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必修四

合集下载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4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四文学常识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4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四文学常识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四文学常识1、《窦娥冤》节选自《关汉卿戏曲集》,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共四折一楔子。

作者:关汉卿号己斋叟,元代戏曲家家,著有《望江亭》、《单刀会》、《救风尘》、《拜月亭》(写出3部),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之父” 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2、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前者属于诗歌,后者属于戏剧。

散曲在体裁上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数。

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

元杂剧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阶段。

3、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郑光祖《倩女离魂》。

4、元杂剧剧本一般由四折一至两个楔子构成一本。

杂剧的角色分为旦、末、净三大类。

一本杂剧只限一个角色唱,或正旦,或正末,由正旦主唱的称为旦本,由正末主唱的叫末本。

一些次要的男女角色被称为外旦、外末、冲末等,反面的角色男的叫净或副净,女的叫搽旦。

其中“孤”对应的角色名目是官员,孛老老年男性,卜儿老年妇女,徕儿儿童。

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曲词)”“ 科(舞台动作)”“ 白(人物台词)”三部分组成。

5、宫调表示声调的高低,相当于现代音乐中的“A调”、“B调”等。

曲牌规定字数、格律,并表达一定声情,其字面意义和曲词内容一般无关。

如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中“双调”是宫调名,“夜行船”是曲牌名,“秋思”是这首套曲的题目。

再如,【正宫】是宫调名,【端正好】是曲牌名。

元杂剧的每折必须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的套曲。

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6、一本元杂剧通常由四折构成,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另外可有一至两个楔子,作用是介绍故事情节或人物,或承上启下。

有的杂剧作家突破了一本四折的限制。

如《西厢记》为五本二十一折。

7、《窦娥冤》是由正旦主唱的,称作旦本戏。

《窦娥冤》中的角色“外”指外末,扮老年男子,“净”指花脸,公人,扮打锣者。

刽子手。

“正旦”指女主角,扮窦娥。

,“卜儿”指老年妇女,窦娥的婆婆。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必修一1. 汉字——出现在商代,“图画字”或“象形字”是最早的形状。

汉字字体的演变经历了八个阶段:①甲骨文→②金文→③大篆→④小篆→⑤隶书→⑥草书→⑦行书→⑧楷书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所谓“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但前四种才是构字的方法,后两种只是用字的方法。

2. 对联——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文学样式。

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由上联、下联组合而成,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句法相似)、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平声在现代汉语中指阴平、阳平,仄声则指上声、去声。

张贴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3.《论语》——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思想。

春秋战国时代,最著名的五个学派是儒、道、墨、名、法。

《论语》是记录孔子与其弟子言行的书,写于春秋战国之际。

书中提出的“仁”,核心是“仁者爱人”。

书中提到的“礼”,就是周代的礼节仪式、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

“半部《论语》治理天下”相传出自宋代宰相赵普之口,显示它是不朽的著作。

4、其他要点——(1)古文学常识★《左传》★《战国策》★《史记》(2)古文化常识★【晋侯、秦伯】(公侯伯子男)★【子】★【轲卿】★【竖子】★【为变徵之声】(古时的七音: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郎中】(宫廷侍卫)★【山东】(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左司马】(官名,掌管军事)★【诹生】★【臣战河南】【参乘】(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晋侯、秦伯分别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周朝时期,受分封诸侯的爵位共有五等,分别为公、侯、伯、子、男,由此可见当时晋国的级别比秦国要高。

子在文中是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您”。

在古汉语中,用作第二人称的敬称代词主要有“子”“君”“公”“阁下”“卿”“殿下”“足下”等。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本文化常识考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本文化常识考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本文化常识考点总结1.读尽缥缃万卷书:缥,青白色的丝织品。

缃,淡黄色的丝织品。

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后来用作书籍的代称。

2.宫调: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

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3.《本草》指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药书。

