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的餐布文化

合集下载

哈萨克族的风俗和传统文化

哈萨克族的风俗和传统文化

哈萨克族的风俗和传统文化哈萨克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着独特的风俗和传统文化。

以下是一些关于哈萨克族风俗和传统文化的特点:1.游牧传统:哈萨克族以牧民为主,拥有丰富的游牧传统。

他们繁衍于广袤的草原地区,以养殖牲畜为生,如马、羊和驼鹿等。

游牧生活使他们与自然紧密相连,并形成了独特的牧民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2.独特的音乐和舞蹈:哈萨克族有丰富多样的音乐和舞蹈表演,代表了他们独特的文化特色。

他们常用一种叫做"dombra"的弦乐器演奏音乐,舞蹈则以婚礼、节日和庆典等场合为常见表现形式。

3.饮食文化:哈萨克族拥有独特的饮食文化,以肉食为主。

他们擅长制作马肉和羊肉菜肴,如马肉烤串、博尔苏奶茶和手抓饭等。

马奶制品也在他们的日常饮食中扮演重要角色。

4.狩猎和射箭:哈萨克族传统的游牧生活赋予他们出色的狩猎和射箭技巧,这在他们的传统文化中被广泛体现。

他们参与射箭和马背上的游牧狩猎活动,并以此展示和传承他们的生活技能和传统价值观。

5.波斯风格的传统服饰:哈萨克族的传统服饰通常采用波斯风格的设计,以鲜艳的色彩和精致的细节为特点。

男性常穿长袍、乌纱帽和皮靴,女性则常穿马褂、头巾和长裙等。

6.高度尊重和待客之道:哈萨克族文化强调对长辈、客人和尊贵客人的尊重和礼遇。

他们有独特的待客之道,如丰盛的款待、热情好客和分享。

哈萨克族的风俗和传统文化丰富多样,并且与他们的牧民生活方式紧密相连。

这只是对哈萨克族风俗和传统文化的一些简要介绍,实际上还涉及许多其他方面,如诗歌、民间故事、马球运动等。

哈萨克族民俗(礼节与禁忌等)

哈萨克族民俗(礼节与禁忌等)

哈萨克族民俗发布时间:2008-11-06来源:般若导航网主要分布在新疆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一) 礼节和禁忌.哈萨克族是热情好客的民族, 牧民有谚语: "如果在太阳落山的时候放走客人, 是奇耻大辱."前來拜访或投宿的客人, 不管是否相识;都热情招待, 拿出最好的食品.客人必须尊重主人的风俗习惯, 当主人端出满盘整羊將羊头送到客人手中时, 客人应首先割一块羊脸送席中长者, 割一只羊耳朵给席中幼者, 再將羊头送给主人, 然后方开始吃盘中羊肉.哈萨克人耿直、重友情, 对老人特别尊敬, 不论吃饭喝茶, 说话走路, 都要礼让老人.此外还禁忌: 不要当面数主人的牲畜数目;不能跨过拴牲畜的绳子;遇羊群要绕道而过;不准乱丢食物;不准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绝对不准跨过或踏过吃饭用的餐布.(二) 马奶酒.是由马奶经加工发酵而成的, 有浓烈、醇厚的香味.每年6月底到9月末是做马奶酒的季节.哈萨克族的妇女們把新鲜马奶放在木桶或皮桶里, 用特装工具上下搅动, 使马奶提高温度, 迅速发酵.没有喝过的人不知其酒性, 很易喝醉.哈萨克牧民不仅从你吃手抓羊肉, 也从你喝马奶酒來判断你的力量.(三) 爱唱诗歌.哈萨克人的一生, 沉醉在诗歌的海洋中.刚诞生的婴儿要在诗歌中连续迎接三次晨曦, 由男女青年通宵达旦地轮流唱三昼夜祝福歌.如此则婴儿的一生將是幸福和美满的.其他如婚礼、节日、聚会等无不是诗的海洋.受诗歌熏陶的每个哈萨克人都是诗人."歌和马是哈萨克人的两只翅膀."這谚语正是其生动的写照.(四) 姑娘追.是一种青年男女之间的娱乐活动.在场的青年男女, 不论未婚或已婚, 都可以自由结合, 骑上各自的马匹, 小伙子策马先跑, 姑娘扬鞭后迫, 追上者为优胜, 能获得观者的喝采和欢呼.在追逐中, 姑娘发现小伙子对自己有不检点的戏谑言行时, 可以用马鞭对其抽打.這种抽打纯属娱乐性质.未婚青年当然利用這一活动结识对象, 谈情说爱.姑娘追也是显示马匹和骑术的大好机会.(五) 叼羊.這是哈萨克人最喜爱的游戏, 每逢节日都要举行.赛前, 先由受人尊敬的长者將一只割去头的羊羔放在草地上.号令一响, 参赛的骑手們如离弦之箭, 纵马飞驰, 奔向羊羔, 争夺角逐的激烈场面扣人心弦.如获羊者能始终一马当先, 携羊羔到达指定地点, 即为优胜者.若中途被人赶上夺走羊羔, 就不能得到桂冠.优胜者受人尊敬, 被誉为草原上的"雄鹰".。

