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十年老年照护研究综述
老年长时间照护研究发展
老年长时间照护研究发展世界正在加速进入人口老龄化,20XX年约有亿老年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占全世界的62%,其中50%以上在中国和印度。
预计2040年,仅中国和印度的老年人就将超过5亿。
20XX年全球高龄人口约7000万,预计在未来50年将增加5倍。
中国第6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中国大陆老年人已经达到了亿,占人口总数的%。
老年人年平均增长596万,年增长速度达%,大大超过人口年均%的增长速度。
预计2040年,高龄人口规模将达到7400万,高龄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我国将进入高度老龄化期。
人到老年,独立生活的能力由于疾病、生理或精神与心理残障而受到影响。
对医疗服务和他人的依赖性增加,甚至完全需要他人照护[3-4]。
老龄问题已成为重大的国际社会问题,也为老年照护提出了巨大挑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老年学和老年医学界倍受关注的问题。
1老年长期照护的定义传统的长期照护是指在持续一段时期内给丧失活动能力或从未有过某种程度活动能力的人提供的一系列健康护理、个人照料和社会服务项目。
照护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受照护者的生活质量而不是解决特定的医疗问题,是为了满足不能生活自理者的基本需要而不是特殊需求。
老年长期照护是指专门针对老年这一特定的人群,主要是为由于衰老和疾病导致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障碍引起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全所提出的心理呵护、慢病康复、生活照料和社会服务,以满足失能或部分失能老年人对健康保健和日常生活的需求。
2老年长期照护服务的特点老年长期照护不同于老年急性疾病照护,老年急性疾病照护是在现代医院环境下完成,是以某一特定疾病诊断、治疗和康复为导向,由专科医师和专业化护理人员组成的团队完成。
资源消耗大,医疗技术操作性强,专业化程度和所需要的设施设备要求相对较高,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系统医疗、护理理论和较为成熟的实践与管理模式。
欧美发达国家老年因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急性发作平均住院时间为1周左右。
现代老年长期照护与老年急性疾病诊断与治疗不同。
老年人老年护理服务需求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老年人老年护理服务需求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老年护理服务需求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老年护理服务旨在满足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多种需求,帮助他们维持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老年护理服务需求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老年人老年护理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以期为优化老年护理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分析,全面梳理老年护理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因素(如年龄、健康状况、经济水平等)、家庭因素(如家庭结构、家庭成员支持等)、社会因素(如政策环境、社区服务设施等)。
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和相互关系,揭示老年护理服务需求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接着,本文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个体因素,提出加强老年人健康教育、提高自我护理能力等措施;针对家庭因素,建议完善家庭支持网络、强化家庭成员护理技能培训;针对社会因素,则呼吁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护理服务供给、优化服务资源配置。
本文还强调跨学科合作和社区参与在老年护理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构建多元化、综合性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政策制定者、护理服务提供者和社会各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共同推动老年护理服务的健康发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二、文献综述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和护理服务需求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
老年护理服务旨在满足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多元化需求,确保其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老年人老年护理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国外研究方面,许多学者关注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社会支持、家庭结构等因素对护理服务需求的影响。
例如,有研究发现,患有慢性疾病或残疾的老年人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更高(Smith et al., 2018)。
关于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问题的研究综述
关于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问题的研究综述徐晓君;薛兴利【摘要】近年来高龄、失能老人增长迅速,老年人将更加需要获得长期照护.本文主要对老年人长期照护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长期照护的内涵入手,进而对长期照护服务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对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发展对策的主要观点进行梳理,以期对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期刊名称】《产业与科技论坛》【年(卷),期】2017(016)023【总页数】3页(P96-98)【关键词】长期照护;长期照护体系;长期护理保险【作者】徐晓君;薛兴利【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正文语种】中文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失能老人也在迅速增长。
2016年国家老龄办发布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2015年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达到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8.3%,由此对长期照护服务的需求必将增加。
因此很多学者开始研究长期照护方面的问题,目前主要侧重于长期照护内涵、长期照护服务供给、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发展对策的研究,这对于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长期照护问题在国内外学界都具有很高的关注度,在研究过程中各国学者们都对其进行了不同的定义。
根据其不同释义被称作“长期照护”、“长期照顾”、“长期照料”以及“长期护理”等。
美国的医疗救助福利部(DHEW)于1963年首次提出“长期照护”这一名词,即为出现身心疾病、功能障碍的人提供长期的医疗、护理或支持性的健康照护。
Kane同样认为长期照护是为自我照护能力缺失的人提供长时间的医疗护理、个人与社会性服务,从而保证服务对象能正常生活。
随着长期照护内容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其界定也更加全面,涉及照护对象、内容、需求等[1]。
伴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对长期照护关注度也逐渐增多,国内学者对长期照护进行不同的定义。
如林艳等[2]提出长期照护是为失能人群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社会交往和临终关怀等综合性、专业化的服务。
老年护理服务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老年护理服务质量评价研究进展摘要:对老年人护理服务评估模式、研究方式和考核指标体系作出概括,指出现阶段研究中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老年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模式;测评指标;综述老龄化问题在世界呈不可逆的发展趋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人口的老龄化步伐明显加速。
尽管老龄人口的期望寿命一直在增加,但许多老人却没有社会、经济和环境的资源,资源短缺再加上生理老化,让老人陷入了更大的困难处境之中。
所以,随着老年病人对就医、护理服务的需求迅速增加,对护理质量的需求也相应增加,怎样合理评价老年患者的医护质量显然至关重要。
一、老年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概述护理服务质量具体指的是借助整体护理的措施,为适应病人的合理需求,而进行的服务,护理服务质量属于相应的岗位职业特征和服务内容的具体体现,可以选择应用各种各样的用语来表述,如质量、护理规范等。
