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第二课时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PPT 优秀课件
二、读一读,说说诗句的意思。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 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 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的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 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只剩下 十几根铁链让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要保持乐观的态 度,积极地想办 法战胜一切困难。
小组互动来讨论
近年来,有人在网上诋毁“红军战士”, 你觉得这样的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不对。应该对老红 军怀着敬仰的心情, 而不该诋毁。
背诵指导
在背诵这首诗的时候,先了解透彻 本诗意思,感受本诗情感。再条理地加 以记忆,朗读成诵,厚积以待薄发。
结构梳理
颈联
小组合作朗读第5、6句诗思考: 这两句诗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哪 两件大事?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 宜宾市这一段。
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大渡河上 有一座铁索桥,名泸定桥。
高耸入云的山崖。
金沙水拍云崖暖,
诗意:金沙江的水
大渡桥横铁索寒。 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 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 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课堂演练
一、判断对错。
1.“万水千山”在诗中指一万条河、一千座山。( × ) 2.“等闲”就是平平常常的意思。( √ ) 3.读“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语气要低沉。( √ )
偶句 末字 押韵
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体现在 哪里呢?结合每一部分来体会。
首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七律长征教案(第二课时)
3、首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你了解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过程应该用什么字来概括?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红军有没有退却,从哪里可以断定?体现出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和意志?
4、其实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可毛泽东却说:“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为什么?
5、理解“大渡桥横铁索寒”
(四)学习“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朗读诗句
2、理解“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四、诵读延伸
1、配乐朗读
2、尝试背诵
五、课外拓展,感受伟人
1、收集长征故事。
2、诵读毛泽东诗词。
3、写一写对长征的认识或感受。
镇巴县中小学(幼儿园)
教学活动组织流程
修订与补充
镇巴县中小学(幼儿园)
课题
25.《七律.长征》第二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与
技
能
1.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2.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过
程
与
方
法
1.品评作品中的诗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诗句展开丰富的想像。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通过词语的品析,朗读的触摸感受,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自由读诗,整体感知
1、七律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每一首诗是8行,每一行是7个字。长征是这一首诗要写的内容,所以中间有一个间隔号,要注意停顿。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 长征》(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会写“律、崖”等4个字。
2.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
背诵课文。
3.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
背诵课文。
2.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查找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了解作者毛泽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2课时【课时目标】1.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
背诵课文。
2.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一、重温诗句,提炼主线1.读诗句,谈感受: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七律·长征》,结合资料了解了长征。
长征和红军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长征:艰难险阻红军:不怕困难、豪迈、豁达)2.读诗引句:文有文心,诗有诗眼。
诗中的哪两句诗概括了整首诗的意思?课件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顺势板书“远征难、只等闲”)3.理解诗眼,指导朗读。
(1)理解“等闲”:比如“我们绝非等闲之辈”,这句话中的“等闲”是一般、平常的意思,诗眼中的“等闲”也是平常的意思。
(2)理解“万水千山”:这句诗中的哪个词让我们感受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万水千山)诗人在诗中提到了哪些山、哪些水呢?(五岭乌蒙岷山金沙江大渡河)(3)引发质疑:红军在长征途中仅仅经历了这几座山、这几条河吗?课件出示:资料袋1934年10月,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进行长征。
党中央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其间经过11个省,翻越座座大山,跨过多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根据地。
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与第一方面军会合,长征胜利结束。
(4)引导揣摩:红军长征经过11个省,翻越座座大山,跨过多条大河,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七律长征教案第二课时
