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快与慢教案

合集下载

2.3快与慢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2.3快与慢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教案:2.3 快与慢20232024学年学年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一、教学内容1. 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3. 速度的单位及换算;4. 速度的变化率及加速度的概念;5. 快与慢的相对性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速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相关计算;2. 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能够区分两种速度;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应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分;2. 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速度的单位及换算,速度的变化率及加速度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快慢现象,如汽车行驶、运动员跑步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规律。

2. 知识讲解:(1)介绍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速度 = 路程÷ 时间;(2)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所经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3)介绍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等;(4)讲解速度的变化率及加速度的概念:速度的变化率是指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是指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3. 例题讲解: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一辆汽车行驶一定路程所需时间。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3. 速度的单位及换算;4. 速度的变化率及加速度的概念。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快慢现象;2. 运用速度公式计算一辆汽车行驶一定路程所需时间,并解释计算过程。

初中物理教案快与慢

初中物理教案快与慢

初中物理教案快与慢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学会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物体的速度。

3. 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速度,并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1. 速度的概念及速度的计算方法。

2. 运用速度公式进行速度的比较。

教学难点:1. 速度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2. 测量物体速度的实验方法。

教学准备:1. 刻度尺。

2. 秒表。

3.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障碍物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运动快慢的现象,如汽车、自行车、跑步等。

2. 提问:如何比较这些物体的运动快慢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介绍速度的概念: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米每秒(m/s)。

2. 讲解速度的计算方法:速度=路程÷时间。

3. 讲解如何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物体的速度。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演示如何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小车的速度。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实验结果。

四、学生实验(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速度。

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五、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不同物体的速度快慢。

2. 引导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进行速度的比较。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中的操作和思考过程,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空中飞行的物体速度的快慢?2. 布置课后作业:运用速度公式计算不同物体的速度,并比较快慢。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引入速度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实验,让学生学会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物体的速度,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和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速度公式的含义,并能够灵活运用。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3快与慢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2-3快与慢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三节快与慢第一课时物体运动的快与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的公式和单位。

2.初步尝试测量、计算速度。

过程与方法1.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体会物理思维过程。

2.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验实验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1.速度的概念。

2.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

3.速度的测量。

难点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具准备皮卷尺、秒表、课件、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观看相关视频,问:大家看哪个动物跑得快呢?要知道哪个动物跑得快,我们必须要比较,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本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阅读课本,完成本节学生用书“课前预习”部分。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探究点一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1.比较方法。

学校的运动会上,田径赛跑正在进行,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让两学生分角色来做判断。

(1)假如你是观众,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学生回答:看谁跑在最前面。

(2)假如你是裁判,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学生回答:看谁先到达终点。

[教师点拨]上面的从两个不同角度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都是正确的,只是比较的方法不一样,第一种是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第二种是用“相同路程比时间”。

两种方法,在物理学中我们采用观众的方法,即用“相同时间比路程”。

同时引入一个物理量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

2.速度定义:在物理学中,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

即:速度=路程时间如果用符号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则上面的公式可写成计算公式:v =s t单位:米/秒(m/s)、千米/时(km/h)知道了公式,我们还需要知道速度的单位。

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和时间的单位合成的。

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时间单位用秒,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这是速度的主单位。

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教案

一、教学内容: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二、考点点拨本节内容主要学会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的概念,单位,计算公式。

以及速度单位m/s 和km/h之间的换算关系。

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三、跨越障碍1、比较快慢的方法(1)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例如在110m的跨栏比赛中,刘翔第一个冲过终点,我们观众就会说刘翔运动得最快,因为刘翔最先冲过终点。

同学们细想一下此过程中,当刘翔冲到终点的那一刻,而其他运动员还在半程中,刘翔和其他运动员在相同时间内跑的距离不一样,刘翔跑了110m,而其他的运动员没有跑到110m,所以我们说刘翔跑得快的原因是——在相同的时间内,刘翔跑得距离大。

这就是比较快慢的方法——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路程。

路程越大,运动得越快。

(2)相等的路程比较时间计时员会对每个到达终点的运动员记录各自的成绩,如刘翔跑110m时,计时员记录的是12.91s,而计时员对其他运动员记录的成绩要大于12.91s。

所以计时员说刘翔最快。

那是因为跑相同的路程刘翔用的时间最少。

这就是另一种比较快慢的方法——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所用时间越少,运动得越快。