老人护理服务指专门面向老人进行的护理服务,以满足老人对护理服务过程质量的要求。
老年人护理质量需要通过科学的工具加以详细地评估,其评估结论才是老年人护理质量改进的理论基础,有效的护理服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才能够真实、客观地体现老年人护理服务质量,使抽象的护理服务质量清晰化和可视化。
二、老年护理质量评价模式(一)结构‐过程‐结果(structure‐process‐outcome,SPO)模式SPO的三维服务评估模型,是由美籍医学质量管理学家Donabedian于一九六六年创立的医学服务质量评估模型。
结构指供给治疗服务的环境组织及人员;过程指治疗流程中为患者服务的各个环节;结果分为两种,其一是科技,其二是人际,第一种指的是有关患者的体质及功能相关方面(如有无并发疾病),而第二种则是指患者所体验到的医学服务质量水平。
Donabedian指出,医学质量评估除要以三维模式为出发点之外,还应涵盖可用性、高效性、优化性、合法度、公正、可接受性,以及技术性等七个方面的内涵。
而SPO三维质量评估模型从发展至今,已在整个医疗保健领域的质量保证与改善流程中起到了很大影响作用,除用作医学质量评估之外,还可用作护理质量评估工具。
我国老年护理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老年护理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老年护理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发展我国老年护理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老年护理; 现状;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逐年增加,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和重大社会问题。
而由于经济不发达,老年福利体系和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尚不健全,我国的老年护理事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老年护理体系,提高老年人的护理质量和生活质量,已成为我国老年护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1老龄化社会1.1定义WHO 对老年人的定义为:发达国家年龄>65岁者,发展中国家年龄>60岁者为老年人。
老龄化社会是指65岁以上的老人达到总人口数的7%或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数的10%[1]。
1.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特点1.2.1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据国家统计局2004年统计,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由1982年的4.9%上升到2003年的7.5% [2]。
200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10.6%,按国际标准己进入老龄化社会。
2004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11%。
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增至2.84亿,占总人口数的19.3 %。
到204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增加到3.7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4.48 % ,进入老龄化高峰期[3]。
国际上通常用65岁以上人口从占全人口7 %增长到14 %的时间,来衡量一个国家老龄化的进程。
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美国用了60年,日本也用了25年,而我国只用了18年[4]。
1.2.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高龄、高速、数量大的特点[ 5 ],即老龄人口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
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特点:①发展速度快,来势猛;②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最;③人口未富先老,给经济带来的压力大;④老年人口在区域分布上不均衡,全国31个省份中已有13个省份达到了老年型人口结构,接近一半。
长期照护的需求分析、国际经验与中国方案文献综述
长期照护的需求分析、国际经验与中国方案文献综述一、内容综述长期照护的需求分析、国际经验与中国方案是近年来社会保障领域的研究热点。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长期照护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与综述,全面深入地探讨长期照护的需求现状、国际上的成功经验以及我国在此领域的应对策略。
在需求分析方面,研究发现长期照护需求主要受到老年人身体和心理特点、照护服务供给情况以及政府政策支持力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患病率上升,对医疗护理、日常照料和精神慰藉等照护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
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社会支持的不足也使得老年人对照护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
在国际经验方面,德国、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在长期照护领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
这些国家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推动照护服务的专业化与标准化、加强对照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等措施,有效地满足了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需求。
这些国家还注重发挥家庭、社区和机构等多元主体的作用,形成了多元化的照护服务供给格局。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长期照护领域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尽管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动长期照护事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照护服务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高、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
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制定适合我国实际的长期照护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长期照护的需求分析、国际经验与中国方案是一个复杂而紧迫的课题。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与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长期照护的重要性以及面临的挑战。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与实践,不断完善我国的长期照护体系,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照护服务。
1. 长期照护的概念及重要性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服务概念,旨在为身体功能出现障碍、缺乏自我照护能力的老年人提供健康照护、个人照护以及社会服务公共卫生工作。
它涵盖了诊断、治疗、预防、康复、支持性及维护性的服务,旨在提升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并满足他们在生活照料、医疗护理以及精神慰藉等多方面的需求。
《老年人养老模式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600字
老年人养老模式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一、国内研究现状童玉梅(2020)等的《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与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文章探讨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与健康教育模式。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从社区的人员中选取互不重叠的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共180例,采用问卷联合上门走访的形式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模式。
分析可知,高血压、骨关节病、高脂血症、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冠心病是老年人主要存在疾病,老年人群的患病总数不断增加,为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则需要针对上述不良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社区健康教育与预防卫生保健。
李爱红(2020)的《老龄人群低健康素养现状的体育干预方式研究》一文分析老龄人群低健康素养的现状,探讨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低健康素养的成因,系统阐述体育干预方式和干预策略,以及可行性与效果。
郑娟(2018)的《新疆城市空巢老人体育生活方式现状与对策研究》一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力法,对新疆城市空巢老人体育生活力式进行现状调查。
