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因果还是健康选择?r——关于中国老年健康不平等的实证研究
健康不平等与社会公平
种族与健康不平等
要点一
总结词
不同种族在健康方面存在差异,某些种族可能面临更高的 疾病负担和健康风险。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不同种族在遗传、文化和社会经济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些都可能影响他们的健康状况。某些种族可能面临更高 的疾病负担和健康风险,例如非洲裔美国人、拉丁美洲人 等在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面较 高。此外,种族歧视也可能对某些种族的健康产生负面影 响,例如导致他们缺乏医疗保障或遭受职场歧视等。
详细描述
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通常缺乏足够的资源和机会,导致他们面临更高的健康风险。例如,他们可能无法获得 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居住和工作的环境也往往较差,这些都增加了他们患病的可能性。此外,社会经济地位较低 的人群还可能因为经济压力而无法负担高质量的医疗保健,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健康问题。
性别与健康不平等
健康不平等与社会公平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7
contents
目录
• 健康不平等现象 • 社会公平与健康不平等的关系 • 解决健康不平等的策略 • 健康不平等与社会公平的未来展望
01
健康不平等现象
健康不平等定义
健康不平等是指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种族、性别、地区的人群在健康状况、医疗保 健、健康环境等方面的差异。
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
关注弱势群体的健康问题,采取措施保障他们的基本医疗和健康权 益。
强化法律法规保障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公民的健康权益,严惩危害公共健康的行 为。
04
健康不平等与社会公平的 未来展望
政策制定与改革
制定公平的卫生政策
政策制定者应确保卫生政策公平,减少健康不平等现象。
社会比较和社会网络对健康不平等的logistic回归
-42-社会比较和社会网络对健康不平等的logistic回归姚会静 赵乙人一、问题提出传统意义上的健康是从生物医学方面去理解,即“无病即健康”。
由于社会历史背景、经济发展状况、文化风俗、制度机制、生活惯习的空间间隔与动态发展,对健康的解释与理解也在不断变化。
世界卫生组织( WHO)早在1948年成立之初的《宪章》中就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社会功能三方面的完满状态。
”社会学方面对于健康的突破性理解始于帕森斯,他从社会价值观和社会结构这一角度来分析健康和疾病。
他以个人参与复杂社会系统的本质为基础提出“健康可以解释为已社会化的个人完成角色和任务的能力处于最适当的状态”①。
按照帕森斯的概念,健康不仅与个人是社会人的本质有关,而且与个人在社会中的状况,即角色的不同类型(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和相应的任务结构有关。
由此可见,功能主义社会学家把病态视为一种偏离社会行为的表现,把患病看成一种人们所不期望和不合理的状态,强化了健康人保持健康的动机和健康行为。
而社会学意义的健康行为包括健康生活方式和预防保健②。
马克斯•韦伯在论述健康的生活方式时指出,当人们选择的生活方式是为了健康时,人们的活动目标最终就是一种消费性活动,即人们努力地获得健康来达到延长寿命、享受生活和继续工作等目的。
一个现代化社会的明显标志,是无论属于哪个社会经济阶层,人们都会在环境和机会容许的条件下接受健康生活方式③。
医学方面对健康的研究大都停留在预防“不健康”方面,认为健康的相对概念是“患病”和“疾病”,而且是针对个体提出的健康观。
这样就涌现出的一个问题是,宏观方面和纵观历史的人类的健康水平怎么去衡量,人口健康的概念将健康的概念由个体健康拓展到以人口为基础的健康(population-based health),它将健康置于一个群体层面的研究,而不是只研究病人④。
人口健康水平是人口生理素质(包括由人口生理素质表现出来的人口心理健康素质)和对人口生现素质发生作用的医疗、卫生、保健、营养等社会文化生活诸方面的状况的综合反映。
流行病学中的健康不平等
流行病学中的健康不平等健康不平等是指在人群中存在着不同的健康状况和健康风险的分布不均,这是一种流行病学领域中常见的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健康问题的发生和传播日益凸显,对健康不平等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流行病学中的健康不平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经济地位、教育程度、就业情况、生活环境等。
首先,社会经济地位是导致健康不平等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统计数据显示,低收入人群往往面临着更低的健康水平和更高的健康风险。
这部分人群常常受到限制,无法获得高质量的医疗资源和保健服务。
而相比之下,高收入人群能够享受更好的医疗资源和保健条件,从而更容易保持较高的健康水平。
因此,社会经济地位在健康不平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教育程度也是影响健康不平等的一项重要因素。
教育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人们获取健康知识和健康信息的能力。
通常情况下,受过良好教育的个体更容易获得和理解健康相关的信息,能够更好地实施健康行为和采取有效的健康决策。
而相对缺乏教育的人群则较难具备这些能力,从而面临更高的健康风险。
此外,就业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健康状况。
有稳定工作和较好的工作环境的人群通常拥有更好的健康水平,而长期面临不稳定就业和恶劣工作环境的人则更容易受到健康问题的困扰。
长期处于压力环境下的人群容易患上心理健康问题,而某些行业的从业者可能面临职业性疾病的风险。
此外,生活环境也对健康产生着重要影响。
居住在贫困地区、环境污染严重的人群往往面临更高的健康风险,而相对富裕和环境良好的地区则相对健康状况较好。
生活环境的质量不仅涉及到住房条件,还包括饮用水、空气质量、交通等方面。
不利的生活环境可能导致人群易患疾病,而良好的生活环境则有助于保持较高的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地位、教育程度、就业情况和生活环境等因素均对流行病学中的健康不平等起到显著影响。
为了减少健康不平等,有必要加强社会公正、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改善就业环境和推动环境保护等措施。
健康不平等的现状、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
健康不平等的现状、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一、引言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健康不平等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
一些人群享有更好的健康状况,而另一些人则面临着较差的健康条件。
健康不平等不仅影响个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还对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报告将就展开深入研究。
二、健康不平等的现状1.地区差异:健康不平等在不同地区存在显著差异。
