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南省南阳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南阳一中高二历史春期开学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5分,40题,共60分。
1、先秦诸子站在不同立场,提出了多种形态的国家起源论。
有先秦学者认为原初民始生之时,人各持己义,“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
……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
”上述材料体现的是A.老子的“自然生成”说 B.荀子的“止争息乱”说C.墨子的“除乱尚同”说 D.孟子的“与民教化”说2、下表根据《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整理的相关数据,对其解读正确的是①中国古代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世界,为人类文明进程作出了突出贡献②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使中西科技发展出现了逆转趋势③受西方近代科技的冲击,中国明清科技发展迟缓,最终被西方超越④中央集权制度和小农经济造成的社会环境不利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A.①③④ B.①④C.②③ D.①②3、我国古代历法成果丰硕,阅读下列图表,可以看出A.我国古代历法越来越精确B.我国古代重视“天人合一”C.制订历法是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D.历法频繁制订是政治动荡的表现4、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一时期的历史特征。
这一时期文化领域的成就是A.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B.开始出现私人讲学,教育学术下移C.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D.出现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的字体5、元朝马致远的杂剧《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取材昭君出塞故事,其笔下的汉室奸佞当权、外族凭陵,官员都是一批“干请了皇家俸”却不能“安社稷、定戈矛”的废物;汉元帝本来宠爱昭君,却因异族索要而只能恨恨地唱:“我呵,空掌着文武三千队,中原四百州,只待要割鸿沟。
”这充分反映出A.元朝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 B.理学空谈误国的惨痛教训C.士人无缘政治只好戏说历史 D.汉族文人的家国衰败之痛6、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7、有学者指出,达尔文进化论传到中国后,由于清末国势积弱,为了救亡图存,译者严复又加上了“物竞天择、优胜劣败”八字,而忘了老子“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的道理。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二(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二(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试题数:43,满分:1001.(单选题,1.5分)杜佑《通典》卷一九《职官》载:“周成王既黜殷命,参改殷官,制为周礼,以作天地四时之名,谓之六卿。
立天官冢宰掌邦治,地官司徒掌邦教,春官宗伯掌邦礼,夏官司马掌邦政,秋官司寇掌邦刑,冬官司空掌邦事。
各有徒属,周于百事。
”材料主要表明西周()A.践行了“阴阳五行”之说B.官员职责明确分工细化C.确立了森严的社会等级制D.官僚政治日趋完善成熟2.(单选题,1.5分)王国维《殷周制度论》中说:“商人兄弟相及,凡一帝之子,无嫡庶长幼,皆为未来之储贰,故自开国之初,已无封建之事。
……周人即立嫡长,则天位素定,其余嫡子庶子,皆视其贵贱贤否,畴以国邑。
……故殷之诸侯皆异姓,而周则同姓异姓各半。
”下列表述与材料相符的是()A.分封制隐含导致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B.商朝正式确立嫡长子继承制C.西周家国一体的伦理政治形成和完善D.分封制是实行宗法制的基础3.(单选题,1.5分)据《资治通鉴》载,春秋时期晋文公有大功于王室,遂请求襄王允许自己死后按隧礼(天子葬礼)下葬,襄王不许王章也。
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
不然,叔父有地而链,又何请焉!”文公于是惧而不能违。
据此可知()A.天子的权威仍然至髙无上B.分封制仍维系一定的社会秩序C.晋国称覇诸侯的野心受挫D.襄王时僭越现象得到有效遏制4.(单选题,1.5分)西周甚至春秋早期,不但各诸侯国与周王朝之间,就是一些相距遥远的诸侯国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
不唯如此,铭文和文字制度等也随着器物本身与工艺技术流往分封各地。
这说明分封制()A.强化君主专制权力B.导致诸侯国不断发展威胁王室C.推动国家走向统一D.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5.(单选题,1.5分)《国语•晋语》说“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
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河南省南阳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南阳一中2016年春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2016.3第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6分)1.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
”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的决策权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2.近代驻英公使郭嵩焘《使西纪程》写道:“三代有道之圣人,非西洋所能及也.即我朝圣祖之仁圣,求之西洋一千八百七十八年中,无有能庶几者。
圣人以一身为天下任劳,而西洋以公之臣庶。
一生之圣德不能常也,文、武、成、康,四圣相承,不及百年,而臣庶之推衍无穷,愈久而人文愈盛。
”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靠圣人治国不能代代常有B.西方靠“民众自治”可以长久C.中国“三代之政”不如西方民主政治D.否定清朝的政治制度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这一制度的用意是在政府与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
下列制度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
郡县制D。
