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口疮的临床症状 羊口疮的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措施 - 养羊技术
羊口疮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与防控措施
羊口疮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与防控措施
羊口疮病是一种由于人体感染兔热杆菌所造成的疾病。
在自然界中,兔热杆菌通常寄
生在啮齿类动物身上(如豚鼠、老鼠、兔子等),同时它也可以通过恶性细胞贫血的病原
菌而传播给牲畜及人类。
羊口疮病的患者通常只有轻微的症状,就如同感冒一样。
但是,如果患者的免疫系统
非常脆弱,那么可能会发展出一些严重的副作用。
具体表现如下:
1.发热: 是最为普遍的症状,持续1-3天。
2.皮疹: 在疾病初期,患者体内产生的毒素可能会引起皮疹。
疹点一般从手、脚开始,逐渐扩散到全身,直到数天后才开始消退。
3.嗜睡: 病人可能会感到疲劳,嗜睡,疲倦无力等。
4.头痛:疾病夹带伴随着极度头痛、恶心,眼周水肿和无力等症状。
防控措施:
1.食品卫生——确保尽可能的使用洁净的餐具和厨房。
使用食品掩盖更换新食材,不
要在旅途中进食半生不熟的食物。
2.个人卫生——培养好个人卫生习惯,保持体表清洁,勤洗手,避免暴露在病原体环
境中。
3.环境卫生——慎用含有水源的果汁,蒸馏水和厨房水源必须是净水。
4.个人防护——在密集接触可能携带兔热杆菌的动物时,佩戴手套和效果较高的口罩
等防护装备。
及时清理伤口,严禁搔抓受伤部位。
5.用药治疗——如果已经感染了兔热杆菌,那么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毒素药物
治疗。
总之,羊口疮病是一种严重患者都症状轻微的传染病。
通过加强相关防控措施,我们
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的发生,并为保护大家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羊口疮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与防控措施
羊口疮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与防控措施羊口疮病,又称口蹄疮病,是一种由口蹄疮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具有较高致病性的疾病。
该疾病可影响牛、马、猪、羊、山羊等多种偶蹄类动物,对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防控措施三个方面对羊口疮病进行详细介绍。
一、流行病学羊口疮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特别是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
疫情常发生在养殖密集的地区,如养殖场、牧场和农户集中的地区。
该病毒通过空气传播、消化道分泌物以及病畜的排泄物等途径进行传播,传染性极强。
由于病毒在环境中的稳定性较高,跨物种传播也是常见的现象。
二、临床表现1. 患病动物精神抑郁、食欲不振、体温升高、血性腹泻以及溃疡性病变等。
2. 症状的出现对动物生长发育和毛发光泽都有较大影响,3. 病畜的叫声也会改变,出现咀嚼困难和蹄部溃疡等症状。
4. 严重的患病动物可能会出现中毒性休克、牛皮癣病变、肉眼能观察的软组织坏死。
三、防控措施1. 加强动物管理:保持动物舍饲具的清洁、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合理饲养密度,定期对动物进行消毒、除虫等措施。
2. 早期诊断和隔离:一旦发现疫情,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尽快对患病动物进行诊断和隔离,以防止疫情的扩散。
3. 疫苗预防:疫苗接种是控制羊口疮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定期对家畜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动物的抵抗力,减少疫情发生的可能性。
4. 分离消毒:对患病动物的粪便、排泄物、尸体等进行专门处理,通过高温灭菌、消毒液浸泡等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
5. 人员防护:在处理患病动物时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直接接触患病动物的血液、排泄物等,防止交叉感染。
羊口疮病是一种具有严重传染性的疾病,给畜牧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要想有效控制该疾病的传播,需要加强畜牧业管理,提高养殖环境卫生状况,定期进行疫苗接种以及对患病动物进行隔离治疗。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羊口疮病的发生率,保护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羊口疮病的临床症状、鉴别诊断与防治方法 - 养羊技术
羊口疮病的临床症状、鉴别诊断与防治方法-养羊技术袁坤(黑龙江省宝清县畜牧兽医总站,黑龙江双鸭山155600)1病原特性羊口疮病毒是引起该病的病原,其是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
该病毒具有较强的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并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在羊圈周围存在的病毒即使经过一年依旧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
但该病毒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适宜潮湿的环境,在60℃温度下在30min内就能够被杀死。
将该病毒添加在50%的甘油生理盐水中,置于4℃温度下保存,能够持续大约1年具有毒力。
在实际饲养过程中,一般选择使用20%热草木灰溶液、10%石灰乳、2%的氢氧化钠溶液、1%醋酸进行消毒,可将病毒杀死,如使用2%氢氧化钠溶液只需要大约5min就能够杀死病毒。
2.病因分析外源因素感染。
