精神”——诚挚的追求、不倦的奋斗精神。

创作者刘郎没有满足于平铺直叙的介绍,也不囿于客观的再现,而着力于主体情感的抒发,将自己的饱满、真挚的主观情感体验融入到西藏绮丽而纯净的客观画面之中。

电视专题报道的表现力

电视专题报道的表现力

或两个点 ( 角透视 ) 成 集中 , 线条所汇聚 的消逝点 ,
是 最引人 注 目的地方 , 也应该是被摄主体应在 的地 方 。不 言而喻 ,透视线有着不 可低估 的导 向功能 。
我 国现 代著名 美术家潘 天 寿在他 的美术 文集
中说 :“ 画事之布 置 ,极重疏 、密、虚 、实 四字 。 能疏密 、能虚实 ,既能得 空灵变 化于景外矣 。 ”就
有镜头 内部 的 “ 蒙太奇 ”因素 。任何被 摄体都 是 由
点 、线 、面组成 的。这些点 、线 、面随着摄像 机机 位 和角度 的变化 而呈现 出不 同的透视效果 。 图 中 构
要 调动画面叙事 、 传神和抒情 的多种功能 , 首
先要考 虑的是 画面 的组接 。
电视专题 报道首先 是 由许 多 活动着 的画面组
值 ,而且在 于它的美 学价值 。任何符合观 众审美需要 的手 法 ,只要利 于 内容 的表达 ,不违背真 实性 原则 ,
就应该 为我 所 用。
关键 词:解说词 ;散 文笔法 ;画 面组接 ;真实 ;个性 ;细节 中图分类号 :G 2 文献标识码 :A 22
尽管 电视 专题报道 的题材 多种 多样 , 追求各不 相 同,创作手法 千姿百态 , 愿望却是一致 的 , 但 那 就是希望 片子 问世能够引起观众 的兴趣和关注 。 新
则会产生逆 反心理 。 三、真实 、个性 、细节及其它
“ 每个 人都 是典 型 ,但 同时又是 一定 的单个
人 ,正如老黑格尔所说 的 ,是 ‘ 这一个 ’ 《 ( 马克思
恩格 斯选 集 》第 四卷 ) 这一 个 ,是具体 的,是富有
个 性的。 ”在 电视专题 报道 中 ,要尽 可能地通过具 体 的形象 来反 映事 物 的普 遍意 义 ;通 过鲜 明的个 性 , 反映典型人物和生 活的本 质规律 。 陛化程 来 个 度越 高 ,揭示性 就越深 ,感染 力就越强。 深入采访 , 细致观察 , 把握住 “ 这一个 ” “ 和 这

电视新闻专题片中人物呈现技巧分析

电视新闻专题片中人物呈现技巧分析
( 三 )人 物 拍摄 呈 现技 巧
电视 新 闻专 题片 拍摄过 程 中, 还应 注意人 物拍摄 呈现 的 技巧 。具体如下 : 从人物拍摄方向 、 高度 、 曝光及镜 头等来讲 , 应注意正 、 侧、 斜侧 与背 面的方 向 , 根 据不 同的采访 活动实 施不 同角度 的拍 摄; 对于平 、 俯、 仰拍 等高度来说 , 应依据人 眼的不 同观察 视线 选择不 同的拍摄 高度 , 摄像师 在此过程 中应 注意身 高差距 与 仰、 俯 拍 的区别 , 避 免人物形 象呈 现效果 不佳 ; 对 于远 、 近、 中 及全景来说 , 应根据 不同的景别选取 不同 的景色拍 摄 , 人物景 色特写 时要 求摄像 师有意识 地强 调突 出某一局 部 , 这样能较 好地 揭示人 物 的内心活 动等 ; 在推 、 拉及 摇等 的镜 头选 取时 , 应力求加深 观众 的镜头感 , 这样呈 现的人物才更有 鲜活度 ; 色 彩 比重 等曝 光工作 也是需 要注意 的 , 各 种 因素的配合 能较好 地将人 物原本 的性格 刻 画出来 , 进而表 现 出新 闻既定 的 主题
专题 片 中的 人 物 呈 现 技 巧 。 关键词 : 电视 新 闻 ; 新 闻专 题 片 ; 人 物 呈现 技 巧 中图分 类号 :G2 2 2 文献 标志 码 :A
文章 编号 :1 6 7 4 — 8 8 8 3( 2 0 1 7)0 3 — 0 2 2 1 一 叭 己的面部表情 , 为观众呈 现更加 亲切 自然 的电视节 日。特别是
( 镇平县广播 电影 电视局 ,河南 镇平 4 7 4 2 5 0 )
摘 要: 人物是 电视新 闻专题片的主体 , 也是 其 中非常 重要 的 因素 , 关 系着 电视 新闻专题 片的制作质量 。因此, 人 物的呈 现技 巧就显得 非常重要 。电视 新 闻专题 片 中的人物 与其 他新 闻节 目相 比更具独特性 , 更加客观 真 实, 能够更加 生动 、 丰满 、 立体、 客观 地将人 物呈现 出来。电视 新 闻专题 片 中的人物呈现 意义重大 , 不仅可 以提 高电视新 闻专题 片的 制作水 平, 而且有 利于发挥 电视 新 闻专题 片的舆论监督作 用 , 营造 良好的社会 氛 围与风 气。本 文将重点分析 电视新 闻

