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五章

合集下载

第4、第5章:微生物学复习题

第4、第5章:微生物学复习题

第4、第5章:微生物学复习题《微生物学》复习题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一、名词解释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碳氮比;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二、填空题1、微生物的营养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六大类。

2、营养物质通过渗透方式进入微生物细胞膜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种。

3、化能自养微生物以为能源,以为碳源,如属于此类微生物。

4、化能异养微生物的基本碳源是,能源是,其代表微生物是________和_______等。

5、固体培养基常用于微生物的、、及等方面。

6、液体培养基适用于以及的研究。

7、半固体培养基可用于、及等。

8、琼脂是配制培养基时常用的凝固剂,它的熔点是_________,凝固点是_______。

9、高氏1号培养基常用于培养;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常用于培养;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常用于培养。

10、培养基的主要理化指标通常有、、和等。

三、判断题(在括号中写上“√”或“×”以表示“对”或“错”)1、培养自养细菌的培养基中至少应有一种有机物。

()2、异养型微生物都不能利用无机碳源。

()3、碳源对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是很重要的,它是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也是提供能源的物质。

()4、在微生物学实验室中,蛋白胨、牛肉膏和酵母膏是最常用的有机氮源。

()5、在固体培养基中,琼脂是微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之一。

()6、需要消耗能量的营养物质运输方式是促进扩散。

()7、按照所需要的碳源、能源不同,可将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分为无机营养型和有机营养型。

()8、微生物的六大营养要素对配制任何微生物培养基时都是缺一不可的。

()9、培养基配制好后,在室温下放置半天后再灭菌是不会有不良影响的。

()10、EMB培养基是一种用于分离大肠杆菌的选择培养基。

微生物学(安徽中医药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安徽中医药大学

微生物学(安徽中医药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安徽中医药大学

微生物学(安徽中医药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章测试1.哪种微生物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A:病毒 B:立克次体 C:支原体 D:细菌答案:病毒2.仅含有一类核酸的微生物是:()A:螺旋体 B:病毒 C:细菌 D:真菌答案:病毒3.第一位观察到微生物的人是:()A:Robert Koch B:Pasteur C:LeewenhoekD:Lister 答案:Leewenhoek4.首次发现结核分枝杆菌的人:()A:Robert Koch B:Leewenhoek C:ListerrD:Pasteur 答案:Robert Koch5.被称为沙眼衣原体之父的是:()A:余贺 B:汤飞凡 C:谢少文 D:伍连德答案:汤飞凡第二章测试1.杀灭物体上微生物最彻底的方法称为:()A:过滤除菌 B:灭菌 C:防腐 D:消毒答案:灭菌2.被污染的血清、毒素采用哪种方法处理:()A:干烤法 B:巴氏消毒法 C:高压蒸汽灭菌法 D:滤过除菌答案:滤过除菌3.外科手术敷料采用哪种方法处理:()A:滤过除菌 B:干烤法 C:巴氏消毒法D:高压蒸汽灭菌法答案:高压蒸汽灭菌法4.牛乳、酒类常采用哪种方法处理:()A:滤过除菌 B:高压蒸汽灭菌法 C:巴氏消毒法 D:干烤法答案:巴氏消毒法5.关于紫外线杀菌不正确的是()A:紫外线适用于空气或物体表面的消毒 B:紫外线的穿透力弱,故对人体无害; C:紫外线损伤细菌DNA构型; D:紫外线杀菌与波长有关;答案:紫外线的穿透力弱,故对人体无害;第三章测试1.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有组分:()A:肽聚糖 B:外膜 C:脂多糖 D:磷壁酸答案:磷壁酸2.细菌所具有的细胞器是:()A:线粒体 B:中介体 C:核糖体 D:高尔基体答案:核糖体3.对外界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是:()A:芽孢 B:菌毛 C:鞭毛 D:荚膜答案:芽孢4.青霉素的作用机制是:()A:水解细胞壁磷壁酸 B:破坏细菌外膜结构 C:抑制细胞壁中的肽聚糖的合成 D:溶解细胞膜答案:抑制细胞壁中的肽聚糖的合成5.关于革兰阳性菌细胞壁,不正确的叙述是()A: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B:含有磷壁酸 C:含有大量脂多糖 D:对青霉素敏感答案:含有大量脂多糖第四章测试1.不属于细菌代谢产物的是:()A:细菌素 B:抗毒素 C:抗生素 D:外毒素答案:抗毒素2.病原菌大多数属于:()A:微需氧菌 B:专性需氧菌 C:兼性厌氧菌 D:专性厌氧菌答案:兼性厌氧菌3.观察细菌动力最常用的培养基是:()A:血琼脂培养基 B:固体培养基 C:半固体培养基 D:液体培养基答案:半固体培养基4.大多数病原菌生长的最适PH为:()A:7.2-7.6 B:5.2-7.1 C:3.2-5.2 D:7.7-8.8 答案:7.2-7.65.多数细菌繁殖一代所需的时间(代时)为()A:30-40分钟 B:2小时 C:20-30分钟 D:1小时答案:20-30分钟第五章测试1.细菌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是:()A:质粒 B:胞质颗粒 C:菌毛 D:异染颗粒答案:质粒2.卡介苗的变异属于:()A:毒力变异 B:形态结构变异 C:耐药性变异 D:抗原变异答案:毒力变异3.L型细菌属于:()A:菌落变异 B:形态结构变异 C:毒力变异 D:耐药性变异答案:形态结构变异4.噬菌体在分类上属于:()A:细菌 B:病毒 C:支原体 D:真菌答案:病毒5.编码性菌毛的质粒是()A:K质粒 B:Col质粒 C:Vi质粒 D:F质粒答案:F质粒第六章测试1.细菌内毒素的化学成分是:()A:脂多糖 B:蛋白质 C:荚膜多糖 D:肽聚糖答案:脂多糖2.类毒素是经甲醛处理后的:()A:脱毒外毒素,并保留抗原性质 B:内毒素 C:脱毒外毒素,并失去抗原性质 D:抗毒素答案:脱毒外毒素,并保留抗原性质3.正常情况下,机体有菌的部位:()A:血液 B:肝脏 C:上呼吸道 D:肾脏答案:上呼吸道4.内毒素的毒性成分是:()A:脂质A B:脂蛋白 C:特异性多糖 D:核心多糖答案:脂质A5.关于外毒素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A: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 B:耐热,不容易破坏 C: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D:化学成分是蛋白质答案:耐热,不容易破坏第七章测试1.下列哪项不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点:()A:分解甘露醇 B: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 C:胆汁溶解试验阳性 D:产生耐热核酸酶答案:胆汁溶解试验阳性2.葡萄球菌的培养特性是:()A:专性需氧 B:耐盐性强, 可在含10%~15%NaCL的培养基中生长 C:均能产生金黄色色素 D:营养要求高 ,必须在血平板上才能生长答案:耐盐性强, 可在含10%~15%NaCL的培养基中生长3.SPA在致病中的作用是:()A:抑制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是一种毒素 C:因其有抗原性 D:在菌体表面形成保护层答案:抑制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4.葡萄球菌致急性胃肠炎的致病因素是:()A:杀白细胞素 B:血浆凝固酶 C:溶血毒素 D:肠毒素答案:肠毒素5.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症的微生物是()A:回归热螺旋体 B:肺炎球菌 C:衣原体 D:金黄色葡萄球菌答案:金黄色葡萄球菌第八章测试1.可增强链球菌扩散能力的致病物质是:()A:多糖蛋白 B:透明质酸酶 C:M蛋白 D:红疹毒素答案:透明质酸酶2.用于辅助诊断风湿热的抗"O"试验原理是:()A:凝集溶解反应 B:毒素与抗毒素中和反应 C:溶血反应 D:血凝抑制反应答案:毒素与抗毒素中和反应3.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A:产褥热 B:猩红热 C:波状热D:风湿热答案:风湿热4.根据抗原结构分类 ,链球菌分20个群 ,对人致病的90%属于:()A:D群B:A群 C:C群 D:B群答案:A群5.治疗链球菌引起的感染应首选的抗生素是()A:链霉素 B:红霉素 C:青霉素D:灭滴灵答案:青霉素第九章测试1.关于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错误的是:()A:碱性蛋白胨水可作为选择增菌培养基 B:在霍乱病人粪便悬滴标本中可见“穿梭运动”现象 C:霍乱弧菌耐酸不耐碱 D:革兰染色阴性答案:霍乱弧菌耐酸不耐碱2.霍乱肠毒素:()A:B亚单位与肠上皮细胞受体结合后,协助A亚单位进入细胞 B:为耐热外毒素 C:为不耐热内毒素 D:致泻毒性不强答案:B亚单位与肠上皮细胞受体结合后,协助A亚单位进入细胞3.可用作霍乱弧菌运输保存的培养基为:()A:碱性蛋白胨水 B:LB培养基 C:血平板 D:SS琼脂答案:碱性蛋白胨水4.一男性病人,43岁,剧烈腹泻水样便伴呕吐1天。