例1:(a)、(b)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运动员游泳快慢的两种方法:其中图(a)表明__________.图(b)表明__________.点拨:图(a)表明,在相同的时间内,中间的运动员通过的路程最长,所以中间的运动员运动得最快;而图(b)表明三个运动员在通过相同的路程时,中间的运动员所用的时间最短,所以中间的运动员运动得最快(3)物理上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相同的时间比路程,路程多的速度快;取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所用时间少的速度快.在物理学中,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的方法.2、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路程:S时间:t速度:v公式v=t S(给出任意两个量一定可求出第三个量)速度的国际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快与慢》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快与慢》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快与慢》教案八年级物理上册《快与慢》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4、用实验方法科学地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度状态。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速度的测量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引入师:生活中人们是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与慢?学生回答:(1)比一比,跑一段相同的距离,看谁先到达终点。

(2)比一比,用相同的距离,看谁跑得远。

可见,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

通常情况下,人们用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的多少米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在“相同时间内”最简单的情况是取单位时间,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就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新课教学(一)速度1、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用来表示什么?(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2、速度的概念在通常情况下,速度等于什么?(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的公式如果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v=s/t速度=路程/时间)4、速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那么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读作“米每秒”,可用符号“m/s”或“m·s-1”表示。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速度单位是“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用符号“km/h”或“km·h-1”表示。

师边讲解边板书两速度公式之间的换算关系。

1m/s=3.6km/h1km/h=(1/3.6)m/s5、课堂巩固练习(写出换算过程)54km/h=m/s15m/s=km/h720km/h=m/s0.6m/s=km/h三、速度公式的简单应用学生阅读课本P25例一,观察计算方法与小学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板书解题过程,强调计算格式。

八年级物理快与慢教案

八年级物理快与慢教案

八年级物理快与慢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

2. 让学生了解快与慢的相对性,能够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3.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 快与慢的相对性3. 实际生活中的快与慢现象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速度的概念,速度的计算公式,快与慢的相对性。

2. 难点:速度公式的运用,实际问题中快与慢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快与慢的概念。

2.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速度和快慢。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快,什么是慢。

2. 新课:讲解速度的概念,速度的计算公式,快与慢的相对性。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快与慢现象,如交通工具、运动员比赛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快与慢的相对性。

5.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7. 作业: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评价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运用能力。

3. 评价学生对快与慢相对性的认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更多的快与慢现象,思考如何优化生活节奏。

2. 介绍速度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物理教材。

2.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3. 学具:练习题、笔记本、文具。

九、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速度概念和快与慢相对性的掌握程度。

2.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

2. 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路程÷时间。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

本节主要介绍速度及其计算公式,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速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速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物体运动快慢的规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速度的计算公式的运用,物体运动快慢的判断。

2.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计时器、测量尺。

2. 学具:笔记本、课本、测量尺、计时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例子,如运动员百米赛跑的成绩,让学生思考如何判断运动员的运动快慢。

2. 知识讲解:介绍速度的概念,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例题讲解。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并学会运用速度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速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速度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物体运动快慢的规律,并分享各自的发现。

六、板书设计1. 速度的概念2. 速度的计算公式3. 物体运动快慢的判断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描述速度的概念。

2. 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一个物体的速度。

3.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速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但在物体运动快慢的判断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究其他与速度相关的物理现象,如加速度、减速度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在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三节《快与慢》的教学中,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快与慢 教案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快与慢 教案

教案: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快与慢一、教学内容1. 比较运动的快慢2. 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3.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4. 图像表示运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运动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速度的计算方法,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理解。

2.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速度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物理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如汽车行驶、自行车骑行等,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比较这些运动的快慢。

2. 知识讲解:介绍速度的概念,讲解速度的计算方法,如 v = s/t。

3. 例题讲解: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一辆汽车行驶100 公里所需的时间。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有关速度计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图像表示运动:引导学生观察速度时间图像,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速度计算和应用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速度的概念2. 速度的计算方法:v = s/t3.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4. 速度时间图像七、作业设计1. 计算一辆汽车行驶 100 公里所需的时间。