新闻报道“四化”

新闻报道“四化”

新闻报道“四化”作者:吴东海来源:《声屏世界》 2014年第13期吴东海“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

”电视新闻报道“四化”对于改变县级电视台长期以来新闻报道形式死板僵化、宣传质量不高的现状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主题事件化主题事件化就是通过精心选择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做载体,来勾勒、突出和深化新闻主题。

主题是要通过典型的事件来反映和说明的,事件让主题形象化、具体化,避免空洞的喇叭腔调和言之无物。

县级电视台是县委县政府的重要宣传喉舌,也是全县人民了解本县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情况的主要窗口。

针对各个时期不同的主题宣传,县级台新闻部门必须加强策划力量,定期确立宣传主题,记者在此基础上报选题,编辑筛选组合,都要避免主题报道角度的单一化。

众所周知,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不可计划的,但对同一新闻事件或一段时间内新闻节目的主题提炼、报道角度、结构安排等方面却因人而异。

记者、编辑要善于透过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进行分析构思,要对报道的选题、角度、方式等进行铺排。

例如“五一”黄金周,旅游是新闻报道的重要主题,如果仅停留在动态消息报道上,就不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2013年,笔者所在的舒城台在报道本县4A风景区万佛湖时就打破简单报道游客数量、景点变化等动态消息的惯例,通过具体事件来反映综合旅游情况。

如《六安市至万佛湖风景区旅游直通车正式开通》这条动态消息,原先导语是“六安市至万佛湖风景区旅游直通车5 月1 日正式开通。

六安市市民现在想到万佛湖风景区游玩,可就方便多了。

”后期编辑在修改时选取了新闻中的实例作为导语“今年五一节,六安市民李先生一家来万佛湖游玩再也不用中途多次转车了,他们搭乘今天刚开通的旅游直通车一大早就来到了景区。

”《万佛湖农家乐火爆》这篇报道如果按常规写法也无非是景区增加了多少家农家乐,接待游客多少之类的内容,但记者在采访中抓住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往年农家乐经营业主都相互抢客,今年因为游客多,许多人主动把客人介绍到别家,用一处农家乐主人在黄金周期间和游客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来反映景区的变化,让新闻充满趣味性。

谈电视新闻立意美的表现手法

谈电视新闻立意美的表现手法

自然的特点又都反映了各自的本质, 那么在拍摄这两个企业的电视新闻时, 就应该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根据这两 个企业的特点进行拍摄。这样拍摄出 来的画面才会真正地反映他们的本质, 才会具有美感。假如抓不住特点,丢 掉了个性,只从概念出发,凭主观臆 想来代替客观,那么拍摄出来的电视 新闻就难免雷同。
在实践中,许多记者拍摄工厂的电 视新闻往往大同小异,生产场面常 常是车床飞转,工人劳动,加上生 产成果,基本雷同,丝毫没有吸引 力。比如甲地水稻大丰收,声音是 乙地水稻丰收的解说,而且居然能 对得很好,但毕竟不是同期声,画 面不能产生真正的美感。画面不美, 也就无所谓立意美了。
(三)镜头组接美是电视新闻立意 美表现形式之三 电视新闻的画面是流动的画面。它 是否有新意,不仅取决于每幅画面 是否有特点,而且还取决于这些画 面的组接是否讲究章法,是否有新 意,也就是是否讲究蒙太奇的手法。 有人说电视新闻是用不上“蒙太奇” 的。这话是不对的。
电视新闻要出新,镜头就必须按一定 的章法来组接,不能漫无目的,随意 组接。事实上我们拍摄电视新闻自觉 不自觉地都在运用蒙太奇的手法。比 如我们拍一条工厂的新闻,要先交代 一下环境,拍一个大全景,接着逐渐 交代有关内容,景别也随之循序渐进, 属于强调的场景则要拍成特写。按顺 序组接起来,它就是一个前进式的蒙 太奇句子。
朱镕基同志曾为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 目题写也四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 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这四句话高度概括 了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然而,正因为传播的广泛性和公开性,以及 由此带来的巨大威力,新闻媒体在进行舆论 监督时,要有鲜明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 要按照刘云山同志提出的“出以公心、针砭 时弊,解决问题、有利工作,增进团结、维 护稳定”的要求,认真把握好“度”,既不 能把个别现象当作普遍现象,也不要把局部 的问题

如何使电视画面更好地表达新闻主题

如何使电视画面更好地表达新闻主题

如何使电视画面更好地表达新闻主题作者:陈冠山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21期【摘要】主题往往能够决定一条电视新闻的成功与否,而画面可以在制约主题的同时支撑着其生动、准确的反映。