七律长征教案第二课时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1. 简介长征背景红军长征是在1934年10月开始的,在两年时间里,红军长征转战大半个中国,经历重重艰险,最后取得了胜利。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长征中的一段——飞夺泸定桥。
2.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是要通过对飞夺泸定桥的品读,进一步体会长征的艰险,感受红军的英勇。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回顾学情,明确目标上节课,我们通过读、找、划、议,感受了泸定桥的雄伟险峻,体会了红军的英勇顽强。
现在,你们有什么话想对红军战士说?三、紧扣主题,层层推进1. 走进战场,冲锋陷阵(1)观看飞夺泸定桥的视频。
要求:认真观看,边看边想,视频中红军战士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夺桥的,把这种环境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
(2)学生交流。
教师引导:泸定桥是悬挂在天险大渡河上的,下面是奔腾的急流,上面是密集的火网,这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现在让我们回到战场上去,亲眼目睹红军战士是如何飞夺泸定桥的。
(播放录像)(3)观看后说感受。
请用一、两句话来说说你的心情怎样?(4)品读有关句段。
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抓住“奋力”“红褐色的”洪水”“密集的火力”等词体会战斗的惨烈,感受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
带着对战士们的敬佩之情读一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观看视频,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再通过品词析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泸定桥的险和红军战士的英勇。
地冲向前线,为胜利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歌。
正如课题所说——飞夺泸定桥。
(6)让我们通过朗读展示一下当时的情景。
(齐读第一二句)2. 面对困难,共克时艰(1)学习第三小节:泸定桥更是令人心惊胆寒。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下。
思考:哪些词语或句子让你感到害怕?(2)学生交流:①震耳欲聋:正是有这个词语,让我们的耳边仿佛响起了枪炮声,这就叫身临其境。
②山坡上埋伏着敌军两个旅团:通过数字“两旅”,我们感受到了敌人数量之多,火力之猛。
③向泸定桥猛扑:一个“猛扑”让我们感受到了敌人的妄图以优势火力阻止红军前进的急切心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 第2课时-优课件
●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锁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自主与合作学习
请大家认真读诗,思考哪些地方写出了红军“不怕” 困难,再大的困难在红军眼里也“只等闲”? 请大 家圈画出相关的词语,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你的感受。
学习提示:
1.自主学习。把自己当作红军中的一员,感受画面, 圈画出重点的词,多读几遍来体会自己心里的感受。时间2 分钟左右;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锁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资料: 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 峡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就 会被敌人压进深山峡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敌人 封锁了江面,掠夺了所有船只,他们疯狂地叫嚣:一 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
2.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和想 法,互相补充和完善。时间3分钟左右。
3.汇报交流。小组内由一个人作为主发言人,其他同 学倾听、补充。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锁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锁寒 。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锁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锁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5七律 长征 第二课时教案
5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学生在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基础上背诵全诗。
2.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抓住关键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 理解作者写作中夸张的表达方式和高度概括的艺术性。
4. 学习本首诗,能体会到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本首诗,学生能体会到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诗歌中的表达方式及艺术性。
教学方法:学生读悟相结合,老师引导点拨。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
2.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听写本课生字。
2.读本课生词词(课件展示)远征、等闲、磅礴、逶迤、云崖、铁索、岷山、开颜3.学生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二、新课学习。
1.理解诗句意思:①学生结合注释逐句理解诗句意思。
(小组合作交流)②学生汇报。
(老师相机补充).2.深化诗意。
①理解"只等闲 "②找出长征中的具体困难 (课件展示)。
③对照引导学生体会红军精神。
④再品"寒""暖",⑤悟"腾细浪""走泥丸".感受到红军战士藐视一切困难的壮志豪情和乐观主义精神,三、总结全诗,感悟作者写法。
1.老师小结全诗主要内容。
2."万水千山"文中由哪些山"和“水”做具体代表?感受作者在诗歌中高度概括的艺术性。
3.再读诗句,找出诗句的修辞手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四、拓展延伸。
阅读链接《菩萨蛮·大柏地》1. 通读全诗。
思考:这首词写了哪些内容?作者为什么写大柏地的美景?2.从学生汇报中总结出:全词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的革命旁情,表达了作者对战争、对美的看法。
五、作业。
1. 默写全诗。
2. 积累毛泽东的诗词1-2首。
板书设计5 七律·长征远征难只等闲五岭腾细浪乐观乌蒙走泥丸英勇金沙江暖豪迈大渡河寒岷山尽开颜。
第二课时:《七律·长征》教学课件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理解诗意
小组合作学习:
联系书上的插图以及注释,说说每句 诗的意思。
这首诗写了哪几个地点的场面?