科举制4.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以下各项是对苏东坡这一总结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A.夏商周时期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及从政的资格B.“以客出仕"成为战国时风行的做官之途径C.汉代中央官员的选拔主要来自地方郡县长官D.古代选官制度大致可分为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等阶段5.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清时期,其弊端日益明显.这主要表现在①考试内容狭隘②考试模式僵化③能力要求单一④考试公平性缺失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则可能犯大不敬之罪。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8月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
南阳一中2023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1. 公元前5世纪后期,在古希腊戏剧家阿里斯托芬的笔下,雅典某将军在试图劝服一个卖香肠的人去夺取民主派领袖的职位时说:“你已经具备一切应有的条件:卑贱的出身,受过在市场中买卖的锻炼,蛮横无理。
”这折射出古代雅典()A. 城邦民主排斥贵族阶层B. 直接民主存在非理性的一面C. 工商业者社会地位较高D. 道德沦丧导致戏剧创作衰落2. 伯利克里在担任雅典首席将军期间,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同时又增加了富裕公民承担公共捐献的义务,诸如战船捐、使团捐及合唱捐等。
这种政策()A. 使得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B. 致力于防范富人垄断政治权力C. 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D. 着眼于缩小公民间的贫富差距3. 苏格拉底主张“凡属希腊国民应注意健身之道,以应付国家需要,以保民卫国为天职。
”亚里士多德不仅亲身参加体育实践,而且在《国家论》中提出体育、德育和智育应相互联系,智力的健全依赖于身体的健全,体育可以先于智育。
他们共同出发点是A. 提升公民身体素质B. 革除直接民主的弊端C. 增强城邦公民素养D. 保障体育竞技的胜利4. 雅典法律规定,“凡年过三十岁、不欠国家债务且未曾失去公民权者,皆有资格担任陪审员一职”,但预备的陪审员要经过抽签才能参加民众法庭的审判,听取法庭辩论并进行投票。
这一规定()A. 突显陪审制度瓦解贵族政治特权B. 旨在培养雅典公民的城邦意识C. 确保公民皆有权力参与司法审判D. 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公平性5. 据记载,雅典在伯利克里时期,其公民人数从三万人降至二万一千人。
罗马的公民人数在公元前6世纪不过八万三千人,而到公元前319年时,公民人数已达到二十五万人。
这主要说明()A. 人口数量关系国家兴衰B. 古雅典比罗马更加理性C. 古罗马比雅典更加民主D. 政治实践影响国家发展6. 《十二铜表法》第二表第三条规定:“证人无法到场的,召唤者应每三日在证人的门前高声呼唤。
精品解析: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原卷版)
3.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下表是战国时期部分思想主张。这些主张( )
内容
出处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章句下》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荀子·大略》
故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下以为天子也。
A.军权政权呈现融合趋势B.中朝侵夺外朝权力
C.外戚参与朝廷中枢决策D.三公已经名存实亡
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汉代的征兵制度“一个壮丁,二十受田,可以独立谋生,但要他为国家服兵役,则应该顾及他的家庭负担。所以当时规定,从二十三岁起,照理他可以有一年储蓄来抽身为公家服役了。”钱穆意在强调该制度()
——摘编自王连旗、包朗《汉朝的西北屯垦战略与边疆安全》
材料二:唐初,以“怀柔远人,义在羁縻”为要义,在西北地区设置了大量的羁縻府州。对于封授的羁縻府都督、刺史等职,唐朝明确规定“皆得世袭”,对内附“酋领”厚予赏赐,其中包括官秩很高的虚衔。同时,唐朝还积极吸收当地的民族和部落参与作战,对参战首领授予军职。唐代龟兹地区存在着与中原大致相同的差役制度,胡汉同被征发服役。唐王朝还在龟兹建立都督府、州、城、村、坊等类似中原的地方行政建制。
A.为商人登上政治舞台创造了条件B.蕴含了时代统一的必要条件
C.有效减少了战争带来 破坏程度D.得益于工商食官制度的发展
6.秦统一后,诏书至桂林,一般人都不认识诏书上的文字。秦始皇命李斯“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制定出小篆,并将其作为标准文字通用于公文法令。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里耶秦简大部分是文书档案,基本都可以辨认。这说明( )
——摘编自范恩实《唐羁縻州制度是一体而治的重要一环》等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扫
南阳一中2016年春期高二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10 CDACD CADBD11—20 BABDB BBBDD21—30 AABBC BBADD31—40 DABCA ADAAD41、同: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历经变迁。
都是东西方文明的重要载体,体现在典籍与文化教育等方面。
都形成了各自的文化圈,对周边国家民族语言产生了影响。
异:汉语作为通用语言使用至今,而拉丁语逐渐变为书面语言。
(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酌情给分)42、英语由单一民族语言演变为国际通用语言,是近代以来英美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政治:英国通过殖民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政治优势。
二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经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技术和经济领域确立了主导地位,成为“世界工厂”。
二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和技术领域的主导者。
文化:英语文化首先在英属殖民地传播,并逐渐扩展到全球。
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强化了英语文化的优势地位。
43、1915年中国兴起了“新文化运动”,其代表人物提出了“民主与科学”、“打倒孔家店”、“文学革命”等口号,掀起了白话文运动。
其中更激进的人士认为,汉字是一切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化的载体,成为中国变革图存、融入世界的障碍,因此提出了“废汉字”的主张。
44、需要从材料提供的汉字出现新词汇的角度来提取出汉字面临的挑战与应对,说明汉字的发展演变是与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的,与时俱进使得汉字和汉语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