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贫困人群往往面临更差的健康状况,由于受到营养不良、医疗资源匮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较高的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2.社会经济地位:社会经济地位是健康不平等的重要因素。
较低的收入和教育水平、职业歧视等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人群更容易面临健康问题,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更高。
3.性别差异:性别差异也是健康不平等的一大现状。
女性在某些地区和社会群体中面临更多的健康问题,例如妇女生殖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不平等。
4.种族差异:种族差异是健康不平等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种族之间存在明显的健康差异,其中一部分是由于社会偏见、歧视等因素导致的。
三、影响健康不平等的因素1.社会因素:包括经济、教育、就业等社会因素对健康不平等具有重要影响。
经济收入的差距导致了医疗保健服务的不平等分配,而教育和就业机会的差异则影响了人们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健康不平等也具有显著影响。
恶劣的环境条件,例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对贫困人群的健康危害更大,因为他们往往无力改善环境条件。
3.行为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也是健康不平等的重要因素。
贫困人群往往面临更多的健康限制,例如饮食条件落后、无法参与体育锻炼等,导致了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4.制度因素:医疗保健制度对健康不平等也有一定影响。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医疗保健体系存在问题,例如医疗资源不足、分配不均等,导致了健康不平等现象的加剧。
四、解决健康不平等的措施1.宏观调控:领导需要采取宏观调控,推动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贫困地区和社会经济地位低下人群的医疗保健水平。
健康不平等影响因素研究
健康不平等影响因素研究一、本文概述健康不平等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它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健康不平等的影响因素的研究,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实证分析,揭示健康不平等产生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本文将首先对健康不平等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范围和目标。
随后,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健康不平等的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和实证依据。
宏观层面主要关注社会经济结构、政策环境、资源配置等因素对健康不平等的影响;微观层面则侧重于个体因素,如教育、收入、生活方式、心理健康等。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统计学、社会学、流行病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健康不平等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将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实践策略,以期为实现健康公平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健康不平等的理论基础健康不平等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其理论基础源于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
在探讨健康不平等的影响因素时,我们必须首先理解其理论基础,以便更深入地分析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健康不平等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社会医学和公共卫生学。
这些学科强调社会因素在健康不平等形成中的作用,如社会经济地位、教育资源、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等。
这些社会因素不仅直接影响个体的健康状况,还通过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等间接途径,加剧健康不平等的现象。
社会学理论也为健康不平等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框架。
例如,社会分层理论指出,不同社会阶层在资源分配、社会地位和权力等方面存在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会进一步影响到不同阶层的健康状况。
社会不平等理论则强调社会不平等是导致健康不平等的根本原因,如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和社会排斥等因素,都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经济学理论也为理解健康不平等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例如,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个体的健康状况是其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健康不平等会影响到个体的生产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
公共经济学则强调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保障方面的责任,认为政府应当通过制定公平的卫生政策和健康保障制度,减少健康不平等的现象。
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不平衡问题分析
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不平衡问题分析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健康意识的提高,老年人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当前的现实却是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这导致了许多老年人无法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合适的养老服务。
本文将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分析导致养老服务不平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需求方面的问题1.1 养老服务需求多样化随着老年人的增多,他们的需求也变得多样化。
有的老年人需要医疗护理,有的老年人需要康复训练,还有的老年人需要社交活动等。
然而,当前的养老服务主要以医疗护理为主导,其他方面的服务供给相对不足。
这导致了很多老年人无法得到满足自身需求的养老服务。
1.2 养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需求多样化的问题还体现在养老服务质量上。