初步感知场面描写
理解诗意
红军不怕远征路上的艰难困苦,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 困苦都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眼里不 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浪花,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 过像是小小的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 峭壁悬崖,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晃动着的几 十根铁索,让人感到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翻过千里 积雪的岷山,队伍里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初步感知场面描写
体会情感
从哪里看出红 军“不怕难”?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的“远征 难”又体现在哪?
你感悟到红军的 什么精神?
读中感 读中悟
拓展阅读
和毛主席长征诗 袁国平
《七律·长征》+图书《和毛主席长征诗》
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精读引领课
初读课文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辛。这 节课我们学习《七律·长征》,感受诗人对长征的看法。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 子。)
3.哪位同学文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万里长征有何难? 中原百战也等闲。 驰骋潇湘翻浊浪, 纵横云贵等弹丸。 金沙大度征云暖, 草地雪山杀气寒。 最喜腊子口外月, 夜辞茫荒笑开颜。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5 七律长征 第二课时
随堂练习
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是围绕哪两句展开叙事的?用“_____”画出来。
2.全诗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仿照下面的例子加以概括。
逶迤 五岭:分水岭及其周围群山
磅礴
品读课文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品读课文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比喻 夸张
品读课文
仔细观察这两句诗的结构,说说你发现 了什么?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品读课文
对偶
自然条件恶劣
承
接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结构梳理
·
不怕远征难——只等闲(总起)
五岭——腾
七 律
乌蒙——走
万水千山 金沙江——暖
长 征
大渡河——寒
岷山——喜
三军过后——尽开颜
革大 命无 乐畏 观的 主英 义雄 精气 神概
在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国民党反动派派了两个团 防守,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阻拦我军北上,把我 军消灭在桥头上……
——选自《飞夺泸定桥》
飞 夺 泸 定 桥
品读课文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品读课文
“暖”“寒”这两个字的妙处在哪里?
对比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第二课时语文教案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古诗。
2.明白全诗的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红军战士勇往直前,很活泼乐观地度过了五岭山和乌蒙山,这是“千山”的代表,“万水”又指哪些呢?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释词。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
3.说说诗句的意思。
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
4.体会“暖”与“寒”的意思。
“暖”是因为红军战士巧渡了金沙江,成功地渡河来到了河对岸,怎能不让人激动欣喜呢?“寒”是因为红军战士从泸定桥上冒着生命的危险,才渡过了大渡河,来到了对岸!看着这悬崖峭壁,看着这汹涌澎湃的大渡河,再看看牺牲的战士们一个又一个,怎能不感慨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让人心惊胆寒呢?5.这句诗又刻画了哪两个场面?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
一是巧渡金沙江,二是飞夺泸定桥。
6.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7.释词。
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8.说说诗句的意思。
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
9.“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流露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感情呢?为长征胜利而感到无比欣喜、自豪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写法。
1.课文描写了哪几个场面?请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腾五岭山走乌蒙山渡金沙江夺泸定桥喜爬雪山2.全诗围绕哪一句诗来写的?这样的写法叫什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点面结合3.分析点面结合与特色。
《七律-长征》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反差”是这首诗贯通首尾的修辞艺术,也是最具特征的精神气象。因此,在学生领会了诗的每一联“反差”之后,自然就能感悟诗词所要表现的情感了。“逶迤”与“细浪”“磅礴”与“泥丸”“千里雪”与“尽开颜”,诗词表现的反差愈是强烈,学生对诗词情感的体会就愈鲜明、深入。
四、对比阅读,感受伟人情怀。
预设1:“三军”指的是红军的队伍。