羊场从外地引进种羊以及日常检疫过程中,由于检疫技术落后或者检疫条件较差,经常出现没有严格检疫的情况,从而可能引进带毒羊,甚至是病羊;引进种羊前,没有对羊舍和各种用具进行严格消毒,不断使用可能被病羊污染的牧场或者羊舍、水源等,从而发生该病。
接触感染。
健康羊只直接接触带毒羊或者病羊而出现发病。
通常情况下,是由于饲养户没有对病羊及时采取必要的隔离,则病羊的皮毛、黏液、尸体及其污染的草场、水、饲料、各种用具等都能够作为该病的传播媒介,导致该病迅速在羊群中传播流行,尤其是会对羔羊产生致命的危害。
饲养管理条件较差。
部分养羊户依旧采取传统的养羊方式,即只进行放牧,没有适时进行补料,导致大多数羊体质虚弱,缺乏营养,抵抗力降低。
羊舍和各种用具没有经过严格消毒。
日粮搭配比例不科学,含有较少的矿物质饲料,造成机体营养不良,容易形成异嗜或啃墙行为。
3临床症状轻型。
发病初期,病羊表现出精神萎靡,被毛干枯失去光泽,放牧时往往离群,食欲减退。
经常有黏性或者泡沫唾液从口腔内流出,齿龈红肿,口腔温度升高,并散发臭味。
在鼻镜、上唇或者口角上散布有针头大小的红点,之后不断增大,周围出现红晕,中央形成扁平的白色水泡,接着变成脓疮,发生破溃糜烂则会产生棕色或者黄色的疣状硬痂,将其剥离后往往会发生出血,里面存在肉芽突起,且边缘不整齐。
羊口疮病的诊断及防控对策
622023.5量。
3.3 加强处罚,避免森林安全隐患在森林防火过程中,管理部门要对违反法律、法规的人员进行严厉处罚。
由于之前的调查和处罚程序不够严格,导致人为火灾发生。
人为火灾是森林防火过程中的一个安全隐患。
在实际的调查和处理过程中,管理者对消防的看法各不相同,使得很多火灾案件没有针对性地分析原因,没有对违反者进行处罚,实际上是纵容违反者,使少数市民有侥幸心理。
一旦发生火灾,对森林资源的破坏程度是难以想象的。
3.4 创新树种种植,科学有效开展消防工作在森林防火中,由于某些植物的特殊性,可以促进防火的高效完成。
例如,有些树种具有吸水性和储水功能,可以加快防火工作,起到防火的关键作用。
因此,消防管理相关部门应加大树种种植面积,提高防火效率。
相关防火部门可以根据当地森林的植被进行具体分析,深入了解当地环境特征,选择合适的植被进行种植,加强当地森林的防火能力。
有关林业管理部门应结合所辖环境气候和覆盖面积的合理分析,设计最优防火方案,加强防火强度,选择最适宜的森林植被进行种植,提高森林火灾的预防和工作效率。
防火工作需要及时补充设备。
专业人士穿着消防专业设备,并增加消防演习和培训工作,以进一步提高消防人员的专业技能,有效地开展消防工作。
3.5 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完善消防体系为有效控制和预防森林火灾,林业管理部门应结合当地森林的土地覆盖和植被进行具体分析,制定有效的防火方案和管理制度。
在经营过程中,管理者可以根据辖区内不同的土壤条件,建立不同的森林防火措施,提高防火和灭火能力。
当发生突发火灾时,专业人员可以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控制火势,防止火势蔓延。
在火灾发生率高的区域可增设防火设备,如隔离带等,使火灾不会蔓延到其他地方,减少火灾的破坏面积。
同时,相关部门应及时检查人员的应急设备、消防服等消防设备,以确保消防人员的设备安全、齐全,确保消防人员在防火时的人身安全。
4 结束语总而言之,我们必须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贯彻落实以“预防为主,积极消灭”森林防火方针,组织训练有素的扑火队伍,运用有效、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扑火设备及时进行扑救,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
羊口疮防治.doc
羊口疮防治概述:1临床症状病羊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口腔升温,齿龈红肿。
眼周围、口角、上唇和鼻镜上出现散在的小红斑,红斑逐渐变为丘疹和小结节,继而成为水疱、脓疱,其破溃后形成黄色或棕色的疣状硬痂。
1~2周后病情较轻的病部痂皮干燥、脱落,留下红斑;病情严重的,齿龈、舌面及颊部黏膜上出现大小不等的溃疡,继而形成丘疹、水疱、脓疱及痂垢,并互相融合,形成大面积痂垢。
痂垢不断增厚,痂垢下伴有肉芽组织增生,病羊整个嘴唇肿大、外翻,呈桑葚状隆起,严重影响采食。
病死山羊极度消瘦,口唇有黑色结痂,结痂延伸至面部,口腔内有水泡、溃疡和糜烂,面部皮下有出血斑;口角、唇、舌面等部位有结痂、溃疡;气管环状出血、充血;肺脏充血、肿胀,颜色变暗;心肌和心外膜有点状出血;小肠壁变薄,轻度出血;其他部位无特征性变化。
2实验室诊断2.1病料采集采集病变局部水疱液、水疱皮、脓疱皮及深层痂皮。
2.2电镜观察病料制片,磷钨酸钠负染后电镜检查,见非普通形态的羊口疮病毒粒子。
结合流行病学、症状和病变可确诊。
2.3动物接种试验将病料制成乳剂,划痕接种于健康羔羊口唇,次日接种部位红肿,继而出现水疱,4~6d形成脓疱,经3~4周脱落。
3防治3.1立即隔离病羊,将病变部痂皮、溃疡刮去,用0.1%~0.2%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然后涂抹青霉素软膏,每日3次;每只羊肌肉注射利巴韦林2~10mL、维他命10mL,每日2次;防止继发感染,病情严重者每只肌肉注射青霉素160~240万单位、硫酸链霉素100万单位或口服磺胺类药物,每日1~2次。
3.2未发病羊进行预防接种。
将病羊口唇部的痂皮取下研成粉末,用5%的甘油生理盐水稀释成1%溶液,对未发病羔羊做皮肤划痕接种。
3.3加强饲养管理,喂以优质饲草和精料,最好喂鲜青草。
4预防4.1不从疫区购入羊只,严格进行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和购入检疫。
4.2加强饲养管理,抓好秋膘,注意冬春补饲;常打扫羊圈,保持圈舍清洁干燥,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保护羊只的皮肤、黏膜,捡出、垫草中的铁丝、竹签等异物,避免饲喂带刺的草或在有刺植物的草地上放牧;加喂适量食盐,以防羊只因啃土、啃墙而损伤口唇黏膜。
羊口疮治疗
羊口疮治疗
羊口疮,又称为羊传染性脓疱,是由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以
口唇、舌、鼻、乳房等部位形成丘疹、水疱、脓疱和结成疣状结痂为特征。
羊口疮症状:羊患病后初期表现为精神沉郁,口角、口唇和口内等处黏膜出现红点、
微肿、热、痛,吃料时出现不适,吃一下停一下且缓慢;慢慢出现水疱,水疱破裂后形成
溃疡,继而结痂,结痂逐渐由红变为黑色,延伸至面部,面部出现水肿。
如果不及时治疗,病羊咳嗽、消瘦、绝食,体温升高到40℃以上,最后衰竭死亡。
羊口疮防治:
羊口疮预防:1、使用碘制剂的消毒药1:100全群消毒,每天消毒两次;
2、使用生石灰给养殖场周围消毒;
3、对于没发病的羊群及时的隔离;