因此,新闻人要时常思考一下电视画面与新闻主题的关系,做好“如何使电视画面更好地表现新闻主题”这道命题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画面要生动;丰富充实;集中明确;真实自然中图分类号:J9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1-0112-01一、画面既要生动又要形象众所周知,电视是门视觉艺术,它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画面将内容直观地呈现给观众。

相较于其他媒介纯文字、声音的传播形式,“见”是电视传媒的优势和独特魅力所在。

好的新闻从一个简洁、醒目的新闻主题开始,电视新闻的主题要用画面来表现,与之相关的画面往往很多,那么问题就变为了“如何精挑细选简洁、醒目的画面作为新闻主题”。

因此,工作的重难点是从大量司空见惯的现实生活画面中发现、挖掘那些与主题密切相关的画面,工作的目的则是选择最能为主题服务的画面。

选择最能够突出主题的画面,这条新闻就成功了一半。

2018年,集团公司安监局下达通知,要求每一名井下工作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

然而在日常工作中,个别工作人员被发现没有按照要求正确佩戴帽带。

在集团公司的指示下,记者用摄像机现场记录下了整个检查过程,并录制了违章人员自述不系帽带的原因以及不系帽带给个人安全带来严重后果的同期声,之后,记者根据现场采访到的视频资料进行了深度挖掘。

新闻播出后,“系帽带”这件“小事”所带来的严重后果震慑了企图违章的工作人员,这则新闻也起到了警示教育的作用。

这个看似“小题大做”的报道也表达了集团公司对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在矿区安全生产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二、画面既要丰富又要详实除了简洁醒目的新闻主题,好的电视新闻还需要丰富充实的画面来叙述新闻内容、反映主题。

单调的新闻画面是“鸡肋”,不仅会让观众觉得索然无味,还很可能让观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浅谈电视新闻专题片中人物呈现的技巧

浅谈电视新闻专题片中人物呈现的技巧

浅谈电视新闻专题片中人物呈现的技巧摘要:电视新闻时事专题报道是一种综合性地运用各种类型电视新闻表现报道手段与电视播出表现方式,通过对电视重大新闻时事题材进行详尽、深入或独特的多视角的新闻报道,为广大观众提供更多深度报道信息的电视新闻报道表现形式。

为此,如何运用更好的方式呈现出新闻传播效果,更独特的方式表现和突出新闻报道专题片中的新闻内容,这就要着重突出新闻专题片中的人物。

这不仅仅是提高电视专题片的制作水平独特手段,更是渲染主题的不二之选。

本文将对于相关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电视新闻新闻专题片人物呈现技巧引言:其实电视新闻不是专题片,它和电视新闻短片有着很多本质的不同,她更注重价值的存在,他和传统媒体不同,更具有宣传性、传播性和广泛性。

它以一个更加真实的状态展示出现今社会新闻,用更贴近的方式与观众交流。

因此它既不会完全取代其它传统电视广播艺术,也不会被其它现代电视广播艺术所难以取代,有着顽强的时代艺术性和生命力。

一、电视新闻专题片人物呈现的特征在有线电视新闻台的专题片中,人物是整个内容的重心。

首先任何一个电视新闻或者专题片的最一开始都可能需要由一个主持人首先引出一个话题,可谓是"抛砖引玉",然而在过程中也起着讲解主要内容、引导话题开展、过渡整体节奏、并且做好后面的结束总结。

主持人又认为可以再细分为新闻记者型、明星型及普通型等,不同类型的主持人风格不同,受众群体自然也就不同,多方面选择会带来更多种的节目效果。

其次个人是此次专题采访的主要访问对象,这类采访人往往是认为是整个中国新闻媒体专题采访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可能是时间知情者、目击者、或者是相关负责人,一定是和此次采访事件密切相关的。

采访者的对象又因为可以被再细分成政治事件发生人物、政治活动人物及其他等。

在进行采访之前,应该特别注意的是提前性地做好一些准备采访工作,并且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尤其是一些时间宝贵的重要人物时,一定要把握好时间问题。

运用画面形象提高电视新闻的可视性

运用画面形象提高电视新闻的可视性

运用画面形象提高电视新闻的可视性【摘要】现代电视新闻的形式变革使得画面形象在电视新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从几个方面探讨了画面形象对电视新闻可视性的提升作用:画面形象增强了新闻内容的吸引力,丰富了新闻表达方式,塑造了新闻品牌形象,提高了新闻传播效果,充实了新闻报道的细节。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画面形象是电视新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运用画面形象能够提高电视新闻的可视性,其重要性将继续受到重视和发展。

电视新闻制作者应该注重画面的选择和制作,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和吸引观众的目的。

通过不断提升画面形象的水平,电视新闻的质量和影响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电视新闻、画面形象、可视性、新闻内容、吸引力、表达方式、品牌形象、传播效果、报道细节、形式变革、重视、发展、重要性、继续受到、引导、观众注意力、视觉冲击、多媒体、数字化时代、传媒传播。

1. 引言1.1 现代电视新闻的形式变革现代电视新闻的形式变革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行的。