哈萨克族民俗

哈萨克族民俗

必须下马徒步而过。
主人死后,须将其生前骑用的马剪去
颈鬃、尾鬃,其他任何人禁忌再骑用。
葬后7天、40天和1周年,均要过“乃
孜尔”(祭祀),对死者表示缅怀和哀悼。
按照哈萨克族传统习惯,丈夫死后,
妻子必须守孝1年。1年之内妻子必须穿黑
色衣服或素色服装,包白头巾,以示悼念。
吊唁人若是至亲或妇女,死者的妻子必须
仪式,众人还要唱“揭面纱歌”。晚上是婚礼的
高潮,来宾们尽情戏耍、跳舞、唱歌、弹冬布拉,
直到天明才散。
哈萨 克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俗
6、哈萨克族的丧葬礼仪
对墓地极为敬重,常将墓地作为祭礼
场所,如发生旱灾、羊群疫病,要到墓地
去祭祀,以求除灾;为孕、产妇寻求“杜
瓦”(墓地上的土),以求顺利分娩等。
行人骑马过墓地时不可急驶而去,妇女则
叼羊 调驯猎鹰
哈萨 克族 民俗
四、哈萨克族的饮食特点
长期以来,该族主要从事 牧业生产,与游牧传统相适应, 饮食习俗带有明显的牧区特点, 主要以牛、羊、马肉和奶制品 为食物,其次是馕、面条以及 抓饭等。
“金特”、“那仁”:哈 萨克族最喜欢的食物。
马奶酒
哈萨 克族 民俗
五、哈萨克族的社交礼仪
哈萨克族的待客有一套俗定的礼节,即先将给客人宰的羊
牵向客人休息的地方,将羊头拉进门内,伸出双手恭敬地对客
人说:“请允许吧”!
当客人表示同意后,才把羊牵出去宰杀,并在露天搭灶煮
肉。肉熟之前,先把餐巾铺好,端上“包尔沙克”(油果)、
奶疙瘩、奶豆腐、酥油等,大家围着餐巾席地而坐,主妇蹲在
壶具旁调配奶茶。
喝完奶茶,又换饮马奶酒。这时主人会弹起冬不拉,喝起
哈萨 克族 民俗

哈萨克族的餐布文化

哈萨克族的餐布文化

放在餐布上 ,由一个人拿 着刀 子负 责割 肉 ,其 他人 则用 手
抓 食 。随 着 时 代 的 变 化 。餐 桌 文 化 的 不 断 交 融 ,哈 萨 克 族
现在也 以勺 、又 、刀 、筷子等丁具助食
个部位 的肉出 自马身上并 且味 道特别鲜 美 .因此哈 萨克 人 会把这些部位 的肉准备 给客人。
五 、哈 汉 餐桌 文化 的融 合 发展
在 长 期 交 往 、共 同生 活 中 ,哈 萨 克 族 和 汉 族 同 胞 在 义 化 上 的交 流 逐 渐 频 繁 .长 期 以 来 . 两 种 文 化 的 相 互 碰 撞 致 使 餐 桌 文 化 受 到 了很 深 的影 响 。
1 .热 情 好 客
2 .餐 布 上 的 饮 料 不 同

哈萨克族的餐前化 ,它存 在 的经 济基 础 是畜牧业经济 ,因此哈 萨克族 所创造 的餐 布文化 也具 有浓 厚的草原文化特征 。哈 萨克人 会根据客人类型做餐 前准备 , 为最高贵 的客人准备 “ k + k q a s q a t ” ( 额头上带 白斑 的青
和知识有利于加强 民族 问的交流 ,培 养彼此问 的感情 。
哈 萨 克 族 传 统 文 化 把 客 人 分 为 三 大 类 :一 是 q u d a j o
q o n a q( 安拉赐予 的客 人 ) ;二是 a r n a w l g q o n a q( 邀请 型 客
人) ;三 是 q o d g r m a q o n a q( 串门型客人) 。本 论 文 以餐 布 文
现代 交际 ・ 2 0l 7年 8 蝴
哈 萨 克 族 的 餐 布 文 化
耿 贺
( 伊 犁 师 范学 院 中 国语 言 分 院 新 疆 伊 宁 8 3 5 0 0 0 )

哈萨克族游牧习俗与饮食文化

哈萨克族游牧习俗与饮食文化

撰文/迪娜·尼斯别克哈萨克族游牧习俗与饮食文化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文化是由各民族的优质文化汇聚而成的,各民族通过长时间的生活实践积累的农耕、游牧文化也是我国文化特征之一。

哈萨克族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及文化与草原息息相关,其游牧文明是人类智慧的一部分,更是一门艺术。

不同海拔带会孕育出不同风格的文化,新疆平原和绿洲有着成熟的农耕文化,半山草原有着历史悠久的游牧文化。

对于干旱、高寒地区,人类为了适应其环境而产生畜牧业生计及其文化。

刘正江在《新疆牧民定居中的生产适应性及其制度保障研究》中发现牧民通过牲畜建立人与植物、人与土地的特殊关系来发挥主观意识熟练地、积极地利用生态系统的生态学原理。

虽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生态系统,但是为了能够让植被有一个恢复的时间,牧民们会进行大空间范围内的有规律的转场。

传统哈萨克族游牧民具有以下特点:靠天生存;明显的季节性;逐水草为生;生产生活资料一致性。

哈萨克游牧民的生活与草原息息相关,哈萨克牧民们的精神世界是草原,现实生活也是草原。

他们的认知方式、生活习惯及知识来源都是草原生态系统,这正是哈萨克牧民在历史长河中积累的游牧知识。

游牧民族的特有文化就是游牧,游牧文明也是人类智慧的一部分,更是一门艺术,为人类文明增添新内容。

对于游牧文化,张伦认为传统畜牧业,在漫长的岁月中,积累了具有合理生态意义、丰富科学知识及灿烂的草原文明,丰富了世界布盖住羊的眼睛,然后开始宰割。

将羊从脖颈部分切断大动脉放血,拿个盆接血,这个时候不可以优柔寡断,要快速地尽快减轻羊的痛苦。

取下四只羊蹄从羊蹄处开始割羊皮,这时需要用刀轻巧地将羊皮和脂肪分离,分离到差不多三分之一时,就用手推,将羊皮和脂肪层分离。

然后将羊和羊皮完整分离后,就需要在羊的后大腿处戳个洞绑个绳子挂起来。

之后取出内脏,这时女人已经烧好了热水拿着大盆在等着清洗内脏。

男人要小心地将内脏放在大盆里,女人就会拿着盆去稍远些宽阔点的地方处理内脏。

哈萨克族有什么传统美食

哈萨克族有什么传统美食

哈萨克族有什么传统美食哈萨克族的族人主要从事着畜牧业,哈萨克族主要中食品是面食类的,饮料主要有各种奶,茶在哈萨克族的饮食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主要喝砖茶,次为茯茶。