例如,从音译外来词可以得出汉语发展过程一直在关注西方文化;从繁体字到简化字的变化可以得出我们汉语和汉字在不断地自身进行革新;从音译外来词到孔子学院则可以得出我们在学习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输出我们的文化,扩大汉文化的影响;等等。
只要言之成理,表达符合逻辑即可。
2010-2023历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2010-2023历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10题)1.2011年7月,因《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英国部分政要和民众分别联名请愿,要求首相卡梅伦下台。
最终结果如何,关键是A.执政党的民意支持率B.女王的态度C.议会的信任度D.在野党的态度2.某中学一历史研究小组对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进行研究,有同学提出:“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对这一问题,有四位同学产生了争议,你认为最正确的回答是A.甲同学:皇帝和帝国宰相掌握行政大权B.乙同学:联邦议会权力较大,帝国议会权力较小C.丙同学:行政机构权力大,立法机构权力小D.丁同学: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3.“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
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
”从内容上判断,激发诗人创作这首诗的历史事件是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B.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C.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D.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 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下列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③近代中国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④中国开始纳入国际分工体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下图所示的分界线。
这意味着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D.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6.隋唐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
”……宋太宗在淳化三年(992年)三月二十一日的诏书中,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宋会要辑稿·选举》),甚至还出现“有道释之流还俗赴举”现象。
由材料可知A.宋代科举取士完全取消了身份职业限制B.宋代统治者奉行重文轻武的政策C.科举考试成为宋代文人入仕的主要途径D.宋代科举取士条件相对放宽7.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良渚文化早期玉器以装饰用玉为主,发展至中期,玉礼器逐渐成为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不同等级的人所使用和随葬的玉礼器的用料和规格有着严格的等级限制。
周朝六器中的玉琮、玉璧、玉钺在良渚文化中就已经出现。
这反映出( )A.新石器时代孕育着中国早期礼制文化B.早期国家逐步形成C.周朝文化与良渚文化具有一脉相承性D.阶级社会等级鲜明2.夏商时期,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是木耜,单独的木耜一个人操作,只能刺土,需要多人合作(通常是三人一组)才可以翻起土块,这种协作方式被称为协田。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牛骨刻辞上刻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的字样。
这表明当时( )A.个体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B.精耕细作已处于成熟阶段C.耕作方式和生产力相适应D.土地公有提高了生产效率3.关于商王朝的王位继承方式,史学界历来存在争论。
司马迁通过研究大量古籍及走访调查,认为商“父死子继”为主,“兄终弟及”为辅;王国维则将出土文物与存世史料相结合,认为商“只有君统,没有宗统”,并无“嫡庶之制”,故而以“兄终弟及”为主,“父死子继”为辅。
据此可知( )A.历史评价缺乏统一标准B.多元史料丰富历史认知C.历史事实难以正确发掘D.主观倾向影响历史研究4.战国时期,秦国推行军功食邑制,规定有军功者可根据爵位得到封户不等的封地,成为封君。
此类封君不享有封地的所有权与治民权,仅享有封邑租税。
这一制度( ) A.增加了财政收入 B.加速了社会转型C.维护了贵族特权D.巩固了中央集权5.秦皇汉武都曾封禅泰山,汉宣帝还专门下诏制定了祭祀五岳四渎之礼。
南北朝时萧梁大臣讥讽北魏为五胡,北魏大臣则以本朝“定鼎嵩洛,五山为镇,四海为家”反驳之;北魏占据青齐地区后,南朝人则慨叹“岱宗牢落,天步艰难”。
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新石器时代,江淮地区用玉器随葬比较常见,玉器中除珠、管、饰外,镯、环、璜、玦较多,此外还有鱼、龙、鹰等特殊器形。
在凌家滩、薛家岗遗址中出土大量玉器,其墓葬中存在随葬用玉不等的现象。
据此可知( )A.崇玉佩玉葬玉深受先民喜爱B.江淮玉器制作技艺领先其他地区C.新的社会行为规范正在形成D.遗址应处于早期奴隶制国家时代2.据史书记载,吴公子季札,通晓《诗》《乐》。
戎子驹支对历史和现实政治了如指掌,并且能赋《诗》言志。
晋文公之舅狐偃深明大义,精通历史,学识过人。
这说明( )A.儒学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B.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民族C.各族同源共祖观念得到发展D.“百家争鸣”辐射周边各民族3.秦王政十八年,一名寡妇隐匿其子家产。
经官员审理查验她的田宅、布肆、舍客室、马、债款后,照法律规定确认她“匿訾(资)税直(值)过六百六十钱”。
这一记载可以说明当时( )A.制度严密便以控驭民众B.司法实践促进法律完善C.基层治理关注家庭关系D.征税主要标准转向资产4.商周时期,殷人认为天帝“立子生商”,西周统治者形成了“以德配天”的天命思维,对天由“祭”转化为“礼”。
由此可知,西周时期( )A.天命观由兴起走向衰落B.开始利用神权强化王权C.治国思维凸显人文理念D.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形成5.据历史记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君主都不得不采取授田制,将土地按照一定标准直接分给个体农户耕种,不再需要“千耦其耘”式的劳作。