杨峰(2020)等的《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体育生活方式研究---基于湘西苗族村落的实证调查》一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湘西苗族村落空巢老人体育生活方式进行调查,分析当前老龄化社会进程中湘西空巢老人体育生活方式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贯彻和落实“健康中国”的政策,加强政企合作和以精准扶贫的方式改变苗族村落空巢老年人体育活动现状,通过组织适合老年人的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村落体育氛围,不断提高空巢老人体育健身意识,从而保障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
引导非政府组织,不断完善农村体育活动组织建设,全面发展城乡一体化,专门成立农村空巢老年体育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适合老年人体育运动赛事,逐渐形成属于本村的特色老年体育。
推行和落实农村体育健身工程,丰富体育传播方式和方法,定期组织空巢老年人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真正落实和全面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推动农村老年人健康稳定发展,形成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
老年人家庭照护需求报告
老年人家庭照护需求报告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家庭照护需求日益突出。
本报告旨在分析老年人家庭照护需求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老年人家庭照护需求的现状1.1 人口老龄化趋势:我国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加,超过了2亿人,其中高龄老人和病患老人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
1.2 家庭照护的主要方式:目前,老年人主要依靠家庭成员提供照护,其中以子女为主要照护者,但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照护面临着许多问题。
1.3 照护负担加重: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变化,照护者的数量相对减少,照护负担加重,导致照护者面临身心压力。
二、老年人家庭照护需求的问题2.1 照护者知识和技能匮乏:许多照护者缺乏专业的照护知识和技能,无法提供有效的照护服务。
2.2 照护经济压力:家庭照护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投入,但照护者往往面临经济困难,无法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和照护费用。
2.3 照护者身心健康问题:长期照护工作容易引发照护者的身心健康问题,如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甚至出现身体疲劳和疾病。
2.4 社会支持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的社会支持体系仍然较为薄弱,缺乏对老年人家庭照护的政策和资源支持。
三、解决老年人家庭照护需求的方案3.1 加强照护者培训: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大对照护者的培训力度,提供专业的照护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照护者的综合素质。
3.2 完善照护保障机制:建立老年人家庭照护保障机制,提供经济援助和医疗保障,减轻照护者的经济压力。
3.3 推动社区照护服务发展:加强社区照护服务建设,提供便利的照护服务,如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等,减轻照护者的负担。
3.4 建立多元化的照护模式:鼓励多元化的照护模式,如社区志愿者照护、专业机构照护等,提供更多选择,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
3.5 加强社会支持:加大对老年人家庭照护的社会支持力度,包括政策支持、资源支持和心理支持,提高老年人和照护者的生活质量。
四、结语老年人家庭照护需求是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解决。
探析我国老年护理的现状与展望
探析我国老年护理的现状与展望发布时间:2009-01-21 来源:安徽省医学协会信息中心摘要: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年型,老龄人口大幅度增长后对健康产生的巨大影响引发了人们在健康需求、老年医疗、护理观念上的转变。
我国现有的医疗机构、养老政策远远不能满足其需要,因此对老年护理的挑战是严峻的,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从预防保健、护理教育、医疗保障和服务体系等方面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老年护理发展道路,使我国老年人老有所养,真正提高生活质量,社会得到和谐发展。
关键词:老年护理现状展望世界卫生组织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7%称为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经进入老年型,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
人口老龄化也正席卷全球,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文明不断提升(注重人口数量到注重人口质量)的体现[1]。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必然给社会、家庭、医疗保健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对老年护理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就我国老年护理现状与展望综述如下。
1人口老龄化现状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为12.95亿,60岁及以上达总人口的10.23%,65岁及以上达总人口的6.96%[2]。
预计2000~2025年,老年人口会占到总人口的19.3%。
2025~2050年,老年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25.2%。
1950年,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有2亿,1970年达到3亿,2002年达到6亿多,占全世界总人口的10%。
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老年人数量将增加到世界总人口的21%[1]。
中国甚至于全世界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
2人口老龄化对健康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功能的下降,患急慢性病的几率增加,就诊率、住院率因此上升。
老年人由于生理上的衰老变化和外界环境的改变,在思想、情绪、生活习惯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往往不能适应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
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问题研究
我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问题研究人口快速老龄化已成为我国重大的社会问题,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规模大、发展速度快、程度高的特点,以及由此带来的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及问题,包括缺乏长期护理的保障机制、长期照护专业人员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需求等。
为应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发展趋势,提出了老年长期护理服务的对策,如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鼓励发展多种类型的养老照护机构、建立多层次的长期照护专业教育培训体系。
标签:长期照护;老年人一、现状随着建设“健康中国”战略的确立,积极面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满足老年人群在养老、健康、生活等各方面的综合需要,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发展政策。
但是当前我国护理机构资源匮乏,结构失调,社区发展缓慢,社会化照料费用昂贵,这些因素迫使失能老人社会化长期照料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
因此,如何更好地为失能老人提供长期照料服务成为政府和学者们关注的重点。
目前,我国失能老年人群体主要有以下特征:高龄多,平均年龄为76.8岁,高于预期寿命,高龄往往伴随着体力的衰退、自理能力丧失;女性多,男性、女性的比例为4:6,我国女性的预期寿命高于男性,所以老年人口中女性所占比重高于男性比重,失能老年人群体中亦然;丧偶多,超过一以上为丧偶者,这部分失能老年人大多选择进入机构接受护理服务,而有伴侣的失能老年人更倾向于居住在家中,因为伴侣是家庭护理的主要承担者;疾病多,因为疾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而失能带来更多的慢性疾病。
根据《2017年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显示调查地区有7.2%的老年人处于重度失能状态。
如果加上中度失能,总失能率为16.5%,略低于《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19%的水平。