如果在茶中加奶,则称奶茶。

典型食品大部分来自畜牧业生产,如:冬肉,马奶子,奶疙瘩等等。

哈萨克族尊敬老人,喝茶吃饭要先敬老人,一般在进餐时习惯长辈先坐。

一起看看哈萨克族的传统美食。

哈萨克族的传统美食羊头肉哈萨克人认为用羊头或者其他畜类的头来款待客人是最高的礼仪。

所以,任何人家宰畜煮肉时一定会用牲畜的头来敬客人。

按照哈萨克人的礼节,在请客吃饭中,羊头或者其他畜头的地位是崇高的。

如果有人家宰杀牲畜,而没有将畜头敬献给客人,那就是极大的不恭。

哈萨克人冬天宰杀牲畜时,会专门将畜头、胯骨等部位的肉留给自己最亲近的人。

等人们在春草场相聚的时候,就会把这些人邀请过来,煮上这类肉来款待他们,如果这些人因为忙碌而不能前来时,户主会让自己的孩子专门送去。

胡吾尔达克将肉切成块儿在锅里炒熟就叫胡吾尔达克,即过油肉。

一般人们都会在来不及煮肉的情况之下炒胡吾尔达克。

炒肉时会加入食盐和沙葱。

这种用畜油来炒畜肉,再加上沙葱的胡吾尔达克味道可口鲜美。

所以,那些出远门的旅人和去远牧地放牧的牧人会炒一些胡吾尔达克,装在风干的羊肚腔里带着。

休息时分,挖一些出来用小锅加热就可以食用。

熏马肠哈萨克人宰马后,会将马肉中肉质最好的肋条肉分割成条,并用食盐、胡椒粉、大蒜等涂抹之后**清洗好的马肠里,然后用能散发自然清香且没有污染的苹果树枝和杏树枝熏制,这就是熏马肠。

还有不用肋条而用马背上松软的肉,将肉切块洒上盐稍腌一下,然后拌山葱**马肠,两头封扎,进行熏制风干,哈萨克人称其为卡尔塔。

熏马肠不仅是美味食物,而且还具有药用价值,食用熏马肠对降低血脂、血粘度和血压有益。

阔木别牧人会在野外宰一只绵羊,并解剖成块儿,洒上食盐备用。

然后将绵羊的肚腔清洗干净,将羊肉装在肚腔里把口扎好,而且一副羊肚腔正好能盛一只绵羊的肉。

哈萨克族的做饭方法

哈萨克族的做饭方法

哈萨克族的做饭方法
哈萨克族是一个以畜牧为主的民族,他们的饮食文化以牛羊肉为主要食材。

以下是一些哈萨克族常用的做饭方法:
1. 烤肉:哈萨克族人善于制作烤肉,他们通常将羊肉或牛肉切成块状,用火烤制,使其外焦内嫩。

在烤肉过程中通常会添加一些调料,如盐和胡椒粉,以增加口味。

2. 抓饭:抓饭是哈萨克族的传统主食之一。

制作方法是将米饭、羊肉块、胡萝卜丝、洋葱丝等食材放入一个大盘子中,再将所有的食材搅拌均匀。

通常还会在抓饭中添加一些调料,如盐和胡椒粉。

3. 奶酪:哈萨克族人也擅长制作奶酪。

他们通常使用羊奶或马奶制作奶酪,然后将其切成块状或球状。

哈萨克族人会将奶酪作为甜点或主食食用。

4. 沙拉:哈萨克族人也喜欢制作各种沙拉。

他们通常会使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配以酸奶或酸牛奶作为调料。

常见的哈萨克式沙拉有菠菜沙拉和苹果沙拉等。

这些是哈萨克族常见的做饭方法,他们以烤肉、抓饭、奶酪和沙拉等为主要食物。

在制作过程中,哈萨克族人注重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旨在体现出食物的口感和营养。

哈萨克族传统文化

哈萨克族传统文化

哈萨克族传统文化
哈萨克族传统文化如下:
1、饮食文化。

哈萨克族以肉食为主,尤其偏爱羊肉、牛肉和马肉,常见的烹饪方式包括炖肉和火锅,他们的饮食文化中,火锅的清香、丰富的配料和营养价值非常重要。

2、舞蹈文化。

哈萨克族舞蹈丰富多样,其中包括“黑走马”和“鹰舞”,这些舞蹈反映了哈萨克族对马和鹰的崇拜,以及他们游牧生活的特点。

3、服饰文化。

哈萨克族的传统服饰以实用和保暖为主要特点,通常包括三角帽、长袍、高筒靴等,男子一般穿深色长袍和裤子,而女子则穿着华丽刺绣的裙子和头巾。

4、婚俗文化。

哈萨克族的婚姻习俗中,终身婚姻是主流,离婚的情况非常少见,女方在嫁妆中还会收到彩礼,此外,哈萨克族还有独特的婚礼仪式,如“姑娘追”和“叼羊”。

5、节日文化。

哈萨克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那达慕大会、古尔邦节等,这些节日不仅是庆祝和娱乐的场合,也是传承和展示哈萨克族文化的重要时刻。