2. 计算一辆自行车骑行 5 分钟所通过的路程。

3. 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一名学生跑步 100 米所需的时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情况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训练,提高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学会用物理知识分析这些现象,如交通状况、运动员比赛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速度的计算方法及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理解在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快与慢”的教学中,速度的计算方法及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理解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2.3快与慢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2.3快与慢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2.3 “快与慢” 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物理八年级全册第2章第3节“快与慢”。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速度及其计算公式,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学会计算物体的速度,并能够运用速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1. 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2. 速度的计算公式:v = s/t;3. 速度单位:米/秒(m/s)、千米/小时(km/h)等;4. 运用速度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2. 能够运用速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速度的计算公式;难点:运用速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位运动员在100米赛跑中用时10秒,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位运动员的速度?2. 讲解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表示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小时(km/h)等。

3. 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v = 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4. 举例讲解速度的计算及应用:例1:一辆汽车行驶了200千米,用时3小时,求这辆汽车的速度。

解:v = 200km / 3h ≈ 66.7km/h。

这辆汽车的速度约为66.7千米/小时。

5. 随堂练习:(1)小明骑自行车行驶了150米,用时20秒,求小明的速度。

(2)一辆火车行驶了300千米,用时4.5小时,求这辆火车的速度。

6. 板书设计: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速度的计算公式:v = s/t速度单位:米/秒(m/s)、千米/小时(km/h)7. 作业设计:甲车行驶了200千米,用时4小时,求甲车的速度。

八年级物理快与慢教案

八年级物理快与慢教案

八年级物理“快与慢”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物理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 生活中的快与慢现象3. 相对速度的概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速度的概念,速度的计算公式。

2. 难点:相对速度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速度的概念。

2.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快与慢现象。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生活中的快与慢现象,如汽车行驶、运动员比赛等,引导学生关注快与慢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速度的概念,解释速度的计算公式。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快与慢现象,如交通工具的速度、运动员的速度等,让学生理解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布置讨论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相对速度的概念及应用。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板书设计: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速度= 路程÷时间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成功与不足之处,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速度概念和计算公式的掌握程度。

3. 知识应用评价:通过课后实践题,评估学生是否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快与慢问题。

七、教学资源:1. 图片和视频素材:用于展示不同快慢现象的图片和视频。

2. 练习题库: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小组讨论工具:如白板、便签纸等,用于小组讨论和分享。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速度概念,讲解速度计算公式。

快与慢教案五篇范文

 快与慢教案五篇范文

快与慢教案五篇范文正文第一篇:快与慢教案第三节快与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实例分析,知道仅有路程或时间是不能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讨论,知道速度公式的导出过程.理解速度的单位,会写、会读、会换算.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经验找到定性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进而设计实验对物体运动快慢进行定量比较,建立速度的概念。

并在此过程中体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科学探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体会数学方法在物理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速度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速度单位的换算教法:三疑三探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具:小黑板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新课引入步行的人,骑自行车的人,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运动,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通过这个例子,你觉得我们应该探究什么问题?(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板书课题:第三节快与慢2.结合课题,引导学生提出下列问题。

(1)(2)(3)(4)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什么是速度?速度的公式和单位?如何测量速度?3.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3—25页的内容,解决上面的问题。

二、解疑合探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相同的时间比路程(2)相同的路程比时间那么,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呢?2.速度的定义:在物理学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的比。

速度的物理意义: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3.速度的计算公式:v=s/t v:速度s:路程t:时间变形公式: s=vt 或t=s/v 在国际单位制,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的,写作“米/秒”,读作“米每秒”,用符号“m/s”表示.日常生活中速度的单位还用“千米/时”, 读作“千米每时”,用符号“km/h”表示. 两单位间关系: 1 m/s=3.6 km/h 1 km/h=5/18 m/s 练习: 15 m/s= 54 km/h 72 km/h= 2021/s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上的例题.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 解这类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解题格式写已知,求,解,答,并写冒号,左对齐2.写已知条件时单位统一3.带单位计算,正确写出速度单位4.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测量玩具车的速度工具:卷尺电子表原理: v=s/t三、质疑再探通过本节课的探究,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问题,请大胆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2.3快与慢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2.3快与慢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2.3快与慢一、教学内容1. 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3. 速度的单位及换算;4. 速度的变化及其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2. 掌握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3. 能够运用速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速度的计算方法;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应用;3. 速度单位及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快车和慢车吗?它们有什么区别?2. 知识讲解:讲解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举例说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讲解速度的计算方法,如:一辆汽车行驶100公里,用时2小时,求这辆汽车的速度。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5. 速度单位及换算:讲解速度的单位及换算方法,如:1米/秒 = 3.6千米/小时。