预设2:“更喜”是对上文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的感情收束。
预设3:“尽开颜”是指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翻过岷山,进入陕北,胜利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现在的喜悦更胜一筹。
教师板书:翻岷山英雄气概
三、品味“阅读链接”,感受伟人情怀
五、课堂小结,课堂演练,布置作业
1.课堂小结
全诗短短56个字,带我们重走了长征路,感受到红军的乐观精神和英雄气概。印证了毛主席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2.课堂演练
3.课后作业
(1)搜集阅读红军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
(2)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重温革命岁月”中的第一篇课文。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从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懂诗句,再到深入地理解诗歌等角度进行教学,条理比较清晰。在理解诗歌时,我用一个主问题来统领全篇,紧紧扣住“长征的艰难”和“红军战士的不怕难”这条主线展开,层层深入,使学生体会到长征的艰难,以及领会到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 ),万水千山( )。
五岭( )腾细浪,乌蒙( )走泥丸。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优秀6篇)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优秀6篇)《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释题导入1.以前你们学过不少古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现代诗,它的作者是毛泽东。
(板书:七律·长征)2.齐读课题。
明白什么是七律吗?(每首八行,每行七个字)【设计意图:导入朴实,“七律”对学生来说并不熟悉,这个知识点需不需要传授,很多老师觉得困惑。
作为高年段学生,要与中学接轨,一定的讲述是必要的,但不深,可以让学生有个大概的印象。
】二、检查预习,交流资料1.对于长征,你了解多少?让学生用概括性的语言叙述,教师注意小结并引向长征的“难”。
2.出示长征路线图并介绍红军长征路线。
你们知道吗?红军长征途中经过大河有24条,险峻高山有18座。
还不只这些,整整12个月的漫漫征程中,每天天上有敌机轰炸,地面有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听完这些,你觉得长征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但在实践中往往成了信息的堆砌,教师要求学生用“概括性语言”实际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此处的说资料、留印象为深入体会长征的“千难万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设情境,把握诗境1.作为杰出的诗人、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何尝不知道长征途中的险恶重重?(课件出示毛泽东灯下写作情境,红军长征途中图片逐一展示)这是1935年9月的一个深夜,长征即将获得胜利,毛泽东坐在煤油灯下回首长征漫漫征程,他想到了这样的场景:翻越终年积雪的岷山、趟过水流湍急的大河、穿越茫茫无际的草地、血染大渡河上冰冷的铁链……诗人心潮激荡,挥笔写到——老师在悲壮、激昂的乐曲声中范读全诗。
2.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诗人去追忆那难忘的场景(板书:追忆),感受伟人的情怀(板书:抒怀)。
5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2. 请分析《七律·长征》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效果。
答案示例:在《七律·长征》中,毛泽东使用了比喻、拟人和夸张等修辞手法。比喻手法如“万水千山只等闲”,将红军面对的艰难困苦比喻为等闲之事,强调了红军的勇敢和坚定。拟人手法如“乌蒙磅礴走泥丸”,将乌蒙山形容为走泥丸,形象地描绘了山的高大和崎岖,突出了红军的英勇和坚韧。夸张手法如“金沙水拍云崖暖”,通过夸张描述金沙江的壮丽景色,表达了红军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对胜利的喜悦。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七律·长征》的学习资料。
2. 辅助材料:收集与长征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和图表,以多媒体形式辅助教学。
3. 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操作。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提前安排好教室座位,设置小组讨论区和展示区,以方便学生交流和展示。
4. 巩固练习环节,通过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但在批改作业时,发现部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仍有偏差,今后在练习环节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他们的错误理解。
教学总结: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整体较好,学生对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主旨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所收获和进步。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 诗歌意境的感悟。2. 长征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3. 修辞手法的分析。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南通市港闸区实验小学胡群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关键词的意思,把握诗的内容。
3、借助语言情感创设、想象画面、视频资料和反复诵读感悟红军的英勇和乐观。
教学重点:融入情境,有感情地朗读诗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结合阅读资料和视频资料理解“暖”、“寒”的意思,感悟红军的英勇和乐观。