4、处于潜在感染的羊群用羊痘一针灵做紧急预防。
羊口疮治疗:发病前中期使用羊痘一针灵(天行健动物药业)每瓶200斤体重配合绿健先锋做紧急治疗,一天一次使用2天;发病中后期的使用羊痘一针灵每瓶200斤体重配合绿健先锋做紧急治疗,一天一次连续使用3天;注:口腔周围及口腔有溃疡灶的先用碘制剂的消毒药清洗,然后用冰硼散化开喷在溃疡灶上,2-3天溃疡结痂。
羊口疮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与防控措施
羊口疮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与防控措施羊口疮病是一种由于口腔黏膜感染引起的常见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口腔溃疡和疼痛,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饲养业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防控措施三个方面对羊口疮病进行介绍。
一、流行病学羊口疮病主要是由于感染口腔黏膜的病原体引起的。
病原是猪口疮病毒,又被称为疱疹病毒。
这种病毒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特别是在受污染的饲料、水源和饲养场上,羊口疮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流行病学特点。
在气温高、潮湿环境下,病原体更容易繁殖传播,因此夏季和雨季是该病的高发季节。
羊口疮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患病的羊只在口腔溃疡发病期间会排出大量的病毒,从而污染饲料、水源,感染其他健康的羊只。
而且,由于患病的羊只进食和饮水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体质虚弱,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感染其他病原体,造成二次感染。
二、临床表现1. 急性期表现患羊口疮病的羊只在疾病的白天4-5天开始发病,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活动性降低,口渴,流涎增多。
此时,可以发现患羊只的口腔黏膜红肿、出血,口腔黏膜上出现大量的溃疡,大小不一,溃疡表面白色或黄白色,周围有明显的充血。
这些溃疡部位多见于唇、颊、舌、软颚等处,有的甚至还会扩散到咽喉部位,并出现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
严重的情况下,可导致患羊只因为饮水不畅,出现脱水症状。
2. 恢复期表现经过5-7天的疾病发展,如果患羊只获得了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就会进入疾病的恢复期。
此时,患羊只的食欲和活动性逐渐恢复,口腔溃疡开始愈合,但是溃疡处会形成瘢痕组织,影响患羊只的食物摄取和呼吸。
三、防控措施1. 预防为了预防羊口疮病的发生,饲养场应该定期对饲料、饮水、饲养环境等进行清洁消毒,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在高发季节,可以适当增加猪口疮病毒的灭活疫苗来提高羊只的抗体水平,减少感染的机会。
2. 隔离一旦出现羊口疮病的疾病病例,应该及时将患羊只进行隔离,避免病毒感染其他羊只。
也要对患羊只的应急处置做好相应的措施,包括清洁消毒饲料、饮水等。
浅谈羊口疮病的诊断与防治对策
浅谈羊口疮病的诊断与防治对策羊口疮病,又称为口腔附睾炎、口腔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牲畜传染病,主要侵犯羊的口腔黏膜和唇周皮肤,使其出现溃疡病变。
该病症状明显,对羊群健康和生产造成很大的危害。
诊断羊口疮病的关键是观察病羊的症状和临床表现。
病羊在发病初期,会出现牙龈发炎、肿胀,唇部溃疡,明显的食欲不振,减少食物摄入量,甚至完全停止摄食。
在进展阶段,病羊的口角和舌尖会出现脱皮,疼痛感明显增加。
如果不及时治疗,疼痛感会持续加剧,导致瘙痒、咀嚼困难,羊群的生产性能会大幅下降,甚至出现死亡。
针对羊口疮病的防治对策主要包括预防和治疗两个方面。
预防是最重要的措施,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 强化羊群的免疫力:定期给羊群注射消毒疫苗,提高羊群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原菌侵袭的机会。
2. 保持羊圈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羊圈垃圾,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3. 合理饲养管理:给予羊群充分的饲料和营养,增强其身体的抵抗力,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4. 隔离病羊:若发现有口腔溃疡的病羊,应立即将其隔离,以免传染给健康的羊群。
针对羊口疮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口服护理两个方面:1. 药物治疗:可以使用消炎药物和抗生素来控制病情的进展,减轻病羊的疼痛感。
具体的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需要根据兽医的指导进行。
2. 口服护理:可以给病羊喂食软食,如饲料副产品、糊状饲料等,减少牙龈和口腔黏膜的摩擦,缓解病羊的疼痛感,促进病口的愈合。
羊口疮病是一种常见的牲畜传染病,对羊群的健康和生产造成很大的威胁。
及时诊断和采取防治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预防是最重要的措施,可以通过强化免疫力、保持清洁卫生、合理饲养管理和隔离病羊等手段进行预防。
对于已经感染的病羊,需要进行药物治疗和口服护理,以缓解病情和促进愈合。
羊口疮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与防控措施
羊口疮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与防控措施羊口疮病是一种常见的羊类传染病,由羊口疮病毒引起,主要通过飞沫、粪便、唾液、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本文将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以及防控措施三个方面介绍羊口疮病,希望能够为羊口疮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一、流行病学1. 主要传播途径羊口疮病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饮水或进食受污染的饲料传播。