关于哈萨克族的饮食文化有哪些

关于哈萨克族的饮食文化有哪些

关于哈萨克族的饮食文化有哪些哈萨克族的饮食有着浓厚的游牧生活的特点,本文通过对哈萨克牧民饮食文化的研究,来探索哈萨克族饮食文化的变迁。

接下来就和一起来了解下吧!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中国新疆北部。

他们大部分从事畜牧业,除了少数经营农业已经定居外,绝大多数都是按季节转移牧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哈萨克族的饮食有着浓厚的游牧生活的特点,主要食物都取自牲畜。

过去,奶类和肉类是日常生活的主要食物,面食是次要的食物,很少吃蔬菜。

肉食主要有绵羊肉、山羊肉、牛肉、马肉、骆驼肉。

野兽肉和野禽肉也是人们补充的肉食。

做法主要有煮、熏、烤三种。

哈萨克族的饮食文化特色最普遍的是吃手抓羊肉,其作法是把连骨羊肉切成大块,连同羊头、肚、心、肝、肺等一块放进铁锅加水同煮。

水沸后,撒去浮沫,加入适量的盐,再用文火烧,熟后将肉切成小块,用手抓着吃,各人根据个人的口味随时增加盐末。

烤肉主要在招待客人和外出狩猎时食用。

客人光临后,哈萨克人就宰杀肥羊,取出其内脏,用火烤全羊。

猎手们在野外打猎,常把猎肉放在火堆上烤熟后食用;牧民们在野外放牧,砍几根木棍,上端削尖,串上切成薄片的野生动物肉,放在火上烤熟吃,别有一番风味。

熏肉是为了长时期保存而制作的一种肉制品。

"熏"作为一种烹调方法,是指将已经熟处理的肉类主料,再用烟熏制,使主料色泽加重、油亮,并带有烟的特有芳香,便于携带和贮存。

熏肉时,放一些盐,有的还放野葱。

加放野葱熏干的肉,味道更为鲜美。

每到深秋季节,羊肥马壮,牧民们都要宰杀羊马牛,把大部分肉熏制后存放到冬季食用。

还用马肉灌成腊肠,能够存放很长一段时期。

除了吃肉以外,牧民们也吃米、面调制的食物,如烤饼、抓饭、"包尔沙克"(羊油炸面团)、"库卡代"(羊肉面片)等。

他们很少吃蔬菜,偶尔吃些沙葱或者野菜。

在牧区,哈萨克族的奶制品种类很多,有奶疙瘩、奶皮子、奶酪、酥油等。

哈萨克族的丰盛宴席烤全羊带来的美味

哈萨克族的丰盛宴席烤全羊带来的美味

哈萨克族的丰盛宴席烤全羊带来的美味在哈萨克族文化中,烤全羊是一道被誉为美味佳肴的传统菜肴。

这道菜式经过精心的烹饪过程,从选材到烘烤,都展现出了哈萨克族独特的饮食文化和烹饪技艺。

烤全羊隐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美食,更是一种独特而有诗意的文化体验。

一、选材——追求品质与原生态烤全羊选用的是当地的优质土羊,哈萨克族人认为这种土羊肉质鲜嫩,肥而不腻,熟后口感更佳。

这种土羊以其生长在原生态环境中、食物纯天然被饲养,肉质鲜美,具有独特的风味,也充分展现了人们对食材的追求与珍视。

二、烹饪工艺——火候与技巧的完美结合烤全羊的烹饪工艺要求火候和技巧的完美结合。

哈萨克族人善于运用传统的烤肉方式,将整只土羊肉悬挂在挂炉上,利用炭火对肉进行烘烤。

他们传承了多年的经验,对火候的掌握和烤肉技巧炉火纯青。

相传,火候要适中,既要保持羊肉外焦里嫩,又要确保被烤熟的羊肉保持鲜嫩多汁。

三、食用习俗——欢聚共享的美食时刻在哈萨克族文化中,烤全羊不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种团聚和共享的方式。

哈萨克族人烤全羊往往会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参与,大家围坐在一起,共同分享这一美味。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食物的美味,还可以感受到彼此之间的亲情和友情,增进彼此的感情。

四、饮食文化——烤全羊见证了哈萨克族的文化历史烤全羊是哈萨克族特有的饮食文化,它见证了哈萨克族的文化历史。

在哈萨克族传统节日和婚庆等重要场合,烤全羊是必不可少的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从家族聚会到重大庆典,烤全羊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成为哈萨克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五、传承与发展——烤全羊的现代演进随着时代的演进,烤全羊逐渐融入了现代化的烹饪技术。

虽然保留了烤制过程的传统特色,但烤全羊的制作方式和器具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改良和创新。

例如,现代的烤全羊工具更加便捷高效,在保持传统口感的同时,提高了烤制效果。

总之,哈萨克族的丰盛宴席烤全羊带来了美味与文化的碰撞。

它不仅满足人们的味蕾,也传达着哈萨克族人对生活的热爱与烹饪的独有智慧。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说到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很多都是在草原游牧的独特环境下形成的,包括他们的饮食方面,服饰方面,以及婚俗和葬礼,这些都是很有特点的。

朋友们,你们知道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吗?不知道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哈萨克人信奉伊斯兰教,定居的教民建有清真寺,成年男子按时进寺礼拜。

哈萨克人崇拜太阳和,所以所住毡房和清真寺的门都是开向太阳升起的地方。

哈萨克族过去主要从事牧业生产,饮食带有明显的牧区特点,以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肉食有手抓肉,红烧肉、灌肠肉、熏肉等。