4.戏曲中的行当: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末、丑,共五大行当。

末行:在京剧形成之初,舞台上确实有末这一行,而且由专攻末行的演员来出演,不能由生行演员兼演。

京昆十三绝中的张胜奎就是末行的杰出代表,他在那张画像中扮演的《一捧雪》的莫成,就是末行。

因为末与衰派老生非常相近,而且后来一些擅于演老生的演员兼演末戏,一些演末的演员兼演生行戏,二者的界限被打破,末就并入了生行。

末行与生行表现手法不同,化妆方式也不同,直观上来看,最大的区别是髯口上,生行是戴“三”,其余的都算末行。

现在舞台上还有末的痕迹可见,比如《四进士》的宋世杰,戴白满,这就是原来末行的戏。

马派《龙凤呈祥》的鲁肃,戴二涛,也是末行的遗风。

但是现在已经不单把末再拿出来了。

丑行:简称“丑”。

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

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

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

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与牛的丑笨性又截然不同.生行:简称“生”。

生行分为须生(老生、胡子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

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须生(老生、胡子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髯口(胡子),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文学常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文学常识

必修四文学常识1.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时代)大都(今北京)人,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

与郑光祖、马致远、白朴齐名,合称为"元曲四大家"。

2.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

其中,《雷雨》标志着中国话剧的成熟。

3.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剧作家。

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创作,他的历史剧主要分为两个四部曲。

《亨利六世》上、中、下三部和《理查三世》组成前四部曲;《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部和《亨利五世》组成后四部曲。

《亨利四世》中与亨利王子鬼混的是福斯特夫,其形象是好酒贪杯、纵情声色,善于利用拍马、吹牛、逗笑来谋取生活,是一个封建制度解体时没落的骑士阶层的典型形象。

喜剧有《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罗密欧与朱丽叶》《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他的喜剧主要以爱情为主题,而且情节多以一见钟情作为模式。

例如《无事生非》写了少年贵族克劳迪奥和希罗一见钟情,《皆大欢喜》讲述被放逐的公爵的女儿罗塞林和受到长兄奥列夫虐待的奥兰多相爱。

悲剧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4.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景佑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词人。

他善于铺叙和白描,写景抒情密切结合,语言通俗易懂,音律和谐优美。

其中《雨霖铃》《八声甘州》均负盛名。

5.苏轼,字字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画家、书法家," 唐宋八大家 "之一,豪放词派代表人物。

散文代表作有《赤壁赋》《超然台记》《石钟山记》。

与辛弃疾合称" 苏辛 "。

书画方面,苏轼擅长行书、楷书,善作枯木怪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 宋书画四大家 "。

人版语文必修4文化常识

人版语文必修4文化常识

必修41《窦娥冤》故事梗概:窦娥自幼丧母.结婚后不久.丈夫病故.两代孀居.婆媳两人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贫苦。