这一举措( )A.根本上抑制了土地兼并B.导致宗法分封开始瓦解C.受生产技术发展的影响D.体现了强制耕战的思想6.先秦时期有“削木为罅”(鲸,支撑钟的木质结构)的故事,描述了匠人从“斋以静心”到选材再到完成的制镓全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要达到去功利、去智巧、去我的地步,然后才能入山林、观天性,“鲸成,见者惊犹鬼神”。
河南省南阳一中13-14学年下学期高二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附答案)
1.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界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2.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有《孝经》三篇。’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如其言,果愈。后问其故,欢曰:‘善禳祸,正胜邪,故尔。’”这则故事反映了( )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3. 黄宗羲在《山居杂咏》诗中写道:“锋镝(贬官)牢囚取次过,依然不废我弦歌。死犹未肯输心去,贫(贫困)亦其能奈我何?”这首诗体现了作者( )4. 伊拉斯谟借“愚人”之口说道:“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它还配得上称作生活吗?”根据这句话,伊拉斯谟本意是要( )A.抨击愚昧B.倡导平等C.讽刺贪淫D.推崇人性5. 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材料中的“他们”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 )A.彼特拉克B.莎士比亚C.马丁·路德D.伏尔泰6.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7. “两个世纪前,10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一个世纪以前,5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10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引自1831年《机械的成绩》)这段通俗的话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B.工业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C.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8.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这段话A.宣传了实业救国思想B.抨击了民主革命言论C.反映了社会契约精神D.提出了救亡图存要求9.“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A.戊戌变法时期B.清末新政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10.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1.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剧名曲《十五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结合时代背景可知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 )A.双百方针的贯彻B.昆曲名剧的涌现C.大众舆论的吹捧宣传D.昆曲艺术的高雅12.兼具报纸、广播、电影几种媒介优势的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它最早出现于( )A.19世纪末20世纪初B.20世纪20年代C.20世纪40年代D.20世纪60年代13.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材料二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10分)(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12分)14.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表2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严复《原强》(1895年)(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6分)(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9分)15.【中外重大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指平民)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专心一志的意思)。器械一量,书同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指船和车)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忧恤黔首,朝夕不懈。……举错(同“措”)必当,莫不如画。——选摘自始皇二十八年《琅琊刻石》材料二1973年8月5日,毛泽东作《读<封建论>,赠郭老》(注:指郭沫若)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1)指出材料一中的哪些内容符合秦始皇的历史事实?(8分)(2)材料二中的“焚坑事件”指的是什么?毛泽东在诗中认为“焚坑事件要商量”,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句话的理解。(7分)2014年春期高二开学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南阳一中2019年春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命题人:审题人: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个,每题1.5分,共60分)1.杜佑《通典》卷一九《职官》载:“周成王既黜殷命,参改殷官,制为周礼,以作天地四时之名,谓之六卿。
立天官冢宰掌邦治,地官司徒掌邦教,春官宗伯掌邦礼,夏官司马掌邦政,秋官司寇掌邦刑,冬官司空掌邦事。
各有徒属,周于百事。
”材料主要表明西周A. 践行了“阴阳五行”之说B. 官员职责明确分工细化C. 确立了森严的社会等级制D. 官僚政治日趋完善成熟【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周的职官制度参考了商朝的职官制度,设六官掌管不同的事务,体现官员职责明确分工细化,B项正确。
材料强调西周官员职责明确分工细化,与践行了“阴阳五行”之说不符,排除A。
材料没有体现西周确立了森严的社会等级制,而是强调西周官员职责明确分工细化,排除C。
D项说法错误,西周属于贵族政治,而非官僚政治,排除。
2.商人兄弟相及,凡一帝之子,无嫡庶长幼,皆为未来之储贰,故自开国之初,己无封建之事:周人即立嫡长,则天位素定,其余嫡子庶子,皆视其贵贱贤否,畴以国邑。
故殷之诸侯皆异姓,而周则同姓异姓各半。