经腌制、风干的肉和马肠不但味道鲜美,而且便于储存。

主食有炒米、馕、馓子、包尔沙克、抓饭、面条、油饼等,奶制品有奶疙瘩、奶酪、奶油等。

喜喝用砖茶加牛奶和适量的盐煮成的奶茶,奶茶醇香且营养丰富,是每个家庭中必备的饮料。

过去的哈萨克族主要用牲畜的皮毛做衣料,布衣主要在夏秋天穿用。

男子多穿用白布做的衬衣和长裤,冬天套以坎肩、短大衣,再套袷袢(棉衣),戴狐皮尖顶四棱皮帽。

妇女喜穿连衣裙,年轻女子的连衣裙下摆有二到三层褶子,色彩艳丽,领口袖子绣有花边,胸襟上饰有银元等饰物。

少女喜戴小花帽,以珠子玛瑙作装饰。

新中国成立后,年轻人服装紧随潮流;男子穿西装、夹克衫,妇女穿西装套裙,只有节日时才穿传统服装。

哈萨克人在婚嫁上,提倡本民族通婚,但血缘须隔七代以上。

婚姻有浓厚的买卖婚姻色彩,男方须交足够的彩礼,方能迎娶,新中国成立后,这种现象有所好转。

近几年,索要彩礼现象又有所抬头。

哈萨克族的丧葬习俗按伊斯兰教礼仪进行,一般是人死后隔天埋葬,葬前要请毛拉、阿訇为其诵经,尸体洗浴后用白布包裹,不用棺木,抬到墓地挖穴土葬。

葬后7天、40天和周年都要举行祭祀活动,称过“乃孜尔”,进行缅怀和悼念。

哈萨克族的小男孩一般5-7岁要举行割礼仪式,即割除少部分生殖器的包皮,并大宴宾客。

哈萨克人的节日主要有古尔邦节、肉孜节和纳吾热孜节。

哈萨克族饮食礼仪论文

哈萨克族饮食礼仪论文

哈萨克族饮食礼仪论文摘要:元代诗人许有壬赞叹马奶子曰:“味似融甘露,香疑酿醴泉。

”马奶子味道醇厚,有独特的酸甜,因此,它虽含有少量的酒精成分,但不易醉人,且不伤大脑,连喝十几碗后,倒能起到催眠作用,饮者常在饮后陶然入睡。

当你来到哈萨克族人的毡房,热情的主人常会端出马奶子代酒来盛情款待你,主人陪你一碗一碗地喝,同时不断用桦木勺上下搅动盆里的马奶子,不断增加马奶子的鲜美香味,你越喜欢喝,主人则越高兴,主人为以你痛饮马奶子为快。

生活在宽广大草原上的哈萨克民族,生性豪爽奔放,热情好客,他们的饮食习俗带着浓浓的牧区特色。

由于牧区气候寒冷,海拔高,他们一年四季均以肉和乳制品为主食,其次才是吃用面粉制成的馕、面条以及抓饭等,肉类主要是牛、羊、马肉,乳制品则丰富多样、名目繁多。

手抓羊肉及手抓羊肉面,是哈萨克人民在长期生活中积累了许多经验而形成的特色食品。

其中最令他们喜欢的一种对羊肉的吃法,就叫“纳仁”,即手抓羊肉或手抓羊肉面。

当你夜宿哈萨克族同胞家,他们必定少不了用手抓羊肉来招待。

主人首先牵肥羊一头站在毡房外,表示热烈欢迎并决定宰羊款待客人,牵羊请客人过目,客人中的尊者长者就立即表示感谢之意,同时祝福主人人畜兴旺,万事吉祥。

这种仪式叫“巴塔”。

仪式过后,主人马上宰羊剥皮,去五脏,燎完羊头上的毛并洗净,和肉一起煮,煮时用清水,不放任何佐料,待肉熟时才放少许盐,这样煮出的羊肉味鲜肉嫩,吃时再佐以洋葱等,味更佳。

进餐前主客需洗净双手,主人将煮好的羊头朝着客人中的长辈,以表敬意,客人接过主人递来的小刀,先将羊头左颊面的—片肉割下,放人盘中,表示领情和谢意,再割一只羊耳朵,送给主人的孩子或在座的最幼者,意思希望孩子听长辈的话,这两种仪式结束后,大家才动手削肉。

吃肉时,切忌在盘中乱翻或挑肥拣瘦。

主人有时还会把羊尾油和瘦肉混合在一起送给客人口中,客人需张嘴迎住,否则被认为失礼,客人也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回敬主人。

哈萨克族牧民除用手抓羊肉招待客人外,也做手抓羊肉面,即在捞去羊肉的汤中,放人擀得薄薄的面片,面片切成大块,待煮熟起锅与羊肉一同盛人盘中,请客人用手抓着吃。

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
草 原 雄 鹰
哈 萨 克 族
哈 萨 克 族
1 1 1 礼仪
居住
1
1 1
节庆 服饰
1 1
饮食
1
1
1 禁忌
哈 萨 克 族
居住 礼仪
节庆
服饰 饮食
禁忌
哈萨克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 治区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 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其余分 布在甘肃、青海等部分地区。
哈 萨 克 族
居住 礼仪
哈 萨 克 族
居住 礼仪
节庆
服饰 饮食
禁忌
哈萨克族妇女的服饰,多姿多彩。哈萨 克族妇女爱穿连衣裙,但最讲究的是头饰。
哈 萨 克 族
居住 礼仪
节庆
服饰 饮食
禁忌
日常食品主要是面类食品、牛、羊、马肉、奶 油、酥油、奶疙瘩、奶豆腐、酥奶酪等。 饮料主要有牛奶、羊奶、马奶子。 茶在哈萨克族的饮食中有特殊的地位,主要喝 砖茶,次为茯茶。
哈 萨 克 族
居住
年轻人不准当着老人的面饮酒,不准用手乱摸食物
礼仪
节庆
服饰 饮食
绝对不准跨越或踏过餐布,不准坐在装有食物 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
忌讳当面数主人家的牲畜,不能跨过拴牲畜的绳子, 也不能骑马进入羊群
禁忌
不准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也不准 跨过或踏过餐巾
哈 萨 克 族
居住 礼仪
忌讳别人当面赞美自己的孩子,尤其不能说 “胖”,认为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不幸 忌客人在家门口下马和骑快马到家门口下自死的畜禽肉 及动物的血。
禁忌
哈 萨 克 族
居住 礼仪
节庆
服饰 饮食
禁忌
哈萨克族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肉孜节和那 吾热孜节。在那吾热孜节里家家户户都要用肉、大 米、小麦、大麦、奶疙瘩等混合煮成的“库吉”( 稀粥)。抛撒“包尔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萨克 族的传统礼俗。