微生物课后习题题目及答案

微生物课后习题题目及答案

微⽣物课后习题题⽬及答案微⽣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第⼀章绪论1.什么是微⽣物和微⽣物学答:微⽣物是指⾁眼难以看清的微⼩⽣物,包括病毒,亚病毒,细菌,古⽣菌,真菌,单细胞藻类和原⽣动物。

微⽣物学指研究微⽣物在⼀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理⽣化,遗传变异,基因和基因组以及微⽣物的进化,分类,⽣态等⽣命活动规律以及其应⽤的⼀门学科。

2.微⽣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个体⼩,结构简单,繁殖快,易培养,易变异,分布⼴3.为什么说微⽣物与⼈类的关系⾮常重要并不能被其他⽣物所代替答:微⽣物给⼈类带来了巨⼤的利益,也涉及到⼈类的⽣存。

许多重要产品如⾯包,奶酪,抗⽣素,疫苗,维⽣素和酶的⽣产离不开微⽣物,同时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是⼈类⽣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

但它也给⼈类带来许多灾难,许多疾病及⾷品腐败等也是由微⽣物引起的。

4.虎克,巴斯德和柯赫对微⽣物学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贡献答:虎克:利⽤⾃制显微镜发现了微⽣物世界巴斯德:a.彻底否定了“⾃然发⽣”学说b.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次制成狂⽝病疫苗,进⾏预防接种c.证实发酵是由微⽣物引起的d.创⽴巴斯德消毒法柯赫:a.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证实肺结核的病原菌c.提出柯赫原则d.创⽴了分离纯化微⽣物的技术等5.简述微⽣物学在⽣命科学发展中的地位,根据你的观点描述发展前景答:a.20世纪40年代,随着⽣物学的发展,许多⽣物学难以解决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分突出,特别是遗传学上的争论问题,是微⽣物这样⼀种简单⽽⼜具有完整⽣命活动的⼩⽣物成了⽣物学研究的“明星”,微⽣物学被推到⽣命科学发展的前沿,获得迅速发展,为声明科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b.未来微⽣物学更加绚丽多彩,多学科交叉,基因组研究的深⼊和扩展将使微⽣物的基础研究及其应⽤将呈现前所未有的局⾯第⼆章微⽣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1、为什么要进⾏微⽣物的分离纯化?什么叫⽆菌技术?因为在天然条件下,所采集的⽤于培养的材料中,多种微⽣物呈共⽣关系,⽽⼀般情况下只有纯培养物才能提供可重复的结果,故需进⾏微⽣物的分离纯化。

微生物课后习题

微生物课后习题

(二)微生物的5个共同特点(小、多、快、强、广)1、体积小,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性强,易变异5、种类多,分布广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一、何为无菌技术?试列举属于无菌技术X围的具体实验操作环节与注意事项。

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与培养纯培养物是,防止其被其他微生物污染,其自身也不污染操作环境的技术。

二.哪些固体培养基分离技术可以被用来获得目的微生物的纯培养?它们的适用X围与特点如何?(总结)1. 涂布平板法先将已熔化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平皿,制成无菌平板;将一定量的某一稀释度的样品悬液滴加在平板表面,再用无菌玻璃涂棒将菌液均匀分散至整个平板表面;经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是使用较多的常规方法,但有时涂布不均匀。

2. 稀释倒平板法稀释:先将待分离的材料用无菌水作一系列的稀释(如1:10、1:100、1:1,000、1:10,000......);倒平板:然后分别取不同稀释液少许,与已熔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匀后,倾入灭过菌的培养皿中,待琼脂凝固后,制成可能含菌的琼脂平板;培养:保温培养一定时间即可出现菌落。

随后挑取该单个菌落,或重复以上操作数次,便可得到纯培养。

操作较麻烦,对好氧菌、热敏感菌效果不好。

3.平板划线法:操作简单,多用于已有纯培养的确定和再次分离。

4. 稀释摇管法:稀释倒平板的一种变通形式,但由于菌落形式在琼脂柱的中间观察和挑取困难三、在何种情况下,你会选择使用液体分离法或单孢子(细胞)分离法来获得微生物的纯培养?(自己总结)用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一些细胞大的细菌、许多原生动物和藻类等,需要用液体培养基分离来获得纯培养。

接种物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顺序稀释,以得到高度稀释的效果,使一支试管中分配不到一个微生物。

若稀释后同一梯度的平行试管中大多数(>95%)没有,那么有微生物的可能是纯培养,否则可能性下降。

单细胞(孢子)分离:采取显微镜分离法从混杂群体中直接分离单个细胞货或单个个体进行培养以获得纯培养,叫单细胞分离法,适合较大的微生物,藻类,原生动物较易。

初级检验士考试(微生物学检验)练习题第五章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初级检验士考试(微生物学检验)练习题第五章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第五章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一、A1
1、血清学分型主要用于鉴定
A、属间血清型
B、种间血清型
C、种内血清型
D、属内血清型
E、科内血清型
2、下面有关原核生物说法错误的是
A、无核膜
B、只有拟核
C、有完整的细胞器
D、基本成分肽聚糖
E、二分裂
3、下面有关细菌的命名说法错误的是
A、细菌种的命名采用拉丁文双命名法
B、中文译名的属名放在前面
C、由两个拉丁字组成
D、前一字为属名
E、后一字为种名
4、细菌分类等级的科和属之间可以添加的等级为
A、亚门
B、亚属
C、族
D、目
E、亚纲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分型是一个细菌种内不同的血清型。