一天.蔡婆去找赛芦医索债.赛芦医谋财害命.蔡婆被当地恶棍张驴儿所救。

’从此.张驴儿仗着自、己救了蔡婆一家人.持恩逼婚.要蔡家婆媳坐堂招婚。

蔡家婆媳不肯.张驴儿便想毒死蔡婆.好霸占美貌弱小的窦娥。

不料.他准备的毒药误被其父饮下身亡。

蔡婆为了免除灾祸.给了张驴儿十两纹银.让他买棺葬父。

张驴儿却以这十两纹银为证据.讹诈蔡婆害死了自己的父亲.他买通当地县令.对蔡婆横施酷刑。

窦娥怕婆婆年老体弱.经不起折磨.只得含冤忍痛自己承担.被判处死刑。

窦娥死后.应其誓言.血溅素练.三伏时节瑞雪纷飞.楚州地面干旱三年。

六年后.窦娥的父亲窦天章金榜提名.考取了状元.路过山阳。

当日深夜.他正在审阅案卷.忽然见到女儿窦娥前来.求父亲代女儿伸冤昭雪。

第二天.窦天章开堂审案.终于使冤案大白。

结果.张驴儿和县令被判处死刑.赛芦医被发配充军.窦娥的冤案终于得以昭雪。

1、关汉卿:号已斋叟。

金末元初大都人。

元代戏曲家。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共四折一楔子。

课文节选的是楔子和前三年.此后的情节是:楚州大旱三年.窦天章做了高官.到楚州巡查.窦娥的鬼魂向他伸冤。

窦天章重审案子.为窦娥平反昭雪。

2、卜儿:元杂剧中扮演老年妇人的角色。

冲末:元杂剧中的男配角。

正旦:元杂剧中的女主角。

净:元杂剧中的角色名称.一般扮演性情恶劣、举动粗野的人物。

净的次要角色叫副净。

茡老:元杂剧中扮演老年男性角色。

孤:元杂剧中扮演官员的角色名称。

外:“外末”的简称.角色名.扮演老年男子。

3、“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这是定场诗。

杂剧中人物上场往往先念四句或两句诗.叫定场诗。

4、缥缃:代指书籍。

缥:青白色的丝织品。

缃.淡黄色的丝织品。

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后来用作书籍的代称。

5、春榜动.选场开:进士考试要开始了。

唐、宋进士都在春季.因此后世称进士考试为春榜。

人教版语文必修4文化常识

人教版语文必修4文化常识

必修41《窦娥冤》故事梗概:窦娥自幼丧母,结婚后不久,丈夫病故,两代孀居,婆媳两人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贫苦。

一天,蔡婆去找赛芦医索债,赛芦医谋财害命,蔡婆被当地恶棍张驴儿所救。

从此,张驴儿仗着自、己救了蔡婆一家人,持恩逼婚,要蔡家婆媳坐堂招婚。

蔡家婆媳不肯,张驴儿便想毒死蔡婆,好霸占美貌弱小的窦娥。

不料,他准备的毒药误被其父饮下身亡。

蔡婆为了免除灾祸,给了张驴儿十两纹银,让他买棺葬父。

张驴儿却以这十两纹银为证据,讹诈蔡婆害死了自己的父亲,他买通当地县令,对蔡婆横施酷刑。

窦娥怕婆婆年老体弱,经不起折磨,只得含冤忍痛自己承担,被判处死刑。

窦娥死后,应其誓言,血溅素练,三伏时节瑞雪纷飞,楚州地面干旱三年。

六年后,窦娥的父亲窦天章金榜提名,考取了状元,路过山阳。

当日深夜,他正在审阅案卷,忽然见到女儿窦娥前来,求父亲代女儿伸冤昭雪。

第二天,窦天章开堂审案,终于使冤案大白。

结果,张驴儿和县令被判处死刑,赛芦医被发配充军,窦娥的冤案终于得以昭雪。

1、关汉卿:号已斋叟。

金末元初大都人。

元代戏曲家。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共四折一楔子。

课文节选的是楔子和前三年,此后的情节是:楚州大旱三年,窦天章做了高官,至V楚州巡查,窦娥的鬼魂向他伸冤。

窦天章重审案子,为窦娥平反昭雪。

2、卜儿:元杂剧中扮演老年妇人的角色。

冲末:元杂剧中的男配角。

正旦:元杂剧中的女主角。

净:元杂剧中的角色名称,一般扮演性情恶劣、举动粗野的人物。

净的次要角色叫副净。

茡老:元杂剧中扮演老年男性角色。

孤:元杂剧中扮演官员的角色名称。

夕卜:“外末”的简称,角色名,扮演老年男子。

3、“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这是定场诗。

杂剧中人物上场往往先念四句或两句诗,叫定场诗。

4、缥缃:代指书籍。

缥:青白色的丝织品。

缃,淡黄色的丝织品。

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后来用作书籍的代称。

5、春榜动,选场开:进士考试要开始了。

唐、宋进士都在春季,因此后世称进士考试为春榜。

【文化常识专项·教材知识梳理】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文化常识专项·教材知识梳理】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必修一】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春秋时诸侯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中国古代的君主分为皇帝和国王,从秦始皇开始,把原来每个人都能自称的“朕”用于皇帝的专称,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能用。