下列观点与材料不相符合的是A.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关系B. 宗法制的核心内谷是摘长子继承制C. 西周家国一体的伦理政治形成D.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据材料“周人即立嫡长,则天位素定,其余嫡子庶子,皆视其贵贱贤否,畴以国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两者互为表里,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立嫡长,则天位素定”说明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故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也反映了西周家国一体的特点,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西周分封的诸侯分裂割据,不能说明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明确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再结合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周人即立嫡长,则天位素定,其余嫡子庶子,皆视其贵贱贤否,畴以国邑”进行逐一分析判断,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河南省南阳一中09-10学年下学期高二历史第一次调考测试(文) 新人教版
河南省南阳一中09-10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调考(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48分,在每小题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的。
)12.穆罕默德·阿里对留学生许下诺言:“谁先学成,政府给他们高薪,提拔他们当工长。
”材料体现了穆罕默德·阿里()A. 力主学习外国先进技术B. 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C. 大力发展军事工业D. 聘请外国技师建立工厂13、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局限性体现在()A. 结束了埃及长期的混乱状态B. 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C. 加强了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D. 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14、拿破仑殖民统治措施和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客观上起的相同作用是()A. 抵御了欧洲列强的殖民入侵B. 维护了埃及的民族独立C. 推动了埃及的社会变革及近代化D. 使埃及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15、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
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
”“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A. 军备落后B. 制度腐败C. 经济凋敝D. 吏治腐败16、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政策的实质是()A. 调整国家行政建制B. 消除封建割据C. 完善国家管理职能D. 确定土地私有17、日本的福泽谕吉强调说:“一国之独立,基于一身之独立;一身之独立,乃学问为急务”。
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A. 推行了“殖产兴业”政策B. 废除了旧体制C. 实行了“文明开化”政策D. 进行了军事改革18、俄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基本上是以自上而下的改革而不是通过革命的方式完成,最根本的原因是()A. 资本主义革命前没有进行思想动员B.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水平较低C. 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依靠封建力量D. 改革前的人民革命都危及了统治19、19世纪60年代,中国和日本社会的相同点有()①都与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②都发生了要求改变社会性质的运动③都积极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④都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A. ①②③B. ①③C. ②④D. ②③④20、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的维新变法运动,其进步性在于()①有利于维新知识分子参与政权②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使民主共和思想得到传播④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21、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因为它()A. 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B. 有利于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 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2、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商王太甲被辅佐大臣伊尹放逐,伊尹代行天子职权,这在当时不但没受到谴责,反而获得普遍赞扬:但是到了西周,周公旦辅佐成王代理政事却遭到许多非议和指责。
这种变化反映出A.原始民主传统犹在B.宗法制度遭到了破坏C.王权观念逐渐强化D.家国一体观念获认可2 .西周、春秋时期的青铜铭文、《尚书》等文本,语言艰深晦涩;战国时期的诸子文献、《战国策》等文本,语言通畅平达。
这一变化反映了A.小农经济的确立B.宗法观念的弱化C.专制集权的形成D.贵族政治的衰落3.从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治与行政权力趋向集中有三条清晰的轨迹与特征,据此可知,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A.呈现出君主专制强化与弱化相交织的趋向B.中央机构行政权大小不以君权强弱为转移C.体现古代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与政治取向D.能全面体现统治集团群体共治的合理性4.秦汉时期官和爵分离,爵表等级地位(政治的和社会的),官表政府职事,有官未必有爵,有爵未必有官,官职的重要性远大于爵位。
这一做法A.适应了皇权专制集权需要B.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需要C.是对周朝爵位制度的继承D.有利于打破血缘宗法关系5.20 世纪后期,考古学家在湖北、甘肃、湖南等地发现了大量秦代的竹简,其中有政令、公文往来、司法文书、吏员簿,还有物资登记、转运、赋税、徭役、军爵、官吏任用等文书。