哈萨克族饮食风俗

哈萨克族饮食风俗
不要离去;主人做饭时,客人不要走进配餐的地方,忌讳客人乱动餐 具,更不能用手拨弄食物或掀开锅盖; ◆ 五、 主人递送的茶、酒、肉食和其他食品,不管是否合乎自己的胃口,
都应高兴的接受,喝奶茶不应喝一半剩一半而离席,喝马奶酒也应一饮而尽, 不会喝酒也要少许啜上一口,以示谢意,不然主人会不高兴的; ◆ 六、 吃饭时,不必脱帽,或戴上白衬便帽; ◆ 七、 就餐前后,主人会给客人倒水洗手,洗完手,不要乱甩动,应用毛巾擦 手,并有礼貌地送还毛巾; ◆ 八、 年轻人不许当着老人的面喝酒; ◆ 九、 吃馕时,不能把整个拿在手上用嘴啃; ◆ 十、 妇女怀孕后忌食骆驼肉、免肉以及狼咬过的动物的肉。
◆ (2)包尔沙克(油果子):用奶子(或水)或用适量盐水和面(发酵的面为 佳)将和好的面切成菱形,用煮沸的牛、羊、驼油或植物油炸熟。
◆ (3)油饼。 ◆ (4)面条分肉面条和奶子面条。 ◆ (5)蒸饼牛、羊肉上盖上一层薄面片,然后蒸熟。 ◆ (6)面炸小饼(哈语称奥卡撒克馕)。
包尔沙克
19
面类食品的种类及做法二
油炸奶皮子
奶皮子、奶酪、奶疙瘩等
15
奶类食品的种类及做法
(l)鲜奶子是刚挤下的牛、羊奶,倒在铁锅里煮熟,称鲜奶子。
(2)胶奶子奶牛、羊产养后第一二天挤的奶,这种奶子稠,脂肪多,没有 鲜奶甜,但营养价值高。
(3)酸奶子:鲜奶通过发酵后制成,营养极为丰富。 (4)奶皮子是鲜奶煮沸放凉后表面凝积的一层油脂。21ຫໍສະໝຸດ THANK YOU11
食肉的礼仪二

吃手抓羊肉,要重新铺上干净的餐布,主人把肉盛在大盘内端
来。把盛有羊头、臀部肉、肋条肉的盘子放在客人面前。客人中年长
者必须先将羊头上的腮帮肉割一块回敬给年老的主人,再削下羊头上

哈萨克族风俗.

哈萨克族风俗.

二、毡 房
毡房
• 毡房由围墙、房杆、顶圈、房毡、门组合而成, 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圆柱形,上部为穹形。 下部圆柱形四周是用横竖交错相连而成的红柳木 栅栏构成的围墙。栅栏一般可分两种:一种是宽 眼栅栏,称为“风眼”。这种栅栏轻便,但经不 起风吹。另一种是窄眼栅栏,也称“网眼”,虽 然较笨重,却经得起风吹雨打。这种栅栏都是用 方形的细红柳木杆横竖交错而成菱形,交错处用 牛皮绳串进扎紧,搬时可收拢。
哈萨克族风俗
盖正东 பைடு நூலகம்年级四班
一、美 食
哈族洋芋
• 哈族洋芋(其实就是土豆,品种 做法不同而已)、羊肉加上土豆, 热气腾腾,吃的满嘴香,不膻不 腻,我们每次都会抢着吃......
哈族奶茶
• 哈族是习惯吃马肉喝马奶的,但是因为马生产的周期太长, 现在牧民们养的马越来越少,但是他们喝奶茶的习惯一直 保持得很好,制作奶茶比较简便,茶壶内放清水,待烧开 后,将捣碎的黑砖茶或红茶、茯茶放适量于茶壶内(牧民 一般喜欢喝浓一些的)煮一会儿,然后将煮熟的鲜奶放入 茶内,根据口味再加些盐,用勺扬几下即可。还有一种方 法,将清茶烧好后,在碗内放盐、奶油,然后对茶。如果 放入黄油那么奶茶则更芳香味美。哈萨克族牧民的饮食离 不开奶茶,一般早餐都是奶茶,并佐以馕、奶制品等主食。 有营养师认为,奶茶是最有营养和健康价值的食物......
• 毡房虽小,用处却很多。它不仅是供人住宿待客 的地方,还是从事生产的地方。春天接羔时,毡 房是护理病弱羔犊的“医院”;夏季要酿制酸奶, 提取奶油,做各种奶制品,毡房又是牧民们生产 乳制品的“车间”。特别是在隆冬时节,尽管外 边寒风凛冽,冰天雪地,毡房里却温暖如春,它 是抗御暴风雪袭击人畜的“堡垒”。毡房内还是 孩子上学的课堂和娱乐的场所。热情的婚礼、忘 情的欢歌时,他们的笑声、歌声回荡在座座毡房 内外,撒满哈萨克草原。