6. 速度的变化:讲解速度的变化及其计算方法,如: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加速,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某一速度,求这段时间的平均加速度。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3. 速度的单位及换算;4. 速度的变化及其计算。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辆自行车行驶10公里,用时30分钟,求这辆自行车的速度。

答案:速度 = 路程÷ 时间 = 10公里÷ 0.5小时 = 20公里/小时。

2. 题目: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加速,经过5秒后达到20米/秒的速度,求这段时间的平均加速度。

答案:平均加速度 = 速度变化÷ 时间 = (20米/秒 0米/秒) ÷ 5秒 = 4米/秒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基础,学生掌握情况较好。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2.3快与慢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2.3快与慢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2.3快与慢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以儿童的日常生活为背景,通过观察、体验、探究和交流,引导幼儿认识速度的概念,理解快与慢的区别。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快与慢的概念,认识到生活中各种事物的运动速度不同。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快与慢的概念,认识到生活中各种事物的运动速度不同。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理解速度的相对性,即同一事物在不同情境下的速度可能不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模型,如小车、飞机、自行车等,以及一些图片,如运动员跑步、走路等。

2. 学具:准备一些彩色纸片,用来做速度接力游戏。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我会给孩子们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事物模型,如小车、飞机、自行车等,让他们观察并说出这些事物的运动速度。

2. 知识讲解:我会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向孩子们讲解快与慢的概念,让他们理解速度的相对性。

3. 实践操作:我会组织孩子们进行速度接力游戏,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快与慢的感觉。

4. 交流分享:我会引导孩子们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体验,让他们通过交流表达自己对快与慢的理解。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快与慢的概念,认识到生活中各种事物的运动速度不同。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理解速度的相对性,即同一事物在不同情境下的速度可能不同。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本次活动的效果,看看孩子们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快与慢的概念。

同时,我还会根据孩子们的反应,适时进行拓展延伸,让他们在生活中更多地去观察和体验各种事物的运动速度。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让孩子们理解快与慢的概念,以及认识到生活中各种事物的运动速度不同,这是本节课的核心目标,也是最大的难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运动的快慢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运动的快慢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运动的快慢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运动的快慢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运动的快慢,欢迎阅读与收藏。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运动的快慢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知道速度的单位,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用速度公式v=s/t及其变形式进行简单计算【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及平均速度的含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运动的快慢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速度、平均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和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初步体会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二、教学重点:速度概念的理解及速度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速度单位换算及计算步骤的规范性。

四、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1.在上学路上,有的骑自行车、有的步行、有的坐公交车,如果同时出发,怎样比较他们的快慢?2.操场上,进行百米赛跑时,又是怎样比较他们的快慢的?3.一位百米运动员的成绩是12s,而一名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30min.怎样比较他们的运动快慢呢?(二)、合作探究:1.提出问题:物理学里怎样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学生:讨论回答---速度。

师:什么是速度?它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式中各字母的意义、单位又是什么?学生:看书回答。

速度的定义:课本P15,倒数2行速度的公式:v=s/t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m/s,交通运输中:km/h。

师:1.让学生说出单位的意义。

1.3 快与慢 速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3 快与慢 速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速度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速度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存在主要问题:
1.教学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课堂内容不够专注,容易分心。我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确保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参与课堂学习。
2.教学方法:虽然我采用了实例导入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但部分学生对速度的概念和应用仍然理解不深。我需要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教学评价: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我主要依赖于课堂表现和讨论成果。然而,这种方式可能无法全面准确地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我需要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教学评价:为了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我可以结合课堂表现、讨论成果和作业成绩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同时,我还可以组织一些小测验或考试,以检验学生对速度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这些改进措施,我相信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速度知识。
板书设计
①重点知识点:
1.速度的概念: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难度,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和思考;对于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则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验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速度的概念。同时,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和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沪科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快与慢

沪科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快与慢

《快与慢》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学生都有定论学生的差异性:有些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同学对这一部分学习起来较容易,相反有的同学甚至对这种运动快慢认识错误。

ﻫ 学生的学习优势:关于学生来说,运动比较熟悉,就在周围,触手可及。

因此能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理解速度公式,能用速度进行简单的运算;ﻫ(3)通过对物体运动快慢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探究能力;ﻫ(4)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实例分析、对比、讨论;(2) 初步体会双元相关物理量建立的一般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刘翔获得奥运会冠军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速度的得出和理解【教学难点】速度的得出和理解实一、复习ﻫ引入观看多媒体,问:大伙儿看哪个跑得快呢?学生回忆,温故知新。