2. 潜伏期和传染性羊口疮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5天,部分病例可长达2周。
患病羊只在发病期内具有传染性,患者在经过治疗后一般会形成一定的免疫力。
3. 羊口疮病的季节性羊口疮病的发病率与季节有一定的关系,夏秋季节是发病的高峰期,而冬春季节则较少见。
4. 患病羊的易感性一般来说,年龄越小的羊越容易感染羊口疮病,而成年羊因拥有一定的免疫能力,发病率相对较低。
二、临床表现羊口疮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发热、食欲不振、口腔溃疡、舌头水肿、呼吸困难、唾液增多、角质层脱落流出等症状。
其中口腔溃疡是最为典型的临床表现,溃疡处表面形成黄色渗出物,影响羊的进食和饮水,严重的可能造成死亡。
在临床表现方面,还应考虑到病变的潜伏期和可能的慢性潜伏感染。
三、防控措施1. 对患病羊的隔离一旦发现有羊患上了口疮病,首先应将其隔离起来,以免病毒传播给其他羊只,在治疗过程中也需要注意防护,避免接触患病羊只的分泌物和排泄物。
2. 加强饲养管理在日常饲养管理中,要加强卫生消毒工作,定期对羊圈、饲料槽、水槽等设施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保持羊舍的清洁卫生。
3. 加强疫苗接种定期对羊只进行口疮病的疫苗接种,提高羊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在疫苗接种后也要做好免疫效果的监测和评估。
4. 养成良好的养殖习惯要养成良好的养殖卫生习惯,及时清除粪便,对患病羊只进行隔离和治疗,注意饲料和饮水的卫生质量,保证羊只的健康生长。
5. 加强监测和报告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对羊只健康状况的监测,一旦发现疑似病例,要及时报告,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避免疫情扩散。
羊口疮病毒,羊口疮的治疗措施
羊传染性脓疱口膜炎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多发于断奶前的羔羊与断奶后的幼羊,以口唇水肿、化脓、糜烂为主要特征。
其发病较快,病情发展迅速,一般于2~4天内感染全群。
若不及早施治,则最终因口唇肿胀严重,齿龈溃烂不能采食,导致机体衰弱,死亡率甚高,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药液配制先将2~5克碘片倒入少许70%~95%的酒精中溶解,再加入植物油配成2%和5%两种浓度备用。
这种以植物油(菜籽油、花生油或棉籽油,以花生油疗效最好)代替甘油的药液,其优点是粘着度强、挥发慢,搽药后保存时间长,湿润创面,防止再度结痂,延长碘的药性效果,从而使创面收敛效果显著。
防疫方法:治疗时每吨饲料中添加羊全清2kg,连用5-7天,病发症状基本消失
预防时每吨饲料中添加羊全清1kg,连用3-5天,也可长期添加。
治疗方法视病情轻重选用不同浓度的药液。
一般在病初和肉芽组织生长愈合阶段用2%浓度的药液,以减少对黏膜的刺激,保护新生组织;重者要用5%的浓度。
治疗时采取站立或横卧保定,揭去病灶痂皮(搽药前充分揭除痂垢可提高疗效),用消毒棉球蘸取药液轻轻搽,搽一次换一次棉球,处理完毕后再把口腔周围搽一次药液。
每日早晚各1次,直至治愈为止。
对继发感染、体温升高的病羊,可采用抗生素配合病毒唑治疗,每日2次,连用3天即可。
同群健羊应隔离,并每天搽药1次,作预防性治疗。
羊口疮的诊断与治疗方案
羊口疮的诊断与治疗方案羊口疮,也被称为口蹄疫,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动物疾病,主要影响有蹄动物,包括牛、猪、羊、马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羊口疮的诊断与治疗方案。
一、羊口疮的诊断1.临床症状观察:羊口疮的早期症状包括发热、食欲减退、暴食及不安等。
患病后可出现腹泻、流涎、呼吸困难、乳房肿胀、厌食等症状。
2.病理学观察:在动物死亡后,可以对其尸体进行解剖,观察病变情况。
羊口疮的病变主要表现为颌、舌、唇、口腔黏膜和瘙痒区域上皮脱落、糜烂、出血、溃疡形成等。
3.实验室检测:通过实验室检测可以确认羊口疮的病原体。
一般常用的方法包括病毒分离培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聚合酶链反应(PCR)等。
二、羊口疮的治疗方案针对羊口疮,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愈。
因此,针对羊口疮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隔离患病动物:一旦发现羊口疮病例,需要立即将患病动物隔离起来,防止疾病的扩散。
同时,要隔离已经接触过患病动物的健康动物,以避免交叉感染。
2.对症治疗:针对患病动物的症状进行对症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给予营养支持、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发热等措施来缓解症状。
3.疫苗预防:疫苗是预防羊口疮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对羊进行疫苗接种,增强其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4.消毒隔离环境:病毒可以在环境中存活一定时间,所以对于已经发生羊口疮的区域,需要进行彻底的消毒,包括饲养舍、水槽、器具等。
此外,饲料、草料等也要进行热处理,避免传播病原体。
5.动物调控措施:对于出现羊口疮的养殖场,需要采取动物调控措施,包括尽早发现疑似病例、报告疫情、灭杀病死动物、清理粪便等。
针对羊口疮的治疗方案,我们要强调以下几个注意事项:1.严格防控措施:在处理患病动物和疫区的情况下,必需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戴口罩、手套等,以避免交叉感染。
2.合理用药:针对羊口疮,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治愈,因此在给予治疗的过程中,应根据患病动物的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合理使用药物。
羊口疮病的诊断与防治对策