由于养老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监管不足,存在一些养老机构服务质量不达标的情况。
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虽然得到一定的满足,但是服务质量却无法得到保证。
这使得老年人在选择养老服务时面临较大的风险和困扰。
二、供给方面的问题2.1 养老服务机构不足养老服务机构的数量与老年人的需求之间存在明显的供需失衡。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目前的养老院、养老护理中心等养老服务机构的数量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这导致一些老年人无法得到合适的社区养老服务,不得不选择远离家乡的养老机构。
2.2 养老服务人才短缺养老服务的专业人才短缺也是导致供给不足的重要原因。
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态度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养老体验。
然而,目前养老服务人员的培养和引进还相对滞后,导致养老服务人员数量不足、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三、解决方案3.1 加强养老服务市场监管为了保证养老服务的质量,需要加强对养老服务市场的监管力度。
政府应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和规范,对养老机构的设立、经营管理和服务质量进行监管。
同时,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日常巡查和监督,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老年人的服务权益得到保护。
3.2 增加养老服务机构的供给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养老服务项目。
为什么会有健康不平等现象,在健康不平等方面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为什么会有健康不平等现象,在健康不平等方面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水平得以不断提升。
然而,同时也存在着健康不平等的现象,即不同人群间健康状况的差异性。
在这篇科普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人们为什么会出现健康不平等现象,并且探寻如何在健康不平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1. 经济因素导致的健康不平等由于经济因素的影响,健康不平等现象不断深化。
较低收入的人群在医疗资源的获取、营养以及日常饮食方面受到了限制,而这些都是导致健康不平等的原因之一。
解决经济问题是缓解健康不平等的首要任务,国家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增加财政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医疗资源成本,帮助低收入人群获得更好的医疗和营养保障。
2. 教育差异导致的健康不平等教育水平对于健康状况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健康不平等的出现。
教育水平低的人群更加容易受到一些疾病的影响,同时在健康知识方面的掌握也会存在差距。
因此,教育是解决健康不平等现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个体需要提高教育水平,同时,政府应该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促进教育资源的革新完善。
3.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的健康不平等医疗资源分配是造成健康不平等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医疗资源分配上,不同地区或不同人群之间可能存在差异,这将导致不同地区或人群之间在医疗水平上的差异。
有些地区或部分人群可能缺乏相应的保障,这就导致他们在面对健康问题时无法获得实质性的帮助。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医疗资源的调配,建立更加完善的医疗保障机制,降低人民的医疗负担,保障所有人的健康。
4. 社会保障制度差异导致的健康不平等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社会保障制度也会影响健康状况。
在一些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国家,人们能够获得更好的医疗保障,同时在生活中也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参与。
相对而言,一些社会保障较为落后的地区所面临的问题也较多,包括医疗保障不足等。
因此,建立一套公平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平衡各个群体之间的权益分配,是减少健康不平等的重要措施之一。
城乡老年人口健康差异研究
总之,中国老年人口健康评价指标的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主要 包括身体功能评价指标、慢性病评价指标、心理健康评价指标和社会适应能力评 价指标等方面。这些指标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为 老年人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谢谢观看
(2)城乡老年人口养老方式优 缺点比较
家庭养老具有传统、自然和情感亲密度高等优点,能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然而,随着社会变迁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养老面临着照料负担加重、专业护 理能力不足等问题。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则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系统性,能提供 更为全面的养老服务。然而,这两种方式也存在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资金投入不 足等问题。
4、加强健康教育:针对农村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 动,提高其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例如,定期组织健康讲座、卫生知识宣传 等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
5、鼓励家庭关爱:加强家庭关爱教育,鼓励子女关心和照顾老年人。家庭 成员应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总之,城乡老年人口健康差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 庭共同努力。通过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加强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服务、 开展健康教育等多项措施的综合施策,有望缩小城乡老年人口的健康差异,提高 全体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身体功能评价指标是评价老年人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中包括日常生 活能力、运动能力和认知能力等方面。
1、日常生活能力