国王则不一样,古代中国的国王(主要是秦朝以前的国王和后来分封的诸侯国国王)不称“朕”,而是称“寡人”“孤”“不穀”等等。

太子:古代储君称谓。

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

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而诸侯王或藩王的正式继承人只能称“世子”。

封建社会的太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至于金元小说中的“四太子兀术”,是误用,历史上没有此称谓。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卿:古代对男子的敬称。

足下:敬辞,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足下。

竖子:对人的蔑称,犹言小子。

陛下:对帝王的尊称。

臣:最初指男性奴隶,跟女性的“妾”相对;后来成为君主时代官吏和百姓的统称。

另外,“臣”又是表示谦卑的自称。

执事:办事的官吏,也指对对方的敬称。

中庶子:战国时掌管诸侯、卿大夫的庶子的教育的官,汉以后为太子属官。

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乘,四匹马拉的车。

将军:春秋时代以卿统军,故称卿为将军;一军之帅称将军。

到战国时代始为正式官名,而卿仍称将军。

自唐以后,上将军、大将军、将军,或为环卫官,或为武散官。

宋、元、明三朝,多以将军为武散官;殿廷武士也称将军。

明清两代,有战事出征,置大将军和将军,战争结束则免。

清朝,将军为宗室爵号之一;驻防各地的军事长官也称将军。

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

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

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汉朝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

自刎:自割其颈,即自杀。

自刎是中国古代武将绝望时最常使用的自杀报国的手段。

【归纳】高中语文必修四文化文学常识

【归纳】高中语文必修四文化文学常识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化文学常识一、古代文化知识1.语录体:常用于门人子弟记录老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

《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论的四种体式:①格言体。

用“子曰”开头直录其言论。

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答问体。

先指出问者和问题,再录孔子的回答。

如“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③对话体。

跟特定对象展开谈话,超出一问一答的模式,可称对话体。

④议事体。

就一件事比较详细地阐述自己的意见,可称议事体。

如《季氏将伐颛臾》。

2.《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汇集整理而成的语录体文集,记载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言行。

3.《孟子》是孟子与弟子合著而成的语录体文集。

4.四书:朱熹整理《大学》《中庸》《孟子》《论语》5.《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期被尊称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6. 《楚辞》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形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又大量引用楚地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主要是屈原作品,代表作《离骚》后人又称“骚体”。

它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了历代散文创作。

7.乐府诗乐府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已被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

另外,还具有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

后来含义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

乐府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乐府诗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乐府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体,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

李白的《蜀道难》属于后者。

8.近体诗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是唐代形成的新诗体,严格讲究格律,分为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八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知识归纳《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字词知识梳理一、通假字⑴可予不:⑵臣愿奉璧西入秦:⑶拜送书于庭:⑷召有司案图: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⑺设九宾于廷⑻肉袒伏斧质⑼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二、古今异义1.指示:古义:指给人看;今义:上对下的说明2.约束:古义:遵守约定;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3.得罪:古义:得到惩处;今义:冒犯4.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5.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进6.宣言:古义:扬言宣言曰);今义:宣告,表示政府的公告7.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今义:表时间,从前,过去9.因而古义:趁此就……;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10.亲戚古义: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妻子和同族亲属等;今义: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成员11.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12.美人古义:妃嫔;今义:美貌女子13.布衣古义:平民;今义:用布做的衣服14.走古义:跑;今义:行。