教学过程:一、走进伟人笔下的长征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历史,走进长征。
一起来读课题!21,齐——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长征有了自己的认识。
那么,毛泽东爷爷笔下的长征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看,他曾这样写道。
二、好好读诗细细品味(一)品读首联1.从毛泽东爷爷的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远征难)2.面对这样艰难的远征,红军战士的态度是怎样的?读读诗句,想一想。
指导朗读“不怕”、“等闲”3.读出红军不怕困难的气概!还要读出“等闲”背后的那份淡然。
(板书:只等闲)(二)品读颔联1.长征途中,红军经历的山水许许多多,诗中选用了哪些山、哪些水作为代表呢?2.先来看五岭和乌蒙山。
读读诗句,想想这些山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走进词语“逶迤”背后的画面想象词语“磅礴”背后的画面3、通过朗读表现出五岭的绵延、乌蒙山的磅礴。
4.畅谈爬狼山的感受,体会翻越五岭、乌蒙的不易,对比领悟红军视五岭为荡漾的细小波浪,视乌蒙山为泥丸滚过。
5.诗句背后不仅有画面,也有情感,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红军不畏惧任何困难)6. 带着你的体会,谁来读读这两句话?五岭逶迤——(如)——腾起的细浪,乌蒙磅礴——(似)——滚动的泥丸。
7.红军只等闲的气概,谁能读出来?8.把感受带到诗句中,练读。
9.所有的困难,红军都没有放在眼里。
因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三)品读颈联⑴体悟“暖”字1.走遍千山,我们再来看万水,读读诗句,你有什么疑惑吗?2.学贵有疑!“暖”和“寒”究竟该怎样理解。
七律长征 第二课时
大渡河
红一方面军
遵义
金沙江
瑞金
诗意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加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 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
个个笑逐颜开。
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小波浪;乌蒙山那样
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 泥丸。
小练笔
诗句把 把
比作 比作
诗句体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突出红军藐视 并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注释: 1.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2.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3.大渡:指大渡河。 4.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 但毛主席希望并相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 克服张国寿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
会师。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主席对红军二、四方面
军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会宁
吴起镇
水草地
红四方面军
大雪山
红二方面军
诗意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 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 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小练笔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 ● ● ● ●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
上册
七律.长征
深 情 地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注释:
1.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无数, 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2.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5课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 教学课件
“暖”字温馨喜悦, “寒”字冷峻严酷,
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 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
激动;
的回味。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样的河红军并不是渡过 两条,而是二十多条,这里只 写了两处,属于什么描写?
“点面结合”中的“点”的描写。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经历了这么多的艰难险阻, 终于来到了最后一程——雪山。写这 首诗的时候,毛主席正率领部队越过 岷山,即将结束长征,这句诗中的哪 个字最能让你感受到毛主席的心情?
写作背景: 1932 年10 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宁都会议后,毛泽东
受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排斥,被免去红一方面军总 政治委员的职务,改去地方上主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 中央政府的工作。1933 年夏天他因从事调研工作,领导 中央苏区的查田运动才重返大柏地,面对昔日金戈铁马的 战场,他触景生情,回忆往事,欣然命笔,写下了此诗。
细品全诗,感悟精神
思考:
1. 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 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2. 从红军长征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可见红军具有什 么精神?