日常生活能力是指老年人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如穿衣、吃饭、洗澡、 上厕所等。这些能力的丧失是老年人身体功能下降的重要标志,也是老年人健康 状况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目前,常用的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指标有Barthel指数、 Katz指数等。
2、心理健康: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也较为严峻,如抑郁、焦虑等心理 问题更为普遍。这可能与其社会支持网络较弱、家庭经济压力较大等因素有关。
健康不平等的原因
健康不平等的原因——一份社会现象的深度解析健康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经常会看到健康不平等的现象。
有些人天生就拥有健康的体魄和优秀的基因,而另一些人则面临着各种健康问题和挑战。
健康不平等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健康不平等的原因。
经济因素是导致健康不平等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医疗资源和保健服务的分配并不公平,这使得一些贫困地区的人们无法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和保健服务。
例如,一些贫困地区的医院设备陈旧、医生水平低下,无法提供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同时,这些地区的居民也缺乏健康教育和保健知识,无法有效地预防和管理疾病。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健康不平等的现象。
环境因素也是导致健康不平等的重要原因之一。
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都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空气污染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增加;水污染会导致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增加;气候变化会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率增加,从而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损失。
由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全球性,一些贫困地区的人们往往更加容易受到环境问题的影响,从而导致健康不平等的现象。
再次,社会文化因素也是导致健康不平等的原因之一。
社会文化因素包括了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教育程度等方面。
例如,一些贫困地区的人们可能缺乏健康意识和保健知识,无法有效地预防和管理疾病;同时,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可能不够健康,例如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一些富裕地区的人们可能更加注重健康和保健,从而更容易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健康不平等的现象。
政策因素也是导致健康不平等的原因之一。
政策因素包括了政府的医疗保障政策、环境保护政策、教育政策等方面。
例如,一些贫困地区的政府可能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来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和保健服务;同时,他们也没有足够的环保措施来保护环境和人民的健康;他们的教育政策也可能不够完善,无法提供足够的健康教育和保健知识。
不平等的再生产从社会经济地位到健康不平等基于CFPS的实证分析
不平等的再生产从社会经济地位到健康不平等基于CFPS的实证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探讨社会经济地位与健康不平等之间的再生产关系。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我们深入剖析了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群体在健康资源获取、健康行为养成以及健康结果呈现上的差异性。
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再生产出健康不平等,而这种再生产机制不仅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也对社会的公平与和谐构成挑战。
本文首先界定了社会经济地位与健康不平等的概念,明确了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分析路径。
接着,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多元回归分析,揭示了社会经济地位与健康不平等之间的关联程度及其内在机制。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探讨了教育、职业、收入等关键变量在健康不平等再生产中的作用,以及这种再生产在不同群体、不同地区间的差异。
本文的贡献在于,不仅揭示了社会经济地位与健康不平等之间的再生产关系,还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旨在通过改善社会经济地位不平等的现象,降低健康不平等,从而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本文也指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为后续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二、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本研究的理论框架主要基于社会分层理论和社会不平等理论,通过结合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实证数据,深入剖析社会经济地位对健康不平等的影响机制和路径。
社会分层理论认为,社会成员在社会经济地位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会进一步影响他们在资源获取、生活机会以及健康水平等方面的表现。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假设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在获取医疗资源、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等方面面临更多的困难和限制,从而导致其健康水平相对较低。
社会不平等理论认为,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平等会导致健康的不平等。
这种不平等可能通过教育、职业、收入等多个维度进行传递和再生产。
因此,我们假设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平等不仅直接影响个体的健康水平,还会通过教育、职业等中介变量对健康产生间接影响。
健康是否是个人责任还是社会责任——辩论辩题
健康是否是个人责任还是社会责任——辩论辩题正方,健康是个人责任。
首先,健康是每个人的个人责任,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选择。
个人的饮食、运动、睡眠等习惯都直接影响着自己的健康状况。
如果一个人不注重自己的健康,不合理饮食、缺乏运动,那么无论社会怎样提供医疗资源,也无法保证他的健康。
其次,健康是个人责任,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意志。