传统的电视新闻通常以主播在摄影棚内播报新闻内容为主,画面简单,文字为主导,信息量有限。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发展,观众对新闻传播的方式和内容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新闻媒体不断尝试更新自身的形式,通过多媒体的手段来呈现新闻内容,其中画面形象在电视新闻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2 重视画面形象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画面形象可以通过生动丰富的视觉效果,增强新闻内容的吸引力。

观众更容易被色彩鲜明、场景逼真的画面所吸引,从而更容易关注新闻内容。

画面形象还可以丰富新闻表达方式,通过图像、视频等形式将信息传递给观众,使新闻更加直观生动。

画面形象还有助于塑造新闻品牌形象。

优秀的画面设计和拍摄技术可以提升新闻节目的品质和专业感,使观众对该新闻媒体产生信任和认同感。

画面形象还可以提高新闻传播效果,有效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增加新闻的传播范围。

画面形象在电视新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充实新闻报道的细节,还能够提高新闻的可视性和吸引力。

如何使电视画面更好地表达新闻主题

如何使电视画面更好地表达新闻主题

112陈冠山:如何使电视画面更好地表达新闻主题一、画面既要生动又要形象众所周知,电视是门视觉艺术,它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画面将内容直观地呈现给观众。

相较于其他媒介纯文字、声音的传播形式,“见”是电视传媒的优势和独特魅力所在。

好的新闻从一个简洁、醒目的新闻主题开始,电视新闻的主题要用画面来表现,与之相关的画面往往很多,那么问题就变为了“如何精挑细选简洁、醒目的画面作为新闻主题”。

因此,工作的重难点是从大量司空见惯的现实生活画面中发现、挖掘那些与主题密切相关的画面,工作的目的则是选择最能为主题服务的画面。

选择最能够突出主题的画面,这条新闻就成功了一半。

2018年,集团公司安监局下达通知,要求每一名井下工作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

然而在日常工作中,个别工作人员被发现没有按照要求正确佩戴帽带。

在集团公司的指示下,记者用摄像机现场记录下了整个检查过程,并录制了违章人员自述不系帽带的原因以及不系帽带给个人安全带来严重后果的同期声,之后,记者根据现场采访到的视频资料进行了深度挖掘。

新闻播出后,“系帽带”这件“小事”所带来的严重后果震慑了企图违章的工作人员,这则新闻也起到了警示教育的作用。

这个看似“小题大做”的报道也表达了集团公司对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在矿区安全生产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二、画面既要丰富又要详实除了简洁醒目的新闻主题,好的电视新闻还需要丰富充实的画面来叙述新闻内容、反映主题。

单调的新闻画面是“鸡肋”,不仅会让观众觉得索然无味,还很可能让观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如何能让一条电视新闻的画面丰富充实、同时深化主题呢?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体会。

(一)精心设计以增加容量。

虽然一条电视新闻的长度是有限的,但不能因此用几个简单的画面凑够长度。

我们要克服电视画面简单化的倾向,要十分慎重地设计每一个镜头,使每个镜头都有实在的内容,在有限的篇幅内尽量增加一些必需的画面,以此来加大片子的信息量。

2015年,我们报道了基层单位一个女工捐肾救父的新闻。

浅谈电视新闻的形象特性

浅谈电视新闻的形象特性

浅谈电视新闻的形象特性作者:高居伟来源:《活力》2015年第03期[关键词]电视新闻;形象特性;把握方法电视新闻的形象特性主要可以概括为它的纪实性和瞬间性。

电视新闻是对具有报道价值的事实进行客观忠实的反映,拥有利用电视技术手段对事物外形、事态发展逼真记录的能力。

电视新闻最重要的真实性,是从它的纪实特性体现出来的。

而它的瞬间性,则是电视新闻形象的基本特征,它是对特定时间段的放大,对状态的冻结,是电视新闻形象规律的主要特点,可以轻易地营造拍摄者所需的现场气氛,吸引观众。

自从进入了全新的动态影像时代以来,信息的呈现更为直观,表达也更加生动,更方便了人们的理解、记忆和传播。

今天的电视新闻已摆脱了“文字稿解说+画面”那种泛泛的叙述模式,努力将拍摄活动渗透到生活本身,用画面语言和大量现场来打动观众,使影像更具平民气息,体现了“生活美”和“平常性美”,正是这种真实的拍摄手法加强了电视新闻的纪实性效果。