3. 作者如何运用点面结合来体现长征艰难?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 红军长征很难?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你从哪里看出红军不怕难?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5课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 教学课件
科 目:语文 适用版本:部编人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件
5 七 律 ·长 征
第2课时
复习旧知,进入新课
这首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 泽东在长上征节即课将,胜我利们之新时学,了挥一笔种写下的 一诗首歌壮体丽裁的,诗是篇什。么全?诗描绘了在红军长 征途中最它让的人特难点忘是的什几么个?画面。这节课, 我们继续体验这场惊心动魄的行程,继 续去领略英雄们的豪迈气概。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一、背景感知长征1、同学们,有一句老话:“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长征经过了二万五千里的路程,革命的前辈非常的辛苦。
2、那是一种怎样的辛苦呢?昨天布置同学们找了长征的资料,谁来说一说长征的背景。
3、我们来看一下长征的背景资料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第一阶段)。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4师:我们来看一下这资料里面的数字——11个省、18座大山、24条大河、二万五千里①你们认为这些数字体现了长征的什么长?生:路程长②其实,这份资料还隐藏着另一个数字,那就是长征第一阶段经历的时间——从12个月!同学们,此刻,你们认为这一数字又体现了长征的什么“长”?生:时间长师:难怪说长征苦、红军前辈累。
二、初读感知,找出写了哪些景物和事件1.师:路程长,时间长,要写长征,可写的东西实在很多,而我们的诗人只用了56个字来概括,那么诗人选取了哪些重要景物或事情来描写长征的呢?请自由朗读诗歌,并圈出相关词语。
2.请生来读,师评。
这首诗歌是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是223的节奏,后面三个字读得舒缓一点。
3.师:比如长征,我们要这样读,长——征——,要拖长才有长的韵味。
同学们听老师范读两句。
4.生再齐读。
5、师:来,我们一起读,相信大家也能读得非常好!坐直了,读慢些,读到诗的字里行间去,读出诗的感觉和味道来。
6、师:读得好!同学们,谁来回答老师刚刚提出的问题——诗人选取了哪些景物和事情来描写长征的呢?7、→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板书)三、精读分析,感悟红军英勇无畏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1、师:我们先来看第二句诗中,诗人是如何写五岭、乌蒙的。
25《七律 长征》(第二课时)
(5)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喜踏岷山雪
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面对这长征途中的的困难,红军的态度如何?通过哪些字词反应出来?
4.其实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可毛泽东却说:“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为什么?
5.从最初的“不怕”“只等闲”到最后的“更”“尽开颜”我们可以体会到全诗怎样的感情基调?
1.翻越五岭、疾跨乌蒙
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腾细浪”和“走泥丸”各是什么意思?
(2)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找出诗中的一对反义词。
(2)介绍巧渡金沙江
(3)请学生介绍你了解的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2.背诵诗歌
生齐读
生说
生自由读
交流:
结合课件概括翻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腾细浪:翻腾的细小波浪。
走泥丸:脚下滚过的小泥团。
表达诗人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暖——寒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喜”、“尽开颜”从这几个字上体现了红军一种乐观主义精神。
因为毛泽东希望并相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从而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红二、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无比信任。
教学内容
25七律•长征(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
2014.12.13
备课教师
修改时间
上课时间
修改教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的品析,朗读的触摸感受,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通过资料的适时呈现和学生的朗读想象,加深对诗歌的领悟,以期引领学生走进长征的深度空间。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词语的品析,朗读的触摸感受,感受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推荐读物
《万水千山》、《长征》、《百年历史回眸》
四.教学过程:
一.回忆文本——知晓“长征难”
1.红军长征翻过一座座山,又涉过一条条水,表示山水很多,用什么词?(万水千山、
千山万水)