作为一个成年人,每个人都有权利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如果把健康归为社会责任,就等于剥夺了个人的自由选择权。
这不仅违反了个人权利,也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负担。
最后,名人名句中有一句著名的话语,“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
”这句话说明了健康是每个人最重要的财富,而财富的管理和保护应该是个人的责任。
因此,健康应该是个人责任。
反方,健康是社会责任。
首先,健康是社会责任,因为社会环境和资源对健康有着直接影响。
如果社会环境不健康,比如空气污染、水质不良等,那么个人再怎么注意健康,也难以避免受到影响。
此外,社会资源的分配也会影响到个人的健康,比如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会导致一些人无法及时得到治疗。
其次,健康是社会责任,因为社会应该为每个人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基本医疗保障。
这也是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如果把健康完全归为个人责任,就会忽视了社会对健康的责任,导致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平等。
最后,经典案例中有很多国家都实行了全民医保制度,这就是社会对健康的责任的体现。
通过这种制度,社会为每个人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障,使得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基本的健康权利。
因此,健康应该是社会责任。
综上所述,健康既是个人责任,也是社会责任。
个人应该注重自己的健康,但社会也应该为每个人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基本医疗保障。
只有个人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健康的最大化。
医疗保健与社会不平等
医疗保健与社会不平等在当今社会,医疗保健的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然而,就像其他社会资源分配一样,医疗资源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平等现象。
社会不平等深刻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状况,使得一部分人无法获得应有的医疗保健服务。
本文将探讨医疗保健与社会不平等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医疗保健不平等的根源之一是经济因素。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医疗服务往往是商品化的,需要人们支付相应的费用。
然而,贫困人口往往无法负担昂贵的医疗开支,导致健康保健资源流向富裕人群。
这种经济不平等导致了医疗资源的二元分割,即有钱人可以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而贫困人口只能接受低质量或者根本无法获得医疗保健。
其次,教育水平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医疗保健的不平等。
教育是提高人们健康素养的重要途径,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往往意识不到保持健康的重要性,也无法获得自我健康管理的基本知识。
因此,教育程度较低的人更容易患有一些可预防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同时,教育程度较低的人也被较少调动参与医疗保健资源的决策和管理,影响了公平的分配。
另外,地理因素也是造成医疗保健不平等的原因之一。
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城市医院更聚集了大量的先进设备和资深专家,而农村地区则缺乏这些资源。
这导致了农村人口在医疗服务方面的不公平待遇。
此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也是无法忽视的。
发达国家拥有更多的医院、医生和药物,而发展中国家却因为资源匮乏而无法提供足够的医疗保健服务。
面对医疗保健与社会不平等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医疗保健的投入,增加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改善医疗设备。
这样可以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医疗资源差距。
同时,政府还应该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医保范围,使更多人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
其次,教育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提高贫困地区教育投入,改善教育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和意识,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医学社会学与老年人健康研究
发展历程
医学社会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医学 模式的转变和社会医学的兴起而逐渐发展。经历了 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逐渐认识 到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重要影响。
医学社会学核心理论
社会因素与健康
社会因素包括经济、文化、教育、职业、家庭等,对人们的健康状况产生重要影响。医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因 素如何影响人们的健康,以及如何通过改善社会条件来促进健康。
推动健康老龄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医学社会学研究为政府制定和实施健康老龄化政策提供了 科学依据,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祉。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加强跨学科研究与合作:未来医学社会学需要进 一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更为完善 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
推动实践应用与政策转化:医学社会学研究需要 更加注重实践应用和政策转化,将研究成果转化 为具体的健康干预措施和政策建议,以更好地服 务于老年人群体的健康需求。
除了治疗疾病外,老年人健康 促进也是医学社会学的重要研 究领域。这包括通过健康教育 、健康促进活动和社区支持等 方式,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 和自我保健能力。
03
老年人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 析
Chapter
老年人健康现状概述
01
02
03
老年人口比例增加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 例不断上升,老年人健康 问题日益凸显。
06
结论与展望
Chapter
总结医学社会学在促进老年人健康中作用及意义
揭示社会因素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医学社会学研究揭示了社会因素(如社会经济地位、社会 关系、文化背景等)对老年人健康的深刻影响,有助于我 们更全面地理解老年人的健康需求。