15.去古义:离开;今义:跟“来”相对三、一词多义1.负①秦贪,负其强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2.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3.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②左右欲引相如去③相如引车避匿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4.幸①而君幸赦臣②而君幸于赵王③则幸得脱5.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6.徒①徒见欺②徒以口舌为劳7.于①君幸于赵王②故燕王欲结于君8.见①徒见欺②大王见臣列观9.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10.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②顾吾念之③顾野有麦场④念父母,顾妻子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四、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而相如庭斥之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③相如奉璧西入秦④肉袒负荆2.名词作动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②左右欲刃相如③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④乃前曰⑤怒发上冲冠⑥赵王鼓瑟⑦臣乃敢上璧3.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归璧于赵②秦王恐其破璧③宁许以负秦曲④毕礼而归之⑤臣舍人相如止之曰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完璧归赵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①且庸人尚羞之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6.形容词作动词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②大王必欲急臣③秦王善为秦声五、文言句式判断句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人教版)全5册文化常识梳理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人教版)全5册文化常识梳理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人教版】
(1—5)文化常识梳理
• 【必修一】
• 1.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爵位分为公、侯、伯、 子、男。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 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就是晋文公、秦穆公、 齐桓公等。总体就是分封的土地多,人口多,相应名号也就高了。 • 2.子:古代对男子尊称。 • 3.寡人:寡德之人,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 4.执事:办事的官员,可用作对对方的敬称。 • 5.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 【必修四】 • 11.皇天后土:皇天,古代指天,天帝。后土,古代指地,土神。天地或天 地神灵的总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亦作“后土 皇天”。 • 12.三辅: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 (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管辖的地区(辖境相当今陕西中部地 区)。 汉代在京城继续沿袭秦制的京畿制度。 • 陵邑制度:始于汉高祖,从长陵开始在陵墓旁修建陵城,入住迁入的富户; 其目的是扩大都城人口规模,打击六国旧贵族的势力,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是西汉丧葬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西汉统治者的一项强干弱支的重要措 施,对西汉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较大的影响。 • 13.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夏、商、周,大学的称谓各有不同, 五帝时期的大学名为成均, 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周代的大学名为上 庠,在洛邑王城西郊。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天人三策”,“愿陛下兴太 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
• 【必修三】
• 1.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 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 2.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 代的中央最高学府)读书的人。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 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 3.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人 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 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 灭人欲”的主张。 • 4.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 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 5.青冢,指王昭君的墓。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高中语文教材里的文化常识(必修四)_第2页

高中语文教材里的文化常识(必修四)_第2页

★负荆 背着荆条,表示愿受责罚。

这是向对方请罪的一种方式。

★《汉书》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西汉的历史,作者班固。

★丈人 对老人或长辈的尊称。

★节 又称“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凭证)。

★假吏 临时充任的官吏。

★斥候 侦察兵。

★阏氏 匈奴单于的配偶的称号,如同王后。

★蛮夷 古代用以指边远民族。

四夷:为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之泛称也。

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奉车 皇帝出行时的侍从,掌管皇帝的车马。

★后土 地神,相对皇天而言。

★宦骑 侍卫皇帝的骑马的宦官。

★黄门驸马 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

★上林、上林苑 皇帝游猎的场所,在长安西,周围三百里。

★相坐 相连坐(治罪)。

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叫“连坐”或“相坐”。

★株连 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株,本指露出地面的树根,根与根之间牵连甚多。

★《后汉书》 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东汉的历史,作者范晔。

★三辅 汉朝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区为三辅,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太学 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六艺 说法有两种。

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

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孝廉 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