【答疑编号100031169】
2、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答疑编号100031167】
3、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国际上一个细菌种的科学命名采用拉丁文双命名法,由两个拉丁字组成,前一字为属名,用名词,首字母大写;后一字为种名,用形容词,首字母小写,印刷时用斜体字。

中文译名则是以种名放在前面,属名放在后面。

因此B选项的说法错误。

【答疑编号100031165】
4、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原核生物界,其分类等级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有时在两个相邻等级间可添加次要的分类单位,如亚门、亚纲、亚属、亚种,科和属之间还可添加族。

【答疑编号100031161】。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部分答案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部分答案

第一章一.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类群?有哪些特点?答:类群:1.真核细胞型;2.原核细胞型: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式体;3.非细胞型:病毒。

特点:1.体小,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分布广,种类多5.适应强,易变异二.你认为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有哪些趋势?答:研究领域有制药、治理环境污染等,微生物的基因科学,微生物病毒学,现代微生物学已发展出很多的分支学科,如病毒学,微生物基因组学,应用微生物(生物农药,浸矿微生物等),病源微生物(主要指细菌),海洋微生物,古细菌等,现代微生物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菌种的遗传背景,市场化应用等,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食用菌的生产、功能性成分的提取等。

三.简述微生物与制药工程的关系。

答:1.人类除机械损伤外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造成的2.微生物又是人用来防治疾病的常用方法3.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广泛来源很多4.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相当多样,可用于生物制药5.微生物和人之间的关系,涉及人、微生物、植物的协同进化6.遗传学与生态学名词对照:古菌域:Archaea 三域学说分为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古菌域为其中一大类别。

(不确定)细菌域:bacteria 三域学说分为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细菌域为其中一大类别。

(不确定)真核生物域:Eukarya 三域学说分为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真核生物域为其中一大类别。

(不确定)微生物:microorganism 是所有形态体积微小的单细胞或者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以及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第二章一.比较下列各队名词①.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没有明显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无染色体,其细胞核为拟核,细胞内么有恒定的内膜系统,核糖体为70S型,大多为单细胞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有明显细胞核,有各种细胞器,核糖体为80S型。

②.真细菌与古菌:相同点:以甲硫氨酸起始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对氯霉素不敏感,RNA聚合酶和真核细胞的相似,DNA具有内含子并结合组蛋白。

人教版生物 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 病毒 课后练习题

人教版生物 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 病毒 课后练习题

一、单选题1. 下面是三种生物的形态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类生物不具有细胞结构B.丙生物分解现成的有机物生活C.乙和丙生物都能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D.三种生物的繁殖方式完全一样2. 下列是四种生物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大肠杆菌噬菌体,它的细胞结构简单B.乙是毛霉,其营养菌丝用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C.丙是青霉,人类利用它提取了最早的抗生素——青霉素D.丁是细菌,该细菌有荚膜和鞭毛,靠芽孢繁殖后代3. 人类在研究病毒的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包括()①人工处理的减毒病毒可制成疫苗②利用噬菌体治疗细菌引起的疾病③利用病毒繁殖快的特点生产胰岛素④病毒的代谢产物可以制成抗生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 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噬菌体是一种动物病毒B.青霉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C.酵母菌的细胞结构与蘑菇不同D.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5. “双十二”刚过,包裹量激增,为防止“物传人”引发新冠疫情,在收取包裹时,可用75%的酒精对包裹外包装进行消杀,随后拿回家等待半小时再拆包裹。

下列关于新冠病毒说法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有细胞结构B.新冠病毒会生长、繁殖C.新冠病毒不会变异D.新冠病毒生活不需要营养物质6.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结构是()A.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壁B.草履虫体内的叶绿体C.烟草花叶病毒的蛋白质外壳D.黄瓜表层果肉细胞的叶绿体7. 如下图是几种微生物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它们均为单细胞生物B.图中③与⑤在细胞结构上的区别是没有叶绿体C.②只能进行腐生或寄生生活,④⑤则能够进行自养型生活D.酿酒时要常开盖,以保证③的活性,有利于酒精的形成8. 下图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A.①B.②C.③D.④9. 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都能感染烟叶,但二者引起的病斑不同,如图甲。

将TMV病毒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分离,并分别单独感染健康烟叶,结构如图乙。

微生物学第二版参考答案

微生物学第二版参考答案

微生物学第二版参考答案微生物学第二版参考答案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科学,涉及到生物学、医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对于学习微生物学的学生来说,掌握正确的参考答案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微生物学第二版参考答案,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微生物学的知识。

第一章:微生物的概述1. 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一类不能用肉眼观察到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2. 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可以根据其细胞结构、生活方式和遗传物质等特征进行分类。

3. 微生物的重要性: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角色,如参与物质循环、维持生态平衡等。

第二章: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1. 细菌的结构:细菌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核酸等结构。

2. 细菌的功能:细菌具有多样的功能,如合成蛋白质、分解有机物、产生抗生素等。

3. 真菌的结构:真菌包括菌丝、孢子、菌核和菌盖等结构。

4. 真菌的功能:真菌可以分解有机物、产生酶、参与土壤生态系统等。

第三章: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1. 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的生长包括营养摄取、代谢、生长分裂等过程。

2. 微生物的繁殖:微生物可以通过二分裂、芽生、孢子形成等方式进行繁殖。

3.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包括潜伏期、指数期、平台期和死亡期等阶段。

第四章: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 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包括DNA和RNA,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微生物可以通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方式发生遗传变异。

3. 微生物的遗传传递:微生物的遗传信息可以通过垂直传递和水平传递进行传递。

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与生态1.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微生物的代谢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发酵作用等多种类型。

2. 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参与物质循环、能量转化等功能。

3. 微生物的微生态系统:微生物可以形成微生态系统,如肠道微生态系统、土壤微生态系统等。

第六章:微生物与人类1.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参与人体免疫、引起疾病等。

最终完美整理版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周德庆)答案

最终完美整理版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周德庆)答案

微生物教程课后答案(周德庆)第五章名词解释:不产氧光合作用:在某些光合细菌(如红螺菌中),由于没有光反应中心Ⅱ的存在,不能光解水,因而没有氧气放出,故称为不产氧光合作用:在蓝细菌中,由于有光反应中心Ⅱ的存在,能光解水,并有氧气放出,故称产氧光合作用。

发酵:发酵是在微生物细胞内发生的一种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有机物氧化放出的电子直接交给基质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放出能量和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

呼吸作用:葡萄糖在好氧和兼性好氧微生物里通过氧化作用放出电子,该电子经电子传递链传给外源电子受体分子氧或其它氧化型化合物生成水或其它还原型产物,并伴随有能量放出的生物学过程称为呼吸作用。

无氧呼吸指以无机氧化物(如NO3-,NO2-,SO42-等)代替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作用。

有氧呼吸:指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作用生物氧化:生物体中有机物质氧化而产生大量能量的过程。

光合磷酸化:光合磷酸化是指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

合成代谢:由小分子物质合成复杂大分子物质并伴随着能量消耗的过程。

分解代谢:营养物质或细胞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并伴随着能量产生的过程。

产能代谢:微生物通过呼吸或发酵作用分解基质产生能量的过程耗能代谢:微生物在合成细胞大分子化合物时消耗能量ATP的过程。

环式光合磷酸化在某些光合细菌里,光反应中心的叶绿素通过吸收光而逐出电子使自己处于氧化状态,逐出的电子通过电子载体铁氧还蛋白,泛醌,细胞色素b 和细胞色素c组成的电子传递链的传递,又返回叶绿素,从而使叶绿素分子又回复到原来的状态。