电视新闻作品中所展示的内容本身就是生活现实,因而,电视新闻的审美特性表现在它的纪实本体性—形象纪实。

它的全部活动—从创作、传播到接受,都是人们普遍的真实地反映。

我们在新闻报道过程中,都是以最大限度揭示事件“本原”作为终极目标之一。

电视新闻是对生活的描述,它不仅要还原世界,还要发现世界,保留生活中的每一个感人故事。

它所报道的事件是同步的,虽然当事人、媒体和观众,对事件结果还尚未知晓,但这种过程性和悬念性却极大地刺激了观众的思考欲望和好奇心,让他们全身心的参与进来。

随着事件发展,最终结果无论好坏,观众都会在第一时间看到和听到。

如此逼真、及时的临场效应,自然会引起大家的关注和共鸣。

在“现实生活—电视媒体—观众”的传播体系中,电视媒体充当着中介的角色,它要对事件蕴藏的信息进行开掘、筛选和加工。

这样一来,由于电视媒体的立场、观点及拍摄者个人情绪的存在和影响,电视媒体最终传达给受众的新闻资讯,其真实性将不可避免的遭到一定程度的干扰。

[论电视主题报道的形象化表达] 女生形象大赛主题

[论电视主题报道的形象化表达] 女生形象大赛主题

[论电视主题报道的形象化表达] 女生形象大赛主题主题报道是当下电视主流媒体经常采用的一种报道成就、宣传典型、传播理念的电视新闻报道方式。

熟练掌握并成功运用这种报道方式,对于媒体和记者提升参与重大活动、纪念日等战役性报道整体新闻宣传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报道实践中,做好主题报道除了要在策划和选题上下工夫,在具体的报道方式上如何实现主题的形象化表达至关重要。

电视主题报道重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思想理论的出台和落实,而党和政府所取得的阶段性的成就、经验等也是其经常选择报道的内容。

从性质上讲,电视主题报道属于综合性报道的范畴。

与动态新闻的一事一报相比,主题报道无论是新闻性、时效性还是吸引力等方面都先天不足。

而其综合性特点,又使其极易陷入堆材料和简单说教的怪圈。

所谓形象化表达,就是以具体、生动、可感的事实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达抽象的主题。

从笔者多年来参与报道的经验看,要做主题报道的形象性表达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

主题报道作为电视节目的一种形态,其应用的范围主要在于主旋律的宣传,毫无疑问,主题报道的主题一般来说是比较鲜明的。

但观众在收看节目的时候并不满足于你告诉他是什么样的结果和现象,他还想知道怎么样、为什么。

这就需要我们将节目要报道的内容置于典型的事件、典型的人物、典型的现场中来报道,增加报道的形象化,方便观众收看理解。

主题报道的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的时候相当难,需要记者精心策划,用心采访,悉心拍摄。

如报道国家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有力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发展这样一条主题新闻,简单的报道方式是用一组土地流转总量上升和规模化种植、养殖发展状况的数据,贴上农业生产画面,虽然也达到了传达信息的目的,但是显然是比较枯燥的。

如果将这一主题事件化,通过一个动态的事件有过程、有人物故事的途径来表现,立刻就会产生不一样的传播效果。

2010年12月11日和12月12日,河南卫视《河南新闻联播》中的“关注土地流转”,就是以记者调查的方式,将河南土地流转发展状况和初步成就用形象化展示的方式进行的报道。

电视主流媒体的形象打造

电视主流媒体的形象打造

电视主流媒体的形象打造作为主流媒体的电视,承担着党和政府的舆论宣传任务,同时也担负着反映社情民意的职责,因此,电视媒体的形象某种程度上反映着一个社会的风貌,并影响社会的发展态势。

因此,打造良好的电视媒体形象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一、电视媒体有利于塑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形象目前,每个电视台都面临着跨区域竞争,新媒体崛起等带来的巨大冲击。

为了谋求发展,各级电视台都在探寻自身的生存之路,塑造自己的独特魅力。

但是不论如何具备特色,其主流宣传作用依然不能推卸。

这种宣传任务完成的好与坏同一个电视台的形象极其相关,具有良好的形象且公信力强的电视媒体,其话语因为值得信任当然也就会倍受关注,宣传效果自然就好。

反之,再重要的事实通过一个没有公信力的媒体传播,其可信性一定会大打折扣。

而宣传效果不好,直接影响的就是社会的管理与发展。

在当前媒体的发展状况下,人们还是以电视上的宣传来完成对政府对社会对事件的知情以至作出评判,因此,电视媒体的形象不仅是电视台本身的事,它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形象,也帮助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树立形象。

二、打造电视媒体形象是媒体自身生存的需要电视媒体不但受到来自同行业的竞争的威胁,也面临着其他媒体的竞争压力。

在选择众多的情况下,如何能做到让受众认可是每个电视台都在思考的问题。

打造电视媒体的主流地位,树立鲜明的富有特色的媒体形象是竞争中至胜的法宝。

从新闻传播历史中可以看出,媒体之间竞争的主题一直在变化,基本经历了产品制胜,技术制胜,营销制胜,一直到现在的形象制胜的阶段。

这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所谓形象其实就是在长期的产品技术营销都有表现良好的一种印象。

这种印象是好是坏,是稳定还是不稳定,同时其风格是清新还是沉稳,其定位是明晰还是模糊,都是塑造形象的关键,而这些因素事实上决定了一个媒体是否被关注,是否被信任,进而决定了是否被选择。

被认可者在竞争中胜,不被可者败。

形象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因此,在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电视虽是主流媒体但是依然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树立良好的鲜明的媒体形象是在当前生存环境下必须解决的问题。