2.红军长征除了万水千山的障碍,天上每天有几十架敌机侦察轰炸,地下有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遇到了许许多多艰难险阻。
表示艰难险阻很多,也可以用什么词?(千难万险)
要战胜这千难万险,红军该吃多少辛苦,又可以用什么词?(千辛万苦)
小结:要越过这万水千山,红军历尽千难万险。
3.这说明要进行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长征怎么样?用一个字概括。
(描红:难)
4.但红军用自己的双腿走过来了,你们说远征难,红军怕不怕?(描红:不怕)响亮地回答。
诗中毛主席用一个词进一步写出了红军战士不怕难,把万水千山看得很平常?(描红:等闲)
5.指导朗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6.这首诗要赞颂的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这两句是全诗的总领句,再读一遍。
二.走进文本——展现“征难图”
1.让我们一起重温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
师范读。
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诗人怎能一一记叙,他选取了红军战士走过的一条岭、两座山、两条水,你们能找到吗?《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翻越南五岭、疾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2.自由默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诗词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把感受写在旁边。
3.交流:
三.融入文本——感悟“远征难”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请学生板画。
五岭的逶迤乌蒙的磅礴
2.五岭的逶迤——诗人一直追溯到长征开始,那逶迤的五岭仿佛又在眼前。
你们看(粉笔示意图)五岭是五个山岭的合称,它绵延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五省,山势起伏、蜿蜒,长达数千里。
现在你能说吗?“五岭____________。
”
3.乌蒙的磅礴——红军大队人马翻过五岭又来到乌蒙山下,乌蒙山海拔二千三百多公尺,有我们700多层教学楼那么高。
那你能说乌蒙___________。
(危峰兀立、高山峻岭)
4.这里用"逶迤""磅礴"写出红军要翻过这样的高山峻岭会怎么样(难)
5.但是我们红军战士不怕,跟随着红旗翻过了五岭,又越过了乌蒙,征服了一座座大山,在红军的眼里这山是大还是小,从哪里可能看出来?
6.指导朗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读时要突出五岭的绵延不绝、乌蒙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教师讲故事:
3.刚才你们听的时候心里怎么样?这时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什么?
4.学到这里你们有没有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意思?云崖暖:心里暖(读)
5.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的斗争有智取,也有恶战。
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则是一场恶战。
6.大渡河是天险,敌人满以为能阻挡红军的脚步,但是天险也被红军逾越了那毛主席为什么又说“大渡桥横铁索寒”?谁能有条理地说说:导语:红军来到大渡河上,眼前横着一座铁索桥。
桥上_______桥下________桥头______红军______。
7.指点:天险逾越了,但现在回想起那场面,还叫人胆战心惊。
8.指导读。
9.“暖”,写出了巧渡成功的愉快。
“寒”,写出了强渡的惊心动魄,又进一步突出了“难”。
10.朗读。
金沙水拍云崖暖(轻快——红军的欢快心情),大渡河横铁索寒(低沉——表达对牺牲战士的沉痛缅怀之情。
加重语气) 11.师:这么艰难的事红军战士还是平常地对待,一“寒”一“暖”,一“喜”一“悲”,这正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更喜”喜什么?为什么“尽开颜”?
2.困难像雪球一样砸来,但红军战士依然以平常心来对待,你体会到了什么?
3.正是因为有这种大无畏的精神,红军战士克服了像雪球一样砸来的一个又一个困难。
这正是——(生读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4.最后两行应读出欢欣鼓舞的语气,因为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翻过了终年积雪的岷山,“更喜”二字既是红军现时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
5.同学们也带着这种豪迈回到《长征》这首诗中读一读吧!(生齐读)
四、走出文本——赞颂“红军情”
1.这是在红军登上了岷山之后,最后一座山,毛泽东写的。
大家试着读。
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2.你们也带着这种豪迈回到《长征》这首诗中读一读吧!(生齐读《长征》。
)
3.仅仅五十六个字就写出了红军不怕艰难险阻,豪迈乐观的精神,这样的好诗,你们愿意记下来吗?可以边读边想像,自由背背吧!4.七律诗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感,一般都能谱成曲,大家看《长征》MTV。
5.学完了,看完了,你最想对红军叔叔说些什么?
6.长征壮举让世人惊叹,长征精神永世流芳。
多少文人墨客为长征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赞歌。
同学们:“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老师把毛泽东的这句词送给你们,希望你们在今后学习中不惧挫折、勇往直前!
五、作业设计
1.完成小练笔。
2.自学《清平乐〃六盘山》。
板书设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藐视困难积极乐观。