电子在传递过程中产生ATP,由于在这种光合磷酸化里电子通过电子传递体的传递后又回到了叶绿素分子本身,故称环式光合磷酸化。

初级代谢:指能使营养物质转变成机体的结构物质,或对机体具有生理活性作用的物质代谢以及能为机体提供能量的一类代谢称初级代谢。

初级代谢产物:由初级代谢产生的产物称为初级代谢产物,这类产物包括供机体进行生物合成的各种小分子前体物,单体与多聚体物质以及在能量代谢和代谢调节中起作用的各种物质次级代谢:某些微生物为了避免在初级代谢过程中某种中间产物积累所造成的不利作用而产生的一类有利于生存的代谢类型。

周德庆编《微生物学教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周德庆编《微生物学教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周德庆编《微生物学教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包括:①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③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2.人类迟至19 世纪才真正认识微生物,其中主要克服了哪些重大障碍?答:①显微镜的发明,②灭菌技术的运用,③纯种分离技术,④培养技术。

3.简述微生物生物学发展史上的5 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答:史前期(约8000 年前—1676),各国劳动人民,①未见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物是有益活进行酿酒、发面、制酱、娘醋、沤肥、轮作、治病等)初创期(1676—1861 年),列文虎克,①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出于个人爱好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奠基期(1861—1897年),巴斯德,①微生物学开始建立;②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③开始运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④建立了许多应用性分支学科;⑤进入寻找人类动物病原菌的黄金时期;发展期(1897—1953年),e.buchner,①对无细胞酵母菌“酒化酶”进行生化研究;②发现微生物的代谢统一性;③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④开展广泛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物;⑤青霉素的发现推动了微生物工业化培养技术的猛进;成熟期(1953—至今)j.watson 和f.crick,①广泛运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好现代研究方法,深刻揭示微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规律;②以基因工程为主导,把传统的工业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新水平;③大量理论性、交叉性、应用性和实验性分支学科飞速发展;④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独特实验技术推动了生命科学个领域飞速发展;⑤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促进了生物信息学时代的到来。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习题集及答案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习题集及答案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习题集及答案绪论部分一、名词解释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三、选择题A型题1.非细胞型微生物是A.支原体B.放线菌C.衣原体D.细菌E.以上都不是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不同主要是A.单细胞B.原始核,细胞器不完善C.在人工培养基能上生长D.有细胞壁E.对抗生素敏感4.发明巴氏消毒法的是四、问答题1.微生物学检验的任务有哪些?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二、填空题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病毒。

2.吕文虎克3.Louis Pasteur、Robert Koch三、选择题A型题:1.E 2.BB型题:1.D 2.C 3.C 4.AX型题:1.ABCD 2.ABCDE 3.BCDE第一篇细菌总论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一、名词解释细菌、荚膜、芽胞、鞭毛、菌毛、性菌毛、质粒、L-型菌、异染颗粒三、选择题A型题:1.细菌细胞壁的基本成份是A.N-乙酰葡萄糖胺B. N-乙酰胞壁酸C.脂多糖D. 粘肽E.磷壁酸2.测量细菌的单位是A.cmB.mmC.umD.nmE.km3.细菌的运动器官是A.荚膜B.鞭毛C.菌毛D.芽胞E.以上都不是4.直接参与细菌致病的结构是A.芽胞B.鞭毛C.菌毛D.质粒E.中介体5.G-菌细胞壁的组成成份中不包括A.外膜B.磷壁酸C.脂多糖D.肽聚糖E.脂蛋白6.G-菌相比,G+菌细胞壁的特点是A.较疏松B.无磷壁酸C.有脂多糖D.有脂蛋白E.肽聚糖含量多7.抗吞噬作用有关的结构是A.细胞壁B.荚膜C.芽胞D.鞭毛E.菌毛8.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是A.芽胞B.外膜C.鞭毛D.核糖体E.细胞壁9.与细菌侵袭力有关的结构是A.质粒B.异染颗粒C.中介体D.芽胞E.荚膜10.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是A.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B.破坏细胞壁中的肽聚糖C.破坏细胞膜D.抑制细菌的酶活性E.抑制细菌的核酸代谢11.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A.荚膜B.菌毛C.粘附因子D.透明质酸酶E.芽胞12.细菌芽胞所特有并与高度耐热性有关的化学成份是A.核酸B.粘肽C.磷脂D.多糖E.吡啶二羧酸13.革兰阴性细菌的脂多糖存在于A.细胞膜上B.细胞壁上C.细胞质中D.肽聚糖层E.磷壁酸上14.革兰阴性细菌对溶菌酶不敏感的原因是A.细胞壁缺乏磷壁酸B.细胞壁含脂多糖多C.细胞壁含糖量少D.细胞壁含肽聚糖少,在肽聚糖层外还有外膜E.细胞壁含有脂类A15.L-型细菌是A.细胞壁缺陷的细菌B.细胞膜缺损的细菌C.缺乏质粒的细菌D.缺乏核质的细菌E.以上都不是16.下列哪种不是革兰染色的试剂A.结晶紫B.石炭酸复红C. 95%酒精D.美兰溶液E.卢戈碘液17.荚膜形成的条件为A.只在人体内形成B.能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形成C.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形成D.在机体内或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形成E.在厌氧环境条件下形成B型题:A.芽胞B.鞭毛C.荚膜D.异染颗粒E.菌毛18.肺炎球菌具有19.白喉杆菌具有E20.痢疾杆菌具有四、问答题6.请叙述革兰染色的原理、步骤、结果和实际意义。

微生物学习题(含答案)与答案5

微生物学习题(含答案)与答案5

第五章微生物代谢习题一、选择题1. Lactobacillus是靠__________产能A.发酵B.呼吸C.光合作用2.自然界中的大多数微生物是靠_________产能。

A.发酵B.呼吸C.光合磷酸化3. 在原核微生物细胞中单糖主要靠__________途径降解生成丙酮酸。

A.EMPB.HMPC.ED4.Pseudomonas是靠__________产能。

A.光合磷酸化B.发酵C.呼吸5. 在下列微生物中能进行产氧的光合作用A.链霉菌B.蓝细菌C.紫硫细菌6.合成氨基酸的重要前体物α-酮戊二酸来自_________。

A.EMP途径B.ED途径C.TCA循环7.反硝化细菌进行无氧呼吸产能时,电子最后交给________。

A.无机化合物中的氧B.O2C.中间产物8.参与肽聚糖生物合成的高能磷酸化合物是:A.ATPB.GTPC.UTP9.细菌PHB生物合成的起始化合物是:A.乙酰CoAB.乙酰ACPC.UTP10.下列光合微生物中,通过光合磷酸化产生NADPH2的微生物是:A.念珠藻B.鱼腥藻.A、B两菌二、是非题1. EMP途径主要存在于厌氧生活的细菌中。