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公府 太尉、司徒、司空三公的公署。

★两都 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也称“二京”。

★傅会 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也作“附会”。

★公车 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整理】必修四古代文化常识

【整理】必修四古代文化常识

必修四古代文化常识1、柳三变,柳永的别名。

2、高牙,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导引,旗很高。

3、凤凰池,对中书省的美称。

4、纶巾,配有青丝带的头巾,是儒者的装束。

5、酹,把酒洒在地上,表示凭吊。

6、芒鞋,草鞋。

7、吴钩,古代的一种宝刀。

8、神鸦社鼓,吃祭品的乌鸦和社日祭神的鼓声。

社日,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

9、瑞脑,一种香料,又称龙脑。

10、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

11、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

12、列观,一般的宫殿,这里指章台。

13、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

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14、广成传:招待宾客的馆舍。

15、汤镬,受汤镬之刑,古代酷刑,用滚水烹煮,镬,古代大锅。

16、请,表示敬词,唯,放句首,表示希望。

17、封山,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而返。

18、西河,秦晋之间的一段黄河,古称西河。

19、缶,盛酒浆的瓦器。

20、宦者目,宦官的头目,21、荆,古代用灌木的枝条做的刑杖。

22、将军,春秋时诸侯以卿统军,因此,卿统称“将军”,战国时,“将军”开始作为武官名,而卿仍有“将军”之称。

23、上大夫,在卿之上。

24、《汉书》,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录了刘邦到王莽地皇四年的历史(前206----23)。

25、并为郎,凡职位在两千石以上的官吏可以保举弟子一人做郎官,郎,汉代专指皇帝的侍从官。

26、厮监,管事的官,指管马厮。

27、丈人,汉代称长辈。

28、假吏,指临时担任使臣属官。

29、斥侯,侦察兵。

30、收系,逮捕监禁。

31、连坐,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也叫“相坐”。

32、侍中,汉代在本官职外的加衔。

33、长君,大景。

34、奉车都尉,皇帝出行时的侍从,掌管皇帝的车马。

35、除,殿阶。

36、宦骑,侍从皇帝的骑马的宦官,;黄门驸马,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

37、娣,姐妹。

38、保宫,汉代囚禁大臣及眷属的处所。

39、列将,一般将军的通称。

40、通侯,秦代置爵20级,最高一级叫彻侯,汉朝继承了秦制,但汉武帝名彻,避讳改为通侯。

人教版必修4古代文化常识

人教版必修4古代文化常识

人教版教材中的古代文化常识汇编4 编写人:高三语文组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亭必修四《祝福》1.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的中央最高学府)读书的人。

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2.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林黛玉进贾府》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

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窦娥冤》1.缥缃:代指书籍。

缥,青白色的丝织品;缃,淡黄色的丝织品。

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故以此作为书籍的代称。

2.春榜:唐宋考进士都在春季,后世称进士考试为春榜。

3.宫调:古代音乐有宫、商、角、徵、变徵、羽、变宫七音,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

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4.祗(zhī)候:比较高级的衙役。

5.刷卷:上级官员考察下级衙门的刑狱案件。

6.下官:做官的人对自己的谦称。

7.《本草》指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药书。

8.跖:传说是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首领,过去被诬称为“盗跖”。

颜渊,孔子弟子,被推崇为“贤人”。

盗跖,颜渊,这里泛指坏人、好人。

9.元杂剧的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类。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

(1)旦是女角,正旦是女主角,配角有小旦(少年女角色)、贴旦(丫环)、搽旦(不正派的女人)。

(2)末是男角,正末是男主角,配角有小末(少年男角色)、外末(老年男子)等。

冲末(男配角)。

(3)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一般扮演性情恶劣、举动粗野的人物),如李逵、张飞。

净的次要角色称副净。

高一语文必修四文化常识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四文化常识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四文化常识总结1.读尽缥缃万卷书:缥,青白色的丝织品。

缃,淡黄色的丝织品。

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后来用作书籍的代称。

2.宫调: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

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3.《本草》指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药书。

4.戏曲中的行当: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末、丑,共五大行当。

末行:在京剧形成之初,舞台上确实有末这一行,而且由专攻末行的演员来出演,不能由生行演员兼演。

京昆十三绝中的张胜奎就是末行的杰出代表,他在那张画像中扮演的《一捧雪》的莫成,就是末行。

因为末与衰派老生非常相近,而且后来一些擅于演老生的演员兼演末戏,一些演末的演员兼演生行戏,二者的界限被打破,末就并入了生行。

丑行:简称“丑”。

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

生行:简称“生”。

生行分为须生(老生、胡子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

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须生(老生、胡子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髯口(胡子),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旦行:简称“旦”。