分人群来看,70岁是老年人失能状况由轻转重的重要转折点,重度失能率从60-69岁年龄组的5.3%上升至70-79岁的8.8%。
80岁后持续上升至2.7% 女性的整体失能率(重度失能率7.8%)和自理能力退化速度(重度失能率从60-69岁的6.3%上升至80岁以上的13.5%)都显著高于男性。
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发展与创新
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发展与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就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发展与创新进行探讨。
一、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现状分析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现有的照护服务机构数量不足,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其次,现有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机构存在管理不善、服务不规范等问题。
再次,长期照护服务的费用高昂,很多老年人难以承担。
因此,需要进行发展与创新来改善现状。
二、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发展方向针对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展与创新。
1.多元化照护服务机构的建设应该鼓励和支持建立更多类型的照护服务机构,包括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社区护理站等。
这样能够提供不同形式的照护服务,满足老年人不同的需求。
2.推进社区护理服务的发展应该加强社区护理服务的建设,提供更加便捷、贴心的服务。
这包括为老年人提供定期健康体检、医疗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3.发展互联网+养老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建立老年人在线咨询平台和健康管理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在线咨询、医疗指导、健康监测等服务。
同时,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将老年人和志愿者等资源进行匹配,实现互助养老,提高老年人的社交和生活质量。
4.加强人才培养应该重视培养专业的照护服务人员,包括护理员、康复师、社工等。
同时,还要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和引导,提高其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
三、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创新案例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一些地区已经开展了一些创新的照护服务模式。
1.日间照料中心在一些大城市,已经建立了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白天的照料服务。
老年人可以前往中心,参与各种活动,同时也能够得到基本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
2.社区养老服务站在一些社区,已经建立了养老服务站。
老年人可以在附近的服务站参加各种活动,接受医疗、康复等服务。
《养老服务实践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200字》
养老服务实践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一)国外养老服务实践综述在世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个国家的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家庭照护养老功能不断弱化,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需要通过对发达国家现存模式的分析,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有利于我国养老服务行业发展的养老模式。
如果仅通过福利的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不仅会使各国面临着巨大的负担,同时群众的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也很难得到切实的满足。
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发达国家通过制定社会养老功能更加强大的养老服务政策,以此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其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国家有英国、美国等。
据了解,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是英国,英国通过全面的探索以后,自上世纪90年代起,通过建立私人机构和社会公共部门。
针对老年人提供各种养老服务,同时也创建了可行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目前该国家有多种养老服务类型,其中包括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等,不同主体在养老服务上有着明确的分工,志愿者与私人机构能够直接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
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制定与养老服务相关的政策,并客观的评估监管私人机构的发展状况。
从整体上来看,英国在养老服务体系上具有显著的特点: 强调的理念为“以人为本”,鼓励社会不同组织共同配合,对已有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同时通过制定全面的监管机制,以此来促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稳定发展。
根据日本的情况可知,该国在上世纪70年代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为了使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日本政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养老保障法律体系,并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家庭-社区共同服务”体系。
目前来看,日本养老服务有多个参与主体,例如公益机构、政府、社会资本等,其在社会化养老方面具有的特点主要是不仅强调居家养老服务,同时也重视对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通过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使老年人群体的多样化需求能够得到有效的满足。
根据美国的情况可知,其在上世纪60年代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目前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养老模式,并进一步指出老年生活的主要目标是“安养-乐活-善终”。
老龄化背景下老年护理现状的研究进展
当代护士2021年3月第28卷第8期(中旬刊)•9•老龄化背景下老年护理现状的研究进展王小函1王朋朋1高叶芸1黄雪玲彳摘要综述了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老年护理模式现状,指出我国老年护理现存问题,旨在改善老年人健康状态,缓和社会矛盾,并阐明建议,为老年医疗护理发展贡献出新思路。
关键词:老年;老龄化;护理许多国家正在或早已步入了老龄化社会,截止2018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在我国总人口中占比17.9%[1],虽然我国已经拥有了一些较为专业的老年护理模式,但还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调查显示我国仅23%左右的老年人没有重要脏器疾病,82%以上的老年患者有超过两种的疾病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⑶O 所以调整我国各种护理模式势在必行。
1国内外老年社区护理现状1.1老年社区护理是面向老年患者的一系列护理服务,由诊疗、康复、护理和预防组成,以促使其达到最佳的精神状态、身体机能,和良好的社会功能,是对老年人的一种扶助式的援助体系⑷。
近年来,美国卫生部计划通过将养老资金委托给保险公司为65岁以上老人实施免费保险,保险公司是社护中心经费的主要来源⑷。
美国社区护理由三个部分组成:①社区诊所;②附属的社护中心;③健康维护组织因o近年来社区护理与医院配合更加密切,原在医院中开展的二级保健已在社区中开展,社区与地方医院可实现患者资料的网络共享。
如在术后恢复期或需要辅助诊断的患者均在社区进行诊疗。
日本社区护理分别涉及社区公共护理和社区家庭护理⑺。
为解决2025年日本老龄人口快速增长期的到来,日本即将构建由全社会协力支撑的新社区综合护理体系。
通过对医疗照护保险制度改革,在护理保险中增修应对型上门护理、复合型护理服务;在医保中对病床的进行分化与合作方面的修改,促进居家医疗⑷;此举将医疗、护理、预防、居住、生活支援各方面结合,更方便老人接受护理。
我国社区老年护理现状及展望
忽视 了预 防保健 、 健康教 区接受健康教育 ;6O 2 .%选择热线 电话健康咨询服务 ; .% 2 9 相距较远。一是 以疾病治疗 为中心 , 9 二是以大 中型医院为中心 , 忽视了基层 老年卫 愿意在社 区定 期进行 体检 ;1 6 愿意接受 居家护 理服务 。 育和心理护理 ; 2 .% 根据我国 目前经济发展实际 , 社会保障制度 尚不健 全, 国家不
展也较快 。19 94年 , 日本各 类老年保 健设施 已达 到 10 0 3个 ,
峰, 据预测 J到 25 , 00年老年人 口将达到 4亿左 右 , 占总人 口
保健 、 福利、 疗养院、 老人保健 中心、 复机构 、 康 托 的 2 % , 中国面临人 口老龄化 的问题更 加严峻。在社会经 建立了医疗 、 5 使
理[ 。
2 1 我 国老年人的患病情况 .