2. 乳酸发酵和乙酸发酵都是在厌氧条件下进行的。

3. 一分子葡萄糖经正型乳酸发酵可产2个ATP,经异型乳酸发酵可产1个ATP。

4. 葡萄糖彻底氧化产生30个ATP,大部分来自糖酵解。

5. 丙酮丁醇发酵是在好气条件下进行的,该菌是一种梭状芽胞杆菌。

6. UDP—G,UDP—M是合成肽聚糖的重要前体物,它们是在细胞质内合成的。

7. ED途径主要存在于某些G-的厌氧菌中。

8. 在G-根瘤菌细胞中存在的PHB是脂肪代谢过程中形成的β-羟基丁酸聚合生成的。

9. 维生素、色素、生长剌激素、毒素以及聚β-羟基丁酸都是微生物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

10. 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是微生物主代谢不畅通时,由支路代谢产生的。

11. 枯草杆菌细胞壁中的磷壁酸为甘油磷壁酸。

12. 德氏乳酸杆菌走EMP途径进行正型乳酸发酵。

第4、第5章:微生物学复习题

第4、第5章:微生物学复习题

《微生物学》复习题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五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一、名词解释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碳氮比;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二、填空题1、微生物的营养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六大类。

2、营养物质通过渗透方式进入微生物细胞膜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种。

3、化能自养微生物以为能源,以为碳源,如属于此类微生物。

4、化能异养微生物的基本碳源是,能源是,其代表微生物是________和_______等。

5、固体培养基常用于微生物的、、及等方面。

6、液体培养基适用于以及的研究。

7、半固体培养基可用于、及等。

8、琼脂是配制培养基时常用的凝固剂,它的熔点是_________,凝固点是_______。

9、高氏1号培养基常用于培养;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常用于培养;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常用于培养。

10、培养基的主要理化指标通常有、、和等。

三、判断题(在括号中写上“√”或“×”以表示“对”或“错”)1、培养自养细菌的培养基中至少应有一种有机物。

()2、异养型微生物都不能利用无机碳源。

()3、碳源对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是很重要的,它是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也是提供能源的物质。

()4、在微生物学实验室中,蛋白胨、牛肉膏和酵母膏是最常用的有机氮源。

()5、在固体培养基中,琼脂是微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之一。

()6、需要消耗能量的营养物质运输方式是促进扩散。

()7、按照所需要的碳源、能源不同,可将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分为无机营养型和有机营养型。

()8、微生物的六大营养要素对配制任何微生物培养基时都是缺一不可的。

()9、培养基配制好后,在室温下放置半天后再灭菌是不会有不良影响的。

()10、EMB培养基是一种用于分离大肠杆菌的选择培养基。

微生物学课习题及答案

微生物学课习题及答案

微生物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二、习题填空题1.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的同时也带来。

2.1347年的一场由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的人(约2 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

3.2003年SARS在我国一些地区迅速蔓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严重地被打乱,这是因为SARS有很强的传染性,它是由一种新型的所引起。

4.微生物包括: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具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5.著名微生物学家Roger Stranier提出,确定微生物领域不应只是根据微生物的大小,而且也应该根据有别于动、植物的。

6.重点研究微生物与寄主细胞相互关系的新型学科领域,称为。

7.公元6世纪(北魏时期),我国贾思勰的巨著“”详细地记载了制曲、酿酒、制酱和酿醋等工艺。

8,19世纪中期,以法国的和德国的为代表的科学家,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离、培养、接种和灭菌等一系列独特的微生物技术,从而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同时开辟了医学和工业微生物学等分支学科。

和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9.20世纪中后期,由于微生物学的、等技术的渗透和应用的拓宽及发展,动、植物细胞也可以像微生物一样在乎板或三角瓶中分离、培养和在发酵罐中进行生产。

10.目前已经完成基因组测序的3大类微生物主要是、及。

而随着基因组作图测序方法的不断进步与完善,基因组研究将成为一种常规的研究方法,为从本质上认识微生物自身以及利用和改造微生物将产生质的飞跃。

11.微生物从发现到现在的短短的300年间,特别是20世纪中期以后,已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形成了继动、植物两大生物产业后的。

选择题(4个答案选1)1.当今,一种新的瘟疫正在全球蔓延,它是由病毒引起的( )。

普通微生物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黑龙江大学

普通微生物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黑龙江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1.下列哪一组属于原核生物?()A:病毒和支原体B:放线菌和霉菌C:衣藻和细菌D:细菌和念珠藻答案:D2.原核生物具有以下哪些特点()。

A:能产生ATP,能独立进行生命过程B:大多具有环状DNAC:具有细胞器,但不具有细胞核D:细胞壁含几丁质E:都是厌氧生物答案:AB3.原核生物有()。

A:叶绿体B:中心体C:细胞核D:核糖体E:线粒体答案:D4.下列微生物中,不属于细菌的是()。

A:灰色链球菌B:霍乱弧菌C:鼠伤寒沙门氏菌D:白色念珠菌答案:D5.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到了微生物并进行了形态描述。

()A:对B:错答案:A6.科赫原则过于偏重病原菌的致病作用,忽视了机体的防御作用。

()A:对B:错答案:A7.木耳、蘑菇等真菌可以用肉眼看到,所以不属于微生物的范畴。

()A:对B:错答案:B8.巴斯德发现酒变酸是由于化学反应造成的。

()A:对B:错答案:B第一章测试1.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时,是否需要进行染色()。

A:不一定B:一般都需要C:没有必要D:一般不需要答案:B2.细菌在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某些特殊结构,有助于自身向营养物质移动或逃避有害刺激的是()。

A:菌毛B:荚膜C:芽孢D:鞭毛答案:D3.细菌芽孢在普通条件下最长可存活()。

A:几年及至几十年B:12个月C:几小时D:几天答案:A4.与革兰氏阴性菌相比,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中特有的组分是()。

A:脂多糖B:磷壁酸C:蛋白质D:肽聚糖答案:B5.普通光学显微镜用油镜观察时镜油应该加在哪个部位?()。

A:标本上B:标本和物镜之间C:物镜上D:目镜上答案:B6.绝大多数细菌的直径为()。

A:10毫米以上B:1~10 毫米C:1~10微米D:1~10纳米答案:C7.下列没有细胞壁的细胞是():A:支原体B:蓝藻C:细菌D:酿酒酵母细胞答案:A8.在细菌中与抗热、抗紫外线和抗化学物质有关的结构是()。

A:包含体B:芽孢C:细胞壁D:荚膜答案:B9.大肠杆菌是一种兼性厌氧的肠道细菌,请指出在大肠杆菌中不存在下列的哪一种成分()。

《微生物学 》第五章 原核生物

《微生物学 》第五章 原核生物

第一节 细菌的分类与鉴定
二、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和方法
(一)经典方法(依据细菌形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特性)
1、细胞的形状、大小、结构和染色反应
(1)形状:
细菌的基本形状
二、细菌的分类鉴定的依据和方法
最多
杆菌
其次 球菌
螺旋菌
最少
自然界中哪种最多?
第一节 细菌的分类与鉴定
二、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和方法
表型特征:形态学、生理生化学、 生态学等,推断微生物的系统发育。
微生物系统学: 按亲缘关系和进 化规律分类
表型特征结合分子水平上的基因型特 征(如16S rRNA),探讨微生物进化地 位、系统发育关系并进行分类鉴定。
第一节
细菌分类和鉴定
微生物分类学的三个任务:分类、鉴定及命名 分类 (classification) 是根据微生物的相似性和亲缘关系,将微生物归入不同 的分类类群。 鉴定(identification) 通过系统测定,确定菌株在类群中的所属关系。
ATCC =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美国模式菌种保藏 中心
当文章中前面已出现过某学名时,后面的可将其属名缩写成 1~3个字母。 如:Escherichia coli 可缩写成 E. coli Staphylococcus aureus可缩写成 S. aureus
细菌(Bacteria)
微生物的类群
单细胞藻类、 原生动物等
古生菌在进化谱系上与真细菌及真核生物相互并列, 且与后者关系更近,而其细胞构造却与真细菌较为接 近,同属于原核生物。
第一节
细菌分类和鉴定
一门按微生物的亲缘关系把它们安排成条 理清楚的各种分类单元或分类群的科学。