羊口疮病的诊断与防治对策羊口疮病是较为常见的羊疫病,一般在春夏两季广泛传播,严重威胁羊群健康。
尤其对山羊与绵羊的羔羊影响较大。
早期辨识病症及时诊断是后续有效干预的关键,要对其羊口疮的具体临床表现和症状充分认识,以便于更好地开展防治对策。
1 临床症状羊口疮是较为常见的一类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其主要是羊传染性疱疹病毒侵害了羊的口唇部和舌头,出现不同程度地溃烂,局部先出现丘疹,而后出现水泡和脓疱带有结痂等。
该病多为接触性传播,主要会引起绵羊和山羊出现广泛性的疱疹。
疱疹最初会出现在羊口唇,产生丘疹,再产生水疱,之后会蔓延到舌部和鼻部,甚至会在乳房出现创面。
病羊会因疼痛而出现烦躁不安和进食量降低。
所有病羊分泌物以及病羊口唇所接触到的饲料或羊舔砖等各类物品都有传播的风险。
该疾病的临床表现明显,存在表现程度差异,这源于感染病原微生物特点也略有不同。
羊口疮局部的脓包会逐渐溃烂,结痂脱落。
如果病情严重就会出现脓包的扩散,引发一系列更加严重的临床症状,其病变范围也会明显扩大。
通常,病羊和体质弱的羊会呈恶性循环,即羊会因口疮产生的疼痛,使采食量明显减少,免疫力降低,营养没有持续跟进,易对其现有的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出现感染加剧而影响羊的健康,死亡率较高。
而且在后续治疗之后,除了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外,羊也会出现体重减低的现象。
该病具备较强的扩散性,一只羊出现该疾病之后,就会导致其他羊也被感染,甚至还会合并其他疾病,进而影响羊的基础健康。
因此需要对其临床特征充分认识,尤其是要对其不同的诊断方法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充分关注,结合其疾病特点和临床诊断,提出积极的应对及防治策略。
2 诊断2.1 症状体征观察诊断在初步诊断的过程中,需要养殖户或基层兽医进行简单的初步观察,对患病初期的症状体征观察,尤其要了解其现有的感染位置,如果病羊感染位置在口唇部或起初只有小红斑点,逐渐变成疱疹。
该病特点具备较强的典型性,一般大多数都发生在口唇位置,而且最初出现的是丘疹在丘疹不断进展过程中会变成水疱和脓疱,严重的情况下会向口鼻以及舌头等多个位置发展和蔓延,一般还会出现同羊群中传播,在山羊和绵羊之中都会出现这些疾病问题。
羊口疮
羊口疮
羊口疮又叫"羊传染性脓疱",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羊口疮多于春秋两季群发于3-6月龄羊,成年羊也可感染,但发病较少,呈散发性流行。
病羊和带毒羊是主要传染源。
自然感染主要是因购入病羊的带毒羊传入,或是利用受污染的畜舍及草地而感染。
1、症状:病羊以口唇部感染为主要症状。
首先在口角、上唇或鼻镜上发生散在的小红斑点,以后逐渐变为丘疹、结节,继而形成小疱或脓疱,蔓延至整个口唇周围及颜面、眼睑和耳廓等部,形成大面积具有龟裂、易出血的污秽痂垢,痂垢下肉芽组织增生,嘴唇肿大外翻呈桑葚状突起。
口腔粘膜也常受损害,粘膜潮红,在口唇内面、齿龈、颊部、舌及软腭粘膜上发生水疱,继而发生脓疱和烂斑。
若伴有坏死杆菌等继发污染,则恶化成大面积的溃疡,深部组织坏死,口腔恶臭。
病羊由于疼痛而不愿采食,表现流涎、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减少、被毛粗乱无光、日渐消瘦。
哺乳母羊的乳房也可能同样患病,主要是由于被小羊咬伤而感染。
2、治疗:(1)首先隔离病羊,对圈舍、运动场进行彻底消毒。
(2)给病羊柔软、易消化、适口性好的饲料,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
(3)先将病羊口唇部的痂垢剥除干净,用淡盐水或0.1%高锰酸钾水充分清洗创面,然后用紫药水或碘甘油(将碘酊和甘油按1:1的比例充分混合即成)涂抹创面,每天1-2次,直至痊愈。
(4)药物治疗:①用病
毒灵0.1克/公斤、青霉素钾或钠盐4-5毫克/公斤,每日1次,连用3日为1个疗程,间隔2-3日进行第2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即可;②维生素C0.5毫升、维生素B120.02毫升,混合肌肉注射,每日2次,3-4天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
浅谈羊口疮病的诊断与防治对策
浅谈羊口疮病的诊断与防治对策羊口疮病是由口疮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特点是口腔黏膜溃疡、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
这种疾病通常会对羊群的健康和生产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对于羊口疮病的诊断和防治非常重要。
对羊口疮病的诊断需要通过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
在临床上,可以通过观察羊只的行为和表现来初步判断是否患有口疮病。
患病的羊只通常会出现食欲减退,口腔溃疡,唾液增多等症状。
还可以进行血清学检测,采集患病羊只的血液样本进行抗体检测,从而确定是否感染了口疮病毒。
针对羊口疮病的治疗,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
预防与控制是防治这种疾病的关键。
在防治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羊只的营养管理。
合理的饲喂和膳食搭配可以提高羊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口疮病毒的风险。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口腔受到细菌的污染。
2.增强化疗和消毒措施。
定期对圈舍、饮水设备等进行彻底消毒,杀灭病毒和细菌。
对患病羊只的口腔溃疡、伤口等部位进行局部消毒,防止感染扩散。
3.建立有效的隔离制度。
一旦发现有羊只患有口疮病,应立即将其隔离,并对其进行治疗和观察。
隔离期间对其他羊只也要进行观察和监测,确保疫情不扩散。
4.加强羊只的免疫防疫工作。
可使用口疮病毒疫苗对羊只进行预防接种,提高羊只对口疮病毒的抵抗力,减少感染风险。
定期检测疫苗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再次免疫。
在对羊口疮病进行诊断和防治时,应综合考虑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预防控制措施。
只有通过早期的诊断和及时的防治,才能有效地控制和消除羊口疮病,保障羊群的健康和生产。