城乡差异、数字鸿沟与老年健康不平等
城乡差异、数字鸿沟与老年健康不平等城乡差异、数字鸿沟与老年健康不平等随着城市化和数字化的不断推进,城乡差异和数字鸿沟成为了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
在这个背景下,老年健康不平等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以城乡差异、数字鸿沟及老年健康为主要论点,探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与影响。
首先,城乡差异是导致老年健康不平等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城市和农村的经济、教育、医疗等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了老年人在健康保障方面的不平等。
一方面,城市的老年人相对拥有更好的医疗条件和医疗资源,可以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有更好的健康保障。
而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则由于医疗水平低下、医疗设施不完善等原因,往往面临着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健康水平也相对较低。
另一方面,城市老年人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好,饮食健康、居住环境优越等,而农村老年人往往面临营养不良、居住环境差等问题,增加了患病和健康问题的风险。
其次,数字鸿沟也是老年健康不平等的重要因素。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也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由于老年人普遍缺乏对数字技术的了解和使用能力,导致了他们在获取健康信息、享受在线医疗等方面的不平等。
数字鸿沟使得老年人无法充分受益于现代医疗的便利和高效性,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健康状况。
同时,数字鸿沟也使得老年人在社交和参与社会活动方面处于劣势地位,缺乏社会支持和交流,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健康不平等。
最后,老年健康不平等也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老龄人口的增长趋势使得老年健康问题成为社会问题。
而老年健康不平等的存在,不仅从个体层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对社会医疗体系和社会稳定产生了挑战。
城乡老年健康差异的扩大,不仅影响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也加重了养老负担,给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压力。
数字鸿沟的存在进一步加剧了老年健康不平等,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和困扰,也对社会公平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城乡差异、数字鸿沟与老年健康不平等问题,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
社会经济地位、生活方式与健康不平等
社会经济地位、生活方式与健康不平等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社会经济地位、生活方式与健康不平等之间的复杂关系。
社会经济地位作为决定个体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往往直接影响个体的生活方式选择和健康状况。
生活方式,包括饮食习惯、体育活动、休息与睡眠、压力管理等,是连接社会经济地位与健康不平等的桥梁。
健康不平等则体现在不同社会经济群体在健康状况、医疗资源获取和医疗服务利用等方面的差异。
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回顾了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以理解社会经济地位、生活方式与健康不平等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随后,利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数据,以揭示这些变量之间的实际联系。
研究将特别关注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群体在生活方式选择上的限制和健康不平等问题,以提出有效的政策和干预措施,改善这些群体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深化我们对社会经济地位、生活方式与健康不平等之间关系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政策制定者和公共卫生实践者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以促进社会公平和健康的全面改善。
二、社会经济地位与健康不平等社会经济地位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涵盖了诸如教育水平、职业地位、收入水平等多个方面。
这些方面不仅直接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而且与健康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
社会经济地位与健康不平等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社会学和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教育水平对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个体往往具有更高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能够更好地预防疾病和维护健康。
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个体,由于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往往面临更高的健康风险。
职业地位也对健康产生着影响。
一方面,职业地位高的个体往往能够获得更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从而减少因工作环境恶劣或工作压力过大而导致的健康问题。
另一方面,职业地位低的个体往往面临着更多的职业风险和社会压力,这些因素都可能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收入水平也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
经济条件较好的个体通常能够享受更好的医疗资源和服务,从而得到更好的治疗和康复。
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机会不平等
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机会不平等作者:聂鹏徐泊阳周博赵方来源:《人口与经济》2024年第03期摘要:伴隨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年人健康不平等问题变得越发突出。
基于2011—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使用线性回归、条件推断树和条件森林三种估计方法,对我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居民健康(适应负荷和自评健康)的机会不平等进行测度,并对各变量在健康机会不平等的相对贡献大小进行度量。