哈萨克斯坦饮食礼仪

哈萨克斯坦饮食礼仪

哈萨克斯坦饮食礼仪哈萨克斯坦必吃美食哈萨克奶茶无论是在现代哈萨克家中还是在牧人的毡房中,主人都很喜欢款待和娱乐客人。

在餐桌上,女主人会用传统的木碗盛上热茶,除此之外,你还会品尝到不同口味的小饼,奶制品,干果,坚果以及甜品等。

在奶类食品方面,主要由羊奶、牛奶、马奶、骆驼奶制成,有奶油、奶疙瘩等多种奶制品,香甜、松软、爽口。

羊肉大陷饼在节日的餐桌上,你还会面临繁多的可口焙烤食品的诱惑,萨姆沙和口味独特的。

熏肉人们常常就着熏肉、腊肉品尝传统的饮品马乳酒,马乳酒是哈萨克牧民在盛宴中的珍贵饮料,含有多种有益物质,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别什巴尔马克哈萨克人的传统食品是羊肉、羊奶及其制品,最流行的菜肴是手抓羊肉。

哈萨克语把手抓羊肉叫“别什巴尔马克”,意思是“五指”,即用手来抓着吃,所以当地人把手抓羊肉又称为五指手抓羊肉。

别什巴尔马克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是用大块的去骨羊肉或者马肉熬汤,然后在鲜美的汤中加入手擀面片这样制成,汤浓郁醇香,面皮可口筋道,别什巴尔马克闻名遐迩。

进食也大有讲究,主人会为您奉上一杯清茶。

在布餐时,将煮熟的羊头放在尊贵的客人面前,将其他部分分给其他的客人。

哈萨克斯坦人的饮食习惯其实和欧洲是差不多的,他们喜欢吃牛羊肉,喜欢吃面食、蔬菜、奶类食品等。

哈萨克斯坦最流行的一道菜肴是手抓羊肉,也就是羊肉要用手来抓着吃,这也是这里的一道特色美食,味道非常的特别,喜欢吃羊肉的游客,到哈萨克斯坦一定要尝一尝那里正宗的手抓羊肉。

哈萨克斯坦的马肠肉,也是非常的诱人的,哈萨克斯坦的奶茶也是这里非常有特色的一道食品,奶茶的品种非常的多,有牛奶、羊奶、马奶、骆驼奶等等。

而且奶制品也是非常的多的,奶油、奶疙瘩都是非常的松软香甜的。

传统美食离不开马肉哈萨克斯坦人爱马,但并不忌讳吃马肉。

每到夏天,阿拉木图满城都飘着烤马肉的香味。

当地流传着一种非常诙谐的说法,世上最爱吃马肉的是狼,其次就哈萨克斯坦人。

这或许与过去风餐露宿、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有关,能量消耗过大,吃肉是最好的能量补充方式。

哈萨克的招待客人的礼节

哈萨克的招待客人的礼节

哈萨克的招待客人的礼节
哈萨克族是热情好客的民族,他们招待客人时非常重视礼节和仪式。

以下是哈萨克族招待客人的一些常见礼节:
1.欢迎仪式:哈萨克人通常会在客人到来时举行欢迎仪式。

在欢迎仪式中,主人会用奶油、牛奶或饮料等食物款待客人,并提供传统的哈萨克舞蹈表演。

在这个过程中,客人需要依次与主人握手,表示自己的敬意和感谢。

2.招待饮食:在哈萨克族家庭,饮食是非常重要的。

主人通常会准备丰盛的食物供客人享用,如烤肉、奶酪、酸奶、馕等。

客人需要尊重主人的款待,并尽量吃完食物,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和感谢。

3.礼物交换:在哈萨克族招待客人的过程中,礼物交换也是非常重要的。

客人可以带一些小礼物给主人,如酒、茶、水果等。

主人也会准备一些小礼物送给客人,如哈萨克族传统的手工艺品、马毛绳、哈萨克民族乐器等。

4.传统服装:在哈萨克族家庭中,传统服装也是非常重要的。

主人通常会邀请客人穿上哈萨克族传统服装,以展示传统文化和民族风貌。

客人需要尊重主人的要求,并尽可能地穿上传统服装。

总的来说,哈萨克族招待客人非常重视礼节和仪式,客人需要尊重主人的款待和要求,以展示对哈萨克文化和传统
的尊重和认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萨克族的餐布文化
作者:耿贺
来源:《现代交际》2017年第08期
摘要:餐布文化不但能够展现一个人的教养,更是一种睦邻友好的方式,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了解哈萨克族的餐布文化能够更好地拉近各民族间的距离,促进彼此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餐布文化特色发展融合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8-0098-02
餐布文化就是一种为了让餐膳不受阻碍和破坏而得以顺利进行的实用守则。

餐布文化的核心是餐布礼仪,而哈萨克族是十分注重餐布礼仪且好客的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餐布文化和相当完整的餐布规则。

因此,掌握相关规则和知识有利于加强民族间的交流,培养彼此间的感情。

哈萨克族传统文化把客人分为三大类:一是 qudaj qonaq(安拉赐予的客人);二是 arnawl qonaq(邀请型客人);三是 qdrma qonaq(串门型客人)。

本论文以餐布文化为切入点,对哈萨克族的餐布文化进行探讨,从而揭示和梳理与餐布文化相关的礼仪和餐布守则。

一、哈萨克族的餐前礼仪文化
哈萨克文化是一种草原游牧文化,它存在的经济基础是畜牧业经济,因此哈萨克族所创造的餐布文化也具有浓厚的草原文化特征。

哈萨克人会根据客人类型做餐前准备,为最高贵的客人准备“kk qasqa taj”(额头上带白斑的青蓝色马驹),是“万里挑一”稀罕的食物,是接待可汗、宰相等级别最高的客人规格。

如果邀请的客人是亲家或尊贵的长辈,主人准备“aqsarbas qoj”(棕头白羊),这种羊也很稀罕,千只羊里只出现一只,是“千里挑一”的珍贵食物。

如果是普通的亲朋好友、街坊邻居则会准备一只羊,最好是白色的羊。

“qaz”(马肋条灌肠)、“qarta”(马直肠灌肠)、“al”(马的颈部油)、“aja”(骶骨),这四个部位的肉出自马身上并且味道特别鲜美,因此哈萨克人会把这些部位的肉准备给客人。