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

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多表演性格活泼的女子,也有一部分悲剧和反面人物。

花衫:介于青衣和花旦之间,梳古装头(如古代仕女画中的头型)穿花盆底鞋。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语文必修四文化常识整理

语文必修四文化常识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四: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京兆尹、 左冯翊、右扶风)管辖的地区(辖境相当今陕西中部地区)。

,又称三秦。

太学 :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

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夏、商、周,大 学的称谓各有不同,五帝时期的大学名为成均,[1] 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 周代的大学名为上庠,在洛邑王城西郊。

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 最高教育机构,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太学祭酒兼掌全国教育行政。

隋代 以后改为国子监,而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

助教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 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学校的主持和讲授者)教授生徒,又称国子助教 明代置十五人,品序从八品。

五经: 《诗》 《书》 《礼》 《易》 《春秋》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公府:三公的官署。

“三公” 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 、 《礼记》 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

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师、太 傅、太保为三公。

后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又以太尉(主管军事) 、司徒(管 政事) 、司空(管理工程)为三公。

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

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 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

浑天仪发明者是阆中人落下闳,后又被 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所改进[1] 。

中国现存最早的浑天仪制造于明朝,陈列 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栘中厩监:管理栘中厩的官。

汉宫有栘园,园中马厩叫栘中厩。

秩比六 百石。

斥候:古代的侦察兵,起源于汉代,并因直属王侯手下而得名。

分骑兵 和步兵,一般由行动敏捷的军士担任,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兵种。

斧钺,是古代酷刑中的一种,意思是用斧钺劈开头颅,使人致死。

另外, 斧钺在上古代还是用于作战的兵器,而且是军权和国家统治权的象征。

斧、 钺(yuè)通常被联称,二者的形制相似都是用来劈砍的长兵器。

区别在于钺 是一种大斧,刃部宽阔,呈半月形,更多地用作兵器;斧则是一种用途极广的实用工具。

人教版高三年级语文必修四古文知识点

人教版高三年级语文必修四古文知识点

【篇一】1、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與不?(“不”通“否”,表疑問語氣)2、拜送書於庭。

(“庭”通“廷”,朝廷)3、召有司案圖。

(“案,,通“按”,審察、察看)4、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餘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

(“繆”通“穆”)5、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孰”通“熟”,仔細)6、不顧思義,畔主背親(“畔”通“叛”,背叛)7、武臥齧雪,與旃毛並咽之,數日不死。

(“旃”通“氈”,毛織的氈毯)8、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

(“去”通“弆”,收藏)9、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無”,沒有)10、信義安所見乎?(“見”通‘現”,顯現)11、法令亡常(“亡”通“無”,沒有)12、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亡”通“無”,沒有)13、武父子亡功德(“亡”通“無”,沒有)14、因泣下霑衿,與武決去。

(“霑”通“沾”,沾濕。

“衿”通“襟”,衣襟。

“決”通“訣”訣別,辭別。

)15、請畢今日之驩,效死於前。

(“驩”通“歡”,歡聚)16、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經)17、陰知*黨名姓,一時收禽。

(“禽”通“擒”,逮捕,拘押)18、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員”通“圓”,直徑;“尊”通“樽”,酒杯)【篇二】負:①秦貪,負其強。

(倚仗,憑藉)②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使…承擔)③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

(辜負,對不起)④廉頗聞之,肉袒負荊。

(背著)⑤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

(違背)使:①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從者衣褐(讓)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⑤單于使使曉武(派)(使者)引: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援引,引用)②左右欲引相如去(牽,拉)③相如引車避匿(牽,拉;引申為調轉)④引趙使者藺相如(引見,延請)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白白地)②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只,只不過)幸: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僥倖)②而君幸於趙王(寵倖)以:①以勇氣聞於諸侯(憑)②願以十五城請易璧(用,拿)③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而,連詞)④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课本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必修四
《窦娥冤》
1.缥缃:代指书籍。