电视新闻中人物呈现的技巧

电视新闻中人物呈现的技巧

电视新闻中人物表现的技巧电视新闻专题片一直是电视媒体重点经营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电视新闻专题片对社会热点、难点以及焦点问题实行准确的解读,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注重,通过社会舆论作用对公众准确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的作用。

电视新闻专题片在公众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新闻信息传播,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注重,电视新闻专题片以大容量、大思考的特点,受到了社会大众的欢迎。

现阶段,只有使电视新闻专题片中的人物充分体现出重要作用,必须增强人物表现技巧分析。

1电视新闻专题片中人物表现形式电视新闻专题片中表现出来的人物,主要包括新闻当事人、目击人、知情人以及相关负责人,主持人、出境记者以及评论员在电视新闻专题片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1主持人电视新闻专题片中主持人的主要作用是引出话题,对新闻实行阐述以及评论,主要职责为播报新闻、过渡话题以及结束话题等。

而主持人主要包括一般主持人、明星主持人以及记者型主持人等,如白岩松、柴静以及张泉灵等公众熟知的明星主持人,他们也是记者型主持人,主持风格和主持实力被公众所接受,很多电视节目的主持人都是量身定做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名牌主持人,使主持人在节目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重要目的。

1.2出镜记者出境记者指的是在新闻现场,实行新闻信息播报、任务采访以及事件评论的电视记者和新闻节目主持人。

他们主要是用声音语言和表情动作实行新闻信息传递,因为新闻专题片中存有的突发性事件,一般采纳访谈形式报道新闻,这时出境记者又扮演记者型主持人的角色,出境记者作为电视新闻专题片中重要组成部分,对电视新闻质量和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1.3采访对象采访对象指的是记者为了猎取新闻事实而采访的人物,主要包括直接或间接当事人、目击者、知情人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等,他们是作为电视新闻的核心存有。

采访对象又能够分为政治人物、杰出人物以及其他人物等,其中政治人物主要指的是国家领导、社会知名人士等,这些人物平时的日常工作比较繁忙,在实行新闻采访的时候,必须要注意时间观点,合理操纵采访时间,在采访前,做好充分的策划准备工作,为采访工作正常展开奠定坚实的基础。

电视新闻人物呈现技巧

电视新闻人物呈现技巧

电视新闻人物呈现技巧电视新闻专题片一直是电视媒体xx的内容之一。

通过电视新闻专题片准确解读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能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通过舆论作用对公众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电视新闻故事片在公共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信息的传播,电视新闻故事片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电视新闻故事片以其大容量、大思考的特点受到了大众的欢迎。

现阶段,只有让电视xx新闻专题片中的人物角色充分发挥重要作用,才能加强人物呈现技巧的分析。

电视1xx故事片中的人物表达电视新闻专题片呈现的人物主要包括xx新闻当事人、证人、知情人及相关责任人。

主持人、出港记者和评论员在电视新闻故事片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1.1 xx新闻电视专题片中主持人的主要职能是引导话题、阐述和评论xx新闻,其主要职责是播报xx新闻、过渡话题和结尾话题等。

主持人主要包括普通主持人、名人主持人和记者主持人,如众所周知的白、柴静、等。

他们也是记者主持人,他们的主持风格和实力被大众所接受。

很多电视主持人都是量身定做的。

主要目的是培养xx主持人,让他们在节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重要目的。

1.2出镜出境记者是指在xx新闻现场播报信息、采访任务、评论事件的电视记者和电视主持人。

他们主要用语音语言和面部表情来传递xx新闻。

由于xx新闻专题片中的突发事件,他们通常采用采访的方式报道xx新闻。

这时,出境记者扮演着记者型主持人的角色。

外埠记者作为电视xx新闻专题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视xx新闻的质量和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1.3受访者受访者是指记者为了获得xx新闻的事实而采访的人,主要包括直接或间接的当事人、证人、知情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他们是电视xx新闻的核心。

受访者可分为xx人物、杰出人物和其他人物,其中xx人物主要指xxxx、社会名流等。

这些数字通常有繁忙的日常工作。

在进行xx新闻采访时,一定要注意时间观念,合理控制采访时间,在采访前做好充分的规划和准备,为采访工作的正常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电视主题报道的形象化表达作者:时汉枫来源:《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08期主题报道是当下电视主流媒体经常采用的一种报道成就、宣传典型、传播理念的电视新闻报道方式。

熟练掌握并成功运用这种报道方式,对于媒体和记者提升参与重大活动、纪念日等战役性报道整体新闻宣传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报道实践中,做好主题报道除了要在策划和选题上下工夫,在具体的报道方式上如何实现主题的形象化表达至关重要。

电视主题报道重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思想理论的出台和落实,而党和政府所取得的阶段性的成就、经验等也是其经常选择报道的内容。

从性质上讲,电视主题报道属于综合性报道的范畴。

与动态新闻的一事一报相比,主题报道无论是新闻性、时效性还是吸引力等方面都先天不足。

而其综合性特点,又使其极易陷入堆材料和简单说教的怪圈。

所谓形象化表达,就是以具体、生动、可感的事实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达抽象的主题。