微生物课后习题

微生物课后习题

(二)微生物的5个共同特点(小、多、快、强、广)1、体积小,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性强,易变异5、种类多,分布广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一、何为无菌技术?试列举属于无菌技术范围的具体实验操作环节及注意事项。

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是,防止其被其他微生物污染,其自身也不污染操作环境的技术。

二.哪些固体培养基分离技术可以被用来获得目的微生物的纯培养?它们的适用范围及特点如何?(总结)1. 涂布平板法先将已熔化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平皿,制成无菌平板;将一定量的某一稀释度的样品悬液滴加在平板表面,再用无菌玻璃涂棒将菌液均匀分散至整个平板表面;经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是使用较多的常规方法,但有时涂布不均匀。

2. 稀释倒平板法稀释:先将待分离的材料用无菌水作一系列的稀释(如1:10、1:100、1:1,000、1:10,000......);倒平板:然后分别取不同稀释液少许,与已熔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匀后,倾入灭过菌的培养皿中,待琼脂凝固后,制成可能含菌的琼脂平板;培养:保温培养一定时间即可出现菌落。

随后挑取该单个菌落,或重复以上操作数次,便可得到纯培养。

操作较麻烦,对好氧菌、热敏感菌效果不好。

3.平板划线法:操作简单,多用于已有纯培养的确定和再次分离。

4. 稀释摇管法:稀释倒平板的一种变通形式,但由于菌落形式在琼脂柱的中间观察和挑取困难三、在何种情况下,你会选择使用液体分离法或单孢子(细胞)分离法来获得微生物的纯培养?(自己总结)用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一些细胞大的细菌、许多原生动物和藻类等,需要用液体培养基分离来获得纯培养。

接种物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顺序稀释,以得到高度稀释的效果,使一支试管中分配不到一个微生物。

若稀释后同一梯度的平行试管中大多数(>95%)没有,那么有微生物的可能是纯培养,否则可能性下降。

单细胞(孢子)分离:采取显微镜分离法从混杂群体中直接分离单个细胞货或单个个体进行培养以获得纯培养,叫单细胞分离法,适合较大的微生物,藻类,原生动物较易。

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版)第五章细菌耐药性

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版)第五章细菌耐药性

05 细菌耐药性的治疗策略
合理使用抗生素
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
避免滥用抗生素,减少不必要的用药。
根据病原菌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
确保选用的抗生素对病原菌敏感。
规范使用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
遵守医嘱,按时按量服药,避免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
联合用药与序贯治疗
联合用药
采用两种或多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抗生素联合使用,以提高治 疗效果,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临床医疗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医生在治疗患者时,有时在没有明确细菌感染的情况下就使用抗生素,或者使用 的抗生素种类、剂量和时间不合理,加速了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细菌基因突变与基因转移
基因突变
细菌在繁殖过程中,其基因可能 发生突变,导致细菌对某种抗生 素的敏感性降低或产生耐药性。
基因转移
细菌之间可以通过质粒、转座子 等可移动遗传元件进行基因转移 ,从而获得新的耐药性基因。
03
开展抗生素使用培 训
对医护人员进行抗生素使用培训, 提高他们对抗生素的认识和合理 使用能力。
提高公众对细菌耐药性的认识与意识
开展公众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册、讲座等多种 形式,向公众普及细菌耐药性的 知识,提高他们的认识和意识。
倡导合理使用抗生素
教育公众正确使用抗生素,避免 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生素,减少耐 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细菌耐药性广泛存在
全球范围内,多种细菌对常用抗生素 产生耐药性,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 兰氏阴性菌等。
耐药基因传播
新抗生素研发不足
目前新抗生素的研发速度远不多重耐 药和广泛耐药细菌的出现。
细菌耐药性带来的挑战
临床治疗困难
细菌耐药性导致许多常用抗生素 失效,使得临床治疗变得更加困 难,甚至有时无法找到有效的治

普通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五章

普通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五章

新陈代谢:是生物维持生命的动力源泉,是细胞内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的总称。

分解代谢:又称异化作用,是指复杂有机大分子通过分解代谢酶系的催化产生简单分子、能量(一般以ATP形式存在)和还原力(一般以[H]表示)的作用。

合成代谢:又称同化作用,是指合成酶系的催化下,由简单小分子、ATP和[H]形式的还原力一起共同合成复杂的生物大分子的过程。

微生物代谢的特点是:1、代谢旺盛;2、谢极为多样化;3、代谢的严格调节和灵活性。

生物氧化:发生在生物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反应。

微生物产能代谢可归纳为两类途径和三种形式:发酵、呼吸;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

发酵:广义的发酵: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一种方式。

狭义的发酵:指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未经电子传递链传递,直接交给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

糖酵解:生物体内葡萄糖被降解成丙酮酸的过程。

EMP途径:又称糖酵解途径,以1分子葡萄糖为起始底物,经历10步反应,产生2分子ATP,同时生成2分子NADH2和2分子丙酮酸。

或己糖二磷酸途径。

EMP途径生理功能:供应ATP能量和NADH2还原力;连接其他几个重要代谢途径的桥梁;为生物合成提供多种中间代谢产物;逆向反应可进行多糖合成。

HMP途径又称磷酸戊糖途径或支路,是循环途径。

葡萄糖未经EMP途径和TCA途径而彻底氧化,由6分子葡萄糖以6-磷酸葡萄糖的形式参与,循环一次用去1分子葡萄糖,产生大量NADPH2形式的还原力和多种中间代谢产物。

HMP途径的生理功能:微生物合成提供多种碳骨架,5-磷酸核糖可以合成嘌呤、嘧啶核苷酸,进一步合成核酸,5-磷酸核糖也是合成辅酶[NADP,FAD和CoA]的原料,4-磷酸赤藓糖是合成芳香族氨基酸的前提;HMP途径中的5-磷酸核酮糖可以转化为1,5-二磷酸核酮糖,在羟化酶催化下固定CO2,这对光能自养和化能自养菌有重要意义;为生物合成提供还原力(NADPH2)ED途径:又称2-酮-3-脱氧-6-磷酸葡糖酸途径,6-磷酸葡萄糖脱氢产生6-磷酸葡萄糖酸,在脱水酶和醛缩酶的作用下,生成1分子3-磷酸甘油醛和1分子丙酮酸。