我 国老年人健康水平偏低 , 慢 护理模式 主要 为居 住性 老 年 护理 和老 年 病 房 的 治 疗 与 护
性病 日趋普遍 。在 6 5岁 以上 老年人 中 ,5 患有 1种、0 8% 6 %
. 患 2种或更多种慢性疾病 j 。惠蓉 对 1 1 8 1例老年人 慢性 3 2 我 国社 区老年护理发展现状 目前 国 内社 区老 年人 护 许多 医院都开展 了不同形式的社 区老年护 理 , 如 病患病率 的研究发现 , 高血 压居首位 , 3 . % , 占 2 9 其余 依次是 理形式多样 , 冠心病 1 .% 、 29 慢性支气管炎 1 .% 、 04 慢性 胃炎 1. %、 0 3 关节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研究综述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研究综述一、概述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服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社区养老服务,作为养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对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深入了解其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经历了从最初的摸索阶段到现在的逐步成熟。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学术界、社区以及各类养老服务机构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推动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学术界则从理论层面对其进行深入探讨,为实践提供指导社区和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则是实践的主体,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创新,推动着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
尽管我国社区养老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如服务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高、服务内容单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社区养老服务的效果,也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发展。
对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研究背景:介绍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背景和发展历程,以及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凸显。
社区养老服务作为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与发展。
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由于子女工作压力增大、家庭结构变化等原因,面临着诸多挑战。
而社区养老服务以其便利性、经济性和人性化的特点,逐渐成为老年人及其家庭的首选。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末,早期主要依托社区居委会或物业公司提供基础的生活照料服务。
随着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和社会资本的注入,社区养老服务逐渐丰富,涵盖了医疗护理、康复保健、文化娱乐等多个方面。
随着服务需求的增长和服务要求的提高,社区养老服务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服务供给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专业人才短缺等。
当前,我国社区养老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包括:一是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尤其是在一些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养老服务资源紧张二是服务质量和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三是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数量不足,制约了服务水平的提升四是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了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老年服务文献研究报告
老年服务文献研究报告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服务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为了提供更好的老年服务,研究人员们对老年服务进行了广泛的文献研究。
本文综述了一些关键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老年健康管理、老年照护、老年社交活动等。
首先,老年健康管理是老年服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研究人员们通过调查和观察老年人的需求,提出了一系列老年健康管理的方法和模型。
例如,一些研究指出,老年人需要更好的医疗资源和健康教育,以提高他们对健康问题的认知和管理能力。
此外,一些研究还关注老年人在生活中的健康行为,如饮食习惯、运动等。
综合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其次,老年照护是老年服务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照护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研究人员们通过调查和观察老年人的需求,提出了一系列老年照护的模型和方法。
例如,一些研究针对需要特殊照护的老年人,提出了专门的照护计划和流程。
这些计划包括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协助和心理支持等。
此外,一些研究还关注老年照护的可持续发展,如培训照护人员、建设老年护理设施等。
综合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贴心、高效的照护服务。
最后,老年社交活动是老年服务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老年人的生活圈子缩小,社交活动对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尤为重要。
研究人员们通过调查和观察老年人的需求,提出了一系列老年社交活动的模型和方法。
例如,一些研究关注老年人对社交活动的兴趣和需求,如参加社区活动、参与志愿者工作等。
此外,一些研究还关注老年人的社交网络和社交支持,如家庭关系、朋友关系等。
综合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样化、有意义的社交活动。
综上所述,老年服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在许多研究领域中有着广泛的文献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为提供更好的老年服务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有望为老年人的健康、照护和社交活动带来积极的影响。