从笔者多年来参与报道的经验看,要做主题报道的形象性表达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

主题报道作为电视节目的一种形态,其应用的范围主要在于主旋律的宣传,毫无疑问,主题报道的主题一般来说是比较鲜明的。

但观众在收看节目的时候并不满足于你告诉他是什么样的结果和现象,他还想知道怎么样、为什么。

这就需要我们将节目要报道的内容置于典型的事件、典型的人物、典型的现场中来报道,增加报道的形象化,方便观众收看理解。

主题报道的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的时候相当难,需要记者精心策划,用心采访,悉心拍摄。

如报道国家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有力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发展这样一条主题新闻,简单的报道方式是用一组土地流转总量上升和规模化种植、养殖发展状况的数据,贴上农业生产画面,虽然也达到了传达信息的目的,但是显然是比较枯燥的。

如果将这一主题事件化,通过一个动态的事件有过程、有人物故事的途径来表现,立刻就会产生不一样的传播效果。

2010年12月11日和12月12日,河南卫视《河南新闻联播》中的“关注土地流转”,就是以记者调查的方式,将河南土地流转发展状况和初步成就用形象化展示的方式进行的报道。

在题为《看好前景土地流转加速》的上集报道中,记者首先以见闻的方式,报道了河南省固始县黎集乡卧龙村正在签订流转协议这一事件,通过事件现场、当事人的采访,村里土地整村流转、农民和土地承包大户积极参与流转的迫切心情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观众面前;然后,记者又将调查点转向豫北另一农业大县博爱,引导观众通过农业副县长的口述,了解那里的变化;最后,再补充上2005年到2010年五年间河南土地流转的增长数据。

通过这样的处理,本来很抽象的主题得到了立体化的体现。

题为《土地流转提升农业生产规模化管理水平》的下集则主要采取故事化表达手法,用两个故事(博爱县种粮大户孙永利承包土地,科学布局种植结构,增加了收入,转而又投入到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新加入土地流转的固始县宏达种植合作社精心制订发展规划)向观众形象地展示了土地流转已经并必将大大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管理水平提高这一抽象主题。

以上形象化表达的结果是:有效避免了内容表达上的平铺直叙,收到了曲径通幽、引人入胜的效果。

展现细节,以一当十。

在主题报道中,“点”“面”结合是常用的手法。

“面”是对总体情况的概述,体现了一定的主题思想,而“点”是为解读、分析“面”服务的,往往需要具体的事实、典型的细节来表达。

对平面媒来说,主题报道的细节需要浓墨重彩地用举例或描写方法才能达到报道目的。

而对于视听兼备的电视而言,如何表达?如果仅仅采用画面配解说的方式,像平面媒体一样把事实叙述出来,受篇幅所限,往往难以表达清楚,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不能充分发挥电视媒体自身的传播优势。

此时,如果记者来到某一个典型现场,展示与要表达的观点相关的细节或具体事物,引领并让观众自己来看、自己来感受,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主题表达上会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

2009年4月30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粮食增产千亿路——河南:增产300亿斤的科技支撑》。

节目在讲到河南通过育种技术促进粮食增产时,有一段解说是这样的:河南在粮食增产的基础环节——种子这一项上也走在了全国前列。

目前,全省小麦良种覆盖率高达99%。

在信阳息县,新品种矮抗58的种植面积三年增长了300%。

那么这究竟是一个什么品种呢?记者在麦田中向观众进行了展示。

记者:“现在您看到的这个小麦就是矮抗58,它跟旁边的这个普通小麦相比,显得明显要低,专家介绍说,这样的小麦有利于抗倒伏。

我们再来比较一下,矮抗58小麦的麦秆比普通小麦的麦秆也要强壮得多,这是增产的重要基础。

”同期声:河南省息县农业局局长卢保荣“这个小麦在我们这个地方,(普通小麦)亩产(比矮抗58)相差120斤左右。

”短短不足20秒钟,就把矮抗58这个小麦新品种之所以种植面积增长这么快的原因以及河南育种工作对粮食增产的科技支撑作用进行了形象化表达,让人过目难忘。

再如2010年12月23日河南卫视《河南新闻联播》节目《河南煤化集团:营业收入突破1350亿有望进入世界企业500强》。

为让节目中报道的中原大化公司良好的生产经营形势具体化,记者在节目一开始指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形势图,向观众重点展示了“今年以来,中原大化的尿素、甲醇等主要产品日产量不断创出新高”这一细节,大大增强了节目事实的可信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扬长避短,视听元素运用最大化。

电视与平面媒体相比,之所以能成为第一媒体,原因在于在诸多传播优点中,视觉和听觉两个技术元素给观众带来的独特享受功不可没。

相对于动态、简短、新闻性较强的短消息,在节目的吸引力上,主题报道可谓“先天不足”。

而要增加吸引力,增强内容报道形象化,主题报道就要更加注重扬长避短,在节目采访制作中实现视听元素运用的最大化。

例如2007年5月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一条报道《河南王公庄村:画虎画出小康路》。