浅谈羊口疮病的诊断与防治对策
浅谈羊口疮病的诊断与防治对策羊口疮病,又称为口腔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羊类疾病。
它主要是由于饲料不洁、饮水不清、环境脏乱等因素引起的口腔粘膜损伤,导致细菌感染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一旦羊口疮病发生,将使羊的饲料摄取减少,生长受阻,严重者还会引起羊的死亡,因此及时做好羊口疮病的诊断与防治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一、羊口疮病的临床症状1、患羊进食不振。
患羊由于口腔疼痛而食欲减退,甚至拒食。
2、羊口腔有明显的溃疡。
患羊口腔内出现溃疡,表面红肿,有黏液或脓液渗出。
3、口腔有异味。
患羊口腔内有腐败的异味,常伴随唾液增多。
4、羊活动减少。
患羊因为进食减少,精神状态差,所以常常表现出活动减少的情况。
5、羊体温升高。
患羊因为感染了病菌,体温会有所升高。
以上症状都是羊口疮病的典型表现,一旦发现羊出现以上症状,应该及时去做诊断与治疗。
二、羊口疮病的诊断羊口疮病的诊断主要是通过临床观察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临床观察。
主要观察患羊的进食状况、口腔粘膜的情况,是否有溃疡,有无异味等。
2、病原学检查。
可以采集患羊的口腔分泌物进行病原学检查,了解引起疾病的致病菌。
3、血液生化检查。
通过患羊的血液生化指标,了解疾病对患羊身体的影响,是否有其他并发症。
通过以上的诊断方法,可以准确了解羊口疮病的患病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
三、羊口疮病的防治对策1、加强饲料管理。
对羊的饲料要求清洁、新鲜,不要存放过期的饲料,避免饲料发霉变质。
2、保持饮水清洁。
给羊提供干净的饮水,避免饮水器生锈、污染等情况。
3、改善环境卫生。
定期清理羊舍、换草垫、消毒病区等,保持羊圈卫生干净。
4、合理饲养管理。
尽量避免羊的受寒、受热,保持羊圈通风、干燥,合理饲养密度。
5、加强自身免疫力。
可以通过给羊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提高羊身体的免疫力,预防口腔溃疡。
6、规范用药。
在发病早期可以使用消炎药物、抗生素等进行治疗,但要遵医嘱使用,不要滥用药物。
通过以上防治对策的落实,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羊口疮病的发生,保障羊的健康生长。
羊口疮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与防控措施
羊口疮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与防控措施羊口疮病是由口疮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感染口腔、唇缘、乳头、蹄、皮肤等部位,病情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特别是在亚洲、非洲和中东地区。
一、流行病学特征羊口疮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受感染动物的分泌液和渗出液、间接接触污染物品等途径。
该病多发生在羊群中,但也能感染其他动物,如山羊、骆驼、狗等。
人类亦可感染该病毒,主要通过与感染动物的接触传播。
该病具有季节性高发特征,以春季和秋季为高发季节。
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的环境是病毒增殖的有利条件,同时羊的咀嚼和啃咬活动等也会导致病毒传播的增加。
二、临床症状羊口疮病的临床症状因病程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口腔、蹄、皮肤等部位的溃疡、糜烂和坏死等病变。
1. 口腔部位症状羊口疮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口腔部位的病变。
患病羊的口咽部内膜会出现水肿、充血等症状,口唇、口角、舌头等部位会出现疱疹样皮疹,严重时可导致口内黏膜、唇缘等坏死、糜烂。
羊口疮病亦可引起蹄部的病变,表现为蹄壳、蹄底等部位的热、肿、痛等症状,崭新的小疱在蹄间裂处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疱疹会破溃,形成溃疡。
3. 皮肤症状除口腔、蹄部外,羊口疮病还可引起羊的皮肤病变,表现为局部皮肤瘙痒和红肿症状,发展至小疱、大疱或水肿,随着病情的加重,皮肤会出现明显的坏死和糜烂症状。
三、防控措施1. 加强疫情监测加强疫情监测是羊口疮病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措施,能及早发现和控制病情的传播。
对于已发现的病例,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加强隔离措施。
2. 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对羊群进行定期检疫,对于发现病情的羊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对于活禽、野生动物等潜在传染源,也应进行防治措施。
3. 做好动物养护管理加强农民的科学知识普及和养护管理能力,并定期进行剪羊蹄、工具消毒等措施,预防宰杀过程中的交叉感染和病毒传播。
4. 推广疫苗接种在感染风险较高的区域,可以进行羊口疮病的预防性疫苗接种,避免病情的扩散和发展。
羊口疮病的诊断与防治对策1
羊口疮病的诊断与防治对策羊口疮病又为羊传染性脓疱,多发于绵羊、山羊群体,秋冬季发病概率较高,患病羊群的体重会逐渐降低,降低了整体养殖的经济效益。
1 流行特点羊口疮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毒病,该病病毒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可在低温状态下持续生存,但酸性消毒剂、碱性消毒剂可消杀羊口疮病毒。
羊口疮属于病毒病,其传播能力较强,它可通过空气、水源、蚊虫等途径传播,一旦羊群感染了羊口疮病,其嘴巴、舌头、鼻子、乳房都会出现脓疱,一旦羊群缺乏维生素,其治疗难度更高。
此外,公羊、母羊、幼羊都会出现口疮病(山羊、绵羊均存在),其中山羊幼羊口疮病表现最为严重。
当羊群中出现携带病毒的病羊时,不仅会影响当地的环境,还会随着羊群的皮肤黏膜传播,并在病羊的口唇上皮组织繁殖,出现羊口疮病。
病羊、带病毒的羊群是疾病的主要传染源,这些疾病均会损伤动物的黏膜,导致羊的皮肤黏膜、口腔组织受到一定影响,并且还存在人畜共患病的情况,如兽医、防疫员、饲养员、屠宰工人都是该病的易感群体。