二、哈萨克族餐布上的美食内涵
哈萨克人将一只羊分为“巴斯”(羊头)、“将巴斯”(臀部)等部位。

“巴斯”是男人的象征,而“将巴斯”是女人的象征。

就餐时,主人先把装有羊头和羊后腿的盘子给在座的长辈或是尊贵的客人,大家用刀把肉削下来,用手抓食。

客人必须要把腮帮肉给主人中的长辈,再削下右耳朵给在座的小孩子,最后客人要把羊头敬还给主人来表示感谢。

哈萨克族对羊的每一部位的肉都赋有特定的意义:如羊耳朵上的肉要给小孩吃,长辈们希望小孩子以后能够听话,但不能把同一只羊的左耳朵和右耳朵给同一个孩子吃,因为担心孩子会“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成为
不谨记家人教诲的人;羊的前腿骨不能分给没有结过婚的女性吃,不然以后可能会嫁不出去或者会很晚结婚;羊的颚要分给主人家的女儿吃,寄予她长大以后能够伶牙俐齿的期望。

三、哈萨克族餐后离席礼仪
哈萨克族用餐结束特别是吃完肉后要洗手,在洗手的时候应该向主人表示感谢并祝其长寿。

如果给客人倒水洗手的是主人家的孩子,这时客人就会对孩子说祝福语:“孩子,祝你越来越聪明!”“祝你茁壮成长,学业有成!”此外,在客人离开主人家时,一定要同主人打声招呼,主人会根据客人礼物的分量来回礼。

如果客人是带着小孩子过来的,主人一般会送给小孩一个手帕或者一条白色的毛巾。

四、哈萨克族餐布文化形成的原因
1.餐桌上食物的种类
生活在大草原上的哈萨克族是逐水草而居的,汉朝的公主细君在她的诗句中也书写了哈萨克族先民游牧生活的情景。

哈萨克族的餐布上出现最多的是肉食和奶制品,而米和面只能作为辅助性的食物。

2.餐布上的饮料不同
在哈萨克族的餐布上奶制品饮料绝对是不能缺少的,例如:酸奶、奶茶、马奶酒等这些都是极佳的饮品。

哈萨克族严禁饮酒,但是其特有的饮料——马奶酒,是哈萨克族餐布上经久不衰的饮料。

3.哈萨克族的助食工具
哈萨克人的助食工具是手。

把肉煮好后用大盆盛起来放在餐布上,由一个人拿着刀子负责割肉,其他人则用手抓食。

随着时代的变化,餐桌文化的不断交融,哈萨克族现在也以勺、叉、刀、筷子等工具助食。

五、哈汉餐桌文化的融合发展
在长期交往、共同生活中,哈萨克族和汉族同胞在文化上的交流逐渐频繁,长期以来,两种文化的相互碰撞致使餐桌文化受到了很深的影响。

1.热情好客
哈萨克族和汉族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热情好客。

哈萨克人认为客人是先辈的遗产,所以当有人来家里做客时,哈萨克族主人不仅会用美味的饭食招待客人,还会好好照料客人的马匹。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汉族人眼里,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必定要拿出最好的酒肉来款待。

2.注重饮食营养卫生
哈萨克族的餐布上以奶制品和肉为主,这些食物的营养价值非常高。

哈萨克族十分注重卫生,吃饭前要把手洗干净,不能用手背擦食物,不能坐在有食物的箱子上,不能用脚跨过吃饭用的餐布。

汉族的饮食也非常注重营养、卫生,烹饪方法的组合、荤素的搭配、上菜顺序的设定都可以看出饮食的科学性和营养搭配的合理性。

3.尊老爱幼
哈萨克族人吃饭时会让年长者先吃,在餐桌上如果长者不动食物,其他的人都不会吃食物,这表现了对长者的尊重。

汉族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比较深,“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原点,“孝”是第一重要的事情,在汉族的餐桌上,长辈也同样受到尊重。

4.用餐文明有序
各民族的进餐礼仪多是指吃相,吃饭要吃得有条不紊,做到细嚼慢咽的同时也要做到斯文,让人有一种在享受美食的感觉。

从哈、汉两个民族的餐前礼仪、餐桌席位布置、用餐礼仪及餐后离席等各方面来看,两个民族用餐共同特点都是文明有序。

5.汉、哈食物的相互影响
随着哈萨克族和汉族的交流不断增多,哈萨克族的饮食习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主要体现在引进汉族的饺子、泡菜、馍馍、蛋糕、米饭、粥等。

在食物的制作方法上对肉的加工、菜的烹饪都有了新的方法,由原来的烤变成了炒、煮等多样的做法。

哈萨克族早期对蔬菜并不重视,但随着哈萨克族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今各种蔬菜已经端上了哈萨克族的餐布。

相应的,汉族的饮食也受到了哈萨克族的影响:哈萨克族的茶已经装在了汉族人的茶壶里,平时
餐桌上各种做法的马肉、羊肉、牛肉、馕、酸奶、拉条子等也已经成为汉族餐桌上的食物。

六、结语
通过以上阐述,我们可以看到哈萨克族在总结生活经验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民族特有的餐布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民族和哈萨克族在生产、生活、经济往来等方面的交叉越来越多,掌握这些细小的礼节可以让各民族的交往过程和谐有序,也会使彼此的身份和情感得以体现和交流。

参考文献:
[1]王怀德,郭宝华.伊斯兰教史[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
[2]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许前.哈萨克族礼俗志[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1989(28).
[4]马坚(译).古兰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杨国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