微生物学课后题

微生物学课后题

第一章1、试设计一张表格,比较一下6个大类原核生物的主要特性。

2、典型细菌的大小和重量是多少?试设想几种形象化的比喻并加以说明。

3、试图示G+和G-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构造,并简要说明其异同。

4、试图示肽聚糖的模式构造,并指出G+和G-细菌肽聚糖结构的差别。

5、什么是缺壁细菌?试列表比较四类缺壁细菌的形成、特点和实际应用。

6、试述革兰氏染色法的机制并说明此法的重要性。

8、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是如何解释芽孢耐热机制的?9、什么是菌落?试讨论细菌的细胞形态与菌落形态间的相关性。

10、名词解释:磷壁酸,LPS,假肽聚糖,PHB,伴胞晶体,基内菌丝,孢囊链霉菌,横割分裂,异形胞,原体与始体,类支原体,羧酶体,孢囊,磁小体。

第二章1、试解释菌物、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

2、试图示并说明真核微生物“9+2”型鞭毛的构造和生理功能。

4、什么是单细胞蛋白(SCP)?为什么酵母菌是一种优良的单细胞蛋白?5、试图示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生活史,并说明其各阶段的特点。

6、试简介菌丝、菌丝体、菌丝球、真酵母、假酵母、芽痕、蒂痕、真菌丝、假菌丝等名词。

7、霉菌的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各有何特点?它们分别可分化出哪些特化构造?8、试以Neurospora crassa 为例,说明菌丝尖端细胞的分化过程及其成分变化。

10、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有何不同?为什么?13、试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细胞壁成分的异同,并讨论它们的原生质体制备方法。

第三章1、什么是真病毒?什么是亚病毒?2、病毒的一般大小如何?试图示病毒的典型构造。

3、病毒粒有哪几种对称形式?各种对称又有几类特殊外形,试各举一例。

4、什么是包涵体、空斑、枯斑和噬菌斑?它们各有何实践意义。

7、试以E.coli T偶数噬菌体为例,图示并简述复合对称病毒的典型构造,并指出其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

8、什么叫烈性噬菌体,简述其裂解性生活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陈代谢:是生物维持生命的动力源泉,是细胞内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的总称。

分解代谢:又称异化作用,是指复杂有机大分子通过分解代谢酶系的催化产生简单分子、能量(一般以ATP形式存在)和还原力(一般以[H]表示)的作用。

合成代谢:又称同化作用,是指合成酶系的催化下,由简单小分子、ATP和[H]形式的还原力一起共同合成复杂的生物大分子的过程。

微生物代谢的特点是:1、代谢旺盛;2、谢极为多样化;3、代谢的严格调节和灵活性。

生物氧化:发生在生物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反应。

微生物产能代谢可归纳为两类途径和三种形式:发酵、呼吸;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

发酵:广义的发酵: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一种方式。

狭义的发酵:指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未经电子传递链传递,直接交给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

糖酵解:生物体内葡萄糖被降解成丙酮酸的过程。

EMP途径:又称糖酵解途径,以1分子葡萄糖为起始底物,经历10步反应,产生2分子ATP,同时生成2分子NADH2和2分子丙酮酸。

或己糖二磷酸途径。

EMP途径生理功能:供应ATP能量和NADH2还原力;连接其他几个重要代谢途径的桥梁;为生物合成提供多种中间代谢产物;逆向反应可进行多糖合成。

HMP途径又称磷酸戊糖途径或支路,是循环途径。

葡萄糖未经EMP途径和TCA 途径而彻底氧化,由6分子葡萄糖以6-磷酸葡萄糖的形式参与,循环一次用去1分子葡萄糖,产生大量NADPH2形式的还原力和多种中间代谢产物。

HMP途径的生理功能:微生物合成提供多种碳骨架,5-磷酸核糖可以合成嘌呤、嘧啶核苷酸,进一步合成核酸,5-磷酸核糖也是合成辅酶[NADP,FAD和CoA]的原料,4-磷酸赤藓糖是合成芳香族氨基酸的前提;HMP途径中的5-磷酸核酮糖可以转化为1,5-二磷酸核酮糖,在羟化酶催化下固定CO2,这对光能自养和化能自养菌有重要意义;为生物合成提供还原力(NADPH2)ED途径:又称2-酮-3-脱氧-6-磷酸葡糖酸途径,6-磷酸葡萄糖脱氢产生6-磷酸葡萄糖酸,在脱水酶和醛缩酶的作用下,生成1分子3-磷酸甘油醛和1分子丙酮酸。

3-磷酸甘油醛随后进入EMP途径转变成丙酮酸。

1分子葡萄糖经ED 途径最后产生2分子丙酮酸,以及净得各1分子的ATP、NADPH2和NADH2。

ED途径特点:1、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KDPG)裂解为丙酮酸和3-磷酸甘油醛是有别于其他途径的特征性反应2、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醛缩酶是ED途径特有的酶3、ED途径中最终产物,即2分子丙酮酸来历不同:1分子是由KDPG直接裂解产生,另1分子是由磷酸甘油醛经EMP途径获得。

4、1mol葡萄糖经ED途径只产生1molATP,从产能效率而言,ED 途径不如EMP 途径。

细菌酒精发酵:ED途径产生丙酮酸对于运动发酵单细胞菌这类微好氧菌来说,可脱羧成乙醛,乙醛又可以被NADH2还原成乙醇,这种经ED途径发酵生产乙醇的方法。

WD途径:WD途径中的特征性酶是磷酸解酮酶,所以又称磷酸解酮酶途径。

根据解酮酶的不同,把具有磷酸戊糖解酮酶的叫PK途径,把具有磷酸己糖解酮酶的叫HK 途径。

PK途径:肠膜明串珠菌,PK途径利用葡萄糖进行异型乳酸发酵,途径中关键反应5-磷酸木酮糖裂解为乙酰磷酸和3-磷酸甘油醛,催化反应的酶是磷酸戊糖解酮酶,乙酰磷酸进一步生成乙酸,3-磷酸甘油醛转化为乳酸。

1分子葡萄糖生成乳酸、乙醇、CO2、ATP和NADH+H+各1分子。

HK途径:两歧双歧杆菌是利用磷酸己糖解酮酶途径分解葡萄糖产生乙酸和乳酸的。

这条途径中,1分子6-磷酸果糖由磷酸己糖解酮酶催化裂解为4-磷酸赤藓糖和乙酰磷酸;另1分子6-磷酸果糖则与4-磷酸赤藓糖反应生成2分子磷酸戊糖。

其中1分子5-磷酸核糖在磷酸戊糖解酮酶的催化下分解成3-磷酸甘油醛和乙酰磷酸。

1分子葡萄糖经磷酸己糖解酮酶途径生成1分子乳酸、1.5分子乙酸和2.5分子ATP。

Stickland反应:以一种氨基酸作氢供体,另一种氨基酸作为氢受体进行生物氧化并获得能量的独特产能方式。

Stickland反应是经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ATP,其产能效率相对较低,1分子氨基酸仅产1分子ATP。

发酵途径中的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是指ATP的形成直接由一个代谢中间产物上的高能磷酸基团转移到ADP分子上的作用。

酵母菌的发酵:I型发酵:即酵母菌的乙醇发酵,又称同型乙醇发酵,发酵产物只有乙醇一种。

酵母菌将葡萄糖经EMP途径降解生成2分子终端产物丙酮酸,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醛,乙醛作为氢受体使NADH2氧化生成NAD+,同时乙醛被还原生成乙醇。