培养学生观察、积要明白哪个动物跑得快,我们必须要比较。

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本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学生考虑、讨论,并回答问题、极考虑问题的习惯。

ﻫ二、新课教学ﻫ学学校的运动会上,田径赛跑正在进行,您如何判断谁跑得快呢?让两学生分角色来作判断。

交流、合作、回答ﻫ看谁跑在最前面ﻫ本堂课要求学生积极参与ﻫ1、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1)假如您是观众,您如何判断谁跑得快呢?ﻫ(2)假如您是裁判,您如何判断谁跑得快呢?教师总结::①相同时间比路程。

②相同路程比时间、2、假如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如何比较快慢?课件展示(1)速度:①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ﻫ②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叫做速度。

即:速度=路程/时间 ,假如用符号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则上面的计算公式:V=-s t③单位:米/秒(m/s) 、千米/时(km/h)明白了公式,我们还需要明白速度的单位、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和时间的单位合成的。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快与慢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快与慢教案

主备人李景龙课型新授验收结果:合格/须完善时间年月日分管领导尹广利课时 1 第周第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4、会用实验方法科学的判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速度的单位,会用速度公式求速度,能对不同单位的速度比较大小。

难点:1、初次接触物理中的速度概念和单位,如何理解速度定义、物理意义及进行单位换算对于学生有些困难。

2、学生对运动的快慢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物理计算格式及单的使用还比较陌生。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温故知新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______,其他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0.57cm=________m=______dm=_______mm3.测量时,由于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影响,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称为________,为了尽可能的减小这种差异,我们经常采用的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读点拨知识点1: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学中比较运动快慢则采用上述两种方法中的_____方法,并引进“速度”这个物理量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符【说明】“1米/秒”的物理意义:某物体1秒内移动的距离为1米。

【注意】常用的速度的单位还有:千米/时,在汽车等交通工具中,经常用该单位表示速度。

速度的单位中,“米/秒”和“千米/时”如何换算呢?【点拨】时千米时=千米=时千米=秒米秒米/6.3/10003600360011000111/1号_____表示,速度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在国际单位中,速度的基本单位为_________,读做____________。

2.3快与慢 教案-2021-2022学年上学期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2.3快与慢 教案-2021-2022学年上学期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第三节快与慢课时1 速度的理解与计算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速度的概念。

2.会运用速度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3.会进行速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速度的定义、公式及其单位。

2.难点:速度的计算、单位之间的换算。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乌龟和兔子赛跑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最后的冠军是乌龟而不是兔子。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平时形容某人跑得快时,常说他跑得比兔子还快,没听说过比乌龟跑得还快。

赛跑时谁得冠军,就是看运动的快慢,究竟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乌龟真的比兔子跑得快吗?想解开这些疑问吗?还是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二)新课教学1.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教学情境:运动会上赛跑时,观众看到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认为他跑得最快。

裁判依据谁到达终点计时少而判断谁跑的最快,观众与裁判判断运动快慢所用的方法是不同的。

分析:运动会上赛跑时,观众看到跑在前面的,认为跑得最快。

运动员所用时间是相同,通过的路程不同。

这种方法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运动的路程的长短,从而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而最后他们都到达终点时,路程是一样多的,所以裁判通过比较用时的多少来判断,用时少的跑的快。

这种方法是相同的路程内,比较运动的时间的长短,从而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知识归纳: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1)相同时间,比较通过路程的大小;(2)相同路程,比较所用时间的多少。

2.速度(1)速度的定义教学情境:若小明和小华的运动时间不同,通过的路程也不相同,怎样比较他们的快慢呢?分析:比较运动快慢时,涉及到两个物理量,即时间和路程。

可以采用比值法,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知识归纳:①定义: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

①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的计算公式教学情境:物理学中,常用字母来表示物理量,从而我们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速度。

分析:“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3 快与慢 教案1【推荐】.doc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3 快与慢 教案1【推荐】.doc

第三节快与慢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的公式和单位2、初步尝试测量、计算速度过程与方法:1、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体会物理思维过程2、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验物理实验的乐趣。

【教学重点】1、速度的概念2、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3 、速度的测量【教学难点】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教具准备】皮卷尺、秒表、课件、多媒体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观看录像,问:大家看哪个动物跑得快呢?学会回答要知道哪个动物跑得快,我们必须要比较,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本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进行新课一、快慢的比较播放录象,比较奥运会游泳运动员游泳的快慢?学生分析讨论,得出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方法1.相同时间比路程方法2.相同路程比时间举例:飞机与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学生用上述方法比较两者谁运动的更快?提出问题:如果飞机与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均不同,如何比较快慢?启发导出“速度”的概念。