下面是节目的一段内容:解说:惊喜之余,很多人开始画老虎。

没想到的是,往后的日子却画虎容易卖虎难,几十块钱一张画的价钱竟然好几年都没起色。

王公庄村村民王建民:(那时)找不到卖画的地,找不到市场在哪里。

节目中,村民王建民的话音刚落,一串动人的手机铃声响起。

画面马上由王建民接受采访转到了另一村民王建金接听手机上。

王公庄村村民王建金:对不起,是不是该关机呀?喂,说吧,一张收他一千块钱就行了。

解说:转机出现在这个叫王建金的年轻人身上。

由于出门卖画太累,谁都不愿去,无奈之下,大家决定推选一个人专门出去卖画。

就这样,王建金成了村里第一个腰上挂着两个手机的专业经纪人。

王公庄村村民王建金:你看现在全国各地跑吧,以前我们都出去跑,跑市场的时候,车票比这更多。

在王建金跟记者说话期间,又响起了联系买画的手机铃声。

记者:现在生意挺忙的?王建金:不是忙,一直就这样,又收货又发货。

解说:辛苦了两年,王公庄村的老虎走进了北京走进了广州,甚至走进了日本和韩国,这时老虎画价格自然也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王公庄村村民王建民:现在一个月销售两三千幅。

节目在短短的半分钟内两次运用了手机响铃的现场声音,加上采访对象的谈话,很自然地就表达了王公庄通过画虎,推选经纪人卖画,实现了增收,过上了小康日子,让人过目难忘。

除了切实选择最具针对性、典型性、非此不可的画面和音响,特技的运用,在主题报道中也相当重要。

俗话说“一图胜千言”。

形象感强的特技图表,不仅有助于观众对事实的理解,也能增强内容表现的艺术性和吸引力,产生不得不看的效果。

再如2009年4月30日央视《新闻联播》中的《粮食增产千亿路——河南:增产300亿斤的科技支撑》这则报道。

关于河南粮食增产技术推广模式,节目的解说是这样的:“这是一个粮食增产的‘同心圆’,最里边的圆是粮食高产攻关田,然后往外逐渐扩展放大为核心试验区、技术示范区和技术推广辐射区。

围绕着这个‘同心圆’,河南建立了完善的农技推广体系,把技术服务覆盖到全省农民。

”记者制作了一幅“同心圆”特技图,配合解说同步播出。

技术推广模式究竟是什么样,观众一看图就了然于心,同时由于图的出现也能激发观众新的收视兴奋,否则的话,就是用上再多的一般性生产画面,恐怕也难以表达得如此清楚。

巧用修辞,提升语言感染力。

主题报道是中国电视新闻的一大特色,是实现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途径,因此,要不断创新主题报道。

创新主题报道的过程中,对于语言的使用也要下一番工夫。

新闻用事实说话,而事实不是抽象的,它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事件原因、结果等因素构成,故新闻语言的使用必须具备以下特征:一是客观、具体、简练。

二是准确。

新闻是反映客观事实的,不能含糊其辞,不能模棱两可,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

三是简练。

新闻要求快,要求迅速及时,这就决定了新闻语言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四是通俗。

①以上是新闻报道语言的基本要求,但是对于电视主题报道来说,还要讲求“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电视主题报道在解说词的写作上同样需要讲究文采,这也是从语言元素这个角度来强化主题报道形象化表达的路径。

主题报道多用于宣传路线、方针、政策、思想理论或一个区域、单位的经验、做法、成就,本来很多说法就很抽象、晦涩难懂,再加上难免要用一些人们早已司空见惯的镜头,如果在节目中对别人的说法再照抄照搬,就会成为文字总结的翻版,出现声画两张皮现象,最终做出的节目让人望而生畏,调台了事。

因此,做主题报道节目,就需要记者比做一般性的电视新闻节目更加注重在标题和主体内容表述上讲究语言凝练、结构清晰和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用形性化和富有动感、美感的语言来归纳或阐述事实,提高语言表达的艺术性。

笔者于2007年8月12日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发的新闻《科技套餐环环相扣,民营经济连创新高》的标题就借用了餐饮用语,将河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多种科技举措概括为“科技套餐”,十分形象。

其中的一段解说为:“空气绝缘净距离大于360度,是这种产品进入国家电网的‘硬指标’,而森源集团只用8个月的时间,就‘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啃’下这块硬骨头”来表达企业攻关取得的成功和不容易。

这比用“空气绝缘净距离大于360度,是这种产品进入国家电网的‘硬指标’,而森源集团只用8个月的时间就攻克了这个硬指标”来表述更加形象,也更令人难忘。

现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已不仅仅靠组织和行政力量来推行,更多地通过新闻媒体来传播,新闻媒体已成为影响国家生活、社会舆论和群众情绪的重要因素。

②而电视传播中,主题报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推动作用尤为重要。

主题报道在新闻媒体的议程设置、增强舆论引导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媒体报道低俗化做法饱受观众诟病的情况下,越来越多地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主流媒体的重视。

提升主题报道水平,既是媒体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的需要,更是电视记者丰富报道手法、打牢业务功底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