辽宁抚顺地区养羊业较为发达,但也有羊口疮病的发生。
羊口疮病多发于春季、秋季,并没有雌性差异方面的差异,但如果疾病处理不及时,羊口疮病可能会在极短时间内传播,导致整体羊群均被感染。
统计显示,羊口疮病多发在羔羊的口腔、鼻腔位置,容易影响病羊的饮食,激发细菌混合感染问题,进而导致羊群身体机能、抵抗力降低,最终导致羊群饲养。
虽然成年羊群患病时症状较为明显,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也相对较强,但其病死率也居高不下(大多数成年患病病羊可在4~8 周自愈,但口疮病存在一定复发性,短期内彻底治愈相对困难)。
2 发病原因2.1 易感动物绵羊、山羊都是羊口疮病的易感动物,该病不分品种、年龄和性别,但以羔羊或6 月龄以内的幼羊发病概率更高,呈群发性流行,发病率超过50%,成年羊群也易感,但呈零星散发。
同时,羊口疮病会损伤病羊的皮肤组织和皮肤黏膜。
2.2 病例研究辽宁抚顺某养殖场起初仅有2~3只羊口唇黏膜出现脓疱和结痂块,14d 后有14 只羊出现羊口疮病,发病位置均在羊的嘴唇、鼻腔位置,严重影响了羊群的正常进食,且所有患病羊均用嘴部磨蹭墙壁的情况,且精神萎靡不振,甚至有羊出现了严重腹泻。
有关羊口疮病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措施
有关羊口疮病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措施发布时间:2022-05-25T02:29:20.214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第2月第3期作者:廖秀菊杨丽霞[导读] 羊口疮病是因为羊口疮病毒感染所造成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病廖秀菊杨丽霞罗城县四把镇渔牧兽医站摘要:羊口疮病是因为羊口疮病毒感染所造成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病症,即使这类病症的死亡率较低,可是病情传播速度较快,特别容易导致群体感染。
临床上羊口痤疮和羊痘、溃疡性皮炎、坏死杆菌病、蓝舌病等病症的临床症状较为类似,在详细诊断之中,必须要根据实际发病症状,做好以上所讲的几种病症的鉴别诊断工作,之后制定针对性防控方法,提升控制质量。
文章主要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剖析羊口疮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鉴别诊断措施与预防策略。
关键词:羊口疮病临床症状诊断防治前言:羊口疮病病毒利索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病毒,这类病毒病毒在自然条件下具备较高的适应能力与抵抗能力。
这类病毒对温度格外敏感,60 ℃环境下10 min就能够灭活。
在实际养殖中,能够选择运用2%草木灰水溶液、10%生石灰乳、2%氢氧化钠溶液、1%醋酸溶液,可以把其迅速灭杀。
养殖之中,假如体表和口腔存在伤口,病毒会趁机从伤口入侵,从而大概率诱发病症的出现,对于此,养殖户应当高度重视。
一、流行病学养殖场患病羊与隐性带毒羊是主要传染源,养殖场在引种中存在引种行为不正确,从疫区传播带毒羊,并无通过严苛的检疫到达养殖场马上混群养殖,造成带毒羊与健康羊接触,导致病毒传播拓展。
临床上羊口疮病毒只会感染羊,并不会感染其他动物,病毒能够通过患病羊与健康羊直接接触传播,也能够通过污染的饲草、饲料、食槽与饮水器传播。
任何年纪与品种的羊都能够感染,当中对3~6月龄羔羊形成的危害最为严重,羔羊呈现群体发病,成年羊散发流行。
潜伏期通常在1.5~2 d,死亡率高达10%。
恢复健康的患病羊能够取得较高免疫力,一般不会出现第2次感染这类病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羊口疮的临床症状羊口疮的实验室诊断及防
控措施-养羊技术
羊口疮,又称为羊传染性脓疱,是由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以口唇、舌、鼻、乳房等部位形成丘疹、水疱、脓疱和结成疣状结痂为特征。
不同地区分离的病毒抗原性不完全一致。
羊口疮的产生传播时间并没有什么限制,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发生,羊口疮传播速度较快且范围较广的时间段一般在春夏季,因此这两个季节羊口疮十分泛滥,并且在世界各地都有较广的发病率,给当地的养羊业带来较大的损失。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羊口疮的临床症状羊口疮的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措施。
1、病原特性羊口疮病毒颗粒大小在
260nm×160nm左右,呈砖形、锥形、椭圆形等,外面包裹有螺旋状结构,还包裹囊膜。
羊口疮病毒具有顽强生命力,能够在干燥的低温环境中存活非常长的时间,甚至在常温下也能够存活长达15年之久。
据报道,病毒放入温度为4℃的so%甘油生理盐水,能够持续1年具有感染力。
但是,该病毒对高温、氯仿、甲苯和苯都非常敏感。
例如,病猪在60℃的温度下,经过30min左右就可被杀死。
病毒使用20%热草木灰溶液、10%石灰乳、2%的氢氧化钠溶液、1%醋酸处理,一般在5min 以内就会被杀死。
2、临床症状羔羊患病后体温基本保持正常,懒动喜卧,精神萎靡,独自在墙角呆立,被毛粗糙。
典型病羊在开始时会在牙龈形成小红斑,经过2~3天逐渐变得红肿,最终形成溃疡,甚至口腔舌部和上下颚黏膜都存在大小不同的红色溃疡面,然后整个牙龈明显肿大外翻,如同桑葚状,口角不停流涎,采食量明显减少。
如果没
有及时进行治疗,机体会日渐消瘦,最终由于衰竭或者继发肺炎而发生死亡。
有些病羊还会在口角、唇、鼻等部位皮肤上散布出现小红斑,之后逐渐变成结节,呈米粒大小,接着变成水疱,发生破溃后会形成棕色或者黄色硬痂。
症状较轻时,硬痂会自然脱落,几天之后就能够长出新的组织,症状严重时患处痂垢会日渐扩大、增厚,并彼此融合,甚至由于继发感染而形成脓疱,有时甚至会蔓延至整个唇周围以及耳廓、额面等部位,大面积发生龟裂,且容易出血形成污秽的痂垢。
部分病羊的背部皮肤和尾巴上也会形成硬痂,而部分只有口腔周围发生病变。
3、实验室诊断病料处理。
取自然发病羊口唇处的痂块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3次漂洗,接着将其剪碎、研磨,并按1:10比例添加无菌生理盐水制成悬液,再按每毫升添加2000万IU青霉素、2000万IU 链霉素,放在4℃冰箱过夜处理,在3000r/min的速度下进行10 min 离心,取上清液检查细菌,呈阴性后放在-18℃冰箱内储存备用。