结果表明,适应负荷与自评健康的机会不平等相对值分别介于3-21%—7-76%与5-15%—10-44%之间,人口学特征(年龄和性别)和儿时社会经济条件均为造成适应负荷和自评健康机会不平等的主要因素。
与线性回归结果中出生地区/省份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不同,两种机器学习的估计结果表明,人口学特征与儿时社会经济条件是造成适应负荷机会不平等的两大诱因。
研究证实基于条件森林的健康机会不平等测度效果优于传统的线性回归,这一研究结果对于使用单个客观健康指标、调整可观测的环境变量之后依然是稳健的。
健康的机会不平等是隐藏于健康不平等背后的深层原因,而针对我国中老年人健康机会不平等的综合评估对于帮助老年人有效减少健康不平等的公共政策的出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健康机会不平等;Shapley值分解;条件推断树;条件森林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49(2024)03-0043-14DOI:10-3969/j-issn-1000-4149-2024-00-014一、引言同教育不平等一样,健康不平等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在健康机会上的不平等[1]。
根据罗默(Roemer)的机会平等理论,总体不平等可划分为由个体努力水平、个体特征和外部环境造成的不平等[2]。
由个体努力如工作时间和教育程度等导致的不平等是合理的不平等,而由个体特征(性别等)和外部环境(家庭背景等)导致的不平等是不合理的不平等[3]。
在机会不平等的测度研究中,由于努力程度为个体的主观信息难以精确度量,事后方法的适用性较低,而且其结果的可靠性也备受争议[4]。
社会隔离、孤独感与老年健康不平等——跨越“社交困境”陷阱
社会隔离、孤独感与老年健康不平等——跨越“社交困境”
陷阱
董慧秋;王高玲;汤少梁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年(卷),期】2024(41)4
【摘要】目的: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变革的相互交织,老年群体遭遇社会隔离的风险进一步增加。
方法:基于CHARLS2018年数据,本文使用多元回归与倾向得
分匹配法实证分析了社会隔离对老年群体健康不平等的影响,采用KHB中介效应分析法探讨孤独感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
结果:社会隔离与健康不平等显著正相关,遭
受社会隔离的老年人自评健康与生理健康状况更差,孤独感在其中起到了中介作用。
结论:我们应关注老年群体的社会隔离状况,营造适老化环境,满足其社会化需求,实现积极老龄化与健康公平。
【总页数】6页(P453-458)
【作者】董慧秋;王高玲;汤少梁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
【相关文献】
1.社区老年人孤独感、社会隔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污染、健康与不平等——
跨越“环境健康贫困”陷阱3.老年群体社会隔离与孤独感的研究进展4.数字社交
赋能老年群体社会适应机理研究:孤独感应对视角5.疫情防控期间老年人社会隔离与积极老龄化的关系:孤独感的中介作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因果还是健康选择?r——关于中国老年健康不平等的实证研究王富百慧【摘要】基于2011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简称"CLHLS")数据,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我国老年健康不平等的两种观点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童年社会经济状况与成年社会经济状况均对老年期健康水平有显著影响,但童年社会经济状况发挥作用的机制是通过影响成年社会经济状况进而对老年健康水平产生影响.尽管成年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是导致老年健康不平等的重要因素,对老年健康水平的影响力明显大于童年时期,但影响机制却不能简单的一言以概之.健康生活方式在社会经济状况影响老年健康水平过程中发挥了调节作用,可以降低社会经济状况为老年健康水平带来的累积劣势,且终身体育锻炼行为可以改善老年健康.因此,研究认为,老年健康不平等源于童年及成年的社会经济状况,通过影响中介因素间接作用于老年时期的健康水平,但这种累积劣势却可以通过个体的自我健康选择和终身健康生活方式得以改善.【期刊名称】《中国体育科技》【年(卷),期】2017(053)006【总页数】9页(P13-20,46)【关键词】老年;健康;不平等;作用机制【作者】王富百慧【作者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4.49健康不平等是健康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是不同阶层社会群体之间的健康系统性差异[1]。
健康水平与经济地位二者显著正相关早已得到认同,但在证明因果关系时却仍存争议,大致可归纳为两种观点,即社会因果论和健康选择论[17]。
社会因果论认为,个体健康水平受制于社会结构因素,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决定其健康程度,社会经济地位越低则健康状况越差[16],而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在健康上具有更多优势,优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可以降低遭受健康伤害的可能性[5],良好的教育背景利于获得保健知识和利用医疗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资源和服务可及性上具有优势,获得相对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10]。
健康选择论则认为,健康状况是个体社会流动的筛选机制之一,处于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群体健康差异可能是“选择”的结果,即健康状况较好的人可能获得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健康状况较差的人倾向于“向下”的社会流动,导致不同阶层之间健康梯度的扩大,进而产生健康不平等[9,28]。
国外关于健康不平等的研究较多,讨论得也较为深入。
但就形成机制而言,中国与发达国家有着截然不同的社会背景。
社会经济地位与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受制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23],中国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迁,这个改变是根本性且不可逆的[11],理解中国社会的健康不平等,应将其置于中国的社会情境之中,经济发展、社会变革、人口转变、文化交融等都或多或少的影响每一个中国人的生命历程,同时也影响着健康的不平等。
近20年来,学者们通过各类调查数据论证中国的健康不平等现象,尤其在研究老年健康不平等时,清楚地表明了社会经济地位与老年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收入、教育背景和居住地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健康水平与功能状况有较为直接的影响。
在人的生命过程中,社会经济地位对健康的影响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年龄增长不断累积叠加。
健康差异的日渐扩大最终导致老年时期的健康累积劣势[23],但社会关系、社会支持及控制感等方面的差异逐渐缩小乃至消失[20],却使得老年时期社会经济地位的作用逐渐减弱,不再成为引发老年健康差异的主因[21,23],生物学因素的决定效应逐渐增强,甚至超过了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25]。