师生讨论板书: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关系式:速度=路程/时间单位:米/秒生活中速度的常用单位―――km/h单位换算:1m/s=3.6km/h引导学生:观察汽车仪表盘加强速度单位的印象。

讨论速度两个单位的换算值,比较两者的大小。

二、速度的大小学生估测自己步行的速度,感受大小。

质疑:学生的估测是否准确?如何测出自己步行时的速度?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选取实验器材。

学生自主实验,3位同学从教室的一端步行到另一端,第4位同学利用秒表测出步行的时间,第5位同学利用皮卷尺测出步行的路程,并记录实验数据,全体同学处理实验数据。

教师只作适当指导,并点评刚才的学生实验。

利用学生测量的路程和时间,说明计算题的规范解题格式。

观察“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学生了解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并与自己的步行速度相比较,增加感性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02.3 快与慢
一、教学要求
二、教学过程
模块一:速度的概念
问题1a:(全班询问)你们班里哪个同学跑得最快?
问题1b:(提问一个同学)某某同学跑得比你快,是吗?你能否举一个例子说明某某同学的确跑得比你快?有没有信心有朝一日你能跑赢某某同学?
归纳:生活中人们比较运动快慢可采用两种简单的方法:一是路程相同时比时间,二是时间相同时比路程。

速度的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一个物体的速度越大,表示这个物体运动得越快。

当一个物体的速度等于零时,表示这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模块二:速度的计算
速度的计算公式:在物理学中,速度定义成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V=S/t。

速度的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叫做速度。

(简要解释“单位时间”的含义)
速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日常生活中速度的单位还常用“km/h”,1m/s=3.6km/h(推导)。

问题2:在刚刚结束的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选手刘翔以12.91s取得男子110m栏的冠军,这个成绩打破了奥运会纪录(12.95s),同时也追平了世界纪录(12.91s)。

那么刘翔在这次短跑中的速度是多少米/秒,合多少千米/时?(KEY:8.52m/s 30.67km/h)问题2进行示范讲解,强调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规范(解题格式及一般步骤)。

问题3:(课本例题改编)这段时间台风频繁,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似乎成了家常便饭。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若打雷处与你相距1km,则你需要多长时间就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雷声?(KEY:2.94m/s)
问题4:(课本作业)用激光测距仪测量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激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在激光从地球发射到月球后再反射回地球的过程中,所需时间为2.56s,求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KEY:3.84×108m)
问题5:(课本作业改编)上海金茂大厦主楼高88层,乘坐运行速度为9m/s的直达电梯到达主楼顶层需要0.75min的时间,请估算主楼约高多少米?(KEY:405m)
问题3-5每题分别请两组各一名同学调板进行比赛,教师进行现场打分(每题10分制)。

模块三:速度的测量
问题6:如何测出玩具小车行走时的速度呢?
问题6让学生讨论后请一同学到讲台实际测量。

(为让学生看清小车运动,可将讲台倒向)模块四: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学生完成课本P27图2-25及图2-26的填写后介绍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运动)
问题7: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

在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s。

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KEY:6000m)(2)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KEY:10m/s)模块五:课堂小结
计算这项技能是学习物理的一项基本功,而物理的计算又与数学的计算要求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应养成规范的计算习惯。

速度的计算是我们学习物理碰到的第一个计算,相信大家通过一定的训练,必能顺利地通过这一关。

三、附录
(一)教学媒介
计算器/玩具小车、钢卷尺、停表。

(二)课后作业
(1)20分钟能力作业卷(周日晚交);(2)练习册(题目筛选,周日检查,每章讲完后上交一次);(3)实验探究:请测出蚊香燃烧的速度(讲清操作要求);(4)第五周周日晚第二章测试(鼓励同学在第一次物理考试中能考出好成绩)。

(二)教学设想
(1)要求学生每人都应购买一个计算器,因为这在物理计算问题中可节省大量时间。

(2)问题1b在一定最后一个小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激励学生自信心的作用。

(3)本节课重点是速度的计算,作为学习物理的第一个计算,对学生解题规范应作必要的要求,同时课堂中选用较多的计算题来加强计算这一技能的训练。

(三)教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