未来的研究还需要深入探索老年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等方面,以进一步提升老年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老年护理综述论文范文(实用3篇)
[摘要]目的:研究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在近年来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患者,并将这些患者平均分成A组和B组。
对A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对B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及优质护理。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40天的护理观察。
然后对这两组患者接受护理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护理结束后,B组患者治护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有效地改善其临床症状,确保其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摘要:老年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内容较为枯燥,教学方法合理有效的运用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
笔者对所在学校老年护理学常用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分析利弊,提出面对当前老年护理岗位的需要,教学势在必行。
关键词:老年护理学?传统教学方法利弊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首要的社会问题,为如何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老年护理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
老年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包括老年人身体各系统的变化和护理、老年人精神和心理护理、家庭护理、老年病的康复等,它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学生觉得难学,教师也觉得难教。
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尚待进一步探讨。
然而,教学方法合理有效地运用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
笔者对所在学校常用的老年护理传统教学方法的利弊进行了总结,以利于有效地进行教学。
一、传统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是指在传统教学理论规范下的课堂教学。
杜威对传统教学有如下见解:“教育上所用的教材由过去已经编好的一系列知识和技能组成,因此,学校的重要任务就是把这些知识和技能传授给新的一代。
”赫尔巴特认为传统教学方法一是以教师为中心,二是以传授书本知识和技能为主要任务,三是以教室为基本场地。
根据调查,传统教学方法在当前课堂教学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并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发挥着作用。
老年家庭照顾者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老年人 ; 家庭照顾者; 现状 中图分类号 : 4 3 2 R 7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9 4 3 2 0 )0 1 0 —69 (0 7 1A一2 5 —0 58 3
人 口老龄化是 当今世界 大多数 国家面 临的一个公 共 问题 , 而我 国是 目前世界上 老年人 I最 多 的国家 , : 1 据全 国 1 %人 I抽 : 1 样调查最新统计结果显示… 截至 20 1, 0 5年底 , 国 6 我 5岁及以上
刘腊梅 , 周兰妹 , 吕伟波
L uL me, h uL nh , nW e o S cn i ayMe i l i ri f L S a g a 2 0 3 hn ) i a iZ o a s u L i ( eo dM l r dc v s yo A, h n h i 0 4 3C i b i t a Un e t P a
一
界定。但从发表的文献来看, 在我国家庭照顾者主要是配偶, 其
次为子女和子女配偶… 。综合 以上对家庭 照顾 者概念 的界 定, 可以将 家庭 照顾 者归纳为在 家庭环境 下为各种 原 因导致的 生活不能 自理者 提供 照顾 服务 的人 , 以是家 庭成 员 ( 可 包括 配 偶 、 女及 其配偶 ) 生活伴 侣 、 子 、 亲戚或朋友等 。 2 老年家庭 照顾者的服务内容 20 04年 美 国 国际 照 顾 者 联 盟 ( h ai a A lnefr T eN t n l lac o o i C r v g调查结果显 示 , a i) n 家庭 照顾者 主要 为老 年人 提供最 基 本 的 日常活 动 (cit fdi v g A L ) 务 , at i o ayl i , D s 服 vy l in 如乘 坐公 交 车 、 物、 购 做家务活 、 管理 钱物 、 做饭 和帮助病 人服药 等; 有一 约 半 的家庭照顾者为老年人提供较 复杂的一些 日常生活 活动(n i一 s u na at t f ayl n ,A s , t me t ci yo d i ig IDL ) 如上 下 床 ( ) 穿 衣 r l v i l v i 椅 、 服、 帮助沐浴或洗澡 、 如厕 、 喂食和处理大 小便等 【 I 。根 据老年 人所患疾病 的不 同其照顾时间可 以是暂时 的、 长期 的 , 也可以是 不确定 的。在美 国, 老年 人需 要接受照顾 的疾病一 般包括 脑部 的慢性疾病 , 如老年痴呆 和帕金森疾病 、 脑部创 伤或脊髓受伤 、 多发性硬化症 、 艾滋病 、 癌症 、 心血管疾病 或心脏病 、 糖尿病和严 重 的关节炎 、 精神健 康和心理疾病 等【 1 。 3 照顾对家庭 照顾者产生的主要影响 3 1 身体健 康方面 . 有证据显示 , 绝大多数家庭照顾者没有准 备好他们 的照顾 角色I 1 但 仍 有 13的家庭 照顾 者需要 提 ”I , / 供重症照护 ( t s r) i e ec e而使 自己的健康状况 日益下降 J nn a 。在 长期照护服务 中影 响照顾者提供照护 的其 中一个影响就是照顾 者 自身的身体健 康 问题【 2 身体健 康方 面 的损 害可 以表现 I , 为免疫 系统功能减 弱 、 发生 感染 的几率增 加 、 口不易愈合 、 伤 容 易罹患各种疾病 , 如头痛 、 胃肠道疾病 、 心脏病等 , 人院率和病死 率也相应增加 【 l 2。 5 3 2 智力 和情感 方面 . 长期 的照顾 压力对家庭 照顾者 心理健 康存在 负面影 响。有研究 显示 , 照顾 者与其他 条件相似 的非照
医养结合背景下老年护理现状及研究进展
医养结合背景下老年护理现状及研究进展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护理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现代医学科技的支持下,老年护理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扩展和改进,主要形式为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是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的全面融合,不仅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健服务,还可以提供关怀、娱乐、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服务,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及健康状况。