因此,尽管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是多样的,但它并非随机产生,而是根源于整个生命过程中的所有事件和经历,这些可以通过自我选择而改变[30]。
生活方式是贯穿生命过程始终的影响老年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老年时期面临的许多健康问题可以通过早期健康行为预防或延缓发生。
以往研究过多关注社会经济地位对老年健康水平的影响,却忽略了健康行为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共同作用机制。
在研究老年健康不平等时,不能简单地判定社会经济地位与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还应在累积健康劣势的基础上,从生命历程视角分析终身健康生活方式对老年健康水平的影响,考虑年龄增长及主观能动选择对二者作用机制的干扰。
基于上述内容,本文提出3个研究假设:假设1:童年和成年的社会经济地位状况与老年的健康水平皆存在正相关关系,即童年和成年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越好、地位越高,老年时期的身体越健康;假设2:相比童年时期,成年时期社会经济地位是导致老年健康不平等的重要因素,对老年时期健康水平的影响更大;假设3: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缓解老年健康不平等,改善社会经济状况对老年期健康水平的负面影响,越早开始健康生活方式,老年期身体健康状况越好。
本文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简称“CLHLS”)2011年的面板数据。
CLHLS是一项具有全国代表性的、长期追踪调查,由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主持,基线调查于1998年开展。
调查内容包括老人个人及家庭基本状况,社会、经济背景及家庭结构,对本人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状况的自我评价、性格心理特征、认知功能、生活方式、日常活动能力、经济来源、经济状况、生活照料、生病时的照料者、能否得到及时治疗与医疗费支付者等90多个问题共180多个子项。
本文根据研究需要,剔除了65周岁以下的样本,并删除了关键变量中有缺失值的样本,最终有效样本量为9 765人(表1)。
本文选取了能代表童年社会经济地位、成年社会经济地位、健康行为和老年健康水平的关键变量,并将其全部转换为二分变量,样本分布如表1所示。
1. 童年社会经济地位以往研究中,学者将研究聚焦于童年社会经济地位对成年健康水平的影响,认为童年期社会经济地位和生活环境可能会改变早期的健康潜能,从而塑造成年期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健康生活方式,最终影响终身健康[13]。
本文选取出生地、父亲60岁前的主要职业和受教育状况、家庭经济状况以及本人受教育状况作为衡量童年社会经济地位的变量。
出生地包括农村与城镇。
父亲的职业和受教育状况对童年时期的社会经济地位有较为直接的影响[18,26],问卷中职业包含8个类型:专业技术人员/医生/教师、行政管理、一般职员/服务人员/工人、自由职业者、农民、家务劳动、军人以及无业人员,以往研究将第1、2项合并,代表体制内职业,后5项合并代表体制外职业[7,31]。
如此分类后,高层次职业的比例不足5%,本文基于样本实际情况及实际国情①在20世纪80年代前的中国,一般职员、服务人员、工人、军人等职业均属于体制内的职业,与农民、家务劳动和无业人员等差别较大。
考虑,将农民、家务劳动和无业人员合并为体制外职业,其余类别合并为体制内职业。
由于样本均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其父亲上过学的比例不足20%,因此,将父亲的受教育程度划分为上过学和从未上过学两类。
童年时期家庭经济困难直接影响其营养状况,进而影响成年后的健康水平[24],本文采用童年时期能否及时得到医疗服务和是否经常挨饿两个变量来反映家庭经济状况。
在以往研究中,这两个变量也常被用于分析童年社会经济状况与老年健康的关系[26]。
由于仅有43%的样本上过学,受教育状况不再按是否受过高等教育进行分类,而是分为上过学和从未上过学两类。
2. 成年社会经济地位包括当前居住地、60岁以前的主要职业、家庭支持和目前的经济状况4个变量。
当前居住地分为农村和城镇,60岁以前的主要职业与父亲的职业划分相同。
家庭支持包括婚姻状态,即有配偶,丧偶、离异或未婚,以及是否与家人同住[7]。
问卷中对受访者“目前的各项生活来源是否够用”进行了调查,该变量是衡量成年经济状况的关键变量,本文将生活来源够用视为经济状况较好。
3. 健康行为健康行为包括健康促进行为和健康损害行为。
本文选取吸烟、喝酒两个变量代表健康损害行为,用经常锻炼代表健康促进行为。
以往研究中,较多忽略健康行为的持续时间对健康水平的影响,CLHLS调查了受访者停止吸烟、停止喝酒和开始经常锻炼的年龄,本文将吸烟的持续时间分为一直吸烟、从不吸烟、以前不吸烟现在吸烟、60岁以前戒烟①因戒烟、戒酒人群的比例皆不足5%,因此分析中并未将戒烟戒酒的年龄进一步细分,仅用60岁作为划分标准。
和60岁以后戒烟共5类。
喝酒的持续时间分为一直喝酒、从不喝酒、以前不喝酒现在喝酒、60岁以前戒酒和60岁以后戒酒共5类,锻炼持续时间分为一直不锻炼、15岁以前开始经常锻炼、15~30岁开始、30~45岁开始、45~60岁开始和60岁以后开始锻炼共6类。
4. 老年健康水平不同的健康测量指标在内涵、测量特性以及受到外在社会因素影响方面存在差异,社会经济地位与健康水平的关系在不同的健康指标上也有所不同[4]。
常见测量健康状况的指标包括身体功能状况、疾病发生率、抑郁症状及健康自评等。
其中,身体功能状况与疾病发生率是相对较为客观指标,对社会经济因素的反应也更敏感。
健康自评是最常使用的健康测量指标,能够对健康状况和风险因子进行更具包容性和准确性的测量,但健康自评建立在主观认知的基础上,不仅受制于客观健康状况,也受到个人感受、认知框架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是客观健康状况和主观认知相互建构的一个过程[21]。
研究表明,多数老年人对自身健康都持有正向态度,即使是住在养护机构的老年人对健康状况也倾向于正向评价[19]。
因此,主观健康是能够剔除死亡率与功能性限制等客观指标差异的有效评估指标,常被用于度量健康状况[14,17,23],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老年人在健康自评上的差异程度相对较小。
本文用健康自评、日常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3个变量衡量老年健康水平。
CLHLS将健康状况分为“非常好、好、一般、不好、很不好”5类,本文将前3类合并为健康自评好,后2类合并为健康自评不好。
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是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定义的3大方面[29],本文选择日常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简称“ADL”)和认知功能两个指标(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简称“MMSE”)衡量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并分别转换为受损和完好两类的二分变量,日常生活能力受损定义为受访者在洗澡、穿衣、吃饭、上厕所、室内活动和控制大小便等6项活动中至少有1项不能独立完成,认知功能受损是指受访者不能全部回答MMSE的问题。
为观察不同因素对老年健康水平的影响,将3个虚拟变量作为衡量老年健康水平的指标,采用逐步加入自变量的方法构建不同的Logistic回归模型。
1.分析童年社会经济地位对老年期健康状况的影响。
分别以健康自评状况、认知功能受损和日常生活能力受损为因变量,构建3个Logistic回归模型(表2,模型1);2.对比童年与成年社会经济地位对老年期健康状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