这些重要史料可以佐证秦代A.法律制度细密严苛B.基层治理行之有效C.行政制度比较系统D.社会控制较为严密6 .南朝梁代史学家刘昭认为,“岂周、汉之君多孝悌之性,晋、宋之主禀豺狼之情?盖事势使之然也”。
晋、宋统治者“未能革悛”,以致造成“朝行斯术,夕穷崩乱”“来事愈甚”的结果。
这说明刘昭意在A.倡导以孝治天下的重要性B.强调治国理政要因势变通C.痛斥晋宋统治者残暴无道D.彰显史学的资政教化功能7.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
“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前模拟历史试题
二年级考前模拟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DBDDD 6—10 CCBCD 11—15 BCBDD 16—20 BBDAC21—25 BDDCC 26—30 DCDCD 31—35 DBCAB 36—40 CDDCD41—45 BBDCC 46—50 BDAAA二、非选择题51.(1) 特点: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突出灌输忠孝观念(或树立社会责任感);强调治家理财;重视耕读立业传家。
(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影响:有利于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形成符合儒家道德规范的家风,维护家族团结;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承发展;有利于自然经济的发展。
(4分)(2)述:(变化)强调经世致用;重视工商业发展;注重培养世界视野。
(2分)评:近代家训为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带来一股“新风”;爱国救亡意识的感召、近代经济的发展、西学的传播、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影响都使家训增加了新的符合时代精神的内容;家训内容的变化体现了当时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寻求强国御辱之道,挽救民族危机的愿望,顺应了历史潮流,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
(4分)(从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均可展开评论,言之成理即可。
)52.(1)特点:运用行政、财政和商业手段把食盐的专利权收归朝廷。
(2分)意义:扩大了征税范围;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对商人进行扶植和保护,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加大了对商业和市场的规范管理。
(4分。
答出任意2点即可) (2)变化: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2分)看法:盐业改革应引入市场机制,发挥市场作用;盐业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应该加强对盐业的监管。
(3分)。
河南省南阳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河南省南阳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60分)1.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三种主张都反映了转型时期社会的剧变2.“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3.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
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A.格物致知B.反省内心C.存天理,灭人欲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4。
“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A.格物致知B.尊崇道统C.心外无理D.经世致用5.一堂中学历史活动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
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可”;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6.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
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7.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
2022至2023年年高二下半年期中模拟历史在线测验完整版(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
选择题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在《释中国》一文中论证,“中国”一词至迟出现在西周初年,仅指“中央之国”或“中央之城”。
西周初年的“中国”位于今天的A. 河北B. 山东C. 河南D. 湖北【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西周初年”“‘中国’一词”“仅指‘中央之国’或‘中央之城’”并结合所学可知,在西周分封制下能够称之为“中央之城”的也就只能是周王室的政治中心了。
西周的都城有两个,一个是位于仅陕西的西京镐京,一个是位于今河南的东都洛邑。
故答案为C项。
ABD项,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河北、山东、湖北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选择题周人认为“追孝”“ 享孝”祖先,可以祈福长寿,井将“孝”的含义从“事死”扩大到“事生”,不仅要孝顺父母、祖父母,还要孝顺宗室、宗庙等。
这反映出周代A. 伦理政治的建构B. 宗法观念的淡化C. 神权政治的强化D. 君主专制的加强【答案】A【解析】“追孝”“ 享孝”祖先、孝顺父母、祖父母等字眼体现的是伦理政治,所以这反映出周代伦理政治的建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宗法观念的强化而非淡化,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伦理政治而非神权政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周代还不存在君主专制,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选择题公元前656年,周惠王欲废太子郑而立王子带。
管仲对齐桓公说:“今应具表周王,言诸侯愿见太子,请太子出会诸侯。
太子郑一出,他与诸侯之间的君臣关系已定,王虽欲废立,也难行其事。
”齐桓公从之。
惠王不乐,但因齐国强大,只得许诺。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齐桓公恪守宗法分封制B. 诸侯僭越天子之礼C. 周王失去“共主”地位D. 礼乐制度荡然无存【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王虽欲废立,也难行其事“”惠王不乐,但因齐国强大,只得许诺“,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是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崩溃,周天子已经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表述都不准确。