目前,老年护理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现状:一、老年人口增加,护理需求日益增多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老年人口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5亿,占总人口的18.1%,其中超过80岁的老年人口近3000万。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人的护理需求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出现了细化和复杂化的护理需求,如失智症、糖尿病、骨质疏松等疾病的护理,使得老年护理任务更加艰巨。
二、老年护理服务呈现多样化趋势随着医养结合的进一步推行,老年护理服务呈现出多样化、专业化、人性化的趋势。
不仅传统的养老院、护理院、日间照料中心等提供基本的生活护理和康复护理服务,还为老年人提供更为专业化的医护服务,如居家医疗、上门护理、电话医疗咨询等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到和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三、老年护理人员队伍仍面临困境老年护理人员的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老年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
但目前我国老年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尚有待提高,低薪、高强度、缺乏职业发展等问题导致了老年护理人员队伍的流动性大,不稳定性强,同时也限制了老年护理领域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四、老年护理管理需进一步加强老年护理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现实中尚存在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到位、安全风险高等问题。
老年护理服务机构应在资质准入、资金保障、设备管理、服务质量等方面做好完善管理措施和安全保障措施,提高老年护理服务的标准化和保障老年人的安全。
综上所述,老年护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
在医养结合的背景下,老年护理服务呈现出多样化、专业化、人性化的趋势,但同时也需要完善老年护理队伍建设和管理机制,以提升老年护理服务质量和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十年老年照护研究综述中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这使得中国的社会、经济和家庭产生了重大变化。
老年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寿命的不断延长以及养老金、照料护理需求增加等都导致养老负担日益加重,而与此同时,家庭规模缩小、照料功能弱化,老年人从家庭中可以获得的养老资源在逐渐减少。
我国老龄市场现状是“未备先老”,对于实践中出现的“以房养老”、“抱团养老”等新型养老方式,老年人存在或多或少的疑虑。
受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老年人拒绝专业的老年照护,这给家庭照护者带来了新的问题及挑战。
通过对相应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学界对于老年照护问题的研究大多围绕养老地点、养老方式的选择,政府或社会应该投入的资源建设等方面,鲜有对老年人的主观意愿以及家庭照护者进行深入分析,本文通过对既有文献的梳理,对老年照护及家庭照护者的概念内涵,老年人的照护现状及研究视角进行探讨与阐释,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一老年照护相关概念内涵研究(一)失能老人与长期照护1.失能老人张云英等(2016)从老人的身体特征来对失能老人进行界定,认为失能老年人是因身体机能受损或因出现智力减退导致生活难以自理,需依靠他人提供日常照料与护理的老年人群体,还有一部分学者从失能老人失能状态的方面来进行界定,根据国际通行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表(ADLS)来划分老人的失能程度。
2.长期照护裴晓梅等(2010)认为,“老年人的照护服务主要包括针对老年人的供养和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和康复、教育、社会参与以及文体娱乐和其他方面的服务”。
老年照护概念包含于养老服务体系之中,2011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国办发〔2011〕60号)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界定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以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目标,面向所有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和社会参与等设施、组织、人才和技术要素形成的网络,以及配套的服务标准、运行机制和监管制度。
”关于长期照护,曹艳春等(2013)认为长期照护应该从“长期”和“照护”两个方面进行剖析。
目前,各国的法律法规和学术界对长期照护都有不同的称呼,例如“长期照顾”、“长期护理”、“长期照护”、“长期照料”等。
我国的政策规定中常常使用“长期照料”这一概念,西方发达国家因其福利及养老环境比较健全,一般使用“长期护理”概念。
总之,不同的概念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在我国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界定。
但是李明(2013)提出,“国际上对长期照护的概念和内涵趋于一致,包括:1.长期照护服务的对象是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人口,其中高龄老人是高危人群;2.长期服务的内容不仅包括吃饭、洗澡等非专业的日常生活照料,还包括专业的医疗护理和社会工作介入的服务,是医疗、护理和社会照顾的结合”。
(二)家庭照护者的内涵在当前我国的养老模式中,家庭照护者仍然是养老的主力军。
李庆梅(2014)认为,一般而言,不论与老人共同居住或分开居住,只要可以满足老年人的长期护理服务需求的照护者群体就可称为家庭照护者。
高畅(2014)却认为家庭照护者是指与失能老人存在密切联系,除了日常起居的照护外还提供物质、情感和专业护理的照护者。
(三)养老观念内涵对于养老观念的界定,暂时没有统一的认识。
张苗苗(2014)认为养老观念是老年人根据其客观因素对自己的老年生活的构思和看法;朱海龙等(2015)将其表述为“对老年人及养老的看法、对养老责任的认知和对养老内容与养老方式的选择”;周淋(2011)将养老观念定义为老年人对自身养老问题的看法及态度,具体包括老年人对养老保障问题的理解及认识和老年人的养老的依赖性和独立性问题;金英爱等(2013)在研究养老观念与养老压力的关系中,认为养老观念主要由三方面构成:子女对父母机构养老的态度、赡养动机和家庭价值观。
二老年人照护现状对于老年人照护的研究,离不开分析老年人养老意愿选择的分布情况、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以及老年人照护者的困境方面。
(一)老年人养老意愿选择的分布情况老年人养老意愿偏向传统照料的现象,在全国范围内有不同程度的呈现,且地域性明显。