病毒接种细胞。
取培养成致密单层的犊牛睾丸原代细胞,将培养瓶中的营养液弃去,使用维持液对细胞层进行1次轻洗,然后添加1mL病料上清液,放在37℃温度下进行1h吸附,该过程中每10min摇动1次培养瓶。
然后吸去卜清液,再每瓶添加10mL维持液继续进行培养,在细胞出现超过75%的CPE时收毒,并连续进行3次传代。
再继续进行48h 培养,逐渐出现稳定的CPE。
细胞主要病变是团聚、变圆,最终发生脱落。
病理组织学和电镜观察。
取病羊口、唇处的病料,按常规操作进行脱水、石蜡包埋,制成切片后使用包涵体及HE进行染色,然后放在显微镜下检查。
同时,取另外1份病料使用锇酸和戊二醛进行固定,
按常规操作制成超薄切片,再使用柠檬酸铅和醋酸双氧铀进行双重染色,然后使用透射电镜进行观察。
结果发现表皮细胞核出现明显的浓缩,胞浆存在空泡,有些空泡化的细胞内还会存在质地均匀的嗜伊红团块;有些变性细胞胞浆内会存在近似圆形或者圆形的嗜伊红小体,大小接近正常细胞核,如同胞浆包涵体。
在电镜下能看到大量包裹有囊膜的椭圆形病毒颗粒,大小约为225nm×125nm,且表面存在条索状、管状结构。
4、防控措施对症治疗。
如果病羊舌面、口腔等处形成溃疡,可先在患处使用3%双氧水、0.5%高锰酸钾溶液或者10%生理盐水进行多次冲洗,干净后再涂擦醋酸或者5%碘甘油,也可涂擦添加有少量碳的龙胆紫。
如果病羊溃疡面存在结痂,要先剥去患处结痂,然后进行冲洗、涂药,每天2~3次,连续使用4~6天。
如果病羊症状严重,体温明显升高,可肌肉注射抗菌素和清热解毒药,如青霉素、抗毒冰针等,避免出现继发感染。
辅助治疗。
病羊可内服中草药,如取10g 苦参根、10g龙胆草,加水煎煮后给其灌服,每天3次,连续使用4~6天,同时取白杨树皮、桃树皮煎汤,对患处进行清洗,连续使用4~6天,最后涂抹土霉素软膏或者上述提到的药物,直到症状完全消除。
加强饲养管理。
禁止从疫区购买羊以及畜产品,到场后还要进行2~3周的隔离检疫,对蹄部进行多次彻底消毒。
羊群禁止在有刺植物的草场进行放牧或者饲喂带刺的饲草。
羊群适时增加饲喂一定量的食盐,避免啃墙、啃土而损伤皮肤或者黏膜。
另外,羔羊在7~25日龄开始出牙,此时往往喜欢舔食异物,容易损伤口腔黏膜,为此要确保羔羊圈舍足够干燥,铺有柔软的清洁垫草,同时补喂一定量的食盐,避免
损伤口腔黏膜。
羊棚和饲养工具要定期进行消毒,可选择使用10%石灰乳、20%草木灰、百毒杀、2%氢氧化钠等。
羊口疮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本病多发于3~6月龄的羔羊,常呈群发性,疫区的成年羊多有一定的抵抗力。
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预防措施1、在本病流行地区,可使用与当地流行毒株相同的弱毒疫苗株作免疫接种。
我国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通过犊牛睾丸细胞连续传代的方法,育成的弱毒株制成冻干活疫苗,适用于各种年龄的绵羊、山羊下唇粘膜划痕接种,每头接种量0.2毫升,亦可于股内侧皮肤划痕接种,免疫期3个月,野外大面积使用时,保护率达80%以上。
此外,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用相同方法,也研制成功弱毒疫苗。
使用时作口唇粘膜内注射或初生羔股内侧皮下划痕接种,接种量均为0.2毫升,免疫期可达5个月,攻毒保护率达3/4以上。
有资料报道,兰州生物药厂生产的细胞弱毒苗,保护期可达18个月,使用时作唇粘膜下接种,每只羊0.2毫升,15天后产生免疫力,怀孕母羊于产前30天或15天接种,新生羔可从母体初乳中获得高水平的抗体。
2、在本病流行区还可采集自然发病羊痂皮,经研磨后用50%的甘油盐水缓冲液制成1%的病毒液,在健羊的尾根无毛处作划痕接种,经7天左右接种处发生炎症或脓疱性病变,随后结痂,数周后痂皮脱落,此法免疫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
母羊接种应在分娩前3~4周完成。
本法有散毒危险,因而仅限于疫区采用。
二、治疗措施现将近几年来报道的成功治疗方法摘录几则如下:1、哈拉(旱獭)油1千克溶化后与300克敌百虫混拌均匀,涂擦患部,经1天即可痊愈,用此法曾治疗12000多
只羊,全部治愈。
2、病毒唑(三氯唑核苷注射液)100毫克/毫升、地塞米松注射液5毫克/毫升,按2:1混合肌注,成年羊3毫升,羔羊减半或2毫升;局部用碘甘油或龙胆紫涂擦。
一般用药2~3天,效果较好,治愈率高。
严重病例要配合每天使用青、链霉素2次。
3、用消毒外科剪和摄子去掉患羊痂皮、脓疱皮,用强力消毒灵溶液消毒创面后,将冰硼散粉末(冰片50克、硼砂500克、元明粉500克、朱砂30克,研末,混匀)兑水调成糊状,涂沫患部,隔日涂药1次,连用2~3次,治疗7~10天,至患部痂皮或结痂脱落,共治疗28例,全部治愈。
辅助措施,将病羊隔离饲养,用1克/升强力消毒灵作羊圈舍、场地、环境消毒,每天2次,直至病羊痊愈为止。
4.创面可选用以下药物涂擦:2%龙胆紫,或3%碘酊甘油(碘3g、碘化钾5g、75%酒精10ml溶解后加甘油10ml)或碘松石合剂(碘酊1份、松馏油1份、石蜡油1份)。
每日2次,连用3天。
磺胺类药物粉剂撒布创面。
或用淡盐水冲洗溃疡面后吹撒冰硼散(冰片15g、硼砂150g、芒硝18g、研为细末)每天2次,2天后溃疡面上长出新的肉芽组织,此法疗效很好。
混合感染时要配合磺胺药和抗生素消炎、补液等措施。
5.清除痂垢后,创面先用0.1%高锰酸钾水洗,再用下列药物涂擦:①3%碘酊、松榴油、石蜡油(1∶2∶2)合剂,调匀后使用。
②呋喃西林、鱼石脂软膏(1∶4);③碘甘油(7%碘酊70ml、加无水甘油30ml),均按每日1次,连续7天,隔3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6.也可以下列中药涂敷溃疡面:①白芨粉、植物油、冰片(10∶5∶1)合剂,调匀;②人中白、人工牛黄、青黛、冰片、石膏、儿茶等份,
共为末;③青黛9g、黄柏9g、黄连6g、桔梗6g、儿茶6g、薄荷3g 为末;④口疾灵:用青黛、黄柏、地丁、枯矾、百药煎等十余味药研成细末,以水调成糊状。
⑤儿茶15g、枯盐12g、人中白9g、川莲9g、飞矾9g、青黛6g共为细末涂敷或喷入口腔;上述药物每天涂敷1~2次。
用浸蘸50g/L硫酸铜水溶液的棉花擦掉硬痂,然后在患处涂上碘甘油(50g/L碘酒100mL、甘油100ml)。
7.蹄部洗净后用50mL福尔马林溶液浸泡2分钟,每天1次,连续用药2天,如未愈,隔1周再浸泡治疗。
经上述治疗一周,症状明显减轻,2个疗程即可治愈。
污染的垫草要烧毁,器具要消毒,例如20g/L氢氧化钠、100g/L石灰水或200g/L热草木灰水等。
蹄部还可用10%的氧化锌或硫酸锌或5%福尔马林浸泡,再用10%的氯霉素溶液于酒精或丙二醇内涂搽,也可用土霉素或多粘菌素软膏涂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