选择题不同的人与人交流风格迥异,孔子“不问不答,少问少答,多问多答”,老子不在意别人能否理解自己的意思,“知我者希,则我这贵”,墨子老是追着别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强聒而不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阳一中2016年春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2016.3第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6分)1.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
”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的决策权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2.近代驻英公使郭嵩焘《使西纪程》写道:“三代有道之圣人,非西洋所能及也。
即我朝圣祖之仁圣,求之西洋一千八百七十八年中,无有能庶几者。
圣人以一身为天下任劳,而西洋以公之臣庶。
一生之圣德不能常也,文、武、成、康,四圣相承,不及百年,而臣庶之推衍无穷,愈久而人文愈盛。
”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靠圣人治国不能代代常有B.西方靠“民众自治”可以长久C.中国“三代之政”不如西方民主政治D.否定清朝的政治制度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这一制度的用意是在政府与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
下列制度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科举制4.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以下各项是对苏东坡这一总结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A.夏商周时期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及从政的资格B.“以客出仕”成为战国时风行的做官之途径C.汉代中央官员的选拔主要来自地方郡县长官D.古代选官制度大致可分为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等阶段5.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清时期,其弊端日益明显。
这主要表现在①考试内容狭隘②考试模式僵化③能力要求单一④考试公平性缺失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6.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在行文时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否则可能犯大不敬之罪。
如为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神武门。
此制度旨在A.维护皇权独尊 B.倡导尊老爱幼 C.强化尊卑等级 D.凝聚血脉亲缘7.“铁券”民间俗称“免死牌”,始于汉代,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
这种现象①反映了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趋势②表明封建特权与君主专制紧密相连③说明君主专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④使君主专制下的法律制度受到挑战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8.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
从封建转向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C.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9.“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
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该材料表明A.皇帝和谏官矛盾尖锐B.皇帝的权力受到宰相的制约C.监察制度适用于监督宰相D.谏官的职责是规劝君主的过失10.西汉文帝出行时有人惊吓到他的马,此人被廷尉处以罚金。
汉文帝认为处罚过轻,廷尉说:“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据此可以认为汉初A.重视法治社会的建设 B.官僚集团自觉守法C.官僚和法律牵制皇权 D.法律权威高于皇权11.《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
”此则材料主要说明了A.隋唐时期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 B.唐朝进士科地位重要,为世人敬仰C.科举制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 D.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12.《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第,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A.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C.大宗和小宗之间无隶属关系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13.《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遗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
”上述材料说明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14.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
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
”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A.公平竞争 B.以文治国 C.分科考试 D.学而优则仕15.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黄宗羲所说现象直接导致中国古代政治A.中央集权B.腐败严重C.高效清明D.机构臃肿16.史学家吕思勉认为:“自秦统一全国起至东汉分裂以前止,这一时期是中国初人于平民政治的时代。