II型发酵:当环境中存在亚硫酸氢钠时,亚硫酸氢钠可与乙醛反应,生成难容的磺化羟基乙醛,该化合物失去了作为受氢体使NADH2脱氢并氧化的性能,而不形成乙醇,转而使磷酸二羟基丙酮替代乙醛作为受氢体,生成α-磷酸甘油,α-磷酸甘油进一步水解脱磷酸生成甘油。

III型发酵:葡萄糖经EMP途径生成丙酮酸后,脱羧生成乙醛,如处于弱碱性环境条件下,乙醛因得不到足够的氢积累,2个乙醛分子间发生歧化反应,1分子乙醛作为氧化剂被还原成乙醇,另1个则作为还原剂被氧化为乙酸。

而磷酸二羟丙酮作为NADH2的氢受体,使NAD+再生,产物为乙醇、乙酸和甘油。

歧化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中只有一种元素变价,且一部分化合价升高,一部分化合价降低.氯气和水反应就是典型的歧化反应.归中反应可以说与歧化反应刚好到过来,是只有一种元素变价,且部分元素化合价降低,部分升高,最终化合价在反应物中该元素化合价之间硫化氢和浓硫酸就是典型的归中反应:-2价和+6价的S归中生成0价的硫单质和+4价二氧化硫气体.细菌乙醇发酵:运动发酵单细胞菌和厌氧发酵单细胞菌利用ED途径分解葡萄糖为丙酮酸,最后生成乙醇。

一些生长在极端酸性条件下的严格厌氧菌,胃八叠球菌和肠杆菌是利用EMP 途径进行乙醇发酵。

乳酸发酵:同型乳酸发酵是指1分子葡萄糖经EMP途径生成2分子丙酮酸,而后2分子丙酮酸被2分子NADH2全部还原成2分子乳酸。

异型乳酸发酵:葡萄糖经发酵后产生乳酸、乙醇(或乙酸)和CO2等多种产物的发酵。

由于缺乏EMP途径中的醛缩酶和异构酶,因而只能依赖HMP(或WD)途径分解葡萄糖。

葡萄糖分解成2-磷酸木酮糖,由磷酸戊糖解酮酶催化裂解成乙酰磷酸和3-磷酸甘油醛,乙酰磷酸经两次还原称为乙醇,3-磷酸甘油醛经丙酮酸转化为乳酸。

异型乳酸发酵只净产生1分子ATP,比同型乳酸发酵细菌产能低。

混合酸发酵:某些肠杆菌能通过发酵将EMP途径产生的丙酮酸转变成琥珀酸、乳酸、甲酸、乙醇、乙酸、H2和CO2等多种代谢产物,由于该代谢产物中有多种有机酸。

2,3-丁二醇发酵:肠杆菌、沙雷氏菌属和欧文氏菌属中的一些细菌,能够发酵葡萄糖产生大量2,3-丁二醇和少量的乳酸、乙醇、H2和CO2等多种代谢产物。

EMP 途径产生的丙酮酸通过缩合与脱羧两步反应产生乙酰甲基甲醇,然后进一步还原成2,3-丁二醇,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ATP。

丁酸发酵:丁酸梭状芽孢杆菌能够发酵葡萄糖产生丁酸,该过程称为丁酸发酵。

EMP途径产生丙酮酸首先被脱去CO2生成乙酰-COA和H2,乙酰COA进一步生成乙酰磷酸,乙酰磷酸可与ADP反应生成ATP。

同时乙酰COA能够在缩合后逐步还原成丁酸。

丙酮-丁醇发酵丙酮丁醇梭菌在EMP途径基础上进行丙酮-丁醇发酵。

丙酮酸脱羧脱氢生成乙酰COA,2分子乙酰COA缩合成乙酰乙酰COA,其中一部分脱COA,脱羧生成丙酮;而另一部分先后经还原脱水,还原脱COA和第三次还原成丁醇,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ATP。

呼吸或呼吸作用:微生物在降解第五十,释放出电子(氢)通过呼吸链(也称电子传递链)最终传递给外源电子受体O2或氧化型化合物,从而生成H2O或还原型产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有氧呼吸: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称为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以氧以外的外源氧化型化合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

巴斯德效应:由于葡萄糖在有氧呼吸中产生的能量要比发酵中产生的多,所以在有氧条件下,兼性厌氧微生物终止厌氧发酵转向有氧呼吸,这种抑制发酵的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

呼吸作用与发酵作用的根本区别在于:呼吸作用中,电子载体不是将电子直接传递给底物降解的中间产物,而是交给呼吸链的电子传递系统,在沿呼吸链传递过程中逐步释放出能量并合成ATP,最终交给最终电子受体。

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能分解的有机物种类繁多,包括糖类、脂肪酸、氨基酸和许多醇类等。

有氧呼吸:1分子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通过有氧呼吸彻底氧化为CO2和H20并产生38分子ATP。

有氧呼吸由三部分组成:葡萄糖经EMP途径生成2分子丙酮酸,产生2分子ATP和2分子NADH2;丙酮酸氧化脱羧、脱氢并与COA结合生成2分子乙酰-COA和2分子ATP和2分子NADH2;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由一系列酶促反应构成的循环反应系统,在该反应过程中,首先由乙酰辅酶A 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含有3个羧基的柠檬酸,经过4次脱氢,2次脱羧,生成四分子还原当量(NADH+H+和FADH2)和2分子CO2,重新生成草酰乙酸的这一循环反应过程。

两用代谢途径:不仅是分解代谢产能,还是物质代谢枢纽,为很多重要物质的合成代谢提供碳架原料。

TCA循环,EMP和HMP途径都是重要的两用代谢途径。

中间代谢物的回补途径:是指补充两用途径中因合成代谢而消耗的中间代谢物的反应。

TCA 回补途径是乙醛酸循环,又称TCA循环支路。

呼吸链:也称电子传递链是指位于原核生物细胞膜或真核生物线粒体膜上的、由一系列的按氧化还原势由低到高顺序排列的氢(电子)传递体,其功能是把氢(电子)从低氧化还原的化合物处逐级传递到氧化还原势高的分子氧或其他无机、有机氧化物,并使它们还原。

复合体I:为NADH-Q还原酶,又称NADH脱氢酶。

FMN、CoQ、NAD均为NADH-Q 还原酶的辅酶。

此酶的作用是先与NADH结合并将NADH上的两个高势能电子转移到FMN辅酶上,使NADH氧化,并使FMN还原。

复合体II:琥珀酸-Q还原酶,位于线粒体内膜的酶蛋白。

完整的酶还包括柠檬酸循环中使琥珀酸氧化为延胡索酸的琥珀酸脱氢酶。

FADH2为该酶的辅基。

在传递电子时,FADH2将电子传递给琥珀酸脱氢酶分子的铁-硫蛋白。

电子经过铁-硫蛋白又传递给CoQ从而进入了电子传递链。

复合体III:为细胞色素还原酶,又称辅酶-Q细胞色素c还原酶、细胞色素bc1复合体或简称bc1。

除了极少数的专性厌氧微生物外,细胞色素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生物体内。

细胞色素还原酶通过接受和送走电子的方式传递高势能的电子。

复合体IV:为细胞色素氧化酶。

细胞色素氧化酶又称为细胞色素c氧化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