在陆杰华等(2018)的研究中,老年人选择传统照料模式从西部、中部、东部到东北部表现出递减趋势,而转型期照料模式自西向东到东北部则表现出递增的趋势,相应的,社会化照料模式总体呈现中西部地区低,东部、东北部地区高的特点。
从城乡角度看来,杜鹏等(2016)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农村老人希望由子女照料的想法更为强烈,而更多的城市老人认为自己或配偶应该承担主要的照料责任。
”(二)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张娜(2015)基于“需要”和“需求”概念的区分,延伸出社会养老服务需要以及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的区别。
陆杰华等(2018)认为,健在子女数对于老年服务需求偏向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家庭子女数量越多,老年人越倾向与子女一起生活。
丁志宏(2014)提出,中国农村中年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养老意愿“去家庭化”趋势明显。
另外,曹煜玲(2014)还提出,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照护服务的需求量将呈现快速、大幅度增加的势头,与此同时,对老年照护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会随着老年人的客观条件变化而变化,例如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和生活品位。
杜鹏等(2016)从养老的责任主体角度分析,认为我国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社会化养老模式尚未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并且居家养老是九成以上老年人的养老期望,约一半的老年人希望由子女承担主要照料责任。
(三)老年人照护困境1.老年人与照护者的选择偏向冲突从中国的普遍情况来看,老人对于照护者的选择,首选子女与配偶。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山东省)数据显示,配偶是老年人最主要的照护者,其次是儿子,最后是儿媳与女儿,两者照护作用基本相当,其他非亲缘关系的照护者的比例很低。
在老年照护者方面,赵怀娟等(2015)认为失能老人的照护者多是配偶,然后是子女,且每天投入时间超过6小时的占大部分,在照护内容上主要涉及日常生活起居,在保健护理方面则有所欠缺。
辛程等(2014)通过对养老院照护者的研究指出照护者的培训时间、轮休时间、照护老人数等都会影响其照护情况,从而使其产生身体上、工作上、社交上、心理上的负担,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李庆梅(2012)认为照护者和被照护的失能老人是血缘或亲属关系,有义务提供照护,但是照护者所拥有的资源不足以满足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且在照护过程中也会产生较多负面情绪。
在全球范围内,对于老年人照护者的选择,也是以配偶和子女为主。
高利平(2018)指出,在发达国家,照顾老年人的责任已经由早期的专门护理机构转向普通社区,这个转向主要是以满足老年人就地养老的愿望以及减少护理机构的庞大支出为出发点。
陆杰华(2018)认为,这样的转变也加重了非正式照护人员的负担,而这些非正式照护人员主要是老人的配偶、子女。
总的来看,在发达国家,老年人对于照护人员的选择,首先选择配偶,其次是子女,最后是社区。
2.家庭照护者面临的困难在传统观念的背景下,家庭照护者在家庭中承担着法律、道义上不可推卸的责任。
由于照护时间的长期性、照护费用的高昂性、照护负担的繁重性、照护主体的单一性、照护技能的贫乏性等多种原因,照护者在照护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第一,老人失能情况严重增加照护者工作量,对照护者身心产生负面影响。
熊吉峰(2014)通过将失能老人的年龄以及失能程度作为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这两个变量对家庭照护者形成压力有显著影响。
毛智慧等(2017)将患病状况作为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此因素对家庭照护者的照护技巧以及依赖程度都很高,这极度影响了家庭照护者的情绪,给其带来了心理上的压力。
张瞳等(2011)研究认为家庭照护者与失能老人感情关系有裂缝、自觉身体状况较差、每天照护时间长、医疗保险报销比例低或者没有相应的医疗保险,这些都会给照护者的身心带来负面影响。
另外,赵怀娟等(2015)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长期照护失能老人使绝大多数照护者产生了消极体验,让照护者感到身心疲惫、社会交往受限、经济压力大、烦躁,给家庭照护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第二,照护者的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的缺乏。
路雪芹等(2017)的研究指出,作为子女,在照护失能老人的过程中,难以平衡照护时间与工作时间,而作为配偶,多为全职照护,他们一部分人身体机能已出现障碍,本应得到照护却还要承担起照护他人的责任。
熊吉峰(2014)调查后发现,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照护者除主要的生活开支外还需支付失能老人日常的医药费等,另外在生活状况出现问题时,由于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难以承担长期照护老人所产生的各项费用,尤其在农村家庭。
林茂华(2017)指出家庭照护者在照护老人的过程中有很多诸如医药费、护理费、生活费等支出性费用,其由原本可维持的生活转变为入不敷出的生活,如此易造成支出性贫困,致使家庭生活质量下降。
李庆梅(2012)认为大部分家庭照护者没有医疗知识背景与护理经验,如果在照护失能老人的过程中发生紧急情况,没有专业的照护技能易产生不利后果。
彭展琼(2010)提出,作为配偶的照护者,虽然拥有一定的退休金,但是在承担各种专业照护以及高昂的医疗费用方面还是存在明显的不足。
第三,照护者角色冲突。
李庆梅(2014)通过研究发现,照护者多为中年女性,在对老人的衣食起居负责的同时也要负责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难以平衡责任与生活的关系,并且在照护责任分配不当时,易产生角色冲突。
范慧敏(2014)认为许多家庭照护者在长期照护失能老人的过程中,时间安排冲突,特别是女性照护者经常要面临家庭和工作的两难选择。
难以平衡角色之间的转换,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精神压力。
因此,在家庭照护者的照护过程中,除了照料老人的衣食住行外,还要承担家庭的各项劳务输出与经济来源工作,当两种情况同时向家庭照护者提出要求且其无法兼顾时,容易产生角色冲突,长久如此会增加照护者精神压力。
三研究视角(一)文化视角杜鹏(2018)在梳理文化理论对中国老年人需求影响的相关文献时提到,文化理论认为老年人照料需求模式的选择受到文化传统的影响,东亚地区属于东亚文化圈,亲子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与西方社会不同,在欧美国家中,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
这对于老年人选择养老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国内文献大多关注传统的儒家“孝”文化对子女的约束作用,或者是通过政府等外界手段,以达到回归传统的养老氛围的目的。
例如焦津强(2016)认为要弘扬“养亲”的观念,普遍实现子女对父母的物质满足;推行“仁”的思想,通过财政支持补充养老金缺口;弘扬“敬亲”的观念,消除老年人的精神空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