缥,青白色的丝织品;缃,淡黄色的丝织品。

古人习惯用这两种丝织品包书或做书袋,故以此作为书籍的代称。

2.春榜:唐宋考进士都在春季,后世称进士考试为春榜。

3.宫调:古代音乐有宫、商、角、徵、变徵、羽、变宫七音,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

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4.祗(zhī)候:比较高级的衙役。

5.刷卷:上级官员考察下级衙门的刑狱案件。

6.下官:做官的人对自己的谦称。

7.《本草》指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药书。

8.跖:传说是春秋末年奴隶起义的首领,过去被诬称为“盗跖”。

颜渊,孔子弟子,被推崇为“贤人”。

盗跖,颜渊,这里泛指坏人、好人。

9.元杂剧的角色有旦、末、净、杂四类。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

(1)旦是女角,正旦是女主角,配角有小旦(少年女角色)、贴旦(丫环)、搽旦(不正派的女人)。

(2)末是男角,正末是男主角,配角有小末(少年男角色)、外末(老年男子)等。

冲末(男配角)。

(3)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一般扮演性情恶劣、举动粗野的人物),如李逵、张飞。

净的次要角色称副净。

(4)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次要人物。

(注:元杂剧原本无“丑”的行当,明刊版本中的丑是明人增改的)(元杂剧中无“生”之称,“末”即“生”也)(5)杂,杂角。

如: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洁(和尚)、驾(皇帝)、邦老(强盗)、徕儿(小厮、小男孩)等。

《辛弃疾词两首》
1.把吴钩看了: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

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吴国的利器已经超越刀剑本身,上升成为一种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符号。

2.一片神鸦社鼓: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

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

唐代诗人王驾有《社日》一诗,主要是描绘社日的欢乐场面。

3.封狼居胥: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
功,成为中华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

《拿来主义》
冠冕:(1)指仕宦的代称。

《北史·寇洛等传论》:“冠冕之盛,当时莫与比焉。

”(2)指第一;首位。

《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

”钟嵘《诗品序》:“此皆五言之冠冕。

”(3)指体面。

《官场现行记》第五十六回:“有些老一辈人见他话说得冠冕,都说,‘某人虽有嗜好,尚还有自爱之心。

’”
《廉颇蔺相如列传》
1.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2.列观:一般的宫殿。

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3.有司:官吏的通称。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故称。

(司空、司徒、司寇、司马)
4.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5.汤镬:古代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

6.寿(为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7.位在廉颇之右:秦汉以前,以右为尊。

8.负荆:背着荆条,表示愿受责罚。

这是向对方请罪的一种方式。

《苏武传》
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西汉的历史,作者班固。

2.丈人:对老人或长辈的尊称。

3.节:又称“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凭证)。

4.假吏:临时充任的官吏。

5.斥候:侦察兵。

6.阏氏:匈奴单于的配偶的称号,如同王后。

7.蛮夷:古代用以指边远民族。

四夷:为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之泛称也。

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8.奉车:皇帝出行时的侍从,掌管皇帝的车马。

9.后土:地神,相对皇天而言。

10.宦骑:侍卫皇帝的骑马的宦官。

11.黄门驸马: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

12.上林、上林苑:皇帝游猎的场所,在长安西,周围三百里。

13.相坐:相连坐(治罪)。

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叫“连坐”或“相坐”。

14.株连: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株,本指露出地面的树根,根与根之间牵连甚多。

《张衡传》
1.《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东汉的历史,作者范晔。

2.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区为三辅,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3.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4.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5.六艺:说法有两种。

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

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6.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

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7.公府:太尉、司徒、司空三公的公署。

8.两都: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也称“二京”。

9.傅会: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也作“附会”。

10.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11.阉竖:对宦官的蔑称。

12.豪右:豪族大户。

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13.下车:官吏初到任。

14.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15.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16.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如: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

(《后汉书》)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