”此“平民政治”在当时实际是指A.分封制 B.军功授爵制 C.三公九卿制 D.郡县制17. 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时华北地区贡绢州数量路(行政单位)这表明当时A. 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B. 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C. 丝织业范围扩展到华北地区D. 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18.历史学家黄宗智认为,直到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已到了辉煌的极致。
中国的GDP 在晚清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这却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
以下是对黄宗智这一观点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中国经济完全没有发展与增长B.中国经济总量增加,“劳动生产率”也在增长C.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已处于落后地位D.这种增长是以传统方式来实现的,实际“劳动生产率”没有增长19.明朝中后期,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居主导地位。
主要反映了A.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淡化B.私营工商业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C.明朝政府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D.国家对工商业者人身控制的放松20.下列史料最能反映中国古代市场空间拓展的是A.“有买及买(卖)也,各婴其贾(价),一物不能名一钱者,勿婴”B.“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通晓不绝”C.“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D.“散放经丝,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21.北宋有诗曰:“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
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
四山开辟中沃壤,万顷秧齐绿云饶。
”符合诗中描绘的选项是A.筒车用于山地灌溉 B.江南地区出现了水田C.曲辕犁在江南得到推广 D.出现了灌溉工具翻车22.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分工越来越细。
B.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C.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D.男耕女织,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23.宋代诗人刘迎在诗中写道:“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
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
”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A.宋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激烈 B.宋朝对外贸易发达C.宋与少数民族之间的边境贸易频繁 D.商业税收入成为宋代国库财富的重要来源24.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
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
”材料反映明代福建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5. 明代江南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但也潜伏着诸多的社会危机,对下表解读最正确的是弘治、嘉靖年间江A.明弘治、嘉靖年间农业税收方式未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B.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人口减少政府税收也相应大幅削减C.明弘治、嘉靖年间社会经济凋敝,农业衰退D. 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成为朝廷重要的税收来源地26. 北魏均田制规定:贵族和官僚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另外获得土地,奴婢授田额与良民同,耕牛1头授田30亩,限4头牛。
其主要影响是A.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B.使劳力与田业相结合促进农业生产C.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上加强对人民的控制D.保留着豪强特权人士在土地数量上的优势27.宋史专家赵宝珠认为,“……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
”材料论述的是宋代出现的A.街市B.坊市C.夜市D.草市28. “王者配天,谓其道。
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
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
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
”以上言论当属A.老子的道家思想B.韩非子的法家思想C.孔子的儒家思想D.董仲舒的儒家思想29.“真知与常知异。
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
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
”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A.格物致知B.心即理也C.发明本心D.致良知30.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A.“独尊儒术”也体现出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D.儒家思想已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31.有位史学家评论中国战国时期说:“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有顺势而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
”逆势而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最可能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32.“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此言论说明此思想家A.重视礼义教化 B.强调严刑峻法 C.主张王霸并用 D.提倡上善若水33.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